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2:11
导语:在初中男生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利用教具系统给学生进行范读、拼读,还可以利用教具系统进行单词、句子、文章发音的测评等。通过听、跟读、自读、人机对比等方式,学生很好地完成对新单词、新句子的认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智能语音教具系统的使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等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方法是成功的钥匙。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的阅读习惯很不好,阅读时嘴里小声嘀咕或用手指着所读内容,偶尔还有回读现象,更有个别学生脑袋来回跟着单词走着读等。这些现象都会直接影响阅读速度,进而影响阅读效果。小学低、中年级阅读应以听、说为主,在图片、视频和教师的辅助下,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Whatwouldyoulike?的教学中,在对“Whatwouldyoulike?”“I’dlikevegetables.”这一核心句型的训练时,我设计几个小故事情节,通过生动的讲解,加以图片、视频的辅助,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受故事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我用PPT课件出示几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理解单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教师最后释疑解惑。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把知识表达出来。比如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材料的复述等。通过各种方式使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一个词都是我们学过的,尤其是高年级的文章,是允许有少数生词存在的,不过学生似乎对这些词很畏惧。教师要告诉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查阅工具书,或者利用网络的即时翻译等。通过多次训练和经验积累,学生就掌握了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猜出新词的大意,进而理解课文,有效突破阅读难点。例如,在进行Meetmyfamily的教学时,结合文章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较为密切,课文中的单词学生较为熟悉,我就为学生出示电子书包里的资源,播放Meetmyfamily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结合动画和文章的前后搭配理解核心句式“What’syourfa-ther?”“Heisadoctor”,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为了解云南省初中教师的压力现状,我们采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教师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云南寻甸、西山、官渡地区的初中在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试卷259份。调查结果显示:从对工作压力的感受程度来看,1.2%的教师感到没有什么压力;98.8%的教师感到有压力,其中25.1%的教师感到有一点点压力,38.6%的教师感到压力比较大,35.1%的教师感到压力非常大。说明中学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
仔细分析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从性别差异来看,77%的男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70.4%的女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在云南寻甸、西山、官渡地区,男教师比女教师的压力更大。可能是社会对男性有较高的成就期望,而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短期内很难看到成就,而且教师的收入低干地方公务员工资水平,故男教师感觉到压力更大。从年龄来看,73.3%的21~3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69.1%的31~4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88.9%的41~5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41~50岁的教师感觉到的压力更大。可能是面临新的教学改革,年龄大的教师已习惯于原来的教法,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因而感觉到压力更大。其次是21~30岁的教师感觉压力大,年轻教师在处罚学生、维持班级秩序、对学校领导的态度方面比老教师或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压力大。从教龄来看,教龄2年以下的教师70.8%感觉压力比较大,教龄3~5年的教师72.7%感觉压力比较大,教龄5~10年的教师73%感觉压力比较大,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75.6%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感觉到更大的工作压力。这是因为年轻教师思想活跃,更容易掌握新的教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由于年龄与学生相近,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受学生欢迎;另外,他们精力充沛,自己本身又没有生活负担,故感觉到的压力没有老教师大。而且由于新课程的推行和教育改革的进行,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来已习惯的教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这使教师们感觉到较大的压力。
二、云南省初中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在调查中,我们列举了20种可能造成压力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按压力值的大小)依次为: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考核与评比,经济负担重,职称评聘,被动适应单位的各种改革,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工作岗位的竞争。
三、初中教师职业压力深层原因分析
1,薪酬方面
68.7%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8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报酬与付出的辛苦不太相称或不相称,只有11.3%的教师认为相称或基本相称。和其他行业相比,89.8%的教师认为自己获得的报酬不太合理或不合理,88.8%的教师认为社会地位与教师职业不相称,这说明教师对自身获得的报酬和社会地位很不满意。教师的工作负荷很大,许多教师工作时间过长,56%的被调查教师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是8~10小时,34%的被调查教师的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在一些中学,教师早晨7点到校守学生上早自习,直到晚上7点学生放学,教师才能离校。据调查,86.1%的初中教师工作一天之后感到非常疲劳,教师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中,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情感,但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教师工资少、地位低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也面临着贷款买房、养育孩子成才等问题,而多数教师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一些地区还经常挪用、拖欠教师的薪金,工资发放不及时,影响了教师的生活,所以59.9%的教师认为经济负担重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2,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
62.5%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我国的家长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尤其是那些自己经历坎坷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更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学校和教师寄予很大的期望。学校在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时也比较看重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教师的评职晋升和工作业绩息息相关。据调查,91.4%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价时,是或基本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直接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挂钩,95.3%的教师认为升学率是或基本是他们的最大压力来源。校方在评价教师时,普遍认定考试成绩高的班级中的任课教师能力强,考试成绩低的班级中的任课教师无能力。每次考试完毕,学校都要对教师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成绩优秀的班级的任课教师在评职时被优先考虑并得到奖励。于是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只得不断给学生施加压力;甚至在寒暑假期间,教师也只休息几天,就返校给学生补课。在访谈中,有的教师反映,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死板,只会记忆、背诵和解题,不会对知识灵活应用。
3,考核与评比方面
61.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考核与评比(比如评比太多,考核的内容与模式僵化)是重要的压力源。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简单、片面,只用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及格率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业绩,没有看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所做出的努力;而且有些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教师付出十分的努力,也不可能赶上好班的学习成绩,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排名情况来评价教师,让教师感到不公平。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固定了师生比,紧缩了教师的编制,因而有的学校实行的末位淘汰制,使教师面临下岗的威胁,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些学校的评优、奖金发放、职称评聘的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教师在接受工作时就已经决定了他的考核分数,有些青年教师资历浅、职称低,这就意味着即使工作再努力,成绩再好,也有可能拿不到中等以上的合理的考核分数。有些学校在教师的考核、评优等方面受社会腐败因素
的影响,过多地照顾关系,使工作突出的教师丧失工作热情,产生失落情绪。另外,每天的班级纪律评比、清洁卫生评比、学生出勤情况评比、校际之间的成绩对比等让教师不胜其烦,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4,职称评聘方面
57.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职称评聘是重要的压力源。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如被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教师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晋升职称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再加上职称评定过程中的许多不正之风的影响及指标紧缺等,致使教师晋升职称难上加难。许多学校实行的岗位聘任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学历层次,教师们都要通过进修或其他途径进行再学习。进修培训的费用、学习具有的难度给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5,学校管理方面
教师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大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依据教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又以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因而学校习惯于在期末给教师所教学科或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排名次,公开表扬或批评,并以此为标准来奖惩教师,这种做法伤害了教师的尊严,增加了教师的压抑感。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建立内部教师之间的竞争体系,竞争导致教师们认为每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致使私藏资料、封闭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像“末位淘汰制”一类的管理方式,使得教学成绩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所以有51.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岗位的竞争”是造成职业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日益严格,考核与评估频繁,教师面临着评聘、晋升、转岗、淘汰等多重压力,过多过细又不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使教师的精神更加紧张。有的学校频繁地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突击听课”和“随时监控”;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评教,学生给授课教师的打分情况被绘制成柱状图、曲线图反馈给校方领导,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新课改的推行,带来了新旧观念的冲突,为了尽快适应新课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有些学校教学设备落后,缺乏配套教材和教学资料,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给教学带来很大困扰,因而教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相关的材料,这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因此,有56.7%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56.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57.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总是在“被动地适应学校的各种改革”。
6,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
51.7%的被调查教师有此压力。初中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求知欲与知识能力、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矛盾交互影响的中学生,大多数学生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提早觉醒,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所以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由于自主性强、自我控制力差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中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由于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理想和奋斗目标,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出现喝酒、早恋等偏差行为,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外部的监督和管理,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学习的动力,辅导学生学习和成长。
四、初中教师及所在学校对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
面对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压力应对是当个体面临环境中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压力,而为了重新建立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所采取的解决办法。如果应对方式恰当,则可减轻或免除压力困扰,如果应对方式不恰当,不但不能克服压力,反而可能形成新的压力源。莫斯将压力应对行为分为:功能性应对和非功能性应对,前者是对问题采取行动去学习、求助,设法面对困难和压力,并加以解决;后者是面对工作压力有反向的行为,如攻击无辜、责骂他人、孤立自己或吃东西消除紧张。应对行为如果选择非功能性的行为,如逃避,可能使自己更容易陷入不敢正视问题、孤独和疲惫的状态,可能引发更多的压力。
1,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的调查分析
49.8%的被调查教师会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25.7%的被调查教师会向家人、同事和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18.5%的被调查教师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购物、上网);3.95%被调查的教师告诉自己:有人还不如自己;1.9%的被调查教师不采取任何措施,拖一天算一天。从调查中可以看出,75.5%的教师采用的是功能性应对方式,20.4%的教师采取的是非功能性应对方式。非功能性方式可以让人暂时忘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纾解工作压力的目的,但是引起压力的根源没有得到解决,这些压力仍然会让人烦恼不安。
2,所在学校对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的调查分析
61%的学校不重视,从来没有考虑过教师的压力问题,39%的学校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从调查中可看出,大部分学校不重视也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教师预防或减轻压力。
3,关于教师是否了解如何应对压力的知识的调查
13.1%的教师不了解如何应对压力的知识;52.1%的教师通过非正式渠道(比如杂志、报纸或者图书)了解一点;34.7%的教师通过正规渠道(比如学校的宣传或者培训)有一些了解,知道如何去应对压力,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关心心理健康和减压的有关知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五、减轻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几点对策
1,政府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水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安心地从事教育工作,从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改革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制度
中学教师工作强度大,课业负担重,终日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升学压力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最重要来源。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必须改革考试制度,使得分数不再成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同时引导学校关注教师在引发学生兴趣、塑造良好行为、品德和价值观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调整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要改变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评价指标,注重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教师教育教学本身,如教师怎样工作、学生的素质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教师工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等,才能科学地反映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有利于教师心理压力的疏解。
4,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学校的管理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尊重信任教师,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另外,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循序渐进,根据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学校也可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让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识;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内容,使教师得到放松。
一、寻找学生产生畏难和胆怯情绪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观察与思考发现,学生产生畏难和胆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父母的娇惯和溺爱使学生缺少锻炼,导致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退却。第二,有的学生体能发展缓慢,跟不上学习的要求,在学习中困难较大,失败的体验也比较多,因此就对体育课产生畏难和胆怯情绪。第三,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有的学生总认为自己体质弱,素质差,技能水平低或者身体笨拙,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是去刻苦练习和勤于思索,而是退缩。第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如有的教师在新教授某个动作前喜欢提醒学生说:“这个动作难度较大,比较难学”或“这个动作危险,要注意安全”等,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认真学习这个动作,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动作,心里没有把握,听教师如此一提醒,就会产生畏难和胆怯的情绪。第五是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有些学生领会要领的意识差,做出来的动作比较难看,形成技能慢,有困难不敢说,而且又无法处置困难去学习技术,使胆怯状态成为其主导心境。第六,现在的学校、家庭都在为孩子的安全着想,经常为孩子灌输一些安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对于一些活动不敢有冒险精神。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方法要科学化
第一,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保护帮助法。这是克服畏难和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想到针对学生的畏难和胆怯情绪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对他们实施重点保护与帮助。尤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如对那些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教师在让他们练习的时候,就不离学生左右,让他们感受到教师随时都可以帮助他们,保护他们;对那些身体弱小,技能水平差,荣辱感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心理鼓励,鼓励他们,失败了也不要紧,只要多练,就可以成功。教师还可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技巧,多鼓励、多欣赏,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自己也有成功的可能。一旦他们成功,教师更要进行表扬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降低难度法。降低难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在保证不改变基本动作的情况下,降低器械的要求难度或多提供一些练习条件,给予外在条件的帮助。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他们在体育课上的畏难和胆怯情绪就会有所下降。如教学跳山羊时,把踏板拉近些,降低山羊的高度;教学跳高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减低高度,并对他们的动作标准适当放低;教学推铅球时,可以用重量较轻的实心球等。这样学生练习时就不会感到太难。
第三,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动作分解法。动作分解法就是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动作进行分步讲解,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体会理解,然后分步进行练习,进行体验。如果遇到关键的动作,教师可以再三进行示范,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分步体验。这样就有意识地降低了难度。这种方法就是能够把难度较大的动作“化整为零”,学生在掌握好分解后的身体练习,再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学习就比较容易掌握。
第四,在教学中采用树立表率法。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学生,他们身体素质好,掌握要领比较快,这时候,教师除了自己示范外,还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示范,让他们来影响一些技术差、胆子比较小的学生,这些学生看到同伴能做好,而且没有危险,自己的畏难和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除,从而大胆地进行练习。
第五,在教学中采用激励评价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尤其对一些胆子小、素质差的学生,一旦他们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要及时鼓励与欣赏,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步,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提醒他们在做动作时要注意幅度与力量等等,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和指出克服的方法,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节奏同步活动,转移和分散学生畏难和胆怯的情绪障碍。
三、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情绪状态是排除畏难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为了防止学生畏难胆怯情绪的出现和发展,除了加强课前准备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是调整呼吸法。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怕动作难度大而胆怯,练习时就会精神紧张,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帮他们有意识地放慢动作,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让他们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进而缓和胆怯的情绪障碍。其次是自我调节法。利用练习间隙,让学生自己轻轻地活动下手脚,来回踱踱步,还可以辅以简单的扩胸运动与伸臂弯腰动作,以此来转移和缓解心理上的畏难胆怯情绪,从而有效地稳定学习情绪。再次是自我提示法。当学生在练习时被畏难胆怯或某种消极想法所困扰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做动作之前,自己在心里默默地说:“不要怕,我能行!”这样学生的胆怯情绪也会消除一些。
【关键词】农村男生 成因 对策
一、引言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里,大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条件得到改善,但和城市相比,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学习环境都比较差。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初中男生英语学习滞后的现实,仍然是当前制约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英语学习滞后的成因
1.外部原因。(1)受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差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上,农村小学缺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信息相对比较封闭;学生家长的英语水平较低;教师教法单一;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一些小学,全校没有一个英语专业教师,根本就无法开设英语课,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也被语文和数学课占用了。英语课形同虚设,学生无法学到系统的英语知识。升入初中以后,英语老师变了,课堂上听不懂了,慢慢地就成为英语学困生。 (2)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评价机制不科学。农村小学英语课因为没有纳入小学毕业质量检测考试考核课程,所以从学校领导到科任老师都没有重视过英语课教学。在农村初中考试成绩是评估教师业绩、评优选模的主要依据。学校间、班级间、学生间的横比或排名次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困生,受害更为严重。 (3)师生关系不和谐导致部分学生厌学。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先让学生喜欢要他学习的人”。因此,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绩一个重要因素。
2.内部原因。(1)农村男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风气受到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一些男生总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学习状态。主要表现为对英语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2)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有的男生虽然学了几年英语,但总是入不了门,面对一次次的英语考试不及格或考得不理想,遭受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之后,养成了习惯性的“失败感”、“自卑感”,形成了“我不如人”的心理定势,对英语学习由难学到怕学再到厌学进而弃学,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了自信心。(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英语是离不开口的,要大胆开口,不怕说错。农村男生往往性格内向、胆小,没有养成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此外,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求学生要背单词和对话,对语言要有一定的积累。但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生活懒散,自制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不会读、听不懂,词汇难背,句型难记,逐渐地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三、对策研究
1.重视和加强农村小学英语课教学。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真正重视小学英语启蒙教育,让小学英语启蒙教育在我国英语“一条龙”体系中处于当之无愧的“龙头”地位。其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分配一定数量的英语专业教师到小学任教或不断加强有英语特长教师的培训,加快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再次是大力开展校际间手拉手教学活动。让有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志愿支教,小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进入农村初中听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这样,小学英语教师得到了锻炼,解决了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
2.加强对农村初中男生的思想教育,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让他们重新树立好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更要关心爱护学生,与他们谈心,弄清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及时激励并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平等、民主、开放、协调、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农村男学生作为“局外人”的角色。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他们有所收获,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通过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多种训练中不断地体验、熟悉和掌握英语。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男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生动活泼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积极学习。
4.加强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农村初中男生是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由“不会学”导致“不愿学”。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探求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保持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5.从实际出发,有效进行补偿教学。补偿教学必须以学生自学为前提,可以通过结对子和成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创设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有效的补偿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及时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四、结论
总之,农村初中男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切实改变农村初中男生英语学习的的现状,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当然最主要的是离不开农村初中男生自身的努力。只有这样,农村初中男生英语成绩的提高才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饮食习惯;运动活动;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1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31-03
营养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的物质基础,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合理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能促进良好生长发育并预防疾病,反之,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学习和劳动能力,并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某些成年期疾病如动脉硬化、肥胖症的发生[2]。为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和运动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年10-12月对南京市县乡15所学校4 12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被调查人群,在南京市县乡级学校抽取初中6所、高中6所、职业学校3所共15所学校,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二级随机抽样抽取班级,共调查4 124名中学生,其中初中1 640名,高中2 484名;男生2 121名(51.4%),女生2 003名(48.6%)。年龄为11~21岁,平均(15.59±1.94)岁。
1.2 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和主要健康影响因素的不同,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饮食和运动锻炼等相关行为及其他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行为。其中初中问卷有64个调查项目,高中问卷有67个调查项目。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资料收集后采用Epidata 3.0双份独立录入,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日常饮食行为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状况见表1。中学生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者分别占24.2%和27.3%,男生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以上率高于女生,而女生每天甜点吃1次以上率高于男生;初中女生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以上率高于高中女生、初中男生每天吃甜点1次以上率高于高中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过去7 d中,吃西式快餐3 d以上者所占比例初中女生高于高中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7 d中,中学生每天吃1杯牛/酸/豆奶占39.2%,高中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男、女生每天喝1杯牛/酸/豆奶率均高于高中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过去7 d中,中学生每天吃早餐者占77.0%,初中女生明显低于高中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食率为34.6%,不同性别、学校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运动及静态活动情况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过去7 d运动及静态活动情况见表2。中学生每天运动1 h以上者占14.5%,女生明显低于男生;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每天看电视/录像2 h以上者占26.1%,在不同性别、学段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做课外功课2 h以上的49.9%,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课2 h以上占11.9%,初中男生高于女生,且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每天玩电子游戏2 h以上的为8.5%,初、高中男生均高于女生,高中男、女生均高于初中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 营养知识知晓和观点情况 初中学生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情况见表3(高中生未参与调查)。由表3可知,初中学生对4项基本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2%,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南京市县乡初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情况见表4,对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和喝牛奶有益健康的赞同率较高,均在90%以上;而对体力活动有益健康赞同率为89.5%,不同类食物有益健康赞同率为55.9%;对体重越重越健康和吃很多肉有益健康不赞同率分别为89.4%和69.6%。其中女生不赞同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 讨论
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均与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还可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3]。调查显示,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普遍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者分别占24.2%和27.3%,每天吃1杯牛/酸/豆奶率为39.2%,偏食率为34.6%。其中,女生对甜点的偏爱超过男生,而男生较女生更偏爱喝饮料;高中学生在吃甜点和喝饮料的行为上低于初中生,可能是个体成熟因素的影响。根据卫生部颁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甜点和汽水饮料应属限制食用级别,每周摄入不超过1次。因为此类食品营养素较单一,摄入较多导致孩子发育滞后,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和智力发育。而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合适,是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人每天摄入奶类300 g。此次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中学生不能做到每人每天1杯牛(酸)奶,尤其是高中学生更低。高中生学习任务更为繁重,更要强调奶类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4]。此次调查每天吃早餐率(77.0%)明显低于高树军等[5]1992年第3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小学生(早餐为86.5%)的调查结果。偏食率超过1/3以上,偏食易引起机体营养素平衡失调,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等。有研究发现[6],成绩中上和成绩上等的学生饮食行为较好,成绩较差的学生饮食行为也较差,不同学习成绩学生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是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应该向中学生强调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倡导和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南京市县乡中学生锻炼普遍不足和课余时间静态活动较普遍。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应保证学生每天有1 h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每天锻炼1 h者仅14.5%,至少85.5%中学生锻炼不足,尤其是女生每天锻炼者更低,其中初中女生为13.2%,高中女生为8.5%。这可能与女生学习负担较重,尤其是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有一定的关系。每天看电视/录像、做课外功课2 h者所占比例低于国内一些相关报到[7-8]。初中生静态活动高于高中学生,这可能与初中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有关。但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如果各项静态行为所占时间在个体叠加的话,则其每天静态活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这无疑挤占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各种体力劳动等动态性活动的时间,长此以往,必将因为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消耗减少而导致超重或肥胖[7]。体育锻炼不仅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并给予充分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机会。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普遍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锻炼普遍不足和静态活动较普遍。另外,中学生营养知识相对匮乏,对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和对一些营养知识观点不正确。而营养知识掌握的好坏影响饮食行为的合理性[9]。提示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运动锻炼不足和静态活动较普遍等健康危害行为,学校应对全体学生开展普遍的教育和干预,以建立有效干预机制和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支持系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另外,针对初、高中学生和性别的不同特点,应选定其重点不良行为方式为内容,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 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120.
[2] 陈静,王芳芳. 中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研究.护理研究,2008,22(2):416-418.
[3] 周月芳,朱佳,彭宁宁. 上海市大学生日常饮食与运动状况.中国校医,2007,21(1):1-3.
[4]
孙杰,尹俊水. 早餐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1994,15(6):447.
[5]
高树军,翟凤英,马冠生,等. 我国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状况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09-111.
[6] 沈蕙,腾臣刚,李海,等. 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2-603.
[7] 何健,杨汴生,钟娅,等. 河南省城市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现状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12-414.
[8] 孙莉,朱鸿斌,张成云,等. 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 069-1 072.
男女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导致基础教育领域男生学习劣势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语言学科的学习,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采取有效策略化解这一危机。
关键词: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心理学
一、研究背景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学都是男女生混合,差不多各占一半。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发现男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听、说、读、写)要逊色于女生,存在英语学习困难的现象比女生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倾向于理解记忆,不乐意机械记忆;学习方法上,大部分男生采用兔型学习法,急于求成;学习态度上,男生学习怕苦怕累,贪玩。如何结合第一线的教学经验以及一些教育教学思想,把每个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特别是男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二、心理学视域中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成因
“没有一个负责任的研究者敢声称,在智力测验上的性别差异远远大于性别内差异。”[1]有研究者认为,男女生的学业成就差异归因于其自身差异所造成的。
(一)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
就个性和生理特征而言,男女的性别差异很明显,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都已表明,男性与女性的大脑是有差别的。男性右半脑掌管空间能力,左半脑掌管语言能力,功能区域分化明显而确定,而女性的上述两方面能力由两个脑半球控制,大脑功能化区域不明显。加拿大心理学家多琳·基穆拉教授进一步发现有关语言机制的大脑功能,男女也存在差别。学校教育就比较适合女生的天性。女孩的言语能力在早期成熟的更快,在整个中学期间都占优势,在完成包括接受语言和构成语言的任务方面,在完成“高水平”的言语任务方面,以及在“低水平”的测量(流畅性)方面,女生的成绩都优于男生。
(二)感知能力上的差异
在感觉和知觉方面,男生一般比女生差。这种能力上的差别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维拉曾经实验证明,女孩子皮肤传导性能好、触觉、痛觉敏感,此外,女生还有比较敏感的嗅觉和听觉,男孩的视觉则要比女孩强。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听、说、读、写、交流等各项技能。女生在感知能力上的优势,使得他们在初中英语学习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三)记忆能力的性别差异
英语学习需要记忆,男、女生记忆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许多研究表明,女性的记忆在某些方面要强于男性。女孩长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和简单重复的任务,男孩则长于要求更高认知加工的抑制先前习得的反应的任务。[2]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能力比男性强,女性大脑左半球功能成熟早于男性,语言训练比较多,而初级的英语学习只需机械记忆就可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女孩使用这种方法很容易得到很好的成绩。
三、对初中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应答
在一项具有说服力的元分析中,林与海德( Linn and Hyde,1989) 得出结论: 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异总是很小的,并且在过去的 20 年中,这种差异逐年缩小,而且当差异出现的时候,也能制定教育方案对之进行干预。[3]
(一)因“性别”施教
在学校课程中为减少性别差异而做的工作显示,单纯为一个性别而预先保留所有科目甚至把它们作为必修科目,不能有效地减少性别差异。[4]我们的学校把统一要求、学、统一考核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范式,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现行的课堂教育主要是语言模式的教学,主要通过听讲来学习,英语是语言学科,更适合女生学习。
安妮·莫伊尔、戴维·杰塞尔在《脑内乾坤: 男女有别之谜》中也指出:目前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以“我讲,你听”为主,那么它就永远有利于女孩子而不利于男孩子。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注意纠正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偏见,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树立起针对不同性别特征因“性”施教的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进行小班教学,创造各种活动,让男生、女生合作学习,让女生帮助男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有效的分组教学,设置教学活动,讨论话题,,以便男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打破传统课堂纪律的应试倾向,重新认识良好纪律的内涵,注重学生的思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首先需要教师理解学生不同性别的差异,关注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对于男生英语学习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善于发现男生英语学习劣势的各种不利因素,并积极创造条件去为男生提供适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活动和学习方式,鼓励和发展属于男性的特质。
(二)平衡英语教师性别比例
性别平衡的教师队伍是所有孩子的性别养成和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在基础教育阶段,女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使得女性教育方式占据了绝对优势,大部分中学,女性英语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只有少数几位男性英语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男生女性化的倾向,加剧男生弱势的现象。现代教育中,由于受传统性别模式的影响,使得社会对男性的期望要高于女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会对男生报以较高的期望,因此出现了在课堂上,男生受到教师的关注明显多于女生,只是这些关注中的批评也多于女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彼得.维斯特教授指出:“有足够的理由证明我们的男教师将会给男孩的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男生从男教师那里获得的体验有别于女教师,男生更愿意和男教师交流;男教师对男生的行为更加宽容,有利于男生的成长;男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别于女教师,更加适合男生的学习。[5]男孩似乎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在教师的密切关注之下,学起来会更加努力。“男生似乎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需要通过取得明显的进步来维持学习的动机。在学校里,不利于学习的同辈压力给男生的学习造成了障碍。[6]
(三)教育评价中体现性别角色
教师要转变性别平等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导致男生弱势的不利因素并积极创造适合他们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对学生心理世界的关注,作用是深远的。教师不仅要了解男女生的先天心理差异,更重要的是把握个性差异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教育评价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引导和指向的作用,现行的评价模式在强调公平的道路上忽视了男女本身的差异性,甚至错误地引导男生学习女生,造成一些男生性别角色缺失。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只看试卷成绩,还要结合平时男女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要根据男女本身的差异,采用性别加权评价的方法。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针对评价所涉及的不同指标,结合男女自身的差异配给不同的权重,在男女各自的优势项目中( 如男生的喜欢钻研和女生的刻苦认真) 配以较大的权重,各自的劣势项目( 如男生的书写能力和女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 配以较小权重。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男女生都可以获得教师较高的评价和认可,无疑会更加体现出学生评价的公平所在。[7]
参考文献:
[1][美]Robert E.Slavin著EDUCATION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004.89。
[2] 译自Cox, S(Ed),Female Psychology: The Emerging Self. St. Martins Press Inc,麦考比.杰克林《性别差异心理学述评》1981:316。
[3] [美]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 第六版)[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Hammersley,M. The Relevan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0( 3,4) 。
[5] 李茂.彼岸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4-125。
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的疆域,包括领土和享有一定权利的国家管辖海域。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和的象征,体现国家在方面的意志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和外交立场。国家版图意识主要指公民对国家疆域的认知、认同和自我维护的意识。2005年,“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成立,随后在全国开展一系列的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现今中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状况如何,笔者针对初中生进行了国家版图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二、初中生国家版图意识测量问卷的设计
初中生国家版图意识测量问卷是以国家版图意识的涵义为依据,参考中国地图出版社和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及“祖国在心中――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试题,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设计。
问卷包括23道题目,其中22道为选择题,一道为填空题。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1~16题)考查初中生对国家版图知识的了解;第二部分(17~20题)考查初中生对国家关于疆域主张的认同情况;第三部分(21~23题)考查初中生对国家版图的维护状况。国家版图知识方面主要从国家版图的含义与表达、中国疆域的具体构成与面积、中国的位置、中国的四至、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版图的正确地图表达等七方面进行考查;对国家关于疆域主张的认同情况主要从初中生对台湾、黄岩岛、琉球群岛的归属和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等四方面进行考查;对国家版图的维护状况则通过调查学生在面对问题地图时的反应及阅读地图的习惯进行判定。
三、初中生国家版图意识测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为使初中生国家版图意识测量问卷的调查结果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笔者选择了八个省级行政区的八所学校进行调查,八个地区既有省又有直辖市,还有自治区,既有北方地区又有南方地区,既有西部地区又有东部地区,调查的八所学校既有省级的中学又有市级中学、县级及镇级中学。初一共发放问卷658份,回收658份,有效问卷591份(其中男生268份,女生315份,未写明性别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89.8%;初二共发放问卷723份,回收723份,有效问卷615份(其中男生290份,女生315份,未写明性别1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85.1%。有效问卷的具体构成见图1。
■
四、初中生国家版图意识现状统计与分析
1.分析方法
本文从各人正确率及各题正确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各人正确率主要为了统计学生国家版图意识总体情况,各个级别比例,整体处于什么状况;各题正确率主要为了分析学生对哪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好,哪部分内容掌握得比较差,为针对性制定提高国家版图意识的策略提供依据。分析标准见表1。
■
2.统计结果与分析(总体状况、各题状况略)
(1)初一总体状况。初一全体学生的正确率为54.1%,男生55.6%,女生52.9%,由此可见,初一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无论是总体情况,还是男、女生各自情况都处于较弱水平,男生比女生稍强。从表2可以看出,初一阶段,有一半以上学生国家版图意识处于较弱及很弱水平,80%以上学生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只有极少数学生达到很强水平,最多的还是处于较弱水平。男女生相比较,男生国家版图意识状况比女生好,这不仅仅体现在平均状况上,也体现在不同水平比例分布上,男生在很强、较强、一般这三个较高层次的水平分布比例都比女生高,但高得并不多。
■
(2)初二总体状况。初二全体学生的正确率为61.4%,男生63.6%,女生59.3%,初二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状况总体上达到一般水平,但还处于一般水平的较低水平,男生达到一般水平,但女生还处于较弱水平,不过已接近一般水平,男生仍高于女生,但相差不多。从表3可以看出,初二阶段,60%以上的学生都达到一般及以上水平,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较强及以上水平,达到很强水平的学生依然很少,大部分学生仍集中在一般水平上下。男女生相比较男生在较强及很强两个水平高于女生,一般水平和女生相近,总体情况好于女生。
■
【关键词】低智商;社会生活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07-01
智力低下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1]。其特征主要包括:智力发育明显低于正常(IQ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08年1月―12月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智力测试IQ
1.2方法
1.2.1 填写调查表 由医生询问家长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出生史、疾病史、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所在学校及年级、学习成绩等。
1.2.2 智力诊断 67例儿童均以韦氏儿童智力测试量表中国修订版(WISC-CR,1986,林传鼎)进行智力诊断。
1.2.3 量表 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修订版),在医生指导下填写。
1.2.4 低智商的界定与分度评定标准:IQ值70-79为临界状态,55-70为轻度,40-55为中度,
1.2.5 S-M社会生活能力评定与分度:10分为正常,9分为边缘,8分为轻度缺陷,7分为中度,6分为重度,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低智商儿童中男生多于女生,男:女=1.52: 1 ;中低年级小学生就诊儿童高于高年级儿童,占68 %。
2.2
低智商儿童中轻度共34 例,其中男20例,女 14例,男:女=1.29 : 1 ;中度共15例,其中男12例,女3 例,男:女=4 : 1;重度共21 例,其中男11 例,女10 例,男:女=1.1 : 1。结果显示:各程度的智力低都表现为男童多于女童。
社会生活能力正常21例,边缘缺陷29例,轻度缺陷4例,中度缺陷3例,重度11例。
2.4
原因不明42 例,早产 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 例,低出生体重 4 例,保胎史 4例,高热惊厥史3例,巨大儿2例,癫痫2例,染色体疾病1例。原因不明占62 %
2.5
父亲智力残疾1例,文盲1例,小学及初中文化24 例,高中及职高30例,中专及大专10例,本科2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24%。母亲智力残疾1例,小学及初中文化35例,高中及职高25例,中专及大专8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1.46 %。
3 讨论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是多方面的,导致儿童智商低的原因复杂,原因不明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已知原因中生物因素仍是主要因素,但我国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 [2]
本文68例智商低的儿童,多来自城郊的小学。其中原因不明者达62%,考虑父母多文化程度不高,职业欠稳定,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发育,在大脑发育的早期未能得到良好的环境刺激。至入学后学习遇到困难,学业成绩不佳,在老师督促下才来医院就诊,发现问题。
这些智商低的儿童中,社会生活能力正常者有30%,边缘缺陷41%,缺陷者仅占26%。考虑这些儿童家庭生活条件有限,从小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了社会生活能力。但也掩盖了智商低的症状,使家长不宜发现。
因此,要重视儿童早期的智力发育,尽早筛查,以期早发现,早干预,降低智商低对学业和生活影响的不良程度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金星明.发育和行为儿科学[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3.
[2] 赵钱雷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197-198.
作者简介:
张永花,女,1978年出生,籍贯甘肃,儿童保健医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童生长发育,兰州市妇幼保健院,730030.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育 审美取向 性别审美差异
一、审美的定义
何为审美?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种判断的过程,而美,则是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亦,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广义上它是指在意识和鉴赏上,人所产生的愉快的感觉经验,狭义上则是指人们借助文化所提供的规范来批评性地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审美取向的年龄段特征
同一审美对象,因为年龄的不同,所产生的审美感受也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取向特征。
1.少年阶段:犹如初升的太阳,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对色彩和造型的表象特征十分敏感。比如面对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少年的审美感受可能更多来自对人物身份的识别,还有塑造上写实造型技法的兴趣、色彩的色调等。
2.青年阶段:这时期的各方面明显受到社会舆论、时尚元素及流行趋势的影响。但是他们多半属于高校知识群体,面对同一幅《父亲》,青年人看到的是老父亲的农民形象,通过形象的特征进一步思考,分析出父亲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基础。
3.中年阶段:是人生阅历的转折点,不仅有来自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担当,而且有来自生活启发之下的深沉情感。同样的一幅《父亲》,身为人父人母的他们感到的是一位饱经沧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中年人产生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
由此可见,审美的取向受年龄的影响很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
三、初中生审美取向的性别差异
进入青春期后的男女生在阅读方面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尤其在初中阶段,受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这种性别差异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很大。男生比女生更喜欢探索、冒险,刺激,因而备受男生青睐的读物主要集中于科普类、武侠类和军事类;而女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显得较为文静、温顺,爱幻想,追求浪漫与完美,因此她们从小就喜欢阅读童话,文学、心理类的读物,特别是那些反映校园男孩女孩生活的作品。这种阅读的差异,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审美取向。
1.性别差异导致审美活动倾向不同:男生和女生通常有着明显不同的兴趣倾向。男生在涉及审美创造的活动中,更倾向于实际操作、体现创新观念、力量美感和科技趣味的审美实践。例如,男生喜欢新媒体绘画、新媒体绘画应用电脑和手绘板模拟现实绘画媒介,在参与或从事美术活动中体现更多科技能力等。而女生,在涉及审美创造的活动中,更倾向情绪宣导的绘画,比如传统绘画中绘本的创作,手绘卡片等实际操作练习等,作品参与本身更希望融入女生特有的细腻情感。
根据笔者的课题教学实践结果分析,初中男生面对“封面设计”的作业时,更倾向于科技幻想、野生动物书的封面设计;参观学习活动中,男生更多提议去科技馆、航天馆等。女生面对“封面设计”的作业时,则更倾向于选择知心日记封面、梦幻多彩的童话书籍封面设计;学习活动中,更多选择童话情感类的主题;参观学习活动中,更多提议去郊外、美术馆、文物苑等。
2.性别差异导致审美对象选择不同:审美创作对象,是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选择的表现主题,指能使人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
男生,因为性格中对科学、技巧的先天倾向,在选择对象时更多倾向于科幻概念类的造型主题,比如,机器人、科幻绘画中的概念造型等。在初中的手工课材料准备方面,男生大多会选择铁钉、铁丝、瓶罐等制作。
女生,因为性格中对情绪、色彩等元素的先天倾向,在选择绘画主题时,更多以体现情感,或来源于生活本身的事物为启发,比如,女生的服饰、情绪的宣泄、色彩的表达等。因此在手工课材料准备方面,女生更多会选择树叶、布料、彩色卡纸等制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根据男女生的审美活动和审美对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探讨方式。
四、性别审美差异教育的积极导入
通过实践课堂《科幻画》课程的教学对比,体现男女不同的创作个性与特点。
1.以初中男同学为教学实例表明:男生面对科幻主题,首先选择了情绪较为强烈、画面语言丰富、绘画风格上相对于女生体现更强的技术性和观赏性。因为,科幻主题的事物是男生好奇并喜欢的,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已超过其他主题课程。从课堂的导入开始,男生的参与及活跃性都很强,对课堂问题的回答,明显表现出他们敏感于科学与创造。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关注太空飞船、环保制作等主题,作品中包含自己对于力量、科学技术的探索性思维。他们比较关注画面造型的设计,喜欢运用冷色调强调自己的创作主题画面,材料运用相对女生而言偏少。男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可以帮助画面的其他构想,比如用自己姓名中的一字取个飞船号等。
2.以初中女同学为教学实例表明:女生在面对科幻主题,首先选择感觉更为人性和温婉、画面语言平和纯净、绘画风格上相对于男生体现更为优美华丽的特点。因此,女生更关注色彩鲜艳、主题活跃、童话感更强的科幻画。女生在选择自己画面主题上,常常会体现女幻想、爱美的特点,比如制造一个“时光轮回机”,让人类摆脱衰老,运用丰富的色彩强调画面。材料选择上经常会出现小芝麻、小豆子、碎布等。女生的天性,也集中体现了她们在科幻画主题课堂中的表现,对人类生长、对大自然、对环境植物的关注更为明显,更喜欢用“幻想”来表达。
由此可见,男女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导致的画面表现、选择特点、情绪感受也不同,在正确条件的引导下,他们在美术表现中找到自我成长的良好方式。
五、根据学生性别差异,积极统筹性别区分下的审美个性与审美共性的培养
初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各自和共同的审美取向。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使学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美术班学生的个性差异来源于美术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感情、气质、素质等多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个绘画对象,有的学生善抓大感觉,用笔大胆洒脱;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工整细腻,一丝不苟;有的草率;有的拘谨;有的喜欢追求客观的真实;有的则偏爱主观的表现。因此,个体的差异性不仅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还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但是,我们要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些年来,初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许是因为要求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运动的推动,男性和女性在他们所展示的能力中日渐相似。无论怎样,在区分性别差异的审美教育上,老师们都应该认为男孩和女孩在学校设置的所有不同美术课中拥有相似的学术天分。
六、结语。
我们应该承认男女生在审美上普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初中学生审美取向已经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我们既不能无所作为,又不应该随心所欲,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必须认识到初中学生审美的性别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在重视这种性别审美差异的基础上完善之前教育体制中的不足,完善男、女生本身审美倾向上的不足,发展其优势,补足其短处,使其健康成长,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静寰主编.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小学美术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