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1:33:13
导语:在股票投资盈利技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
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跟庄、推崇股评、高换手率、市场非有效性等,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人们往往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在牛市的顶峰达到它的最高点,而在熊市的底端达到最低点,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过度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注重那些增强能力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伤害自信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过度自信是危险的,例如,很多证券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卖出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并伤害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每天总是给别人讲解股票的各种“知识”指导别人买卖操作,在大盘趋势向好的时候,每天总是眉飞色舞,讲解技术指标应用技巧等,非常看好后势,讲解大盘会上升到多少多少点位;在大盘趋势向下跌,没有进入底部区域之前,他们总是很乐观,总是认为经过适当的调整,大盘还会上涨;在大盘进入了真正的底部区域时,由于受到市场的心理暗示,就不断地解释下跌的理由,极其看好后势,会告诉周围的人大盘会下跌到某个点位,如果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会讲他如何买了那只股票,现在如何盈利。实际上这类人对股票的感觉和判断完全是市场心理策划的场效应对他作用的结果,这类人的股票投资往往是失败的。
1.2信息反应的认知偏差
有些投资者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两种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转变,投资者会错误地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会认为公司正趋于一种增长状态,并且过度地导致过度反应的推理趋势。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上开始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下降时变得过于悲观。自我归因低估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偏差,对个人的信息过度反映和对公共信息的反映不足,都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反转,他们心理模型的特点是有时恐惧、有时兴奋、有时觉得自己很专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主要是被市场的策划者所控制,在股票市场的头部区域进场,进行频繁买卖操作,或买入后持股不动。在市场完成从头部进入底部的下跌趋势中,总是期待反弹随时开始,或持股不动,或在市场没有真正进入底部时误认为是底部而把手中有限的资金提前用光,在市场进入真正的底部区域,他们作出卖出股票赔钱的离场操作,或想做买入操作但是手中已经没有了资金,这种心理模型的人是股票市场策划者最需要的。
1.3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
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人们并非厌恶风险,而是厌恶损失。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令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影响,损失比盈利显得更让人难以忍受,很多投资者偏爱维持原状。在股票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期损失所打断。短期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在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常感到后悔,而为了避免后悔,又常常做出理。比如死守赔钱的股票,以拖延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愿把损失兑现。害怕兑现损失就持有亏损股过长的时间。实际上,股票市场随着策划者的建立和制造的市场利空或利好的心理暗示的场效应而涌动,有时很平静,有时汹涌澎湃,当大多数的被动投资者心态都变成了兴奋型的时候,市场就已经进入了头部区域,反过来当他们的心态都变成了恐惧型的时候,市场已经到了底部区域。巨大和强烈的股市心里场效应迷漫着整个股票市场。策划者就是通过调整股市心里暗示的场效应强度来控制和操纵被动投资者的思维和行为,就像电磁场一样,场里面一个电荷的运动只能由场来决定。
1.4羊群行为的认知偏差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是一种非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及各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密切关系,由于市场上存在羊群行为,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报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度波动,破坏市场的稳定运行。股票指数的波动或股票的涨跌以及市场消息构成股票市场的一种氛围。股市策划者通过调节这种心理暗示场来达到股市策划者想要的被动投资者心态,而且一定能办到,这种氛围笼罩着整个股票市场,走进市场也就走进了这种氛围里,股市策划者就是量化地掌控和调整这种氛围使被动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反应。
由此可见,投资过程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偏差最终会导致不同资产的定价偏差,这一偏差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这一过程就是“反馈机制”,这种反馈环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之一。
2证券投资者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调适、塑造
在投资市场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磨练自己的耐心,具备良好的期望心理,思路敏捷,精练起市,性格坚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待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恰如其分地归因,以利再战。
2.1克服贪婪和狂热
投资者一旦被过度的贪婪所控制,手里有钱,就要买,他们不但是自己买,还总是劝别人也买,买股票的消息来源,看报纸、听股评、听周围的人推荐股票,或自己根据类比法选股票。这类人在大市趋势向上的时候,是赢利的,随着行情的进展,他们的赢利越来越少。如果遇到股票头部模型是横向振荡,这样的股票一旦策划者出净手中的筹码,几根长阴线,这类人将出现亏损。在大盘趋势向下的时候,这类人只要有钱就还是买卖。由于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贪婪和惧怕常使股价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震荡起伏,购买股票时,不仅需要具备某些会计上和数学上的技巧,更需要投资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独立思考,不受干扰,对国家宏观经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善于捕捉各种细微的动态变化和各种信息,克服投资的贪婪和狂热。投资应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在股票投资中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投资者既需要了解股票投资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有理智和耐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应在对各种资料、行情走势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比较、研究,再决定投资对象并且入市操作。这样既可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少做一些错误决策,又能增加投资获利机会。
2.2勇于承认错误,树立信心
投资者不可能每一个预测和决策都很正确,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承认,市场中总有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信心是投资成功的一个起码的条件,投资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期望。作为证券投资者,必须潜心研究投资理论,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把别人的经验借来,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不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辩解,而是把每一次失误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犯,每位投资者盘算股票之前,应该对股市做出某些决策性的判断。判断是稳定股票投资的信心,如果犹豫不决,缺乏信心,必将成为股市的牺牲品。投资者投身于股市,要树立信心还需要耐心,如无耐心,后悔、失望、沮丧、冲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这样失败的机会非常高。投资者必须考虑投资工具的流通性、收益性、成长性。收益性的高低也要依投资者自身的财经需求和其它情况来定,由于成长性与风险相连,投资者还必须考虑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最好与自己的价值体现,以及性情相一致,以避免与自己的人格特征冲突。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是千百次成功得失中修炼出来的,也是理性判断和实践经验的结果。
2.3培养独立的判断力、自制力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每位投资者的潜意识和性格里,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冲动,而投资者必须具备耐心和自我决断力,不应盲从他人建议,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力。约翰特里思在《金钱的主人》一书中,反复强调“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决,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有个显著的投资态度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会相当仔细地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在显微镜底下进行研究”。反对将成功投资者的成功归因于运气的做法。在证券市场,投资是一项高度技巧性的行为,投资者不要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投资一定要自己判断、研究行情,不要因为未证实的流言而改变决心,可买时买,须止时止。投资者的自信应建立在一定的投资交易经验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否则,投资者没有根据的作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那么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投资者必须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指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意志品质,自制力体现着意志的抑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情绪和冲动言行。
2.4培养坚毅的性格和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治理
投资是一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受人们心理意识的调节控制,诸如,投资决策动机、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在证券投资市场,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对于投资时机的判断和选择,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期越长,投资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因此证券个体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风险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投资者成功的最根本素质。
1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
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跟庄、推崇股评、高换手率、市场非有效性等,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人们往往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在牛市的顶峰达到它的最高点,而在熊市的底端达到最低点,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过度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注重那些增强能力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伤害自信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过度自信是危险的,例如,很多证券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卖出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并伤害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每天总是给别人讲解股票的各种“知识”指导别人买卖操作,在大盘趋势向好的时候,每天总是眉飞色舞,讲解技术指标应用技巧等,非常看好后势,讲解大盘会上升到多少多少点位;在大盘趋势向下跌,没有进入底部区域之前,他们总是很乐观,总是认为经过适当的调整,大盘还会上涨;在大盘进入了真正的底部区域时,由于受到市场的心理暗示,就不断地解释下跌的理由,极其看好后势,会告诉周围的人大盘会下跌到某个点位,如果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会讲他如何买了那只股票,现在如何盈利。实际上这类人对股票的感觉和判断完全是市场心理策划的场效应对他作用的结果,这类人的股票投资往往是失败的。
1.2信息反应的认知偏差
有些投资者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两种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转变,投资者会错误地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会认为公司正趋于一种增长状态,并且过度地导致过度反应的推理趋势。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上开始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下降时变得过于悲观。自我归因低估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偏差,对个人的信息过度反映和对公共信息的反映不足,都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反转,他们心理模型的特点是有时恐惧、有时兴奋、有时觉得自己很专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主要是被市场的策划者所控制,在股票市场的头部区域进场,进行频繁买卖操作,或买入后持股不动。在市场完成从头部进入底部的下跌趋势中,总是期待反弹随时开始,或持股不动,或在市场没有真正进入底部时误认为是底部而把手中有限的资金提前用光,在市场进入真正的底部区域,他们作出卖出股票赔钱的离场操作,或想做买入操作但是手中已经没有了资金,这种心理模型的人是股票市场策划者最需要的。
1.3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
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人们并非厌恶风险,而是厌恶损失。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令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影响,损失比盈利显得更让人难以忍受,很多投资者偏爱维持原状。在股票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期损失所打断。短期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赌场,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在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常感到后悔,而为了避免后悔,又常常做出理。比如死守赔钱的股票,以拖延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愿把损失兑现。害怕兑现损失就持有亏损股过长的时间。实际上,股票市场随着策划者的建立和制造的市场利空或利好的心理暗示的场效应而涌动,有时很平静,有时汹涌澎湃,当大多数的被动投资者心态都变成了兴奋型的时候,市场就已经进入了头部区域,反过来当他们的心态都变成了恐惧型的时候,市场已经到了底部区域。巨大和强烈的股市心里场效应迷漫着整个股票市场。策划者就是通过调整股市心里暗示的场效应强度来控制和操纵被动投资者的思维和行为,就像电磁场一样,场里面一个电荷的运动只能由场来决定。
1.4羊群行为的认知偏差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是一种非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及各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密切关系,由于市场上存在羊群行为,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报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度波动,破坏市场的稳定运行。股票指数的波动或股票的涨跌以及市场消息构成股票市场的一种氛围。股市策划者通过调节这种心理暗示场来达到股市策划者想要的被动投资者心态,而且一定能办到,这种氛围笼罩着整个股票市场,走进市场也就走进了这种氛围里,股市策划者就是量化地掌控和调整这种氛围使被动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反应。
由此可见,投资过程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偏差最终会导致不同资产的定价偏差,这一偏差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这一过程就是“反馈机制”,这种反馈环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之一。
2证券投资者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调适、塑造
在投资市场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磨练自己的耐心,具备良好的期望心理,思路敏捷,精练起市,性格坚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待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恰如其分地归因,以利再战。
2.1克服贪婪和狂热
投资者一旦被过度的贪婪所控制,手里有钱,就要买,他们不但是自己买,还总是劝别人也买,买股票的消息来源,看报纸、听股评、听周围的人推荐股票,或自己根据类比法选股票。这类人在大市趋势向上的时候,是赢利的,随着行情的进展,他们的赢利越来越少。如果遇到股票头部模型是横向振荡,这样的股票一旦策划者出净手中的筹码,几根长阴线,这类人将出现亏损。在大盘趋势向下的时候,这类人只要有钱就还是买卖。由于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贪婪和惧怕常使股价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震荡起伏,购买股票时,不仅需要具备某些会计上和数学上的技巧,更需要投资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独立思考,不受干扰,对国家宏观经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善于捕捉各种细微的动态变化和各种信息,克服投资的贪婪和狂热。投资应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在股票投资中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投资者既需要了解股票投资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有理智和耐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应在对各种资料、行情走势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比较、研究,再决定投资对象并且入市操作。这样既可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少做一些错误决策,又能增加投资获利机会。
2.2勇于承认错误,树立信心
投资者不可能每一个预测和决策都很正确,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承认,市场中总有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信心是投资成功的一个起码的条件,投资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期望。作为证券投资者,必须潜心研究投资理论,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把别人的经验借来,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不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辩解,而是把每一次失误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犯,每位投资者盘算股票之前,应该对股市做出某些决策性的判断。判断是稳定股票投资的信心,如果犹豫不决,缺乏信心,必将成为股市的牺牲品。投资者投身于股市,要树立信心还需要耐心,如无耐心,后悔、失望、沮丧、冲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这样失败的机会非常高。投资者必须考虑投资工具的流通性、收益性、成长性。收益性的高低也要依投资者自身的财经需求和其它情况来定,由于成长性与风险相连,投资者还必须考虑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最好与自己的价值体现,以及性情相一致,以避免与自己的人格特征冲突。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是千百次成功得失中修炼出来的,也是理性判断和实践经验的结果。
2.3培养独立的判断力、自制力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每位投资者的潜意识和性格里,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冲动,而投资者必须具备耐心和自我决断力,不应盲从他人建议,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力。约翰特里思在《金钱的主人》一书中,反复强调“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决,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有个显著的投资态度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会相当仔细地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在显微镜底下进行研究”。反对将成功投资者的成功归因于运气的做法。在证券市场,投资是一项高度技巧性的行为,投资者不要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投资一定要自己判断、研究行情,不要因为未证实的流言而改变决心,可买时买,须止时止。投资者的自信应建立在一定的投资交易经验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否则,投资者没有根据的作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那么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投资者必须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指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意志品质,自制力体现着意志的抑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情绪和冲动言行。
2.4培养坚毅的性格和自我管理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除了要知道投资既能让人赚钱也能让人蚀本的道理,还要明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从事投资这一行当,一个成功的投资家,需要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精力花在股市分析和技术的提高上以及是否具备坚强的性格,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执着专一、坚守自己的准则,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投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实际控制,包括制定投资计划的能力、实际控制的能力、检查结果的能力、合理归因的能力、采取补救措施的能力。切实认识到股票不是储蓄,不仅需要财力,还需要智力和精力,股市既存在收益也存在风险,高收益与高风险成正比,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是一门科学,投资者应该克服追涨时只听利多,赶跌时只听利空的偏执心理,增强对经济环境、股市行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培养坚毅的性格,消除紧张、稳定情绪。能对股市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股市整体走势,认清当前的股市形势,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对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这样的一个既符合股市规律又有利于投资者自身的合理的心理价位不断确立,以确保预测准确,投资成功。
参考文献
1俞文钊.当代经济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沃伦·巴菲特投资名言
1、当适当的气质与适当的智力结构相结合时,你就会得到理性的行为。
2、要学会以40分钱买1元的东西。
3、金钱多少对于你我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不会改变什么,只不过是我们的妻子会生活得好一些。
4、人性中总是有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不良成分。
5、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些什么?
6、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光着身子游泳!
7、成功的投资在本质上是内在的独立自主的结果。
8、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9、用我的想法和你们的钱,我们会做得很好。
10、你不得不自己动脑。我总是吃惊于那么多高智商的人也会没有头脑的模仿。在别人的交谈中,没有得到任何好的想法。
彼得林奇的名言名句
1、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素质包括:耐心,自立,常识,对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判断力。
2、要想取得股票投资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素质是要有能力在得到的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以及得到的信息不完全地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3、最后至关重要得是你要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人类内在的本性让投资者的情绪成了股市的晴雨表。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
4、市场投机者试图对股价的短期波动进行预测,希望获取快速的利润。极少有人能以这种方式赚钱。实际上,任何人如果能够连续地预测市场,他或她的名字早就列入世界首富排行榜,排在亿万富翁华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之上。
5、不论你使用什么方法选股或挑选股票投资基金,最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种能力,即不理睬环境的压力而坚持到投资成功的能力;决定选股人命运的不是头脑而是耐力。敏感的投资者,不管他多么的聪明,往往经受不住命运不经意的打击,而被赶出市场。
6、作为一项确定的规则,股票价格不应高于其增长率,即每年收益增长的比率。即使成长最快的企业也很难超过25%的增长率,40%更是寥若晨星,这样的高速增长难以持久;增长过快等于自毁长城。
约翰·邓普顿的名言名句
1、牛市在悲观中成长,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众成熟,在亢奋中死去。
2、天佑感恩之心,助别人就是帮助你自己,在地球上最强的武器就是爱与祈祷。
3、我生命中专注于开启他人的心灵,让人们不自满的以为他们已了解地球上所有的真理。他们应该热心于倾听、研究,而不是封闭、伤害他们不认同的人
4、如果你买的股票都处于或低于销售收入的2倍,你将失去一半的钱,因为这些股票实际是亏损而不是盈利,但你最多只会损失一小部分,其他人的表现一般,但大赢家将会产生惊人的结果,也确保良好的整体结果。
5、在世纪结束以前DJIA(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可能超过目前的万点,长期而言是个巨大的牛市,如果你愿意持续的买卖股票一世纪。
6、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言
1、以近期的眼光看,股市是一个投票箱;以长远的眼光看,股市是一个天平。
2、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3、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4、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容易,而获得出众的投资回报则比看上去的要难。
5 、即便是聪明的投资者也可能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置身于“羊群”之外。
6、由于大多数人骨子里倾向于投机或赌博,受欲望、恐惧和贪婪所左右,因此大多数时间里股票市场都是非理性的,容易有过激的股价波动。
7、个人投资者应该自始至终做一名投资者而非投机者,这意味着,每一笔交易都能够被证明是合理的,买入的价格是基于非个人、客观的推理。
8、认为普通大众可以通过预测市场来赚钱是可笑的。
9、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
10、每个人都知道,在市场交易中大多数人最后是赔钱的。那些不肯放弃的人要么不理智、要么想用金钱来换取其中的乐趣、要么具有超常的天赋,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并非投资者。
乔治索罗斯的名言
1、市场总是错的。
2、重要的不是你的判断是错还是对,而是在你正确的时候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你的力量来!
3、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挂在办公室的墙壁上。
4、如果你经营状况欠佳,那么,第一步你要减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资金。当你重新投入的时候,一开始投入数量要小。
5、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果发生什么就该如何应对。
6、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充足的自由时间。
7、在股票市场上,寻求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突变。
8、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赖的,因而,如果在华东街地区你跟曾别人赶时髦,那么,你的股票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9、身在市场,你就得准备忍受痛苦。
10、如果你的投资运行良好,那么,跟着感觉走,并且把你所有的资产投入进去。
约翰·内夫准坚持的选股标准
1、 健康的资产负债
2、 另人满意的现金流
3 、高于平均水平的股票收益
4 、优秀的管理者()
5、 持续增长的美好前景
【论文摘要】文章就近年来散户投资股票所犯的习惯性错误进行梳理分析,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散户朋友十种典型错误,为散户朋友们今后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近些年来,“炒股”成了我们生活的重要话题。从2007年10月开始,A股市场一路下行,累计跌幅已超过60%。在日常的股票投资活动中,笔者发现多数散户投资者多多少少都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导致投资损失。在散户投资的众多误区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散户朋友的十种典型错误,为散户朋友们今后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一、买入价本位思想
即无论何时、何种市况,都是以自己的买入价作为卖出或是继续持有的标准。散户朋友们这一错误具体表现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止赢止损”方法和原则。小赚不跑,小亏不出,大亏认赔,亏了不忍心割肉,放手让亏损持续扩大,这是很多散户投资者容易犯的错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大幅下跌,有的投资者甚至自作聪明,为摊薄成本向下买入摊平,结果越套越深。“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割肉的是爷爷”是投资高手总结的经验。割肉一方面是为了保存资金实力,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综合考虑了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买入价本位思想”是散户朋友投资理念狭隘的体现,也是散户投资者易犯的常见错误。
二、持股过于分散或集中
投资过于分散,表面上看起来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对于一般的散户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其分散精力的行为和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我有一位朋友只有7万块钱,持有10只股票。这位朋友以为分散持股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一匹再大的黑马有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装着9头瘸驴的车。投资过于集中,只买一只,违背了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一损俱损的教训。乔治.索罗斯说的好:“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根据笔者的经验,持股适度按股票行业和地域分配比较好,3-6只股票适宜,持仓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结合。
三、依据所谓专家、朋友、小道消息或者是媒体的建议作为买卖的标准
在股票市场,我的经验是不要轻易相信股评专家等人的结论,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他们说的涨、跌和你所理解的涨跌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一般股民理解的都是短期行为,而证券研究报告说的却是中长期。缺乏主见和自己的投资标准,人云亦云,没有正确判断风险和市场的能力,只能让自己永远停留在业余水平。沃伦.巴菲特说:“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正确的做法应如江恩所说:“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成为股市赢家需要建立自己正确的投资哲学与方法,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要把“中国是政策市”等作为不学无术的借口,炒股实战技巧需要反复总结和摸索,不断地深入学习和领悟,才能为炒股赢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买卖时只喜欢限价交易,而不会利用非现价(市价)交易
有的散户往往会因为一、两分钱的便宜而因此误了最佳进入时机,这是典型的“拣芝麻丢西瓜”、“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失败投资者。短线投资高手利用信息炒作波段,看准时机,利用市价果断成交,快进快出,往往受益匪浅。当然资历尚浅的散户投资朋友是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的。
五、不敢买正在创新高的股票或板块,而喜欢买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
比如2007年6-10月,有色、煤炭、钢铁等资源型股票天天新高,但很多散户朋友在此类股票面前望而却步。以笔者周边的股票投资者为例,90%的人不会也不敢买那些正在创新高的股票,缺乏赚大钱的气魄和思想。美国人威廉.欧奈尔说:“主流类中的股票,常能涨得惊天动地,但其他平庸个股,连一丝涟漪都不会起!”这类投资者不敢买入高价股,只喜欢买便宜股,他们不知道高价有高价的理由和“强者恒强”的道理。
六、急功近到,不愿长期持有
笔者身边很多散户朋友买卖股票就是典型的T+1,今天买明天卖,追涨杀跌,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气赚大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思维当中。忍耐是一种等待,是庄家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很多好股票就是忍出来或捂出来的,对那些优质、成长性好和垄断行业的股票可以有长期投资的思想。万科董事长王石有个朋友叫刘元生,从万科创业起即买入其原始股持有到现在,400万元变为6.32亿元股票。巴菲特的一生中重仓过13只股票,7只股票赚了270亿美金。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价值增长128倍。
七、难以克服贪婪之心和不冷静的心态
很多股民朋友将人性的贪婪这一缺点在投资股票时进一步放大,表现得淋漓尽致。典型的是自己的账户资金升值已达20%、50%或更多,但还是不死心,不平仓,挣多了还想再挣更多。跌了甚至到深套以后,从恐惧、谩骂、后悔到连死了的心都有。比如经历2007年5月30日的风暴之后,笔者周边的很多散户朋友的市值大幅缩水,更别说今年以来的大跌,散户朋友跌的面目全非,中间永远不止损。但到现在上证指数2300点,周边散户在恐惧中抛售所有股票,把股票卖在地板价上。反复的追涨杀跌,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最终心灰意冷,以大幅的亏损离场而去。股民朋友炒股投资,就一定要克服人性贪婪和不冷静的心态这两个缺点。
八、不擅长学习和做功课
很多散户朋友喜欢把小道消息和电视上的股评当饭吃,不擅长学习是散户朋友投资股票的大敌。“股票是经济的睛雨表”,制约股票的涨跌因素相当复杂,股票供求、通货膨胀率、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股票的升降。这要求散户投资者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做好功课。投资总有失误甚至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懂得怎样在失败当中吸取教训,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同样的错误多次发生。“成功的方法在于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问题,把自己的弱点变成长处”。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国投资大师杰姆.罗杰斯说:“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的学习、经验和判断”。
九、对股市缺乏基本的判断和信念
如很多朋友毫无道理的笃信大盘暴跌时,政府一定会出面救市;奥运会前股票一定涨;市盈率低的股票就是好股票;ST股票绝对不能买等等。把这些无稽之谈当成投资宝典,其实是误入歧途而毁己不倦。股票的投资经验需要时间积累和总结,或者前辈们反复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可以借鉴和参考(仅此而已),如买进有信心、持股要耐心、卖股靠决心;短线炒消息,中线炒题材,长线炒业绩;买股要慢,卖股要快,持股要稳。不要在大涨后追高买进,不要在大跌后低位杀出;不要在利好公布后买进,不要在利空公布后卖出,不要买进有明显缺陷的股票等等,这些都是股民高手朋友们结合中国股市特点总结出来的精华,散户朋友当可以学习和引以为鉴。
十、心态不正,不够平常心
赚了嫌少,后悔自己没有在股市高点获利了结;亏了闷闷不乐,不敢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在股市投资,这些朋友是以健康受损和心灵受折磨为代价来投资的。不论盈亏,“知足者常乐,而贪婪者常悲”。炒股要有平常心,要有纯净的境界,证监会尚主席说的好,炒股要三闲:闲钱、闲时间和闲心态,这是散户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一个真理。
在股票投资的误区中,以上十点是散户最容易犯的错误。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想靠炒股致富的散户朋友来说,如果不注意克服以上十种错误,则对炒股非常不利。实际上,我们要通过炒股发现自己的人性缺点,然后逐一克服,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这样我们的炒股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大大提高,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洛丽的工作繁忙而又有规律。用她的话说是:“我的工作昼夜不停,跟着钟表打转儿。”洛丽每天要在半夜看市场状况,凌晨三四点钟通常还在读新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和彭博的资讯是手边不可或缺的。
好的交易员何时都赚钱
“做市商,就是市场创造者。一个好的交易员,任何市场条件下都能赚钱。”洛丽说。交易员们是做市商,他们不像生产经营者那样期望成本价格低以赚取利润、做市商不在意价格的高低、经济环境如何,他们只问“有没有差价”。别以为赚取价差是简单的工作,交易员们需要大量的专业训练,通过资格认证和积累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交易员是各种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对象、最舍得花重金招募的人才种类之一。交易员的水准是金融机构重点考察的要素,好的交易员能为公司带来大额的利润,例如高盛的Trading收入占总收入的60%。
洛丽就是这样一人,交易员。字里行间透露出自信。
她讲述了做期货交易的迷人之处:“期货与股票市场相关性很低,你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不一定非要在股市交易,可以在金属、石油、货币市场交易。你是个套利者,有很多交易策略,有很多交易类型,不用在意市场是单边走势,无论市场上升或是下降,都可以获利。期货交易遍布全球市场,使得客户的投资组合进行分化,降低风险。”
不过同时,她也强调了期货交易的难度:“投资期货、期权需要比较深入地了解市场,并不是像投资股票一样,只是看到一个趋势就进行投资。”
弱市依然能赚14%
洛丽现任纽约资本理财顾问集团(简称MCAG)总裁,这是一家提供管理期货项目和基金的投资咨询、账户开户、交易经理授权、期货经济商(FCM)业务协调和账户监督等全方位顾问服务的资产管理集团,简单地说,就是以“管理期货基金”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管理期货基金”在金融领域可算是新兴行业,但是发展迅速。
管理型期货基金在纽约诞生,至今有30多年历史 ,洛丽则是这行最早的从业者之一,她执掌的纽约资本理财顾问集团已经成立20多年,在行业内颇有经验。
从1980年到2008年早期,管理型期货基金的表现几乎超过了所有的资产类型,其中包括保持高增长率的S&P500的总回报。这27年间,管理型期货基金规模的增长值达到51万3千元美金,资产值增长700%。
吸引人们对管理型期货基金注意力的,无异于它在金融海啸中的杰出表现。在2008年,全球对冲基金的收益率为-18.33%,而管理型期货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却达到了14%!
为什么管理型期货基金能达到如此佳绩?其实管理期货基金正是运用到了现资学理念奠基人马克维兹的观点――现代组合理论,也就是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洛丽介绍,“管理型期货基金与其他类别的投资工具相关性很低,比如与股票、债券的相关性很小或为负,它相对独立,这是它的优势之一。管理型期货基金可以在任何市场情况下获利,不论市场走势是上升还是下降,而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基本是要确定市场趋势才能获利,这是管理型期货基金第二个优势。另外管理型期货基金交易遍布全球各个市场,交易种类繁多,是投资组合分化的优秀典范。期货投资需要投资者较为深入地理解一个或多个市场,相比较而言股票投资比较局限于投资者所选择的股票。”
我们可以用图表了解股票投资和管理型期货搭配组合的回报与风险。把投资组合从股票投资组合调整为管理型期货基金搭配组合后,总风险(最大跌幅)从-41.0% 减少到-7.5%,将近82%的变化,而年均回报从7.4%增长到 8.9%,提高了近20%。组合的收益提高、风险也大幅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型期货投资组合使用的商品与证券债券投资市场的相关性小,有时甚至相反。
有些期货市场的标的会与股市呈现负相关性。比如,当美元走弱,股市一般会上行;反之,则股市下跌。从历史经验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成为交易员买进或卖出的信号。在高度通货膨胀时期,核心商品如金银、油、粮、家禽以及国际主要货币等都为盈利商品。相反,通货紧缩时期,市场提供了在下降市场中卖空期货,并在低位买入或抛售期货的盈利机会。在各种期货标的中,洛丽强调:“我很喜欢金属,是很好的投资品种。”
洛丽解释,管理型期货基金不但能够很好地分散风险,同时对于项目的筛选也非常严格。每个CTA基金都是独立的,必须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注册,并必须是美国国家期货协会会员,项目受美国证监会监管。每个交易员都会有交易记录,将自己的业绩放在数据库中供投资者选择,最常用的是巴克莱资本的数据库。“交易员也会通过我们这些介绍经纪人来寻求投资者。我们会根据他的历史交易业绩来判断CTA项目是否符合我们的客户,寻找好的CTA项目,帮助投资者分散组合资产,”洛丽说。
拥有甄别市场信息的灵敏
洛丽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她严谨的逻辑来自于她的理工科背景。她拥有工业设计和艺术双学位,洛丽认为这种背景对自己在金融领域很有助益:“现在很多交易员有工科背景。工业设计不仅能让人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它更能给人提供一个三维的、立体的、开阔的视野。我在大学的专业是游戏设计方向的玩具设计,它的逻辑和技巧其实是很多交易程序的基础,也应用在商业发展中。这些经历让我成为一个创新者,并让我习惯了以开拓者的广阔视野看问题,并使得我的公司在竞争激烈、环境复杂多变的商业领域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今许多MBA项目把用右脑思考、抽象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作为最重要的培养因素,并将其运用到企业运作和风险管控的艺术中。”
对于交易员来说,灵感直觉都很重要,要有很强的敏感性。洛丽对投资的敏感与她的兴趣爱好密不可分,而一提到她的爱好,马上兴致盎然:“我拥有一个马场,我也喜欢骑马,每天都会花时间在马场。我需要平衡生活,释放压力。我的爱好与性格和做事方式也有很大联系,我注重内在灵感,对于突发事件很敏感,这也是兴趣带给我的个人特质。在我住的小区,邻居都是爱马的人,大家都喜欢平静的乡村生活,大家经常在骑马时一起交流,当然我们在骑马时不谈生意。”洛丽笑着说到,她住在一个离曼哈顿一小时车程的宁静乡村,“知道拉夫・劳伦吧,我们住的不远。”
那该怎么凭“灵感”找到投资机会呢?“市场有许多技术分析信号,也有基本面的信号,无论是做石油、货币期货,都由信号来进行判断投资的方向。”
对话洛丽・梅格・卡林
M:MCAG选择的CTA基金的平均收益大约是多少?怎样在期货投资领域取得良好业绩?管理型期货基金最常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L: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选择和观察适宜、优秀投资项目的灵活性。所以比较难以一个数字概括二十年来如此众多项目选择的平均收益。但是我们选择优质项目的标准从未改变,那就是我们所挑选出的项目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实际上在任何一个行业内,最成功的公司都是能在环境变化中顺应趋势、找出自己的优势并获益的公司,而其他公司则在琢磨上一次静态策略的失败经验时裹足不前。
我们选择的项目囊括了众多交易策略,个人认为最常见的是趋势跟随和逆趋势操作的基金项目,比如逆向操作,均值回归,套利,或近年来出现的卖出期权策略。
M:您认为当前形势下,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投资的商品类别是什么?亚洲市场呢?
L:如果需要提出一个最值得投资的商品类别,个人认为目前的选择应该是金属,包括稀有金属和工业金属。全球市场正处在复苏阶段,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市场波动使得金属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这也得益于对经济的刺激。比如说中国,这个崛起的市场对各种金属都呈现出了巨大需求量。但是我并不主张单纯地认购或认沽一种或好几种金属合约。对金属市场或者其他商品市场的最佳投资机遇的把握都来自于操盘手。MCAG这里就有这样一个向全世界投资者公开的项目,此项目合作已长达三年。
M:您怎么看待中美汇率变化的趋势?
L:对于美元人民汇率问题,我只能讲这对我们的行业产生的直接影响。对于管理型期货基金行业的专业人员来说,我们视角应该是多方位的,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地应对变化,在任何变化下都能找到机会赚取资本。应对汇率问题,应变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M:MCAG许多项目业绩各不相同。你们怎样选择合适的项目使得客户满意?怎样管理风险?
L:我们有很多方式来调整客户的投资组合模式,以期望客户满意。客户的情绪波动往往来自于他们过去的投资经验和期望。虽然我们努力使客户了解,管理型期货基金投资旨在获取长期稳定回报而非追逐短期利益,但是任何投资者都有可能对其投资组合失望。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会详细研究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的原因,判断这是否是暂时的现象。如果并非暂时的问题,我们会及时调研和提供更为适合的项目,尽力为客户达到投资目标。虽然在任何投资中投资收益都是无法保证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介绍每个项目给客户之前对其进行详尽地调查。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们会致力于事先预知可能的风险并尽量保障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M:MCAG能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哪些机会?
关键词:股市,长期,“发烧”
股价的快速上涨使股市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围绕中国股市估值水平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泡沫)、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等问题,有关各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派认为,股市的泡沫只是结构性的;就总体而言,股市的价格水平是比较合理的。另一派则强调指出:中国股市已经高度泡沫化,存在崩盘和引发严重经济衰退的极大可能。到底该如何把握我国股市的股价水平呢?
一、股市存在明显的价值高估现象
(一)我们看市盈率指标(也是最常用的指标)
美国是成熟的经济体,70年代,由于德、日等国的赶超、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再加上石油危机冲击,美国的国际地位显著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甚至陷入了“滞胀”。自1974年到1979年,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9.3。80年代,美国大幅放松政府管制,企业也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强化核心能力。经过艰苦的调整,美国经济形势开始逐步好转。整个80年代,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2。90年代,两极世界解体,全球化快速发展,作为全球化的最大赢家,美国的国际声望也达到了新的顶点。再加上互联网、基因工程等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股市也有不俗的表现,市盈率节节攀高。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大量国际资金涌向美国,导致股票价格持续攀升。整个90年代,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达到21.7。需要指出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大量资金的涌入股市,在美国也引发了互联网泡沫。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曾在2001和2002年达到33.9和34.25,但这是互联网泡沫达到顶峰并破裂前后的峰值。此后,美国股市市盈率便迅速下降。2003-2005年,S&P500指数平均市盈率分别为26、20.5和18.7。通过对美国经济衰退、调整和快速发展时期的比较,我们可以初步断定,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体在10-20之间。从整个长周期看(1970-2005年),S&P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7.2。
我们可以把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上半期的日本看作是高速增长的经济体。1971-1979年,日本东证一部平均市盈率为24.6,1971-1984年间为25.8。如果我们注意到如下事实:1976年的股价指数并没有明显变化(只是从312点增加到347点),而市盈率却由27上升到46.3(这表明市盈率的上升主要是由盈利状况恶化造成的)并对此做出相应修正(假定其市盈率水平与前一年和后一年大体相当,为30倍),那么,1971-1979年,东证一部的平均市盈率为22.8;1971-1984年,东证一部的平均市盈率为24.7。在1985-1989年(泡沫经济发生、发展时期),东证一部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35.2、47.3、58.3、58.4、70.6(在日本,普遍流行企业相互持股。因(持有其他企业股票)股价上涨带来的收入并不计入企业利润,日本的市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了。),从事后看,这个水平显然是偏高的、不可持续的。和相对封闭的日本不同,作为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则属于高度开放的经济体,我们可以把回归前的香港看作是高速增长的开放经济体(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东亚奇迹”神话随之破灭。)。在回归前(1973-1996年),恒生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4.6,其中:最高为32.2(1973年),最低为8.1(1983年)。若考虑到1973年为起始年予以剔除的话,则最高的年平均市盈率水平为18.2(1981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体的股市而言,合理的市盈率水平大体在30倍以下。
反观中国,2007年5月,上交所A股平均市盈率为42.8,其中工业股为37.9,商业股为74.2,公用事业股为49.3,房地产类股票为70.4,综合类股票为44.8。而深交所的平均市盈率更高,2007年5月末,A股平均市盈率为54.87,其中,农林牧渔、信息技术、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大约为70倍,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综合类在100左右,而传播文化更是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530倍。不仅远远高于美国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峰值,而且和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时期的水平十分接近。即便我们强调中国股市的特殊性,认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水平应该更高一些。但从微观投资的角度看:超过50倍的市盈率,也意味着公司盈利占股价的比例要远低于当前的存款利率或国库券利率水平。投资者放弃国债、存款等投资方式,购买风险水平更高、盈利水平更低的企业股票,其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只能是:把获得高收益的希望寄托在股价上涨上,而不是寄托在企业经营收益的改善上。而这正是股市泡沫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香港是中国内地企业融资上市的重要场所。中资企业的股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成熟市场对国内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估,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国内股价是否合理的一个有益参照。如图2所示,恒生中资企业指数平均市盈率大体在15倍左右。只是到2006年以后,受国内股市火爆行情的影响,中资企业的平均市盈率才一路攀升,即便如此,2007年上半年也不过20倍左右。简单对比也可得出判断:国内股市对企业的估价水平偏高了。
(二)我们看市净率(即股票价格与股票净资产的比值,托宾Q值)
二战以后,美国股市的市净率长期在0.5-1.2之间波动,只是在90年代后半期,平均市净率才超过1.2,即便是在股市泡沫已经非常明显的2000年1季度,美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平均市净率也不过2.06(转引自罗伯特·布伦纳著,王东升译:《繁荣与泡沫》p180-18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日本东证一部的平均市净率(具体计算方法,以东证上市公司财政年度ROE为基础,以东证一部当年平均市盈率*0.75+下一年度平均市盈率*0.25为相应的市盈率,由PER*ROE=PBR,计算得出市净率。)(如图3所示),据笔者测算,在股市泡沫发生之前(1979-1984年,财政年度)和经济泡沫破灭之后(1990-1996年,财政年度),分别只有2.47和2.3。而在泡沫经济发生、发展期间,市净率则从2.9持续攀升,最高达到4.7倍。在韩国,股票的市净率水平甚至更低。2005年和2006年,韩国证券交易所(KRX)的
平均市净率分别为1.8和1.58。在2006年,即便是韩国强势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和IT业,其市净率也只有2.11和1.92,而作为成熟产业代表的汽车业,其市净率只有1.29。
反观中国股市,按2007年7月13日收盘价计算,作为上市公司代表的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平均为5.36(如果按股票发行额进行加权,为3.99;如果按股票流通额进行加权,则为4.58);中小企业板市净率平均为6.62(如果按股票发行额进行加权平均,为6.43;如果按流通股票数量进行加权平均的话,则为6.39)。中国股市的市净率,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股市的平均水平,更高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水平。企业的市场价值,一方面取决于企业未来的收益能力,另一方面也受到重置成本的制约。固然,使特定的固定资产产生较高的收益,需要有合格的员工、严格的管理和完善的销售与服务,即不仅要拥有物质资产,还要拥有一定的组织资本。而且,企业上市还需要支付不菲的成本。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通常会高于重置成本。但超过一定限度后,任何企业都会把企业上市,以谋取更大的利益。按照目前的市净率水平,一家企业上市后,可以使其净资产增值4到5倍。即便剔除了上市费用,还有什么生意能够比建设一家工厂、然后再公开上市更有利可图呢?还有什么能够比上市公司按成本价(或支付一定溢价)收购一家未上市公司更能有效提升股价呢?明显不合理的市净率水平,也表明中国股市存在严重的价值高估现象。
(三)我们看市场交易状况
2006年底以来,随着股价持续快速上升,股票投资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在价值发掘的名义下,各种概念、题材得到炒作,那些盘子较小,价格易于操纵的股票在资金的追捧下,价格继续攀升,并进一步带动股票价格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长期亏损、面临退市压力的股票,也凭借资产注入、借壳上市的概念,价格成倍上涨,甚至出现了“愈ST,愈有投资价值”的独特现象。一些“一夜暴富”的故事更在市场上广泛流传。例如,一个叫金玉龙的人,因为他持有的*ST长控被借壳上市,股价爆涨而使其财富一夜增加约2400万元(7.18元飙升到68.16元,一牛人一天狂赚2398万。)。媒体也发表文章,大量宣传股票投资带来的丰厚收益,具体如“中小版催生140位亿万富翁”、“操作几次获利470%”、“‘整注’创造价值,新多不畏新高”、“‘交叉持股’将牛市推向巅峰”等。一些学者、官员也加入进来,纷纷发表唱多言论,如“全民炒股实为理性”、“当前股市发展基本健康,不存在严重泡沫”、“全民炒股是天大好事”等。就这样,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全社会都弥漫着追求“一夜暴富”的躁动。
需要指出的是,自5月30日起,我国股市发展进入调整期。到7月13日,上证综指报收于3914.4点,深证综指报收于1075.7点,分别比5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9.7%和16.77%。股市行情的大幅震荡,给沸腾的股市浇了一盆冷水,众多股民从狂热中惊醒,投资行为趋于理智。即便如此,从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进行考察,我国股市估值偏高的现象仍很严重(按7月13日收盘价计算,沪深300指数即便在剔除亏损和微利(市盈率超过200)的股票,其平均市盈率仍然高达54.7。)。即便市盈率和市净率继续下调20%(上海股市继续下行到3150点),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仍有43.8倍,平均市净率仍高达4.29(如果按股票发行额进行加权,为3.19;如果按股票流通额进行加权,则为3.66)。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这仍属于较高的估价水平。
二、股市仍存在快速上涨的可能
前段时间,我国股市处在调整期。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看法,是上海股市应调整到3500点(综合指数)左右。即便如此,正像前面估算的那样,股价总体水平仍然偏高。不仅如此,在经过调整之后,我国股市仍存在着快速上涨的可能。
(一)股价高估会引导上市公司从事大规模的投资和并购活动
在市净率偏高的情况下,扩大直接投资或以适当的溢价收购既有的生产能力,在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和拉抬股价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加强管理和改善经营所能发挥的作用。可以预计,在股价高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将会把持续的投资和并购列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的投资和并购活动,将成为下一阶段上市公司增强企业实力、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提升公司价值和股票价格的重要工具。如下表所示,在市净率保持为4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账面价值收购与上市公司完全相同的另一家企业,可使上市公司的股价上升60%以上。
(二)结构性改革蕴含利好因素
我国的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转型市场特点。许多上市公司最初上市的,只是企业最优良的那部分经营资产,而不是全部经营性资产。这就带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交易问题。目前,整体上市已成为各家上市公司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整体上市,有助于彻底切断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渠道,完善公司治理,使上市公司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整体上市也是一次大规模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合法的利益输送,显著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如适当降低市盈率、提高市净率等(如:东方电机通过定向发售股票的方式,购买大股东东方电气集团持有的东方锅炉68.05%的股权和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等资产。在完成本次收购后,东方电机的每股收益增加约42.22%;每股净资产增加约44.00%。参见中国证券报:东方电气集团整体上市提速2007年5月17日。)。这无疑是有利于股票价格上涨的。
(三)更多理财技巧将会被引入和运用,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前段时间股市暴涨,市场操作手法主要是发掘概念、制造市场热点;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随着股市调整和投资者投资心理更加成熟,单纯炒作概念已不足以激发投资者跟风的热情。要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提高股票价格,上市公司一个可行的选择就是充分利用复杂的财务和产权交易,如组合投资、交叉持股、加大财务杠杆等。这样的案例,在90年代后半期的沪深两市是不胜枚举。曾经风靡一时的波士顿顾问小组(BCG)投资组合战略,其要点也就是将有广阔发展前景、但需要大量投资的部门(明星)与处于成熟阶段、现金流充沛的部门(奶牛)结合起来。
(四)股市止跌上升,会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趋于乐观
我国股市目前正处在震荡调整阶段。由于居民调整资产持有结构、人民币升值、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支撑,股票价格在下跌到一定区间后会遇到强有力的支撑。在股市触底、反弹开始之后,公众投资行为也会由谨慎、观望逐步转向积极、主动,市场交易会更加活跃。随着市场心理的逐步改变,公众对股票合理价位的预期也会相应向上调整。
(五)不能过高估计股指期货在稳定股价方面的作用
巴菲特每年都会撰写一封著名的,致伯克希尔股东的信件,被大家广泛阅读和引用,而公司投资组合的构筑原理明明白白就在当中。最新一份信件不久前刚刚,这封24页的信件给予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无论是在股票投资还是在我们的个人生活当中都很有借鉴的价值。
当然,哪怕只想获得最基本的技巧和知识,也需要大量的实践,就像贝克汉姆也要不断训练一样。巴菲特自然不可能例外,虽然他现在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是他所撒播的投资种子,确实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芽的,只要我们会按照他的方式行事。
1. “差不多”不能接受
对于公司2012年表现最为不满的股东,很可能正是巴菲特本人。
尽管这一年结束的时候,公司的财富在花费了13亿美元回购股票之后,还增加了228亿美元,但是在巴菲特眼中,这表现是“低于平均水准”的,因为公司的账面价值只增加了14.4%,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16%的整体回报率。
“我们的工作就是增加企业的真实价值……速度必须超过标普指数代表的大盘。”巴菲特在信件当中还补充说,如果不这样的话,投资者只要购买一只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去收获大盘的回报就可以了。
不过巴菲特可不会就此认输。“我们将站稳脚跟。”他表示,“查理和我希望能够通过提升我们众多子公司的盈利能力来构筑每股价值,补强收购,分享投资对象的成长,在股价折扣较大时回购公司股票……不时进行大规模收购,这些都有助于达到目标。”
2. 相信自己最好的理念
巴菲特将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 和富国银行并称为伯克希尔的“四大投资”,而且这么说的时候,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豪之情。
“这四家公司都从事着不可思议的生意,管理他们的经理人都富有才干,而且一切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巴菲特写道,“与其百分之百控股一家平庸的企业,我们宁愿拥有一家优秀企业的股份――虽然不能达到控股的程度,但有足够的规模就好。”
这里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太多的时候,投资者都会专注于某一抢眼的产品或者重大的事件,但是对于企业管理层是如何运转的,以及他们对股东是怎样的态度却不够重视。
可是,如果管理层不重视创造和保护价值,不给予股东应得的尊重,投资者的日子是好过不了的。
3. 信守自己的风格
在信件当中,巴菲特表示自己其实也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因为有呼声要求伯克希尔将其坐拥的大量现金作为股息派发出来。他说,自己其实也知道投资者需要收益的心情。
接下来,他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只要他还在位,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巴菲特当然喜欢股息,伯克希尔投资组合当中很多股票都提供可观的股息,而且股息还越派越多。可是,巴菲特相信,比起派息而言,伯克希尔完全可以找到更高效的,能够带来更多价值的现金使用方法,比如再投资于现在的持股,或者是进行新的交易等。现金为王,在如何花钱上面,巴菲特对民主并不感兴趣。
“说起收购,我犯下过很多错误,而且将来肯定还会犯。”巴菲特写道,“不过,整体而言,我们的表现记录还是令人满意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当初把用来收购的资金用来回购股票或者派发股息,我们的股东会远不及现在富有。”
4. 不拒绝改变
巴菲特32岁时,作为一位抄底买家在奥马哈建立起成功的私营投资合伙生意,而50年过去,82岁的他和过去其实并没有太多不同。比如说,他现在依然在寻找各种折扣价格,来进行他的导师格雷厄姆所谓的“烟蒂投资”。
只是和半个世纪前相比,他身边有了两位投资副手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他们同样遵守董事长的买进和卖出原则,各自独立管理着伯克希尔880亿美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对于自己选择的帮手,巴菲特显然很满意。最近,两位副手都得到了更多可以管理的资金,每人增加了近50亿美元。“这两注都中了头奖。”巴菲特写道,“2012年,他们的表现都以两位数的优势超过了标普500指数。他们把我远远抛在了后面。”
5. 保持耐心,等待自己的机会
价格就是一切。“如果付出的价格过高了,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可以是一笔非常糟糕的投资。”相反,如果买进价格折扣够大,哪怕是一个正在衰落的行业中的企业,也可以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因此,伯克希尔最近才会对报纸胃口大好,在15个月的时间当中斥资3亿4400万美元收购了28家报纸。整体而言,纸媒体正在受到互联网的挤压,这就使得两位喜欢报纸的专家巴菲特和芒格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买进。
“长期而言,伯克希尔从自己报纸投资所获得的现金盈利几乎注定将是呈下滑趋势的。”巴菲特指出,“不过,以我们的成本,我相信这些报纸会达到或者超过标准,让我们的收购交易合算。”
回顾,投资,再投资――正是这样的投资思考方法让巴菲特获得了成功。
从美国股市到海外新兴市场,从海外新兴市场到香港股市,从香港股市到内地股市,一片繁荣气象,“涨”字成了主旋律,各市场近年来的高点不断被改写。然而,内地市场年内牛市的来临却是国外机构开始唱起的,外资投行、QFII年初无不看好内地股市的前景。我们弃之如敝屣的股市却被外人所看好,墙外一片喝彩之声后,才传导到内地,最终掀起了一波涨幅超过20%的行情。
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在对全球证券市场的市场筛选过程中被中国所吸引。
首先是内地A股市场背后GDP增长、低利率、货币升值的综合宏观环境,这是全球其他市场难以找到的。其次,A股市场的投资基础在明确地好转,包括估值、财务质量、公司治理、分红政策等。再次,A股市场的多个系统性变化在发生,包括股改、升值、公司治理、经济结构调整等,市场系统性的变化为整个市场创造了大量产生超额收益的机会。多个系统性变化同时发生的股票市场,这同样是很难在全球其他市场找到,相对单边的市场整体上升,这更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所喜欢。
许多外资投行分析都在强调,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较低。对此我们的思考是,需要区分低估与低估值。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由于市场整体及上市公司的不健全,找到低估值是经常性的。更重要的是基于公司的所在或拓展的市场的成长性、成长速度、行业竞争结构、盈利空间、管理水平等,确定低估而不是低估值。而低估值的吸引力更多是在当地市场由于某些短期因素冲击后出现整体资金或结构失衡后才发生的。
综合而言,外国投资者投资新兴市场,一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发掘当地被低估的快速成长公司;二是利用当地市场由于某些短期因素冲击后出现资金或结构失衡而造成的低估值。
在与境外投资者的讨论中,我们发现,许多境外投资者经常提到的是宝钢股份(600090 SH)、长江电力(600900 SH),或者港口、机场,或者各行业的龙头公司。境外投资者的依据,一是他们能够比内地投资者有更长的投资周期,能够容忍短期的周期性行业波动;二是行业龙头公司往往治理水平较好,并有外资大行研究覆盖,对境外投资者更容易研究参与。
以此来看,这些境外投资者所依重的是上述的第二类投资,即利用自身相对更灵活更长期的投资周期,利用当地市场的短期资金或结构性波动,获取收益。我们可以把这种收益归纳为结构性投资。
对于此类投资,A股市场的短期资金或结构性波动,都可能为境外投资者创造了更多收益的机会。从根本上说,实质是境外投资者相对境内投资者基于投资周期、金融工具(境外投资者在国际多个市场内套利、对冲)等取得的先天优势,而并不是说境外投资者在市场判断或更确切地说在选股方面有特别高明之处。A股市场前期及目前或今后的股改送出、非流通上市、周期行业产能过剩等都为这种结构性投资创造了大量机会。
以其企业机制及在业界稳固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除了企业日常运营所产生的大量现金之外,伯克希尔还拥有保险业务所累积的巨额浮存金,可供巴菲特和芒格进行各种投资,藉此他们持续进行迅速的收购行动,标的大多是优质公司。
大肆收购
巴菲特说:“芒格帮助我将焦点放在具有强劲盈余成长能力的卓越企业,但先决条件是确定这类公司,而不是像德州仪器或拍立得,后者的获利能力只是假设性的。”
巴菲特持续运用一些得自格雷厄姆的套利技巧,并且偶尔从事短期投资,例如伯克希尔在1989年至1990年间买进RJR纳贝斯克的垃圾债券,1989年至1991年间买进富国银行的股票,1991年收购北美的制鞋业龙头布朗鞋业,后者随后购并了Lowell鞋业。
巴菲特于1992年收购通用动力14%的股份,他的老朋友、芝加哥的克隆家族拥有该公司的多数股份,其军火事业因冷战结束而严重受创,管理层大刀阔斧地将公司重组为规模较小的新事业体,后来东欧爆发内战加上公司发起降价拍卖以回购自家股票的行动,通用动力的股价从巴菲特买进时的11美元冲到43.5美元,他随后卖出并获利甚丰,同年伯克希尔买进信用保险“中部赔偿”82%的股份。
1993年,伯克希尔取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核准,将所罗门持股比例提高至25%,同年公司又以换股方式买进Dexter鞋业,增加制鞋业的持股比例,1995年,伯克希尔买进R.C.Willey家具及赫尔兹伯格珠宝店。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巴菲特和芒格开始饱受舆论抨击,特别是《华尔街日报》指责他们得到比其他投资人更好的投资标的,例如所罗门及美国航空等,而不是在公开市场购买股票,其交易条件特别吸引人,这是因为有些公司管理层为了对抗恶意接管,或迫切需要外来现金的注入,而请求伯克希尔以白衣骑士的身份出面解围,这种交易往往是以含有利率且日后能以特定价格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为条件。
芒格为此辩称,伯克希尔得到别人无法取得的交易条件是很正常的,因为伯克希尔“为双方合作带来的不只是金钱”。他表示,巴菲特提供建议和专业技术,此外还注入长期资金,让管理层可以推动长期计划,并指出公司的股价上涨也会惠及原有股东。
以上仅是伯克希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收购的部分公司,但已经可以表明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逻辑,即其最了解的业务领域,尤其重视保险业。
也许更重要的是,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巴菲特和芒格尽可能地采取自己偏好的策略,也就是并吞整家公司;拥有整家公司后,二人便可依他们认为适当的方式自由分配公司的获利。
伯克希尔的持股结构曾经发生过戏剧性的变动,1996年初,伯克希尔的股票投资组合占总资产299亿美元的76%,到1999年第一季度结束时股票部分占总资产高达1240亿美元的32%;伯克希尔该期间总共花了273亿美元买进7家公司。巴菲特与芒格在伯克希尔2000年的年会上向股东解释,借由拥有整家公司,他们可以将反复无常的股市或伯克希尔股价变动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目前,伯克希尔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有366亿美元,而AAA的信用评级让巴菲特与芒格拥有庞大的购买力。瑞银普惠证券的保险分析师拉平指出,企业主若想继续经营他们的公司,同时免于筹措和分配资金之苦,伯克希尔已成为他们“第一个登门求助的买方人选”,卖方包括私人或封闭型企业,其大股东希望能自由地将全部或部分持股变现,这样的要求是可行的,只要所有人在有限的税负下将其所有权交换成伯克希尔的股票,然后在需要时卖出股票就可以。
伯克希尔偏好付现,但必要时也会换股,很多拥有公司大量股份的家族主张采用零税负的股权移转方式,以免大部分财富都被缴税,芒格说:“伯克希尔近来以股票进行收购并非偶然,这个市场已经很难进行现金交易。”
高质量的保险业务以及巨额的浮存金,一直是推动伯克希尔快速发展的动力,伯克希尔1967年以860万美元首度进军保险业,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保险业资本额已高达100亿美元。芒格表示,因为采取保守的经营方式,保险公司经营良好,当他在威斯科1993年的年会上被问及“以伯克希尔的规模来看,为什么不承揽更多保险业务”时,他的回答是:“保险公司可以承揽相当于既有资金两倍金额的业务,我们有100亿美元的保险资本,一年可以承保200亿美元的业务,而我们只承保10亿美元,而1992年除了我们以外,每家保险公司都很惨,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
芒格承认,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或可能出现巨额赔付事件的保险事业的确是伯克希尔的弱点,但他认为他们已成为风险评估及妥善处理风险的专家,1994年的加州地震曾经造成公司高达6亿美元的庞大保险亏损,但即使如此,当年伯克希尔保险部门的盈余报告中仍有1.299亿美元来自保险业务、4.194亿美元来自其他投资。
芒格说:“如果真的发生大灾难,例如造成美国东南部各州高达180亿美元重大损害的安德鲁飓风过境一周后,又出现一个威力相当的飓风,伯克希尔便会有非常难过的一年。”
保险业之喜
芒格及巴菲特一再告诫股东,随着公司资产的成长,维持过去20年来的利润增速会越来越难。
“规模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一个锚,业绩会受拖累。”芒格解释:“我们始终不知道浮存金规模达到100亿美元时复合增速会是多少。”
然而,他们的确找到了资金的用途,1994年,巴菲特以20亿美元的价格将美国广播公司的头寸卖给迪斯尼,同月他开始和盖可的董事长辛普森协商买下伯克希尔尚未拥有的另一半盖可股份,但需要解决一些麻烦,例如盖可有分配股利的制度,而伯克希尔没有,如何公平处理这笔交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巴菲特买进股票是为了帮助该集团的副董事长杰林脱离财务困境,杰林那几年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一度被迫在股价相当低时卖出5700股的伯克希尔股票,以清偿银行债务。
杰林说:“巴菲特买下约20%的太平洋西南集团股份,是因为有位经纪商以很便宜的价格向巴菲特兜售,其实太平洋西南集团对伯克希尔而言是微不足道的资产,账面价值大约只有2000万美元,基于种种理由,这似乎是他最糟糕的投资之一,我也一样。”
尽管太平洋西南集团的业务开始好转,但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该公司计划进行现金投资以多样化业务,但几次下来效果不佳,1999年,该集团董事暨大股东派里尼辞职。
伯克希尔在1997年以总计15亿美元的股票及现金,买下飞行员训练公司国际飞安,成为伯克希尔最大的非保险事业,但该公司1999年变得声名狼藉,因为小肯尼迪正是在这间学校学习飞行课程。
1951年,创始人靠房屋贷款创立这家公司,以纽约的法拉盛为根据地,运用精密的模拟飞行器及其他训练工具为飞机及船只驾驶员提供高科技训练,在全美有500位员工,在训练市场约有90%的占有率,而且有长期合约的保障,客户通常是航空公司、企业及政府机关,包括空中巴士、贝尔直升机、波音、英国航天、雷神、洛克希德、湾流及其他航空公司等。国际飞安1997年的净利润为8440万美元,占伯克希尔非保险事业税后盈利的28%。
20世纪90年代是伯克希尔累积实力的时期,公司在这段期间所做的一些投资表现都很出色,其中很多事业的前景也颇为看好,不过1998年例外。在巴菲特四处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资产时,有人在白银市场展开行动,投资氛围猖獗且谣言满天飞,但没有人怀疑白银交易是来自奥玛哈。
除非法律要求,否则伯克希尔不会披露投资内容,但白银市场的骚乱愈演愈烈,有人扬言控告某些白银交易商,并且向政府抗议某些交易商操纵市场,巴菲特及芒格承认他们在买进大量的贵金属头寸;巴菲特透露,公司从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期间共买进了1.29亿盎司的白银。
伯克希尔在公告中表示:“30年前,巴菲特因预期美国政府将停发银币而首次买进白银,从此他持续关注白银的基本面,但旗下公司从未买进白银,近年来因为白银的需求量超过开采量与再利用量,银条存量显著下滑,因此去年夏天巴菲特与芒格判断,只有提高银价才能使供需达到平衡。”
在1998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芒格对公司以6.5亿美元买进全球20%的白银产量进行了解释,称可能已对白银市场造成影响,而且不是巴菲特惯有的投资方式,但这笔投资对伯克希尔的盈利而言微不足道。
芒格警告说,伯克希尔买进白银或航空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或做其他任何事,都不意味着其他人也应该这么做,“以为伯克希尔是全美企业的正确典范那就大错特错,如果美国所有公司突然都想成为伯克希尔的翻版将会是个大灾难。”
1997年夏天,伯克希尔以每盎司4.6-4.8美元的价格买进白银,1998年2月银价上扬至每盎司7美元,创下9年来的新高,但同年底下跌至每盎司约5美元,自此白银的表现一直平平,芒格当时不愿透露伯克希尔的白银头寸。
长期投资
芒格有时会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即使没有巴菲特的参与也一样,投资好市多就是一个例子。
芒格喜欢好市多的原因之一是,总裁西纳格的办公室没有与员工区分,而且好市多是美国的第二大量贩店,仅次于沃尔玛旗下的Sam’s Club。
芒格对好市多纸巾的故事津津乐道,他认为,这个故事代表着值得赞扬的企业伦理楷模,好市多的纸巾有负面反馈时,他们的做法是将产品下架直到推出可以销售的纸巾为止。
芒格是好市多的股东兼董事,在被问及为什么不多买些好市多的股票时,巴菲特回答道:“我们应该持有更多的好市多股票,如果芒格一直坐镇奥玛哈,我们会持有更多,芒格经常告诉我物流业的做法,大约10年后我才开始了解他在说什么,然后我们为伯克希尔买进了一些好市多的股票。”
巴菲特补充道:“我们确实商谈过加码买进,但我犯了自己最常犯的错误,我们开始买进,而且价格上扬,但却没有顺势加码,如果好市多的股价停在每股15美元,大约是我们当初买进的成本时,我们会买进更多,但股价却涨到15.13美元,因为些许的差别,让我没有买入更多的股票,我老是犯这样的错误。”
1999年2月,芒格买进好市多旗下另一家量贩普莱斯8%到9%的股份,普莱斯是一家不动产投资信托公司,共有31家购物中心,有些开设在好市多的卖场内;在普莱斯发行的2370万股优先股中,芒格家族共持有200万股。
巴菲特也从事个人的投资,例如,1999年夏天他买进加州小型电器业者贝尔工业5.3%的股份,2000年1月被披露一个月后,他悄悄卖出该持股并获利100万美元,投资报酬率为50%。
巴菲特和芒格曾警告投资人,伯克希尔与其他很多企业一样也会经历衰退周期,由于他们长久以来都这么说,以致于股东及分析师都不再相信他们的警告,而事实上是对的。1998年,伯克希尔盈余比1997年下滑24%,而来自投资的收益更是缩减一半以上,但这并不表示伯克希尔亏损,只是净利润减少;此外,1997年伯克希尔的利润缩减为19亿美元,折合每股1542美元,而前一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4亿美元和2065美元。
伯克希尔的短期盈利一直不稳定,部分因为保险事业的经营成果起伏不定,部分是因为巴菲特和芒格倾向放弃短期成果以追求长期绩效。
伯克希尔的股价1999年下跌19.9%,为近10年来首次,而且2000年初期仍持续下滑,芒格告诉投资人要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务,如此一来,不论市场发生任何疯狂的事,都还能继续这场投资游戏,并告诫如果无法承担伯克希尔(或任何股票)下跌50%,也许就不该拥有。股价下跌可能会破坏巴菲特和芒格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但声望的下滑对他们而言也许是个愉快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