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2:12
导语:在档案管理基础与实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 基建会计在基础建设领域内广泛应用的一种专业会计,是我国社会主义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建会计中的档案管理服务于我国的基础建设,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基建会计中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在实务操作中加强基建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基建会计 档案管理 现状及存在问题 措施
一、基建会计档案收集管理范围
根据我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第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第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第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二、基建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等一般的专业会计相比,基建会计具有其特殊性。最主要的特殊性体现在会计主体的特殊上。一般专业会计的会计主体一般均为法人主体,但基础建设会计则以一个独立会计核算的建设项目作为会计主体,来反映和监督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资产的形成和运用情况。基建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及有些单位的主管财务人员对基建项目的业务核算掌握不透彻,对基建会计的核算工作无从下手。根据基建会计档案管理的收集范围,会计核算工作的障碍也会给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问题
(一)忽视收集与管理
根据我国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然而在实务操作中,一方面由于部分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知识、规定较为陌生,一旦企业发生了基础建设项目,对会计核算业务就无从下手,不能及时与施工队伍核对往来账目;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意识上没有跟上,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收集材料,更谈不上最资料进行认真归档,对发生的混乱现象听之任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基建会计的档案管理的混乱、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基建会计的正确反映。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均为企业会计来兼任档案管理人员。一人分担两职,导致会计档案整理归档不及时、管理滞后和混乱,欠缺规范性。档案管理的混乱,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查找困难和会计凭证丢失,对于基础建设来说,业务支出多数都较为庞大,一旦原始资料丢失,影响项目的真实核算,造成的经济影响是十分惨重的。另外,《办法》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和泄密。这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也是没有做到的。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基建会计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是参考2001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虽然《方法》中对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甚至都没有一个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兼任档案管理,档案的存放就随随便便的与杂物堆放在一起,没有设定专门的档案室。而对会计档案电算化管理,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电子文件、数据等散落在各部门人员的计算机中,没有形成磁介质的会计档案。
(四)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对基建工程情况了解较少,导致基建工作于财务的链接不揭秘,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有一些工程已开工并支付了首期工程款,财务人员还没有收到该项目的工程批复、设计批复、施工合同等材料,那么就只能根据经验来进行核算,这必然会使得平常的核算与竣工时“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表”的概算项目核算不能完全匹配,报表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根据错误的报表编制的会计档案准确性肯定会受到影响,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项目建设中财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三、加强基建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安排专人负责基建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对企业来讲,不管做什么事情,领导重视关键。基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出现管理混乱、不规范、业务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诸多方面没有给与档案管理必要的投入和支持,档案管理制度处于缺失状态。所以,做好基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同时根据基建项目的规模分配相关责任人的工作,保证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有序进行,并做好财务档案的日常管理、查阅接待、登记等工作。只有领导重视财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底下的财务人员的档案意识才能得到强化,工作态度才能更加认真负责,才能自觉的按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因此,提高领导及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顺畅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内部相关职能部门网络平台,实现基建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电算化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财务档案信息化和档案工作现代化是现代档案工作的大势所趋。对基建会计而言,规模大、工期长,资金往来频繁,会计核算不同于一般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对基建项目起到关键的财务监督作用,因此,做好基建会计的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明确基建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1监督、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2保证各种档案的安全与保密;3保证各种档案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1]其次,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主要是指:1档案管理的权限设置,要明确哪些人进行维护操作,防止数据和软件的非法删除和修改;2重视操作日志管理,通过对操作日志的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清楚地掌握查阅人员对档案的使用情况,一方面可以监督、控制非法操作,另一方面对发生的错误进行追踪,以便对破坏的数据进行及时修复。
(三)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基建会计档案在财务处的保存时间 [2]
根据我国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规定,财务档案在财务处存放时间满一年后就应该进行档案移交,而基建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工期较长,一般来说一个基建项目两年之内基本上完工并决算完毕,原财务处可临时申请档案室延长基建会计档案的保存时间,笔者认为基建项目会计档案在财务处的保存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至两年。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表现为分开的两套账,在装订成册、编号等问题上两者互不影响,并且延长基建会计档案的移交时间也不会对事业会计档案的移交期限产生影响。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对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反而方便了基建会计人员的查账工作,大大提高了基建会计的工作效率,为企业领导提高及时、准确的基建项目财务信息。
(四)建立健全基建会计凭证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档案管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准确、完整、安全以及查阅方便。因此,建立健全基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理应从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着手。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之上,基建会计根据基建项目的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基建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如基建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分类大纲保管期限、移交时间等。原则上,基建会计档案不得随便对外借阅,未经负责任同意,更不能对外泄露基建会计档案的内容,否则,应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如果由于司法需要或者经负责任同意,需对外借阅基建会计档案时,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基建会计知识的欠缺,影响了基建会计的顺利核算,进而影响基建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针对此情况,企业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如相关的培训或是提高对应聘人员的业务要求等)提高基建会计人员、基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保证基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青海西宁 810012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使之朝着有特色、有高度的方向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医学研究事业服务,造福于民,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此文。本文在分析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阐述现代医院档案工作的创新思考。
[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创新
引言
我们所说的医院档案指的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其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各种各样的门类或载体的档案,可以是电报、图表、簿册、书信、盘片等。我们都知道医院的医疗档案是一个医院最宝贵东西,如果能够将其管理好,不仅可以促进医院的建设,而且对医院中的领导进行有效决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可准确把握现代医院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医院发展策略,促进现代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中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新月异的医院改革逐步深入。医院中的工作人员对医疗档案管理的认识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医院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不仅对医院档案管理加大了工作的投入,而且对相关人员开阵培训,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2、存在问题
第一,档案意识弱,档案利用率不高,医院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医院领导,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极弱。对于他们而言,医院的经营更重要,以致很多人忽视对医院档案的管理,这促使医院档案利用率低,更谈不上开发。
第二,档案管理格局较混乱。一般而言,医院档案管理由综合档案室负责,但是由于受到医院行业管理办法的限制,管理会计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部分音像档案和实物档案只由综合管理室负责,然而,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档案由各个业务部门管理。一个医院中实行多个部门同时管理档案的格局,这不仅会导致医院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而且会使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在整个医院中营造一种管理混乱的氛围,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第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整体偏低。据调查,大部分医院管理工作人员学历偏低而且并非专业出身,大部分老师缺乏管理档案的知识,以此同时,医院不重视对管理档案人才的培养,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第四,档案管理设备投入不足。一部分医院的用房紧张,他们便挤兑档案库房,使得档案库房的面积不能使其正常运营。再加上,档案管理设备陈旧与管理技术落后,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严重制约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
1、管理理念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医院档案管理理论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之一。档案管理学理论应该在适应当代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揭示档案管理的本质的理论,为了使其升华,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立并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创新的管理理念,不仅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采用新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际工作的效果。
2、管理机制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一部分现有的管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医院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检查哪些机制是需要完善的,哪些机制是完全不对的,哪些机制有待建立等。例如,在采用电脑管理档案的情况下,一些卡片检索已失去其现实意义,我们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我们可以把大量的精力花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当今社会信息更新迅速,我们是否要坚持满30年的文件才可以向外开发的规定,结合本人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在不涉及医院机密、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很多信息资源是可以共享的,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医院的发展服务。管理机制创新,不仅可以延伸档案管理的范围,而且有助于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3、档案服务的创新
档案服务的创新,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树立起服务意识,改进服务的方法,进而强化服务功能,本人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创新服务。第一,做足档案征集工作。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使医院中的电子档案、医疗收费系统、医院的财务数据、医院积累的病案、医院相关辅助科室检查的数据以及医院附属下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等电子数据库都包含其中,使得工作人员查询相关档案时更加方便。第二,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档案服务管理上面来。医院在重视管理的同时兼顾服务,促进档案管理在信息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三,主动开展业务指导。把以前接受各部门归档的材料变为主动到各部门开展指导档案整理工作,依据档案管理的要求适时对医院的重点项目开展跟踪调查,及时收集相关材料,预防材料丢失。创新医院的档案服务,不仅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务实,让更多的人受益,还让其变得更有意义,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结语
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的作用更加重大,只有在充分了解当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特点基础上,依据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有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促使该医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竣工资料 整编与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竣工资料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表格、文字、图纸、图片、报告等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各种记录。它真实的反映了整个施工过程的历史,它是工程验收与工程管理运行的重要技术文献资料,也是衡量施工质量的重要依据。在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主要用于质量评定、竣工验收,有时还会对工程索赔与反索赔提供重要的证据性资料。项目建成后,竣工资料对于工程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工程运行、改扩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建设单位,做好工程竣工资料的整编,将为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工程资料的收集、归档与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系统完整的资料收集是做好整编工作的前提
在一个水利施工项目中,资料的内容涵盖量较广,必须了解资料形成的程序,在收集时,明确哪些是应该的以及清楚一个水工项目资料所囊括的内容都有哪些,才能更加完整准确的整理好竣工资料。竣工资料的归档范围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提出、筹备、勘探、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资料。归档关键要注意其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一般来说,水利竣工资料归档应从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批复文件,参考资料等方面着手。对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可在工程结束后,一次收集整理归档,而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由于规模大,投资大,周期长,就应该按可研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几个时期进行同步归档整理。
二、科学规范的资料归档是做好整编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应据不同的资料形式建立不同的资料库(分类)
随着档案内容不断丰富,各种载体不断出现,应该根据不同的资料形式、载体形式,建立不同的资料库,包括:对工程建设中的评定表格、检验表格、施工日志等各种资料,可直接建立保存到相应的资料目标(文件夹);对于照片、图纸、摄像等资料可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传入计算机,存入相应的资料库;对于工程文件,如:工程建设的有关单位批文、工程批复文件、征地用地批文等,用扫描仪可对文件原件进行扫描,存入相应的文件夹中。
(二)电子档案不可缺少
竣工资料归档是应有全套分类清晰、过程完整的文件档案电子版。电子档案中的工程照片按各阶段形象进度、重要会议、现场监理工作照、检查验收、领导视察以及竣工后的工程全貌共6类分夹存放,并且每张照片应在文件名后进行标识说明。
三、 严谨规范的资料管理是做好资料整编工作的重要保障
竣工资料从完整的收集到规范的归档,最后交付档案管理部门,形成便于今后查询利用的科技档案资料,对于工程管理部门,整编工作由此告一段落,但是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完整的资料整编并未结束,还涉及到对收交的资料进行系统、规范的立卷和管理。
(一)严格遵守资料管理制度,按要求进行立卷、归档
水利竣工档案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须建立健全档案收集、归档、借阅、鉴定、销毁等各项规章制度,把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工作进行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水利工程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规范,使水利工程技术档案达到标准化。归档的竣工资料应严格按照水利部《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及时进行分类、编目,对保管期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同时加强对水利科技档案的保密管理,建立健全保密制度。
(二)加强档案人员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
目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许多建设单位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和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各负自责的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档案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对接不够理想的情况。对于专职档案员来说,在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在立卷归档时对保管期限等要素的划分上容易凭主观或经验而定,影响了立卷归档的科学性。而对于兼职档案员来说,欠缺的可能是档案专业知识,在资料收集时容易遗漏,资料整理时杂乱无章。因此,需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整理实务操作培训及各层次档案专业技术培训,对专职档案人员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等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档案编研、基础数字汇编等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对兼职档案人员进行档案收集、立卷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使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逐步实现专业的对接,提高档案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电子档案管理技术水平。
(三)注重对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投入和维护
首先档案库房的设计与建设应该满足资料存放的防火、防盗、防晒的标准要求,配备必须的通风设施、防潮机或去湿机,保持库房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其次添置档案专用柜。目前,有相当的建设单位的档案柜还是老式的木质柜,不符合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防鼠、防火的要求无法保证。因此,需要加大经费投入,购置符合档案存放要求的铁皮柜或者密集柜,包括存放声像档案资料的防磁柜,存放图纸资料的底图柜等。第三,应该配备档案现代化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办公设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原有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调整势在必行,应该充分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收集、管理、储存、检索等过程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四、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全面体现了工程实体质量状况、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情况,是工程永久性技术文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维修、改建、扩建的重要依据。随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逐步推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的记录、计算、统计等工作将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这就对施工资料编制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单位管理层、资料管理操作层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著录、归档等编制和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网络化;服务
1 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1.1 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信息化建设开创初期,即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为档案管理配强专业设备、专业软件,开展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并率先在全国检察机关中开发了带有档案管理模块的办案信息系统。在每两年召开的单位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始终把档案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题回顾,认真展望,使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深入人心。
1.2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我单位始终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专门建设了档案管理的专用库房。整个档案库房设计引入了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采用自动化的密集架管理系统,库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均可由楼宇管理信息集成系统(BMS)直接控制;并配备了专用空调设备,保持档案保存要求的恒温、恒湿条件。整个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强,为我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初呈网络化
检察机关的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要分为七类:诉讼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荣誉档案。目前,我单位的文书档案归档软件采用神夹软件,采用B/S构架,实行文书档案的网络化目录级管理;诉讼档案归档采用我单位自行开发的检察业务办案软件,跟诉讼流程保持同步,有效地提高了归档效率。以上两个软件今后均可与密集架管理软件实现无缝连接,并通过应用软件开启或关闭密集架。声像档案的研发工作也已进入实战阶段。上述三类档案的软件实现,初步构建我单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应用体系,为深入应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1.4 档案信息化配套机制初步完善
1.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了加强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先后制订并实施了我单位诉讼档案立卷归档暂行规定等文件制度,保证了档案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2.形成了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诉讼档案归档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改变过去少数人参与归档的局面,使档案信息化成为全员参与的工作。档案信息化的质量直接由内勤、书记员、检察官等所有诉讼流程参与人员决定,而且环环相扣,责任更加明确,促使人人参与。
3.形成了与技术部门相互依托的衔接机制。基层单位档案室和技术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技术上、工作上相互依托、优势互补的关系。档案部门具有档案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是信息资源的汇聚地,具备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的机制和体制,是技术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所要寻找的理想的合作伙伴。而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设备、人员等技术力量都较为薄弱,必须依托技术部门的信息技术装备和计算机专业人员,两者形成一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态势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成功的要件之一。我单位档案部门和技术部门通过多年合作,基本实现了所有档案的案卷级目录机检、部分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机检和部分档案的全文机检,积累了大量的电子信息,也积累了电子档案生成、整理、移交、归档、利用等实践经验,为我单位档案管理的高效优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2 对今后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2.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档案信息化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指标体系。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档案信息化是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信息法规、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需要资金,需要人才。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其有一个基本正确地的认识,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避免在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按照上级和单位信息化总体目标和阶段要求,着手调研、制定未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使档案信息化与单位信息化保持同步发展。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制定详细、周全的实施方案,分批分阶段地实现。
2.2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电子文件的管理上。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三五期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这样有利于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前移至文件形成部门。对库藏档案的数字化要防止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结果、淡化过程、对困难估计不足的倾向。国家档案局《全国n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后,各地都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市单位条线考核、区档案局的督导中都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检察机关的实际,对于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通用性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在引进成熟软件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与现有办公软件的数据接口工作。对于诉讼档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要充分利用办案软件全市推广的契机,进一步做好需求调研工作,力争在市单位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出基层单位业务档案信息化的新路。
关键词 海河二道闸;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G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29-02
海河二道闸于1985年建成,经过多年的升级改造和维护保养,拥有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但是二道闸管理所档案管理仍使用文字记载目录,查询不方便,借阅、统计、计算等工作全靠人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较低,经常发生遗漏现象。随着水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现有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因此,建立基于网络的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并解决上述问题。
1 海河二道闸档案管理系统原理
二道闸档案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将档案集中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经过授权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账号和口令对档案进行访问和操作,访问者根据不同权限看到不同的内容。该系统将利用网络建立起一个安全封闭的信息交流环境。该系统设计将结合二道闸已有的档案模式对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与共享。优化了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远程查询及办公自动化,为提高业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 系统的功能
该档案系统通过档案录入、查询、统计、编辑和保管等操作功能实现对文书、科技、财会、实物、声像和照片等档案一体化管理[1-2]。该模块具有用户管理模块、文件收集整理、档案管理、档案查询、统计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支持PDF文件格式,可进行分类检索和模糊查询功能实现了电子档案网上录入、网上查询、网上检索等操作,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1 用户管理模块
新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申请注册账号,经系统管理员分配权限后即可登录,直接阅读指定档案。用户可以按照档案的名称、档案日期进行查询,支持模糊查询。拥有相关权限的用户还可以实现下载功能,将文件保存至客户端。
2.2 文件收集整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实现资料的归档工作,归档人员登陆档案管理系统后,通过点击信息录入按钮,把文件信息录入,包括工程项目、文件名称、保管期限等,再上传相应的电子文件,完成归档工作。
2.3 档案管理模块
二道闸管理所档案分为文书档案和工程档案,其中文书档案按照闸所行政职能分为3类:综合组、水闸组和河道组,主要包括行政文件、管理文件和业务制度等。工程档案分为工程检查、工程观测、日常养护、专项工程、闸门运行等。档案管理员根据归档的资料按照上述类型完成分类、立卷和整编工作。
2.4 档案查询模块
该功能模块主要是为了给用户查询、借阅档案提供方便的。用户可以按照档案名称、档案类别、日期等条件进行查询。模块支持模糊查询,用户如果不清楚资料名称,咨询要输入资料的关键词即可查询。当用户查询到文件后,经申请后即可浏览电子文件,也可登记借阅纸质文件。
2.5 档案统计模块
这一功能模块用于统计历年档案立卷归档的数量、归档的电子文件的数量、纸质档案和电子借阅情况,这样可以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不同类别档案的需求率。通过了解档案信息的需求量,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做好档案归档和利用工作[3]。
2.6 档案借阅审批模块
用户想要借阅实物档案或电子文件需向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申请,档案人员同意后方可查阅。
2.7 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完成系统的配置和维护功能,包括档案员和用户权限设定、栏目配置、密码、系统日志等内容。
3 系统运行环境
客户端需要安装.Net Framework;服务器端需安装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 2000 SP3和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网络采用TCP/IP协议。
4 系统工作流程
根据职责和需要,需要由归档人员、档案使用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组成,由这些人员完成用户管理、文件收集整理、档案管理、档案查询、档案统计、档案借阅审批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具体流程图见图1。
5 系统的安全构成与用户限制
系统安全问题应该从网络环境、系统功能及系统的信息内容加以考虑。而且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需从技术和管理2个方面加以考虑。在网络方面档案系统的安全应侧重于技术问题,而系统数据安全应侧重于管理。档案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制定不同的权限[4]。
6 结语
随着水务管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水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系统依据海河二道闸管理所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实现了文件级管理和访问,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及阅读模式、大大方便了档案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基于网络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的创建、管理、和传阅过程中的完整性、安全性,同时将提高电子档案的协作和管理效率。该系统的建成,实现了二道闸管理所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用户远程客户端的浏览、查阅和管理[5]。
7 参考文献
[1] 张宇彦.电子档案管理的核心问题初探[J].中国煤炭,2002(6):28-29.
[2] 施威铭研究室.SQL Server 2000 管理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 汤子瀛,哲凤屏.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档案管理职业技能发展特点,重构了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重构的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企事业档案管理工作重点,按照职业技能发展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突出课程学习的情境性、能力发展的递进性和职业要求的切合性。
关键词
建构主义;高职文秘;档案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档案管理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档案管理课程改革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并且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有老师提出要摆脱本科为党政档案部门培养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建立符合高职文秘专业培养企业行政办公文员的档案管理知识体系,强调必须围绕基层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档案收集、鉴定和整理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保管与利用能力,而档案管理检索、编研和统计能力只做一般性训[1]66。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有老师提出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要紧贴档案管理的工作过程。楼淑君认为课程内容应根据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每个任务作为一个学习项目,从而构建起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即以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2]21。林苏则将档案管理整个流程划分为几个工作环节,然后为每个工作环节归纳或创设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通过“序化”来组织课程内容,即以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内容[3]10。以上对课程内容的改革无疑对高职档案管理课程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打开了建构符合文秘专业培养目标的档案管理课程内容的思路,但是这些改革也存在着重“工作”而忽视“学生”的问题,即当前的档案管理课程内容改革只注意了依据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与流程来设计内容,而没有考虑课程的学习主体—学生这一重要变量。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必须让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此档案管理课程内容的改革除了要依据档案管理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理论,被誉为“当代教学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在职业课程领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次被列入教育部组织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当中,尤其是在2008年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明确提出,职业课程要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来展开,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设计。其中微观设计就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与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建构特点,教学设计要以行动导向展开。下列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阐述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重构与设计。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程内容的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凭空进入学习活动,学生在进入学习时,他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会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即使有些问题他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或者没有现成的经验,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也会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依靠推理与判断,对其做出某种解释。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经验,简单地从外部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把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依据这个理论,我们在筛选课程的内容时要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保持一定的联系。当前文秘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档案课程枯燥又抽象,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经验。高职学生多数是从高中直接升学而来的,对档案管理工作多是一无所知。再者,很多教师开发课程时,直接搬用或创设工作项目作为学生学习与训练的任务。这些项目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肯定无法产生“共鸣”。因此,档案管理的课程内容不宜一开始就采用企业真实任务。高职教育要求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工作任务相匹配,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将两者协调起来。一是在学习之初让学生获得某些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生活经验。对于前者,可以让学生参观校内档案室或企业的档案资料室;对于后者,充分挖掘学生与档案管理核心工作能力相似的生活经验。比如学生对自己电子文件的整理、学生对自己照片的归类和利用、学生对自己作业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等生活经历,都包含了档案管理的成分,只是与真实的档案管理相比显得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罢了,但是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我们在筛选档案管理课程内容时,可以将图像档案管理、电子文本档案管理和纸质文件档案管理作为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有人会担心,学生只学这些内容,无法“接轨”文秘职业岗位。其实这种提心是多余的,一方面,学生掌握了这些档案管理知识与技能,可以触类旁通了;另一方面,文秘职业岗位在各行各业都有,学生毕业后负责的档案管理任务也不尽相同,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多是周课时2—4节或全学期70学时),学习所有类型档案任务,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课程内容的组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对世界的理解是基于个体学习者自身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提出学习应与情境化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掌握社会规则、工具和活动程序,即所学必须与所从事活动结合起来。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斯克莱本纳对牛奶加工厂300名雇员关于知识的工作结构表征研究也印证这个观点[4]232。依此,档案管理课程学习应是让学生置于档案管理工作情境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通过完成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形成档案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同化与顺应来达到与周围环境平衡的过程。当学习者能用现有认知结构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为了获得新的平衡,需要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从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中螺旋性发展起来的,并且每一种已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认知结构都会为新的不平衡创造前提,提供可能。因此,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排列应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顺序来排列。
三、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设计。
依据上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档案管理课程的内容安排如下:
2.课程内容安排说明。
(1)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档案工作环节作为学习重点。高职文秘专业主要培养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办公人员,他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主要是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单位档案,并为需要档案的部门提供支持。本课程内容设计中紧紧围绕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档案管理工作环节来训练。(2)本课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已有经验对新学内容的“支架”作用。项目一安排学生参观档案室以及采访档案人员,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档案管理工作有初步认识,为学习后面的档案管理内容“储备”前知识。项目二没有直接使用企业的纸质文书档案而是让学生整理个人相片,其主要原因是90后的学生喜欢拍照,在电脑和手机中有大量没有整理或整理不规范的照片,让学生收集整理照片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项目三中,选择“整理工学结合材料”这一训练载体,也是考虑这些材料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出自学生本人(如实训总结、实训成果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不会感到完全陌生。(3)本课程内容设计强调在“做中学”。整个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将知识的学习安排在训练过程中。其用意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学生进行“情境学习”,另外让学生在“做中学”,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4)按螺旋式上升安排档案管理技能的训练。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核心之一,技能需要通过多次反复训练才能获得。因此本课程内容通过完成照片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和利用,纸质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和利用,企业客户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工作子任务,来训练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获得档案管理的职业能力。(5)本课程安排了40学时课内学习,比较符合当前大多数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周时2学时的现实,另外安排一周独立生产性实训,也体现了档案管理课程作为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
作者:焦名海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等《.文书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兰台世界,2013(6).
[2]楼淑君.高职《档案管理实务》课程内容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现状;措施
企业人事档案是关于企业员工个人信息的记载,是个人学历、资历、经历等方面的证据,为企业决策者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作出人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而言,仍有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基础性管理工作的问题。当前企业人事档案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些漏洞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误区,重视不足。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认知,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如果企业管理者只是着眼于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而不贯彻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就会导致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而非投入实际的支持。长此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忽视、被动应付的状态,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发挥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服务的效能。另一方面,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价值尺度,一些企业目光短浅,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发展,认为人事档案对企业的贡献小,因此不予重视,导致档案散乱、丢失、篡改等违规现象的出现。
2.缺乏监督机制。定期的检查、监督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否则就会造成人事档案管理环节产生不必要的漏洞,如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缺乏连续性,甚至造成遗失档案等严重后果。而在人事档案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人事档案的混乱、无人问责,给后续工作的开展设置了不必要的麻烦,人事档案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3.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有限。一方面,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岗位变动、岗位轮换,一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尚未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也未经历系统的培训学习,不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没有达到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基础性业务能力。档案管理人员是具体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状况;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包含敬业态度、责任感、人格品质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感,只是在被动应付差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企业人事档案质量差,参考价值低。企业人事档案在质量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收集归档工作制度不健全,收集的内容不翔实,执行力度不足,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
2.人事档案资料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3.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工作态度不够严谨,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修改档案内容的现象。
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用于选人、用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员工的晋升、薪酬以及职业发展,如果企业人事档案本身在质量上出现问题,就会降低其参考价值,影响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效率。
(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陈旧。传统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采用手工编辑、检索等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耗时、费力、效率低、准确度低。人事档案管理的陈旧方式,难免出现纰漏,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伪造档案资料,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等,致使人事档案权威性大打折扣。随着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的革新,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但尚未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还没得到全面挖掘和充分利用,制约了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二、人事档案管理措施
上述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所呈现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人事档案管理措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根据主体不同,分为四个方面:1.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到人尽其责、加强工作的责任感,严守规章制度、转变思想认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其重要性,踏实认真地服务于本职工作。2.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明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本部门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影响,相互协调、优化业务往来。3.企业员工,人事档案与企业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员工应该作为档案监督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建立档案保护意识,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反映情况,监督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客观性、有效性。4.企业管理者,明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应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并逐步完善人事档案监督机制,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检查、指导、督促,并及时解决问题。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企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1.企业需为档案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通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档案管理人员需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62页)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综合文化素养。2.培育和引导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敬业奉献、忠诚协作、踏实务实、好学精进等。良好的个人素质与过硬的专业能力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3.引入考核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
(三)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每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战略都有所不同,企业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以档案管理领域内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引,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如档案保管制度、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条例、档案管理部门职责等,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说明、操作依据,完备且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归档、查阅等工作环节,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促使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中实现效用最大化。
(四)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1.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下的实际需求,借助计算与现代通信设备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提高档案信息传递的速率,减少工作人员处理信息的时间和工作负荷,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的网络资源,构建动态的、完备的、准确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人事资料及相关数据的高效整合,确保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三、结语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呈现出诸多问题,应当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从思想认识、管理人员素质、监督体系、制度规范性、管理方式现代化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实现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从而使企业人事档案更具适应性、科学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整体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莉虹.关于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0(6):216-217.
关键词:高速公路;档案管理;意识;信息化;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一、高速公路项目档案的特点
(一)专业性强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是公路工程专业技术活动的产物,在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记录、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和报告、试验测量等技术型工作,集中反映了公路工程专业的技术内容和相关方法,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因此,要做好高速公路档案工作,不仅要有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工程方面的知识。
(二)流转时间长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从项目提出、立项、审批、招投,到施工、建成通车,最后竣工验收,历时 3 年以上。建设手续要求完备,程序复杂,从资料形成到归档时间较长。
(三)形成单位、部门多
在整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要涉及到政府部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运营使用单位等,常常多达数十家。各参建单位要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完成各自职责范围或合同规定的项目文件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四)载体多样性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有着多种载体形式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还有声像、实体、电子档案等。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目标
(一)工程档案管理达到协调统一性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资料收集、档案形成等内容,严格要求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接受工程档案管理培训,熟悉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管理条例,以此确保工程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二)工程档案管理达到计划前瞻性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项目建设本身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工程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工作的内容十分明确,一定程度上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者进行工作之前必须对整个工程计划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同时,有效地完成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工作。
当前高速公里建设中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档案意识不强,没有足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单位领导常常只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施工进度、资金投入和生产安全,认为档案与经济效益无关,重不重视都无所谓。
(二)档案工作与建设工作不同步
长期以来,在建设项目中,一直存在着“重外轻内”的思想,抢工期,抓进度,重安全,往往忽视了对工程文档产生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造成“内外业不同步,内业资料缺乏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性。
(三)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考虑到人员和经费等因素,许多工程项目单位没有设立档案专员以及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网络没有建立,档案室和相关设施设备缺乏,无法保障档案的质量、安全; 还有些单位虽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但未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形同虚设。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实际情况看,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要求很高。从事高速公路工程档案的人员要懂工程专业方面的技术,还要要懂得档案管理知识。在工程建设中,填写施工技术表格、整理竣工图纸及对资料的专业分类组卷、往来文件的归档等工作都需要专业技术知识。因此,提高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完善高速公路建设中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是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来完成的,同时也需要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大力配合,因此,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强化全员的档案意识。
1、培养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收集和整理,很多并不是由专业的档案部门来完成的,而是由一些基层单位来完成的,因此,必须要加大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增强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以便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高速公路档案工作是一项既枯燥、繁琐,又细致、认真的工作,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既要具备档案意识和服务意识,又要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静下心来钻研档案业务,沉下身去做好指导检查,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有所作为、不负职责。
(二)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1、确立档案工作现代化发展思路
信息化、自动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路径。从事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具备现代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专业知识,具备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环保、科研、协调等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计算机和网络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努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
努力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最全面、最广泛的应用,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下对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编纂等,推进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管理技术、磁介质技术、缩微技术和档案保护技术等。
努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智能化”
将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人员更新与知识结构更新、档案管理技术更新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现代档案管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年轻队伍,推进现代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普遍运用。
(三)加强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完善的文书处理制度
首先建立文件收发登记制度,把好收、发文关,根据掌握的信息和工程项目的特点、规律,确定可能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编制初步的归档目录,使档案部门和公路参建单位对将形成的工程档案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建立跟踪制度,跟踪收集要求档案人员经常深入到各部门和施工单位,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时刻紧追工程文件变化情况和运行过程,达到收集齐全、完整的目的;
再次,建立督促和催办制度,在文书处理过程中,文书档案人员要关注文件运行过程,跟踪督促办理,对处理完毕的文件、会议评论、工程文件、图纸要积极主动上门收集;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各部门每年形成的文件材料要求次年 3~4 月内整理、立卷移交档案室,工程项目技术档案要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整理、立卷移交档案室,否则,按限时办结制度奖罚兑现。
建立科技档案保证金制度
科技档案是公路养、建、管以及旧路改造的依据。目前,科技档案流失和收集不全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应建立保证金制度,在各项目计划中列支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移交验收档案材料时,按验收得分情况返还档案保证金。以保证科研项目和工程档案的完整、齐全、系统、准确和相互配套。
坚持科技档案检查验收制度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法规、政策,坚持档案部门参与工程验收和科技项目鉴定,做到下达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进度与检查档案形成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科技档案同步、评奖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归档证明同步的“四同步”管理。这是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的有效措施。
(四)大力提升档案管理者的业务素质
1、突出专业化方向
加强高速公路系统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要引进一批经过具有档案专业理论素质和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队伍,对于其它专业的人才,要加强档案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学习和掌握,熟练运用现代档案管理技能,对于档案信息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深入的发掘,并能较好推进档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使高速公路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符合档案工作自身的发展规律。
突出行业化方向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建设的实际,服务建设大局,在精通档案管理规律的同时,要精通高速公路管理规律,打造适合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的具有行业特征的高素质档案工作队伍。
突出专职化方向
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要制定并贯彻执行好符合高速公路建设特点的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培养一批热心档案工作、钻研档案业务、把握档案工作要点、主动搞好服务适应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确保做好档案素材的收集、鉴别和整理归档工作,搞好档案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完成档案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为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结语
综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给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后期营运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只有优化管理,才能促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速公路事业服务,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曲文莉.谈高速公路档案管理与行业文化建设[J].山西档案,2010.6.
[关键词]人事 档案管理 网络技术 效率 数据 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中图分类号:TU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396-01
当今时代,计算机能够帮助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记录、调配、工资、更新等管理方面提高效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我单位编制居多,更应加强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使计算机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是指以能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独立计算机的集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管理软件及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指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信息传递指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如此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因此这个当前最活跃的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学校等不同部门。
1.2 什么是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和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主要是由人事、组织、劳资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状况以及奖励处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3.1 提高管理效率
单位人事档案储存着员工个人履历、德能勤绩、人事关系变动、工资、奖惩等重要信息,是日常工作中领导和相关部门需要经常查阅的材料。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这些信息共享变得轻松容易,增强了实时性、准确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1.3.2 节约成本
人事信息属性繁多,因性质不同而情况复杂程度不一。包括不同编制下的工资统计、编制归属情况、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统计,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后,我们就可以快速准确调取信息,信息一经录入,便可以共享,而且利用专业辅助软件还可自动生成审批表等材料,节省了成本。尤其是,利用计算机存储的电子信息,使纸质稿档案可以减少翻阅次数,从而降低了原稿的磨损度,进而降低成本。
1.3.3 多媒体信息的扩充
信息可以分为文字、图像、声音、影视、动画等多种形式,称为多媒体信息。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人事资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采集声、像、视频等方式进行扩充,使人事信息更加全面、直观和生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拓宽。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则使多媒体信息的储存、传输和处理成为了可能。
1.3.4 减少失误率
由于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在管理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就可以减少许多由人工抄录引起的失误,使数据更加准确。
2.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已实现的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乃大势所趋。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情况总结如下:
2.1 建立了基本信息查询数据库
只要输入某种类别关键字,如“姓名”或“职务”等,就可以快速查阅到信息。
2.2 建立了材料接收登记数据库
人事档案材料原件的接收、登记、归档、日期、接手人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成为电子信息,使档案接收管理工作有序有据。
2.3 建立了与上级管理部门关联的网络版数据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上级人事管理部门统一了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公文、邮件材料等更是通过网络进行交互。
2.4 建立了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
人事档案原件的编号、存放柜号是查找该档案的关键信息,我院将所有员工档案按职称分类存放,建立了以“姓名”和“职称”为检索关键字的数据库,使查找人事档案存放位置变得更为快捷。
3.需要解决的网络技术问题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实现了基本的存储和查询等操作技术,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3.1 思想观念较落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手工化转为自动化、网络化是必然趋势。但往往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未发生转变,仍固守于原有的手工化处理的习惯,使这项现代化进展缓慢。在管理工作中,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仍像以往一样手工处理问题,而想不到计算机的快捷,明明知道用电脑写更快,但还是愿意手写,以至于最后还要做重复工作。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很重要。
3.2 软硬件建设跟不上
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经费投入不够,进而导致设备不够先进、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不受重视、技术培训跟不上等问题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阻碍。
3.3 资源无法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由于网络技术应用水平的限制,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共享仅限于人事部门与上级和同类部门之间,需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开发网络数据库软件,使信息资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使领导和广大员工更易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总结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数据量大而繁琐的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深入,信息资源也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共享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兆、和宝荣、王英玮主编《档案管理学基础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傅荣校著《档案管理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
[3] 冯惠玲主编《电子文件管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