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5:13:55
导语:在老年人居家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居家护理 政策与制度 思路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30-03
Policy suggestion and thinking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service care
JIN Qi-lin1”,HU Dong-gen2,CHUI Ming3,WANG Ying-li4,CHEN Fen-hua1,LU Gui-ping2,CHEN Yuan-hong3
(1.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2.Hudong Elderly Nursing House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200082; 3. Daqiao Community Health Centre,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entre of the Health Bureau of Yangpu District,Shanghai,200090)
ABSTRACT For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care service,this article gave the ideas and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home care charges,encouraging home care,allocation of human resource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community home nursing team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proposed establishing the home care evaluation,the nursing assistants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others.
KEY WORDS Home nursing care;Policies and systems; Ideas and suggestions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主要分为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四个方面,据统计在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后选择的护理方式意向中,希望在家中护理者占47.16% ,选择老年护理医院者占19.12% ,选择建立家庭病床的占13.19% ,选择养老院的占19.13%。享有医保的老年人中22.18%的生活不能自理者选择老年护理医院[1]。课题组通过随机向平凉和大桥街道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发放《杨浦区介护式家庭病床居民需求咨询表》,在3 226份的有效问卷中,对介护式家庭病床护理服务有需求的有2034份,需求率为63.05%。在需求人群中,生活完全自理的占68.53%、基本自理的占15.93%,需要他人部分帮助的占5.48%,完全需要他人帮助的占3.81%。有80.63%的老年人均为家庭养老,74.00%的老年人患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可见大多数的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通过家庭病床和居家养老的途径来展开,显示出以家庭为单位的老年护理服务具有确切的现实需要。
1 日本介护员制度[2]
日本作为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于1963年制定出老年人福利法,提出了介护一词。日本的介护实行保险制度,建立了介护员(介护管理者和介护士)培训制度,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介护员相当于国内的为老服务者。区别在于国内的为老服务没有形成统一正规的培训机制、职业准入和保障机制。
2 居家护理的实践
居家护理应包括专业基础护理、心理与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借鉴日本介护理念,课题组实施了“沪东模式”即家庭病床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和“大桥模式”即项目化介护式护理服务模式。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为125名、195名患者提供了服务,取得了“节约资源、减少费用、亲情回归、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其核心为“以医学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为居家、患有慢性疾病和疾病后遗症、独立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心理和人文关怀服务,并通过示范带教,使家人或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学会专业的、非创伤性的、个体化的基础护理技能,成为既掌握一定专业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介护员’,形成专业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professional nursing and life care)为一体的、适合国情的居家护理团队和模式”。也为建立我国社区护士队伍,使护士进社区和家庭服务提供了思路。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护理收费
居家护理收费价格要区别于机构护理价格,要考虑护理人员与介护员及其他医务人员上门的时间和出行成本,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开展居家护理的基础,并列入医疗保险;目前本市家庭病床收费和单项护理收费远低于成本,且目前家床的基础护理费不列入医疗保险项目中(表1),不利于推广居家护理工作。
3.2 鼓励居家护理
制定鼓励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政策,进行居家护理和养老的患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居家护理费纳入医疗保险目录,拉开居家护理与医疗机构护理的自费承担比例,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政府和社会的投入负担。
3.3 人力资源配置
居家护理必须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目前公立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政府编制的限制,已经很难承受居家护理的工作。解决上门护理的人力资源难题,可通过聘用刚退休的护士作为护理人员来解决,她们护理技术功底深,有丰富的沟通经验,搭配通过培训的医院护工、家人和社会人(保姆、志愿者等)作为“介护员”,组成居家护理团队,开展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成本由医疗保险、财政预算和个人或家庭共同承担。
3.4 介护团队管理
在当前政策和诚信环境下,居家护理工作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更能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居家护理团队由各区护理医院统一管理,有利于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控制,并且有利于双向转诊(医院―护理院―家庭、养老院)。将家庭与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结合成为联合体,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
4 加强制度建设
4.1 建立居家护理等级评价制度
建立适合国情和上海市实际情况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等级评价、收费标准和筹资补偿机制。建立“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介护服务计划制订和实施的首要步骤,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实际服务需要,按照介护需求等级评价标准确定介护服务内容,并进一步核算收费标准,是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得以持续实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解决多数居民尤其是处于经济弱势群体的老人,要承担家庭护理的费用确实存在困难,及其导致的居家护理服务出现的“高需要、低利用”的现象[3]。目前有关研究均认为,发展和完善居家护理服务,必须将其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加大政府的基本投入、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并提高其限额,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3][4][5][6]。
4.2 建立介护员培训制度
培训出一支规范的介护服务队伍。一方面要结合院校护理教育,积极开展社区介护工作人员的师资培养;另一方面要扩宽培训渠道,开展社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社区护士师资上岗资格制度,进入社区和家庭,广泛开展家庭人员和志愿者护理老人的技能培训,使有老人护理需求的家庭人员和志愿者都能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都能成为基本合格的“介护员”。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配合专业的社区医疗护理队伍开展居家护理工作,从而保证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更适应国情、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保证工作开展的质量。
4.3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建立适应于需求等级评价的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应结合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特点,充分考虑影响家庭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如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工作时间等,研制适用于社区家庭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使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评估有科学正规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评估标准,明确责任范围和服务内容,确立服务规范,研究制定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施永兴,王光荣,杨芬红,等.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51-554.
[2] 刘雪琴.日本老年介护介绍[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4-55.
[3] 孙敏,刘丹萍,李宁秀.高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1):492-511.
[4] 陆燕飞,邵宝蓉. 家庭病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价值和改革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9):478-479.
[5] 杨柳,吴涛,张菊英. 我国家庭病床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821-822.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2.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2.1.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
2.1.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住居方式;住宅设计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老年人住宅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好老年人住宅问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尽可能地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等问题。因此研究探讨老年住宅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
所谓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增多的一种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世纪之交的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了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3亿,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贯彻执行,人口的出生率还会降低,平均寿命将继续延长,老年人的绝对数及占总人口的相对比重也会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会更加加剧。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将达到3.74亿,约占总人口的24.8%。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是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的集中体现。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是影响到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保健政策、劳保制度及保险事业等,而且对住宅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直接而深远的,如何尽可能使社会经济发展受其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限度,是社会共同的愿望。因此,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我们有必要将“老有所养”的核心问题――“老有所居”展现出来探讨,让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独立、愉悦的生活环境。
二、老年人居住方式
根据养老方式,可将老年人居住建筑类型分为四类: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型居住方式、养老院型居住方式和医护型居住方式。
1、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居家型是我国传统最主要的模式,主要形式有独居、子女同居和子女邻居。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有三种模式而且各自各有特点:
与子女同居是传统的子孙同堂居住的模式,这种模式使老年人产生居家的幸福感,不至于产生孤单感,是最常见的老年居住模式。
与子女邻居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共用生活间,其余分开,彼此间有联系又有独立的模式,另一种是完全分开,但毗邻,即同楼内两个居住套型。这种模式即有利于两代人生活完全独立,又有利于两代人生活的互相照料和感情上的交流。
独居,这种模式不同于子女邻居型的毗邻,它是在同一个小区内或同一座院落内,但不同邻居,有一定居住距离,是老年家庭和年轻家庭高度独立的模式,符合现代居住潮流:“住得近,分得开,叫得应,常来往”的模式。
2、社区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社区型老年人居住方式与居家型老年人居住方式中独居型唯一不同的是免除了室内外劳动,室外劳动不管了,室内由社区服务管理者来服务管理。但也不同于养老型老年人居住方式,社区型老年人居住方式仍自己做饭,所需粮食,菜油通知社区服务员代买上门,免去了采购物品的劳累。同时也有医护人员定期上门保健服务,小病随时上门医疗,大病及时送往医院。这使老年人生活料理有得安全保证,同时也为子女减轻照料养老的负担。
3、养老院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养老院型老年人居住类型主要是接纳社会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提供集体居住的生活单元,并提供生活文化、娱乐、健康服务的老年人设施。一般是一人或一对夫妇住一套房,有独立的卫生间,有电视、电话衣柜等各类设施,并提供水、电、暖、医疗监护各种物业服务。
4、医护型老年人居住方式
这种类型主要接纳生活自理能力差,活动能力差的老年人,并重点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设施,这种住宅多为每个老人住一间类似旅馆的房间,即卧室与卫生间在一起,因为这些老人一天到晚躺在床上不能行动,一般不需要带有客厅和厨房,也可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特别护理和普通护理房间选择。
三、老年住宅设计
(1)功能性要求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因而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要完全消除地面的高差,让老年人能自由地在住宅内行走,要合理缜密地布置室内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走廊、房门、卫生间等尺寸适当加大,以利于轮椅和别人搀扶下行走,同时地面材料也要采用防滑处理,厨房的吊柜和低柜尺寸要选择适当,避免由于过高取物不便,过底取物弯腰酸痛。
(2)安全性要求
老年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住宅内的地面材料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槛,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下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由于生理老化,老年人的判断力、记忆力,行动力急剧减退,因此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煤气报警、防盗、防漏电等装置,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从而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
(3)健康性要求
老年人的健康卫生状况最为重要,老年人在室内时间较长,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良好的朝向、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间能直通阳光,同时,老年人喜欢清静,要注意使用一定隔音材料。而且老年人对外界气候变化也十分敏感,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所以在热环境方面,也需要注意在房间朝向设计和温改方面加以考虑,对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要设计成容易清扫,此外,老年住宅周边环境建设对老年人也特别重要,要创造一个老年人特别喜欢的休闲绿色环境,有便利的文化娱乐设施,便于老年人间的交往,从而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4)适用性要求
经济适用一直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老年住宅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子女不同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方便适用的生活空间,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保证有较好的休息环境,这样就需要设计出居住条件的多元性、居住条件的多元性就是考虑到老年人居住要求需要的同时兼顾他人的要求,满足适用性,居住条件多元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地面不应有高差、更不可有门槛,卫生间门考虑用推拉式,门宽度要在85cm以上,为了方便老年人轮椅进出。这样设计为照顾和被照顾人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体现了适用性要求。
四、结语
老年住宅是有别于普通住宅的,它适用一群特殊群体――老年人,老年人自身特点决定了老年住宅方式,不同老年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选择老年居住方式有很大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建设设计老年住宅时应当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我国人口结构转型时期,老龄化人口比重加大时,老年住宅开发设计更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减少不必要资源浪费,合理开发利用,让老年人拥有健康、安全,舒适地住宅环境。
参考文献:
[1]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林宗仁.老年住宅设计探讨[J].住宅科技1991(11).
[3]开彦.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概论[J].住宅科技2000(9).
关键词:养老;养老建筑;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一、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最近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可以说,已经将基本温饱问题解决开始逐渐迈入小康社会,而很多老年人经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和奋斗,在退休之后拿到较为稳定的收入,在生活质量上也呈现出较高的要求,再加上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层出不穷,老年人对于养老的观念也开始日新月异。在养老观念的不断变化中,现有老年居住模式也需要有较大程度的变化,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忽视了很多问题,使现代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以满足,所以,分析和研究现有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孤独感的问题
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问题,国内外老年人由于无法忍受孤独,而走向自杀的时间也比较常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伴随着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在退休以后所需要面临的生活就会逐渐延长,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在时间上大量的空闲出来,通常这段时间在人生中会占有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基本上要比整个青春还要长,这段时间应该怎么样过得更有意义,对于每一个老年人而言都是十分在意和重视的问题。
所以,站在建筑人士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老年生活所存在的老年孤独的问题应该进行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要明确地知道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重要性是如何重要,居住状况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而言要比其他人群更加重要,而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上,适合的养老居住模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二)居住环境的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住要求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单元成套楼房中具备现代化设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老龄居住条件和质量也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完善,其完善主要体现在居住面积的增加以及住宅设的改善两个层面上。但是比较“银色浪潮”,我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建设相对还是较为落后的,要求的不断提升使老年居住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居住部分的空间设计
我国老年公寓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一)保持独立性与增加交流空间
1.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尊重个人的生活,就必须确保个人的隐私权,实现居住空间的个性化。只有确保了安定的个人空间,生活才能丰富多彩,使入住者可以空间的设置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确保了自立的生活行为的顺利进行。
2.社会交往:老年公寓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社区内要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如保健医疗、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图书资料、购物中心、银行邮局、交流活动、家政服务等。
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
适合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较低,居室标准不易过高,对面积设施尽量节省投资。②房间可灵活使用,增设床位,共用卫生间。老年人居住空间示意简图③提供多样的室内空间,以增加行为的刺激程度,避免行为消极麻木、机能衰退。④主要起居空间周围应有一系列次一等的小起居空间,人们可以安静的观察主要空间人来人去的情况,而不觉得被迫介入。⑤起居空间应与朝南室外活动场地或暖房相接,在天气好的时候,可方便的提供老人户外活动的机会。⑥除了主要起居空间之外,若干个居户应配一个小起居。满足一些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二)居住空间的基本要求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使用中需要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
1.要有功用性
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根据老年人视力趋弱的特点,老年人建筑室内空间色彩应明快、温暖,地面不宜采用黑色或显深色面料,透视窗口不宜用有色玻璃。老年人对噪音敏感,住宅内一般要装好隔音设备。
2.要有安全性
老年人中脑血管和心脏疾病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前三位,发生最多的地方是在厕所内。因此老年住宅中厕所应安装暖气或其他取暖设备,减少室内与厕所间的温差;安装坐式便器,并加上扶手;外开式或侧面推拉式门,以便于轮椅进入;安装安全电铃,遇紧急情况时可从外打开门等。老年人往往因不注意或因路面不平,绊倒而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住宅设计中在有门的出入口。
为了防止夜间发生事故,要避免电灯开关设置在暗处或不方便的地方,厕所与寝室最好能安上夜间照明灯。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厨房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动。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不宜用易碎、易燃、化纤及散发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
4.便于改造
老年人从自理自力期到照顾关怀期,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住宅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老人的需求,设置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等改造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老人的衰老过程。
参考资料:
1.李颖.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空间设计探究[J].住宅产业. 2011(08).
2.袁圆.中外老年住宅产品初探[J].科技智囊. 2009(06).
3.皇甫妍汝,朱丽博.银色时代下理想化居住环境探讨[J].知识经济. 2009(0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老年居住建筑在美国得到快速的发展,老年居住环境多样化,建筑设计更加关注老年人个人的需要。老年居住建筑在美国发展已经相对较成熟,了解并分析其设计及发展趋势对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美国老年居住建筑发展经验
1.1老年住宅相关机构
1965年,美国就制定了《美国老人法》,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进行了法律上的救助。美国老年住宅的相关机构主要有:①美国老年住宅服务协会(TheAmericanAssociationofHomesandServicesfortheAging)(AAHSA)。②美国建筑师学会老年住宅设计中心(TheAmericanInstituteofArchitects(AIA)DesignforAgingCenter(DAC))。每两年,AAHSA和DAC共同举办“老年住宅设计竞赛”,申请人既可以是设计师,也可以是投资或经营老年住宅的业主。如2001年,共收到73个项目申报,选取68个项目出版了《DesignforAgingReview,6thEdition》,其中7项被评为优秀设计奖。
1.2美国老年人居住问题的解决方式
美国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方式:①新建老年人公寓及老年人社区,建造多种形式的老年住宅,供老人选择;②对老年人居住的旧房进行改造,或将旧有建筑建成老年住宅;③建造活动住宅供老年人使用;④政府对老年人实行某种住房优惠政策,如拨款或提供低息住房贷款、以优惠价出售公房、提供各种形式的住房补贴等;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⑤美国政府规定,租赁给老人的公寓,不得随意对老人提高房租;对经营管理老年住宅的机构,政策上也给予一定的倾斜。
1.3美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类型
美国老年居住建筑是由老年护理院发展起来的,起初的护理院设计基于医院的规范标准,常常2人或4人共住一室,服务设施有限。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商和养老院的经营者开始推出不同的老年居住场所供老年人选择,老年居住建筑类型呈现多样化。1975年美国参议院老人委员会将老人居住建筑分为了独立退休住宅(independentretirementhousing)、集合住宅(congregatedhousing)、个人照护住宅(personalcarehousing)、专业护理之家(skillednursinghome)、生涯照护社区(lifelongcarecommunity)5种类型①。2000年美国老人住宅协会将老人居住建筑分成了6种类型,分别是老年公寓(seniorapartments)、老人集合住宅(congregateseniorhousingwithoutassistedliving)、老人服务住宅(congregateseniorhousingwithassistedliving)、生活援助型住宅(free-standingassistedliving)、专业护理之家(assistedlivingwithaskillednursingorspecialtycareunit)、持续照护退休社区(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②。其中,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实际上就是包含了多种老人居住建筑模式的集合体,当退休社区、老人集合住宅、老人服务住宅、生活援助型住宅、护理之家等相邻布置且规模较大时,就会被称为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FarnsworthGardens社区就属于持续照护退休社区(图1),是由独立的老年公寓、生活援助型住宅、老年人俱乐部以及附带一定数量床位的专业护理之家组成。在众多老年居住建筑类型中,老年居住交通等,也成为不少老年人向往安渡晚年的场所,但由于城市中心土地昂贵,因此,不少的老年社区向高层发展,综合独立、辅助及护理居住于一体。由美国PERKINSEASTMA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2006年建成的东京首座老年退休居住社区(图5),就代表了这种在城市中心建设老年退休居住社区的发展方式。这座31层的老年退休居住社区位于东京市中心区,其设计理念就是要为那些乐于在城市中心安度晚年的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居住场所以及酒店式公共服务。建筑由六层裙房和二十五层的塔楼主成,其中一、二层及顶部两层为公共部分,内容包括:一层门厅接待及服务、文具图书和礼品店、图书室、阅览室、多媒厅及表演厅、咖啡及茶室、烧烤餐厅等,二层有健身房、有氧运动室、游泳室、日式浴室、美容厅、休闲交谊厅、芳香理疗、按摩理疗及健康门诊等。顶部两层为可饱览港湾景色的餐厅、酒吧及私人俱乐部。三至六层提供134个护理和辅助生活的居住单元,其中,三、四层为辅助居住公寓层,五层为护理居住,六层是专为患有老年痴呆症老人所提供的护理居住单元。七至二十五层为老年独立居住公寓。纵观整幢建筑,把老年护理居住、辅助居住和独立居住综合在一起,配之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现了老年退休居住社区所追求的目标。
2近年美国老年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
2.1老年居住环境社区化与服务管理酒店化
不少老年人退休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状况的老化,会从独立生活演变到需要适当的辅助照料,也有一些老年人会需要迁入护理居所。如果将老年独立、辅助及护理居住组织在一起,形成老年居住社区,这将方便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他们不需要随身体状况的变化,四处寻找合适的居所,不断地搬迁。这就是在美国各地近年逐渐兴起的持续照护退休社区,这种老年退休居住社区的规模一般在200人以上,大型的会在400人以上③。庞大的老年居住社区,不仅方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且有助于支撑大型的公共活动设施和良好的后勤服务。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以及服务方面,近年有酒店化的趋势,例如不少居住社区,在餐厅设计方面,不仅安排有普通餐厅,更有正餐餐厅、风味餐厅、酒吧、烤饼店等。由于一般老年退休居住社区占地庞大,所以,许多居住社区坐落在拥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市郊。但是,城市中心有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众多的文化娱乐设施,方便的公共感,不会有医院式护理的拘束。而且,每个家园严格控制在七至十个居住单元,护理员与每位老年人可以保持近距离的关系,便于更好地了解每一位老年人,进而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该项计划对建筑设计也有清晰的要求,平面布局上要求每一个家园围绕壁炉由起居室、餐厅和开敞式厨房组成家园的起居中心,餐厅的大小能够容纳所有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及两位客人同时进餐。每位老人有配备卫生间的卧室,室内有医药柜,并安装有移动装置。每一家园都设有带围栏的户外散步庭院,有两个出入口等。2003年8月,在密西西比州Traceway建成的护理院就是由该发展计划资助新建的老年护理家园,这是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所建立的护理院(图6),设计按照绿色家园的设计要求,餐厅等公共使用空间位于建筑的中央,十间配备有卫生间的卧室周边布局。庭院与公共部分相连。护理人员、志愿者或来探访的家庭成员等大部分时间在厨房中工作,为老年人准备食物,而每日三餐也是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样的安排便于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相互交往,增强了老年居所的家庭氛围。
2.2老年居住环境小型家园化
老年社区一方面向大型化发展,而在另一端,一些老年居住设计则倡导小型家园化。老年绿色居住家园的计划就代表了这一趋势,这是由美国的非营利机构NCBCapitalImpact通过私人基金资助所进行的一项针对护理居住建筑的开发项目,其核心理念对老年建筑的设计有参考意义。有别于许多现有的护理建筑,绿色居住家园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共同生活的家,而非传统的公共护理院,在这种大家庭的氛围里,更能增强老年人的安全单元的形式主要可分为三类,即护理居住单元,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图2);辅助居住单元,提供协助老年人起居,卫生清洁等(图3)以及独立居住单元(图4)。
2.3老年居住环境绿色化
居住在没有损害健康的挥发性气体、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开敞的户外景观以及拥有舒适的气温和湿度的居住环境,几乎是每一项老年居住建筑必须考虑的内容,同时这也是要成为绿色建筑所应具备的条件。目前,不少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所建立的LEED评判标准,由五个环境类别(包括:场地环境利用、水资源使用效率、能源与大气环境、建筑材料与原材料利用以及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以及第6项设计创新组成。每一类别有不同的分数,例如场地环境利用有14分,水资源利用效率有5分等。建筑项目根据得分的多少来认证绿色建筑的等级,其中最低认证分为26分,而银色等级为26-38分等。2005年在密西西比州为教会老年修女所建的居住公寓MarywoodCenter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银级认证(图7),体现了老年居住建筑绿色化的设计特点。该建筑为三层,共有51个居住单元,包括辅助居住、护理居住及专为患有老年痴呆症者所提供的护理居住单元。居住单元主要分布在上下两翼,中间为公共活动及管理部分,包括为修女礼拜而设立的教堂。根据绿色建筑要求,建筑设计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并已取得银级绿色建筑所需的得分:(1)场地规划及水资源利用建筑设计利用现有地坪的高差,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原有土地的侵扰。保护建设用地的原有植被,在新的景观设计中,尽量选择地方植物以减少维护费用,同时节约用水。有效利用雨水进行天然草地的培育及灌溉,同时避免人工草坪的剪草机向空气中排放烟雾废气,在建筑场地灯光设计上避免对环境造成光污染。(2)建筑材料及原材料利用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设计使用可再生天然软木地板及软木橡胶合成踢脚板。选用地方生产的金属屋面及合成墙面板材,以避免材料运输使用石油资源,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筑使用的钢材为循环利用旧钢材,建筑同时重复使用已有的家具和工艺品以节约资源。(3)能源与大气环境及室内环境质量暖通系统选用节能高效的空调设备,并安装了室内能源利用管理系统。电工方面,采用灯光节能控制系统以及活动感应装置以保证灯光的有效使用。使用低辐射涂膜的双层玻璃,以降低太阳能对室内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建筑的节能,便于对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建筑也利用室内和室外遮阳措施来控制太阳辐射。室内涂料选用有害气体低或无挥发性的材料,壁纸使用新型绿色环保壁纸,以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建筑使用了低辐射和低反射性能的合成屋面防水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温室效应。建筑设计结合屋面和墙体的设计,提供高效能的保温,以保持良好的室内温度及湿度,减少对能源的损耗。美国老年居住建筑从医院模式的护理院向多元化发展,这种现象仍在继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老年生理、病理的了解不断加深,针对老年人的建筑设计自然也不断发展,例如近年专为老年痴呆症患者设计的辅助与护理居住公寓,就进一步扩展了老年居住建筑的类型。其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讯及电脑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老年建筑领域,使老年人的生存环境不断地完善。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老年人可以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而家人在照顾自身家庭、工作的同时,可以随时了解长辈的健康及活动状况。
3借鉴
美国老年居住建筑时应注意的问题美国老年居住建筑的发展模式和其中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借鉴,但中美两国在养老制度和养老模式上都有显著差异。老年住宅是一种有明显针对性的细分化产品,要充分考虑目标客户的需要,并且注重本国国情和地域文化特点。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力还相对薄弱,对老年居住建筑的建构必然与美国不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适应中国的现状及生产、消费习惯。因此,在借鉴美国老年居住模式的同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3.1适应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
由于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经济状况的限制、社会养老机构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老人集合住宅、养老院、老年公寓短期内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居家养老将长期作为我国核心的养老模式。在建造老年住宅时,至少应考虑两个方面:①住宅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②提出适合老人养老配套的软,如由社区所提供的照顾服务、家政服务、紧急救援、安全预警系统、简易护理等项目,特别是居家养老型的住宅,居家照顾(含专业治疗、技术性护理)无法完全提供,可外包给一些外部的医疗服务机构,如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便可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医疗护理,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护理员按约定时间到家中为老人提供服务。
每个人都将老去,这就意味着养老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话题,一方面每个人从年轻时就当为自己养老规划,另一方面民政部门要积极探索有益、可行的社会养老体系,在这方面,南通收录 “居家养老”信息的做法就是值得殷鉴。
所谓“居家养老”服务就是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的一种养老模式。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家庭养老功能相对弱化、有养老服务需求而又不愿意离开家庭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经济特别困难的老人及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以及志愿服务等。
毋庸置疑,南通收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是社会事业部门为百姓干了一件大实事、谋了一件大好事,但无疑这种模式离成形的、成体系的、规范化的社会化养老还差得很多,许多精细工作还待解。众所周知,养老需求市场是极其巨大的,而供给往往又是很薄弱的。例如城市老人被重视,农村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怎么办?如何让居家养老模式不遭冷遇,让养老作为一种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坚实地走远?真正让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老有所靠?
笔者以为“居家养老”模式有两个发展“瓶颈”:一是更新老人观念,受淳朴传统观念影响,老人总觉晚年儿女在膝下端茶送水温馨,总以为晚年与儿女沟通亲切,别人碰自己的东西总觉得别扭、不舒服,对工作人员所作所为总有一种不认同感、不信任感。
二是经费问题,庞大的服务市场,偌大的服务群体,这笔经费怎么构成?由谁来支付?怎么支付?以东莞为例,按目前标准,全免的每月提供30小时服务、半免的每月提供20小时服务,按照12元/小时计算,全市推广一年需要1.5亿元。这笔巨大财务支出由谁来埋单?如何分配还是一个未知数?东莞尚且如此,全国那么多乡镇、还有一些偏僻穷困的山区也不知道该怎么落实?
如何打破“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瓶颈”?以笔者之见,一是要有优惠政策的支撑,养老护理不需要政府硬件投入,但它能缓解日趋严峻的老龄化难题。养老护理岗位作为一个低收入的社区服务岗位,它需要政府为其提供更优惠的扶持政策,比如为所有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养护员缴纳双险或者提高孤寡老人养护补贴费用。
二是,护理人员培训要到位,国家要给护理人员免费提供培训费用,再组织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考核合格后再持证上岗。
三是,增添养老护理保险的险种。对一些承担不了养护费用的老人,政府应该参照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对40岁至65岁的人设立养老护理保险的险种,在65岁以后可以提取养老护理保险金,来支付护理费用。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需求
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一直是社会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养老养生产业既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又因为正处于发展状态致使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仍有待完善。在政府和社会大力投入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等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亦应关注以及值得研究。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集中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主要在南宁市对不同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这两种模式下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支持建议,希望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提供可值得参考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居家养老模式(居家组)和机构养老模式(机构组)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居家组样本主要从凤岭北社区、枫林社区等南宁市属社区发放问卷获取,均为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12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106份,其中男48人,女58人,年龄从55岁到82岁,平均年龄73.02岁。机构组样本主要从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发放问卷获取,对象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0分,收回问卷106分,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01份,其中男46人,女55人,年龄从58岁到86岁,平均年龄74.38岁。两组老年人的所有被调查者均为智力正常、无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1.2 研究工具
本次研究选用问卷为李娟、吴振云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和傅双喜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包含心理健康5个维度: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采用程度等级4级计分。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包含4个维度: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采用程度等级5级评分。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量表采用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一般线性模型中重复测量组内比较法做F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两种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比,机构组的认知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居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居家组的人际交往分量表得分高于机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构组的情绪体验、自我认识、适应能力以及总分高于居家组,差异显著(P
2.2 心理需求结果比较
首先运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分别对居家组和机构组进行组内比较法,对心理需求4个维度的均值进行比较,居家组和社会组均呈现同样的需求排序,即生理需求水平最高,依次分别为交往需求、自我需求和认同需求。及后对两组同一心理需求对比发现,机构组的生理需求大于居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居家组的交往需求大于机构组,差异显著(P0.05);机构组的自我需求大于居家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机构组和居家组的认知效能和人际交往得分虽各有高低,但差异不显著,可证不管在当前和谐、开放和融合的社会氛围中,即便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这两项心理健康状况也没有明显差别。而机构组在总分还有情绪体验、自我认识、适应能力均高于居家组,且差异显著,可以体现出在规模设施完善、环境服务优质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们不仅能得到优良的身体护理,并且同在老年人群体相处中也能得到较好的精神支持。本次调查的机构组老年人居住在广西乃至全国都是养老机构的示范性单位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在居住环境及配套设施、餐饮安排、医疗服务、护理水平等方面对老年人达到全方位的照料,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为良好。
在心理需求状况方面,居家组和机构组老年人均体现出同样的需求排序,生理需求处于最高需求水平。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体现出生理需求作为人的需求层次中最基本最具优势的需求层次,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在身体功能下降甚至部分功能或已丧失的状况下,对生理的需求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相比都更为迫切和渴求,对物质的依赖也更为明显。而认同需求排在最末,可体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逐渐从家庭和工作的主要支柱地位退下,心态随之发生改变,故对社会权利的需求等亦随之降低。两组养老模式的心理需求对比,机构组的交往需求大于居家组,且差异显著,可体现在机构组老年人久居于养老机构中,日常接触的更多是老年人群体,与居家组相比渴望更多与子女儿孙、亲戚朋友等不同人群的接触,故交往需求明显。
4 对策与展望
从本次调查结果体现,在今后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服务中,建立完善优质的养老机构可成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重点,养老机构在老年人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方面均可提供合适的服务,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升养老质量。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的同时,子女亦要全面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多到养老机构与父母同乐,切不可将养老机构当作安置机构。老年人若选择的是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的生活、医疗和心理服务设施应逐步完善,开展利于老年人康乐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可信赖和便捷的养老服务和物质支持。同时,在硬件设施和心理支持方面,养老服务应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而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生理问题而产生,提供便捷合适的服务设施,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享受优质的晚年生活。
本次研究属于初次开展,对于养老机构和社区的样本选择不够全面,而且基于范围较为狭窄,获取样本量分布不够铺展和平均。由于采集数据时统计难度,对老年人具体的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没有进一步分类,希望日后能进一步在全南宁地区乃至广西地区开展,为广西的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值得参考的数据支持和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娟,吴振云,韩布新.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9):656-660.
[2]傅双喜.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报告[A].中国老年保健协会(China Elder Health Care Association).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中国老年保健协会(China Elder Health Care Association),2010:17.
近年来,人不离家享受专业服务的居家养老,整合医疗资源的医养结合,以及依托养老地产项目的养老社区等新型养老服务不断涌现,它们有哪些优点与不足?能否让多病、失能老人安享有尊严的晚年?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与改进?让我们的报道带您了解这些养老新方式,帮您做出选择。
亲友相伴老人舒心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
家住北京木樨地15号楼的杨观忠大爷,已因病卧床十年,不能出门也不能说话,家人曾考虑过把老人送到有专人护理的养老院,但是杨大爷不愿意去。
“一看见儿女回家,他眼神都活。”杨大爷的老伴说,“在家养老花销少,更重要的是能经常看见孩子。”据介绍,像杨大爷这样的失能老人,住养老院一般每个月要花销5000元以上。
在家虽好,也有烦恼。杨大爷体形较胖,这两年病情有所加重,家人不敢把他抬到卫生间洗澡,平常都是擦浴。最近,家人发现杨大爷身上长了褥疮,给月坛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打了咨询电话,服务中心请他体验一下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护理员把他抬到了洗澡间,给他洗了个舒舒服服的澡。现在护理员每周来一次,专业人员让人放心,费用也能接受。”老伴说杨大爷身上的褥疮正在愈合。
“在家养老不等于居家养老。”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传统的家庭养老,是由家庭提供所有的养老服务。但由于家庭小型化等因素,现代家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养老需求了。“需要社会提供养老服务,再送到家,这是现代意义的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不仅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老人没离开熟人圈子,不易产生孤独感。奚义杰是离退休干部,他觉得老年生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在于心灵和精神层面的追求能否得到满足。他所在的北京月坛街道,是国家机关办公集中区,像他这样有文化的离退休老人很多。“白云路西里3号楼的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是我们的一个‘据点’,老伙伴们常聚在那儿开展活动。老年人需要自己的朋友圈,人熟是宝。”奚义杰说。
居家养老也更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求。家住北京西便门社区的韩惠英老人说:“在养老院总是没有家的感觉,再说孝道是传统美德,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韩惠英老人的女儿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我妈在,兄弟姊妹才能聚齐,孝顺也是我们家的家风。”韩惠英老人还是月坛街道的“为老服务志愿者”,参与组织“夕阳茶座活动”,弘扬孝道文化是他们的宗旨之一。
“传统的家庭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日趋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提高了护理水平,却稀释了家庭亲情。居家养老是我国大多数老人更愿意接受的养老方式。”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说。
以月坛街道为例,街道共有26个社区,现有户籍人口14.5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34964人,占29.3%。据月坛街道调研,九成以上老人有居家养老意向。另据北京市的调查,北京市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6%的老年人选择在社区养老,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的只有4%,可见居家养老的意愿高达96%。
专业实惠儿女放心解决家庭奉老难题,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
家住北京三里河的洪秀芹老人中风以后,一半身子就不能动了。洪奶奶的子女都在国外,老伴张爷爷年事已高,照顾偏瘫的老伴也有些力不从心,老两口的晚年生活遇到了困难。
像洪奶奶和张爷爷这样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离家后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随着社会的变迁,近年来老年人居家养老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空巢化’速度加快,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加大了。”姜向群说。
“失能老人社区健康照护管理站”月坛街道站点帮洪奶奶解决了康复治疗的难题。洪奶奶从一开始走不了10分钟,到现在能独立做饭菜。她说:“没想到家门口的康复中心让我站起来了,还能走路,有康复师和护理员照顾,国外的儿女也放心了。”
与“空巢”家庭类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上班族因为工作无暇照顾老人,也普遍面临奉老难题。
王胜洪家住北京东三环潘家园附近,在京郊亦庄开发区工作,家有85岁老母亲。过去每天中午他都要回家给老母亲做饭,来回路上要一个多小时,每天疲惫不堪。王胜洪说:“累点不怕,就怕老人一个人在家出事,有一次她在家烧水自己忘了,水烧干了非常危险。”现在王胜洪在工作日早上7点把老母亲送到松榆西里的夕阳红驿站日间照料中心,驿站负责老人一日三餐,晚上6点下班后王胜洪再接老母亲回家。夕阳红驿站还为附近社区的老人提供小饭桌、文化娱乐活动等居家养老服务。
杨燕绥介绍,助餐、助浴、助洁、助急、护理等上门服务,都是老年人居家所需的基本服务。此外,社区日间照料、老年康复、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文体活动等也是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服务项目。
专家认为,居家养老是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方式。一个家庭如果有失能老人需要照顾,势必分散子女精力影响工作,雇请保姆一般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经济负担。居家养老服务以康复中心和托老所等为依托,组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将养老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不仅减轻了失能老人家庭负担,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也更为高效。
上班族为父母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巨大,但服务供给缺口也很大。“像夕阳红驿站这样的地方还是太少了,要是每个小区都有就好了,我家住三环里,每天送老母亲过来要走半个小时。”王胜洪说。他希望日间照料中心能装上摄像头,让儿女用手机能看到老人的状况。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按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计算,现有的服务供给仍是杯水车薪。
政策扶持还需更给力政府引导社会支撑,多层次居家养老服务
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同,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呈现出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杨燕绥介绍,一些发达国家曾花费巨大社会资源投建大量的养老机构,但是效果并不好,财政负担日益沉重。由于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老年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养老服务费用相对便宜,更适合大众消费,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姜向群认为,在目前家庭养老能力下降、机构养老总体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居家养老优势明显,长期来看将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目前看,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仍显不足,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社区服务设施短缺,服务项目和服务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人才匮乏等。”姜向群指出,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还需要家庭、政府、社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应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包括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土地使用以及养老服务业税收优惠等,但有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实到位。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东院潘家园街道夕阳红驿站的王院长反映:“我们现在用水用电还都是商业价,优惠政策还没影儿。”
杨燕绥认为,目前的政策体系中,缺乏直接为赡养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的政策。他建议今后应逐步建立符合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趋势的支持政策,“比如出台家中有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成年人带薪休假政策。”
为了让家中老年人过得更舒适,同时相应减轻自己的一些负担,不少人选择寻找一名养老“保姆”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把自己说得无所不能,请到家里却啥也做不好。”这是不少雇主都遇到过的烦心事儿。不过有了《规范》之后,您就能按照相应的级别来对所聘请的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考量啦,到底啥水平,实践来说话。
按照不同的情况,居家老年人分为自理(独立活动能力良好的)、半自理(具有进食、如厕等部分独立活动能力的)和失能(全部日常生活均需要他人照料的)3种情况,本次《规范》也按照初、中、高3个标准相应进行了分级,从岗位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方面对不同级别的从业人员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将启动教材的编写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
赶明儿您再为家中老年人寻找居家“保姆”,也能按照相应条款进行更好的衡量啦!
“标尺”对漫天要价说不
如今,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是民生问题中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北京市也确立了“9064”的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由此可见,这居家老年人照料也是家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调查,2013年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月平均工资在2880.57元,虽说这与动辄月薪过万的月嫂没法比,但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很多雇主都急于给家中老年人找到合适的照料人员,可挑选的余地不是很多,正也导致了部分能力较低的保姆“狮子大开口”。
这个规范出台后,可将居家养老护理员的薪金进行分区,优质优价。有了这把衡量的标尺,便能尽量避免个别“保姆”漫天要价的情况出现。
专业技能分项“修炼”
《规范》中,按照制作家庭餐、清洁家居、生活照料和安全照料分为4种岗位功能,而其中又详细分为加工配菜、制作膳食、清洁居室、清洁家居用品、衣物洗涤与整理、照料起居、外出活动、精神慰藉、陪护就医和异常情况处理10项,根据这“十项全能”的水平等级“修炼”情况,服务不同需求的老人。
技能之制作家庭餐
做菜水平4个起步
“就会做那么几样菜,老人都快吃腻了。”“就连包个饺子都包不好!”如果按照《规范》来衡量“保姆”的水平的话,完全能在“选人”阶段就了解对方到底啥水平啦。
就拿咱老百姓最看重的“吃”这项来说,初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要求能制作4种以上的凉菜、热菜、主食以及汤粥类食品,并对基础食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而中级则要求会制作香辣味、甜咸味和咸鲜味等味型,并把制作主食、炒菜等的种类花样儿提高到了6种。
而高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的要求则更高,不仅要根据失能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一周食谱,也要能制作9种以上的主食、菜肴、流食或半流食。
技能之清洁家居
清洁消毒不容忽视
为了保持家中良好的卫生环境,清洁家居这一项也包含了清洁居室和清洁家居用品两项内容。
初级养老“保姆”要求能清洁居室、地面、厨房、卫生间、门窗、电器等;而中级“养老保姆”的水平除了基本的清洁之外,还包含了给木地板打蜡、清洁地毯、给室内进行常规消毒等内容;至于高级养老“保姆”需要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要求能制定并实施家居保洁工作计划、并依据要求对家居环境进行装点美化,并对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技能之生活照料
必须做到精神慰藉
生活照料分为4个方面,除了日常的衣物洗涤、照料起居、陪伴老年人外出活动之外,本次也特别提出了“精神慰藉”的工作内容。
初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独立活动能力良好的自理老人,所以照料同性老年人的日常盥洗、散步、购物、健身、娱乐就算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而在精神慰藉方面,要求按照老年人的兴趣与其聊天,能陪伴老年人读书、看报,丰富其精神生活。
中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则要能协助半自理老年人用餐、穿脱衣物、沐浴、修剪指(趾)甲等,并能搀扶或用轮椅协助半自理老年人外出活动、购物。精神慰藉方面则能根据要求给半自理老年人读报、读书,能和半自理老年人聊天进行情感交流。
高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的难度系数最高,要求也最细致,由于需要对失能老人的日常起居进行照顾,比如进行口腔护理、擦身、护理二便、简单按摩等并对衣物进行消毒,制定并实施失能老人的户外活动。在大家比较关注的精神慰藉方面,也升级到能对失能老年人的情绪变化进行观察和疏导。能运用抚摸、握手等肢体语言对失能老年人进行慰藉,能为失能老年人讲解保健知识。
技能之安全照料
掌握相关急救知识
其实,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单独在家照顾老年人,最让家人担心的就是一旦出现突况无法直接应对。在《规范》中, 也对“安全照料”方面有所要求。
初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要求可以陪伴老年人就诊并会给老年人量血压、量体温、测脉搏,也要求对轻微表皮外伤进行处理,出现异常情况时,能拨打120、999等紧急救护电话并及时通知家属。
中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则要能根据要求协助半自理老年人用药、并对其进行冷敷或热敷照料,并了解半自理老年人心脑血管发病常识以及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
高级“居家老年人照料人员”需要具备外出就医的安全常识以及失能老年人体能恢复训练常识、止血包扎固定技术与基本常识及心脏复苏的基本常识。
相关链接
学会这几招 找到好帮手
第一、选择正规家政公司
这点是找到合格家政服务员的关键第一步,甭管是想找照顾孕产妇、婴幼儿还是居家老年人的家政服务人员,都不能贪便宜图省事儿,找一个就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个电话、一个经理的家政公司。而且到了公司之后还要注意“三看”,即要看营业执照、公司规模和经营时间长短,正规的家政公司都会在明显的地方悬挂出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以及投诉电话等等。
第二、仔细了解人员情况
在确定家政公司之后,下一步就要仔细查看家政服务员的登记表,从中了解家政服务员的来源,然后核实家政服务员身份证的真实情况以及是否有一年以内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体检合格证明等相关内容。
第三、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换句话说,这就需要明确聘请家政服务员之后主要进行什么工作,需要将家中的真实情况和需求介绍清楚。比如需要照顾何种身体情况的老人,家中是否有孩子、宠物等,在这个“互选”的过程中,让家政服务员有充足的了解和思想准备。在此提醒大家,最好能选择与自家生活习惯相近的家庭服务员,这样可以免去更多相互适应的时间。
第四、签订家政服务合同
雇主和家政公司一定要签订正式的家政服务合同。签订合同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写清家政服务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服务期限、试用期情况、支付费用的方式、每月休息的天数(包括法定节假日)以及如遇特殊情况不能休息时的补助标准等条款。
雇主在签订合同时一定仔细阅读,发现意见不同的条款应在签订合同之前向家政公司提出并进行协商,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第五、相互信任很重要
还有一点要给雇主提个醒:家政服务员入户以后,雇主对家政服务员的信任十分重要,信任是雇主和家政服务员和睦相处的基础。如果把家政服务员当贼一样防备,一旦被对方发现,家政服务员的自尊心和人格就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