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2:11
导语:在私营企业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私营企业应重视发展战略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和新产品的迅速增长。第二是企业运行本身的大变化,即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企业提供了重组、再造企业的资源链、经营链与市场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无限可能性,从而使企业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作相应的调整。第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大变化及其竞争的加剧。这四大变化不仅为私营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而且使私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激烈动荡和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任何企业特别是私营和民营企业,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就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的私营企业真正科学地制定和认真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并不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战略危机”。
二、私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企业发展战略
许多私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因此也不会去研究、考虑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样,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因此,许多私营企业的成长性差,总是“长不大”。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型私营企业基本上是属于无发展战略的企业,这也是企业生命周期短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根据一些地方调查,私营企业破产率或歇业率高达10%―15%。我国进入买方市场以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片面追求企业“做大”“做多”“做快”,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他们或是盲目地做大项目,搞并购,扩张资本;或是不切实际地与世界500强相比,制定超高级发展速度;或是赶时髦搞所谓多元化,搞房地产,搞生物制药,搞保健品,搞环保,似乎什么都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或搞所谓集团化,铺大摊子,摆空架子等等。比如三株集团、巨人集团和飞龙集团等公司就吃了这种“冒进战略”的苦头,几乎毁了自己。这个问题不仅在一些民企中存在,在一些民办院校中也存在。
发展战略制定上的主观主义和短视行为。制定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的市场和资源调查、论证、计算和方案设计与比较,包括对技术的可能变化,对预期市场供求的发展趋势及容量的测算,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策略分析,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等等。但是,许多企业都忽略或不重视这些前期工作,往往采取静态的“大概”的“估算”,加上一厢情愿的扩张欲望,把制定发展战略简化为老总“拍板定案”的瞬间行为;或是简单地采取盲目“跟风”办法,仿效别的企业的成功战略,甚至急功近利,做出短期趋利的决策。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误导企业走向毁灭。
发展战略实施上的简单化、急躁和投机心态
有了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要切实实施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要有相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进行艰苦的科技创造,要进行细致耐心的、长期的思想文化工作等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有的老总在发展战略实施上表现了强烈的急躁情绪,甚至寄希望于“一夜暴富”,难以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制定私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长效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较长远的谋划,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现代企业许多活动,如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往往都要跨年度,有的要持续多年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发展战略要长远谋划,不能行为短期化。发展战略的成效也要以长远效益来衡量,短期打算或权宜之计不能称为发展战略。
(二)全局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的,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布局和企业发展的大问题,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果,虽然也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这就使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是指它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到行动计划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综合性系统性的决策。
(三)竞争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赢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因此,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其具体表现是,密切注视市场竞争态势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以求在“商战”中克敌制胜,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
(四)动态性原则
社会经济运动的随机因素很多,这会使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们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的所有变化。因此,企业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地、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与调整,要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状况的变化和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四、私营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
制定一个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要做好大量的调查、研究、测算、论证和比较选择的工作。其中包括:一是对预期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容量的测算;二是对竞争对手的潜在供给、价格和竞争手段的分析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三是对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可行性论证;四是对今后资源供应及其价格变化的测算和计量;五是对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在预期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的对策。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化解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趋利避害,加快发展。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要设计规划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规划好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即将来企业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好的问题,包括可能进入新领域的最佳时机和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延伸,未来产品群的构成,核心技术的定位以及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二是规划好股本结构的调整,即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融资战略、资本扩张及资产重组并购等问题;三是规划好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对于大型私营企业要将家族化改制为现代企业,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放权与制衡、授权与监督、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广义的企业发展战略还应包括制定与上述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科技与研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等等。
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中,要特别加强企业的创新。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具有原创性的东西,指过去完全没有的东西,包括知识、思想、观点、方法、技术、材料、产品、市场、制度等等;二是将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带来新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和结果。创新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首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这涉及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方向及市场范围。其次,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沿着已定的方向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的确定。再次,是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列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这是发展战略评价与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多个发展战略方案提出后,应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以决定哪种方案最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
一、进一步拓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1.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非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以及事业法人、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出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允许不同规模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降至3万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降至500万元。除一人有限公司外,允许不同行业、区域和不同企业规模的公司注册资本分两年缴足,其中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分五年缴足。支持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水利、交通、能源、电力、公交、供水、供汽、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建设,在准入条件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享受同等待遇。
2.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可设立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投资、担保分开);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各县(区)企业,可冠市名;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可冠“”名称;由拥有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最低可放宽到3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的,注册资本可放宽到5000万元;从事文化、教育、旅游、农产品加工和科技型个体私营企业或外向型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放宽到1000万元。鼓励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申请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最少人数由5人降低至2人。
3.扩大股权出资的范围。允许境内自然人或境内企业以其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向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促进资本自由流转。既可以省内登记注册的公司的股权出资,也可以省外登记注册的公司的股权出资。既可以向改制、重组的内资公司出资,也可以向新设或增资的内资公司出资。允许非货币出资比例最高可放宽到注册资本的70%。
4.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各行政审批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凡设置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条件的应当由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作出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不得设定前置审批条件。
二、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5.进一步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努力改善个体私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简化信贷评估、贷款程序等环节,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产业和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个体私营企业,经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的,在贷款利率上适当给予优惠。
6.鼓励民间资本创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凡符合《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我市注册、对本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额占其项目投资总额的比重不低于70%的投资机构,比照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财政奖励政策。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信用担保,对当年达到准入标准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给予10万元补助,同时按当年平均担保额3‰给予奖励。
7.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小额贷款业务,设立1年后,经自愿申报、省主管部门审核,可增资扩股;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登记事项、合规经营情况监管,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政府部门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对业绩良好、合规经营的优先推荐申报村镇银行,尽早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如今后上级出台相应的政策,按上级政策执行)。
8.扩大股权出质登记的范围。进一步激活静态资本存量,放大股权出质融资的功能。允许企业以自有或第三人持有的本省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办理出质登记。既可以把股权出质给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也可以把股权出质给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从事财产性权利质押业务的典当公司、担保公司或者一般类企业和自然人。既可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人数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出质,也可以股东人数200人以上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出质。
9.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实行资本运作。积极鼓励和支持规模优质企业发行债券和在境内外融资。引导企业积极股改上市,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因历史原因,部分权证不全但无争议的房产,需补办房产权证的,有关部门应依法予以办理,办理过程中涉及的税费予以免交,只收取工本费。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对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切实改善和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境外融资有关外汇管理的服务。
三、积极扶持个体户、私营初创中小企业有序发展
10.放宽动产抵押登记范围。允许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现有或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为抵押,向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以及符合政策要求的民间借贷等渠道融资,到工商部门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11.推动家庭工业提升发展。组织家庭工业领头企业考察发达地区市场需求,承接加工产品,成熟后带出一批家庭工业企业。推动大企业与相关联的家庭工业相对接,外地企业或市场与本地家庭工业相对接,鼓励大型企业与家庭工业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开展“传、帮、带”,促进家庭工业向专业化、协作化生产发展。
12.积极开展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并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13.降低初创小企业创业成本。凡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军人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首次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对农民在农贸市场或者当地政府指定区域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股权出质免收登记费用。取消企业登记资料查询费。
14.放宽网上经营条件。大力鼓励创新,推进多种模式网上市场发展,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对已持有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经营范围可依申请依法核定;对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企业,名称可依其申请使用“电子商务”;对申请从事网上商品交易和服务的个体工商户,不开展实体经营的,名称可依其申请使用“网店”。
15.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除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外,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变更名称或注册资本无需再提交验资报告。
四、提升个体私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6.建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积极贯彻我市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市科技创新投入、工业发展资金等政府性专项资金要大力支持为区域块状经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行业技术中心和区域技术中心的培育。个体私营中小企业经市科技行政部门认定为科技型企业的,享受市科技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
17.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转让,经技术部门认定,报税务部门备案免征营业税,对一个财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8.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建立全市优势行业企业品牌培育库,在省著名商标、知名商号认定中,重点扶持高新制造业、外向出口、现代服务业、农业、传统地方产业等五类企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申报注册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对获得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除外)、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获得省知名商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在境外注册商标并在该地区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按每只商标奖励1万元。对新获“国家级,省AAA级、AA级、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的服务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出口名牌称号的外贸企业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奖励。
19.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把发展中介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培育。着力提高中介服务行业发展规模和服务能力,重点发展咨询类、鉴证类、评估类、担保类、类等中介服务。进一步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维护中介服务秩序。大力扶持、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经营资质。
五、建立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0.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组织实施个体私营企业人文教育素质提升“1+3培训工程”(人文教育实践工程与高级经理特训工程、经营管理业务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每年选择一批个体私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入国内外大专院校参加学习深造,组织经营者外出考察取经,加快创建企业家俱乐部。鼓励各类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职业技术培训。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在当年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至该年度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
21.营造宽松市场环境。实行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告诫制度,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未造成直接危害后果且主观过错不大,事后能够及时消除违法状态的,先进行提示、警示、告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再依法处罚。对商标权属争议、企业名称争议等纠纷,基于当事人双方的自愿,引导和帮助化解争端,努力化解矛盾。对于上年度7月1日以后出资期限到期的无违法记录的企业,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缴付出资的,依企业申请,允许延长出资期限至本年度年底。对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成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允许其延续至本年度年底。
22.缩小年检提交审计报告范围。自2008年度企业年检开始,除外商投资企业、集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典当、人才中介及培训等特殊行业企业以及上年度7月1日至当年度6月30日期间新设立的实收资本在200万及以上的公司外,其它企业一般情况下免予提交审计报告(上级有明确规定的除外)。
一是致力于培育支撑,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工业经济总量大幅攀升。初步预测,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首次突破1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户,总数达148户,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户。工业投资迅猛增长,完成工业投资28亿元,增长150%,其中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66个。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新增私营企业487户,注册资金4.5亿元,全县私营企业累计达2282户。4种产品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建筑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施工总承包企业达37家。承办了“*市建筑业*年度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
二是致力于激发活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通过*市审批;妥善解决企业改制的遗留问题,扎实开展企业改制的扫尾工作;农村综合改革、乡镇土地管理体制调整稳步推进,村(居)撤并调整工作正在组织实施;积极化解县乡政府债务,开展了村干部垫交农业税兑付工作,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行清理核实;投融资平台初步构建,融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213家执收单位实行了非税收入网络征管;土地出让金全部纳入国库统管。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先后组团参加国际徽商大会、首届家电博览会等16场大型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籍在京乡友恳谈会、*(*)招商推介会等10场专题招商推介活动;组建了第四批驻外招商小组;完善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招商功臣。初步预测,全县共引进项目187个,到位县外资金62.5亿元,增长56.3%;完成进出口总额5340万美元,增长27.5%,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增加到51家。
三是致力于增强后劲,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对投资额超千万元的223个项目加强了调度。实行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新开工项目周报制、竣工项目月报制,狠抓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91个,竣工投产项目69个。列入县“项目推进年”活动的第一批13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列入市“1346”行动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40.1%;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97.8%。
四是致力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家,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挂牌。新增设施栽培1890亩、露地蔬菜21000亩。撮镇镇李六村被评为全省“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养殖业发展加快。新增各类养殖小区155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5%以上。全面落实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政策,重视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被列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省渔业富民先进县和畜牧富民表彰县,长临2814渔场被列为全国水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推进造林绿化,完成成片造林4000亩。在18个示范村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试点。以实施“四把一促”工程为重点,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成效明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撮镇二站及刘营三站技改工程顺利完成,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9座。农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完成305公里,石长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即将竣工,范栏路、石高路开工建设。精心实施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大型农机具252台。巩固沼气建设成果,改造和新建沼气池520口。完成农村改厕856座。认真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扎实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大。大力实施“缩村让地”项目并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争取到土地置换指标2200亩,有效化解了建设用地短缺的矛盾。旅游工作成绩显著,撮镇镇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乡镇,春博山庄等6个农家乐旅游基地受到省、市表彰。
五是致力于提升形象,东部新城初展新貌。精心组织规划修编。《*市东部组团总体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批;继续修编完善了《*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新农村试验区总体规划》、《撮镇镇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县城建设投入加大、项目增多、亮点纷呈。八斗路和八斗路桥建成通车,公园路改造工程完毕,塘杨桥拆除重建;天然气主管道配套、南环路污水联络管工程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店埠河综合治理二、三期工程基本完成;龙须沟改造工程积极推进;灯饰亮化工程延伸至次干道;青少年公园建成使用,续建店埠河公园和景民游园;对主次干道、重要节点、街头绿地等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被评为全省首批园林县城,并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检查验收。开通了店埠至*公交车。省、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合马路拓宽改造完成,合六高速全线贯通,合宁铁路即将通车,合宁高速四改八扩建工程快速推进。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2万平方米。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加大,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完成房地产投资12.5亿元,销售商品房80万平方米。楼盘集中展示中心投入使用。龙岗开发区、*新区共建成拆迁恢复楼21万平方米,新建道路15公里,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循环经济园区建成“三横三纵”主干路网18公里,18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小区即将交付使用。新农村试验区3条4.8公里区内道路正在建设,园区框架初步拉开。5个工业聚集区乡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7亿元,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六是致力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公开招考198名教师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工作在全省得到推广。县会计核算中心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四中谭海美同学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一中宣沫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我县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称号。科普工作不断深入,科技应用日益广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生机勃勃。举办了*市第一届民族民间文艺展演*专场演出等文化活动,包公镇大邵洋蛇灯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闻宣传质量提高,*广播直播开通,有线电视用户新增4860户。卫生事业发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公开招录了23名医药卫生类专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立案查处非法行医45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创佳绩,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改革店埠镇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体制,将298家驻镇单位全部纳入“属地管理”。认真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启动了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积极创建“平安*”,再次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建成30个基层警务室,在重要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布建了前端摄像探头。“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不断深入,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加强,县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大,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风险抵押金存储额达1677万元,对东二十埠地区烟花爆竹经营进行了规范管理,全县工矿、商贸领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工作扎实有效。强化了工作责任,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在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七是致力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着力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3082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散居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60元,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60元;为农村低保人员、五保对象等代缴参保资金36.2万元,救助大病患者72人次;向201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35019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15%,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3617万元;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实施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免费开展结核病检查和艾滋病病毒检测,救治贫困结核病患者70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1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开工建设,对52个村卫生室各补助2000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14.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完成8所学校危房改造任务,22所学校危房改造正在实施;开工建设10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可望解决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对1121名农村计划生育户实施了奖励扶助。此外,启动实施了24座危桥改造工程;在*循环经济园区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兑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928万元;开展了青年文明号结对帮扶、“金秋助学”、“春蕾计划”等活动,资助贫困学生557名;对部分城镇特困家庭实行住房补贴;将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住房公积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了教师医疗保险差额部分,增加了退养民师生活费标准;新增就业人数3333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重视做好残疾人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30万元,为10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对200户残疾人危房进行了改造,启动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双拥工作扎实开展;乡镇敬老院“515”工程第一批项目基本建成;积极开展了灾区倒房重建工作。
八是致力于提高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意见78件,政协提案96件。集中开展了作风教育月和“查摆找补创”活动,着力解决影响政府效能建设的实际问题。扎实开展了“规范行政执法百日行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7项。推行了首席代表、事后评价、审批专用章等制度,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实行“流动审批”,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限。为民服务全程制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全新改版,开通了县长电子信箱。开展了涉企收费大检查活动,清理和整顿了各种乱收费行为。加强了政府机关廉政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风、行风有了新的好转,被评为“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
一年来,我县人民武装、审计、统计、物价、粮食、机关事务管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档案、地方志、气象、地震、老龄等部门和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金融、保险、税务、质监、药监、工商、公路、电信、邮政、供电、烟草等省、市驻*单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以其48.5%的资产吸纳了近70%的就业,提供了57%的社会销售额,创造了43%的税收。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因素,将会对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现有的政策扶持理论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在财政、税收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于辽宁省而言也要注意积极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从而为当地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急需的帮组和引导,促进民营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民营企业己遍及全省各地,并涉足各个行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中民营企业己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2013年统计报告,共有民营企业约202万户落户在沿海经济带,创造约22万的就业岗位,总营业额收入达到381亿元,总计利税总额接近29亿元。除去垄断行业外,在大多数工业类行业里均有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在一些传统行业占据了民营企业主要的主营业务收入。辽宁中小企业厅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辽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1.6%,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9.7%,缴税年均增长24.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9%。民营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口,使总就业人口达到1123.2万人。辽宁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食品工业、石化工业、纺织服装业和冶金工业等[1]。辽宁沿海6市(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组成的沿海经济带,沈阳等8市(沈阳、鞍山、抚顺、营口、本溪、阜新、辽阳、铁岭)组成的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市(阜新、铁岭、朝阳)组成的辽西经济区,民营企业分工协作,发展平稳。众多数量中小企业的创办,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加快实现全省民营经济总量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
2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行政审批服务不到位,民营企业创办难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改革效果较明显,一系列的审批环节和收费项目被取消了,但行政审批服务仍有不到位的地方,集中表现在对创办民营企业的审批事项上。第一,一些行政部门在利益的驱使下,借加强对民营企业管理之名人为地提高审批门槛,巧立名目设立行政审批收费权,造成政府部门之间的行政审批职能交叉,效率低下,挫伤了投资者创办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第二,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机制不透明,审批准入制度含混模糊。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企业的发展,对外来的民营资本持排斥态度,往往在行政审批上做文章。口头上说欢迎投资,但涉及具体项目,地方政府哪些限制、哪些鼓励便语焉不详,在行政审批时故意拖延时间,投资者无奈只好放弃投资。第三,与国有、集体和外资经济相比,辽宁省许多地方政府在对民营企业资格的认定、贸易渠道的开放、投资许可等方面实行更多的前置审批程序,致使民营投资手续多、事项杂、时间长、见效慢,无形中造成民营企业在与非民营企业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扼杀了民间投资创办民营企业的信心。
2.2融资服务门槛高,民营企业融资难
辽宁省民营企业多属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大多不合理,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借贷抵押资产不足,加之辽宁省资本市场发育相对滞后,民营企业缺乏直接融资途径,致使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直接借贷门槛高,融资困难,很难从银行和资本市场凑集资金。据辽宁省工商联2013年对该省102家中小民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90%以上受访的民营企业存在资金问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资金成本较高,现有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中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由于辽宁省资本市场不发达,民营企业正规的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但其他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也较强,这就造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争夺借贷资金的局面,出于风险和利益方面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将资金借贷给大企业,在信贷资金供给有限时,民营中小企业获取信贷资金可能性就大大低于大企业,民营企业无奈只好通过非金融机构融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
2.3政府帮扶力度不够,民营企业运营难
政府帮扶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民营经济合理、有序和健康发展。目前,辽宁省对民营经济发展疲软的态势与政府帮扶力度不够是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辽宁省民营企业增长方式普遍比较粗放,这需要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引导经济朝集约式发展,促进民营企业进行创新。仅有少数的大型民营企业享受财政贴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税收上未受惠,难以进行技术革新。第二,对民营企业出口的支持力度不够。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提高退税率,以缓解国内需求不足对民营企业造成的冲击,但该措施对辽宁省出口型企业的影响有限。辽宁省出口型以生产大型装备为主,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出口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价格受需求的影响不太明显。因此在国外对大型装备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加之生产周期长的因素,出口型企业每年出口的商品数量较少,出口退税对其影响不大。此外,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出口退税手续比较繁琐,成本较高。
2.4家族式管理普遍化,民营企业发展难
辽宁省民营企业在创办之初,创办者多把“家文化”植入企业,造成民营企业长期以家族经营为主,出资者和管理者没有分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代代相传,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复杂多元化,内部分工专业规范化,以往那种任人唯亲,用道统代替制度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弊病百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家族式”管理体现在:第一,家族成员把持民营企业的主要职位和部门,企业成员按照家族辈分等级进行排序,“任人唯亲”导致近亲繁殖,不同的利益集团勾心斗角,与现代的管理理念格格不入。第二,“家族式”管理下的民营企业,往往忽视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致使职工整体素质低下,企业效率不高,企业经济效益长期停滞不前。此外,民营企业管理者往往缺乏现代企业家必备的素质,目光短视,缺乏创新意识,他们在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式上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不愿意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不利于辽宁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发展。
3促进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3.1优化行政审批服务,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有利于构建一个宽松的投资创业环境,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投资民营企业的积极性。第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素质。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制度两种方式使政府工作人员彻底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其在对待民营经济审批事项时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发展的工作。另外要加强对行政审批人员的培训,使其在审批工作中要突出“快”字,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升为民营企业服务效能。第二,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便捷创业环境。工商、质监、税务部门要通力合作,通过“一站式窗口服务”推行民营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管理制度,加快实行“一照一码”制度,通过制度创新让办事人员参与对行政审批人员的绩效考核,激发民营资本创业热情。第三,探索对民营企业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法无禁止皆可性”的管理思想创造性地把事前审批事项变为事后备案事项,最大程度提高提高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
3.2优化金融借贷服务,营造便捷的融资环境
辽宁省民营企业普遍面临存在融资难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创造宽松的金融支撑环境。第一,应积极创造条件让民营企业创办“自己的银行”,以减少民营企业外部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具体做法是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民营企业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参与金融创新,通过搭建金融平台解决其他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第二,针对辽宁省资本市场发育滞后的局面,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鼓励励民营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和通过发行公司债、私募债等方式直接融资,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第三,通过民营企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方式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例如,针对那些创新型的民营企业,相关部门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专项科技小额贷款,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过程的金融借贷服务,科技创新成果由企业和金融机构共享。第四,直接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例如,在贷款金额、贷款利率和还款期限上,政府部门可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让金融机构根据抵押物和信用等级情况给予适度照顾,防止民营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第五,降低政策限制,鼓励行业融资平台建设。辽宁省政府可以考虑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树立信用典型,大力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大平台,利用信用平台依法披露相关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技术交流以及实现资金需求者和提供者的接口。第六,加快民营企业有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品种创新。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需要开发专门适用于小微企业的授信制度、贷款抵押和担保方式。制定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标准、授信体制标准和程序,使评定标准科学化、小微企业信用等级合理化,促进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改善。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产品的宣传和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决策咨询、金融信息和金融产品应用指导等服务[4-5]。
3.3加大财政帮扶力度,营造有利的营运环境
财政帮扶是对民营企业的直接援助,有利于缓解民营企业的税收和资金流压力,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辽宁省应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帮扶力度,帮助民营企业渡过经济发展换挡期的寒冬。第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压力。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落实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和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第二,对出口型民营企业而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对民营企业进行间接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开拓境外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帮扶[6]。政府采购重心要逐渐向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转移,要优先采购同等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的产品。政府采购能刺激民营企业的发展,解决民营企业国内需求不足的发展困境。第四,借鉴国际经验,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直接减免税费。例如,对于高新技术型民营企业和在落后地区新建的民营企业,其社会保险费用可按人数比例由政府承担或由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对于盈利再投资的部分直接免税。再如在税收上,可将中小民营企业用于技术研发、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准予税前扣除以减轻企业税负。
3.4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营造现代的管理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最重要的部门,是企业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条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7-8]。辽宁省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式”的组织管理方式盛行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去家族化。第一,在选拔机制上,管理者应鄙弃传统“任人唯亲”、“因人设事”的用人思想,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选拔优秀人才,为民营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第二,在组织结构上,要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聘请管理精英到民营企业任职,逐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第三,在对公司经营者的管理上,不再是依靠传统的监督机制,而是依靠激励和绩效考核并重的机制。第四,积极培育“创二代”健康成长。民营企业多是代际传承发展,为保持辽宁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创二代”培育计划,使民营企业接班人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帮助其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技能,转变“家族式管理”思维,引导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结语
In recent years,both the number of countries and the degree to which each country has p rivatised its public business sector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the privatisation process and its scope have provided an impetus for research in this field..Furthemore,firms with a sufficiently consolidated history of privatisation are now available to researchers to help them conduct more relevant studies.
Most empirical studies conducted on privatisation have used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nalyse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evalute is efficiency:on the one hand,there are comparative studies that use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 that are all operating on the market at the same moment in time;and 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case studies that use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before and after of a privatisation to analyse the evolution of performance in on sole firm during its different stages of public or private ownership.
Objectives and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This study’s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that take place after a public firm is privatised.To do so ,we deduce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related to the relevant factors behind the changers,review the degree of coincidenc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and behaviorurs of the firms analyse,determine whether a common behaviour pattern among the exists and finally,propose a global theoretical model that makes it easier to analyse the chang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that occur after a public firm has been privatised.
Strategies:
A strategic reflection planning model changes as a result of corporate privatisation and moves towards less formal expoitions and more flexible and shared approaches in which emerging,prospective and exploratory strategies shift delibrate,defensive and reactive ones.As opperate to deliberate strategies
We understand emerging strategies to be those that are not the result of pursuing a formal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but rather”emerge”from any of the process phases without the process necessarily having been completed.
Furthermore,in comparison to when they were publically owned,firms that have been privatised are more inclined to establish cooperation agreements or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other firms and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ies for their own perations.Thus,we can assume that companies will face mor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after privatisation and be forced to enter into more cooperation agreements to reach new markets and organise corporate operations.
Public companies are generally less open to foreign operations,measured in terms of both the relative weight of imported inputs used in all as well as the number of importing companies and percentage of companies that export part of their production and their volume relative to total sales.Nevertheless,this is comtradicted in the case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public manufacturing firms are more open to foreign trade.
Furthemore,public companies have a very limited autonomy in the realm of management and are not usually authorised to diversify prod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economic conditions.In this sense,Cuervo and Villalonga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conditioning political factors of public companies disaapear after pricatisation,the can be expected to exten the scope of their activities in both their geographical as well as product markets.
Moreover,Millward and Parker and Cuervo indecated that a lesser differentiation among products is characteristic of public firms’behaviour.
Objectives
Public firms’objectives are multiple,ambiguous and potentially contradictory.They are difficult to quantify and vague,because they must make economic performance compatible with social benefits and even the political interests of the party in power achievement is hard to quantify,since finding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fulfilment is not a simple task.Along these lines.Fernadez,Romero and Vazquez indicated some of the objectives imposed,such as particular zone`s standard of living or promoting activities considered strategic.
Hence,we can consider hat privatised companies`general objectives are more clearly defined and easily measured than before privatisation.
Methodology
To confirm the propositions posed we used contemporary multiple case studies as a research methodology with an essentially inductice and partially deductive scientific approach.
The empirical study`s scientific approach is:fundamentally,andalytical induction through the replication logic with which one seeds to establish general law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ular cases;and partially deductive,since deductive processes may be generated to the degree in which they ar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previously obtained from the review of theories,which are empicically verified.
Conclusions
The ten basic theroretical propositions formulated in the different areas under study cover potential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in a privatised firm`s strategic management.
Most of the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posed were confirmed or tend towards confirmation,according to the evidence shown by the firms in the sample.
We conclude by indicating two linitations in the reaearch.In the first place,it is not possible to draw any type of statistical inference to generalise the results.
Reference:
[1]Argimon,I,Artola,C,&Gonzalez-Paramo,J.M.(1997).
[2]Abdulkadiroglu,Atila,”College Adimissions with Affirmative A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2005,33(4),535-549
[3]Card,David and Rothstein,Jesse.”Racial Segregation and the Black-White Test Score Gap”,Working Paper,2005,Princeton University.
[4]Echenique,Federico and Fryer,Roland G.”A Measure of Segregation Based on Social Interactions,”2006,Wuarterly Jouranal of Economics,forthcoming.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职工 企业管理 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
1.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1.1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引导职工,保障企业顺利发展的生命线
[1]现代社会生活让人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思想上的压力和紧张感容易让职工形成焦虑、畏惧和逆反心理。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自身心理问题的累积,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员工工作态度上应付了事,对企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益。而有的企业针对职工的心理辅导也只是流于形式,过于说教,忽视了职工的个性差异和情感体验,没有真正重视上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把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1.2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
企业管理方式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动力,又是争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有力保障。一个企业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以思想政治带动工作热情,以工作热情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转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建设一个领导与职工融洽团结,共同进退的企业人文环境。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内部密切协作,又促进了管理质量的提升。
1.3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保障
文化强企战略的落实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思想政治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将企业的发展理念、经济工作、管理方法融入企业文化中,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
1.4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存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解决这些矛盾,稳定企业发展,稳定职工人心,就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力,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态度,加强职工的学习,改善工作环境,切实解决好职工的下岗、待业问题。同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职工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努力,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思想政治工作能从根本上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企业要以尊重人、信任人、关怀人为出发点,以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落脚点,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贯彻到职工队伍里去,让职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因此,企业必须以掌握的职工的实际思想特点准,有针对性的为广大职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企业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深入职工一线,认真调查了解,并分析原因,必须真正重视职工的心理需求,抓住职工的心理特征,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工作体系中,以此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从而真正想职工之所想,通过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以人性化的方式去关心、尊重、温暖职工。
2.2在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中都要认真深入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都要纳入市场化机制中。改革发展到今天,企业的管理面临着大量的新问题,既有职工的思想问题,又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因此,企业更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团结职工,鼓励职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努力奉献,最大限度的发挥管理作用,实现企业的效益管理。
2.3营造一个和谐、进取、活力的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和谐、进取、活力的氛围。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促进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这一切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作用。
2.4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了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的良好发展,保障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的充分提高,为企业的发展经营起推动作用。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一个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营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过程中。
3.结束语
通过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检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指导企业职工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建设性,为企业的运作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所以,企业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统一形式和内容,通过制度化管理将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动态的管理优化企业职工队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一、民营企业创新的根本在于管理创新与文化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一条是从依靠大量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都是由企业管理者的理念、管理者的决策而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管理创新是最高境界,是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的头脑。所谓: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思想!所以,一切创新源于理念,思维差距决定管理差距,这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任何管理模式都只不过是管理思维、管理理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而已。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家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单纯投入过多的研发成本和公关成本,却忽视在管理中要效益,在管理创新上要发展,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在管理思维上快人一步,在技术上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走在前列。
同时,文化价值又是管理创新的核心。由于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企业的战略思维主要来源于企业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就必须在管理创新上做文章。很多民营企业能够常青,能够走在市场前列,关键还在于民营企业决策者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因为,管理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的开始,是企业决策者正确应用文化杠杆,在管理上全方位设计、部署和执行,并保障决策信息对称和决策资讯贯彻到位。在企业文化里要求的企业哲学,就是形成一个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共同思维的建立,需要决策层具有绝对敏锐的市场触觉,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信息对称、决策科学。有了共同的思维方式就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激发员工的创新就是要减少对他们的约束,让他们活跃起来、充满激情,为员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大家能自由地思考,以创新文化的力量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从而能够凝聚人心,塑造一流的员工队伍,并能整合相关资源,为公司决策起到支撑作用,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二、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营企业现已逐步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也面临动力不足、风险意识不强、人力资源有限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人方面:
一是动力不足,不想创新。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可谓微乎其微,绝大多是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大量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商标,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创新的投入产出特点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回报,创新必然影响企业的即期利润。第二,企业既定生存发展模式选择也制约了创新的内在动力形成。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普陀区的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了基于灵活经营机制生存的小企业;基于低成本和规模经济的大中型企业;基于资本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科技企业四种不同的生存发展模式,然而,普陀区创新能力很强的民营企业却很少。第三,市场不完善使自主创新存在较高机会成本,弱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并且由于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利润,民营企业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还认识不够。
二是风险太大,不敢创新。由于发展高技术产业面临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一旦创新失败,民营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危险,另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弱化,与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相比,民营企业模仿的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导致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有人甚至认为:“不创新慢慢死,一旦创新就快速死”。
三是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由于我国90%以上的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使得企业治理结构对外来人才有排他性,并且,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社会又对民企存在偏见,与此同时,民企偏小的企业规模、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教育培训计划等障碍,使民企普遍缺乏创新人才,即使有了人才也会面临人才流失。如:普陀区80%的民营科技企业缺高级技术人才,90%的企业缺高级技术工人。
四是融资太难,不能创新。民企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很少,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资金大部分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业的很少,而投入到民营企业的则更少。民营企业大多由于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又相当困难,而民营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机会则更小。
三、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思索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由独特的发展路径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的统一体系,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和比较竞争优势由其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决定。民营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创造价值和捕捉价值的多种途径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发展起步阶段,民营企业能参与的行业、参与的战略选择和商业模式设计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较早成立的传统经济下的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路径上呈现了高度相似性。很多民营企业都经历了由外贸加服务为主的商贸模式,到以低成本高效生产运营为主的生产规模型模式,演变到以高科技制胜的科技领先型模式的发展过程,即“贸-工-技”的发展路径,这些企业的成功也得益于在不同阶段选择了与其自身资源能力相匹配的发展模式,他们发展的历程生动地演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和加强的过程。如今,导致原先民营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劳动力、原材料、生活成本等诸多竞争优势已明显弱化,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触摸到了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驱动的“增长极限”,为此,政府应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解决企业不想创新的问题。通过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氛围,从而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让企业敢于创新。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逐渐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通过重构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制,从根本上改变高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
毫无疑问,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简单的量的增加,而更多的应该是注重质的提升,这就迫切需要民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切实减少民营经济发展对重化产业、房地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投资拉动的依靠,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的内生增长轨道,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这是民营企业挑战“增长极限”的必然选择,也是民营企业突破瓶颈制约的惟一出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困境;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52-01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随着近年来创业朋友的增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但是总体来看,大家所面临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如何进行业务定位、如何做市场、如何解决资金和财务管理问题、如何选、育、用、留人才。
一、清晰定位、取长补短、突出特色
小企业若想成长壮大,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同时突出自身经营特色,维持自身独特竞争力。
第一,有效扩大自身优势。对于做到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来说,存在必然有其道理,既然能够做到一定规模,一定是在销售渠道、人脉资源、产品(或服务)质量、产品(或服务)价格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企业也是靠着这个优势活下来,要突破规模的瓶颈,还是要从这里入手。第二,积极弥补自身短板。对于企业来说,关键的经营要素无非销售、生产、技术、资金、人才,制约企业突破规模限制的,往往是某一方面的短板,把这个“扣”解了,企业的业务放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第三,突出自身特色与差异化。我们以一家生产平板电脑的公司为例,在平板电脑快速普及的今天,很多原来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都加入了生产PAD的行列,国产PAD的价格也在迅速降低。而有一家企业则发现了一个商机,即:为其他企业、行业客户定制PAD,作为移动的办公终端,这样一来,这家企业就与其他PAD制造商区别开来,有了自己的特点,也不需要再跟其他企业进行残酷的价格上、配置上的拼杀。
二、点线面进入、傍定大款、有效沟通
做市场、谋生存,是中小企业的基本要求。在市场进入策略方面,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点-线-面进入法”是比较可行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在有多个目标市场的情况下,先选择其中一个,将所有资源集中起来,在短期内提高营销实绩,树立企业的影响力和信心。在此基础上,在第一个点的营销活动取得相当成功后,再在目标区域附近选第二个点,打入市场,形成两点之间的直线互动。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和进入第三个点,此点与第一、二个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封闭的营销面积。最后,在三点之间选择一个区域中央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互为支持、高效运营的销售构面。
三、多点融资、加速周转、信息化助力
中小企业在资金与财务管理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融资,二是提高资金的流转效率,三是监管资金流向和资金安全。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自然人担保贷款、典当、信用担保贷款、风险投资、金融租赁、综合授信、买方信贷、一地联合协作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出口创汇贷款、个人委托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对于粗放型的小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始终是困扰企业的难题,对此,应关注三个管控要点,即:建立健全以成本会计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财务负责人为中心的资金控制体系和以总经理为中心的利润控制体系。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采用信息化软件进行财务管理,也是相对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购买成熟的财务软件,也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委托软件公司开发。例如,汉哲咨询根据自身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资金和预算管理情况,开发了一套《汉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现对全国各分公司、各项目的实时成本核算、在线报销与费用申请、人员考勤与成本管理、工资奖金发放、月度经营预算、各类报表查询等多种功能,有力地实现了资金和成本的集中化、规范化、透明化管理。
四、精确选人、事业育人、感情留人
选取对的人才,正确的使用和培养人才,使人岗匹配、人与组织匹配,留住想要留的人才,是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基石。选人是中小企业人才经营的第一步。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内部岗位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企业更需要全才型的成熟员工,能够独当一面,而初入职场经验尚浅的员工则要慎用。在招聘配置员工时,企业应提前分析各岗位任职资格和胜任素质,基于胜任素质选取员工,提高招聘工作的精确度。一般而言,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需要员工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主动性、成就动机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发展;企业文化
引言
在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系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内部控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是建立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虽然近年来各企业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对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仍旧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内部控制相关内容概述
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的主体,为了保证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规避经营风险,利用组织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①
二、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财物资产进行保护
保护作用是内部控制的首要功能。通过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建立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予以适当的授权,有效完善会计核算系统,构建完整的信息沟通和监督体系。通过这些工作,可以使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防止员工的行为超出他们所被授予的权利范围而出现过错,还可以防止企业的资产被恶意地侵害或因超出授权而被侵占。
(二)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进行调节
内部控制系统预先要设置企业行为准则,时刻规范着员工的行为。同时,内部控制系统还对员工的行动轨迹和工作过程进行记录。通过将实际的工作过程与标准相比较,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并提出分析意见,然后采取改正措施,协调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员工的工作,使执行结果符合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调节器。
(三)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内部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封闭式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经营中各种管理信息的反馈,对经营目标的执行、实际与计划存在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等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给相关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有助于帮助企业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各种计划的执行。此外,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具有完备的监督子系统,包括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内部审计、内部报告机制等。
三、案例分析――某保险分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某保险分公司计财部有会计人员3名,其中会计主管、会计、出纳各一名。该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如下:
(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地区经济固有的限制,某保险分公司的会计人员绝大部分为非会计专业,对会计专业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仅仅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在该公司的原会计带领下进行工作,直接上岗,没有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而对于一些会计培训也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虽然可以完成基本的会计任务,但也只是在前人的指导下生搬硬套,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接轨,从而也无法在工作中的创新,提高工作的质量。
(二)企业内部监督的效果不佳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某保险分公司在组建内部监督时是非自愿性的。由于内部审计制度是由政府发行的,其组建工作也是靠政府的行踪命令来执行的。但正如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一样,本实习单位对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深入进行,往往只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所设置的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备独立性,这样就会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时产生不公正、不客观等结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得到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某保险分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视度有所欠缺。员工对企业没有太多的归属感,认为自己与企业仅仅是单纯的买卖劳务关系的双方,对于企业管理不到的财务,比如:打印纸张,笔等公司物品,多加耗费或者中饱私囊,这类财物虽然价值偏低,但从该现象可以反映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还是有一定欠缺的。企业的财务在没有管理的情况下,则可以被员工随意的收入囊中,那么就会存在将来内部控制不完善或形同虚设时,员工中会更加严重的侵吞企业财产的风险。所以,不健全的企业文化将会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实施。
四、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保障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必须重视对财务人员的选用,还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更多的责任感,与企业建立亲密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控制和确保其持续有效运作,因此应当对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由适当的人员及时评估控制的设计和操作情况,如管理人员应当对财会人员是否按期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进行审查。只有适当的监督才能确保控制得到一贯的执行。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支持和维护企业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
沟通雇员与企业的关系,提高雇员忠诚度是国外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他们注重采取多种手段为员工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手段与员工进行交流、探讨企业的发展,将企业的发展目标、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与此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进而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则可以达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有许多不合理之处,这些问题致使许多企业不能够健康成长,稳步的前进。因此,任何企业要想能够与时俱进的稳定生存与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向上的良好管理方法和与之相关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就不可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企业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因此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纠正人的行为,需要培养大批有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能力的人才。(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沈燕燕.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机电工业,2005,(01):69.
[2]王鸿雁.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0,(33):40.
[3]张世平.试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0,(10):65-66.
[4]袁涛.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J].时代经贸,2008,(08):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