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5:13:48
导语:在账面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资产账面余额账面价值附带价值待交易资产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企业的会计交易或事项中,存在着大量的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把货币性资产作为交换媒介的交易、或在特殊条件下的进行债务重组。这种交换的最明显特征是交易的一方或双方将放弃非货币性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或投资性非货币性资产等),如以实物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或用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债务重组等即属于这类交换。为了规范这类性质的交易我国制定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在这些会计准则中均涉及到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问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在满足确认为商业易的条件下,“企业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不能满足商业易的条件下,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在债务重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将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转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从上述准则的规定中不难看出,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重组的两种损益(债务重组损益和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与计量均于换出资产或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有关(限于篇幅本文仅讨论资产的账面价值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确切含义,如何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计量,将成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以及其他以非货币资产转出为交易形式的各种交易中涉及到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就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期澄清会计理论和实际动作中有关概念的混淆。
二、几种主要资产价值形式的含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显然,从本质上讲,资产的价值的大小是由预期能给企业(会计主体)带来经济利益能力的大小决定的。但资产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外在形式。可以从横向的角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认识,即根据资产功能的替代原理,可以把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相同或类似的资产交易价值作为企业资产的入账价值;可以从未来的角度认识资产的入账价值,即资产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也可以从取得资产支付的代价上认识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为取得资产所花费的合理的、必要的支出。这三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资产的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但如果对资产交易主体进行理性的假设,这三个角度确认和计量的资产价值应该是惊人的相同。因为,如果存在相同的或类似的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且交易价格低于自行建造成本,任何理性的主体不会对资产进行自行建造,反之亦然;同时,任何理易主体以任何方式取得资产都不是为了取得或占有资产自身,而是为了未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或者说资产交易主体对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价决定了理性主体愿意支付的资产价格或为取得资产愿意支付的代价。这实际也同时说明,在理性、公允的假设条件下,这三种确认和计量资产的视角所得出的资产价值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背离或差异,但从总体上、长期的角度看其所确认的资产价值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资产的使用和使用环境以及利用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所面临的市场的变化,已入账的资产价值呈现出动态的特征,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种资产价值的动态性决定了已入账资产的价值在不同的动态阶段形成了原始价值、账面余额和账面价值等不同的账面价值形式。原始价值是资产取得时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支出,是资产价值动态过程中资产取得时点的历史成本,也可以称为资产的初始价值。从资产管理的意义上讲,历史成本只说明取得资产时支付的代价,它虽对资产现实价值产生影响,但不能最终决定资产的现时价值。资产的账面余额是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因资产使用等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折耗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的新旧程度。但账面余额由于资产折耗的高度政策化而很难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如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等都不能称为或不能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现时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认识的资产价值在账面上的反映;从资产相关账户的关系角度看,是资产的原始价值账户与其备抵、附加账户轧抵后的余额。如果扬弃其价值估算时的主观因素可能产生的非科学性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资产未来赚取现金的能力,也是相同或类似资产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在会计账户上的反映,同时还是重新购建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必要的和合理的支出。在一般会计理论或实践中均认为资产在账面上的价值形式的转换到此就结束了。实际并非如此。资产价值的动态形式并未到此结束。如果会计主体基于各种目的,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易或债务重组需要处置资产时,在会计核算程序上,被处置资产必然会从该资产的原账户中转出,在会计账户中注销需要处置的资产。但会计账户中所注销的资产价值是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实际实施资产处置行为确是一个行为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因处置而带来的处置相关税费,有可能发生伴随处置资产相关的其他权利或义务的转让。而这些税费和权利或义务的转让实际上并不包含在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中。这样便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转让的价值之间的不一致。因此,真正转给受让人的资产价值不是原资产账面价值,而很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作者认为这应该是企业资产价值的运动中的一种新的形式――待交易资产价值。
三、待交易资产价值的构成分析
如果会计主体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易、债务重组或其他非货币形式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并且在这类交易中使用资产转出价值作为判断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损益,或者以资产转出价值作为其它相关资产入账价值的决定因素时,就需要分析资产转出后的价值及其构成,这里,资产转出后价值也称为待交易资产价值。待交易资产价值是指将要进行的资产交易的价值,是由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资产在其转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以及因资产转让产生的可能需要放弃的相关资产权利或承担的相关义务构成。这里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传统的资产账面价值相同,即资产的原始价值与该资产的各备抵、附加账户的余额轧抵后的金额。资产为实现交易发生的相关税费以及因资产转让产生的可能需要放弃的相关资产权利或承担的相关义务也称资产的附带价值。因此,待交易资产价值是有由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转出或换出过程时的附带价值决定的。由于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在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已有定论,因此本文对待交易资产价值的论述将主要涉及到资产转出过程中的附带价值。作者认为资产转出的附带价值以及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资产转出价值一般是指在资产转出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这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理解。在资产转出过程中除了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外还包括可能的相关权利或义务的转让。资产的权利或义务从与待转出资产的直接关系上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内在于资产本身的权利或义务,这些权利或义务与未来资产的使用有关。如资产未来使用可以为资产权利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即是直接内在与资产本身的权利。二是资产附带的权利或义务。这些权利或义务是资产过去的使用或功能的发挥在现时形成的权利或义务,即在资产交易时这种权利或义务已经存在。如企业投资可能形成的业已存在的收取股利或利息的权利,这些权力是过去资产功能发挥作用形成的现时权利。如果将待转出资产区分为主体资产和附带资产或负债,那么待转让资产的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就取决于资产主体转让资产时原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主体资产所包含的附带权利或义务是否一并转让。如果在主体资产转让中不包括附带权利或义务的转让,那么资产转出过程中的价值构成不包括与资产转让相关的附带权利或义务的价值,待转出资产的价值即表现为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在资产转出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如果主体资产的转出协议包括业已存在的相关权利或义务的转出,那么,相关权利或义务将由受让主体享有或承担,待转出资产价值将有原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转出中的相关权利或义务的让与价值和资产转让过程中由转让方承担的相关税费用组成。这实际上已经表现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待交易资产价值的区别
第二,从涉及非货币性资产转出(换出)过程分析,无论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抑或是其他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形式,其资产的实际产权转移过程均会涉及到两个阶段:一是为实现资产产权交易的发生而必需的资产交易准备阶段;二是实现资产产权转移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均会发生相关税费,但这两个阶段所发生的费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在为实现资产产权转移的准备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与资产自身的性质直接相关,这种费用是否发生于未来的具体交易形式无直接联系,仅仅归属于将要交易的资产。如以固定资产进行交易可能涉及到的与未来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有关的固定资产清理相关税费等技术于这一性质。另一种费用是直接与交易的具体形式相关的费用,即被交易的资产为实现产权转移而必须发生的相关税费。这种费用直接与资产的产权发生变动有关,如以存货进行交易发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从这两种相关费用的性质进行分析,第一种相关税费应直接归属于转出资产的附加价值中,因为这种税费是在未直接涉及到具体交易形式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资产在会计核算中区别于资产账面价值的另一种价值形式的组成部分,构成待转出资产价值。而第二种相关税费应归属于与资产交易直接相关的税费中去,因为它直接与资产的交易,即资产的产权发生转移相联系。从这种意义上讲,会计准则中所提出的“与资产交易相关的费用”即是指这种性质的费用。但这两种相关费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却是不同的。第一种费用构成转出资产的价值,影响到转出资产确认的损益并构成换入资产的价值;第二种相关费用仅影响换入资产的价值但并不影响会计主体的损益。
第三,从转出资产以及附带的权利或义务所属的账户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资产转让时,如果存在附带权利或义务(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权利或义务),这种资产的交易会使得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转出后资产的价值存在加大的差异。因为如果存在附带权利或义务的资产转让,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权利或义务有可能也应一并转让予受让方。此时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转出后资产价值会存在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转出资产时,主体资产所附带的权利或义务的价值决定的。如对股权或债权后债权投资进行转让时,所转出的股权或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该股权或债权投资账户的余额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的差额组成。但该股权或债权投资转让时可能存在被投资方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权利息,由于该股利或利息在账务处理时应计入相应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并不在股权或债权投资或债权投资等性质的账户种记录。如果以投资进行交易,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显然是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而不可能是包括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的投资账面价值。但伴随着股权或债权的转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的权利可能也一并转让给了受让方。由此会产生形式上的原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转出后的资产价值的不同。确认资产转出损益或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很可能需要借助于转出资产的待交易价值即资产原账面价值和附带价值来确定,而不能简单以原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转出资产的损益或以转出资产决定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先分享一件事情。
前些日子一位外地母亲来天津找我,样子非常痛苦。她和先生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事业,希望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一致给孩子“赏识”:“你是最棒的!”“你这么优秀,肯定没有问题。”……他们还让孩子参加一些自信特训之类的课程。
但进入小学六年级时,孩子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学校非常孤独、痛苦。在他眼里,老师的教育观念是那么落后,根本不知道赏识学生,有时甚至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同学是那么的无知,根本不懂得扞卫自己的权利,乐于被老师控制而失去自我……他对所处的环境充满了批判,结果也回收了被环境排斥的感觉。人际交往危机先是影响了他的情绪,进而还影响到学业。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赏识,尤其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他们一再地追问:“我是谁?在别人的眼里我是怎样的人?”此时外界的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经常得到成年人赏识的孩子会自信,相反则会表现出退却和自卑。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追求极致。就像我们大家都能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范教育是必须的,于是出现了一批“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执行者。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于是我们纷纷行动起来,为了保护“玻璃”的完整人为地制造“赏识”这种特例的环境。
独生子女拥有比较特殊的生活样态,在成长中容易形成“自我中心”倾向,因为无法获得与其他孩子的比较,所以他们缺乏成长的参照元素,会走向“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极端。而无论哪种极端都会增加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赏识教育没有错,关键是把握赏识的尺度。
第一,赏识的标准要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给孩子一个准确的价值判断体系。如果“十道题做对一道”都被“夸奖”的话,孩子就无法建立正确的荣辱观。成年人的赏识要让孩子感觉到真诚而不是牵强。
有的家长人为地营造了一个赏识的虚幻环境,无疑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目前有一个“20、30依老族”,这些年轻人曾经生长在“赏识”的环境中,他们既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也没有准确地把握社会,固执地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必须要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最棒”的工作。如果无法找到,就赖在父母身边。这种严重的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是盲目“赏识”的成长性“恶果”。
据统计,2009年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共受理进口棉花报检515批,重量14.9万吨,货值金额2.01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批次、重量与金额分别下降了13.6%、17.2%和29.2%。棉花进口量约占全省进口棉花量的50%,约占全国的10%。张家港进口棉花主要来自美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叙利亚、墨西哥、巴西、西非等国家和地区,而列主要进口棉花国家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印度,三个国家棉花所占的份额分别是美棉为42.7%,乌棉为26.5%,印度棉为18.7%。进口棉花种类除常规的细绒棉外,还有长绒棉,以及概念生态环保的有机棉。
进口棉花质量情况
棉花检验证书是进口棉花贸易的结算证书,证书有重量证书和品质证书,品质证书的主要指标有品级、长度、细度、强力等四项。2009年全年张家港进口棉花共检出不合格进口棉花300批,占已检验批次的59 5%。主要不合格项目有重量、品级、长度,细度、强力等。同时在对全年的进口棉花检疫中发现一般有害生物31种389种次,因发现疫情熏蒸处理了16批52标箱,进境棉花整体疫情情况好于去年。
在已检验的504批进口棉花中,有300批棉花在品质和重量上不合格。其中品质不合格有196批,各项指标不合格情况是,品级降级率为6.44%,细度不合格率为3.43%,长度不合格率为0.77%,强力不合格率为8.34%。棉花重量短少的有244批,批次短重率为48,4%,短少重量共计996吨,短重率为0.61%。针对上述质量问题,都出具了索赔证书,全年进口棉花对外索赔金额为220.5万美元,有力地维护了国内棉花进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进口棉花质量分析
2009年张家港地区进口棉花质量各项指标与2008年同期相比,棉花的品级和细度指标略差于2008年,而长度和强力指标要好于2008年。进口棉花短重率为0.61%,重量短少情况明显好于2008年c2008年短重率为1.34%),短重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仅为2008年的一半。2009年棉花整体质量情况要好于2008年。
2009年进口棉花质量好于2008年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不景气,用棉量减少,进口棉花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下滑的态势,进口棉花量较2008年减少近两成,外商货源相对充足,在履行合同上都能提供与合同相符且质量较好的棉花;二是2009年3月15日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评估制度正式实施后,境外棉商也注重自己的信用,合同履约情况有所改观,进口棉花质量合格情况整体提高。
进口棉花贸易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看货交易无质量索赔是不可取的,应在合同中明确中棉协或中纺条款的内容,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可收回金额。
(1)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若按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则难以操作。而总部资产基于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独立产生现金流入,且其账面价值又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的显著特性,同样难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上述情形需要结合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此外,如果资产组现金流入受内部转移价格影响,应当按照企业管理层在公平交易中对未来价格的最佳估计数来确定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
资产组(包括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按照下列顺序分摊相应减值损失: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其他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相应抵减其账面价值。抵减后各资产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零。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按照相关资产组中其他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二次分摊。
对于相关总部资产能够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部分,将该部分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该资产组,再据以比较该资产组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对于相关总部资产难以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分摊至该资产组的,认定由若干个资产组组成的最小资产组组合。该资产组组合应包括所测试资产组与可按照合理、一致基础将该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其上部分以及未能分摊总部资产部分。再比较所认定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和未能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部分)与可收回金额。
上述资产账面价值抵减,作为各单项资产(包括商誉)减值损失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
(2)计算公式如下: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账面价值÷各资产组加权账面价值之和×100%
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各资产组金额=总部资产账面价值×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比例
已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各资产组账面价值+总部资产账面价值分摊至各资产组金额
各资产组减值损失=已分摊总部资产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一各资产组可收回金额
某资产组或总部资产减值损失分摊比例=某资产组账面价值或分摊至该资产组总部资产账面价值÷某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分摊至该资产组总部账面价值之和×100%
某资产组或总部资产分摊减值损失=某资产组减值损失×某资产组或总部资产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单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单项资产某年未来现金流量×某年复利现值系数
单项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一处置费用一处置税金
二、资产组减值实例分析
[例]博科公司3条生产线L、M、N,均能产生独立于其他生产线现金流入,故被确认为3个资产组。2008年末公司经营所处地技术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减值迹象,需进行减值测试(以下条件数据均为2008年末时点数)。L、M、N账面价值分别为4200、6300和4200万元(含商誉2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别为4年、8年和4年。L、M、N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为3812、6090、3570万元,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分别为3700、5980和3600万元。
博科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总部资产包括1栋办公大楼和1个研发中心,账面价值分别为2000、900万元。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可在合理、一致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根据各资产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加权平均计算比例分摊),而研发中心则难以按上述基础分摊。包括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在内最小资产组组合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4800万元。
生产线N包括O、P、Q三台设备。设备0账面价值10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为928万元,未来4年现金流量分别为180、225、278和300万元,年折现率8%。设备P初始成本2200万元,已使用1年,尚可使用4年.预计净残值10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设备P、Q均无法合理估计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要求:计算确定各资产组和总部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计算确定生产线N所包括单项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并进行账务处理。
解析过程如下:
(1)分摊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见表1。
(2)确定资产组可收回金额。资产组可收回金额等于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资产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净额之中较高者,则资产组L可收回金额=3812万元(3812>3700);资产组M可收回金额=6090万元(6090>5980);资产组N可收回金额=3600万元(3600>3570)。
(3)计提资产组减值损失,见表2。
(4)确定计提减值损失后账面价值。
资产组L账面价值=4200-719=3481(万元)
资产组M账面价值=6300-1184=5116(万元)
资产组N账面价值=4200-913=3287(万元)
总部资产办公大楼账面价值=2000-69-226-87=1618(万元)
含研发中心在内最小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3481+5116+3287+1618+900=14402(万元)
因含研发中心在内最小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14800万元高于账面价值总额14402万元,判断该资产组组合未发生减值,则不必进一步确认减值损失。
综上,生产线L、M、N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719、1184、913万元,总部资产中办公大楼资产减值损失382万元,研发中心未发生减值。
设备P账面价值=初始成本一(初始成本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2200-(2200-100)×5/1+2+3+4+5=1500(万元)
设备Q账面价值=资产组N账面价值一设备0账面价值一设备P账面价值一商誉账面价值=4200-1000-1500-200=1500(万元)
(5)计算单项资产的减值损失,见表3、表4。(6)生产线N所包括单项资产账务处理(单位: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00
贷:商誉减值准备
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0 72
关键词:博物馆 4D影院 声学设计 “情”与“境”
著名的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新时代的角色[1]。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4D影院已经成为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的4D影院是在3D立体电影院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院。对正在建设的张家界地质博物馆,定位为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全市地质资源,以实现神秘的视觉效果为目标,以适应长远旅游发展战略眼光为目的,通过4D影院播放张家界地貌专题影片及保护地球环境主题4D影片,还原真实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尤其重要。该文从张家界地质博物馆的4D影院总体设计、声学设计和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的“情”与“境”三个层面展开研究。
一、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总体概况
张家界地质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旅游城市张家界市,是一座以全面展示以张家界地貌(砂岩峰林、认知地球、保护环境、永续利用和科学发展为主题,包含序厅、地球厅、张家界地貌展示厅、生命与演化厅、开发保护与交流厅和4D影院,其中4D影院位于博物馆的西南角,面积为95.7m。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地面布局铺装图见图1,天花布局图见图2、左右墙面立面图见图3、前(银幕)立面图见图4。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过程中要从音质、环境材料和情景感受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要求观众厅音质设计和隔声与噪音控制上要达到标准,从而使声音能够真实反映影片录音的效果,并保证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和声场均匀度;其次,还要考虑观众厅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此外在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张家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特别体现其“情”与“境”,使观众更好的体验张家界的地理地貌。
二、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的声学设计
(一)观众厅音质设计
混响时间是评价厅堂音质的重要参量。根据《关于放映立体声影片电影院建筑和声学的基本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中提出:混响时间控制在0.5-0.8s范围内,改建的电影院不应大于1s,声场分布不均匀度不大于±3dB。同时在建设部、广电总局的标准JGJ58-88《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中提到观众厅满座最佳的混响时间在500-1000Hz范围内采用1.0±0.1s。设置立体声时,满座最佳混响时间宜为0.7±0.1s。混响时间的定义是:在室内声音已达到稳定状态后,声源停止发声,室内的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即为混响时间[2]。根据使用要求确定最佳的混响时间是声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适度的混响可使音乐丰满、洪亮;过短的混响使声音干涩无力;但混响过长,会使音乐缺乏节奏感和层次,吐词模糊不清[3]。张家界地质博物馆的4D影院面积为95.7m2,按照著名的赛宾混响公式:T60=KV/A(K为以声速、室温等相关的常数,通常取为0.16,A为厅内表面积S和室内各表面的平均吸声系数α的乘积),即为T60=0.16V/Sα,可以算出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满座时混响时间(表1),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符合满座最佳混响时间。
频率 125Hz 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混响时间 0.85 0.74 0.75 0.73 0.71 0.73
表1 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混响时间
(二)观众厅的隔声与噪音控制
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壁、楼板、门窗等,都具有隔绝空气声的作用。电影厅的四面墙壁,是隔绝空气声的主要结构,其隔声性能主要由它的质量、劲度、阻尼和频率等因素决定。当频率在125-4000Hz的主要频率范围时,则质量起主要作用,墙的隔声量随频率和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决定电影院性能的重大因素之一是确定噪声评级NC值,在剧院和音乐厅,NC值要求在20以下,控制的非常严格,而在电影院是在NC25-NC35左右,空调主机发出的噪音值必须在NC值之下[4~5]。
此外,由于现代城市噪音来源较多,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在厅内均设有大量的吸声材料,如玻璃棉毡、玻璃棉板、岩棉板、矿棉装饰吸声板等多孔材料。在设计的时候除了考虑吸声材料的应用外,4D影院中的空调和通风机房也要考虑来隔振固体声,4D影院采用在设备的混凝土基座下与楼、地面之间加隔振装置进行隔振。风管与风机、水管与水泵之间应有柔性连接,风管、水管固定时应加弹性垫层(图5)。顶部空调通风系统中,风机的噪声会沿着风管传至影厅内,形成气流噪声,所以笔者团队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在管道上加上空调消声器,从各方面来控制4D影院的噪声级别,已达到优良的音质效果。
(三)观众厅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在4D影院的声学设计中,影厅的音质设计、通风系统的噪声控制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使用吸声结构以及吸声材料。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面积较小,只要正确地使用吸声材料,就可以改善影厅的音质,消除厅内的各种声学缺陷,降低和控制噪声的干扰,产生良好的综合效果。设计中顶棚使用600*600的隐框的矿棉板,墙面采用600*600装饰吸声框以及装饰板墙裙。装饰吸声框使用白铁皮框,框内填充了50mm厚32kg/m3的玻璃棉板,用阻燃装饰布作饰面材料,其提高了吸声能力和防火的级别,并且易于安装,解决了金属框间振动发出的噪声。
三、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的“情”与“境”
首先,笔者觉得设计应该是文化的再设计。任何形式的设计都应该围绕着当地的文化和精神为核心。张家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体现了中华人民最初的纯真和良善。其次,应该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和易用性。将当地民族文化和地质特点展示出来。由于张家界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该方案以运用高科技手段为前提,全面展示全市地质资源为核心。在结构造型设计上,张家界地质博物馆的4D影院以峰林的竖向节理并结合声效原理为设计形式。为了体现张家界地质特色,将侧立面突出造型,做吸声肌理,已达到起伏的峰峦效果。竖向的墙体和顶棚的造型让人感觉置身张家界的“天门山”之中,白色灯光让人联想到山上云雾缭绕的意境。仿佛观影的同时置身山水中;由于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会产生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不同的感受,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色彩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所形成的错觉,同时色彩能产生强烈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作用[6]。心理作用是思想上感觉到的;生理作用实际上引起身体的变化。这些在4D影院室内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在色彩设计上,由于影院面积较小,所以用淡色和冷色来使空间扩张,厅内主要以蓝色和灰色为主,蓝色不易与其他颜色调和,和其他色彩相比,蓝色更容易受到材料本身的影响。蓝色代表高科技,同时具有井然有序的感觉。由于影院主要是播放张家界地貌专题影片及保护地球环境主题的4D影片,是属于科普类教育。所以还是要以安静秩序的感觉为主。灰色是神秘的颜色,它没有红色的烈,白色的纯,金色的耀,但它可以表达历史的神秘。
结语
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主要功能为播放张家界地貌专题影片及保护地球环境主题的4D影片,增强地质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体现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这一主要功能,本文从4D影院总体设计、声学设计和设计中的“情”与“境”三个视角对4D影院展开研究,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质博物馆4D影院的特色,为此4D影院以峰林的竖向节理并结合声效院里为设计形式。厅内主要以蓝色和灰色为主,蓝色是具有井然有序的感觉,灰色是神秘的颜色,它没有红色的烈,白色的纯,金色的耀,但它可以表达历史的神秘。墙体采用吸音板或做软包吸音墙,面料进行防火处理。厅内设以良好的通风,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环境。
注释
[1] 张子康、罗怡、李海若:《文化造城:当代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发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乔柏人:《电影院建筑工艺与建筑声学设计》,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 项端祈:《近代音乐厅建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 服部、纪和:《音乐厅・剧院・电影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某项资产按税收法规规定,在未来收回计税时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其金额是资产的入账成本减去已经在税前抵扣金额后的差额。
(1)货币资金和预付账款。该类资产均在经济利益流入(如取得销售收入)时已计税,将来也可以全额税前抵扣。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2)资产陆金融资产。准则规定该项目初始取得时按成本计量,在各期期末时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法规定按成本计量,只有在处置时,才能将实际发生的损益额税前抵扣。两者的差额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
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注:上述公式中,若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应加,若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应减。
(3)应收票据。准则规定: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在年末时应确认利息收入,同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税法规定:带息票据的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才确认应纳税所得。则:
账面价值=期末应收票据票面金额+应收利息
计税基金=账面价值-应收利息
(4)应收款项。这里特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准则规定: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应按发生时应收未收的货款或其他款的实际金额入账,期末后续计量时按很可能收回的实际净额反映,即按原记金额减去估计坏账损失后的净额反映。税法规定:应收款项只有原记账面余额和按账面余额的3‰-5‰计提的坏账损失才允许税前抵扣,其他坏账损失应在实际发生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收款项账面余额-会计确认坏账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确认坏账-税法确认坏账
=应收款项账面余额-税法确认坏账
[例1]A公司年末应收账款账户余额500万元,坏账准备账户余额50万元,税务机关核定该公司坏账提存率5‰,该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50=450(万元)
计税基础=450+50-500×5‰=497.5(万元)
或=500-500×5‰=497.5(万元)
(5)应收利息。该项目反映取得债权性投资时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和一次还本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收入。前者会计准则与税法规是一致的,在支付利息时和收到利息时都应税前抵扣;但后者税法规定在计提利息收入时并不计税,要到实际收到利息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取得债权投资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未领利息+分期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分期付息债权投资按期计提的利息
(6)应收股利。在我国,股利分配和利润分配都属于税后分配,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则: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7)存货。存货的初始入账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但对存货跌价损失的处理规定则不同,会计准则要求估计存货跌价损失,并减少存货账面价值,而税法不承认估计的存货跌价损失,不准抵扣当期应税所得,存货在将来允许税前抵扣的金额仍是其入账成本。则: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
值得注意的是若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入账成本应为账户余额加上或减去相关成本差异;零售商业企业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应为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项目的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税法不承认计提利息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额,应收利息应在实际收到时才计税,公允价值变动应到出售时才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应收利息±公允价值变动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应收利息±公允价值变动额
(9)持有至到期投资。该项目的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税法不承认计提利息和减值损失,利息应在投资到期实际收回时计税,减值损失应在投资到期时按实际损失给予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成本+应计利息-减值准备
计利基础=账面价值+减值准备-应计利息
(10)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的大部分内容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其中的递延收益两者的规定不一致,会计准则要求在将来收回时确认,而税法规定应在当期计税。则:
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递延收益金额
[例2]A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一批,合同价格568000元,分两年收款,目前市价400000元,增值税68000元,未发生其他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帐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68000(元)
计税基础=568000-(568000-400000-68000)=468000(元)
(11)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的经济内容也不同。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其投资成本净额,对此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投资减值损失的规定不一致,税法不承认预计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投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投资减值准备
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投资企业所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投资在以后能够以现金股利方式收回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一致,即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投资在以后不能得到现金股利,只能通过转让方式收回投资的,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一致,会计准则后续计量要求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增减额和投资比例增减长期股权投资及当期损益,而税法对此不准许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投资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因被投资单位增加所有者权益而增加的投资额+投资减值准备
[例3]A公司2007年1月对D合营公司投资现金500万元占股30%,D公司当年获净利润200万元,A公司未提减值损失,假设D公司不分配现金股利,A公司2007年年末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200×30%=560万元
计税基础=560-200×30%=500万元
(12)投资性房地产。在成本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成本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折旧与减值损失二者规定不一,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该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并预计减值损失;而税法规定只有按税法规定的方法和期限计提的折旧才准许税前抵扣,不承认资产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初始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折旧-税法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例4]A公司2007年1月1日起将一栋房屋用于出租,该房原值400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会计按10年折旧,年末时,计提减值损失60万元,税法规定20年折旧,不考虑净残值。2007年年末时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400-400x10%-60=300(万元)
计税基础=300+(400×10%-400×5%)+60=380(万元)
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在期末时会计准则要求反映其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公允价值变动额不能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则:
账面价值=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初始成本-税法累计折旧额
(1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值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两者规定不同的是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准则要求应根据固定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并预计其减值损失。税法规定只有按税法规定的期限和方法计提的折旧才能税前抵扣,不承认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会计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折旧-税法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14)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其初始成本的规定是一致的,两者规定不同的是无形资产的摊销和减值计提。会计准则要求将无形资产划分为使用寿命脉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前者按使用寿命摊销,计入当期费用,对后者不予摊销;对发生减值的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损失。而税法规定无形资产应按合同或法律规定期限摊销,合同或法律未规定期限的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摊销,其摊销额允许税前抵扣,但不承认减值损失。则:
账面价值=无形资产初始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会计累计摊销-税法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例5]A公司2005年1月1日向某科研所购买一项专利权,价款6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6年,法律规定该专利的保护期10年,2007年公司发现类似专利技术产品已经面市,并影响本公司专利产品的销售,为此对该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2007年年末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600-600×3/6-50=250(万元)
计税基础=250+(600×3/6-600×3/10)+50=420(万元)
(15)研发支出。会计准则规定发生在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付均记入“研发支出”账户,在期末时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转作当期费用,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付仍保留在该账户;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时转作无形资产。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以税前加计抵扣,即可以按当期实际发生研发支出额的1.5倍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研发开支的账面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原已税前抵扣金额=0
[例6]A公司某项专利技术发生在研究阶段的支出200万元,发生在开发阶段的支出500万元,其中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100万元。该专利技术研发支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100=400(万元)
计税基础=400-(200+500)×1.5=0
(16)长期待摊费用。该费用会计准则要求按受益期限摊销,而税法规定一般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全额税前抵扣,在未来不再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长期待摊费用期末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已税前抵扣金额=0
[例7]A公司租用一栋房屋做生产车间,2007年6月对房屋进行改造,支付改造费用240万元,租期2年,2007年年末时长期待摊费用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240-240×6/24=180(万元)
计税基础=180-240=0
(17)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等项目。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
二、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按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金额的差额。
(1)交易性金融负债。对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即在交易性金融负债确认时不能税前抵扣,在将来清偿时也不允许税前抵扣,或者说未来税前抵扣额为零。但对其公允价值变动两者的规定不同,会计准则要求交易性金融负债按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将期末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不承认交易性金融负债在存续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税也不允许税前抵扣,只有在负债清偿时才能计税或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公允价值变动额
计税基础=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本金
(2)应付票据。对商业汇票的面值,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但对带息商业汇票的应付利息,会计准则要求在期末时应计提利息,计入当期费用;税法规定:票据利息应在实际支付时才能税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付票据的面值+应计利息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应计利息
[例8]A公司2007年9月30日因购买材料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面值50万元,票面利率8%。该公司2007年年末时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500000+500000×8%×3/12=510000(元)
计税基础=510000-10000=500000(元)
(3)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支付职工薪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般企业按实发职工薪酬金额分配计入成本费用,在该种方式下,每期应付职工薪酬等于实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期末余额为零。另一种是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每期以企业实现的经济效益(如利润指标)为基础,计提应付职工薪酬,按职工实际完成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发放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余额为应付未付给职工的薪酬。无论哪种薪酬支付方式,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下,我国现行税法实行计税薪酬制,即会计准则规定按当期实发薪酬列支成本费用;税法规定按当期计税薪酬标准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两者的差异属于永久性差额,只影响当期所得税,不影响递延所得税。
(4)应付利息。对企业融资利息,会计准则要求按期计提,计入当期费用,税法规定一般在未来实际付息时才允许前抵扣,则:
账面价值=应付利息账户的余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付息时允许税前抵扣金额=0
[例9]A公司2007年6月30日向银行借入两年期借款100万元,利率8%,合同规定每年1月1日和7月1日各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公司2007年年未应付利息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为:
账面价值=100×8%×6/12=4万元
[例]完美高科公司拥有A、B、C三条生产线,分别确定为三个资产组,在2006年末其账面价值分别为200、300和4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寿命分别为10年、20年和20年。与这三个资产组相关的总部资产包括一栋办公大楼和一个研发中心,其中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研发中心账面价值为100万元。由于该公司的竞争对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了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从而对完美公司产品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由于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因此,要按下列步骤进行减值测试。
首先,将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摊至各资产组(如表1)。以使用寿命为权数计算各资产组的加权账面价值,并将总部资产分摊至各个资产组,以A、B、c的加权账面价值比例为分摊标准。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账务调整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是指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而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却不能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另外计量模式的变更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账务调整。其基本的调账原则是:“将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计量模式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实际调账时,还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不考虑计量模式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一)归纳类型
1. 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成本计量模式下已累计折旧或已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成本计量模式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余额)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10%)
贷:盈余公积
2. 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成本计量模式下已累计折旧或已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成本计量模式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贷: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余额)
(2)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10%)
3. 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成本计量模式下已累计折旧或已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成本计量模式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余额)
(二)实例分析:
甲企业将原价为1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账面价值为70万元,已对外出租两年的一栋写字楼于2008年1月1日,决定将其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转换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78万元(或70万元,或65万元),甲企业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做出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
1. 公允价值78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78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78-70)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8 (8×10%)
贷:盈余公积 0.8
2. 公允价值65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65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 (70-65)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2)借:盈余公积 0.5 (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5
3. 公允价值70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7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二、考虑计量模式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在计量模式变更之前,假如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折旧(或摊销)方法,会计折旧(或摊销)年限与税法规定相同,但只要会计上计提了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就会使得计量模式变更前的账面价值小于计量模式变更前后的计税基础。因为在此种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前后的计税基础是相等的。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将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类型作了归纳。
(一)类型归纳
1. 变更后账面价值<变更后计税基础时
(1)变更前账面价值=变更后账面价值
计量模式变更时,无暂时性差异。
(2)变更前账面价值>变更后账面价值
变更前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计量模式变更时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变更前账面价值<变更后账面价值
变更前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计量模式变更时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 变更后账面价值=变更后计税基础时
变更前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计量模式变更时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 变更后账面价值>变更后计税基础时
(1)变更前账面价值与变更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变更后账面价值与变更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实例分析
A企业将原价为100万元,已累计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账面价值为70万元,已对外出租两年的一栋写字楼于2008年1月1日,决定将其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转换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假定有以下五种情况①70万元,②65万元,③77万元,④80万元,⑤86万元。甲企业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所得税率为25%,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此项投资性房地产税法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与会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相同。税法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计提与变动当期不计入纳税所得,实际发生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做出会计处理。
分析过程如下表:
第一种情况会计处理: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第二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65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 (5×25%)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2)借:盈余公积 0.375(3.7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375
第三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7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 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25
递延所得税资产1.75(7×25%)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525(5.25×10%)
贷:盈余公积 0.525
第四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10×25%)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75(7.5×10%)
贷:盈余公积0.75
第五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6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1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 1.5 (6×25%)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账务调整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是指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而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却不能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另外计量模式的变更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账务调整。其基本的调账原则是:“将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调整计量模式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实际调账时,还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不考虑计量模式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一)归纳类型
1.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成本计量模式下已累计折旧或已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成本计量模式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余额)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10%)
贷:盈余公积
2.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成本计量模式下已累计折旧或已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成本计量模式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余额)
(2)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10%)
3.当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成本计量模式下已累计折旧或已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成本计量模式下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余额)
(二)实例分析:
甲企业将原价为1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账面价值为70万元,已对外出租两年的一栋写字楼于2008年1月1日,决定将其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转换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78万元(或70万元,或65万元),甲企业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做出会计处理。
参考答案:
1.公允价值78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8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78-70)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8(8×10%)
贷:盈余公积0.8
2.公允价值65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时: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65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70-65)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2)借:盈余公积0.5(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5
3.公允价值70万元=账面价值70万元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二、考虑计量模式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在计量模式变更之前,假如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折旧(或摊销)方法,会计折旧(或摊销)年限与税法规定相同,但只要会计上计提了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就会使得计量模式变更前的账面价值小于计量模式变更前后的计税基础。因为在此种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前后的计税基础是相等的。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将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类型作了归纳。
(一)类型归纳
1.变更后账面价值<变更后计税基础时
(1)变更前账面价值=变更后账面价值
计量模式变更时,无暂时性差异。
(2)变更前账面价值>变更后账面价值
变更前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计量模式变更时发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变更前账面价值<变更后账面价值
变更前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计量模式变更时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变更后账面价值=变更后计税基础时
变更前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计量模式变更时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变更后账面价值>变更后计税基础时
(1)变更前账面价值与变更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转回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变更后账面价值与变更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实例分析
A企业将原价为100万元,已累计折旧2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账面价值为70万元,已对外出租两年的一栋写字楼于2008年1月1日,决定将其由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转换当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假定有以下五种情况①70万元,②65万元,③77万元,④80万元,⑤86万元。甲企业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所得税率为25%,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此项投资性房地产税法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与会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相同。税法规定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计提与变动当期不计入纳税所得,实际发生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做出会计处理。
分析过程如下表:
第一种情况会计处理: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l准备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75
递延所得税资产1.25(5×25%)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2)借:盈余公积0.375(3.75×1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375
第三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77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25
递延所得税资产1.75(7×25%)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525(5.25×10%)
贷:盈余公积0.525
第四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5
递延所得税资产2.5(10×25%)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0.75(7.5×10%)
贷:盈余公积0.75
第五种情况会计处理:
(1)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86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2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10
贷:投资性房地产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2
递延所得税资产2.5(10×25%)
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