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4:56:04
导语:在矿井火灾预防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煤矿 电缆 火灾事故 原因 预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缆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供电线网中。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复杂,电缆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因此电缆事故频发,据统计,近年来电缆火灾事故愈加频繁。井下电缆火灾事故具有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施救困难、毒害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到煤矿井下的正常生产,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电缆防火措施,防止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关于矿用电缆
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特殊,属于半封闭空间,井下巷道错综复杂,电缆遍布在各个巷道内,井下一旦发生电缆火灾事故,由于电缆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将随着风流波及整个下游区域,对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鉴于上述原因,《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煤矿井下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阻燃电缆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样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根本特性是:在火灾情况下有可能被烧坏而不能运行,但可阻止火势的蔓延。通俗地讲,电缆万一失火,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住其他的各种设备,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
由于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井下电缆发生火灾事故不仅有其自身的原因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2.1 使用非阻燃电缆
非阻燃电缆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聚氯乙烯,当它被点燃时,产生大量的燃烧热,并且不会随着外部火源的消失而熄灭,还会继续燃烧,使火势蔓延。因此非阻燃电缆一旦着火,就很难熄灭,引起矿井火灾事故。因此,《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煤矿井下必须使用阻燃电缆。但是在现实生产中仍有一些煤矿,有其是私人小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仍然在井下使用非阻燃电缆,导致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危险性。
2.2 电缆绝缘老化
电缆绝缘老化是由材料性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造成的,其原因大体有以下三点:
(1)长期的承担负荷发热,使得绝缘变脆,化学性能降低;
(2)电化学腐蚀,由于电缆部分存在的小间隙造成气隙放电,产生氧化物质造成腐蚀;
(3)所处环境的腐蚀,地下的杂散电流,含有化学腐蚀的气体或者液体。电缆绝缘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换就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甚至引起煤尘和瓦斯爆炸等更严重的事故,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2.3 电缆长期工作在过流状态下
过负荷和短路故障都会造成过流现象,在过流状态下工作的电缆,温度会随着过流的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升高,其本身的绝缘能力也会下降,容易造成漏电或短路故障,引起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井下电缆过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没有按照设备负荷容量选择电缆规格,使用电缆截面较小,电缆长期工作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过负荷运转会使电缆温度升高,加快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造成绝缘性能下降;
(2)电气设备安全保护配备不齐全。很多矿井为了保证持续生产,井下电气设备不设置相应的过流保护装置或者把设备中带有的保护装置甩掉不用,或者过流保护整定值过大,在发生过负荷或者短路时,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动作,使电缆长期工作在过流状态下,温度持续上升,引起电缆火灾事故;
(3)电缆工作在潮湿和煤尘飞扬的环境中,长期得不到维护和保养,造成本身的绝缘材料老化,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或者受到外界机械力的作用,导致绝缘层破坏,引起漏电和短路故障。
2.4 电缆接头故障引起火灾
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延伸,需要使用的电缆长度也需要不断增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往往将两根甚至几根电缆连接起来使用。电缆接头是电路中最薄弱的环节,成为一个故障点。煤矿井下空气湿度一般会在95%以上,电缆接线盒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潮,很容易引起电缆绝缘击穿,形成短路故障而着火。
3、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3.1 选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的电缆
在选用电缆时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在下井前认真检查其是否有损伤部位,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电缆进行各项试验,只有试验合格的电缆才能投入使用,真正做到“不合格不下井”的要求。
在选择电缆截面时,一定坚持“就大不就小”的原则,主线芯的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并考虑一定的裕度,以满足今后适当增容的要求。
3.2 做好电缆接头细处工作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接线盒的选用应与电气设备的性能相符合,电缆与电气设备相连接时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 卡爪) 或线鼻子, 以防止因压线松造成接地或短路故障。
不同型电缆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母线盒、接线盒或连接器进行连接,不可直接连接。同型电缆之间直接连接时应符合工艺要求及相应技术标准, 避免因接线工艺差造成一相接地或相间击穿故障。
3.3 做好井下电缆的定期维护工作
煤矿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对电缆使用及维护情况和煤矿电气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计划对在用电气设备和电缆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做到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避免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引起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电缆问题只是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表面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电气设备保护功能不健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设备安全使用,定期维护,才能减少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事故树;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危险评价
一、引言
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性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工程设备的损坏,造成生产中断,更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以死亡数计算,火灾事故占3.72%,仅次于顶板,瓦斯,水害之后,位居第四。
本文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矿井外因火灾的原因、初期灭火失败原因以及撤离工作区失败过程和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判断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从而分清预防事故的主次顺序。文章将工作条件的危险评价方法运用到矿井火灾分析中来,把分析结果定量化,以便明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性大小,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矿井火灾事故分析
1.火灾的分类和发生条件。矿井火灾按引火原因分类有:(1)外因火灾:由于外来火源引起的火灾;(2)内因火灾:矿物自燃引起的火灾,火灾发生条件:(3)引火源;(4)可燃物;(5)空气。
2.外因火灾事故树分析。从图1可见,外因失火事故树共有基本事件28个,其中引火源事件22个、引火物6个。外因火灾事故树如图1。
利用布尔代数法化简得此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是:
(1)X8 X23 X0;(2)X20 X23 X0 X16 X18;(3)X1 X23 X0;(4)X9 X24 X0 X10;(5)X9 X25 X0 X10;(6)X9 X26 X0 X10;(7)X9 X27 X0 X10;(8)X9 X28 X0 X10;(9)X21 X23 X0;(10)X20 X24 X0 X16 X18;(11)X20 X25 X0 X16 X18;(12)X20 X26 X0 X16 X18;(13)X20 X27 X0 X16 X18;(14)X20 X28 X0 X16 X18;(15)X1 X24 X0;(16)X1 X25 X0;(17)X1 X26 X0;(18)X1 X27 X0;(19)X1 X28 X0;(20)X1 X28 X0等81个。由于最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本事故树有最小割集81个,数量相当之多,可见矿井外因火灾事故发生的途径多,预防难度大。
3.结构重要度分析。根据结构重要度近似计算公式:
IФ(i)=1-■(1-1/2■) j=1
[k表示最小割集总数;nj表示第j个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数;i表示第i个基本事件]。得到事故树的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I(8)=0.024691358025
I(23)=0.043621399177
I(0)=0.318312757202
I(20)=0.014814814815
I(16)=0.014814814815
I(18)=0.014814814815
I(1)=0.024691358025
I(9)=0.015432098765
I(24)=0.054938271605
I(10)=0.015432098765
I(25)=0.054938271605
I(26)=0.054938271605
I(27)=0.054938271605
I(28)=0.054938271605
I(21)=0.024691358025
I(2)=0.024691358025
I(3)=0.024691358025
I(4)=0.024691358025
I(5)=0.024691358025
I(22)=0.024691358025
I(11)=0.024691358025
I(12)=0.024691358025
I(6)=0.020576131687
I(7)=0.020576131687
结构重要度顺序为:I(0)>I(24)=I(25)=I(26)=I(27)=I(28)>I(23)>I(1)=I(8)=I(21)=I(2)=I(3)=I(4)=I(5)=I(22)=I(11)=I(12)>I(6)=I(7)>I(9)=I(10)>I(20)=I(16)=I(18)。
由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预防事故发生:(1)矿井
工人正常呼吸的同时尽量降低风压,减少漏风;(2)采取分区通风,避免串联,及时调节风流,控制和隔绝火区,缩小火区范围;(3)妥善储存易燃易爆性物体,加强日常检查,及时发现险情;(4)加强矿工安全教育,不人为使用危险用具,不得已使用时应加强警惕;(5)严禁吸烟,经常对电器和有关线路进行检修等,避免由于短路和接触不良等原因发生事故。
三、矿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
以被评价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的环境之对比为基础,采取打分的方法指定各种自变量为分数,最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系统危险性=L×E×C。
式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危险严重度;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
10:完全会被预料到
6:相当可能
3:不经常但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上不可能
E暴露于危险环境被指定的分数值:
10:连续暴露
6:逐日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
2:每月暴露一次
1:每年出现几次潜在危险环境
0.5:非常罕见
C危险严重度: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1人死亡
7:严重,严重伤害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危险分数值:>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工作。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整改。20~70;可能危险,需注意。
若对某个矿山作业环境进行危险评价,其得分情况如下:(1)事故发生可能性L=3;(2)暴露于危险环境E=5;(3)可能结果C=20。则此矿山的危险性最后得分为300,因此矿山作业环境高度危险,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
四、结语
通过事故树分析得知,矿井火灾发生的途经多,预防途经少,且一旦发生火灾,灭火相对困难。从历年火灾事故可以看出,此类事故伤亡人员多,财产损失大。但火灾的发生有其制约条件,有关企业和部门应该建立和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查清、整改安全隐患,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减少人为失误,加大消防及自救器等必要设备的投入力度,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刘芳.煤矿火灾事故树分析[BD].郑州:河南工程学院.2007
[2]金磊夫.矿山事故分析及系统安全管理[M].北京:曹胜利.2004(4)
[3]徐志胜.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5~63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故障;预防措施
带式输送机是以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的连续运输机械。带式输送机既能用在水平运输,也能用在倾斜运输。矿用带式输送机主要有绳架式、可伸缩式、嵌钢丝绳式及钢丝绳牵引等类型。接牵引方式不同,带式输送机可分为滚筒驵动和钢丝绳牵引。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由机头、储带装置、中间机身部、机尾部、托辊、输送带、清扫器、制动装置和保护装置等部件组成。为提高传动滚筒上的牵引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加输送带的初张力;增加摩擦系数;增大围包角。
1、带式输送机常见伤人事故及预防措施
1.1 带式输送机一般伤人事故
(1)输送带火灾事故,会导致较多人员死亡。(2)处理输送带打滑伤人。(3)在输送带上行走,被拉入溜煤眼或被摔倒;跨越、穿过输送带伤人。(4)处理输送带跑偏伤人。(5)清扫输送带、连接输送带等伤人;卷筒附着煤泥伤人;用带式输送机运送物料伤人。
1.2 防止带式输送机伤人事故采取的措施
(1)带式输送机操作人员一定要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工人衣着要利索,袖口、衣襟扎紧,不可留有长发辫。(2)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置、液力偶合器、传动滚筒部滚筒等要设置保护罩和保护栏杆,避免人员靠近导致事故。(3)带式输送机开机时,要先发出信号,后点动试机,再投入正常运行;输送机要求空载启动,并避免频繁启动。(4)输送机运行中,人不能探入下输送带或储带仓内清扫浮煤,不可钻入机架清扫浮煤或淤泥,进行处理时,要通知操作人员停机进行。(5)检修带式输送机时,要执行停送电制度,以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要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在运行中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维修。
1.3 带式输送机操作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接班运行前的应检查的重点。一是各种保护装置、制动装置、信号闭锁系统要齐全、灵敏可靠;二是机头、机尾清扫器要满足规定要求;三是输送带张紧状况符合规定与否;四是开机七天后应检查各输送带接头良好与否;五是各滚筒、托辊完整状况、转动灵活状况;六是信号是否清晰可靠。
(2)启动、运行和停机安全操作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在启动前要发信号,警告现场人员离开带式输送机转动部位;启动时,先点转一、二次,通过听、看,确认正常之后,才能开始运行。二是在运转中要做到:注意输送带张紧状况,发现输送带打滑要马上处理,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汇报;注意输送带运行状况,发现跑偏等异常情况要马上处理或及时汇报;要注意开机、停机信号,不可发生误操作。三是停机后要把隔离开关置于零位。
2、带式输送机常见事故及预防
2.1 输送带跑偏
(1)跑偏原因。输送带跑偏的主要原因是输送带受力不均匀导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滚筒上黏煤,滚筒倾斜、变形;机身中心、机头中心和机尾中心偏离;托辊调节不正常;巷道变形使机身倾斜、机架变形;装载不正;输送带接头不正;输送带质量差,受张力程度不同;托辊上黏结物料,托辊表面不平等。
(2)跑偏的表现。大、高、紧、后"是输送带跑偏的表现。滚筒托辊直径不一时,输送带向直径大的一侧跑偏;支撑装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输送带向高的一侧跑偏;输送带两侧的松紧程度不同,运行中向紧的一侧跑偏;托辊或滚筒不在运行方向的垂直面内,一前一后,输送带会向后的一侧跑偏。
(3)输送带跑偏调整。一是输送带经常在某一段跑偏,要看此处安装有无倾斜或不直,若是安装没问题,应调整托辊或滚筒。调托辊时把输送带偏向那边的一个或几个托辊,沿输送带运行方向推移。在调整托辊个数多,调整的量少,单边调整时效果要好。输送带在滚筒上跑偏时,输送带往哪边跑偏,就把哪边的滚筒沿输送带运行方向向前调整一小段距离。二是输送带上某一段运行到某处就在某处跑偏,接头不正时,可能发生较长距离跑偏。要重做接头,确保接头与输送带中心线垂直。三是若转载机卸下的煤偏向输送带一边时,可能造成长距离的跑偏,要调整落煤点。
(4)跑偏预防措施。一是提高安装质量。在带式输送机安装时,必须保证整台机中心线成一直线,各滚筒、托辊轴线与输送带中心线协调。二是设置前倾侧托辊。把槽形托辊两侧托辊的外端向输送带运行方向偏斜安装2°~3°,利用托辊给输送带向内的横向推力,使输送带回复到正中位置。三是设置回转式槽形调心托辊。在输送带跑偏时可自动调偏。四是装载要均匀,要避免局部超载和偏载。五是保持输送机良好的作业环境,输送机的清扫装置要良好可靠。
2.2 托辊运转问题
(1)托辊不转或损坏的原因。煤尘或污水进入轴承,使轴承内有污物转动不了。托辊轴承中的油脂流失或缺油,外界的水或潮气大量侵入,使轴承锈蚀严重而转动不了。托辊的结构和质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寿命较短。
(2)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使用中托辊的运转状况应予以高度重视,保持托辊的清洁,更换转动不灵活的托辊;加强带式输送机的维护管理,避免水淹、货埋,保管;采用较好脂,改善托辊轴承的状况,延长托辊的使用寿命。
2.3 输送带打滑
(1)输送带打滑的原因。运行中因托辊不转、输送带跑偏、装载太多,或由于输送带损坏、巷道片帮等现象使输送带运行阻力增大而导致输送带打滑;输送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张力减小而打滑;摩擦系数下降,也可能使输送带打滑。
防止输送带打滑要加强输送带输送机的运行管理,发现输送带打滑要马上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同时,要设置防滑保护,在输送带打滑时,发出信号,并自动停机。
【关键词】煤层防灭火技术探索;措施
一、概述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在黄陵店头镇与双龙镇之间有三个小煤矿,分别是陕西双龙煤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苍村煤业有限公司、陕西瑞能煤业有限公司,开采的煤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主要可采煤层为2号煤层,厚度在1.3米~2.93米,平均1.65米,煤层埋藏深度在60~250米范围,煤层倾角2°~3°,煤层结构简单,夹矸1~3层,厚度一般0.1~0.35米,岩性多为泥岩和粉砂岩,全硫含量为0.21%~1.80%,平均0.47%,磷0.013%~0.497%,平均0.11%,2号煤层为中灰、低硫。2006年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采用“吸氧法”,二号煤层由原来的不易自燃煤层被鉴定为易自燃煤层。
各煤矿回采工艺为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矿井通风采取U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最长推采时间为9个月,开采20多年以来,煤矿井下没有发生煤的自燃发火的历史。历史上一直采取采空区及时密闭根绝氧气的方法,防止煤层自燃。
二、煤矿井下未发生煤层自燃原因分析
各煤矿开采的煤层虽然被鉴定为易自燃煤层,但各矿井采取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开采的是单一的、煤层厚度均在3.0米以下,一次开采全高,采空区基本没有遗留浮煤,个别地点少量的浮煤堆积厚度不足0.5米,无法积蓄发热量,采空区以上山体较厚,煤层顶板垮塌后很少与地面联通,所以采空区漏风很小,供氧气条件不足,采空区没有自燃的客观条件。
另外,各煤矿工作面都较短,工作面开采均在9个月以内,按照矿井初步设计提供的自燃发火期为8~10个月,满足在“自燃发火期以内能采完,并能及时予以封闭。
因开采顺序是采区前进式,开采的深度在逐步加深,加之矿井通风系统越来越复杂,煤层覆盖层厚度也发生变化,矿井温度及内部漏风增大,按照现行的鉴定办法,煤层被鉴定为易自燃煤层,以上条件发生变化,煤层自燃亦有可能发生,因此,应该考虑煤层自燃发火预防措施。
三、防止煤层自燃综合防灭火措施
2006年起,国家按照《MTT 707-1997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鉴定煤的自燃性能,各煤矿开采的煤层被鉴定为易自燃煤层,这样矿井的防灭火设施与国家的现行规定存在很大差距,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的理念,在矿井防止煤层自燃发火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灌浆防灭火系统
1.我公司所属的矿井无法建设地面灌浆防灭火系统,主
要原因如下:一是公司所属的矿井位于少地及天然林保护区(陕西省黄陵县林业局便函:黄林便字[2011]第18号),黄土资源、粉煤灰等灌浆主要材料无法解决,如果外运经济成本巨大。二是公司各煤矿井田位于山地,沟谷纵横,地面灌浆系统布置困难。三是各煤矿灌浆用水难以解决。四是各煤矿煤层赋存较浅,加之地面条件的限制,可以布置管路的地点,输送倍线过大,泥浆输送受阻,容易发生堵管。
2.各煤矿由于无法建设地面灌浆防灭火系统,但考虑到灌浆又有很多优点,我们配置了井下移动式灌浆系统。为了有效节约黄土与水资源,在移动式灌浆系统中配置了三相泡沫发泡装置,可以适用于煤矿井下快速扑灭和高效防治煤炭自燃火灾。三相泡沫的发泡倍数为原浆量的30倍,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与水,又利用了粉煤灰或黄泥的覆盖性、氮气的窒息性和水的吸热降温性进行防灭火,提高了防灭火的有效性。泡沫堆积不会发生溃浆,没有安全隐患。
(二)工作面注氮系统
1.设计依据。(1)煤层采高:平均可采厚度2.4m。(2)采煤方法:倾斜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3)工作面长度:150m。(4)工作面年推进度:1426m/a。(5)采区回采率:80%。(6)煤的容重:平均1.25t/m3。(7)工作面风量:15m3/s。(8)注氮防灭火惰化指标:注氮后采空区内氧气浓度≤7%;火区内氧气浓度≤3%;注氮抑制瓦斯爆炸,其采空区氧气浓度指标应<12%。
2.注氮量计算。设计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注氮防灭火计算公式,采用工作面产量、吨煤注氮量、瓦斯量和采空区氧化带氧浓度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产量计算。此法计算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注氮充满采煤所形成的空间,使氧气浓度降到防灭火惰化指标以下,其经验计算公式为:QN=[A/(1440ρtn1n2)]×(C1/C2-1)=[540000/(1440×1.25×330×0.98×0.80)]×(0.208/0.07-1)=2.28 m3/min=137 m3/h。式中:QN—注氮流量,m3/min;A—年产量,t,取540000t;T—年工作日,取330d;ρ—煤的密度,t/m3;1.25;n1—管路输氮效率,0.98%;n2—采空区注氮效率,80%;C1—空气中的氧浓度20.8%;C2—采空区防火惰化指标,可取7%。
(2)按吨煤注氮量计算。此法计算是指工作面每采出1t煤所需的防火注氮量,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每吨煤需5m3氮气量,按下式计算注氮流量:QN=5AK/(330×60×24)=5.4m3/min=324m3/h。式中:QN—注氮流量,m3/min;A—工作面年产量,540000t;K—工作面回采率,95%。
(3)按瓦斯计算。QN=QcC/(10-C)=900×0.01/(10-0.01)=0.90m3/min=54m3/h式中:QN~注氮流量,m3/min;Qc~工作面通风量,900m3/min;C~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取1%。
(4)按采空区氧化带氧浓度计算。此方法计算将采空区氧化带内的原始氧气浓度降到防灭火惰化指标以下,按下式计算:QN=[(C1-C2)QV]/(CN+C2-1)=[(13%-7%)×3.0]/(97%+7%-1)=4.5m3/min=270m3/h。式中:QN—注氮流量,m3/min;QN—采空区氧化带的漏风量,m3/min;C1—采空区氧化带内原始氧浓度(取平均值);C2—注氮防火惰化指标,取7.0%;CN—注入氮气中的氮气浓度。
综合以上计算,取最大值为324m3/h。根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的要求,取1.2的安全备用系数,需要的注氮量为389m3/h。
3.设备选型。设计选用1台高压吸附碳分子类,井下移动式制氮装置对采空区进行注氮防火。该设备产气量为400m3/h,其浓度不低于97%,所产生N2压力为0.65MPa,电机功率为132kW,电压660V。
(三)喷洒阻化剂系统
安装1台BH-160/12.5-G型的煤矿用防灭火泵站。
表1 煤矿用气雾阻化泵站主要技术参数
该喷洒装置,喷射泵选用泵体小、重量轻、运带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的轻便型喷射泵,配套设备有Φ50mm的输送胶管及闸阀、喷枪、压力表、流量计等压注设备。该喷洒阻化剂系统为机动性喷洒压注系统。
(四)束管监测系统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的自燃倾向性为容易发火煤层。为提高矿井火灾监控水平,矿井目前安装有KSS-200型煤层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KSS-200型煤层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在微机控制下可将井下任意地点的气体,通过已敷设的束管连续不断地抽至井上气相色谱仪中进行精确分析,实现对CO、CO2、CH4、C2H4、C2H6、C2H2、O2、N2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其分析结果用实时监测报告、分析日报表两种方式提供给有关人员的同时,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报煤炭自燃的趋势;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温度变化。
该系统结合了色谱监测的高灵敏度,束管采样直接、无污染,微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在运行过程中稳定、高效、操作简便,24小时在线检测,实现无人值守。如CH4≥1.0%,CO≥0.0024%,O2≤20%,CO2≥0.5%,及时启动防灭火设施,消除井下火灾隐患。
四、防止煤层自燃综合防灭火措施的特点
1.选用的设备均是目前在煤矿防灭火中应用广泛、技术先进的设备。
2.选用的防灭火设备均为移动式,布置灵活,使用灵活方便,可以组合使用,亦可以单独使用;根据煤层自燃程度,可以灵活使用不同的设备,能够安全开采。
五、结语
围绕采煤工作面的人、机、环境三要素,就如何有效进行安全管理与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有效性
0引言
矿井采煤工作面良好的安全状况及工作环境,是保障现代化矿井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多老矿井由于采掘时间增长,煤炭资源临近枯竭,开采深度越来越大,实际采煤作业面的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复杂走向趋势。不仅地质岩层构造越来越复杂,且在狭小的现场作业空间还要克服温度高、视线差、机械设备多等因素,这给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尽管近年来矿井上下对安全管理广泛重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和提高了安全管理成效,但采煤现场的作业职工还是不得不时刻面临着顶板、瓦斯、机电设备、煤尘、水灾、火灾等危及自身与他人生命安全,也危胁着矿山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因而急需矿井管理者破解安全管理瓶颈问题。在此,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就采煤工作面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采取的相应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研究,以期共同为促进矿山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资料。
1如何在采煤工作面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据观察,经过这些年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矿井基本已形成了一整套非常成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和条例。比如正确放炮的操作流程、怎样进行敲帮问顶、如何进行瓦斯浓度超标检查与防范事项等。但工作面安全事故还是频繁发生,除了违章指挥、野蛮操作等诸多因素外,重要的是大多矿井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表现出管理过于教条、机械和僵化。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1.1正确认知影响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三要素
要想从源头、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安全事故发生,首先需矿井管理者找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要素。大量现场安全管理实践表明,不管采煤工作面再复杂变化,影响其安全管理的要素构成,还是主要体现在人、物(机电设备)和环境三方面因素上[1]。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而非独立存在的,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纰漏,都会导致采煤工作面安全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树立起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科学管理理念,对采煤工作面实施协同、协调且保持步调一致的安全推进工作,促使现场安全管理形成合力,从而取得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整体成效。
1.2建立人机环境为主体的安全体系指标评价
针对具有复杂多变人机环境的采煤工作面,矿井管理者需建立起系统性安全指标评价,深入详细评价影响作业现场三要素的子因素,如:人员的缺陷,包括安全知识懂得少,安全操作技能水平差,安全意识淡漠,常在作业过程中抱有侥幸、逞强和从众心理,疲累工作等;物的缺陷,包括有设备维检不到位,设备带病作业,设备配备不达标等;环境的缺陷,包括井下照明不符合要求等。这其中还包括有现场信息的不对称、传达不及时,及管理层的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按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危及采煤工作面作业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环境进行严格的安全指标体系评分,并综合现场评价实际情况,分析优劣,得出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进而改进。
1.3创新工作面的安全措施促进管理成效大幅提升
煤矿安全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大约80%以上的安全事故中[2],人占据主导因素。因此,安全管理重中之重应放在预防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诱发事故因素分责任与非责任两种类型。其中:非责任事故主要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有很大不可预测性,受现阶段科技水平限制,尚不能进行有效防范。责任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如: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冒险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等,可通过系列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因此,矿井管理者必须针对职工年青化、经验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学习及接受新知识能力都低等客观因素,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比如: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将培训课堂搬到工作面现场进行,考核也以现场操作为主;积极推进“师带徒”活动,做好包技术培训、包操作规范、包现场监护的“三包”责任;选取身边安全事故作为理论教材案例,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使其不仅可学习安全知识又能受到实质性警示教育;还有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漫画等形式。又如在安全制度考核方面,实行“四位一体”挂钩考核制度,即:三违人员受罚的同时,所在队长、书记和当班互联保人员进行25%的挂钩处罚;发挥家属监督督察作用,签订单位、员工、家属三方安全联保责任书,邀请家属共同学习安全知识,营造支持安全的浓厚氛围;再如,对设备及环境的安全管理举措,进一步完善设备维检制度,比如:实行包运行、包检修、包维护和定责任人的“三包一定”包机责任制,保证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实施设备100%跟踪监督考核与落实整改,保证完好全运行等。
2在采煤工作面有效采取预防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
梳理中国近年煤矿事故的统计资料可发现,矿井采煤工作面发生的安全事故中,顶板事故发生频次最高,其次是瓦斯爆炸,还有水灾、火灾等事故发生。因此,除上述创新管理举措外,矿井管理者还得围绕人机环境复杂多变的采煤工作面,对评价出的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环境,同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有效处理,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1防治顶板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要加强对工作面的矿压监测,通过各种矿压预测方法,确保工作面不出现冒顶。特别是在作业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工作面的异常环境情况,如:听见顶板发出闷雷声响,看见顶板有掉渣的“煤雨”,片帮煤增多,新生流水的裂缝,顶板有脱层现象,及支架松动等。这时应积极落实好工作面的敲帮问顶制度,提前做好支护工作,同时严禁工人在无支护空顶区操作,防止顶板意外冒落导致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止等事故。
2.2防治瓦斯爆炸发生的技术措施
特别是老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开采深度越深,瓦斯涌出量也越大,爆炸的危险系数增高。矿井管理者务必高度重视,特别要注意瓦斯易集中的工作面上隅角、采煤机附近、顶板冒落等处,做好工作面通风管理,及时冲淡瓦斯与粉尘浓度,同时应采用预警机制及其它防护措施,加强瓦斯检测,加强职工责任心,推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引用,从而防止瓦斯大量积聚在工作面空间里,发生意外事件。一旦工作面聚有大量瓦斯,要及时做好抽放、密闭和加大风速等措施,从源头化解对危险。
2.3防治水灾火灾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
全面深入了解工作面的水源分布特征,预测水量,评估危害,合理安排排水措施,加强对水灾害的防治;加强作业面电气线路安全管理,采用煤自燃报警机制,根据工作面具体情况,采用喷雾或洒水的合适除尘措施,避免引起火灾事故。
2.4防治工作面安全事故的其它技术措施
要确保作业面各种电缆电线机电设备的完好运行;要及时做好支护移架,支架不漏液、不串液、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得超过正负50mm,中心距偏差不能超过正负100mm,顶梁与顶板最大仰角小于或于7°[3],前梁接顶严密,不挤不咬,架间空隙在200mm范围;刮板运输机应保持与支架煤壁平直排列,巷道净高应不小于1.8m,行人侧宽度应不小于0.7m[4];割煤时运行前,强化安全检查规定的落实;运行中,要根据要求严格按割煤操作基本要求进行割煤,并加强对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面要做到文明生产,巷道无积水、无浮渣及杂物,吊挂牌板整齐,板面干净,填写清楚正确。材料设备有标志牌且存放整齐,行人跨越输送机地要有过桥,小绞车要有牢固的压戗柱或地锚等。
3结语
随着矿井开采年份增长,采煤工作面环境越来越复杂,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矿山经济效益,还需广大矿井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围绕采煤工作面的人、机、环境三要素,多摸索,多总结,针对现实状况,探索出更多适合自身矿井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及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促进矿山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王志亮 单位:西冯街煤业
参考文献:
[1]张必应.浅谈煤矿复采工作面顶板管理[J].安全与健康,2009(11):22-24.
[2]陈娟.近十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启示[J].煤矿工程,2012(3):137-139.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
中图分类号:0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98-01
在现代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采掘的深入,生产能力的提高,机电运输系统的战线长,机电运输贯穿矿井各个生产环节,且特殊工作多,技术性强,一旦矿井机电运输环节出现问题,不仅影响生产,而且会严重威胁矿井及人员生命安全,所以,认真分析研究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成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常见安全事故研究
2.1 单轨吊车
单轨吊车在正常运行时要符合设定的标准数值范围内运行,需要配备良好的制动系统,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的制动力应为额定牵引力的1.5 2倍。必须设有既可手动又能自动的保险闸。保险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应设计成失效安全型。单轨吊车必须配备通信设施,这是单轨吊车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机头的位置上需要装置车灯和喇叭,尾部要装设红灯,以保证在运行时的安全。
2.2 带式输送机
在煤矿运输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其皮带少则百米,多则上千米,所以在运行中会有皮带偏离中心线的情况发生,这就是所谓的胶带跑偏事故,引起胶带跑偏的原因很因,大致有人为因素及安装因素二个方面。下面我们就针对引起皮带跑偏的不同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是皮带在制作过程中的误差,皮带在制作过程中生产工艺不规范,导致皮带的接头不平整。这样的皮带在运输机运行过程中就会引起皮带二端受力不均,引起跑偏故障。
其次是安装过程中的产生的误,对于大型超长皮带机的安装,对安装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安装时造成机架歪斜就会造成皮带严重跑偏,并且很难调整。我们进行安装时一定要保证机架中心线和机架两侧高度的统一性;同时托辊组和滚筒的轴线必须与输送机的中心线垂直;导料槽两侧的橡胶板压力不均匀也会造成皮带两边运行阻力不一致,引起皮带跑偏。
第三是在装卸过程中落料点的不同引起皮带跑偏。落料点的位置对皮带跑偏起着直接的影响,在装料过程中如果落料点一直偏向一侧的话,这样冲击力就会使皮带向另一侧跑偏。
第四是皮带在运行过程中的磨损、异物及振动引起的跑偏皮带是运输机的重要部件,所以在运输机运行过程中,皮带就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长期不停的拉伸过程中会导致皮带老化或永久变形,老化或变形的皮带就会失去原有的张紧力,出现松驰状态或破损,这样就会使运行过程中的皮带产生跑偏。当滚筒、托辊上粘有异物的时候,皮带在运行过程中会因为异物的原因隆起,这样就会导致有异物地方的皮带二端产生不平衡的张紧力,造成皮带跑偏。机械振动是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皮带运输机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会随着皮带的运行速度而增加,皮带在振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使运行的皮带跑偏。预防措施:
1)为了避免胶带发生跑偏事故,所以在购买运输机时,要购买有质检的产品,确保运输机的质量。
2)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安装尺寸精度。
3)加强日常维护。
4)安装胶带跑偏的监测装置,一旦胶带跑偏就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维修人员采取措施。
火灾事故的预防
1)对于带式运输机的易燃部分,对其胶带的使用可以采取不易燃烧的材料,这样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效的控制住火势,不会因火势迅速而无法控制。
2)对于煤矿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要做好检测和维护工作,及早发现故障隐患,避可能的避免电气设备事故的发生,以减少火灾隐患。
3)对于运输机的管理要设有专人看护,及时清理巷道及胶带上的污物及杂物,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运输机事故的发生,提高运输机的整体运行能力及安全。
4)输送机要安装检测监控装置,一旦有故障发生会提高报警,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2 3电机车
2.3.1 电机车运输常见安全事故。
车架的事故:由于电机车掉道和受撞击等原因,造成车架变形或接口脱焊。
制动系统的事故:由于连接件磨损严重、间隙增大,或由于闸瓦过度磨损,使制动失灵。撒砂系统的事故: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连杆缺油操作不灵活;砂子硬结,不流动;砂管歪斜,砂子流不到轨面。轮对的事故:轮对受到剧烈的撞击后,轮毂产生裂纹或圆根部松动,或轮碾面磨损超过8mm而引起机车掉道。轴箱的事故:由于轴箱缺油或油质不好、密封不严而混进污物,使轴承发热烧坏。
弹簧托架的事故:由于弹簧受到剧烈撞击而引起弹簧片断裂,或在卡箍中松动。
电动机的事故:主要是整流子严重冒火,电动机过热甚至烧毁。控制器的事故:主要是触头接触不良或触头烧毁。集电弓子的事故:主要是弓子磨出深槽导电不良;弓子弹簧断裂,弓子被拉坏。
电机车运行事故:电动车运行过程中的事故可分为设备故障和人为故障二种,设备故障主要表现在电机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的轨道不平整而使机车脱离轨道,或者是车轮和轨道之间缺乏黏着系数而使车轮打滑,行进困难。人为事故主要是人的因素所影响的,司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造成机车撞人,机车这间相撞及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针对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突发性强、情况复杂、救灾困难的特点,集中煤矿和社会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井下重大火灾事故救灾应急处理机构和其他有关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和器材,快速反应,迅速出动,全方位做好井下重大灾害事故救灾处理工作,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报告灾情原则。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矿内外、井上下和主要作业地点通讯必须畅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必须向煤矿安全主管部门汇报,同时向矿山救护队报警,简要说明矿井的地理位置,发生事故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及入井人员等情况。
(二)快速反应原则。接到事故通知后,本矿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事故抢救,通知矿山救护队、煤炭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当地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
(三)迅速抢险原则。指挥部要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快速准确制订救灾方案,本矿参加救灾抢险的人员要配合救护队等有关部门争分夺秒地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拖延时间。性透水事故后首先考虑到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烟流逆转,防止 引起瓦斯爆炸,最大限度把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四)突出重点原则。首先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扩大和避免次生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情况
炉房沟煤矿建于1996年6月,20xx年3月投产,年生产规模6万吨。设计能力9万吨/年。登记注册经济性质为私营独资企业。
采用斜井开拓,开拓方式:斜井开拓。矿井有三个井口:主斜井:井口标高+1850m,断面为2.8×2.8m,用于进风、运输煤、矸和辅助材料;副斜井:井口标高+1850m,用于进风、行人。风井:井口标高+1860m,断面为3×2.8m,用于回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由主斜井和副斜井进风,回风井回风。风井安设两台主要通风机,型号均为FBCZNO.14/2×45,功率为2×45。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井田范围内水系不发育,无溶洞与暗河。矿山范围及附近无常年性地表河流,矿山为基岩裂隙、溶隙充水矿床,大气降水或岩溶管道水为主要的充水水源,但外围有季节性溪沟存在,故地表水体对矿坑有潜在充水影响。煤层顶板无明显的隔水层,不存在承压水,矿井投产后开采的一采区位于矿井浅部,无自身老空积水;与相邻煤矿因留设足够的隔离煤柱,故不会遇到他矿的采空区。矿井浅部过去虽有零星小窑开采,因其条件制均在地表附近开采,且历时较久,均已填平夯实,故对矿井开采不会构成重大威胁,矿井设计正常涌水量10 m3/ m,最大涌水量仅30 m3/m。
根据矿井地理环境,煤层赋存状况及开采条件确定,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四、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救工作指挥系统
成立井下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部:
组长:秦紹崇(指挥长)
副组长:李徳育(副指挥长)
成员:康波、王维田、崔同问、何有昌、秦紹林、秦紹峰、王玉派、
五、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的人员召集
1)井口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的信息时,必须由矿长及时通知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成员迅速到矿参加事故抢险工作。
2)由矿长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援助。有必要时召请就近大矿的救护队支援。
3)井下火灾事故发生后,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通知井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能采取直接灭火措施的必须要及时灭火,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
4)及时通知受火灾威胁地点的作业人进行紧急撤离到安全地点。
六、及时召请医疗部门到矿准备开展急救工作
矿长请求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召请就近的医疗机构到矿做好伤员的急救,以保护井下作业人员出井后全体人员的安全健康检查和及时治疗,确保人员身体健康。
七、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的临时处置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在能采取直接灭火措施的必须要及时灭火,防止火灾事故的扩大,不能采取直接灭火时,电气火灾发生时要及时想办法切断电源,在电源未切断以前严禁用水直接灭火,要及时将作业场所受威胁的全体人员进行紧急疏散至安全地方,并及时通知地面调度室报告矿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情况危急时将井下全体作业人员全部撤到井外。在井下受伤的人员要及时送出井外进行急救。
八、应急部门人员的职责人分工
(一)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主要由矿长、工程技术负责人、跟班矿长、安全员、瓦检员、电工及地面管理人员组成。矿山救护队指导和协助本矿救灾指挥部的工作,根据现场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完成对灾区遇险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负责提供救灾必备的技术资料,主要有矿井通风系统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供电系统图,井下电话的安装地点,井下消防洒水、排水、压风等管路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标明井口位置、标高、公路、水井、储水池等)、矿井水文地质图、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同时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情况,查清入井人员的人数和姓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救护队营救方法。
(二)后勤保障组。由王玉派负责,矿井救灾所需各类物资、器材的筹备和调运,解决好救灾人员的食宿等问题。
(三)保卫组。发生重大事故后要及时报告当地派出所或公安部门,同时本矿治安人员要负责治安保卫,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严格监护爆炸物品,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非救灾人员逗留、围观和入矿。
(四)医疗救护组。本矿发生事故后要立及报告县(区)医疗卫生部门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和伤员转运工作。
(五)善后处理组。负责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处理、家属的安置及社会稳定工作。
九、井下发生火灾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一)井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首先切断火灾电源,尽可能直接灭火,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说明事故地点、性质、范围、程度等情况。
(二)立即通知救护队赶到事故现场,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先撤出灾区受害人员,并通知井下受火灾威胁区的人员撤出地面。若实情危急,一时难以撤到地面,可就近进入避难所避灾待救。
(三)救灾人员必须弄清发火地点、受灾范围、有毒有害气体和巷道完好情况,迅速确定灭火措施。若发火点在进风口附近时,现场指挥应使采掘回风短路后,立即命令主要通风机反风;若火源点在采掘区,应尽快使风流断路,让烟流直接从回风井排出,严禁瓦斯进入火区引起爆炸。
(四)处理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火灾区时,必须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以免引起瓦斯、煤尘连锁爆炸事故。
(五)对于一般火灾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对于电源火灾,必须切断电源,只能用干粉灭火器和砂子灭火,当井下火灾发展到不能直接扑灭时,应迅速采了隔离法灭火,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建筑密闭墙,停止向火区供风。
(六)撤退通路堵塞时,应立即进入避难所,进行自救或等待救护。
(七)通风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灭火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生火灾时,常采取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断路、隔绝风流、停止风机运转等。不论采取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
(1)不使瓦斯聚积、煤尘飞杨而造成爆炸。
(2)不危及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3)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聚积地域,也不使超限的瓦斯进入火区。
(4)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压制火势、创造扑灭源的条件。
(5)防止再生火源和火烟的逆转。
(6)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八)为接近火源、救人灭火,应及时把弥漫于井巷的火烟排除。
(九)扑灭井下火灾的方法有直接灭火法(用水灭火、惰气灭火、泡沫灭火等)、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综合灭火法(注泥浆和注砂、均压、分段启封直接灭火等)。发生火灾时,应根据火灾地点、范围、强度等情况具体确定。
(1)用水灭火时,要求有充足的水量,保证不间断供给;有正常的通风 ,使火烟和水蒸气能顺利排出;灭火时应由火源边缘逐渐向中心喷射,以防产生大量水蒸汽而爆炸;要经常检查火区附近的瓦斯,防止引发爆炸。
(2)惰气灭火是把不参与燃烧反应的惰性气体利用一定的动力送入火区,使火区的氧含量降到抑燃值以下,从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当不能接近火源或用直接灭火方法具有很大危险或不能获得应有效果时,可用惰气灭火。惰气灭火的优点是既能使火区气体惰化,又能抑制瓦斯涌出,在火区内的抢险和恢复工作也很安全,迅速,设备损坏率小;惰性气体的缺点是火势强,灭火时间长且易复燃。其冷却火源的作用比水要小。
(3)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必气体,无助燃和自燃性,注入火区后,能起到降低氧含量,抑制燃烧和爆炸的作用。
(4)干粉有冷却、窒息、隔绝,切断燃烧的化学作用和产生冲击力,打乱燃烧物的位置使其熄灭的物理作用。因此也是井下灭火的较好物质。
(5)高倍数泡沫能隔绝火源并覆盖燃烧物,产生水蒸气而大量吸热,阻止火场的热传异、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作用,其灭火威力大,速度快,因而也被广泛应于扑灭井下火灾。
(6)隔绝灭火法是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构筑密闭墙,断绝火区的供氧源,使火区中的氧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高,使火灾自行熄灭。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接近火源,不能直接灭火或者直接灭火无效时。采用隔绝法灭火的密闭材料,取材广泛易于就地解决,便于建造也便于启封。
(7)注浆防灭火是一种简单的综合灭火方法,即利用地面和井下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加上泥浆本身的压力,把事先搅拌好的泥浆注入火区,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注浆灭火兼有直接灭火和隔绝灭火的优点,取材方便,经济有效,因而被普遍使用。
(8)均压通风灭火是通过改变通风系统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以减少漏风,通过降低火区供氧量来加速火区熄灭,均压通风灭火适用于火源位置不明确,人员难以接近,采用直接灭火较困难的场合。
(9)、分段启封直接灭火是救护队经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当火源范围大,蔓延速度快而被封闭了的火区火势减弱之后,可采用逐段启封直灭火的方法。
十、发生井下火灾事故时人员撤退路线
当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各作业地点的人员必须沿进风巷道向外撤至安全地点,不得往回风巷道撤离人员。
十一、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设备与设施的管理
1、在井下各机电硐室进风侧巷道中设置灭火器和灭火沙、钢铲,灭火器必须专人进行管理,灭火器失效的要及时进行填充,电工和通风队的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灭火器的气压情况,气压不足的要及时取出井外由专业部门进行充气增压,保证灭火器随时能正常使用,以便达到随时灭火的目的。灭火器上的开关销子不得有人随取掉。
2、各机电硐室必须要备有灭火沙,灭火沙的数量不得少于一立米,保持随时备用,灭火沙不得挪作它用。灭火沙要用口袋装好,保证随时用来灭火。
3、加强消防灭火及防尘水管的管理,防尘水管可以兼作灭火水管,井下防灭火水管(防尘水管)应每50米设置一个三通接头,保证随时都能接上水管进行洒水防尘或防灭火。消防灭火(防尘水管)的水压水量必须符合井下的消防灭火及防尘的要求,水质要符合要求。通风队要加强防灭火(防尘)水管的管理,发现漏水的管道要及时修复,保证水管畅通。(电气火灾不得用水直接灭火)
4、在地面保管室要有备用的高压喷水枪,必要时采用喷水枪灭火。
十二、井下火灾事故的报警程序
当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在能够直接灭火时尽可能采取直接灭火,在不能及时灭火时,要及时报告井下就近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采取措施进行灭火,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灭火时,要及时撤除受火灾威胁地点的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同时要报告矿长或工程师采取措施进行灭火。
报告程序:火灾地点的作业人员报告就近的管理人员 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报告矿长或工程师 报告矿长或主管部门。
报警信号:当井下各作业地点发现有不正常的烟雾时首先要想到井下发生了火灾事故,必须及时想办法撤除人员。作业地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后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查明火灾发生的具体情况。
报警电话:地面值班电话要让井下职工都应知道,当井下发生任何灾害时以便任何人报警。在值班室必须有有关部门的联系电话。
煤管所的电话是:0874-7802097
煤矿矿长秦紹崇电话
煤矿技术负责人电话
十三、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防灭火工作的责任
井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随时都有防灭火的意识,要采取积极防止火灾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加强对井下易燃物品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井下电气设备的失爆管理和爆炸物品的管理。特别是在进行爆破作业时,不得用煤粉或炸药纸当炮泥使用,井下作业必须杜绝明火明电,当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必须积极主动想办法进行灭火,不得拖延,更不得让事故扩大。井下灭火重在于一个“早”字。
十四、防灭火指挥系统
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当地面值班室接到报告后必须及时报告矿长或工程师即时组织进行火灾事故的抢险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立即赶到矿上参加抢险。抢险时必须在矿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不得盲目灭火。严格按灭火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灭火。工程师及时提供防灭火管道布置图。抢险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灭火设施设备进行直接灭火。
火灾事故后,在井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清点各作业地点的作业人员,集合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按统一避灾路线进行紧急撤离。
搜救程序: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定的人员才可参加搜救工作。搜救人员必须沿进风方向进行搜救,在进行灾区人员搜救时,抢险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否则不得进入火灾区域。
火灾发生时应及时切断受威胁地点的电气设备的电源,设备操作员应采用就近的灭火设备进行直接灭,灭火要防止烟尘反向。严格控制风流方向。
关键词:煤矿;带式输送机;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653.922 文献标识码:A
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带式输送机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主要运输设备,广泛应用在采区上下山、运输大巷及地面运输走廊等场所。带式输送机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而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带式输送机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
目前带式输送机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经济各个部门,近年来在露天矿和地下矿的联合运输系统中带式输送机又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钢绳芯带式输送机、钢绳牵引胶带输送机和排弃场的连续输送设施等。
这些输送机的特点是输送能力大(可达30000t/h),适用范围广(可运送矿石,煤炭,岩石和各种粉状物料,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运人),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设备维护检修容易,爬坡能力大(可达16°),经营费用低,由于缩短运输距离可节省基建投资。
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是:大运输能力、大带宽、大倾角、增加单机长度和水平转弯,合理使用胶带张力,降低物料输送能耗,清理胶带的最佳方法等.我国已于1978年完成了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定型设计。钢绳芯带式输送机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温度一般为0℃;在寒冷地区驱动站应有采暖设施;可做水平运输,倾斜向上(16°)和向下运输,也可以转弯运输;运输距离长,单机输送可达15km;可露天铺设,运输线可设防护罩或设通廊;输送带伸长率为普通带的1/5左右;其使用寿命比普通胶带长;其成槽性好;运输距离大。
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运输机,其主要部件是输送带,亦称为胶带,输送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带式输送机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输送带(通常称为胶带) 、托辊及中间架、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清扫装置和卸料装置等。
输送带绕经传动滚筒和机尾换向滚筒形成一个无极的环形带。输送带的上、下两部分都支承在托辊上。拉紧装置给输送带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拉紧力。工作时,传动滚筒通过它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运行。物料从装载点装到输送带上,形成连续运动的物流,在卸载点卸载.一般物料是装载到上带(承载段)的上面,在机头滚筒(在此,即是传动滚筒)卸载,利用专门的卸载装置也可在中间卸载。
提高传动装置的牵引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2.1增大拉紧力。增加初张力可使输送带在传动滚筒分离点的张力增加,此法提高牵引力虽然是可行的。但因增大必须相应地增大输送带断面,这样导致传动装置的结构尺寸加大,是不经济的。故设计时不宜采用。但在运转中由于运输带伸长,张力减小,造成牵引力下降,可以利用拉紧装置适当地增大初张力,从而增大,以提高牵引力。
2.2 增加围包角对需要牵引力较大的场合,可采用双滚筒传动,以增大围包角。
2.3 增大摩擦系数其具体措施可在传动滚筒上覆盖摩擦系数较大的衬垫,以增大摩擦系数。
通过对上述传动原理的阐述可以看出,增大围包角是增大牵引力的有效方法。故在传动中拟采用这种方法。
带式输送机事故不仅仅指设备本身发生的故障、失效和破损,而且包含产生不良后果的事故。带式输送机发生的事故主要有火灾事故、胶带跑偏事故、胶带撕裂事故等。
3 煤矿带式输送机常见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火灾事故的原因
井下带式输送机是矿井主要易发火灾区域,由于其发生突然,发展迅速,对井下工作人员造成威胁,甚至有因火势扩大而诱发瓦斯爆炸的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是有足够热量的火源使胶带燃烧。打滑事故是产生足够热量的主要因素,打滑是由于胶带松、负载大或胶带卡阻所造成,胶带松是由于拉紧装置产生的拉紧力太小及胶带弹性伸长量太大;负载大一是由于重载起动,二是由于载重量太大,三是胶带与主动滚筒,从动滚筒机托辊间摩擦力太小,如胶带内表面有水或油、从动滚筒轴承损坏或托辊损坏;胶带卡阻主要是胶带埋在煤中或淤泥中,使胶带不能运行。另外电气设备失爆、电线短路也有可能引起输送机火灾。
3.2 胶带跑偏事故的原因
在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有时胶带中心线脱离输送机中心线而偏向一侧,这种现象称为胶带跑偏。由于胶带跑偏,将造成胶带边缘与机架相互磨擦,导致胶带两侧边磨损严重,严重时造成胶带翻卷,对折,使胶带过早损坏或撕破、断裂,大大缩短了胶带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可靠性,严重时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
带式输送机运行时胶带跑偏是最常见的故障。经常发生跑偏事故,会影响输送机的使用寿命,严重的会发生停机事故或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造成胶带跑偏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设备自身方面,如滚筒的外圆圆柱度误差较大,托辊转动不灵活,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轴线平行度误差较大等;二是安装调试方面,如滚筒、托辊、机架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另外泄煤口的位置有偏差,造成胶带偏载使之跑偏;三是维护方面,主要是由于清扫不及时,输送机滚筒机托辊上沾有煤尘,致使局部直径变大使胶带跑偏。
3.3 撕裂事故的原因
胶带撕裂的主要原因:一是漏斗磨损严重,致使矸石及煤块直接砸胶带或矸石及其它物品卡胶带造成撕裂;二是胶带严重跑偏被刮撕裂;三是胶带接头强度太低或因负荷太大使胶带接头发生断裂。
4 煤矿带式输送机常见事故的预防措施
4.1 火灾事故的预防
4.1.1 使用阻燃胶带,即使发生火灾,也能控制火势不至于迅速发展。
4.1.2 加强电气设备的维护,防止因电气事故引起的火灾。
4.1.3 加强管理,保持巷道清洁,胶带上无浮煤、无水、无油、无杂物,机头,机尾无堆煤。提高操作及维护人员的素质,保持输送机的良好运行状态。
4.1.4 输送机要安装检测监控装置,如驱动滚筒及从动滚筒温度监控装置,烟雾报警装置和一旦发生火灾的自动洒水装置。
4.2 跑偏事故的预防
4.2.1 购买由国家确认的合格产品,避免由设备制造精度不够而引起胶带跑偏事故。
4.2.2 安装过程中要注重安装尺寸精度:
a.安装调试中发现胶带在滚筒处跑偏,应校正滚筒的水平度和平等度,传动滚筒、转向滚筒的安装要求其宽度中心线与胶带中线重合度不超过2mm,其轴心线与胶带中线的垂直度不超过滚筒宽度的千分之二,滚筒轴的水平度不超过0.3/1000。
b.如果发现胶带在空载时总向一侧跑偏,应调整托辊支架。
c.如果发现胶带在空载时不跑偏,而重载时向一侧跑偏,说明胶带出现偏载,应调整泄煤斗的位置。
4.2.3 加强日常维护:
a.及时清除输送机滚筒、托辊、接料处等主要部位的煤尘,防止因滚筒、托辊上沾有煤尘导致胶带跑偏。
b.及时调整胶带在运行中发生的跑偏现象,及时检查胶带边缘及接头的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修补。
4.2.4 安装胶带跑偏的监测装置,一旦胶带跑偏就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维修人员采取措施。
4.3 撕裂事故的预防
4.3.1 及时修补已磨损的漏斗,避免矸石及煤块直接砸向胶带。
关键词:煤矿供电;安全问题;预防;应急处置
供电系统是煤矿开采的主要动力,在电力的供应过程中极易引起矿井瓦斯等危险气体的爆炸,从而导致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矿较多,煤矿内的供电负荷也越来越大,由供电引发的安全隐患增多。因而分析煤矿供电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供电安全隐患,减轻损失。
一、煤矿供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供电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
1、供电设备陈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容易生锈、腐蚀的装备没有做到定期的检查处理;对一些固定的设备没有做到定期的校验,如电压表、压力表。
2、供电距离过长,供电系统稳定性较差:随着煤矿开采的进行,供电线路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原有电线超负荷运行,容易引起火灾,导致煤矿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安全事故;供电系统不稳定源于变压器、环境温度等因素的作用,系统波动较大,功率变化较大。
(二)供电系统管理不完善
1、相关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较多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薄弱,技能水平偏低,学习能力也较差,对日益发展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电气设备不甚了解,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电源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低,对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范不落实,从而导致在供电这个安全生产的结点上出现了巨大的管理真空。
2、供电管理制度不完善:煤矿一旦发生严重供电事故,将造成全矿井停电,通风、排水、提升系统都将因失电而无法工作。大部分供电应急预案却都未明确写出应该如何去做,这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应急预案过于简单不能够指导现场在发生事故时如何操作。
3、煤矿供电安全管理投入少:每一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设备功能也有自己的使用率。煤矿开采工作是一项大型的,对经济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一定隐患,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的投入必须是及时的、科学合理的。避免因设备年限过久。
二、煤矿供电问题预防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加强前期的规范化管理和检修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煤矿开采的设备;从设备的验收到最后的应用维修等各个过程要做好详细的资料,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加深对设备的认识;安装新型的设备时,要以一定的质量为标准;淘汰不合格设备,避免不稳定因素;设备安装后,全方位的进行检测,合格后进行验收;试用正常后再投入使用;对使用中的电气进行不定期检测,建立日常检测制度;请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各个保护值进行认真的计算,从而使保护数值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相关用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的正常,进而维护煤矿的正常生产。
2、加大安全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供电安全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在加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应增加资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学习新技术,进而确保供电管理安全。对老化、落后的设备进行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够齐全的设备,及时做到升级改善,加强保护力度,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根据施工开采的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率;优先采用先进的系统装备、先进的检测系统以及大功率采煤机。
3、强化煤矿供电安全观念
煤矿供电系统一旦中断将影响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进程,且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供电的安全思想必须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领导层面重视供电安全,加强供电安全制度建设,加强供电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责任到人,重视落实。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着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聘请相关专家对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针对高精尖设备,请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掌握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积极重视员工的再学习能力,在整个行业中创造一种积极学习的气氛,并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来提高员工的能力。
5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供电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风险,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人为因素。如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责任心、不按照规定操作、制度难以落实等,最终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提高供电安全管理水平时,提高人员素质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时,企业应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尽快熟悉设备性能,并能够熟练操作。同时要普及相关知识,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每一项操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稳定地开展。
(二)应急措施
矿井供电系统中断时,由相关单位值班人员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同时,由相关单位安排跟班领导及专职电工赶赴现场,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巡查线路.巡查人员发现故障点后立即汇报.并及时排除故障点。另外,相关单位应做好应急保障,包括技术保障、物资保障和人员保障。制定煤矿供电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按预案进行演练。
三、结语
煤矿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对煤矿供电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应对煤矿供电问题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昌.煤矿供电隐患治理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