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

时间:2023-05-29 16:02:03

导语:在国外经济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外经济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石油测井;测井技术;技术现状;发展前景

石油测井或者地球物理勘探测井都被称作测井,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程技术之一。测井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1927年,油井中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测量地层电阻率。国外石油测井仪器历经了五次换代更新。而我国测井技术工作始于1939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石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石油测井技术也一代代的更新,即: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数字测井仪、数控测井仪和成像测井仪。现代测井是在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含量的最搞的技术之一,没有权威的石油测井技术,就无法准确判断油气藏含量和位置,就无法进行工程定位和实施后续作业。可以说测井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地质条件的探索和描述,是对钻探井工程质量的判断和评价,是提高采油效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

使用传统的原始的分辨率较低的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石油勘测的需求。就当代的勘测而言,需要的是高分辨率深层探测和高测量精准度的石油测井仪器。国外石油工业企业已经将石油测井仪器进行了五次换代,我国内陆即将做到第四代与第五代仪器更新。

1.电法石油测井技术

通过使用井下测井仪器,向地层单位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对地层单位进行测量得到地层电阻率的石油测井方法被称作电法测井。电法测井技术还包括通过发射电流获得地层自然电位的石油测井手段。

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

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又被称作核测井技术。其具体形成原理是通过研究地层岩石见空隙流体的核物质性质,探测油气储备的一种石油测井技术。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测量的放射性物质和所研究的岩石性质,核测井技术可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伽马测井技术是以伽马射线为基础的核测井技术。中子测井技术是通过对岩石及空隙流动体与中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核石油测井技术。最为常见的是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技术与自然伽马密度测井技术以及中子空隙测井技术。

3.声波石油测井技术

通过对环井眼地层的声学性质测量判断井眼工程现状和推断地层特征的测井方法被称作声波石油测井技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声幅测井技术、声速测井技术以及声波全波测井技术等。声波测量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声波能量揭示井眼与储备层特性,同时也可以用来测量次生孔隙度、岩性空隙密度压力、渗透率以及流体类型裂缝方位等。其中,声成像系统是通过超声比脉冲扫描井壁并且接受回拨信号,通过计算图像处理技术将信号数字化并转换成图像的测井技术。

4.套管钻井测井技术

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石油测井技术,目前还处在概念化阶段。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同时完成一口油井的钻井和下套管。这种技术简单说就是用套管作为钻井的钻杆,井眼在成形时,套管也下到了井下。

5.可发性石油测井技术

在整个有天开发期间进行的全面是测井活动被称作开发性石油测井技术。其主要的任务是油田储备层评价开发和油井作业实施以及井下技术状况监测和效果评价等。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剩余石油储藏饱和度、生产测井以及井间测井等。

6.套管井测井技术

这种测井技术能够减少仪器故障以及裸眼井测井风险,通过较少的测井次数使用不太贵的完井钻机和修井进行最低成本作业。同事在何种技术能够全面清楚油田现状并且取代裸眼井电缆测井技术。国外有数据显示,套管井测井技术已经占全部测井工作量得50%。

7.成像测井技术

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即兴计算机处理成像。主要有声成像系统、电成像测井仪以及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数字遥感系统、采集系统与计算机工作站等设备构成。与其他的勘探设备相比较,成像测井队复杂的油气储藏层具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8.随钻测井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勘测仪器安装在靠近钻头的位置,在钻井工作开展中同时测量地层的信息。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测量地层倾角和方位、钻头压力和方向等对钻探方向进行定向控制。这种测量技术避免了由于井眼直径扩大,泥浆入侵等井下恶劣环境。通过提供井身信息地层信息对地层做出快速评价的同时,能够优化井眼轨迹指导钻进方位。

9.电缆地层测试测井技术

这是一种直接针对估算地层能量和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最为直接有效的勘测方法。与一般的钻杆勘测相比,他更加的经济简便。它本身的石英压力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地层内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主要用于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和计算流体密度以及估算地层有效渗透率等。

二、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测井技术已经成为石油气开发勘探的重要需求质疑,也是石油工业的主要动力之一。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

1.石油测井采集正在向集成化和单点测量发展,以便适应复杂储油层等非均匀地质需要。分散项目的测量时一种高精准度的组合式测量,主要适应质量和效率的需求。随着套管井和随钻电阻率测井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能够逐步适应复杂井况探井的要求以及老油井测井技术评价等。

2.为提高勘测解释的负荷率,用该由单井处理转向多井综合对比分析。将静态评鉴变成动态分析,以确保更高精准度的地层动态。非均匀地质以及各向异性地层的评价应该成为当代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重点。测井软件应该达到所有应用功能一体化,以便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应用。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提高决策的信息化自动网络。最后是以测井技术为主导、在地质认知两个条件下开展多学科油气测井技术评价,从而为石油勘探提供良好的保障。

3.石油测井技术应该从装备和技术出发,通过高精度、高效率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以便适应新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工程环境。测量参数有二维成像向三位成像发展,提高井眼覆盖率,适应非均匀地层的勘测需要。完善井下传感器技术,并且将核测井探头进行普及式商业应用。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加上国外测井技术的不断跃进,我国勘测技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在挑战面前我国测井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石油测井技术的基础理论培训。如,试验方法与是验收单、科学研发与软件研发、测量仪器制造等。石油测井技术是随着科技脚步发展,所以必须要做到自主创新,通过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等多方面因素,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石油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快速提高我国石油测井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技术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国欣,刘国强,赵培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测井技术的定位、需求与发展[J].测井技术,2004(01).

[2]张向林,陶果,刘新茹.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1).

[3]方朝亮,吴铭德,冯启宁.测井关键技术展望[J].石油科技论坛,2005(01).

第2篇

【关键词】针刺;合成革基布;现状;发展趋势;市场

一、国内外现状

1、国际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近况

非织造布工业作为纺织行业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纺织工业平均速度,且产品已广泛用于工业用布、服装、土工织物等许多领域。非织造布生产具有流程短、用人少、占地少、耗能少、成本低、品种多、用途广、效率高等优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非织造布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范围上讲,非织造布的生产和应用已由最初的以北美、西欧、日本为主体发展到了包括南美、中东欧、东北亚、东南亚、中东等遍及世界的各个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非织造布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土木建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家庭装饰、环境保护、服装、旅游、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非织造布生产区域,即北美地区、欧盟和亚太地区。目前,现在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为900-1000万吨。北美地区和欧盟各国是非织造布工业最发达的两个区域,其各自非织造布总产量约为160-170万吨/年。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区域,其非织造布产能已经超过美国、欧盟,已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的第一生产大国。

2、国内非织造布工业的最新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我国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振兴纺织业发展,国家提出以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非织造布作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一个分支近几年飞速发展。我国1984年非织造布产量仅5000吨,2010年产量达279.5万吨,2013年产量已达384万吨,见表1。现在全球非织造布总产量为900-1000万吨,我国的生产量约占全球的40%左右,已成为世界非织造布的第一生产大国。

中国历年非织造布产量统计(表1)

时间(年) 1984 1997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3

产 量

(万吨) 0.5 29.27 63.25 86.64 104.26 117.7 139.66 172.16 201.4 240.9 279.5 384

比上年

增长(%) 32.3 24.65 12.89 18.65 23.2 17.1 19.6 16.02 11.7

我国非织造布主要有8种不同的生产工艺,2010年各类工艺非织造布生产情况如表2所示。

2010年中国各类非织造布产量统计(表2)

分类 纺粘 熔喷 水刺 针刺 化学粘合 热粘合 气流成网 湿法 合 计

年产量

(万吨) 131.5 3.0 23.3 63.1 25.4 20.7 9.6 2.9 279.5

占总产量(%) 47.04 1.07 8.34 22.58 9.08 7.4 3.43 1.03 100

3、国内外合成革基布的发展现状

皮革产品分为天然革和人造合成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皮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恢复生态的措施,使得皮革产量逐渐下降,人造合成革正被逐步用来替代一部分真皮革。

合成革一般指以非织造布,机织布,针织布为底基。其中以非织造布做底基的合成革最具仿真性,广泛地应用于制鞋,服装,装饰等领域。非织造合成革基布主要采用针刺、水刺两种加固方式。基材在经新型树脂材料浸渍后,呈现立体交叉结构的拟革产品。

针刺非织造仿真合成革以涤纶、尼龙、粘胶或超细纤维为原料制成针刺非织造基布, 经整理或减量开纤、染色、研磨、聚氨酯(PU)贴合等特种整理, 制成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的高档合成革。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具有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等特点。进入21世纪初, 发达国家仿真合成革发展很快, 其合成革所用基材绝大部分已采用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的仿真非织造布。日本这种超细纤维仿真合成革的比例已占到合成革总量的56% , 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也已经分别占25%和13%的份额。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人造革、合成革主产地逐渐由欧美向亚洲地区转移。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渐成生产人造革、合成革产品的制造中心。 近几年来,国内人造革、合成革行业产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行业升级速度加快。在发展过程中,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缺口较为突出。一方面,PVC人造革和PU合成革产品比重过大且以普通产品为主,种类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状况,企业以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尽管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差异性、功能化和高端产品产量有限,而市场需求却在高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每年即使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大量进口,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针刺非织造合成革基布市场前景

近几年我国制鞋业、箱包业等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合成革行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由于合成革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国外合成革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内合成革总产量一直呈递增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合成革产能约占全世界合成革产能的80%。2013年,我国塑料人造革、合成革产量为347.02万吨,同比增长率10.69%。目前,我国共有合成革生产企业已达1000多家,近2000条干湿法生产线,合成革主要应用于鞋类、箱包和家具,约占合成革消费总量的3/4。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合成革年复合增速将达15%左右,行业前景可期。

1、鞋类市场是合成革最大的需求市场,我国皮鞋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据亚洲鞋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人均鞋品消费不足2双,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8双,以我国每年人均鞋品消费量约2.5双计算,中国鞋类消费总量将超过30亿双,这为我国合成革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革、家具、箱包革与室内装饰用革的产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中高档、高附加值合成革将随其开发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而快速增长,这为我国合成革行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合成革业的不断发展,非织造革基布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中针刺非织造革基布以其良好的仿真性能,优越的物理特性,较低的生产成本,成为合成革基布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刺合成革基布以短纤为原料,经梳理、铺网,再经针刺机带有钩刺的高密度针刺技术的专用刺对基布进行反复穿刺,使得纤维之间互相缠结,织物更加密实,具有很大的针刺密度和纤维密度。国内有化纤厂家分析合成革基布的生产特点,通过对纤维生产工艺的调整,已开发出针刺皮革基布专用涤纶、锦纶短纤维,使其性能更适应高密针刺加工工艺。在相同的针刺工艺条件下,使用专用纤维作原料比普通纤维作原料其产品的撕裂强力可提高20%-25%,从而提高了针刺合成革基布的质量,增加了市场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仿真、高密度、高性能针刺合成革基布可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革、高档鞋面革、运动鞋、球革、车船座椅面料等,符合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保定市 高速公路 近域城镇 经济发展

针对目前保定经济发展现状比较落后的局面,历史向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提速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关键问题是要突破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寻找能够促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依托北京、天津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越来越密集的高速公路网这一有利条件,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发展。因此,在保定市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时期,我们提出在离高速公路入口处10公里或20公里内建立新型的技术开发区、工业园、贸易区和小城镇的设想。为保定的经济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保定市目前的交通和经济发展现状

保定市目前还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阶段,经济总量小,总体水平低,发展后劲弱,遗留问题多,稳定任务重,处在爬坡过坎的特殊时期,面临“补课和赶超”的双重压力。

保定市现有的京珠高速公路和保津高速公路,带动了近域城镇的交通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远远满足不了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保沧、保阜、张石、荣乌等高速公路的修建和竣工,将带动近域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因为完善的交通设施必然带来频繁的商业交流和人员流动,促进近域城镇经济结构由初期规模较小,结构不稳定逐步向规模效益化、结构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的实现目标

“十一五”期间,保定市将投资437亿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完成保沧、廊涿、大广、张石、保阜、荣乌等六条段高速公路724公里和550公里连接线的建设。“十一五”末保定高速公路网密度将达到4.3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完善布局,并与京珠、京昆、荣乌、大广四条国家高速路网有效连接,贯穿该市20个县市,各县5~25分钟内可与高速公路连接,形成保定中心城市到所辖各县市60分钟经济圈,与京、津、石、沧100分钟经济圈。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为支脉,东西纵横、南北贯通、覆盖全市、功能齐全的路网体系。其网络化、一体化的布局对加强该市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发挥交通枢纽作用,促进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及我省“一线两厢”区域经济战略的纵深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高速公路的特征和经济功能

高速公路由于采取了限制出入、分隔行驶、汽车专用、全部立交以及采用较高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管理设施,从而为汽车的大量、快速、安全、舒适、连续地运行创造了条件,并以长途直达运输为主,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和交通事故少等特点。

高速公路提供的便捷的运输条件必然加快其近域地区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本冲绳岛在未建58号高速公路之前,旅游者多集中在交通方便的南部地区,北部交通落后,旅游业也不发达。58号高速公路建成后,1983年到北部恩纳海岸的旅游者占冲绳旅游人数的比例,从1976年的34.5%迅速提高到62.3%,冲绳的年旅游收入增长了52倍。

四、保定高速公路近域城镇经济发展的设想

首先要解决行政壁垒,促进行政协调,明确认识保定经济圈城市群的“整体结构系统”,从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文等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上,构建保定经济圈21世纪城市群的“整体结构系统”,即把保定经济圈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是一个由职能组织、地区空间、等级规模和网络结构等几个部分组成结构关系。在功能、空间和数量上使之处于平衡和有序的状态,在保持整体性原则下使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功能,使各县域之间、城镇之间既整体协调,又各有特色、优势突出。特别是要预防结构同化、特点同化和功能同化的情况出现,使保定地区城市群能以其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

其次要协调共进。为了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和近域城镇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高速公路干线的建设要符合城际高速交通网系统长期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改善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条件和环境,提高其通达性能。城际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工业布点,推动沿线工商业和小城镇的发展。第二,加强网络内各县域之间的功能分工,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做大做强品牌效应,促进城市的一些功能向县域扩散,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各产业应加强分工与协作,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各县域的中心腹地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总之,保定市高速公路近域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科学规划和设计,依托交通快捷、便利的优势,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健丁松刚:建设高速公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利弊探讨.湖南经济,2001.11.13~15

[2]周靖:论高速公路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业研究,2006.3.190~192

[3]Scott?Campbell著,刘宛译,绿色的城市、发展的城市、公平的城市―――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在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平衡?国外城市规划,1997

[4]保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2010年保定市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建设规划

[5]相鹏涛:《燕赵都市报》 2005年3月07日.保定328亿打造高速公路网

第4篇

>> 国际经验对中国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启示:政策及实践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及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启示 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格局及对中西部地区的启示 国际经验对秦巴山地区绿色发展政策的启示 中国西部地区绿色旅游发展研究 西部大开发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 中亚地缘政治态势及对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影响 物流业发展滞后对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经贸影响的探讨 运用绿色贸易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绿色贸易壁垒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家金融政策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地区金融制度发展的政策取向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取向 绿色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房产税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政策建议 试论“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证券投资基金业治理的中国实践、国际经验及政策建议 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DITR. Leading Pract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the Mining Industry,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R]. 2006.

[11]张小玲. 国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J]. 软科学, 2004, 18(5):1-4.[Zhang Xiaol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Overseas [J]. Soft Science, 2004, 18(5): 1-4.]

[12]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R].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and Policy, Yale University, 2012.

[13]Supervising Scientist. Annual Report 2010-2011 [R]. 2011.

[14]Strategic Land Use Policy of NSW [N/0L]. 2012. .

[2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矿业管理考察团. 澳大利亚的矿业管理及其启示[J].国土资源导刊,2009, 6(4): 40-43. [Australia Mining Industry Management Delegation from the State Counci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of China. Inspiration of Australia Mining Industry Management[J]. Periodical of Land Resource, 2009, 6(4): 40-43.]

[21]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io Tinto and Biodiversity: Achieving Results on the Ground [R]. 2012.

第5篇

【关键词】 地方经济发展 外贸人才培养 中山学院

一、中山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

中山市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国际贸易在促进中山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山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150%,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山市外贸依存度一直在100%上下波动,净出口占GDP比重超过40%,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当前,中山市外贸发展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4年进出口增幅仅为2.7%,其中出口增长4.2%,进口下降1.7%,外贸依存度下降至80%,与此同时中山GDP增速放缓,2014年GDP增长率仅为8%,为25年来首次低于两位数。

改革开放至今,中山外向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为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从1995年到2014年的20年间,进出口规模扩大了十倍以上。2014年,中山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5.3%。虽然在1995―2014年的绝大部部分年度,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增速却开始下降,抛除2010年因2009年的过度低迷带来的反弹,从2006年起,中山市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基本上是持续下降,同期中山经济总量增速进入持续下降轨道。

与进出口和出口增速下降相对应,中山外贸依存度持续下降,对外贸易对经济的贡献下降。造成进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因为出口对象地区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需求低迷,随着本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抢走了我们的部分市场;主观上,中山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不能跟上市场的需要,而制约中山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因素则是人才无法满足外向型企业需求。

二、中山市外贸人才现状与问题分析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外贸人才指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及其他国际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相关政策研究所需的基本技能的人才。就中山市而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具备能够促进商品国际贸易相关技能的人才。相比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因其跨国特性使得相关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优秀的外贸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多元化的丰富知识、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熟练操作计算机等。

适用的外贸人才需要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了解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环境因素,掌握国际贸易的经营方法、业务知识和技能,可以运用计量、统计、会计等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具有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阅读英文资料,能运用外语、计算机等工具从事涉外经济活动。

利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林桂军教授博导的成熟的国际经贸人才的能力与技能识别体系,结合中山外贸产业现状,遴选25种重要的外贸从业能力,向中山市外贸企业发送电子调查问卷,把握中山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需求及外贸人才现状。

1、调查企业构成

调查从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能力需求、企业对外贸人才素质能力现状评估、企业获取外贸人才途径及获取外贸人才的难易程度等三个角度展开,中山市外经贸局(现商务局)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向本市外贸企业发放,收回有效问卷354份。调查的企业构成,生产性占79.67%,贸易型占20.33%,这基本反映了中山市外贸企业的结构现状,以生产型为主。

自从2004年7月中国放开外贸经营权,原来通过专业外贸企业出口的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外贸队伍,以提高出口利润,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外贸行业活力,同时伴随着对外贸人才需求的大幅增加,对外贸人才能力要求也由单纯的跟国外客户交流能力和发现寻找国外客户能力向综合能力包括生产经营相关的能力升级。中山外贸行业企业在原来的强势发展基础上,抓住机遇,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但从数据上看,中山进出口在2003年达到峰值以后,增速开始放缓,其他地区竞争力增强是一个主要因素,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山外贸人才数量质量无法跟上外贸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按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分别是英语应用、理解国内出口政策、职业道德、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文字表达、信用证制作和处理、了解产品竞争优势、了解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搜集和获取买方信用信息、国际商务谈判,这些能力是外贸人才能否获得外贸订单的关键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外贸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订单的人才,而跟订单处理相关的一些专业能力则被置于这些能力之后。

就中山市的外贸企业而言,多数企业没有知名的国际品牌,国际知名度低,产品本身的硬实力不够,同质化程度严重,产品本身不足以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订单,获取订单更多地依赖外贸人员的综合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获取订单的能力成为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拥有足够数量市场开发能力较强的外贸人才成为外贸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3、中山市外贸企业外贸人才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外贸企业外贸人才能力满意度不高,除了职业道德外,对所有能力非常满意的企业比例都在20%以下,其中影响外贸人才市场开发的关键能力,满意程度排名较前的有英语应用、国际商务谈判,而企业认为比较重要影响外贸人才市场开发的关键能力如理解国内出口政策、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了解产品竞争优势、了解贸易规则和反倾销、搜集和获取买方信用信息等能力的满意度都不高。

中山市外贸人才能力现状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总体而言,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各项能力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偏低,企业最看重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满意度更低,对比重要程度最高的前十项能力和满意程度最高的前十项能力,重合度非常低,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素质和能力中仅有英语应用、职业道德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满意度排名前十。

对比不满意程度,重要程度排名前十的了解贸易规则、反倾销、理解国内经济形势、理解国内出口政策、了解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能力不满意度偏高,全部排名前十。中山市外贸人才能力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外贸企业要求。

三、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贸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做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城市之一的中山市,周边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都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相比于这些城市,中山市对外贸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利用本地高校培养适合本地外贸经济发展的人才是解决外贸人才问题的有效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是中山市的最高学府,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和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山学院是中山市唯一能够提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承载着中山市外贸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基于中山市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的需求,适应中山地方经济发展。

1、建立机制让外贸企业实质融入外贸人才培养过程

借鉴“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模式,策划举办校内的“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竞赛,以竞赛带动教学。竞赛内容包括“拟定国际贸易参展商业计划书、国际贸易产品会和布置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要求各参赛队自行寻找合作厂商,参展商品以由合作企业提供的实际商品样品为原则,以此为契机让外贸企业深度参与,通过竞赛过程让学生掌握分析出口产品特点的技巧能力,对主要中山出口产品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竞赛准备过程中与企业的深度沟通,加强学生对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认识,了解真实外贸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外贸企业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提前谋划人才遴选,将企业经营理念提前传递给潜在的未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影响,实现合作共赢,促进竞赛的良性开展。

2、加强教学过程与地方外经贸管理部门联系

优秀人才的培养不只是高等教育学校的任务,支持帮助本地高校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同样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体现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的职能。外贸政策随着经济形势变化不断变化,地方政府外贸管理部门熟悉外贸政策,及时掌握本地外贸发展的具体情况。

中山市外经贸局(现商务局)对外贸管理有着丰富且卓有成效的经验,熟悉国内外及地方外贸相关政策,深度了解中山市外贸经济结构,通过加强中山学院与中山市外经贸局的联系,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及时把握中山现实外贸发展,另一方面直接邀请相关人员到校为学生开展外贸形势发展讲座,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外贸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外贸政策把握能力,及时了解中山外贸发展现状。

3、适应中山外贸发展形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加强传统外贸实务专业职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适应外贸发展新形势,及时补充最新内容。例如,当前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补充甚至替代已是不可能逆转的历史潮流。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与传统国际贸易对专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将出现显著的变化,跨境电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订单获取和货物交付模式,在要求相关人才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和国际商务谈判及政策把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求专业人才能够把握海外网络用户的消费特征,合理有效规划物流方案,降低跨境配送成本,能够深度把握目标市场的经济结构、经济政策、文化因素等影响个人客户购买习惯的重要因素。

教学内容的调整尤其注重适应中山市外贸发展新形势,挖掘把握外贸新趋势在中山的发展情况,发现其中经验和问题,将之引入课堂讨论,在讨论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密切中山市外贸发展,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迅速融入外贸业务实践,促进中山市地方经济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外贸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413S4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服务中山经济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JY2015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明娟:地方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现状;发展;策略

一.经济型酒店含义和特点

在经济型酒店的含义中,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酒店的设施、服务项目、物品、功能、的配置规模、档次和数量,以及投资金额的总量,均属于简少节约的范畴;第二方面是指消费者获取的服务及消费的金额,也是很经济实惠的。经济型酒店的普遍特征是安全、舒适、方便、清洁、规模不大、实惠、房价不高,能够满足客人日常最基本的要求,比如睡觉和娱乐。

(一)经济型酒店的含义

经济型酒店,即Economy Hote或者Economy Limited Service Hote或者Budget Hote,这个词的含义应该是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后期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自从这类酒店如雨后春笋一般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大多美国大众的偏爱,并且它以非常快的速度向欧洲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了世界酒店业中的一匹黑马,在酒店业中显示出了无法比拟的优势。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因此有一部分的国人对它的认识存在着误区。首先,在传统意义上的二、三星级酒店绝不是经济型酒店,在所有的价格在几十到二百左右的就是经济型酒店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在翻阅了相关的专业辞典书籍后对经济型饭店的定义为:经济型饭店一般为价格实惠的饭店,只经营客房是该饭店的主要业务,由于饭店本身没有餐饮管理设施或仅有少数的有限的餐饮服务,所以价格低廉。现在有专家认为经济型酒店一般是指以大众在可承受的经济范围内为顾客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酒店。

(二)经济型酒店的特征

经济型酒店作为酒店的一种经营和定位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活动频繁的产物,它的区别于相比于全服务的酒店,主要针对的是满足一般平民旅行的住宿需求的产品设施。在其基本特征总结如下:

1.酒店产品服务品种的有限性。经济型酒店是紧紧围绕酒店的核心业务——住宿,以客房的住宿产品为主打,剔除了其他的一些酒店服务,因而这些措施大幅度削减了运营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一般来说,经济型酒店只提供客房和早餐,一些有限服务酒店还提供简单餐饮健身会议设施。

2.公众承受的价格适中。对比于一些高档酒店动辄上千元上万元甚至更高的房价,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出奇般的维持在人民币300 元以下,一些青年旅舍和汽车旅馆甚至只有几十至一百元左右。

3.瞄准的目标市场不同。它所看中的人群主要是商务人士、工薪阶层、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群体等。这群人其需求的服务不同,不用太多的酒店多余服务,而且在意住宿的舒适性与经济性。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

(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概况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是很迅速的,我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的比例占我国现有酒店总量不足 35%,这种类型的总计拥有的客房总数才突破 10 万间,而且在近几间年涌现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不过百余家,相比国外是相差甚远的;在运用连锁经营的连锁店超过 10 家的不到 20 家,可能所谓的连锁只有一两家门店;现在体现出如下特点:

1.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发展前景被看好

经济型酒店在国内是新兴事物,但是在欧美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酒店经营模式,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数量已经占到全部酒店总数的70%以上,在我国比例只占全部酒店总数的10%左右,质量和价格相对适中的经济型酒店还比较少,酒店结构明显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格局,这一断层为消费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2.本身规模有限,经济实力较小

在我国的经济型酒店,这里特别要举例的是个体民营的经济型酒店,他们因为资金等各方面原因,投入是有限的,而且其经营和营销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期望通过短期的投入获取高额的收入,而恰恰是缺乏时间的长期经营导致没有创立出自己的品牌和顾客认同感。有些有固定的收入,比如依附于某个单位或者成为某几单位的指定酒店。从总体上来说,单独、零散的经济酒店,没有大型高档酒店营销优势,从而限制了它的赢利能力。

3.缺乏产品特色,难以对抗市场竞争

经济型酒店行业由于资金、经营者素质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更多的酒店处在自我摸索阶段。大多数酒店仍没有重视市场区分和特色产品的开发,依旧用大众化的产品面对广大市场。当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时,其中的一部分人便转而选择服务更好的中档酒店或者价格更低的社会旅馆。客源的流失更加加剧了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少酒店只能依靠降价这一手段来吸引顾客,结果陷入恶性竞争的误区。首先是成本优势。经济型酒店功能简化,它把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力求在核心服务上精益求精。所以,高质量的客房服务是经济型饭店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与相对低档的旅社相比,经济型酒店具有比较高级别的硬件设施,还有比低档旅社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经济型饭店与比较高级的星级饭店相比,其硬件建设主要针对于实用性,所以大大节约了成本。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酒店需要8~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6年即可。经济型酒店的“有限服务”为其经营优势提供了便利条件。“有限服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便宜”,也不是单纯的减少功能、降低服务,而是提高性价比,注重服务的实用性。其主要表现在:功能简化、性价比高、成本节约。

(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分类和机遇

在我国的市场习惯性把这种经济型酒店划分为三类:第一大类是全国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例如如家、锦江之星,因为起步早,一直名列行业前茅;第二大类是一些区域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例如上海的莫泰连锁、广州的 7 天酒店连锁等,大多于 2005年前后成立并在区域市场上立足;第三大类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的经济型酒店,例如法国雅高(Accor)集团的宜必思(Ibis)和美国的速 8 酒店(Super8),基本上在 2004 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的经济型酒店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国内一线品牌如家快捷、7 天、锦江之星、莫泰 168 等都在以每年 300%的速度在扩张,其快速扩张与高投入的矛盾都在通过境外融资逐步解决。

(三)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的问题

1.国外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冲击。2002 年美国纽约美兴国际企业集团在沪设立了第一家“美兴”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在欧美酒店市场大获成功的“宜必思”经济型连锁酒店进入天津,六洲集团也到上海发展其旗下的“快捷假日”连锁品牌。国外中低档型酒店品牌的进入,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和经营格局。尤其是国外大的经济型酒店集团,依靠其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对我们民族的经济型酒店集团和品牌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2.金融危机引发信贷资金和直接融资筹措困难。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单体规模都较小,作为一种新型业态,目前又处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经济型酒店难以获得信贷资金和证券市场的支持,在于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及经验

(一)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据美国酒店业协会统计表明,目前美国经济型酒店达到了5.39万家,有客房40多万间,客房的平均出租率可达63.7%,收入占美国酒店业收入的64%。在美国零售业中,经济型酒店的营业收入排在第三位,每年创利都是以千亿美元计。美国经济型酒店经营非常成功,领导世界经济型酒店业的新潮流。英国经济型旅馆为数众多,对于游客出行住宿十分方便。

(二)国外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经验

1.面向大众市场,针对大众旅游者,以规模效益、成本及标准化盈利服务标准化,注重保证服务质量,严格按统一标准提供服务并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2.酒店硬件设施、设备在投资时一次性到位,质量有保证,项目自动化程度高酒店设置有互联网接口、吹风机、安乐椅、宽敞的工作台、免费有线电视,而实际上游泳池、热水浴盆、配备优良的健身房也几乎成为经济型饭店的通配设备;免费的欧式早餐在几年前就已经为经济型饭店所接受,而不再仅仅是咖啡和油炸圈饼;还出现了有互联网接口、传真机和复印机的行政中心。比如成立于1962年的Motel 6提供的免费服务有:包括HBO和ESPN频道在内的有线电视、市内电话、早咖啡、儿童加床等等。

3.大多隶属于大型的酒店连锁集团,由集团总部为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包括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程维修、质量检查、行业咨询等,也为其节约了一部分专业管理人员。

4.人员配置简洁高效。由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在人员配置方面,一般20间客房的酒店只有35名左右的员工,前台设有1~2名服务人员,大量的基本服务都自动化、电子化了。

四.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策略

有鉴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道路上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促进中国酒店集团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要抓住中国内地市场的成长机遇,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率先实现品牌化,不断借鉴外国酒店集团品牌的成功战略,加快学习消化国际品牌先进经验的步伐,重新引入品牌打造的理念,通过资产重组、品牌梳理、布局调整、网络建设、人才培育和品质打造等方式切实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国际知名度。我国经济型酒店要发展,就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不能一味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也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与自身的特定情况来制定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策略,摸索出一条科学而系统的品牌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为日后中国民族品牌在国内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出了以下七项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对策:

(一)大力拓展连锁经营,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国外的经济型酒店大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存在。“连锁”和“品牌”是经济型酒店成功的两个要素:前者可以使企业做大规模,拥有市场影响力;后者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客源,提高竞争力。连锁经营的最大特点,在于搭建一个系统,使之“可复制、简单化、标准化”,并让企业的形象标识和设施标准、服务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都在系统管理下做到全面统一。连锁化经营是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分散走向集中,进行集团连锁化经营管理,也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集团化的优势在于集合相关资源,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金、资本实力,又有利于扩张。我国提倡酒店走集团化已有多年,也组建了不少集团,但在酒店业中的影响尚小,而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发展为酒店集团提供了机会,国内的酒店业投资不应丧失这个新的市场机会。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酒店经营的近期目标是建立和完善酒店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酒店集团的经济绩效。从另一方面来说,则是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运行与发展、充满竞争力、能较好生存的市场主体。从这个角度出发,经济型酒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行为主体,是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追求。酒店的经营者必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在经营酒店产品,而且是在经营酒店的资产和资本,经营整个酒店企业群。酒店经营的好坏,其价值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评价得到体现,也可以间接通过消费者市场或者品牌价值来进行衡量。

(三)探索特色服务。经济型酒店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商务型、会议型、招待型、旅游度假型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也就出现了特色旅游。在发展我国的经济型酒店的时候不能照搬国外或者国内其他省市的管理经营模式,要根据本国的国情,民俗风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型酒店发展道路。

(四)加强同外国酒店的交流合作饭店。酒店业是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特点强的产业,外国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起步发展,大多是从经济型饭店发展起来的。圣达特在世界酒店业中排名第一,设计和管理的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给该酒店集团带来了长久的收益。像这样的世界著名饭店都拥有一套成熟、合理、有效、系统的管理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加强交流和合作,才有利于我国经济型饭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吉秋群.试析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 贺丽霞.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第7篇

关键词:外向;经济;人文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到来,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纷纷参与全球激烈的竞争,而作为发展中国家“领头羊”的中国正经历不小的震荡。内陆省份湖南目前对外经贸仍处于短绩、粗放、外延、低效的“贫困化”发展状态,同沿海省市及中西部一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凸显。业界人士忧虑的是,湖南对外经济发展正遭遇“内忧(后劲不足)外患(竞争激烈)”多重挤压,面临一场新的考验与挑战。诸多不利的因素中人才要素投入不足是严重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挑战需直面,机遇更要把握,那么如何利用本地高校培养适应湖南经济崛起的高素质人才的大课题就不可回避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湖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外向型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历史较短,受政策导向的影响大,特别是湖南这样的发展中的内陆省份,影响尤其大。湖南省各级政府在“开放带动”战略指导下,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举办多种形式的外经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大型国际龙舟节、国际烟花节、国际森林节等和各种经贸洽谈会,通过这些活动,大量引进资金、技术,同时注重扶持出口创汇产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努力适应国际竞争和国家外贸的调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出口力度,从1992年开始,经济的外向度就达到12.2%,初步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全省基本上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湖南致力于抓住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表现在劳动力优势逐渐失去;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导致很多产品不断遭受国外的非关税壁垒;加工贸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发展速度慢,产业配套能力弱,物流成本高;面临思想观念、管理理念进一步更新的挑战;面临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挑战,跨区域铁路、公路运输通道还不是十分畅通、路网密度较低,港口建设滞后、运力不足,没有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运输格局;面临来自西部大开发压力的挑战。

二、湖南省大学生素质现状

21世纪的竞争,人才竞争是关键。湖南省的社会经济进步、科技发展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离不开人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这种对外经济发展前景大好的形式下,最关键的是人才。面对全球经济,面对入世挑战,应更多地依赖于人才的存量和积累。加强人才队伍,切实有效地调动人才潜能,提高人才的素质,是发展我省经济的迫切需要。

1.新经济形势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湖南现在和以后都需要国际型、运作型、创新型人才,他们需具有突出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商务操作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要求人才本身具有永续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合作开放、学习、创新、自信乐观、责任感、自律、理性和执着追求精神、销售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各行业共同的要求,也是对人的要求。

2.湖南省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着重表现为:在实现了高者这一“人生理想”后所出现的目标迷失和动力的丧失,在面对求职择业的压力与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的茫然若失与对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定向的疑虑,在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时对追寻的困顿,在面对追求金钱与追求真理的天平时梳理不清,在对待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容易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了他人、集体与社会,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哀叹于崇高正在被世俗所淹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欠缺,对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力度不够。这直接影响和制约专业人才健康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深度不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目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渠道单一,培养方式缺乏个性,严重影响了制约了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潜力的发挥。

三、湖南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湖南省必须要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必须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原有科学越来越专业化,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科的交叉渗透,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日趋明显。所以,自觉而有效地帮助理工科学生开拓人文社会知识领域和文科学生开拓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并提高相应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需要。

1.将“人文工程”纳入重要日程――在各高校各级干部和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做到组织和职责落实。一是纳入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并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程”与开展国家重点示范高校相结合,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开展重要评估等活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学校专门成立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二是高校设立人文素质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全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不同高校设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部门,在学校的统一计划安排下,按学校的总体安排,学校配给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专任教师。四是拥有学生的各系部均成立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系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及日常管理工作。五是学校其他系部和单位部门,也要按学校的统一部署做好系部或单位部门范围内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2.将“人文工程”纳入经费预算――各高校通过校系两级努力,做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经费落实。

3.将“人文工程”纳入教学管理――统一制定相关管理规定,通过校系两级共同努力,做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落实:一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定学分;二是选好教材,尽量选用质量较好的教材;三是安排好教学计划,除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正常安排以外,尽量多安排选修课;四是选好教师,最好是经验丰富有良好师德的双师型教师;五是尽量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

第8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国际经济战略;经济发展

一、前言

从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步入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而由于国际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制定我国的国际经济战略,发展我国的经济贸易,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要结合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情况和我国自身的经济状况,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国际经济正在紧跟世界的步伐,逐渐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更加频繁。同时,针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国家也正在逐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但是,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国际经济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现的员工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1]原本的产品价格优势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的利润大大降低,可流动资金减少,导致这些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本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品牌推广,无法有效地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2]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双方面的影响。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有利方面

(1)有利于引进外贸投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引进外贸投资是十分有利的。由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世界相比,还比较落后,同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为我国引进外贸投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在发达国家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有助于推动我国重新优化和组合现有的产业结构,使其更加完整、合理。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背景之下,市场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也变得更加细化。我国的企业可以借鉴和利用这一经验,加速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合理的分配生产要素,能够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所生产商品的质量。

(3)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也正在缓步发展,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使得我国企业间的资本流动速度加快,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衔接变得更加便利。

(二)不利方面

(1)资金问题。资金是进行贸易活动的根本,随着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增加,给我国企业带来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能够引进外贸投资,但这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大量的资金空缺来讲,也只是杯水车薪。同时,由于受到国际上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的影响,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有所减慢,我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投资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所下滑。[3]另外,一些新兴的国家和地区也在紧抓这个机会,大力引进外贸投资,对我国的资金引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我国在资金方面的缺乏,使我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由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自由化特点,使其有时可能产生一些经济波动,这些经济波动会通过国际经济贸易的方式传递到我国的经济市场中。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不完善,经济结构还不够稳定,在受到国外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金融风险,甚至是经济危机。因此,国际市场经济波动给我国带来的冲击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3)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阻。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会对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很大程度上的阻碍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市场中,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4]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等,在国际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我国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发应用,未来的国际市场必将进入信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代。在此发展趋势之下,我国必须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适应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战略的制定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国际经济发展必须要采取新的战略,才能适应和跟上国际经济的发展脚步。因此,要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重新制定我国国际经济战略,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支持高新技术产业

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下,我国发展经济的重点内容也要发生转变。要想加大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力度,就要高度重视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实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大吸引国际外贸投资的力度,积极开发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量,以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

要想使我国的外贸事业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积极地寻求对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同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是:首先,国家要加强投资力度,大力促进我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其次,要积极优化和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剩余资源。最后,还要利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加大力度吸引当地的投资。

(三)寻求相关的法律保护

我国应该对当前施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进行科学的调整,并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当中,运用国际贸易法律,避免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利。[5]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和维系与贸易伙伴之间互利互惠、友好合作的关系。

(四)积极开拓外贸空间

顺应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积极开拓对外贸易空间,这对我国的国际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拓展新的对外贸易业务,使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步提升我国的竞争力,使我国的国际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给我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根据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来制定我国的国际经济战略,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迎接挑战,使我国经济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发展跟上国际经济的发展脚步,朝着世界经济大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双.区域贸易安排的发展及中国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14 .

[2] 殷越男.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9.

[3] 杨丹辉.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管理,2012.

第9篇

关键词 技术贸易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1技术贸易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技术贸易是指通过专利和许可证贸易、技术服务等方式对技术的引进和输出。而我国所指的技术贸易是在西方国际所规定的技术贸易范围的基础上还包括成套设备的引进和输出。

技术贸易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一个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并不能毫无限制地引进技术,而应该结合一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合理地引进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技术。除此之外,为了长期维持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通常会限制技术出口或只提供技术使用权而非所有唷

2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

2.1我国技术贸易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础

我国的技术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鼓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国外资本的流入,国外先进技术可以转移到我国,这将有利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对我国急需技术的项目不仅给予政策上的引进优势还给予经济上的优惠;三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好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际技术贸易与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废除和减少我国为了保护国内企业而在合同中制定的相关限制条件,进而促进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

2.2我国技术出口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出口结构趋于合理

我国技术贸易出口水平可以通过国际技术贸易专业化系数来衡量。TSC=技术进出口差额/进出口总额。2015年这一系数较2010年上涨了0.45%。这说明我国的技术贸易竞争力呈现上升趋势。入世以前,我国技术出口主要集中在交通通信行业,其出口总额占全部技术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2005年至今,我国的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已经超过其他行业,占我国技术出口比例份额最高,因此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技术出口的支柱行业。

2.3我国的技术依存度较高,技术贸易逆差较大

入世以后,我国国际技术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整体上看,我国的技术依存度依然较高。2010年我国的技术贸易收支比为65%,比2001年上升了32%。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对外技术贸易依存度以超过50%,这说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缺乏对自身技术的研发和提升,造成了较大的技术贸易逆差,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

3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存在的不足

3.1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涉及到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我国也参与到了国际相关公约和协定的制定,但是总的来讲,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部分法律法规滞后于我国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漏洞,因此依然需要进一步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这方面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这将有利于我国国内技术贸易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照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尊重国外技术所有权的同时也能保护自身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3.2结构不合理,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国内技术贸易企业呈现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其中结构不合理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才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技术科研机构与生产机构脱节,研究成果很难为实际生产服务,因此导致技术水平停滞不前。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我国技术贸易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复合型外贸人才,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能被企业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给技术贸易带来损害。除此之外,先进技术以及生产设备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国从事技术贸易的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国内企业技术贸易的发展。

3.3国内企业在技术贸易定价中缺乏话语权

技术贸易中产品价格的制定主要取决于其对日常生产的贡献程度即产品的使用价值,但是我国缺乏对产品技术的使用价值的衡量指标指定的话语权,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国外技术需求增加,进口大幅增长,而其中较大部分的技术使用价值却不高,我国却支付了大量的外汇。入世以后,我国的技术贸易发展较为迅速,技术出口也有所增加,但由于缺乏对技术价值的估计,技术转让的所得收益较低,对我国企业技术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促进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去吸引外商投资,鼓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市场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更优惠的政策有助于吸引外资,外资的进入势必会带来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观念、以及专业人才的转移,进而促进国内技术贸易企业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其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对外资的引入进行选择,设置门槛,优化配置外资,最大限度促进我国技术贸易企业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的吸收创新能力

技术的引进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技术专家人才的引进,二者的结合才能有助于我国技术贸易企业的长期发展,可持续的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技术贸易企业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技术出口主要依靠传统技术,为了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长期维持比较优势,企业应该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创新技术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3注重人才培养,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国内技术贸易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建立高层次的“人才库”,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不同形式的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提高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在技术引进方面,应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引进先进技术,进而降低技术依存度和技术引进成本。

参考文献

[1] 王玉清,赵承壁.国际技术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