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1:32:58
导语:在新生婴儿注意事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婴儿培养箱;注意事项;医疗设备维修
婴儿培养箱(以下简称培养箱)属危及人体生命安全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只能在新生儿病房、产科病房、儿科病房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使用[1]。培养箱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1操作注意事项
培养箱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状况,并定期监控和记录患者温度,看是否有过热或过冷现象等异常情况发生,当培养箱发生任何异常和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关闭电源和转移患者,并及时通知医院设备维修人员或生产厂家授权的维修人员。
培养箱不能放在阳光直射或其它辐射热源存在的场所中,不能放置于有易燃麻醉气体存在的场所中,不能放置在有较强电磁场产生的场所中。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在前门挡板打开的状态下,不要把患者留在培养箱内无人看管。
培养箱的转移需至少有两个具有一定力量的人员来进行,转移前,需将设备的供电电源线和其它的所有电缆线拔出。正常使用的培养箱必须锁紧脚轮,防止偶然移动。培养箱在移动前应把水箱中的蒸馏水放净,所有物品应牢固地固定在所处位置,为了防止产生意外的断开,在移动婴儿床的时候,应确保每根导线到婴儿床之间有足够的长度,可以使婴儿床进行全方位移动。
培养箱在未接通整机的供电电源时,不得较长时间的开启电源开关,否则将无谓消耗设备内部的可充电电池的能量,甚至导致可充电电池损坏。培养箱首次使用或已完成了对于一个患者的培养时,或连续使用时间已达到1w及培养箱内有污物时培养箱必须进行彻底地清洁和消毒处理[2]。
2电气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培养箱接地的可靠性,必须将电源线接到一个完全接地的单项三线制供电电网上,不能使用延长电源线。为了防止电源意外断开,不要将培养箱控制仪供电源直接与网电源连接,而是通过升降式机柜上的电源供电。电源应符合培养箱控制仪或升降式机柜上的铭牌规定,设备停止使用或检修时应拔掉电源线[3]。
3输氧注意事项
培养箱内患者输氧时必须使用医用氧气,必须使用校准过的氧气分析仪监测氧气浓度[4],紧急输氧时,必须通知主治医生;吸氧时,会增加培养箱内的噪声声级。患者输氧时应按照主治医生的要求,并定期监测患者输氧情况,过度使用氧气会引起失明,脑瘫,甚至于死亡。
患者使用氧气会增加着火的危险。为确保患者安全,输氧前应使所有可能成为点火源的物质远离本设备,不得将会产生火花的辅助设备放置在培养箱内,不要使用易燃物质,即使是少量的易燃剂如乙醚,酒精或其它易燃物质与培养箱内的氧混合时,都可能引起着火。
在每次调节氧气流量后,至少让培养箱有30min时间来获得新的氧气浓度。应定期检查气体与氧气输送部件看是否有腐蚀或损坏的现象。
4湿度注意事项
培养箱的水箱具有加湿控制功能,可根据临床需要提高箱内的湿度[5]。向水箱内只能灌注蒸馏水,不能灌注自来水,自来水里的某些有机物会在湿热环境下繁殖起来,水箱内的水应灌到适宜程度,不要过量灌水,以免发生水溢出现象。设定相对湿度时,一定要遵守医嘱。
5光照注意事项
培养箱内在受到光源辐照的区域内,禁止放置任何药物和注射液。光源为LED的黄疸治疗装置属于3A类LED产品,该装置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激光辐射,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操作。产生激光辐射的光源为发光二极管(LED),LED的准直光束发射角为10°、最大输出不大于5mW及其累积测量不确定度为5%,预计增值为5000小时衰减25%。LED辐射最大输出是指LED组件板在整个工作范围内,任意时间向任何方向发射的总的可达LED辐射中的最大辐射功率。
为了防止损伤患者的视网膜,光照期间或患者的眼睛可能暴露在黄疸治疗装置的辐射中时,必须给患者佩戴眼罩,光照期间必须使用尿布或其它类似物品将患者的生殖器盖住,以防止损伤患者的生殖器功能,光照期间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胆红素值,操作人员请勿直视或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看光束。
6称重注意事项
培养箱内装有电子称的婴儿床必须预热至少30 min后才可进行称量,即在设置好使用温度并进入工作状态的培养箱内放置30 min以上才可进行称重,否则可能会导致称重准确度超出规定值。患者称重时必须保持水平位置,且应使患者处于婴儿床的中心位置。
婴儿秤的最大称重量为8kg,不得超负荷使用,以免对秤造成损害,装卸带有电子秤的婴儿床时必须小心轻放,不得用力压床表面,以免损伤床内部的重量感应传感器,婴儿秤称出的重量数据仅供参考。
7定期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培养箱使用的电源插头端子之间如果积聚了灰尘可能会导致火灾,因此至少每年一次对电源插头端子之间的区域进行清洁处理。
以下安全检查至少每年由一位经过培训的、有足够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测试,测试数据应保存,如果产品的测试出现任何一项不合格或者功能不符合,都必须进行维修。
7.1检查培养箱的机械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7.2检查培养箱的熔丝管是否与额定值相同。
7.3检查培养箱的性能指标是否与规格说明中的值保持一致。
7.4按照GB 9706.1-2007中的实验方法,测试设备的保护接地阻抗应不得超过0.1Ω。
7.5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对地漏电流,正常状态下应不得超过500μA,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得超过1000μA。
7.6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外壳漏电流,正常状态下应不得超过100μA;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得超过500μA。
7.7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漏电流,正常状态下交流应不得超过100μA;直流应不得超过10μA。
7.8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漏电流,单一故障状态下交流应不得超过500μA;直流应不得超过50μA。
7.9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漏电流(应用部分加网电压),单一故障状态下应不得超过5000μA。
7.10按照GB 9706.1-2007中的试验方法,测试设备的患者辅助电流,正常状态下交流应不得超过100μA,直流应不得超过10μA;单一故障状态下直流不得超过500μA,交流应不得超过50μA。
参考文献:
[1]戴建京,陈曼珊.婴儿培养箱的维修与保养[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8):141-142.
[2]姜俊,袁林.婴儿培养箱内置消毒装置的设计改进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1):98-99.
[3]刘会永,刘宝林.婴儿培养箱质量监管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3(12):197.
[关键词] 围产期;护理;成功母乳喂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66-02
围产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据临床观察独生子女初次生产的母亲普遍存在进入母亲角色过慢。母亲及社会支持者知识缺失信心不足、代乳品过度宣传成为直接影响母乳喂养成功几率的重要原因。围产期医护人员正确护理指导、宣教,是保护、促进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
1 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因素
1.1 产前的因素
1.1.1 产前接受过多的代乳品宣传。
1.1.2 孕妇对母乳喂养缺少正确认知,导致对产后哺乳信心不足甚至拒绝哺乳。
1.1.3 妊娠末期由于准备不充分,母亲产后哺乳时会因凹陷婴儿无法含接或因婴儿的吸吮出现皲裂、疼痛、感染等因素而放弃哺乳。
1.2 产后的因素
1.2.1 初次生产的产妇普遍存在进入母亲角色过慢。
1.2.2 分娩后的不适,护理不当及缺少社会支持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2 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医护人员不做代乳品的宣传
2.2 产前护理
2.2.1 妊娠28周后正确引导孕妇进行角色训练,促进孕妇进入母亲角色。为孕妇播放相应的育婴宣传片,并使用教具让孕妇在实践中接受和体会婴儿护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给模型婴儿穿衣、洗澡、换尿片、包、抱方法及哺乳姿势等,并及讲解注意事项。
2.2.2 积极正确的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因孕妇还未成为“真正”的母亲,此时孕妇更关注哺育婴儿对自身的影响,医护人员要耐心的从孕妇关注点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好处:①母乳喂养能减少母亲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据相关统计哺乳4-12个月,绝经前乳腺癌发病率降低11%,哺乳24个月以上绝经前乳腺癌发病率降低25%;②哺乳引发子宫收缩,加快产妇康复进度;③哺乳时消耗因孕育而囤积的大量脂肪,有瘦身作用;④哺乳期排卵会暂停,有自然避孕的作用;⑤喂养母乳既经济有方便;且母乳是婴儿最佳食品,比配方奶粉更易消化;⑥乳汁中含有的多种免疫物质可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使小儿不易生病;⑦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促进家庭和睦等。
2.2.3 孕妇护理
2.2.3.1 28周后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和乳晕,并在表面上涂上一层油脂轻柔的按摩,或经常用水或干毛巾洗,以增加的坚韧性。防止因为婴儿的吸吮出现因皲裂、疼痛并发感染,影响哺乳。
2.2.3.2 积极指导孕妇纠正凹陷。方法:一手托起,一手抓住乳晕部,向外牵拉,上下左右转动,或捻动,经过一段时间凹陷可以得到纠正,但注意指导孕妇在牵拉、捻动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围产期内做好护理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前提。
2.3 产后护理 以促进产后恢复及促进乳汁分泌为核心
2.3.1 产妇的心理护理 分娩后这一时期产妇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妇疲惫和劳累、兴奋、紧张、忙织在一起,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为产妇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指导家人给产妇以情感支持,送上温暖的祝福,为产妇提供舒适的,保持产妇身心愉悦。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协助婴儿尽早与母亲接触(半小时内协助母亲为新生儿哺乳),建立母子沟通,增进母子感情,以舒缓分娩带来的不舒适。
2.3.2 产后的护理 经过产前的护理,的坚韧性增加,要注意随时补充指导,因初次哺育婴儿经验不足损伤而导致的母乳喂养失败。
2.3.2.1 注意局部卫生 每次哺乳前后用清洁的温湿纱布擦拭。
2.3.2.2 凹陷应继续纠正,直到婴儿含接无碍为止。
2.3.2.3 使用型号适当的胸衣,托起,避免受压,引起乳腺炎。
2.3.2.4 如因特殊原因或新生儿不在身边暂不能哺乳时,注意指导产妇及时清空,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以防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
2.3.3 产妇的基础护理
2.3.3.1 产后认真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恶露情况,及时预防和发现产后出血的发生。并做好会阴护理预防产褥感染。
2.3.3.2 指导产妇产后尽早下床自行排尿、轻微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注意不要过早增加腹压,以免子宫脱垂。因产后产妇会大量出汗,要注意保持衣着保暖、干净、干爽透气,以防感冒。
2.3.4 产后饮食护理 根据产妇饮食习惯,选择少油高汤配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绿色蔬菜和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主食,及时为产妇补充因分娩而损耗的能量,保证产妇体力恢复及促进乳汁分泌。
2.3.5 做好产妇护理同时护理人员恰当的调动社会支持力量介入母乳喂养 产妇分娩后初期,产妇的社会支持人员兴奋点最为高涨,医护人员适时的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引导产妇亲人介入产妇的护理及支持母乳喂养行动中。为产妇争取母乳喂养社会支持,保证离院后以取得亲人的支持,并由亲人督促母乳喂养,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关键词】
妊娠;乙型肝炎;护理
乙肝是对我国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孕妇乙肝发病率为0.8%~17.8%,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不当的护理会加重孕产妇的病情、使新生儿感染上乙肝;而有效的护理则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母婴传播机会。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了35例妊娠合并乙肝孕产妇,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了35例妊娠合并乙肝孕产妇,其中HbsAg、HbcAb阳性6例,小三阳9例,HbsAg阳性的20例。
1.2 结果 顺产12例,胎头吸引助产14例,剖宫产9例,母子均平安,追踪婴儿化验均没被传染上乙肝。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保障足够的睡眠,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防止交叉感染。表抗阳性的孕妇,28周后应每4周肌内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lU,直至分娩[1]。
2.1.2 心理指导 本组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焦虑、抑郁和恐惧,担心自身预后、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传染上、担心自己被嫌弃,针对孕产妇心理,护理人员应给患者充分的同情与关心,尊重孕妇人格和意愿,为患者保密,并向孕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预后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减缓孕妇的自卑心理,提高自我照顾能力,使她们明白积极的配合、适时的阻断可有效控制母婴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顺利渡过孕产期。
2.2 产时护理
2.2.1 提高助产技术,避免垂直传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防止产程延长,必要时给予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避免产妇体力消耗。保护好会阴,避免软产道裂伤,减少产后出血。防止新生儿产伤,避免产时新生儿羊水吸入。
2.2.2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在隔离产房分娩,注意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好脐带,凡乙肝产妇使用过的医疗用品均需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按传染病源由专人回收处理。
2.2.3 心理护理。心理因素严重影响产程的进展及子宫收缩情况,本组患者多数担心分娩时自己的孩子被传染上,因此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不配合,针对这些问题,助产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讲解分娩时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给产妇进行持续性的心理安慰,必要的心理疏导,给予表情支持、生理帮助,使产妇增强分娩的信心,取得积极的配合,顺利渡过分娩期,减少产后出血。
2.3 产后护理
2.3.1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产后2 h嘱产妇解小便,防止产后尿潴留。不易哺乳者要及早回奶,禁用雌激素等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回奶。
2.3.2 新生儿的处理 ①主动免疫 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给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30 μg,生后1个月、6个月再分别肌内注射10 μg,免疫率达75%[2]。②联合免疫:新生儿出生6 h内和生后3~4周时各肌内注射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疫苗仍按上述方法进行。免疫率高达95%[2]。经全程阻断,于生后6个月复查。
2.3.3 产后健康指导 减少母婴传播,阻断需半年时间。产后产妇不要和婴儿亲嘴,不用口唇品尝孩子的食物,更不能口对口喂哺,喂婴儿前要充分洗手,婴儿奶瓶用后要消毒。要避免恶露、经血、汗液对孩子的污染,污染的内衣要单独清洗,产妇皮肤有破损的要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避免婴儿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在隔离的同时应指导协助产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提高母亲的自尊心。如果下次想怀孕,应等肝炎痊愈两年后再妊娠。
3 体会
本组产妇手术和分娩过程顺利,没出现产后大出血及手术并发症现象,出院半年后追踪婴儿化验均没被感染上乙肝。针对乙肝孕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实施恰当有效的护理及新生儿适时的阻断,可有效控制母婴传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
参 考 文 献
经常听很多读者妈妈问,新生儿宝宝这么小,能竖抱吗?能抱坐吗?很多长辈也都担心地说,竖抱拍嗝对宝宝的脊椎伤害太大了。众说纷纭,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拍嗝姿势呢?
其实去年汪小菲也曾在微博上晒出帮女儿拍嗝的照片,但他拍嗝的方式却立马遭到网友的“纠正”,表示“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必须让她靠在大人肩膀上拍嗝,目前小宝宝颈部和脊柱太柔软,经不住这样直立的拍嗝方式”,并善意提醒汪小菲“别再折磨女儿”。尽管汪小菲一再表示,这个姿势是请教过专业人员的,但仍旧有网友回应:“虽然这姿势的确是对的,但不是针对刚出生的婴儿。”不少新科爸爸妈妈都陆续加入到这个话题的讨论。
那么,让宝宝坐着或者竖着拍嗝的方式有无错误呢?是不是各个年龄段的宝宝真有特定的拍嗝方式呢?新生儿护理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
拍嗝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宝宝吐奶,一般未满3个月的宝宝在吃奶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吐奶现象。这是由于宝宝贲门的收缩功能还未发育成熟,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吃得太饱或喝奶时吞入空气又没有打出嗝来,就容易发生吐奶现象。
大家在讨论拍嗝方式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影响宝宝打嗝的各种因素。比如除了喝奶量、吸入空气量会诱发吃奶宝宝打嗝之外,还跟配方奶、宝宝体质有关,而这常常是很多新生儿家长所欠缺的育儿常识。配方奶粉的分子大小、消化吸收的难易程度,都是引发宝宝吐奶的原因。另外,虽然只要在吃奶的时候“喝进”空气,宝宝就会打嗝,但有育儿交流经验的家长会发现,有的宝宝似乎更容易打嗝、产生嗝气,这就是宝宝的体质问题,跟宝宝肠胃吸收能力有关。因此每个宝宝打嗝的快慢、频率情况也会不一样。
比较经典的拍嗝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直立式、端坐式和侧卧式,但是,业内并没有严格区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到底该用哪种方式拍嗝。一般主要以新生儿家长的习惯和方便程度来选择。这里为大家做一个较详细的介绍。
直立式 一只手把直立的宝宝贴肩膀抱住,另一只手以手腕部的力量带动手掌轻扣宝宝的上背,促使宝宝打嗝。
注意事项 宝宝面朝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捂住宝宝的口和鼻,以利宝宝呼吸。
端坐式 让宝宝朝着自己坐在大腿上,如果宝宝还不足4个月大,要用一只手轻轻撑住宝宝头部,如果宝宝已经满4个月大,则用手扶住宝宝即可,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促使宝宝打嗝。
注意事项 如果宝宝在拍打几次之后都没打嗝,应先抚摸再拍打。
侧趴式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水平放,让其侧趴在大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即可。
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身体固定在妈妈腿上。
宝宝拍嗝三字经
此外,在提醒大家在关注拍嗝方式的同时,更应注意拍嗝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院产房的护士们编了一套“宝宝拍嗝三字经”,感兴趣的新生儿家长们不妨学习一下。
我院的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的观察一般都是由妇产科转入儿科进行观察和治疗的,因此就这三年来暖箱应用的护理操作谈几点。
1 新生儿特点
正常新生儿皮肤红润,胎毛少,全身覆盖着胎脂,出生后体重明显下降,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大,容易散热,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注意保暖,防止肺炎和硬肿症的发生。
2 未成熟儿特点
是指胎龄未满37周即259天,出生体重在2500 g以下,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新生儿,胎龄已足而体重在2500 g以下者称足月小样儿。
3 入箱条件
凡出生体重在2000 g以下者;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4 入箱前的准备
①用0.025%84消毒液消毒暖箱;②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③水箱内加入蒸馏水至2/3满;④将暖箱温度调至32 ℃~34 ℃,相对湿度为55%~65%,预热待用。
5 入箱后的护理
①每30 min~1 h观察患儿一次,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②定时为患儿加喂奶、换尿布、擦油浴、查体、操作时动作要仔细、轻柔,避免划伤皮肤引起感染,如有光疗要配戴好护眼罩,系好T字形尿布,保护好患儿会及阴囊。③患儿头要偏向一侧,避免溢奶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④保护各种导管的通畅,如吸氧管、鼻饲管、静脉通道等。⑤定时测量体温,并同时记录箱温,根据体温的高低调节箱温,使患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⑥做好出入量记录,尿布等观察物体要称重,以计算出入量的克数,便于观察。⑦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操作时应从袖孔伸入操作,如患儿脱离危险,须回到母亲身边时,再打开边门将婴儿包裹好交予母亲,并嘱咐注意事项。⑧每班护士要定时往暖箱中加水,并保持清洁。
雌激素应用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适用(雌激素)HRT的妇女仅是少数,剂量应个体化,初始剂量宜小,并视症状和不良反应适当调节到最低有效量,初始期1~3个月应认真找出适宜维持量。②定期监测血浆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要应用5~10年,甚至终生,若症状缓解后立即停药则容易复发。③尽量联合用药,雌激素与钙、维生素D、孕激素、雄激素联合用药的预防或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也可减少雌激素的用量。如与维生素D和钙并用,可减少尼尔雌醇的用量,而疗效相同;雌激素与雄激素联合用药,对有肿胀疼痛、减退和抑郁症状者效果良好,可考虑每日加服甲睾素5mg。孕激素对骨密度可能也有益处,特别是合成类孕激素。当预防骨质疏松需长期口服雌激素时,每月应加服孕激素10~14日。④给药途径:常见为口服、局部涂敷、皮下植入和经皮给药。口服方法简单方便,对血脂改善明显,但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不符合生理规律;局部涂敷给药方便,适用于泌尿生殖器官的疾患,但药物吸收不稳定;皮下植入可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直接到达靶器官,并能稳定地释放,但需手术,且雌二醇的剂量也不能随意控制;经皮给药的剂型常为凝胶和皮肤贴片,药物吸收较均匀,但长期给药需口服孕激素。⑤注意监测雌激素不良反应,定期检查盆腔、、血脂、骨密度等指标。⑥对患有雌激素绝对禁忌证的雌激素性高血压病、乳腺癌、进展性乳腺纤维囊性病、子宫肌瘤者禁用;对患有雌激素相对禁忌证的肥胖症、糖尿病、胰腺炎、胆石症、胶原纤维病、乳腺癌、高脂血症、心肌梗死、肺栓塞、深部血栓静脉炎患者慎用。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应用注意事项:①妊娠期妇女禁用;正在或既往患有血栓、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者,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视网膜静脉血栓者禁用;过敏者禁用;肝功能不全、胆汁瘀积、严重肾脏功能不全、难以解释的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患者禁用。②对绝经期结束2年以上的妇女方可应用。本品可引起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期间如出现任何子宫出血应及时做妇科检查。③对饮食中钙摄入不足者,建议同时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
降钙素应用注意事项:①对蛋白质过敏者可能对降钙素过敏,应用前宜做皮肤敏感试验。②大剂量短期治疗时,少数患者易引发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降钙素对妊娠期妇女慎用;对有皮疹、支气管哮喘者慎用。③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宜同时补充钙制剂。④皮下、肌内注射或静滴后的不良反应为面部、手部潮红,见于20%~30%的患者。常于注入后几分钟内发生,持续约1小时。少数患者有寒战,偶见有腹泻、呕吐、尿意频繁。非人类降钙素可发生抗体和过敏性皮疹,尤以肌内注射者较多于皮下注入者,鲑鱼降钙素作用最强而应用最广,有57%的使用者产生抗体,23%因此发生耐药。罕见人降钙素抗体。故出现继发性治疗失败,可能与抗体产生有关,宜更换人降钙素。⑤肌内注射应避开神经走行,左右两侧交替注射;注射时,若有剧痛或血液逆流,应迅速拔针换位注射。
甲状旁腺激素应用注意事项: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抑制成骨细胞的凋亡,其促成骨作用超过促破骨作用,使骨量增加,骨骼的力学强度增加。20μg/日,1次/日,皮下注射,但对已患骨肿瘤或可疑骨肿瘤者禁用,高钙血症者慎用。
氟化物应用注意事项:氟化物为骨形成刺激剂,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使松质骨骨量增加,尤其是脊柱,但对皮质骨无影响。因此,氟化物对不同部位的骨折也有不同的影响。此外,氟化物对骨的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对骨量有益,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大剂量可使骨形成异常,反而增加骨脆性,尤其是增加皮质骨骨折危险。氟化物代表药有氟化钠、一氟磷酸二钠、一氟磷酸谷氨基酰胺等。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下肢疼痛综合征,后者常累及跟骨、膝关节、踝关节等。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优质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护理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新生儿的所有护理均在产妇床旁护理,持续地促进母亲、婴儿健康教育及实施,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认可,从而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科室服务满意度[1]。2012年至今在我科开展该项护理技术,不仅得到了产妇和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分娩后母婴同室的产妇400例。年龄在18~40岁,孕周为37~41w,其中初产妇220例,经产妇 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及婴儿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进行护理。
1.2.1常规护理 对产妇及家属做健康宣教,抱婴儿到沐浴室沐浴、预防接种。
1.2.2母婴床旁护理
1.2.2.1床旁宣教 对产妇在床旁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产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卫生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指导(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按需哺乳等),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奶、含接姿势;发现凹陷者,及时示范并教会产妇及家属护理凹陷的方法;发现肿胀者,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护理及挤奶手法,以及产褥期常见症状的处理等;认真做好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1.2.2.2床旁沐浴 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应使用盆浴,一人一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准备好用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沐浴同时,以互动形式,鼓励产妇和家属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尽量详细讲解沐浴的步骤和要点,脐部和臀部的护理要点,穿衣、更换尿布、包裹婴儿的技巧;以便产妇和家属更好地学会护理婴儿及掌握相关知识。
1.2.2.3健康教育更直接、更有效 强调脐带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消除产妇和家属的顾虑,避免出院后脐带感染;同时还要强调婴儿皮肤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教会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含接技巧、挤奶手法。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
1.2.2.4床旁抚触 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婴儿最大的神经器官皮肤进行有部位、有节奏、有规律、有一定力度的抚摸。目前已被公认为有助于婴儿体格发育、情商和智商发育的新型护理技术,并广泛在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开展。针对产妇及家属文化层次、风俗、习性不同以及意愿,可教会她们做新生儿抚触。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200例产妇,担忧170例,占 8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76例,占 38 %,满意60例,占30%。观察组产妇担忧50例,占25 %,健康教育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160例,占90 %,满意190例,占95 %。
3 讨论
在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妇产科病房为配合“争创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设,促进此项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采用了产科护理的专科特色和人性化服务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服务。“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是目前人性化服务向产科护理提出的新服务理念,也是产科护理发展的趋势。
3.1调整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加强协作能力。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把护理人员分为两个护理责任小组,合理安排: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新老搭配等原则组成护理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床位分管固定的方法;每组设组长1名,负责病区1/2患者的管理,由护理组长负责,责任分工细化,目标明确。实行分组包干、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相互协作的方法,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所管患者的质量措施、病情观察、特殊检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对患者实施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3.2合理分配上班人员及各班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原则。根据科室情况,合理按排人员上班及分配工作量,遇晚夜班人员少而繁忙时,设置二线班,随时调动协助晚夜班,以减轻晚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防止因繁忙而服务不到位引起医疗纠纷,确保优质护理的有效落实。
3.3开展不同途径的健康教育,满足产妇的要求。在床旁护理中进行健康教育,更直接和有效,使产妇及家属在切实感受到被关怀和理解时,才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产妇住院的全过程;加上我科开展优质护理后,拓展了母婴管理、产妇早期康复等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到位的全方位护理,促进产妇的康复。同时对产妇及家属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并采纳。
3.4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对母婴更加严格护理程序,床旁进行一对一操作,减少医疗差错和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床旁护理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还强调各项护理技能的掌握,能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通过母婴床旁护理,提高了新生儿护理质量;产妇及家属的积极参与,促进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及恶露的排出。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自觉性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技能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5以往的传统方法,都是由护士将婴儿抱到新生儿沐浴间进行集中护理(沐浴、预防接种、抚触等),这个过程不免让许多家长但忧:离开父母视线,宝宝能否得到精心的护理,会不会在集中护理中将宝宝抱错?会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等等诸多问题,而母婴床旁护理是在产妇和家属视线内的一对一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这种护理模式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解决了许多家长的困惑,实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人性情感关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让床旁护理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3.6开展产科延伸服务,并做到出院随访的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每位产妇出院时进行详细的出院宣教,并开放热线电话,出院7~14d内进行回访,询问其哺乳、伤口、新生儿喂养、黄疸、脐带脱落等情况,确保患者随访观察及特殊患者的跟踪观察。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听取产妇及家属意见,了解评价效果,改进服务流程,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和专科护理质量的内涵,为她们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使她们感受到医护工作者的爱心和责任心,进一步和谐医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小儿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解热作用强,镇痛作用较弱,作用缓和而持久,对肠胃刺激小。用法是1次10~15 mg/kg,一日分4~6次服用;或用阿司匹林,按儿童体表面积1.5 mg/m2,分4~6次服用,或1次5~10 mg/kg。阿司匹林吸收迅速而安全,解热作用强,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布洛芬具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是此类药物中对肠胃刺激最小的,用法是每次5~10 mg/kg,3次/d;5岁以下小儿高热时可用20%安乃近溶液滴鼻,婴儿每侧鼻孔1~2滴,2岁以上儿童每侧鼻孔2~3滴。使用退热药物需注意的是: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发热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体内抗体增多有利于炎症修复,但发热消耗体力,体温骤降容易引起虚脱,应严格掌握用量。注意两次用药间隔时间(4~6 h),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不能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避免对肝、肾刺激。用药时间不超过3 d,发热时控制饮食,多喝水、果汁,高热患儿用冰袋或凉毛巾冷敷,或用50%酒精擦拭四肢、胸背、头颈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室内空气保持通畅。
小儿感冒初始阶段,如流涕、咽痛、声音嘶哑,服用美扑伪麻、酚麻伪敏、氨酚伪麻等制剂。伴有咳嗽服用美酚伪麻、双酚伪麻、美息伪麻等。流感一般高热,服用退热药外,还要服用金刚烷胺制剂抗病毒药物,如复方氨酚烷胺咖敏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缓解鼻塞症状,用奈甲唑啉滴鼻剂。服用感冒药注意事项:抗生素对感冒和流感病毒无作用,但感冒时,病毒在咽部繁殖引起咽炎,在肺部繁殖引起肺炎,并发细菌感染时服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感冒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物,多喝水,注意休息。感冒药物连服不得超过7 d,服用剂量不得超过推荐量,一周后未缓解,应去看医生。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痢疾、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急性腹泻,症状是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首选黄连素。1岁以下1次0.05 g,1~3岁1次0.05~0.1 g,4~6岁1次0.1~0.15 g,7~9岁1次0.15~0.2 g,10~12岁1次0.2~0.5 g,3次/d。由于外界刺激引起激惹性腹泻,症状多为水便,伴有粪便颗粒,下泻急促,伴有肠鸣音,腹痛剧烈,选用思密达、蒙脱石,1岁以下每日1袋,2~3岁每日2~3袋,3岁以上每日3袋,分3次服用。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证见黄绿色,婴儿粪便混有奶瓣,服用胰酶制剂。服用腹泻药物注意事项:腹泻可致钾离子丢失,注意补充钾盐、水、电解质;药用炭(思密达、蒙脱石)可影响儿童营养吸收,3岁以下儿童长期腹泻或腹胀禁用,药用炭不易与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乳酶生及各种消化酶同时服用。
便秘也是小儿常见病,低张力性便秘(肠肌、腹壁、膈肌张力无力,通常是软便,大便时间较长),用开塞露1次5~10 ml,注入,深度距口3~6 cm。急性便秘,用硫酸镁,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山梨酸和甘油,1次每周岁 1 g,同时大量饮水。便秘用药注意事项:儿童不易用缓泻药,可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一旦缓解,应停用,一般用药不超过7日。硫酸镁应在清晨空腹服用,需大量饮水,排便反射减弱引起腹胀时,应停止使用。
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遵循以下几点:
①用药及时,用量宜轻。小儿得病急,变化快,因此用药要及时,由于小儿脏腑娇嫩,用量宜轻;
②宜用清轻之品。对大辛、大寒、大热及攻伐药物、猛烈药物要慎用,如必须使用,量要少,中病即止;
③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宜用健脾和胃药物;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分娩新生儿1023,发生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轻度窒息36例,重度窒息14例。
1.2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的50例新生儿中,窒息诊断和分度按《实用新生儿学》标准来分类: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四到七分为轻度窒息,小于或等于3分为重度窒息。
2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 897%,其中轻度窒息占72%,重度窒息占28%,本院中轻度窒息的均抢救成功,重度窒息者除因例外死亡外,其余也均抢救成功。
3讨论
3.1诱因本研究中所涉及的50例新生儿窒息死亡的中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其中脐带因素22例,在所有的原因中所占比重最高,新生儿脐带缠绕、过短或脱垂、受压等原因导致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在这几类原因中最常见的脐带异常,缠绕紧者的胎儿缺氧多表现在孕妇临产时,胎儿的下降造成脐血管受压,在宫缩较强或胎头下降时表现更加明显。正由于这个原因,医院在产前应对孕妇进行B型超声检查,对有此类症状的胎儿重点监护,并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妇的羊水过少也可反映胎儿可能处于缺氧的状态,因为此类原因发生的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也占很大比重。在对这50例新生儿窒息的研究分析表明,羊水过少使羊水显得更为粘稠,污染程度更重,产妇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医生在产程中应及时准确观察羊水性状,尤其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尽旱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之间无必然联系,但确与分娩时胎儿在宫内的状况、适应症的选择及助产者的技术紧密相关。如果助产士助产时机及适应症当,且操作技术熟练,可以及时结束分娩而达到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效果。
3.2抢救的护理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发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胎儿脱离母体后立即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的咽喉部,吸净新生儿口咽鼻粘液及羊水,拍打婴儿足底促使婴儿啼哭,建立呼吸。窒息胎儿产出后没有自主呼吸的,要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一吹一压20~30次|分,新生儿胸前微微隆起时即停止吹气,轻压婴儿胸部将气体排出,同时可用葡萄糖、地塞米松和维生素自脐静脉缓缓注入以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必要时加压给氧。患儿这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缓注。当新生儿重度窒息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分泌物后应小流量给氧。抢救新生儿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心脏,如患儿心跳变慢而弱或暂停可给予肾上腺素0.1~0.3mg/kg静脉注射,同时加胸外按压心脏配合人工呼吸给氧。抢救时应免损伤呼吸道粘膜,人工呼吸时吹气不可过猛,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注意婴儿保暖以免着凉,应放在婴儿辐射台抢救。
3.3复苏的护理一旦发生窒息,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规范运用ABCDE复苏方案,严格遵循复苏指南中的复苏流程处理,复苏体征指标为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为红润,心率大于100次|分,神经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满意。另外复苏后用小儿面罩给与氧气吸入3~6小时。以后根据情况间断给氧,浓度宜百分之40%~50%为宜,肌注维生素K.可预防颅内出血,静推氟美松2.5毫克,可增强肌体抗休克能力,纳洛酮0.2毫克加10%葡萄糖20毫升静推,可改善呼吸。同时新生儿窒息儿复苏后应密切观察并预防颅内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持续性胎儿循环、等等并发症。将取头低脚高侧卧位行引流,保持呼吸通畅,间断或持续给氧,复苏后婴儿即使呼吸恢复,但低氧血症缓解需要实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嗜睡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4护理注意事项新生儿窒息是孕母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等等都有关联,其中孕母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胎儿所造成的影响,对慢性宫内缺氧、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应尤其注意。多数新生儿窒息在产前可以得到预测。因此孕期孕妇保健的加强,加强孕期医院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和,全力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合理恰当的抢救,并作好复苏后护理。畅通婴儿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婴儿有效呼吸是关键;严密观察婴儿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并发症;除支持疗法外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肤色进行评估,以此决定下一步的操作,整个过程要求及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