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外贸易概念

时间:2023-06-01 11:33:21

导语:在对外贸易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外贸易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贸易;数量效益

[DOI]10.13939/ki.zgsc.2015.34.116

1 前 言

恩施州位于鄂西部,是鄂西土家族、苗族集居的少数民族地区,系国家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恩施州委、州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强州富民的主要措施,全力实施“特色兴州、工业富州、开放活州”战略,以开明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其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总体表现如下:对外贸易数额增长快速但基数不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贡献不大;对外贸易产品增多但结构不佳;外贸相关企业增加但主体不优;对外贸易技术进步但制度落后;外贸发展潜力较大但壁垒较多。

2 恩施州对外贸易数量效益分析

恩施州对外贸易的数量效益,主要表现在恩施州对外贸易对恩施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用恩施州对外贸易额对恩施州GDP的贡献来衡量。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如下:

2.1 数据来源

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来源于恩施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恩施州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原数据经过6.14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后近似得到的美元数值,以下数据均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2.2 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恩施州对外贸易总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为自变量,选取恩施州GDP为因变量,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到恩施州对外贸易与恩施州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完成恩施州对外贸易对恩施州经济发展的数量效益的实证分析。

2.3 模型分析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SPSS18.0对相关数值关系进行拟合,可以发现恩施州GDP与恩施州对外贸易总额、恩施州外贸出口呈正向关系,与恩施州外贸进口呈反向关系,可以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α+β1X1+β2X2+β3X3+μ

其中,因变量Y表示GDP,自变量X1表示对外贸易总额,X2表示外贸出口额,X3表示外贸进口额,α为常数项,β1、β2、β3都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根据以上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给定显著水平α=0.05的情况下,自由度为n-2=8的对应值为2,306,回归分析结果中,α、β1、β2、β3的t统计值分别为12.408、11.606、5.409、-2.371,其中α、β1、β2超过了数值2.306,而β3则小于数值2.306。可以说明,恩施州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显著,即恩施州对外贸易对其经济的数量效益显著,其中,恩施外贸出口对其经济的数量效益显著,而外贸进口贸易对其经济的数量效益不明显。

3 结 论

从以上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可知:恩施州对外贸易对恩施州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数量效益,其中恩施州外贸出口贸易的经济数量效益较高,恩施州外贸进口贸易的经济数量效益不明显,恩施州对外贸易出口贸易的经济数量效益明显高于相应的进口贸易。

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恩施州在参与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积极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禀赋,提高本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而进口贸易则补充内部市场盲点,进而调整和优化了恩施州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恩施州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提高了企业生产力与竞争力,促进了恩施州经济的发展。恩施州出口贸易的数量效益明显高于其进口贸易,这主要是由于恩施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虽然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上升,但内部市场需求较小,本地区或者国内贸易基本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而恩施州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其利用自身优势,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生产,有过剩的产品输出国外。

参考文献:

[1]刘丽,张阿娟,杨丽霞.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丁然.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索洛模型[J].重庆与世界,2011(9).

[3]姜茜,李荣林.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问题,2010(5).

[4]张新平,李大鹏.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2).

第2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要素以FDI为载体实现了全球流动与获利,因此,传统的以国家为单位、属地为原则的贸易统计体系已经无法客观反映国际贸易活动的真实面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估各国的贸易利得就不能一味地依仗贸易规模、贸易差额等传统指标,否则就会由于这种评估偏差引发国际间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及冲突,进而影响国际贸易活动健康有序发展。针对现行统计方法的缺陷,世贸组织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已经联合发起“世界制造倡议”以支持在测算和分析增加值贸易方面的项目、经验和实际方法。本文将在姚枝仲(2006)提出的“国民贸易差额”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建立所有权原则下贸易统计体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按照所有权原则将中国对外贸易差额调整为国民贸易差额,从而更好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背后的真实利得。

一、基于所有权原则的国民贸易差额

现行的贸易统计体系源于20世纪40年代,以国家为统计单元,遵循原产地规则,统计范围限于有跨境行为的交易。作为重要的宏观变量,贸易差额由于其统计上及应用上的便利性,一直被学术界和政策界用来衡量贸易得失的重要指标之一。贸易差额论认为,贸易顺差即代表贸易利得,贸易逆差则代表贸易利失。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FDI为载体进行全球流动与获利,国际关系不再简单地表现为国家之间的商品流动,而是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相互融合的一体化关系。为了更好地反映这种一体化关系对传统贸易活动的影响,笔者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说明:假设外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以外商投资企业的形式到东道国进行投资并在当地进行生产经营,则双边经贸关系将如图1所示。在图1的经贸关系中,如果继续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统计,则无需考虑跨国公司的所有权性质,贸易差额直接体现为东道国与投资国之间跨境贸易的净收入,即TB=TBAA+TBBB。但进一步从所有权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按照属地原则进行贸易差额的统计方法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其一,TB无法客观反映跨国公司与母国之间的内部交易行为BB。这里的BB路径表示的是东道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与母国企业之间的内部贸易行为,在海关统计上属于跨国境的商品交易。但从所有权的角度来看,交易的贸易品虽然在东道国生产,但其权属却是外商投资企业。这些外商投资企业虽然在东道国注册,是东道国的常住单位。然而其资本所有权并不属于东道国,而属于投资国的国民。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生产的商品,其所有权也并不属于东道国国民,而属于投资国国民。这样看来,跨国公司与母国之间的贸易交换属于投资国国民之间的内部贸易,而不是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国际贸易。既然这种跨境交易本质上是投资国国民之间的内部交换,所以也就不存在贸易利得在不同国民之间的转换问题。其二,TB无法客观反映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就地销售及采购行为CC。

从地理上看,CC是一种非跨境行为,它体现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境内向当地企业进行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与采购行为。尽管这些就地行为没有发生地理上的跨境,但由于商品所有权的国民性质发生了变换,则必然存在不同国民之间利益的转换。综合这两点来看,以货物是否跨国境为基础的海关贸易统计并不能完全反映商品在不同国家国民之间的流动,而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正是用于弥补海关贸易统计的这种缺陷的。按照所有权原则,两国之间的贸易差额则应表示为TB*=TB-TBBB+TBCC。该等式的经济含义的是,基于所有权原则统计的贸易差额必须在名义贸易差额的基础上考虑跨国企业的非国民性质,既要剔除跨国公司与母国之间的内部交易又要兼顾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就地销售及就地采购行为。这里可以进一步借鉴姚枝仲(2006)国民贸易差额的概念,将所有权原则下统计的贸易差额TB*定义为国民贸易差额,以区别于属地原则下统计的国家贸易差额TB。TB*是以商品所有权是否在国民之间进行跨国转移为原则进行核算的。在明确商品所有权的条件下,如果商品交易伴随着其所有权在不同国家国民之间转移,则不论商品是否跨国境,均属于国民贸易;如果商品交易没有伴随其所有权在不同国家国民之间转移,则不论商品是否跨国境,均不属于国民贸易,而属于内部贸易。比如外商独资企业生产的商品,其所有权在未销售之前属于外国国民。如果这些商品在中国境内销售给中国国民,则商品所有权发生了跨国转移,属于国民贸易,该交易是中国的国民进口,外国的国民出口;如果这些商品出口到中国境外销售给外资所有者所在国的国民,则商品所有权没有发生跨国转移,属于外国国民内部贸易,不属于中国的国民贸易。

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背后的国民顺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规模飞速增长,尤其是出口规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10的15779亿多美元,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进出口规模不均等的情况下,我国的顺差规模也是屡创新高,从1992年的43.6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6006.2亿美元,增长了近4104.5%。这些辉煌业绩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与比较优势贸易战略的结果,为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些成就也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尤其是贸易逆差国抨击中国的幌子,他们认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实现了自身贸易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惜对中国采取贸易抵制及贸易制裁。这种仅从表面数据进行利得评判的做法显然没有看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质。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在名义顺差不断攀升的同时,其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本着全球战略的原则,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大多从母国进口原材料及技术设备等,然后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在中国境内进行最终产品的加工与生产,最后再着眼于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从表1的比例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规模占到中国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比重自2001年起均超过50%,最高达到58.3%,这说明外商投资企业的海外贸易行为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从进出口差额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差额也占到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相当大的比例,其数值已由1992年的32.7%一路上涨至2010年的67.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贸易顺差大部分是由跨国公司所创造的。#p#分页标题#e#

在跨国公司显著影响我国以海关统计的名义贸易差额的情况下,按照所有权原则测算出中国国民差额就显得尤为重要。综上述,按照TB*=TB-TBBB+TBCC的公式,进一步将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调整以所有权为原则的国民贸易顺差。这里的TBCC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对本土中国企业实现的净出口,等于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当地的销售收入SLFDI减去他们从中国企业购买的中间投入品INPFDI,即TBBA=SLFDI-INPFDI;其中,SLFDI=总产出-对其它国家的出口,在华外资企业的总产值=在华外资企业总出口/(规模以上在华外资企业的出货值/总产值);中间投入=总产值×中间投入比例,中间投入比例假定等同于规模以上在华外资企业的中间投入比例。这里暂不考虑中国对外投资情况,主要是因为相比中国吸收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国对外投资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在以上变量及数据的处理基础上,本文将1998-2010年间,中国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调整为中国国民贸易差额,其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以上调整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直观结论:首先,1998-2010年间的国民贸易差额均为负值,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讲,中国是国民贸易逆差国,且该逆差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对比中国巨额的名义顺差,这种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对外贸易中数量虚幻与福利实质的异化。随着中国吸收FDI总量的不断增加,这种异化现象将更加明显,而构建基于所有权原则下的贸易统计体系的需求也就更加急迫。其次,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中国海关对外实现的进出口已经占到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50%以上,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主体,也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表现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最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就地销售及服务行为的比重也是非常之大,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了跨境贸易量,这说明跨国资本正通过绿地投资等方式绕过国界壁垒在中国境内进行就地销售,并积极占领中国市场,从而更加隐蔽、更加高效地获取开放经济收益。

三、政策建议

第3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建议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具体表现

对外贸易可持续包括贸易的公平性和贸易的发展性,强调贸易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并把可持续作为对外贸易的限定和保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准是贸易的发展应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且贸易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外贸易不能造成出口贫困增长和民族工业的衰落,贸易壁垒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和范围之内。这些都与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为绿色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基调;关注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外贸管制的主要内容;国际绿色贸易管理体制形成;国内国际环境贸易政策协调;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唯一壁垒形式。

二、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出口贸易方面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出口是为进口服务的,出口的发展受到强烈的进口因素的影响,出口创汇的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收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发展后劲的削弱,必将给我国外贸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高。

(二)从进口贸易方面看

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来看都在增加;进口商品中的工业制成品所占的份额在波动中扩张,大量进口的作为生产投入品的产品无一不是高耗能的,许多原材料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跨国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产品,向国外出口工业制成品,不仅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乘机将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向我国转移,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境内,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

(三)对外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的制约

1.绿色贸易壁垒已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一部分。绿色贸易壁垒既是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严峻挑战,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志制度、环保包装制度、环境管制措施等等,借机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由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及相关的服务给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

2.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国对外贸易面对的主要壁垒

近年来,欧盟国家、日本、美国等40个国家和地区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了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成为影响我国越来越多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在本世纪进入关税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大量削减的情况下,若不建立强有力的技术防范体系,国内企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发展教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

发展高新技术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发展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二)加强产权保护,加快科技和生产力的转换

加强产权保护,科技和生产力的转换是发展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中间过程,也是关键步骤,没有这一步骤的顺利进行,就没有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内贸易

为了尽快实现低消耗、高效益、高收入的出口增长模式,培育我国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与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我国应加快发展高科技产品。我国政府应着眼于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科学地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高科技部门,通过产业政策的扶持,促使这些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实行有利的贸易政策保证它们在现有和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得贸易、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之间良性循环。

(四)创造竞争优势,重视制度创新

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急需的制度创新就是组建中国式的综合商社。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贸易利益的来源主要取决于集约化规模的程度。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跨国公司。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必须使外贸企业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

(五)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

首先,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次,我国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最后,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同时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可持续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经济贸易活动。近年来尤其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受“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驱动,以及“BAT”等互联网巨头的引领,电子商务已经在我国乃至在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对传统的经济结构和贸易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在我国对外贸易方面,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我国对外贸易主体

在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中,由于国内外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并不能获得实时的产品需求信息,因此对外贸易的主体并非这些生产商或销售商,而是那些作为国家间商品和服务买卖中间商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他们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资源赚取利润。而随着电子商务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网络平台建设,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减少对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依靠。特别是,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专门为各国生产商和销售商提品服务需求信息的虚拟企业,这些虚拟企业利用网络平台综合各种产品服务信息,使各国的生产商和销售商都能通过这个开放的动态的网络中获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服务,而这种模式的效率和效益都远远大于以对外贸易公司为代表的中间商。这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一种以跨境物流为依托、以资金往来和信息往来为核心、广大生产商和销售商普遍参与的全新对外贸易形式正在形成。在这种形式下,作为国家间商品和服务买卖中间商的进出口贸易公司必须适应电子商务所带来的角色以及主营业务的变化,转型成为企业对外贸易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商,他们对外部贸易竞争环境的科学判断,以及对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分析,可以为那些参与对外贸易的生产商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有了参与对外贸易、进入国际市场的平台,这进一步改变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

三、电子商务发展降低了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对更多利润的追逐是拓展经营活动的最主要目的。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是因为电子商务平台在信息成本、洽谈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销售和宣传成本方面均与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有着明显优势。

(一)降低了信息成本

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中,货源信息、需求信息是进出口贸易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传统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如果不从进出口贸易公司获取这些信息,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从海量的报刊杂志和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介中去找寻,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及时性也均存在一定影响,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去考察核实,这种成本支出将远远大于进出口贸易公司。但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普及,使这些信息的传递和获取更加迅速便捷,不管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均可以将信息在这些电子商务网站上,方便潜在贸易对象进行查询和筛选比较,在初步确定之后还可以通过电子方式进一步沟通联系,从而促成对外贸易活动的最终实现。这样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方式,成本得到了最大控制,其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也有最大程度的保证。

(二)降低了商务成本

在传统贸易活动中,商务洽谈的过程比较繁琐和冗长,需要双方在同一个地点进行面对面谈判,因此商品的供需双方就签订供需合同所形成的商务洽谈支出,主要集中在差旅费和会议费上面,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但在电子商务的新模式下,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商品的供需双方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电子邮件往来等形式对需求数量、标准要求、供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条件等内容进行前期洽谈,并且还可以同步与几个潜在贸易对象进行洽谈比较。在便捷的交流方式的支撑下,商务洽谈的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这对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极为有利的。

(三)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贸易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商品服务的提供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予以交付,在传统模式中,不管是何种性质的商品服务,均需供方通过物流的方式提供给需方,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也最终反映在商品服务中。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虽然那些非虚拟的商品服务仍然需要通过物流的形式予以解决,但电子音像制品、软件、图文、以及网络虚拟服务等则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予以传输。

(四)降低了营销成本

在对外贸易传统模式中,销售和宣传成本一般占了较高比例,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这是因为这种模式下需要的营销链条长,营销人员及费用自然企高,这也是在传统模式中较少企业能够参与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产品、企业的营销宣传均可在网络上进行,不仅可以减少人员,缩短链条,降低成本,并且还可以将网络平台建设成为售后服务平台,及时响应客户服务,合理调派服务人员,这对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也是极为明显的。

四、电子商务发展改变了我国企业对外贸易方式

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贸易活动中的渗透,无形之中也在对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交易手段造成一些明显的影响和变化,有力促进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信息化和电子化。

(一)交易工具的变化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一般通过信件等方式进行文件合同的传递,其效率和速度对贸易双方而言都是折磨,电话沟通方式虽然便捷,但却不能形成有效的受法律保护的文件。在新型国际贸易中,EDI将贸易活动中的订单、进出口许可证、发票、海关申报单、提货单等一系列信息用国际标准化的文件进行封装后,采用网络进行传送,在大幅提高传统文件传递速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文件处理成本和文件处理差错率,极大提高了贸易活动的效率,因此EDI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有纸贸易。

(二)支付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主要通过开信用证、托收等方式进行支付,汇票、本票、支票等单证也常常用到,甚至需要专门人员现场支付现金,核对较为繁琐,涉及的金融相关风险也较高。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进行支付结算,用电子货币替代纸质货币,采用网上信用证结算、网上转账的方式进行,而以亚马逊、阿里巴巴为代表的贸易平台,可以采取担保交易的形式为国际贸易双方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使得交易支付高速、便捷、安全,交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交付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模式中,大宗货物运输交付的时间较长,而对于一些较小规模的交易活动,其在物流方面的成本较高,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货品脱离交易双方的控制,一旦出现意外,商务纠纷解决起来也较为复杂。而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快递、物流已经可以通过运单实现实时查询跟踪,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大幅降低运输风险。并且,不管对于有形产品或是依托有形载体的无形产品,交付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第5篇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二)、复进口(Re-import)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具有重要意义。

第6篇

关键词:外贸 增长方式 综合评价

一、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它为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界定和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综合分析提供了方法支持。

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指一个总经济体的增长,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等指标的增长。在现代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经济总量的扩张,而被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增长方式的内涵,本文将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定义为:为提高对外贸易增长的要素使用效率,实现外贸高速、高质增长的方式。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内容有很多,如促进外贸增长的要素组合方式、出口商品结构、技术创新、外贸体制、贸易政策以及企业行为等。外贸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发展则是外贸增长的基础,因此,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贸增长方式的内涵在本质上具有相似之处,外贸增长方式只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延伸,更注重国与国优势的比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以,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紧密相关、互相融合,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相关理论及经济学阐释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寻求一种合理的外贸增长途径和运作机制,实质上就是追求贸易利益的可持续性增长即国家福利的扩大和贸易条件的改善,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动态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得。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建立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基础之上的,不同阶段的外贸增长方式与该阶段的比较优势紧密相关,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外贸增长方式也随之转变,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互动融合、相互统一。

传统的贸易理论主要以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一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便可进行贸易,并且同样能从中获利。

后来的“里昂惕夫之谜”显露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促使经济学家超越H-O理论去寻求新的有关贸易基础的理论解释。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根据国际贸易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逐渐形成了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的现代贸易理论。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各国进行贸易的基础,而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增长方式的选择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基础之上的,不同阶段的外贸方式与该外贸阶段的比较优势紧密相关,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相互统一,比较优势的创造要求外贸增长方式不断向集约型转变,而比较优势的动态转换也促进了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浙江省外贸增长方式的综合评价

1、对外贸易的理性开放度

总的来说,浙江外贸的起点比较低。1970年外贸进出口值仅为773万美元,改革开放后上升较快,1978年上升到7011万美元,1985年进出口总额为112322万美元,1978 到1985环比增长40%以上,这一段是增量小,增速快。1986年后浙江外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除了1996至1998年速度有所减缓,2002年后,增长更加快速。外贸依存度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并且大致可以分成三段:在1991年之前增长缓慢,一直在20%以下,与之相应的是浙江经济以及对外贸易基点还比较低,增长比较快;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浙江经济快速增长,1991年浙江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亿元,对外贸易量上的增长也逐渐加快,1992到1999年间,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到30%之间震荡;进入2000年, 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2006年达到了70%左右,浙江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已经到达一个比较深的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表现了浙江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较大。纵观诸多贸易强国的发展史,其外贸依存度均是逐步攀升,继而回落并保持在某一合理范围内波动。据此,浙江对外贸易的发展符合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的规律性或必然性的要求,即浙江对外贸易依存度应将趋于合理。

2、贸易商品结构的合理度

在判断贸易商品结构时,经常用到的是工业制成品的比例来表现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如果仅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来看,浙江对外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在不断优化的。出口贸易中,制成品的比例较高,并不断上升,1995年已经占到79.9%,2006 年占了95.6%。进口中,工业制成品(主要是资本性商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而初级产品的比例先降后升,主要是由于资源性产品(如原油、铜、橡胶、纸浆)的进口增加。

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商务英语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交流工具自然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发展,贸易收入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因素之一,商务英语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越来越大的重要性。此外世界各国的联系相互紧密,国际经济贸易和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众多的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普通英语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发展,而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应用性和创新性很强的商务英语。加上商务英语并展现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其作为英语的一个分支,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谈判交易氛围,而且有利于促进交易双方的沟通,提高达成交易的可能性。因此,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谈判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1商务英语的内涵及其特点

1.1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是指人们在对外贸易、商务活动交往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专门用途、特定对象的英语,本质是一种沟通工具。涉及到国际经济交往、贸易联系、金融信托和国际商务营销等各个领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而产生的。商务英语主要用于商务活动的人员交流,随着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自然商务英语的概念也不断的在更新和调整,意义也更加深刻。

1.2商务英语的特点

英语商务英语专家NickBriger曾经指出:商务英语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主要包括语言知识、交际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念等核心内容。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具有针对性、具体性以及不同性。由于商务英语是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在普通英语的特点之外还在针对具体的商务环境和活动中更深层次的发展。

1.2.1用词简单,专业性强

商务活动涉及的方面很宽泛,自然对于商务英语来说也一样要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所涉及的领域都是专业领域。因此,商务英语在用词时要做到用词要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词汇的选择。因此,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强的发展特点。此外,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的用词一定要简洁,要力求采用熟悉的、简洁的表达方式,做到正式规范,特别是在商务合同的签订和信函来往中,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歧义,保证合同质量,有效的保障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1.2.2受文化因素影响大

商务英语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贸易双方的交流,传递双方的想法,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要结合当地的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只有充分了解不同的地域习俗才能更好的完成贸易活动。比如,在国外数字13代表不吉祥的征兆,是不好的象征,但是在中国就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并无其他的深层含义。这就是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在商务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进行了解。商务英语的本质是普通英语在其基础之上又添加了商务活动和商务实践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让它更加具有商业气息,更加符合商务交流的语言习惯。所以我们可以说,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英语在商务领域的“特殊化”。

2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及其技巧

2.1影响商务英语应用的因素

商务英语与一般的英语交流使用方法是不一样的,它更加注重在对贸服务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商务英语作为我国商务交往过程中的重要语言工具,它的交流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2.1.2背景知识

商务英语的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贸易业务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贸易发展趋势,当前在贸易交流过程中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只有充分了解商务贸易发展的背景才能跟好的运用商务英语,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使用贸易语言,从而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使用商务英语。对于当今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情况,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交流形式,更顺利的进行贸易活动。

2.1.3交际技巧

商务英语的交际技巧是指从事商务交际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英语技能,在表现过程中综合体现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更好的体现商务英语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在商务贸易活动中,恰当的使用交际技巧能够巧妙的避免双方出现尴尬甚至矛盾的局面,促进双方合作贸易的达成。商务技巧的运用是准确把握商务英语的良好尺度,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交际技巧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2.1.4语言决策

商务英语中的语言决策是指商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商务英语的语句、词汇应用、语音、语气、表达方式的选择和分析。商务英语是贸易往来中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的运用商务语言是商务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决策,促进双方合作交流,推动双方贸易的成功。

2.2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策略

2.2.1事前准备

商务交流之前要详细了解、准确分析对手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其次,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在准备中尽量突出自己的优势,采取相关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

2.2.2谈判策略

谈判是集政治、经济、法律、心理等等诸多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工作。在谈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情感、尊重、理解等相关内容。善于使用一些谈判策略对商务英语在贸易活动中的使用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商务谈判中使用礼貌合作型的谈判风格,主要表现在商务谈判中语速较慢,表达方式委婉,选择稳重,不倾向讽刺,表现出谦逊和礼貌,这样能够激励对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如热情直接的口语风格,这种风格的谈判者喜欢在双方接触的初始就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动退出自己的方案。即便是双方出现分歧也会毫不避讳地直言相告。热情直接型的谈判者采用积极的态度开门见山,不会在小问题上浪费时间。

2.2.3用语策略

比如运用委婉与暗含的表达方式,使用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既能让对方领会其中的意思,又能让对方乐意接受,营造出友好的谈判氛围;再如,在商务英语口语谈判中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够使谈判的气氛更加和谐,即使是在谈判争论中也能够说服对方,有利地批驳谬误。幽默的语用策略在于创造良好的谈判氛围,使谈判人员在心理上就得到了享受,进而提高谈判效率,使错综复杂的谈判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3商务英语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企业国际竞争越发白热化,商务英语已不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在对外贸易中有专门的针对性,实用性也很强,因而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是进行国际贸易的沟通桥梁和枢纽。

3.1在商务广告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翻阅报纸杂志的时间很少,甚至只有几分钟,在广告上停留的时间就会变得更短,往往只有几秒钟。如果没有撼动人心、吸引眼球的广告语,怎能吸引购买。一条好的广告语,会诱使人们在快速浏览中返回重读,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心理。总而言之,广告的成功往往就在一句话上。广告语就像乐章里的主旋律,诗歌中的诗眼,摄影中的焦点,使人们更加深刻形象的记住商品本身。为了更好地把产品推销出去,就要求商务英语在进行广告推广过程中用词要优美、标准,能够准确的表达自身的风格特征,耐人寻味,能够打动对方,激发对方对产品的购买欲望,促进双方合作事情的谈成,广告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要推陈出新,运用创新的思维来展现广告的深层含义,充分表达产品的内在价值。

3.2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商务英语作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交流语言在商务谈判中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务英语可以应用在技术引进、招商引资、国际金融、海外投资、合同谈判、技术交流、海关机场等众多领域。在谈判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谈判风格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谈判终止,然而商务英语的运用可以很好地环节其中的矛盾,使得谈判顺利进行。因此,商务英语在谈判过程中是不可获取的重要交流手段。

3.3在商务翻译中的作用

翻译作为一项古老的事业,不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翻译的历史都很悠久。人们常说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翻译作为商务交流和发展的有效工具它的作用更加突出。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涉及交际技巧、商务知识、语言文化等众多要素。想要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就要充分了解它的语言特征,这是基本前提,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能够帮助我们队商务英语的本质和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为更好的学习商务英语和实际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贡献力量,促进双方贸易的顺利达成。

3.4在商务函电中的作用

商务函电是指人们以对外贸易知识为理论基础,以商务知识为表现手段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活动中进行书面沟通和交流的网络信件等。商务函电是国际贸易中通过专业的国际贸易商务贸易双方进行沟通交流的函电往来。作为目前最常用的国际贸易交流工具,商务函电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它在国际贸易交流和合作的作用和影响力也会越来越重要。在商务函电中使用商务英语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贸易往来,通过商务英语的方式,运用函电的方式交换双方的意见,让双方都能够充分的了解过程,促进双方意见的达成。商务英语函电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沟通买卖双方,传递着交易信息,贯穿于国际贸易合作的各个环节,促进着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他起到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交流,提高了国际贸易合作的进程速度,降低贸易合作过程中的失误和损失,对新老客户的沟通和交流起着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商务英语是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为贸易双方提供标准化、准确化的服务,加深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促进双方间的交流,对交流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进一步提高交易的可能性。在商务英语的发展初期,它的应用范围还很狭小、交流形式比较单一,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的合作方式也由原来的单一合作发展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接触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多,自然商务英语的发展也步入另一个阶段,对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发展也有了新的定义和看法,使之更加符合对外贸易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各地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使得他们对相同的语言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很可能对贸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就给商务英语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想要让商务英语更好的适用于对外贸易中,就要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程甜甜 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萍.跨文化商务交际[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舒敏.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0,(5).

[3]林小红.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

第8篇

关键词:经济知识化;国际贸易;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88-02

2012年,我国入世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我国经济全面较快发展,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人才的短缺是我国遇到的一个较大瓶颈,这是决定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人才的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此外,现有的国内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也远远低于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对外贸易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专业人才的素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目前,对外贸易人才的就业渠道较宽,包括国有外贸企业、生产自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条渠道。同时对对外贸易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国有外贸公司在巩固传统的进出口贸易的同时,还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寻求新的业务和经济增长点。一大批跨行业跨地区的集团式公司纷纷崛起,业务范围涉及金融、保险、钢铁、化工、纺织、机械、运输、餐饮、电子、信息等诸多领域,甚至组建了上市公司。虽然,其对外名称还是原来的进出口公司或集团,但经营范围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进出口贸易了。随着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对对外贸易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仅仅懂得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和一门外语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大批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为对外贸易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但跨国公司的门槛是很不容易跨的。据许多外企老板反映,应聘的高学历人才中符合他们要求的很少。调查显示,外资企业希望应聘人才具有的特征是:较好的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结合;必要的经验和眼光;无偏向观察问题和贯彻到底的能力;对本土市场的把握和较广的社会关系;合作精神、职业道德水准、守时高效的工作作风。

现代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反过来,要适应竞争,一个人也应有相应的健全素质。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以下三种最根本的素质: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即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背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即“国际人”或国际型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与人共处。即通常所说的,不仅有很高的智商,还有很高的情商;既有创新能力,还有与人共处的能力,即团队型人才[2]。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以上素质的人,这也是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途径

国际性和开放性是体现大学一流化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的这种本质更加凸现出来。因此,从增强专业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入手,提出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思路。

(一)采取多种形式改进办学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一些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例如,互换教师,互换学生,互换教学计划和图书资料,互相承认学分,联合进行教学、科研和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实行联合培养、授予学位,开展学生暑期课程和文化之旅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把外贸专业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做短期交换生,也可以搞联合办学、联合授予学位。通过这些形式的合作,使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和内部管理能尽快与国际规范接轨。同时还可聘任国内外专家任教或讲学,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内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二)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都必须通过教师来付诸实施。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借助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质量观念的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可采取将本校内部教师定期轮训,派他们到国内外重点学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以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新知识。特别是应该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帮助他们提高,既要留住他们又要培养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考取博士或者出国进修,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打破过去那种教师备一次课讲好多年,知识陈旧的现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汲取国内外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让学生学到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与国际接轨,同国外同行竞争。

(三)要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应用学科,又不断淘汰了一些陈旧学科。因此,应对学科建设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哪些是要发展的,哪些是要压缩的,哪些是要淘汰的,研究清楚与之相关的动态,不要把别人要压缩或者要淘汰的东西当成宝贝拿过来加以学习,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空白,想办法去弥补和赶超,这样才能站在前沿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厚”,即基础理论宽厚;“精”,即精选少开;“实”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即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各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背景,开设一二门专业特色课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选择部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道德规范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容易导致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包括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既是国际人才又是爱国者的优秀人才。

(五)应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理论中关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概念是含混不清的,以致在教学实际中出现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严重对立的现状。当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家安德森(J.R.Anderson)提出广义的知识概念。他指出,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即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可称为记忆性或语义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即个人没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借助某种作业形式能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4]。在本质上,它们又可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这里所说的“技能”,从广义知识观看,实际上是个体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去办事的能力。上述两套知识的学习路径是不同的,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两者的区别,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所以培养的学生大多只记住了陈述性知识,而缺乏程序性知识,亦即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为此,应推出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国际商务实习操作室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它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交互网络系统,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使学生在一个仿真的、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和应变能力。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加强校企联合,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郭裕建,周立人.国际商务课程的知识分类目标导向教学设计\[J\].国际商务研究,2000,(6):12-14.

\[2\]冯俊.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中国软科学,2003,(1):20-22.

第9篇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法的统一

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建立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大飞跃,使各国之间的贸易程度加强。为了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能更好的流通,各级贸易组织应积极制定各种完善 健全的经济制度框架来保障国际贸易的有效进行。国际贸易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服务于全球范围的贸易活动。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各国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 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总和,是制约国际贸易调控的根本所在。国际贸易法的涵盖内容广泛,包括了传统的国际货物买卖、国 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法律制度以及与WTO法有关的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多边管理法律制度。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从而得到更好的配置。国际贸易法由联合国大会召集外交会议形式来进行私 法的统一工作,有一定的权威性。国际贸易法在平衡国际金融关系上凸显出其作用。一方面,有效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另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开放的 市场环境,加速了其经济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法也存在着局限性。首先,由于国际贸易法涵盖范围广,涉及众多成员国,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法律政策 存在着显着差异。因此,每项国际贸易法的制定都很难综合考虑各国的基本情况,制定法律制度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其次,国际贸易法在制定、执行和仲裁 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贸易壁垒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利益的不均衡分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获得的利益显着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切实完善和落实各项法律制度是维护国际贸易交流的根本。

二、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安全问题

经济利益同政治利益一样,作为国家的基本利益,是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根本。只有经济的稳步发展才能增加国家的竞争力,因此,维护国家利益,落实贸易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经济建设过程中重点内容。

现阶段全球经济发展趋于一体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越来越广泛,贸易安全问题在各国间普遍存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所处贸易地位较为 被动,对贸易安全问题应对能力也相对较弱。目前贸易形势下,存在着一些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首先,体现在经济利益发展的不平衡,在利益分配方面发展 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对出口商品的价格缺乏控制力,对国外进口商品的需求有较大程度的依赖。然而,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 商品的需求并不显着,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比较被动。现阶段国际贸易间存在不公平竞争,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提升本国贸易壁垒的同时,降低了我国的贸易 壁垒。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使其缺乏应对能力,进一步采取低价策略,也使我国国内的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反倾销现象的产生。其次,在对外贸易中各 国利益分配也不合理,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出口商品为低附加值商品,而进口则为高附加值商品,使得我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处于劣势地位。我国是贸易大 国,大量原材料及优质商品低价出口,以出口数量多收获利益。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我国出口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出口至我国。主要贸易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强化,使得我国的进口价格却大幅度提升,属于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平等现象。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程度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使我国对金融风险缺 乏抵抗能力。

国际贸易的经济安全代表了国家经济竞争力,因此,国际贸易的经济安全问题在我国对外经贸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实现国家贸易安全不仅应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应运用好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身利益。

三、国际贸易法对中国贸易安全的制约作用分析

国际贸易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务于国际贸易,在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同时,还规范国际贸易市场、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具体体现在对贸易双方行为的约 束和处理国际贸易中争端的调解和仲裁两个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存在劣势,更应做好完善贸易安全的准备工作。我国在对外贸易过 程中应主动采取方法措施,加强贸易安全。不仅从内部进行合理经济政策调整,在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的同时,应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减缓来自国内 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好国际贸易法,应积极贯彻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和WTO各项基本规则,维护好我国贸易安全。 转贴于

第一,准确把握国际贸易法的这些发展动向,认真履行贯彻WTO规则和对外贸易法的各项基本规程。结合国际贸易法对国内的外贸法和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并积极作出调整,以适应国际经济新局势的发展。

第二,认真研习和熟练运用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以达到保护国家自身贸易安全的目的。法律内容大多涉及有:《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壁垒调查暂 行规则》、《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反垄断法》等。以上法律从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进行保 护,为国家贸易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