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5:13:56
导语:在农村保险市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人身保险;网点建设;销售渠道;产品设计;人管理
一、农村人身保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紧迫感
一是感觉城市业务发展还算顺利,还有保源,靠城市业务就能实现增长目标,没有必要大力发展农村业务。二是认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保险需求不足,开展业务难度大,有畏难情绪,望而却步。三是现在农村保险市场竞争还不激烈,没有看到丢失农村保险市场的危险。
(二)对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市场没有特别的政策支持
开展农村业务点多面广,营销服务部建设需投入多种费用,如:租赁费、装修费、办公费、电话费、宣传费,应付各种摊派,还有服务工作的跟进、保费的收集上缴、客户的回访、赔案的调查、赔款的支付送达等,投入大,成本高,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公司从费用角度考虑不合算,基层公司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村营销员开展业务困难,绩效差、收入低,积极性受到影响
农村客户大都是低端客户,高、中端客户较少。农民的保险意识不足,展业的难度大于城市,而且件均保费很少。据资料显示,在我国大中城市寿险件均保费能达到5000元以上,有的城市超万元。小城市3000元以上,县城1000元以上,而农村只有500元左右。农村营销员是劲没少费、苦没少吃、汗没少流,但收效不大,收入很低,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发展农村业务风险大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销售人员和客户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业务质量难以保证,利润、退保率、死亡率等考核指标完成困难。如有的地方农村的住院医疗赔付率年年都在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200%—300%以上,亏损严重,使得保险公司对该项业务望而却步。
(五)销售渠道单一
只有个人人——营销员直接分散展业一个渠道,其它渠道都不很顺畅。
(六)产品对农民的保险需求适应性差
一是普遍存在交费高的问题。如现在各家公司业务规模较大的险种,一般交费都在5000元以上,交费都高,超出了农民的交费能力。二是交费方式不灵活。农民收入的特点是春秋两季才有粮食或经济作物的收入,还有就是打工收入,一般是春节回家时,才能发到手,具有时间性。而目前各公司推出的农村人身保险产品的交费方式是定时交费,超宽限期失效。
(七)对营销员的管理办法不符合农村业务实际情况
考核标准定的太高,如严格执行,每次考核都会有20%左右的主管被降级,15%左右的营销员被解除合同。几次考核下来,营销员队伍就有垮掉的可能,所以就出现了许多地方都不敢严格考核的现象,不利于营销员队伍的管理和建设。
(八)保险服务难以到位,保险信誉低,给保险展业带来困难
由于延伸到乡镇的机构、人员、业务量都少,很少或没有配备客户服务人员和设备,致使许多对客户的服务措施,如:上门收取保费、送达保单、送赔款、帮助进行保单保全等,难以到位,使农民客户对公司服务很不满意,降低了投保的积极性。
二、开拓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对策
(一)提高对开拓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要认识到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服务三农工作是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的重要举措。二是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在国家还没有能力在农村普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更应该在农村大力发展商业寿险,使广大的农民享受到保险保障,解除农民对未来不确定的人生风险的忧虑,补偿人们因人生风险损失造成的经济困难,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三是实施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要做到科学发展,发展战略就必须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在我国农村已参保的人群还不到30%,已参保的保障程度也极其有限,所以说这是一个人口众多、保源潜力巨大的市场,极具开发价值。近年来农村业务所占的比重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的地区已从占30%发展到占50%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了70%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要开拓了农村市场,就为做大做强保险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订规划,积极实施,梯次推进,加快农村网点建设步伐
一是成立时间长、农村网点多的公司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农村网点建设规划。规划制订要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积极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既不搞脱离实际的一阵风、一窝蜂、一刀切,盲目大上,也要有积极的态度和明显的效果。二是在时间要求上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三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河南林州、安徽六安、甘肃酒泉的经验很值得在全国推广,可通过各种方式推广他们的经验,使他们的经验在全国遍地开花。四是坚持标准,梯次推进。要成熟一个建设一个,逐年分批,梯次推进。乡镇营销服务部建设要遵循“选到一个好主管,建立一种好机制,费用核算不亏损,后续服务跟得上”的原则。选一个好主管这条很重要,对主管的选择要慎重,可在营销员或正式员工中公开招聘,优中选优。总之,一定要选到合适人选。建立一种好机制,就是要建立营销服务部的行政、晨会、业务、收入分配等各项制度,坚持体现绩优多得的佣金分配制度,绩优晋升制度。费用核算不亏损是指在上级公司加大费用投入后或建设营销服务部一、二年后能不亏损就可以。后续服务跟得上是指不能一哄而上,否则,会使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应适量梯次发展,使各项服务措施都能基本到达新建营销服务部、营销员和农民客户。
(三)拓宽销售渠道
在以营销员为主销售分散型业务的同时,寻求其他的销售渠道。一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争取他们支持。如与计生、教育、卫生、农机、交通、公安交警、安全等部门合作,开办计生系列,学生、农村合作医疗,农业机械手、驾乘人员、旅客、民营企业人员等人身意外、医疗、养老等保险。二是利用各种社会组织开展业务。如:民营企业家协会,各种自发组织起来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种养殖业的产供销协会。三是发挥已有的兼业渠道。如利用信用社、邮政网点、各种银行在农村的机构,各种人身保险业务。四是利用村干部、农村信贷员、农村医生、电工等联系农民群众紧密,又有一定文化,接受保险理念快,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优势,让他们经培训后寿险业务。
(四)改进寿险产品设计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现在农民亟需的就是医疗、养老和意外类保险产品。在产品的改造和设计时要根据农村普遍交费能力低的实际情况,遵循“较低缴费、保障适度、手续简便、风险易控”的原则设计保险条款及费率。人身意外险的交费以不超过40元为宜,养老、医疗、理财类险种每份以不超过500元为宜,保障程度以精算数据为依据,适度保障。手续的设计要尽量简便快捷,不体检。风险控制采用加长观察期,医疗类保险采用病种赔付型和住院补贴型保障,不用费用报销的补偿办法,以规避造假骗赔风险。
(五)改革人管理办法
一是降低考核标准,严格进行考核。除基准考核值不要设定得太高外,对解除合同的标准,主管职级维持的保费、保单件数、续期保费完成比率、下辖人员、甚至下辖团队数量的标准都要降低。有的公司做过探索,单降低基准考核值、保单件数、保费、人员数量这几项,仍会出现大量主管维持不住职级需降级的情况。所以也必须降低下辖团队数量的要求。在降低标准的情况下严格进行考核,这样才能发挥基本法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考核时间限制要放宽。根据农村两季收入及打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保费收入具有时间性,按月、按季考核不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延长考核的时间限制,改为半年或年度考核。
(六)强化推动措施
一是组织推动。各总公司都要设立农村业务部,省市公司也要设立农村业务工作机构,县区可实行县城和农村分片管理。从组织上保证农村业务发展。二是目标考核推动。把农村业务列入各级公司年度目标进行管理考核,以引起各级对农村业务的重视。三是选好突破口,强力推动。1.“新农合”是国家在农村为农民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保障项目,现在还未完全确定经办模式。河南新乡、江苏江阴的“政府主导推动,商业保险管理,医疗机构服务,卫生部门监督”的模式,虽然保险公司增加了工作量,费用上也相对紧张,但对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其他业务的带动作用,已显示出巨大的好处。2.农村干部养老险。过去有的公司已开办了一些,现在就有许多农村干部正在领取每月几十元的养老金。虽然钱不多,但在农村每月能有如此的固定收入也是令很多人羡慕的。而且农村干部的投保资金筹集相对也容易些。3.农民工保险。农民工数量巨大,且长期在城市打工,接触新事物快、保险意识相对强,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要先从农民工人手做工作,见效相对较快。4.农村中收入高的人。选择收入高的人做工作,对打开缺口相对容易些。5.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及其职工。6.失地农民的保险工作。
(七)做好保险服务工作,提高保险信誉
一是延伸服务网点。在中心乡镇建立小型的业务处理及客户服务中心,使周边乡镇都能在不太长的距离内办理交单、交费、保全或赔款、给付等业务。二是加强服务工作培训,强化服务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三是以农村客户为中心建立农村客户服务制度,规范农村客户服务流程,简化各种业务处理手续。四是根据农村收入的特点,改变条款交费期的规定。改为提前交费,给客户利息,宽限期由2个月延长到半年,年内复效不重新体检等。鼓励农民客户有收入时提前交费,无收入时延后交费,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客户提供方便。
关键词:农村;商业保险;保障;发展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灾害的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除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外,还会间接的影响到工商,外贸甚至金融等一系列经济部门,使整个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遭到破坏。而保险具有分散风险、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功能。所以,研究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补偿和保障作用,对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在农村保险市场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少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保险集团8家,再保险公司8家,人身险公司63家,财产险公司46家。但是,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保险业务,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其他的地区性公司则几乎不涉足农村业务。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保险的特殊性,特别是农业保险的特殊性,风险大,影响面广,不受人力控制,赔付率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按照损失率制定保险费率,则农民根本保不起;若按照农民的缴费能力制定保险费率,则保险公司根本赔不起。又由于农民对于农业风险以及土地特质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要比保险人多,因此非常容易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商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农险市场,导致农险市场萎缩。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有缺陷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都立足于城镇市场研发产品,普遍缺乏对适合农村保险市场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致使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产品都是城市低端产品的延用,品种单一,适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保险公司对农村保险市场的不重视,导致其不能积极的开展市场调研,建立动态分析机制;二是在保险产品开发的信息采集机制上还存在问题,如保险公司对于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反映没有建立合适的反馈渠道,而是将信息采集仅仅停留在各公司内部的财务信息和保单销售信息上。
(三)农村保险的投保率低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保险投保率低,其中收入问题是制约农民购买保险的主要原因。尽管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收入水平还不高,再扣除掉儿女教育费用,父母养老费用,购买保险对于他们来讲就成了奢侈品。另外,除了经济收入低这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制约了农民购买保险,比如农民文化水平低,对保险这个新生事物认识不够,再有受传统的养儿防老,储蓄看病的风险抵御思想的束缚等。总的来讲,分析农民不参加保险的原因,一半以上是因为产品价格高,还有就是没有合适的险种以及保险公司服务差。由此看来,保险公司要想开拓农村这片广阔的市场,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四)保险公司经营水平低
受保险公司自身治理结构不合理的影响,保险公司没有在针对农村保险市场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上花费适当的精力,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如保险人员素质较低。据调查,在我国农村从事保险的工作人员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原来从事过保险工作的或者是有关保险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而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所以受专业知识水平低的限制,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纰漏和错误。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以及对客户的投保服务热情,而对出险后的理赔却百般刁难的服务态度,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声誉,使群众对保险产生了更深的误解,更加不利于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
(五)保险市场监管力度不足
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而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很明显,保险市场监管力量不足。如各保险公司重投保、轻理赔的现象明显,还有保险公司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为提高业绩,盲目夸大保险责任,诱导甚至欺骗投保人签订合同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保险公司很难在农村保险市场得到长久的持续发展。
二、促进我国农村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开办农村、农业保险,必须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例如,在税收减免的基础上,还可以不同程度的给予保险机构补贴。政府要积极鼓励保险机构进入农村保险市场,开展保险业务,只有对开办农村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才能既不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又可以使农民保得起。此外,还应加快出台《农业保险法》的步伐,规范农村保险行为,使农村保险有法可依,使农村商业保险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才是一种农业生产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保险宣传,增强农民保险意识
就好像所有的商品交易取决于买卖双方一样,保险市场的交易同样需要有成熟的保险人和理性的投保人。尤其是农村保险市场,所以对这样千百年来受小生产的思维方式束缚的农民阶层,去普及宣传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对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就要加强自我宣传。但必须要考虑到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这种实际情况,所以采用适当的宣传方式是关键。例如,首先要去掉那些晦涩难弄的有诸多专业术语的条款,改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使农民可以很快弄明白保险的保障范围与保险责任。其次宣传要贴近农民生活,保险公司要走进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去,可通过理赔现场演示以及座谈会等方式与农民交流,使农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这种保障方式对其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三)创新保险业务,增强对农村市场的适应性
开展农村保险业务,既要看到农民的保障需求,又要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要彻底改变过去险种单一,针对性不强,与农民需求差距较大的现状,要重点开发一些保费负担少,具有基本保障的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农村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机制。如保险公司应设立一些信息反馈点,积极地搜集农民对其推出产品的反馈意见,诚恳地倾听农民有哪些方面的保障需求,反复进行市场调查论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另外,要重视投保率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法则在保险中的作用,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
(四)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
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监管,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引入同业竞争监管机制很重要。监管机构首先应积极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开辟农村保险市场,增加农村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的目的。其次要重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后,对保险公司灵活投资,增加盈利甚至是降低保费,减少投保人的负担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其风险也相应增大,所以要加强对资金运用的监管,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就是保障广大投保人的利益。
总之,保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时也是发展速度很快的一个朝阳行业。我国有广大的农村保险市场有待开发,虽然这个市场有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大力支持、保险公司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就能在农村市场上建立起良性循环的保险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如彦,孟辉.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4[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报告(1979-2003)[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钱建娣.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突出矛盾及解决途径[J].江淮论坛,2005(6).
4、郝伟,朱宇婷.论开拓农村商业保险市场[J].商业研究、2004(21).
关键词:农村,保险,发展
保险具有风险疏散、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以保险业相对发达的烟台市为例,深入剖析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就农村保险体系再造问题探讨对策思路。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保险业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开展。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增长,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较快的发展。2006年,烟台市保险费收入411570万元,其中所调查的9个县市合计保费收入接近烟台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均交纳保费633.Z元,同比增加71.2元,保险密度居全省第一,但在保险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一)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落户烟台,并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目前,烟台市有28家市级保险机构,其中财产保险13家、人寿保险9家,共辖设320个分支机构,其中在9个县市共有县级保险机构94家,均设在县城所在地。有的保险机构如中国人寿还在县以下乡镇设有保险代办处,据初步统计,9个县市共有保险网点120多个。随着机构的扩展,全市保险从业人员已达到2.3万人,其中,营销人员达2万多人,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
(二)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o-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2006年,烟台市该两类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00736万元和107373万元,占比为31.81%和33.9%;财产保险中机动车险占有较大的比重,2006年,该险种保费收入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0.46%。
(三)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烟台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二)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据调查,2005年,烟台市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较城镇居民普遍要低一半以上,平均收入额要少5000-6000元,将适用城市的保险产品向农村延伸,必然超出农民的消费能力。在所调查的180个农户中,有53人未办理过保险,占调查农户的29%,其中因保险价格偏高而缺乏一定经济能力的有31人,占比为58.5%。产品设计上的偏差,降低了农民的投保意愿。
(三)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烟台市全辖共有保险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占全市人口总数80%以上的9个县市却仅拥有三分之一的保险机构。同时,县域间的机构分布也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龙口市现有保险机构17家,另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拟在此设立营销服务部;而人口相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另一县(市)只有保险公司6家,该市2005年人均保费收入仅为38元,较烟台市平均水平低524元。保险业务发展状况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机构布局上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状况的失衡。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个别甚至存在故意刁难的问题。在对保险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对保险理赔存有意见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当前,部分地区保险业务发展势头已接近于银行业,但在市场秩序管理上则与银行业差距较远。目前,保险监管机构设至省级或较大城市,地级以下只有保险业协会,市场监管力量明显不足。而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2006年,烟台市人身保险退保率为10.81%,同比提高1.94个百分点。
三、完善农村保险市场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农村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了其在农业、医疗、养老等方面潜在巨大的保险需求,迫切需要政策的、商业的保险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为此,就完善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务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理流程
1.参保范围:具有本地农村户籍且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2.所需证件:身份证原件,身份C复印件两份;户口本原件,户口本复印件两份;4张1寸免冠照(60周岁以上人员6张)。
3.办理方法:到所在村镇填写《登记表》4份,《户籍表》2份,贴相片,并由本人签字按手印确认。16~59周岁人员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缴费,由村镇经办人员开具收据并填写《缴费明细表》。60周岁以上人员不需缴费(注: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填写《待遇申领表》2份,提交存折复印件两份。
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怎么交
1.定期交费:对收入比较稳定或比较富裕的地区和人群采用这种方式,如乡镇企业可按月、按季交纳保险费,富裕地区的农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纳保险费,其交费额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一定的数额交纳。
2.灵活交费:多数地区因收入不稳定而采取的方式,丰年多交,欠年少交,灾年缓交。家庭收入好时交,不好时可不交。
3.一次费:多数是岁数偏大的农民,根据自己年老后的保障水平将保费一次交足,一直到60岁以后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交多少钱
1.在个人缴费上,今后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2.在出口补助方面,分别确定最低给予每人每年45~65元补贴,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标准最低达到120元。同时鼓励长期缴费,对累计缴费满15年的农牧民,每增加缴费1年,每月增加不低于2元的基础性养老金。
3.在进口补助方面,分别确定最低给予每人每年20~60元补贴。所谓“进口”,是指各级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的同时鼓励多缴费,对选择1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每人每年增加补助不低于5元。
4.对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政府代其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计算方法
我县地处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南麓,东邻涟源、冷水江市,南连新邵、隆回县,西接溆浦,北界安化。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林场、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__2个行政村,人口134万。新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市场分布广,传统的集贸市场遍布全县各乡镇,但我县经济较为落后,各乡镇农贸(集贸)市场散乱、设施陈旧、功能不全,难以很好地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县抓住国家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大好时机,对农村市场进行改造和规范,使市场功能不断提高,方便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情况
我县共建标准化农家店330家,其中湖南资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建农资农家店70家,新化县日盛商都建日用品农家店120家,娄底市天客超市有限责任公司建日用品农家店140家,资丰种业改造配送中心1个。我县从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我县已有2家承办企业,已建标准化农家店495家,其中农资农家店195家,日用品农家店300家,农资配送中心1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已覆盖全县29个乡镇(林场、办事处)的405个行政村,乡镇覆盖率为100%,行政村覆盖率为35.4%,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家店经营效益稳步增长;承办企业参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如湖南资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总额21000万元,其中农家店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比承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增长了30%。“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带动社会投资1600余万元,吸纳社会就业1400多个岗位,为改善我县农村消费环境、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社会就业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家电下乡工作情况
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是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之后又一项惠民工程,我县自12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一定成效。至底,全县共备案家电网点201个,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626台(件),实现销售额6619万元。已补贴到位资金888.5万元,补贴兑付率为98.9%。全县共备案汽摩网点10个,汽摩下乡产品兑付财政补贴16184台,兑付补贴资金1542.5万元,补贴兑付率为99%。国家财政支持家电汽摩下乡网络建设项目43个,财政支持资金60万元。
(三)农村集贸市场改造情况
从开始,我县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项目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我县乡镇农贸市场分期分批进行改造,逐步取缔马路市场。现已对我县文田、天门、吉庆、曹家、白溪等乡镇的5个农村集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又对县城的城南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科头、田坪等2个集贸市场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这些市场的改造升级对搞活当地经济,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繁荣我县城乡集市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农村市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各级市场已成为促进物流、信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接城乡之间、产需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是,我县市场体系还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现有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建设规划滞后
市场建设布局不尽合理,乡镇市场功能不配套,与我县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还有一定距离。
(二)市场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入市者需要
我县各级市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层次低、功能不配套,市场已难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有待升级改造。同时市场配套设施落后,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严重制约现代交易方式的进入。
(三)资金筹措较为困难,市场建设举步维艰
市场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涉及土地征用、市场设计、项目施工、设施配套等,投资大回报低,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已建市场由于后续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老化,功能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农家店网点分布不平衡。承办企业选布农家店时,对经济条件好的乡村多布,造成农家店的覆盖率不均衡。
二是“万村千乡”一网多用的功能基本上没有发挥。
三是因资金、土地和政策等原因,致使配送中心建设严重滞后。
四是农家店连锁配送率、店容店貌、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家电下乡监管难度大。
四、20__年市场建设规划
针对我县农村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__年我县的市场建设工作主要是继续抓好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马路市场的整顿、新农村示范店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国家“双百市场工程”的要求,建设1家综合农产品批发大市场(西河广益农贸市场)。
(二)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加快乡镇集市升级改造。20__年争取改造2家基础设施薄弱、功能不全的乡镇集贸市场。
(三)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推动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我国农业保险是在近二十几年的时间内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的,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尤其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对保险的需求相比,农村保险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农村保险种类单一
无论是从保险公司数量还是从农业保险品种上来说,目前的农业保险都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城镇居民不同,通常农民将财产保险放在第一位,而将人的身体的保险放在最后一位,然而保险公司在险种开发上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设计保险产品,条款中的投保条件、费率、可保范围、缴费方式等一般都是固定不变、不可选择的,缺乏灵活性,抗风险能力也就较弱,尤其是专为农村设计的险种少,针对性不强。
1.2保险费用标准过高
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的损失率和养殖物的死亡率通常较高,农业保险的费率也就通常高于一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费率,因为只有通过较高的保险费率,保险公司才能够弥补成本甚至盈利。但是对于广大农民而言,这样的保险费率使得他们很难承受,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所以很多农民普遍认为买保险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此,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受到损失的农业经济无法得到足够的农业保险的补偿,影响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3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少
由于农业保险承保的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损失巨大而且覆盖面广,因此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相对更高,从事农村保险有可能使得保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得作为商业公司的保险公司不愿过多涉足农村保险。而专门从事农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没有能及时进入部分落后的农村开展农村保险业务,使得部分农村的保险业务呈现出相对萎缩的局面。
2拓展农业保险市场的对策
完善的保险市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资本要素和生产要素。一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成熟的保险人,也需要理性的投保人,农业保险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拓展农业保险市场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外,还要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两方面下足功夫。
2.1培育农业保险市场上的消费者农业保险解决的不仅仅是农业的再生产问题,更主要的是农民的生活问题,这与农村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应把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障放在一起考虑。对于农民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满足他们对于衣食住行的需要,所以在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业保险只能排在较后的位置。当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便可以通过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来培育农村保险消费者了,这其中可采用的方法手段很多,例如组织保险知识讲座、挨家挨户讲解等等,让广大农民真正的了解保险、认识保险、购买保险、宣传保险,促成农业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
2.2适时创新险种
农业保险在原则上要做到低保费、低保障、责任宽,农民易于接受,因此保险公司应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原有险种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开发一些收费低、保额低、责任宽的适销对路的新险种,满足农民的需要,还应根据农业保险的分类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险种。对于贫困和富裕地区的农民,也应该针对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险种。
2.3扶持保险公司发展
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较高,所以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所以国家财政和各级政府应该对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给予一定的地方性的税收优惠,在鼓励这些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让利部分所得给广大投保户,适当降低农业保险的保费费率,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另外,各地应逐步加大金融保险行业的开放步伐,还要积极吸引专业的农村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开展业务。毕竟,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除此之外,政府应该积极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政策、法律、经济等各个方面给予农业保险的扶持。同时继续推进科技兴农、减负减税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物质层面为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创造条件。
【论文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公司;险种;保费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指出了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险种单一、保费过高、供给主体少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霄震.农村保险存在的弊端及建议[J].浙江金融,2007(12)。
[2]曹凤鸣.对加快发展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9)。
【关键词】农村 商业保险 发展
一、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机构网点快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壮大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2.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
3.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1.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2.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3.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
三、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1.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入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
2.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
3.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各保险公司逐步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主体。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建议在地市级城市设立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所谓的农业保险,是指对种植业(农作物)、养殖业(禽畜)在生产、哺育、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到的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机构通过保险的形式,组织农业从业人员集体互助,使受损单位或个人得到应有的补偿,以便及时恢复生产,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我国农业保险是在近二十几年的时间内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的,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尤其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村对保险的需求相比,农村保险的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远远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目前,农村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农村保险种类单一
无论是从保险公司数量还是从农业保险品种上来说,目前的农业保险都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城镇居民不同,通常农民将财产保险放在第一位,而将人的身体的保险放在最后一位,然而保险公司在险种开发上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设计保险产品,条款中的投保条件、费率、可保范围、缴费方式等一般都是固定不变、不可选择的,缺乏灵活性,抗风险能力也就较弱,尤其是专为农村设计的险种少,针对性不强。
1.2保险费用标准过高
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的损失率和养殖物的死亡率通常较高,农业保险的费率也就通常高于一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费率,因为只有通过较高的保险费率,保险公司才能够弥补成本甚至盈利。但是对于广大农民而言,这样的保险费率使得他们很难承受,再加上大部分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所以很多农民普遍认为买保险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此,当灾害来临的时候,受到损失的农业经济无法得到足够的农业保险的补偿,影响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3农业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数量少
由于农业保险承保的风险发生的概率高,损失巨大而且覆盖面广,因此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相对更高,从事农村保险有可能使得保险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得作为商业公司的保险公司不愿过多涉足农村保险。而专门从事农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没有能及时进入部分落后的农村开展农村保险业务,使得部分农村的保险业务呈现出相对萎缩的局面。
2拓展农业保险市场的对策
完善的保险市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资本要素和生产要素。一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成熟的保险人,也需要理性的投保人,农业保险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拓展农业保险市场除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外,还要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两方面下足功夫。
2.1培育农业保险市场上的消费者
农业保险解决的不仅仅是农业的再生产问题,更主要的是农民的生活问题,这与农村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应把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障放在一起考虑。对于农民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满足他们对于衣食住行的需要,所以在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业保险只能排在较后的位置。当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便可以通过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来培育农村保险消费者了,这其中可采用的方法手段很多,例如组织保险知识讲座、挨家挨户讲解等等,让广大农民真正的了解保险、认识保险、购买保险、宣传保险,促成农业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
2.2适时创新险种
农业保险在原则上要做到低保费、低保障、责任宽,农民易于接受,因此保险公司应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原有险种进行技术改造,重点开发一些收费低、保额低、责任宽的适销对路的新险种,满足农民的需要,还应根据农业保险的分类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的险种。对于贫困和富裕地区的农民,也应该针对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险种。
2.3扶持保险公司发展
由于农业保险赔付率较高,所以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所以国家财政和各级政府应该对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给予一定的地方性的税收优惠,在鼓励这些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同时,让利部分所得给广大投保户,适当降低农业保险的保费费率,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另外,各地应逐步加大金融保险行业的开放步伐,还要积极吸引专业的农村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开展业务。毕竟,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除此之外,政府应该积极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政策、法律、经济等各个方面给予农业保险的扶持。同时继续推进科技兴农、减负减税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物质层面为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创造条件。
【论文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公司;险种;保费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指出了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险种单
一、保费过高、供给主体少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霄震.农村保险存在的弊端及建议[J].浙江金融,2007(12)。
[2]曹凤鸣.对加快发展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9)。
农村保费收入占据农行业绩“半壁江山”
近几年,湖南省银行保险业务呈现出“合作伙伴增多、合作区域增宽、合作规模增大、合作效益增强”的发展势头。在银行保险业务“四增”的发展背景下,湖南农行在银行保险中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近5年,湖南农行保费的规模一直保持在40%以上。2003年,湖南农行保险手续费收入为1535万元,到2006年达到了2800万元,增长了82.4%,保险的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相对于保费规模增长幅度,超前了10.5个百分点。特别是到2007年10月末,湖南农行保险手续费收入达到了2984万元,同比增幅达25.7%。
在湖南农行保险规模逐年拉升过程中,农村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这种推动力越来越强劲。数据显示,在2003年至2007年10月的近5年间,湖南农行共保费收入46.5亿元,其中,有32.7亿元是由农村行来完成。5五年里,农村行完成的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重为70%。如果按年度比较其占比,农村行的增势就更为明显。2003年,农村行保费占比为55%;2004年为64%;2005年为67%;2006年为75%;到2007年10月末,这一占比已趋近80%。
农村行无论是在寿险还是在产险方面,其保费收入已保持着全省农行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03年至2007年10月,湖南农行农村行寿险保费占比为74%。
消费观念转变为农村保险带来机遇
湖南农民在食品、衣着、住房、用品及其它消费的比重分别为46.4%、6.8%、8.3%和38.5%。在农民消费领域中,“用”的范围已经渗透到养老、保障等诸多投资理财领域。农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表现出了以城市化消费为导向的新一轮消费需求。目前,湖南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已达4900万人。
在农村保险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机遇面前,农行拓展农村保险市场有着与其他保险中介无可比拟的优势。
农业银行在中国金融业中拥有最多的物理服务网点,目前合计的物理网点达3万多个,平均高出金融同行1.5万个,全国农行有59%的营业网点在县域。湖南农行现有营业网点883个,其中农村营业网点545个,占61.7%,高出全国占比2.7%。按照面向“三农”的股改思路,农行将进一步把营业网点延伸到农村的重要集镇,在未来的几年中,有望使60%以上的网点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银行有着广泛的客户群体,客户数达1.8亿个,其中50%的客户分布在农村和县域,拥有中国金融界最大的电子网络,这个网络联动城乡。积极开发适合于“三农”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包括涵盖本外币储蓄、国债、基金、保险、房产、集合理财、小额信贷、惠农卡在内等组合性产品。
如何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农行在拓展农村保险市场过程中,要把着力点放在合作保险机构优选上,要把机构全、产品优、势力强、服务好的保险公司作为农行拓展农村保险市场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银保合作新平台,创新银保业务产品、服务和业务运行模式,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着力将银保双方的合作,延伸到融资、存款、现金管理、信息技术、保险保障、风险管理与咨询服务、银行卡、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以及股权管理、风险控制、企业文化等多个业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