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

时间:2023-05-30 15:13:54

导语:在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

第1篇

【关键词】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重要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工程设计日益规范化的形势下,施工企业的竞争也随之不断加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势必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将美好的工程蓝图付诸实践 。

一、现场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作用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施工管理活动,这一管理活动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性的内容。这项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程度。

如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越来越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既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满足工程在安全、进度、质量方面的要求,实现施工管理目标,还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利润发展空间。同时,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站稳脚跟,并得以发展壮大。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措施

1、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性

一是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要依法规范建筑工程建设市场,加强对招投标单位的监管,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市场。对于违法分包和转包的行为要加大检查力度,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施工企业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建筑材料的监督,防止施工企业为增加利润以次充好,甚至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要依法进行调查研究和勘察设计,防止施工设计图纸未经会审,就开始进行工程施工。

二是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机构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后屏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质监部门要多方位、多形式的进行监督,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新型的检测手段,规范质量行为和服务指南,保证工程涉及的各方,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质监人员,要进行系统的质监业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质监人员的执行能力,保证质监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法律部门也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权威性。

2、加强对现场材料的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条件,是工程建筑的重要基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格外的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可以从采购和选择方面严格把关。

建筑材料的采购,需要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的采购人员进行严格选择,保证采购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在采购员进行实际建筑材料采购之前,施工企业可以先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建筑材料质量鉴别的水平,杜绝发生采购人员忽视材料质量,只重视材料价格,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者谋取私利,危害建筑工程的现象。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因为建筑市场的材料参差不齐,如果缺乏严格的监测,就会造成欺骗、误导的现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必定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材料的质量,需要建立严格的建材检测和取样送检制度,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严格的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检测和鉴定,及时的处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加强建筑机械的技术及操作人员的专人管理与专业教育培养。在建筑企业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操作、维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

首先,要抓好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科学的操作、维护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并善于在复杂条件下有效实施,并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其次,要抓好各种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的教育与训练,结合本单位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请建筑机械专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全方位的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不按照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

4、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施工设备安全、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安全成本。

施工企业应通过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减少由于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安全事故,减少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事故成本增加。

施工企业要正确认识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与成本控制的关系,避免传统施工中因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有效控制安全事故成本。要注重“四口” 、“五临边”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善,注重施工现场临电管理,注重施工现场设备防护网等设施的检查,注重施工作业人员与进场人员安全帽的佩戴等等。以此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降低施工安全事故成本的增加。

5、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建筑施工图纸,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优化,充分利用和发挥施工中的先进技术,并将先进技术认真落实到施工工序中。加强施工中的细节管理,积极落实施工方案,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展开。加强对施工监测工作的管理,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强对施工队伍技术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的应用施工中的机械设备,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6、进度控制

施工现场进度管理是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预防并处理好工期索赔,以求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通过对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分解、细化、优化调整,加强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年、季、月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查,跟踪工程施工进展。在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的同时,开展内部业务讨论。由分管总监组织每周一次的进度分析会,对进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不仅对工程关键路线,还应对整体工程进展进行评价,并落实解决问题的负责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是整体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心,它可以折射出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体现出企业的整体风貌,并且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工期、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成本的控制。所以,现场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树立社会形象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梁忠章.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2] 郭继发.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思路探析[J]. 科技与企业,2013(21):120-122.

第2篇

1.企业思政工作是企业管理的要求。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不仅要注重企业的生产,同时也应关注企业的职工。人作为企业主要的生产要素,对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服务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满足了企业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思政工作在推动企业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思政工作也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内在必然要求。

2.企业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思政工作。

企业管理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思政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思政工作提供了保障,从而促进企业思政工作在开展。部分员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视,认为企业思政工作可有可无,导致了企业思政工作和企业生产相脱离的现象。部分企业思政工作没有很好地纳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导致企业思政工作和企业管理相互分离,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管理的保障作用。部分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不能够联系企业的实际,导致思政工作重形式而轻结果,使企业思政工作难以真正地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难以发挥思政工作应有的价值。因此应当加强思政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将思政工作内容到企业管理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将思政工作与企业生产和员工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并且作为判断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要标准,从而使思政工作能够有的放矢。通过将思政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中,纳入到企业的生产中,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将思政工作和企业的利润指标和员工的绩效结合起来,将思政工作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能够使思政工作的数据化,能够实现思政工作评价的量化,能够有效改变职工思政工作不重要的错误观念。和谐的职工关系对于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具有重要的帮助,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时常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竞争,难以专门进行一些教育活动、学习活动或者联谊活动,而思政工作的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通过将思政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有效结合,能够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的经费,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

3.思政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结合。

思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管理人员的支持,思政工作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证。在思政工作和企业管理的结合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纳入到企业管理的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将思想政治和企业的生产发展结合起来。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只强调企业的利润,忽略了员工的利益,忽略了员工的思想变化情况,那么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最终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管理人员如果不重视思政工作,那么思政部门的工作也难以正常地开展下去,思政工作也难以有发挥的舞台,所以有必要将企业管理人员纳入到企业思政部门中,为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支持。

二、加强企业政工工作和企业管理融合的策略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

企业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发现政工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加强企业人事与政工工作的结合。企业管理人员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负责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要重视政工工作,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重视员工的生活。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把员工看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资本,在日常的工作做好政工工作的科学规划,加强对政工工作的投入,重视员工工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主动地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管理人员要主动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强政工工作建设。

要加强思想工作建设,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和职业道德等的结合,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思政工作中,发挥思政工作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思政工作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自觉地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维护好企业和员工的个人利益。企业政工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地发挥在日常工作中的模范作用,为职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政工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地借助现代管理思想来开展政工工作。例如在日常的政工工作中应当加强职工的市场观、效益观的教育工作,将职工的工作行为与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员工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工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建设,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主动地借助新媒体手段——例如微信等来开展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发挥思政工作的价值。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人本管理

1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1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观念。(1)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何谓人本管理,即在管理期间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思想,让“人”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谈及到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主要指的是:把“人”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以及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让现代企业中的全部员工都成为管理环节的中心,通过解决如何有效利用、挖掘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来为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利益提供基本服务,进而实现现代企业所制定的计划以及内部员工所规划的目标,总而言之,人本管理将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实践进行高度融合。(2)人本管理的管理观念:在现代管理体系当中,人为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不确定的,所以必须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必须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并不断提升其他因素的地位,最终实现高效率的管理目标。有效发挥人员的才干、并且充分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保障现代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途径。将此观念意识作为工作的基础,不断落实计划监管责任制度,突出责任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达到国家所制定的经济标准,第二,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无论是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是从监管技术上、应急水平都可以实现最优化,将利益绩点和责任的完成状况进行联系,以便于更好的加强工作人员的竞争能力以及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必须要强调文化的构建,强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技术水平、文化品位以及服务观念等等。不断开展多样化且具有开展意义的企业文化活动,以便于更好的培养员工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进而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能力,在建设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上多做工作,将原有的文化教育方式和现阶段先进的教育体系充分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基本目标。1.2人本管理和现代管理的关联。(1)人本管理和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和谐,本质目标就是使现代企业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与壮大,而且还可以顺利解决现代企业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以及挫折。从实践层次去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大多数现代企业主要使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兼用刚性管理模式,另一种是柔性管理模式,而人本管理就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柔性管理。所以,人本管理不但是一种管理体系、模式,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和观念,它是现代管理机制当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思想。(2)人本管理在现代管理体系当中的位置:现代企业和传统工业阶段的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为现代企业更加注重管理工作。传统的机械式管理模式即使仍然不能被完全取缔,但是目前暴露出诸多漏洞以及自身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机械式管理模式的地位一定会一步步被削弱。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中关注人性管理的观念正在被更多的专家学者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层所认可。现阶段,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已经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当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构成环节。

2人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实施

2.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人本管理更加注重个体。注重个体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人本管理的基本方针与策略。从组织、机构的角度去分析,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新成立的小型企业,归根结底都是由一个个细微的组织、机构构成的,倘若每一个细微的组织都不具有一定的个体能力以及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那么现代企业的整体实力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不难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人本管理观念。现代企业的管理层大多数都希望从观念当中去分析“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可是在实际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当中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其问题所在就是每一个现代企业提拔干部、培养工作人员的方式方法都存在诸多差异,随着企业对人本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制定“人本管理”实施策略以及计划,可是通过对实际的工作效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许多现代企业对人们管理的理解情况层次不齐。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现代企业在人本管理体系框架下必须加强对个体的重视力度。现代企业的领导层在开展“人本管理”工作时时必须把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当作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重视起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倘若现代企业当中的每一位工作员工都被视为是一个小范围的整体时,工作人员的自身价值才能与现代企业的自身价值进行关联,然而目前许多工作人员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都是以个体为单位加以展现的。所以,现代企业在目前的管理制度下必须重视“人本管理”相关内容,强调企业员工的个人诉求,注重保护每一位员工的自身尊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2.2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人本管理需要培养“专家”。这里的“专家”主要是指:对某一专业具有权威性的研究人员,亦或是在某一领域具有发明专利的工作人员。因此不难看出,该“专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而主要是针对现代企业员工所建立的,换言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人本管理要让更多工作人员成为其所在领域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也就等同于企业所掌握的技术竞争,在深入研究便可以发现,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现代企业必须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去尊重科研技术人员的观点与建议。举例而言:倘若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发言期间,企业管理者即使再忙也必须认真倾听,因为该财务管理人员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3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人本管理的措施

3.1构建属于自己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进行文化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任何企业都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是人本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整体智慧的重要展现,因为企业文化汇集了所有人员的理想、构建起了一致的价值观念以及科学、有效的行为标准,通过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制度可以促进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便于个人行为向团队要求靠拢。3.2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修养的培养。道德修养的培训主要指的是对工作人员的社会观念、职业修养等方面进行培训,该环节是对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当中的核心内容。倘若员工的道德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势必会对现代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要想提升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就必须加大该方面的培养力度。第二,行为意识的培训。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行为意识的培训主要包括:员工工作时间、奖惩体系等对工作人员的制约,该培训工作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员工主观意愿无论如何,多必须遵守现代企业所制定的条例。

4结语

总而言之,人本管理是目前社会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只有正确树立起“人本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观念,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并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人本管理工作期间,还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个体人性化的关注力度,让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长军 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安继红.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6(8).

第4篇

一、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企业人本管理的概念

人本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人本管理摒弃了过去那种单调的、僵硬的企业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更注重企业每个员工的个性特征,试图去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来为企业进行服务。企业的人本管理模式尊重企业员工的个性和特征,企业试图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员工主观上为企业考虑,把企业当自己的家,全心全意的为企业进行服务。

2.企业人本管理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时间较短,起步较低,底子较薄。建国初期,我国的企业就有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当时我国的企业大部分为国有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初步理论,实践上还是没有更多的成果。随着197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私有制的企业的成立,私有制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竞争元素,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企业员工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现代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人文管理,并且很多企业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理论。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人文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都在关注着人文管理的发展。并且人本管理的思想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二、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特点

人本管理不注重某个小的具体目标,它是把企业的宏观目标作为管理目标。让企业员工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和方案,在这个思想和方案的指导下企业给员工相对的最大的自由和成长空间。下面作者具体总结了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特点。

1.理解员工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能力也不尽相同。企业中的员工的能力差异在工作中更是有着深刻的体现。这就需要企业去正视这种差别,同样的工作,有的人工作能力强,在较短的时间完成的还较好。有的人工作能力较差,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的较差。这就需要企业科学的分析每个员工的能力,找到他们的长处,分配给适合他的工作内容。让不同能力和不同性格的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和为企业服务。企业必须正视这种员工的差异,站在高点去支配这些员工。

2.关注企业员工的需求

每个人的职业诉求不一样,企业的每个员工的职业规划和需求也不一样。刚入职的需求也许更简单,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就行。入职稍久的也许就会更注重工资收入水平或者自己的影响力等等。总之,员工的个人需求是个性化的,企业要关注员工的个人化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旅游或者定期组织相关的职业培训或者定期为员工增加一些福利待遇等等,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只有当员工觉得企业能够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更有效的去为企业服务。

3.管理上必须实现以人为本

企业组织主要从事与人之间的各种合作,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首先了解人的本质,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重点在于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人本管理的目标并不只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最大的目标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

4.让员工参与企业发展和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企业开始摈弃过去那种老板一言堂的模式,企业让更多的员工来参与管理,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种参与管理绝不是盲目的毫无目的的去参与,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程度内让他们去参与和管理。因为老板和员工的角度不一样,对企业管理的角度也不一样,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就是一种新的角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员工的自我价值。

5.对员工进行导向性管理

由于企业内部的人本管理注重所有职工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实施的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謂管理的导向作用主要是对职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控制作为管理的辅助方式。实现企业内部人本管理已经完成了职工间的自主管理,对企业的各项管理进行了适当的分工,因此,这种人本管理并没有与以往企业管理一样进行较强的控制。充分利用人本管理具有的重要导向作用,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价值作为发展的核心思想。

三、实现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意义

1.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盈利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而企业管理中的人学理念恰恰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盈利。通过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最终提升经济效益成为了企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企业发展主要是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强调了企业职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比拼的实际是企业内部职工的综合实力。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将机械生产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人本管理的具体理念实现现代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充分利用企业职工的价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家企业的运行模式以及运行效率,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僵硬,员工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企业管理中的人学理念就恰恰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和谐建立,让员工都有一种归属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利用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想要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离不开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人本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和谐发展,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长久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人力资源管理占据着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人本管理重点在于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随着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企业开始摈弃过去那种老板一言堂的模式,企业让更多的员工来参与管理,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种参与管理绝不是盲目的毫无目的的去参与,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程度内让他们去参与和管理。因为老板和员工的角度不一样,对企业管理的角度也不一样,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就是一种新的角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员工的自我价值。

四、现代企业人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企业管理的人学理念还是认识比较浅薄的。有的企业表面上很重视员工的感受和个人发展,但实际上只是浮于表面。企业的管理理念上并没有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很多企业在经济利益面前往往会首先牺牲员工的利益,并没有真正的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管理理念。很多企业在用人上也往往是更专注于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发展有更多作用的人,而忽略了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很多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也更注重经济效益,而对其它方面的考核却只占据很少的方面。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真正的去认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找到企业人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促进企业的人本管理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实现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方法

1.建立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也是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精神支柱。一个企业的管理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人本管理重点在于将人作为主要的管理者,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将考虑到人的各种需求。企业让更多的员工来参与管理,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这种参与管理绝不是盲目的毫无目的的去参与,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程度内让他们去参与和管理。因为老板和员工的角度不一样,对企业管理的角度也不一样,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就是一种新的角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员工的自我价值。人本管理的目标并不只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最大的目标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

2.规范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不同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很多员工的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这就需要合理的企业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诸如企业可以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更合理的、科学的分配员工的经济收入,让真正的付出更多的、为企业实现更多价值的员工有更多的收入,同理则相反。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旅游或者定期组织相关的职业培训或者定期为员工增加一些福利待遇等等,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只有当员工觉得企业能够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更有效的去为企业服务。

第5篇

关键词:经营效率;经济效益;激励政策;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管理方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好处。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方法应该注重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利用激励政策,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下利于不败之地。

一、激励政策进行企业管理的主要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在企业改革的浪潮下迅速崛起,但由于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展开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给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经营的首要资源,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及在市场经济下的地位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借助激励政策对人才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激励政策对员工的意义。激励政策是企业进行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外部某种诱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员工最大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经济效益;同时,激励政策在企业内部的实施,给企业管理方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中小型企业人才的保留具有重要作用。

2.激励激励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德弗的ERG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以及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目前,企业管理方法中最常用的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主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并利用人对自身需要的渴望创造外部诱因,激励员工努力的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按激励目标的不同,将企业中影响员工积极性工作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即:和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激励因素即:和工作内容相联系的因素。双因素理论主要是利用这两大因素个中优势,对企业员工情绪管理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强调内在激励对企业员工的作用。

二、利用激励政策进行企业管理的方法及其作用

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工作氛围,出色的完成企业的任务。

1.激励政策使企业的管理方法完善。企业管理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管理,其中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快速的发展,使企业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化经济下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企业管理方法中加上激励政策,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和物质追求,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马斯洛理论,企业中员工个性化差异以及每个员工需要层次的不同,有效激励政策的实施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内在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出色的完成任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小型企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的实施,可以满足员工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使员工对企业有依赖,将企业看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2.激励政策在企业管理中的方法。 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企业的目标转化成每个员工自身的需要,将企业集体利益与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相结合,使他们积极自愿地进行创造性工作。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员工性格和多层次的需求。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员工有五种方面的需求,企业应该根据员工性格以及员工精神、物质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满足不同员工不同需求。对于员工性格,企业管理者可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对于后者,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经济、情感、荣誉、平等、升职等满足员工的需求。

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利用员工的长处与喜好,改变员工的工作内容。根据员工喜好,改进员工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成就与责任,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企业管理者应科学合理的设定目标,有效的利用目标激励。设置适合每一位员工的期望值,使员工在工作中能朝着期望值进行高效率的工作。

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善于运用有效的奖惩手段。企业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人对自我实现的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奖惩手段,使员工在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时能得到一定的奖励;在员工工作失误时受到一定的惩罚。同时,注重员工对奖惩制度的意见,做到一碗水端平,绝不偏袒徇私。

另外,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员工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通过企业定期开展培训,对员工进行科学文化的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

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企业的激励政策作为吸收高、精、尖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小型企业应该向大型国企或者大型跨国企业学习,利用激励政策吸收人才,为己所用。管理心理学认为企业员工如果能有某种能充分激励其工作的外在或内在因素,其工作能力能提高原工作能力的85%左右。这充分说明了激励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内在潜能,增强员工参与工作的意识,使其有目的的运用到工作中去,保持工作的高效性,为企业创造意想不到的财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激励政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企业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员工层次性需求的不同善加利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化经济下的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绍文.论中小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市场研究,2012(12).

[2]杨桢,周怀民.基于员工人生坐标下的企业激励机制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第6篇

新闻宣传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管理是保障国有企业大船稳步前行的方向舵,那么,新闻宣传就可以称之为舵手的导航仪和显示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都要通过导航仪来指引,通过显示器来展示。

新闻宣传是加强企业员工管理的有力手段。企业员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管理的制度决策及企业文化等,而新闻宣传的主要功能也是进行思想引导,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使受众从中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新闻宣传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信息,其受众广泛,涉及各个阶层、各种群体。因此,新闻宣传是加强企业员工管理的有力手段。

新闻宣传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做到持续有效科学发展,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是基础,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推广经验,为推进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相对于此,新闻宣传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本企业的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进行宣传,对企业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进行宣传,对企业典型的人和事、创新改革的做法经验进行宣传。企业员工作为新闻宣传受众的一部分,能够从多种角度和层面上去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在观念和认知上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产生动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新闻宣传与企业现代化管理相辅相成。在多数国有企业中,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归属于企业管理部门负责,新闻宣传的过程既是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又是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持续有效科学发展的过程,两者是相辅相成、相生相息的关系。在现代化的国有企业管理中,两者都要为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宣传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新闻宣传的重要性,但也有少数管理者对此还没有充分认识或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少数管理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新闻宣传可有可无,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不但要设岗定编,而且每年还要花不少费用,经济效益还看不见、摸不着,不划算。很显然,这都是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没有把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一门心思抓经营,工作做出了成绩,不及时总结上报,不注重宣传,在报纸上没有文字,电视上没有图像,广播里没有声音,导致职工士气得不到鼓舞,久之亦会影响成绩。还有的过于关注自身,不善于从新闻中借鉴别人的经验,导致发生许多决策性错误。

忽视了新闻宣传工作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员工管理中,人们习惯于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民主生活会、形势任务教育、集中组织学习等作为企业员工管理的主要方式,常常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宣传理解为一种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忽视了其在现代化企业员工管理中的重要引导作用。

发挥新闻宣传引导作用的方法与途径

发挥新闻宣传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引导作用,就要充分考虑企业新闻宣传和企业生产管理两方面的要求,找寻最佳的结合点。

领导重视是根本。领导重视是做好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发挥其引导作用的根本保证。新闻宣传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具备强烈的宣传意识,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才能从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待遇、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充分考虑,才能不断调动新闻宣传人员的积极性。

目标明确是关键。新闻宣传要结合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明确主要方向和工作目标。当前开展新闻宣传,应注重五个方面的引导。一是政策引导。在企业的各项政策出台前要进行铺垫性宣传,出台时要进行传达学习的宣传,出台后要进行贯彻落实和执行反馈等宣传。二是思想引导。针对企业员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论进行引导,破除消极情绪,树立积极态度。三是典型引导。通过报道先进典型,树立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四是警诫引导。通过报道反面典型,告诫、警示应吸取的教训,杜绝安全事故、违法乱纪等案件的发生。五是信息引导。通过及时报道最新的工作动态,让企业员工及时、快速、准确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凝聚队伍士气,激发职工斗志。

坚持创新是保证。要发挥新闻宣传的引导作用,必须深入学习新闻宣传的专业知识,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技巧,结合企业发展的特点、需求和趋势,创新方式方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一是在新闻宣传的形式上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坚持贴近生产经营、贴近职工群众,增强新闻宣传的鲜活性、感染力;二是在新闻宣传的理念上进行创新,既要注重向内对企业员工的宣传,也要注重面向社会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宣传,两者相辅相成;三是在新闻宣传的机制上进行创新,设立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建立自下而上的宣传网络,健全新闻宣传的工作机制,使新闻宣传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

总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新闻宣传,在企业管理中既要把新闻宣传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宣传队伍。新闻宣传工作者则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深入基层实际,使新闻宣传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7篇

企业管理是一项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全员性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的属性之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员参与是企业管理的根基。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但是。目前有很多企业对企业管理的全员性认识不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企业管理全员性认识不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管理是管理者的事,大部分员工则是被管理层,只需被动地按管理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完全忽略了企业大多数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造成企业发展目标和企业员工心理目标的背离,造成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之间矛盾的不断出现。二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全员文化建设。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将企业文化同企业家文化完全等同起来,把企业家看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坚力量,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一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使得企业文化的影响力难以发挥作用。员工也因此失去奋斗的动力。三是在企业创新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全员创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创新”的概念神秘化了,认为“创新”需要非凡的天赋,超群的智商;认为企业创新工作是企业中极少数人的事,是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事,与企业的普通员工无关,这就给企业的创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局限。四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部分人员学习,而忽视全员学习。在不少企业中,学习是一种奖励,学习只是少数人的事,一般只有企业高中层或部分专业人员有机会学习,普通员工很难得到学习机会。由此,普通员工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个人发展前途受到影响。

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企业管理的全员性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转变观念。树立企业管理是由全员参与的民主式管理

一是企业高层要实现管理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要把“领导”企业的发展转变为“引导”企业的发展。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企业员工也要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逐步改变观念。树立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将个人前途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加强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为全员性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的运行、发展主要依靠企业的制度,企业制度主要是管理制度、人事干部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创新制度等,企业应尽可能地制定和谐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员工的权益,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发员工加强学习、参与管理、发挥个人才干的意愿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加强宣传,强化全员性管理理念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强化全员性理念,使全员参与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一是召开企业全员性建设工作的动员会。通过动员会让全体员工了解这项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为企业管理全员性工作能够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做好宣传和准备。二是召开骨干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对企业管理全员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沟通的方式为员工参与全员性建设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三是加强日常性宣传工作。通过企业内部广播、电视、局域网、宣传栏、部门会、班前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员性管理工作,让全员性管理“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开展活动,塑造全员内涵

全员性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经过一系列的工作和全员的努力,培育一支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如何让员工认同、吸收这种理念,可从以下方面人手:一是典型人物、事件的树立,学习和推广。可以开展《一件难忘的事》、《企业里的平凡事》、《我与企业》等征文活动,征集、挖掘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对企业管理工作有意义的人或事,通过典型人与事来塑造企业管理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时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管理全员性的理念。二是开展“我为企业献计策”活动。在员工中开展该活动,广泛征求员工对企业管理、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归类、评奖,对合理化建议进行有序采用。三是开展以“凝聚力提升竞争力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全员性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的认识。只有员工理解了两者的关系,并且认同,才能自觉地将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以大幅提高。

五、加强学习,营造全员学习的浓厚氛围

第8篇

摘 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紧密相连,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表明建立企业文化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又是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企业创始者和或经营者倡导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现代企业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功用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管理一般分为钢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通过一些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职工致自身命运与企业为一体,形成创企业效益就是为自己争创效益。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生存乃至繁荣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对外展现其物质和精神的表现方式。企业管理是企业在日常经营和发展中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在企业发展中,继承创造性的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引领指导作用、凝聚力作用、品牌的提升作用、激励作用、约束作用、稳定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着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在很多的方面相同相似。①二者研究对象基本相同,但是研究企业职工和人与他们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对企业的内部职工关系进行协调,员工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存在极高的一致性。②二者工作目标相似,都是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二者的共同目标。③二者在方法上相通相似,都强调利用熏陶、激励、启发及教育等办法来激发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进而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④二者工作环境相似,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离不开特定的企业环境。

虽然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有很多方面相同相似,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①工作范畴不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②职能领域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给员工以全方位的影响,而思想政治工作将员工思想问题的解决视为自己工作的重点。③二者有着不同的主体,群体形象的塑造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其主要致力于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利用对群体的要求给与职工的个体行为以影响,重视的是团队精神;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将引导、教育个体视为重点,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开展教育,针对性极强,同时其重视建立个体规范。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异曲同工的,企业文化所具有的个性能够提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充实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企业文化却同时包括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这两方面的内容,它可以实现企业的管理经济活动与其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结合,两张皮的问题也因此得以解决。企业精神与企业意识的一般概括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延伸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的满足了企业发展经营的具体需要,社会主义政治上的要求也得以体现出来。其次,提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而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动方式却能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第三,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给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观念上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的一般原理有机统一。因而,成功的企业文化实践给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其有利于政治思想工作的不断创新。企业文化能够综合应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可以将党的政策、路线、方针等教育内容内化成企业价值观,提高企业凝聚力,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利用创造出的新方法与新形式,解决存在于政治思想工作中的问题,扭转那些过时了的方法与观念,实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其经济活动的有机统一。

四、结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企业各方面的稳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企业也不应该忘记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管理,只有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利用它们的相互关系,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完善,才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环境多变的复杂情况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福明.企业文化核心概念及其概念间关系辨析[J].商业时代,2007(7):104-106.

第9篇

一、概述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被员工认可和遵循的一种价值体系,它包括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社会责任等。针对企业文化而言,它主要由四个特点,第一企业文化必须具有核心的价值观念,员工要根据这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去工作,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和员工的状态需求随时的进行调整,使企业文化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经营理念和员工的实际需求。第三企业文化必须有企业经营管理这进行倡导并进行掌控,适时的根据企业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引导员工认可和遵循企业文化。第四,企业文化的制定必须是被员工普遍任何和遵循的,而不是单单凭借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去制定的。对于企业员工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如同企业的一盏指路灯,员工遵循企业文化,就能够明确自己该如何在企业中适应工作,完善工作,如何将自己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相结合。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构建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饱含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来,并且还能够让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员工的行为观念与目标自然而然就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谐一致了。

2.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的含义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规划、指挥、沟通、反馈、协调、控制和调整等的总称。关于企业管理主要通过五项活动来实施,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在企业管理中,企业通常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发展理念制定企业的管理策略和规章制度,尤其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员工的行为规范守则等多种内容。企业管理策略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提髙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并对员工行为约束的作用。企业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重要行为约束规范和政策指导方针,对企业进行髙效的企业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企业在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原则下经营和发展。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关系

1.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互联系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是代表一个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而企业管理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硬性控制力,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包含企业文明、企业行为、企业精神等文化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而企业管理则包含企业的规章制度、原则等内容,企业制定出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条例强制性的要求员工去执行。因此,企业文化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让员工在自然而然之间所形成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而企业管理则是以强制性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员工的行为。这两种管理方法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同时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理念进行探索,从而为企业制定全面适宜的企业经营战略规划和企业生产战略规划。所以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精神力量,而企业管理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制度保证。

2.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互促进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两种力量,缺一不可。在企业中,为了提髙企业管理的效率,制度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必须要有一个综合性强,适应本企业发展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融入企业文化的理念,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力量。同时,企业管理总体方针的制定也离不开企业文化力量的融入,作为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要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企业的价值理念,让企业文化深深的植根于每一个企业员工之中,为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思想,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除此之外,企业文化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有效开展,在企业管理实施的过程当中以企业文化思想为主导,制定出适宜企业发展要求的方针政策,防止企业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手段过于激烈和生硬而使企业员工产生不满心理,从而导致“跳槽”现象频发,为企业增加不必的人力资本浪费。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力量,能够让员工自愿投入到企业建设当中去,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企业的管理目标去努力。企业文化也是因时而变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要实时进行调整和更新,配合企业管理目标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建设

企业管理的建设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构建,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的主体,重视其主体地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明白企业的每个员工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谋生“而工作,他们更是有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企业开拓者。因此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管理氛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者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心理诉求,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企业的人际关系和谐,员工能够在企业工作的舒心、顺心,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有效提髙。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尽量减少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能够让每个员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可,同时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觉得自己不是被强迫性的管制性的去工作,而是自己在企业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努力的去进行工作。两者的工作状态不同,所产生的工作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后者基于自己主观愿望去进行工作的状态一定会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工作效率更髙,工作热情更加髙涨。这样的做法在不自觉之间就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从而也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想要发展和壮大公司,就要走入到员工队伍中去,了解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于员工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精神。同时,还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去,积极鼓励表现有效的员工,提髙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其更加愿意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髙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髙企业管理效率。

2.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缓慢并逐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精神财富。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的初期阶段,就需要企业管理在制度的制定上以及政策措施上给予帮助和保证,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为企业文化的构建提供硬性条件的保障。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下和企业文化精神的内在指导下,员工能够从内到外的认可和服从企业管理者的指挥和领导,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企业要建立奖惩们民的员工奖励机制制度,通过公平考核的方式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状态、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并在考核后进行绩效反馈,让员工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变,提髙自己的工作效率。企业还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各部门权责要清晰。分工要明确,作为企业的文化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员工参加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并釆纳员工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意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也要为企业员工构建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内部竞争平台,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还要注重绩效考评,检测企业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认知度,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还要通过宣传和培训学习的方式增加企业员工对于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的认识与了解,实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对企业员工行为引导和约束的作用,从而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秩序。总而言之在新常态下,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有效的融合,能够稳定企业的发展,提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一席之地。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