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血压预防知识

时间:2023-05-30 15:13:54

导语:在高血压预防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血压预防知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2

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会对机体的脑部、心脏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产生不利的影响,危害其器官的功能以及结构,从而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了解甚微,从而导致我国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十分不理想,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宣传,并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并进行追踪随访,使居民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对我院所服务的社区40周岁以上的12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2年后的2018年1月进行2次问卷调查。参与本次研究的126例患者中有男性66例,有女性60例,年龄为40岁到72岁,平均年龄为(58.31±5.21)岁。有肝脏、肾脏功能障碍、丧失自主行为能力、有严重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已经被排除在本次研究以外。126例患者的基础资料满足本次研究的需要,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前问卷调查 2016年1月,进行首次问卷调查,根据健康宣教的内容和社区人群高血压的特点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对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知识的了解情况,自身的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的治疗基础情况。对12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分组进行现场问卷填写,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确保100%的问卷回收率。

1.2.2 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手册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健康教育由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健康控制小组人员共同进行。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每年4次随访和一次全面体检,将126例患者分组进行分别的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病理的认知,正常人的血压正常范围,生活习惯、饮食、运动、心理、依从性等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高血压主要的症状表现,高血压对患者的危害,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等等。并为高血压患者现场测量血压,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日常治疗方案,并在完成讲座之后,发放定制的高血压健康手册。

1.2.3 健康教育后的问卷调查 2018年1月,再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过调查的126例患者在1月内分批次完成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与之前相同,当场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e用 t 和 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对于健康教育内容中涉及的5项防治知识进行提问,干预前126例患者中有54人答对,知晓率为42.8%。进行干预之后,再次统计有101例患者答对,知晓率为80.1%,干预后的知晓率相较于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压控制情况

在进行干预前,126例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72.1±15.2)mmHg,舒张压平均为(98.8±7.1)mmHg,而进行干预后,126例患者的收缩压平均为(127.3±17.5)mmHg,舒张压平均为(81.0±5.7)mmHg,此外,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状况,也较干预前有了显著的改善,干预前后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威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的重要因素。我国居民对于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同时也没有相关的正规途径去了解高血压带给人体的危害,经常会受到电视上或者其他媒体上的非法虚假广告的影响[1]。从而造成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相对较低,高血压的达标率以及治疗率不理想,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并发症以及终末期肾病的防治等问题,从而加大了高血压患者的致命危险性和经济心理负担。

第2篇

方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相应规定,选取了450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居民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危险因素以及对相关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进行对比。

结果:干预前后,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上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依据相关政策,运用社区卫生的健康促进网络,为社区居民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是非常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膳食干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3-0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过度饮酒、吸烟、体力活动不足,膳食不合理等[1]。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治慢性病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从2010年的5月份到2012年的5月份对社区居民进行的膳食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相应规定,选取了450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对他们继续拧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于社区居民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危险因素以及对相关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进行对比[2]。在450名参与者中,有230名为非高血压组,104名为高血压高危组,116名为高血压组。

1.2干预方法。为所有参加干预的对象免费发放BMI尺、容积为两克的盐勺,油壶(印有刻度),教会他们怎么使用。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3]。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第一,建立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档案;定时举办一些健康的促进活动,提高他们的认识,控制他们的用盐和用油量,使患者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社区医生每间隔一到两个月通过电话随访和门诊的方式记录和评估患者的体重、血压,食用的盐、油和药量,指导他们开展一些非药物治疗。通过社区的医生指导,运用规范药物进行治疗[4];针对高血压的高危组人群来说,要在生活的行为和一些危险因素上进行相应干预,举办了4次防止高血压的讲座,开展了两次健康方面的促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BMI尺,注意血压、血脂和血糖,以及在运动和饮食方面,限酒戒烟,保持心理平衡。发放了两百多份健康的相关的知识资料,让高血压的高危组人群充分了解干预的方法以及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非高血压组的人群,主要为他们进行健康促进和教育方面的干预,在社区的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开展健康讲座,为中国居民介绍平衡膳食宝塔以及适宜的体重在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等一些慢性病方面的重要性。

1.3调查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为参与干预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不良的习惯、行为以及生活方式,高血压的患病和治疗情况,高血压家族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营养和膳食方面的知识等。通过体检为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临床方面的检测,其中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压、臀围、腰围以及BMI等[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干预前后,居民在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上存在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实际的器物,帮助人们完成限油、限盐的措施,这相对于单纯的说教可以让群众感觉到更加直观和生动,比较容易被居民所接受,进一步提高群众们参与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在高血压等相关知识上的知晓率,改善了他们日常的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帮他们将健康的信念模式重塑和建立,也就成为了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立群,聂雷,龙美洁,刘佳丽,张雪萍,王薇.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10(05):20-21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2(22):2557-2558+2563

[3]李立明,任涛.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2(01):32-34

第3篇

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常见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也被人们叫做“眼梗”。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的差异。大多数该病患者都会在早晨起床后突然出现视力模糊(经常是单个眼睛发病)的情况。此后,患者的视力会迅速下降,常在数日内发展至仅能辨识自己的手指甚至仅有光感的程度。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生与多种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度高等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该病患者在做临床检查时会发现眼底静脉扩张迂曲、血流瘀滞,视网膜水肿,以视为中心的放射状、火焰状出血等。

人们在出现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应首先对其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治疗,以防止身体其他器官受到损害或使眼部病变进一步发展。同时,患者还应针对病眼进行药物治疗,如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维生素C、路丁 等,以避免血液凝固,促进出血的吸收。亦可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方剂,如加味桃红四物汤等进行治疗。此外,在临床上还经常使用激光治疗该病。此法可促进水肿吸收、抑制新生血管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第4篇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干预性对照实验 心理亚健康大学生 高职高专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40

据媒体报道,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200多所,其招生与毕业人数已占普通高校50%。高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亚健康状况更具特殊性。有研究显示: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心理障碍检出率17.8%,并有继续发展趋势。又有研究显示,有13%的高职学生存在各种明显心理问题。本研究针对高职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选取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亚健康大学生,采用3种干预方案,进行为期8周干预,研究不同干预方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改善情况,为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的优化、转轨提供一定参考。

资料与方法

用有关筛查方法从河南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档案中选出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约80人[1],通过专业精神科医生逐一进行精神科结构性面谈,排除重大精神疾病、神经症及相关心理疾病,征得自愿参与本实验75人,并随机分为4组,平均年龄18.1±0.93岁,其中女38人,男37人。

方法:⑴太极拳训练干预组(简称太极拳组)15人,采用24式太极拳,集体组织在学校同一教室,由专业太极拳教练带领锻炼。具体要求:①每周固定时间、固定教师2名,安排固定场所锻炼。②锻炼强度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③本干预8周,每周2次,每次时间60分钟,计16次。④累计缺席4次作为无效干预,不做统计学处理。⑵认知行为互动取向团体治疗干预组(简称团体治疗组)17人。干预要求:①由专职2名心理治疗师以认知行为团体训练为主,采用杨眉[2]、张新凯等治疗模式[3]。②本干预8周,每周2次,每次90分钟,计16次。③累计缺席4次,做无效干预,不做统计学处理。⑶综合干预组(简称综合组)17人,即进行太极拳训练同时结合认知行为互动方向团体治疗。干预要求:①结合以上两项干预要求,固定老师,固定心理治疗师,固定时间,即每周太极拳训练2次,60分/次,8周16次。每周错开时间认知行为互动方向团体治疗2次,90分/次,8周16次,合计综合干预32次。②累计缺席4次做无效干预,不作统计学处理。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6人,不作任何干预,但与干预组同时进行测评。

评估方法:干预前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干预前后测评。此量表在干预开始前1周完成第1次测评,干预8周结束后实施第2次测评,干预3个月实施第3次测评。据干预后第2次测评结果评价干预效果。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结 果

各组干预前后自身测评太极拳组除抑郁因子外,团体治疗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综合干预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后测评,综合组Scl-90各因子分与综合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大致相同,说明其远期疗效较显著。见表1。

讨 论

太极拳组训练干预效果:调查显示太极拳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太极拳训练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整体效果好,对改善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效果明显。在本训练中,太极拳重要特点“体松心静”。这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训练的独特方法,带领人进入放松自然身心状态。通过反复有意识练习形成固定的随意习得行为,使放松成为生活中习惯反应模式,可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肌紧张,减轻焦虑。刘笃涛研究认为[4],太极拳独特运动形式对大学生心理具有很好调节作用,练习年限越长,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团体治疗干预效果:经过8周团体干预,团体治疗组干预后Scl-90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提示团体治疗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其独特作用。团体所创设的社会心理条件一旦与个体心理问题产生的条件相一致或类似时,个体自我在一种全新的、深刻认识加上领导者的引导及团体成员互相接纳与支持,团体可提供“浸润式”治疗氛围。足以说明团体旨在改善人的认知,而不是简单注意“症状”。团体活动中引导各成员自我探索、自我暴露、协助成员更深入认识自己,在团体互动中挖掘个人潜能,经过比较整合,接纳更自信,体验到彼此不同,进行接纳、尊重别人,针对其非理性认识加以澄清,建立正确人际理念,用良好积极的认知获得个人成长及发展动力。由于其简便易行,在高职院校中易于推广并易被广大学生接受。

综合干预组:即两种干预方案的综合,研究结果提示,综合干预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整体转化有显著效果,对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表现在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干预中,太极拳组从行为治疗角度进行干预,团体治疗主要从心里支持、自我接纳、不合理理念暴露积极的多层次认知改变进行干预,综合干预是二者有机体,效果优于单一干预组。3个月后再测Scl-90各因子分显示综合干预组远期疗效明显且优于各单一干预组。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应大力提倡通过设计实施团体训练与有氧运动相结合方案,提高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利于更好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裴雯.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杨眉.大学生社交焦虑集体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4:247-248.3 张新凯,吴文源,张明园.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初步结果[J].上海精神医学,2005,3:129-130.

第5篇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 例, 其中男 67例, 女55 例, 年龄42~68 岁, 平均年龄(51±3.2)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

1. 2 ;方法建立出院患者随访登记本, 详细记录对患者的回访次数及回访情况。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生活习惯、职业、诊断、出入院日期、电话、随访者签名, 出院后是否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及遵医用药, 是否每周或每天有计划的适当活动及有氧运动锻炼, 平时血压控制情况。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定期复查, 出现心理问题及其他症状及时给予疏导, 同时了解患者家庭情况, 取得患者及其家庭支持。

2 ;结果

本组122例中, 116例获电话随访232次, 6例失访, 回访率95%, 其中59例存在健康问题, 其中不遵医嘱服药 15例, 饮食不合理 30例, 缺乏足够功能锻炼14 例, 护士对59例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专业指导, 指导后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解决和缓解, 效果满意。

3 ;讨论

3. 1 ;电话随访的必要性

出院指导是患者在出院时获得的一份重要健康教育内容, 出院时, 患者对出院指导只能记住60%,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淡忘医生及护士的嘱咐, 遵医行为降低[1],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能维持并促进遵医行为, 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嗜烟酒, 生活不规律, 不遵医按时服药, 过度劳累, 精神紧张, 缺乏劳动等。电话随访能督促患者遵从健康指导的内容, 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3. 2 ;随访指导内容

3. 2. 1 ;合理饮食 ;首先膳食要限盐, 每日不超过6 g。其次控制热量的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摄入, 并补充优质蛋白, 例如瘦肉、牛奶、蛋类。同时注意饮食多元化,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增加鲜奶、豆类等含钙较高的食物和番茄、橙子等含钾高的食物, 少食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3. 2. 2 ;戒烟限酒 ;因烟酒过多可引起心肌梗死, 随访时应向患者充分宣传吸烟饮酒的危害, 以达到戒烟限酒的目的。

3. 2. 3 ;适量运动 ;长期运动不但可以减轻体重, 还可以降低血脂, 提高心血管功能, 但运动要适量。资料表明, 80%脑血管意外患者有高血压史, 占死因第2位[2]。患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及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健身保健操、骑自行车等运动。一般3~5次/周, 运动时间持续20~60 min/次, 起初可量力而行, 以后慢慢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 活动中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终止运动, 休息片刻仍无缓解者要立即就医。

3. 2. 4 ;用药护理 ;①告知常用降压药物的适应证, 不良反应:如α受体阻断剂易引起性低血压, 应注意改变不宜过快过猛等。②坚持长期合理用药:据个体情况, 遵医嘱合理长期服药, 不宜随意减服或停药, 以免发生停药综合征。③注意自我检测:如血压波动较大, 应及时随诊, 据医嘱调整用药。不应无症状就不予治疗, 延误病情。

3. 2. 5 ;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病期较长, 身体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不能彻底康复。病情时好时坏, 疗效不明显, 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护理, 因此患者长期受疾病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情绪容易急躁或者悲观失望。所以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多和患者谈心沟通使其提高正确认识, 坚持治疗提高主观积极性, 努力恢复和适应正常功能。

同时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这样对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正效应”作用。具体方法如下:①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以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适当锻炼, 合理用药, 增加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对已经出现症状进行解释。②疏导患者情绪, 要根据每个患者各自的性格特点, 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使患者意识到健康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能够自觉采纳或者戒除某种不良行为。③加强医疗指导, 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具体监督落实医疗措施和心理治疗方案, 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保持其积极乐观态度。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人从2008-2010三年中对高血压人群中55岁-85岁之间的34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调查,发现,接受规范管理与接受非规范管理脑卒中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1.1.1规范管理1128例,其中:男性518例(占45.9%),女性610例(占54.1%)。55岁-64岁429例(占38%),65岁-74岁451例(占40%),75岁-84岁248例(占22%)。凡接受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血压不少于一次,每月听课专题知识讲座不少于一次;规范服药率95.36%,血压控制率92.84%,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管理率90.95%。

1.1.2非规范管理2288例,其中:男性1126例(占49.2%),女性1162例(占50.1%)。55岁-64岁951例(占41.6%),65岁-74岁826例(占36.1%),75岁-84岁511例(占22.3%)。凡接受非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测量平均2.3次,部分数患者一年中听一或二次专题知识讲座课;规范服药率22.38%,血压控制率23.69%,健康知识知晓率21.5%,自我管理率10.75%。

1.2诊断方法 本人为了获得完整的诊断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调查的所有患者,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项目作为诊断依据。

1.2.1CT扫描、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诊断依据。

1.2.2部分考虑是缺血性脑卒中亦进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的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三年中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6.20‰,三年中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10.05‰,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规范管理组的1.6倍。

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1128名,2008-2010年并发脑卒中21人,非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2288名,并发脑卒中69人。

3 讨论

从管理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生率在急剧升高,而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及高血脂、肥胖人群等不断增多有关。因此,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3.1特点如下

3.1.1居民生活文明程度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往往不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知道了危险因素也不及时控制(如果血压逐渐升高,身体会逐渐适应),但血管壁变性、动脉粥样硬化却逐步加重。结果造成高血压、脑动脉破裂或脑血栓。

3.1.2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低、血压控制率低、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的依从性不到位,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易并发脑卒中。管理中发现,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规范管理则脑中风发生率要比不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要低的多。

3.1.3脑卒中多数是其原发病(高血压等)得不到合理治疗而缓慢发生的,而高血压的治疗需长期耐心而积极。因此,要调动医务人员和病人两方面治疗的积极性,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3.2预防:预防脑卒中的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2.1血压的管理,脑卒中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最关键措施。由于早期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血压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的处理,尽量避免发生高血压。

3.2.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得到规范化管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达标率、血压自我管理率多比较高,血压控制好,脑卒中发生率低。

3.2.3平衡膳食:四大原则:科学合理,搭配得当,色香齐全,总量控制,特别是有高血压和肥胖家族史的要注意节简饮食。同时戒烟限酒。高血压发生率就低。

3.2.4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是防止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容易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而乐观开朗,是维持稳定血压的关键因素。

3.2.5有氧运动:坚持适当有氧活动,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还能预防便秘、改善睡眠。锻炼要坚持四有,即:有序、有度、有恒、有伴。

3.2.6高血压病人用药要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血压一降,立即停药,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脑中风等。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社区预防; 健康教育; 临床探析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82-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伴随着高血压疾病的不断上升,使得高血压逐渐成为危害社区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能够探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的临床作用,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选取我社区100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进行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在对照组中,对患者不给予任何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知识知晓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等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第8篇

高血压是在非药物情况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肾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发病率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总结近年来,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提高对高血压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讨新的预防治疗及教育模式和思路,推进高血压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水平的发展,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从预防治疗和健康教育中得到益处。

1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治疗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状群,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预防高血压应从年轻人开始,预防重于治疗。

1.1 首先对存在引起患病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控制或减少发生高血压的因素,以减少发病率。

1.2 找出将来可能要发生高血压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压没有升高前进行预防。对整个社会人群进行预防,尤其是有明显高血压家族史者,或有发生高血压倾向的人,如肥胖者。

1.3 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和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1.4 引导患者把注意力从自身疾病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钓鱼、散步、打太极拳等,使患者在生活中逐渐淡忘疾病的烦恼和痛苦,最终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对身体和心理的双向调节达到控制血压和降压的作用。

1.5 服药的依从性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率和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改善生活质量即大幅度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意义目的及模式

2.1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也是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2.2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2.2.1 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2.2 对于患高血压的患者,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2.3 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脑出血等。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2.2.4 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阻塞呼吸道,使患者窒息死亡。

2.3 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有系统地进行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人们,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

2.3.2 社会干预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但对于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迄今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做输液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具体讲解内容由医生准备,现场发挥。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教育评分标准;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根据患者的需求,按路径表时间,反复讲解,评估,教育,评价,直到达到最终目标。总结认为,建立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利用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治疗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时间集中,健康教育不间断,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3 健康教育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

高血压属于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以保证高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

3.1 观察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血压、血脂、体重变化。

3.2 观察患者的饮食习惯、休息、锻炼、良好的心态培养情况。

3.3 观察患者坚持服药、治疗、门诊随访情况。

3.4 对观察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健康教育更有效进行。

4 小结

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健康教育的落实还需要社区医护人员、家属、患者三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人类中提倡和维护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早期发现隐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使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下降。对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和变异,提高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点: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很好地教育他们,充分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一定要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多醋,少糖多果,戒烟限酒,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多纤维为主。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两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很好地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肾负担。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葱、大蒜、木耳、芹菜、萝卜、海带等食品。另外限制食盐摄入量,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