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时间:2023-05-31 14:56:04

导语:在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与国防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2篇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和谐地将学习者的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关系的不同层面融为一体。舞蹈理论知识是能够指导舞蹈实践的专业知识,学好舞蹈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及运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对更好地演绎舞蹈有着重要意义。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多种需求,通过内外的激励,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实现教学目的。

二、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的良好环境下,更多的综合类高校开设了舞蹈专业,但在生源招收方面与舞蹈专业院校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由两部分生源构成,即招收了少量艺校专业舞蹈生源的同时,也招收了大量普通高中毕业的舞蹈生源。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历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舞蹈理论课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距。专业舞蹈生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训练专业与演出排练上,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尚浅,且学习兴趣不高;而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经历过寒窗苦读,虽然对理论知识与授课方式的与接受程度较快,但是对专业内容相对陌生,所以种种的客观因素造成了两类学生群体的学习进度不统一与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互换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主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学习,并且通过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各抒己见的发言机会,让学生从单纯的聆听者成为理论的讲授者。

三、舞蹈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善

当前国内舞蹈理论课程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便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进了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仍然不感兴趣。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改变传统课堂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师生之间没有或很少互动的教学现状,向多向互动,双向交流的师生交流方式转换,并且打破学生为各个学习个体,彼此独立的学习方式,试图通过组成若干个学习组,成员相互合作的方式,让教师在专业技能传授之时,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问回答能力、分析辨析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四、舞蹈理论课堂教学环境改变

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体本身,也就是说舞蹈是一门身体力行的学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良好地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这门艺术学科。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室环境与教学氛围的原因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相结合进行授课。在传统舞蹈理论课程中教室分配曾出现单一安排现象,以《芭蕾舞教学法》这门理论课程为例,如果仅在文化课教室授课,教师就会因为空间小而受到局限性不能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演示;相反,如果仅在专业课教室进行授课,就会因为没有多媒体而无法详细地讲解理论课知识;再如舞蹈学生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其对理论课的不重视。由于人的精力与耐力是有限度的,所以学生在耗费大量的精力上完专业课后,很难再集中注意力上理论课。如果教师采取传统课程中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通常的反馈方式就是蒙头大睡,或学期末想尽办法划重点以期通过考试。因此,本项目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建议舞蹈理论课程应借鉴参与式教学法中感染式的教学方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昏昏欲睡的学生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并创造一个学生和教师共处的、和谐热闹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66-02

1 前言

国防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增强当代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最有效途径。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在这些法规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其目的是增强国防观念,关心国防建设,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局势变得日益复杂,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就必须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高等学府,更应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

2 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防教育能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一个非常重要学习时期。开展以爱国主义、军事训练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每年一次特别是新生开学时的军事训练,让他们真正学到军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不畏各种困难和艰险的工作作风。通过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全面又深刻地学习理解当前国家在国防政策、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思想上能更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教育能增强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主要是对一些队列、简单的军事技能、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事训练期间,紧张和艰苦、苦与累、伤与痛、汗水与泪水时刻会陪伴学生,但正因为有这些持续而又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学生的身体才能练得更结实。虽然在训练中很多学生晒黑了、练瘦了、碰伤了、累哭了,但他们的身体更棒了,体质更好了。

国防教育能培养高校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 通过一些调查,中国高校25%左右的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军事教育和训练,磨砺的是一种超强的“自觉性”和“强制性”。有时在训练中所进行的超强度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达到近似实战的体能和技能要求,可以让大学生在极端艰苦复杂的实战环境条件下进行磨练。通过军事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能不断让大学生的知识、智能、技能和心理等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3 高校国防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和国防意识存在弱化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防教育中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

思想重视程度不高,国防教育难深入 从目前全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来看,高校都能把国防教育课列为学生必修课,开设率达到100%。但是,国防教育的不足依然存在,主要就是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国防教育难以更深入。由于长期身处和平环境,整个社会特别是高校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重要性紧迫感明显不足,在思想认识上有些偏差,认为国防教育是军队的事,教育好与坏也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学校进行国防教育只是走走形式,随便应付过去就可以了。特别是少数高校的领导干部对国防教育和训练的认识更是不足,重视程度非常低,认为国防教育对学校的发展也没有多大帮助,对个人发展更是作用不多,造成学校的一些部门和单位缺乏组织国防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他们当中有些人国防意识不强,不太关心和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更不愿组织学生更多地参与国防教育。

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效果难改善 目前,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没有更多的形式和内容相互配合。不少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工作时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往往是上面催一下、下面动一下,迎接检查紧一下的状态,临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非常明显。对军事训练的专项任务也是一种被动的依赖,更多是委托军队来完成军训任务,而高校参与进去的不是很多。还有些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存在挂空档的现象,对国防教育时间上不经常,人员上不普及,内容上不全面,方式上不灵活,规章制度不健全,追求一种短、平、快的任务完成式。有不少单位在国防教育的方法手段上习惯于上课教育、图片展示、广播宣传等传统方式,而对上下互动式、军地体验式的教育方式创新运用不足,特别是在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手段开展国防教育不够普遍。最终,造成国防教育的质量非常低,学生的国防观念树得不牢,国防意识没有树立,国防知识没有掌握。

教育力量不够,教育经费偏低 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是确保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国防教育也不例外,没有一定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经费,就难以完成好国防教育,更谈不上确保国防教育的质量。从当前高校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有的学校有专业的国防教育教师,但其国防教育业务不精,有一定知名度的讲师还比较少,很多教师年龄偏大;有的学校没有专业教师,更谈不上有中坚教学力量。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很多高校投入明显不够,导致很多国防教育和军事活动无法开展。在《国防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经费要纳入各级单位的财政预算,但不少单位明显没有执行,要么执行了但降低经费标准,对一些国防教育的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的保障难以确保国防教育和军事活动的正常实施。现在,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只能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军训,如队列训练站军姿、停止间转法、三大步法、唱唱歌、演演讲等。

4 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对策思考

思想深化,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培养天之骄子的地方,高校要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要提高国防素质的高度上来认识,要认识到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国防意识的强与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强弱和民族生存之道。大学生强,则国家强;大学生弱,则民族衰。尤其是在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道路上,高校更应站在党和国家、民族的高度来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国防素质,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重任。

内容优化,突出重点 国防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国防历史、国防常识、国防形势、国防法制、国防科技和军事技能等,是一个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内政到外交、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学科非常齐全,空间十分广泛。高校进行国防教育时要注意内容优化,突出重点。要根据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紧跟时代主题,贴近学生实际,从当前的形势任务出发,结合当今时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国防教育的内容。重点加强国防常识和军事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适当拓展国防军事日活动,同时把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注意渗透到大学的相关学科教学中去,更加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形式多元,方法灵活 要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高校在国防教育中必须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灵活不断地进行教育。要坚持经常与随机、全面与重点、理论与军事相结合。

一是主题教育。紧紧抓住国防教育这个主题,利用高校主课堂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形势与任务、军事理论等主题内容教育。

二是渗透教育,也就是把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融于高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来达到国防精神的渗透。比如发挥学生组织、团委、班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防知识竞赛、读经典军事书、升旗、唱国歌、观看革命战争片、为烈士扫墓、军民共建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防意识。

三是专题教育。学校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军队发展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当前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适时地进行一些诸如专题讨论、演讲辩论、教育讲座,使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更为系统连贯。

四是随机教育。即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国防教育,要注意发挥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几个基地的作用,让大学生时时处处接受国防教育。

五是校园文化教育。这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活动方式。通过校园国防文化的熏陶,对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有着导向、调适辐射、凝聚等作用。它能把国防意识教育贯穿于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之中,比如板报宣传和社团活动等,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机制健全,严格规范 健全的机制、严格规范的国防教育制度是国防教育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保证。高校必须建立起健全、严格、规范及行之有效的国防教育机制。

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国防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质

改革高校现行国防教育的教学方式,理清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把准切入点,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总规划中,从教学实际出发,构建一种多元,有效的体育教学体系,使国防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无疑,对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

1高校体育与国防教育的密切关系

1.1体育与国防教育起源的同一性

体育的范畴包括了学校体育、军事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军事体育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追溯军事与体育的关系,可发现,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发展于人类战争,自古与军事密不可分,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很多运动项目发源于军队,如马术、射箭、铅球、标枪、铁饼等。在现代教学学科中,体育是最能体现浓厚的军事色彩的课程,体育既包含了军事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练就军事所需机能的主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体育竞技的“对抗性”、“竞争性”、“战术性”与军事技能如出一撤。

1.2体育与国防教育目的的相似性

体育是运用各种项目对身体进行训练,强身健体,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在国防建设中,国家早已将强身健体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形成了“以民为体”、“富国强兵”、“寓兵于民”的军事思想和“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思想。这种强身健体的形式,成为了弘扬爱国教育,提高军队素质、增强战斗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使得体育包含了丰富的国防内涵。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与国防教育具有目的的相似性。

2基于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素质是国防首要的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起主导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使体育运动与国防精神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增强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强化国防意识,在国防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为祖国流血献身,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为国防建设输送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后备人才。

2.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对于平时学习工作和任务完成有着重大影响,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受过专门锻炼的、训练有素的人在完成战斗任务时表现出精力旺盛、精神高度集中、知觉敏锐、反应迅速、行动准确、果断而又小心谨慎的良好身心素质。而心理素质较差的人,在各种危险的环境下,表现为生理心理紧张,如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心率加速、注意力及思维能力降低等。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军事技能有助于战胜紧张和恐惧,保持心理稳定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心理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2.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国防建设保卫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要投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将走进军队和预备役的行列,成为未来国防建设的主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国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军事训练的项目,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国防技能,牢固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为军队储备一大批高素质的后备兵员,以便需要时为军队输送高技术军事人才,成为战时扩建、组建军队的骨干。一个国家的安危,常常与一国家公民的爱国热情、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密不可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是最实际、最直接的崇军尚武、履行国防义务的教育,是培养国防人才,开发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2.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优良品质

军队以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而著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觉学习到军营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作风素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军训的要求进行军事化管理,巩固军事训练的成果;通过严格要求,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化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各种运动规则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集体形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融入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3.1组织编写融入国防教育的高校体育教材

高校应建立健全国防体育教学机制,组(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38页)织体育教师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国防体育教学的教材,拓宽体育教材内容,发掘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军事体育项目。高校可尝试把尽可能多的军事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入到体育教材之中,大胆地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使体育教学即完成了体育教育的目标又体现了国防教育的特色。另外,可考虑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如定向越野、柔道、摔跤、擒拿、救护、战场制敌、野外战场生存训练等课程项目。就拿“定向越野”来说,该项目原本为军事项目,是军人在作战中运用地图、判定方位、选择行军路线、接近目标的军事行动,由于其集跑步、翻越、识图等于一体,集团队性、挑战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3.2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高校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国防体育知识,组织体育教师多渠道的参加各类国防教育培训,拓宽业务知识,把准切入点,使国防教育与体育教学相互融合,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体育教学之中,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国防体育教学水平。

3.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体育竞赛活动

高校应利用各种时机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防体育竞赛活动,弘扬校园军事体育文化精神,如射击比赛、军事障碍比赛、军体拳比赛等。国防体育竞赛活动既是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一种有力补充,更是对国防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和拓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小分队战术竞技、军事夏令营等活动,考虑与部队联合开展军事体育运动,让大学生在参加运动中学习军事技能,接受国防教育,体验军事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向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芳枝,付宏.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体育教育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2):99- 101.

[2]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 陈晓鹏,马楚虹,王晓,等.军事体育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也论体育与军事[J].四川体育科学, 2006(3).

第5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16-0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青壮年,我国79%的HIV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1]。据报道,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笔者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结合来探索适合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途径,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校2005级选修健康教育课大一新生900名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生745名,女生155名;干预8个月后选取同级未选修健康教育课的新生90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711名,女生189名。

1.2 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AIDS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对待AIDS/HIV感染者的态度、自身行为等。调查员由校医院任课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受过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主办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由调查员发放及回收问卷,首先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即干预前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要求研究对象独立完成,答题完毕当场收回。1周后进行干预,以开展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为教育方式。针对选修新生,专题授课主要采用《青年学生健康教育》教材,其中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分2次4个课时讲授,并播放《警惕艾滋病》VCD 30 min。选取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58幅,在学生宿舍区进行为期7 d的宣教展出,要求全体新生到场观看并签到。干预1个月、8个月后使用同一问卷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相关知识 新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1.7%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95.0%和95.5%,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80.6%)同期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见表1。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分数值为应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居住地为自变量,作多元直线回归,性别(t=-3.521,P=0.000)、父亲文化程度(t=25.412, P=0.000)与家庭居住地(t=-2.683, P=0.007)纳入方程,所做方程有意义(F=131.278,P=0.000)。最终的线性方程为Y=4.724-0.029 X1-0.551 X2+1.512 X3。其中家庭居住地影响较大,城市学生知晓率较农村学生高。

2.3 艾滋病相关态度 学生对AIDS/HIV感染者态度正向率从干预前的52.2%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66.4%和67.7%,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57.7%)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实验组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艾滋病相关行为 大学生正向行为率从干预前的70.0%提高到干预后1个月、8个月的80.0%和80.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71.5%)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后8个月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艾滋病防治已超出公共卫生范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健康教育仍为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是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保证因素[2],通过组织可获得支持和协助,同时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在干预活动中,健康教育信息的传播和研究对象对信息的获得是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以开展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为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干预后新生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广州市大学生 (84.3%)[3]和一般人群 (63.3%)[4],已达到国家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规定目标(一般人群>75%)。表明以广州市健康教育所高校医院任课教师大学生为组织培训形式,以开展专题授课、播放VCD、图片展为干预手段,是一种操作性较强而成本又低的切实可行健康教育模式。据报道,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比较贫乏,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普遍存在[5-7]。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来看,本组学生每个问题的答对率在干预后都高于干预前。新生对AIDS主要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于AIDS非传播途径知识回答的正确率较低,这与聂少萍等[8]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部分学生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传播AIDS,这势必加剧对感染AIDS的恐惧,从而产生对AIDS/HIV感染者及其家属有意的疏远、否定和歧视,不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环境。调查结果亦显示,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依然存在,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技能令人担忧,这也是今后高校健康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说明,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与知晓率有相关关系,其中家庭居住地影响较大,城市学生知晓率高于农村,这与城乡经济差别和农村中学相关知识宣教不足或缺乏有关。聂少萍等[8]调查结果亦表明,城市学生通过中学教育和父母教育获得的防艾知识高于农村。

对艾滋病人过于严厉甚至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性危险因素[9]。大学新生存在对艾滋病的拒绝现象,干预前后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和对大学生同居现象认可的学生比例仍较大,表明学生的性观念已经有了开放的趋势,性观念淡薄,性道德脆弱;同时也说明行为干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在广泛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对卫生防范意识差、存在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学生尤其是女生、农村学生的健康教育,强调、性道德教育,而且要长期不懈地反复进行。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段信美.国外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75-376.

[3] 欧阳炳惠,曾立新,何秀芳,等.广州市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777-778.

[4] 何群,杨放,林鹏,等.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3,29(5):17-19.

[5] 段玉林,孔庆平,徐颖.昌平区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319-320.

[6] MASWANYA ES,MLJI K,HORINGUCHIL,et al. Knowledge,risd perception of AIDS and reported sexual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in secondary schools and colleges in Tanzania.Health Educ Rpr,1999,14(2):185-196.

[7] DARLENE LR, STEPHEN AM,RICHARD GM.Changes in university student’ AIDS-related knowledge,attiudes and behaviours,1988 and 1992.Can J Public Health,1993,84(4):275-278.

[8] 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第6篇

专家、学者作为教材开发的主要力量,其对教材质量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专家和课程、学科专家对某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材的整体设计、编制和制作是设计和制定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跑道”,目的是让师生在此“跑道”上来跑步[4]。与其他学科不同,国防教育与国家的安全利益紧密相关,具有政治性、法律性等特点,国防教育教材开发编写必须要按照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编写的总原则,维护其权威性、法律性、规范性。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方面,教育部或各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统一的教材,杜绝其他人员以谋利为目的的教材开发渠道,这是维护国防教育教材的权威性、法律性和规范性的必要措施。因此,教育部和各省统编国防教育教材,首先要建立或选配相关的教材开发专家队伍,让相关专家成为教材发展的主力军,从源头上为提高国防教育教材质量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另外,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虽然是特定的,即在校大学生,但各种教育活动共同发挥着综合育人的功能。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除了具有全民国防教育的共同特点之外,又具有本身的特点。如就教育内容来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涵盖了军事学所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还与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技术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等多门类的知识关系密切,知识涉及面广,信息容量大,这是其他学科教学所难以企及的。因此,组建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专家队伍,制定教材开发规划和编写教材,除国防系统中从事国防教育与军事研究的专家外,还应吸收一些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层次,辩证地处理好教材开发的专家队伍结构,做到军事学学科专家与其他学科专家的互补与融合。

教材开发不但要依赖于专家队伍,也要处理好“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做到广度适量,深度适宜[5]。因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毕竟不是专家的学术研究著作,而是面向大学生的通用性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教材。因而教材既能够保证权威性、规范性,又能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是专家开发国防教育教材必须把握好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广度上,专家在制定开发、编写高校国防教育教材体系时,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应对未来的趋势有总体了解,把握国际国防教育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走向,把握社会发展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不断调整教材开发编写的方向和内容,及时反映新科技、新动态;同时借鉴和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制定教材开发方案,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将教材开发建设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统过程;第二,教材开发要建立在大学生心理特点之上,与学生智能发展相适应。其次在深度上,专家在制定开发、编写高校国防教育教材体系时,也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深度是一个质的问题,在量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质的度。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建设具有很强的“未来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制订教材开发规划时,要针对教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作好预测工作,以保证教材开发能够体现军事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和适度的超前性,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其深入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第二,教材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教材开发使用上应有所不同,教材各部分能自成独立的单元,各取其所需,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针对教材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的问题,适当开发与军事课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如音像教材、网站信息建设、多媒体课件等,以形成结构科学,内容准确,繁简合理,相互配套的教材体系,满足不同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

抓好教师队伍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再次开发,提高教材使用的质量关

在专家对教材开发过程中,专家、学者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教育理想、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生活阅历等,也必然会有时代与个人的局限性,国防教育教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补充材料、拓展视野、丰富思想、更新观念,使之具有时代性、应变性、鲜活性和情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提高教材使用的质量,是国防教育教材开发的又一重要环节,抓好这个环节的再次开发,对于国防教育教材开发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教材编写更多是考虑国防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学生需求的共性,因此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重新理解、组织、加工、输出,即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这种教材开发活动,以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能够满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群体对国防理论和军事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作用和意义重大,普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提倡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根据本校国防教育教学需求和特点,对统编教材进行再开发。而对于教师本身,也只有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材再开发,教材才有可能适应自身教学的需要。而且在国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对教材再次进行深入的二次开发,也提高了理论修养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知识面大大开阔,有助于提高鉴别教材内容,取舍内容的能力。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不但是教材开发的重要环节,能够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而且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有利于专家在开发教材过程中,吸收那些长期在一线工作、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创新,并从教师的经验与智慧中吸取教材开发的经验教训。

教师再开发教材的能力,关系到教材使用的质量,也关系到国防教育效果与效益。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教师再开发教材的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包括从事国防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和教辅人员。有学者统计,目前全国专职的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师的缺口量是比较严重的,取得正规的国防理论课授课资格的教师就更是为数不多[6]。很多从事国防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广大教师,干部和研究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搞教学,对具体学科的内容不甚了解,因而很难把研究工作深入到教学和教材工作中去,限制了再开发教材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要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建设,要在专业建制、师资配备、教师进修等方面制定可行性规划,让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大信息量,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和道德素质。将编制中的人员通过培养、深造、进修等各种途径打造成具有专业理论水准的国防教育专门人才。这是保障国防教育教材再开发建设和使用得到良性发展的前提。其次,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教材再开发能力。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国防教育课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善于运用教材,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就必须提高教材再开发的能力。#p#分页标题#e#

一是教师要善于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开展教育。如根据高校地理位置的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方与南方的高校,国防局势不同,学生关注的方面就会有所差异。或根据高校的专业性质,如军事院校与非军事院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专业院校与综合大学等,他们对国防教育的思想反映不一样,其内容和要求也有所区别。例如,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学校,可以多编写或开设一些军事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发展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等问题;医学院校的,可以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或开设一些诸如战场救护等方面的内容;靠近军事基地,军事博物馆、展览馆或国防教育基地的高等学校,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总之,各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根据国防教育资源的情况,灵活地采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选择适应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再开发,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性别、身体素质及大学生的兴趣开发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大学生专业的不同性质,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如法律专业的,他们可能对国防教育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国家等问题敏感;机械专业的,对国防教育中武器装备等高科技技术反应强烈;金融专业的,可能更多关注国际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再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奋点的同时,也不能减弱国防教育色彩和降低标准,各种形式的再开发教材和辅助教学材料,都必须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针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再开发,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增加教育知识和教材以外的新内容,等等,都必须为全面落实教材教学大纲和增强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效果服务。

抓好学生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开发使用,加强教材使用信息的反馈

教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不仅要依靠专家来进行首次开发,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工来进行二次开发。但这两次教材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以教材为基础和主要载体的国防理论和军事技能。因此,教材开发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资源,让学生共同参与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并形成良好的教材使用信息反馈,以便于国防教育教材的修订、完善及重新编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开发使用和信息反馈,又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必须重视抓好这一环节。

教师以国防教育教材为依据进行授课准备的过程,是国防教育教材再开发的主要过程。但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与教师教学的互动活动,又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我们可以视学生的这种活动为教师教材再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材再开发和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兴趣、经验和对时代、社会的感受,对教材的知识、信息和教师的解释所进行的接受、理解乃至批判的活动,从而实现对教材再开发的良性发展。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教材再开发的形式主要有:第一,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鼓励学生关注世界国防这一领域的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新成果。采取主题灌输、课堂渗透、环境熏陶、活动引导等多种途径,为大学生讲授国防基础知识,传播国防安全理念,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增强对战争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中外杂志、资料文献、著作、网络信息并加以消化吸收,尽可能参加各种相关国防教育活动,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教材作用的质量,反过来则又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补充,学生从各个方面提出的问题,能够促使教师对过去未曾考虑或考虑不深的地方进行深入思考,这就为教师进一步编写出有较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创造了条件;第二,让学生与自己的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大学生由于其所修的专业不同,因此他们在接受教师的讲解时必然会对不同的知识点产生兴趣与共鸣。

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时要将国防教育与自己所修的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例如:三防知识与医学专业直接相关;军事地形学与地理知识有联系;导弹控制技术与计算机专业有联系[7]。或横向渗透或纵向延伸,将教材信息与更多的教材乃至教材以外的更多信息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迅速地成长为国防专业人才;第三,让大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把社团活动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要充分开发使用国防教育教材,就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将国防教育纳入到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可以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教育,如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征兵等有利时机,举办爱国主义影展,召开国际形势报告会等;可以与当地驻军或部队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组织到兵营去参观学习,或组织到军营体验军事生活,以此来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还可以将当地或省内外的革命基地、纪念馆、历史旧址、烈士陵园等作为国防教育活动基地等等。这些活动以及大学生自己开展的社团活动的作用,是国防教育教材所不能替代的,并且是国防教育教材的重要补充。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不仅要重视专家开发的基础环节和教师再开发环节,而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教材使用信息的反馈作用。首先,教师应当把大学生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及使用的信息及时反馈于自身对教材的再开发环节,提高再开发的质量与紧迫感及责任感。因为学生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可以深入地理解国防教育教材的精髓,并可反馈教材开发和编写的适用性。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映,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思想、观点和感受、体悟、理解,可以在边教边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中着手自编讲义,及时将教学点滴体会消化到讲义中去。而学生提出的教师没有思考或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则又逼迫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和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师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再开发。其次,要重视把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和各种教材开发信息反馈给专家作为编写新教材和修订教材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教材开发的程序是专家编写教材,教师再开发教材,学生使用教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开发。在这一整个环节中,学生开发环节处于最末端。但是从长期的教材开发与建设来看,大学生使用教材和进行教材再开发的信息反馈,则居于专家编写教材甚至是制定国防教育教学大纲的前期,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因此,要进一步编写出有较高质量的教材,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教材使用和开发的信息反馈,要让其成为专家进行教材开发和修订的基本依据。#p#分页标题#e#

第7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原则;问题;方法

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难点,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作为政治思想教育重要平台的政治课就显得尤其敏感和重要,本文就政治课教学方法这一课题,谈谈粗略的看法。

一、政治课教学的原则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而在9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的“合作教学论”所涉及的则是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立体互动合作,即全员合作。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政治教学且成效非凡。合作学习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因为教师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是学习过程积极的探索者,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根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因。

(二)师生间互动性原则。

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沟通、作用,也就谈不上教学。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共鸣与抗争。有共鸣,才会激发对学习的情绪;有抗争,才会有创新、求知的欲望。

(三)参与性原则。

如果学生的全部知识都可以来源于直接经验自然是再好不过,可客观上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另外一个主要途径是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这两个途径都是依赖于其亲身参与,因为任何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创新都有赖于学生多种形式的实践形式。教无定法是真理性的认识,政治课教学中同样如此,让学生掌握到知识与能力才是真正目的。

二、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条件。因而充分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给教师的启发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学生作为一个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欠缺,究其原因是与人沟通方面的不足。这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让他获得初步的成就感,最终使其成为真正的发现者和使用者。

(三)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特别体现在班级授课制教学中、所以因材施教实际上很难真正落实。然而合作互动原则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精力有时间有可能按照学生差异情况,落实分层施教,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别针对性指导。

(四)自主学习教学中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结合学情,选准时机,真正在学生思维力形成的转折点、关键点上画龙点睛。例如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导入。目的是组织教学,交代教学目标,承上启下。

三、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情趣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一课中,一开始就提到: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剧吧,最喜欢什么样题材的呢,一部分同学回答“喜欢生活化色彩浓的”或者“贴近生活的”,他们还不太好意思说喜欢爱情题材的,我就引导出这一课的中心内容,恋爱,婚姻及家庭所涉及的道德要求。如此这样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寻找政治原理与现实的结合点,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如关于“消费的类型”的教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讲授为:消费有三种分类法1、2、3等等。而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你平时花钱主要都是在什么方面?这些方面之间都有什么不同?”等小题目。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提炼归纳出了主要的知识点。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政治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借助幽默的语言、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

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政治的兴趣。例如,在“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是国家间亲疏冷热的重要因素”一框题时教师可以提供现在的时势热点问题,比如中菲黄岩岛争端、朝鲜的核实验、俄罗斯总统的易位、举任意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何是亲或疏,教师再适时予以点拨。

(二)问题教学。

《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与国家军事战略以及武器装备方面相关的问题,这个时候最好的回答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同他们商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访网络及其他资料,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独特的观点和答案,并且时刻提醒他们: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的。

(三)合作学习。

形式是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辩论、对抗争论。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们采用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充分交流,彼此启发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此环节还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小组讨论后的集中发言环节,每个小组选出的发言人实际就是在模拟教学,经常上台的同学能力提高就很快,还会有一部分同学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勇气及能力都不很足,那么在讨论阶段老师私下的鼓励相对于公众面前的催促会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它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最佳合作小组”、“集体智慧奖”、“共同进步奖”等,还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出“最佳组员”、“最佳组长”、“最佳补充奖”等等。

参考文献

[1]《政治课教学》,2011年第6期.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