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疗技术革新

时间:2023-05-31 14:56:08

导语:在医疗技术革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技术革新

第1篇

美国主流网络媒体BI盘点了2014年可改写科技史的十大技术革新,一起见证科技改变未来的神奇吧。

DNA纳米机器人被注入蟑螂体内

纳米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主要以操纵分子水平的材料为主。纳米技术的一个应用前景是利用纳米机器人将药物注入体内,治疗疾病。

2014年2月,以色列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用DNA链制作的纳米机器人,并将其注入蟑螂体内。这种DNA纳米机器人可自我聚合,然后控制以特定细胞为靶向的分子,这证明它们拥有携带药物攻击癌细胞的巨大潜力。

超级植物被创造

纳米管是管状的巨大碳分子,拥有不同寻常的热性能和电特性。去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宣布,他们可将纳米管植入植物叶绿体中,这种新式组合可使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的速度增强数倍。

该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可能还需数年,但除了使植物加速生长外,它还有其他用途,如利用植物发电、建造可自我修复材料和能自我发电的建筑材料等。

扇贝型机器人在血管中游动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扇贝型机器人,它们以外部磁场为驱动力,可在血管中游动,修复受损组织或递送药物。这种机器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防止血液粘度妨碍它们的移动速度。这些机器人可成为研发未来医疗设备的基础。

微芯片帮助瘫痪病人控制手臂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微芯片帮助一名瘫痪病人恢复手臂控制。他们花费10年开发出名为Neurobridge的设备,可按照大脑模式刺激肌肉。

这种技术给许多残疾人带来希望。通过插入脑电波,有朝一日我们只需要思维就能控制各种设备。

鼻细胞助修复断裂脊髓

生物技术正形成新的医疗手段,而且效果可能是永久性的。弗洛茨瓦夫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病人鼻部取出神经细胞,然后将其植入脊髓中。这种移植细胞可刺激断裂神经纤维生长接合,为脊柱损伤部分搭建桥梁,让病人重新站起来。这种革新技术显示,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被修复。

无人机速递

无人机正日益扮演着更多的角色,特别是在侦察和监控方面。继2013年中国测试使用无人机递送包裹后,更多人开始对无人机的商业应用产生兴趣。2014年8月,谷歌开始利用无人机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个农场运送糖果、狗粮等物资。到2014年末,亚马逊、DHL等多家公司在多个国家建立起无人机递送服务。

迷你机器人可自我组装

在许多行业中,机器人已成为重要工具。但如果将它们组成群体,功用可能更强大。哈佛大学建造了1000个迷你机器人,它们能自我组装成程序设定的形状。尽管前面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自我组装机器人将为建筑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3D打印技术

3D打印已经是一种既定技术,2014年,它在性能和应用方面呈现爆炸性发展。阿姆斯特丹一个研究团队甚至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了整栋房屋。与此同时,普林斯顿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3D打印机,它可以用5种不同材料打印,包括打印发光二极管、隐形眼镜等。

太空探索的下一个前沿

未来数十年,太阳系探索将以国际合作为主。经过10年飞行,欧洲宇航局探测器Rosetta终于进入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轨道。去年11月,Rosetta释放出微型探测器Philae,后者成为第一个在彗星上着陆的探测器。

与此同时,火星探索也取得诸多进展。印度Mangalyaan飞船于去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同年12月,美国宇航局成功推出新的猎户座飞船,这也是火星载人探测准备迈出的第一步。

第2篇

[关键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对策

近年来,石嘴山市卫生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病有良医”工作目标,积极落实《石嘴山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1-2015)》,通过提高人才待遇,支持和奖励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实施绩效考核,兑现绩效工资,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学科加速发展、医院创新进步的良好环境。

一、卫生人才工作现状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5家,其中,综合医院29家(包括民营医院16家),中医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室204家,门诊部、诊所、医务室263家,妇幼保健机构3家,卫生监督所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急救中心1家,采供血机构1家。实有床位451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5.8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68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6人;有执业(助理)医师2.93人,每千人拥有医师2.71人;注册护士2274人,每千人拥有护士2.94人。

1.完善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人才评价方式。坚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注重工作业绩,将品德、知识、能力、服务满意度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实践能力考核,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引入实践能力测试和统一论文答辩。在职称聘任时,严格按照职称聘任考核办法测评打分,择优聘任。近两年,争取市人社部门增设51个高级职称特岗聘任,以缓解职称评聘矛盾。二是开展人才评选表彰。在推荐选拔自治区“313”人才、市级“351”人才和政府特殊津贴等基础上,实施卫生“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和“塞上名医”评选,评出20个医学优势专科、20名学科带头人、40名专业技术骨干和60名青年后备人才。推荐3人参加自治区首批“塞上名医”评选。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发放职称津贴,对特殊岗位设立津贴,重奖科技创新,鼓励和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与技术革新。3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内有500余人次参与到技术革新中,申报了市级“五小”成果97项,28项获市级不同奖项。四是畅通人才上升通道。在干部培养、选拔、任用上,打破编制内外身份限制,对所有编制内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一视同仁,将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中长期后备干部候选培养对象。

2.打造培养平台,促进人才成长

一是多渠道拓展培训方式。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培训项目,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培训,选派卫生技术骨干到区内外医疗单位进修深造,建立和完善区内外卫生专家对口支援,完善医联体挂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带教、培训人员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式;定期组织临床、护理、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开展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演练等活动;组织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分学科菜单式培训。二是开展“名家讲堂”、“群英论坛”活动。市级两家综合医院定期邀请上海、北京等区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在医院内开展群英论坛活动已成常态。自2013年“名家讲堂”开展以来,已邀请到包括我国著名创伤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知名医学大家40余名。三是实施“以教兴医,医教相长”战略。开展创建宁夏医科大学教学医院、附属医院工作,市属两家综合医院成功创建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家医院成功创建为教学医院,市、(县)区疾控中心实现宁夏医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3.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优势资源下沉。城市“大医院牵手小医院”的医联体模式,由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中医医院、自治区五医院牵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对口指导”、“院办院管”、“团队帮扶”三种方式,组建综合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联合体,大医院医师定期到基层坐诊、讲座,使大医院的技术、专家、管理等资源输入基层医疗单位,用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两年来,医联体内160余名专家定期到基层坐诊,开展健康讲座180余场。二是加大对外医学交流力度。坚持每年举行科技周活动,各大医疗卫生机构与上海、北京、福建、陕西、四川等区外高水平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区外医学名家到在我市义诊、讲座、查房、手术,指导各大医院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三是落实“名师带徒”。综合医院将老科主任聘为“首席专家”,建立“首席专家”工作室,也促使了年轻医师的尽快成长。市中医院推进院内师承跟师,确定7名年轻医师以一对一跟师7名院内名老中医导师,使名师经验得以传承。

4.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补充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通过支医和公开招考,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专业人员,两年通过全区统一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79人。二是大力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委托医学院校承担培养任务,定向免费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本科生和乡村医生;开展社区技术人员全员岗位培训,进行社区卫生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训和专题专项培训。

二、问题与不足

1.高精尖医疗人才匮乏,专业学科特色不突出

全市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某些重大疾病在本地医院不能诊疗,需到外地大医院治疗,增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第3篇

1、认真执行检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当试剂放入试剂盘时,核对试剂名称!试剂批号!试剂位号!不得用大瓶试剂直接放入!分装试管内插入试剂盘!严格避免试剂污染!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性!和试剂完全浪费!

2、普通检验一般当天发报告,急诊应注明“急字”随采随检,及时发出报告,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妥善保存。标本不合乎要求应重新采集.

3、认真核对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做好检验登记,双签后发出。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应主动与临床医生联系,重新检查。发现有检验项目以外的结果,或有传染性疾病!应主动的向临床医生报告!

4、检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器材、容器、经清洗、干燥、灭菌后放回原处。污物及时检查后,标本妥善处理,防止污染,

5、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污染!

6、检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认真执行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期保养仪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仪器和设备。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7、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

8、配合临床医疗工作,开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技术革新。学习临床检验杂志新的科学知识,排除干扰因素,不断的学习,进取,更新、进步,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第4篇

但也有部分企业对之表示怀疑,持币观望。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视频会议系统的真正效用。基于此,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组织了这期专题,针对企业市场推荐优秀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在保持高效通信、理顺生产流程、节约企业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行业用户的关注。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视频会议自身也经历着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用户体验革命的全过程。

在市场上,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外主流厂商还是国内后起之秀,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多以具体的软件或硬件形式出现。但是在这些有形设备背后,还有许多强大的无形力量在支撑。

视频设备的革新动力

1990年,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提出的适用于视频会议的标准H.320获得通过。该标准倡导了基于ISDN(综合数字信息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其优势是速率高、初期投资少、联网方便,这种投资方案比较适合企业用户。1997年,ITU-T又提出了基于包交换网络的视频多媒体会议通信标准H.323。该标准兼顾了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络特点,可以通过网关与基于ISDN的H.320系统相连,并能和低比特率的H.324终端相连。该协议的应用广泛性赢得了绝大部分视频会议厂商的支持,从而保证了不同厂商视频会议终端、MCU的互联互通。但由于H.323系统在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太多,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结构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巨型金山还是海市蜃楼

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是政府和大型行业用户的专属,这是由于早期的视频会议硬件价格高昂,且要求专网专线,从而限制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音视频编码技术的革新改变了这一状况。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向基于IP网络方向发展的趋势,使得一些用户的兴趣开始由硬件解决方案转向应用灵活、成本低廉的软件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用户多元化的应用需求,要求视频会议厂商除了保证良好的音视频传输效果外,还要具备电子白板、同步浏览、会议录制等数据传输功能。这时,基于IP网络的视频解决方案开始逐步应用到企业决策、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领域。

当然,除了传统的行业用户之外,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企业级视频被广大厂商给予厚望,也被预测为未来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但是,就现状来看,国内视频会议的企业级市场表现仍然平淡。

在与几位企业CIO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对视频会议系统的认识误区、企业自身硬件环境的限制以及投入成本的考量,让企业CIO们徘徊不决。

对企业用户而言,IT投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于核心必备型,是企业业务运营的基础层,如网络系统连接设备、商用PC等;一种属于锦上添花型,是企业效率提升的应用层。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企业CIO很自然地将视频会议设备视为后者。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企业用户对视频会议系统青昧有加,他们乐于尝试新技术、新应用,不过受限于其自身的网络状况,视频会议的应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企业网络带宽的大小,路由器、交换机的性能高低。

第5篇

关键词:专利;泡沫;公平

专利制度旨在保护技术能够享受到独占性、排他性的权利,权利人之外的任何主体使用专利,都必须通过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才能获得使用权。正是这种独占性、排他性的权利,极其深刻地促进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给技术的普及带来了无休止的动力,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国家专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112.4万件,同比增长20.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42.4万件,同比增长20.9%,占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的37.7%;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受理量分别为47.1万件和22.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8.5%和6.4%。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授权三种专利74.9万件,同比增长26.4%。其中,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6.1万件、37.6万件和21.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49.2%、17.3%和29.3%。在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内授权11.7万件,同比增长52.7%,占比达72.7%;国外授权4.4万件,同比增长40.7%,占比达27.3%。国内发明专利授权中,职务发明授权10.6万件,占90.6%;非职务发明授权1.1万件,占9.4%。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巨大增幅,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推进、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进步逐渐深入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深入,人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的必然产物。然而汤森路透集团基于专利数据公布了“2012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共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中国公司无一上榜,与专利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而另一个专利申请大户高等院校的情况同样堪忧。教育部2011年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平均计算,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只有5%。作为申请量第一的专利大国,在一些极其重要的技术领域或技术装备上依然只能依赖于进口或收购,如特种材料、高端医疗设备、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电子芯片等,因此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活在经济链的底端,使得这样的企业对利润没有主导权,也没有更大的精力和利润去研发,使得企业的发展呈现恶性循环,这说明我国如此大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并非产生预期的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数据的背后存在一定泡沫,这与我国专利制度促进科技创新,通过专利对技术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相悖。

只有充分了解所谓的“泡沫”,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它,并慢慢挤掉这些泡沫。专利申请量大、授权量大并不逻辑等同于存在泡沫,但是特定的行政行为、市场行为会一定程度上促进泡沫的产生:

①部分地区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由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现状,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现有技术稍加改进或者组合,甚至直接抄袭,就提交了专利申请以期获得证书,进而通过评职称或者申请补助;而真正的技术攻关和研发人员由于维权成本高,对研发成本大的原创性发明积极性不高,因此上述客观现状一定程度导致了专利申请的“质”并没有预期的增长。

②行政行为的过度刺激,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因此各地发展的政绩中多了一项专利申请量,如浙江省提出,“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年均增长15%,至2015年底实现翻一番。安徽省提出,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天津提出,“十二五”期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但是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由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进步而决定的,专利申请的原发动力是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技术博弈,并非一蹴而就的人为控制量,单纯的看重数据导致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和规定对专利申请进行补助或资助,并不对所补助的专利申请的技术性和市场性进行必要评估,因此导致了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增加,但是对于“质”的提高并无太大的积极意义。

③企业、学校或个人单纯为了获得补助、评职称等政策便利性而申请专利,并不注重对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大量的经济个体无论是管理水平和思路、科研水平较之前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企业并没有关于未来发展的明确的远景规划、缺乏对技术革新重要性的认知,因此对于研发和市场的经济关系并不能清楚认识,使得其对于研发并无必要的积极性,只是把申请专利作为一个获取补助,赚取短期利益的手段。

笔者认为:

①对专利行业最好的措施就是废除所有的行政补贴,取消专利和职称、荣誉的关联,让其成为单纯科技水平进步和市场经济水平的表征量,一碗水端平所有的专利申请,让使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市场去决定一个技术的去留,也类似于硅谷企业中像潮汐一样有兴有衰,让市场去决定去留,只有如此,大量的人才、技术才能够在市场的浪潮中淘沙成金,成就现在的技术巨头。

②建立健全的专利信息共享平台,让具备技术革新性、良好市场前景的专利和市场资本之间的联系更加容易和紧密,这样有价值的专利能够更有效地获得投资和推广,有长远规划的企业能够更方便的购买、转让对自己有利的专利。

③有关部门投入更大的力量更加坚定的打击侵权,使得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现状得到改观,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研发人员真正敢于、勇于开创新技术、公关研发成本高的项目。这样,中国才能够真正成为专利强国,专利制度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技术的不断革新,经济的不断进步。

第6篇

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后我们还发现,由于人们不能“善待”候诊椅,许多候诊椅都出现了破损情况,而且椅面很脏,很少有人去清洗消毒,使得病源菌又增加了新的传播途径。

于是我们把“候诊椅”选为研究对象,开始了研究与设计。

一、创意来源

如何避免病人通过候诊椅而引起的传染?一般措施是提醒病人自己注意,不坐热座椅。但座椅本就是让人坐的,而且病人在候诊区常常“一座难求”,所以仅靠病人自律不可能解决问题。

在采访相关医护人员后我们得知,许多病源菌在低温情况下活性低,传染几率大大降低。于是我们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坐椅子时尽量先进行清洁处理;二是将坐板的面布设计成可拖动结构,实现间歇式拖动置换,带病菌的坐板面布采取消毒或灭菌处理;三是前一位病人起身后,后一位病人翻转椅板替换一个新的板面,带病菌的原椅板面采取消毒或灭菌处理。

综合考虑后,我们最终选定第三种方案制作模型,并将其命名为“间歇式”灭菌候诊装置。

二、方案设计

(1)工作原理

装置的自动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装置运行的原理是:以候诊室第一个病友起身离座为信号输入,通过触发式启动开关,启动定位电动机运行,候诊椅的活动坐板围绕中轴迅速转动,坐板板面翻转180°后重新定位牢固,同时启动灭菌装置,将转入灭菌箱体内的含病源菌的污染板面进行灭菌处理,并启动声光排序叫号系统进行声光显示和语音播报,提醒下一位病友候诊。

装置结构图如图2。

三、装置制作

设计方案确定后,在科技辅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装置模型的制作。

我们先绘制了模型的草图,从五金日杂市场上购置了部分材料,如PVC板材、502胶、有机玻璃板、砂纸、电机、开关等。接着在学校的科技制作室内制作了最初的坐板翻转模型,在技工的帮助下,成功地制作出了整个装置的模型,如图3。

作品完成后,我们针对装置的声、光系统协调、机电系统协调、坐板置换的灵敏性与定位的牢靠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

四、创新点

第7篇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精简效能。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要求是: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4、事业单位岗位的具体划分,通常划分成三种类别,分别是: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技能岗。

5、管理岗位的级别分为1级—10级,通常适用于事业单位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各机关负责人以及各科室或者办公室人员等。管理岗位级别分别是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和干事员。新入职的事业单位人员通常会从干事员做起,逐级升迁。在升迁过程中,除了副处级升正处级和副厅级升正厅级需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2年,其他岗位晋升都要在原来岗位任职满3年。

6、专业技术岗的级别通常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具体划分为13个等级,通常适用于教育类事业单位中的教师、医疗护理类事业单位中的医师和护士等人员。专业技术岗当中的正高级职称包括1—4级;副高级职称包括5—7级;中级职称包括8—10级;初级职称包括11级—13级。竞聘一级、二级技术工岗位,须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并具有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竞聘三级、四级技术工岗位,须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并具有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竞聘专业技术十级至五级岗位的,需通过相关考核评审,且分别在专业技术岗下一级岗位上分别工作3年以上;竞聘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需通过相关考核评审,且在专业技术岗十二级岗位上工作2年以上;竞聘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需通过相关考核评审,且在专业技术岗十三级岗位上工作1年以上。不过,获省、部级以上技术比赛名次或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成果证书的技术工,应聘一级、二级技术工岗位时,在下一级岗位工作的年限可放宽1至2年。

第8篇

“血管疾病发病,尤其是一些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的发病特点是起病凶险,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目前我们需要在提高医生专业、规范的技术程度上不断做出努力,同时,需要逐渐壮大医师队伍,形成人才梯队以适应各级城市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血管病领域医生专业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届中国血管论坛(CEC)大会执行主席、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发出的呼吁。

CEC大会共同主席、总医院(301医院)血管外科郭伟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血管外科的开展并没有普及,具有独立血管外科的医院仍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据初步统计,全国有独立血管外科的医院为230多家,而从事专业血管外科的医生总数约不到1500人;同时血管外科医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然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倡导规范化培训的教育平台。当记者问到CEC各种亮点以及学术平台的创建思路时,郭伟教授感慨地说,思路初衷就是希望尽力推动血管外科在中国的发展步伐。这是一项事业,而我们三家中心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希望政府相关医疗部门、业界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能够一同关切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有大家共同的力量支持,中国血管外科的事业才可能更加强大。

CEC大会共同主席、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教授认为,循证医学是保障临床实践的根基,也是以往中国医学发展的瓶颈和软肋。“CEC2012”结合了近年来最新临床证据,回答专业争议,规范临床诊疗。同时,多项国人自己的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在CEC上首次崭露头角,激励着未来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和科研工作。

第9篇

在产业建设上,要继续坚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通过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支撑,带动农民从事农产品基地建设获得收益,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坚持大户示范,大力发展种植农场、养殖工厂,提升农业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二、壮大劳务经济,增加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

要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力争使每个农牧民未就业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参加各类培训或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提高新增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劳务经济效益。有组织地扩大劳务输出,开展定向委培,推行订单式劳务,避免劳动力外出的盲目性。

三、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农牧民的政策性收入

争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建设方面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在国家政策强力带动下,使我盟的“三农”投入不断增加,重点改善农牧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农牧民就医难、出行难、吃水用水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减轻农牧民的负担,节约农牧民的支出。实施安居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通过减负节支减灾来增加农牧民收入。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村低保等政策,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与民争利。要整合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扶持农牧民发展经济,增强农牧民增收后劲。通过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不断增加农牧民直接获得国家现金扶持力度,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