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生法制教育课

时间:2023-05-30 15:13:52

导语:在中学生法制教育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生法制教育课

第1篇

1、积极征订、编制法制、安全教育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制定校园安全条例,编入学校的“学生教育手册”,发至每一个学生,使预防违法犯罪和校园伤害事项人人皆知。本学期我们征订了《中学生不良行为与道德法律规范》、《防范知识手册》、《交通安全从我做起》、《远离火灾》和《初中生法制教育读本》等。

2、抓好宣传阵地建设。我们利用班级黑板报,每学期出一期法制教育的专版;利用校园橱窗、标语牌、等宣传工具,营造校园的宣传氛围。

3、抓好“禁毒日”和“法制宣传日”主题教育。在每年“6、26”禁毒日和“12、4” 法制宣传日到来前后,学校均举行集会、宣誓仪式、主题班会、张贴图片和参观校内禁法制展览室等系列教育活动。

4、请进来、走出去。一是每学期我们都邀请公、检、法的有关同志来校作法制教育讲座,特别是我校法制辅导员每学期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辅导课,更是使全体同学不断接受深刻的法制安全教育。二是利用社会实践这一教育平台,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模拟法庭、观看禁毒影片等。

5、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初二年级政治教师运用教材,结合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法律知识课堂教学。班会课是开展法制教育不可缺少的阵地,《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的学习、法律问题的讨论等主题教育活动均通过班会课实现。今年十月,针对百度贴吧出现我校学生谈情说爱和谩骂老师、同学的现象,我们利用班会课在各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使“网络文明、网络道德”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1 26、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寓教育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并能使学到的法律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围绕《青少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校多次组织各班组成竞赛小组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增强广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防范意识。

7、以“纪律安全教育月”活动为出发点,组织消防疏散演习,以抓防交通事故、防饮食中毒、防火、防溺水等为常年重点,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特色活动

1、我校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使法制教育常做常新,从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抓住“绿色德育”主题,用“绿色”文明统一全校师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感悟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使法制安全教育有形化。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2篇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

第3篇

对少年儿童进行法制教育,不仅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走入歧途,更要教育少年儿童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安全和利益。在中国,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限制,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法制教育的脱节,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解读,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少年儿童法制教育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

法制教育;少年儿童;对策

1986年,国家教育部就率先指出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其对培养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培养法制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就是指为了培养其作为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的基本观念,建设法制社会,由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通过将传统的纸质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等途径相结合,以宪法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本内容向少年儿童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

1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

1.1知法教育:

知法是守法用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因此,要首先将知法、懂法教育,纳入到少年儿童教育的体系当中,贯彻于基础教育的整个阶段。少年儿童知法教育,就是要通过学校的法律宣传、教育,使少年儿童了解与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包括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和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少年儿童知法、懂法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举行的相关的法律法制教育课程以及相关主题的法制讲座,例如进行关于少年儿童的相关法律课程教育,或者邀请相关法律从部门,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题讲座,等等。

1.2守法教育:

守法遵纪是知法、懂法的最终目的,守法也必须以知法为前提和基础。对少年儿童进行守法教育,强调少年儿童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在权利教育方面,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自我保护能力也较弱,并且容易受到各种侵害,所以我国相关法律都给予了少年儿童特殊的保护,比如关于少年儿童的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刑法和婚姻家庭法中对少年儿童权利的相关条款,帮助少年儿童理解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并且依据规定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义务的教育过程中,不应该生搬硬套强制的要求少年儿童必须做或者不做哪些行为。对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要结合权利教育共同进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务观念,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相关法律的出台与支持,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努力,使得法制教育去的一定的成果。但是,具体的特殊对象—少年儿童身上,他们的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少年儿童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对法制教育都没有足够重视。学校很多情况下关注学生的成绩,对于法制教育,较多只是为了应付,并且配备的法制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其自身的法律修养也需要完善;家庭则把重心放在孩子的身体成长;对于少年儿童自身,由于年龄的限制,往往不能做到自我法律教育。基于这些原因,法制教育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足够的法制教育,导致缺乏法律相关知识,法制观念淡薄。

2.2学校未对少年儿童法制教育足够重视:

学校是少年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充分重视法制教育。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注重主课,忽视一些“非考试课程”,课程计划对各门课程的学时、课时安排等等都做了规划,其中作为非考试的课程,很难得到学校的重视,法制教育课程当属这一类。其次,各学校对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也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没有领导组织机构。另外,在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当中,大多也是为了应付,教师教学也强调单向灌输和说教,总是试图以外部的思想灌输来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最后,安排非专业的教师进行兼职的法制教育,敷衍了事,结果令人失望。

2.3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

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少年儿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父母对孩子一味地溺爱,一些孩子变得自我、叛逆,特别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另外一些家庭,父母或者在外挣钱、或者离异,这些孩子缺乏关心和教育,容易出现厌学、暴力等,家庭法制教育的缺失,最终会使少年儿童走向犯罪的道路,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4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少年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少年儿童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使其更好的社会化,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少年儿童,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尤其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极大地阻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赌博、迷信,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无一不在侵蚀着少年儿童。在社会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媒体应运而生,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接不暇,少年儿童对各种信息很难做到正确判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诱发少年儿童犯罪。

3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出现多种问题,孤掌难鸣,是很多原因综合导致。笔者主要对影响较大的原因做以简单分析。

3.1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阻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和谐发展,不仅要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更要促进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则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校教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当中。实际情况则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的中小学教育,大部分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对高考有关的考试课程相当看重,那些所谓的副课包括法制教育,就成了完成任务的面子工程,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受到极大的阻碍。

3.2我国普法教育的不足:

普法教育也就是普及法律的教育。自从国家的普法教育政策实施以来,成果显著,人们的法律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普遍得到了提升。但是少年儿童普法的宣传还是不够彻底,普法教育不仅表现为形式主义,而且缺乏长效机制,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试教育阻碍了素质教育,学校的普法教育也成为形式主义活动,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临时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根本没有从促进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出发。

4加强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实施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分析,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受到多重影响,小到个人大到社会。为了更好的实现少年儿童法制教育,和谐处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法制教育过程中的关系,趋利避害,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在法律上保障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贯彻实施:

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保障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实施。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涉及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但是内容不多,而且针对性不强,没有明确将少年儿童作为规定的保护对象。教育部门应该联合检察院、法院等司法实务部门共同编写适合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教材,将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纳入国家的课程标准当中,并且对实施结果进行合理适当的考核,保障实施。

4.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法制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应该将法制教育打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设置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首先要结合少年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实施个别辅导的方法,也就是指在进行法制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结合少年儿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也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任法制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在法制教育教学过程中,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少年儿童的教学参与度,提高教学成效。

4.3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奠基性、弥散性和生活化的。在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首要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指导。学校可以由专人负责家庭法制教育工作,向家长宣传法制教育方针、政策,传递正确的教育方法,普及科学的法制教育知识。

4.4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环境:

经济全球化使少年儿童受到多元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变精神信仰的影响,社会环境也受到很多不良风气的影响;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也使少年儿童的信息来源丰富多彩,有关部门必须发挥社会教育的支撑作用,对少年儿童的密接社会环境进行整治和净化。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完善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其次,要对少年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社区,进行净化和改善。最后,充分利用新媒体生动形象、充满趣味以及开放的教育优势,传播正能量,同时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侵害,保障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申佩 单位: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谭华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法制教育的策略研究[D].2012.5

[2]杨芸.中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D].2014.5[3]任淼.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2.2

第4篇

一、以评估促发展,做实、做细“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

(一)理清工作思路

“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是在新区开展 “法制教育示范校”活动的基础上,于“五五”普法期间由新区社会发展局、司法局共同商定推出的。

其宗旨是:通过活动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内涵。克服为评而评,实现以评促建。通过法制示范校的创建在“学生学法、教师授法”两个重点上有所突破,在“组织管理、教育活动、教育效果”三个层面上取得实效。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不断提高、全面提升”的工作设想。

(二)严格操作流程

星级学校创建共设有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每一星级均设定15项具体的创建指标。采取“学校自愿申报――资格审查认定――制定创建计划――开展创建工作――总结创建经验――进行评估验收”的流程。整个创建活动一般历时两年,注重创建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突出在近两年的创建过程中,将创建活动与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工作紧密融合。法制教育具体负责同志全程参与,与申报学校保持良性互动,参与、沟通、指导、规范学校创建工作,并做好档案收集,做到创建工作有案可查。

同时严格评审,突显其公平性、严肃性。评审由社发局、司法局组织联合评估组或委托中介评审机构进行,在创建过程中引入淘汰机制,对创建工作不力的单位,中途实施淘汰。以2009年法制示范校为例,初评时,在申报的60所学校中,根据创建工作绩效淘汰了32所,只有28所学校进入二星级法制示范校复评。通过看资料、听课、开座谈会、举行知识测试等,又对8所工作尚有欠缺的学校发出了限期整改意见书,改进后进行复查,最后命名。所有一整套措施保证了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评审活动的实效性。

(三)规范提升工作

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具有相当的号召力,它的示范效应、群体效应极大地调动了新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带动了全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1.规范教育内容

以“青少年法制网校”上的新区法制教育基本课程为蓝本,分中学版、小学版,每个板块又分为五篇目,涉及的法制教育近70个专题。内容、进度、时间均由学校自主选择和掌握。

2.规范教育课时

明确“思想品德”等课的主渠道作用及各科的融入工作。同时要求安排好一个月两次的法制教育专题课,此外还确立了每年结合相关“纪念日”适时、有重点地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活动等一系列制度。保证法制教育有序、有效地开展。

3.规范教师培训

采取脱产进修、短期培训、专家辅导、以会代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及班主任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同时通过听课交流,在“法制教育网校”上开设相关栏目供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与水平胜任法制教育。

4.规范考核机制

确立学生法制基本常识教育效果监测制度。每年10、11月,新区对全区小学四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职校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年度测试,班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根据测试情况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导,检测法制教育效果。

5.规范档案管理

将创建过程材料按组织管理、活动组织、教育效果等类别及时归档。

6.规范评价机制

明确“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验收两年一次,通过评估,符合条件的授予称号,从一星级到三星级形成梯队发展格局,形成良性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对所有已获得星级称号的学校进行年度审核制度,克服一评定终身的现象。新区同时将法制教育开展好坏作为参评文明单位的必要条件。

二、延展辐射时空,做精、做活“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

2004年9月,浦东新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实现了法制教育形式的与时俱进。六年多来,网校吸引了超过55万人次的学生上网学习,被学生誉为一年365天、一天24个小时永不关门的“法制大课堂”。

(一)增强认同

法制教育要贴近学生,必须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载体,使他们喜闻乐见。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正是从学生的喜好入手,冷静面对学生上网越来越多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教育效应,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让青少年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接受法制教育。

在版面、内容的设置上,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喜好。有反映社会法治化进程,反映社会热点的“法治播报”,反映学生学法心路的“学法心迹”,也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制动漫、画说法律、普法影视、在线竞赛等。

在设置核心板块――青少年学法网校时,为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设立了八个专用虚拟教室。分别是展示浦东新区区本中小学法制教育教材的基本课程室;提供给教师开展法制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参考的教育参考室;在线进行普法教育的普法小课堂;学生在线练习使用的测试练习室;在线解答学生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辅导室;提供学生有关法治案例、故事、小品文、小技巧阅读的课外阅读室:提供学生网上法制教育社团活动平台的社团活动室:提供学校、学生交流展示自创普法作品的作品交流室。这些栏目的设置,贴近学生,增强了认同。目前法制教育网校以其“生动性”、“形象性”吸引着全区乃至全国的青少年上网学习,增强了法制教育的效果和影响,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二)强化参与

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除靠宣传内容正确,正面引导外,网络辐射力和吸引力等优势的发挥还需要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果形式不吸引人,正面效应就无法发挥出来,效果自然有限。因此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除增加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解答学生疑惑问题,多刊登来自学校的新闻、学生撰写的心得文章,增强亲切感外,还开门办网,开设“社团活动室”,让学生通过博客阐述认识与观点,通过BBS参与热点讨论。同时每年法制教育网校还主持开展多次大型互动参与性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几年来先后举行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网校”论坛,开展了“浦东新区青少年宪法知识测试”,“安全知识点点看”、“法制动漫创作比赛”、“法制游戏棋设计大赛”、“法制书签创作比赛”、“法制教育教案征集”、“禁毒征文与标识设计赛”、“宪法知多少”等大型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仅仅去年12月的“宪法知多少”活动,在短短一个月中,就吸引了中学(职校)生、小学生(包括亲子互动)达2万3千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及社会效果。

(三)提升绩效

浦东新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校,积极打造网络化工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校可以展示本校法制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的心得、体会,同时示范法制教育的活动形式。比如唐镇中心小学“交通知识棋设计”活动、洋恒中学“校园案例”大家谈、德州中学“有话大家说”案例分析活动、洋泾中学“法制教育宣传周”、华师大二附中学生“法律社团”、金英小学“法制博客”、杨园中心小学“小法官上岗培训”、莲溪小学“社区法制教育版面进学校”等在网校上报道后都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网校及时发现了解新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亮点,并深入学校进行实地挖掘,帮助学校提炼、总结,将有价值的活动进行推广。比如潍坊小学用《小小律师》作为学校法制教育课的教学素材进行了探索,专家几次上门进行指导、实践、总结、提高,形成经验后向全区中小学进行展示推广,这一做法在社会上也受到广泛关注,司法部法宣司领导专程前往潍坊小学听课,充分肯定这一做法。

两年一度的品牌活动“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如今创建活动借助网校这一平台进行管理。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评比的要求、申报材料明细、相关表格实现了网上可以查询、下载,创建材料网上提交,学校创建过程、最终评估过程、公告等都实现了网上实时公开。使法制教育星级示范学校评估工作既公开、公平、公正,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深化了法制教育工作内涵。

第5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智能开发

在当今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优质高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品质表现的,教师为指导者,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会对开发学生潜在智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新型模式突出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符合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较高要求。

那么,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学生的个性品质趋向有利的方面发展,成为于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呢?

第一,我们要认识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那么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本质呢?其本质需要通过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效果,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最有效的促进学生智能的开发。教师作为指导者应指引和帮助学生去学习,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中,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英语教师实施各种有效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形式,是体现英语课堂教学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是课堂教学中互动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以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促进学习的发展,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从而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智能,使其完成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下对人的全方位的培养和塑造。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展现个性的成功经验;尤其要重视个人能力及个性智能开发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的结果,最终要看学生是否真正通过其自主学习,去提高自己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我们要充分认识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因素――学生的主体参与。这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个体智能的开发程度是决定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有前瞻的眼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潜在智能,并让其充分体现出来,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更应突出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更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培养,以充分开发学生智能为主旨,才能更好地体现这门语言实践课的特点。

第三,我们应该优化教学模式,倡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及智能开发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最佳体现。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素质教育大潮的引领下,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调动其潜能开发的欲望,使教育主体――学生发挥其最佳能力水平,最终达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会。

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注意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开发学生智能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衡量一堂课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的优劣标准,首先要看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要看学生在这一堂课上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并逐渐提高。

在创新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体现如下表:

由此看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者及指导者的教师,肩上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并从学生个性心理多样性特点着手。所谓个性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征。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人格;

2.尊重学生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创新思维;

4.注重个性教育;

5.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

6.注重因材施教。

积极探索最佳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的学科特点,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达到充分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从而适应新课标要求下,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智能开发研究”这一话题,需要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发表看法,从而探索寻求出行之有效,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上仅是我个人关于这一话题的一些粗浅看法,谨写出以供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房鸿烈,韩和鸣.中小学教学策略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2]侯渝生.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英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 学生;职业意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44-02

Take about Sense of Career on English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Luan Zhichun

Abstract It’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have the sense of career when they begin their jobs. It’s the same with their long-term employment. They can work steadily for a long time if they have the good sense of career. We have known that the training of sense for students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teaching skills for students.

Key words student; the sense of career; skill

Author’s address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Qiqihar, Heilongjiang, China 161005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全国各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之一。在师范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实践中也应以此为指导,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引导和教育,然后再培训职业技能,与此同时不断强化职业意识,这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就业后的稳定程度都有成效。

1 职业意识

1.1 什么是职业意识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

1.2 职业意识的形成

从进入大学起,大多数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开始形成一个粗浅认识。就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而言,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意识形成得更快一些,因为这个职业的指向性明确,领域确定。但是此时的职业意识萌芽仍然停留在职业的方向及领域。

1.3 职业意识的深化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随着专业课的开设就在连续不断地渗透职业意识,特别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小学英语教学法的开设,对职业、教师职业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讲授,通过试讲、见习、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职业意识的深化有一个落脚点,使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识与体验更进一步。

1)职业: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较为稳定的并以其报酬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2)教师职业: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3)教师职业责任: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培养的学生应是对社会、国家和人民有用之才。

常听到这样说法,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教师的关怀、引导,使学生产生一个美好的愿望并努力实现。有一位学生家境贫寒,她的小学老师非常关心她,常给她做吃的,有时给她买一些衣物等,她非常感动,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产生“长大我也要当一个老师,像我老师一样帮助学生”想法。考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后,她努力学习,各方面表现积极。毕业不久,她工作得很出色,很快在学校成为教学骨干,她所带的班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思想品德在区里成为典型。这一案例说明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有时是不可估量的,这一点一定要使准备以教师为职业的学生认识到。

2 将职业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具体行为要求

2.1 热爱教师职业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是个人的兴趣所在,并不断地追求,努力拼搏,最终他会将职业转化成事业去做,这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产生情感,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有认同感;然后在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使学生执著于教师职业。

2.2 深刻的教育观、发展的学生观

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全面而深刻,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发展的学生观。最重要的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善待学生。学生的发展潜能是不可估量的,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可以培养和塑造的个体。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不论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活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无论学生大小,都有思想、有情感、有分析、有判断,在与他们沟通、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他们的人格,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2.3 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目前的岗位需求,经过调查、了解、实践,总结出“一专多能”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综合教学技能。“一专”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语言综合水平,是对学生的专业要求;“多能”指多种教学技能,是对学生能教学的要求,是教法课的要求。

1)语言的示范能力。①听辨出每一微小音素的变化与不同并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②要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言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语言规范得体;③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对学生有模仿作用;④板书字迹工整、规范,设计合理并能突出重难点。

2)综合教学技能。①能唱,结合教学教唱学生英语歌曲,利用学生熟悉的曲调填充新内容用于教学或辅助于教学;②能画,具有四级或五级简笔画技能,在教学中能运用既利于学又能说明问题的简笔画;③能表演,能充分利用体态语,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情感,做到有声有色;④能组织课堂游戏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用恰当的游戏组织教学;⑤能设计、制作适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具,能制作、使用课件,能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

2.4 具备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学校中,职业责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包括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以及应该承担的义务。教师能否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是衡量这个教师是否称职和胜任工作的标尺。有责任心就会有敬业心,工作中就会认真负责,勤于思考,甘于奉献。这些非常重要,必须注重培养,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

3 职业意识体现的难点――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师德的核心是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儿童。捷尔任斯基在表达师生关系时说道:“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主要表现在亲切感、理解感和期望感上。

有一个学生在实习时,管理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不久,有一个孩子给她一支铅笔,她当时就说:“我没有用,不要。”就在这个孩子转身返回的时候,实习生发现她含着眼泪,于是她抱起孩子说道:“老师不能要学生的东西。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非常喜欢你,你用这支笔每天为老师画一张画,好吗?”这个孩子笑了。在她实习期间,这个学生每天都拿着画在班级门口接她。实习汇报会上这个实习生讲了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学生。这种亲切和理解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同时期望学生用笔记录老师,产生教育效果。

4 实习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升华他们对教育对象的爱

英语教育专业的见习和实习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体现学生对教育对象爱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因而在评价学生的见习、实习成绩时更注重对他们的职业意识的评价,对他们敬业精神、责任感的评价,对他们的师德核心――爱进行评价。

有一次实习前,有一名学生提出到实习学校要带高年级,她感觉自己带不了低年级。带队教师开导她:“你如果能让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你,说明你有能力。他们和你同样有思想,有感情,只要你耐心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他们就会喜欢你。”带队教师把她分到一年级,她下课后及课间操期间深入班级看护学生,而且常常蹲下与学生谈话,很快得到学生的喜欢,也得到指导教师及校方的认可。每当她出现在班级,很多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迎接她,下课会有很多学生跟着她甚至拉着她手走出教室。有一个小学生天天回家向家长谈起这位实习老师,家长特意赶到学校见一见这位实习老师。实习结束,她不仅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还被这位家长聘为家教。将这个案例讲给要下去实习的学生,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感悟。

每次学生实习返回学校,都会津津有味地谈起他们实习的感受、当老师的体验。有的学生说,看到孩子围着她,感到很骄傲。有的学生说看到她的学生问这问那,感到的责任很重。通过实习让他们体验教师这个职业,让他们体会教师这份责任,让他们释放教师这份爱。由此可见,学生的职业意识完全可以通过实习得到固化。学生的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中,转化成对其教育对象的爱,提升到敬业的层面。

参考文献

[1]王来喜.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生活化

1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1 优化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促使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可增加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同感,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程度,教学生活化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案例,打造个性化的数学教学课堂便于学生充分发扬个性,使其在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有效提升学习、创新能力。

1.2 提高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得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便于学生深入学习思考数学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而强化实践能力。学生可灵活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数学理论知识理解深度,进而形成良性学习循环。教师通过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强化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进而学生愿意积极学习数学并践行相关知识,使得学生核心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 中职数学现状及不足之处

2.1 教学内容远离生活,互动不足

当前大多数中职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内容远离日常生活,且多偏重于理论知识单向灌输,学生长期处于沉闷拘谨的学习氛围,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数学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中职数学教学远离生活实际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影响师生互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互动参与度不足,致使老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无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现状调整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教学观念固化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2.2 学习目标缺失,学习习惯不佳

大多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引导,加之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大部分学生没有清晰的数学学习目标,缺乏学习信念感。学生学习目标模糊致使学生数学学习限制于教师讲课内容,不能从多维层面思考数学问题,学习深度和广度都不理想。学生学习缺乏目标作为学习动力支撑点,容易丧失学习信念,进而放松学习要求,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数学学习水平不佳。

3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法

3.1 教学手段多元化

中职数学教师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可设置联系生活实际的先导问题,使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理论知识。例如讲解函数周期时,可使用哈姆彗星定时回归的物理现象为例,从而导入函数周期的概念,用实际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活跃教学气氛,引入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积极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更好地实现教学生活化。且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可极大程度上丰富课堂生活化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还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此外,教师教学内容生活化可借助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经历营造对应的教学情境,例如求解概率问题可结合等公交车的经历,便于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 进行数学实践活动

针对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足的现状,教师可借助数学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既能增强课堂教学互动,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参与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便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讲解圆面积求解时,可向每个学习小组分发一张圆形白纸和一把剪刀,让其沿半径将圆剪成多个小扇形,用小扇形拼成一个类长方体,将求解圆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类长方体面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转化和极限思想推导圆面积求解公式,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3 联系生活改编教学习题

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借助课堂教学习题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课堂理论知识。数学教师可自行改编教材例题与课后习题,使教材例题与习题结合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检验自身数学学习水平,从而根据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作出改进。教师在改编教学习题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例如,教师改编有关三角形面积推导公式课后习题时,可将例题的解题背景设定为求解学校占地面积,引导学生推导使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其次,教师改编课后习题时还应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准备先导习题和拓展习题,以便于充分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

4 结语

数学教学生活化可有效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率,便于师生之间增进了解,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进而强化学习信心,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师可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实践,分层次展开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邱婷婷.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与方法探析 [J].职业,2017(28):97.

第8篇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加

>>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中的应用 微课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谈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运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与策略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探析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教学法 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浅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赵延亮,杨国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探讨[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6月第5卷增刊

[3]李惠茹,师生双向互评 促进教学发展[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黄(1973-),女,广东和平人,河源市卫生学校公共基础学部政治教师,从事政治教学19年。

第9篇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默契的形成

1.用“心”沟通:师生默契形成的前提

(1)诚心:推销自己,了解企盼。每接手一个班级,我会把自己的教学风格、业绩成效、纪律要求、学业期待等与学生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还通过个别访谈、无记名的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政治课授课方式、作业评价、学科认同等方面的想法。

(2)关心:点点爱心,润物无声。①记住学生的名字。政治周课时少,政治教师任教班级多,有的教了几年还有许多学生不认识,以至提问时只能叫学号或指指点点“你来回答”“你来回答”。老师的这种“漫不经心”,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学生也往往利用这一点“欺负”老师——反正你不认识我,上课我行我素。故每接手一个班级,我会提前做“功课”——与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沟通,据名单录大体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上课对照辨认,提问“呼唤”学生的名字,课后主动找学生聊聊天,路遇时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②捕捉学生的异常表现。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老师无意识的话语、所举的案例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造成终身难愈的心灵创伤,如不及时化解,就会使学生积怨越深,处处与老师为“敌”。如一次讲《政治生活》时,我列举国家严惩腐败分子的实例,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望向一位同学,该同学低着头无语,以后我讲课她要么干其他事,要么埋头于书本,避免与我有任何目光接触,成绩也直线下降。后来了解到其父亲因腐败问题被判刑,我主动找她谈话,对无意中对其造成的伤害表示歉意,并鼓励她放下包袱,认真学习。此后,她对政治课的态度逐渐改变了。③关注“问题”学生。对学习努力而成绩不好的后进生提供及时的援助而不是讽刺挖苦;对自视甚高、不认真听课的理科班尖子生以内容打动而不是听之任之;对那些有学科偏见、认为政治是“假大空”、处处与老师“对着干”的学生私下沟通,了解其真实意图并耐心解答而不是“打压”……总之,教师要摸清情况,对症下药,不能“一刀切”。

老师的“用心”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为师生默契的形成奠定前提和基础。

2.专业素养:师生默契形成的关键

(1)热爱专业,投入真情。由于多种原因,政治课的部分内容被认为“假”,空喊口号,一些政治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半信半疑,把政治学科的原理视为外在于自我的、只需传达给学生并使之考出好成绩的知识。由于缺少情感上的认同,以致讲课时底气不足,口是心非,语言干瘪。故政治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这样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剖析现实才能入木三分,讲课才能“自我渗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对所讲授的东西理解透彻,坚信不疑,才能用自身的感召力打动学生。

(2)精通内容,精选素材。高中科目多,学生压力大,靠“高压政策”“题海战术”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到政治学科上易招致其反感和排斥。故政治教师应精通课标、教材、考纲,熟悉近年来会考、高考试题,把握考试出题轨迹,这样讲课才能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案例选择才能既有利于生成知识,培养能力,又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练习选择才能有的放矢,举一反三,负担不重而效果良好。学生课后基本上不用花时间在政治上,课堂上自然会紧跟老师的思路走,从而达成默契。

(3)注重教法,渗透学法。有时师生的不默契不是学生故意和老师作对,而是学生不知道怎样下手,或方法不对头,故教师要在教法中渗透学法。“一招鲜,吃遍天”,教师既要有一套自己驾轻就熟的方法,又能据不同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比较常用的是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开发人的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工具,它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它运用到剖析案例、生成知识的过程中,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情境和问题,师生在经历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的逻辑加工后,得出概念、原理,从生活逻辑上升到理论逻辑,并通过板书一一展示这一过程;把它运用到知识梳理中,就是以核心概念为逻辑基点,从抽象思维到思维具体,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到例题讲解中,就是使用线条、符号、关键词等把问题的界定、联想的展开、答案的生成等用示意图展示出来,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除此以外,我还据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理科班因周课时少,会考全是选择题,我采取“主干讲授—按考点组题—及时反馈”的方式;还根据各模块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觉得《政治生活》中“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容与事实相距甚远,有异议甚至抵触,我采用热点问题讨论法,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针砭时弊,尊重学生的“不同声音”,一起分析社会负面现象的成因,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列举正面事例,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流。

学法是在教法中渗透的,并要“化隐为显”——告诉学生这样做的意图,取得学生的认同。如我在用思维导图法时就告诉学生,分析问题要动笔,“画”出思维过程,好处是帮助全面界定问题并围绕其展开联想、减轻短时记忆的负荷,以免审题时看了后面忘前面,并通过在各教学环节中给学生示范,学生在阅读教材、梳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先“依样画葫芦”,还不时让学生据自己的体验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学生觉得好用、实惠,从而达成共识,使思维导图法在学生中深入人心,师生默契自然水到渠成。

可见,专业素养有利于老师树立威信,形成“品牌效应”,在学生中“代代相传”,师生默契容易形成。

3.自我约束:师生默契形成的保证

(1)约束自己的讲授。①控制讲授时间。政治理论与现实联系紧密,学生从报纸、电视、与父母的交谈中了解到许多政治现象,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师生、生生交流碰撞中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可有的政治老师讲课天马行空,拓展无度,随意拖堂,学生无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我一开始接手一个班就和学生“约法三章”:绝不搞“一言堂”,每节课都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绝不拖堂,否则要“受罚”,并让学生监督。②把握讲授尺度。有的老师为了表现自己特立独行,见解高深,列举社会上大量负面事例,满腹牢骚,愤世嫉俗,这样不仅影响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故政治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把握讲授尺度,即使列举负面事例,也要注意正确引导,有的纯属个人见解,更不能在讲台上随意说出。

(2)约束自己的情绪。学生处于青春敏感期,难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情绪波动,导致一时行为失控,与老师针锋相对,此时宜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一次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时,一位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不听课,我说他两句,他勃然大怒:“政治都是骗人的!”全班哗然。我克制自己的情绪,顿了顿说:“你平时不是这样,今天这样一定有你的理由,等你心情好了再来找我。”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也使自己不至失态。一段时间后,该生找到我,说父母婚姻变故,为争财产闹上法庭,并为那天的失态表示歉意。同样,教师生活于红尘俗世,难免有喜怒哀乐,如不加控制地带到课堂上,就会神不守舍,情绪波动。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坏情绪关在教室门外,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免使学生受无名火、无端气之苦。要善用肢体语言,因其所传达的信息涵盖量有时超过了声音语言却又不会如声音语言那样“凌厉”伤人,能顾及学生自尊,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默契的发展

(1)建立定式,形成师生默契的长效机制。我与学生形成的教学定式主要有:①课前朗读定式(预备铃响后朗读上节课重点知识以便进入政治课情境);②时事开讲定式(全员准备,每次3人,名单由上次讲的同学用抓阄方式随机抽取,体现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③阅读教材定式(学生先自主阅读框题内容并对重点知识标注);④笔记定式(用思维导图记录思维过程、自己的问题);⑤小组讨论定式(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物化”结果);⑥练习和测试定式。从专项训练到综合测试,从主观题“堂练堂评”到课外自选时政热点评析。专项训练包括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客观题专项训练和主观题专项训练。通过这些训练,在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基础和一定的解题策略后,再设计至少两套综合测试题。主观题注重“堂练堂评”——课堂上练习,课堂上及时反馈讲评。文科班的学生坚持做“时政热点评析”作业:在对一周大事进行筛选的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按“事件回放—信息提取—问题设计—答案制作”的思路,运用思想政治课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观点,每周上交。建立教学定式,有利于师生默契的长效机制形成,让学生“习惯成自然”,把外在要求变成学习政治课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