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5:14:07
导语:在初中音乐教学叙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课程标准》展示的是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体现出全新的设计思路,着重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使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为可能。”音乐是能启发人想象力的特殊艺术。在当前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初中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审美发现的过程,是培养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出发,以达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自创自娱的开拓境界,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音乐教学对发展初中学生素质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我们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数额较大,是城市及发达地区的若干倍,应为音乐素质教育的重点。音乐教育是提高农村初中孩子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古人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就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学生提高素质,培养人,塑造心理的重要意义了。所以,重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素质的具体措施
1.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在视听中使学生充分兴奋起来
音乐欣赏是学生聆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最好途径,这对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能走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利用好课前的5-10分钟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老师精心备下的各种经典名曲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在一学期不足20节音乐课的限制下,不可能欣赏到全部名曲。尤其象初中音乐教材上有许多要记忆的。如作者、代表作、乐曲自体裁及音乐专有名词等直接关系刨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形成,光靠课本上提提是不够的,必须聆听其作品,在欣赏感受其美妙意境中能够借助感性掌握得实在,这比死记硬背要强多了。虽然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相对不成熟。但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2.在音乐教学中寓品德素质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初中音乐教学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例如,在教学《国歌》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再如,《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学时,我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帮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心灵美的花朵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音乐深人了学生的生活,深入了学生的心灵,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道德认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发展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音乐课也应当注意凋动一切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每教一首新歌或聆听一段乐曲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提提对这个作品的看法与意见,我认为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又是让学生充分地在发挥自己的音乐才智,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上有提高,就必须有让学生表露自己观点的场所”,这样,教师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证明长此以往,课上学生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表现为主动回答问题,勤思考、爱提问、乐于配合等。因此我们教者要善于因势利导,尽可能制造更多的饥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记、多试、多唱的“三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在浓浓的兴趣中提升学生素养。
总之,在音乐教材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应是所有音乐老师着力追求的,艺术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就必须充分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实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一、 更新教学观念,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一些独立的知识点与枯燥的技能训练,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学生满怀期望地盼着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欣赏课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让学生会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会分析乐曲,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我采用为同学们配乐诗朗诵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 ---- 草桥结拜 ---- 同窗三载 ---- 十八里相送 ---- 抗婚 ---- 楼台相会 ---- 化蝶 ...... 并根据故事的起伏随着音乐的变化,有感情的讲述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其次,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学唱歌曲、分析歌曲,进行创作等,创设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
二、初中音乐课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音乐、体育在初中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体育则是行体表现的艺术,它们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如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美的感悟中传授知识,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并使教学意境自始至终都有审美情感渗透其中。这样,便可推动师生对创造教学美的情感追求,在美的环境中使师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情。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如何在初中音乐课中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呢?可贯穿故事、图画、游戏、动作表演等形式,把这些引进课堂,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听、唱、玩、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使音乐课趣味横生。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创设情境
在音乐课中进行美学艺术教学,必定要创设教学意境。而利用谈话的方式,讲编一个有趣的故事,是最好把学生的思维以最快的速度从课外拉回到课堂上。一旦学生对你讲的故事有了兴趣,他们就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并能比较快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通过绘声绘色的故事叙述,小学生对歌词感兴趣了,并轻松愉快地进入了认真听讲的角色。
(二)、以图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
兴趣是需要的内驱力。当学生对上音乐课感兴趣了,教师便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趣味性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因为艺术创作的核心是想象。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从本质上分析,就是把感知到的对象与大脑中储存的现成图形加以改造、组合、重新形成全新图象的过程。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师可出示图画,利用图画帮助学生识记歌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很快就把歌词理解了,并记到了。
(三)、在教唱时传授歌表演,使音乐和动作融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艺术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综合艺术表演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新拓展的内容。也就是在音乐中编动作、舞蹈,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可使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充满乐趣,学生也处于放松、开放状态,有利于他们愉快、乐意、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同时,音乐与动作的融合,有助于学生体会节奏,增强乐感。
通过歌词的演唱与动作协调统一的反复几次练习,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逐渐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同时也表现出了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
(四)、通过游戏,使音乐的趣味性与学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教育创新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满足正常心理欲望,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学生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要素;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美的感知与理解是审美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动人的音乐,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更能陶冶心灵。它能使人精神振奋,鼓舞人的斗志,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自古以来,中国文学与音乐就融为一体,例如,《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就是根据乐曲来划分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都能合乐而唱,可见,文学与音乐相伴渊源已久。利用音乐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不仅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而且对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优美的音乐所营造的宽松的学习气氛里,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促使学生将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统一起来,并让学生由衷地爱上语文。
一、音乐导入
音乐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其旋律的起伏变化及节奏的抑扬顿挫,以直感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感受,更容易激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先导入音乐,让流淌的乐曲旋律刺激学生们的耳膜,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佳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并掌握该种文体的基础知识,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先播放《英雄赞歌》这首歌曲。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歌声响起,学生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硝烟滚滚的战场,英勇冲锋的战士冒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前进,鲜血染红了军装等一系列激烈战争的场面,学生的情绪将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变得高昂。在歌声的渲染下,学生们听得认真,讨论得也很激烈,整节课水到渠成,既进行了思想的洗礼,又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配音朗读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一堂好课必须要有读书声。朗读有许多形式,其中配音朗诵是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配音朗诵不仅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更能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味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更好地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和形象美。例如,讲述《鼎湖山听泉》时,在朗读夜宿僧寺听泉一节时配一首《高山流水》古筝曲,可以选取曲中节奏渐行渐疾的部分以使乐曲更好地切合该段内容和节奏。琴声如流水般流泻,眼前浮起一幅山林树木郁郁葱葱的画面,如入仙境一般。清澈的泛音与活泼的节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深刻体会“急流直下陡坡,飞瀑落下深潭”的意境。
三、音乐过渡
在拓展延伸写人叙事的文章时,可以借助音乐实现自然地过渡,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而且更能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如在教学邹韬奋《我的母亲》课上,经过师生间的讨论交流,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深入人心。此时,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可以激起学生内心的感触,他们一定是百感交集,回想起一件件的往事:母亲的笑容,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呵护,无意中对母亲的伤害……音乐结束时,教师顺势启发学生: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种教学过程很好地帮助学生延展和升华对母爱主题的体悟,这正是“声乐之乐人之深,其代人也速”。
四、音乐收尾
我们经常会被优美歌曲的旋律或歌词所打动,或勾起听者往事的回忆,或切合听者当下的心境,跳动的音符拨弄着听者最绵软最敏感的心弦,心荡神摇,久久不能忘怀。古人常用“余音绕梁”形容歌声和音乐的魅力。实际上,此时的音乐作为一种载体被保存、记忆并回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音乐收尾,使教学内容美妙浪漫、意味深长,让学生的心灵震颤、精神升华,达到永久记忆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就要充满灵性,不拘一格,触类旁通和兼包并容。在中学语文课堂中适当地融入音乐,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陶冶情操,充分表现“文乐相容”的本质。将音乐带到课堂中,使中学语文课堂更具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在优美奔腾的音乐中更深刻地领略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曲非常重要,音乐不可滥用、乱用,不要把语文课变成音乐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有把握、有分寸地、适时适量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只要善于运用音乐,将优美的乐曲导入中学语文课堂,相信一定提高教学课堂效能。
参考文献:
1.张玲,《浅谈音乐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第11期
2.肖璇,《把音乐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614卷第1期
关键词:情景;力度;风格;范唱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课离不开歌唱,而“范唱”又是音乐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范唱”可以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我这里所说的范唱,就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演唱。其目的是教师运用歌曲所刻画的鲜明艺术形象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风格特点、思想感情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范唱好一首歌,以加强歌曲对学生的感染力呢?
一、创设情境进行范唱,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
在教授一首新的歌曲之前,创设歌曲的情景,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程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所期望的最佳教学效果。情景设计,不仅要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运用伴奏有感情的生动的范唱去感染学生。如教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可穿插一个关于《摇篮曲》的创作轶事的讲授,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描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作曲家的认识及作品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把收集来的有关音乐家勃拉姆斯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被带进教师所描述的情境中去,激发探究的兴趣。作为艺术歌曲,《摇篮曲》是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其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微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转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营造了安详的意境,让这首著称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教师可以运用歌曲这种特色边弹边有感情地进行范唱,让学生无意中回忆自己童年听过的“摇篮曲”,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接着让学生做摇摇篮的动作,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歌曲的柔情和真挚的母爱。
二、注意用力度对比的方法范唱,展示歌曲的艺术水平
音乐是以音的强弱程度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好像一个人讲故事,音调要根据角色的不同而抑扬顿挫、强弱对比。唱歌也一样,要随感情起伏而展示音的强弱变化,以情带声。这样的范唱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把歌曲唱得更臻完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歌曲分析、处理、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范唱之前,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歌曲、歌词的分析,用疑问的方式讨论歌曲的力度,让学生对比与感受。如,大家最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的节奏铿锵有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的风格和特点,号召性和战斗性强烈。对歌中几个“起来”的处理很有讲究。歌曲一开始就是1、3、5一个大三和弦构成的曲调,曲调进行是四度上行跳进,并起于弱拍,这就使它具有很大的号召力。歌曲中间连续出现的三个“起来”51、13、35,它们均起于弱拍,而且是后半拍,在旋律进行的音势上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强烈,一浪高于一浪的向前进行,直把歌曲推向。教师激情的范唱可让学生体会到当时中华儿女迫切渴望胜利的决心!又如教唱戏歌《唱脸谱》,这是一首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歌,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的歌曲。这首歌分两个部分学习,教师在范唱时,力度明确,特别是京腔味重的第二部分,强弱的对比更能突出歌词人物的特征,也更显出京剧的唱腔韵味。并且还根据歌词内容附带了一些形体动作,学生这时虽然还不会唱这首歌,但他们已被老师的歌声所打动,许多学生随着老师的歌声有节奏地拍掌或点头。学生在浓郁的气氛中享受美的同时也受到了京剧演唱的熏陶,自然而然地唱会了曲子。
三、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采用不同的音色进行范唱
初中音乐教材里提供的歌曲形形,丰富多彩。不同的音乐家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风格的作品也需要相应地作出不同处理。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一样。音色和音量的种种变化,犹如朗诵诗歌时的抑、扬、顿、挫,它能恰如其分地抒发和传递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起到文字所无法描述,但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在处理歌曲时,教师应该用不同的音色去演唱不同的歌曲。如《渴望春天》这首歌曲充满生机活力,它以流畅跳跃的旋律,轻盈灵活的节奏,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师要采用轻快、跳跃的音色范唱。又如俄罗斯民歌《夜曲》,节奏简洁平稳,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范唱时要用暗淡、郁闷和压抑的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思想和意境。让学生从教师的范唱中深深感受到那些忍受苦难的人民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8-01
音乐教育是通过歌曲、乐器、舞蹈等与音乐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获得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学前音乐教育概述
将音乐教育独立于生活教育之外,使其成为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表现之一。这是因为,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逐渐被教育工作者们所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相关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当前,很多幼儿园甚至将音乐教育作为办学的一个特色,力求为幼儿打造一个更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空间。
二、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和初中教育,幼儿是通过感知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其前提都是幼儿需要用用与学习材料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音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大多数是接近幼儿生活的的儿歌以及动画片歌曲,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大多数作品都带有叙事作用,在现代多媒体辅助的帮助下,幼儿音乐甚至可以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例如《数鸭子》这支儿歌,其flas色彩鲜艳,任务丰富,能够使幼儿在听歌学歌的基础上,刺激他们的视觉,使他们能够体会到在“数鸭子”情境中的愉悦心情以及场景色彩的美感。音乐教育在幼儿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是非与正误;通过听歌和欣赏歌舞学会认知事物,这都是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赋予幼儿的必要的发展条件。
2、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例如。儿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会使幼儿联想起该动画片中的一些鲜明的角色,聪明的喜羊羊,勇敢的沸羊羊,可爱的懒羊羊以及羊儿们团结、友爱、合作的精神等,在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同时,幼儿会对这些角色不由自主地进行模仿,除了动作模仿,也包括了情感和行为模仿,这正是幼儿进行积极性感学习的过程。另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以及幼儿根据节奏学会的身体律动发生表达以及肢体表达,都能够使他们学习到如何通过正面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理解他人的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教育,成为幼儿日后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且,能够为幼儿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3、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幼儿生活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生活教育包括了日常的行为守则以及生活习惯教育、与人际关系交往相关的行为教育以及孝道教育等。生活教育关系到幼儿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发展以及后续的各种与心理、生理相关的发展环节,甚至关系到幼儿个人人身安全。为了对幼儿进行高质量的生活教育,学前教育机构采取了各种方式,而音乐教育,是进行生活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同时,也对生活教育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儿歌《好妈妈》就充分地表现出了幼儿如何对母亲正确表达爱意和尊敬的方法,很多被宠溺过分的幼儿在学习这首儿歌之后,都会因为模仿以及练习儿歌而对母亲表达出合理的尊敬和关爱的行为,这些行为即是幼儿学习如何尊重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家人的表现;另外,儿童歌曲《小红帽》也教育幼儿“不理会陌生人”这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法则;还有许多儿歌涵盖了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对这些儿歌进行记忆、理解和实践的过程,即是幼儿学习如何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
三、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是做好学前音乐教育的必要条件,一些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以及充分的画面感需要通过幼儿教师的课堂演奏或者多媒体设备才能够表达出来;幼儿经常有机会唱诵儿歌,也是巩固音乐教育结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该在音乐教育方面加强教学设施的购置并为幼儿的音乐表达创造条件。
2、重视音乐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性强弱由幼儿音乐教师直接决定,教师对儿童音乐的的作品的理解越深刻、与幼儿交流越多、在课堂中的创造性教学越多,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就越深远。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该重视音乐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除了聘任教学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之外,还要重视对校内现有的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素养培训。
综上所述,成功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其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前教育机构应该从教学环境建设以及师资力量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音乐教育,使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薛 可.动画音乐用于学前教育的探讨[J].广西教育 ,2015(03):120-121.
2011年,一曲来自苍山洱海畔的歌声飘荡在意大利的上空,醉了罗马、醉了佛罗伦萨、醉了米兰。
11月30日至12月8日。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米兰等城市上空飘起这首名为《唱歌唱到心相合》的歌声,中国驻意大利使馆首席参赞、罗马大学副校长等各界人士3000多人观看了演出,《欧洲侨报》专访了“金花组合”,中国驻米兰领事喜不自禁地握着大理学院艺术学院院长赵全胜教授的手说:“金花们的歌声非常美丽动听,你创作的音乐把我已带回了中华大地。”
这次参加意大利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中。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中意青少年艺术联欢节”是其中的一项。由赵全胜教授创作并改编的《唱歌唱到心相合》、《小河淌水》、《踩着云》等节目入选,赴意大利参加交流演出活动。
穿着草鞋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这不是传说。这是真实的足迹。
赵全胜真的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创作的歌曲会在诞生了《神曲》的意大利唱响。
这个昔日黑漓江畔的放牛娃哼着白族调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凭着自己的天赋,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他一路顺着这条发源于老君山的小河走到大理、走到昆明、走到欧洲,闯出一番新天地。
1967年5月,赵全胜出生在剑川县沙溪灯塔村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缺衣少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之一,赵全胜家的情况更是捉襟见肘。赵全胜耕读的日子是快乐的。那时的农村小学,也没有排名次、比平均分,老师们认为,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唱唱歌、打打球、学学画,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放学后,赵全胜也和小朋友们一起打猪草、放牛马,这个时候,总会听到旷野中传来的调子,西山曲、东山调、花上花、翠茵茵,各种调子就像旷野中拂过的一缕缕清风,沁入他的肺腑。
就这样,赵全胜爱上了唱歌,学校里唱,田间地头唱、骑在马上唱、爬到山坡上唱,长辈们也鼓励他:“阿胜,唱一个我们听听”,于是他就亮开嫩生生的嗓子,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穿林海,过雪原,气冲霄汉……”或是“白月亮、白姐姐,真心话儿说给你,小妹妹,我想和你成双配,又怕你不应。不开口来心不依,开口又怕得罪你,答不答应在于你,何必害羞呢?”把人们逗得哈哈大笑。到了初中后,学校里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但也有一些老师有些艺术才情。也会吹拉弹唱。也有意识地培养赵全胜向声乐方向发展。那个时候,很难得的是学校里还能找到李双江、蒋大为的音乐磁带,还有双卡录音机,更为难得的是居然还有帕瓦罗蒂、多明戈等世界顶尖级歌唱家的唱片。赵全胜就这样,跟着录音机、唱片机开始了似乎有些专业的训练,还记得他第一次登上剑川沙溪寺登街的古戏台上,亮开嗓子,唱的是《再见吧,妈妈》,唱完后,校长拉着他的手说:“你把我的眼泪都唱出来了。”他第二次登上古戏台,又打开清亮的歌喉,唱了一曲那个时候最热门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可谓艺惊四座。老师们都说,赵全胜,你一定要读艺术院校,不然可惜了。几十年过去了,2010年,当他带着大理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到沙溪举办首届沙溪镇艺术节时,他第三次登上寺登街的古戏台,不由得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1984年4月,在老师们的鼓励下,连州府下关都没去过的赵全胜穿着草鞋,徒步几十公里,到洱源考点参加大理师范艺师班的招生考试,并且以全州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大理师范艺师班,成了剑川三中第一个考起中专的学生。
三年师范生活,对赵全胜的锻炼是多方面的。那个时候的艺师,培养的是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美术教师,说到底就是培养“万金油”,吹拉弹唱、写写画画都要学,还要有良好的劳动观点。1987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正在洱源县牛街实习的赵全胜突然接到学校里打来的电话。让他回去参加云南艺术学院的招生考试,这对赵全胜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原本作好了回去当一名农村小学教师的他现在面临着更好的选择。可是,这也是两难的事啊!
坐在从牛街到下关的班线车上,赵全胜思绪万千。他索性打开车窗,让旷野中的风拂过他清瘦的脸庞。后来他哑然失笑了,考得上考不上还不一定呢,管他呢,先考吧,试试再说。
回到学校的他还没有准考证的照片,赵全胜着急上火地借了一辆自行车。匆匆忙忙向玉洱相馆驶去,哪知一不小心,跌了一个嘴啃泥,把门牙跌落了一颗。找到附近的一家诊所,医生说,你满嘴是血,牙床带伤,怎么安呢?十五天以后再说吧!
赵全胜一把抓住医生说。不行。我明天就要声乐考试了,没门牙唱不了。求您了,您一定要给我安一颗门牙,哪怕只消把明天的考试应付了就行。医生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第二天,他纯净清亮的嗓音立刻得到了肯定。考官们很喜欢眼前这个黝黑清瘦的农家娃,他在大理师范艺师班四个推荐参加考试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
赵全胜极其珍惜这次读云南艺术学院的机会。对于他而言,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继续学习他热爱的声乐,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赵全胜知道母亲和哥哥姐姐们的不易,所以入学之后就把时间全部用于刻苦学习。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一到假期,他就到全国各地采风,参加各种公益演出,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专科读完后,他又顺利升上本科班学习。
毕业在即,将何去何从,赵全胜也面临着抉择。当时有一个部队文工团看上了他,还有家乡的大理师专(大理学院前身)也诚邀他回去,考虑到家庭困难,需要照顾,他最终选择了回到大理师专,从此潜心教学、甘为人梯,同时进行音乐创作与研究,这一回,就是二十多年。
有一种境界叫甘为人梯,有一种精神叫诲人不倦,大学名师,得失寸心知。
赵全胜分到大理师专后。便被分到了南涧县无量乡支教一年。说是支教,其实也就是锻炼,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支教制度。支教一年,就回了大理师专一次,赵全胜把自己完全扎了下去,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南涧无量乡无边无量的莽莽群山之中。按他的说法,他在那个山区中学里简直是得心应手,不仅上好学校里安排的课,他还为无量乡、南涧县筹备艺术节,组织了很多文艺活动。当时,学校里没有宿舍。赵全胜就被安排在食品组的楼上,楼下关着猪。赵全胜每天晚上都要两三点钟才睡,一是他保持着读书时的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开着一部双卡录音机听音乐。听李双江的。听蒋大为的,听帕瓦罗蒂的,能找到的男高音、男中音歌唱家的歌,他都要听。另一个原因是楼下关着的那些猪每天晚上都要哼哼唧唧,等那些猪安静了,他才能安然入睡。
支教回来后,赵全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和各项工作之中。丝毫没有懈怠过。从1993年至今,他先后担任了大理师专音乐系党支部书记、大理师专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大理师专音乐舞蹈系副主任、艺术学院总支副书记、大理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其间,他还被民族文化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被遴选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专家库成员、被遴选为云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他还被聘为大理州艺术系列的职称中评委和省、州各级音乐艺术赛事的评委,2011年11月,他被遴选为大理学院第八批硕士生导师、2012年4月,他被评为大理学院第三批教学名师,同年10月,获得大理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应当说,作为大理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赵全胜能被评为教学名师,这是很难的。不论从哪个方面而言,艺术学院都相对薄弱,学校把这么一个“名师”的荣誉授予他。可见大理学院对他几十年教育教学成绩的肯定。同时,作为四年才评一次的教学成果奖,首次以一门专业一门课程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这也是赵全胜始料未及的,足以证明他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同。
当然,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还不止这些,仅就教育教学而言,他是中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大理学院“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大理学院第五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大理学院音乐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还有林林总总的头衔,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在教育教学方面。他已经达到了一个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
作为一个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几十年默默耕耘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赵全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他指导的学生也在各种赛事中频频获奖,总计20多项,仅就指导“金花组合”而言,就获得了云南省首届本土歌曲演唱大赛银奖。声乐节目《唱歌唱到心相合》即先后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专业组表演二等奖、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表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指导的声乐节目《小河淌水》获云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第二届本土歌曲演唱大赛,获得演唱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云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表演类二等奖:荣获中国声乐孔雀奖“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云南赛区决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第二届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云南省首届本土歌曲演唱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二届本土歌曲演唱大赛创作一等奖……
“金花组合”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从2007年开始。赵全胜便亲自组建“金花组合合唱团”。这是一个具有浓郁大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女声合唱团,由赵全胜任团长、艺术总监并亲自编创演唱曲目,由孙聪硕士任指挥。“金花组合”精选了艺术学院在校就读的6个姑娘。对她们进行统一的训练。学生毕业了,组合依然在,按照赵全胜的说法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赴意大利的演出更是把大理学院艺术学院的知名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赵全胜从2005年4月起任艺术学院副院长。2009年3月,他被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2010正式任命为院长。赵全胜任院长的时间虽不长,但因为从参加工作至今都在大理学院工作,对艺术学院的状况可谓了如指掌。赵全胜深刻地意识到,在大学和各种事业单位越来越行政化的今天。大理学院艺术学院则要“去行政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身为一院之长。必须以身作则,不以行政领导自居,而是实实在在地教学科研在前、享受在后,事事当楷模,才能服众,也才能建立起“院长”的威信。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率先垂范,做到了教学、科研、创作三不误。在教师的管理方面,他始终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尊重教师的人格,公正对待每一位教师,做到学院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大理地处西南边陲,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又有千年的文化积淀,古滇文化、南诏大理国文化历史悠久,大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如云龙的吹吹腔、剑川的民歌、大理的“绕三灵”、南涧彝族的“跳菜”,以及本主、土主、婚丧文化等,可以说是璀灿夺目、绚丽无比,而专家、学者对其的开掘又只是冰山一角。这就为大理本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大理学院艺术学院如能背靠这个民族文化的宝库,使之为教学科研和创作服务,无疑是大有作为的。艺术学院明确了“特色是生存之本”的思路。
植根大理民族文化的沃土。翱翔在艺术的天空,赵全胜像一只云雀,永远在故乡的田野歌唱。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而今他身上的光环已经很亮,他的头衔太多,院长、教授、学者、硕导,云南省重要艺术赛事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声乐学会会员、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委、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专家库艺术类专家、云南省手风琴学会理事等等,他组织、策划、导演了上百场次艺术演出晚会、创作的音乐作品在云南电视台、大理电视台等媒体播出。但几十年了。他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歌者。他永远记得在故乡寺登街古戏台上登台演出的场景。
由此,他走上了一条更为艰难的创作与科研之路。之所以说艰难,是因为时间于他而言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了。过去任普通教师时,时间相对充裕,现在任院长,杂七杂八的事都要找到他的头上,在没有接待的日子里,有一盏灯一直亮着,就像塞纳河畔福楼拜先生的灯光。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赵全胜在创作和科研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个人发表、出版音乐、音像作品24件。音乐作品有《中国母亲》、《白族酒歌》、《筑路先锋颂》、《唱歌唱到心相合》、《黑龙潭茶醉人心》、《可爱的宾川》、《我爱移动这一行》、《美丽的校园》、《阿鹏的故乡》、《美丽的剑川》、《鱼水情》等,其中《美丽的剑川》获得云南省首届石宝山杯歌手大赛一等奖,并由我国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学进演唱,入选《中央民族大学声乐教材》。个人著作有《云龙白族吹吹腔艺术品鉴》、《洱海恋歌――赵全胜创作演唱声乐作品专辑》、《艺术思考》、《大学音乐教材》等,这些著作,凝聚着他的滴滴汗水。
科研方面,赵全胜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白族音乐概述研究》、《本土民间艺术引入学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理工艺性旅游产品设计研究》、《滇西北少数民族鼓乐文化研究》等;参与了徐傲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杨秀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赵治华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等。在此基础上,赵全胜发表了论文《白族民间叙事歌的艺术特色》、《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实践探索》、《调整专业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新课程改革的探索》、《白族原生态民歌》、《应对高等教育新形势探索声乐教学新模式――大理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引入本土民间音乐教育的思考》、《白族唢呐与白族民俗活动》、《白族“绕三灵”活动的文化表现形式及其价值》、《浅析民族风情舞台剧的创作及运作》、《利用大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高校艺术特色课程》、《新华村白族银器手工制作技艺》、《云龙白族吹吹腔的表现形式及特征》、《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素质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索》、《教育与教学研究探微》、《学分制下音乐教育专业新课程构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索》、《音乐学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实施的新思路》等18篇,有几篇还在《中国音乐》、《音乐创作》、《电影评介》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可谓成果丰硕。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大理民族艺术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指导作用。
艺术之家,其乐也融融。赵全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钦佩的成就,与自己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赵全胜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妻儿的功劳。从生活而言,这样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的兴趣爱好与追求的家庭是幸福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