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4:56:12
导语:在地摊经济市场规模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
根据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流通业中的发展特点将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中叶,基础发展期。
这一阶段,商品短缺,流通渠道单一,消费者购买服装基本上是到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购买,还有一些摊档式的小商品市场及农贸市场。随着经济发展,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萌芽,并呈现地摊式服装批发市场的初级形态,但是尚未形成规模性的批发商圈。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升级发展期。
这一阶段,商品种类开始丰富,服装批发市场开始第一阶段的升级,并发挥主导性作用。表现为由路边的摊档式转为进入大棚经营,大棚转向大厦式经营,将服装小个体经营集中起来,由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到90年代,开始渐趋规模化,出现了以广州白马、东莞虎门富民等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市场,其四通八达的庞大网络覆盖能力拉动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阶段,迈入21世纪,发展蜕变期。
这一阶段,商品多样化,并强调个性化,商品生命周期缩短。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营销渠道的不断渗透、品牌意识的觉醒,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也日渐艰辛。服装批发市场也开始重新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打造市场特色。服装批发市场必须要找到新的突破点,每个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自我特点进行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差异化模式。
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特点
我国批发市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迅猛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有走出国门的趋势。2004年阿联酋的沙迦将建设一个中东最大的批发、仓储与转口服装批发市场――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市场。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市场规模形式发展极度不平衡:有具有全国辐射力、营业额千万元以上的知名批发市场,如虎门富民大厦、辽宁西柳服装市场、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等,也有濒临关闭的服装市场;有设施齐全、环境一流的大厦式服装批发市场也有脏乱差的地摊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各个发展阶段形态并存,经营形式也各异。
我国服装批发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马丁•贝克曼(MartinBeckman)认为服装产业集群有两种路线:1.专业化集群2.都市化集群。
由此,我国服装批发市场布局特点是“点面结合”,点是指由单个点状辐射服装批发市场所形成的区域,如:河南郑州的银基商贸城、黑龙江哈尔滨的红博广场等,面是指由几个地域相近的服装批发市场形成的面状辐射区域。
服装批发市场不断升级,传统批发市场依旧存在,这就形成了多种经营模式混合化的现状。也就是传统批发、、加盟等经营模式交叉使用。因此,服装批发市场要根据商户不同给予必要的服务。
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服装批发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特点,也相应的暴露了很多问题。我国很多服装批发市场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服装批发市场仍处于自发阶段,市场形象、制度混乱,市场信用度底,缺乏能领导本批发市场的龙头企业、龙头品牌,市场缺少统一的规划和专业化服务。
2.制约因素明显。商户对该市场的意见集中于两个不到位:硬件环境不到位(交通、房地产开发、金融、物流、环境、治安),软件环境不到位(政策支持不力,税费过重,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重,信息服务差)。
3.很多传统型服装批发市场由街道或地方政府掌控,缺乏市场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水平低,只注重税收不注重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划。
4.市场大部分仍处于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方式的初级阶段。服装的交易、运输、库存成本高。市场的供货与交易方式柔性小。
如何解决
服装批发市场可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中,拥有不同的商户,因此,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解决方案。但应该看到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批发市场,有其大体的发展方向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服装批发市场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硬件升级――营造适合本批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市场形象特色;第二步,软件升级――为商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加强品牌孵化功能、渠道营销功能,形成更具价值的“无形市场”,营造市场的营销服务特色。成功的新型服装批发市场模式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借鉴意义,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模式、哈尔滨红博广场模式、麦德龙模式等。
可借鉴的新型模式
1.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
笔者有幸参与了中国•濮院毛衫名城“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就以此为例说明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
濮院羊毛衫市场特点与现状
濮院现有毛衫针织企业3725家,较大规模的有820家。1988年兴建毛衫交易市场,现有商铺4603家,是全国知名的毛衫交易市场。该市场由濮院市场管理委员会管理,主要还是由地方政府掌控;市场主要依托周围毛衫企业产业,商铺大多为企业的直营点、批发点、贸易门市部等;市场在淡季关门率教高,经营状况良莠差异很大;市场为两层建筑呈长条街道状,由十个交易区组成。
市场规划模式
政府提供有力政策,不在过分干预市场和企业实际运作。政府投入完善毛衫产业链结构,形成产业与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打中国•濮院的地方牌,形成地区知名度;打明星企业牌,支持优秀企业打造名牌,打造出几个全国毛衫知名品牌,形成以点代面、以产业带动批发市场的局面。对市场交易区重新划分,合理区分经营品类和档次,更加突出每个交易区的经营特色。市场形象重新规划,在主干道设立巨型广告牌,市场内部的宣传广告牌要规范化,导购地图和服务标志醒目明确。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交易流程简洁流畅;提高商户进入门槛,引入高层次的经销商、商和加盟商。
引入专业品牌策划机构、市场营销规划机构,逐步打造集展示、检测、信息平台、品牌孵化、市场开拓等服务为一体的一流毛衫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专业毛衫网站,提供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提供电子商务功能。市场逐步加强以下功能:1)产品展示功能2)信息服务与市场预测功能3)国内外贸易功能4)现代物流仓储功能5)标准化权威检测认证功能6)政策服务功能
2.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
服装批发从摊铺走入了大厦,具有现代化的商务环境,具有现代化流通业的很多先进元素。批发市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分销场所,更是一个品牌形象展示平台、一个品牌推广策划中心。此新型批发业态已经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如广州海印缤缤广场和北京百荣世贸商城等等。
缤缤广场由现货流向品牌流行文化、品牌经营理念、品牌形象经营等信息流的转化,创办成以服饰品牌营销为主的时尚、品牌展示、品牌贸易的中心。无疑创造了全新的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理念,拉开了以服饰品牌经营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方式革命。
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特点
1)集中众多商户优势,集木成林,打造批发市场整体品牌,形成规模与信誉优势
2)具有现代化的交易环境与交易方式
3)提供品牌推广方案,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展示,创造各种机会为品牌造势
4)提供品牌策划与维护的解决方案
3.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
以红博广场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市场专业化的为服装品牌提供快速营销渠道开拓方案,着重于营销网络建设,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从“卖”转向了“买”的思维,把服装批发市场经营看作了是对服装品牌专业化的经纪,提出了“红博服装经纪人”营销模式。
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特点
1)“星探”式开发服装品牌,并对其进行转化化包装推广
2)对营销网络掌控有限的服装品牌,提供“倍速经营”方案
3)对营销网络进行深入挖掘,具有多种营销推广网络,具有电子化网络
4)“服装经纪人”式营销总体规划,提供完善的品牌孵化方案,使得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红博专注于营销渠道开拓与品牌推广。
4.现代批发型
现代批发是区别于传统批发的一种形式,它是采购式批发超市,如麦德龙。不过麦德龙不是专做服装业务的,但这种模式对我国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现代批发型服装批发市场特点
1)采购式、大型连锁批发经营
2)针对专业顾客,会员式管理客户,适合多品种小规模批发
3)电脑选题控制物流、交易、结算,单据明细透明
4)依靠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运作,与供应商形成双赢。
1.研究背景。
工信部在今年3月27日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要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中国电子商务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进入了快速扩张的新阶段,到2010年交易额达到约4.5万亿元。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普及率达到38.3%。然而在总体上而言,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尚处成长期,商业模式、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有待拓展提高,技术和市场尚不成熟。作为高校跳蚤市场的网络平台发展对于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性价值,拥有庞大的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子商务的参与和潜力不容小觑。
2.跳蚤市场的发展。
跳蚤市场(flea market)是欧美等西方国家对旧货地摊市场的别称。由一个个地摊摊位组成,市场规模大小不等。出售商品多是旧货、人们多余的物品及未曾用过但已过时的衣物等,小到衣服上的小装饰物,大到完整的旧汽车、录像机、电视机、洗衣机,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价格低廉,仅为新货价格的10%~30%。跳蚤市场的管理松散。跳蚤市场,人们有两种说法:一是,人们认为这些废弃物上有很多的跳蚤,故称其为跳蚤市场;二是,由于在该市场上的进行交易的人像跳蚤一样多,故得其名。从17世纪后期开始,户外市集已成形,在一些临时档口及长台上,一些拾荒者把收集到的故衣以廉价卖出。
在中国,跳蚤市场是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就实体跳蚤市场而言,有名的就是中国北京的“潘家园市场”,它是世界十大跳蚤市场之一。潘家园市场最初位于一片荒地上,因此得了一个“鬼市”的不雅之称,其实它是中国最好的旧货市场之一。跳蚤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为一个二手交易市场。所谓的跳蚤市场,通俗的讲,就是旧货交易市场即二手市场。现在在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二手市场,而且现在慢慢地向网络化发展。在当今的社会里,“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是时代的潮流了,人们不再崇尚浪费,而是以节俭为主,崇尚废物利用等等。当前中国跳蚤市场方面的网站主要有百姓网,赶集网,还有一个专门以跳蚤市场为名的网站,称跳骚论坛,这个论坛是专业的从事跳蚤市场交易的论坛。在大学校园内这种摆卖更加重要,每逢大四毕业前,都有好多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清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在学校里的一些地方,如人流量较多的食堂,宿舍区等地方,摆一些小地摊,小摊上摆放着各种生活用品,还有电子产品,如凉席、衣服、手电筒、CD、DVD、书、U盘等,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便利,俗称“毕业生跳蚤市场”。各个大学高校论坛里基本上二手交流交易市场都会称作为跳蚤市场,但在常州的高校里,这种“跳蚤市场”还没有成行,它需要有一个平台来搭建。当前,很多高校都有学生会,在学生会里,生活部通常会举办跳蚤市场活动,也就是二手东西买卖活动,这些活动均是要用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解决。
3.研究方法。
(1)网络问卷调查:通过网上问卷,在线进行调查;E-mail邮件调查;(2)实地调查:到大学城和常州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在宿舍、班级和食堂进行实地调查。
4.研究对象。
对常州高校(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常州工程技术学院、常州纺织学院)大学生进行实地的问卷调查,了解跳蚤市场目前的实施情况。
5.研究内容。
通过对高校跳蚤市场的研究,主要分析:对跳蚤市场二手交易的需求情况;高校内二手商品的种类有哪些以及学生对于商品的种类需求和价格的接受区间;学生对于跳蚤市场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对二手市场的功能、商品购买渠道以及预期规模的分析。
6.研究意义。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对于常州各高校的跳蚤市场来说,网络平台整合,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规划和建设一个这样的平台,使得处于无效率、分割、孤立状态下的常州地区各个高校的跳蚤市场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实现校园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避免了目前普通校园跳蚤市场交易的耗时、耗力的弊端,促进校园内的跳蚤市场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及其信息的交流共享,有利于校园网络化的发展,而且适应了现时网络化的潮流。也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业实践和教学培训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提高市场运作模拟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为就业做好知识、素质、能力的积累。
二、高校跳蚤市场的特点及其网络交易分析
1.高校跳蚤市场的特点。
所谓的跳蚤市场,通俗的讲,就是旧货交易市场即二手市场。现在在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二手市场,而且现在慢慢地向网络化发展。这些网站都是由“跳蚤市场”转变而来的,可以说它是二代“淘宝”。在当今校园里,伴随着大学生每年的升学和毕业以及学生的购买能力的提高,会存在着许多类型的二手商品。比如,目前高校教学教材价格比较高,学生购买时要花费较高费用,这对于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尤其会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鉴于二手书的可利用性,我们希望通过努力组建发展我校二手书市场交流平台,提高二手书回收利用效率。二手图书完全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很多教科书还是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二手书教材的来源可以说是很广泛的。另外,大部分同学都有使用二手书节约自己的求学成本的意愿。
2.高校跳蚤市场网络交易分析。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已经建立自己的校园网,而部分院校也已完成了校园“一卡通”工程的建设,校园网的建成为学校教职员工提供了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目前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平均上网率达到92% ,其中每周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学生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3。校园二手交易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供需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放在网上,也可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物美价廉,达到双赢。它不仅解决了二手商品供应者处理二手商品的麻烦,同时也为那些急需二手商品的同学提供了价格低廉、实用的物品。高校二手交易平台是高校学生交易所必需的,是根据在校学生交易的趋势所形成的,它不仅满足了广大学子的要求,也体现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的理念。
开发一个校园二手交易信息平台可以大大方便在校的学生,该平台既可以挂在校园网的服务器上,也可以略作修改作为一个栏目单元放在学院的主页或论坛上,方便了同学也营造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基于Web的校园网二手商品交易系统,可以发现每一个校园网用户都是系统的主人,大家可以非常方便的自己的信息,浏览别人的的信息,还可以对各种二手商品信息作出横向比较,作出自己的最佳选择。由此可见,该系统只是一个交流二手商品信息的平台,与一般的电子商务类网站又有本质的区别。
三、常州地区高校跳蚤市场网络平台的调查分析
1.常州高校跳蚤市场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等高校做的关于跳蚤市场的调查了解到:这几所高校均是由实体跳蚤市场发展到网上跳蚤市场,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论坛(BBS),在该论坛上均有相应的模块做二手信息的,从而达到愿买愿卖的自由交易。在现在的网络跳蚤市场上,均是以信息的来进行交易,但这样的相对成本会较高,所以需要一个完善的整体策略来实现相对较低的成本。
在现实的调查中,有 人在手机/电脑等高档产品的需求是较低的,然而在其他的各个分类下的需求差异不大。在完成线上交易沟通的同时,没有对交易后续的信息反馈,一个交易的活动也就没有了监督评价指标,其信用度也就丢失了衡量。在调查中,大多数的人对于网上交易最注重的是信用度,其次是物品保障。
2.常州地区高校跳蚤市场网络平台的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于跳蚤市场有如下的特点:(1)存在需求。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有46%的大学生对二手商品市场有相关的了解,有52%的大学生希望二手商品市场存在于校园内,而且如果学校有二手市场,有29%的学生选择肯定会参与二手市场交易,有61%的同学选择可能会参与交易。这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二手商品交易存在着很大的需求量。(2)频繁交易的可能性。大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他们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甚至更深层次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心理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首先,基于网络跳蚤市场的诸多优势,再加上目前大学生对二手商品交易存在着很大的需求量,而且出现频繁交易的可能性很大。其次,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网上消费的水平也逐渐提高了,所以大学生有相应的消费能力。再次,现在处于网络信息化时代,电脑的普及率也大幅度提高了,学校的局域网也在逐步完善中,使得大学生在学校上网很方便。
四、高校跳蚤市场网络平台整合的可行性的分析
1.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满足高校学生交易的需要,建立高校二手交易平台,将会变得更为可行、更具必要性。大学生具有相似的消费心理、共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大多数交易物品都是学生自身需要的,使得学生之间交易的更为频繁,这是造成交易需求压力的原因之一。
设计的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校园二手信息交流方式的弊端,不再局限于在橱窗、公告栏或者是通过朋友的介绍等等。这样的一个系统,使得校园各种二手商品信息得到了有效的整合,方便了广大用户。并且在这样的系统里,拥有的客户通常只是大学校园网里的用户,系统规模不会太大,但其是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来说,操作会更加地方便,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2、经济可行性分析。
广大高校学子是二手交易平台的服务对象,大学生具有收入单一、消费多样化和消费观念的开放性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心理,在校学生人数、交易需求意愿与交易频繁度构成这一市场。大学生对校内二手物品尤其是对书籍、自行车、电子产品以及体育用品异常关注、交易需求大。具体分析如下:(1)大学生的有相应的消费能力。随着近几年高效的扩张人数增加,高校拥有的在校生,就江苏而言,高校在校大学生早已突破100万。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用于消费的钱也越来越多。(2)二手商品的价格优势。二手商品素来以半新旧、价格低、物美价廉而备受青睐。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常州高校内,有71%的大学生认为二手商品的优点是价格低廉,同时与我们的另一调查结果联系,即大学生在选二手商品中最看重的因素居于前三位的是质量,价格,实用性。这一联系可以说明二手交易平台具有别的交易平台所不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3)投放市场的经济实惠性。网络跳蚤市场宗旨就是为学生准确高效的提供供求信息,更好的解决大学生闲置物品浪费和提高物品使用率,所以网站对学生的信息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因此在经济实惠方面是便于接受的。(4)平台搭建的外部经济支持力量。这个平台的搭建可以寻找相应的网络公司来做,由其出资并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操作,这样对于常州地区高校的学生来说可以是一举双得,而且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相关的运作来获得收益。
3.环境可行性分析。
(1)网络环境的便捷性。大部分学校为了便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大都建有内部的局域网,而且网络使用费用很便宜。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常州在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1~3h达35%,在3~5h的达39%,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上网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一。电脑的普及加上网络的便捷性使得发展校园电子商务的硬件环境更加完善。(2)交易环境的可靠性。高校跳蚤市场主要是是面向大学生的,大学生本身就在接受着高等教育,基本上具备优良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买卖双方就在的校固定的园内,交易准确、及时有了很大的保障。所以在诚信上是值得放心的,在这样一个平台下,可以远远降低其他网上交易所出现的网络诈骗、虚假信息等网络风险。(3)稳定的用户群体。大学校园里稳定的学生、教师客户群,每年学生的流动又为校园电子商务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居住非常集中,能使得交易准确、及时,而且成本能够大大地降低。大学校园里的消费群体系质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左右,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力军。有现成的网络环境,又有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为校园电子商务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4.技术可行性分析。
网络平台是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的,是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以Windows 2000 server为操作系统平台,采用ASP技术进行开发,借助Dreamweaver工具,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 Se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通过DBMS负责数据库的管理。此外现在软硬件都能很好地满足开发需求,因此基于web 的校园二手市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在安全技术方面结合目前市场上比较稳定成熟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保证网络交易、网络信息安全、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在支付技术方面需要统一的工具,目前最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引入第三方支付工具平台,比如支付宝或者易宝支付工具,以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出现的交易与利益纠纷。
五、常州地区高校跳蚤市场网络整合平台规划
1. 常州地区高校跳蚤市场网络整合平台规划的整体构想。
综上分析,在高校建立网络跳蚤市场是可行的。它的建立有一定的经济、环境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它的实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分析国内跳蚤市场的发展,结合常州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网络跳蚤市场是有效并且是有必要的,网络资源给现代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交流的平台。
现在通过构想、实施方案、具体的业务流程规划、网站的初步规划,可以说计划一步步在完善、在实现。但是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此类项目没有真正实践过,在实战经验上存在不足;网站的搭建在一些系统的安全、风险规避、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问题还有待专业的技术与法律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去深入研究。虽然还存在很多不利条件,但是其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最终的目的的是能够实现跳蚤市场平台的整合。
2.网络平台的系统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交易的网络平台,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界面的友好。这就要求做到:页面的布局要简洁合理,操作方便,在搜索商品信息的时候,不要出现过期的或者无效的信息。同时最需要强调的是交易的安全性和交易信息的规范化。根据这些需求,我们的校园二手市场有如下主要目标:首先,网上操作流程简单,能很好地为面对面交易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搜索高效快捷,没有冗余无用信息。其次,网上信息的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做到简洁、完整;网上操作流程步骤遵循一定的次序。再次,在交易结束后能及时评价,买卖双方互相评定,为后来人提供参照。最后,后台管理员的操作必须是透明的,建立完善的投诉反馈机制。
3.业务流程分析。
通过网络平台的整合,将各个高校的网络联系起来,然后各高校的卖家通过平台商品信息,用户通过这个整合网络平台来进行商品信息的查询购买。(见图1,图2)
对于跳蚤市场的平台的整合构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协调好各学校跳蚤市场的单个运营,在各高校找到相应的管理员来管理跳蚤市场平台,最新消息,完成后续的商品交易管理;技术的支持,完善的在线支付和评价系统;信息的准确实时,同时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需要有第三方的监管。加强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商务宣传,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开展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按照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选取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主体,在电子商务领域探索信用建设的有效模式,形成信用建设良好氛围和可持续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海,马跃如,曹裕等.对跳蚤市场的三方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0):159-160.
关键词:江西市场体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规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72(2007)05―0005-07
市场是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平台,市场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决定着经济运行的效率。计划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体系残缺、市场机制无法运行,而转轨经济中出现的市场混乱是其市场维护和监控体系还不健全。江西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微观市场规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在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进入,尽快超越转轨市场阶段。
一、江西商品市场发展与规制改革
(一)江西商品市场发展状况
近年来,江西商品市场建设态势良好。到2003年底,全省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601个,市场年成交总额达582.81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54个,超10亿元的有8个。2004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8个,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059.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2005年全省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达2395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72个,成交额为514.3亿元。到2006年末,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86个,成交额达666.7亿元。
总体上说,江西商品市场建设虽然成绩不小,但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市场的道路、物流中心、运输配套设施、水电系统、包装等加工设备、消防设施等硬件平台设施,治安、卫生、检测、金融、信息和饮食等服务设施,以及互联网、计算机、电信等自动化、网络配套设施等,都跟不上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不仅制约着江西省亿元以上市场成长,而且也不利于中小商品市场的做大做强。
(2)大型市场规模小,档次低。一方面,虽然全省亿元以上市场发展较快,且有排名在全国22位的百亿元的洪城大市场,但从亿元以上市场实现年成交额水平看,2005年68个亿元以上市场中有36个年成交额在1~2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个数的52.9%,仅有11个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2004年全国亿元以上市场个数为3365个,江西亿元以上市场个数占全国的2.02%,居第15位。另一方面,江西大部分的亿元级市场处于低档次的发展阶段,大多属棚架市场和个体摊位市场,离大型现代化、公司化的室内超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市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江西商品市场缺乏高起点的规划和设计,专业市场分布零散,并较多集中在闹市区,交通阻塞,较大地限制了市场的运营效率,且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外贸市场、特色市场等之间配套脱节,无法发挥市场整体功能。
(4)市场规制管理还存在较大问题。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自1997年起实施《江西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 (该条例2001年经过江西省人大修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江西商品市场管理过于简单化和金钱化,市场的准人、卫生、欺诈、做假、纠纷等方面管得较少,而收税、收费和罚款却比较积极。据了解,进入市场收取各种税费和罚款的单位有十几家之多,而市场的卫生条件明显不尽人意,许多市场污水遍地,杂物乱堆,市场规制明显不到位。
(5)权力经商现象依然盛行。权力经商不仅表现在市场建设审批、组建和运作上,而且表现在市场的管理和控制上。个别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出现经营竞争的权力化,权力与市场黑势力相勾结等恶劣现象。
(6)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由于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市场主体经营分散等原因,导致江西商品市场的假冒伪劣问题至今还比较严重。
(二)江西商品市场的规制改革
依据江西商品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和现代商品市场的发展走势,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制完善措施:
(1)做好规划布局,建设全省互相配合、融会贯通的商品市场网络体系。江西对商品市场建设曾多次做过指导性的发展规划,如2002年提出建设十大特色市场群,包括以南昌市为重点发展综合性批发市场群;以景德镇为重点发展陶瓷市场群;以九江市为重点发展粮食、水产品和石材市场群;以上饶市婺源为重点发展茶叶市场群;以鹰潭市余江为重点发展工艺品市场群;以赣州为重点发展果品、稀有金属市场群;以樟树为重点发展药材市场群;以宜春为重点发展苎麻及其制品市场群;以吉安为重点发展竹木产品市场群;以南昌、九江、赣州等城市为重点,引进知名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2004年江西公布了商品市场发展导向性意见,鼓励发展三类商品交易市场:以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为手段的高科技含量市场;规模大、功能全、服务优的一级商品批发市场;旅游用品、休闲用品、特色地方产品批发市场等。限制14类商品市场的建设,包括建材、装潢材料批发市场;金属材料市场;化肥、农药、农具、农机等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摩配批发市场;汽车、汽配市场;家具市场;酒类、肉类、粮油、副食品批发市场;服装、鞋帽、小商品批发市场;家电交电批发市场;旧货市场;珍藏品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炊事机械市场;综合类商品批发市场等。从国内外的商品市场发展比较看,这些指导性的规划是不够的,应借鉴浙江等先进省份的经验,并参照发达国家商品市场建设模式,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交通干线、特色品牌等综合要素出发,全省协调统一地做好商品市场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规划的内容包括外贸市场、中心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集贸市场等的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市场基础设施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顾客流等平台设施的规划。
(2)从创新商品流通组织入手,推进亿元级商品市场建设。一般说,有什么样的商品流通组织,就有什么样的商品市场形态。目前江西商品流通组织还较多地采用“承包”、“承租”和“承销”的“三承”模式,导致市场建设至今还较多地局限在“总体建设,摊位出租”的低档次阶段。要实现江西的亿元级商品市场不断成长,必须创新商品流通组织模式,从“公司+私人小老板”模式更多地转变为全公司化、股份化运作的连锁经营模式。“沃尔玛模式”可作为江西大型超市的样板,这就需要江西加快市场销售主体的改革,把国有商业企业、集体商业企业早日改造为民营化运作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并创造条件让一些实力强的商业公司上市,建成跨部门、跨地区的商业集团。这不仅可在国内流通业中占据一定的
地位,而且有利于开发国际市场。至于中心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可借鉴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成功经验,发展江西国际商贸城。江西较早建成的洪城大市场与当今市场发展水平相比已显过时,因而以后的中心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需要建立在高起点、高水平的基础上,建设交通运输方便、物流仓储等硬件设施配套、信息金融等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性市场。
(3)加强市场服务功能建设,完善市场微观规制。政府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建设好市场公共设施,尤其是通信、消防、交通、水电等设施;组织市场业主成立“市场商会”组织,由他们进行行业自律、自我管理,并可以代表经营者向市场管理部门交涉;完善市场环境,保持市场清洁卫生;改革市场组织管理,禁止工商和税务部门以外的单位进入市场乱收费,杜绝多头乱收费现象;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经营者之间发生的商业纠纷;健全商业法规,加强商业交易中的合同、押金管理等。在完善市场微观规制方面,当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严格执法问题。法律是信用的基础,信用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西商品市场要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其关键措施是强化商业执法。应该说,权力经商、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假冒伪劣等问题,都是由于商业法规不健全、执法无力导致。因此,需要用法律武器去铲除这些不利因素,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中的不正当行为。江西应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市场的准入管理和卫生、质量管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以次充好、造假售假等行为。同时,应做好对市场规制者的反规制工作,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防止,以维护市场的良好运转。
简言之,改革的思路是,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控制市场转变到调控市场和服务市场。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政府应从市场的主导者转变为市场的管理者;二是政府应从经营者转变为市场的服务者;三是政府应从行政垄断者转变为市场监护者。
二、江西要素市场发展与规制改革
要素市场是投资的发动机,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平台。目前,江西要素市场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限制性多,交易不规范,投机性强,市场相关体系发育不完善。为此,江西必须从制度与环境等方面痛下决心,通过有效的规制改革的建设一个规范而高效的要素市场。
(一)人才市场发展与规制改革
近年来,江西人才流失严重。2000年流入与流出比达到令人尴尬的1:7。2005年这一比例虽得到令人欣慰的改善1:1.08,但从江西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人才供求还处在严重失衡之中。如何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需要从环境制度优化、增强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工作,其中,建设好人才市场是重要的一环。
目前江西人才市场运行和建设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
(1)市场机制不顺,条块分割明显,关系难以协调。江西人才市场布局零散而混乱,以南昌市为例,大小不一的劳动力中介遍布大街小巷,给人一种“摆地摊”的感觉。
(2)法律法规尚待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市场秩序有待整顿。江西至今还没有一部结合当地实际的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或实施细则,对市场的管理监督也明显不到位,导致人才市场中介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现象较为普遍,市场中介与企业合谋侵害求职者的事件时有发生。
(3)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才后顾之忧比较重,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形式有较大差别,导致一些想转换自己岗位的人才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到企业和经营实体中去工作。
(4)人才流动受到户籍和档案制度的严重制约。虽然这些措施对限制人才流出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同时对省内人才流动起到了负面作用,限制了人才的竞争与成长。
(5)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跟不上社会需要,新的结构性失业与新兴行业人才缺乏并存。由于人才市场导向功能薄弱,没有发出强有力的社会岗位需求信号,使江西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偏重于获取学历证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高级蓝领岗位的技术培训。
(6)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障碍。这主要体现在制度歧视和农村人才市场建设不足、人才市场供求环节过多等方面。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建设和完善江西人才市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塑造信息互通、机制协调、互有分工、开放有序的市场格局。不同层次的市场要有不同的分工,专业化和层次化应符合产业需要,这对于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有积极作用。不刻意追求迅速统合,但需积极推进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相互融合。市场之间要强调机制上的相互协调,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人才市场纳入同一部门管理,改变多头管理的现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江西应尽快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公私合办的股份公司制形式,建设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力强的大型人才市场。
(2)重视无形人才市场建设,采取合理开放的政策,建立“隐性就业”和“隐性失业”显性化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无形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共存互利,形成信息化市场的构架。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各人才市场的信息共享,做到人才网的互通互用,实现信息和资源流动的一体化。同时建立网上免费登记制度,通过数据库形式把“隐性就业”和“隐性失业”登记在册,并把他们的资料推荐给用人单位,让他们有更多的应聘和面试机会。
(3)实行更为规范的外来劳动力用工制度,运用经济杠杆和培训、考核手段,有效控制低层次劳动力的盲目流入。其主要措施是,要设立招工用人单位进场的核准制,并对其招聘和用工过程实行有效监督,防止用人单位夸大其词,诱骗进城找工作的农民和外来劳动者。
(4)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调控和服务功能。各级人事部门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重管”和“要管”模式真正转变到调控和服务的职能上来,在规范和扶助各种人才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人才市场的各项服务。
(5)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用工管理,完善工会组织。这对于引进熟练工人和高级蓝领是十分必要的措施。
(6)探索现代人才交易的有效方式,形成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人才高地的吸引力。可通过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建设高端人才市场,起码要建立网上人才市场,定期向全国和全球江西高端人才需求信息及其相应的待遇,并出台一系列户口、住房、教育、岗位等具体配套政策,吸引各地英才到江西来应聘和就业。
(7)改革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实用型培训体系。在强化人才市场信号传播功能的基础上,放开对民办教育课程设置的限制,鼓励定向就业的教育培训模式,力求形成人才市场与教育培训紧密结合的双向互动模式。
(二)技术市场发展与规制改革
经济核心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竞争、产业升级
和品牌塑造,这些无一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近年来,虽然江西比较重视科技投入,但由于经济总量小,投放在科技上的资金总量较少,与全国甚至中部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技术市场发展不容乐观。
当前江西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从市场内部运行机制看,以中介咨询、服务为主的技术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全方位服务,未能形成有效的技术市场交易系统。
(2)技术商品缺乏顺畅的销售渠道,不少固定的技术交易场所“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现象同时并存。
(3)从市场环境和主体看,各类技术市场发育不平衡,缺乏协调配套,市场法制不健全。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研发投入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技术贸易的潜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4)科技成果在技术市场上的转化过程不畅。由于有些科研成果在市场预测、项目可行性研究,尤其是立项前的查新、专利检索等工作没有做好,由此产生的成果难免会不符合市场需求,形成技术市场“供大于求”和“求大于供”的现象同时发生。
(5)技术市场服务和管理还有待完善。技术市场缺乏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政策支持。由于管理不到位,一些没有经过充分试验的科研成果也常被推向市场,严重影响了技术市场的交易成效。
要加快完善江西技术市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技术市场交易场所建设。江西的技术交易场所规模小,现代化水平低,还无法满足江西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对此,政府必须做好技术市场发展规划,精心布局,运用优惠政策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来建设技术市场。当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是,集中财力和智慧,建设一家股份制公司来经营现代化的技术中心市场,以此带动和整合其他技术市场建设。
(2)从“推”和“拉”两边人手,活跃技术市场交易。技术供给和需求不旺是江西技术市场的一大缺点,由此也造成江西技术市场“有场无市”的现象。扩大技术交易量不仅是江西技术升级的要求,也是技术市场本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为此,从促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人手,拉动技术市场的多层面、多方式交易。在促进技术供给方面,政府应从引导资金投入、信贷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为推进“科教研产一体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引导资金投入到优势产业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技术;扩展科技融资渠道,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民营资本、风险投资与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水平;坚持大开放战略,积极组织有吸引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实行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扩大外资参与江西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力度。在促进技术需求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考核,强化质量和环保管理;以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为依据,对技术落后、耗能高、质量次的企业限期实行技术改造,超期勒令停产;逐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
(3)积极创造条件,克服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力求技术市场供求匹配。由于供给的刚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产权的复杂性,使技术交易往往会出现“有供无求”和“有求无供”同时存在的现象。解决江西技术市场供求“脱轨”的主要措施是实施技术创新市场化工程,包括改革科研体制,加速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化;加快企业产权改革,以激发企业的创新需求和技术需求;提供准确而丰富的技术开发和发展信息;增加和丰富技术产权的交易模式等,使技术开发做到“研而有用”,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4)加强技术交易经纪人才的培养和市场中介的培育。目前,江西只有小部分技术经纪人和中介是以技术交易服务为主业,其他大多数是兼业,要靠多种经营来维持生存。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对这类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从事技术评估、法律咨询与仲裁、风险投资、国际技术贸易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大学培养兼社会考证培养两条途径;二是对进入技术市场工作的管理人员设立一定的准人限制,要求他们必须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证书,以鼓励更多的技术经纪人成长。
(三)土地市场发展与规制改革
江西的土地市场和全国一样,目前还存在着城乡二元市场结构,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交易权缺失,土地买卖中寻租现象严重等问题,需要从开放土地市场角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城乡统一、交易有序、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
要建设好江西土地市场,应采取下列一些措施:
(1)全方位推行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完善土地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严格限制土地出让或转让中的协议定价方式,除了某些特殊需要外,一律采取拍卖、招投标以及其他市场定价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让土地市场真正放开,实行公开公正交易。一是对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原则上必须以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应大力缩小和严格限定无偿划拨使用土地的范围,除军事用地外,使用土地一律改为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二是应严禁利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和用地红线图转让等形式变相地“炒卖”土地。对已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必须限期办理用地手续。
(3)严格控制征用农村土地,合理分配征地收益。在保证农业耕地不受侵犯的前提下,有序开放农村土地市场,并把所获权益公平地分配到农民手中,即合理分配“农地转非”中的土地“自然增值”。要扩大利用土地市场机制,减少土地交易中的权力寻租,严格控制征用农村土地。对工业、商业、交通、住宅等用地,应通过公开土地交易运作方式获得,不能通过农村征地来曲线获取。
(4)放开农地人市。按照国家土地法的规定,农村土地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是不可以自由转化的,城镇的土地使用权市场与农村的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是分割的。两类土地之间的转化需要经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批。这种安排使农村土地市场只能“流转”,而不能或很难合法地进行市场化交易。改变这种极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其措施是全面放开农地入市。放开农地入市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土地市场提供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短期使用权,农民向土地市场提供承包期以内的土地使用权。
(5)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土地所有权多元化。江西土地产权制度可在两个方面创新:一是政府对城镇土地实行严格的供给控制,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在此基础上,让二级市场完全放开;二是农村土地产权在有经济条件的地区(如农村社会保障已建立地区)可以实行部分土地私有化,实现土地对农民的自然回归。土地所有权回归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的交易环节。限于国家的《土地管理法》,江西在这方面可优先从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区和四荒地的所有权市场化改革入手。
(四)资本市场发展与规制改革
自1993年12月“江铃汽车”在深圳交易所挂牌
上市以来,截至2005年末,江西仅有26家上市公司,共发行股票28只,市价总值442.8亿元。近年来,江西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省份相比,总体情况仍是不尽人意,主要问题有:
(1)资本市场份额小,结构过于单一。2004年江西仅有洪城水业一家公司成功上市,2005年也只有景德镇的黑猫炭黑一家企业在申报上市。就境内上市公司家数而言,江西在全国排名靠后,上市公司数不到湖南的一半、湖北的三分之一。从行业或产业结构看,江西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4家是非工业类公司,其中,能源、农业、交通和科技类公司各1家,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如旅游等上市公司缺位。从所有制结构看,所有上市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很少。
(2)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发育缓慢。由于眼睛只盯着发行上市,没有重视资本市场其他要素的发展,导致江西资本市场体系不完整,也很难谈得上规范。江西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很少,证券营业部虽有六七十家,但绝大多数是外省券商为抢滩江西市场而设置。作为资本市场主角的综合类券商,江西至今尚未培育出来。
(3)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亟待优化。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严重。在2000年初的14家境内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有9家,占64.3%;持股比例在40%以上的有3家,占21.4%。许多上市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暧昧”,很难做到人员、资产和财务的“三分开”,关联交易相当严重(有的公司关联交易额甚至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80%以上),母公司大量占用股份公司资金的现象较普遍。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障碍,上市公司经营中问题较多,大多数公司业绩并不理想。
(4)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政企关系混乱。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公司高层由政府行政任命的原因,江西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干预较多,造成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领导的官本位意识十分严重,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淡薄,缺乏资本经营理念和资本经营能力。
要加快发展和完善江西的资本市场,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积极参与“全流通”试点改革,加快解决一股独大问题。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全流通”试点改革的机会,促使江西上市公司积极申请参与试点改革。
(2)加快关联国有企业之间的改革。和全国多数省份一样,“包装”上市使江西的上市公司普遍被控股母公司及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所拖累。因此,必须转变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国企内部循环的路径,采用民资、外资嫁接的新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3)培育好后备的上市资源。应推动江西有实力和有潜力的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促进资源优化组合,引导优势企业、优势资产、优秀人才向优秀公司集中,并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加强后备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根本上增强申请上市公司的实力,为培育公司上市创造良好的条件。
(4)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江西资本市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市场制度、市场主体、基础设施、交易环境、运行方式等多方面人手,逐步做好市场建设工作。就江西而言,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条件培养本地券商。江西的当务之急是做好本省金融业的重组工作,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来培育综合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尽快获得主承销商资格。在当前条件下,江西的证券公司发展只能走“抱团成强”之路;二是完善市场制度,培育各类资本市场中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投资基金公司等都是资本市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而这些中介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规范的信用制度平台;三是完善产权市场,实现场内与场外市场的良性互动。应通过加大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力度,减少国有资本的交易限制,盘活国有资本,对一些负债累累、已无经营意义的企业实施破产等;通过建设好产权市场基础设施、中心市场、网上市场等措施,以建立功能完备的江西产权市场。
(5)加快海外上市步伐。从江西企业的规模,所具有的国际化经营经验以及江西证券公司的营销能力来看,江西企业要实现在美国或英国上市,其困难还是比较大,但香港和新加坡可作为主攻市场。对于江西其他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公司(包括上市公司),还可通过“买壳”和“造壳”的方式在国外规模较大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加强市场调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总体上说,目前江西市场秩序还处于不良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主体身份资格不合格,或者是进入行为不规范;二是市场交易行为混乱,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层出不穷、形式多样;三是市场管理混乱,如监管者违法、多头管理、地方保护主义等。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除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外,还需要政府学会管理市场和服务市场,从市场体系构成的各要素人手,建立起完备的市场微观规制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1)创新市场制度,优化市场运行环境。这些制度创新包括:一是市场进入制度创新。如消除不合理的进入审批制度;对一些可能危害到人身安全、信息很不对称、专家服务等市场不完全性产品,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制;二是交易监管制度创新。市场交易分为有形市场交易和无形市场交易。前者重在事中监管。应完善“巡查制”和“驻场制”,设立投诉站或投诉电话,及时调查和处理交易中的矛盾,并严厉处罚违规违法者。对无形市场交易监管,则应重在事前监督与契约监督,加强认证登记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对违约者实行严厉制裁;三是市场信用制度创新。可通过建立信用数据库、发展信用中介组织、执行信用披露制度、互联网上公布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等措施,加强市场信用建设。同时,要通过严格的广告审查、质量监控、品牌核实等措施来打击失信者,维护市场良好运行。
(2)重塑流通组织模式,提高市场档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流通组织:一是调整国有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布局。除应保留专营专卖制度的商品批发市场和承担国家储备任务外,国有商业资本应在其他领域淡出;二是全力打造中心市场和批发市场,并把各个市场有机地连成网络。
(3)完善市场法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市场管理上的严格执法,应表现在对市场时时刻刻的有效监管上,而不是等问题成堆、假冒伪劣产品成灾的时候才来集中治理。在市场管理上的严格执法,还表现在对每个交易者一视同仁上,而不是对有权者和关系户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同时,应做好执法宣传,使消费者增强自我维权意识。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推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的建设,实现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
目前,我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包括:琉璃、陶瓷、风筝、地毯、雕塑、草柳编、抽纱刺绣(工艺家纺)、金属工艺品、嵌银制品等12大类116个品种。按新统计口径,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由2012年的929家增加到2015年的1149家,年均增长7.3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201.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99.63亿元,年均增长20.44%;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7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6.37亿元,年均增长19.15%;利税总额由2012年的129.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9.66亿元,年均增长19.38%。2015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0.80%、5.59%、5.22%和5.10%。
2.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得到加强。
《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是指导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做好传承与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深入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保护资金的申请报告和使用办法”、“工艺美术珍品的认定办法”等方案。制定了“工艺美术行业振兴计划”,撰写了《工艺美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编辑出刊了《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集》、《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集》和《第四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集》,申报了《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正确引导和指导行业企业顺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3.品牌战略效果显著。
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每年编制名牌产品推荐计划,为省质监局编制行业名牌立项建议目录,为工艺美术行业制定质量发展报告,帮助企业申报、复评国家级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二是按照省经信委和省联社关于市场营销年、品牌建设年和品牌提升年的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从宏观上打造全行业“大品牌”。省协会、各市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及有关省市举办的大型专业展览展会,整体推介行业产品和作品。“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共有中国名牌10个、山东名牌39个,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45个(“十一五”末分别为6个、16个、5个、15个)。
4.行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组织会员参加多期国家级技术培训,涉及专业有植物纤维编织、漆艺、古典红木家具、编织纤维艺术、图案设计、黑陶(陶艺)艺术等高级研修和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次。二是组织会员参加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和砚雕大赛。承办了四届省级工艺雕刻(制砚)和陶瓷工艺技能大赛,四届大赛的参赛人数达500多人次。三是行业目前省协会已拥有团体和个人会员520个;设有琉璃、风筝等7个专业委员会。帮助泰安、菏泽、济南、日照、博兴等建立了协会和学会。“十二五”末,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86名、省工艺美术名人140名;获百花杯和金凤凰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513个,其中金奖93个、银奖110个、铜奖142个、优秀奖168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3个、省工业设计中心2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个。
5.展览展会成绩显著。
积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和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两会五年参展企业500余家,大师300余名,累计成交额达上亿元。积极配合北京、上海、潍坊等地市协会和省残联等有关部门组织山东省传统民间工艺品展销会、琉光异彩・山东琉璃料器精品交流展和齐鲁陶柳工艺品展、风筝万里行和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作品展等多种形式的会展和专题推广活动,为拓展市场覆盖面和扩大特色区域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连续举办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参展商、采购商总计近8000人次、观众达6万人次,参展省份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现场成交额达1.2亿元、意向成交额达3.6亿元,有2943件作品分别获得精品奖和设计创新奖。
6.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影响力得到扩大。
围绕“转调创”并与地方政府部门配合,努力推进整合各种资源,以整体优势打造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协助提高声誉和影响力。“十二五”末,全行业共有国家级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群11个、省级13个,特色区域23个。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艺美术的传统市场是欧美市场,美洲正在恢复,欧洲市场在政府债务的影响下萎靡不振;新兴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国内低端消费市场正在发展,高端市场较低迷,需一个较长时间的市场过渡调整期。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近几年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持续不断上涨,国内国际市场的成品销售价格却提高缓慢而汇率多年来也在持续升值;加之各种贸易壁垒,企业间竞争越发激烈,不良竞争现象突出等等,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三是大部分重点品种的生产企业招工难,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四是全行业总体设计创新能力薄弱,大部分品种缺乏深层次的开发,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五是绝大部分企业、个人对商标品牌作用认识不到位,尤其在出口产品方面尤为薄弱。六是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性政策措施与弘扬先进文化和继承优秀技艺的要求不相适应,在规划、宣传、投入、引导、保护等方面力度不够。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优势
1.新常态下新的战略机遇期。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结构不断改变并持续升级;以及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推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都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丰富的资源优势。
蜚声海内外的齐鲁文化、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丰厚的龙山文化等是工艺美术创新和发展不竭的文化源泉。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础;一批国家及省级工美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保障了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琉璃、陶瓷、制砚、风筝等技艺,是发展工艺美术广泛的群众基础。
3.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环境装饰用品、家庭装饰和陈设品、礼品和收藏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认同程度也将随之提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的国际需求将持续上升。
4.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设计已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拉长产业链条的能力,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已经得到广泛重视。随着国家和我省相关保护、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为工艺美术行业的振兴开启完善的政策通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总体上看,工艺美术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集成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不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滞后,行业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产品结构档次较低,现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玩具、首饰等发展滞后,部分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
2.市场体系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相适应。
工艺美术品展示、精品收购和产品交易的设施和场所严重不足,专业市场没有形成体系,一般市场缺乏规范。集市贸易和地摊式的经营方式,导致传统高级技艺的产品价值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产品市场定价机制尚未形成,无序竞争不同程度的存在;产品标准覆盖率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等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3.高技能人才与支撑行业发展和实施精品战略不相适应。
大师级人才的数量偏少,年龄普遍老化,待遇普遍偏低;全行业的师承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许多技艺后继无人;高级技师比例偏小,创意人才严重不足,设计人员中能够综合文化、艺术、科技、经济因素进行创作的人员稀缺。
4.行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会组织缺乏政策、资金、组织手段和与政府沟通、协调的机制,引领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统计、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法律支援和政策研究、市场预测、传统技艺记载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5.保护性政策与优秀技艺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在高科技支持下倍率级增长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面前,处于弱势。由于缺乏保护性政策、法规和资金,传统品种和技艺出现大面积萎缩,一半以上的传统品种和技艺已经处在生存困难和濒临灭绝的境地,已有9个产品失传或停产。省内保护性政策没有出台,国家的行业保护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
三、“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在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提高行业创新驱动力,以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为载体提高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以市场培育为导向引导工艺美术产品的消费方向,以服务为宗旨扩大协会的服务面、提升协会的服务效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通过协会的服务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产业振兴和文化繁荣并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加强文化研究、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夯实创作底蕴,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2.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拓展和开发。
3.专业教育与师承制度并重。完善师承制度,培养大师,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的基石;专业教育面向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4.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扩大出口和拓展内需并重。国内消费需求仍是繁荣工艺美术的重要立足点和着力点;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和技艺,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6.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增强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并重。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保护,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工艺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省工艺美术全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8%。出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不低于5%。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由“十二五”末的14个增加到18个;山东著名商标由45个增加到60个;山东省名牌由39个增加到50个。
到2020年全行业争创国家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十二五”末的11个增加到16个;省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由10个增加到18个;年产值5―1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达到8个。
到2020年全行业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由“十二五”末的3名增加到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19名增加到23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由286名增加到366名;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由140名增加到240名。
新培育2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行业技术中心和2个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打造1个中国工艺美术设计创意基地,建设3个山东省创意设计园(中心),5个市级创意设计园(中心),建立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示范基地。
建设和完善国家、省、市级及个人特色传统工艺美术精品馆10个,市县企业和个人专业展馆20个。
强化产品质量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或修订质量和行业技能标准5个。
四、“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工艺美术行业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建设。
(一)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工程
1.地毯。以威海、德州、滨州为中心,以海马、山花、彩霞、莱州工艺品公司、日照东升地毯公司、德州神龙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创新,提高档次,扩大规模。
2.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以烟台、威海、青岛、潍坊为中心,以即发、云龙、云祥、艺达、鲁艺、千榕、银洁、青岛工艺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强化抽纱刺绣与家纺、服饰和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着力提高机制比重,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和进入陈设艺术的新领域。
3.天然植物纤维编制工艺品。以烟台、滨州、临沂为中心,以莱州工艺品公司和贝思、博兴工艺美术公司、临沭和郯城工艺品公司、曹县鲁艺、菏泽美家、无棣和阳信工艺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在巩固扩大现有市场规模的同时,探索新植物资源的利用,探索草柳装饰材料的新方向,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塑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表现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4.工艺美术陶瓷和琉璃制品。以淄博为中心,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注重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美术陶瓷和琉璃艺术应用领域。
5.雕塑产品。以莱州、嘉祥、临朐等产地为中心,以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为方向,加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改善技术装备。
6.民间、民俗工艺品。以鲁西南、青岛、潍坊、烟台、威海为中心,将民族文化与工艺美术产业相结合,依托当地充沛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民族服装、鲁锦、染织、刺绣、乐器、剪纸、面塑、风筝、传统布玩具、工艺绘画(巨野)、发制品、刻葫芦等特色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繁荣,提高创作的文化艺术含量,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7.花画工艺品。以平原、夏津、禹城为中心,增加仿真植物的品种,采用新原料和新的加工工艺研发,以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仿盆栽艺术。
8.古典红木家具工艺品。以潍坊、淄博等为中心,大力发展古典红木家具艺术品生产,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嵌银工艺,打造“鲁作”古典红木艺术。
(二)新兴产业拓展工程
玩具、首饰和礼品等品类,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对提升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有重大意义。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强化原始创新,强化品牌培育,强化集聚意识,重点解决设计、模具和涂饰三大“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玩具,以青岛、威海、潍坊为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玩具设计、模具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益智、电动、遥控(光控、声控)、智能新产品。首饰、礼品,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加大引进设计、工艺、装备的力度。
(三)传统技艺保护工程
围绕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明显,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和产量急速下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要实施抢救措施,全面加以保护。一是强调和资助大师带徒。二是采取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许可手段,如资助、收购产品、划定保护区、认证传统品种、特色区域、特色标志、原产地标识、大师工作室等措施进行保护。三是搜集、整理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实物、历史资料,用各种手段记录、存档、传播。四是加快建设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和技艺的收藏、陈列、展示设施,推进 “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建设。抓紧抢救“胶东边(即墨镶边、蓬莱梭子花边、威海满工扣锁、荣成手拿花边、乳山扣眼、文登扣锁、青州府花边以及荣成生丝台布、招远网扣、昌邑百代丽等)、鸡油黄、鸡肝石炉料、发丝绣、雨点和茶叶末釉、仿汉印、高密泥塑、扑灰年画等20多个重点技艺品种;抢救保护手工地毯、民间布艺、剪纸、刻葫芦等技艺品种。
(四)科技创新推进工程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艺美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使行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对工艺美术发展的模具、表面处理、新材料应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各方面、各领域的人才和力量,加强科技攻关,实行集成创新,力争有所突破,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鼓励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和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要充分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的结合,促进工艺美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结合。在我省玩具、绒绣、贝雕、陶艺、琉璃、风筝、铜雕、嵌银、绢花、锡雕、制砚等独特领域和优势领域,建立一批原创大师工作室,为创意人才营造创业乐土,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有发展潜力的创意人才来山东创业发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时尚艺术完美融合;不断提升创意产业投资软环境,积极探索创意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打造创意格局,加大创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形成集聚、集群、互动、辐射的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
(五)知名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扩大名牌效应。一是立足地毯、抽纱刺绣、美术陶瓷、琉璃料器、风筝年画、嵌银漆器、锡雕锡镶、绒绣、贝雕、仿古铜制品、制砚制笔、微雕、锲金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名坊”。二是整合大师、技艺、材料等优势资源,建立生产设计联盟,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三是瞄准玩具、首饰、礼品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支持一批工艺美术品研发和设计创新项目。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开发工艺美术“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对“鲁美名优新特”产品的评定、宣传和推介,健全价值发现机制。
(六)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和地方工艺美术馆建设,向国内外展示山东工艺美术行业的“专、精、特、优”产品,构筑展示大平台。鼓励企业打造“名店”,建立有自己特点的“精品店”、“电商店”。完善渠道体系,变革实体店,加大电商力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同步发展。依托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市场,形成一批国内知名的交易集散中心。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认定识别体系,配备识别设备,完善鉴定、仲裁、公证等服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国际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加强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文化和消费趋势研究,吸收其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和技艺,加快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提高重点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办厂,特别是到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探索运用国外的资源,发展新型门类和产品,实现本地化生产,就地销售。加强与国际工艺美术企业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七)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农村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依托贫困县乡村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工艺美术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农村地区贫困人员务工收入水平。在乡镇一级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并做好规划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要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产业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社会功能。借鉴国内外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研究制定促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都要延伸到工艺美术领域。研究支持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有关政策。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和大师创业创新,大力推进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和工作者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山东从事工艺美术事业。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
围绕《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一是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配套政策,使传统工艺美术在法律法规的保护下传承光大;三是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和全面摸清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建立人才、技艺、特有资源档案库,作为政府实施保护措施的依据;四是推动建立政府保护性资金,完善使用办法,用于人才保护和培养,技艺抢救、保护和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组织大师开展创作、科研和产品开发,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等;五是继续做好《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撰工作;六是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对可再生资源划定专门保护区域确保材料品质,对不可再生的重要专用资源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明确开采保护调配权,严禁盲目开采。
(三)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
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相结合,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加快建立常设性工艺美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银企联合力度,建立工艺美术行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多层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要根据工艺美术中小企业需求特点,提供可循环使用贷款、封闭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特别是通过专业评估确认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工艺美术品,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鼓励和支持工艺美术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工艺美术企业的改组、改造,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产业化运作方式和集团化管理体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加快扩大规模,形成集“开发、生产、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龙头企业。二是支持工艺美术民营企业发展,着力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四是发挥名师、名坊效应,打造一批名牌企业。正确区分工艺美术不同种类,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把大师精品创作和普及型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走大中小企业并重,各种所有制形式并重的发展道路。中小企业要突出“专、精、特、优”的优势,加强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五) 全力打造品牌展会
一是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向,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创意度和“文化+科技”特色,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的国内外知名度。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成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采购商,促进工艺品和服务交易与出口,使博览会成为展示我省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我省工艺品“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办好博览会重大配套活动,提升博览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博览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推动博览会项目和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二是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展览展会,展示精品、名品和珍品以及精湛的技艺。以“鲁美名优新特产品推广中心”为平台,根据省内外市场的需求,组织行业企业北上、西进、南下,分品种有重点的不断进行巡回展示展销和新品推介等活动。支持和培育各市县、各专业委员会办好各种形式的市场开拓活动。
(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加强“山东省工艺美术网站”建设,对其全面改版、更新、充实、完善,建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信息、交流、交易、服务、展示”的综合性网上平台,为全省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借助“好品山东”网络营销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名企、名牌及名师产品、作品,从线上线下,以网络带会展,以会展促网络,促进整个行业长短线营销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产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型业态体系。
(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突出体现“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二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层次,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发挥相关院校专业优势,聘请大师进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拜师学艺,使其成为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重要基地;完善师承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技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五是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八)加强工艺美术基础建设
一是解决涉及到行业整体工艺水平提高的“瓶颈”设施,如旅游纪念品、金属工艺品、现代工艺品、玩具、首饰等行业所急需的模具中心。二是整合和提高小企业总体水平急需的分大类产品,如工艺家纺、花画工艺、玩具、金属工艺等信息和研发中心。研究和追踪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流行色、款式、造型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缩小与先进设计理念的距离。三是推动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四是沟通企业、大师、名人与市场的展览、展示、交易设施,如“山东省工艺美术馆”等。五是沟通行业联系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