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

时间:2023-06-01 11:32:57

导语:在如何拓展外贸业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

第1篇

论文摘要: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长期落后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即便是当今主流的仿真型、情景模拟型国际贸易实验室,也存在着建设思路狭窄、实训功能局限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并结合社会对外贸人才素质与能力的最新需求,提出了实战加模拟的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资源和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该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等不同办学层次有显着的区别。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实验室建设上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建设思路因循守旧,依然固化于学科性、学术型教育的寞臼,导致相关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特色,往往是重形式、走过场,多数实验室形式单一、功能匾乏,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此,笔者将自身多年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和外贸实战经验相结合,意图通过对当前主流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1985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总的来说从建设思路、软硬件设备的创新发展上来看,依旧落后于国内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技能方面的需要。

1.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几种建设模式

(1)手工操作型。利用纸质外贸单据的缮制为媒介,简单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的实验室,属于国内高校早期建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其优点是投入较少,现场感强。缺点是设备较为简陋,功能单一,以制单操作为主,实训范围狭窄,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

(2)电脑制单型。是上述手工操作型实验室的升级版,主要是将外贸常见单据制成电子表格,供学生在电脑上练习填制。其优点是,外贸单证虚拟化,操作方便。缺点是训练依旧集中在外贸制单环节,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全部流程和相关技能。

(3)电脑十单机外贸软件型。即电脑加单机版的外贸软件,优点是通过单机版外贸实训软件可以模拟进出口的大部分流程,其缺点是,学生只能单机操作,相互之间没有互动和竞争,软件仅仅停留在模拟演示外贸流程的层面上,数据库内资源匾乏,缺少针对外贸函电磋商、进出口成本核算、外贸制单、国际结算操作、报关报检、外汇核销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训练模块,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采用这种实验室模式。

(4)互联网演练型。将上述实验室放入局域网环境中,并且引进了网络版外贸模拟实训软件,实验室功能得以进一步扩展,实验环境具备了一定的仿真性,主流软件的数据库资料较为丰富,可以进行进出口主要模块的技能训练。目前这一类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成为许多财力雄厚高校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

2.现有建设模式的不足

综上所述,现有国际贸易实验室主要为“电脑+单机外贸软件型”和“互联网演练型”,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如下:

(1)建设思维僵化,实验室模式单一。当前,可重复、低成本的“电脑加软件”成为国际贸易实验室的主流模式,但无论仿真程度有多高,依旧难以避免“照着葫芦画成瓢”的尴尬局面,直接为生产经营第一线进行服务的服务型、创业型、全真型实验没有被列入实验室功能之内。

(2)建设规格偏低,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脱节。例如目前的外贸模拟实训软件侧重于对外贸制单、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等环节相对机械化的模块训练,而对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等重要的综合技能环节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高职高专层次重合。

(3)软件实训功能局限性大,与现实业务操作仍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软件自身数据库内资料缺乏真实性,另外,功能模块不全,一些模块的功能较弱,例如外贸单证制作和某些环节的操作顺序随机性较强,在现实的操作环境中可能几种方式都是正确的,而软件形式却较为死板,非此即彼,无法逐一实现对学生实训结果的兼容性判断。

(4)软件自身的仿真模拟效果与实际操作存在较大距离,教师端控制和演示功能不强,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学生对现实的外贸操作环境认识出现偏差,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二、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原则

1.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确立实验室建设规格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单位应高于高职高专和中专层次,目前企业对这个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不仅要掌握国际贸易通常的程式化操作技能,更要求他们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准确的成本核算等综合业务能力,而这部分能力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2.遵循区域经济对外贸人才的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验室功能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功能设计,只有合理确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业务能力标准,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应的实验室功能模块。通过我们对用人单位的实践调查,结合笔者多年的外贸实战经验,可以大致将外贸岗位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归类。

(1)外销员。是企业产品进出口的项目负责人,要求具备较为全面的外贸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应具备寻找客户、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谈判、成本核算、对外签约等综合业务能力。

(2)单证员。负责从外贸谈判签约到报关、报检、出运和结汇各环节的文件起草和缮制。须具备起码的商务英语信函书写能力和各类外贸文件、单据的审核和缮制能力。

转贴于 (3)报关员。负责办理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清关手续。应具备各类报关单据的填制能力、熟悉海关政策法规和报关流程,掌握报关软件的使用。

(4)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结算员等。根据公司规模不同,前述岗位可能单独设立,也可能合而为一,应熟悉相关环节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掌握外贸制单技能。

(5)其他相关岗位。外贸翻译、银行国际业务职员等,也应具备相关的进出口流程知识,懂得相关国际惯例和国际结算流程。

从上可知,外销员在外贸业务中是产品进出口的项目经理,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应该是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而高职高专层次的相关人才培养定位应低于应用型本科层次,主要针对除外销员之外其他的岗位进行培养。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设置实验模块。

3.以多样化实验室模式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日新月异的技能和素质需求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验室应打破现有主流建设思维,实现产学结合、校内外结合、仿真与实战相结合、模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立体化新模式。现有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均为软件虚拟操作,缺乏实物模拟,更缺少与社会对接的服务型、实战型功能。对于国际贸易行业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实战经验,企业欢迎的是经过实际业务锻炼的国贸人才,高校国贸实验室的建设应考虑如何构建学生这一方面竞争力的问题。

据我们调查,目前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有产品外销意图,其中绝大部分缺乏具有真才实干的外贸专业人才,不知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他们不欢迎从未接触过外贸实战的大学毕业生,急需的是有真正国际市场拓展和外贸操作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专业实验室建设者和经营实验室设备的公司应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需求的最新动向,适时调整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方案,为企业服务的创业型、实战型实训内容应该在国际贸易实验室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

目前,面临着高校扩招,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毕业生就业难的多重压力,很多高校尝试在实践教学方面走出一条实用高效的新路子,例如建立自己的创业园和创业基地,鼓励教师、学生校内创业等等。我们认为,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搞好校内实验室创新,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行之路。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既要考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层次与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关系,又要注意将模拟实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笔者将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的功能界定为:软件训练与实物操作结合,仿真模拟与创业实战相互补充的立体化模式(见表1)。除了校内实训外,创新型国际贸易实验室还应能满足外贸企业在产品宣传、国际市场拓展策划、寻找客户和初期谈判方面的咨询和操作功能。

1.实验室硬件及环境要求

(1)空间布局

按照创新型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构建思路,兼顾各大院校的现实条件,笔者建议将实验室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微机模拟实训区和实战操作区。

①微机模拟区。主要通过计算机和主流的外贸软件进行局域网、互联网范围内的模拟操作训练,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

②实战操作区。全真的外贸公司办公环境,设置办公区、会议洽谈区两个小分区,一是承接企业委托,进行真实的单证缮制、海外客户查询及洽谈等综合社会服务,二是进行外贸主要环节的实物单据观摩和模拟操作,面积要求应视具体实训人数而定。至于船公司、海关、商检局、外管局等辅助部门的分区,由于校内实验室的局限性,勉强设置的实物空间既不具有真实感,也起不到应有效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建议此部分功能在微机模拟试验区完成。

(2)硬件要求

①微机模拟区:主流电脑,设置局域网,并接入互联网,满足学生局域网内模拟操作和在互联网环境下拓展国际业务的需求。

②实战操作区:配备公司运营必须的办公家具、计算机、电话和传真机等设备。

2.软环境要求

实验室是硬件、软件和实验内容的统一体,在具备了软硬件条件之后,实验项目的开发,外贸软件的配备,实验内容相关资料的准备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

(1)外贸实训软件平台的搭建

首先是外贸实训软件,必须具有模拟外贸谈判、签约、备货发运、制单结汇、合同纠纷处理等外贸全流程的功能,必须具有丰富的产品数据库,涵盖主流的结算方式,同时具有较强的单据检查功能,方便的教师端演示与控制功能等。其次,加强重点环节的实训功能,如租船订舱操作、报关报检操作、银行国际结算操作等环节的扩展功能。再次,为有效开展针对企业的实战型实训,外贸实训软件平台还应考虑到开发有利于帮助企业推广产品信息,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实用软件工具,使得大学的实验真正做到产学结合,让学生获得宝贵的真实业务操作经验。

第2篇

[关键词]外贸函电 教材 评析

一、 导言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与世界贸易接轨,各高校都开设了外贸函电课,与此同时,此类教材也越来越多。但很多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高职商务英语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高职外贸函电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与教学目标脱节;三是由于高职外贸函电教材的缺乏,不少院校不得不采用本科院校的教材,与学习者的实际水平脱节;四是外贸函电教材缺乏实践性,无法贴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优秀高职教材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针对高职生基础较差的特点来编写或选用内容编排上由易到难、连贯性、衔接性较强的教材,从而使高职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适应学习者的需求与实际水平;能激活教师的思维,调动其教学积极性。具体说要有实践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笔者根据多年的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经验认为:在众多的外贸函电教材中,由江峰、邹建华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外贸英语函电与实训》当属一部难得的好教材。主编江峰教授有二十多年的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经验,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教学、教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论文,主持或参与过三个省级教改课题,主编过两个系列教材,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全国经贸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笔者这几年来使用该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根据本院学生的英语基础和专业特点,从众多教材中选择《新编外贸英语函电与实训》作为大家学习外贸函电的中心教材,因为该教材符合教材编写的三个宏观指导原则,即根据教学目标所选定的教学大纲;其二是教材编写的主框架结构;其三是单元课程的设计模式。

本书可作为三年制或二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等大专层次的财经类专业商务英语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外贸专业人员的自修用书及具备中级英语水平的其他自学者的学习用书。为更好地让教师、学生和自修者使用该书,在此对该教材作进一步地具体剖析。

二、对《新编外贸英语函电与实训》的评介

1.本教材基本框架分析

本教材共分六单元。第一单元“ways of communication”先介绍外贸书信的格式,并一笔带过地介绍电报、电传、传真和电子邮件的知识。第二单元建立业务关系。第三单元“terms and conditions of a contract”分六个任务点来详述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的十二项合同条款。第四单元 “signing a contract”教学生缮制合同。最后一单元“implement of a contract”即买方交货、买方付款、争议解决等任务点。每单元设置了完整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包括Introduction, Specimen Letter, Notes, Conversation, Supplement, Exercise和Practice七部分。

每个章节都是根据外贸业务流程来编写的,涵盖了外贸业务中各个重要环节。只有按照业务流程的先后顺序来学才能更好地体会外贸业务各个阶段函电往来的特点。单元编排以对外经贸商务活动的成交过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具体业务环节展开,语言规范、生动简洁、可操作性强。

在教材的构架上,该书编者表现了十分独到的眼光和非凡的见识。一般来说,这类教材的编者都是按业务流程的顺序,建立业务关系之后紧接着就是业务磋商的四个环节,认为这样学习者接受起来会十分容易,殊不知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走向舍本逐末的误途。因为比如在发盘信中,势必会有诸如此类的句子:“Payment should be made by confirmed, irrevocable L/C in your favor payable by draft at sight.” 学生要把这句子理解透彻得花多少时间呀,这需要掌握支付的三种方式、信用证的种类、支付的三种工具等支付条款中的专业词汇及句型。学生把精力花在词汇句式的学习中,就容易忽略信的整体布局,不利于掌握发盘信的写作技巧。而本书编者在编写了 “建立业务关系”一章之后,就着手系统透彻地介绍合同的条款,即第三章:“Terms and Conditions of a Contract”。第四章则重点教学生们学习如何缮制合同或确认书(Contract or Confirmation)。合同一旦签订,交易双方要履行合同了,自然就有了第五章: “Fulfillment of a Contract”。按交易双方执行合同的义务,编者把卖方交货和买方开信用证分别作为一课来系统介绍。而对于双方执行合同的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和引发的争议,我们就可以在第三课中学习如何处理解决。由此,整本书的布局非常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步骤来编排,整体感觉是水到渠成,行云流水。

本书除了介绍外贸英语信函的业务知识外,还突出了当今英语函电文字简明、风格自然亲和的特点,更侧重于学生语言运用技巧的培养,以适应当今外贸业务发展的需要。本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我国外贸业务的实际,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国际商务书信的特点、格式和结构、商业语汇以及有关外贸业务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通过大量的训练把基础英语技能和外贸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撰写国际商务英语书信的能力,满足时代对有效地进行国际经贸信息沟通专门人才的需求。

2.本教材的主体内容评述

(1)信例具有代表性,专业易学

要达到正确得体地拟写英文外贸信函的水平,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 了解对外贸易各环节的具体做法,熟练掌握对外贸易业务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另一方面还应具备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英文商务信函的书写形式和行文要求。因此,本教材精选了外贸实务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信函作为例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英文信函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例信,学生能够熟悉外贸业务各个环节中的常用语,包括词汇、短语、句型以及习惯表达方式等,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从而达到掌握并熟练使用的目的。为了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外贸函电的基本书写要求,该教材精选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而且简短易学的样信,摒弃了生僻陈腐用语,句子琅琅上口,便于识记背诵,从而能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今后从事外贸工作很快就能上手。

1)实用性

所选样信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以及今后工作中可参考的价值。比如就索赔信而言,“保险”一课中有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提出索赔的信和保险人理赔的信;而在“索赔条款”这一课中,又有买卖双方之间的索赔、理赔。再如,发盘信有主动发盘、被动发盘、列表式发盘、实盘、虚盘等。

2)针对性

每封信都有与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闪光之处,比如L3-5-2信中,买方说:“We hope that you will accommodate us in this respect and continue supplying us with Enamelware and Basket ware on the same basis.” 这句话需特别注意,这是写信人买方设下的陷阱,如果卖方粗心大意地回复同意,那么今后的业务都要按CAD来做,这样对卖方就不利了,因此回信时一定要立场鲜明地指出 “下不为例”。象L3-5-3信中回复:“However, we consider it advisable to make it clear that for future transactions D/P will only be accepted if ….”。而且买方信中用CAD,卖方用D/P,这正好说明这是同一种支付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说法不同而已,对买方来说是 “凭单付款”, 对卖方而言则是“付款交单”。

3)可操作性

所选样信很多是相关的组信,比如在第三章第二课编者把一桩业务从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的样信都编入一处,这样便于理解,学生学起来更易掌握买卖双方如何谈判如何回复,串起来学习,效果非常好。 而教材中诸如“不可抗力”“检验”等非实质性合同条款,本书只用一封信加以阐述,做到繁简有别。这样充分体现编者在编排过程中做到突出重点。“仲裁”部分用对话形式出现便于学习演练。

2.词汇示例具有拓展性,丰富详尽

该教材的Notes部分,对外贸函电的专业词汇作了必要补充和归纳。比如,在课文中出现“catalogue”(商品目录)一词,在课文后面的Notes中补充归纳相关联的词汇:

price-list 价格表、价目单

literature 商业文字宣传品的统称,不可数名词,常有下面几种:

manual 产品手册

pamphlet (booklet, brochure) 小册子

leaflet 单张说明书,广告单

folder 折叠式印品

bulletin 产品简报

data 产品数据表

Notes中对函电中的重点词汇作了着重解释,尤其是动词的用法更是详尽而系统。比如,在Notes2-2中讲到“appreciate”表示“感激,感谢”时后面可以接名词、动名词和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分别举了例句解释。

Notes中的例句简洁精辟,能用一个例句讲清该词的用法就不用两个句子,这样让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重点,迅速掌握该词、句的用法。另外,所列例句都有中文翻译,这样更利用学生课后复习或是外贸函电爱好者自学。同时这些例句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便于教师自己发挥和拓展,教师可结合不同的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又选择地适当在课堂上列举其它例句,让学生现场翻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此外,每课后面的supplement部分涵盖重点词汇、句型等的补充归纳,例如:“建立业务关系”章节中的supplement归纳了此类信函的常用句式;“包装”一课中补充了“useful sentence”。这些非常有利于学生巩固并提高。

3.练习实训具有可操作性,学以致用

该教材精心编排的练习非常符合高职院校的学生课后操练,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适当,比如第三章第五课支付条款的练习有填空、改错、句子信函的中英文互译,这些练习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得以提高。中英文句子和信件的翻译练习,很好地加强和补充了课文的内容,比如,第三章第二课练习中有发盘信的英译中和还盘信的中译英,有益于学习者知识和技能训练。练习在内容安排上,语言表达准确、清楚、简明、通俗并尽可能使理论贴近业务实际,做到准确精炼、深入浅出,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比如,“保险”一节中的练习第一题对“cover, insure, effect”等词的训练能巩固、深化所述理论,引导学习者进行训练并掌握重点。

每课后面的practice(实训)更突出了高职学生的实训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信件写作,比如,第二章的practice中假设学生是某公司的业务员,根据几点提示写信函,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兴致很高,充分挖掘潜力,效果甚佳。

4.对话部分具有可选择性,恰到好处

虽然外贸函电是一门写作课,但该教材每课后面都有一两则对话,让学生从文诌诌的句子文法中走出来,轻松愉快地操练对话,既温习了专业词汇、句型,又调节了气氛。从而也为我们学生下一学期学好经贸口语课做好铺垫。比如建立业务关系一单元中对话部分展现了双方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学生在课堂或课后操练。有些对话还适当地补充了课文中内容的不足之处,比如,在有关“仲裁”一节中,信件没涉及此方面,而对话中就提到有关仲裁地点、仲裁机构等概念,这样就很恰如其分地起到互补作用。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利用好“对话”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将所学信函改编成对话并加以演绎,或者将对话整理改写成往来信函,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改编改写练习很有意思,学生积极性颇高,而且他们认为做过这种练习之后背诵信函要容易些,句型也能记得更牢。

三、本教材不足之处

该教材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实训部分内容还是偏少,可适当增加实训内容、操作步骤和评定标准。另外有一点提出商榷:是否可以把练习答案附在后面。

[参考文献]

[1]徐美荣,外贸英语函电辅导用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那么,宁波的外贸竞争力究竟有什么优势?在困难面前,宁波如何应对挑战,破解难题,进一步提升外贸竞争力?

解读一:宁波外贸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外贸竞争力是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综合反映。

长期以来,宁波外贸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结构竞争力连续几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宁波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等都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外贸发展。在“中国外贸竞争力”报告中,宁波排名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2001年为第九名,2007年居深圳、上海之后位居第三。在2007年各城市外贸分项指标中,宁波的结构竞争力居第一,潜力竞争力居第四,效益竞争力居第五。宁波与苏州、厦门、广州和东莞同时跻身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和效益竞争力“双十佳”行列。

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评价体系由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5个指标组成。其目的旨在客观科学地衡量城市总体开放水平和外贸竞争力的强弱,而不是单纯地以招商引资规模谈成败、以GDP高低论英雄,从而引导公众关注“规模”与“速度”之间的比较,以及各要素配置的效率。

解读二:理性审视宁波外贸竞争力的新挑战

2008年以来,宁波市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克服种种困难,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外贸业务总体上保持增势。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6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增幅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其中,出口463.26亿美元,进口215.14亿美元。

造成外贸形势日益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张华认为,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短期内还难以扭转。

二是促进宁波外贸发展的总体环境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例如,在发展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链方面,如何创新外经贸、海关、汇管、税务、港口、运输等多部门整合的管理模式,以打通“结转”环节、避免双重税赋、提高贸易效率。再如,在发展新兴服务贸易方面,如何形成像货物贸易一样的多部门协调促进机制,制定扶持激励政策,强化全口径统计和信息监测,落实评价考核机制。

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足以支撑推动宁波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产品市场服务业等六大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远远不适应宁波进一步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从内部因素看,影响宁波外贸综合竞争力提升的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一般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比重过高。

第二,加工贸易比重不足,方式落后,带动效应不明显。

第三,服务贸易整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解读三:进一步增强宁波外贸竞争力

在新的挑战下,宁波市积极开展“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各级各部门加强联动和政企沟通,切实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寻求突围发展,促进宁波市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一,进一步增强外贸环境竞争力。

宁波市进一步加强外贸公共服务,营造外贸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引导舆论、推广经验等方式,增强全市各界树立“保外贸就是保发展、保港口、保财政、保民生、保稳定”的共识,提高外贸从业人员的信心指数。

健全财贸、税贸、银贸、关贸、检贸等协作联动机制,争取在政策扶持、出口退税、海关报检、质量检验、外汇核销、融资环境、技术认定等方面尽可能加大支持、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及时出台鼓励推动全市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减轻外贸企业经营负担,鼓励各地、各企业扩大进出口业务,改善宁波市外贸经营环境。

其二,进一步增强外贸队伍竞争力。

宁波市将进一步拓展外贸人才培训渠道,增强外贸队伍经营实力。

目前,宁波市已经有外贸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8 000家,还要不断壮大外贸经营队伍,争取保持一万家企业从事外贸进出口经营。宁波已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一批外贸孵化基地和外贸进口实习基地,以此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开展私营外贸业务,尤其是出口业务。

其三,进一步增强外贸产品竞争力。

宁波市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通过科技兴贸增强产品竞争力。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外贸企业掌握产品研发设计的环节,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标准认证中心、测试验证中心,不断研发新技术、设计新样式、开发新产品,增强宁波市出口产品技术创新能力。

抓紧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特新优出口商品,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出口基地。通过政策扶持、绩效考核、资金配套、品牌带动、研发创新等多种措施,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出口规模大、品牌影响广、带动辐射明显的特色优势产品。做好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申报工作,做好新一轮省、市出口品牌评选工作,支持企业以并购等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

其四,进一步增强外贸市场竞争力。

积极引进和培育在甬举办的涉外展会,进一步拓展宁波外展市场。

支持企业稳定传统市场,进一步加大对东盟、拉丁美洲、大洋洲、东欧、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宁波市出口市场结构。引导更多的外贸出口企业开辟境外直销基地,形成自主营销网络,提高外贸营销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增强宁波市外贸企业网上拓展商路的能力。

其五,进一步增强外贸方式竞争力。

宁波市进一步改善外贸方式,努力率先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在政策导向上,实行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现货贸易和期货套期保值综合运用,促进多种贸易方式协调发展。

深入开展进口贸易“启蒙行动”,落实宣传、培训、实习、孵化等工作内容,不断扩大进口队伍、提高进口水平。吸引一批外地进口企业落户宁波市,鼓励企业扩大关键技术生产设备及节能降耗环保装备的进口。

努力夯实服务外包工作基础,继续做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申报工作。尤其要围绕宁波市港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尽快界定港口物流、工业研发等服务外包业务,推动宁波市特色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外贸、物流、研发、设计、动漫、会展、咨询等领域涉外机构的培育和引进工作。

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这预示着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将更具竞争力。当前,中央提出将推动“制造长三角”向“服务长三角”转变,宁波将努力在此过程中抢占先机。

知 识

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

结构竞争力评价指标由全产品高度化、市场等价数目、市场离散度、产品等价数目、产品离散度等组成。在此方面,全国有7座城市优势突出,宁波是其中之一。

效益竞争力评价指标由一般贸易产品高度化、加工贸易增值率、外贸对GDP增长贡献率、出口收益占全国比重等组成。除深圳和上海外,宁波、苏州、广州、厦门、东莞这5座城市凭借效益领先的潜力保持综合竞争力优势,这在当前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值得关注。

水平竞争力评价指标由人均进出口额、企业平均进出口额、外贸依存度、外贸平衡度、外贸总值在全国的比重等组成。在这方面,宁波外贸舞台上中小民营企业非常活跃,外资的注入进一步丰富了出口主体,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占当地进出口总额的45.3%和39.9%。有种流行的说法,每4个宁波人中就有一个与外贸有关。

第4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SWOT分析 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人才现状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交易模式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前景大好。而新型贸易模式快速发展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人才的缺乏成为了阻挠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全国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市场上还没有专业人才。那么跨境电商需要怎样的人才,具有怎样专业背景的人群适合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呢?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如下技能。

1.外贸技能

跨境电商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全球化的,从业务性质上说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这势必要求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当的外贸业务能力:能与国外客户沟通交流,洽谈业务,开发新客户;能熟知外贸业务流程,独立处理国外客户订单;能跟进国际物流、国际保险、国际结算、报关报检的相关业务处理,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能了解国际商务法律法规,妥善处理跨境业务纠纷;掌握国际物流相关技能,除普通的集装箱运输外,也要了解小包进出境国际物流途径,使货物快速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

2.电子商务技能

跨境电商是利用互联网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活动,从业务媒介上来看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这又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能力。要熟悉网络客户开发,能在B2B、B2C网络平台上产品,处理订单。能利用网络平台做好产品互联网推广,装修网店。

3.英语技能

因为跨境电商活动面向的是国外客户,这就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外,对英语口语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产品的介绍、往来信函的处理、在线客户谈判、售后客服等等工作内容都需要用英语这种工具来完成。

4.计算机操作技能

当今业务活动离不开计算机,跨境电商活动更是如此。除了日常的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使用外,跨境电商从业人员还需要更强大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熟悉数据统计软件,对网页设计软件、美图软件都需要有所涉及,对于互联网的利用也需要更灵活与深入。

5.较高的职业素养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技术技能,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境业务面临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他们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习惯不同,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商务环境。这势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与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

二、关于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SWOT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我们发现中职外贸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还是有立身之处和用武之地的,企业也欢迎中职外贸专业学生。基于如此可喜的局面,我们必须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审时度势,更好地服务行业。

通过SWOT分析,能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S(优势)、W(劣势)、O(机会)和T(威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1.优势

从跨境电商的岗位能力需求来看,除了专业的电子商务能力,其他专业技能与能力素养要求与外贸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外贸专业的教学内容非常好地契合了跨境电商行业的要求。经过针对性训练的外贸专业学生能更快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要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许多文化课也在向专业技能靠拢,以求为专业服务。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经过三年职业训练的中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对接较快。而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较为正确,对薪资的要求较为合理,属于“实干家”。这些都是中职外贸专业学生成为“香馍馍”的原因。

2.劣势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跨境电商是一个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必须精通外贸实务和电子商务知识,具备一定市场营销知识。中职学生虽然经过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但是对于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较弱。而在现行的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中,几乎没有涉及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对市场营销知识的介绍也是浅尝即止。跨境贸易中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英语对中职学生来说向来都是弱项,这成为了中职学生进入跨境电商行业的“绊脚石”。另外,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不够强也成为了中职学生后期职业生涯中的桎梏。

3.机会

宁波作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有着较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平台,“跨境购”平台的入驻商家也在逐步上升。许多传统外贸企业已经朝跨境电子商务迈出了脚步,而又有更多的企业看好这一贸易平台,并准备尝试。而国际电子商务知名公司都“抢滩”宁波市场,如网上广交会、环球资源等都在宁波建立外贸电子商务基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程度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岗位的中职学生是可以胜任的,而且能做得很好。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而电子商务专业背景的学生因缺乏外贸知识背景而很难在这一领域施展身手。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机遇的存在,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持乐观的态度。

4.威胁

机会的存在总是伴随着威胁的产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大专生、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都开始放低身段,将目光投向了他们以前不愿意去的基层岗位。而这些毕业生和中职生相比具有更好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相对来说更胜一筹,他们的加入无疑成为了中职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最大的威胁。另外,具有强大电子商务专业背景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将对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商行业带来冲击。

三、如何使中职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几点建议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

在倡导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进一步精减理论知识,强化专业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接轨。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结合在专业技能的讲授中,而在外贸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考虑跨境电商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实现“零对接”。比如,在外贸单证课中可以加入跨境电商报关流程与操作方法,在外贸结算中可以加入国际电子结算的内容。

增加实训课比例,无论是实务课还是函电课、单证课都应该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向跨境电商企业取经,改建实训室,使实训室能真正起到模拟现实工作场景的作用。

必不可少的是在整个外贸专业的学习中加入电子商务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意向在第四学期开设电子商务方向选修课,内容包括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网络营销、网店设计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在外贸专业中开设电子商务方向选修课,相应的教学团队是重要的支撑。我们需要组建一支由各专业教师构成的讲师团,提炼出各自核心的专业技能,然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2.加强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锻炼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除了基础的英语教学外,要特别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从高一入学开始就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同时适当拓展电子商务英语等课程。建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小班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校也可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英语学习平台,如开展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专业英语比拼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效果。

3.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团队合作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等等。学校可以充分借助德育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各种团队活动、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团队的力量,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开立各种素质教育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陶冶情操。同时也可多多开展面向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高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真正发挥其作用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使企业真正在指导学校专业教学中起到作用是大家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企业订单式培养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派专业教师下企业,让企业人员进学校开设讲座或授课都是可行的方法。组织学生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专业培训,从而尽早地使学生了解工作环境。让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用企业模式来指导教学,为真正实现中职学生就业“零对接”做好准备。

立足技能,面向企业实际。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势大好的环境下,中职外贸专业的学生一定能利用好自身的专业优势,准备好足够的电商知识,在这片新兴的商务领域中崭露头角。

参考文献:

[1]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31).

[2]郑雪英,赵婷.信息时代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电子商务,2014(11).

第5篇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贸易融资 竞争优势 发展战略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将向多层次扩展,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将呈现出多样化且新业务不断推出,与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亦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性和专业化,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长和变化。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把握机遇,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揽收国际结算业务,最大限度地获取融资效益和中间业务,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操作管理较粗放,还没有完全建立各种融资业务的严格标准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以减免保证金开证、出口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等基本形式为主,而像国际保理等较复杂的业务所占比重较少,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量与市场提供的空间相比很不协调。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分析融资风险的成因。

    1.1 对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和风险认识不够

    首先,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缺乏了解,也无经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普遍认识较为肤浅,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不需要动用实际资金,只需出借单据或开出信用证就可以从客户赚取手续费和融资利息,是零风险业务,这直接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大量信用证垫款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二是当出现问题后,又认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很大,采取的措施又导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比一般贷款难,审批时间长,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少,在机构、人才、客户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大部分人以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还不如集中精力抓好本币业务。另外,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贸易融资业务在整个信贷资产中的数量少,作用不大。

    1.2 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如融资业务由国际业务部一个部门来承担信贷风险控制、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和业务拓展。风险控制既显得乏力,又缺乏银行内部相互制约和风险专业控制,面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普遍经营亏损,拥有大量不良银行债务的客观实现,银行的贸易融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1.3 融资业务无序竞争破坏风险管理标准

    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国外较短,市场尚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随着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银行业务形式又较为单一,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竞相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对企业客户的资信审查和要求也越来越低,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例如有的银行降低了开证保证金的收取比例;有的甚至采取授信开证,免收保证金;有的在保证金不足且担保或抵押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对外开立远期信用证等等,这些做法破坏了风险管理的标准,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1.4 营销队伍薄弱,缺乏复合型的高素质业务人员

    国际结算业务专业性强,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人才匮乏,有限的人才资源也高度集中在管理层,同时,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各家银行都是把国际业务当作独立的业务品种来经营,在机构设置上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国际结算和连带的贸易融资业务。这就造成相关从业人员只熟悉国际结算而缺乏财务核算和信贷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无法从财务资料和经营作风准确判断和掌握客户资信,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把握,降低了国际业务的产品功能和市场效果,对其风险也就缺乏了强有力的控制力度。

    1.5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押汇业务中银行对货物的单据与货物的权利如何,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券关系如何,进口押汇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支付等。因此,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我国的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2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2.1 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总额将大幅提高,这必将为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各级商业银行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外汇业务尤其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认识。应从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出发,以贸易融资业务为工具积极发展国际结算业务,要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注重外资银行的动向。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市场信息搜索,采取有利于推进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2.2 调整机构设置,实行审贷分离原则,执行授信额度管理

    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银行有必要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重新设计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将审贷模式进行剥离,实行授信额度管理,达到既有效控制风险又积极服务客户的目的。①应明确贸易融资属于信贷业务,必须纳入全行信贷管理。由信贷部对贸易融资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据此初步确立客户信誉额度。通过建立审贷分离制度,将信贷风险和国际结算风险由信贷部、信贷审批委员会和国际业务部负责,最终达到在统一综合授信管理体系下的审贷分离,风险专项控制,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物权,达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目的。②授信额度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授信额度要控制远期信用证的比例,期限越长,风险越大;二是控制信用证全额免保比例,通过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来加强对客户业务的约束和控制;三是建立考核期;四是实行总授信额度下的分向授信额度的管理;五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跟踪基本客户的进出口授信额度,加强部门内部的协调和配合。

    2.3 建立科学的融资贸易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制定符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选择从事国际贸易时间较长、信用好的客户。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影响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因素相对很多,因此防范风险要求商业银行人员具有信贷业务的知识以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从而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2.4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1)做好融资前的贷前准备,建立贷前风险分析制度,严格审查和核定融资授信额度,控制操作风险,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汇率风险等进行分析以及对申请企业、开证人和开证行的资信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不利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2)严格信用证业务管理。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结算方式。审核信用证是银行和进出口企业的首要责任。首先,必须认真审核信用证的真实性、有效性、确定信用证的种类、用途、性质、流通方式和是否可以执行;其次,审查开证行的资信、资本机构、资本实力、经营作风并了解真实的授信额度;三是要及时了解产品价格、交货的运输方式、航运单证等情况,从而对开证申请人的业务运作情况有一个综合评价,对其预期还款能力及是否有欺诈目的有客观的判断;四是要认真审核可转让信用证,严格审查开证行和转让行的资信,并对信用证条款进行审核。

    (3)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严格依法行事。应该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进行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有关途径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利益,减少风险。

    2.5 加强和国外银行的合作,共同争取新的客户

    在目前众多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对外贸易发展良好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与国外有关银行联手开拓和占领国内的外汇业务市场,共同争取一些在国内落户的、利用外资的大项目,多方面、多层次地拓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

第6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出口贸易 政府支持

随着我国自营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放开,已有部分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走上跨国经营的道路。通过长期与我国中小企业的接触,发现尽管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及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同,但各个企业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大体相似。这些问题如果不彻底解决,中小企业将很难走出国门,而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因此,如何克服现存的难题,把国际贸易做大做强,已成为当代企业家思考的重要问题。

1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难题

1.1 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

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了解环境威胁,把握市场机会,是任何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尤其对于规模小、资源有限及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显重要。

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贸易伙伴国的商务法律、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例不胜枚举。

1.2 外贸信息渠道不畅

当今我国中小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往往被动地等待外商或商上门联系。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具备了上网条件,理论上具备了拓展全球业务的条件,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寻找到本企业所需要的有效的客户信息,还存在很大的盲区。因为企业独立开展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业务信息网络资源缺乏,在与外商的联系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也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回应。

1.3 企业自身资源有限

不少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①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大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民营管理模式,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市场运行机制效率低能,生产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应不灵,对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较差;②缺乏国际贸易法规与国际贸易惯例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在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及履行中,不懂得如何利用贸易规则和国际惯例,如何选择和使用国际结算方式,出现贸易纠纷后如何合理保障自身的权利,如何正确选择纠纷的解决渠道等,其结果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缺少专业外贸人才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开展国际贸易最缺乏的还是人才。我们知道要想做好外贸业务,往往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配合,比如报关员、翻译、外贸谈判人员、涉外法律、财会等,这些人员在外贸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要配备上述人员显然力不从心,毕竟企业要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现实的状况是,企业聘用专门负责进出口贸易的人员,希望你既是翻译又是报关员,同时也是谈判人员和法律方面的能手,当然了,首先你一定是一名出色的营销专家。但一项商务活动不是个人单独所能完成了的,况且一名外贸人员,又不可能全面掌握上述业务内容。因此,往往会因准备不足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

1.5 出口产品结构雷同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并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加上出口市场狭窄,各企业为了推销其产品,竟相压价,造成了出口市场的混乱,有时甚至不惜低价倾销,招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继而进一步恶化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市场环境。

另外,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保护知识产权还不是很重视,看到同行生产的产品性能款式等优于自身,就会马上组织力量去研究,进行技术嫁接改进,模仿生产加工,毫无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专利权的成品,极有可能使外商陷入法律纠纷,外商也很难感兴趣。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1.6 缺少和国际大客户的交往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消费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时,对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不愿顾及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涉足,相对留下了一些市场空隙,这就为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提供了基本条件。譬如,我国的民族工艺品和中国菜在世界上知名度很高,已走出国门,在美国、东欧等国纷纷落户。但遗憾的是很多中小企业老总,想获得客户又不想投入过多,他们总是喊着资金回报率,担心过多投入没有高回报,影响业务的开拓。譬如,企业在搜狐网站作了一周的旗帜广告,当你的顾客第一次浏览了你的广告后,他会自然的继续寻找其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当这个过程结束后,他决定购买你的产品,但他再次来到搜狐网站时,却发现你的产品不见了,原因是你的广告投入期已经结束。你投入了但没有收获,反而使你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得到了推广。所以,很多的企业因资金投入不足,白白浪费了金钱,也就失去了让顾客了解公司的机会,当然也就缺少与国际大客户的交往。

2 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2.1 树立全球化经营发展战略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未必需要庞大的规模,只要在价值链条的某些环节拥有相对优势,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中小企业应逐渐培养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维方式,为自身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2 依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力量,开展间接出口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虽已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自身不熟悉国际市场或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开展国际贸易困难重重,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

专业外贸公司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经验和信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优势,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减少贸易风险;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为专业外贸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外贸公司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共生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构筑国际竞争优势。

2.3 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

海外华人的跨国经营网络是中国开展跨国经营的独特资源。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不可能在许多地区都设置驻外机构,即便设有驻外机构,人手不足及人员素质较差都是很突出的问题。海外华人团体不但可以弥补企业驻外机构之不足,而且遍布海外各地的华商团体更可发挥地域性优越、社会关系广等优点,可以协助我国中小企业掌握商机以顺利进行市场开发。

2.4 利用电子商务寻求商机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机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对于中小企业有较强的适用性:①网上贸易可使中小企业获得与大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②可使中小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出口贸易环节,节约交易时间,显著提高经营效率;③网上贸易可以为中小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信息和交易安全问题,通常利用加密技术、数字鉴名和身份验证等方法加强防范。另外,还应注意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是一种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法律环境还很不健全,许多发生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的纠纷没有法律来规范,同时难度也很大,特别是涉及国际电子商务领域问题就更加突出,各国对于电子商务的规范有所不同。这需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电子商务时格外重视买卖双方身份的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和电子证据的认定等环节。

面对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形势,中小企业应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做起,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抓住WTO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勇敢地走向国际市场。

2.5 政府融资扶持必不可少

中小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实现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因此急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资金的支持。但目前金融部门怕承担风险,对中小企业大都很漠视,政府及其他部门协调力度不够,致使中小企业感到举步维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这方面的措施经验值得借鉴。

第7篇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特定的任务或项目为目标,让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既定任务,获得扎实、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新型教学及学习模式。众所周知,德国拥有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早在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就制定了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习的整个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包括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国际商务专业而言,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的自身原因,无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还是校外顶岗实习场所的建设,都缺乏足够的企业支撑。因此,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如何使本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每位专业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而项目教学作为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项目课程,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以达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课程既定总体目标。

二、国际商务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

在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中,如何在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结合实训,有效地采用项目教学法,确定与选择项目,评估总结具体的成果,从而改变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被动学习、综合能力差等问题,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专业课程设置。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制单跟单、报关报检、货运等外贸基础业务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应当通过校企合作,了解相关岗位的专业素质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将原有单一科目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项目整合,形成围绕进出口业务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学科体系的教材编写模式也要改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材和能够体现职业技能要求的项目实训课程的模式。

首先,可以将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例如“如何将我的产品卖出国去?”“如何与外商谈生意”“如何签订一份外贸合同”“如何顺利的交货和收款”等更多的具体项目,然后把这些大的项目细分为若干小项目,再分组制定出项目工作计划、工作程序和具体步骤。比如在“如何顺利的交货和收款”这个大项目下,可以将履行外贸合同所涉及的课程知识,例如《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运》等课程,分解为若干子项目,例如分为采用海洋运输(或者其他运输方式)时,信用证(或其他支付方式)制单结汇等项目,每种支付方式又可按照FOB、CIF、CFR下的制单内容再进行细分,这样学生掌握知识就会更加扎实和丰富。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被动学习、能力差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乐于探究新知识、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学时应当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重点在于如何更好地掌握外贸操作技能。

3.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引导学生专业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是能否顺利开展项目教学的前提。我们可以在校内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模拟实际业务,让学生参与到市场开发、接受订单、组织货源、租船订舱、报检报关、收付汇等业务的全过程,从而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环节及习惯做法,为将来“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在校外,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真枪实弹中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4.改革教学考核模式。职业院校应当改变现有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评价的方法,我们应当将校内考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多渠道评价方式。校内考评可以将笔试、口试、网上作业等形式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融合起来,形成“课证融合”的综合评价模式。社会实践考评可以联合企业,考评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情况,从而达到使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动手实践、重视交流与协作的目的。

5.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项目教学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所的素质要求非常高。他们应当具备设计合适的教学项目、分析这些项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完成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控制学生学习,应对学生各种未知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实施以研究性学习引导的项目教学法,可以推动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大胆引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项目教学法,精心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平衡的教学方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仙婷.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探索.现代企业教育.2009,2月下期

第8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15-03

1 外贸形势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欧美两大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加上我国调结构转方式,主动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全球贸易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复苏缓慢,外需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带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大量外贸企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基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能力显著提高,其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同时,金砖四国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展开,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凯宁进出口公司是恒天凯马股份旗下的一个进出口平台,肩负着走向世界的战略使命。近年来海外业务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成为集团公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在管理提升、开拓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研究,尤其是风险控制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凯宁公司被上海市外经贸委评为优秀出口企业。

2012年凯宁公司在上海市商会统计的进出口排名中名列第27位,在普陀区的排名是第二位。

2 外贸业务的两大风险

2.1 信用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WTO的加入,外贸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商品的竞争手段呈现出多样化,从质量、价格、交货期直至支付方式和条件等。其中,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和富有弹性的支付条件已经成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个主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正快速地发展起来。许多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商品出口额,占领国外市场,不断采用优惠的信用条件来吸引客户,在促进扩大销售的同时,也为外贸企业带来客户拖欠货款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与化解出口信用风险,摆脱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局限,成为外贸出口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一些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淡薄,尚未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2)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外贸企业强调业务规模的扩大,忽视信用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扩展发生矛盾,往往是信用风险控制给业务扩展让步,以资金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以牺牲信用风险控制为代价,追求“重规模、轻效益”,“重利润、轻质量”,在牺牲信用风险控制下,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及库存积压。

(3)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调查,是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首要步骤。我国外贸企业对进口商的资信调视不够。外贸公司的客户按照交易频率分为两类:新客户和老客户。对于新开拓的国、内外客户,不少外贸公司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在没有系统的评估其资信情况下就与其做贸易或者做成几笔小生意后就“麻痹大意”,对新客户的资信力缺乏戒备心,大量出货;对于老客户,一直用老眼光看待,没有及时更新他们的资信情况,盲目的相信这些公司的资信没有任何问题。最终使企业陷于被动的局面。

2.2 汇率风险

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剧,汇率风险日益成为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

(1)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所造成的损益的可能性。

(2)汇率风险的种类。汇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外贸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3)汇率风险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汇率风险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企业衡量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外币是外贸企业衡量对外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时间是构成汇率风险的主要要素,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这就是说预期收到或支付的外汇,时间越长汇率风险越大。

3 风险分析

3.1 信用风险分析

国际贸易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外的采购商,二是国内的生产企业。

(1)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外商所经营的区域内需求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大幅度削减订单或取消订单,使得生产企业措手不及,库存大量增加。

(2)生产商由于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不能按时交货。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而使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3.2 汇率风险分析

(1)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为保护自身产业发展设置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我国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急剧增加,加上我国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企业面临利润及竞争力下降的风险。2012年欧美对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实行反倾销调查,增加进口关税247%,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遇到了颠覆性的困难。

(2)2012年欧美等国为了限制我国商品,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不断出台限制措施,光反倾销案就有47件,涉及产品多达270多种。大部分是由于经济原因,也有的是出于政治原因,如对伊朗和朝鲜制裁就是他们强权政治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注意政策的变化,盲目出口,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风险也会戛然而至。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世界经济变化的规律,对那些与我国贸易不平衡国家和地区尤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出口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和产品更要调整好自己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开辟新兴市场,走多渠道内外贸结合道路,避免过多的出口影响别国产业利益而引来的贸易(壁垒)风险。随时掌握国际市场商品需求多变的信息,及时了解贸易对象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化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3)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出台各种量化宽松政策。为了刺激本国的经济,货币的供应量剧增,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带来了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同时也由于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动力不足,带来了支付能力的下降,企业的盈利水平明显下滑和坏账增加的风险。

4 防范风险的措施

4.1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外业务的持续发展,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每个外贸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在员工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与创新,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警钟长鸣,使外贸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狠抓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员工的业务培训和风险教育,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开拓能力。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时召开风险控制研讨会,请海关、税务、外管局的专家讲述国际贸易风险的新动向、新变化。通过各种案例分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来提高大家的风险控制能力。

(2)优化风险控制的管理架构。除业务部门对业务进行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外,贸管部对合同、协议、贸易流、货物流进行复核,财务部对资金流进行分析,风控部对该业务风险控制做出认证。强化四级审批制度,即业务部、贸管部、风控部、分管领导的审批,严把风险控制关。

(3)设立风险控制底线,锁定汇率。在订单确定后,利用银行远期外汇结算业务,买入即时汇率外币,金额与订单一致,来锁定生产成本和利润,从而控制汇率风险。

4.2 完善风险管理的措施

(1)严把合同审核关,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合理确定贸易方式,结算方式和运输方式,对信誉较好的地区,如欧、美、日,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但对信用证必须认真审核,要求符合国际通用500条款,并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清洁信用证。在运输方式上尽量避免FOB,采用CIF或CFR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货权。另外也可避免外商因市场变化而放弃货物的可能。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战争多发地区的中东、非洲,必须采用T/T预付方式,并在货物出运前付清余款。

(2)对合同规定出口的产品,我们必须选择国内有生产能力,设备精良,技术合格的企业来加工,并派专人跟单,随时掌握工厂的生产进度,质量情况,确保货物保质保量按时出口。

(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外贸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化、常态化和信息化,操作流程必须规范可靠,切实可行。在实战中我们强调外贸纪律,坚持三个统一和四个锁定。三个统一,即:①进出口结汇及收费标准的统一;②进出口文本及单证的统一;③考核及激励机制的统一。四个锁定,即:①锁定利润;②锁定费用;③锁定资源;④锁定风险。

由于公司上下对控制风险非常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运作。近年来有效地规避了一个又一个风险,出口核销率达到了100%,出口收汇率达到了98%以上。公司的业务质量和企业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从一个年销售额不足四亿元的小公司发展到2012年进出口总量超2亿美金,销售规模过十亿的中等规模的进出口企业。

参考文献:

[1]刘舒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徐荣贞.国际金融与结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7(1).

第9篇

关键词:CBE理念 国际经贸 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95-02

最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当前我国对于外贸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与此对应,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解决外贸行业的人才缺口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国内的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并未帮助外贸企业找到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很多国际经贸专业学生转向其他行业,很多企业选择花更多的钱雇佣有实操经验的老业务员帮助其拓展业务。而CBE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引进与实施已取得明显成效。CBE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个人潜能开发。教学过程中,CBE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角色是咨询者、顾问和学习伙伴。在教学改革方面,CBE教学模式更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时,如何与国情、校情有机结合,推进国际经贸教学改革,是当前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本科国际经贸专业教学的新课题、新任务。本文拟结合CBE教学实践谈谈对应用型本科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技能的多维培养。

1 CBE教育模式介绍及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加拿大的CBE――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为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核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导理念和方向。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中,CBE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流程组织和安排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从而及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2 应用型本科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弱,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的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对外贸业务的总体过程把握不清,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例如对信用证的分析、制作出口海运委托书、制作发票、箱单、汇票等基本结汇单据以及如何准备报关单据、对整个进出口过程的把握、商业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2)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扎实的英文功底。外贸过程中,开拓业务、谈判,制做及审核外贸单据都涉及到英语的应用。这便要求外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文基础并掌握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目前,高职院校的国贸实务教学仍以中文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介绍简单的英文术语,没有按照真实的外贸业务操作来讲授如何撰写英文电子邮件、英文合同,填写英文汇票及审核英文信用证。主要原因为:一是国内的双语教材缺乏,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先进,但与中国国情不符,引用最新的外贸知识并结合中国现状的优秀教材不多。二是教师的英文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用中文讲授尚可,但用英文教学略感吃力,在教学中不敢尝试或者不习惯使用英文。

(3)许多专业老师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可是没有直接的外贸工作经验,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实践环节的讲授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课程却没接触过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的信用证、汇票、发票等单证。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特点,有的内容从文字上理解比较困难,有过外贸工作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对实证举例的方法让问题变得浅显易懂,同学们也能够较快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讲授时,以纯理论阐述为主,缺乏生动的案例教学,对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具体。

3 C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多维培养策略

3.1 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与模式

(1)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学校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性和指导性文件,也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是这个理念的贯彻者和最终受益者。在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必须突出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第一,强调“复合人才培养型、外向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学好外贸专业课程的同时,选修商品学、材料学、机电学以及食品工艺学等工科类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动手操作和应用相结合。

(2)运用CBE理论,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完成国贸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获得该专业上岗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①通过准确的岗位能力定位,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创新和创业能力,将学校的学业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融合。②通过设置课岗对接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的融合。将岗位中职业标准、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调研,实现就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都由对应支撑课程。③通过建立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条件,融职场环境进校内实训室。建立校办外贸公司,引外贸公司进校办理业务等各种形式的“校中厂”,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都可以实现课堂与职场之间的融合。

3.2 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环节安排

(1)国际贸易专业每年都定期对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就业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人员访问与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就业市场上国际贸易专业适用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等做出适时、有效的调整。正是根据市场对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外贸业务员、货代员和报检员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我们确立了“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报关、单证、报检、货代、跟单、外贸业务员等业务工作的高级直接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应用性,增加与单证员、报关员资格证书等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例如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并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加大了实践课时的比例,通过这样的改变,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光学到了理论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2)依托与校外实习基地的紧密协作关系,不仅给学生搭建提升实践技能的平台,还可以与实习基地共同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类课程,编写应用型教材,开展社会服务和科研合作。另外一方面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安排专业实习的保障。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模拟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学习。通过到相关单位的实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状况,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能力,认识工作的性质,更加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

3.3 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按照以学院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院内成绩与企业考核相结合的要求,建成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与社会有机结合的评价体系。

(1)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以学院督导人员、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学生为主体,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队伍,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2)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制订学生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专业质量评价标准,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要素开展评价。

(3)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多元化定性评价和多元化定量评价模式。多元化定性评价模式包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常规评价和校外评价四个层面,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贸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它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的任务。世界经济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特征及我国在世界中地位的日益强大,要求应用型外贸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全面。应用CBE教学和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培养高效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晓玲,叶小兰,詹.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创新[J].商业时代,2009(2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