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产业发展状况

时间:2023-06-01 11:33:16

导语:在新产业发展状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临港产业 海洋资源 产业集群 区位优势 产业结构

一 舟山临港产业发展背景

目前,连接舟山本岛与宁波的大陆连岛工程已经建成通车。普陀山机场已开通全国各大城市多条空中航线。近年来全面实施基础设施“登陆战略”,水、电、通信已实现与大陆联网。舟山口岸开放范围不断扩大,机构齐全,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大通关环境建设不断推进,但目前使用的岸线不到一半,绝大部分尚未开发。

二 舟山临港产业发展状况

1.港口业及临港工业发展迅速

面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强化我国在国际航运业的地位,满足航运现代化的需求,优化区域运输结构,争取在新一轮港口运输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迫切需要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这给位于长江口南翼的舟山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几年,舟山港凭借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投入建设资金31亿元,初步构建客货运并举,水水中转功能突出,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大型综合港口构架体系,逐渐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能源、矿山等战略物资和大宗物资储运基地。

2.各大工业发展态势风起云涌,船舶修造业一枝独秀

2007年,舟山市水产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62.2亿元。其中,精深水产品产值达67亿元,精深水产品加工比率达41.3%;船舶修造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成为舟山市工业第一大行业;化纤制造业产值累计达15.5亿元;电力生产供应业产值达20.6亿元。

三 舟山发展临港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第一,海洋资源丰富。舟山海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雄厚基础。舟山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舟山渔场有10.6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渔场,素有“祖国渔都”之称。舟山旅游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海岛风光、海洋文化、佛教文化和隐逸文化的特点。舟山地处东海,具有率先发展风能、波浪能、太阳能、海水温差能、海水淡化等优势,有望成为实施循环经济、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第二,优越的区位条件。舟山市地处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面上,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群,面向太平洋,是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会的咽喉要冲,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舟山地处亚洲东岸的中部,水路交通要冲,洲际往来便利。

第三,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舟山群岛岛屿边界陡峻、深水岸线众多,水深12~30米;港池面积有1000平方千米,少淤积,常年不冻,并且被岛屿遮掩成内港,即便遇上强台风也可安然锚泊万吨级以上巨轮数百条。

2.劣势分析

第一,外部联系的孤立性。从空间关系的角度看,舟山最大的区位瓶颈是孤悬东海,与内陆隔海相望,时期对外经济联系缺乏畅达性,直接腹地不足,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区位瓶颈。海岛的对外经济联系主要靠海运,不能形成海陆空、公铁水多元化的综合运输网络,必然成为长三角地区现代经济流网络中的薄弱环节。加上受台风、海浪、大潮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常使已不畅达的经济流雪上加霜,从而导致经济边缘化。

第二,内部整合的艰巨性。舟山市岛屿数量众多、面积较小、分布分散,这为内部经济联系和资源优化整合带来一定难度。例如,有的岛屿具有发展港口、物流和临港工业的优越条件,但没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作为依托;有的岛屿定位为旅游岛,则其拥有的深水岸线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加上受自然条件、航班时间等影响,除连岛工程已涉及的各岛之外,交通联系十分不便,这对舟山市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联动、城市核心作用的发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舟山临港产业在布局、结构、产业集群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发展所需人才缺乏,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对舟山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港口运营和在建项目布局分散,以货用码头为主。开发项目布局分散、致使水电等基础设施共享性差,管理难度增加,后勤服务难以集中,信息流等流动要素相对分散。港口转运方式较单一,货物吞吐方式基本上以水水中转为主。集疏运仅以海运为基本方式,缺乏集装箱门对门运输和铁路、航空运输,而公路运输占港口货物吞吐服务量寥寥无几。

第四,自然资源的限制。土地资源短缺是舟山这个群岛城市的致命伤。目前,港口和临港工业用地基本上以开山和围填海来解决,对生态影响较大,开发成本也较高。舟山本地缺乏能源,舟山作为煤炭中转基地,依附港口建造电厂,可为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提供电力保障。舟山无过境水源,全靠降水补给,属于缺水海岛地区。

3.机遇分析

第一,区位优势显著。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T”型结合部,拥有现代化的深水集装箱枢纽港(上海港)、便捷的集疏运网络,以及较为发达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是我国现代物流的核心枢纽和对外国际贸易及运输体系的主要基地。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使长三角一体化整体联动发展提上日程,舟山港应主动融入长三角地区港口群,进一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能力,优化港口布局;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深化港口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舟山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高新产业;实证研究高

新产业的科技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中之重。但相较于传统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是高新产业的显著特征。如果没有持续的资金支持,一家科技企业很难成功的从一开始的项目培育过渡到产品成形阶段,并最终实现产业化。但是,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仍不成熟,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齐全,从而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相对较为单一。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较高的特殊性以及银行贷款规避风险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了银行贷款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及资金需求。风险投资不但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能为其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比如开拓市场、帮助上市等。那么风险投资究竟是如何促进高新产业发展的呢?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和实证方法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我国如何建立起一个能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的多层次的风险投融资市场。

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

1.被解释变量。风险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力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选取了相应的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一是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营业收入(Y1)和利率总额(Y2)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状况的相关指标;二是在影响力方面,本文认为如果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被认可越广泛,其影响力越高,尤其是超越国别范围,因此本文选自出货值(Y3)作为影响力的指标;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本文采用了学术界公认的专利申请成功的数量(Y4)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2.解释变量。本文主要选取了可投资规模(X1)、投资额(X2)、投资强度(X3)三个指标。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研发人员全时当量(K1)和新增固定资产(K2)。在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指标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特有的指标之一,主要指全时研究人员工作量与非全时研究人员实际从事研发工作时间总和,可以通过该指标衡量科技人力投入强度。由于科技人员的研发投入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采用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作为控制变量之一。固定资产是高新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其中由: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设备仪器、引进或改造设备技术、其他配套设施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新增固定资产作为控制变量之一。高新产业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和《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风险投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出版的《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分布,将中国地域划分为北京、上海、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部7大区域,样本数据时间区间为2004年-2013年。

(二)实证结果分析

1.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风险投资规模、已投资额和投资强度都对高新产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其中:风险投资规模对营业务收入影响系数为0.03,即可投资规模增加1%,则高新产业的营业务收入增加0.03%;已投资额对主营业务收入影响系数为0.04,即已投资额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0.04%,;投资强度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05,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0.05%。从控制变量来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是0.32,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为0.29。3个解释变量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系数没有控制变量大,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资金投入企业后,并不能直接导致营业收入的变化,企业使用风险投资资金首先投入到人力和固定资产方面,通过人力和固定资产促进营业收入的增长。从地区间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差异较为明显,华东、中南、上海三个地区系数较大,这三个地区风险投资比较活跃,特别是我国两个证券交易市场分别位于上海和中南地区的深圳,加之这些区域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多,更有利于风险投资发挥对高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促进作用;西部和东北系数位列倒数前两位,这也表明西部和东北风险投资不太活跃,高新产业发展比较滞后,传统产业仍在区域产业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其他地区的风险投资活跃程度则介于二者其间。显然,上述结果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基本一致,也说明了实证结果的有效性。2.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投资规模对利润总额影响不显著。已投资金额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为0.07,即已投资金额每增加1个单位,高新产业的利润总额增加0.07个单位,风险投资金额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投资强度对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值为0.06,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个单位,高新产业的利润总额增加0.06个单位,风险投资投资强度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促进作用也相对比较显著。从控制变量来看,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是0.26,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0.38。3个解释变量对高新产业利润总额的影响系数没有控制变量大,原因同上。结合风险投资对营业收入影响进一步分析,风险投资已投金额对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影响要大于对营业收入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追求的是高回报,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主营业务收入,这也说明风险投资能够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3.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出货值影响的实证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风险投资规模对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06,表明投资规模增加1%,则高新产业的出货值增加0.06%,可见风险投资可投资规模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已投资额对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04,即已投资额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出货值增加0.04%,表明风险投资的已投资额对高新产业产品出货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投资强度对出货值的影响不显著。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42,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为0.21。从回归结果来看,所有变量对高新产业的出货值都具有正向影响,但是控制变量对高新产业出货值的影响系数大于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原因同上。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上海、中南、华东三个地区系数值较大,分别是3.07、2.99、2.96;东北和西部地区系数值较低,其中西部个体固定效应系数为-7.67,是唯一的负值,表明西部地区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出口能力呈现负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时地理位置约束其产品外销较少,出口量低,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更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西部和东北地区改革创新观念比较滞后,产业结构调整将面临较大的挑战。4.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有效专利申请影响的实证分析从解释变量来看,可投资规模影响系数为-0.02,已投资金额影响系数为-0.01,可见两个解释变量对有效专利申请的影响不显著,投资强度对有效专利申请的影响系数为0.25,即投资强度每增加1%,高新产业的有效专利申请量增加0.25%,表明投资强度对高新产业有效专利申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际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平均到单个项目额度大的企业,意味着其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创新的要求和质量较高,从而推动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从控制变量来看,其中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对有效专利申请数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影响系数是1.42,而新增固定资产对高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影响系数相对较低,为0.19。从个体固定效应系数来看,个体固定效应系数全部为负数,这也充分说明我国高新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尤其需要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三)实证结论

一是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各项指标的影响均较为显著。但是由于风险投资的高效率、高风险和追求高回报的特性,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从而导致风险投资额对营业收入的影响小于对利润增长的影响。当然,这也是资本的逐利本性使然。二是解释变量风险投资对高新产业促进作用小于控制变量研发人员当量和固定资产增加值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风险投资主要是间接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会用资金进行人才引进、固定资产投资等等,因此风险投资通过控制变量间接对高新产业产生促进作用。三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差异,中国风险投资和高新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和东北风险投资量相对较少,同时高新产业发展不足。四是由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少,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导致在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地区因素起到了负向作用。

政策建议

第3篇

关键词:文化旅游;创意;态势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贵州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及评价指标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8日

一、引言

近年来,基于传统旅游发展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国务院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旅游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互为一体,它不仅是贵州经济重要增长点,同时也是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传承的助推器。贵州旅游产业应顺应宏观经济导向,抓住建设契机,利用独特文化资源,把握经济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找到一条符合省情的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1、独具魅力的多元文化。贵州文化底蕴深厚,形态丰富,多元并存,共同发展。众多文化包括已开发和未开发文化资源。象征人类起源的古人类文明、代表浩瀚历史的古夜郎文化、封建王朝羁縻制度的土司、圣人王阳明、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革命摇篮”以及多元民族、黔菜饮食、酒文化、茶文化无不彰显独特魅力,根据历史沿革贵州文化代表可见表1。(表1)

2、“多彩贵州”省级旅游形象的树立。近年来,贵州省政府提出“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树立起“多彩贵州”旅游新形象。2010年,全国首个省级文化品牌 “多彩贵州”商标注册成功,以品牌融合资源,以文化创造价值。旅游业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总体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2016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57亿,实现旅游收入2,241.35亿元,同比增长39.2%和41.1%。

(二)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利用现有资源,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文化旅游创业产业存在先天不足。

1、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薄弱,创意人才匮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创意产业三大产业的有机融合,是创意产业在旅游与文化领域的传承和延伸。目前,贵州旅游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贵州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基础薄弱,阻碍了贵州文化旅游创意的发展,文化创意的渗透性欠佳。创意人才匮乏是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目前,贵州省的文化院校和艺术院校较少,旅游专业对创意的培养不重视,阻碍了贵州文化旅游创意的发展。

2、贵州各地文化旅游创意类型“同质化”。首先,纵观贵州业已成熟旅游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依托原有资源发展而来,而以创意为主开发的旅游产品如具有影响力的主题公园、新兴街区,艺术园(社)区、影视基地几乎没有。另外,在文化旅游创意开发过程中,除了资源不同,体现地区的差异外,各地创意旅游的类型和服务极其相似,各地创意纪念品、民族工艺产品“同质化”,差异性不明显。

(三)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

1、国家创意政策的扶持。国家层面对于文化旅游创意高度重视,政府给予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支持力度加强。国发[2014]10号文《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及政策措施包括强化人才培养、加大财税支持、加强金融服务等内容;国发[2012]2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战略定位,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的指导思想。贵州旅游产业应顺应宏观经济导向,抓住建设契机,加快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

2、贵州会展业的崛起。随着贵州会展业发展,会展以集聚效应、品牌效应、扩散效应,对贵州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贵阳会议作为国内唯一的生态文明大型论坛,至2009年以来每年盛夏在省会贵阳召开,历届会议围绕当年主题探讨了众多有关科技创新,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建立,对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具有借鉴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该论坛国际影响的加强,对贵州旅游资源的宣传、贵州旅游形象的树立起着积极重要影响。具有相等意义的会展还有如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

3、贵州文化旅游创意市场潜力巨大。首先,宏观而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全国文化消费需求逐步增加。全国2015年人均GDP5.2万元,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大,众多国内文化旅游创意实践的成功也予以证实;其次,就区域来看,贵州旅游在融入部分创意元素后,即已享受丰厚经济利益。贵州着力打造《多彩贵州风》名族舞台史诗,自2005年以来海内外商演逾3,000场,全球20个国家及地区、50个城市,被誉为“全球最生态的歌舞演出之一”,可见文化旅游创意市场巨大,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开发创意产品势必抢占先机,占据市场。

(四)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挑战

1、基础设施落后。贵州民谚“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对贵州地形、气候作了生动概括。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典型喀斯特地貌,崎岖不平的地形使得贵州基础设施开发成本高昂,交通状况不佳。虽然近年来贵州城市设施、高速公路体系日益完善,但与全国同等省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基础设施落后始终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短板。

2、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文化创意中蕴含的创意思想极易被复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得到承认和尊重,是全国也是贵州省目前应以解决的问题。国外众多发达国家,像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把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升到了战略的{度。目前,贵州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还不够健全,有待完善;其次,因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之间界限不明,权责不分问题已在旅游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凸显出诸多矛盾,冲突随之加剧,地方政府官员已呈现出明显的疲惫及厌倦感。若不从本质上解决该问题,较难形成创新文化,从而影响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推广和发展。

三、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评价指标

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虽面临一定困难,但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产业内部结构差异,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模式。

(一)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依据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设计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层级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评价体系中所设计的指标须符合社会、经济、技术规律的要求,每一项指标的实际意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能准确反映产业发展态势。

第二,全面性原则。构建该指标体系,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根据SWOT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和动态分析;二是从区位要素、资源条件、行业要素(包括产业内部和外部)、创意性、相关利益者、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梳理,力求对文化旅游创意创业产业全面覆盖。

第三,可衡量原则。指标的设定应利于衡量,如资源要素,无法对其测评,可深入二级指标,如门票收入、游客参与性等。基于此原则,指标体系应至少延续至二级指标。

第四,对比性原则。指标的选取符合贵州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衡量,在产业发展模式共性指标基础上,要能体现个性差异,即设计产业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性指标。

(二)模式层级评价指标的含义。根据欧洲、香港创意指数,学界关于文化旅游创新产业指标体系,旅游创意成功经验,结合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新产业发展状况,设计指标内容,如表2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1]肖燕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6.

第4篇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三次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南通和盐城三市,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目前,就产业基础来说,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初具规模,机械、纺织、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农业比较发达,是江苏省的重要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同时,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仍存在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和城镇的产业发展缺乏互动,而且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等问题。本文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详细研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有关产业研究状况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研究

陈 燕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但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仍较为落后。产业结构依然存在着层次偏低,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是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内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阐述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江苏沿海地区依然是省域经济的“洼地”和全国沿海经济带的“短板”,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高起点制定产业规划,创新江苏沿海产业带发展模式,减少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工业结构与布局,培植与发展主导产业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三次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南通和盐城三市,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目前,就产业基础来说,该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工业初具规模,机械、纺织、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农业比较发达,是江苏省的重要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同时,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仍存在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和城镇的产业发展缺乏互动,而且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等问题。本文就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详细研究。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有关产业研究状况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他的著作《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该领域的经典。而投入产出法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使用最为普遍的分析方法。

西蒙・库兹涅兹深入地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对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进行研究,得出“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六大特征。

新产业区理论通过企业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企业集群的形成动因。该理论认为,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二)国内相关研究

郭克莎和王延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探讨,结合产业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状况,并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分析法,指出三次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以及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蔡亚轩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目前江苏沿海产业的多层面入手,指出该区优势主要在于资源和区位,而薄弱的产业基础制约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应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集中产业布局,推动建设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颜银根运用SPSS软件分析,找出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认为江苏地区沿海应当增强区域合作,并利用优势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海洋产业、滩涂海水养殖业、特色农业、港口物流业、新能源和生态旅游业等,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入全球产业链,最终实现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发展。

国外学者的研究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对完善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惕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他的著作《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该领域的经典。而投入产出法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使用最为普遍的分析方法。

西蒙・库兹涅兹深入地研究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对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进行研究,得出“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六大特征。

新产业区理论通过企业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企业集群的形成动因。该理论认为,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二)国内相关研究

郭克莎和王延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探讨,结合产业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状况,并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分析法,指出三次产业间的资源流动以及结构变动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蔡亚轩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目前江苏沿海产业的多层面入手,指出该区优势主要在于资源和区位,而薄弱的产业基础制约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情况下,应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集中产业布局,推动建设生态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区域产业;地方高校;互动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1400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日趋密切,两者互动的形式、内容、手段也趋于多元化,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在{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校与产业企业互动主体的目标不一致,互动机制运行不畅,相关制度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的发展互动,也不利于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如何进行互动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1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企业目标不一致

地方高校与产业企业属于性质不同的部门,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工作重心上,地方高校与产业企业均存在差异。从目标来看,地方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追求一流的学术水平;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研究过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科研成果的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到的;而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是短、平、快的策略,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从工作重心来看,教学与科研是地方高校的核心工作;而企业的核心工作在于对产品的开发与升级换代,如果开发的产品在市场上站不住脚,就会被淘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与产业的发展互动。

地方高校与产业企业互动目标不一致,导致地方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和市场的结合度不高,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区域内企业因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也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而无论是对于地方高校还是当地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加强合作,寻求校企“双赢”。有统计表明,国内一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产出较多、但是实际转化成果的较少或成果转化后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且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乐观。据蒋科兵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仅在5% 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转化率[1]。例如,湖南省2013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235项,但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25%,还有3/4的成果仍停留于理论成果阶段,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有统计数据表明,湖南企业自主开发和研制的新产品达到55%以上,甚至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75%,这表明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主开发与研制。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地方高校自主开发科研成果并没有真正掌握企业的实际需要。由于地方高校与产业企业之间没能对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沟通,未能把双方的科技创新目标很好的结合,因而导致了地方高校与区域企业在科研成果开发方面各自为政、各干各的情况出现。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的发展互动。

1.2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的机制不完善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支撑下,政府、高校、产业企业、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参与的多要素组合。在现有社会环境条件制约下,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机制能否相互协调运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权益分配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协调机制、外部保障机制等方面。互动机制不畅是高校与产业发展互动一个主要阻碍因素。如湖南农业大学在与部分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由于双方决策机关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彼此不能及时沟通,导致双方在合作时发生不愉快现象;成果转化的权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不能有效互动的原因之一。如据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对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调查表明:地方高校面对侵权,大多束手无策。其原因就是打官司太难,且诉讼程序繁琐,关系过于复杂,地方保护势力对地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使行政机关难以做到秉公执法。

1.3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设是高校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政府对产业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足。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目前,政府对产业企业只实行增值税优惠和所得税优惠两种方式。税收优惠政策的导向作用发挥有限。如在大学科技园区内的中小型企业就能比较方便地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即按照减15%税率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而位于区外的产业企业则很难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只针对企业,而不是基于具体的项目,一些含有技术型特点的非{新技术企业的单个项目,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故基本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如区域产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开发项目,由于政府对单个项目不予税收优惠,无形之中增加了项目开发成本,这可能因此导致产业企业与高校合作失败,这也制约了企业和高校的科技发展。还有税收优惠政策在关于风险投资方面也不够完善,也不利于高校与产业发展合作;地方高校对教师评价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地方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评定中,学校只注重把论文数量、课题等级,科技成果鉴定等理论因素作为考评的硬指标,而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对社会的实际贡献等实践因素不太重视,这必定导致教师为了在职称评定中争取到更多利益筹码,愿意在科研理论研究上花功夫,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性不高。高校对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国内大多数高校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政策,几乎只看重理论成果,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实际应用没有量化指标。还有由于地方高校对科技成果缺乏有效的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这导致跨区域、跨学科、多部门协作课题不多,课题成果产出质量较差,甚至有的课题由主持人包办,总体协调性较差,各自为政,也不利于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2 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2.1 高校要强化服务意识,找准服务方向,落实服务措施

地方高校要强化服务社会职能,加强与区域产业的互动合作。地方高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有科学定位,包括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办学水平定位、办学特色定位以及服务范围定位等等,并且这种定位应成为高校整体规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为区域产业与社会发展服务,高校必须主动树立服务社会理念,找准服务方向,把服务社会作为高校办学定位的指导思想;地方高校要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走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职能服务为全面职能服务。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校人才密集,具有较强科技实力,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主力军。高校有责任将自己强大的科技、人才势能转化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在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时,既要考虑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高校自身的服务能力,根据高校自身的专业基础和专业优势来选择区域产业所需要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力争突出服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学校对所服务的产业不能只靠技术支持,还要有资金投入,在服务过程中要主动为产业企业建言献策、促进高校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2.2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地方高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政府、产业企业建立共生系统,主动融入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及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学科,找准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整合资源,开展产业信息服务,从而引领区域产业结构变革。

2.3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加快产业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地方高校在与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搭建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高新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产业企业的多形式、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制定校企合作与发展推进计划,着力打造“需求信息一科学研究一成果转化一人才培养一招生就业”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针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点对点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示范,加快产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2.4 产业企业应积极与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互动合作

区域产业企业作为与地方高校互动发展的主体之一,应搭建起区域产业与地方高校合作的平台,把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基本职业技能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理念,推动地方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了加强产业企业与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互动合作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域产业企业应主动为地方高校提学研实践基地。区域产业企业应主动与地方高校进行合作互动,积极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要与产业企业的实习基地对接,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产业企业应与地方高校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产业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开发的创新性,常常需要与地方高校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产业企业除了给地方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外、还需要提供场地、设备等现有物质资源。加强与地方高校的智力资源合作,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联合科技攻关模式,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形成竞争优势,而且也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区域产业与地方高校合作互动,有利于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相互了解,有效减少了高校学生的选择性失业。区域产业的发展状况能促使地方高校根据地区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有利于减少结构性失业[2]。

参考文献

[1] 蒋科兵,刘期达.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原因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201-204.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结构 产业结构 劳动力配置

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构成产业结构,它反映了一定资源的配置结构,劳动力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资源。劳动力在各职业类型中的比例构成职业结构,它反映了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劳动力在不同劳动岗位上的分布数量及比例,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状况,合理的职业结构是有效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产业结构决定职业结构

一定的产业结构对应一定的资源配置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调整与配置,从而形成产业之间的良好协调,产生较高的结构效率。劳动力作为重要的资源与产业结构相对应,形成一定的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也发生变化。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说明了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间的移动具有规律性,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的产业间的这种变化同时也体现在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的变动上。

每一种产业结构要求根据产业的特性配置一定的劳动力,从而形成与这种产业特定相对应的职业结构,与产业特性关系密切的职业类别中分布着较大数量的劳动力。从下表中可以看出,2000年中国各职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产业中农业人员占有极高的比例,达到99.49%;第二产业拥有较高比例的生产人员为76.47%,商业服务人员、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为7.87%、6.21%。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既包括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教育与科研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中,商业服务人员的比例最高,为41.40%,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办事人员的比例分别为24.16%、15.40%、11.83%。

二、产业结构变化对职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职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三种效应对职业结构发生作用。

1.增加效应。增加效应指产业结构的变动导致新职业的产生,引起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过程的加快,产业结构呈现出高级化的趋势,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对劳动者提出了全新的技能要求。新职业作为分工体系的一个环节,就需要一定的劳动力配置在这些职业上,这就增加了对劳动者的需求量。例如,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调查分析师这一新的职业。目前,仅国家统计调查系统从事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调查的专业人员就有约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为企业的市场调查分析提供服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有近300万人左右。

表 2000年中国各职业人口的产业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2.减少效应。减少效应指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一些职业减少甚至消失,由此造成对这类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产业结构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一些传统的产业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落后的产业逐渐被淘汰,一些职业逐渐消失,这些产业中的各职业岗位上的劳动力逐渐转入其他职业,由此减少了该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如随着电脑照排系统的问世,报社、印刷厂的“铅字排字工人”这一职业逐渐消失,原来的从业者只能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3.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指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一些职业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以及活劳动的支付形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职业的更新与升级,影响各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这种情况下,职业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但职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高层次的职业替代低层次的职业,产业变化引起职业的高级化。如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逐渐普及和使用,引起了多种传统行业的职业内容的变化与发展。一方面,产业的高级化造成了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一些职业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的高级化意味着对劳动力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能够适应产业新变化的劳动力,也即意味着需要吸纳一部分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三、职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具有反作用

在产业结构影响着职业结构的同时,职业结构对于产业结构也会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通过促进效应与制约效应体现出来。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过程中。

1.促进效应。促进效应是指职业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一定的职业结构意味着劳动力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在各职业上,在各职业上的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与创新能力。如果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素质并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即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适应,就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的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高级人才以及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才能够实现技术创新,将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

2.制约效应。制约效应指职业结构限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产业结构的改进与升级,意味着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素质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职业结构也是相对稳定的。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需要劳动力进行一定的培训与学习,这样就产生了时滞,即相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出现的时间滞后性。因此,职业结构不能很快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制约效应。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原有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发展的需要,无法及时提供适应新产业要求的劳动力,这种制约效应就尤其明显。

四、启示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渐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并在不同的职业之间进行流动,劳动力的知识技能与产业、职业的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影响着劳动力在产业、职业上的流动与配置。通过对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职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中,劳动力是媒介。第二,产业结构对职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职业结构。第三,职业结构反过来也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结构合理、高级化的职业结构对产业结构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业结构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第四,职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配置在各职业岗位上的劳动力进行的。第五,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之间的各种效应是综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

实现产业结构与职业机构的良好互动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进步、解决就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产业变化对职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建立产业变动、职业变动基础信息库,加强对产业结构变化、职业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为教育培训、就业指导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为产业的升级与进步提供人才储备,促进劳动力在职业、产业间的有序流动。

2.实行积极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推进产业的高级化。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也要大力发展信息通讯、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

第7篇

【关键词】距离衰减;资本市场;非线性回归;河南

1.研究背景

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对于资本市场的界定,经济学和金融学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略有差异的结论。目前学术界主要遵从的是金融学的划分方法,即认为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市场,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信息公开度高,对于资本市场的研究视角也多集中于此。从数据的可靠性和易得性角度进行考虑,本文对于河南资本市场的研究对象也限定于河南省内在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由于体制因素等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区域资本市场,对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研究主要着眼于资本市场的区域发展。

2.河南资本市场概况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共有境内挂牌上市公司63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8家,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第13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4。63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30家,民营控股公司31家,外资控股公司2家。行业分布方面,63家公司涵盖了煤炭开采、超硬材料、有色金属、汽车制造、电气设备、食品医药、农业养殖、文化传媒等行业。①

3.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省内比较——距离衰减视角

距离衰减原理的实质是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理要素间的作用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资本市场中心的影响随距离增加而减弱也是距离衰减的一种类型。②从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角度来看,由于资本市场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要素禀赋在空间分布上就更倾向于流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地方。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值非常大,这一点从国内外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也是本文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

3.1 研究变量的选择

(1)自变量的选择

本文借鉴宋绪钦(2010)通过地区临接关系对各区域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划分方法,得到河南省内18个地级市对郑州市的相对距离,如下表1。距离定义以各地级市与郑州市的地理位置为标准,如,定义郑州为0,则洛阳与郑州在地理区位上相连接,则定义为1,而将平顶山市定义为2,依次类推。

(2)因变量的选择

衡量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市场规模和效率两个视角展开。借鉴LLSV(1997)度量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的指标,本文选择市场资本化程度、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来衡量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其中,百万人口上市公司数(Y1)主要描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而市场资本化程度(Y2)则重在描述资本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因为在国内目前已有的文献中搜集地级市的市场资本化程度数据非常困难,因此,本文用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GDP这一指标代替。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中,鹤壁市截至数据统计期限没有在A股上市的公司,故其Y2指标为0,济源市指标偏高主要是由于其GDP数值偏低造成。

3.2 分析过程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数据发现地理位置差异(X)对资本市场发展规模(Y1)及效率(Y2)的影响程度。首先分别对Y1与X,Y2与X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出结果见下表3、表4。从输出结果中可知,Y1与X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即地理位置差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Y2与X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086

可见,地理位置的差异是造成各地市资本市场发展规模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而并不对该地区的市场效率产生影响。也就是说,距离衰减理论在市场宽度的解释上有效而在市场效率的解释上缺乏数据支撑,除距离之外的其他因素是造成市场效率差异的原因。为了得出更为精确的得出位置差异对市场规模的影响模型,本文拟对Y1与X进行回归分析。因为现有关于距离衰减的研究中大多比较认可非线性模型,因此对Y1与X进行非线性回归后得出结果见表5。

3.3 分析结论

(1)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对省内各地市资本市场规模的辐射效应存在随距离衰减的现象。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数据的非线性回归也得出了相应的距离衰减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可以进一步对各地市市场规模指标进行测算。

(2)从河南省内部上市公司的绝对数量上看,位居河南资本市场前三甲的是郑州、焦作和洛阳,但是从城市资本化程度来看,洛阳并未排入前列。这主要是由于洛阳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除2012年上市的中信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较大外,其他公司市值都偏小造成的。在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除了关注上市公司数量之外,还应关注融资规模,提高资本化程度。

4.构建“1-2-3”发展模式,完善河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目前国内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呼声一片,而中央政府的政策取向也说明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图。从中关村科技园的成立,到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被列入试点,“新三板”市场不但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为企业进入主板及中小板市场起到了缓冲作用,河南也应当抓住机遇通过构建“1-2-3”模式逐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1-2-3”模式指“1个目标,2个层次,3个步骤”,“1个目标”是指应努力培育更多企业进入主板及创业板市场。“2个层次”是指在培育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市场时可以借助全国性OTC市场层次和区域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层次,对于拟上市公司进行“筛选”,争取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上市企业。“3个步骤”是指:(1)将我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改造成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各区域内高成长的小企业产权流通方式。(2)将个区域内产权交易市场改造成区域OTC市场,主要服务于河南无法在全国OTC市场挂牌的中小企业。(3)培育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内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全国OTC市场,进而进入创业板及主板市场。同时,两大开发区应联合申请创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对中关村科技园、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进行实地调研,吸取经验,一旦争取到试点改革的政策,即可借助“以高带低”的效应,为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科技企业股改后直接融资,开辟更为便利的“转乘枢纽”。

5.保障发展模式实施的建议

5.1 塑造具有农业优势的“河南板块”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小麦、烟草种植面积都位居全国之首,利用河南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类上市具有资源优势。而从目前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看,湖南的农业上市公司最多为8家,山东7家,新疆7家,而河南省仅有雏鹰农牧1家,加上好想你、华英农业等农产品加工,其总数也不超过上市公司的10%。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涉农公司如,农业、农产品加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类公司,利用在河南的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做大做强。

5.2 发展“承东启西”的交通板块

河南地处中原,是东西衔接的纽带,具备发展交通物流业的条件,中原高速的上市极大促进了河南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为河南发展全国区域的物流业提供了可能。随着B2B、B2C等多种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物流业也在高速发展。而我国现有的发展状况是随着东部资源日益紧缺,更多的资本将发展的目光落到了中西部丰富的资源上来。河南可以利用这个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培育更多交通类企业上市扩大其发展规模,于此同时积极鼓励物流业的发展,使河南成为全国的枢纽。

5.3 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板块

河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均为中国历史名城。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全国平均每八件文物就有一件在河南。有堪称“国宝”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有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一处。天下第一名刹登封少林寺、宋代最繁华的大都市开封宋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殷墟、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新郑黄帝故里等。2011年河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占GDP收入的12%,发展旅游业即和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相符,也可以充分将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但是,目前河南没有1家旅游类上市公司,现有的本土旅游企业组织结构松散,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应鼓励行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兼并整合,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完善治理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网站资料整理得出[OL].http:///pub/henan/.

②宋绪钦.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影响的距离衰减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J].2010(29).

参考文献:

[1]宋绪钦.中国资本市场中心对各地资本市场发展影响的距离衰减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6).

[2]倪泽强,邓鹏鑫.论我国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J].浙江金融,2010(2).

[3]李国旺,童威,周侃.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

[4]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3)[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 军工行业 应用

1 引言

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物与物的相连。任何物品都可以通过采用定位技术、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按照相关的既定协议,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并且实现信息的通信和交换。物联网是智能化的跟踪监控手段,实现了智能化的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特殊物品与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可以保证监控人员动态的掌握相关信息,提高业务处理流程的效率,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对传统产业振兴的有力措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政府相关机构逐渐开始着手定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计划。下文对于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 物联网技术的技术分析

现代世界互联网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体架构越来越大。截止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 网民规模不断增大,互联网安全问题受到了很大的挑战,网络犯罪、攻击都已经成为了各国互联网安全管理中的重点问题。网络战争也逐渐成为了未来世界战争的重要武器和工具,基于互联网技术来融合新技术,形成智能化的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发展相结合,让人类与物理世界规律进行更好的适应,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动态控制,实现了对生活环境的有效管理,进而促使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军工行业作为各国科技发展的前排产业,其中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军工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也是整体综合国力的切实体现。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产业发展了巨大的变革,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更好的推进了我国各项产业的发展,是新时期军工行业发展的必需条件。

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军工行业的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军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智能化技术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型智能化设备与嵌入式设备的研发进程不断加快,并且相关技术经验得到了大量的积累,为后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智能化基础。与此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军工行业中已经有了想当长的一段时间。生产线上各种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制造系统的应用,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管理。与此同时,很多先进的企业已经逐渐应用了数字化的制造体系,并且开发了相关自动化设备。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基础。

军工行业的生产具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与效益要求,并且对于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要求很高。军工行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并且以创新的理念,对于生产流程、工艺、检测、质量控制等进行完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军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也提出了一系列环保转型的需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更加满足新时期新生产模式的具体需求。

4 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

4.1 行业现有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物联网技术与军工行业技术整合之前,需要严格的考虑军工生产中的相关技术标准,并且设置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应用模式。在行业技术与新技术融合的过程中,要对于原有军工安全生产技术、生产流程管理、保密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新老技术的集成。现阶段,很多企业和机构都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军工生产中的应用,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军工行业现有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保证每个细节都得到有效的把握。

4.2 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监测和管理

首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在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嵌入相关物联网接口。在生产军民用车辆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定位系统,保证物联网定位信息获取。与此同时,嵌入相关产品识别设备,并且通过采用统一编码体系,实现对产品生产、维修的统一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应用还要对于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统计,通过在线检测,保证生产过程得到有力的支撑。其次,在生产军工特种产品时,要保证全过程的远程监测与管理。军工行业生产中,经常会有一些具有较大毒性,易燃易爆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生产进行远程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传统的现场生产总线中,可以基于自动化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构建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体系。通过相关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达到了现代军工生产中对于“绿色”生产的要求。

最后,物联网技术与维修保障服务的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对于军工产品的采购、设计、制造、运输、仓储、配送等不同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提高维修和售后的服务水平。嵌入相关智能化的物联网设备,对于产品故障诊断、维修、信息交互等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

5 结束语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军工行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好的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促进我国尖端科技产业的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习阳.物联网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0(12).

[2]孙红,张建宏,秦守文,屠佥炜,王晓婉,吴钱忠.物联网统一编码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09).

[3]杜源峰,孔宁,田野,毛伟.带智能预测缓存的物联网标识解析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9).

第9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工业设计是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核心环节,同样也是企业创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当今社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工业设计的诞生源自于工业化社会发展需求,工业设计在产品工业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佛山市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大市,工业是佛山市众多产业部类之一,而工业设计则是这个产业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佛山市紧紧围绕推进产业、城市发展转型和环境再造,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市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佛山市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年)》、《佛山市“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激励措,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设计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在工业设计过程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总是有大量的决策和评价。本文通过调研针对佛山市工业设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从中发现制约佛山市制造业工业设计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并结合佛山市现代工业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佛山市工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佛山市制造业的工业设计发展作出一定的策略建议。

一、佛山市工业设计现状

(一)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全市从事工业设计产业企业2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涵盖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从业人员近万余人,其中设计师约1000人。

(二)产业聚集程度高。以特色园区为载体,集聚和整合了一批工业设计企业、服务机构和要素资源。位于顺德区北镇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占地2.8平方公里,是全国两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该城的启动项目――广东工业设计城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德国红点、日本喜多俊之、香港理工大学学院、清华大学A-ONE学研中心、嘉兰图等50多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和500多名设计师进驻。座落在禅城区中心位置的“佛山创意产业园”已建成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集聚了近40家工业设计企业。位于顺德区大良镇的顺德创意设计产业园一期1.6万建筑面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签约入驻企业已达30多家。

(三)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化。现有工业设计园区除高明创新产业园属于新建外,其余的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产业园、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以及在建的容桂德胜创业园均是在旧厂房、旧村落、旧街道等“三旧”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改建设计的,这有利于顺利推进中心城区战略和集约利用土地。在投资和管理模式方面,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投资主体为顺德北镇政府,同时引入具有丰富工业设计园区运营经验的深圳设计之都的灵狮公司作为运营机构;佛山创意产业园、1506创意城则由民营资本投资和运营管理。

(四)公共平台和中介机构不断壮大。华南家电研究院启动了工业设计孵化与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建成了广东快速制造技术中心,正在推动广东省数字化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家电工业设计创新链。顺德区组织区内部分制造企业、工业设计公司和一批工业设计专业人士于2009年1月成立了国内首个县域的工业设计协会,加强了对行业的指导和服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中心正在筹建当中,有望对工业设计知识产权实施强力保护。

(五)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氛围日益完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进行培育。2008年8月,顺德区出台了国内首个专门扶持工业设计发展的地方性政策《顺德区促进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在区科技费用中设置专项资金扶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顺德北镇政府也相应出台了鼓励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通过成功举办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工业设计大赛、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工业设计孵化营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顺德区政府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了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创造、品牌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区域竞争中尚处于工业设计链的低端环节。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佛山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相对比较小,难以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多数企业仅在从事简单设计服务,甚至只能做简单的外观设计,缺乏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工业设计龙头企业。

(二)设计人才不足。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本、专科学历的设计师,在设计中缺少项目执行经验,设计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受企业规模限制、佛山整个设计人才、城市品位等因素制约,对资深设计师的招聘难度较大。另外,佛山工业设计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滞后。

(三)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中小工业设计企业对公共技术、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需求。缺乏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成果产生和实现产业化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投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瓶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欠完善,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禅城、顺德、南海的制造业基础好,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早,目前已经初具发展规模。三水区和高明区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

(五)设计评价标准缺乏。我市工业设计环节仍主要局限在大型企业内部,作为独立业态存在。工业设计企业分布零散,行业内缺少工业设计评价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对象的复杂化,人们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单凭经验、直觉的评价已经无法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建立要遵循科学性和先进性、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层次性、可操作性、相容性、方案可比性的原则。根据系统论中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设计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

(一)设计评价标准之宏观评价指标

(1)可持续发展指标:所设计的产品对于人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支持性。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应遵循的一种全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性的回归及世界意义上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体现着设计师的道德与责任,已成为21世纪设计发展的总趋势。所以,可持续支持性已成为当前设计评价标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因素。

(2)人文关怀指标:所设计的产品对于具体的某个使用者是否足够的安全、实用、方便。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是否满足了使用者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也是我们评价一个设计优良程度的综合标准。

①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是要求产品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存在前提;②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③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凸显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④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⑤自我实现需求,其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

(二)设计评价标准之微观评价指标

(1)技术含量指标:指在产品设计中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技术性能指标,包括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有效性等。

(2)经济成本指标:产品设计中涉及到的经济层面,其中包括成本、投资情况、市场前景、产品的附加价值、利润、竞争潜力等。

(3)社会影响指标:产品设计中涉及到的社会层面,主要有社会文化、社会效益、环境因素、资源利用、生活方式的改善等。

(4)人-机-环境契合指标:从使用者的角度协调人、机、环境三者契合度,提高产品使用的效率。

(5)审美指标:根据人类的审美观抽样调查,包括产品设计的造型风格、形态、色彩、时尚性、创造性、功能操作的示意性等。

四、策略建议

(一)编制佛山市工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评价标准来指导企业进行工业设计,为产品拥有更大市场活力提供前期评价保障。

(二)设立和主办市级“优秀工业设计奖”。参考评价指标体系对设计奖进行评分,加强评选的宣传和表彰。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工业设计专题研讨研讨会和专项产品开发评价会议。以此营造工业设计优秀评选氛围,推进优秀的工业设计诞生。

(三)整合并建设佛山市工业设计产品信息库,及时准确地跟踪监测产品设计,分析并研究全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状况,及时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产业政策,提供国内外工业设计相关信息。

(四)加强工业设计人才库建设,加快承接广州、深圳、港澳台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优秀设计人才,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善经营、懂管理的领军人物,拓宽人才利用方式,加速设计人才集聚。集中市内外优秀设计人才,重点突破和解决市内重大工业设计研究项目,解决中小企业研发设计创新力量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邓家,等.产品概念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45-47.

[2]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1,12:16-34.

[3]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Karl T.Ulrich and Steven D.Eppinger.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3rd Edition.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3.163-186.

[5]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