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经营思想

时间:2023-06-01 11:33:23

导语:在企业经营思想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经营思想

第1篇

精益思想的管理旨在为市场多元的需求,在管理手段上使用现在先进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发挥人的潜质,使企业资源在分配利用上得到很好的利用,使管理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在实施管理上的要求。精益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是由丰田方式转化发展并且形成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首先在制造业得到使用,此外渐渐地发展到电器行业、消费行业、载人航天等等工程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渐渐走进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简单的来说就是消除一切可能造成浪费的情况,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地方,对于精益思想的定义术语与认识上都有不一样的地方,随着进入现代新世纪,精益思想无论是在军队的供给方面还是在软件的应用方面的应用都备受关注,精益思想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完成最大的工程,并且快速的生产出产品,存在显著地竞争能力,减少在实践中的浪费情况发生,提高在处理社会活动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成为了新时代的管理革命的关键思想。精益思想的中心思想在于减少浪费情况的发生。在企业组织管理与企业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精益思想关注在生产、物资、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漏洞,简化程序,在浪费情况上得到很大的改善,使生产物资真正的流动起来不至于存在浪费情况或物资累积情况;精益思想要求将人放在首位上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完美精湛的程度,在精益思想中精髓将浪费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二、构建基于精益思想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简单来说,管理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思想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形成的管理体系。实际管理情况包含着公司实行的战略、公司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公司技术含量以及公司所在行业的特征等。在整个管理模式随着管理所在的环境的改变以及管理理论指导而变化,模式就是一系列的模块结合行动整体协作运行形成整体,完成组织目标。

(一)精益思想下的管理团队。在煤炭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要确立将人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只有在企业中企业员工形成一个完善的精益思想,才可以保证公司在实行企业政策的时候通过精益思想的指导完成企业的目标,发挥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使员工能过发挥自己的价值,将这种管理模式融入到精益思想的管理实践中使得煤炭企业管理活动的进行更顺利。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管理活动的时候要把人作为第一位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为了将企业的思想在企业得到实施必须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员工的特点尊重员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得到归属感,减少公司员工流失,保证公司生产效益。煤炭企业是人员相对要求严格的企业,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具有严格要求,人员需求也是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将人员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煤炭企业精益思想核心。精益管理活动是一个渐渐向上的活动,而在现如今的煤炭行业中精益思想指导下的过程确是存在着几个问题,物流运行不通畅、煤炭工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在煤炭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员工臃肿等浪费现象。由此我们需要减少活动中可以避免的失误。其中的关键就是使煤炭企业在价值的利用上加以控制,对于生产线的管理上适当的加长,一个生产过程的完成之后需对精益思想下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将精益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且及时探讨成功失败的经验,为煤炭企业以后的行为管理方式上做改进。

(三)精益思想在企业中条件。公司员工的素质在企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实施精益生产要求公司职工能够做到一下几点,将企业在施工现场作为中心地区,危机观念时刻保持在心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保持良好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细节上要加强把握,提高公司职工的工作能力与基本素质,培养维护良好的周围环境。还需要日常管理做到精益,对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日常会议规范化标准化,加强精益模式在煤炭企业中的建立。

三、精益思想在煤炭企业的实际应用

煤炭企业与普通的流水作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在矿井中环境多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在经济体制下有很大的约束,在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实施精益思想是很重要的,在经过精益思想之后,才可以将煤炭企业提高到一个档次,才可以提高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减少成本实现和整体可靠性在煤炭企业中的实施,推广此研究成果会给行业带来好处,由于在煤炭企业中推行精益思想使得煤炭的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煤炭企业以后的管理提供了很多经验,根据煤炭企业的不同发展出于本企业相适应的拥有本企业特点的精益模式。可是,能够在煤炭企业中通用的完成的精益管理模式框架没有形成,如今的精益管理模式没有深层次的结合煤炭行业的基本特点,在一些方法的研究上与企业没有得到融会贯通需要更加深入的改进。在煤炭行业中现场应用中如果能够将精益思想融入到管理活动中会极大地减少企业在可节约成本上的浪费。

煤炭企业成立管理小组根据精益思想建立体制标准以及考核准则。在组织领导下,根据精益模式,将工作根据不同岗位定义不同标准,并且根据岗位不同、员工素质不同、绩效考核不同、作业标准不同等等建立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将煤矿生产、煤矿技术标准、人员绩效考核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框架结合体,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

在如今激烈的煤炭行业中,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也成为在煤炭企业中能有成为领军企业的重要途径。

在各个市场地位与利益平衡的情况下,实施精益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中各个分工明确,使资源在优化节约方面都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的运行团队的发展以及个人的价值都发挥到最佳,实现企业在整体发展提高企业效率,在如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融入精益思想的企业更应该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出来,紧跟时代脚步,煤炭企业应该抓住精益模式下的机遇并加强改革力度,推行精益模式在全公司实施。

第2篇

总纲:实践出真知,真知能更好地指导时间。宇宙之美就在于背后有规律可循。永远要坚信,好的理论一定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如果不能,要么是理论有待提升,要么是执行力不够。不要忘了我们生于出过《孙子兵法》的国度;不要忘了日本人对揉面这样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是纯经验的事情也能实现机械化。

企业经营:企业的经营有赖于对两个原则的深刻把握:因果率和反馈机制。经营是因,业绩是果,要想有好结果,先要在因上下工夫。要找到因果之间的规律,反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但企业经营的反馈不可能是实时的,关键是要找到能知道经营结果的超前指标,而光看财务指标是危险的,因为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

需求:用户的需求是永恒的,科技无非是人类需求的延伸。提出全球脑思想的彼得・罗素说,电报、电话、电视这三个词汇的英文原意分别是远距离书写、远距离听和远距离看。能更好地满足人类需求的必然壮大,不能更好满足的必然灭亡。满足用户需求是个无止境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苹果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就是最好的例证。

需求发掘:满足现有需求的市场往往是红海,发掘需求产生的市场才是蓝海,但发现蓝海靠的是以丰富的市场历练找到规律、看清未来,以及勇敢改变自己的决心。蓝海不是战略,因为能同时具备上述两者的企业凤毛麟角。发掘需求者不能迷信用户调研,在苹果公司iPod时,有记者问乔布斯是否做过用户调研,回答是:“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做过市场调研吗?”

市场:市场是个丛林,可食用的东西千差万别,但通吃策略的结果通常是什么都吃不到。多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最擅长的,如果没有就不要创业。千万别说自己什么都擅长,因为那是撒谎。看看身边伟大的公司,他们的伟大不是因为今天什么都做,而是因为昨天在单一领域里做到最好,甚至垄断,比如微软、比如谷歌、比如腾讯……

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市场的永恒法则,当你抱怨强者不给你公平竞争的机会时请记住两点:一、自然中再强大的食肉兽都是以偷袭的方式发起进攻的,毫无公平可言;二、自然环境恶化时,最强大者往往最先灭亡。所以,永远不要抱怨环境恶劣,恶劣的环境才是新来者真正的机会。

持续运营:企业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有机体能在这个星球上繁衍壮大的三个关键是:一、有清晰的边界,内外的差别产生归属感,外包和众包的只能是非核心业务,核心团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二、有完善的神经系统,尤其要有大脑,让听得见炮声的同志参与决策流程,但不是让听得见炮声的同志直接决策;三、能灵活适应环境,树獭和熊猫也能生存到今天,但它们对环境的要求太苛刻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越来越少,不迅速进化就意味着被淘汰。

第3篇

一、企业经营困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企业经营困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难度更大了。企业经营困难时期最终的目标就是摆脱当前困难经营形式带来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收益扭转经营困难局面,企业高层势必从整体上调整转变经营策略,然而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员工等靠要思想尚未转变,应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团队意识较差,另外产权制度的改革使部分员工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导致员工对改革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市场竞争持抵触情绪,义愤填膺、怨声载道已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主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趋向更明确了,就是要通过强有力地思想政治工作对把道理讲通、问题讲清,使员工支持企业调整转型发展,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增强员工与企业风雨同舟的情感,以此带动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升。

二、企业经营困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第一,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在新一届领导集体成立时曾开门见山的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并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善于运用各种载体、形式、方法和渠道,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引导广大职工众志成城、攻坚克难,采用技术创新、节支降耗、发展非煤产业等措施共同度过企业难关,实现企业在经营困难时期世界500强,位次再次前移。

第二,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及传奇人物正能量的宣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受当前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复苏缓慢,开滦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做好正面宣传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只有唱响企业“转型、发展,特别能战斗的”文化主旋律、传播“侯占友、艾有勤、王焕明”等开滦传奇人物的正能量,并把握好时、度、效,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职工爱听爱看、产生共鸣,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才能弘扬百年开滦的特别能战斗精神,才能激发全体开滦员工凝聚共识、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第三,着力加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企业经营困难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事关职工的前途命运、社会的和谐稳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上积极作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古人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企业经营困难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必须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重点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渗透到每一个岗位,并充分利用企业飞信、手机党校、新闻早晚报、感动企业人物事迹展等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打“整体战”、出“组合拳”、奏“交响乐”,“发出‘好声音’,宣传‘正能量’”,形成“大宣传”的工作格局,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推动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四,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越是经营困难越应该从思想中注重引导职工是企业主人的意识,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要积极探索贴近职工、服务职工的新途径新办法,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职工个人实际,并根据不同职工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区别帮助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选准自我发展的突破口,这样职工才会更加深刻认识自身的价值,及时在逆境中也会更加努力、更加长久的奉献,达到应有的职业生涯高峰。

第4篇

关键词:企业 员工 思想 政治 方法

一、当前形势下多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1.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员工的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面对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传统型的“学文件”、“读报纸”、“讲传统”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向科学型的工作方法转化,多角度、多侧面有效地开展工作。

2.灌输型向沟通型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灌输型向沟通型方法转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说教型向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转变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许多企业在注重思想政治工作软件投入的同时,更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现在广播电视在社会上已经普及,许多企业还办起了图书馆、阅览室、网络信息中心。同时,企业文件建设,生产经营竞赛活动和企业管理等已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一些企业正在探索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管理教育模式,以寻求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4.大道理与小道理不统一

不容置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把大道理讲透。当前,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分对象,不分层次,照本宣科,思想工作不切实际,说教味太浓,大道理成了呆板生硬的说教,导致一些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实效。

5.前瞻性与现实性不协调

导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必须坚持高格调,强调前瞻性。但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仅仅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必须着眼于现实中员工的思想实际来确定具体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主旋律与多样化的不一致

要针对企业不同的对象层次,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手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生动,增强吸引力与亲和力。

二、切实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内容要“实”

第一,要有针对性的对员工开展好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改革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分析、批评、纠正有影响的错误倾向,正确有力地回答员工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思考和生动活泼的讨论。第二,积极引导员工参加各项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员工只有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开阔视野,更多地掌握政治理论,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才能树立热爱企业,献身企业发展的信念,逐步锻炼造就一批素质高的有用人才。第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做好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根本。要不断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搞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关系;在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工作性能的同时,抵制一切消极的东西,摆正理论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努力联系企业生产的工作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精神变物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强化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2.方法要“活”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你讲我听,这些做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容易使工作对象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我们不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方法上有所突破,就很难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要按照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对那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至今依然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应当继承发展,并很好地运用。同时,要善于适用现代化传播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根据不同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开展不同活动。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另外要学会在解决矛盾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正确处理虚与实的矛盾,做到虚功实做。所谓虚于实,也就是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眼前与长远,它们是辩证统一体。思想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都感到它的存在,它的价值。

3.正确处理大与小的矛盾,做到维护大局

大与小的矛盾,也就是整体与局部的矛盾。在现实中,大与小的矛盾,更多地表现为全局与局部、单位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一矛盾已经大量暴露出来,进而影响到同志的团结、影响到单位的活力,甚至影响到稳定。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并不一味简单地排斥局部利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相结合起来,找出两者利益的共同点,区分不同点,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感情要“真”

政工干部一定要尊重自己工作对象的情感,思想上不歧视他们,工作上信任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使双方产生情感“对流”,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迸发出巨大力量。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了解和引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在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这是事半功倍的工作。

5.形象要“好”

第5篇

一、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述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01]1号),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1999年1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至今,私营企业积极进军外经贸领域,成为我区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

(三)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

(四)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五)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截止2002年底,我区境外投资项目11个,占全区境外投资项目的33.3%,投资额336.3万美元,占全区境外投资额10.6%。鹿王集团分别在蒙古、马达加斯加、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5个,投资额累计1543万美元。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分别在马达加斯加、蒙古、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7个,投资额累计196万美元。

二、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私营企业在外经贸领域已经显示出强大活力和勃勃生机,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江浙一带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差距甚大。沿海私营经济已率先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正在进行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二次创业阶段。浙江省2002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上海市有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已增加到2000家,2002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倍,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一个新亮点。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虽然呈现出良好态势,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数量仍然偏少,进出口总量仍然偏小,真正形成规模和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不多。2002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区GDP比重仅5%,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仅1.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5.3%,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调研中私营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就是资金筹措困难。私营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自筹资金办起来的,家底原本不厚,加上贷款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私营企业资金筹措的主要来源看:70%以上的企业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只有30%左右的企业靠银行贷款筹措。筹资融资难是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仍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处于最难获得贷款的部分。私营企业常常因出口退税滞后,占压大量流动资金而无法进行原料收购,组织正常的生产运营,有时会出现有出口订单而不敢接、产品有市场而无力生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规模小、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外经贸专业人才匮乏,企业管理较为落后。

由于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许多私营企业对国家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了解不多,对产品报关、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等业务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虽然产品在国际上有市场,企业却无法组织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常常通过委托别的外贸公司或临时聘用一些熟悉外贸业务人员开展相关出口业务,无形中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从长远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除鄂尔多斯、鹿王、华蒙金河等一些大企业外,大多数私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还延续着家族式管理、生产队长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常常注重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开拓长期稳定国际市场的意识,很难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

(五)信息不灵,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已经逐渐迈入成熟阶段。在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信息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而我区大部分私营企业自创业之始即存在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很难和外贸联系在一起。这种先天性不足,客观上造成企业只会生产,不会核算,只顾销售,不计成本。企业由于缺乏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和手段,使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在新经济浪潮面前,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品雷同单一,在全国叫响的知名品牌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体经济质量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太适应,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还不敢放手发动、放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我区乌盟有很多从事肠衣生产外销企业,长期以来,肠衣一直按照农畜产品对待,享受13%的增值税率。从1998年开始,国家把肠衣加工企业作为工业品加工企业对待,将肠衣产品类推为工业品,增值税率相应提高到17%。之后河北、新疆等肠衣主产省区从扩大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保护地方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仍将肠衣产品作为农产品对待,仍实行出口征13%退13%的零税率政策,而我区则实行征17%退13%的差额税率政策,不仅使我区肠衣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直接影响了我区肠衣产品的出口,而且使更多在乌盟投资兴办类似肠衣产业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此外,在出口企业征收所得税方面,今年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二连浩特市也出台了各自的征收办法,出口企业反响较大,是否可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尽管私营企业进入外经贸领域时间很短,但其所做贡献之大,生命力之强是勿庸置疑的。外向型私营企业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发展外向型私营经济的认识。

(二)进一步改善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环境。

同时,应切实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统计等各项制度,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

(三)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

在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扶持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同时,自治区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资金在使用上应适当对外向型私营企业予以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担保资金。同时应借鉴广东在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成功做法,尽快建立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贴息资金,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规模,缓解私营企业出口退税难问题。从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广东省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资助外向型私营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销会,采用国际标准,申报国外知识产权,建立国外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等。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和国家有关部署,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和我区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模式,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外向型私营企业提供担保,鼓励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融资担保。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按照[2000]59号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3年内免征营业税。

(五)继续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

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领域。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积极引导私营资本加快进入。鼓励和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投资我区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我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和推进在电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和体育等领域引进私营投资。依托我区口岸优势,扶持有实力、有条件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参与对俄蒙的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拓展俄蒙市场,进一步扩大向北开放。

(六)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水平。

人才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人才匮乏是制约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外经贸、税务、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应协同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严格按照规则行事,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行为。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意识,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认证、出口信息体系等工作,使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机制、人才机制和创新机制,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模式,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6篇

一、 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实质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公司从公司登记机关处领取的法律文件,它记载了公司的两个方面的事项,即公司的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权。公司登记机关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法律实质是取消公司的法人资格和经营权,引起的法律后果是,公司被取消法人资格和经营权,公司从主体上被消灭了。

二、未经清算直接吊销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违背了《公司法》的规定

当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或股东会决议解散,由股东组成、或由股东会确定人选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以了结公司的债权债务,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然后再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的法人资格;逾期不成立清算组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这是公司终止的正常情况。当公司资不抵债时,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了结公司的各种债权债务,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然后再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该公司的法人资格。这是公司终止的司法途径。第三种情形就是公司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被公司登记机关等有关主管机关责令关闭而终止。公司登记机关等有关主管机关终止公司,依法须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使公司的债权债务得到妥善解决,公司的剩余财产也得到妥善的处理,然后再终止公司。有关主管机关,特别是公司登记机关的一般作法是,不组织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就直接终止公司,上面提到的某公司因未参加年检而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即属此情形。

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或有关主管机关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公司终止是指公司的法人资格消灭,公司在组织上彻底解散,并永久停止营业活动,终止公司是严肃的事情。有关主管机关,特别是公司登记机关,终止某公司,应经清算阶段在处理及了结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后,始得终止公司。公司登记机关在终止公司的过程中,常是不经过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就直接吊销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消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公司登记机关的本意也许是,取消公司的经营权,于是就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由于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同载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吊销执照,比如一同取消其法人资格。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未经清算就取消法人资格,是与《公司法》的规定相冲突的,因公司登记机关终止公司须经清算。

三、 直接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不利于了结公司的债权债务、处理公司的剩余财产

1、 公司终止后,无法律依据再成立清算组

从法理上讲,公司被吊销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即告终止,公司终止后,再无法律依据成立清算组。如要对公司的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只算是一种善后事宜的处理,非清算行为。故直接终止公司,使《公司法》的有关主管机关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了结公司债权债务、处理公司剩余财产的规定,无从得到落实。

2、 公司被直接终止后,股东和公司登记机关怠于处理公司的遗留问题

公司未经清算被公司登记机关终止后,股东常是怠于处理公司的遗留问题的;股东除对分配公司的现有财产有兴趣外,对公司的债权债务不再关心,或因无法行使而不能关心。这样的终止比如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混乱,回影响公司的相对人的利益。

公司登记机关在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也不会再过问公司的遗留问题。它认为其吊销行为,是对公司的一种行政处罚,至于公司的其他事宜则不属于它的责任范围,而应属于民事范围。基于这样的认识,公司登记机关总是怠于处理公司的遗留问题,使公司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3、 公司的债权人实现权利的困难,人民法院处理纠纷的困难

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法人资格就不存在了,公司的债权人无法对主体上已不存在的公司提起请求,因无法律依据再成立清算组,也不能向所谓的清算组提起请求。故,直接吊销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必将影响公司的债权人的债权的实现。

由于公司在主体上已不存在,也无法律依据成立清算组,故对人民法院处理有关纠纷也造成了困难。

四、 对终止公司的建议

1、 现有制度下的公司终止方法

公司登记机关欲解散某公司,可先作出决定关闭,取消其经营权;而暂不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保留其法人资格。然后,公司登记机关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清算事宜了结后,再取消其法人资格,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但以上方法易生弊端。公司被取消经营权后,公司的企业法人药引子仍未被吊销,其他人会误认为该公司仍具有执照上记载的经营权,易造成相对人的损害,易造成新的纠纷。此弊端是因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同载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而引起的。

2、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分载于不同的法律文件

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同载于一个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导致公司终止程序混乱的原因。为避免该混乱,可考虑将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分开记载。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的性质是不同的,也是独立存在的,完全可以用两个文件来分别记载,一个文件记载公司的合法经营权,这一文件可称为公司营业执照;另一个文件记载公司的法人资格,这一文件可称为公司法人资格证明书。

(1)方便了公司登记机关的终止程序

公司登记机关需终止公司时,可先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该公司的经营权;而暂不取消该公司的法人资格,即暂不吊销其公司法人资格证明书,在该公司未经清算了结清算事宜之前,该公司的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待该公司的清算事宜结束,权利义务得到了结,剩余财产得到分配,方吊销其法人资格证明书,取消其法人资格。

公司登记机关在取消公司的经营权时,就不会象原来那样,因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而导致公司的法人资格的消灭,不会影响对公司的清算工作。

2、有利于了结公司的债权债务,分配其剩余财产

《公司法》特别重视对公司的清算工作,规定,有关主管机关终止公司须经清算,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主管机关和有关专业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公司法》规定终止公司须经清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公司登记机关直接终止公司而带来的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混乱,是为了保护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了结公司的债权债务,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故可以认定清算是公司终止的前置程序。

将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分载于两个法律文件上,公司登记机关先吊销其营业执照,取消其经营权,由公司登记机关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工作,在清算阶段了结公司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保护各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清算事宜终结,公司登记机关再吊销其企业法人资格证明书,取消该公司的法人资格。可见,将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分载于两个法律文件的作法,有利于公司清算程序的依法有序地进行,让清算成为公司登记机关终止公司的必经程序,有利于在清算程序中了结公司的债权债务,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以实现《公司法》规定清算的目的。经过这样的清算程序,一般不会有遗留问题。

3、有利于人民法院对纠纷的主体认定

4、可增强公司登记机关的清算责任

公司被直接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终止后,公司登记机关总是怠于处理公司的遗留问题,让公司的遗留问题自生自灭,引起很多麻烦。公司未经清算即被直接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公司登记机关忽视《公司法》要求其组织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责任而造成的。另外,有关法律法规对有关主管机关的清算工作的规定也很笼统,不具体,无可参照的程序性规定,使主管机关处于无法适从的境地,这也是有关主管机关不组织对公司的清算的一个原因,进而造成有关主管机关规避对公司的清算。

如将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分载于两个法律文件,就可克服公司登记机关在组织清算中的程序性矛盾,在程序上保证公司登记机关对清算的可操作性,那样,就可以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对公司进行清算。由于有关法律对有关主管机关组织清算的规定不具体,还应该对有关规定进行解释和补充,作到有法可依。将公司的经营权和法人资格分载于两个法律文件,就可严格要求公司登记机关不得推卸组织清算的责任、减少清算程序,不得直接吊销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直接终止公司。这是对公司登记机关组织清算上的程序性的保证,它增强了公司登记机关对清算工作的责任性,这样,才能够让公司登记机关终止公司的行为依法有序地进行,才不会对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也才能使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健康地发展。

第7篇

1引言

财务公司作为中国企业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其主要职能在于为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是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机构,目前已被大部分企业集团公司所接受。而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重要的金融业务平台,其发展应顺应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并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低风险的财务资源保障。

基于此,我们对70家财务公司的公告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企业集团在不同的内控环境及内控措施下的风险和绩效对比,归纳出行之有效的内控环境和内控措施,为财务公司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提高集团绩效奠定基础。

2案例公司基本情况

21财务公司基本情况

本文采用案例统计分析的方法,对2016年以来发表公告的70家财务公司的案例进行了统计整理分析。本文调查的对象范围比较大,包括宝钢财务公司、兵器财务公司、一汽财务公司、中石化财务公司、中航工业财务公司等70多家财务公司,其集团行业涵盖了能源、电子通信、矿业、汽车、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既包括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又包括民营企业。

22内控环境及内控措施

我国财务公司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以下五类: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财务公司主要针对这五种风险调节内控环境,设置内控措施。

221财务公司内控环境

财务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稽核审计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绩效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及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七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公司经营范围和性质不同,其具体设置往往会存在一些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有近60家,超过75%的财务公司均设立了稽核审计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信贷审计委员会及其相关执行部门,而这些委员会都设有相关执行部门,两者均与风险控制密切相关的。再者,有20家左右的财务公司设有薪酬与绩效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及其相关执行部门。由此可见,相对于前面三个部门来说,这三个部门的重要性处于次之地位,重要但不关键。最后,仅有11家财务公司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仅占1571%,其很有可能是某些行业公司需要进行大量预算而设立的,例如:钢铁行业、能源行业等。

222财务公司内控措施

虽然70家财务公司在内部风险控制环境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内控措施上,特别是重要内控措施上都基本保持了一致。通过分析表2得知:资金、信贷、内部稽核和信息的准确性是一个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67~69家财务公司都从资金管理、信贷业务控制、内部稽核控制以及信息系统控制进行内控活动。但是,70家财务公司在仅有25家财务公司会进行投资业务控制活动,其中又只有14家财务公司的内控措施中明确提出会计业务控制。

3不同内控环境及措施下的绩效差异

70家财务公司的内控环境和内控措施不同,导致其集团对整体风险的控制程度存在差异,其绩效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本文将选取财务指标ROE和ROA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31横向对比

在国企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内控环境里包含风险控制委员会、信贷审计委员会、稽核审计委员会,内控措施上包含资金管理、信贷业务控制、内部稽核控制、信息系统控制。ROE、ROA较高的国企,较ROE、ROA低的国企,设有绩效管理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取消会计业务控制、投资业务控制。基础部门的集中管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绩效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考核企业内部绩效,实行奖惩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在民企中,其内控重心放在风险控制委员会、信贷审计委员会、稽核审计委员会、资金管理、信贷业务控制、内部稽核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集中管控基础部门,提高部门效率,为公司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避免企业错失良机或错误决策。

32纵向对比

民企和国企在?瓤鼗肪澈湍诳卮胧┥系墓丶?因素几乎无异,都包含风险控制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稽核审计委员会、资金管理、信贷业务控制、内部稽核控制、信息系统控制。选择的这些企业中,民企的总资产、净利润没有国企的高,但是其盈利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即ROE、ROA都是比较高的,属于所选企业的中上游。由此可见,民企的盈利能力、资金使用效率较国企还是较强的,其综合管理水平还是很高的。民企较国企,在内控环境和内控措施上,一般没有绩效考核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全面预算委员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上的复杂和重复,从而实现企业的职责的快速划分并进行决策。

4建议及措施

第一,适当地提高股权集中度。相对集中的股权有助于大股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地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减少企业损失,降低企业成本,维护企业的利益,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提升市场价值,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绩效。

第8篇

关键词: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6-0038-04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是其追求的目标。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的关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传统体制的缝隙中,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孕育、萌生了一种有别于公有制经济的新的经济形式――私营经济。通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一大批私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私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优势日趋明显。在广东、浙江和江苏等地区,私营企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中国私营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私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两种现象。其一是规模难以扩大:私营企业发展到亿元规模时,就难以再长大。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华人中虽有不少亿万富翁,但却很少有能力构建起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也难以寻觅华人企业的身影。其二是“寿命”不长:中国私营企业“各领三五年”的现象十分普遍。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相比较,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短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到10年。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各类企业“寿命”在5年内的高达50%以上。

以上两种现象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即一个私营企业如何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持续地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即私营企业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时刻都面临着严峻的经营风险。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击败竞争对手,稳立潮头,顺应市场规律,求得长久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从两者的内涵及本质特征上去认识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在文中以及后来出版的《竞争大未来》中,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的集合”。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1. 价值性。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能为企业创造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 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如同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可以扩展到广泛的经营领域中,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伸展,将能量不断拓展到最终产品。

3. 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轨道逐步培育和积累形成的,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可以说,深深印有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难以被其他企业轻易占有、模仿或替代。

4. 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多个技能、技术、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不足以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必须要企业内其他技能、技术的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能力体,并在向顾客提品或服务的过程集中表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指:企业生命活力的持续性、成长性和创新性。企业生命活力的持续性是从时间尺度上刻画企业生命活力的状态,即企业生命活力的“长生不老”;而成长性则是指企业生命的质量,即企业生命活力的“青春永驻”;最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落实在企业的创新性上,知识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持续性、成长性和创新性三者之间密不可分,成长性是企业在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成长,持续性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持续,创新性则对企业持续性和成长性都有重要贡献。

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来看,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就是一种创新能力,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就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只有创新才会发展,才会有突破,固守旧模式只会被社会淘汰。这种创新是伴随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而逐步形成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运用动态的观点来看问题,摆脱旧有观念的束缚,赶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创新市场,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二)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的一致性来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创新能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即核心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都是相对的。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就必须具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形成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占领企业所在领域的技术制高点,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会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是形成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手段。由于企业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只有管理不断创新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企业文化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特征,是企业生存、发展及竞争力之本;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四大因素,同样也影响和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或者说,这些因素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持续性、成长性以及创新性,进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致的(见图1)。

(三)从系统论角度来思考两者的关系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在方法论上,笔者认为,应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企业可持续发展视为一个系统,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则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在阐述系统自组织时的观点,子系统的合作形成序参量,而序参量又支配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的行动,从而主宰着系统演化的进展与结局。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等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子系统的几个重要的“序参量”,它们在系统内独立发挥作用的同时,又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系统的进步。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是处在技术(或制度、管理、文化)―经济接口处,求得技术、制度、管理、文化长久发挥其经济增长系统的内生力的过程;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处在经济―社会接口处,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具有一致性效应。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创新企业文化,提升私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一种文化力。众多成功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拥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使得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活力和凝聚力,使得企业能够渡过重重难关,从而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经济学家们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出来的,是任何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一种开放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新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强大潮流。张瑞敏曾说过,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是海尔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整合时必须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以创新文化来规范企业文化整合。在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重视企业文化创新,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性思考私营企业制度选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私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社会众多媒体对于私营企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及其治理结构予以全盘否定,有人甚至把许多私营企业的失败归结于家族企业制度。这种不加分析的片面的否定是十分错误的。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

1. 家族企业制度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选择,它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劣应当由市场决定,通过市场竞争去选择。企业制度的选择是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制度要视行业、规模、社会化程度以及企业发展阶段来选择。如有些技术简单、社会化程度低的行业选择家族企业制度就要比选择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成本低。私营企业在初创时期大多都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 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在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私营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家族式管理,是与其生存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是企业面对无序市场的一种自我保护。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商业游戏规则尚未建立,企业仍然面临巨大的社会道德风险。国家法律法规对规范他们的经济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法律法规提供安全保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投资者将要付出高昂的道德成本,只有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才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次优企业制度。私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以一个理论上“优越”的现代企业制度替代现实中有效的家族企业制度,更不能固守家族企业制度,应该因地制宜地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私营企业建设问题应当遵循所有者决策原则,应当尊重所有者选择企业体制的权利,应当相信所有者具有优化制度的动力,避免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

(三)提升私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私营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优势。技术创新是提升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私营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主要是通过两种战略,即产品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而这两种战略的实施归根到底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另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而取得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费,增加私营企业收入,提高私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私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第二,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技术创新链”;第三,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在采取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模式的同时,集中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有选择地加强自主技术创新。

(四)创新管理制度,实现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变

1. 创新企业的管理机构。目前,私营企业传统的单一“职能型”机构设置已远不能适应管理发展的需要。私营企业组织机构应体现多样性,要引进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分权型的组织结构形式,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到各个事业部或战略经营单位,从而极大地激发组织机构的活力。私营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之中,企业战略在不断调整,管理结构也应随着战略调整而变化。

2. 创新企业管理运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私营企业应建立良好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是企业组织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目前,私营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员工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考核奖惩的规则不统一、对员工“炒”得随意,中高层人才因无股份,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真正发挥等等。私营企业应实行人本管理,破除家族式统治和家长式管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 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制度建设,用严明的规范约束人是实施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私营企业要规范各项管理事务,加强制度建设,使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协调、和谐的关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管理将向弹性化、网络化、资本化、虚拟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私营企业的经营决策、人事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及产品销售方式等都应通过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实现,这有助于缩短管理周期,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云.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4,(4).

[2]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经济与管理,2006,(4).

[3]黄明元,金永忠.对民营企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的理性思考[J].经济论坛,2005,(11).

第9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D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067-01

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新问题、新现象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形势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找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并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才能维护好企业稳定,推动企业发展。我认为,要切实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着眼于围绕经济抓党建,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和其它工作一样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坚决纠正那种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的状况,要把是否有利于经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同时,新形势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去学习经济知识,服务于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无论是在党建目标的设置上,在党建实绩的考核上,还是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都必须真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经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实践已经证明,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不会削弱只会加强党的建设。

二、正确处理好工作方法与群众积极性的关系,着眼于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在工作中,许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口头上、纸面上的宣传教育、单项灌输,往往忽略了职工群众的实际利益和实际困难,所开展的工作要么照本宣科、空洞乏味,要么脱离实际、表里不一,没有实际效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群众的思想问题多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实际,从实际生产、生活中多探寻、多研究、多思考,改变以往手段生硬、方式方法落后、光说教不办事等现象,要通过有效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少些单项灌输多些情感交流,少些形式主义多些实际行动,少些批评指责多些帮助指导。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真正起到为企业改革发展助威、护航的作用。

三、正确处理好抓常规工作与创新求效的关系,不断解放思想,打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一始贯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一个时期可能是相对固定的,如何在常规工作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并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使其内容符合实际、丰富多彩,不能老套僵化、教条主义。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所面对的职工群体结构的变化,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群众在思想上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适时调整、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当前,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诸多新问题、新现象、新任务,如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等,针对这些改革发展中层出不穷的问题和现象,就需不断补充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为此我们应从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上去突破,找准“支点”和“抓手”,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如果囿于常规,只会事倍功半。

四、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指导的关系,立足于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扎实地整体推进

当前,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进行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思想政治工作如果离开了工作的主体,必将成为无源之水。在金融危机和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向服务地位延伸,才能更好地巩固其做为经济工作生命线的地位。要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把工作重心放在对企业的指导性方面,更要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展工作,把考虑、决策问题的要点立足于企业的中心工作上来,真正从行动上服务于企业。要做好“四个服务”,即:服务员工、服务基层、服务生产、服务大局。

五、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政工队伍自身建设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能真正发挥组织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