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

时间:2023-06-02 15:38:48

导语:在采购合同内控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应用

目前,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企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就需要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由于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控制是企业发展最为基础的工作,因此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财务信息化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非常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在工作内容、机制和手段上更快的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本文就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概况以及它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的推广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开展和应用。

一、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1、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在重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上集成化的管理和控制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全部数据和信息,通过相关技术和设备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的预测、分析、控制和决策手段,从而实现企业各部门财务管理在信息资源上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以便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同步化、集成化管理。

2、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对财务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环境,如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负责机制、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优化和重组。

2)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优化企业的内控信息和沟通。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各地分支机构、各个部门、供应商、客户等的财务信息有效的结合、联系起来,形成一张全面、完整的财务活动数据信息网,从而加强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控制和沟通。

3)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实行信息化管理能通过相应的数据信息对企业财务现在及未来的风险作出预测、判断和防范措施,进而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企业在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即:

1)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要求全员参加。这一要求主要是指在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时,其覆盖的范围必须是整个企业的全体员工以及业务,并对他们实行一体化的财务业务管理。

2)财务数据的录入要求及时、准确。这一要求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凭证以及相关财务数据时,必须要做到数据录入的及时、准确,以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3)要根据不同业态进行系统的优化升级。这一要求主要指的是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的根据企业不同业态的相关变化情况,对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优化和升级,以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实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应用

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包括:

1、 采购方面

1)采购款的申请。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采购款申请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即政策审核功能和用款内容的核对。所谓的政策审核功能就是指信息化系统能够将公司中有关采用款申请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集成。而用款内容的核对则是指系统能够有效的将用款申请中的数据信息与采购合同中的信息进行一一的比对。

2)采购合同。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采购合同方面的内控应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审核功能和合同比对功能上。政策审核功能就是指系统能够将企业在采购合同方面的全部政策制度进行集成和呈现。而合同比对功能则指的是系统能够将签订的采购合同中的信息自动同销售合同进行比对,并在数据分析整合后生成相应的报告。

3)采购价格。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采购价格方面的内控应用主要是价格比对功能和价格记录功能。即系统能够自动的将当前购买的物料价格同以前物料的历史价格进行比对并生成报告。同时,还能将同一种名称、型号、规格的采购物料按照采购的时间先后进行记录、排列和存储。

4)采购发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采购发票方面的内控应用主要有四个,即政策审核、发票类型区分、内容核对、以及计算税金损失。

2、 市场部考核控制方面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市场考核控制方面的内控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目标任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将当期的企业市场考核相关目标任务的方针和政策在系统中分析和集成,比便于内控人员对市场考核情况进行实时的分析和监控。

2)考核费用。系统能够将当期的市场考核中发生的开发费用、通讯费用、差旅费用的标准、数据等情况在系统中分析和集成,以便于相关内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和控制。

3)薪酬考核。系统能够将当期的市场考核中有关人员薪酬的相关考核标准、内容、制度进行整合和集成,并生成报表,以便内控人员随时进行监控。

3、 费用方面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费用方面的内控应用体现在:

1)数据的分类、索引和汇总。具体包括按照费用索引(即按照财务费用的明细账信息进行分类、索引和汇总);按照部门索引(即按照企业各个部门的各项费用信息进行分类、索引和汇总);按照人员进行索引(即按照企业内部员工的名称进行相关费用信息的分类、索引和汇总)。

2)数据的记录和审核。具体就是指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根据集成的有关费用的制度和政策,分析出相应发生费用的标准,并按其进行费用的审核和记录,对不符合标准的费用数据进行标注和说明,并在完成后生产相应的数据报告。

4、 销售方面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销售方面的内控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销售合同。具体包括对合同的政策审核以及数据的记录。即对签订的相关销售合同进行客户信息、签订时间、签订人员等情况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标注,并生成相应的分析报告。同时,对正规的合同进行合同名称、类型、金额等方面数据信息的记录。

2)资金方面。具体指的是系统将发生业务所产生的资金(包括收入、成本、损失、费用以及利润等方面的资金)的发生时间、人员、金额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自动的分析、审核、记录和核算,并与前期或者历史同期的销售情况进行比对,并生成相应的销售报表。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其我国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企业必须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和推动企业不断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壮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淑芹.浅析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内控的优化作用[J].冶金财会,2009(07)

[2] 卢涛.信息化环境中企业在内控制度上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J].现代企业文化,2010(12)

[3] 许永斌.俞淑仙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9(07)

第2篇

关键词 采购内控 制药企业 降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F406.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7-0045-03

Effect of procurement internal control

on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in pharmaceutical company

TANG Mei

(Shanghai New Asia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As the first aspect of the dru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procurement of raw materials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to the cos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o reduce cost and enhance efficiency. How to grasp the budget, plan and price of raw materials procur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purchased products becomes very necessary and critical. Only when a good job has been done in internal control of procurement, the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cost reduction can be maximized.

KEY WORDS procurement internal contro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cost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建设具有价值创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的采购内控管理体系,是制药企业创造效益和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医药行业抗生素制剂生产企业,医药原辅料采购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在70%以上,因此,制定采购内控制度是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从企业采购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应对的制度和控制点,规范医药原辅料采购管理行为,更是企业实现源头降本的重要途径,真正体现内部控制在采购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1 医药原辅料采购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近年来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经济,原料药市场变化趋势预测难度加大,不确定性增加,某些头孢类原料药的市场定价甚至可以说瞬息万变。制药企业的采购业务越来越难以把握,因此,企业采购风险的控制已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公司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采购环节操作不合规(如:供应商资质或备案不符规范、操作不合规等),造成公司遭受外部监管机构处罚。

3)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难以到位,容易存在舞弊,造成公司资产损失。

4)供应商选择不当,造成其提供货物无法满足公司生产和销售的需求,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5)供应商垄断地位导致了不公平、不公正的购销关系,主导采购价格,不断涨价,造成成本失控。

6)采购相关会计处理不真实、不及时、不完整,可能导致财务报告错报、漏报或资产损失。

2 建立采购管理内控制度,规范采购行为是提升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

采购内控建立在不违背买卖双方交易原则的基础上,达到对公司采购的一切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制药企业采购业务存在的风险,按照制药企业医药原辅料采购特点,制定相对应的采购制度、采购程序、操作规则、招标文件等,为保证公司采购活动规范进行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从根本上规范行为、避免失误、降低风险。近年来,公司对采购流程和审批层次进行创新和研究,明确职责,实施采购预算、计划、决策、操作、价格控制、合同审核和资金结算分段操作分级管理的模式,制定了7个制度来加强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力度。①采购预算制度;②合格供应商评审制度;③采购需求计划制度;④采购合同/协议/订单制度;⑤采购价格控制制度;⑥应付账款管理制度;⑦采购人员道德建设制度;并重新设计采购流程(图1),进一步优化采购程序[1]。

3 精细化采购管理是实现采购降本最佳良方

面临欧美债务危机,出口挑战,制药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给原料药市场带来了冲击,站在战略高度看,精细采购管理工作,赋予采购部门重要的管理职能是非常必要的。

第3篇

原材料物资管理的强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原材料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了通过坚强内部控制来提高材料物资的成本管理。

关键词:

物资管理;内部控制;成本

物资材料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制度环节: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和职责范围未依据现有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改。计划环节:材料出入库手续办理不规范,无法准确统计材料库存量;材料物资管理信息未完全共享,物料需求、计划岗位间协调不畅,产品的实际用料信息未能及时反馈传递,库存信息欠缺准确性。管理环节:材料的入库后的相关数据模糊,造成采购发票管理混乱,严重影响相关税费抵扣,造成经济损失;材料盘点工作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在结合内部控制实施细则试运行的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整改。

一、全面加强物资内控体系建设

1.修订物资管理制度和流程修订工作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为主导,不再由物资管理部门牵头。修订过程中,技术设备科和计划财务科协同物资站等相关基层单位修订了招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仓储物资管理、燃油管理、生产备品使用管理的内部控制流程,明确管理制度和职责范围。

2.强化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流程物资采购计划按制度规定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物资站根据库存情况及年度预算及实际生产情况编制计划由技术设备部审查,经审批后,由物资站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物资站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从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物资站负责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环节进行管理控制。

二、强化物资采购前预算、供应商管理

1.计划环节和信息共享在生产系统和物资管理系统中,着重解决物料信息共享问题;根据产品计划,编制有指导意义的物资年度预算。在信息通信中心物资管理云平台中,根据港埠公司码头生产散、杂的特点,设计专用统计报表;创新性的增设合同台帐及比质比价统计表,通过结合年度预算,有效的增强了年度预算落实情况。

2.建立供应商档案及评价制度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决定着采购活动的成功实现,良好的采购工作能够促进双方互利共赢,从而有效地维护企业利益。

三、采购工作中成本及风险管理

1.确定供应商与价格该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使公司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首先,物资站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其次,招标小组(由纪委、使用单位、物资站、计划财务科等相关人员组成)组织评标评选供应单位。并定期核查该过程是常规供应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询比价记录是否完善;对大宗、重要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招标过程是否合理规范;应集中采购的材料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2.合同签订与管理,规避采购风险,维护合法权益由港埠分公司办公室负责合同的审查及管理,规范合同管理工作,降低合同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同时,在港埠分公司财务部门实行购货合同不合规不付款的制度规定,以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的内控管理。

四、采购款项往来核查管理

公司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总会计师审批后办理。该环节的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发票是否符合税务机关的要求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在日常的付款中采用先对帐后付款的方法实现对往来款项时时核对,年末对每一往来款项实行全面核对。统一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在缴纳过程中可以获得以成本为依据的进项税抵扣。这就使得对原材料采购税费筹划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提前对供应商进行一般纳税人的情况调查并与签订了协议(开局增值税发票价格不变,及部分商价格浮动的范围),实现了营改增管理的平稳过渡。掌握市场信息动态,降低燃油成本。燃油价格随市场波动极大,为避免多头采购提高采购业务效率减低采购成本。通过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分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在享受会员待遇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价格变动的信息预报。在预计价格上调的前一两天,调集资金集中采购。2013年,40%的燃油是在价格上调前购买的,按平均每吨上调60元算,全年仅燃油款一项估计节约十万元。

五、整合加快沉淀资金的运用

通过全面的仓库清查工作,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做到准确及时地反映真实库存量。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联合港埠分公司物资站重点做了以下工作:2013年5月在“三压缩”“二减少”“一加快”物资清查的基础上,将公司划拨出去的980C、980F装载机的配件,价值70余万的闲置配件转给了集团内维修中心,既盘活资产准确又反映库存量。利用物资管理系统及时查找库存信息。通过及时了解库存动态,并且根据物资系统的统计,每月进行盘点,每半年进行清查,做到帐物卡相符,及时纠正所发现的问题。针对燃油等管理的高风险领域,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例如,使用IC卡加油系统使燃油库存日清月结,能够对燃料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存货盘点制度,每年末开展全面的盘点清查。由物资站、技术设备科、安全质量科、商务科、综合服务站等基层单位分别组成清查小组由各部门负责人任组长,每个小组成员中有一名财务人员,按照内控制的要求清查结果形成涵盖清查人员、时间、过程、物资明细、盘盈、盘亏的原因及处理意见等内容的书面文件。

六、建立分析与考评制度

财务部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同时,严格的考核是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港埠公司一方面需加强考核工作本身的精细化,另一方面需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奖罚分明,并竭力协助二级单位解决,尤其在降低主材消耗上严格考核,把消耗降到最低。针对材料消耗超标的单位,共同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进行挂钩。

七、切实提升控制管理的执行效率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便成为关键环节。在提升执行效率方面,一方面,延伸监督过程,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另一方面,拓宽监督管理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内控的有效运行。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并进行执行情况的考核。追究因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严重损失后果的人员的责任,并通过必要的处罚以警醒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意识,减少因机关内部冗余拖沓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内控浪费。

八、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石油;EPC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46

1概述

目前,大多数石油项目均采用了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的项目管理模式――指整个项目由单一的总承包方或几方联合组成联合体承揽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试运行等工作直至交付最终业主,并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部负责。不同于国际EPC工程建设,石油EPC项目不仅涵盖了总承包方去海外参与投资和建设施工,还包括国际公司来总承包方所在国进行投资和建造施工。

在国际石油EPC项目中,公认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中的管理方法为准则进行项目管理,该学会将项目管理分为九大知识领域,分别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综合管理。总承包方对采购管理要给予足够重视不仅限于此,还因为通常一个项目中,采购成本会达到投资总成本的40%~70%,且所跨度时间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采购范围也不仅包括了有形货物的采购,如设备和材料等,还包括了无形货物的采购,如技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图纸设计、文件编制等。简言之,采购管理具有投入多、时间长和产品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采购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采购不同种类产品需有不同的标准且要符合最终业主对质量和工期等的要求,但采购管理在流程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可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了制订采购计划、询报价和渠道选择,执行阶段即合同执行包括合同管理和收尾。文本将按照如上两个阶段对采购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出需重点注意的环节。

2采购管理的重点

2.1采购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之初,根据项目的总体计划和服务范围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资源制订采购计划,需要考虑是否要采购、何时采购,采购何种产品数量多少等问题。同时,采购计划还需考虑最终业主对项目的技术、质量和工期等要求。一份详尽且贴近项目需求的采购计划不仅决定了某类产品应何时进行询报价采购,还影响了后续整个采购的顺利执行。

根据采购计划以及最终业主对项目的技术和质量要求,总承包方向一定范围内的供应商发送询价进行招投标,通常所询价的供应商属于总承包方的合格供应商且在短名单中,以便缩小询价范围,减少工作量。供应商在符合技术标后,按照技术要求和供货范围可开始商务报价。总承包方综合评判技术标和商务标后,选定出中标方并向中标方发送中标通知书。

此外,为了方便后续商务谈判,总承包方可以在招标时将稍后要签订的合同范本提供给投标的供应商,让其在投商务标时确认合同范本,避免了后续在签订合同文本时进行长时间的谈判。一般来说,总承包方应有专门的不同采购类别的合同范本,根据产品的不同,选择对应不同的合同文本,例如国内采购的货物文本不同于国际采购货物的文本,法律咨询服务的合同文本又区别于监理服务的合同文本。标准化合同范本的管理有利于总承包方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之前的EPC经验进行合同范本的优化,减少合同文本带来的法律风险。

2.2采购执行阶段

采购执行阶段包括了合同管理和收尾两个部分。合同管理又包含了合同签约履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两方面,其中履约是指是否供应商和总承包方履行了合同所签订的条款,质量控制即是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了技术要求。合同收尾是指在采购合同履行完毕,或因故中断以后,所开展的各种采购结算和交接决算的过程,包括对采购的货物和服务进行最后验收,确认合同已经完成以及解决进展中所遗留的问题等工作。

在总承包方与供应商签约合同时,总承包方为了压缩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合同的付款条款中减少预付款比例,甚至可以将付款节点改为服务完成或货物到达目的地验收合格以及背靠背签订成最终业主验收合格时支付。在质保金方面,扣留质保金明显比供应商开立质保保函更能减少总承包方的资金支出,节省资金成本,同时还可以加大质保金扣留的比例。在付款方式上除国际采购无法避免常规的信用证议付以外,其他服务支持或采购可以考虑银行承兑汇票等非电汇形式,也可进一步减少总承包方的资金成本,达到降本增效,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在履行已签订合同时,按照项目管理制度及时向项目的各个管理层汇报合同执行情况,避免瞒报漏报,特别是重大的石油EPC项目,可以做定期的跟踪简报以方便项目高级管理层知晓项目每个层次的进展,及时对后续的项目执行工作给予建议。特别是当双方遇到合同争执或执行与合同条款有偏差时,总承包方除需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外,还应尽快咨询法务部门或相关的专业律所,以避免法律风险进一步扩大。

在质量控制方面,若总承包方采购的是某一产品或材料,则根据产品的情况考虑是否在生产过程中派遣监理入驻,以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在生产建造时符合技术要求,同时,在产品出厂时,对于关键设备的FAT,除监理在场以外,总承包方也应派遣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产品出厂后的运输以及涉及的报关清单等,应与供应商在合同签约时就明确运输或报关清关的责任,并在产品运抵目的地时,做好验收工作。在验收时,总承包方应特别注意文件资料的交付情况,特别是国内的供应商,文件资料部分一直是薄弱环节,而通常最终业主是国际公司,对文件资料的要求一直很高,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可在合同签约时即有专门的附件规定文件资料的提交范围、格式和字体等要求。在合同中可以规定若文件资料不符合要求,则视为产品未通过验收,以督促供应商及时提交符合要求的文件资料,避免影响整体的项目进度。

另外,在项目文控方面,除按照业主要求提交相关的文件以外,总承包方内部不仅有整个EPC项目的文件存档,还应有针对每类采购产品的文件存档,所存档文件包括了从该类产品的招投标直至合同执行结束,使得整个采购过程具有书面追溯性,也使得整个EPC项目的内控管理更完善。

最后,在整个采购结束后,应对供应商进行内部评价,以便作为下次采购的参考,同时,也可根据采购的执行情况,不断完善总承包方内部的供应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供应商管理,定期做好合格供应商的维护。

3建议

每个石油EPC项目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所投资或建造施工的标的也不完全一样,但就采购管理而言,流程均是万变不离其宗。做好采购管理可以帮助总承包方尽可能地降低项目成本,特别是加强合同内控管理并做好供应商管理,定期更新供应商资料维护等工作,更有助于总承包方在项目启动之时,就快速选定招投标的短名单,节省项目时间。虽然总承包方希望项目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但在采购时,也应处于整个EPC项目的战略高度,不仅关注于成本,更要关注于质量,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目的,维护好市场的同时更有利于开拓后续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江涛,高峰.浅谈国际EPC工程承包项目采办管理[J].物流工程与技术,2010(32).

[2]郭丽,刘军.浅谈EPC国际工程项目的采办管理[J].经济师,2012(1).

第5篇

一、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金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曾当众,资金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内容,能够反映工程企业的资源调配是否合理,反映工程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资金流情况。在大型的工程项目当中,如果缺乏严格的资金控制,对资金获取以及使用加以合理规划与控制,容易因为资金断裂导致工程建设的停工,给工程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对工程企业而言,建设过程当中的原材料等费用都需要事先垫付,如果无法合理配置资金,往往无法保证工程顺利竣工[1]。第二,法律问题。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往往涉及各种合同,例如施工合同、劳务合同、材料采购合同以及监理合同,这些合同的内容以及行业众多,因此合同当中需要明确规定双方的义务以及权利,明确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案。不过在工程项目的合同当中,容易出现一些语焉不详的问题,未能明确规定双方权利以及义务,从而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常见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务合同以及外包合同当中。第三,安全问题。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施工安全事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可以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施工工作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工程建设当中存在很多危险源,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企业在安全管理的技术以及制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安全管理的意识以及教育也不够重视,从而埋下安全问题的隐患。第四,质量问题。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以及材料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2]。同时设计阶段施工方案不够科学,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建设工作。

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内部控制的关键措施

第6篇

1.1采购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标采购业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标是合理经济的进行各种采购业务,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支付款项后及时、足额的获得相应的物品或劳务;严格履行审批制度,按合同协议付款,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要对不相容的岗位要相互分离、制约与监督。在采购环节不相容的岗位包括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执行;对一些企业特殊物资的采购计量与验收必须分离。例如以原煤为主要材料的化肥企业,煤炭的消耗与盘存数量不是很准确,如果购进时计量与验收不相互制约很容易造成煤炭虚入库,产生管理漏洞。原湖南湘东化肥厂倒闭清算时,煤炭盘亏几千吨,究其原因是控制监督不严日积月累引起的。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采购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是要严格授权批准制度。单位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与工作要求。严禁审批人超权限审批。单位对于重要和技术性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再次要执行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单位应当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各环节做好相关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建立完整的采购登记制度,加强请购手续、采购订单(或采购合同)、验收证明、入库凭证、采购发票等文件与凭证的相互核对工作。

1.2企业采购业务的会计控制要点

1.2.1请购环节的控制。原材料或零配件的请购,一般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的需求提出请购要求,材料保管部门根据库存量核实是否采购;对于大批量生产且产品生产稳定的企业,保管部门应考虑经济进货批量,可在库存材料达到最佳存量时提出请求,经相关授权人员签字后送交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审查请购要求是否合理,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采购所需要的资金估算,签署同意采购的意见后交资金预算部门审批,资金预算部门确认在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预算范围,同意审批,签字后交采购部门办理采购手续。对于特殊项目如资本性支出、保险、广告、法律、审计服务,一般由专门指定人员提出请购,由企业决策层进行联合审签或集体商议审批。

1.2.2采购环节的控制。采购部门在正式填制订单前,对不同供应商的供应物品的价格、质量指标、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及供货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选出商业信誉好、产品质量好、价格优惠的供应商(通常说的货比三家)。对于大批量采购的原材料或零配件等要做好各种采购数量对成本影响的成本分析。订单签好后必须编号并由授权人签字,正联送供应部门,副联送验收部门,之后应监控订购单的处理,以确认商品是否收到并及时入账。

1.2.3验收环节的控制,购入商品或劳务的验收工作应与请购、采购和会计部门的工作相分离。验收部门根据有效的购货订单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及相关合同、协议,对供应商发运的商品进行验收:如商品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到货时间、商品完好程度等。商品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其质量好坏的判断有些依靠验收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责任心,有些靠相关部门技术人员核定,对于部分特殊的商品鉴定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或经过仪器、实验的测定。不管质量检验过程如何,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把好这个关,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好坏的保证。对于有些商品或劳务直接由部门使用(不需经过仓管部门)如:工程物资直接使用、设备、资产的维护建设,劳务支出等,控制程序应根据企业相关管理程序完善请购程序后办理工程劳务,企业验收部门根据请购或报批手续、合同进行工程劳务验收并出具验收结算报告单,交相关部门负责人审签。验收单是确认资产或费用以及与采购有关的负债是否存在和发生的重要保证。会计控制必须定期检查验收单的序号、验收单必须经验收人员、仓储人员、材料会计三方签字才能作为入账凭据。一些内控管理不完善企业,仓库管理员兼验收员利用企业管理混乱,虚开验收单与发票到财务报账,一次性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

1.2.4存储环节的控制。存放商品的仓库应相对独立,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储存验收的商品由独立部门负责。货物入库前仓储人员应进行点验和查对,并在验收单上签收,仓储人员将存货按商品特征填列标签,分类存放并设置安全措施。

1.2.5退货与折让的控制。采购部门接到验收报告后,如发现数量或质量不符合订单的要求,及时电告或函告供应商。对于数量短缺,要求供应商及时补足。对于质量问题,则通知仓库不得发放该批商品,再决定退货或者要求供应商给予适当的折扣。当合适的折让一经确定,采购部门即编制借项凭单,通知会计部门调整应付账款。对于退货的商品,采购部门应编制退货通知单,授权运输部门退回商品,商品退回后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会计部门。

1.2.6应付账款的控制。商品或劳务的购进借方反映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应付账款的增加或资金减少。应付账款的记录应独立于请购、采购、验收、付款以保证采购环节的控制有效实施,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取得和审核各种必要的凭证后才能进行,这些凭证包括请购单、验收报告单、购货订单、材料入库单、税务监制发票、相关合同与协议等。要求凭证记录完整、客观、真实,经授权人签字。月末核对供应商往来明细,如发现错误,及时与供应商取得联系,查清原因,完善手续,调整差异。

1.2.7付款环节的控制。对于根据发票直接付款的手续,财务人员复核供应商发票的数量、价格、折扣条件、汇总金额、合法要素等与原始凭证(附件)是否相符,业务是否客观;对于发票已入账进行往来账单付款的,必须填制往来付款审批单,由主管会计核实明细账户及付款条件后经相关审批程序后付款。

2加强企业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包括进价成本和进价费用,其中:进价成本又称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等于数量与单价的乘积。在一定时期进货总量即一定条件下,无论企业采购次数如何变动,存货进价成本通常价格相对稳定(假定物价不变且无采购数量折扣),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进货费用又称订货成本是指企业为组织进货而开支的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话电报费、运输费、检验费、入库搬运费等支出,进货费用与进货次数有关:差旅费、邮资、电话电报费与进货次数成正比,这类变动性进货费属于决策的相关成本,另一部分与进货次数无关,如:专设采购机构基本开支,这类固定性进货费用则属决策无关成本,怎样合理控制采购成本,以最小成本投入创造最大效益。

2.1采购价格的管理(把价格质量关)①各生产、经营、服务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做好年度、月度物资需求计划单(必须载明物资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到货时间),报主管负责人审核后交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集中采购。②各物资采购部门根据各生产、经营、服务部门审签后请购单编制一式三联部门物资采购计划汇总表,按采购物资类别填列品名、规格型号、采购商家、市场询价、历史价格、库存数量、市场动态、到货日期、采购模式(集中采购、招标采购、分散采购)等信息报主管领导及预算部门审签后,一份交财务部门、一份交预算部门、一份留采购部门。三个部门相互牵制与监控,共同把好请购、资金预付及价格审核关,完善事前控制手续。③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单及采购信息建立采购台账、在供应商选择时做到货比三家并建立供应商信息档案,引入供应商信誉评估机制,选择质量、价格、信誉好的供应商,为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成本优化奠定良好基础,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坚决制止那种只按计划采购,不论价格高低、质量好坏、中饱私囊的行为。价格是降低成本的途径,质量是降低成本的基本保证。为控制好采购物资价格与质量,财务部门必须根据验收入库单,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文本、价格申报单办理入账付款手续,涉及大的劳务价格的采购物资必须留一定的保证金,等设备运行良好后才能付款。对于大批量购进物资在合同协商时尽量争取货物采购折让和折扣,将采购价格降到最低。

2.2进货费用的控制前面讲到进货费用的构成,要降低进货费用可采取下面两个途径。①采购人员应根据经济合理原则,事先选择物资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努力实现直达运输和就近采购,开展联运、代运减少运输费用。不盲目采购,尽量节省其它采购费用。②物资采购要适时,应树立经济进货批量的观念。经济进货批量是能够在一定时期存货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决定经济批量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性成本进货费用,变动性固定成本及允许缺货的缺货成本,不同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呈现不同变动关系,减少进货批量,增加进货次数在影响储备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会导致进货费用与缺货成本提高,相反增加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尽量有利于降低进货费用与缺货成本,同时会影响储存成本的提高。因此,如何协调各项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其总和保持最低水平,是企业组织进货过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经济进货批量以数学公式来表示:P———单位采购成本;Q———经济进货批量;A———某种存货年度计划进货批量;B———平均每次进货费用;C———单位存货年度单位储存成本;则经济进货批量(Q)=2AB/C姨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总成本(TC)=2ABC姨经济进货批量平均公司资金(W)=QP/2=PAB/2C姨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A/Q=AC/2B姨这是在假定条件下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式,在实际生活中物资的购进存在价格折扣与缺货成本下的经济进货批量。所以我们在成本核算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供应链的团队

第7篇

(一)固定资产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重复购建严重

由于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相关部门缺少有效沟通,各使用部门为方便自己使用,一味追求“小而全”,固定资产在购置前缺乏合理方案论证,缺乏统一调剂配置,造成了大量重复购置。学校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协调,各系部、处室、院所之间互不沟通,设备不能共享使用,造成部分固定资产购置后出现低效运转,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都不高,有的甚至长期闲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信息记录不对称,账实不符突出

目前部分高校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不设置台账,使得账物相互分离,由于没有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记录不对称,会计核算时有滞后,再加上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未严格执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导致账实不符现象较为突出。如某些高校自建的建筑物已使用多年,因未办理竣工决算和审计手续,财务部门因此而无法入账。某些高校将固定资产投入校办产业时没有严格履行有关手续,造成该部分资产在账面上属于学校,实质上被校办企业无偿使用,造成资产流失。

二、完善内控制度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提高责任管理意识

高校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一套安全完整且操作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体系,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益,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清购与审批、验收使用、清查盘点、处置收益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管理的内控责任制,要全员参与,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到人,做到既相互配合又互相制约。

(二)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管理原则,确保各环节有效监控

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存在不相容性,如拟购建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与审批;采购、付款与验收;处置环节的申请、审批与执行;业务办理与会计核算等,建立健全不相容岗位控制制度,严格分工,明确职权,相互牵制,落实责任。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要强调采购过程的公正、规范和透明,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方式。单位对于大额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避免决策失误。承担采购任务的部门应在充分熟悉和掌握供应商的情况下,通过多方比质比价办法来确定供应商,签订供销合同。对已中标的厂商,可随时到现场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监督。在固定资产验收环节,需要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共同参与实施。验收时要将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参数等项目与固定资产采购合同拟定的协议进行逐项比较,对技术参数部分还要进行相关技术测试。固定资产验收完成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出具验收报告单,验收信息,办理固定资产建卡、编号、仓储登记、会计入账、部门使用调配等手续。

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日常的维修和保养业务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负全责,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部门工作责任目标中,并作为部门领导工作业绩衡量指标,从而改变对公共财产重使用、轻管理的局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以落实检查责任,及时消除风险。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要把“审批”作为关键控制点。明确什么样的固定资产需要处置、如何处置、谁具有审批权限、需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并完善处置资产的资料档案。资产处置前,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人对拟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论证、评估或技术鉴定,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在具体处置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要区分不同情况,针对固定资产不需用、未使用、投资转出和正常报废等情形采取相应的控制程序和处置方案,并报学校相关授权领导审批。加强内部调配固定资产控制,完善交接手续,确保账物流向一致。规范资产处置收入,学校固定资产用于对外投资、出租等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缴入非税,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评价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形式及设计上是否完善、合理;各控制方法的环节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及要求;需要控制的各控制点是否都建立了相关的控制措施。第二,针对评价发现的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控制和完善,及时改进固定资产内控的缺陷。第三,评价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是否真正发挥了良好作用。

(四)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

内部控制强调过程控制,固定资产内控要保证较好的执行效果,需要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主要依靠高校内部监察审计部门参与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处置等环节,在日常管理中多调查、倾听职工对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在内的使用和管理意见,加强管理意识和责任。另一方面还需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反馈,以完善内部控制。高校应明确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责任,具体使用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相关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此外,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国有资产,还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外部监督,做到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上级部门可每年抽样部分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或专项审计。通过外部监督可以发现内部监督不足现象和不易发现的内控漏洞,以便加强改进,促进高校固定资产内控系统地完整有效。

三、改善高校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组织人员控制

通过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机构并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各自职责范围而形成的组织与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有组织机构的设置、岗位制约、岗位责任、职务分离等方面。人员控制主要指专业相关、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监督和制约。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系部、处室、院所等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保全管理,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且保证在各自授权范围内的职责职权不受外界干预。

(二)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控制

通过明确赋予固定资产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相应权限来进行相互牵制控制,主要明确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保管、调配与处置等各个环节相关人员承担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范围。经办人和审批人在各自授权范围内分工协作,凡审批人未经授权或越权审批的,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可向审批人上级授权部门报告。经办人员依据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以符合内控要求的记录单据来完成固定资产控制各环节。

(三)固定资产会计系统控制

我国会计法律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会计控制系统,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岗位,通过会计系统达到其价值形态的控制。学校会计制度中要明确固定资产核算的标准和范围,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卡片,对发生的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及时会计核算,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固定资产外,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时不考虑残值。会计系统控制建立了高校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三方的内部牵制体系,财务部门除设立固定资产总账进行价值核算外,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还需分别建立固定资产保管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全面记录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如资产的取得时间、使用部门、名称、数量、金额等信息,保证账、卡、物相符,即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固定资产预算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和处置等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是统一的过程。高校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教学仪器、实验实训设备等,因资金量占用较大,应当加强预算管理。新增的固定资产一般要经过预算编制、申报审批、政府采购、登记入账等程序,确保所有资产定额配置、公开采购、有据可循、有档可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先会同财务部门审核固定资产存量,依据事业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本着配置科学、使用高效原则,严格固定资产年度预算编制,明确编制程序各节点的控制要求,按照精简节约、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原则处理好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关系。

(五)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旨在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校应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主要成员由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固定资产实地盘点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并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还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加强固定资产会计资料的妥善保管,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记录工作,以便在记录受损、被毁时重新恢复,这在信息化处理条件下尤显重要。建立保险制度,投保那些单位价值高、使用重要的固定资产,以规避高价值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风险,使固定资产在遭受意外时能够得到补偿,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六)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不管是一般设备、专用设备,还是图书、标本及陈列物,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都是很高的。高校领导要认识到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工作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足额设置岗位,配备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员。学校各资产使用、保管基层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让更多的资产管理者参加培训学习。培养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不得越权行事。对于一些诸如采购、保管、登记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潜能。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控制就是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七)固定资产现代技术管理控制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介质,负责建立安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本校固定资产变动信息录入该系统,同时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数据无缝对接,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了解各项固定资产信息,可进行实时对账,动态适时地掌握资产从购置、验收、领用、使用、保管、维护、交回等内部管理全过程,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与监督,便于检查并改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有利于资产的统一管理,做到高效节约、物尽其用。同时依该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变动、存量及其结构等信息,为学校进行资产配置决策提供依据,为编制和审核部门预算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最终达到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八)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报告控制

固定资产占有、使用部门应当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和时间,按时向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报告本部门资产增减变动、使用和维护等相关信息资料,做到客观真实,数据准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最后会同财务部门于每年预算年度末向学校办公会报告截止目前固定资产总额以及各类固定资产拥有量和金额,对当年固定资产预算执行情况、当年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也应有专项报告,使高校领导掌握校内固定资产具体情况,以便进行资源整合、利用。

(九)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控制

第8篇

关键词:医用耗材 阳光采购 机制

一、医院耗材采购内部风险控制与运行

(一)耗材申购和审批

1.申购: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由各科室于每年中旬将明年的购置计划(填写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论证申请表)送交设备科汇总,设备科根据院部的总体规划做出明年全年度的购置计划。计划送主管副院长、院长审阅,并在年底前召开医疗仪器设备评价、咨询小组讨论会进行论证,特殊临床如急需设备的,可半年举行一次论证会。

2.建立申购审批制度。(1)申购医疗设备每台/套2 000元以下的,由申购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提出意见,并送主管副院长审批;(2)申购医疗设备每台/套2 000元至1万元的,由申购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提出意见,并送院长和主管副院长审批;(3)申购医疗设备每台/套1万元至10万元的,由申购科室填写单价 1 万元以上的可行性论证报告,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审批。

3.申购和审批相互分离。申购和审批两者的性质不相容,如果由同一个科室进行管理,很大程度上会出现舞弊的情况,可以把两者分配给不同的两个科室分别管理,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舞弊的情况发生。

4.临时申购的处理。对耗材的临时申购一般情况下都在成本预算之外,对此情况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打乱原有的采购计划,同时打乱了成本预算。临时申购需要通过采购部门经由主管院长进行审批,只有审批通过才能进行采购。

5.采购文字记录保留。对采购过程中对文字记录的完整性进行系统的规范,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采购的有序性,提升了使用效率。申购单应一式四联,经过有关科室审批通过后,请购者自留一份,具体审批流程见下图。

(二)采购过程

1.技术说明书的编制。医院耗材种类繁多,且更新较快,对耗材型号和规格错误的申购会增加耗材采购难度,且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医院的正常耗材使用。所以,需要由科室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针对采购计划来编写技术规格说明书。

2.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主要的条款有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技术条款直接影响着采购质量;商务条款对供货商的供货价格、供货时间和付款方式等进行规划,对不合理的商务条款会给医院带来资金困扰,所以,招标文件的编制对医院非常有必要。

3.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系统。招标采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供应商的确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采购的质量和成本。所以,在此基础上应建立供应商评价系统,从各个不同角度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

4.招标文件和评价投标文件相互分离。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两者的性质不相容,如果由同一个科室的人进行管理,很大程度上会出现舞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供应科负责招标文件的编制,评审会来评审投标文件,最大程度上保证评审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5.合同的编制与审核。医院耗材的采购需要签订合同,合同能够很好地使双方按照规定的事项办事,有法定文件的约束,是对自身权益最大的维护。供应商确定之后,供应科根据招标文件编制采购合同,编制完毕后需要由采购负责人审批并和供应商进行签订,以便医疗采购和供应商达成共识。

(三)付款

1.付款凭单的编制。当医院供应科拿到供应商的验收单之后应立即付供应商耗材款项,保障后续采购的顺利进行,这可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舞弊情况发生,所以,为了预防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对申请付款的文件进行严格要求。供应科应当认真详细地对供应商发票和验收单进行审阅,对各种单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判定,对编号的付款凭单进行系统的编制,对其中的正确性进行详细检查,把文件交予审计处进行审核工作,审计处审计通过之后财务处可以对其付款。

2.财务处发票的审核。财务处在给供应商付款之前需要对订购单、验收单和合同等凭证进行详细的审查,发票中标明的内容必须要和其他单据上的注明内容保持一致;审查验收单上有没有设备科和保管科室人员的签字;订购单上必须要有供应科人员签字;请购单上必须要有科室相关人员签字;审查是否有审批人员的集体签字同意付款。如果没有错误,可以进行付款并记账,财务处每个月应和需要核对科室进行账目的核对,必须保证账实相符。

二、医院耗材采购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每个医院都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控制活动,这种控制活动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中,对环境质量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医院的内部控制,应对内部控制进行必要执行和遵循。对医院内耗材采购中的内部控制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强化和建设,对医院采购环境的控制主要表现在经营方式、管理理念、管理风格和分配责任等,通过不同的管理控制方法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必要的建立和保持尤为重要。还应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以务实的态度为采购环境进行控制和落实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医院耗材采购真正做到内部环境的有效控制。

(二)加强耗材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各部门和各环节顺利运行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中的资源配置和安排等方面实现合理规划,最大程度上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领导最为重视的是医学技术、服务态度和奖金分配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耗材在医院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耗材采购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环节都要依靠内部控制来进行规范,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大大增加采购成本,增大医院支出。

(三)强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医院中的物品和耗材品种繁多,记录比较繁杂,如果进行信息系统的有效建立,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大量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信息的标记,能够详细地记录耗材从采购到使用的全部过程,做到对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并记录出现错误的信息。这种信息系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对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统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系统是建立在效益大于成本的基础之上,不能由于系统不完善对医院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追求系统完美无限透支成本。需要根据《会计法》进行会计账册的建立,正确运用会计科目。

(四)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监督职能

为了医院各个环节正常运行需要在医院内部建立完善的审计部门,使每个环节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各自的独立性,使部门之间形成必要的监督管理。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职能的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医院各领导在审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应予以严肃的责任追究,最大程度上做到违法必究。对于不遵守原则的审计人员进行岗位的调换,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性和真实性。有关部门应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

(五)完善耗材采购管理

耗材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效益,也是内部控制非常关键的环节,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医院要根据具体耗材使用量进行量化指标管理,保证耗材的采购量,以适应患者就医数量,避免没有规划的、盲目的耗材采购,不能造成耗材的积压和供应脱节的情况发生,还应对耗材的种类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类采购。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对耗材的采购处于盲目状态,盲目耗材采购表现在两个方面:(1)医院对耗材和患者数量没有合理分配,业务水平不高等,造成采购的过量或不足;(2)没有按时对耗材进行采购,而是进行盲目的采购,没有形成计划采购。

(六)加强医院的风险评估

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非常重要,但是内部控制不单单是对风险进行消除,控制的根本是对风险的预防。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各方面的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出一个比较系统的采购控制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对预测的风险进行规避和化解,比如,在对耗材采购时,应对医院的内部环节进行分析,对市场环境进行必要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应对患者消费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此降低采购风险。

三、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对医院耗材采购进行必要的内部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医院各种活动的有序进行,进而保证采购的安全性和质量,内部控制对各大医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要解决目前医院耗材采购失控的局面,需要从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几个方面实施全方位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提高。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在全员认识的基础上,把握好管理制度的正确性,与此同时最大程度上对采购程序进行规范。Z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造船企业 采购管理 控制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船舶市场仍处低迷,国际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已经形成了很大影响,使企业毛利率直线下降。因此如何加强采购环节的控制,使企业能在造船行业的低谷时走出困境,越发显得重要。

一、造船企业控制原材料成本的重要性

造船企业的成本主要由材料、职工薪酬、劳务费、外部加工费、专用费用等组成,其中,原材料占所有成本的比重达到60%-70%,因此,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采购环节的控制又是成本控制的源头,本文试从财务角度阐述造船企业在采购环节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促进造船企业采购管理健康发展。

二、造船企业原材料采购的现状

(一)造船企业主要由技术部门以下达定额的形式请购物料

造船企业采购控制的起点为生产图纸所自动产生的生产物耗数量定额,但因目前国内通用的ERP软件和造船专用的图纸设计软件难完成对接、或成本太高,以技术部门手工编制的物耗定额本为起点是较经济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对技术部门的设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造船材料采购品种繁杂,每类船型约需5000多种规格型号,且类别归属关系复杂

同类材料的不同品种、型号,外观相近难辨。即使是船舶专业人员都容易混淆,只了解本工种内的物料用途,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物多名,由于采购员与技术专业人员对材料的叫法不一样,采购人员对材料名称、型号、计量单位等要素的选择,以法律、供货商所属的行业习惯为准,与技术部门遵循的船舶修造行业习惯有差异。若采购部门事后未实施补救措施,会造成采购重复。

(三)技术

技术部门有的因专业不胜任、或疏忽,遗漏组合构件的部分配件,造成定额的项目不完整;直接导致后续对应的采购合同不完整,出现要使用该材料时,没有库存,要急着去市场采购的现象。

三、造船企业采购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造船是1艘或小批量生产,船型更换周期短;不同船型的物料品种、规格型号的相同率低,如果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就容易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

以某造船企业为例,由于造船行业的特殊性,每一系列的船所用钢板也不一样,要根据船东要求的船级社认定的钢板采购,但是近年来由于钢板市场波动较大,受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输入型通胀带动钢材、铜、锌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呈明显上涨趋势,因此,船厂在价格低的时候大量购入,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很多船东违约,弃船不造了或是把船延期建造,这样就造成所定的钢板不能用在不同系列的船上,造成大量的积压,或是能用,但也要支付大额的转级费后,方可在其他船型的船上使用。

(二)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如有的造船企业没有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没有进行公开的招投标,或公开招投标,但在询价时采用传真的方式,这样就给采购人员太大的权力,极易造成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合伙的机会。

(三)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

有的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有些单位存货长期不盘点,给有关管理人员混水摸鱼的可乘之机,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没有对进口设备采购的汇率进行套期保值,直接加重成本

造船是来料加工的产业,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相对于其他产业,人民币升值对船舶工业的影响显得更为突出和严重,造船行业船用设备采购占全部原材料采购的40%的份额,且大部份是从国外采购的,由于我国是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故汇率变动对采购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

(五)采购人员素质与仓储人员素质低或者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目前采购人员与仓储人员素质相对而言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整体素质不高,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也流于形式。致使部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不高,自我管制能力差。另外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松懈企业管理,使采购人员与仓储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得不到应有发挥。

四、造船企业改善采购管理的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加强采购业务控制制度建设

(一)建立职务分离制度

对造船原材料,应由技术中心根据设计图纸,给采购部门下达采购定单;给仓管部门下达定额本,仓管部门根据定额本做为车间领用材料的依据;其他小额零星采购,应由使用部门和其他非采购部门提出,由采购部门执行;付款审批人和付款执行人不得索寻供应商或索价;采购人员不得办理货物的验收工作;货款的采购、存储和使用者不得从事相关账务的记录工作;付款人员不得兼任付款审核;应付账款的记录人员不得从事付款业务;对数额巨大的采购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不能由个人专断批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和重复,并可检查是否存在舞弊现象。

(二)建立请购制度

原材料或零配件的请购,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工期计划、物耗定额,申报领料计划;材料保管员接到请购单后,应确认生产所需的材料数量和仓库所需的后备数量合计是否已超过库存数量,如确实超过,就应签字同意请购。请购单要经过材料保管部门的主管复核并确定签字,然后报采购部门审批,避免重复和不合理采购。采购部门以物耗定额为上限,结合领料计划,选择经济进货批量模式组织采购;临时性采购的单价较低的零星物品,可不经过仓储部门而由各使用部门直接提出。采购部门根据请购单根据年度采购预算,工程用料计划编制月度采购计划,交由分管领导确认,金额巨大或特殊采购应由总经理审批。

(三)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

企业应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与廉洁自律保证书,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提供物资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其资信、经营状况等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供应商清单应由使用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共同商定,而不是由采购部门单独提供。

(四)建立招投标管理制度

一定量的产品,最终所需的原材料数量是一定的,因此采购价格的高低,极大地影响了产品制造成本。供应者凭借较为充分的相关信息,常常占据较大的优势,使采购活动中经常出现价格差异。如果企业通过招标采购,将隐蔽的权力公开化,将集中的权力分散化,利用不同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就可以极大地扭转劣势,并从中获取价格利益。

(五)建立采购定价制度

为确保价格机制透明,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询价程序,并重点了解供应商的相关情况。控制措施有:①定期了解供应商的基本资料,为企业的招投标提供底价。②需要把握好价格变动的时机。采购人员应注意价格变动的规律,把握好采购的时机。③企业可以直接向制造商进行采购或与其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在减少中间环节所降低的采购成本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得到制造商更好地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④有条件的几个同类厂家可结成同盟联合订购,以克服单个厂家订购数量小而得不到更多优惠的矛盾。

(六)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

应由质检部门、技术部门、仓储部门根据购货定单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地执行货物验收职责,并出具验收证明。并应赋予他们可否决不合格货物的入库权力。

(七)建立采购人员的岗位标准与奖罚激制

采购管理各岗位人员的选择标准,需要具备以下综合素质: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法律意识、清廉等。专业能力不仅包括对所负责的材料属性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对材料管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清廉的素质,对经常与花钱打交道的采购人员来说尤其重要,虽然在内部管理各个环节上采取了种种措施,但对一线的采购人员来说,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供应商主动提供的种种诱惑,怎样防止诱惑背后的陷阱设置,就需要采购人员本身要具备清廉的素养和法律意识等。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对不高于最高采购限价采购的采购员的相应奖励激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避免采购员与供应商同流合污,为公司采购到物优价廉的产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存货采购占用资金比重较大、品种繁多,对企业的资产和损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采购业务控制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2010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

[2]2010 全国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考试辅导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

[3]胡晓军.浅谈建设单位立项及招标阶段控制,会计之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