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4:56:06
导语:在企业发展的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存在问题;政策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乐清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积极发展市场经济,走出一条迅速发展经济的致富道路,尤其是近10年取得了今人瞩目成就。
在改革开放中,除正泰、德力西、天正大型企业以外,乐清中小企业得以迅速发展,至今已有规模以上企业1874多家的中小企业,他们灵活的机制,创新的经济手段拼搏于商海,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去年1874多家中小企业,工业产值达972.39亿元。无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买方市场的形成,各企业的竞争和角逐日益加剧。他们正向着为谋求最大利益、扩大市场份额、淘汰竞争对象的方向转变。我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如今业已丧失许多传统优势,接踵而来的是产品滞销积压,三角债困扰,资金周转困难……相当一批企业因为税收过重向外地迁移,出现了大量资金外流,不少企业倒闭和企业家外逃……
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它给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硬件上去了,但软件没有上去。政府部门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规划,在宏观调控下,政府部门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存亡和困难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扶持措施。
一、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存在着如下问题:
1.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我市中小企业大都是从手工作坊式企业发展起来的,普遍存在着资金少、规模小的问题。原始型的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宏观调控偏紧,外部经济环境较差,三角债严重,致使我市不少中小企业因抵抄不住风险而倒闭。
2.产品单一,产业趋同化严重。乐清经济发展提倡“一村一品”、“一乡一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经济的低成本、大规模扩张。但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后,如是我们的企业经营者经营观念趋同,企业产品趋同,这势必导致压价竞争、自相残杀,无法发挥整体优势。
3.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低下。我市众多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薄弱、设备陈旧老化、缺乏先进技术装备。不少企业靠手工劳作,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少,科技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至今仍然走不出低层次竞争的圈子。另外众多中小企业信息闭塞,缺乏先进的信息手段,以致很难对国内外市场上的信息作出迅速反应。
4.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大都资金不足,不少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只得不惜代价向社会上拆借资金,这种高额的利息,不仅增加企业的巨大负担,而且给企业造成巨大风险。
5.人才奇缺、管理水平低下。我市中小企业大都是家族式的股份合作制,许多小企业至今仍沿袭陈旧的管理方式。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层次人才不肯到中小企业就业。先进技术难以引进,企业长期停滞不前。
6.企业负担大,外部软环境尚需改善。这几年,政府为中小企业减轻负担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的负担仍然过重。中小企业外来负担一般占销售收入30%,有的管理部门只摘果,不施肥。中小企业办事难,变相的敲诈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时有发生,企业反响强烈!
中小企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生产经营状况如何,直接决定我市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二、为中小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是企业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市各级政府要从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高度来看视中小企业发展。要清除“重大轻小”思想障碍,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要进一步研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办法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我市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投资和信贷的政策倾斜,对那些经营暂时有困难甚至亏损,但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或项目,有还债能力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采取一厂一策,一口一策的灵活信贷方针。
2.实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引进人才、引进成果,采取技术人股、技术转让等方式促进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协助企业选准技术改造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 物业管理; 企业; 可持续发展; 途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9. 041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9- 0076- 01
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成熟与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强有力的培训工作,是企业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
1 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1 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工作培养人才,是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动力。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1.2 培训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
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次的人力资源。物业管理公司接一个新项目,要招聘新员工,如保洁员、保安员、维修工、服务接待员,如果不培训就上岗,他们是无法胜任的。所以,从业人员培训是为企业发展储备力量的加油站。
1.3 员工培训是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鼓励员工学习的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1.4 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再只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2 当前物业管理岗位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物业管理岗位培训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有:培训内容单一,方法落后,互动性差;培训工作与实际需求脱节;员工大多数是下岗职工,年龄大,接受新知识能力差。
3 充分利用岗位培训推动企业发展
3.1 重点抓好专业岗位培训
物业管理服务除了需要大量掌握一般技能的普通员工,还需要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初级管理人才,培训部门应根据物业服务企业的需要,有重点地开展各种专业技能和专业岗位培训,满足企业基层的需求。要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更新理念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的方法;对于中层人员,应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方式,利用互动机会增强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员的培训,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大班制”的方式进行,开展长期性的延伸教育,适当运用模拟等方法,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加强实务操作技能。
3.2 有计划培训人才,做好人力资源储备工作
物业管理服务是一项多层次、多专业、复合型的工作,它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工作人员及操作人员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步调一致才能完成。不同层次的岗位培训对于完成这一工作,实现优质、满意服务尤为重要。物业管理公司应根据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前景,制订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培训计划,为行业的发展输送和储备人力资源。
3.3 培训内容注重实际效果
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实际操作性强,仅有理论知识还不足以胜任工作。培训要贴近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技能、不同的需要开展岗位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4 制订个性化的岗位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
(1) 培训计划的制订。为了使培训计划更符合工作需要,公司的各部门应发动本部门员工探讨培训项目,提出个人的培训愿望和需求。部门经理负责制订本部门全年培训计划,向公司申报。公司汇总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内容,编制全年的公司培训计划。部门的培训计划应着重于本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员工操作中应知应会的技能,使员工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2) 公司还应把有发展潜力的员工送到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培训。内部培训应由公司自己的培训老师讲课,也可聘请外单位老师讲课。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的培训方式。
(3) 公司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不枯燥,既可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培训效果。
(4) 公司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档案。公司各部门以及各物业中心的培训都应分别保存培训记录,完整地记录培训时间、地点、人员、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等各项内容。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发展
由于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计算机由最初阶段的军事科研应用领域逐渐发展到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这显示出计算机产业有着相当巨大的规模,并且对整个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有着带动作用,并且因此导致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计算机这属于信息社会当中必须的工具,这也是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当中的硬件就是各种计算器械和设备,而软件就是在计算机系统当的相关文件和程序。
1.软件开发的过程
软件开发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软件危机”,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长,错误多,难以维护和适应修改。当时的荷兰物理学家E.W.Di-jkstra提出“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由此出现了软件开发的最早理论:结构化分析和结构化设计。(2)软件的编制每次都是从零开始,这是造成“软件危机”的根本原因。整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到七十年代才获得成功。由此出现了软件开发的第二大技术理论体系: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3)在1998年日本京都召开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国际专题学术会议上,一致认为软件开发技术离不开构件和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现简称“架构”,由此出现了第三大技术理论体系: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4)后来随着分布式的出现,出现了第四大技术理论体系:面向服务的架构。
2.2013 年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软件开发技术是时下最主流的高端技术,研究软件开发有哪些进步的最佳方式就是从软件开发的开发方法入手,软件开发方法的变化历程见证了软件开发与过去相比的所有进步。
2012年是国内云计算实现落地的一年,特别是微软和上海政府的成功合作,给国内实现云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落地了,我们如何使用这片“云”?拿什么使用?答案是云应用。谈到云应用,当然离不开云开发。可以说,云计算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在国内超过百万的开发者当中,特别是移动开发,盈利的不到2成,绝大部分开发者都面临资金、技术和用户的多重短板;横跨多平台的复杂开发和测试环境,让开发者团队在不同的平台甚至不同的编程语言损耗开发精力。而云开发恰恰可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移动开发。毫无疑问,移动开发是开发领域的一个子集,包含在开发之中。但先如今,仿佛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桌面开发。
第三个关键词:BYOD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现在更多的情况指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
目前,许多企业开始考虑允许员工自带智能设备使用企业内部应用。企业的目标是在满足员工自身对于新科技和个性化追求的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在移动终端上的成本和投入。
BYOD时代的到来,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但同时,企业也更加需要软件的支持。作为员工,我们需要相关的软件来进行更有效率的办公,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来管理这些软件。
3.软件开发的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人们为了做到有效替代人力劳动,则开发出计算机来进行工作,而其中的思想渊源则是所具有的通过机器来做到操作的目的。而当整个计算机械的水平达到已成程度和水平,那么才能在现实当中出现软件,在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运算过程当中,人类则是依据自己脑海当中的想法来让机器进行工作,而这就必须做到人和机器两者之间对话的实现,要不就是对于人的思想机器能够做到有效而准确的接收并且对于那些运算去执行。而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著名的法国纺织机械师为对笨拙并且繁琐的编织机进行改变,则使用带孔纸带来进行有效控制,而到了八十年代另外的机械师杰卡德对于布乔的设计做出有效的改变,而在十九世纪初设计出自动提花编织机,这一机器则开启了机器自动化的序幕,并目在穿孔卡片当中做到使用软件程序做到对硬件运算的有效控制。而在之后的时间从演化速度来看,发展硬件比软件显得更为迅速。
这其中的原因为在早期的计算机当中,并没有严格划分硬件和软件。并且长期以来计算机所具备的功能仅仅是对于大规模简单运算的完成,斌不会做到简单的控制技术的应用,从实际上来看计算机的硬件技术也就是计算机技术。
而在二十世纪伊始,所存在的软件也就是延伸硬件其中的某种功能,在这段时期内保护软件则是对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保护上进行体现,要想在某项计算机技术当中得到保护或者得到专利的申请,则必须实现出现某种功能。这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都维持着发展硬件比软件更快的速度。
软件开发行业的前景,归纳为以下几点:(1)高成长:全球软件市场以每年 13%的平均速度增长,远大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2)高智力投入:所需固定资产少,生成成本少,纯脑力活动为主;(3)服务性强:软件产品售后服务工作量大,而且软件开发商在做系统集成时必须对用户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得到用户的密切配合,因此兼具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点;(4)高附加值:软件的相对附加值高,大约是CPU的2倍、存储芯片的3倍、硬盘的5倍;(5)全球性强:尤其因特网的出现,给软件开发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使得软件产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到全球,同时,软件开发又是一个受名族文化、风俗、习惯影响较小的产业。
综上所述,由于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扩大,因此软件开发行业将会继续研发和发展,在开发方法上更进一步,研发出更省时省力,让开发人员方便的软件开发方法,从而方便用户,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和知名度。 [科]
【参考文献】
[1]周博文,杜山泽.《社会管理创新:从伦理观念、管理理念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载于《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物流是指以顾客要求为根本,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方法,实现商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行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而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二、物流行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前景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带动了物流全球化。并且物流业的发展朝着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全球化的方向不断前进。电子商务处理模式日益盛行,淘宝、天猫、京东、苏宁等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购物方式,使我们购物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轻松,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随着商品流动数量增加、频率加快,物流运输量也逐渐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主导。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货物的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门的物流企业为其进行服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信息传递反馈给顾客和各网点,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物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这样的一个电子信息化、物流企业数量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型物流企业如何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在强大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1.政府体制规划的影响
政府在物流建设规划中比较倾向于对大型物流公司的支持,比如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小型物流企业在银行贷款相对较困难,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倾向于社会融资,以一些个体、投资企业为主,往往这些投资的回报率较高,导致中小企业在资金投入时的成本加大,从而拉大与其他公司之间的差距。
2.信息化处理技术应用度不高
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他们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电话、传真等设备来开展业务,即使有些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不少专业设备和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操作不规范,导致物流时效性较差,无法有效地提高效率。
3.企业运作水平低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一直比较重生产,轻流通。长此下来,流通领域得不到重视,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缓慢,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散,装备相对较落后,导致企业运作水平低,多为人工和机械化的操作,科学技术利用率低。同时,一些大规模、大项目的物流合作项目也被几大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所包揽,而其他的中小型不知名企业的业务形式也较为单一,几乎都是一些简单运输或者仓储项目,业务量也较少,服务对象基本上也都是一些小企业和个体,所接的很难与大公司之间建立合作,从而与大型物流企业之间逐渐拉开差距。
4.人员离职率高缺乏专业人才
物流行业作为主要以提供体力劳动的服务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高,而服务行业的人员流动率与其他行业相比也相对较高。在很多中小型物流公司中,出了公司管理人员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外,其他人员中大部分为初、高中学历者,甚至更低的文化程度,整个行业现状亦是如此。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服务意识相对较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快递员态度差、穿着不整齐、对货物不爱惜的现象,送货人对快递随意堆放,闯红灯、拉私货、迟到等懒散行为也屡见不鲜。整个行业都缺乏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合作和参与,来规范物流管理及物流技术操作,导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
5.物流市场混乱
在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这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相互抵制,恶性竞争,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通过不断地压低价格,增加成本,与其他物流公司相竞争。根据对物流市场供求关系的调研情况可以发现,近年来,物流运输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市场供给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物流行业当中,甚至导致物流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无序竞争状态。然而在整个物流行业中,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与国外成熟的货运管理体系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相比,缺乏竞争实力。加之一些大型物流运输公司的垄断,使得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影响了物流市场的稳定性,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现在物流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价格混乱、诚信缺失、信息不符的现象。
四、中小物流企业如何面对压力和竞争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技术及其先进的物流理念,完善自身物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积,增加网点,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枢纽的运输功能,形成健全的运输、仓储网络体系。
2.培养专业素质人才
人才是企业建立有效管理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而物流业作为迅速发展的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拓展,各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竞争的关键因素就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意识到物流行业存在的实质性意义,同时管理者要意识到物流不单是要做好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耕种要的是要意识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改变传统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这些企业可以到各大高校去高薪聘请专业高素质人才,从专业角度来规范物流管理及物流技术操作。聘请专业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3.规范市场建设
各企业之间要建立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竞争模式。中小型企业要意识到结成企业战略合作的重要性。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不只是要靠企业间的竞争来获得生存机会,同时还要学会和其他企业之间加强联系、紧密合作,互惠互利,各自发挥其所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4.国家政策支持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受传统物流模式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的观念比较陈旧、服务意识淡薄、不作为,政府部门在政策支持方面比较偏向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中小型物流企业,导致中小型物流企业很难在银行中得到贷款,资金投入相对较困难,严重阻碍着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适当放开银行贷款政策。另外,相关部门机关要尽快制定一步完整的物流法,做到对物流市场规范化管理有法可依,对于恶性竞争的企业违法必究,用法律的手段维护物流市场的规范,保证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发展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的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拥有的资源量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采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及资源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也称资源循环型经济,是指通过生态学规律来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加以指导的活动,其核心为资源的循环利用,基本特征是消耗低、排放低以及效率高。循环经济的实质是利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及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发展的最大效益。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首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是指尽可能地减少产品生产及服务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产生的废弃物等,将最小化的资源投入作为根本目标,核心是最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是指为了使产品的使用周期得到进一步延长,可以将产品进行重复多次翻新后再利用,以便能最大程度地节省生产这些产品所要消耗的资源。最后,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是指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多次回收,并将之变为可再次利用的资源,从而做到实现废弃物最小排放的要求。
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落实的保障,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企业化道路,就是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建设生态企业,发展绿色经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其中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充分利用是发展的核心。近些年,我国通过建设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来践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清洁生产,建设企业生态文明。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了大量的创新产业手段,加强产业技术,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大节约了资源,改善了以往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该模式中,努力创新,积极寻找可替代的新能源,将有毒有害的原料替换掉,不仅使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还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进行了回收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了排放,缩短了生产周期,为生产的顺利、高效运行起到了积极影响。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植入到企业决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全过程中,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旨,拓展产业链。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还应注意开展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行进行监督、管理。
三、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实施资源循环利用,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以清洁生产为核心,降低污染程度。
(1)遵循循环经济原则,与国家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工业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其基本原则,也应注意适应国家整体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与国家整体战略相协调。工业企业不能只注重自身的发展,要加强与周边产业的紧密联系,或是通过自身发展,带动新的产业兴起,拓展产业链。在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的同时,也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化。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到底。另外,电力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加强措施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使循环经济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企业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例如浙江巨化电石有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探索。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企业将一个生产过程的废料、垃圾变成另一种生产过程的生产原料,“垃圾”在循环经济的“食物链”中变成资源,能增加企业收益,最低限度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石企业将在发展电石生产循环经济进行探索,首先对现有内燃式电石炉进行密闭化改造,一是利用收集来的煤气采用气烧石灰窑生产电石原料石灰;二是将原料筛余物焦粉、石灰粉成球回炉;三是将炉气净化产生的粉尘等工业废料制砖;四是利用气烧石灰窑窑气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以上四项均为利用电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料发展循环经济较典型项目:一是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减少物料在环境中循环的量,也减少占用环境的容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3)加强企业生产创新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从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例如,电石企业炭材环节,采用新的烘干节能技术,降低炭材烘干过程中的炭材破损率,进一步降低电石生产能耗,促进电石企业高效节能生产。在电石出炉环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装备,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出炉机,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可以积极探索电石深加工项目,开发电石下游产品是电石生产企业向前一体化,促进产业升级,分解目前电石市场供大于求,生产运作质量不高有效途径。电石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行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艺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是电石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通过创新技术的升级,一是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二是减少物料在环境中循环的量,也减少占用环境的容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垃圾污染程度,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4)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与自然规律。发展企业循环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矛盾,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工业企业又与这两项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在工业企业生产中,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一,因此,工业企业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时,一定要尊重实际、尊重自然与科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工业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稳步前进。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中,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改革,同时也是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以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工业企业的变革和创新,来带动其它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与自然规律,要遵循循环经济原则,与国家整体战略保持一致,要积极调整电力结构,加强企业生产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清洁生产为核心,降低污染程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耗费,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采用各项创新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地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效能与价值。
参 考 文 献
一、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1997年台湾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设立了“永续发展委员会”。2000年该会以“永续环境、永续社会、永续经济”为发展愿景,拟定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一台湾永续发展策略纲领”和“永续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台湾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其中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制定了具体的执行目标和计划。
首先是生物柴油的开发应用。台湾使用的生物柴油主要是从废弃的食用油中提取,它与传统柴油的性质相似,所提供的能量与传统柴油相当,安全性、性较传统柴油好,而且生物柴油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较传统柴油少,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效应。将生物柴油按一定比例添加进传统柴油中可相应减少柴油使用量。2004年台湾开始在部分车辆中使用添加比例为1%(E1)的生物柴油;直到2010年,台湾相关部门才规定所有出售的传统柴油中必须添加2%(E2)的生物柴油,数量为l亿升;并计划在2011年至2015年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5%(E5),达3亿公升;2016年至2025年再提高到20%(E20),达到12亿公升。
其次是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应用。生物燃料乙醇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发酵、蒸馏及脱水等工艺而制成的乙醇,俗称酒精。将这种生物燃料乙醇按一定比例添加到传统的汽油中,可以逐步减少对传统汽油的依赖,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台湾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较晚,直到2007年才开始量产,2010年至2011年按3%(E3)的比例在传统汽油中添加生物燃料乙醇1亿公升,2011年到2015间计划使用添加比例为5%(E5)的生物燃料乙醇5亿升,2016至2025年达到添加20%(E20)的目标,共计20亿公升。
再次是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直接燃烧产生的能量可用来发电,台湾目前有多座垃圾发电厂采用直接燃烧发电,但这种方法燃烧效率低。台湾“能源局”规划在2011到2015年将燃煤发电厂的煤与生物质燃料混合燃烧,既能提高发电量,又能充分利用农工废弃物,并逐渐扩大混烧比例,发电量达到85万千瓦;2016至2025年,计划采用垃圾气化发电技术,将垃圾转化为可燃气,再利用可燃气推动燃气发电机进行发电,发电量达140万千瓦。
二、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由台湾“能源局”、“农委会”与“环保署”合作进行,目前台湾对生物质能的推广应用主要是以废弃物焚化发电、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为主。无论是在生物质能的开发还是在推广应用方面,台湾尚处于起步阶段。
1、废弃物焚化发电
台湾早期利用生物质能主要是以垃圾焚化发电为主,但规模较小。目前台湾约有24座垃圾焚化发电厂,发电的装机容量累计为56万千瓦,其中大型垃圾焚化发电厂21座,总装机容量约47.3万千瓦。近年台湾“能源局”开始在全岛推广实行“垃圾全分类、零废弃”计划,在澎湖、花莲、南投兴建了“全分类、零废弃”的资源回收厂,将收集到的垃圾加工成型,再进行焚化发电。为提高燃料效率,台湾相关部门在花莲县丰滨乡配套兴建了岛内第一座废弃物固态衍生燃料(RDF-5)示范厂,每小时可处理1吨垃圾。台湾利用生物质燃烧发电技术,在燃料成型、燃烧设备以及燃烧工艺方面都较为落后,燃烧热效率低,发电量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另外台湾还有小规模的沼气发电。沼气来源主要是以废弃物为主,包括畜牧废水、家庭污水、城镇垃圾及各行业废水废物等四大类,其中畜牧废水主要来自养猪厂;家庭污水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场;城镇垃圾主要以垃圾掩埋场为主;其他各行业废水废物则包括食品业、纺织业、橡胶业以及纸业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燃煤混烧技术发电,总设计容量约6.53万千瓦,规模较小。
2、生物柴油生产和推广
台湾的生物质能产业中,生物柴油的生产与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2001年台“经济部”颁布了关于生物柴油产销管理办法,委托“工研院”进行技术研发,鼓励民间投资设厂。在生物质原料选取方面,台湾“农委会”选择了大豆、向日葵、油菜等作为能源作物,同时在云林、嘉义及台南等地实施“能源作物试种推广计划”,协助农民与生产商进行合作,提供给农民每公顷4.5万元(新台币,下同)的环境补助及1.5万元的材料费补助,将休耕地转为种植大豆、向日葵和油菜。但是,由于台湾地处亚热带,这些温带作物的收成并不理想,随即就停止了能源作物的环境补助,能源作物的种植计划中止。之后,台湾“能源局”在嘉义大林试种白油桐树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但尚未大面积推广。因此目前台湾生物柴油的原料较为单一,以废弃食用油为主,不足部分使用进口棕榈油进行掺配。
2004年台湾“工研院”与台湾新日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在嘉义兴建首座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示范工厂制造生物柴油,产能为每年3000吨,并于2007年建成投产。目前台湾生产生物柴油的厂家已有新日化、积胜、承德油脂、玉弘等10家,合计生物柴油装置产能已达每年20万吨。依据台湾黄豆协会的统计,台湾每年消耗的动植物油脂约为77万吨,可产生15-20万吨的废食用油,将这些废食用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每年可生产约15万吨的生物柴油,达到替代传统柴油使用量的3%,既解决了废食用油的回收问题,又产生经济效益。
生物柴油属于新能源,发展初期价格势必无法与传统石化柴油竞争,为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鼓励生物柴油的使用,台湾采用的是低比例,循序渐进的添加方式,分四个阶段进行推广:
第一阶段,从2004年至2007年,实行为期三年、每年1亿元的“生物柴油道路试行计划”,补贴所有生产及购买生物柴油的厂商,鼓励公共交通运输车辆添加使用l%的台湾自产生物柴油。
第二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一方面推行“绿色城乡计划”,补助石油炼制企业与加油站在出售的柴油中添加1%的台湾自产生物柴油B1;另一方面,推行“绿色公车计划”,将生物柴油B1供应给台湾13个县市的加油站,主要提供给垃圾车以及部分柴油客运车辆使用。
第三阶段,从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强制要求出售的柴油中必须添加1%的生
物柴油。截至2009年,“绿色公车计划”累计使用生物柴油5500万公升,相应减少了同等的传统柴油使用量,并减少约1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第四阶段,自2010年6月15日起,将所有出售柴油中生物柴油的添加比例提高至2%(B2)。依据台湾车用柴油的使用量估算,随着2011年台湾全面实施B2生物柴油之后,台湾生物柴油年使用量可望达1亿公升。
据“台经院”估算,若不考虑成本因素,台湾推动生物柴油将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能源替代效益,台湾现在每年使用约1亿公升生物柴油,相当于每年减少250万桶原油的进口;二是环境效益,使用生物柴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约33万吨;用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不仅不会对粮食作物的生产及供应造成影响,反而具有回收废食用油的环境效益,变废为宝;三是产业效益,目前台湾合格的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约10家,累计带动产业投资约10亿元,全面添加2%生物柴油后,估算年产值约30亿元,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3、生物燃料乙醇的提取与应用
台湾的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生物乙醇的提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糖类及淀粉为原料,如甘蔗、薯类、甜菜、甜高粱等,经发酵、蒸馏、脱水而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另一种是以木质纤维为原料,如蔗渣、玉米秆、稻草及稻壳、农业生产残留物、木屑等非粮食作物作为原料,这种被称为纤维素乙醇,纤维素乙醇是未来生物乙醇工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台湾提取生物乙醇主要以前一种方法为主,依靠糖类和淀粉类农作物作为原料。
台湾生物乙醇所需原料主要来自岛内22万公顷休耕地,台“农委会”对休耕地转种能源作物的给予每公顷4.5万元的补贴。除了传统的甘蔗种植之外,为降低成本,台“农委会农业试验所”正在研究培植甜高粱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甜高粱栽培容易、产量高、需水量少、生长期短、适于机械播种及采收,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最具潜力的农作物,其茎秆及叶片产量可达每公顷60吨以上,糖汁的固形物含量可达16%以上,每公顷可转换生物燃料乙醇2000公升,另外高粱残渣每公顷有16吨,若采用纤维乙醇生产技术,还可转换4500公升的纤维素乙醇。若将休耕地用于种植甜高粱之类的能源作物,可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成本。
受原料的影响,台湾制造生物乙醇的厂商大多由原来的食品企业转型而来,例如台糖、味王、味丹、台荣等。其中,台糖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厂商,台糖曾有42座糖厂,糖业自由化之后,仅剩3座糖厂在运作。在生物能源推广示范期内,台湾相关部门给予补贴,将一部分糖厂转型为生物乙醇制造工厂,2009年台糖利用甘蔗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15万公升。台湾另一食品公司味王,早在2004年就在泰国设立木薯燃料乙醇工厂,以进口木薯糖蜜作为原料提取生物乙醇,所提取的生物乙醇最后交由“中油”公司进行脱水处理,按相应比例添加进传统汽油中。
台湾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广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台北市范围内施行“绿色公务车先行计划”,设置了8座加油站供应添加3%(E3)生物燃料乙醇的汽油,由台北市各公务机关的车辆率先添加,并提供1元/公升的优惠,同时供应民众自愿添加使用。在第一阶段的推广计划中累计使用车次已达2万5千次以上,推广量为77万公升。
第二阶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行“都会区E3乙醇汽油计划”,补助台北、高雄两市加油站全面供应E3生物燃料乙醇汽油,2009年高雄已有五百多辆公共汽车开始使用E3汽油,这一阶段生物燃料乙醇推广量为1200万公升。
第三阶段,从2011年开始,在台湾岛内全面供应E3乙醇汽油,所有出售的汽油中必须添加3%的生物燃料乙醇,推广量为每年1亿公升,到2017年将达到添加20%的目标。
台湾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才刚起步,据估算,合理利用生物乙醇将对台湾的能源、农业、环保和经济发展产生综合效益。以甘蔗为例,若台湾以自产甘蔗为原料生产30亿升甘蔗乙醇,即可创造1.1万农业人口就业。若依台湾现有的规划,于2020年推广使用EIO(添加10%)生物燃料乙醇汽油,且全部使用台湾自产原料建置乙醇产业链,从能源投入的角度来看,将可替代原油进口1.16%;就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可减少19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经济发展效益上,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累计将可创造345亿元投资,新增农业就业人口3.6万人。因此,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对台湾农业、能源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比较成本偏高
在不考虑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生物质能产品的成本仍高于传统能源产品,台湾也不例外。
一方面,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且只能在休耕地上种植能源作物,土地较为分散,无法实现大面积栽种和集约经营,导致能源作物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偏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农业生物质能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原料供应受到季节和地域的限制,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因此,以台湾现有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条件及环境来看,原料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台湾的生物质能无法达到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
生物柴油的成本分析。2005年台湾“农委会”选定向日葵、大豆、油豆等三种能源作物作为生物柴油原料。2006年开始引导农民将休耕地转种这些能源作物,并建立生产体系加以评估,由企业收购油料种子,再交由厂商加工生产生物柴油。经“台经院”的评估,台湾种植大豆和向日葵每公斤的生产成本分别为9.6元及21.3元,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用最便宜的大豆生产生物柴油的成本已达49.06元/公升,与进口棕榈油加工生产成本相当,远高于传统柴油每升27.5元的价格。若以废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废食用油收购价约为23-25元/公升,再加上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厂商利润等约为10元/公升,那么最终生物柴油的售价约为33-35元/公升,也高于传统柴油价格。因此台湾自产的生物柴油的价格偏高,没有市场竞争优势。
生物燃料乙醇的成本分析。据“台经院”对能源作物种植成本所做的分析,在不考虑任何补贴及利润情况下,以甘蔗作为原料,采用糖类及淀粉来提取生物燃料乙醇的最低成本约26元/公升,其次为甜高粱与玉米分别为26.45元/公升与27.7元/公升,加上甘蔗提取的乙醇因干燥费用较高,使得成本最终达到35.05元/升,较传统汽油23元/公升高,也较从巴西进口生物燃料乙醇28.47元/公升高。因此台湾自产生物燃料乙醇的价格仍偏高。
2、自主研发能力弱,部分技术和设备依
赖进口
台湾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除了上游的原料供应不足及成本偏高之外,台湾生物质能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中游的生物质能生产和下游的供应体系。台湾生物质能生产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仍掌握在巴西、欧美的主要厂商手中,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仍仰赖进口,甚至油品的供应设备也是以进口为主。因此,台湾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不仅需要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种植、发酵菌种培育,还要在关键技术、配套工艺及相关供应设备等方面加强研发与应用技术的转化。
3、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台湾虽已制定了“再生能源发展条例”与“永续发展行动计划”,但还不完善。尤其是在科技研发、金融扶持、市场开放等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首先,台湾生物质能的定价机制还没有体现出环境效益的因素,尚未形成支持农业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台湾虽已强制添加生物燃料,但也需扶持汽车制造商配合改造汽车动力系统,以适应混入规定比例的生物燃料。最关键的是对原料的生产补贴严重不足,依“台经院”的测算,如果台湾需要推广使用B2生物柴油1亿公升,至少需要将现有的22万公顷的休耕地全部种植能源作物,若农民在休耕地种植大豆作为能源作物出售,且获得“农委会”每期每公顷4.5万元的能源作物补贴,其净收益约为2.7万元/公顷,还不及休耕的3.8万元/公顷的补贴,显然农民并没有生产能源作物的积极性。因此,台湾在生物质能发展的上、中、下游的政策配套及相关法规仍不完善,这制约了岛内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只有尽快制订明确的生物质能相关的推动政策及辅导补助或奖励措施,提高农民收益,降低企业风险,才能促进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优势。
四、台湾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
台湾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生物质能替代传统能源还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生物质能是大势所趋,若台湾能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再配以完善的政策,适合的发展模式,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台湾的能源、环保、农业都将产生积极的综合效应。
[关键词] 企业电子商务 瓶颈 建议
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新型信息化交易手段,它将传统商务流程转化为信息流、数字电子流,因而突破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此外,其优势还表现在:降低营销成本和材料采购成本,解决了消费者在理论中的主导性与现实中被动性接受的矛盾。对企业而言,尽管电子商务存在诸多优点,但与其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一样,在短期内很难发挥巨大潜力。
一、企业现阶段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
1.企业信用体系。随着电子商务的影响不断扩大,网民对厂商信用的担忧也不断上升,信用缺失已成为当今电子商务被广泛接受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客户与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减少或失去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这种虚拟性特征使电子商务比之传统贸易存在更大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有充分理由怀疑商家会借此谋利,结果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甚至无法顺利完成交易。
2.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更是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体制的更新和适应过程。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企业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企业内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出现“断层”;企业推行电子商务的进程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不同步,不同软件或部门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电子商务进程。
3.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的安全性。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使得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交易信息泄漏、丢失或被恶意窜改,因交易对象的信息被盗而导致非本人意愿的交易发生。
4.物流因素。物流业作为电子商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行业,是电子商务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物流配送业的及时性,安全性和价格的高低都直接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物流收费高、配送区域受限;二是物流的局限性导致电子商务商品的局限性,使得鲜活、易碎或外形庞大商品的购买受限;三是物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力度不大,组织管理水平较低。
5.易被人模仿。目前电子商务企业拥有的差异化特色仅体现在服务上,难以在技术上给后来者筑起壁垒,被模仿的几率很高。不仅不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甚至出现模仿者凭借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低价或扩大宣传的方式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6.受传统经销商和中间商的抵触。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采取与直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从而大大节省了因中间商产生的渠道费用,避免了商铺租赁、库存等费用,降低了成本,最终商品价格比传统经销商优惠许多,因而压缩了传统经销商和中间商的利润空间。
二、加快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建设的建议
1.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要加强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1)设立强制性信用认证机构,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贸易各方在网上交易需通过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鉴别对方是否可信,利用其颁发的数字证书确认各方身份,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高效性。(2)制定电子商务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数字平台的“国家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和“城市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并以此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披露企业诚信问题。
2.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打好物质基础。(1)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发展互联网交通,建成宽带网,提高上网速度。而经济发达地区应将重点放在建立功能强大的金融通信网络上。(2)更新完善电子网络系统,增加金融电子设备。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选择性拥有诸如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网络通讯及银行前端等基础设施。(3)由国家出面建设统一公认的CA认证中心,保证认证中心的中立和权威。
3.省略公司将其反向拍卖模式申请专利,来防止其他竞争者的模仿;亚马逊公司的“鼠标点击模式”也已经作为知识产权受到保护。
4.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从而建立起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与商务平台。另一方面重新定位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目标。着力培养复合型物流技术管理人才,使其具有全面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最终达到加大业务流程重组力度、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目的,实现电子商务的快捷和高效性。
5.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认识与组织。即领导者除安排必要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组织实施:(1)结合企业信息化水平,将重大技术开发与运用列为技术创新专项。将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发展的有关规划。(2)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广体系,依靠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等各方力量,培育一批高水平、有信誉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指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谢 康 陈 禹 乌家培:《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经济研究》,1999(9)
[2]彭禹皓 兰 波 晓 玲:《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探讨》.《团经济研究》,2007(232)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前景
一、电子商务之于企业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各参与方之间的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其中,参与方主要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数字化电子方式则包括电子邮件、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等。
通俗一点来说,电子商务就是电子交易。交易参与者通过网络进行商品的买卖并提供一些服务。这里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比如电器、数码产品、服饰等;当然也可以是数字化的,比如电子文稿、软件等。通过因特网,商家还可以提供一些远程服务。通常意义上所指的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包括了探查商情、问价、报价、订货、发货、取货、支付等一系列过程,涉及了物品、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其中,物品流通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务的配送传输渠道,除了大部分通过传统渠道经销的商品外,有一些商品是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的,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资金流通则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包括付款、转账、借贷、兑换等过程;信息流通既包括了商品信息的提供、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了诸如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凭证,还包括了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等。只有当这其中所有的贸易过程都实现了无纸贸易。运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所有的信息都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形式来传递,交易双方可以互不相识。所有的业务记录也都存在于计算机中,并不需要传统的纸质原件,这样一来,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数据材料丢失的可能性,在整个商业运作过程中实现了交易无纸化、直接化。
电子商务并不仅仅局限于在线买卖,可以说它影响着商务活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电子商务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将一次交易过程中的所有资料以电子方式呈现,使得各个厂家的联系更为方便紧密,加快了交易完成的速度,实现了贸易全球化、投入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电子商务做为高速信息化的互联网产物,信息化、数字化是它的突出标志之一,随着其的成熟,逐渐趋向信息多元化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更多的商家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获得更为广泛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为更多的商家和客户提供更为宽阔的贸易空间,突破时间上的界限,进行全方位、全球性的网络平台,为更多的人服务。由于电子商务具有信息化共享的特征,为许多小企业提供了和大企业一样的信息平台,提高了企业之间的可竞争性、公平性。促进了近代社会改革的的旅程,使商家与客户之间可以互相了解互动,亲密接触,不仅满足客户之间的要求,而且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电子商务运用于企业的特征
1.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率。电子商务通过对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方便快捷地促成了交易的达成。并且它在交易成功后的最短时间内,保证资金到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2.节约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电子商务减少了购买和销售过程中的很多中间环节,节约了生产销售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率。
3.交易双方的隐蔽性。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完全通过因特网了解对方情况,通过数据的发送完成交易。这一切只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易双方并不清楚彼此的真实情况。
三、电子商务应用于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交易无纸化对企业的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的影响。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电子商务减少了企业活动的中间层,提高了经济主体的反应能力,使得信息传递效率明显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另外,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办公与电脑会议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给企业的组织结构带来了更大的变化。为了能够更加适应这个时代信息的瞬息万变,企业建构了更具流动性的虚拟结构。
2.企业运作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电子办公代替了原先的纸上办公,这种办公形式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运作格局,创造了以信息流为核心、物流为依据、商流为主体的全新企业运作方式。在这种新型的运作方式下,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供销链,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这就需要企业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3.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应用,让网络成为了新的市场,网上交易代替了传统的批零方式,经济主体直接从网络上采购产品。与此同时,企业的广告宣传也因为媒体的改变而改变。对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企业则更加依赖于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4.企业结算方式的改变。交易中的经济主体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电子货币引发的结算革命是不可阻挡的。企业只有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做好改变传统结算方式的准备,才能在信息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目前为止,电子商务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1997年,这是电子商务的出现时期;第二阶段是1997~2000年,这时期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是网上交易,也就是商业机构和学界通常所说的B2B、B2C和C2C;第三阶段则是从2000年至今,电子商务在这时进入了P2P阶段。对于P2P,美国《商业周刊》是这样描述的,通过e-Business来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密切客户关系,降低成本,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当下,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实现了由过去的e-Commerce向e-Business的过渡发展。部分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供应链系统、资源计划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利润的增长。虽然我们现在还并不能准确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够成为市场的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必定是无穷的。原因有二:(1)潜在消费者的发展速度惊人。从因特网发展至今,上网用户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交易必将成为一种趋势。(2)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格局,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增长模式也随之变化。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增速一直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了电子商务市场外,其他任何市场都很难有那么高的增长率,因此,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景极为可观。
目前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已经很普及、成熟了,新的信息时代即将来临,因为现在做电子商务的都很难挣到钱,总觉得什么方面都有很多人涉及并且做得很好,它已经很完善了,较难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信息是在不断的更新的,电子商务必定越来越趋向完善,但趋向完善并不是说已经不需要继续完善了,只能说互联网在不断的更新,在不断的变化,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经验不断的改造,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的未来。电子商务为我们带来更加稳定、高效,快速的平台,为商家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与其说是网络软件的完善,倒不如说是电子商务的精进。所以说电子商务包括的内容很多,它是潜伏在大多名词,代码后面真正的幕后潜伏者。他就是大概念,我们学习网络推广营销就应该从浅入微、由广到细深入了解。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值趋向完善、成熟时期,在互联网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方.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但用工荒、融资难、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这影响并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导,切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
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战略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营造、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或方法,或是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所采取的用来抵御市场竞争压力和加强自身市场地位的策略性行动。就中小企业的特点来说,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尤其是小企业,主要采取一家一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这种结构模式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快速的识别员工的贡献,对员工的贡献进行有效的激励,而大企业中庞大冗杂的组织会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况。相比较之下,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和人员激励上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同时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在市场细分方面就没有大企业做的详细,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但是在产品的细小方面能够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以稳取胜,来获得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具体的市场细分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采取专精致胜的发展模式,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大企业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但这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而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却难以满足。因此,对于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消费品生产标准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中小企业从整体上看,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的特点弥补了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同时有贴近市场、靠近消费群体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种多样的消费环境。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同样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优势。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因此创新求存的动力也大。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谋求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之道。据统计,在美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技术成果在数量上占到全国的55%以上,一些20世纪的重大创新成果,如个人电脑、光扫描器、录音机、速冻食品等都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同时其组织结构安排灵活富有弹性,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明显优于大企业。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不仅要扬长避短,同时还要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小企业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中小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无论在就业容量还是就业投资弹性上均大于大企业,但在就业的门槛上就不如大企业那么高了,对于低学历的就业者限制比较少。中小企业大多数技术起点较低,投资费用需要较少,创办相对容易些,与此同时可以吸纳大批量的农村就业劳动力。这样有利于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去向是各级城市,职业去向一般是非农产业。农民进入城市并稳定下来的首要条件是获得能够提供稳定收入的就业岗位来保证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其次,中小企业可以振兴地方经济,协调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在我国一些地级市、县的主要经济支柱就是中小企业。只有发挥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才能振兴地方经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尤其是形成了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所以,我们要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中西部共同发展,完成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共同协调发展。
再次,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之根本。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而今天的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为明天的大企业。同时,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撑。大企业的发展需要众多中小企业为之服务,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大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改变“大而全”的生产结构,使大企业更好地发挥优势,专门从事规模较大的生产。中小企业则是“小而精”的生产结构,将自己最专业的业务做出来,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重中之重就是要把企业内部和外部都管理好,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体制,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管理,规避企业投资风险,实施战略管理。
最后,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力军。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活跃市场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而融资问题首当其冲。中小企业不仅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活跃了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了不少过度垄断的情况,这会导致企业活力削弱,造成市场僵化,甚至是生产停滞,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在市场活动中会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来发展。他们之间不仅是彼此之间竞争,还会与垄断企业进行竞争,克服垄断给经济带来的弊端。
中国经济的转型加强了对企业的生态环境、劳动和工作环境、劳动保护、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最低工资等方面的要求,加上控制通货膨胀、提高利息率、控制贷款等,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市场融资日益困难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并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这样才能振兴地方经济,协调各地区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维瑟拉(美)罗森布洛姆著,宋华译.营销
渠道管理(第七版)[M]. 北京: 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