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1:33:12
导语: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融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安徽省;产业融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00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03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应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能促进相关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他产业的应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的发展空间较大,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协同发展、协同创新,实现“弯道超越”,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1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从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和出口水平等视角研究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如长沙经济开发区提出以纽曼科技、创芯电子、蓝思科技为产业基础,培育壮大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提升长沙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何悦(2013)认为,重庆市依托国家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汽车电子、信息化仪器仪表和信息家电六大信息产业集聚,并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基础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柴红旭(2013)系统分析了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进行了空间分布分析和空间差异性分析,运用区位商理论以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和总产值为分析指标,得出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竞争力较弱。盛培宏等(2014)通过分析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苏州在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竞争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对外技术交流频繁,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较强的竞争力。温敏(2015)通过分析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现状,运用钻石模型确定要素指标,构建出口竞争力优势,提出全球战略化、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产业的出口竞争力。
从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多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产业规模逐年扩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部分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较为突出。
2 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多个产业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多个产业创新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推动作用。涂远博(2013)在研究新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提出了新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全国比较滞后,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无力支撑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但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能对工业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工业经济增长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仍然较弱。新疆应利用后发优势,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两化融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通过电子信息产业的超越发展,推动新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王征(2014)以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例证,认为产业融合发展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诞生,新的业态开始突起爆发,这种趋势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发展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新的增长极。程金龙(2015)以协同创新为背景,研究了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具有高度开放性、需求导向性和综合效应性的特点,协调创新是融合发展过程中创新的要素的全面共享与深度协作,是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动力,信息产业能够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黄挺(2016)分析了江苏省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产融合”理念的历程,提出了“三产融合”可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李士强(2016)认为,以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为主,构建现代农业新型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组织农业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陶长琪等(2015)依据信息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耦联,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效应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是政府应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化解信息技术的空间壁垒、模糊产业耦联边界,发挥区域高新技术的竞合优势。
从国内现有文献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工业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多个产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模式发生了变革,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营模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电子信息产业在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3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计,2015年,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280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20亿元,软件服务业规模达325亿元,消费电子中家电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8%。电子信息产业在安徽省工业发展中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安徽省工业发展创新动力。目前,安徽省拥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近20家,1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1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品的产量在全国排名中比较靠前,笔记本电脑和彩色电视机的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智能穿戴设备研发有所突破,如智能手环累计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本土龙头企业在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滁州天康、铜陵精达入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安徽铜峰、博微田村列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拥有国家光伏规范公告企业8家。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十二五”以来完成投资总量已是“十一五”期间的4.8倍。2015年,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一批重大项目投资,对产业快速成长发挥出重要支撑引领作用,联想笔记本电脑基地项目使合肥经济开发区迅速跃升为国内第三大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力晶科技、通富微电子、群联电子等龙头企业落户安徽,使安徽集成电路产业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有成效的地区之一。
从全国范围比较分析来看,安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较小,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1亿元,工业增加值1184亿元,产业规模和对工业的贡献度远远超过安徽省。浙江省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6501.6亿元,工业增加值1388.8亿元,是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2倍。广东省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3.27万亿元,占全国的28.9%,实现工业增加值7175.24亿元,安徽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仅为广东省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其产业规模与周边省份相比仍差距较大,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链中,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产业竞争力较弱。在认识到差距的同时,应看到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产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安徽省各级政府应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逐步实现集聚效应、辐射效应,推动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发展、创新发展,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
4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安徽省“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全面系统推进创新改革试验,以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致力于大数据开发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安徽省工业经济的重点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驱动,提升竞争力。
4.1 以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
安徽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应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以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社会多产业的融合渗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向改变,逐步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计划,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下,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4.2 以融合发展拓展信息经济新空间
国家“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促进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广泛应用,运用信息网络等新一代技术,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安徽省应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智慧安徽”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建设泛在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等;其次,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平台和应用中心,加快大数据应用,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最后,建设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
创新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泛在应用,加快互联网与多行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城市各类服务、管理和休闲”等重点领域建设,实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和智慧服务等,通过融合发展,合力打造和拓展安徽信息经济新空间。
4.3 以融合发展推进创新改革试验
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安徽省应立足已有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家级科技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首先,应形成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应建立创新服务平台,从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和集聚、创新投入和融资模式等方面形成一体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其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从生产设计、技术研发、运营模式和产品服务等开展全面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量子通信、智能语音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引领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最后,推动全民创新创业,政府应积极建设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激励科研院所、高校等高层次人才投身到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孵化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体现,安徽省各级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力打造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多方联动机制,落实电子信息企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从政策导向、人才激励、自主创新、集群发展等多方面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提升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悦.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2] 柴红旭.河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与竞争力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3.
[3] 盛培宏,张勇.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4] 温敏.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竞争力优势及情景分析[J].广东科技,2015,(16).
[5] 涂远博.新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中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6] 王征.产业融合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基于信息产业例证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7] 程金龙.协同创新背景下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暨洛阳论坛会议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9).
[8] 黄挺.“三产融合”助推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6,(3).
[9] 李士强.“互联网+农业”助推产业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6,(3).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精神,落实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加速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机遇,紧紧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和“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按照“重点培育、创新机制、以零促整、战略引进、集聚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立足实际,加强创新,多渠道引进外资和龙头企业,全力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新兴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重点布局与统筹发展相结合。以东城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临颍电子电器产业园“两区一园”建设为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在此基础上,错位发展其他县区的相关产业,尽快形成交叉共融、互为补充、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
2.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以现有OLED显示器、音响、LED绿色照明等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加大培育力度,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在光伏电子、信息安全产品、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从加工制造型向技术创造型的转变。
3.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壮大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构建公共信息平台,改善投融资环境,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4.坚持重点培育与战略引进相结合。坚持突出优势、注重特色,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笼子,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引模式,增强工作针对性,吸引更多的电子信息企业进驻,实现产业群体的几何式增长。
(三)发展目标
1.战略定位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将打造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产业发展目标。到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利润达到50亿元。
3.产业结构目标。到年,基本形成以消费类电子、新型OLED显示器、光伏电子、绿色照明为支撑,以应用电子、信息安全为特色,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快速发展的格局。
4.企业发展目标。到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5亿元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超5000万企业50家以上,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特色中小企业为配套支撑的企业发展格局。
5.环境营造目标。形成适宜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够较好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成为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重点任务
(一)突出抓好规划布局,建设大基地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抓住我市纳入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一体两翼”发展布局的重大机遇,建设东部沿京珠高速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以东城产业集聚区为主体,以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临颍电子电器产业园为重点的“两区一园”战略布局,加快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召陵区重点发展OLED显示屏、大屏幕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家庭影院、绿色节能照明等具有较好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调整和拓展东城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倾斜土地计划指标,在集聚区内,建成占地面积8.71平方公里的电子产业园,内设新型显示器、消费类电子、研发孵化、新型电池、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应用电子等7个专业园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光伏电子产业、太阳能电池、新型电动汽车电池等产业,力争尽快形成规模;临颍县重点发展电视、音响、笔记本电脑、移动视听、DC/DV、手机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他县区依托现有基础和条件,实行错位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重点突出、支撑有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发展大产业
以我市现有电子信息企业为基础,瞄准行业内七大热点产业,高目标定位,高起点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完整、影响力广泛的龙头电子信息企业,力争重特大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库,壮大产业群体,形成规模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一是消费类电子产业。以科兴实业公司为基础,重点围绕3G技术,大力发展手机、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音响、家庭固定无线终端等移动整机产品,带动零部件及上游材料产业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通信设备制造产业链,打造中西部地区通信设备制造基地。
二是新型显示器产业。以光华电子公司为基础,大力发展液晶玻璃基板制造项目,加强与国内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技术沟通,早日实现规模量产。引进液晶模组和配套产业,发挥成本优势,着力发展上游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引导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开展OLED技术研发,重点关注大尺寸产品发展方向,建立显示面板生产线。跟踪世界新型显示器技术发展动态,适时发展3D显示、电子纸等新一代显示器产业。积极引进平板电视和新兴显示产品,发展车载电视、移动电视、激光电视、数码相框、数码广告栏等各类新兴显示产品。
三是光伏电子产业。以协鑫光伏科技公司为基础,大力发展硅棒、硅锭及硅片产业,重点加快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积极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加快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不断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依托本地企业和资本,积极引入蓄电池、逆变器、光敏管、控制器等太阳能发电设备的配件生产项目。依托海润新能源公司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
四是绿色照明产业。以绿世界太阳能公司和宝隆电子科技公司为基础,以LED下游应用产品为重点,大力支持指示灯、显示屏、汽车车灯、城市景观照明、庭院装饰灯、交通信号灯、小屏背光源,以及医学、科研所用的特种灯等LED应用产品发展。大力引进国内LED芯片封装企业,重点发展功率型白光LED封装、SMD封装等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打造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以高亮度、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生产线为重点,择机引进台湾、日本、欧美等地区和国家先进生产线。
五是信息安全产业。培育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移动信息安全产品,重点研发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安全接入产品、安全智能加密卡、移动服务器系统等安全产品。针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加大安全防护计算机和服务器、便携式安全计算机、多功能会议保密机等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力度。积极跟踪物联网发展态势,启动特色物联网的应用示范,突破智能传感器件、物联网信息处理等核心技术,在感知工业、感知交通、感知安全等领域做出规模和特色,为未来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奠定基础。
六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需嵌入式软件产品的研发,加大政务信息化、电力自动化、校园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应用软件的研发力度。以引进和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为重点,搭建区域性集成电路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其与电力电子模块和系统生产设计企业间的交流和联系,促进产用结合的研发设计生产体系的建立。着力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评估和设计、风险评估、威胁预警与响应、安全审计和指导等信息安全服务。
七是电子产品交易和物流配送产业。以现有电子科技市场为基础,以培育、招引业务规模大、辐射面广的大型经销商为重点,给予扶持政策,努力实现品种多、批量大、周转快、信息灵、价格低的产业发展目标,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电子产品交易额10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以双汇物流、大道海尔物流、美的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从推广应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搭建电子商务网络,增加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等商务活动的使用率,确保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有序、关联、高效流动,提高物流处理速度,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促进电子商务活动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产品竞争力。
(三)突出抓好战略引进,培育大企业
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思路,强力实施“332”招商引资工程(“十二五”期间每年成功引进电子信息企业30个,引进战略投资30亿元,竣工投产企业20个以上),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通过产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做到引一个企业、带一个产业,引一个项目、进一批企业。
一是围绕重点地区抓引进。紧密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为重点的中西部地区等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进行招商引资。尝试在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设立招商派驻机构,选调优秀人员,依托当地协会、同乡会、知名人士等人脉资源,与电子信息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带头人建立联系,吸引其来漯考察、投资。
二是围绕龙头企业抓引进。以富士康科技集团为重点,加强“富士康科技集团人力资源培养基地”建设,加快“富士康工商学院”筹建进度,尽快促成富士康在与我市的产业合作方面实现突破。同时,瞄准华为、联想、海尔、长城科技、中兴通讯、海信、长虹电子、TCL、北大方正、比亚迪等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认真研究其产业布局,出台针对性的招商政策,吸引更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入驻我市。
三是围绕产业转移抓引进。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包装一批对战略投资者有吸引力的优势项目,瞄准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强力对接引进,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和要素聚集,力争实现企业群体式引进、产业链接式转移,从而提升行业水平,完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升级。
四是围绕集聚区建设抓引进。以东城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临颍电子电器产业园的建设为重点,创新“三种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协会和投资公司间的协同促进机制,集中多渠道财力,共同为电子信息企业的入驻创造条件。要强化政府主导推进。按照“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总体要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破解资金瓶颈,实现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多元化。要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合作共建。建立与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电子学会等行业重点协会的长效对接机制,定期举办新技术与新产品会、专家见面会、项目说明会,推荐合作项目,组织行业专家、龙头企业到实地考察,谋求与协会成员企业的深度合作。要加强与投资公司合作开发。选择有实力、有资质的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整体规划布局,委托投资公司整体招商引资,政府赋予政策,监管投资进度,从而实现“打包开发、收益共享”。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发展引导
1.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安排工作任务,协调重大项目推进等相关问题。成立专家顾问组,为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提供技术和规范性指导。
2.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政府积极整合资金,支持和引导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绿色照明、消费类电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发展,以提升产业竞争力,鼓励电子信息企业扩大规模,鼓励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项目引进。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1.实行税费优惠。对新建总投资1亿元以上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实行“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从获利年度起,前2年,由受益财政将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政府实际收益部分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第3年至第5年,将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政府实际收益部分的50%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2.实行规费优惠。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政府可减免的,给予减免优惠。对项目开工建设相关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制,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天候、零距离、高效优质服务。
3.帮助贷款融资。由市金融办牵头,积极协调市内外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电子信息企业贷款融资。对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市担保机构优先予以担保,担保费用减半收取。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新上市的电子信息企业,上市成功后,市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因对利润、税收进行规范,形成的地方财政增收部分,经有关部门核定,在企业上市成功后用于等额支持企业发展,资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过户所产生的费用,按最低标准收取。
(三)鼓励加强自主创新
1.鼓励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在产业集聚区设立研发机构,对新设立的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在科技项目立项、科技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新建立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政府奖励50万元,新建立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市政府奖励100万元。
2.支持引进人才。对电子信息企业引进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由企业在科研启动经费、岗位津贴以及级别待遇、住房补贴、家属随迁等方面予以重点照顾。我市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引进的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经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享受人才专项资金的支持政策。
3.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支持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对当年新获得中国世界名牌的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当年新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当年新获得省名牌的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于新获得中国500强的企业或综合实力进入行业前10名且总部在我市、并在我市纳税的企业,由同级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关键词:信息产业;国民经济;经济增长;贡献分析;实证分析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时代特征之一,信息产业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在国家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信息产业是指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开发信息产品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我国现行的信息产业行业范围划分主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国统字[2003]83号)中信息相关产业分类,将信息产业的行业范围划定为以下五大组成部分:一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二是电子信息设备销售和租赁业;三是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四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是其他信息相关服务业。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总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此同时,信息产业也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而产业结构的高层次化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为深入研究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本文对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试图准确的揭示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
二、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它本身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而且表现在它对国民经济具有带动作用,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先导作用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相继诞生,但无论是生物工程、卫星通信、光纤技术、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还是新型服务业,都离不开具有核心地位和先导作用的信息产业作为其应用开发的突破口。其他高技术及产业的原理、机理的认识和控制以及功能、目标的设计和实现,无不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新突破和综合应用;其他高新技术产品都必然以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其部件或功能子系统。因此,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先导作用。
(二)催化和助推作用
信息产业不仅可以直接创造财富, 而且可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并促进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提高和升级,通过扩大财富的增值空间、缩短信息的流动时间以及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等手段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财富创造能力,使原来不能创造财富的部门或企业创造财富,使原来只能创造较少财富的部门或企业创造较多的财富,这就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作用和助推作用。
(三)优化作用
信息作为现代生产的要素之一,与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现代生产力的基础。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生产要素具有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信息要素作用于资本要素,增加资本要素的信息含量,就可以提高资本的整体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信息要素作用于劳动力要素,可以增强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并提高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可知性和透明度,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系统的有序度和运行效率。
(四)倍增作用
发展信息产业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成倍增长,通过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推动其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系列的综合经济效益。一是信息产品和服务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信息产业可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产生二次经济效益。信息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总和构成了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扩散效应,这些扩散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使国民经济倍增发展,这就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倍增作用。
(五)软化作用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的软化作用。信息产业对产业结构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中出现了软件业、数据库行业、计算机信息服务业等软性产业;二是信息产业及软件行业的产生也使得硬性产业进一步软化,通过信息产业所提供的先进的信息设备和良好的信息环境,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增加了软功能的比重,实现了外延式软化和内涵式软化的统一。信息产业对就业结构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随着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管理、研究、软件开发、信息咨询、信息传播、信息服务的就业人数占国家总劳动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产业对消费结构的软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知识化、信息化的产业结构为市场消费提供知识化、信息化的供给,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动也会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化的消费需求促进信息化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形成。
三、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贡献;二是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贡献,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一)直接贡献
信息产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其增长和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及所占国民经济份额的增加,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以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我国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为2980亿元,至2006年达到1100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38.6%,远远高于同期我国10%左右的GDP增长幅度。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25%,比上年提高了0.31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0%,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全行业在全国外贸出口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对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超过90%;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达到72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85万人,占全国新增就业人数的10%以上。
(二)间接贡献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主要体现在信息产业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生命力上,即所谓的“外溢作用”。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前向关联性和后向关联性,即其他产业部门对信息产业最终产品的需求越大,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扩张;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最终产品的需求越强烈,信息产业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的大小,将在在下面的实证分析中进行进一步论证。
四、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确立
为了测度信息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运用经过修正过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
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Y=AKαLβ。
式中,Y为社会总产品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GDP),K为社会资本量,L为社会劳动量,A、α、β为系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由于信息资源的加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生产力发展的性能和特征发生了变化。信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同时,信息产业还对传统产业不断地进行着渗透和改造,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素。因此,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推动产业、经济乃至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该模型必须考虑到信息因素的重要性,模型可以进一步修正为:Y=AKαLβIγ。
式中,Y为社会总产品产量或国内生产总值(GDP),K为社会资本量,L为社会劳动量,I为社会信息量,A、α、β、γ为系数。
出于数据采集的方便,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入代替社会资本量,采用就业人口代替社会劳动量,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完整、准确的信息产业数据,本文采用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代替社会信息量,具体数据见表1:
为了便于计算,将模型中各要素改写成对基年的指数形式,并对等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修正后的估计模型为:
Ln(Yt/Y0)=LnA0+αLn(Kt/K0)+βLn(Lt/L0)+γLn(It/I0)
(二)模型的求解和数据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求解,可以得到:
LnA0=0.012α=0.551β=0.199γ=0.255
所以代入原模型得到:Y=1.012K0.551
L0.199I0.255
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F值为1146.099>F0.01(3,6)=9.78
检验结果表明该回归方程极为显著,检验通过,可以进行经济分析。
该模型求解表明:
1、1996~2005年期间,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社会信息量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贡献率已经达到了0.255,即该时期内中国信息化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能够引发GDP指数增长0.255个单位,已经高于劳动量对经济增长0.199的贡献水平,其作用已经极为显著。
2、1996~2005年期间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仍然是资本量,其贡献率达到了0.551,远远高于信息量的贡献。这说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本的投入,信息产业发展还不是非常充分,信息要素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有待进一步渗透和体现。而这个分析结果与我国现实的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也是基本相符的。
五、结论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劳动要素。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还不充分,信息作为首要生产要素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发展前景还十分广阔。因此,应该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认识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大力扶持发展信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及农业部门的力度,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靖继鹏.信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乌家培等.信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
4、张安.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信息技术,2006(7).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
0引言
信息工程技术技术发展迅速,使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不断提高。与国外相比,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起步较晚,即便是现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从实际上进行分析,还存有一定的制约性,缺乏完善的管理与发展体系,这均会对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基于现代化技术,来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研究,实现产业的转型,促进其能够持续有效的发展。
1基于现代电子技术的信息工程
从整体上来对电子工程行业进行分析,虽然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缺乏核心技术作为支撑,存在大量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并不能完全满足持续发展需求。电子工程技术研发作为整个行业发展中薄弱环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各项技术的引进力度,但是受经济与市场等因素限制,各项技术实际应用效率有效,并不能达到企业预期发展要求。而基于现代化电子技术的信息工程,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因为其主要通过雷达、卫星等效先进设备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在传送效果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安全性与效率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1]。基于现代化技术来发展信息工程,可以为电子工程提供全新的业务平台,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2信息工程中现代化技术应用主要方向
(1)扩大信息工程应用范围。信息工程发展效率关系着整个社会生产生活质量,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要接受国家相关扶持外,还应就市场形势需求,来创新完善发展管理体制,加大现代化技术在信息工程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在整个研究发展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全面投入到技术开发中去,寻找并确定增加效益的增长点,加大电子信息工程应用领域。通过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规划,确保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良性循环,缩小国内技术与国外之间的差距。(2)加大国家相关扶持力度。信息工程可以说是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自身运行体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基础均比较弱,想要促进其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国家能够给予一定的扶持,避免市场因素对发展效果的影响。国家应就实际情况,对产业发展前景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该行业资金、政策以及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2]。通过加大专业资金的投入,来促进专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通过政策扶持来激发研究人员参与积极性,利用技术支持来对计算机等相关技术进行更新,满足其发展所需的一切要求,从根本上来促进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3)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保证信息工程能够持续顺利的发展,还应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大程度上来降低外界各因素的影响。现在化技术在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对促进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具有必要性,国家与企业均应正确认识这一要求,并采取措施积极配合推动。尤其是国家方面,应对现代化技术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市场行业的健康运营。企业方面则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严格遵循相关政策,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对自身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来推动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4)加大专业人员培养力度。专业技术人才是限制信息工程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作为高新产业,人才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明确中这一点。信息工程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企业除了在人才市场中招聘外,还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其制定培训计划,按照人才培养规划来进行,帮助其实现专业知识的更新,并为其创造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争取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企业还应对自身员工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实现信息产业的创新与进步。
3基于现代化技术信息工程优化要点
(1)产品融合创新。为确保电子信息产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针对我国信息工程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即在政府扶持基础上,来扩大信息产业发展的空间,即加强信息工程服务与产品的融合与创新。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措施来提高设备产品制造商与电信运营商之前的交流效果,使其能够长期保持在沟通顺畅的状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促进产品的创新[3]。同时建立完善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定规模来促进我国通信产品的生产发展。(2)企业模式优化。即鼓励产业内优势企业对自身经营生产模式的优化,采取重组与并购的方式,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创新能力,有实力来面对发展过程中市场给予的一切冲击。在对模式进行优化时,尤其要注意通信、软件以及计算机相关产业的研究,提高相关技术之间的合作下过,建立起完善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国家也应鼓励优势企业之间对国内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其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在根本上来减弱消除专业技术存在的短板。(3)产业知识产权。提高信息工程相关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在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重点建立与发展集成化电路体系上,即实现我国信息工程软件的自主开发,减少专业技术的引进。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相关权益体系的建立,完善电子信息产品产权保护制度,不但可以促进企业专业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技术人员的热情。
4结束语
信息工程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基于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需要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应确定其发展对环境、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的要求,基于实际需求,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优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信息工程技术的持续发展。
作者:谢飞亚 单位:齐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环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研究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71.
关键词:国际市场;电子信息产业;美国;欧洲;亚洲;拉美地区
1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与特点
2011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由于前期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后期又遭遇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形势并不乐观,产业总体状况和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
1.1 美国受困于债务危机,产业发展缓慢
2011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遭遇了债务违约风险和信用等级下调等两大冲击,致使国内市场出现恐慌。美债信用级别下调导致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增大,制造业恢复更趋艰难。今年下半年美国GDP增速季度环比折年率可能仅为1.3%,比之前预测值降低0.8个百分点,经济疲弱走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受制于大环境的不利因素,美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意愿减弱,发展前景更为不确定。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协会(SEMI)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8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订单出货比仅为0.8,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并且连续第11个月低于1。 8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接获全球订单的3个月移动平均金额为11.8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期减少34.8%,3个月移动平均出货金额为14.7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1.2 欧洲部分国家债务缠身,产业成长空间受限
欧洲部分国家正在遭受债务危机的困扰,加之一些国家逐步减低对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补贴,电子信息产品消费环境不容乐观,产业发展趋缓。由于通胀预期上升,欧元贬值,消费者信心下降,影响到了整体消费,电子产业也难逃其中。欧洲市场约占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20%,经济动荡造成了大量订单取消,直接影响到笔记本电脑、家用电视、光伏电池和显示器面板的销量,对供应链带来沉重的打击。
以光伏市场为例,随着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光伏产业补贴,欧洲市场需求出现了极大的压缩。今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预计第二季度的电池片价格将环比滑落17%。国际咨询机构iSuppli的研究资料显示,尽管2011年世界光伏市场安装量仍然同比增长20%,但营业收入仅仅增长3.7%。
1.3 亚洲经济回升趋暖,产业发展基本面良好
由于民众对欧美债务危机心存忧虑,大量资金、人才和金融机构转而追捧亚洲市场,给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从已有的贸易数据和投资计划来看,中国与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日本已逐步走出大地震的阴影,产业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2011年1~7月,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5951.5亿美元和30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和15.7%。其中,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液晶显示板分别增长10.8%、7.5%和9%,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IT产业发展,IT产业比重已占韩国GDP的11%。2011年8月,韩国IT产品出口额高达130.6亿美元,连续6个月突破130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59.7亿美元,手机、电视、系统半导体等大部分IT产品出口呈增长态势。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具有较强竞争力,半导体生产设备约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的37%,半导体材料则超过66%。3.11大地震以来,日本半导体产业产能恢复迅速,2011年9月份半导体设备订单较2010年同期增逾一倍,达到885亿日元,是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2011年9月份,来自日本芯片制造商的设备(包括进口设备在内)订单额达到501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5%。
1.4 拉美地区经济稳定,ICT产业表现良好
虽然全球经济整体上处于动荡调整阶段,但是诸如巴西、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国家却借机加大ICT领域投资和资源应用。拉美地区的IP流量、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业务正快速发展。目前,83%的拉美企业表示已经初步建立商业智能战略,预计在2010~2015年间,拉美地区的IP流量累计年增长率将达到50%。拉美地区也逐渐成为IT大公司的主战场,在过去两年中,拉美市场成为微软公司业务增幅最高的地区。
2 主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软件与半导体
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建设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据Gartner公司预计,2011年全球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将增长9.5%,从2010年的2440亿美元增长到2670亿美元。其中,企业应用软件增长到1144亿美元,基础设施软件为1533亿美元。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北美企业软件开支为1212亿美元,西欧企业软件开支为783亿美元,亚太地区(不含日本)企业软件销售收入将增长到264亿美元。至2012年,全球软件市场将继续增长,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2880亿美元。
由于欧美市场疲软,世界软件制造商正将目光转向新兴国家。如印度第二大软件服务出口企业Infosys正向中国市场积极扩张业务,公司计划未来2~3年将把在中国的员工增加近两倍。
半导体硬件方面,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报告显示,由于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半导体设备项目支出低于预期,2011年的产能成长从先前的9.3%下降到了6.8%。与此同时,半导体库存量增长迅速,Gartner半导体供应链追踪库存指数(GIIST)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的DOI指数为1.12,达到警戒水平。iSuppli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仅为3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9%。
日本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领头羊,由于受困于日元升值和地震后期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也逐步将产业向海外转移。如日本DRAM芯片生产商尔必达记忆体(Elpida Memory)最近就表示,将把生产转移至中国台湾,扩大美元计价采购,以应对日元走强及记忆体芯片市场的疲弱状况。
2.2 互联网
由于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互联网产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在信息化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移动互联应用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得益于从金大中时期就开始布署互联网发展战略,韩国互联网产业一直保持较快速度,目前网络下载速度位居全球之首,是中国的9倍。此外,韩国政府还制定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计划在2010~2014年间为该战略投入总额6146亿韩元的资金,以实现云计算服务的振兴,抢占未来互联网制高点,并将由此产生约2000亿韩元的新市场。
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发达地区用户更趋向于购物和交友。例如在欧洲,有60%的互联网用户在线购买商品或服务,有52%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另有44%的人通过网络收看电影、视频或共享照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推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新的互联网接入方式,即使连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的非洲也已赶上潮流。例如,南非有39%的城市用户和27%的农村用户主要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
2.3 个人电脑
全球个人电脑产品继续此前的疲软走势,2011年以来,全球个人电脑产品市场销量虽然取得一定增长,但增幅不大,且远小于预期。Gartner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的全球PC出货量为8520万台,与上年同期8330万台相比,仅微幅上涨2.3%。其中,惠普出货量达1488万台,占全球PC市场的17.5%,成为行业领头羊;排名第二的是戴尔,出货量为1062万台,占有率为12.5%;随后是联想,出货量为1023万台,占有率为12%。IDC公司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的全球PC出货量仅仅保持小幅上升趋势,同比仅上涨2.6%。PC销量增长幅度从前几年的两位数下降到目前的个位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冲击,加之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消费下降。
从地域上来看,欧美发达地区的PC销量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则增长平稳。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个人电脑的销售量下跌了5.6%,欧洲、中东跌幅均为4.8%。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兴国家制造商出货量则明显增加,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出货量增加了9.6%,拉丁美洲的出货量增加了15%。
2.4 手 机
全球手机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智能手机渐成主流。Gartner调查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机销量为4.287亿台,同比增长16.5%。市场前三位依然是诺基亚(22.8%)、三星(16.3%)、LG(5.7%)。受益于亚太地区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同期排名第六的中国中兴销量稍有增加,排名第五(3.0%)。第二季度的手机市场中,智能手机销量为1.17亿部,较上年同期增长74%,占手机销量市场的25%。其中亚太地区3 980万部,欧洲、中东和非洲总共3 500万部,美洲3 290万部。2011年投放市场的智能手机达到4.5亿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也上升到了49.2%。据台湾DR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苹果智能手机2011年的出货量达到8 640万部,同比增长82%,一举超越诺基亚而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谷歌安卓系统(Android)以48%的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安卓系统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拥有绝对的优势,如在韩国拥有85%的市场份额,在台湾拥有71%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IPhone和RIM则要逊色许多,二季度全球市场份额仅为18%和12%。
2.5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全球信息化工程快速建设带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
Goldman Sachs公司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电子商务规模已达5 725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9.4%,预计到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将达到9 630亿美元。美国的电子商务已发展成年交易额达1 500亿美元的大产业。我国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4 500多亿元,且未来五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将达到12万亿元。
亚马逊网站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ComScore公布的数据显示,亚马逊网站今年6月份吸引了全球2.82亿独立用户访问量,占互联网总用户数量的20.4%。其它流量较大的网站还包括eBay(占16.2%)、阿里巴巴(占11.3%)以及苹果公司(占9.7%)。
由于电子政务具有绿色经济、低碳环保、普惠民生等特征,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进。日本政府近期增加了“社会系统”与“环境ICT(绿色ICT)”两大信息化战略,将投入信息化建设全部预算的24%大力扶持。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则斥资6.2亿澳元实施远程医疗计划,积极推广远程医疗。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通过了《信息城市(2012~2016)》发展规划,提供五年总额共计2 054.17亿卢布的规划支出。法国工业部宣布投资20万欧元启动“Open Data Proxima Mobile”项目,将政府公共数据向移动终端开放,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查询到公共数据,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
3 经验启示
3.1 把握国际经济走势,抢抓产业转移契机
由于欧美等国债务缠身,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资本加速涌向新兴发展中国家,带动了产业的快速转移。印度软件业向中国市场的转移趋势明显加强;韩国面板产业也加快了在中国合资建厂的步伐;中国台湾的电脑制造业在全球大幅裁员,唯独增加大陆员工数量;日本在大地震后,逐步将包括高端设计的上游产业链转移向中国和越南。在产业的大调整、大转移中,政府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高端产业到中国发展,依托技术的辐射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2 借鉴成熟政策经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信息化不仅拉近了民众沟通的距离,也拓宽了知识普及的渠道,是建设知识型社会、智慧型国家的重要抓手。韩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高瞻远瞩的思路、大刀阔斧的动作使其成为全球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借助于高度信息化基础,韩国政府出台 “十大产业融合政策”,以将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从而打造一个高度智慧型社会,并由此直接带动韩国的面板产业、手机产业、内存产业以及电脑游戏业的高度繁荣。我国政府亟需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加快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推进信息环境建设,为产业发展打造更为智能化的环境。
【关键词】集成电路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市场经济愈加激烈的环境中,集成电路对国家、社会、企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将分析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促进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
1 集成电路的现状
集成电路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通过不断的研发、引进与创新,其发展速度不仅逐步加快,其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对集成电路的持续研究,实现了对其的全面了解与掌握,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集成电路各种工艺技术在整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这主要得益于其具备批量大、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集成电路保证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其中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最为突出。同时,集成电路受到市场与技术的影响,其产业结构在逐渐调整,但是其调整需要根据整机和系统应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阔的市场,进而实现其价值。
集成电路中单片系统集成芯片的特征尺寸在不断缩小、芯片的集成度在逐渐提升,工作电压在逐渐降低,集成电路的优势更加显著,主要表现在高集成度、低耗、高频等方面;同时,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也在发展,其中超微细图形曝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IC制造设备及其加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集成电路在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便是其系统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先进的设计语言、设计流程,设计的低耗、可靠性等。为了促使集成电路形成完整的系统,实现了对各种技术的兼容,包括对数字电路与存储器的兼容、高低压的兼容以及高低频的兼容等。
集成电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集成电路促进了通信的发展,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与学习都因此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学习方式得以丰富上;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集成电路得以发展,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所发展,并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集成电路也在不断发展,不仅其各种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其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集成电路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高频、高速、高集成和多功能、低消耗,其发展趋势呈现出愈加小型化、兼容化的特征。下文将阐述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器件的特征尺寸继续缩小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在发展,集成电路的更新时间普遍为两年左右,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依照此定律,集成电路的器件将逐渐进入纳米时代。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集成电路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其芯片的集成度将逐渐提升,其特征尺寸也将持续缩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产品的性价比,才能获得综合的竞争优势,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与缩小的特征尺寸,提高了其性价比,促进了集成电路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但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集成电路的技术将有所发展,在其微细化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IC技术及其设计水平的提升,集成电路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集成技术愈加复杂,而这则使得集成电路的存储量不断增加,并且其反应与传输速率都在提升。
2.2 结合其他学科,促进新技术、新产业的形成
集成电路积极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进而形成新的技术、产业、专业,改变着传统的格局,使其逐渐融合,促使集成电路的片上系统愈加复杂。片上系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从而促进了其快速的发展与运用。片上系统技术的应用,对移动通信、电视及网络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3 集成电路的材料、结构与器件等快速更新
集成电路在发展过程中,其材料、结构与器件等在不断更新,其中新材料绝缘体上硅具有众多的优点,如:高度、低耗以及抗辐射等,在不同的领域均可以应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其中Si异质结构器件也具有高速的优点,同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应用较为广泛。集成电路的其他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器件等都普遍具有高速、低耗、抗辐射、耐温等特点,我们可以预见,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2.4 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芯片
集成电路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其可以通过将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微小芯片上,进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片上系统属于系统集成电路,而将集成电路的数字电路、存储器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将形成更加完整的系统。
3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因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运用,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目前,集成电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制约,但随着其整体尺寸的逐渐缩小及其材料、结构与器件等的快速更新,集成电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各个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闵昊.中国集成电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析[J].电子技术,2011,12(01):5-6.
[2]王永刚.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1(01):70-72.
[3]张巍,徐武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特点、问题、趋势及建议[N].江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5(02):9-10.
作者简介
钟文瀚(1986-),男,湖南省冷水江市人。201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
一家军工企业为何进入LED领域?西部的土地,能否孕育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LED新兴产业?
“2009年LED产业实现销售2.87个亿,其中出口近40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40%。今年的目标是10个亿。”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正贵用数据说话,“2005年,集团经过充分研究后,决定进入LED行业。集团大力支持,前三年的研究经费都来自于集团。总共投资计划63亿元,涵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布局支柱产业
九洲是以军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但要把九洲做强做大得靠民品。九洲集团形成了“以军工为根基、以民品求发展”的战略,成功闯出了一条军民融合、跨越发展的新路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民,经过20多年发展,锁定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产品和数字电视设备,即机顶盒。目前年产1200万台,国内排名前三甲。在绵阳民有两个龙头企业,一个是九院,另一个就是九洲。九洲同时也是民的示范单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机顶盒市场会越来越小。九洲集团必须寻找新的支柱产业。在咨询机构参与下,以张正贵董事长为首的九洲领导班子经过广泛调研、反复分析、科学论证后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最终将LED产业定位于九洲集团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九洲集团认为,未来LED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电子行业相比,LED属于朝阳产业;LED行业平均利润大大高于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利润。
张正贵说:“九洲进军LED基于几个方面:首先,LED产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具有节能减排效益。其次,LED即可以进入老百姓家里,也可以进入高端的国防工业。此外,我们也邀请了赛迪集团、和君创业管理咨询等专业咨询机构做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证,认为九洲完全可以进军这个行业。”
为此,集团形成了科学、合理、详细的《九洲LED产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2008-2020)》,并决定总共投资63个亿,建立起覆盖上中下游的产业链。
张正贵董事长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投入5亿多。在LED上游芯片领域,已经投资2000万元参股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了深圳九洲光电有限公司,主要做小功率和显示屏的封装,同时跟香港铭伟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四川绵阳投资大功率的封装及照明。此外,“我们正在和飞利浦谈,除了产品层面的合作,还要做资本层面的合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照明公司。”
九洲之所以以封装作为突破口,“封装主要靠设备和工艺技术,技术门槛要低一些。” 张正贵说,“目前,我们大功率的封装4800万支,就我所知这是国产厂家里最大的了。”
从产品层面来说,九洲最有优势的是LED室内照明。瞄准欧洲和美国市场,现在已形成300万订单。目前的产能是一天1万支。第二块就是路灯,目前年产能是20多万支的产能。第三块就是景观亮化、装饰等,这块是国内最成熟的市场,九洲也已经形成了规模。第四就是特种照明,比如商用飞机,以及军用照明等。第五就是地铁照明,去年九洲是香港地铁唯一中标企业,从车厢、站台到背光照明,全面进入。
“目前,深圳地铁我们也正在参与招标,北京地铁也做了一个示范,成都地铁也在参与进行中。”张正贵还透露,九洲已经联合新的行业资源,准备进入利润比较大的LED背光领域。
借“智”创新
目前来看,九洲的发展态势不错,这与九洲善于借“智”创新分不开。
2008年以来,公司承担了两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项目“LED道路照明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和“100lm/w功率型白光LED制造与生产技术”。同时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给1000万的拨款,用于国家发改委首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LED大功率封装及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此外,还承担了工业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 “LED背光控制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
张正贵说,这些都是基于九洲集团有良好的科研实力基础,善于利用国家的资源来发展。“100lm/w功率型白光LED制造与生产技术”,这个项目是九洲和迪源一起来承担的。
此外,九洲积极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电子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半导体照明联合实验室”,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项目合作方面不断深化合作,为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与实现可以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正贵强调,九洲不仅与科研院所建立起合作关系,集中精力在一些技术关键点上获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重,与业界优秀企业合作。比如就LED照明与飞利浦合作,也正在跟美国电源芯片提供商安森美建立联合实验室。
这种借“智”行为不仅表现在科研方面,在公司整个架构方面也有创新。四川九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定林透露,公司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等条件成熟就会走向资本市场。公司也会通过资本层面去整合一些行业内的资源。在市场方面,九洲今年的目标是10个亿。张正贵说:“预计出口要做到4800万美元,国内市场要做到7个亿人民币。”
目前,九洲在全国有31个办事处,形成了直接网络,负责工程建设。也正在建立销售的网络,今年预计能发展100家经销商,以室内照明为主。他说,室外景观这块,九洲的市场以西南、西北和东北为重点,华南地区竞争很激烈。室内照明这块以北川新县城为突破口,北川新城规划公共室内照明要消灭白炽灯,这是一个良机。再抓一些诸如江北机场、云南机场的重点工程。在路灯领域,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策略。公司会采取以签订景观亮化合同的城市赠送一部分LED路灯为突破口。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困境;融资对策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国际金融危机加深了我们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强化了我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引擎,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选择。
1.完善我国产业结构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我们依靠制度增长和要素增长,在对外贸易、外汇储备、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众人举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由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由此累计的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也越来越多,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遇到了障碍,整个经济水平的提升受到了制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对国际贸易和传统工业的保护有所加强,制造业的竞争重新成为各个国竞争的角力点,我们赖以依托的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地位正逐步丧失。因此,在外贸贸易争端压力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条件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产业机构升级是可行的出路,而最有效的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蒸汽机的产生催生了机器制造业,使社会生产方式从手工时代进入到机器大生产时代;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产生创造了电力与电器、汽车、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使工业文明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电子革命催生了电子产业,并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推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使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网络革命,又引领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所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主动把握时机,选择对本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努力推进本国新一轮产业升级。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资金断链的影响。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所言:“中小企业不强壮,发展新兴产业只能是一场虚火。”一般说来,大型企业具有资金和行业技术整合的优势,通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并购,不断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和技术先进性的显著特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行业的领头作用。但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比例极低,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10%左右,约1/3的中小企业需要从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约5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依靠外部融资解决资金问题。2008年,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其贷款总额的0.8%。中小企业资金的断链直接影响到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的阻碍,这也是新兴产业培育所面对的融资困境。
2.金融机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不对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市场上,除了企业、政府两大融资来源外,还有金融机构这一不容忽视的资金来源。金融机构作为科技金融体系的主要供给方,其核心利益为在融资体系中实现资本增值,取得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这是金融机构参与科技金融市场的主要动力。作为借贷双方的企业与金融机构,是融资市场的核心,融资市场能否繁荣关键在于企业与金融机构能否实现各自的目标,达成双赢,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从金融机构方面来说能否获得与承担风险相适应的收益,相对企业方面来说能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是关键,当企业的风险过高而金融机构的收益过低时融资将会面临困境。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小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企业存活下来的概率极低。学者们认为,这些数字在我国将会更低。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11.6%,同期企业平均不良贷款率则仅为2%。可见中小企业风险之高。金融机构需要对风险进行定价,以实现供需平衡,由于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和收费限制较严格,在无法实行市场化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很难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对等,从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了金融资产的无法最优化配置。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对策
1.依靠政府政策强大融资力量。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配套的机制还不甚完善,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机制,因其较强的产业引领力,产业聚集力,产业低碳力,产业创新力等,对适应其发展的机制要求更高更严格,应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科学分析,系统研究发展过程中相关机制存在的问题。在不断改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机制基础上,依靠政府政策融资,发展壮大其融资力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融资渠道。各级政府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新能源等出成果造福社会,加大力量为其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各种政策性银行,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各级政府投资或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政府有关部门投资控制的风险投资公司,这类机构主要支持各地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发展快的中小型企业,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太了解政府的扶持政策,忽视了对政策性融资资金的运用,要详细了解如政策性融资的种类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无偿补助、财政贴息、专项扶持基金、政策性投资等,充分利用国家和政府设立的基金,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等,借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包括地方政府组建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城建开发公司等多种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划拨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现金流和资本资产可以打到融资标准的公司,重点将融入的资金用来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市政建设等,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总之,从企业角度来说,应该深入理解中央和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基金,要抓住政府政策融资这个机遇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不断拓宽和多样化,多种创新性的融资渠道区别与传统融资渠道被加以利用,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首先,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高风险等特点,股市融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融资手段。一般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对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要高于大型企业,股市融资具有不用偿还本金的特点,这样以来便不会加重融资企业的债务负担,非常符合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筹集资金的需要,目前,我们借鉴国外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经验让高科技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来筹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期发展资金是极佳的融资方式。
其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同分类采取适合的融资方式。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为信息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几大领域。不同领域的新兴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说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高收益、高技术的特点,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和政府资金支持为主,因其研发周期耗时长和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复杂导致融资的困难,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其本身潜在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该行业可以利用巨大投资价值这一理念筹集风险投资资金,此外,产权交易在医药产业资产整合的背景下也日渐程为主要的融资渠道。生物医药产业应发挥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综合利用已有融资渠道之外的多种融资渠道。不同的产业特性决定了不同企业有着各自的资金需求特点和融资偏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融资手段的成本和风险选择适合该领域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最后,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由中央财政出资或外汇储备出资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本采用标准的市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运作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建设,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投入方向。在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同时,通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以及引进和组建风司、创司、担保公司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适合的融资渠道主要有股权融资、政策性融资、创新性的债券融资以及多种融资方式之间的组合,其中的股权融资又主要包括公开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创投及私募股权基金和产权交易等主要方式,采用适合的融资方式大力引进天使基金、创业投资资金、私募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
参 考 文 献
[1]袁中华,刘小差.后危机时代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新金融.2010(5)
[2]陈柳钦.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智库版).2010(11)
[3].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9(11)
[4]杨硕.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与融资体系研究[D].2008(12)
[5]张丽,孙长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0(2)
[关键词]电子产业;转型开放; 自主创新;
电子产业素有“朝阳产业”之称,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莆田市从1982年创办第一家外向型电子企业――新光电子厂至今,目前的电子类企业总数已有300多家,2011年产值(规模以上)已达169.31亿元,同比增长24.9%,已成为莆田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莆田电子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但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增幅从2007年的19.6%上升到2008年的32.0%,产值从62.88亿元增加到82.98亿元。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增幅从2008年的32.0%下降到5.1%,产值只增加4.46亿元,达到87.44亿元。但2010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和产业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产值增加到119.34亿元,增幅回升,达到了36.9%的增幅。虽然2011年增幅有所下降,但还是有169.31亿元的产值,并有24.9%的增幅。
据调研而得莆田市电子产业的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电子产品种类渐趋齐全,向电子产业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发展。二是企业结构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三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四是品牌带动效应逐步增强。五是经济外向度增高。
一、莆田市电子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较薄弱。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对电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莆田电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还相对较差,缺乏完善的技术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品牌欠缺,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家族企业占主导。由于电子产业是在改革开放后,由华侨出资,在其亲属组织人员而组成的早期企业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目前有许多企业已形成规模,但在管理上,很多企业仍属于家族式管理,对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使得其产品仍处于低端产品之列,缺乏自主品牌,而其产品的附加值也受到限制。
3.以外资经济为主导,对外依存度高。莆田市长期以来实施的都是“招商引资”的政策,因此,其电子产业大部分是外商投资,占90%以上。以港澳台客商投资为主,而内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涉足较少,导致对外依存度偏高,而其结构性风险也比较大。
4.产业导向滞后。莆田高新区是莆田市电子产业规模企业的集聚之地,而区内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仅安特、新威、德信3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新世纪、亿倍通等12家,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的企业仅安特、新威、德信3家。与周边开发区相比,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家冠捷电子,资产总值就逾7亿元,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出口创汇超亿美元,与其相比,莆田市电子产业的龙头企业差距较大,其产业辐射与带动力也明显不足。
5.人力资源普遍缺乏。人力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影响莆田市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莆田市电子产业主要以中低档消费类产品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此次的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用工不足问题,而其用工结构也不协调。企业用工结构主要以初、高中学历的员工为主,大中专学历以上的职位比例较少。企业往往用尽各种手段招工,企业之间互挖劳动力,人才缺乏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莆田市电子产业劳动力缺口约2万人,而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不足7%,龙头企业专业人员的比例也还不到4%,严重影响电子产业的长远发展。
6.监管不力挫伤创新的积极性。莆田市电子产业的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技术模仿为主的发展道路。虽然我国已加入了WTO,也入签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TR IPS),踏入了知识产权拥有国市场。但目前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完善,不合法的技术模仿方式还得不到有效的制止或严惩,助长了企业侵权的恶习和惯性,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对投入财力、人力研究的力度。另外,即使企业只通过技术模仿取胜,那么企业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展开价格竞争,而最终,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无从而谈了。
7.存在金融支持障碍。由于企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多数企业升级转型步伐偏慢,在对外资尤其是台资和港资的新一轮电子产业转移中承接乏力。新的有影响的大型项目落户较少,而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关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自主知识产品比例较低,产业发展形势不是很乐观,导致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在本行业的创新升级意识不强,甚至转向其他领域发展,而银行也对电子产业的扩张持审慎态度,提高了资金需求门槛,增加了融资难度。而企业满足流转资金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少,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难匹配等一系列因素。
二、加快莆田电子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
借鉴电子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为加快莆田市电子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遵循以下5个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原则。
2.坚持产业先进性原则。
3.坚持产业集聚原则。
4.坚持项目带动原则。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加快电子产业转型的具体措施
1.鼓励创新,创建自主品牌。电子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新技术的竞争。要依托莆田高新区科技孵化器大楼的作用,加强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把增资扩股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承接、转化。鼓励具有较大规模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鼓励企业与国际接轨,应用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将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逐步实现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继续实施“招商引资”,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贯彻“以我为主”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本土化战略,大力发展民有、民营、民享的内源型经济,加快形成具有强大实力的民族企业集群和本地产业集群,实现从外资经济到民本经济的转变。
3.加快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引导电子企业实施国际化标准化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兴企的发展道路,增加研发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掌握集成电路、新材料、新型元器件的核心技术,发展数字视听产品、通信与网络设备、集成电路等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转变相对优势为后发优势,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多创名牌产品,把企业做大做强,与国际化企业接轨。
4.储备人才,提业发展智力保障。树立人才第一资源观念,创造能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掌握关键技术的特殊人才以及发展急需的高层人才。另外,要提高人才培养和培训质量,利用莆田学院和莆田市科学技术学校的师资条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最后,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5.政策扶持,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原有德信、华光、天龙等企业与福大、厦大、中科院等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它院校和企业推广和延伸,同时积极争取高等院校研发中心入驻高新区,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动技术更新换代。
6.建立多层次对接平台,完善融资体系。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支持电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拳头产品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电子产业。
参考文献:
[1]《莆田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调研报告》.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fiet.省略/article.jsp?mid=200806070626548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