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1:32:59
导语:在创业风险与防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主体风险。金融创新的主体风险是指创新效果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主要包括:(1)决策风险。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转换经营机制、调整战略布局、更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决策风险。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分支机构众多、决策权力分散,过于追求发展速度,必然导致决策风险增大。主要表现为市场定位不准确,条件不成熟,论证不充分,忽略投入产出比、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等。(2)金融创新是对原有金融控制的削弱,如果创新的风险控制措施没有及时跟进或不完善,就会使金融创新活动难以规范,加大了金融运营风险。风险控制中的缺陷弥补具有滞后性,某些漏洞的发现要以损失为代价。核算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使得风险控制更加困难。(3)工具风险。一是金融创新工具不适应社会需要,创新失效;二是金融创新缺乏有效保护,创新工具一出台就成为大众工具,失去了其独特性和创利空间。(4)人员素质风险。人员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影响创新实施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人员素质直接决定创新风险的大小和创新成败。
2.经营风险。金融创新的经营风险是指因创新实施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商业银行业务运营风险,主要包括:(1)信用风险。受自身利益的驱动,面对同业竞争,商业银行急于推广新业务,降低对资产安全性的追求,放松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使贷款质量下降,形成新的呆坏账。(2)利率风险。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负债结构发生变化,“固定利率负债”比例不断下降,“变动利率负债”比例不断上升,从而使金融机构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当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利率敏感性都大幅度上升时,金融机构就将自己置于利率多变的风险之中,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进一步增大。(3)汇率风险。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各国汇率波动风险日益增大。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的拓展使其更直接、更深入地融人国际金融市场。如果在国际业务的操作中只注重市场的拓展,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有可能导致资本损失。(4)资产风险。商业银行经营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尤其在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竞争的压力,金融创新有可能成为放松资产投放条件的借口,在目前传统贷款授权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承兑、贴现、保证、信用证、委托、贷款出售、银证银保银企合作等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成为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首选,导致银行业务交叉加剧、业务功能综合化、同质化。由于此类业务具有自由度大、透明度差的特点,如不加强约束与控制,必将以牺牲谨慎原则为代价,带来业务上的虚假繁荣,造成增量资产风险扩大,冲击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
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规范创新体制。一是在规划创新体系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回避决策风险;二是在创新产品的营销中,商业银行应遵循分散风险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是商业银行在创新实施过程中,要遵循规避风险原则,通过风险度分析,避免从事高风险业务;四是在创新工具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市场和政策因素,避免因市场定位不准或政策阻力产生工具风险;五是可行性论证中要有风险分析的内容,创新项目实施前要配套出台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管理中切实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并通过宣传教育,让员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防范风险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重点完善信息系统,保证本系统信息传递与收集的高效率,将全行的信息及时汇总传递给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以便能迅速针对创新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做出调整,尽可能规避创新业务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资产风险等经营风险。
3.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修补和完善存在的制度漏洞,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控制度能够得到严格执行,从而将创新风险降到最小。竞争加剧风险的增加,商业银行要在内部控制上做文章,从内部管理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内控制度能够严格执行。其中人员素质的高低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在关注员工业务素质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员工的道德水平,防范道德风险。
4.加强创新管理。金融创新不能是无序创新,而应在一定的规则内运行,要通过建立创新组织结构、产品管理条例等形式,加强对创新的规范管理,使创新有章可循,避免陷入先创新、后规范的恶性循环。
5.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商业银行管理机构应在经营业务系统中建立监测系统,通过电子化监测平台,实现总行、分行、支行、营业部的逐级风险监测。通过一定频度的基础数据分析,有效掌握业务变化情况,调整业务经营方式。根据风险的轻重缓急程度,将预警信号分为前期预警、中期预警和紧急预警,管理机构应按照不同层次授权对风险做出及时反应,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风险防范 价值创造 运行
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日益严重,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减少经营损失,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资产完整和安全、经营活动的正常有效运行以及技术纠正经营错误而采取的各种程序和政策。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还可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企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概述
1、企业内部运行中风险防范的作用。首先,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会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加强对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采集、计算和汇总过程的控制,保证各项数据资料可以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通过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手段来将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再次,实现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企业通过采取各种内部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
2、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各种风险的控制上采取统一的管理措施,风险控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缺乏对风险识别的意识。受专业技术和知识的限制,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单纯的依靠经验来发现风险,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再次,风险防范的范围有限。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的风险防范是全过程的,企业需要对工作的每一个程序和每一位员工进行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加强全体员工对风险防范的认识。
二、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风险防范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1、风险防范与价值创造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只有与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风险,企业经营价值才不会被风险所破坏。企业风险防范由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活动组成,其中风险评估是指风险的识别、分析与应对,而控制活动是指职务分离、会计系统和财产保护的控制以及运行分析与绩效考评。只有企业加强风险防范,企业价值才会遭到最小程度的破坏,企业预期的收益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2、企业缺乏内部控制下的风险防范与价值创造。企业在缺乏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还需要加大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对国家内部控制政策的了解,减少企业因控制不足而导致的重复工作和资金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会随着企业资金投入的加大而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也会进一步降低,但是企业的价值创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企业的收益小于成本的支出。
3、企业内部控制适度情况下的风险防范与价值创造。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则企业的员工会不断的加深对内部控制体系的了解,相应的执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成本会减少,费用支出降低。合适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有效的配置企业资源,还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的价值创造大于成本的支出。
4、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采取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如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过度的关注经营风险,则风险防范的资金会进一步加大,企业会丧失很多的商业机会,丧失自身参加市场竞争的机会。此外,过度的内部控制还会降低执行风险防范体系的效率,加大成本的支出,降低企业的反应能力,使企业的价值创造进一步低于成本的支出。
三、企业如何进行风险防范与价值创造
1、树立科学的内部控制理念。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难免要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理念的正确树立可以帮助企业加强资产核实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提高对于资产负债评估和资产高估的关注,真正的将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此外,企业还要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加强对经营重点环节与重点方面的控制,减少风险防范的支出,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
2、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首先,企业在经营之初要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做好各项经营活动成本支出的规划,避免重复的工作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全员性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控制。此外,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还要建立内部的监督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完善企业问责制度,确保全体员工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加强企业价值创造。
3、合理组织风险防范与控制。如上所述,过度的和不足的内部控制都会降低企业经营价值的创造,减少企业的预期收益,企业要在明确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树立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的目标,合理的投入风险控制的成本,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采取及时的纠偏措施。此外,企业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各种经营风险,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风险防范与价值创造的结合,企业只有采取合适的内部控制目标,合理的投入风险防范的成本,企业的价值创造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计划。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内部控制的措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目标来合理的制定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企业经济.2012(03)
[2]梁志红.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J].价值工程.2012(12)
【关键词】金融创新 风险 防范
一、引言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策略,构建新组织开拓新市场,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创造和更新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给我国银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给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改变,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金融创新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下面我们将对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进行说明,并通过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成因及表现的分析,提出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措施。
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经济全球化提出的金融全球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加快,流动规模上升。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和服务品种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需要,这就迫使我国银行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以实现金融全球化。
(二)国内外金融市场的竞争迫使我国银行业不得不创新求存
1.外来竞争。我国入世以来,金融市场的开放速度加快,开放程度提高,外资银行的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内部竞争。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出现,抢占市场份额。
3.竞争范围及空间的扩大,不仅业务上的竞争,管理竞争、资本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人才竞争等日趋激烈。随着金融服务的增多,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在享用现有服务的同时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三、金融创新风险的成因及表现
(一)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一直相伴
下面我们就对金融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说明:
1.金融创新行为带来的通胀效应。金融创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通胀效应。主要是因为金融创新行为会导致货币供应主体的扩大,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而且许多金融创新工具是为了加快资金流动速度,这就进一步刺激货币扩张。
2.金融创新行为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许多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管制的规避,这种规避行为本身跳出了现有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之外的行为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
3.金融创新行为加大了监管难度。金融监管难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领域扩大,监管对象增加;二是表外业务交易的比例上升。
(二)有其因必有其果,有风险成因就必然会有风险的出现
风险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设计风险。就是金融创新措施在设计阶段夭折,主观原因是由于设计者的能力所限,客观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创新措施不能满足新的市场要求。
2.价格风险。市场价格的变化导致金融创新产品的价格变化。
3.信用风险。在一些场外交易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会出现交易者不能履约的情况。
4.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创新产品的持有者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以较低价格出手而造成损失。
5.操作风险。由于控制系统或清算系统失灵造成的风险。
6.经营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由于产品的复杂性导致的判断错误、记账错误、结算错误、交割错误以及合约错误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7.投机风险。是指高收益高风险类型的金融产品,由于投机者的盲目跟从和疯狂哄抬造成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必然价格狂降,从而造成金融动荡,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扰乱。
8.伙伴风险。是指国内外金融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金融市场内部之间的相互依赖,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
四、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金融风险的成因及表现,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一)对监管部门的要求
1.完善金融法规,建立健全金融法规。使金融交易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建立风险管理和交易咨询机制,使各金融机构都有防范风险举措,以确保投资的安全性。
2.对金融创新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金融监管部门要有专人参与金融创新,对金融创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准确把握其风险,组织专门人才对新产品进行论证及审定。
3.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投机性产品要尤其重视。
(二)对金融创新主体的要求
1.要树立风险意识。要在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把防范风险作为每个人的职责,在工作中,严格按章操作,自觉注意防范风险。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在创新产品时,要以规避风险为首要原则。
2.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各金融机构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3.加强内部监管。首先要提高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员工职业行为;其次要定期进行考核,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
五、结语
金融创新,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于风险的防范是一个需要时时注意的问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风险防范措施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祝广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7,03:224-225.
关键词:风险管理;大学生创业;创业园
创业,是指某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以外界现有资源为基础,运用个人或团队力量开创性的去寻求机遇,创立企业并谋求发展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的群体,拥有将创意付诸实践的强烈愿望。大学生创业无论对于解决就业压力,还是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面对不确定市场环境下的诸多风险,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因此,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园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创业企业的成功运营。
一、风险管理的概述
对于风险管理的内涵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极具权威性的美国COSO在其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将其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风险管理整个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决策等内容。
由此可见,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总体目标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同时这一过程需要组织中包括董事会成员、管理者和其他人员的参与,需要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根据经营活动中所处的内外部因素识别和应对各种潜在和现实的风险,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特征
创业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复杂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者有限的能力等原因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维普遍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这些都是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作为在校大学生,其有着很多现实存在的限制因素,致使他们创业更加艰难,包括市场动态、融资方式、法律知识、社会经验等的严重缺乏,所有这些都给学生创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分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常见的创业风险主要来自于经验、项目、资金及技术风险四个方面。其中经验风险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经验及法律、信用和团队意识等因素,项目风险反应在项目选取、市场定位和环境判断上,资金风险表现为资金的筹措及团队利益的分配,而技术风险通常产生于技术的水平及其应用领域和创新能力。
三、个案研究
通过对风险管理概念和特征的认识,本文将以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例,就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剖析。
(一)创业园概况
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于2009年3月,是学校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园项目。设立初衷在于为有创业愿望和已在自主创业方面崭露头角的在校学生个人或者创业团队,提供“准创业”、“模拟创业”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先行者,该校创业园项目当前主要涉及广告设计、媒体推广、数码电子、物流、教育培训、环境检测、花木工程、纺织品设计等领域,包括绿舍生态花卉工作室、绍兴天艺广告公司、绍兴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兰草布艺中心、炫染坊等。创业园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成果也逐渐显现,一些项目经过“孵化”羽翼渐渐丰满,涌现出了一批创业榜样,如兰草功能纺织品与布艺创意中心的徐海涯在2010年纺织品博览会上获得“越隆杯”首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唯一的一等奖,并成为越隆集团的签约设计师。
(二)创业园存在的风险
截至当前,尽管创业园入驻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创业“金点子”从设想变为现实,但通过对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调查分析可见,创业园现存项目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如下(见图1):
1.经验风险。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经验风险成为最大的潜在风险。创业园受访的项目负责人均表示,大学生创业者在年龄、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在社会关系中也缺乏必备的经验,对法律、信用和团队意识缺乏深刻认识。其中社会关系、社会经验在此风险中分别占38.6%和34.7%,法律、信用和团队意识占26.7%。
2.项目风险。选择可行性的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中,项目选择占37.8%,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者只看到项目新颖性而忽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选择团队成员时缺乏理性;对于市场定位等相关的前期准备不足,市场定位在项目风险中占35.2%;创业环境的复杂性也导致27%环境判断风险。
3.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创业风险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团队在初期创业中资金基本来自成员出资,银行贷款申请难、手续复杂等问题导致资金筹集成为风险的主要原因,占41.5%。创业园的多数受访的团队成员表示,创业者自身财务运作能力不足,资金投资和利润分配也是重要的风险。
4.技术风险。由于创业技能不足,创业园项目团队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调查显示:20家企业均表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因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技术应用能力缺乏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导致创业活动遭遇风险。其中本身的技术水平占44.2%,技术运用占33.7%,技术创新占22.1%。由此可见创业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创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待加强。
(三)大学生创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策略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控制;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因素
在投资于高新技术产品创造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因素而导致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技术风险,它是风险投资中一项极其重要的风险因素。在研究开发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科研能否成功,也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之后,技术上没有取得什么突破,甚至可能一无所获。中间实验阶段面临的技术风险主要在于研发阶段获得的成果可能难以实现可行的商品化设计,或者根本不具有实际应用性。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技术风险因素在于产品也许由于技术问题难以获得批量生产,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原先技术显得过时。
2.市场风险因素
产品在市场上存在着赢利或亏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会造成风险投资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市场变幻莫测,隐藏着许多不确定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到底为多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到底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具有不确定性。有些产品,也许技术含量很高,但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却不为市场所接受。
3.资金风险因素
因资金不能适时适量供应风险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导致高技术创新失败的可能性,造成了风险投资中的资金风险因素。在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发展阶段的深入,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增加,风险投资公司也许不能适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从而造成在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一阶段出现资金供应的“断层”,使风险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无法实现,从而导致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和风险投资失败。
4.管理风险因素
风险投资中的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管理风险主要由人员素质欠缺、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体制缺陷所引起。从风险企业的人员构成来看,其人员多为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或为某项新技术的发明者,他们普遍不具备管理能力,这为风险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另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缺陷,会造成约束机制的乏力,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如管理人员的贪污受贿、携款外逃等。
二、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方法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1.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投资防范风险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主要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市场转移。一旦发现风险就迅速将产品或设备抛入市场,以廉价优势吸引客户,加快脱手进程,以微利甚至小亏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二是向非重要产业和部门转移。在困难时“舍车保帅”,把重要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转移到非重要项目。这种风险主体的转移,可避免因风险而导致的大面积危机,减少风险损失。
2.风险组合和风险分散
把具有不同风险概率的开发经营项目加以合理组合,使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能得到其他未发生风险部分的项目收益的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个道理。风险分散的另一种方法是,让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这对投资者来说可以减少风险损失。
3.风险回避
对已发生的风险机会较大的开发经营项目,有意识地回避或转向,减少开发活动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当一个新产品开发方案遇到较大风险时,可以改变原有方案,或采取多方案开发,以此绕过可能有的不可克服的风险。值得说明的是,这种风险大是相对预期收益来说的,如风险大而预期收益更大,此时是否投资值得商酌。又如人员风险,我们在进行投资时要对主要技术人员签订严密的聘用或合作合同,防止人员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4.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金投入和合理参与管理,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帮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业化技术,然后再售出股份或最终从企业效益中获利。我国投资体系目前尚不完善,应该建立以财政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鼓励民间资金的积极投入,系统化构建多渠道的社会资金配置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对于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紧密的市场型科技项目,国家不宜直接监管,应主要通过经济、税收杠杆来体现其整体规划战略。
参考文献:
[1]侯青.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研究[J].知识经济,2009(12).
[2]郭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投资,2009(10).
[3]中央党校省部班课题组,程津培.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所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J].理论前沿,2007(16).
第一部分:绪论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其极强的杀伤力,使全球经济受损。中国在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的同时,实体经济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考验。高新技术企业正是中国知识经济体系里面最基本的细胞。因此,在此危机重重的市场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国企业特别是这些最基础的高科技企业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找出高新技术企业容易出现的风险所在并针对其风险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尽可能的避免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使企业可以平稳持续的发展下去。
高新技术技企业即指以从事先进科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企业。与传统技术领域的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企业。产品特点:成长性强、生产周期短、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市场渗透能力强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是完全依赖于高新的创新技术及人力资本。因此,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结构一般没有固定的模式,企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企业的发展完全需要自己的探索。据调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失败的案例过多,这是由于高新技术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导致的,所以也就更加突出了企业引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必然性。但目前中国许多企业对如何用风险管理管理其公司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面对企业风险重视不足,或者有些企业只是一味避险从而导致企业发展不力,或是过于自信盲目冒险导致经营失败;二是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运用风险管理中所提出的原理及方法去有效的对风险进行预防、控制,对风险进行合理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方法相配合,从而达到适当控制其发展预期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和严重程度的目的而这恰好是中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最缺乏的。因此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特征、风险运动规律、风险防范对策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掌握其产生、发展、动态变化的规律,促进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第二部分:文献理论综述
全面风险管理(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是对影响企业效益的多种风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行相应的战略以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全面风险管理是对传统的可保风险管理的超越,它的目标是把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都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管理框架中去。系统构架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企业风险管理程序集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要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企业战略管理活动的要求,从而期限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的风险风险管理目标要在企业的战略引导下制定总目标,然后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各项活动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出每一个风险管理的子目标。全面风险管理为了保证其全面性,要人人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中来,并需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本文建议,企业应建立一个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部门,由总经理及个部门经理构成,并设立风险委员会,定期出风险报告。将风险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要注重企业员工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知道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风险管理及本企业的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从而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及时处理内外部信息,要随时掌握企业的内部信息,包括生产、销售、财务个方面的信息。外部信息,要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利率汇率、资本和股票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要想很好的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首先要知道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或成败的因素都有哪些,这些因素也很既有可能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总结,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影响因素分为五大类:环境因素、技术及产品因素、市场因素、管理能力因素和融资因素。此国内外学者对此风险因素树的归纳与总结,使我们更加直观清晰看清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个个因素,成为风险管理识别中风险列表中因素的重要来源的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办法,未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甚至还有许多企业根本不了解何为风险管理,有何好处及其风险管理的相应办法。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所采用的办法往往还是靠企业领导者通过其经验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决策判断。十分之不科学,也给企业的领导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部分: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采取实质性研究的放法:首先透过对文献及其相关风险管理概念的研究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特点及其风险因素拟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及访谈大纲、调查问卷作为本研究工具。第二,进行前导研究并针对缺失加以改善。第三,对研究对象济南市S公司的员工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深度了解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现状及解决策略。第四,对方谈及问卷调查资料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论。针对本文的研究原因、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进行文献讨论,拟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草案,通过对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企业的进一步调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研究目的是为了进步一发展出合适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通过对国内外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结合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特点,以2006年中国出台的COSO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参照,拟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济南5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收集整理,从而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因素对企业成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评价每一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47份,去除无效问卷5份,得到有效问卷42份。问答方式是请创业者或者创业团队成员就每一风险因素对高科技创业企业成败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无影响O分,影响作用低评1一3分,影响作用一般评4一6 分,影响作用突出评7一9分,即评分区间[0,9〕。22个因素的总排序,兼顾各因素类的单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影响高科技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是:1、企业创始人素质的高低;2、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3、市场营销能力强弱;4、消费者需求变动因素;5、新产品开发能力;6、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因素;7、企业初始阶段团队的结构是否合理;8、创始人对行业的熟悉程度;9、知识产权保护;10、资源整合能力。从这十个关键性要素的分布来看,影响高科技创业企业成功的因素可以总结为:管理能力因素、技术及产品因素和环境因素三大类。通过此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结果,更好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对企业所存在的重点因素风险进行分析预调查。
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该小组成员职责明确,避免混淆(宋明哲,2005)。风险管理小组由总经理,生产副总,各个部门主管组成,定期对公司风险进行评估、考核及验收相应风险管理策略工作。风险识别即确认风险的来源。然而有效而又全面的方法,建议S公司风险的识别可以让全员参与,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列举出来。还可借鉴别的公司所出现的风险,列出风险清单。列出本公司的可能存在的风险清单。确认风险的来源后,要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衡量。公司可以从风险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两点来衡量风险。风险损失频率的衡量。损失的频率是指在特定期间内,特定数量的风险单位,遭受特定损失的次数,以概率表示,分为五类:一定发生,经常发生,常发生,可能发生,极少发生。风险损失幅度的衡量。损失幅度是指此风险的发生可能给企业造成利润损失的大小。分为五类:极小,不严重,中等,很严重,最严重。
风险预防:对损频率低损失幅度小的风险,可事先采用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和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风险回避:对损失频率高且损失幅度高的风险,即对此类风险有意识的加以回避。风险转移:损失频率低损失幅度大的风险,企业可将自己不能承担的或不愿意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财务能力的风险损失或损失的经济补偿责任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一种措施。风险利用: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小的风险,即企业面对可能的或己经发生的风险,自觉地加以利用,造成有利于企业某方面利益的结果"总之,在风险发生之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损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损失发生之后,尽可能地减轻损失程度,这是风险管理的目的所在。风险管理小组副组长拟定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计划书,并将任务下达给各个小组成员,由个小组成员监督执行每个部门的相应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负责总监督。
第五部分:研究结论
综合第四章研究结果与讨论,呼应本研究的目的与研究问题,提出三部分结论第一部分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之现状;第二部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的内容;第三为此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在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策;各项结论如下。
(一)中国高新技术风险管理之现状。中国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是什么;风险管理的管理手段主要有哪些;怎样实施风险管理;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的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大多数企业面对风险处于被动状态,并没有形成预先防控风险的意识。风险管理机制不够线圈,漏洞多,监督管理难以落实,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力度明显弱化,形同虚设。对风险管理的框架或技术运动水平较差。目前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专业从事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少,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掌握程度低,运用水平差。
(二)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内容。依据文献探讨,出题草案;根据对特定研究对象济南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及访谈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构架内容。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给出风险管理相应管理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策略的选择,风险控制的执行。希望补充现在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值不足,提升风险管理品质。
(三)企业在实施风险管理构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问题:第一,在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构架中,企业领导者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个新的管理模式的实施,首先要得到企业领导者的同意与支持。特别是像高新技术企业多以家族式组织模式的企业,企业中领导者一人独大的现象更为严重。所以要想推广此风险管理构架,必须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同。第二,目前中国在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领域人才尤为欠缺,虽然有了相应的管理模式,单没有相应的人才加以实施,也是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发展面临又一重大难题。
摘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趋势。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既是一个机会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常见的风险、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防范风险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风险 原因 防范
目前展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要对创业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方面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和面对风险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风险
1.盲目地选择创业项目。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的项目选择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和服务领域,如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网页制作、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等。此外,快餐、零售等连锁加盟店也颇受创业大学生的青睐。但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如果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论证,只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干哪一行,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2.缺乏创业技能。大学生在校期间主动接受创业教育和培养,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但是当真正进行创业时,需要独立解决现实问题时,就会发现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光高,但是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缺少实战的经验,既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也没有在相关企业的工作、实践经历,却希望能获得很高的成就,往往不能如愿。
3.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难筹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银行贷款申请难,手续复杂,如果没有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创业计划只能是一纸空谈。
4.社会资源贫乏。由于长期身处校园,大学生掌握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而大学生创办企业、市场开拓、产品或服务宣传等工作都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大学生在这方面会感到非常吃力。当大学生们走入社会实施创业时,在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工商税务、融资租赁、生产服务等方面将会有很大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5.经营管理过于随意。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不熟悉经营的游戏规则,大学生创业者虽然在技术上出类拔萃,但理财、营销、沟通、管理等方面普遍不足。此外,一些人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如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等这些都会影响创业的成功。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产生原因
在外部环境来看,职业精神和道德秩序的缺失是形成创业风险的前提。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竞争生态圈,不是简单地在政府所提供的若干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追求利益,它更应该体现为法律与道义传统、社会行为规范的整体协调。
从内部环境来看,创业者决策的独断和无制约;企业盲目的扩张和多元化;创业者一夜暴富的投机性;以及内部管理不善,创办人缺少必要的经营企业的经验,财务上没有遵循审慎原则;错把人材当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创业者时时有风险、处处有风险。
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来看,大学生创业中容易出现以下情况:第一,眼高手低,盲目乐观。第二,纸上谈兵,经验不足。第三,单打独斗,缺乏合作。
三、大学生创业防范风险的建议
1.要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也可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适宜。
2.提高创业者自身能力。市场瞬息万变,时刻都有风险,防范风险只能靠自己增加本领。因此想要规避风险,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具备各项创业所需的技能与素质。可以分析众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3.扩大融资渠道。广开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方式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天使基金”、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4.扩大社会资源。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平时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创业前,可先到相关行业领域工作一段时间,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和人脉。
关键词:创业板;民营企业;风险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3-0115-03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推出以来,至2010年6月底已有i60家公司的IPO申请报送监管层审核,通过审核的公司高达124家,通过率高达77.5%。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主要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大多是网络、电脑、电信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企业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不突出。高科技企业由于其资产、技术特征及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民营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创业板市场上有良好的表现,如何建立其适合自身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分析
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因其自身特点而面临着上市风险、退市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多种特有风险。
(一)上市风险
创业板市场可以缓解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瓶颈,但对于申请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来说,发行失败或融资成本过高是主要的上市风险因素。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盈利偏低,昂贵的上市费用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如果企业付出大量成本却未能成功上市,将给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创业板建立预先选择机制,民营企业要在创业板上市必须满足一定的硬件或软件条件,如创业板市场对发行人申请人设置了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以便发行选择:第一是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并且持续增长;第二是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等。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将不能通过监管层审核而导致上市失败。因此,部分企业为了上市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上市条件,可能采取修改报表、提供虚假信息、和中介机构串通等非法手段。凡此种种,一经查出,必然导致上市失败,而且会遭受重罚。同时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实行保荐人制度,如果选择的保荐人业务人员素质不高,对本行业不够了解,不能很好担当保荐责任,其结果可能会出现新股认购不足、发行价格过低、融资金额低于预期、后市股价低迷等上市风险。
(二)退市风险
统计显示,在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其退市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比如,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大约有8%的公司退市,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率则为6%;英国的AIM退市率更高,大约12%,每年超出200家公司从该市场退市。在我国,考虑到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制订了极其严格的监管制度,如《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中,除了包括主板规定的退市条件之外,根据创业板自身的特点,增加了三种退市情形:“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上市公司会计报表显示净资产为负时;连续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2010年5月,深交所理事长陈远征表示“目前创业板直接退市机制已经上报证监会”,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不再实行长时间的退市风险警示制度,不再强制退至下一层次市场挂牌继续交易,这意味着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比主板更加严格。因此,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面临着较高的退市风险。
(三)技术风险
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高科技企业,技术是支撑高科技企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企业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开发和创新投入较多,一般在技术开发上投入大量资源,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短,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技术可能很快被淘汰,造成无形损耗。这些因素将会减少科技含量,降低产品质量和档次,降低产品附加值,削弱产品竞争力,从而减少市场占有率。同时,部分科技型民营企业对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其所面临的技术风险也较为突出,将高科技转化为现实产品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存在出现技术失败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一旦出现技术失败或技术落后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风险。
(四)公司经营风险
经验表明,在一些高科技公司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中小科技企业普遍存在投资失败率较高的问题。据相关统计,多数中小型科技企业呈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状态,中小科技企业投资失败率高达70%-80%。高科技产业一般前期亏损,后期才开始逐步盈利,投资回报期一般不短于3-7年。处于成长型的创业期企业,盈利模式、市场开拓都处于初级阶段,经营稳定性整体低于主板上市公司,公司经营可能大起大落甚至经营失败。另外,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其治理结构也容易存在许多问题,如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且实际控制人多为自然人及其家族;董事会设立存在缺陷,部分独立董事失职等,这都决定了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会面临人才流失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导致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业绩下滑甚至亏损。
(五)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风险。由于民营企业资本金规模普遍偏低,为保证生产经营,很多企业被迫大规模借贷,从而造成了较高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等财务风险。
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方面主要包括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率变动、通货膨胀、政策体制变动、市场变动等宏观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有时会独立影响形成财务风险,但更多的是交互在一起共同形成影响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除了外部宏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非理,尤其是投资者及管理者的非理。这种非理产生的根源在于行为人在进行决策时对各种不确定条件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对企业决策会产生重要影响,导致决策偏离最优,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损害企业价值。
(六)其他风险
除了上述主要风险外,创业板民营企业也可能会遇到以下其他风险:第一,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是指宏观经济走势及波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诸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经济危机等导致的风险,这类风险既会影响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和发展,也能影响创业板市场。第二,金融风险。由于金融市场中的
汇率、利率、资本收益率等的变化给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创业板市场指数波动风险。创业板市场的服务对象为创业阶段的企业,这一因素决定创业板市场指数的波动要比主板剧烈。由于中小型企业经营业绩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投资者对高科技企业的过分热情和盲目追捧,导致股票价格波动的幅度及频率将比主板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泡沫成分极大,极易引发股市的大幅震荡。
二、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风险预替机制构建框架
虽然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其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并不是不可防范。只要民营企业能充分关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早对企业发出的风险信号做出反应,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风险,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建立健全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尽管创业板上市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其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但并非不可防范。只要中小企业对其充分关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对企业发出的风险信号及早做出反应,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风险,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
(一)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
为了充分发挥预警功能,民营企业应首先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本文认为作为高风险的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应把预警组织机构作为预警组织管理的实务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可以由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等组成,同时企业还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参与。预警组织机构可以和其他相关部门优化组合,设立基础数据采集层、风险分析层和领导层。基础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收集预警需要的基础数据,是设置在企业各部门的最基层组织。风险分析层一般设置在企业预警组织管理部,主要负责收集企业外部有关预警信息、对基层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预警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预防措施,上报领导层。领导层主要负责风险预警的重大决策工作,并对各预警组织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应设置在公司董事会或企业类似决策机构的下属组织。预警组织机构应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二)建立健全信息收集传递系统
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民营企业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机制:(1)根据所考察的内容和侧重点,明确信息收集目标。(2)根据信息收集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包括企业外部的统计数据、经济分析报告、报刊等宏观市场资料,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料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和同业的公告、规划等各种资料。(3)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计算、分析,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重要启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
(三)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预警指标及其临界值。预警指标能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是用于预测危机的财务指标;预警指标临界点是控制预警指标的特殊值,一旦测评指标超过该值,就要启动应急计划或者预警预案。本文认为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应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来设计适合本企业的指标体系。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风险预警指标参考体系如表l。
民营企业在具体预警指标的选取方面,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运营状况,各指标之间既相互补充,又互不重复,所以每个预警模块应分别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如果原始财务指标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要,还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以更加综合的指标代替原始指标,选择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计算,以保证财务比率指标更具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民营企业选取预警指标之后,应根据预警指标确定企业警度。警度指警情的级别程度,预警的警度一般设计为无警、轻警、中警和巨警四种。警度的确定,一般是根据警兆指标的数据大小,找出警限相对应的警限区域,警兆指标值落在某个警限区域,则确定为相应级别的警度。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每项指标处于某个范围对应的得分数,设定每个指标的权数,计算综合值,根据计算的综合值进行分析,确定警度。
综合值:每项指标所得分数×权数
(四)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分析系统
风险预警分析系统的功能包括警兆分析、确定警度和预报警情。警兆分析是对企业存在的财务危机隐患进行识别,根据警兆分析的结果确定警度和预报警情,即确定警情的种类级别,进一步分析该诱发警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提出初步对策。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从事风险预警分析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作为民营企业的风险分析层人员,不仅要收集经营计划、财务预算、会计报表等公司内部资料,同时也要搜集诸如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平均成本、行业资产负债率等相关的外部资料。风险预警分析层根据基层上报的基础数据结合以上收集的相关数据,利用建立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警度,并及时将分析结果和有关重要资料上报领导层。
(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处理系统
风险预警处理系统就是在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决策主体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阻止风险范围和损失的进~步扩大,或者转移风险的损失,并及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民营上市企业在风险分析之后,领导层根据风险分析层上报的预警报告和建议做出决策,下发预警指令,要求执行层实施。预警部门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及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对于企业上市退市风险、经营决策风险、技术风险等可控风险,可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预防和控制,而对于宏观政策环境、金融风险等不可控风险因素,则可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风险管理方式。
三、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全员风险意识
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时,企业要在战略高度上建立先进的危机理念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并将其植根于企业文化,使企业从上到下都有强烈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这种高端产业,首先要把握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和国内的政策动向,一旦出现或形成风险要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自留等具体应对措施。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方法及程序,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责权分明、内部稽核制度健全、交易处理程序适当、审计独立客观、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警模型中的各种指标即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因此,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并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大大折扣。
(三)利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武装风险预警机制
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企业面临风险特殊多样,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MIS),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销售信息、资金信息和商品信息等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集成,同时,可以利用数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方法,结合预警模型,为预警功能的快速发挥提供可能的技术支持。另外,要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预警临界标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等有序更新,保证各项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企业成长的河南民营经济竞争力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0FJJ028。
参考文献:
[1]梁毕明,卢相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探究[J],财会通讯,2009,(08)
[2]周兴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财会月刊,2007,(11)
[3]崔青涛,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及其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05)
[4]王婷,何学忠,舒海棠,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4,(02)
[5]廖正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6]潘薇,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立相关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09,(03)
[7]王成莉,民营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风险研究[D],四川大学,2003
关键词:创业;项目选择;政策红利;有效管理;风险规避和控制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效益研究――以华立创业园创业项目为调查对象》(编号:pdjh2016b0870)
随着我国各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数量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却极低,全国的平均水平仅为2%,而我省只有1%。葛玉辉曾对上海某著名工科高校34名创业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其结果显示:这些创业学生普遍感到创业后的第一年、第三年是两个重要的坎。能在创业一年后仍然坚持的竟不到10人,创业企业能够存活超过三年的仅有6家。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尝试着通过调查我院华立创新创业园区30多家学生创业项目,利用会计学部学生创办的财务服务与咨询工作室承接创业园项目的数据,跟踪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整体情况和个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从中总结规律,研究如何从项目选择、政策红利、有效管理、风险规避和控制等角度,对大学生创业提出建议,以改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财务状况,适当规避及有效控制大学生创业风险,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与效益。
一、华立创业园创业项目效益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创业情势不容乐观
我院华立创新创业园自2015年2月成立之初,不断引入大学生创业项目,目前,获得入驻的80多个学生创业项目是从申请项目中经专家评审,择优筛选出来的,包括48个电商团队,11个专业工作室,22个大学生创业体验店。为调查大学生创业项目效益,我院会计学部的财务服务与咨询工作室通过普遍调查法,大量收集大部分创业园项目的财务单据,利用会计知识每月定期编制调查对象的会计报表,主要是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并对这些会计报表进行数据分析,同时结合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对相关项目尤其是创业体验店等的经营效益持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与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调查的项目中利润表结果显示项目效益不太乐观,反映出来真正实现盈利的项目并不多,当然也有一些店前期是盈利,如星韵咖啡;但是效益实现的可持续性不强,如1号店、O2O咖啡厅、聚果汇等,这些店从开业到现在效益是逐渐下降,目前的状况已经出现利润为负的情况,还有一些项目一开始就没有盈利过,如Honey Mood。从资产负债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创业项目中费用支出概念不清,无成本节约或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或者说对项目风险的意识不强,过于理想化,导致成本费用投入过高,如装修费用,一旦将这些费用进行折旧或分摊,那么效益就立马下降。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学生除了风险意识弱,创业的意识过于理想化外,社阅历及人脉不广,费用支出无概念,有点大手大脚花钱,不太懂得算计“小钱”,财务管理不科学甚至无财务意识,单据管理很随意,记账不规范,这一点在收集的单据上就可以很明显看出;加之创业店规模有限、进货渠道有限,导致进货成本无法有效降低。有些项目刚开始可能出于卖点宣传、团队热情高等原因会产生部分收益,但随着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原先的卖点疲乏、特点不够突出、团队矛盾的突显等原因逐渐出现经营困难。同时在我们跟踪调查的这些创业体验店经营的项目来看,大多数从事餐饮行业,如东方包点、理餐谋、谷磨林、一品糖水等,这些与一般社会人员在校内或校外经营的餐饮店相比,无明显区别,竞争力与特色并不突出。我们之所以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因为我们要提倡鼓励大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在高科技、高技术含量领域独占鳌头,提倡他们深入调查市场需求,为消费对象提供最直接、最贴心的商品和服务,要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用智力换资本”的创业成功战绩。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上应该更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专业优势,要能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与实现创业效益。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率与实现效益的建议
1.创业项目的选择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首要任务
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创业项目并实现效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调查、不断分析,深入了解项目相关市场,理性认识分析自身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这样才能选择适合他们在学校创业的项目。除了创业项目内容的选择,还有创业的目标的选择,如果学生只是想通过创新、创业红利赚一笔钱,这样一种短期的行为,在具体的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明明可以做成的事情,沉不住气,寻求一种短期效果,是一种冒险行为,到最后就会导发创业失败。因此,创业项目的选择是进行创业准备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创业成功与否,曾有研究证明,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很多高校纷纷成立诸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园,目的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前期孵化、中期指导跟踪、后期服务等作用,让大学生通过创业园创业项目取得一些创业经验,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实现创业项目持续生存、发展甚至实现一定的效益回报,那么创业初期应该做到三个找准:一是找准自己的创业团队;二是找准行业领域;三是找准具体的目标定位。
2.充分运用政策红利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本
为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国家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除了政策支持,国家也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出了极大的福利,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人社局的《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扶持大学生创业财税政策是政府为了激发创业者的创业行为,综合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法律工具,保护创业者的正当权利,促进创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以期降低创业成本、使初创企业规避风险。再比如广州市的《关于印发广州市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办法的通知》,对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企业社会保险人、创业孵化、优秀创业项目等补贴都作出了更加细化的规定。
我院华立创业园区对入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了相应扶持政策,比如制订创业成果与学分互认的细则,为入驻创业项目免费提供办公场所、水、电、网络等,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创业人士等为各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培训、咨询等指导,组织开展创业沙龙等交流活动,定期提供政策咨询,协助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项目申请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方面奖励,通过有关渠道,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推荐优秀创业项目。为解决创业中碰到的一些难题,学院也会为创业团队聘请创业导师,对创业团队每半年进行量化考核,表彰先进,会不间断的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及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相关政策的引导,可以促使创业者提高发掘创业机会的敏锐度、有效降低创业所需成本,最终利用创业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利益。
3.有效管理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创业成功与否,关键在管理。管理成功与否,首要看人,因此要组建一支对创业目标、利益有一致追求,具有企业管理知识和实践,并有决心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创业管理团队。团队在创业初期做好项目计划,多方考察调查确定计划的可行性。创业过程中,有效控制成本、把握项目进度,通过咨询创业导师、参与创业沙龙等活动,与时俱进,保持一定的市场敏感度;对于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适时调整项目与市场的吻合度。
我们通过华立创业园区30多家学生创业项目以及其账务数据进行分析,基本实现效益回报的创业项目管理都是规范的、高效的。如“枣尚好”品牌,运用粉丝经济、网红等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卖新疆红枣,曾创下四个月营业额达2000多万元,中央电视台、香港浸会大学萧伟森教授还对其专访。由此可见,有效管理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更多的是从财务管理角度来分析创业项目效益。在调查华立创业园区30多家学生创业项目时,发现其实很多项目的启动成本并不需要特别高,项目筹资渠道多样,如众筹,创业项目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也是可控的,但是由于在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及控制,导致日常的成本没有很好的控制,而且对于这些创业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账目不是特别清晰,单据管理随意,公账私账划分不清,记账不规范,费用支出无概念,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导致成本未能有效控制,因此未能准确的监控经营成本,导致利润下降。创业项目的好坏最直接的指标就是效益,只有产生好的效益的项目才能有持m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所以,希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妥善保存各种单据,然后通过一定的财务知识,利用这些数据更客观的分析项目的优劣,做好自我检查与反省,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财务状况,提高创业项目的盈利能力。
4.对风险的有效规避与控制是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必修课
大学生创业,属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初创期,面临各种风险,创业风险意识更凸显其重要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常面临五种类型的风险:选择风险、技能风险、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当然,这五种风险并不是同时出现。在创业项目选择时,常常会面临选择风险和融资风险,企业初创时则容易面临市场风险、技能风险,当企业初具规模时,则要警惕和防范管理风险。
加强创业风险意识,有效规避创业风险,但当风险不可避免时,也要及时应对风险、危机,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解决,即使面对失败,也要具备承担意识。当然,从高职院校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创业风险意识的培训课程,运用课堂传授、案例分析等形式讲解风险知识或理念,或者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风险理论知识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
国家的鼓励政策和社会就业压力让大学生毕业后更多的选择了自主创业,但创业有风险,要创业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之前,作为教育工作者,各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开设创业课题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同时鼓励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开展创业项目。大学生可以把校园创业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为以后进入社会创业做好准备,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所以,我们选择持续的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效益的进行研究探讨,帮助大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控制创业风险,提高校内创业成功率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葛玉辉,李肖萌,申舒萌.大学生创业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文亮,李丽娜,廖水香.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0(06)
[3]徐宪红.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及提升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8)
作者简介:
王泽秀(1981- ),女,汉族,湖南永州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会计学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