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提质增效

时间:2023-06-02 15:38:50

导语:在课堂提质增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提质增效

第1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政治;课堂教学;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1;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12-01

提问是政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思维的活跃都有很大作用。考虑到这一点,政治教师就要将这一环节精细化、优质化。一方面打破传统模式,改变以往的空洞说教,借助提问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另一方面,围绕教材,结合学情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真切的体会,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一、具备针对性――突出重点,促进思考

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设计,要具备针对性,突出教学重点,才能实现其有效性。首先,要针对教材内容提问,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快速融入教学。比如,在讲“有朋自远方来”一课时,根据世界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设计问题:大家知道哪些国家的习俗,与我们国家的习俗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看待国家习俗之间的差异?国家文化习俗间的差异对文化交流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旧知,同时也为新知的教授进行铺垫。其次,要针对认知结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切实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在讲“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很多学生在“个人自由”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理解上产生了疑惑,反复思考仍无所得。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其理解:个人的自由是否受到限制?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失去法律保护和限制的自由还算自由吗?在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下,学生逐渐领悟到:每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确保社会的稳定、有序。

针对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的提问,不仅遵循教学规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疑难的同时能促进课堂活动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之后还要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让其能充分思考,有效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具备层次性――层层递进,理清思路

学习是递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政治课堂上,不能一开始就提出很难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而要把握学生认知的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现层层递进。一般来说,考虑到政治学科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师会注重纵向深入,就是在逐步递进的基础上挖掘教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内容。比如,在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时,遵循递进规则,设计了以下问题:中华文化的概念是什么?中华文化具备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有什么意义?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加深,最后在问题的解决中理清了学习思路,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此外,为了开拓学生思维,还要注重适当地进行横向拓展,让其在问题的探究中深化理解,实现能力的提升。比如,在讲“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提出交流性问题:“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挫折?是如何应付的?”和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我们会因为什么因素遇到挫折?”一番思考解答过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在此基础上正式授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有层次、有广度的问题,不仅能受到学生的青睐,更能给其切实的帮助,让其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深化理解,有效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具备开放性――预留空间,发散思维

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考量,在教学时要适当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预留空间,让其在充分的思考中收获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印象,牢牢掌握知识,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如,在讲“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采取开放性提问,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效果很不错。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所铺垫的情况下深入了解所有制。先从网上收集本市2015年各种经济成分的数据做成表格,向学生展示,指导其分析各种成分,初步了解本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此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热情。然后进行提问:材料中包含了哪几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这反映了我国正在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面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之前的铺垫下,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逐渐从数据中直观地感受到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进而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分析数据,并且结合教材探究。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理解了文本重点,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思考。

当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开放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鉴于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多元视角进行思考。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提出问题后,不能放任不管,一味地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适当点拨启发,确保其思维通畅。

四、结束语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强化师生互动,还能激活学生思维,给政治课堂增添活力。精细化、优质化的提问丰富了政治课堂,让原本枯燥的理论传授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在全新的思考中获得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 让老师轻松起来

提起减负,我们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减轻学生们的书包,如何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赋予童真的学生们一定的活动时间、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总之,在减负上,我们永远最多的都是学生。从教育本身认识减负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而造成的身心压力,然而,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师们并不比学生们轻松多少,应该说在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目前这种竞争激烈的用人制度,刺激着家长、学生盲目的追求高学历,都给处于教育前沿阵地的教师们带来了无尽的压力。教师们考核的压力,绩效的压力,社会高度关注的压力,家长们翘首期盼的压力,唯恐自己的疏忽造成学生终身遗憾的压力等等无时无刻的冲击着教师们早已绷紧的神经。重压重重之下教师早已身心疲惫,而这种重压之下的噩梦必然会转嫁到学生们的头上。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真正的为学生减负,首先,要让教师们轻松起来。教师的轻松,不是简单的赵本山式的脱鞋放松。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要求学生一定圆满完成。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关注过程,承认差异。让考核与评价发挥导向作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考察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元评价监控,给予教师们触手可得的目标,同时,又有追求高层次目标的机会。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二、 让课堂活跃起来

“减负”决非肤浅的只是为学生松绑,让学生舒服一些,而是要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在更小的压力下学到更多的东西。既“减负”又“增效”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母体和营养基地,应该是快乐的源泉。让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就需要变课堂为学堂,使课堂活跃起来。当课堂成为一个快乐、自由、充满挑战的场所,那么,学生的精神负担就可以减轻许多。我曾经看过一名语文老师就把课堂变“茶馆”,课堂上学生可以随便交流,不用担心答错题会挨批评,还可以到讲台上去演讲。结果是学生负担轻了,学习成绩却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也很类似于洋思、杜郎口模式。

宽松的活跃的环境更适合基础教育的成长。我们需要书声琅琅的课堂,需要议论纷纷的课堂,需要充满质疑的课堂,需要充满知识的课堂。目前,我县正在深入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进学案导学,课堂注重“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落实堂堂清、周周清。这些对提高课堂效益,让课堂真正的回归自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乐学、善学,客观上也减轻了学生的心里负担。

三、 让学生快乐起来

减负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发兴趣,让马儿自己乐意跑,减负增效将事半功倍。对比中美的基础教育模式,我国是“宁可不乐,不可不学”,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乐字当头,学在其中,宁可不学,不可不乐。”不过“不可不学”的结果是素质不见得高,“宁可不学”的素质不见得低。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给学生一个好心情,应是我们身为人师的胸怀。

只有热爱者最好的老师。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好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的成绩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变难受为享受,所以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这也正是让学生们快乐起来的主要原因,从心理上给学生减负。

美国学者鲁德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而是学习的产物,是良好学习的必然产物,它来自于取得成功的满足。这种满足有益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乐于学,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把众多成功的机会奉献给学生,使他们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是我教学的宗旨。课堂上,从不吝惜自己的微笑和鼓励。课后让大家尽情地欢乐,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智,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境中度过每一天。

四、 让课堂效率提升起来

“减负”不等于盲目删减教学内容也不等于随意减少学习时间,更不是单纯的课业负担在数量上的减少和对质量检测的摒弃。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增效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增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减负增效”不是让马儿不吃草,而是让马儿吃好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内的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收,健康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教师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多花心思和精力去备好每一堂课。“不打无准备的仗”。同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上课教师要讲得精,尽量让学生多讲,多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并且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完成教学重难点,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作业要讲究针对性,讲究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到在学校内完成。其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少的。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落实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并且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地给予启发引导。

第3篇

1.正确理解"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

1.1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 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

1.2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就课堂教学而言,讲"增效",不是回到原来"题海战术"的状态中,而是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两个方面。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

1.2.1教师要教得有效。要不断反思、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活动是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不是简单地把"3+5=8"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

1.2.2学生要学得有效。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到自信与成功?是否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1.3"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一项措施,"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的,"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准确把握教学中"减负增效"的几个要点

减负的关键是增效,增效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中如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我关注了以下五个方面:

2.1研读课标,转变观念。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应当实施一种什么样的数学教育?为什么课程目标从传统的"双基"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增加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带着如此多的困惑,我开始认真学习与研究,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地理解。

2.2读懂教材,呈现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改给教师创造了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如新教材中要求老师怎么做的内容少,但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完全放手",一切跟着学生走。现在的很多课堂,上课时,学生看似热情高涨,学会了新知,可是课后反馈,问题很多。

2.3重视教学设计,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是整堂课的结构图、网络图。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在走进教室正式讲课前做到心中有"课",心中有"法",心中有"人",为实现"四基"的课程目标做好课前准备。

听过这样一节课:老师为了给学生讲解"对称"的概念,课下准备了大量的京剧脸谱。课堂上,老师用幻灯片给学生一一演示,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国粹"。最后,教师问学生"国粹是什么"?有的摇摇头,有的则大声地说:"国粹就是鬼脸。"

为什么学生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无言以对、毫无兴趣?根本原因就在于设计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出发来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

高效课堂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在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整堂课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

精选作业,发展学生潜能。

"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作业少了确实"减负",但是我们还要"增效"。作业的设计应该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趣味性、生活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阵地。要把"减负增效"真正落在实处,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实现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希望"减负增效"后的数学课上能够出现:书声琅琅、问题多多、议论纷纷、鼓励阵阵的课堂景观。让我们在有效的、高质的课堂中享受教学、享受孩子、享受生命、享受幸福。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课堂能够成为孩子们一天中到过的最好的地方!成为绽放生命光彩的地方。

3."减负增效"之责,重在课堂,贵在教师

第4篇

一、组织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即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 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乐中达到“会学”“善学”的境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上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各种素质能力. 上课如演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漫不用心,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是关键.

第一,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教师为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不乱.教师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注意双边活动来引起学生注意力.上课做到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试想,教师上得很认真,学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还有何效率可言?

第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和综合利用.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必须注意到:1.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计划周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辅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好处,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智力,而不能把它们变成课堂上的娱乐,或分散了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力.2.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凡是能通过挂图、标本、模型、实验或教师叙述讲授清楚的内容,就不一定要用电化教育工具.电教工具应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

第三,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投影、课件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巧获课堂反馈信息,从各方位把学生的不同解题答案直接投影,获取多方位反馈信息,直观形象,突出重点,对新知有了深刻理解与印象.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是很必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很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可让学生上黑板练习,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知识点、某一练习后让学生举手示意获取反馈.根据反馈信息教师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第四,恰当分配好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些教师上课没时间概念,上到哪里算哪里.若没有完成应该是一堂课内完成的内容,就随意延长了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整的学习内容分割开,这是不可取的,不符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学生负担,降低了教学效率和教学的艺术性.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负增效,教师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要从能否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为依据.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利用课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我让每个同学准备6个小圆片,要求把6个小圆片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几份,看有几种分法,把分的结果用分数表示,全体同学操作.谁完成了送上来投影,让他说说平均分成了几份,这样一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这样,及时、多向、高效地输入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过程,加快教学节奏.

通过以上所采用的先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使全体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满足了表现欲,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消除了懒惰性,无形之中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信息交流速度.因此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加快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方法.做到了以上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务负担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了,能力明显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三、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

第5篇

一、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是“减负增效”的根本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教师,不仅需要读书陶冶性情,更需要教师读书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名家的教学思想,优秀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理解减负增效,并去实施。对此我有深刻体会,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新课改以来,在学校的指导下,我读了许多教育教学的书,比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黄全愈的《培养智慧的孩子在美国》方帆的《我在美国教中学》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许多书籍,笛卡儿说的“读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能和那么多的教育家交谈,我坚信这会让我的教学思路有许多改变。

但教师确实很忙,备课工作有时已经占了休息时间,哪还有时间来读书?但我们别忘了,当代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处于教育者地位的教师在读书上更需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千万铭记:教师读书不只是自己的事。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现在,知识信息正高速发展,教育系统的新事物也是层出不穷,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方法更是不断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所以,我们教师得不断学习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多媒体教学在各学科上体现得都比较突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要不断吸收新的信息,以免学生走了老路和弯路。但是,也有的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一切,教师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员。我们也经常发现教师在抱怨,就是那些公开课、竞赛课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检查课,教师花了大量心思,最后往往效果不如常态课,也造成对多媒体使用的抵制。所以我们还应充分考虑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课前要备好课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备课就是如何把学生卷入教学,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这里说的备课,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怎样才能理解得更好,不在无关痛痒的知识点上兜圈。并不是写在纸上,拿着就算完事的那种。而是把它装在脑子里能运筹帷幄,能在课堂上将备课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举个例子,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中有关行程类型的应用题,学生不好理解,我课前设计在教室的有限空间里让两名学生跑步演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争取让学生充分理解。真正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

四、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的应用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课堂上还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开口,“很好”“很棒”“你又进步了”发自内心的表扬,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心。学生厌学和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无关系。现在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如果不注意,轻则学生不理你,背后偷骂,重则当堂反驳。“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应该承认,儿童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有个争取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塑造个人在他者眼中形象的问题.“犯错”会影响个人地位与形象,是出丑的重要因素,于是避免错误就成为保护自己的重要选择,所以成了老师眼中的“愚顽”。我听说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乌龟把头缩进壳里,不愿出来,一个人用食物引它,它不出来;另一个人用棍打它,它也不出来;后来,他们拿来一支燃烧的蜡烛放在它的跟前,它把头伸了出来。”动物尚且需要温暖,何况我们人呢?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学生当做礼物来接受。”

虽然减负增效工作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但是真正的受众是学生,效果也要从学生身上显现出来。从以前的经验中看,学校一提减负,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没有作业,课时减少等。但是这些其实并不是减负增效的实质。真正的减负增效,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总结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同学之间可以讨论,通过和老师交换意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负增效方式。

经常和老师们谈论我们工作是为什么,有的说是为生活,工作是生活的手段。人不热爱工作,也就没有工作的成就感;有的说工作是热爱学生,学生有出息了老师就有成就感,但由于只看到了工作对他人的意义,而看不到对自身的作用,也不免有寂静时候的酸楚;其实工作着我们就生活着,当我们站在课堂上45分钟,我们的生命长河就流淌了45分钟。所以,课堂不仅是为学生也是为我们自己。用这种方式看课堂,我们会发现,课堂流淌的是我们的生命,课堂丰富的也是我们的生命,正是为了让自己让学生的生命精彩,我们需要研究课堂,改进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第6篇

一、课堂“效”的呼唤

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知识不是传授,能力不容忽视,学习过程在于体验,学习方法需要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尤为重要,没有情感驱动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的问题直接取决于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知识为主,因此产生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讲、问、练、考”——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长期的辛苦让学生生烦、生厌,哪里谈得乐意接受、情感驱动?没有内动力,效率如何高得起来?

新课程寄希望通过拓展课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过程中,课程门类增加以至课时压缩,而课程内容并未减少,教学任务与课时产生冲突,短时间如何完成重任务?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盲目: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过于放任,缺少主导作用,教学低效;为追求课堂的“活”,泛用协商合作,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低效;为提高兴趣而创设的情景,漫无边际,半天不着主题,兴趣倒是有了,但没有实效。怎样才能达到实效?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我们思考: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养成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此,我们需要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把发展学生思维作为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把“高效课堂”作为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效”径探索

如何达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率?我认为重要的是解决“时效、思维发展、主动构建”的问题,因此课堂应该做到:

1. 环节“简约”省时增效。传统课堂,偏重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心中是自己,想的是预设如何顺利进行;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主体活动,注重能力与思维,课堂教学环节需要简约:即“问题情境——探究归纳——拓展应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学习需要着想。“问题情境”引入学生知识经验,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良好的教学导入将是高效课堂的引擎。“探究归纳”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上要有一个时间段,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比划、比较、摆弄、顿悟,形成自己学习的“作品”;学习过程的总结、知识梳理、学习方法的归纳,都可以交给学生解决;教师的主导应该是课堂调控,帮助学生有效思考和有深度的探究学习。“拓展应用”既是知识链接的过程,也是知识应用的过程,是“有效学习”的体现,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学习有用”而不枯燥。

2. “厚度”学习促进思维发展。“厚度”表现为“宽、深、活、实”,让学生“在一定的容量下有思维地更加开放地”学习。表达是思维的外象,学生的“作品”展示是关键,课堂上要有一个学生表达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思考过程充分描述出来,并在交流中生成新的思考,引起其他学生的争辨,吸引更多的学生产生共鸣,形成新的认同。“高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方法;“高效”是学生在顿悟新知的基础上,在教师适当点拨下形成更宽的学习思想、方法、知识经验;“高效”是让学生运用新建立的策略方法去解决新的学习问题,实现新知识的二次应用。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思维有厚度。

3. 过程“生态”促进主动建构。精彩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学习过程“生态”通俗地讲就是“顺势学习”,心理学叫“最近发展区”,即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思维有坡度)。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前,教师要设法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以熟知解决新知,以已知推理未知;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转换”,即把思维难度高的转换成几个浅难度的梯级问题,分层级探究学习,解决问题水到渠成,不能让学生在“陡坎”面前冥思苦想。所以,教师的主导水平就是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由复杂到简单地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方法,形成一般规律,加以应用。

三、课堂“效”益追求

学习能力人人都提高。关注差异性,面向全体不是齐步走,教学应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把整体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所有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都有提高。淡化教学“进度”,强化“学习能力”,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思)效益最大化。

课堂活动人人都踊跃。高效课堂应该关注学习状态,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饱满,思维活跃,主动索取,这也是效益。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学习内容,提出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总结一般规律,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达到动眼观察、动手摆划、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心感悟效度深层次。

第7篇

最新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   《不跪着读书》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的这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一个说平凡而又不平凡,说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最新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

  近日读了《不跪着读书》中的《冷眼看“减负”》,感触颇深。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教育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明确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和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的真正内涵,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及时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1、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有效,教学手段科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法。为此,我们要用几倍于一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节课,可谓课上40分,课前几倍功。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静下来,潜心去研究,去对比,去熟悉。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吃透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编写意图、目标意义做到成竹在胸。教师要充分认识班里的每个学生,可以采用侧面打探、与学生谈心交流、多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手段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生活环境和发展水平;弄清每个班的团体差异和特点,然后再以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法,以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差异准备有差异的教学材料,针对学生差异准备难易不同的习题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是创建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在全面思考教材、学生、资源配置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再在教法体系中优选出符合本班学生或某个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的目标。事实上,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和学生互助学习为原则。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也应该是积极的,要结合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注重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多动手做实验,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多用投影片、挂图等。尽管准备好这些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轻松的学习,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2.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是增效提质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自己,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个要点: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二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且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三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四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五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把握好以上几点,课堂教学就可事半功倍。课堂上有了教师及时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减负增效提质就成为可能。

  总之,减负要减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要精讲精练,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最新关于《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范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不跪着教书》一书,顿时被它的书名深深吸引,心中的疑问也随即接踵而至:“不跪着教书”?难道有人是跪着教书的吗?究竟什么是“不跪着教书”呢?为了解开心中疑问,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真是书如其名,书中阐述的观点个个都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我对“教师”这一称号有了进一步的的认识,书中提出“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停地读书,通过书籍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获得教育智慧,通过阅读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通读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第8篇

笪桥镇沙田小学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创新课后服务,让“双减”工作掷地有声,让教育理性回归校园。

一、凝心聚力理念先行

我校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部署落实“双减”工作。陈汝坤校长在专题会议上领学了“双减”文件,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分析解读,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认识,从减负、提质、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全面健康发展的平台。

二、家校沟通同心筑梦

为扭转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学校及时召开全校家长会,宣传“双减”政策。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美篇公众号推送、宣传橱窗等载体,对“双减”政策、“五项管理”、“课后服务”以及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解读,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教育政策和学校新举措。

三、唤醒教师赋能“双减”

教师是学生“减负”的主体,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力军,学校力促教师成长与发展,多举措激发教师教学的内驱动力。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引导老师多读书读好书 ;定期开展“三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卫生之星)评选活动,让榜样引领激励成长;还通过教师培训、奖励教研成果,专家讲座等方式,打造敬业乐业精业的教师队伍,为“双减”赋能。

四、活力课堂提质增效

“双减”,减“量”但要提“质”。只有教师真正提高教学意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业减负。一是落实教研备课改革。抓实备课组教研,找准单元重难点,研讨突破教学难点,构建“三学一反思”活力课堂新模式。二是树立名师典范引领。发挥学科带头人、实中名师的辐射作用,努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三是示范课公开展示。学校的“党员教师”和”优秀教师”带头示范,示范课公开展示推广。四是改进创新教学策略。教师运用先进高效的教育方式,采用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做到应教尽教、提升到位。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讲过关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其快速成长为中坚力量。

五、作业布置有效有趣

一是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教务处做好作业统筹管理,备课组每周研讨作业内容,班级调控各学科作业量,落实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二是校本作业设计提质。推行校本化作业设计,加强日常作业、假期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精选作业教师试做,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三是分层作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分层设计布置,把作业设为“A类”基础性作业;”B类”研究性作业;”C类”拓展性作业, 因材弹性施教,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爬坡”的阶梯。四是严控作业完成时长。保证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40分钟。五是“红色”育人作业,布置学生办“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手抄报和黑板报;“绿色”自然作业,组织学生清明踏青、重阳登高活动;“感恩”劳动作业,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做一次家务。六是作业监控科学规范。严格落实“十不准”,通过学生座谈、家长寻访,学校检查等多种形式,坚决杜绝教师随意乱布置作业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六、优化课后服务

第9篇

【关键词】互动合作 英语教学 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渐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互动合作学习必然受到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别倡导互动合作学习: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互动学习更显得顺理成章,不可或缺。笔者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互动合作学习作一简要论述:

一 高中英语课堂中互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互动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必然结果。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就曾经说过:“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教育改革这个术语的话,那就是互动合作学习。”他把互动合作定义为语言课堂上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如果我们把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活动环境称之为社会的话,课堂其实就是个微观的社会,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合作的核心和本质在于“交互”即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合作有利于交流,交流促进了合作。互动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笔者认为,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师生合作互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互动合作模式单一

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学生之间、教师—班级之间的互动占到绝大多数,生生互动的量还远远不够。“控制—服从”仍然是中学英语课堂互动合作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行为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动较少。同时,绝大多数互动由教师发起,由学生发起的互动极少。如此的弊端在于,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是互动仍由教师控制,学生的反馈多数在教师的预期之中。低效和无效的师生互动仍占多数。

2.互动的对象存在差异性

在互动合作模式单一的课堂上,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获得的互动机会偏少。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上,对好学生提的问题通常稍难一些,并在评价时倾向于采取肯定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在等待时间上也表现出耐心。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简单的问题,在评价时倾向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评价。当互动出现障碍时,教师通常给予这些学生考虑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就更少。尽管教师的做法是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但上述差异性体现出中学课堂互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这种有条件、小范围的互动,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不利。

3.非言语行为互动缺乏

在语言学习的课堂上,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互动的中心是通过语言传授知识经验,而忽略了课堂中出现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和学生表现出的无声的静姿(如眼神和面部表情),无声的动姿(如手势语和体态语),有声的辅助言语和类言语(如声调、音质、音量、语速、节奏,以及哭、笑、叹息、咳嗽等)无固定意义的发声。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未能控制好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不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对课堂互动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 高中英语课堂中互动合作学习增效的途径

在高中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使互动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1.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更不能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有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抱负志向,以及他们的选择和判断。教师不应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从中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创设更多有利于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

英语课堂不能在单一的“提问—回答—反馈”模式下进行,而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创设更多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演示、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展开互动,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明确讨论的内容还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互动合作。

3.遵循激励性原则提高评价质量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