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时间:2023-05-31 14:56:08

导语: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1篇

1.1一般资料

根据德尔菲法[8]的要求和研究目的,确定函询专家的纳入标准:①开展过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三级医院护理管理者;②发表过延续性护理相关论著的护理教育者;③参与过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临床护理人员;④愿意回答专家咨询表,有一定的积极性;⑤能保证参加2轮专家咨询。最终23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专业领域:护理管理者10人,护士长7人,院校教师6人;工作年限:<10年4人,10~19年11人,20~29年5人,≥30年3人;学历:大专8人,本科11人,硕士4人;年龄:30~39岁16人,40~49岁3人,≥50岁4人。

1.2方法

1.2.1初始指标的设计

本课题组由护理管理专家2名、临床护理人员1名和在读研究生1名组成。负责文献回顾,形成访谈提纲,收集与反馈信息,分析和整理资料。①文献回顾。以“延续性护理(或连续护理)”和“指标”、“质量评价”,“transitionalcare(conti-nuityofcare)”and“indicators”、“qualityindicators”为检索词,全面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WileyOnlineLibrary、Elsevier出版社全文书刊、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CNKI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等数据库。根据美国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方法[9]评定文献质量,初步筛选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②专家访谈。采用立意抽样法,选择南京及其周边地区7所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制定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内容围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结构-过程-结果”展开,了解其对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结果以及课题组成员2轮讨论,初步形成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

1.2.2专家函询

自行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内容包括填表说明、专家意见调查表、专家基本信息调查表、专家对调查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专家选择指标重要性的判断依据。问卷通过电子邮件、纸质版亲自发放或邮寄的方式发放与回收。在第1轮专家咨询中,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Likert5级评分,同时各个指标后设有意见修改栏,供专家提出开放性意见。课题组根据第1轮咨询结果,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表,包括对第1轮咨询结果的反馈(条目采纳或未采纳的原因),以及修改后的指标。仍要求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同时增加指标权重赋值栏。考虑到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评价尚不成熟,在构建阶段需纳入更多的潜在指标[10],因而本研究条目筛选要求为重要性评分>3.5,变异系数(CV)<0.30,同时结合专家文字性建议,对相应条目进行增加、修改或删除。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的积极性

第1轮函询发放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第2轮函询发放问卷23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第1轮函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专家12人,占52.17%;第2轮6人,占26.09%。

2.1.2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通过权威系数Cr反映,等于专家熟悉系数Cs和判断系数Ca的算术平均值。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信度[8]。本研究第1轮Cr、Ca、Cs分别为0.876、0.923、0.829;第2轮Cr、Ca、Cs分别为0.882、0.942、0.822。

2.1.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反映专家对问卷全部指标意见的一致程度[11]。第1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531、0.376、0.535,第2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W值分别为0.736、0.521、0.627,2轮咨询的W值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说明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评分的一致程度较高。

2.2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2轮函询,确定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见表1。

3讨论

3.1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背景与意义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龄、失能、慢性病、空巢老年人群的绝对量和比重都很高,如何满足健康养老的需求,如何形成长期照护体系,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12]。为解决医疗照护资源供需矛盾等难题,延续性护理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为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改革临床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各地广泛开展了延续性护理的实践。然而延续性护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标准、行业规范、监督机制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13]。因此构建一套延续性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3.2三级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

“结构-过程-结果”模式指出医疗服务质量由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构成[5,14]。“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环节存在逻辑承接关系,基本能够包含从服务的准备到服务结束的全部环节,各环节界定明确、结构清晰,是一种全方位的评价。护理质量评价仅以结果质量来衡量,缺少对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关注,无法用于护理工作的环节管理,无法保证质量持续改进[15]。因此,本研究聚焦三维度的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以Delphi法构建涵盖“结构-过程-结果”的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延续性护理服务项目的质量持续改进,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研究结果显示,2轮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均大于90%,说明专家对此项研究的关注和配合程度高。同时,本研究选择的专家涉及管理、教育、临床、科研多个领域,确保指标体系是由专家从政策规划、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理论基础4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而得出的[8]。此外本研究所选取的专家权威系数较高,保证了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对指标体系的预测精度较高。

4小结

第2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护理工作;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should take the family planning work and the effect of. Methods: 157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2012 March -2012 year in August, to take care of all aspects, compared with 2011, January -2012 year in February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Results: In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staff family planning department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ervice image, can make patients get better care, family planning at the exhibition, also can be more smooth.

Keywords: technical services of family planning; nursing; nursing

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主要目的为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药发放等方面的服务,该类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计划生育的事业发展,对群众的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使服务治疗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需要护理人员继续给予自身完善,为更多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现将具体的改进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患者157例,在相关治疗同时给予各方面护理,年龄范围:22-44岁,平均年龄为28.47岁。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年龄范围23-45岁,平均年龄为28.21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心理方面护理 计划生育方面的服务必须要以人为本,使人的心理与生理都得到较好护理,减轻心中的抵触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手术和治疗。需要进行计划生育手术的群众,大部分都已经生育过孩子,但是并不了解计划生育的手术,有恐惧和害怕的不良情绪,存在抵触心理[1]。因此对该类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相关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家庭和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开导,并阐述节育措施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达到更好的避孕效果。部分患者还存在较大的思想疑虑,因此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将心中的顾虑讲出来,并为其解答,从而较好的配合治疗。

1.2.2 提升自身素质 因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工作涉及较广的范围,有较强的技术性,所以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该部门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以及生殖健康[2]。在手术配合操作中,要按照规定采用无菌操作,避免患者的院内感染。做好手术室的配合工作,首先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减少无关人员的进出,尊重患者的隐私,禁止手术中对其他话题的谈论。

1.2.3 良好沟通、满足需求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需求有一定了解,尤其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对病情和治疗方法都给予相关的阐述,减轻患者的顾虑,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怀[3]。可以针对患者具体的需求应用一些计划生育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如,给予乳腺病方面的查治,给予孕期妇女相关的优生检测和咨询,尽量满足群众各方面的需求。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各方面护理的157例患者中,133例护理满意,21例护理一般,3例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1%;未采用护理措施的160例患者中,93例护理满意,46例护理一般,21例护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6.9%。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计划生育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策,为了使该项事业顺利开展,又能使患者得到较为舒适的治疗和解决措施,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相应措施[4]。采取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并给予良好的沟通。能够使患者心中的顾虑较好消除,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感染等情况,使其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通过各项手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高达98.1%。由此说明在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够使患者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小萍,李丽红,张继海,刘宝乐.关于计划生育受术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03):152-153.

[2] 曾庆伶,郭敏,王晋祥,王子翔.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创建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16(05):127-128.

第3篇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Ⅱ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Ⅱ级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患者遵医行为、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治疗护理前后血压差值以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意义深刻。

[关键词]

高血压;优质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具有高增长率、高患病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知晓率[1]等“两高三低”的特点。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护理,会引起心、脑、肾功能障碍以及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城市为36.3%,农村为13.7%。治疗率城市为17.4%,农村为5.4%,控制率城市为4.2%,农村仅为0.9%[2],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人群缺乏对高血压发生率控制的认识,患者的遵医行为率以及自我管理率较低。故本研究选择高血压Ⅱ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工作模式开展临床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3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在兰州总医院中医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6例按住院时间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中医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Ⅱ级患者,观察组为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住院的高血压Ⅱ级患者。观察组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6~79岁,平均(51.3±6.2)岁;病程(12.07±3.8)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9~81岁,平均(53.5±6.5)岁;病程(11.21±4.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纳入:1)年龄大于40周岁,小于80周岁者;2)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者;3)病情相对稳定者;4)能够严格执行医嘱者;5)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3排除标准

排除: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2)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疾病患者;3)脑血管疾病患者;4)糖尿病患者;5)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6)不能严格执行医嘱者;7)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1.4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优质护理小组。将科室14名护士分为2组,将年资较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较强的护师设为组长,各配组员6名,每名组员分管6~8名患者,全程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4.1入院时的护理

责任护士热情诚恳接待患者,首先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科室与同病房人员,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其次评估患者一般情况、既往史、过敏史、简要病史、用药史以及阳性体征,针对患者个体情况,护理人员由浅入深地对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治疗目的、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知识,使患者提高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和高血压需要终生治疗的认识。

1.4.2饮食护理

瞩患者以清淡、无刺激食物为宜,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的食物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豆制品、核桃、牛奶、花生、芹菜、紫菜、山楂、西瓜、梨、苹果等,每日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食用盐的量小于5g/d。同时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禁忌暴饮暴食。

1.4.3用药护理

责任护士首先向患者讲解服用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所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其次重点讲解长期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和不规则服药的危害性。最后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药时间、剂量、方法以及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嘱其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擅自停药以及加量和减量。对于年龄较大患者,责任护士应做到发药到口。患者服药后责任护士密切观察用药情况,若有不适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1.4.4血压监测

责任护士于7点、11点、17点、21点以及凌晨3点为患者测量血压,若患者感觉不适,随时测量血压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配合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4.5运动护理

责任护士需掌握患者的生活方式,嘱其劳逸结合,可根据病情和爱好选择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漫步等,运动要循序渐进,强度由小到大,切勿超负荷过量运动,同时嘱患者起立和下蹲时动作要缓慢以防止性低血压。

1.4.6睡眠护理

病房保持合适的温湿度,调整光线,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较差和失眠的患者根据医嘱睡前给予中药浴足,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帮助睡眠。

1.4.7起居护理

告知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吃药,充足睡眠;不待在噪音环境中或长时间亢奋,不熬夜;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避暑,禁忌抽烟,喝酒,喝浓茶或咖啡。

1.4.8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同时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把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并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嘱患者学会调适压力,舒缓心情,寓情于乐,培养听轻音乐、养花养草、琴棋书画等业余爱好,保持良好心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从自身出发控制和改善疾病[4]。

1.4.9家庭及社会护理

主动与家属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和朋友了解高血压的护理方法。

1.4.10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晨晚间护理,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与温暖,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11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向患者讲解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嘱其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查。

1.5评价指标

出院3个月后向2组患者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以评价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遵医行为包括8项内容,分别为不自行停药、不自行改换药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自我监测血压、定期复查。若患者执行上述7项及以上者为遵医指导,若遵守3项至6项为部分遵医,遵守2项及以下者为不遵医[5]。满意度:根据调查问卷方式,于出院当天发放96份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遵医行为情况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血压变化情况2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治疗护理前后血压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

2.3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满意40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为97.92%;对照组满意24例,较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率为83.3%;2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约有1.6亿高血压病患者,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长[6],如何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是控制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7]。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建议医务人员采用改善生活行为辅助药物治疗的方式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8]。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高血压临床的疗效不仅与主管医师采取的治疗方案有关,同时也与护理人员实施的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健康教育是否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优质服务是近些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出现的一种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水平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9]。笔者认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有以下作用:1)有助于消除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把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心理;2)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重要性的认识;3)有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不良反应;4)有助于改善与增强遵医行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5)有助于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实现护理以人为本的理念;6)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减少护理纠纷,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7)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成就感。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Ⅱ级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疾病意义深刻,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护理服务,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病情需要,让患者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温暖,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使患者的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达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目标[10]。但本研究存在样本含量小和随访时间短等缺点,所以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依旧需要更大样本含量以及坚持长期随访的试验对本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作者:赵雅欣 王淑娟 聂春丽 杨雪萍 单位:兰州总医院中医科

参考文献

[1]叶彩祝,杨洁.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115-116.

[2]叶江洪,王静华,杨进东,等.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3,20(4):18-19.

[3]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0.

[4]陈员娥,李艳,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5]孙君芳,叶虹,廖旭怡.国内生物反馈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24):20-22.

[6]白玉芝,茹静,王晶,等.6426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增龄性变化和并存疾病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5):355-358.

[7]王国飞,陆凤翔,雍永宏.动态脉压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1):74-75.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间收治接受内分泌护理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泌尿科患者27例,生殖内科17例,消化内科28例,其他内分泌失调患者6例;男35例,女43例;年龄28-59岁,平均年龄32.58岁;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2. 1对照组患者按医嘱进行常规护理,按时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特征,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反应则需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协助救治等。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护理措施,主要有:①心理护理,患者不了解自身病情所带来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再者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经济、工作等负担造成患者的恐慌、焦躁等负面情绪,手术或者药物治疗效果没有达到患者预期的效果造成波动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使用语言来疏导,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不良情绪并将其安抚,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鼓励;②健康指导,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药物,注重饮食规律,多锻炼,在治疗期间医院和家庭都给患者制造出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主动配合,积极治疗;③提高护理质量,由于本院存在内分泌专家少患者多的现实状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患者的诊治时间,从细枝末节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护理人员在征求患者意见后从行为上引导患者配合护理措施。

1. 3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治疗时间内和出院1 3个月后进行回访,记录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X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达89.74%高于对照组患者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P0.05。

3讨论

人文护理应用于内分泌护理的首先举措是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减少诊疗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和负担,舒缓患者心理,以便对护理人员产生足够的信任感,配合治疗的全过程;医护人员也可以将康复者的事迹讲述给初入院的患者,提高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其次医护人员应加强内分泌科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宣讲,指导患者规律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在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之处护士作为护理专业的工作者,唯一任务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这就要求本院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管病情轻重、不管患者来自哪个社会阶层都要在工作中去关爱患者、尊重患者、善待生命,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护理工作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患者得到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是人文护理的重要体现。作为医院护理人员来说,要提高人文护理工作的质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关于人文护理知识的讲座、课程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可以安排护理资质老、护理质量高的护士在内分泌护理中进行巡回演讲、现场指导等,让患者和医护人员充分了解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重要性。只有让患者感受到最贴心的护理服务,才能将人文护理帮助治疗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护理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有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呈现上升的趋势,对于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的护理,应根据其疾病和心理特点,给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重视保健,促进疾病康复[1]。本文通过对我院10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护理途径,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100例患者系我院消化内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47.5±12.5)岁,临床表现上:34例胃炎,2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4例胃穿孔,27例消化道出血,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脑、心、肝等严重器官疾病,不存在恶性肿瘤,不存在意识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等。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两组在患者年龄、病情、病程表现上无积雪意义(P>0.05),符合对照标准。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为: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解释及健康意识的培训,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措施,并告知其遵医嘱进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治疗期间应遵循的饮食原则,包括所需摄入的营养物质等[2]。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步骤,对患者的个体状况、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进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改善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并进行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改善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指导患者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告知引发疾病的相关因素,并在日常生活中予以有效避免[3]。在护理服务实施上,向患者讲解各项治疗的意义及注意事项,规划好患者的康复及用药饮食时间,使患者能够在突况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并注意定期复查。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让其了解实施的意义和目的。④胃溃疡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患者拥有健康开朗的心理对胃溃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因为该疾病本身具有迁延的性质,因此很多患者均有着焦虑或者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病通过心理疏导方法使得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养成良好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⑤适当的活动能够让患者的体质有所增加,另外户外运能能够让患者得到良好的睡眠质量,减轻由于溃疡疾病所带来的轻微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如果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出现严重失眠,则给与震惊类药物治疗,在服用药物过程中应该进行疗效监测,短期之内服用即可,对于溃疡程度严重且面积较大的患者如果使用镇静类药物会是的胃酸变多,进而导致溃疡面积进一步增大。⑥患者接受治疗后24小时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食物,此时给予的食物主要是少量以及半流质食物;食物选择原则为: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为进食原则。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的患者依从性、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以及满意程度进行观察和对较。其中依从性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标准:优: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忘记服药、私自更改药量等情况。良: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漏服等情况,每个月次数在3次以下,内有私自更改药物剂量等。差:患者长期出现漏服等,私自更改药物剂量甚至自己更换药物。焦虑程度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抑郁程度主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越是抑郁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表现为优41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6%,焦虑程度(25.43±5.34),抑郁程度(24.23±3.56),满意率100%;对照组患者表现为优30例,良11例,差9例,优良率为82%,实验组患者表现优于对照组,在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实验组患者满意44例,一般3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4%,焦虑程度(40.43±4.34),抑郁程度(42.23±2.46),满意率85.7%;对照组患者满意30例,一般1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6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在心理态度的表现上,实验组患者护理前悲观心态10例,经护理后悲观心态1例,有效率90%;对照组护理前悲观心态9例,经护理后悲观心态7例,有效率22.2%,实验组患者表现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健康行为、临床满意度、护理前后心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护理工作逐步向治疗、心理、预防以及康复等综合整体护理模式发展,健康教育以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4]。消化内科患者发病原因多由于其自身生活习惯所致,因此研究表明,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有效地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临床护理效果与治疗效果。消化内科护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护理人员要认识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并人性化的提供有效服务。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教育意识决定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好坏,护理人员的自身语言沟通技巧和气质吸引力也决定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吱声的健康教育意识和沟通水平,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气质魅力,从而让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让患者能够更快的康复[5]。本研究中,采取临床健康宣教护理路径模式在患者的健康行为、临床满意度、护理前后心态改变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优于其人体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临床护理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姜丽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楼蓉蓉,纪代红,丁玫,等.综合性医院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58-59.

[2]吕雅君.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1):188-189.

[3]李玉芬,张宝华.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14(5):152-153.

第6篇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治疗的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残疾程度。 结果 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1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脑梗死;血糖水平;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139-02

糖尿病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受社会人口老龄现象日益加剧的影响,发病率及致残率逐渐升高[1]。其中脑梗死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受到糖尿病患病率日益增多的影响,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占比日益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且长期治疗中极易出现抵触治疗现象,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为此,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具有积极影响[3]。鉴于此,该研究将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治疗的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58±6.01)岁。对照组:男14例,女20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9.03±6.46)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FPG≥7.0 mmol/L,HbA1c≥6.5%;②均经MRI及CT诊断确诊。

1.2.2 排除标准 ①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②伴有免疫性、血液性疾病者;③伴有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如:血压监测、健康教育及日常行为干预等。观察组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心理干预:结合考虑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其心理普遍存在抑郁、紧张及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友好、及时沟通,有效舒缓患者内心压抑情绪,向其讲述院内治疗成功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可组织患者间有效交流、沟通,相互探讨治疗及护理经验,同时强化亲情感染力量,引导患者家属多陪伴、关爱患者,提升患者的治愈决心,利于患者全身心融入治疗及护理中;②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疾病发生特点、注意事项及护理意义,讲述早期康复训练以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协助患者正确的认知自身病症,并指Щ颊呷绾巫晕壹嗖庋糖,提高其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同时向患者家属疾病治疗与护理相关知识,提高对患者的日常照顾效率;③治疗及康复干预:向患者讲述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科学、合理使用胰岛素对血糖、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患者病情稳定后,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与被动锻炼,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增加锻炼量;④饮食护理:对患者饮食习惯进行有效干预,嘱咐其进食低脂、低糖饮食原则,多食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合理控制蛋白的摄入量,通过调节饮食习惯促进血糖的控制效果增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残疾程度。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HbA1c、FPG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所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NIHSS)评估患者残疾程度,总分42分。正常: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正常,NIHSS评分0分;轻度残疾:伴有轻度的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NIHSS评分≤4分;中度残疾:伴有明显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困难,NIHSS评分5~20分;重度残疾:伴有严重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NIHSS评分21~42分[4]。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干预前两组HbA1c、FPG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1c、F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残疾程度

干预后观察组残疾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受到生活多元化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临床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现上升态势。由于2型糖尿病为引发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临床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命安全[5]。临床治疗发现,多数患者身心理负担较大,且对健康知识了解甚少,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较大[6]。因此,给予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手段,有效调整患者身心状态,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促进改善血糖控制效果、临床疗效及预后[7]。

该院在有效结合院内护理现状及评估患者实际护理需求,秉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及科学的临床护理服务,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水平改善,提升院内综合服务水平及医院口碑影响力。综合护理干预通过采取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干预及治疗与护理干预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入院心理评估,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可通过强化社会、家庭及病友间的关心及鼓励,缓解患者内心的忧虑与紧张情绪,促进患者治疗积极性与治愈信心提升。同时结合健康宣教活动提升患者对病症及自身身体状况的认知,可通过视频、宣传图册及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向患者普及自我疾病管理的意义,提升其自我保o意识。此外对患者日常生活行为及饮食进行干预,保障其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抵御能力,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几率。干预中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观念及康复理念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详细普及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讲述遵医嘱服药对疾病治疗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有效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无形中纠正患者主观不良观念,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bA1c、FPG检测水平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增强患者自我血糖管理意识,促进病情稳定。该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残疾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致残率。谢倩等[8]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预后,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进一步证实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实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实施利于提高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临床普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黄传英.护理干预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8):2510-2512.

[2] 陆少欢,章静,程万春,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1):27-31.

[3] 张建荣,呼焕珠,李小妹.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48例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931-932.

[4] 方敏,刘忠梅,陈庆.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469-471.

[5] 马燕,吴南楠,张宁,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6,51(8):102-105.

[6] 彭丹,李伟,周冬梅,等.2型糖尿病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711-3712.

[7] 周文锐,李琛,朱敏洁.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关联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04):350-352.

第7篇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均为我院女性护理人员,共4名,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7.5±5.3)岁;学历:中专学历0名、专科学历4名、大学及以上0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

1.2方法

统一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一是加强基础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专题讲座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培训,让护理人员领悟基础护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重要性。二是实践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后,要求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护理工作,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队伍主管统一考核护理人员践行优质护理理念及理论知识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得分显著提高,护理技能得分、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与实施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分别对80例患者的护理服务,出现护理差错的几率分别为26.25%和3.75%,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8.75%、98.75%,护理前后出现的护理差错几率与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第8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患者;救治

急诊科患者数量多且病情种类多,因为其病情发展速度快,需要进行及时的抢救及治疗,也是最易发生医患纠纷的场所,急诊患者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需要细致、周到、优良的护理服务作为支撑,如果因为护理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则会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可见其重要性,优质的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次研究以本院2010年4月~10月接收的4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及产生的护理效果[1],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4月~10月接收的40例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优质的细节护理。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为(42±2.5)岁;观察组20例患者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为(36±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部位、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时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状况确定使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确保患者在安全的情况下得到治疗[2]。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质护理,主要包括:①优质化检测患者生命体征,除了对患者目前身体情况进行监测,还应该观察患者在行为、意识、语言等方面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防止引起其他方面的损害[3]。②优质心理护理服务,由于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病情危、重、急,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不足以支撑其立即治疗,容易产生恐慌和忧虑,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患者心理情况的敏感度,尽力安抚患者情绪,鼓励他们安心接受治疗。③各方面优质护理服务:向患者家属介绍医院情况,说明救治流程和当前情况,告诫他们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指标包括护理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护理结果、护理过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用χ2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统计,观察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各项指标的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投诉率为14.6%,观察组护理投诉率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健康状况却不如所想的那么美好,各种疾病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来。又由于大多数家庭没有时间精力护理患者,入院治疗的患者大多依赖医院的护理服务进行康复治疗,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特别是在急诊工作中,急诊往往强调有效救治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就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危害,需要医生护士的协调合作,尤其是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后的护理工作需要做到位,减少医生手术时的麻烦,也大大降低手术风险。为了避免在急诊工作中产生麻烦的医患纠纷问题,医院要做到合理布局,及时补充医疗器械和抢救药物,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需要进行深入谨慎的沟通,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由本文可以看出优质护理对急诊患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高要求,提升了医院护理服务品质,创新护理服务手段,促进整个护理系统的完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协调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于建慧.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5):1483-484.

第9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产科护理;应用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8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产妇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焦虑程度, 提高其分娩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产科护理人员要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人性化护理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充分结合了有效性、个体性及人文性的护理特点, 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护理服务[1]。为探讨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价值与效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6例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资料,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6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书面知情同意书, 并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6.13± 9.24)岁, 孕周37~42周;其中初产妇31例, 经产妇17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5.73±10.12)岁, 孕周38~42周;其中初产妇29例, 经产妇19例。两组产妇孕周、分娩方式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 具体护理操作内容包括:①做好产前心理疏导工作。护理人员在产妇入院后要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与沟通, 向其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及生产的相关注意事项[2], 及时观察与发现产妇存在的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及时对其实行心理疏导, 增强产妇的自信心, 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②加强分娩与母婴护理等有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向产妇宣传分娩、妇科常见病的防治及母婴护理等相关知识, 使其可以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及分娩整个过程,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③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 为其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定期清扫病房, 保持病房洁净, 定期通风换气, 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 从而防止产妇及婴儿出现感染的现象, 尽量满足产妇提出的一切合理要求, 为其提供一对一优质护理与服务[3]。④做好出院指导。向产妇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告知产妇定期进行复查。

1. 3 观察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根据汉密尔顿焦虑表测定焦虑程度:无焦虑:评分14分。护理满意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焦虑14例、轻度焦虑23例、无焦虑11例, 焦虑度为77.1%;观察组焦虑6例、轻度焦虑15例、无焦虑27例, 焦虑度为43.8%, 观察组焦虑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 P=0.0008

3 讨论

在分娩期间, 产妇在心理与生理上都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极其需要得到关爱与安全感。在产科护理中, 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满足产妇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使其可以克服不良情绪, 而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 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求, 帮助产妇树立信心, 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的职位与医师具有很大的差别, 在其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分歧与矛盾, 而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对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护理可以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重要性, 从而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3]。研究表明大约有95.2%以上的产妇在分娩时期会在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在产妇分娩期间, 护理人员要充分注重对产妇的心理疏导, 为其排解不良情绪[2]。

本文研究中接受人性化护理患者的焦虑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 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程度,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雯霞. 不同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1(9):78-79.

[2] 王文静.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研究.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96-97.

[3] 付运丽.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黑龙江医药, 2015, 2(11):92-93.

[4] 李颖.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外医疗, 2014, 9(3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