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直销市场分析

时间:2023-05-30 15:14:04

导语:在直销市场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直销市场分析

第1篇

一、“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长执两校”是一种校际的深度联盟战略,是指让重点学校的校长一人担当两所学校的校长、法人,负责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北京市的相关政策为例,2008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东四七条小学在东城区教委的领导下结为“深度联盟校”。2010年7月,西中街小学、北新桥小学成为东城区深化学校联盟,探索“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的第一批试点学校。史家小学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组织的成员之一,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而东四七条小学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大多是非京籍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硬件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也有限。西中街小学是东城区重点小学,而北新桥小学却由于办学规模比较小给其带来了软实力的缺失。总体来看,这两组学校有着类似的特征。

在“一长执两校”这一学校间的深度联盟政策之下,史家小学和东四七条小学提出了“教育广场”概念,即建立一种基于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空间。在物理形态上,表现为共享的课程、活动、场馆等。在制度内容上,表现为联盟学校、学区制、蓝天工程等。在精神实质上,则聚焦为教育均衡、共享成长,两校在师资、课程资源、德育资源和硬件资源方面共享共进。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史家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深度挖潜,七条小学的固有教育资源得到了迅速扩充,从而有效提升了每个学生对教育资源的实际拥有率和利用率。

在深度联盟建设中,史家小学与七条小学拥有共同的校长和书记,并专门成立“联盟指挥部”负责调度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以及后勤工作。同时,两校的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规划、办公流程、相关制度等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并构建了管理共促、研训互动、质量同进、项目合作等深度联盟的长效机制。

二、“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的制度基础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为“校长负责制”,它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大会民主参与的一种学校管理制度。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带有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成分的一长制,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一长制,是由列宁提出并科学论证了的社会主义下实行的一种领导体制,它是由一名长官享有组织的最高管理权、决策权等权力,并且负担组织的一切责任。

从“校长负责制”的内涵来看,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内部各项工作,也就是说,重点学校的校长在某种程度上是重点学校的一个标志,他对于家长、受教育者以及教师对学校的评价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些校长中很多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管理着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由两所学校中优质学校的校长担任两所学校共同的校长,不但可以提升薄弱学校的美誉度,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模式使薄弱学校分享优质学校的管理经验和资源,并提升其教育理念。

三、“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1.一种新的学校战略管理模式

所谓战略,就是指一个组织所制定的关乎全局的计划,它的实质是创新。战略本质上是一个随着环境变化和组织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建构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使命就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集合优势力量最大程度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逼近理想中的目标。

“一长执两校”的模式是一种深度的学校联盟战略。学校联盟战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组织为了实现长远的利益,形成不同程度的联合体,从而共同发展的战略模式。该战略可以使学校之间优势互补,共享管理经验、优秀教师、校舍场地、资金和生源等资源,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

2.一种新的学校法人代表关系

“一长执两校”,作为一种深度联盟战略,与普通的联盟战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校长同时代表并管理着两所学校,对两所学校负有法律责任。从教育法学的角度看,校长是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和经营者,他应该掌握着校内机构的设置权、人事管理权、经费使用权、教育教学管理权、校舍校产管理权等一系列权利,而这些权利的合理运用都有可能缓解基础教育领域重点学校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

3.一种对学校效能要求的回应

“一长执两校”的政策尝试体现了对于学校效能的重视。学校效能是指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是学校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并能不断满足系统内其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的发展的特征和有效作用。学校目标及功能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当前,教育公平是政府、社会、公众广泛重视的问题,在基础教育已经基本普及的基础上,由于人们的观念变化、社会发展多元化,社会结构分层,利益分层,长期的历史和政策原因,以及现在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原因,教育公平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目标和功能,“一长执两校”政策即是对于这一学校效能要求的一种回应。

4.一种教育管理现代化趋势的体现

“一长执两校”符合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具有以下五个特点:首先,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的效能管理。这就是说管理的作用不仅仅是应该做些什么,而是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学校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能够招生,有教学实验室、教师,教师能够按时上课,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办学资源的效能,减少对人、财、物的消耗。其次,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以整体目标为依据,减少部门之间因利益矛盾而产生的整体“内耗”现象。第三,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以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第四,由强调教育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第五,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正是基于上述一系列教育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上的转变,“一长执两校”这一灵活的管理方式才能应运而生。

5.追求最佳的办学经济效益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一长执两校”符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本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规模经济是指“考虑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单位单一的或复合的产品的成本,如果在某一区间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那么就可以说这里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其成本要比将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企业生产要节省,这种生产方式也被称为联合生产。现阶段我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较为有限,故更应该注重通过应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原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佳的办学经济效益。

6.权变的组织形态与协作的组织系统

现代权变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开放的、有机的、权变的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要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对同一组织,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组织总在具体的环境下运行,没有一种适用于一切的组织结构模式,只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社会系统理论将组织看作活动的协作系统,认为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协作系统,任何组织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由有限成员组成的孤立系统,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只有在协作中才能发挥作用,一个协作系统的效率尺度就是它满足其成员需要,从而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的能力。结构决定功能,组织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内部张力,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教育公平为重要目标之一的情况下,开放、协作、资源共享的学校组织结构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不二选择。

四、“一长执两校”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1.“一长执两校”模式的优势

“一长执两校”作为一种学校间深度联盟的新尝试,具有其特殊的优势,这在北京市东城区几所学校的试点中已有所体现,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设施设备的共享改善了基础薄弱校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使学校快速发展。仍然以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东四七条小学的“一长执两校”深度联盟为例,通过联盟机制,史家小学的操场、游泳馆、图书馆、科技馆、录课室全部对东四七条小学开放,学生们在史家小学的运动场召开运动会,在科技馆开展实践活动,在改善了七条小学孩子们学习条件的同时,使相对弱势的非京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得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人力资源的共享,提升管理水平,使教师专业发展。史家小学与东四七条小学联盟以来,史小校长多次选派学校干部或市区级骨干教师到七小任教,他们给七条小学的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宝贵的教学经验、最直接的帮助和支持。两校之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生来源及他们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也给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对两校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升起到了极大的相互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两校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两校开放周计划工作全部相互开放,研活动时间。

第三,课程资源、教育活动共享,使学生全面发展。课程资源中心的运行,为两校课程资源的共享搭建了平台。数学实验、英语阅读、家艺、茶艺、围棋等17门课程的自主选课、走校走班制教学、套排课表实现了两校学生共同学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共享,不仅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提供了可能,使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课堂,也为教师们相互学习搭建了切磋研讨的平台。由两校教师组成的教学与学习团队在探索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推进了两校三级课程整体建设,推动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第四,提升了基础薄弱学校的学校形象。基础薄弱校也由重点学校的校长进行管理,并且两所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联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薄弱校的学校形象,在办学理念、师资、学校硬件等各方面,“一长执两校”政策使基础薄弱校在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定位度方面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一结果缓解了广大教育消费者对于重点学校的“择校热”,使教育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均衡。

2.“一长执两校”模式的不足

任何政策都有一定的实施条件,对于“一长执两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试点,现阶段主要呈现出了其优势的一面,但对其今后可能出现的弊端,其使用的条件与范围,以及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首先,以其作为一种联盟战略的角度看,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第一,缺少思想准备,贸然联手。贸然联手是指,对对方的利益要求不清楚,没有明确的契约,造成彼此猜疑,陷入被动。对于对方和自己的优、劣势没有分析清楚,合作抵消。对对方的管理层不了解,不能以诚相待。自己心理准备不足,期望过高,不能承受磨合过程中的矛盾。

第二,文化冲突。文化冲突主要包括管理模式、工作习惯、被管理者的权威意识、竞争心理、对于公平的理解和追求等方面的差异。没有彼此之间文化的沟通、理解、调适、磨合和重构,就不会有真正的联盟。

第三,缺乏信任。王安石在人的任用问题上说过:宁可艰于择人,不可任用而不信。选择联盟对象时应当谨慎从事,详细考察对方的优劣势、目的和诚信品质,而一旦形成联盟,就要在制度基础上互相信任和支持,并形成一套增强互信的机制,有了问题,不要互相指责,而要针对问题拿出办法去解决。

第四,独断专行。一些学校在联盟中优势比较大,可能会以“盟主”自居,免不了颐指气使,引发冲突。

第五,业绩风险。包括业绩失败和业绩高速增长两种风险。业绩不良,会导致管理层的争吵和分裂。业绩高速增长,也会出现争功争利,要求利益重新分配,或者强势成员打压弱势加盟成员,造成联盟分裂。

其次,从权力的授予和权力的行使角度来看。“一长执两校”后,优质学校的校长身兼两职,作为两所学校的共同法人代表,他对于两所学校的发展都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而教师资源的流动、硬件设施的共享、两所学校发展的规划、学校的日常管理等等都需要校长去统筹协调管理,工作量和责任都明显增大。因此,一方面在选择联盟学校的校长人选时,必须对校长各方面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对被选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并且,在选择联盟学校时,要考虑两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承载能力等一系列条件。另一方面,“一长执两校”联盟战略的实施条件以及其是否具有大范围推广的意义都有待进一步论证。比如: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贫困地区是否适宜此政策,是否可以扩大这种深度联盟战略学校的数量,可以试想如果“一长执两校”变成了“一长执多校”,可能会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并且很可能会引起学校内部管理上的混乱,故这一政策必然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约束的。

再次,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来看,对于“一长执两校”政策下的联盟学校和联盟学校校长应该在必要的监督、引导之下充分放权。作为一种政策尝试,只有给予联盟学校和校长充分的自才能观察到其政策效果,也才可以使联盟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交流沟通,根据各自以及联盟整体的各种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当然,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还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于联盟学校校长的授权范围和监督,如果联盟中优质学校的校长对于劣势学校采取消极的管理政策,就会极大地影响到“一长执两校”的政策效果,也会背离其促进基础教育领域教育公平的初衷,这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其进行处罚。

均衡发展是治理择校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最终缩小学校发展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源头上遏制重点学校择校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谢维和,李乐夫,文雯.中国的教育公平与发展(1990-2005).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王后雄.“重点学校”问题及其背后之坎.中国教育学刊,2009(8).

[3] 刘宇舸,李丽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制度的分析.教育探索,2002(10).

[4] 苏少洁.校长负责制的内涵解析.科教前沿,2009(5).

[5] 王德清.学校管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6]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张国庆.人事与决策.行政管理中的组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第2篇

[关键词]直销;直复营销;传销;中国市场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16-02

一、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方式现状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直到近代帝国主义的入侵才改变了我国的这一经济体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体制上作出了改革,使得计划经济体制顺利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这么多的打击和改革,如今我国市场上已经拥有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国市场上的交易方式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方式逐步演变成无纸化、虚拟化、便利化的复合方式,这一变化也为我们带来了几种特殊的销售方式(直销、直复营销、传销)。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存在传统的销售方式、推销、直销、传销、非法传销等多种销售方式,这使得中国市场呈现复杂的状态,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政府正极力的阻止非法传销活动。

二、中国市场上的传销

传销是传销组织通过多层次、独立传销商来销售或提供劳务,每个传销员除了将货物销售以赚取利润外,还可以介绍、训练他人为新的传销人,并建立新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公司货物,在公司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每个传销员也在自己的销售网络中获取相应的差额。中国人一听到传销就会联想到洗脑、等等,其实传销业是一个正当的行业。

从美国雅芳美容公司在1990年正式以传销申请注册公司,传销在中国市场上的历史并不是那么华丽,经历了坎坷时段后,终迎来了传销业的春天。由于一些非法传销公司看到传销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前途,更多的非法传销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在中国发展起来。随着非法传销的到来,给中国经济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就慢慢干预传销公司的发展,直至停止一切传销活动。这是传销业在中国市场上最难堪的一段历史,但是后来政府鼓励传销公司转型,雅芳、完美、天狮等在转型运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为以后传销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销业之所以会在中国发展艰难,甚至一度被停止,跟中国的社会文化是区分不开的,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1.中国人喜欢热闹,盲目跟从。传销在进入中国市场上就出现了问题,传销者并没有客观的像被传销者宣传其企业文化,通常会夸大其的好处,会给他人带来暴利,而没有讲述其不利的一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传销的。就这样传销得到了不少中国的青睐,都纷纷进入所谓的暴富美梦中,这样也使得原本不成熟的传销业变得扭曲起来,同时给非法传销进入提供了机会。2.中国人爱面子,是一个关系的国度。一旦一个人做起了传销,那么身边的人往往都会“沾光”。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甚至家里都会被卷入其中,就好像骨牌效应,使得传销遍布中国,也使得其不健康的发展起来了。3.传销不受媒体的欢迎。由于媒体主要以为企业宣传而获取的广告费生存的,但是传销却是以传销员口头宣传为自己宣传,而不是不媒体宣传,这样就不会给媒体带来利润,自然会受到媒体的攻击。原本就没有在中国站住脚的传销业受到强大的媒体的负面报道,无疑会给传销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4.非法传销或老鼠会的影响。由于传销业在中国还不够成熟及中国的经济环境的原因,而导致老鼠会有机可乘。所谓的老鼠会就是打着传销的幌子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它表面上看似和传销差不多,但是却与传销有着本质的区别。传销与老鼠会的区别在于:1.传销员进入公司无需入会费,老鼠会的员工在其进入公司需要交一些入会费。2.传销公司的是出于长期发展的动机,老鼠会是出于短期谋利的动机。3.传销公司的利益来源是少量的佣金和物美价廉的产品等,老鼠会没有自己的产品,利益来源于员工的入会费和拉人头的分成等。4.传销公司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鼠会会造成经济危害和伦理危害等。

传销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一方面由于受上面几个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出于自身的方面的影响——宣传一夜暴富思想,过于急功近利。传销业是一个正当的行业,它能为社会带来福利,我们不要一味的否定传销,要理性面对传销。我们所怕的是老鼠会,而不是传销,你看看传销与直销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就可以理解中国不能完全否定传销业了。

三、中国市场上的直销

直销是指制造商通过直销员把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无中间环节。直销在美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戴尔公司的直销方式就是直销业的一个典范。直销和传销一样,都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事情,好在国家并没有完全禁止它们的发展,不然我国将体会不到直销和传销的强大力量。

直销和传销注定是脱不了关系的,从进入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到被消费者误会为洗脑的组织,再到现在的转型稳步发展,它们的境遇几乎是一样的。由于传销与直销往往都会采用“人员推销”和“无店铺销售”的销售方式,所以人们通常会把二者混为一谈,传销可以理解为多层次直销,直销相当于单层次传销。虽然直销与传销很相似,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传销和直销的不同在于:1.传销公司的传销员不是传销公司的雇员而是独立的经销商,直销公司的直销员是直销公司的雇员。2.传销公司只需给予传销员应得的薪酬不需要支付他们“五险一金”的费用,而直销公司要向直销员支付这二项费用。3.传销是多层次的分销体系,而直销是无中间环节的分销体系。人们不仅把传销和直销当做一回事,而且很多人也把直销和直复营销也当做一回事,这也是不科学的。

直销与直复营销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高科技信息处理系统和顾客数据库等,以“无店铺销售”的方式经营。虽然它们在名字和内容上都很相似,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1.直复营销是通过媒体与消费者沟通的,却也是通过媒体与消费者完成交易的,而直销这一切都是通过直销人员完成的。2.由于交易过程不出现人员与消费者面谈,所以直复营销不存在人员之间的“推荐”与“被推荐”的关系,而直销的直销人员正是这种关系。3.直复营销不会对营销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而直销则会对直销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四、中国市场上的直复营销

直复营销是一种在任何地方都可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而采取的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直复营销最初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显示出比传统营销方式更强大的生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直复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比较:1.直复营销是以单个有价值的顾客为单位,以顾客的姓名、住址和购物习惯等为细分基础;传统营销是以所有目标顾客为单位,以顾客的人口因素、心理因素等为细分基础。2.直复营销是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通过媒体与顾客双向沟通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传统营销是标准化的市场开发,通过零售店与顾客单项沟通,为顾客提供大众服务。3.直复营销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传统营销是肯定无法做到这一点的。4.直复营销的整个营销过程是很容易控制的且营销效果可以准确的衡量;传统营销的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就很难控制了且营销效果很难衡量。

直复营销进入中国,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直复营销包括:直接邮购营销、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直接反映媒介营销,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等等。现在在市场到处都可以看到印刷平面广告,再看看风靡全球的网购,就可以知道直复营销的强大魅力。尽管现在中国人对直复营销还不够足够了解,还不能完全接受直复营销,但是就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就可以断定中国需要直复营销,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呼唤直复营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直复营销必将也正在成为中国市场营销的主力军。

总之在中国这个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不同的交易方式都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不能任其发展。我们要学着接受直销和传销,希望它们也要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下学会稳步发展,不要急功近利。直复营销取得的成功虽然可喜,但是它还没有完全展现它的实力,希望直复营销业能过更好适应中国市场环境,把它的价值更全面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秦绪友,金明珠,林微.直销中国[M].地震出版社,2004.

第3篇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当市场细分到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还存在规模经济性吗?

我们都知道,只有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才可能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而这种完全的市场细分存在经济性吗?有人说“目标营销相对定制营销而言,是屈从于规模经济效应的一种无奈”,此话是颇有道理的。

开展定制营销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定制营销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今天,科技的进步让定制营销成为可能。上个世纪90年代后,数码控制系统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个性定制和规模生产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即“柔性生产技术”。柔性生产通过数码控制技术可以在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上百种不同规格和款式的产品,这样就使定制营销成为可能。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订单班 SWOT

[作者简介]吴静(1980-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商务英语;林芸(1970- ),女,江西余江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江西 南昌 33008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185-02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企业要想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做好内外部市场营销活动。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顺应这一市场需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招生火爆。近几年,订单班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方向。订单班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是涵盖整个教育流程的一套培养计划。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订单班的新型教育模式十分关注,先后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南昌华南城有限公司等优质发展的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依靠我院经济管理的主要办学特色,在自愿前提下,从市场营销专业中选取部分优秀学生作为主要培养对象,为企业输送实用型营销人才。目前,订单班已初显成效,部分订单班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优秀员工。对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的深入实践和研究对相近专业订单班的开拓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市场营销订单班SWOT分析

Heinz Weihric提出的SWOT分析是对企业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及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该方法逐一将企业有利或不利条件从重到轻依次排列,协助企业对自身及外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帮助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从而制定可靠的竞争战略。现将其运用于对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的研究分析如下:

1.外部环境分析。机会分析。一是教育改革步伐加快。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2004年教育部在第三次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提出,把订单式培养作为高职高专的一个发展方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类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应与职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应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实训方案,采取导师制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中央财政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作出突出成绩的职业院校将给予支持和奖励。二是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与支撑。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相关企业的需求与支撑。当前中国市场的各大招聘信息显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占据了招聘数的90%以上。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规模效应,大批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可供学校进行比较、选择。企业在对市场营销人才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具备了为学校提供资金、技术、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各种必要实力。因此,学校在甄选企业时要广泛选择,为高质量的订单班提供保障。三是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是订单班的意义所在。随着我国国际化趋势的深入,拥有熟练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具有中西方文化思想及海外经验的人士必将成为营销行业的中流砥柱。目前,奢侈品、时尚品牌、房产、汽车及保险等营销人员需求比较强劲,但这几个行业的人才在国内的发展处于转型时期,正从以前单纯的销售人员逐渐发展成为营销咨询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及高端的购买咨询服务。市场营销专业正逐步脱离缺乏技术含量的传统观念,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必将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

威胁分析。一是市场营销人员就业门槛不高。中国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人员需求量大,招录条件不高,有些小企业急于用人,甚至没有提出学历要求,且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市场营销专业,致使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激烈,导致薪资水平下降,导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一般性订单班的吸引力不足。二是部分校企课程开设与实际需求不符。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开设的课程最好是一对一的专业化课程。如为营销策划与推销员设置的课程应有所区别。否则学生毕业后,将不能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若无长期深入合作实践,校企之间很难在课程开设上达成一致意见。三是校企双方匆忙定制订单,学生质量及就业难以保证。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生源,有些高职院校随便找企业充数,结果学生毕业后发现企业与实际想象差距较大,导致订单班失去意义。有些高职院校对企业提出的高素质营销人才的要求无法达到,却对企业隐瞒实际情况,最后学生无法适应岗位的要求,使企业对订单班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某些企业以毕业后优厚的待遇条件留住优秀的营销人才。但当毕业生到企业就职时,却发现待遇与当初承诺相去甚远,对企业甚至学校产生了信任危机。学生最终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面对其他高薪机会,容易放弃订单企业,使校企订单合作无法遵守诚信。

2.内部环境分析。优势分析。第一,市场营销专业较易成立订单班。一般说来,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生的需求弹性较大,较易开展订单合作。第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众多,有利于择优录取,较好地保证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如我院与南昌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开办“南昌地铁订单班”,在第二学年从2012级相关专业学生中择优录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40名,合格毕业生可进入该集团工作,享受国有企业职工待遇。第三,订单班使企业、学校与学生实现三赢。企业不仅扩大了在学生中的知名度,而且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按需设计教学内容,为人力资源做了良好的储备;学生从被动学习到有目的主动学习,提前深入企业实习、实践,了解企业文化,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专属岗位,大大缩短了角色转换时间;校企互动加强,学校对于企业的用人要求更了解,有利于调整教学,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合理。

劣势分析。第一,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遭遇“难虚不”的尴尬。难实施。在组建阶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难以挑选出满足跨国公司需要的市场营销高素质人才,有些订单企业无法保证校企合作持续性,耗费了学校大量精力。虚实施。某些订单班形式化严重,校企缺乏在课程改革和实施方面的深度合作,使订单班名不副实。不实施。订单班需要大量的管理工作,最终却不一定能得到学生的赞扬和家长的认可,因此学校不再实施该计划,导致订单班流产。第二,“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营销学是20年前从国外引入的舶来品,中国企业很多市场营销管理人员未能接受系统的营销知识培训和学习,做市场大多依靠经验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感觉,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在许多高职院校中,绝大部分市场营销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未能或很少在企业的营销岗位上深入实践,对企业的运作过程及相关技能不熟悉,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双师型师资力量远不能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影响校企订单班的实效性。第三,教学设备陈旧,实习内容不规范。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销售、市场类岗位人才。“订单班”存在对理论学习重视过多、实践环节关注不够的问题。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设备陈旧,校内实训室形同虚设。有些学校在企业配合实习环节做得不足,而某些企业只盯着短期经济利益,过早或过多地将学生派往公司促销一线,充当廉价劳动力,不仅耽误了学生的理论学习,而且违背了订单教育的初衷,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不高,破坏了学校的名誉及企业的发展。

三、基于SWOT分析图制定的四种战略

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抓住国务院、教育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契机,积极培养企业营销岗位人才。学校可以甑选合适的订单企业,经管学院、工商学院等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当地知名度较高、规模较大、薪酬较理想的企业合作,为优秀学生提供订单岗位,帮助企业留住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WO战略(劣势机会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签订务实可行的订单协议。协议中应包含校企双方对学生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内容,明确校、企、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循订单实施程序。甑选企业拟定订单项目校企谈判筛选学生签订协议合作培育考评学生录用学生就业反馈,步步扎实到位。构建高素质市场营销“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掌握企业实践经验,从企业选取资深的专业人士参与订单班的专业课程教学。完善教学硬件基础。建立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校内实训仿真、模拟环境,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ST战略(优势威胁战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鼓励订单班学生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学校进行招生宣传时,应充分介绍市场营销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要求学生放远目光,随着市场对营销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的提升,争取迈入更高的门槛。构建专门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订单协议里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素质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校企双方互相尊重,实现双赢。学校应尊重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所提出的实质性建议,激发企业对订单式培养的热情。企业应配合校方,遵照订单教学目标、要求及步骤,对学生实施整个培养过程,对合格的毕业生要信守承诺。加强学生诚信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诚信守诺的职业素质,确保订单教育在校、企、生三方中顺利实施。

WT战略(劣势威胁战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在消除内外劣势威胁因素的基础上,坚持订单班教学质量督查及学生考核与评价制度。校企双方要不定期举办学生座谈会,测评校内校外导师的指导成效,对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做好跟踪分析指导。学校和企业派专人在学生校外实习期间进行督查。学生平时的成绩按校内外导师1∶1的比例考核,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及校内实训课程成绩,校外导师则从专业技能、工作成效、团队合作等方面来评价。采取竞争淘汰制,淘汰部分未通过考核的学生,重新挑选其他优秀学生替换。毕业时,学生需接受企业的合格检验,检验通过的学生正式进入企业工作。学校对前往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的发展情况要跟踪了解,以便吸取经验,使未来的订单班办得更有成效。

在进行SWOT综合分析后,我们发现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机会多于挑战,是高职院校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选择,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新举措。因此,学校与企业应加强合作,克服困难,使高职订单班早日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祥明.吉利大学“订单式”教育开辟就业绿色通道[N].南方日报,2010-09-21.

[2]李亚杰.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3]吴松,邹劲松,何小波,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35).

[4]平怡,李本初.关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第5篇

在现代社会的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中,需要将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基本培养项目之一,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当前的人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如若不能具备较高水平的创业能力,极有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社会建设价值与个人价值也就无从谈起。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其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创业能力

1创业能力———大学生培养的核心内容

1.1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创业能力在得到高校关注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深了对其的了解。就大学生本身来说,创业活动指的即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使用,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其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人才,将知识的价值与动手能力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型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对比概念,是需要大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所针对地将实践能力进行提高,促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专业型人才。最终,使得自身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并且,带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得以提速。

1.2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率提升的途径大学生就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通过采取自主创业的形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寻求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是作为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的今天,知识是能够转变成为财富的,这样的机遇处处都是。借助于自主创业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大学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另类满足,也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所需重视的学生技能培养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创业活动中,做到自主创新、不断进步,使得自身能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者,进而凸显出自主创业活动的开展价值来。

2市场营销专业性质是学生自主创业的土壤

2.1市场营销知识使得学生就业创业两相宜主修市场营销的大学生,其所能从事的岗位几乎涵盖了整个市场的各行各业,因此,加强对营销业务与知识水平的利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只要存在销售活动就能让学生进入市场,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总的来说,只要营销专业的人才能够具备高素质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就能让自身可以在人才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量不断增加,其对人才的需求量较以往也有了更大的提升,营销专业所具备的市场影响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即使通过人才市场实现了就业,也需要根据自身所在的岗位做到对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也就不再仅仅是局限企业内部,更是对整个市场的认识,需要让消费者的需求得以满足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的即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转化,明确为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与其它要素的满足上来,促使市场能够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系,借助于市场的不断发展,来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在市场竞争活动中,还需根据竞争对手的特征来调整自身的营销方式,提高市场营销的业绩。其发展模式与创业活动本身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也只有通过增加销售业绩才能让薪酬得到提高。总的来说,这都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注重对自我水平的培养,借助于对市场价值的追求,来完成对自身经济需求的满足。

2.2市场营销学生创业类型(1)成立销售公司。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构成形式可以分为两种:股份有限公司与责任有限公司。就其注册条件来说,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而一人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需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包含10万元)。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求了公司应当有着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因此,公司的创立,需要大学生在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之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公司的建立与发展所需面临的风险较大,当大学生具备一定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之后,结合其所拥有的经营经验还是可以进一步尝试的。(2)组建合伙企业。在我国合作伙伴会受到《公司法》的保护,进而保障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在降低个体风险的同时,也让合作伙伴之间联系能够成为公司债务、盈利模块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然,公司的经营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合作伙伴,以此来做到对权责的划分、明确,将团队意识作为集聚基础,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3)个人独资企业。在《公司法》中,要求每一个投资人作为经营实体的参与者,要在经营生产活动中担负其相关的责任。其中,个人独资的企业意味着只有一个自然人,由其出资建设的公司,具备着实体的企业名称与机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投资能力,可以完成初步的经营活动,将营销活动的销售任务层层明确到位,使得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水平得以有效保障。(4)项目经理人。这指的是在别人的销售行为中,将企业的内部销售活动进行划分,就其所划分的内容,来完成对各项独立业务的实现,创业人应当在对方式进行选择之后,根据经营项目的实质内容来对经济承包业务开展到位,进而对项目经理人的定义明确。在企业内部的创业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优势存在,即对雄厚的资本高效利用,结合科学的管理模式,做到对资源的共享,促使业务活动能够借助于创业模式更好地开展起来。

3市场营销专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3.1创业能力要素分析(1)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开展前提是需要大学生能够拥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并将这样的意识有胆量付诸实际。就创业意识来说,其指的是大学生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欲望,而这样的心理追求存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在我国,受教育机制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整体表现偏弱,这也就使得大学生的创业表现形式与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也只有加强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才能让学生形成进一步的创业意识。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每年参与到自主创业项目的高校毕业生仅仅只有100人左右,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几率较低,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十分必要。(2)培养创业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将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以此来做到对创业活动的基础准备。(3)培养观察市场能力。高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专业老师应当引导他们借助于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对市场的认识,明确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与现行制度的特征素质,国际市场与中国市场本身相结合,促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来增强对教学实际内容的认识,最终,做到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利用。(4)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都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组合与运用,进而做到对发展机遇的创造与把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让学生能够有所针对地培养自身的不足之处,切实地提高自身的管理经验水平。(5)培养社交沟通能力。就创业活动的开展形式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由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各项任务的。所以,不管是对市场进行信息调研,还是对市场的经营范围进行开拓,都需从实际能力出发,将营销活动与市场本身需求互相联系,使得创业者可以和创业活动本身之间的联系被市场认可,因此,创业者自身应当具备卓越的交流沟通技巧与合作互助能力,促使团队合作可以发挥出其价值来。(6)培养风险承受能力。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创业活动,开展既可能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会产生风险,也只有学生本身能够做到勇敢、坚毅,将成功需求作为自我奋斗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认识失败,认识成功,实现自我的成长。

3.2多种途径,全方位提高学生创业能力(1)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创业能力来源于应用能力,因此高校应首先将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位。当然,为了让教学改革活动能够从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升华到更为富有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其需要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案例教学内容来让营销案例本身能够被更多的学生认可,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更多的学生将教学实际与教学活动本身结合起来。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见解,并将这样的见解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再者,在教学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模式,安排学生去销售产品,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对那些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创业知识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当地的创业优惠政策,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适当考察创业契机,做到对创业优势的明确,以此来更好地选择融资渠道与创业项目。(3)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组织学生对当地企业家进行采访,也可以邀请知名校友回校作演讲来对自身的创业经验进行介绍,尤其是那些创业时间比较短并小有成就的创业者,让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市场营销;路径

作者简介:赵炜(1969-),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经济师,讲师。(湖南 株洲 4120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34-02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营销人才,这就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创业精神,能够从事各类市场及营销工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培养市场所需要的营销人才。

一、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

1.教育观念滞后,专业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老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营销专业的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没有将专业教育与就业导向很好联系起来,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营销技能难以满足实战的需求,难以具备营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或者培养理论型和管理型的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或者培养低层次、低技能的普通营业员。难以展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把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中职教育或营销培训混为一谈,高职毕业生也难以在就业时展现自身的优势,找到合适的营销岗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2.教学计划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大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较空洞抽象,虽然安排了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但课程设置较少,课时所占比例较低,教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实践教学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传授的知识很难演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反映课程杂而多,用处不大;很多学生不了解通过特定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哪些技能,这些都背离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实训基地不足,授课老师缺乏实践经验

在高职市场营销教育中,拥有充足的实训基地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是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平台。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训基地严重不足,导致学生难以进行正常实训。

近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迅速增加,高职院校也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但市场营销专业真正的“双师”太少,绝大多数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来自于高等院校毕业生,大多缺乏营销实践经验,缺乏必要的实际运作技能。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安排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和锻炼,企事业单位处于保密的考虑,很难安排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关键部门和关键岗位进行调研和锻炼,教师锻炼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这就造成既具备扎实的市场营销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市场营销教师严重不足。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路径分析

1.更新观念,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和培养目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要改变观念,在专业建设上要有相当的前瞻性和高度,以就业为导向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把握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方向,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以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更新教育理念,以服务于学生、企业、社会为宗旨,明确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营销人才的应用性、营销技能的操作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程度,以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依据,制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确保高职市场营销毕业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目标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切忌盲目和不切实际。只有完善了高职市场营销的专业建设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完善实训训练,并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师资队伍。

2.更新专业教学模式,提高师资质量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必要改革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在课程安排和设置上,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专业课时比例,并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市场营销核心专业课程的比例。此外,要加大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营销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具体方法可以采取指导教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实习基地校内和校外相结合。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状况。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丰富的营销实战能力和实际运作技能。此外,高职市场营销教师还应具备最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及创新意识。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市场营销从业人员能根据市场的情况,与时俱进,不断转变营销思路、理念、方法和手段。市场营销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要不断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的新特点、新情况,接受市场营销新理念、新概念、新方法、新手段,从而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系统的思维能力、准确的捕捉力、积极的思考力。专业教师可有计划地定期到企业进行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的营销实务,增加自己的营销实践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营销实战技能和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帮助营销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使营销学生具备市场营销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营销技能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专业,高职学生也是应用型的人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建设时,必须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理论教学模式的弊端,增强学生的营销实战技能,构建一个较高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平台。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既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要求配备所要的设备,完善校内教学和实训硬件的建设,又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事业单位建设稳定的实训场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还可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高职院校和行业管理部门三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共同组成,指导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让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市场营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计,形成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参与市场营销实践,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到的营销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心理承受能力、职业道德、团队意识、进取精神、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管理与创新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包括商务谈判能力、产品销售能力、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必须强化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课时模拟操作、课后实践、假期实习、毕业上岗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高职院校要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搭建实训平台,让学生参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的实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理解。最后,高职院校要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考试,使学生在校学习时获取助理营销师等资格证书,就业即可上岗,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整体水平的集中体现,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美誉度、知名度。当前,高职院校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只有完善专业建设,办出特色,学院的发展和生存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必须面向市场,把握人才需求的变化,在建设方向、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优秀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元世娇.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

[2]刘安鑫.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7).

第7篇

由于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减退,尤其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其他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增高。胺碘酮是常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其抗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副反应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5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47例,女8例,年龄60~85岁,平均72.2岁,经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证实心律失常类型,其中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30~220次/min 6例;其他房颤1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60~200次/min 4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早搏16例,室性早搏8例,室性、室上性早搏同时存在5例。上述原发病中主要诊断为冠心病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16例,2型糖尿病10例,退行性老年瓣膜病6例,脑梗死3例。其中多数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复合疾病,所选病例中剔除了缓慢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肺部疾病、肝功能障碍、严重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障碍、碘过敏等禁忌病症。

1.2 治疗方法 对快速心律失常如快速型心房颤动、阵发性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影响到血液动力学障碍及引起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胺碘酮注射液(18例),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10 min内注入,20 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仍无效予以0.5~1 mg/min静脉点滴,维持24~48 h,24 h总量

1.3 疗效判定 ①显效:心电图或Holter显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心室率90%,早搏20次/min,或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偶有短时间心动过速发作(数秒至数分钟),但能自行终止;其他各类心律失常早搏数量减少>50%,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改善;③无效:房颤心室率未下降,用药前后各类心律失常未纠正,或早搏数量虽然减少,但治疗后早搏减少5次/min,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2 结果

55例显效42例(76.36%),有效7例(12.73%),总有效49例(89.09%);无效6例(10.91%)。本组中用药效果最快为数十分钟,多为急性快房颤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推胺碘酮后心律失常很快消失,继续给予静脉点滴12 h后停药,未再复发;用药最长者间断用药长达6年余1例,每次停药后早搏即复发,再用胺碘酮后早搏消失。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要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尤其是对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单纯追求心律失常的纠正。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减退,尤其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其他多种疾病,故在治疗方面,选择对老年患者既有效又相对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尤为重要,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同时具有交感神经调节作用,无负性肌力作用。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多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和预激综合征所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疗效。对难治性心律失常以及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心律失常,胺碘酮的作用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1]。本药静脉应用起效快、副反应少,静脉注射胺碘酮,复律效果确切[2],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可以快速控制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动力学,重叠应用静脉和口服给药方法可早期达到治疗目标。胺碘酮常见的副反应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长期应用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极少数需要服用调整甲状腺功能的药物,胺碘酮肺毒性发生率不高但相对严重,对长期服用者,应至少每6个月检查1次甲状腺功能和进行胸透或胸片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甲功异常和肺间质病变以及时停药。另一常见副反应是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根据血压监测调整输液速度,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心脏毒性的发生应引起重视,尤其是胺碘酮延长QT间期,用药后QT间期延长23%以内为正常的药理反应,心率不小于60次/min相对是比较安全的,用药中QT间期≥0.50s需停药,以免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应定期化验肝功能。本组治疗中未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疗效满意,临床上严格掌握正确用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在心电、血压监测下应用胺碘酮治疗各类心律失常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目前国内外都没有明确统一胺碘酮的使用剂量,胺碘酮的剂量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和疾病等调节,进行个体化治疗[3]。本组资料显示成人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0 min内不超过300 mg为宜,一般24 h内总量不超过1200 mg,可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在临床用药中,由于充分注意到年龄和个体差异, 所以普遍耐受良好。该药物控制老年人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 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由于乙胺碘肤酮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适用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庚山. 胺碘酮临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 15: 3.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定位;竞争定位;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06-02

近十年来,就高等学校各自定位已有许多研究,这些研究文献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厘清定位问题对目前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紧迫性。深入分析,这类问题的紧迫性主要由如下几方面因素造成的:我国高等教育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大带来了高校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趋势发展需要及避免院校日前明显趋同现象“千校一面”的努力。提出影响深远的“高等教育本体价值论”的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自身不同的定位”[1]。高等学校做出准确清晰的定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一、高校定位研究主流的三种视角

目前高校定位研究主流观点因出发点不同而各述其论,主要有三个研究角度:高校所属类型、宏观与微观层面、市场和营销学,三者中又以前两者为主流。

1.基于类型分析的定位研究。目前讨论高校定位的绝大多数论文都从高等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系统出发,由此来界定高校定位。具体地说,这类观点认为高校的定位就是高校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在横向上确立自己的类型位置,纵向上确立自己的层次位置。纵横坐标一旦确立,一所高校就确立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发展的方向、目标、思路和措施等,力争在同一坐标位置的高校中办出特色,以特色取胜。其大致的思路逻辑是:定位――角色――特色。这类观点最大的实践价值是警戒了定位过分攀高的高校。这十年多来一些高校出现盲目追求那些不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的现象,这类观点建议高校应安于定位、提高质量,在同一类型中不断提升地位。著名的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也是按此分类标准。武书连①认为大学的类型由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表示大学的学科特点,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分为13类。型反映大学的科研规模,按科研规模的大小,现有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每个大学的类型由上述类和型两部分组成,类在前型在后。

2.基于不同层面分析的定位研究。有部分学者试图从宏、微观层面界定高校定位内涵。如肖海涛认为宏观层面涉及大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大学分类以及秩序建设问题;微观层面涉及每一所大学自身的定位和特色问题。每所大学定位都既要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大学自身的发展逻辑。又如刘志民等人认为,宏观层面的大学群体定位是指大学自身的职能属性定位,即确定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回答“大学应该是什么或做什么”的问题。微观层面的大学个体定位是指大学的类别、类型、特色、水平等发展目标,回答“是什么样的或是将是什么样的”的问题。

3.基于市场和营销学角度的定位分析。还有一部分学者主要从市场与营销角度界定高校定位内涵。如张风辉认为要想在高等教育市场上获得自身最佳位置,学校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在具体定位策略上,有学者提议采用领导者、追随者、挑战者、寻位者等市场定位策略等。

笔者认为,第一类观点对于一些高校出现盲目追求那些不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有警戒的实践价值,而第二类观点则在第一类观点的基础上增添了大学的社会使命。对于具体某个高校而言,第三类观点比前两者更具有操作性,但翻阅文献资料,鲜见有以某个或某些高校作为对象的较为具体的此类研究,大都在概念层面倡导。笔者试图以我国十四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用市场竞争的视角来探索其定位。

二、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定位的市场元素分析

隶属于体育局系统的十四家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大多都是在2004年前后由省级体校或体工队升格而来,目前规模都不大,在校生人数三千五人以内。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事业系统内的功能定位非常明确――满足社会对体育行业职业人才需求,巩固业余训练,扩大后备人才队伍,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但其在高校市场的定位,却一直在探索中。下面用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分析。

1.产品。(1)产品内容: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品是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具体包括核心产品和附加产品两部分。核心产品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工作者向学生或学员提供的,致力于提高或改善其运动素质和智力素养的体育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培训。这种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附加产品是为学生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所提供的全部附加服务。具体地说,附加产品主要涉及到校园校风建设、学生管理服务、体育训练场地建设(体育职业教育对运动场地建设有远高于普通高校的要求)等。核心产品和附加产品构成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主要内容,二者在评价教育服务产品质量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生产者: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生产者主要是其所能调控的教育工作者(包括专任教师、教练、外聘教师等),他们通过消耗智力和体力而生产出适合不同教育对象需求的、具有多方面性能的教育服务,他们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设计者、制造者,同时也是一线的出售者和顾客信息的反馈者。所以教师与教练是学校最大的活力来源,如何让生产者明确定位,统一认识,高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保障教育服务产品质量的关键。(3)产品价格:在现阶段,我国学校的收费制度及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地实行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甚至中外合作提供的教育服务也是政府定价。家庭和个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分担部分教育成本,即学费。学费虽然不完全是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但它部分起着教育服务产品价格的作用。

2.消费者。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消费者包括作为招生培养对象的学生(服务产品的使用者)、影响学生采购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人士如学生在中学的老师(或教练)和家长(一般是购买服务产品的首倡者、购买决策者和实际购买者)、作为服务面向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购买服务产品的影响者),此外,还应包括与高校经济、业务、声誉等直接相关的政府部门(如体育局、教育部门等)、第三者评估机构(如各种体育行业协会)等。

3.需求来源。学生对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服务产品的需求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来自于社会(主要是用人单位)对他们综合素质的要求;其二是学生(或包括家长等)对自己的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要求。两者外延有重叠的部分,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后者往往包括了前者,但有时后者的因素相当突出,如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培训类的教育服务产品时,就几乎不以就业为导向的。

4.竞争对手。正如前所阐述,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体育类高职(教学型)学校,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体育类教育服务产品。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提供同类产品的院校以及处于教育市场中同一细分市场的院校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同类的上端主要有以体育学院为主的本科院校、下端主要以中专级别的体校。同型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同一区域的职业技术学院;与这类竞争对手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服务产品有体育与高职两大特点,由此也有体育教育与应用性两大竞争优势。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招生规模都不大,而且各自面对的区域市场几乎不重叠,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竞争不明显。

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定位的分析

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服务产品在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基本决定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竞争中的定位。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定位应当关注其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教育服务产品的选择上,即怎样选择开设专业,提供怎样的教育服务。目前较为被我国企业界普遍接受的核心竞争力定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北大张维迎曾概括过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标准,就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在操作层面,核心竞争力视为等于比较优势加竞争优势:独具的资源和有利的条件是为比较优势,即我有你无;强于同类型竞争对手的能力和素质是为竞争优势。

下面依上述思路,分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优势进而确定其市场竞争定位。目前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市场竞争对手是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和同一区域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本科层次的体育学院在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区别主要是职业化教育和学科应用化教育;与其他类型的职业技术学院相比,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明显的区别优势――体育类教育服务。

由此可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体育类及职业化,明确这一比较优势并加以强化,便形成其在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定位――致力于提供职业化的体育类教育服务产品。

注释:

①武书连.再探大学分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26-30.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桥梁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其安全性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关,更直接影响到各参建单位的信誉度。因此,强化桥梁现场施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其中质量控制更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必须严抓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只有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合理加快工程进度、缩短施工工期,并确保施工质量优质水平。

1 桥梁施工质量的概述

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健全质量监督工作体系为施工质量控制的中心任务,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随着我国桥梁建设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其施工质量存在的隐患日趋明显。桥梁施工阶段较为复杂繁琐,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施工环境较差,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增加了桥梁施工的难度。桥梁施工使用的施工材料及工艺不符合标准,将会增加桥梁施工的风险,加上养护管理工作的不落实,将会严重延迟桥梁的顺利完成。桥梁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等。因此,在桥梁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必须重点控制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从根本上保障良好的桥梁施工质量。

2 桥梁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2.1加强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桥梁施工的前期工作对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的高低。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对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及强度的控制一般可结合现场施工实际,选取分层、分段浇筑的方法施工。混凝土裂缝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深度,可分为表层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三类。表层裂缝的危害性相对较小;深层裂缝将会严重破坏切断结构断面;贯穿裂缝主要是由深层裂缝所致的,贯穿裂缝将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对结构断面产生切断的影响,严重破坏稳定的整体结构。

首先,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为了减少水泥产生的热量,制约混凝土温度的升高,可选择水热化比较低的水泥,且按照规定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进行施工。为了确保搅拌的均匀性,必须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利用混凝土中后期的强度,合理减少水泥量,加以应用缓凝等添加剂。其次,加强混凝土养护工作。在实际的桥梁施工中,应该进行回填维护后再进行拆模。同时可采取控制内外温差的措施,进行控制冷空气的影响,避免混凝土出现早期裂缝现象。

2.2 加强钢筋的质量控制措施

桥梁构件中主要应用到钢柱、钢支座、钢梁等钢结构的制作,由于钢结构的制作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因此,在质量控制中应该严格检查、验收以下环节:钢材加工、组装、制孔、安装等。在桥梁施工中采购的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进入施工现场后,按照不同的规格、厂家进行分批取样检验,确保检验符合标准后再使用。同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加工。在现场施工中,适当使用物理或化学除锈法祛除钢筋锈蚀的现象。钢筋的连接适宜运用机械连接接头,绑扎接头适用于钢筋构造复杂施工困难状况。

2.3 加强结构外观的质量控制措施

桥梁外露的构件统一使用整体钢模,转角及防撞栏等特殊部位需预制定型钢模。在施工过程中,外露的构件应该避免对拉螺丝固定模板。在模板加工过程中,严格制定其尺寸、边线平直度,且正确定位接口螺丝孔。模板完成加工后进行试验检验,接缝错位的距离控制

3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3.1 建立高质量的施工制度

在桥梁施工中,必须具备独立的工地试验室,并加以应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增强信息反馈制度的时效性。同时,定期组织质量管理知识宣传活动,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形成质量第一的意识,并将良好的工程质量意识贯穿到整体桥梁建设的每个环节中。或者定期考核人员的业绩,全面提高他们的积极创造性。

3.2建立统一招标制度

在桥梁现场施工中建立统一的招标制度,可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增强施工管理的时效性,从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确保建筑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统一的招标平台,可充分发挥投标企业人员的优势。在桥梁现场施工中全面引进全新的施工技术及设备,从根本上确保较高的施工质量水平。

3.3加强施工材料及机械的管理

施工材料质量作为影响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降低施工质量安全施工的发生率,关键在于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作为施工原材料采购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质量鉴别水平。同时,明确工程施工机械型号、参数、性能等。根据施工设施的检查、检测、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制定维护保养制度及责任制度,及时排除工程施工质量隐患。在施工设备的质量验收工作中,通过构建一支专业的施工设备质量检测队伍,组织检测人员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确保较高的质量验收工作水平。

3.4 完善施工监理制度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严格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在具体的工程环节中落实相应的监理制度,确保设计阶段质量、进度、投资等工作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其次,作为监理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充分发挥监理工作作用,确保公正化、透明化的监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逐步完善与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制定投资项目的监管方案,以推动桥梁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发展。

4 结束语

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工序相辅相成,只有严格控制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较高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综上所述,在桥梁现场施工中积极完善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及安装、结构外观等质量控制措施,且结合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树立桥梁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方可持续提高桥梁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权. 如何加强桥梁现场施工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4,15(10):70-71.

[2]柴松. 桥梁现场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 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8(7):147-148.

[3]罗华平. 桥梁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有效措施[J]. 江西建材,2014,23(1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