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材进出口贸易

时间:2023-05-31 14:56:05

导语:在建材进出口贸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材进出口贸易

第1篇

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亚太区域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显现,而中国正处在亚洲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一个核心地带上,是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坚实推动力量,并且有着为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区域增长转型中发挥特殊的重要作用。2013年,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策略,为我国古丝绸之路重新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同时也为泛亚与亚欧区域的共同合作注入一种新的活力。所谓“一带一路”,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策略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构建,即提升向东开放水平,也加快了向西开放步伐,同时还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助推了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一带一路”也将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确认的发展战略。

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含义

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就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达到预期的价值交换能力,也就是贸易双方在贸易中带来的潜在效益和进出口贸易在未来贸易活动中的内在发展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进出口数额大小定发展潜力的大小。为了准确理解对外贸易发展潜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外贸易发展潜力除了进出口数额外,还有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质量第一,有质量才能保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是对外贸易长时间的生命线。产品附加值是对外贸易的得以长久的根本,没有附加值的产品,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就会减小,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其次是贸易间的大环境,包括双方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的经济大环境,以及相关区域政策等因素,如自由贸易区。最后自身贸易基础条件的建设,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市场贸易的大小,和商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能力。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一带一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分析

古语言:凡得西域者,国必强,凡失西域者,国必弱。西域就是我们现在的新疆,西域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对丝绸之路的影响。而在“一带一路”下评价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从“一带一路”政策和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的含义分析,简单从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商品需求、以及产业结构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1.经济环境和区域政策影响

2013年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提出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该战略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通过现代化的综合交通通道和信息网络通道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紧密联系起来,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辐射东亚、中西南亚和欧洲以及北非区域,涵盖4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是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和战略性经济带。APEC首次将“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为推进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奠定重要基础。互联互通有利于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且成为贸易自由化进程基础性、标杆性的行动。而2013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货膨胀,多个新兴经济体采取提高利率、紧缩财政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疆是北、中、南三条大通道的交汇之地,又处于东西两大经济圈(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一带一路”下新疆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2.商品需求影响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与中亚五国中的哈、吉、塔三国接壤,还和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隔国相望。中亚与新疆相同,拥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以及优越的农业发展光热水土资源组合条件,同时还有种类齐全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以及待加工原材料资源种类丰富。近年来,尤其是由原苏联国民经济区域布局的影响,中亚轻工产品生产非常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复苏中亚对商品的需求欲发强烈。中亚进口产品也逐渐由生活消费品向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等方面扩展,2007年新疆出口机电产品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4.41%。新疆具有较为齐全的产业结构体系,尤其在电子、轻工、纺织服装、日用品工业、建材、机电业、家电、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而这些正是中亚五国和其辐射地区最薄弱的产业,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下新疆对外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3.产业结构影响

在“一带一路”下,强调了贸易的自由化,而随着贸易的不断深入,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以非常强势的姿态推动着各旅游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优势在不断的显现出来。新疆有着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资源分类中,我国旅游资源68种基本类型中新疆至少拥有56种,达到了全国之首。新疆著名的自然奇特景观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丝绸之路”在新疆有5000多公里,南、北和中三条干线上留下数以百计的人文景观,包括古城池、千佛洞、古墓葬和古屯田遗址等,尤其是文明中外的交河故城、楼兰遗址、高昌故城、克孜尔千佛洞、香妃墓等景点。可以同中亚国家进行合作,对我国西边丝绸之路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这样可以达到整合与连接完整的中亚旅游资源链条,实现新疆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与周边国家搞好交往关系,还可以促进了贸易的多元化。

四、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煤炭贸易;经济全球化;进出口贸易;全球金融危机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力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内部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保证出口贸易的需求,使得更多的煤炭企业开始了煤炭出口贸易的道路,甚至有些企业开始了以煤炭贸易为方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我国内部发展形式而言,随着全球煤炭贸易额度的不断增长,世界煤炭格局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全球的煤炭贸易市场逐渐不确定并更加激烈化。我国加入WTO后,煤炭贸易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因此,我国的煤炭企业应该充分抓住这一时机,探讨我国煤炭贸易的作用和发展之路,进而保持我国煤炭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神华销售集团公司简介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商,也是神华集团产运销一体化运营的龙头,是神华产品对外销售的主要窗口。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经销商——神华集团的核心下属公司,销售集团全面负责神华集团煤炭产品、油品和化学品的销售业务,终端用户覆盖除、贵州和云南之外的各省区,煤炭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

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神华煤炭销售工作,伴随着神华集团的迅猛发展而壮大,1985年,隶属于原华能精煤公司的华能精煤运销分公司成立。神华集团组建后,1996年成立了神华煤炭运销公司。2005年,成立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炭销售中心,负责神华煤的国内销售业务。2011年6月28日,在煤炭销售中心的基础上,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揭开了神华销售事业的新篇章。

依托于神华强大的实力和一体化运营的优势,销售集团大力开拓市场,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各行业用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煤炭销售量连年以千万吨级的速度大幅度增加,销售集团搭建了较完整的销售网络,形成了资源组织、市场开拓、运输协调、质量监管以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销售业务体系。销售集团在产品的储存、运输、中转等各个环节配套了现代化的质量监控手段,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坚持开展配煤服务,量身定做配煤方案,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产品。

与此同时,神华销售集团建立了四大区域子公司,形成了全面的煤销售运营网络,分别是香港国际贸易公司,西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东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神华销售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其下属四大区域子公司的职能和作用尚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神华销售集团煤炭贸易的战略发展。

在煤炭销售中心的基础上组建集团化、法人制的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应该充分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扩大经营渠道,进而充分发挥集团效应在煤炭贸易中的作用。

三、我国煤炭贸易面临的阻碍因素分析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煤炭贸易深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煤炭贸易行业的服务对象逐渐扩大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就目前我国煤炭贸易全球化的整体发展形式而言,对我国现行的煤炭进出口贸易将产生更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煤炭行业的产生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其生产量在世界排名上也居首位,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煤炭生产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年煤炭生产量仍然维持在10亿吨以上。然而,由于我国煤炭生产的整体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化程度仍然较低,导致我国整体上的煤炭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生产成本都偏高,煤炭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结构都有待完善和提高。

2.我国部分煤炭贸易企业进出口货源较分散

神华销售集团的煤炭市场整体上是在国内,其煤炭进出口贸易稳定向相对较差,究其原因,煤炭货源分散是其主要原因。神华销售集团大部分煤炭贸易针对国内,进出口贸易量相对较小,导致神华煤炭进出口货源的组织面临着较多困难。与此同时,尽管近几年,神华销售集团的煤炭贸易数量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其公司90%以上产量均是为了满足国内的客户需求,其进出口积极性较差,成为煤炭贸易的一大缺口。

3.对煤炭贸易企业节能与环境保护逐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不断关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使得我们对煤炭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在煤炭入洗率方面比较低,洁净煤所占到的比例较少,尽管近几年有所提升,但是大多数选煤企业的工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同时,按照当前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多个成员国对国内企业享有的贸易权力和分销权利需要与国外企业相一致,在这方面,使得我国能有机会在国外的主要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煤炭贸易和分销权利,并能够直接进入到国外销售的主要渠道中,从而减少贸易成本。随着我国煤炭企业出口权利的逐渐开放,国外煤炭公司资金不断雄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煤炭企业尤其是贸易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四、神华煤炭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议

神话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深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当前我国煤炭贸易企业面临的国内外贸易发展形式,对我国煤炭贸易企业给出以下几点发展战略,并根据神华销售集团发展特点,对其给出几点建议。

1.利用集团优势,抓住发展机遇

集团公司具备自身强大的发展效应和实力,因此,神华煤炭贸易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集成效益,学习并应用现存的贸易经验,提高煤炭行业出口信息灵敏程度和渠道宽度,让煤炭贸易更加顺畅、便捷,充分发挥销售强制捆绑模式,积极利用神华销售集体的整体优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整合神华内外部资源,加快转变销售发展方式

我国煤炭产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各种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国的煤炭贸易企业应该将煤炭贸易市场的开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的提升煤炭产品的质量,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创新,并通过现代化的销售手段,强化煤炭贸易的网络体系。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我国区域性优势,充分挖掘企业区域子公司的作用,提高区域子公司的职能性,积极推广,努力扩大我国煤炭行业的出口市场份额。

同时,煤炭贸易企业还应积极、合理、有效的整合外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方面,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资实力提高贸易水平;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外商投资的方向,加快煤炭贸易结构的调整,实现科技进步,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煤炭贸易企业应该切实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调整利用外资政策,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并把利用外资与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组充分结合,为煤炭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创造更好的条件。除此之外,煤炭贸易企业还应该继续完善走出去的战略,积极鼓励比较有优势的片区子公司对外投资,形成有实力的跨国煤炭贸易公司,并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扩大就业率,鼓励劳务向境外合理流动,开展国际化经营。

3.加强引导,重视煤炭贸易服务质量的提升

提升自身的煤炭贸易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煤炭贸易的透明度是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国煤炭贸易企业应该得到积极有效的引导,汲取其他国家煤炭贸易企业的先进经验,努力提升贸易服务水平,在较高的水平上与世界接轨,提高企业的贸易风险意识,预防企业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对煤炭贸易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合理引导,避免出现垄断现象,同时阻止煤炭企业之间在国外的无序恶性竞争。

与此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煤炭贸易企业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大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的升级。

4.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增强企业煤炭贸易抗风险能力

煤炭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能源,煤炭贸易企业在进行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积极预防各种煤炭贸易风险,增强企业煤炭贸易抗风险能力。同时,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对市场进行有效研究和规划,从而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在生产经营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积极调整市场战略,提高企业煤炭贸易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研究,煤炭贸易企业必须要明确其发展思路,制定出战略性的总体规划,作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其资金充裕、管理经验丰富、人才集聚、技术先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对于其来说,既有可能,也有必要,煤炭贸易企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应由集团公司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5.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开拓煤炭贸易发展的创新思路

为了扩大煤炭贸易的总体效益,神华销售集团应该积极开辟并创新煤炭贸易渠道,尝试新的煤炭贸易新模式,从而应对各种不断变化的煤炭贸易市场,根据公司自身优势,积极通过制定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划,并集中利用我国四大片区的客户集中优势,既要解决公司煤源不足的问题,又要保证新老客户的需求,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客户群体,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加强企业研发和内部管理,成立企业自身专职的、行业内的大型研发机构,鼓励与高校、同行企业的合作,以及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组建研发,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买断、新老划断等方式来减轻人员负担,积极实施企业人才战略,设计合适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对提取的折旧维简费、沉陷区治理费、国家专项补贴等建立专门账户管理, 专款专用, 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五、结束语

在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贸易企业会面对不断的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煤炭经济贸易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煤炭行业需要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要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与创新的营销策略建立;并通过多方位与全方向的意识对市场进行规划,进而取得较大的收益,保证我国煤炭贸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煤炭贸易的操作在国内同行业中都有所涉及,各煤炭贸易企业的发展特点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运作方式也不同,神华销售集团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路子的同时,还要不断获取相当客观的经济效益。相信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缩小,国际国内经济将得到快速回升,神华销售集团将探索出更多的煤炭贸易策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李金克 宋华岭 耿殿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煤炭贸易持续性探讨[J],中国煤炭2006,32,(3):11-12.

[2]李金克 宋华岭 于 红:我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43-45.

[3]案例赏析.某大型国有煤炭贸易集团的工作分析改革[J],中国新通信2006,(20):241-243.

[4]管小矿 张绍平:通用煤炭贸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J],中国煤炭,2005,31,(8):121-123.

第3篇

为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总量,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城市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为工作重点,以产业区域聚集、产业链延伸拓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坚持“四抓一突破”的外贸工作方针,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外贸运行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推动“幸福新”建设。

(二)发展目标(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以上;出口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地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以上;出口品牌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国家级国际知名品牌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突破,省级国际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外贸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二、实施外贸“四大工程”,促进出口突破发展

(一)抓出口基地建设工程,促进出口产业聚集化、集群化发展。

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培育,建设一批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巩固现有出口产业基础,以各类出口基地为核心,依托产业聚集区、开发区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基地集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建设完善基地内研发设计、试验检测、展示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结合产业上下游情况,为实施外贸产业招商和链条式招商“筑好巢,铺好路”。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纺织服装、机床机械、煤化工、农副产品、锂电新能源、新型建材、水处理产品、玩具出口产品基地,基地产品出口额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二)抓品牌建设工程,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国际知名品牌。

1.加快境外商标注册,做好国际认证工作。推进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工作。尚未注册境外商标的出口企业要加快注册步伐,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要扩大注册国别、增加注册类别。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更多企业获得国际市场质量许可和认证。建立品牌信息数据库系统,掌握出口企业境内外商标注册情况,提供商标注册、使用、防范等多种信息服务。

2.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优先推荐品牌企业申报各级出口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技术研发项目。

3.建立品牌推广体系,扩大品牌产品出口。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加大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宣传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外媒体投放宣传广告,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品牌展示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支持重点企业在主要展会上设立品牌展位。引导品牌企业深度开发国际市场,促进品牌产品销售。

(三)抓市场开拓工程,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1.深度开拓出口市场。充分发挥各类出口基地的整体优势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巩固并深度挖掘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印度和中东新兴市场。到“十二五”末,全市贸易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到5个以上,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

2.搭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平台。继续开展“百展市场开拓年”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展览交易平台作用,推动更多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多种途径在境外设立国际贸易网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加快推进外贸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网上进出口贸易。

(四)抓大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精心培植大型骨干进出口企业,切实做到“扶优支强”。在资金、服务、贸易便利化等各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培植3至5家年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形成出口产业集群。拓展外贸领域,千方百计吸引大的国内外大型外贸流通企业、跨国公司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销售中心来投资,以大外贸企业迅速拉动我市进出口总量的扩大。加大外向型大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外向型大型制造业企业落户。

三、鼓励和支持政策

(一)市级外经贸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向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倾斜,优先扶持出口基地建设、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知名品牌培育、贸易领域的拓展以及外贸人才培训等。

(二)对出口基地和重点企业,优先赋予重要商品进出口配额和经营资质,优先使用国家和省、市对外贸易促进资金,优先安排“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展位,优先支持开展网上国际贸易。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加工贸易等产品的出口,给予企业出口信用担保、出口退税、出口结汇、口岸通关和信息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对流通型外贸企业,进出口数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在出口信用担保、流动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按新增出口数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三)市政府对超额完成年度外贸进出口任务的区(市)和拉动我市进出口总量作用巨大的生产型、流通型企业给予奖励。

上述各类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四、优化外贸公共服务

(一)加强外贸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研究协调解决涉及全市外贸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外贸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突出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实行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

(二)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信贸、检贸、税贸、关贸、银贸“五个对接”活动,强化部门合作,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提高检验检疫效率,简化外汇核销手续,在投保、报检、通关、退税、融资等方面为外经贸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第4篇

根据县委、县委组织部《关于对县管科级领导班子及班子领导进行问绩问效考核的通知》,现就我任*县商务局局长以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述职,请予评议:

商务网站,及时发放招商信息,实行网络宣传招商。目前,*商务网站点击率排名全省第12名,全市第2名。

四是紧抓信息,强化洽谈。根据宣传网络信息反馈,陪同县长唐宝友,分别赴广东、长沙、成都、泰国等地推介*彩色沙林项目、华侨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大觉寺(终南山)旅游景点开发项目。促成了*董事长亲赴*进行3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洽谈。

五是依托会展,强化签约。按照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会展招商,20*年昆交会、珠洽会期间,共签订国内合作项目和外资项目3项,总投资5.4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项、内资项目1项。促成了香港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在华侨农场新建年产1万吨朝鲜蓟深加工项目,香港百利高蔬菜食品公司在芳华镇投资200万美元建设750亩蔬菜种植加工出口基地项目,*泸西顺达实业有限公司在召夸镇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80万吨机焦项目。其中,2个外资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全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人,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92万元。

2、强化进出口企业培育力度,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出口、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作为全县进出口贸易的主管单位,我努力加大进出口贸易企业的培育力度,努力拓展国际市场。20*年至今,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085万美元。其中,20*年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17.135万美元,同比增长142,完成市下达目标的52。

一是培育扩大外贸出口企业队伍。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帮助*大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安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办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全县累计办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5户,比20*年增加11户,年均增长3户。

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帮助我县12户企业进行YC品牌认证,争取过桥牌味精、*茧丝绸系列产品进入*知名品牌行列,帮助*公司争取到30万元的品牌发展资金。同时,依托昆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会展平台,共组织**茧丝绸公司、*大东生物制药公司等34户企业参会展洽昆交会,珠洽会。两年来,累计签订出口货单7宗,协议出口资金690万美元,有力推动我县出口市场开拓。

三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做好服务工作。项目引进后续服务是否到位,关系到以商招商是否成功,关系到企业增资扩股进度和出口市场占有率。为此我们实行跟踪服务制度,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努力为企业进出口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帮助过桥味精、海生农产品等公司争取到50万元西部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协助海生公司、香港百利高蔬菜食品公司、香港吉邦食品公司完善基地建设和出口基地备案申请工作。

3、切实履行职能,落实“四个强化”

为突出“开放兴县”发展战略,我在安排部署和要求上,落实“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领导,调整充实了抓对外开放招资引资工作的领导力量,我自己坚持集中主要精力抓招商引资工作,并由招商科、企业服务科、办公室等业务科室具体负责,成立了相应的工作专班;二是强化责任,落实领导和工作人员联系企业制度;三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目标要求,认真检查督办主要经济指标的落实,我坚持亲自抓月调度、季分析,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力度和项目投资建设开工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追加措施,确保全年任务指标与时间同步;四是强化服务,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及时协调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通过努力,全县外来投资企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外来投资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县现有外来投资企业51户,其中外资企业9户,为全市各县之首。二是外来投资企业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外来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每年呈现20增长比率,上缴税收增长达7,使用下岗工人612人,年均增加劳动力收入147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151人次,年均增加农民收入829万元。其中,20*年上半年,外来投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464万元,上缴税收1428万元。三是外来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实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80万吨机焦、超循机械制造、水泥、农产品深加工、维生素K3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二)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推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在推动流通工作发展中,我按照工作分工的不同,重点抓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项目申报。按照全市商务流通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把同乐市场、西桥建材城列入扶持重点,积极争取上级市场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争取到200万元的“东桑西移”专项建设资金。

二是抓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经过努力争取,我县列入国家商务部第一批“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试点县,三年来共争取到160个农家店建设指标,争取到建设资金160万元。现已建成的110个农家店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经营品种普遍增长50,平均月销售额增长5000元,年收入达3万元的农家店占40,年收入5万元的占50,年收入10万元的占10,25个农家店购买了购销直通车--微型车,活跃了农村消费市场,提升了农村消费能力。

三是抓好城乡市场建设。聘请*城乡设计研究院进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基本完成了城乡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同时,与香港傲捷公司达成*滇东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协议,促成西桥建材城建成营业,整合了*建材市场资源,完善了城市集散配套功能。

(三)规范执法,理顺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由于商务局由多个部门组建而成,涉及执法领域多,为规范执法,我坚持从基础抓起,逐步推进规范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清理,明确执法依据;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按照要求,安排组织专业人员参加了执法学习培训,全局16人办理了《*省行政执法证》;三是加强学习,规范执法行为。利用每周五学习时间,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行政许可法》、《*省外来投资促进条例》及相关的商务法律法规。通过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执法者的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文明执法,亮证执法。两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商务执法引地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在行业管理工作中,我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狠抓难点,酒类流通备案、生猪定点屠宰、石油成品油管理等几大重点行业管理逐步理顺。

(四)维护稳定,强化,妥善处理改制问题

我在工作中牢固树立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任职以来,我重点抓了两项工作。

一是加大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置换资金1940万元,解决了蔬菜公司、旅游公司、农具公司等三家改制企业218职工的遗留问题。解决了10户商贸流通企业1085名职工的遗留问题,社会化退养173人,正常退休265人,移交社保部门426人实行社会化管理,实现了国企职工由“企业人”向“市场人”的转变。

二是强化,积极化解矛盾。为加强工作,我局设立了办公室,指定专职接待人员,专职处理事项,累计接待处理上访人员1200余人次,处理案件39件,在遇重大上访问题时,我亲自接待,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百货公司、蔬菜公司、糖烟酒公司、副食品厂、民贸公司等企业370人次在改革中没有处理的遗留问题;协调解决百货公司、蔬菜公司80户职工集资建房房地产办证工作;派出工作人员22人次到昆明、大理、贵州等地解决旅游公司、五交化公司退休职工医药费、扶恤费等21人次的个性问题;针对糖烟酒公司职工集资围绕广场折迁要求增加补偿问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我和分管副局长亲自带队,分派出2个工作组共36人次深入到职工家中做劝说工作,确保没有越级上访事件出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商务良好形象

我从上任开始,就注重班子建设,在局班子自身建设上通过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对局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纪律进行了全方位约束。同时改进领导方法,引导大家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中层干部建设上我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调整科室人员使其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最大的优化,大大提高了中层干部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在一般干部调整上,我尽力做到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为全县商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树立了较好的商务形象。

三、廉洁自律守纪,互融共进勤政廉政

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中,我始终坚持了三个观点:一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业务工作的统一性,从本质上认识党风廉政建设与对商务中心工作的促进,从而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增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履行职责的互融共进性,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基础,要求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在履行职务和职责过程中自觉严于律已,维护党风、政风、行风的纯洁;三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工作实际的关联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两权”运行。

基于上述三点认识,我在整体工作部署上,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商务局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同部署、一样督办检查,在具体操作上,我力求做到带头守纪,以身作则:以“三律”约束自己,一是按守则自律,上级规定不准做的我决对不做,上级要求达到的我尽力达到,不违章、不违纪、更不违法,力争做一个称职的带头人;二是用制度自律,我严格按县委、县政府及本局制定的廉政措施办事,在各种重大问题上都经局党委或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不搞“一言谈”,力求秉公办事。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上大的支出,都是经局长办公会决定;三是以“局长”自律,一局之长应该是本局干部职工的表率,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因此,我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不以“局长”自居,但以“局长”自律,讲奉献,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较好的发挥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

回顾任职以来的履职经历,我感到既充实,又欣慰,我和全体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不仅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思想,建立了友谊,获得了许多良师诤友,也获得了许多的启示,工作能力也得到一定提高。概括起来有两点启示:一是靠信念成就事业。刚上任就感到担子重,压力大,矛盾多,困难大,但我坚信有组织的正确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同志们的支持,凭着这种信念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可以说,信念让我成就了一些事情,而在事业推进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坚定了信念,磨练了意志;二是靠工作统一思想。我深切感到,我局在工作上做出的一些决策,从机构改革到机关管理和日常工作,存在一些正常的工作分歧,方方面面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我及班子成员并没有把精力耗在无谓的争议上,而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加深认识,增强了解,最终达成共识,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一起。

四、正视问题,克服不足,全力抓好招商商务工作

任职以来的工作,有所得也有所失,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也是本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从整体上把握不够,工作的预见性不强,同时,处事情有简单化的情况。二是充分发挥全体干部的积极性不够,未充分发挥班子及全体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落实制度力度不够,有流于形式的地方。四是自身综合素质和领导艺术和水平还有待于增强和提高。

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认识水平,从整体上把握,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三)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创新举措,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执行落实各项制度上加大力度。

第5篇

关键词:微笑曲线;港口贸易;产业升级

一、引言

大连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商贸、旅游城市还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截止到2014年大连已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近1.8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878亿美元,投资运营中的外资企业有4600多家,世界五百强在大连市投资的项目已达238个。但由于缺少相关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所以大连对外贸易一直处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最底端。根据微笑曲线理论,附加值高低会随着产业链分工中的业务工序上、中、下游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位于微笑曲线上游的研发和位于微笑曲线的下游的营销环节附加值较高,而位于中间部分的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较低。在大连的对外贸易中,制造业产业大多位于中游的加工制造环节,面临着赚着最少的钱、耗着最多的能源、承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而利润却很低的问题,因此大连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还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二、文献综述

在微笑曲线理论出现之前,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用“价值链”来判定和寻求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评估企业价值。随后台湾宏基集团(ACER)董事长施振荣先生(1992)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同时在他多年从事IT行业的经验基础之上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链,反映了产业链工序中不同环节所产生的附加值高低。余建形、徐维祥和楼杏丹(2005)借鉴“微笑曲线”模型来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指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从“微笑曲线”的谷底向价值链的两端转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毛蕴诗,郑奇志(2012)结合大量现象和案例研究,在整合微笑曲线和对偶微笑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升级路径的选择模型。杨林,曾繁华(2009)从“微笑曲线”模型视角,结合大量案例,解读了“微笑曲线”模型及其在不同行业、不同世纪的演化,剖析了三个基本的竞争策略及其组合演化,进一步提出我国制造业的“微笑策略”。本文尝试从“微笑曲线”视角研究大连区域企业的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基于微笑曲线研究案例分析

大连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是京津的门户,背依东北地区,辐射广阔华北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且大连港功能完善,设备齐全,集疏条件优良,服务功能完善。但我国进出口贸易多以微笑曲线中游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制造贸易为主,而位于微笑曲线上游和下游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份额较少。大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大连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拥有集装箱、原油、散矿、煤炭、滚装等现代化专业泊位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泊位70多个。2013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位居全国港口第八位。大连港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其对外贸易也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13年大连市进出口总额688.2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大连市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上运输,而港口是海上运输的枢纽,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船舶的进出、停靠以及货物的装卸、配送等都需要在港口进行,因此港口与对外贸易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连港功能完善,设备齐全,集疏条件优良,服务功能完善。但我国进出口贸易多处于微笑曲线中游附加值较低货物贸易为主,位于微笑曲线上游和下游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额较少。大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近年来大连的进出口总额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大连市进出口贸易合计3476.4亿元,同比下降14.0%。其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家具、箱包、鞋类和塑料制品降幅分别为12.5%、18.1%、20.9%、21.9%和30.2%。并且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诸国的2.5倍至5倍。人工成本的上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所以大连应通过企业升级来摆脱当前窘境。

四、企业升级路径与微笑曲线模型的拟合

针对大连港口贸易发展、企业升级改造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微笑曲线并结合若干案例构想出四条升级路径,具体如下:

(一)创新产品,提高技术

我国制造业由于核心技术缺失,而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因此想要突破亟需发展技术。例如,东北特殊钢材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了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要素,同时进行自主研发,在汽车国产化材料的开发研制、优质结构钢、弹簧钢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上取得了突破。这一路径的微笑曲线变化体现为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在材料、技术上的突破,使微笑曲线研发一端上升。

(二)创造新需求,跨产业升级

随着行业边界模糊,产业之间开始融合。例如,大连实德集团就在原来化学建材产业的基础上陆续发展了文化体育、传媒、金融等产业。大连韩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最初是以养殖蛋鸡起家,现如今逐步发展了畜牧业、海洋生态产业、生物有机肥业等产业,实现了企业的升级。针对这一路径的微笑曲线的变化体现为:企业原具有较低的附加值,因行业边界模糊、产业融合,多个行业微笑曲线叠加后上移。

(三)发展自主品牌

我国企业缺少自主品牌,所以发展自主品牌也不失为一条企业升级的路径。例如,大连韩伟企业集团旗下“咯咯哒”鸡蛋品牌是知名品牌,它为大连韩伟企业集团打开了国际市场,使其鸡蛋在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热销。企业由于拥有了自主品牌而提高了企业的附加值,微笑曲线在品牌一端实现上移。(四)ODM、OBM并存,开发技术,发展品牌发达国家的企业具有发达的技术或品牌,这也是我国企业所缺少的部分。然而想要在短时间内拥有较成熟的科学技术和品牌比较困难,所以企业可以选择收购OBM企业品牌和先进的生产要素。大连远东集团就通过并购德国沃克公司,从而获得先进装备、核心技术和品牌。这一路径通过并购目标企业,从而获得了目标企业的微笑曲线价值,实现上移。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结论

由“微笑曲线”模型可知,不同产业的价值链微笑曲线是不同的,而各个产业的不同环节的附加值也不同,左右高,中间低,而且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竞争越加激烈,但也并不是无利可图。所以大连企业应该在开发中间加工制造环节价值的同时,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早日形成更高更扁平化的微笑曲线。

(二)建议

1、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大连企业若想走出微笑曲线困境,就应该发展知识产权,除了自主研发以外,金京、戴翔、张二震提出以“引资”带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高级管理人才、研发结构,实现由引资向引进全面优质生产要素的转变。通过购买国外的技术进而实现大连企业向微笑曲线研发一段上升。2、守住中游优势。王茜(2012)以“微笑曲线”理论为切入点,得出中国的制造能力依然有限,有必要继续把“世界制造车间”的道路走下去的结论。大连的企业无法立即转型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所以发展加工制造环节是当前形势的权宜之计。3、创立自主品牌,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建立知名品牌、生产实用新颖的产品和完善售后服务及营销引起顾客的兴趣,进而增强消费者品牌忠实度,实现大连企业向微笑曲线营销服务一端升级。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动力。大连企业应努力发挥区位优势,鼓励更多人才来大连创新就业,紧跟国家“双创”政策,积极拥抱“互联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六、总结

从微笑曲线模型可知,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附加值是不同的,处于上游的研发和处于下游的售后服务附加值高,而中间的加工制造环节不仅附加值低,而且竞争也日趋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本文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研究大连的企业升级,为大连企业升级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MICHAEL.E.PORTER.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4-46.

[2]余建形,徐维祥,楼杏丹.微笑曲线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5(9):86-88

[3]毛蕴诗,郑奇志.基于微笑曲线的企业升级路径选择模型——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案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2-174

[4]杨林,曾繁华.微笑曲线视角下的我国制造业竞争策略及其演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6):59-62

[5]金京,戴翔,张二震.全球要素分工背景下的中国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57-69

第6篇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背景

作为一项比较灵活的政策,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的。

目前贸易顺差过大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据海关统计,2006年贸易顺差总额攀升至1774.7亿美元,同比增幅达74%;而2007年前5个月累计贸易顺差已达857.2亿美元,同比增长83.1%,贸易失衡压力不断增大。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加,贸易摩擦也经常发生。同时,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底已达到了67.1%,顺差占GDP的比重达到6.62%,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大。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出口和投资增长都比较迅速。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我国重工业同比增长19.2%,轻工业增长15.6%,重工业增速明显高于轻工业。1~4月份,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增速同比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5.2个、9.2个和3.9个百分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快速扩张也使得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所增加。而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加剧了国内能源、原材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

此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十一五”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同时国家发改委配套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3月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了推进产能过剩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相继下发了铜冶炼、铝、煤炭、水泥、纺织、电石、焦化、铁合金、钢铁、电力、铅锌等11个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从去年9月份和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行业可以看出,有不少是产能相对过剩的行业以及产业结构要加快调整的行业,这表明国家有意通过调整这些行业出口退税率,来加快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虽然近年来我国外贸总量增长较快,但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为主导的特征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及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然而国内资源环境和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都难以长期支撑我国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因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不断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控和引导,来促进我国出口增长结构的调整和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

本次出口退税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控制出口的过快增长,减缓贸易顺差过大带来的矛盾,但从调整内容来看,本次调整属结构性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出口结构升级,但对于降低贸易顺差的效果有限。从短期来看,本次出口退税调整将会对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和通过低价竞争出口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由于没有设置过渡期,此次调整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抢关”出口、虚假合同等现象,从而使出口有小幅下降,有利于减缓贸易顺差增速。

从中长期看,我国出口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贸易顺差难以大幅下降,这是因为:本次调整属结构性调整,很难抑制出口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机械和装备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比重已从2000年的33.1%提高到2006年的47.1%原材料和消费品出口占比不断下降,前者从2000年的5%下降到2006年的2.7%,后者从2000年的39.9%下降到2006年的27.3%。此次调整是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一方面降低了出口占比较低的”两高一资”产品和低附加值消费品的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保持了高科技产品、农产品加工业的退税,对机械装备产品的退税率调整较为有限,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较高,因此此次调整很难抑制出口的快速增长。

此外,我国的外贸方式也使得顺差难以大幅下降。今年1~5月,我国贸易顺差总额为857.2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顺差仅为360.3亿美元,而906.5亿美元的加工贸易顺差为一般贸易顺差的2.5倍。由于主要涉及“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产品,本次出口退税调整对纺织服装、钢铁以及资源性产品的一般贸易产生较大影响,而对来料、进料和辅料的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小。与此同时,加工贸易出口在我国总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致使一部分进口需求与加工贸易关联密切,而出口退税调整同时会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和原料进口,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贸易顺差的实际下降幅度。

而得益于人口红利和低利率环境,无论是以利润率还是投资回报率来衡量,我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过去几年得到了稳步改善,这也意味着企业有较大的空间去消化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另外,对产业结构而言,本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折射出当前的两大产业政策导向,一是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二是尽量减少贸易摩擦,提升产品高附加值。此次出口退税率的大规模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纺织服装业、钢铁、有色金属等企业低成本、低附加值为特征的数量型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我国贸易摩擦数量,而且还将带动国家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而众多同质化的低附加值产品又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企业赢利空间日渐缩小,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又使我国纺织服装品的价格优势逐步减弱,服装行业利润率已降至7%~9%左右。出口退税率的逐渐下降,将使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的中小企业被兼并或淘汰,而大企业将凭借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将有利于引导服装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虽然国家在中长期将继续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但从短期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其出口的调控效果较为有限。以钢铁业为例,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我国钢铁出口增速不断加快,这也使监管层针对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然而,调控政策使原本打算出口的钢材产品回流到国内,在压低国内钢铁价格的同时,又提高了国际市场价格,加大了国内外钢铁价差,从而导致钢铁出口更大幅度的增长,并推动国家采取更为严厉的出口控制措施。钢铁出口与其出口政策调整已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

此,从短期来看,鉴于我国企业成本优势较为明显以及国内外产品价差较大等原因,出口退税率的取消和下调对水泥、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两高一资”行业产品的出口影响较小。但从中长期来看,“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加速“两高一资”行业的整合,使其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实现行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

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在减缓贸易顺差增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影响:

第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虽然短期内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信用风险,但有利于减轻经济周期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高耗能产业为例,去年以来,受市场利益驱动,一度得到遏制的高耗能产业再次抬头,并呈现出盲目扩张势头,这背后存在着信贷资金严重向能源产业倾斜的隐忧。据统计,截至2007年2月末,炼钢行业贷款余额813亿元,同比增长109.5%;石化行业贷款余额254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材行业贷款余额697亿元,同比增长53.5%水泥行业贷款余额417亿元,同比增长58.6%。此次政策调整虽然会在短期对“两高一资”产业产生利润方面的影响,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但此举也避免了信贷资金高度集中于能源、原材料等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领域,有利于减轻经济周期波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会在减少商业银行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业务量的同时,增大商业银行中小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为缓解出口企业资金短缺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从2001年起纷纷推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有效地解决了出口企业因出口退税滞后造成的资金紧张状况,加快出口企业以及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然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退税率的取消或降低,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会给纺织等低利润行业带来较大压力,同时此举也将减少商业银行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业务量,使出口企业雪上加霜,从而增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未来贸易调控政策展望

鉴于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短期内贸易顺差有一定的影响,预计贸易顺差在近两月有所回落,但在下半年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因此我们维持今年四月份对2007年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预期,即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2.1万亿美元,增幅放缓20%左右,同时贸易顺差将有望达到2500亿美元。因此,我们预测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贸易平衡型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减少贸易失衡程度。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的出口退税依然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如服装、鞋帽、箱包、家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此次调整后仍然较高,而这些产品亦是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因此可能存在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同时,由于“两高一资”行业的增速仍然偏快,国家将可能继续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并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逐步加大降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范围,如附加值较低的部分机电产品,并逐渐提高稀缺性资源、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

而国家将继续采取措施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一是尽快出台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的政策,重点支持国内急需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高档化纤设备、高性能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并积极鼓励节能降耗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进口;二是加大从贸易顺差国的进口力度,今年下半年我国将继续组织企业赴国外采购,扩大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三是进一步简化手续,实现进口便利化。除保留部分与装备制造业有关的设备和部分敏感产品外,进一步削减机电产品进口许可范围。

出口退税、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国内虚假出口现象愈加严重。2006年深圳服装出口增长226%,出口单价增幅是全国单价增幅的10倍以上。经国家四部门联合调查,初步认定是企业做高出口单价骗取配额的行为。因此,今年国家将严查“非正常贸易增长”: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遏制虚假出口、挤掉外贸泡沫,降低外贸顺差;加快完善我国进出口产品分类,重点对近年来出现较大异常波动高新科技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轻纺制品、橡胶制品和矿冶产品等进出口产品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虚假出口进行有效防范。

商业银行应对出口退税调整的策略

近年来,贸易顺差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首要矛盾,而缓解贸易顺差增长压力则成为近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关注我国贸易顺差走势,预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并着重研究贸易顺差及其调控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具体分析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服装,钢铁、有色金属、家具等行业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强化市场和信用风险管理,并调整授信的客户结构。

第7篇

一、湖南省制成品的出口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省制成品出口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湖南省制成品出口92.5亿美元,而2006年只有47.8亿美元,年均增长21.48%。2011年,在制成品的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分别为37.23%和7.85%,而2006年只有20.50%和3.05%。

不过,与同期湖南省GDP的增速相比,与发达省市出口规模和结构相比,湖南省制成品的出口依然存在不少差距。下面我们分别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竞争优势(TC)指数两种方法对湖南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

二、湖南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一)研究对象

由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代表制造业结构优化的象征,同时也符合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将以这两大类产品为例研究湖南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进行衡量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性,本文用制成品的出口总额代表出口总额,用公式表示:

其中,Xij表示国家或地区i某制成品j的出口值, 表示国家或地区i的制成品出口总值; 表示世界某制成品j的出口值, 表示世界制成品出口总值。

一般而言,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或地区某制成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

下面我们分别计算湖南省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RCA指数,如表1:

为方便比较,我们再看看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RCA指数,如表2:

从表1、表2可以发现,2006到2010五年间,湖南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虽然有所增强,但一直低于0.8,可见其竞争力依然较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一段时间,中国的机电产品却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产品具有中度或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三)运用竞争优势指数法进行衡量

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

TC=(Xij—Mij) /(Xij+Mij)

其中:Xij为i国或地区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或地区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或地区净出口,Xij+Mij为i国或地区j产品的进口总额。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指数取值为(—1,—0.6),则表明该商品具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如果取值为(—0.6, —0.3),则表明该商品具有较大竞争劣势;如果取值为(—0.3,0),则表明该商品具有微弱竞争劣势;如果取值为(0,0.3),则表明该商品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如果取值为(0.3,0.6),则表明该商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如果取值为(0.6,1),则表明该商品具有极强竞争优势。

下面我们看看湖南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TC指数,如表3:

为方便比较,我们再看看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TC指数,如表4:

从表3、4可以发现,近年来,湖南省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介于微弱竞争优势到微弱竞争劣势之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基本上呈微弱竞争劣势。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具备微弱竞争优势。

通过上述两种指数的衡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尽管中国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湖南省的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却较弱。由此可见,湖南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具备优势,需要大力加强。

三、增强湖南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加大“明星”行业的投入。“明星”行业是湖南省加快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炼焦、专用设备制造业这四个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行业内均出现了有较强实力和声望的企业,如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加工里的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分公司。因此,这四个行业应该是湖南省重点投入的主导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先进的新设备替换落后的旧设备,提高行业的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废物达标排放水平,重点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同时对于业内亏损多年的企业以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要坚决关闭。

第8篇

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我开展述职评议,为我提供了一次回顾总结、剖析自我、激励进取的极好机会,我对此深表感谢。下面,我向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述职报告,请予评议。

一、履行职责的情况

2001年11月,我被任命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任职二年半来,比较注重学习和调查研究,不断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才能和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把握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利用外资工作。

担任外经局局长以后,始终把利用外资工作放在首位。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5月的二年半内,引进外资项目585项,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65家,总投资95.17亿美元,合同外资85.5亿美元,注册外资37.2亿美元,到帐外资20.9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量超过了前18年之和,利用外资取得了新突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1、狠抓招商引资,优化了利用外资的结构、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港澳台地区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成为热点,我局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大力拓展招商引资的领域。一是主攻台资,积极推进多元招商。组织和配合各开发区、各乡镇多批次、多渠道赴台湾、香港等地直接招商,赴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开放城市“二次”招商。二年半中,对外招商达到100多批次,接待外商团组800多人次。其中本人直接参与招商和项目洽谈占到50%。对台招商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2001年以来,共引进台资项目179项,总投资达37.9亿美元。占全市的39.82%。随着外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又能适应新的变化,在巩固港澳台地区招商的同时,加大了对日、韩、欧、美的招商力度,引进了美国杜邦、瑞士欧米亚、日本伊滕忠商事、旭电化工业、住友橡胶、韩国泰光化纤等著名企业来常熟投资。二年多来,除了台资企业外,来自香港、韩国、日本、美国的资本分别居第二至第五位,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二是积极引进大项目,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在招商活动中,我局积极引导和配合各开发区、乡镇,瞄准世界著名企业,重点引进超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002年至2003年,超亿美元项目占苏州市三分之一,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一大批大项目落户常熟,为加快形成钢铁、能源、化工、造纸、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群体创造了条件,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新型建筑材料、轻工等行业的外资规模水平也得到较快的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2、狠抓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了项目竣工投产的步伐。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开工,是我局在利用外资工作上把握的两个重要环节。二年多来,我们实施项目的统计跟踪,落实项目责任制。对每个重点项目,年初排出项目建设计划进度表,各开发区、各镇、外经局明确项目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层层落实,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对项目进展中发生涉及电力、土地等突出问题,由我局牵头,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切实予以解决。2001年以来,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都要明确十大重点外资建设项目,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抓重点,并针对实际情况对项目作适时调整。同时,自加压力,对所有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实行跟踪督查。其中明确的十大重点外资项目95%均能按质、按时开工、竣工。

3、狠抓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改善软环境的措施。(1)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二次把与入世规则不相符合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取消了审批、审核、核准事项共21项,减少了42%。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过程中,又对外经贸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进行了全面清理。确定外经局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9项,省以上外经贸部门的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11项,经过多次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大为减少,为今年七月一日起规范实施行政许可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是服务质量承诺制,公开行政许可项目,明确了从申请受理到审批的程序和期限;二是实行“首问负责制”的工作意见,实施行政许可的责任追究制度;三是依法行政督查制度;四是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五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等。从而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提供了保证。(3)建立起了优质高效的外经贸服务“窗口”。外经局进驻市审批中心的服务“窗口”,至今共受理审批服务业务4042件,其中,提前办结件606件,正常办结件3419件,办结率为100%。外经贸服务“窗口”努力创新服务形式,提高办事效率,目前,由原来规定5个工作日内审批的项目,压缩到3个工作日完成。遇到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我本人能急企业所急,会同业务人员到省厅、商务部争取快速审批。有些项目在审批过程中不仅要速度快,还需要做工作对上争取。如开发区去年申报过一个总投资6亿美元的造纸项目,当时商务部已把它列为审批备案不予通过,并将有关文件通报给省外经贸厅及海关,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很简单地答复外商说部里不同意,而是仍然积极想方设法,为此项目曾连续二次上北京,最后在苏州外经局及省外经贸厅的共同努力下,项目最终获得通过。外经贸服务“窗口”高效优质服务,受到了外商和企业的好评,并连续五次被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评为“红旗窗口”。(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例会制度。2001年以来,我局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国土、外汇管理、公安、消防等二十多个涉外部门和单位,实行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例会制度。各涉外部门派员现场集中办公,宣传国家新的法规政策,接受外商投资企业咨询。并通过会办形式,当场解决外企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开展了十二次,接待外企245家,解决企业各类问题162项,接待咨询396人次。此外,还认真做好了外商投资企业因中外双方纠纷引发的来信来访处理工作。两年多来,共处理来信来访十六件(次)。每次来信来访我能逐件批阅,认真处理,处结率达百分之百,未发生逐级上访、重复上访的情况,受到了局的表扬。(5)加强了外向型经济人才培养。我们始终把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摆上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二年多来,先后举办WTO知识专业培训、各类出口企业实务培训、招商人才培训、外经贸理论培训、大学生岗位培训班等共12期,参训人员达500多人次。为配合招商培训,我们注重为各开发区、各镇培训招商人才。先后编撰了《常熟市外商投资企业办事程序实务手册》、《利用外资文件汇编》,提供给参训人员参考学习。为我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了人才库。(6)积极为外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我们把落户常熟的外商建立居住点、医疗点、子女入学点以及休闲娱乐点作为改善外商人居环境的突破口。经过与教育局、卫生局会商和反复调研,并报市政府同意,于去年8月份出台了常熟市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境外管理人员子女入学实行相关优惠政策的规定,同时,于今年三月份在市二院设立了市涉外医疗服务中心,并按一个服务机构、一本就医指南、一张健康卡、一个服务窗口、一套服务流程模式开始运行。外商居住点、休闲娱乐点也正在筹建中。

(二)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大力提升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

平。

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地方外向度的重要标志。任职以来,能积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规模。二年半中,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8.48亿美元,其中出口38.47亿美元,进口20.01亿美元,平均年递增率分别为36.27%、30.9%、47.09%,实现了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

1、壮大三大出口主体,大力培植新的增长点。一是外商投资企业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两年多来,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出口总量得到了迅速扩张,每年平均以30.8%的增长率递增,成为全市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外商投资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份额日益提高。二年半中外商投资企业创利润19.96亿元,实现涉外税收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二是自营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随着国家对申领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降低,广泛动员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积极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二年多来,自营生产企业增加了300家,累计达到380家。2003年自营生产企业进出口额达5.48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在苏州县(市)、区中名列第一。三是市外贸集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二年多来,市外贸集团积极通过企业改制,加快“贸工一体”的步伐,出口稳定增长。2003年市外贸集团公司完成进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在全省外贸公司中列第六位,在2003年全国出口最大的200家企业中列101位。

2、多元化开拓市场,出口结构趋向合理。二年多来,大力组织和引导各类出口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各种对外经贸活动,每年组织30多个团组赴国外推销,调整和开发外贸出口市场取得新进展。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纺织服装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今年以来,多种贸易方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一般贸易同比增长23.46%,出口占全市58%,全市加工贸易增长较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个百分点,特别是来料加工猛增,有利于适应国家退税政策调整,减轻地方退税压力。

(三)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外经合作迈开新的步伐。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是利用国外资源、国外市场的重要形式。二年多来,我们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有实力企业走出国门,开辟海外市场,走跨国经营道路,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海外投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滚动发展。二年半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58项,完成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1.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1亿美元,分别占历年总数的49.5%、44.7%。我市在海外的建筑工程靠开拓求发展,靠质量求信誉,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劳务输出日趋活跃。二年多来,海外劳务市场进一步拓展,目前已发展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比利时、毛里求斯等二十多个国家,累计已输出劳务人员1320人,人员结构由缝纫工、建筑工等简单劳动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转变。3、海外投资迈出新步伐。2001年以来,波司登、标准件厂、龙腾特殊钢、凯波冶金建材等优势企业,先后在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匈牙利、澳大利亚、马里等国家建办生产企业和海外窗口7家。到目前为止,累计建办境外企业20家,占苏州市三分之一,投资总额2000多万美元,海外投资规模在全省县(市)中名列第一。

(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贸进出口公司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外贸系统15家专业进出口公司是外经局的直属企业。二年多来,我局始终把提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指导企业向国际化、实体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活力增强,出口规模迈上新的台阶。

1、经营性公司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任职以来,在部分企业改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企业的“二次改制”,至2003年底,外经局系统14家经营性公司已全面完成改制任务。纺织品公司、华谊公司作为公有股退出试点,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办法。结合“二次改制”,5家专业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有6家专业公司批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目前,所有专业公司都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营权全部放开提前做好了准备。经营性公司全部改制后,产权明晰,资产运作良好,企业规模明显提升,出口稳定增长,经营者责任意识增强,职工积极性普遍提高。2003年,14家经营性公司出口同比增长20%,13家公司出口均超1000万美元,家纺公司、纺织品公司出口均突破5000万美元,瀛环公司进出口突破1亿美元。

2、实体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01年以来,外贸系统有关专业公司先后建办了中江制衣有限公司、家纺制衣限公司、新锦江印染有限公司、海城工业坊、外贸物流中心、得雨活茶经营公司等多家实体企业。目前,外贸系统专业公司建办的服装、印染、五金、三产等实体有25家,总投资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到4亿元,对外贸出口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和配套。去年,中江公司与外商合资建办的“中江皇冠假日酒店”,已列入我市“2004年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目前进入地面施工阶段,预计2005年底可投入使用。

3、企业管理得到了加强。2002年组建了外贸系统公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平均达到10%以上,在企业管理模式上,注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加快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有2家专业公司完成了ISO9002的质量体系认证,电子商务在专业进出口公司中普遍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各公司内部全部建立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的内部考核分配制度,提高了经营者、经营骨干和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积极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竞争、集聚的良好环境。以创建安全文明单位为载体,各公司依法经营,加强了社会综合治理,全系统实现“三无”,即无违法犯罪、无涉外事故、无火灾。与此同时,计生、工会、共青团、妇女、老龄、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主要认识和体会

市人大决定对我开展述职评议以来,我认真对任职以来各方

面情况进行了回顾。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外经局整体工作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我感到,成绩的取得,第一,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精心部署。无论从营造强烈的招商引资氛围,还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无论从实施沿江开发,还是分层次推进载体建设;无论是利用外资工作,还是“三外”协调发展,决策超前正确,任务要求明确。第二,依靠人大的关心支持和有力监督。市人大领导多次组织开展对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等进行视察和专项调研,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依靠各开发区、各镇、各有关部门的各负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外向型经济各项任务。第四,依靠全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鼎立相助。全系统干部职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去,发扬“务实、创新、奉献”的精神,克服国际市场变化、外经贸政策调整等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通力合作。我作为班长,首先能身体力行,带领班子成员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带动全系统和所属单位围绕目标、强化责任、改进服务,奋力拼搏。其次是能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重中之重。在制定目标、组织招商,推进项目、人才培训、抓住改善软环境等重要环节中,我能及时部署、抓紧督查,注重实效。在把握重点的同时,不放松对外贸易和外经合作统筹兼顾,促进了外资带外贸、外资带外经、“三外”协调发展。二年多来,我市利用外资工作进入了全省县级市先进行列,自营生产企业出口名列苏州市第一,其中私营生产企业出口列全省首位,外经合作整体水平在苏州市领先,海外投资继续在全省位居第一,在全市“公仆杯”竞赛中,我局分别获2001、2002、2003年先进集体单位。本人也连续二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主持外经局工作二年多来,本人工作能尽职尽责,事业有

所进步,但是对照职责要求,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工作方面:(1)在利用外资上,招商力度还不够,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还不多,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的项目还没有完全突破,招商队伍素质不强,农业、服务业利用外资还相对滞后,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2)在对外贸易上,进出口总量还不够平衡,进口规模偏小,规模型出口企业较少,加工贸易总量不大。(3)在外经合作上,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总量没有突破,整体规模水平还有待提高。

2、个人方面:(1)学习抓得不够紧,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政策不断完善调整之中,我作为外经局主要负责人缺乏对有关政策的深入研究,有时还不能很好地指导各镇的招商引资;(2)深入基层调查还偏少,外经局业务人才相对滞后,帮助基层解决具体问题兼顾不够,特别是对外企的服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3)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有时考虑得不够全面。

通过这次述职评议,使我看到了成绩,找出了问题。针对存在不足,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整改:

1、加强自身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工作水平。要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内涵,提高自身修养。在工作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要围绕中心工作,突出抓大事、抓重点;要讲究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各个成员和中层科室负责人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注重对机关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外经贸政策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断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三外”工作协调发展、加快发展。

第9篇

一、实证分析方法

为了准确考察中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优势状况,可通过考察反映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竞争力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Ci表示第i类产品的竞争力指数,Xi与Mi分别表示第i类产品出口值与进口值。一般认为,如果Ci>0,则该类产品是具有竞争力或比较优势;Ci0则表示该类产品缺乏竞争力或处于比较劣势;Ci=0,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或中性比较优势。更进一步,还可以通过确立一定的标准,来具体判别某类产品对外竞争力的强弱,如Ci>0.8,可认为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等等。当然,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鼓励出口或限制进口的政策,使得竞争力指数并不能准确反映产品竞争力的实际优劣状况,但是,作为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可以考察特定时间、特定保护程度下的竞争力或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指数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是劳埃得一格鲁贝尔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Bi表示i产业或产品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与Mi同上。显然,Bi的数值在0~1之间,B的值越接近1,则i类产业或产品类的产业内贸易越发达。当然,某国i内产品类或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是否发达,还应同时考察i产业或产品类的进出口在该国总产品进出口中的比例是否较高。

二、我国工业产品产业间贸易优势分析

表1列出了1992一1999年间我国16大类及17小类某些行业细分工业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趋于微弱上升,1992年为-0.022,1999年升至0.075。其中16大类工业产品中,一直有比较优势的有“食品制造业”、“皮革业”、“服装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及“其他制造业”等6个行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具有明显的从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换趋势。其他6大行业则基本处于比较劣势。

为了深入分析我国各细分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变动情况,我们将竞争力指数大于或等于0.8的产品列为具有高比较优势或强竞争力的产品;将竞争力指数介于0.5与0.8之间的产品列为具有较高比较优势的产品;介于0与0.5之间的产品列为低比较优势产品。同样地,竞争力指数分别位于一1与一0.8之间、-0.8与一0.5之间、-0.5与0之间的产品可认为是高比较劣势、较高比较劣势与低比较劣势产品。

1.高比较优势产品

表1的资料表明,1992~1999年间,在16大类工业行业中,具有不变的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只有“服装业”,其产品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0.9以上,而且有逐渐变大的倾向。“其他制造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平均也在0.9以上,而且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如果再将河小类细分行业的产品考虑进去,则“皮革工业”中的“其他皮制品”以及“纺织工业”中的“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两类产品也是一直具有高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果我们进一步将工业产品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则可看出这些我国处于高比较优势的行业及产品基本属于适合我们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在1992~1999年间的平均出口额占同期中国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为36.1%,其中又以“服装业”产品比重最高,为24.6%。说明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是现阶段中国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工业产品。

2.较高比较优势产品

从16大类工业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看,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在细分的工业产品类中,“建材业”中的“其他建材制品”与“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铁道车辆及相关制品”具有不变的较高外贸比较优势。前者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平均为0.69,后者平均为0.77。另外,“贱金属及其制品业”中的“锌及其制品”,尽管外贸竞争力指数波动较大,但其平均值为0.63,而且自1996年以来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这3类产品基本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其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很低,1992~1999年间平均为2.4%。

3.低比较优势产品

在16大类工业行业中,“食品业”、“皮革业”、“建材业”及“宝石、贵金属业”一直具有稳定的低比较优势,1992~1999年平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别为0.44、0.37、0.46与0.14。其产品的出口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9.9%。另外,从1992~1999年平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看,“精密仪器制品业”以及细分产品中的“药品”、“玻璃及其制品”、“钢铁制品”及“其他金属制品”也是低比较优势的产品。它们的出口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9.5%。

4.较高比较劣势产品

表1的资料显示出,“造纸业”在中国工业中属较高比较劣势的产业。其产品基本属于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产品,一方面,国内造纸技术水平相对世界发达国家要低得多;另一方面,由于林木等造纸资源及环境污染控制等问题,国内造纸业基本处于外贸竞争的劣势状态。该类产业产品在1992~1999年间的平均出口额占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0.7%。

5.低比较劣势产品

“矿业及其产品业”、“化学工业”、“塑料、橡胶制品业”、“木及木制品业”、“纺织工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均是我国当前的低比较劣势产品。

“化学工业”、“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产品制造业”以及“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属于资本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资本紧缺、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其比较劣势也是较为明显的。但除了“化学工业”外,其他3大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基本处于上升阶段,其中“车辆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指数已由1992年的-0.47上升为1999年的0.045,即该行业已开始从外贸劣势转向外贸优势。“化学工业”外贸竞争力在1997年前基本是从劣势向优势转换之中,但此后又开始转向劣势了。该4大行业的产品出口占工业产品总出口的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37.9%,同时由于它们的进口比重也高达60.2%,因此属于较高程度的产业内贸易产品。

“矿业及其产品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工业”基本属于劳动一资本密集型、劳动一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资本紧缺、技术相对落后、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且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下,其比较劣势已日益显现。表1显示,“矿产品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已从1992年的0.08下降为1999年的-0.33。该3类产业产品在1992~1999年间出口占工业品出口比重约为11.6%。

“木及木制品业”在我国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同样地,由于中国林木资源的过度开采,已使林木储备相当匾乏,从而使该产业当前处于比较劣势。

总之,按照比较静态分析,我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状况呈现出下列倾向:一是进出口产品中具有较高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指数大于0.5者)种类少,在16大类产业中只有2类产业(服装业与其他制造业),但它们在工业品出口中所占份额较大,1992~1999年间的出口份额为32.2%;较高比较劣势产业(竞争力指数小于0.5者)种类也少,只有1类(造纸工业),并且出口比重也小,1992~1999年间的出口份额为0.7%。二是我国多数工业行业基本均处于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且处于比较优势的行业少于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16大行业中有5大行业处于比较优势,8大行业处于比较劣势。且处于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比重较小,只有13.4%,而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出口比重较大,为50.8%。三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基本相适应。因此,在当前提高我国工业外贸竞争力时,不应忽视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四是大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或相对属于资源密集型工业产品在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应以进口来补充我国的国内需求缺口为宜,过分强调贸易平衡或国内自给是违背比较优势原理的,可能造成不应有的过高经济代价。五是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有些产品已成为劣势,而在某些具有比较劣势产业中,有些产品则具有比较优势。如“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是具有外贸比较优势的产业,但其产品中“玻璃及其制品’测在近两年内已成为比较劣势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的“皮革工业”中,“生皮及皮革”则一直处于比较劣势。同样地,处于比较劣势产业的“化学工业”,其中“药品”则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贱金属及其制品业”中“锌及其制品”、“车辆及运输设备制造业”中“铁道车辆及相关制品”也具有比较优势。六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某些工业产品比较优势强化与某些产品比较劣势强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服装工业”类工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实际上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矿业及其产品业”则显示出了稳定的比较劣势强化趋势。

三、我国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表2列出了我国16大类、17小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2~1999年的变动情况。通过该指数的纵向及横向比较,可以考察我国各类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的高低,以及特定工业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动态变化。

总体说来,我国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较为发达,1992~1999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在0.9以上。从16大类工业行业看,“矿产品业”、“论学工业”、“贿金属业”、“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均为产业内贸易发达的产业,该6大类行业产品出口占工业品总出口的比重在1992~1999年间平均为46.l%,进口比重平均为70.6%,其中,仅“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与进口比重就分别高达22.0%与36.5%。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大于0.5)的产业还有“食品制造业”、“塑料、橡胶制品业”、“皮革业”、“木及木制品业”、“纺织业”、“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以及“宝石、贵金属及其制品业”。但其中除“塑料、橡胶制品业”及“纺织业”在工业进出口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外,其他几类工业行业产品的进出口比重相对较小。如按1992~1999年间平均进出口比重测算,“塑料、橡胶制品业”及“纺织业”的进口比重分别为7.1%与7.5%,出口比重分别为3.2%与3.7%。但“木及木制品业”的进出口比重仅分别为1.5%与1.3%、“石料、水泥、陶瓷、玻璃类建材工业”的进出口比重仅分别为0.7%与1.8%。

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小于0.5)的产业有“造纸业”、“服装业”及“其他制造业”,其中除“造纸业”我国呈明显地依赖进口外,“服装业”与“其他制造业”则均呈“出口导向型”。

从表2的资料可以看出,轻制造业中的“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业”,重制造业中的“钱金属及其制品业”、“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均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尤其以重制造业最为显著。如“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2年分别为0.64与0.52,到1999年则分别升至0.91与0.95。与此相反的是,“矿产品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稳步下降,说明我国已从出口矿物原料产品转向了进口。

在我国产业内贸易较发达的产品上,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享受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内贸易的利益。但与发达国家间高度发达的产业内贸易并不完全相同,我国的产业内贸易除集中在“机电制造业”、“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精密仪器制造业”等技术与资金密集的行业外,还有一些停留在过渡性行业与产品上,如“塑料、橡胶制品业”、“纺织业”及“化学工业”、“残金属及其制品业”方面。

在我国工业及其产品外贸优势总体不强的条件下,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是产业内贸易作为交易双方相互需求并相互满足的贸易,有利于我国与贸易方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有助于改善我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的外部环境。二是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学习贸易伙伴国在产业组织、技术进步和追求产品个性化方面的优点和长处,这一点尤其对我国劳动一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的生产、促销等方面大有好处。三是通过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在吸收、消化、创新中推进我国工业及其产品比较优势的提升。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具有外贸比较优势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一点适合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其他资源相对稀缺的资源禀赋特征,说明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基本符合比较优势法则。

第二,加入WTO需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工业总体外贸竞争优势正在上升,其中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其产品的外贸比较优势正逐渐增强,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也正在由比较劣势转向比较优势。应该说,这种增强是在我国更趋开放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认清并充分发挥我国工业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加入WTO后发展工业最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一旦加人WTO,我国外贸比较劣势的工业产品的进口就要增加,但同时我国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出口也会增加。在当前仍占出口额一半的工业产品具有外贸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具有比较优势工业产品的发展,将有助于降低我国加入WTO后对工业的冲击。

第三,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应注重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加入WTO后实施工业比较优势战略应充分适应这一工业发展的根本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