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5-31 14:56:05

导语:在对乡村建设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乡村建设的建议

第1篇

农业资源唯有特色才有市场,唯有特色才能立足市场。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好政策更需要有好的建设性项目,所以农村“一村一品”的发展尤其是特色发展就更显得极其重要,市场经济的需求就是要在特色上下文章。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走特色经济之路。越有特色的产品和产业,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越能做大做强。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创新为途径的根本思想原则,去开展新农村“一村一品”的经济模式。下面是笔者针对临猗新农村发展的状况,提出“一村一品”发展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此模式在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供大家参考。

一、临猗新农村发展“一村一品”的必要性

我县的苹果.梨.枣.石榴.桃子.杏和柿子都是在经过长期的失败与成功之后筛选出来的定性品种,这些都有着很大的区域性质。例如我县坡上种植的苹果就有鲜明的区域对照性。坡上的土质属于黄土,土质松软,抗旱力强,不易结块,碱性很小,很适合苹果的生长环境要求,产出的苹果果肉鲜美,甘甜可口,色泽鲜艳,易于储藏。而在坡下,土质属于褐色土,水分容易蒸发,又属于碱性土地,苹果生长在这种土质上就会严重影响到它的口味及果面的光泽。而枣正好适宜在这样的环境区域里生存,这种地理区域上的筛选是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同时也是品种对我们地理区域的选择。选好对的产品后接下来就要有对的商品经营模式,我们的传统模式是等着果客上门收购,几乎也是由着果客在定价位,为什么这样呢,那就是我们还缺少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现在的农村有一小部分人也会自己弄个小作坊之类的深加工产品,但是在质量上和产量上与市场的竞争上都缺乏力量,“一村一品”正是靠引导村民放弃一手一户式的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采用联合起来的规模化生产方式而获得成功的,“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是它组织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而我县的产品,特色都可以说是上流的,但是为什么卖不上价位呢?那就是我们缺乏品牌意识,缺乏产品的知名度,怎样提高我们县的农产品知名度呢?那就要靠我们的农户自己去为我们的产品注册商标或者是县领导为我们县的产品注册了,唯有有了商标,才可以打出我们的名气,打出我们的实力。

二、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事例

临猗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九十年代初期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一半的土地都种了苹果,因缺乏经验,产出的苹果卖不出去,形成销售难。农民对苹果这一产业毫无信心,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北辛卓逸村的王万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王万保凭着闯一闯的精神,当年就将全村及周边村果农的苹果全部卖出,一下子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年收入也比往年翻了几翻,于是王万保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首先在村里建起了恒温果库,使全年无论什么季节都能吃上苹果,当年果库的效益相当可观。另外,为使这一产业顺应市场需要,他毅然决定注册了王万保牌果品,成立种植、销售合作社,一下子名声大振,万保牌苹果远销三晋大地。近年来,农产品安全是头等大事,他着眼这一大事,大胆对他的合作社进行了无公害认证,这让他的产品再次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但这些仅仅是个开头,近两年,王万保的苹果在全省组织的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这对一个庄稼汉来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也正因为这项荣誉,使他对苹果这一产业上档升级又作起了文章。为了使果品的品质、质量上档升级,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果品在色泽、甜度、红度、大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有了好的产品更增添了他销售苹果的信心,几度把苹果打入北京、武汉、上海等地超市,深受当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销售大王和行来带头人。

三、“一村一品”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一品”虽然说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一村一品”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县目前“一村一品”的发展还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和经济强势。“一村一品”建设过程中,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数农户还是单打独斗,经营效益低,风险高。目前的发展依靠大户、依靠能人和龙头企业的多,与农民关系松散,带动能力不强,生存能力脆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农户带动能力作用的发挥,不能全方位地解决农户生产的后顾之忧。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大量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背景下,务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接收新技术能力弱,导致管理水平高低不齐,由于部分农户思想守旧,加之信贷金融没有及时跟进,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阻碍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第2篇

关键词:市政建设;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城市化建设事业目前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过系统的资料分析,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1%,城镇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从国际标准来分析,城市建设速度超过50%之后,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在未来的几年内会出现较大的提升。要想保证城市化发展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进行,就要对市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进行完善,保证市政建设活动更加有效、科学以及持续,从而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事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推动它城市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1]城市市政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不断加大的投资力度、体质改革活动顺利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不断完善;建设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等不同方面。要想在在此基础上提升市政建设水平,就要对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以及处理措施,保证城市发展以及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为统筹区域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一、市政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区域有着较大的差距

现阶段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呈现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基础设施键位比较完善的区域一般集中在城市中心或者周边一定距离的区域,一些偏远郊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为落后,这从根本上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于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只有制定出较为完善和科学的规划方案以及设计书,对于其余基础设施相关建设工作进行落实,才能够保证不出现任何不均衡问题。

(二)市政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差距较大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市政企业一般会比较重视关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工作,这是保证经济发展持续进行的主要途径,城市基础设施不同建设活动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基础设施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不均衡的状况,道路交通设施已经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在近几年内已经对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意识开始不断提升,但是,与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水平相比较,其发展速度依然较为落后。

(三)市政基础设建设活动缺乏统筹协调力度

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在进行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方案编写内容存在很多缺陷,基础设施整体布局以及选址等工作都不能有效进行落实,提前对各种信息进行,但是具体的实施工作较为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工作安排不科学,很难有效对其进行控制。[2]很多基础设施布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问题,从而给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城市市政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各项基础设施行业分布较为零散,建设活动之间缺少配套以及协调,导致不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复现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一)提升市政基础设施配置的实际水平

在进程市政建设活动中,首先要对城市建设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对规划活动进行合理布局,从根本上保证城市空间实现集约型、高效性的布局分布。[3]对于城市建设速度不断提升的现状,要保证城市空间布局朝着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市政建设活动中,要尽可能地解决城市发展空间,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以及进步。

(二)实施低碳环保的管理模式

市政建设过程中,不仅好考虑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发展的现状,还要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稳定和谐发展。[4]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要保证市政企业在进行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环保节约的材料以及方法,建设能源消耗,对各种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保证市政建设项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

(三)建设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市政项目建设以及施工水平在新时期环境下得到较大的提升,保证建设资金的稳定投入是整个市政建设活动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对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水平来分析,建设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能够保证市政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这样还能够减轻当局政府的财政实际压力,促进建筑行业实现不断发展。通过多种合理有效的途径或者合法的渠道来对社会各界实施项目招标,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5]利用社会化、多元化的融资模式,解决市政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回报,保证市政建设带来更大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四)加大监控力度,完善管理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市政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就要对质量监督工作加大控制力度,首先进行定期抽检以及随机抽检的检测制度,保证市政工程在两种检测制度的共同约束下提升工程质量,还要对建筑施工质量以及建筑施工材料实施“双保险”,从根本上避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以及损失和事故。改变传统的监测工作方法,实施全程监测,市政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原料、施工过程以及生产过程,要改变传统的通过检测来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的方式,从产品形成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环节来把握产品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水平。[6]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适应现代市政在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要求,要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建立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对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决策,明确工程管理方面的权利、质量责任、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建设管理道路。

结语:

我国市政建设活动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从城市发展总体水平来分析,市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分析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市政单位或者市政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所取得的各种成就,还要对不同的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进步的实际状况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施合理科学的规划,保证各种制度能够准确落实,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推动市政建设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周浩.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之己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2] 陈建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3).

[3] 杨子跃.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探讨分析[J].投资与合作 ,2013(8)

[4] 乔莉萍,陈彩红.试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1)

第3篇

2009年以前,丽江市有27个金融服务缺失乡镇,占全省129个金融服务缺失乡镇的五分之一。截止2013年3月,全市金融服务缺失乡镇已恢复了11个固定营业网点,建立了23个流动服务网点,开通了384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达到0.6张,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在农村面向农民客户累计发银行卡70多万张,其中信用社累计发行59.5万张,ATM机、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分布数量达到81台和486台。全市规模化农业特色专业市场基本实现非现金结算,通过“惠农一折通”业务,代付了包括粮食直补、农村低保、抗震安居、水库移民、退耕还林等在内的财政补助等款项,信用社已累计发行惠农卡10.11万张,农业银行发放惠农卡7.8万张。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累计交易笔数17.48万笔,交易金额7873.33万元,查询笔数12.1万笔。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撒并,机构上收,弱化了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丽江市在农村地区乡镇设有营业网点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三家机构,其中农行仅有3个网点,邮政储蓄在乡镇设立的机构均不办理对公业务,农村信用社就成了农村支付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

(二)农村地区金融网点机构人员数量少,且业务素质与金融产品“扩容”需求还有差距

由于农村金融网点机构留不住人才,再加上支付结算人员少、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对新上线运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知识、票据知识以及其他支付工具不熟悉,对新业务系统操作不熟练,对票据和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知识不掌握,不但影响了现有业务系统作用与效率的发挥,而且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三)农村地区受传统习惯的局限,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普遍不高,新型支付工具难以推广

长期以来,无论是乡下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形成了现金结算的偏好。相比之下,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手续繁琐的特点,加上农村地区对这些结算工具认识不足,因此对它们的利用程度较低;另外,银行卡的年费和工本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办卡的积极性。

三、相关建议

(一)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优惠和扶持,积极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增设网点,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让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走进农村,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字号支付结算服务功能,为它们创造条件,发挥这些农村营业网点的作用,其他银行也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力度,承担起为“三农”服务的社会责任。

(二)提高结算人员素质,增强结算服务意识

通过采取免费试用支付系统业务、制订城乡有别的支付结算收费标准等措施,积极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民应用现代支付系统,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在现代支付系统应用过程中,采取上岗培训、业务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员工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

第4篇

各市(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9月中下旬,省和市州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了检查组,对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检查。总体上,全省各地能够认真贯彻项目建设的部署要求,严格履行相关程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截止到目前项目开工率已达95%以上,很多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但也存在一些地方招投标手续繁琐致使项目启动滞后,一些地方年初没有做好项目预算导致资金有缺口,一些地方大部分项目都已完工但工程验收还没有开展,一些地方专项资金拨付兑付滞缓等问题。为了抓紧年底前有效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今年项目建设任务,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抓紧项目建设和项目验收

各市(州)、县(市、区)要求按照3个百分之百,即:要百分之百开工,到年底之前要百分之百竣工,项目验收之后专项资金要百分之百兑现到位。需要履行招投标手续的,要严格履行程序;还未完工的要加快建设进度,抓紧做好项目建设和工程验收的收尾工作;对已完工的项目各(县、区)新农村办要联合财政部门抓紧组织进行统一的年底检查验收和工程决算,查勘工程量和工程质量,完备相关验收程序和手续。

二、抓紧专项资金下拨和兑付

各市(州)、县(市、区)要严格执行省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要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专项资金,项目完成验收后要全部兑现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项目补助资金必须及时兑现到村,兑付到项目建设上。各重点村在项目完工后要建账立册,保证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安全,确保万无一失,不得出现赊欠工程款的问题。

三、切实做好年度绩效考核准备

第5篇

__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开拓创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确保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确保实效。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我镇镇域经济发展思路,注重当前和长远发展,结合村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一是畅通民主渠道,发挥民主组织作用。为调动群众投入到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我镇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每年至少开展2次“提意见、听民意”活动。由村民代表入户听取民意,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的各项惠民举措等各方面的意见,群众填写民主征求意见卡(群众随时都可向村民代表反应意见,填写意见卡),村党支部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并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建议,再向村代会进行提议,并最后形成决议。这样一来,由民意到决议更加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村民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提高了群众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参与度,为村庄建设献言献策,让群众纷纷加入到村庄建设义务工作队伍中来,亲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美丽乡村。二是坚持“村民自建原则”,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充分利用该村劳动力,始终坚持“一事一议”和“自主自建”的方式实施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自觉投身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决心,发挥了群众实干巧干精神和力量。

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成立了农村公共服务办公室,对“四个覆盖”机制运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服务监督考核,使政府服务职能更加细化延伸。截至目前,公共服务办公室通过对各村的“四个覆盖”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服务,现已有46个村建立了村级环境卫生垃圾治理模式,并制定了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聘用了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提升。

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镇组织各村六十岁以下村支部书记前往__、__、__、__等地先进村庄培训学习,听取在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工作中好经验、好措施、好方法,学习种植、养殖先进知识。不仅让大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更为提升各村群众满意度、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督促作用。

第6篇

一、村基本状况和发展近况

村地处河畔,位于镇县政府正东偏北,东与市百宝寨交界,南与岗村相连,西与村和村接壤,北与镇村相望。国土面积8.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上积118公顷,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户935人。

近年来,该村凭仗其优越的地舆环境和区位优势,在村“两委”班子强有力的带动下,坚持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做事,抓住各类发展时机,组织全村农民应用本村耕地多、土地肥美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食用菌、柑橘栽种等强农富民项目,构成了由大户带动、农民自愿跟进的优越势头。当前,村村级公路曾经基本硬化终了,已建沼气池52座,全村共有柑橘栽种基地500亩,茶园250亩,精养鱼池200亩,食用菌80万袋以上,村民年均纯收入达5600多元。现在,该村通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电脑宽带,挪动、联通收集完成了全掩盖。全村86%的农户看上五颜六色电视,26%的农户完成了电脑上网,56%的村民拥有了手机通信电话,13%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村民生产生活前提遍及提高。

二、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近,在各级县政府和相关部分协助下,在村“两委”班子的不断努力下,村经济快速发展,然则该村依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尚未处理。该村人平耕地1.9亩,因为种地水资源不足,大多数耕地以栽种水稻一季为主,耕地资源浪费,外出务工500余人,占该村人口的56%,劳动力流掉,经济发展形式垂垂从种养业改变为外出务工。群众改善生产生活前提的急迫愿望就是兴建水利,经工作组实地调研发现,问题首要显示为以下三方面:

1、水利设备老化,效能大幅减退。村200亩精养鱼池1500米引沟渠始建于2000年,因为年久掉修,损毁严格,严格影响了鱼池引水前提;庄户河、畈两座小型水库久未加固,浇灌引水坚苦并危及局部村民的生命财富安全。

2、水渠损毁严格,排灌才能不足。年暴雨冲袭后,该村原有的浇灌渠淤堵、甚至垮塌,招致该村良田浇灌前提差。并且排水设备不配套,浇灌和排涝降渍才能远不能顺应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的需求,该村另有66%的农户存在安全饮水坚苦,赶上干旱人畜饮水甚至严格不足。

3、服务系统弱化,管护程度较低。当前,该村绝大局部的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由乡镇和村负责治理。因短少资金和技能人员,服务程度较低,无法对水利设备进行有用治理和维护。

三、加速乡村水利设备建设的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完善乡村小型水利设备建设规划。借鉴外地经历,对全县乡村小型水利设备进行一次具体普查,坚持档案数据系统。根据全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由县主管部分牵头,乡镇、村联动,吸纳群众和基层干部意见,依照“统筹统筹、突出重点、分布施行、考究实效”的准则,依托原有水利设备,充分思索现有栽种构造、水利前提、后续管护等问题,结合村居建设、路网结构等,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乡村小型水利设备分区规划,防止建设的自觉性和随意性。

2、完善政策,整合伙金,坚持乡村小型水利不变投入机制。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具有分明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需求县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导。一是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办法,支持乡村水利事业发展。结合我县实践,深化调研,制订出台增强我县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建设的政策办法,坚持投入、建管的长效机制。二是将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维修、管护费用纳入财务预算,每年由财务列分割决。三是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合理添加对乡村小型农田水利设备投入,坚持相对不变的资金投入机制。把乡村和各综合部分的涉农资金按规划合理集中运用,做到“管治一处,受益一处,建设一处,稳固一处”,切实提高乡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程度。

第7篇

一、认真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1、组织了农粮、水利、交通、财政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对2014年一事一议项目检查验收扫尾工作,及时拨付2014年项目结转资金,收集整理项目资料,按要求及时录入一事一议信息系统数据,做好迎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绩效考评有关工作,在全市一事一议项目抽查验收评比中,我市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2、做好2015年一事一议项目申报工作。年初及时下发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通知,明确了申报原则:一是项目范围必须是村内户外大多数人受益的小型公益项目;二是投资小见效快,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三是村民筹资筹劳积极性高的项目;四是2014年、2015年未安排项目的村优先。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如项目申请书、项目预算、实施前照片等。及时督促乡村召开村民会议、坚持民主议事,按照规范程序,搞好一事一议项目申报。目前全市已报一事一议项目295个,投资总额4500万元,申请奖补资金3000万元。为下一步筛选项目,提供了资料,项目批复、实施做好了充足准备。

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传统村落保护前期工作

1、配合农工部制定好《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2015年对口支援市重点工作安排》,深入贯彻中央、省及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示范乡村,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制订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实施试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深入住建、环保、文化等部门一起,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前期调研、项目规划,项目申报,预算编制等相关工作。

三、统筹兼顾做好局里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

1、认真做好“三送”各项工作。按照市委“三送”办全覆盖要求,紧紧以“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为主要内容。多次深入“三送”联系点,与联系农户谈心交友,尽力帮助困难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分别与各自的精准扶贫结对联系户,进行了沟通,取得共识,制订了脱贫计划,尽力帮助挂钩农户早日脱贫。

2、按照要求,及时做好《2015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答复工作,圆满完成我科负责大柏、沙洲坝、拔英三个代表团所提涉及提案答复。

3、根据局里统一安排,及时做好其他临时办的各项工作。

上半年,我办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作进展慢,第一批项目尚未批复实施,没有达到上级要求。二是密溪村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项目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果不抓紧话,在今年完成存在一定难度。

四、201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工作。严格有关制度规定,坚持规范操作,促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项目管理,建立滚动项目库。加强项目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健全项目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按照民生工程要求,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网上公示。

2、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十三五”规划。根据〈〈省财政厅转发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今年第三季度,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根据村庄人口布局变化趋势,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需求与可能、重点投入与普遍受益的关系,研究制定好〈〈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十三五”规划〉〉,并按要求在10月30日前报省财政厅。

第8篇

浏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全域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随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敞亮了,环境美化了,游客增多了。要增添我市旅游的魅力和活力,从文化心理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应把乡愁文化植根于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一、充分认识乡愁文化的旅游价值

(一)乡愁文化富有独特内涵

旅游要靠文化来支撑。乡愁因乡土而生,根植于人的内心,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人的家园意识的具体体现,是文化认同的情感投射,是现代人追寻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乡愁文化既传统又时尚,既有传承性又有现代性,发展全域旅游,正应着力挖掘其独特内涵,提升文化价值。

(二)乡愁文化触发出游动机

旅游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项综合性审美活动。乡愁文化以山川河流、建筑民居、田园风物、方言俚语、节庆祭祀、民俗风情等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对乡愁文化的渴求,是追求品质生活的深层需要,逐渐成为人们一种新的出游动机,成为激发旅游者体验乡村生活的驱动力。

(三)乡愁文化契合旅游开发

乡愁既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既有民族的,也有地域的。蕴藏在城镇乡村的乡愁文化资源,运用于近年来打造的永安镇华山屋场、梅田湖稻雕景观、桃树湾刘家大屋,游客如织。近期修复的淮川石板街,引起一时轰动,充分说明人们向往乡愁文化的心理。如果把乡愁文化融入全域旅游,进行保护与开发,必将成为我市旅游的重要组合要素。

二、准确把握乡愁文化的开发重点

(一)保护乡村风貌

乡愁,是山脚下的蜿蜒小路,是山坡上的层层梯田,是村边的弯弯小河,是村中一座有故事的老屋……美丽乡村是安放乡愁的最佳场所。但是一些乡村已经不像乡村。建议适当保护乡村传统的建筑风格,坚守耕作传统,留住一部分农业文明,展示传统工具,保留乡村家具,让浏阳的稻田、花海、菜园、瓜棚、作坊、民居融入到全域旅游之中。

(二)传承乡风民俗

l村古老、质朴、原生态的民俗风情,是乡愁情愫最好的酵母。建议按照民俗活动民间办的原则,引导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民间民俗活动,有计划地恢复和培育优秀民间礼仪,培育乡风民俗应用的文化空间,鼓励和恢复良善的民俗和信仰,强化民间民俗文化的可观赏性,改造升级为旅游项目。

(三)发展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是烙印乡愁的文化符号,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体现。建议做好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还原和培育传统节日里丰富的民间文艺内容,用民间文艺打造各具特色的戏曲小镇、稻雕公园、墙绘村庄、龙狮之乡、楹联屋场、菊石小镇,用民间文艺传递美丽乡愁,讲述浏阳故事,丰富旅游内容。

(四)保留古老地名

古老的地名,散发着泥土芳香,给游子以无尽情思,给游客以无限向往。浏阳是民政部认定的千年古县,有着丰富的地名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区划调整和城镇建设,部分被合并的村庄随意取名,一些老地名也随之废除或是消亡。建议保留老地名,制止生造地名,挖掘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

三、着力打造乡愁文化的旅游载体

(一)打造乡愁旅游产品

乡愁文化必须通过外显的载体才可以被游客感知。要依托幸福屋场、农家乐、农业公园、乡村客栈等,深度开发“美丽乡愁”的吸引物,促进提质升级,打上鲜明的乡愁烙印。传统街道、民居、社区也是留住乡愁、引发乡愁的空间和载体,建议认定并保护一批历史建筑、传统街巷,挖掘利用好能引发乡愁的物质资源及其精神内涵,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和特征,打造一批整体风貌协调、地域特色彰显的乡愁文化名街名镇名村。

(二)设计乡愁旅游活动

乡愁文化资源及其旅游产品要通过活动的组织才能让游客体验。要以“访千年古县 觅美丽乡愁”为主题,精心设计访源头、拜祖宗、游小镇、吃蒸菜、赏菊石、听乡戏、感乡情、看烟花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浏阳找到梦中的故乡,得到情感的享受。恢复、包装传统庙会,打造节会活动平台。借力花炮文化节、杜鹃花节等活动,加强策划,有效融入乡愁文化体验活动。以乡愁为吸引要素,“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发挥节会带动地方发展的作用。

(三)开发乡愁旅游特产

第9篇

目前村医以及村卫生室在健康脱贫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从健康脱贫和签约服务上看,要求为贫困人口和签约对象进行上门服务,村医承担着很大工作量。而且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抽调县、镇医疗力量,无形中增加了工作成本,也只有当地村医最适合,在没有村医的村,贫困人口就很难享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贫困户因病致贫人员中有近70%为慢性病患者,村医可以及时掌握患病人员患病现状,及时给于健康指导,避免延误病情。同时村医通过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提高防病抗病知识知晓率,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但是,关于乡村医生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农村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

一、

存在的问题

1.

乡村医生没有编制

乡村医生的身份是农民,处于半医半农,平时在开展广大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辅以务农或零工维持生活。即医改后,乡村医生还是游离于卫生体制之外,没有工资、编制和养老保险,没能做到像乡村教师一样,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2.

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乡村医生学历总体偏低,虽然大多数村医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护师的比例偏少,直接制约着乡村医生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抵御医疗风险能力的提高。

3.

整体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

由于条件差、待遇低,人员补充困难,特别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乡村行医,造成村医队伍年龄老化,缺乏年轻人,目前在岗村医年龄普遍偏大,导致很多村的村卫生室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医学知识的更新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实施推广。

4.

知识更新慢,工作能力不强

现在医药卫生知识更新较快,而乡村医生普遍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与知识更新,基础理论薄弱,工作方法老化、单一,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新需求。尤其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乡村医生对农村常见慢性病的治疗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方法,工作显得被动,缺乏发实际效果。

二、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

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民办教师转制的成功经验,整合农村基层卫生资源,将乡村医生列入编制,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可先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政府制定政策,将年度个人综合考核及取得临床医职业资格证书定向培养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再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内。

2.

建立激励高水平医生下基层的长效机制

一是医学从业者在升职称时明确要求至少有几年的基层医疗经验;二是对于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村医将在晋升、身份和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给与关爱;三是定向招录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的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比例的乡镇卫生院聘用编制,面向医学毕业生进行公开招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