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

时间:2023-06-02 15:38:58

导语:在网络工程职业规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工程职业规划

第1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99-06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从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将安排若干单元实验,以加深对该课程重点或难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但从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全局目标出发,如何对每个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环境与工具、实验组织形式等进行统筹设计与规划,通过4年的积累,最终做到既满足每门课程专业知识的教学目的,又能协同完成网络工程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制定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出发,在各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衔接、实验目标协调、实验环境整合、实验方法继承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赋予每个实验更多的内涵,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课程实验内容对专业能力培养覆盖问题;

・能力训练与素养、爱好、兴趣养成问题:

・前后实验内容的支撑与衔接问题;

・前导课程实验对后续课程实验的牵引问题;

・原理贯通与技能训练问题;

・实验方法和经验的继承问题;

・实验环境与工具的共享问题。

1 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

在专业知识方面,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离散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系统、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设计与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计算技术、社会和职业素养等12个知识领域。

在专业能力方面,网络工程专业可归纳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4个方向和网络硬件产品研发、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组网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和网络安全保障等6种能力,如图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其毕业时至少应具备其中一种以上的能力。

在专业素质方面,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思维、网络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创业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社会责任等专业素养,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作风。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时,对于实践教学的层次、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组织实施方法以及每个实验所承载的内涵,需要采取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综合配套、全面培养的方法。每个网络工程专业示范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实验层次上从低到高,包括课内单元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实验、各种学科竞赛、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等。课内实验在强调对专一知识与原理认知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对实验环境、实验平台工具的熟悉和掌握,为后续实践环境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在专业能力、素质和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进行积累与沉淀;综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对6种专业能力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例如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是对网络工程专业中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实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而网络应用综合课程设计是对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的训练。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涉及到多门专业课程的原理,同时在实验原理、开发工具、实验环境与平台等方面,前面的单元实验必须为此打好基础。学科竞赛重点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例如“信息安全竞赛”主要训练学生在信息安全保护方而的创新能力。实习与实训则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用户实际需求相结合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接触与了解真正的用户需求,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研究成果与产品转化相结合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培养的全面训练和检验。在毕业设计环节,由于学生个体知识与能力的差异,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毕业设计可采取“专题类”与“创新类”课题相结合,“研究、设计、实现类”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类”课题相结合,“在校毕业设计”与“到企业开展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措施,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目标不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不聚焦、管理与控制难到位、能力培养不突出等不足。其中,专题类课题适合于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将围绕网络硬件设计、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组网项目、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方面展开。创新类课题适合于研究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课题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及其交叉领域,由指导老师根据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也可由学生自主立题。对于自选课题,学生可以在第2、第3学年提前介入,还可与创新研究计划、学科竞赛课题结合起来。

在实验类型上,从易到难,可分为验证性实验、操作配置类实验、设计类实验和研究创新类实验等。课内单元实验一般为验证性实验,是对书本上某个知识点、原理的验证。学生可以通过抓包工具,对一个IP报文进行解析,将每个字段与书本上报文格式进行比较验证,这样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操作配置类实验主要训练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学生通过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对VLAN的划分、端口的分配、3层路由的配置,加深对VLAN原理、用途的理解,同时具备复杂网络中网络的规划、VLAN划分与配置能力。设计类实验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验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例如,采用Socket编程技术,实现一个多用户交互聊天系统,学生通过对已有的聊天系统进行模仿、改进、扩展,逐步具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与开发网络应用系统的能力。

3 实验目标的设计

在实验目标上,对于课内单元实验,学生偏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忽视对专业能力、素质和兴趣日积月累式的培养。为此,应赋予每个实验更多的内涵。下面以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及其主流的课程实验为例,对专业课程实验如何对专业能力和素质进行训练与培养进行介绍,详见表1。

1)课程实验内容覆盖专业能力培养需求

在设计课程实验时,除考虑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外,还应考虑覆盖6种专业能力的训练。例如通过抓包实验,对以太帧、ARP报文、TCP报文、IP报文进行分析,除让学生理解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报文格式、各字段含义外,还应帮助学生理解该协议为什么需要这些字段,顺序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协议如何编码等。训练学生在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在遇到实际数据通信需求时(如数据采集与传输协议),能设计出相应的通信协议;再例如设计并开发基于C/S、B/S、P2P的网络应用系统实验,除让学生掌握socket编程接口的功能、使用方法及C/S、B/S、P2P模式请求服务、服务响应的工作过程外,还应使学生理解C/S、B/S、P2P等计算模型的普适性,将来遇到任何网络应用需求,都可抽象或归纳为C/S、B/S、P2P等角色,以培养其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研究能力,应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创新研究实践活动。例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除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应让学生自拟实验题目、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并开展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

2)课程实验与专业素养、爱好、兴趣的养成。

学生专业素养、爱好、兴趣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校园生活氛围、专业课程教学等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爱好和兴趣外,实验课程还应该肩负起对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使命。例如在开展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时,应引导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完备性和严密性,养成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在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组网实验时,通过小组的协作,除培养网络工程组网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工程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在网络性能综合分析实验或网络故障关联分析实验中,除训练网络管理方面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整体意识;在进行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实验时,通过C/S、B/S、P2P等网络计算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网络思维能力;在进行网络安全实验时,应教育学生应该遵循公共道德、具有社会责任等。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可将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师等认证培训与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有机结合,对相关资质证书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进行训练。当学生完成综合课程设计目标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水平时,将为其颁发本校的认证证书。

3)前后实验的牵引与支撑。

在课程实验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前导课程实验对后续课程实验的牵引、前后实验内容的支撑与衔接等问题。例如在HTTP协议分析实验中,学生在理解了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原理后,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中相应的HTTP报文具体是由哪个实体在什么时候怎样产生的,从而牵引出WEB服务系统的安装、配置与使用实验。当完成WEB服务系统的部署与配置实验并熟悉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后,又可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自行设计并开发类似的网络服务系统,或者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利用WEB服务搭建一个实用的WEB网站。

4)实验组织形式。

对于原理验证与理解类的实验尽量安排学生单独完成,如协议抓包分析、数据加解密等实验;而对一些设计类或综合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应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如组网工程实验、网络应用编程实验等。对于小组完成的实验,在验收时,可采取随机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以避免某些学生蒙混过关。

5)实验环境与工具共享。

为提高实验效率,各课程实验应尽量做到共享实验环境与工具。例如在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开发工具等方面,前后实验尽量配套选择。通过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前,能够熟练掌握1~2个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掌握1~2门编程语言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具有1~2个专业爱好或方向,初步具有2~3种专业能力。

第2篇

一、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1.网络管理员是一份正式职业

2002年11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网络管理员职业的国家标准。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说明这个岗位被政府正式作为一个职业来对待,它将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客观、规范、统一的从业依据和资格要求,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促进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2.网络管理员的职责

网络管理员的常规任务就是网络的运营、维护与管理,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七项: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网络用户管理、网络安全保密管理、信息存储备份管理和网络机房管理。这些管理涉及到多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管理又有各自特定的任务。

(1)网络基础设施管理

主要包括: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畅通;掌握局域网主干设备的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对运行关键业务网络的主干设备配备相应的备份设备;负责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掌握用户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情况;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实时监控整个局域网的运转和网络通信流量情况等。

(2)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首先,网络管理员应实时监督系统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征兆并进行处理。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网络系统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对配置参数进行备份。最后,还应该为关键的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建立热备份系统,做好防灾准备。

(3)网络应用系统管理

确保这些服务运行的不间断性和工作性能的良好性。任何系统都不可能永远不出现故障,关键是一旦出现故障时如何将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热备份、负载均衡是常用的技术措施。

(4)网络用户管理

用户服务与管理在网络管理员的日常工作量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份额,其内容包括:用户的开户与撤消管理,用户组的设置与管理,用户的权限管理和配额管理,用户计费管理,以及包括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服务。

(5)网络安全保密管理

安全与保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安全主要指防止外部对网络的攻击和入侵,保密主要指防止网络内部信息的泄露。根据所维护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密要求级别的不同,网络管理员的任务也不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等是常用的技术措施。

(6)信息存储备份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中最贵重的是什么?不是设备,不是计算机软件,而是数据和信息。因此网络管理员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备份技术是基本的技术手段。

(7)网络机房管理

掌管机房数据通信电缆布线情况;掌管机房设备供电线路安排;管理网络机房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确保网络机房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保持机房整洁有序,按时记录网络机房运行日志,制订网络机房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网络管理员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众所周知,Internet的起源是美国的军研网ARPANET,后来转为民用,发展成学术网,最后成为今天的商用网

Internet。美国军方放弃ARPANET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安全性低,通过对TCP/IP协议的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Internet的基础并不稳固,也不安全,这是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突出、黑客和网络入侵事件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为了加强网络安全,网络中往往要部署一些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不管产品销售商和商如何吹嘘他们的产品,一旦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他们会负责任吗?他们会为自己的产品不能防范入侵而赔偿用户的损失吗?不会!最终要负责任的人还是网络管理员,因此网络管理员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风险。

1.硬件设施的风险

机房中网络设备众多,而且很多设备往往价值不菲。网络管理员面临着设备失窃、火灾发生等风险。

2.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风险

网络被黑客入侵,导致重要信息失窃,或数据被破坏导致系统无法恢复,这样的风险对网络管理员而言越来越大。因为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各种黑客工具软件在网上可谓唾手可得。

3.不作为的风险

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由于不作为的过错而导致网络攻击,网络管理员是要负相关责任的,甚至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不作为具体表现如下:

(1)运维及升级等管理制度不落实的漏洞。

(2)当事人的疏忽大意。

(3)网络及应用工程场站设施没有分离管理,多个工程单位交接时的混乱。

(4)未对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和硬件系统的默认安装进行运维前的清理,没有安全验收检查和责任交割。

(5)用户的乱访问、乱下载、乱复制。

(6)管理员、开发人员、维护人员角色不清,导致多重权限身份。

4.对策

尽管网络管理员要面临一系列的职业风险,但这些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应对措施。

(1)尽职尽责,避免不作为

网络管理员应具有完备的职业操守,全面了解本行业的业务,全盘掌握自己的网络状况。如能认真履行日常的职责,不作为的过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并重

对于市面形形的安全产品,网络管理员不能过分迷信。诸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措施,只能起一定的防护作用。在部署技术手段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网络的管理措施,如硬件设施、操作系统、应用服务、用户、数据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的管理。不少专家学者提倡“七分技术、三分管理”,甚至提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主张,这反映出技术观念的改变,对管理措施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需要指出的是,对某个对象的管理措施要根据相应的风险来部署,措施过少起不到抵御风险的作用,措施过多会造成浪费。

(3)学会转移风险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却是可以转移的。把风险转移出去,网络管理员就不用负相关责任了。以下是部分安全风险的转移方式:

需求不明的风险->业主单位;

项目设计风险->项目设计单位和专家论证;

领导决策风险->作好备忘、记要、记录;

施工资质风险->考察及领导决策记要;

专家论证风险->专家资质及专家组及负责人;

工程实施风险->施工单位、审核和验收单位;

运行维护风险->业主单位和维护单位。

譬如说,应该向领导反映要采取某种措施来加强网络安全,而领导没有采用的情况,要做好备忘、记录;一旦因此发生网络安全事故的时候,网络管理员只要拿出相关的证据,就可以表明责任不在自己,而在领导身上。

三、如何培养网络管理员的职业素质

下面结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设置来谈谈网络管理员职业素质的培养。

1.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

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网络专业的课程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为奠基,以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开发为专业方向。这样课程基本上覆盖了对网络管理员知识要求的各个方面,只有学好了这些课程,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管理员。

2.相关的认证考试

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网络管理员的认证考试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认证考试:

(1)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资格水平考试

简称“软考”,国家人事部主办。初级水平为网络管理员,中级水平为网络工程师,高级水平则为系统分析师等。

(2)锐捷认证网络工程师(RCNA)

福建锐捷网络科技公司主办,内容与美国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相似。

(3)布线系统测试工程师

FLUKE公司主办,是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测试方面的认证。

(4)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

简称NCNE,信息产业部推出,是我国在网络方面的政府认证,是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管理中心与美国国家通信系统工程师协会(NACSE)合作的认证考试,是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考试体系(简称 NCIE)中推出的第一个专业认证考试。

(5)白金网络管理员

它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银河网络教育中心推出的,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认证。

培训对象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维护和管理人员或准备从事此类工作的人。

(6)1+6 网络工程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清华万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

(7)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培训中心推出。认证级别分为网络工程师、网络专家、资深网络专家三个级别。

四、小结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计算机网络

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高职高专的毕业生被认为不能较好地胜任企业岗位要求,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守旧和落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意识,难以符合市场的要求。因此,大力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具有系统性,并可以全面、完整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应该具有选择性和连续性[1],针对不同特点和专长的学生,提供多种实训项目和开放的实训体制,在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连续性则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完整性,学生做好学习规划,并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实践教学应进行独立的管理和考评,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以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主。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意味着,以专业教育和理论知识为主转向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因此,实践教学课时数应不低于总教学课时数的50%,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特别要与行业、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相结合,课程内容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应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职场竞争力[2]。

1.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以课内基本技能教学和单设集中实践教学为主,并为后续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内基本技能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比应达到1∶1,并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围绕理论教学转”的模式,任课教师需要明确实训项目的个数和内容,并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课程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应能够反应出基本技能教学的特点和效果。

单设集中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过渡部分,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选出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强的课程进行若干周的实训教学[3]。实训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案例,根据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将课内基本技能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和训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课程在行业中的用途,为后续的学习做出明确的规划,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课程考核形式需要符合职业能力要求,并在专业教研室的统一组织下进行。

2.个性化技能的培养

个性化培养是指注重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特性,积极引导,因材施教。个性化技能的培养要求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中,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个性化技能培养的重要保障。

个性化技能实践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独立培养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独立培养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外实践教学的形式体现,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完善和提高,为优秀学生和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自我提高的平台,主要形式有:特长生导师制、数学建模、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等。职业技能培训是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具体体现,把企业认证的相关内容采用课程置换、课程嵌入的方式引入到教学和实训环节中,能够积极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缩小课堂教学和企业用人的差距[4]。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得企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

3.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包含了在校和假期校园内外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寒暑假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薪实习,校内外勤工俭学以及周末兼职等。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学生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某个合适的项目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开展交流活动,经专业教师审查通过,给予规定的学分。

4.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首先是开放式实训基地的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完成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将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认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技术与工程中心,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策略,为行业和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端应用型人才[5]。目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形式有: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企业冠名班等。

一年制的校外顶岗实习是目前开展最广泛的校企合作的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应用、面向职业、面向市场的具体体现。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把理论知识、职业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使学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它是前面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学校组织和管理,其内容由专兼职老师共同规划,具体指导由实习单位的兼任教师完成,最后由学校老师进行答辩考核,保障了学生实习内容的理论深度和技术含量。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项目计划、项目开发与研究组织、总结提高和撰写论文等各种能力,也是从实践经验到理论创新的升华过程。

企业冠名班由企业挑选的学生组建,是对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通用性有余、针对性不强的弥补,可以大大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企业冠名班是企业、学校和学生共赢的培养模式,企业不仅节省了员工的培训期,而且保证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同时也做到了宣传企业的效果;学校则获得了稳定有效的实习和就业岗位,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学生可以学到一线的职业技能,预订的工作岗位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更加踏实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企业对未来的用工状况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规划情况下,组建企业冠名班是极受企业欢迎的形式,也能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笔者所在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完善,建立起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煤炭行业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为了深化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对以重庆为主的多个地区计算机行业和煤炭行业的60多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走访了本领域工作多年、具有独到见解的毕业生、行业或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维护、网络组建、网络交换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等通识性课程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网络开发两个岗位群的调研及研讨会,形成了岗位群、确定了核心岗位,开设了内容涵盖采煤方法、矿山机电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安全监控分站设置、各类传感器参数设置、井下光纤熔接等区别于其它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色课程,并通过校企合作,以“任务引领,行动导向”开发优质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同时,由教育专家根据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先后设计专业学习领域和基础学习领域,最后构成融煤矿安全监控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于一体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2.实施“工学交替、岗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本校自身优势,加强与相关行业的结合,借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之机,开拓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形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教育。背靠煤炭行业,紧密联系信息技术行业,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梅安森、联想集团、重邮信科等企事业单位合作,成功探索和实施了“工学交替、岗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完成前2年的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第3年在企业接受专业实践、考取岗位技能证书以及完成企业管理规范、专业课和毕业实践等环节的学习。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兼顾学生职业生涯的长期提升,达到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构建优秀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

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地区)进行培训和学习,积极引入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学习型团队,教学科研并重,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合作企业,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外实训基地20余家,企业冠名班1个——维佳原创班,加强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共投入了建设资金250万元,完善了煤矿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笔记本电脑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

4.创建技术服务中心,提供自主顶岗实习岗位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和“科技中心”理念,除建立系列校内外实训基地外,还在校内建立了四个企业化运作的技术中心。由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长期承接外包技术服务项目,以此为平台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拓展实践途径。技术服务中心均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自主创造全年连续的顶岗实习岗位,直接服务地方和行业经济发展,同时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保障技术适度超前。通过技术中心的正常运行,培养了大批技术过硬,有一定工作经验,工作态度积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生,四个技术中心具体如下:

(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维护技术服务中心:经重庆市煤监局专家组考察、评审通过,成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维护中心,承包了重庆市双桥区鲤鱼石煤矿、长湾煤矿、白鹤煤业有限公司三个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为学生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岗位。

(2)校内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心:由专业教师带领100多名学生,负责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络、信息工程学院实训基地1000多台计算机。2008年中心全体人员还完成了重庆武隆县教委“中小学校园网二期网络工程”69所学校网络综合布线施工任务和重庆渝北区政府“网络中心网络改造”施工任务。

(3)软件外包技术中心:与软件企业协作,引进了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港澳大家软件产业有限公司软件开发平台,组建了软件外包中心。完成了重庆镭战网后台管理系统、重庆生华环保研究所网站管理系统等软件开发项目。

(4)图形工作室:承接了众多平面设计、网站制作项目。几年来,该中心先后为重庆沙坪坝公安局、本田摩托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提供网站制作、广告设计等技术服务。学生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获得了教师的直接指导,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结 语

构建实用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均需要在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实现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零距离”接轨。高职院校只有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高效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

[2]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3] 黄崇本.构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技术(技能)与实践教学体系[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4] 魏威,马国峰.试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10).

[5] 吴平,王莲,田立军.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7,(8).

Constitu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LI Xin, HE Tong-lin

第4篇

1、电话沟通一问三不知或许是网络投简历太轻松了,投出的简历多得连自己应聘了什么都不知道。HR去电,丝毫不在状态,对自己投过的职位压根没印象,更谈不上对企业基本信息的了解。一问三不知,试问企业怎能相中你?

2、信息表达不到位描述工作经历时,只罗列工作内容,注重表达我曾做过什么,很少有人能从过往工作经历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有的在工作内容一栏里,甚至只有六七个字。这是一个工作了2年的销售员,说自己先是“仪器仪表销售”,后来是“卖一、二手房”,最近一份是“置业顾问”。真是惜字如金啊!干过是一回事,干得怎么样又是另一回事。做销售的人不用数字说话,如何了解你的能力,企业凭什么选你?

3、缺乏针对性一份标准模版下做出来的简历适用于多种行业、多个职位的求职。精明的HR稍稍瞄上一眼就能明白,此人拥有“一份简历求遍天下职”的“雄心壮志”。没针对性,你自然入不得HR的法眼了。

4、职业路径混乱工作一年换两三家公司,五年内进过六七个不同行业,职业经历没有连贯性,频繁跳槽、职业生涯空白期一目了然尽显于HR眼底。职业生涯这么乱,哪家企业敢用你啊!

5、投递职位与经历不匹配人家招网络工程师,偏偏你这个主要经历为平面设计师的也去凑热闹,结果自然是直接枪毙。或许当中不乏想通过跳槽来实现转型的,但在简历中无力明确表达。就业力专家指出,如果职业目标不确定,将会导致求职的低效,同时也会使生活状态变得质量低下。企业想找能创造价值的人才,而不是找供其慢慢学习适应的 实习生。没有相关从业资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你,企业如何大度“收容”?

6、未表达真实价值花了数百字之多来描述自己曾经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经历,甚至是参加过怎样的特殊培训,文笔流畅,颇富感情,感受真实,但就是让人看不懂这些经历的背后自己积累了多少宝贵经验和技能。当下的求职,会表达更要能总结,一个好的产品要想被市场接受,首先得亮出它的价值与特色。想把自己推销出去,表达自己真实价值才是关键!

7、相片不合适简历配相片可以加深HR对你的印象,根据相关统计,有36%的人配了相片。而在配过相片的人群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相片很不合适。有的用Q版大头贴,可爱搞怪五花八门;有的是装嗔真人秀,骚首弄姿极尽妩媚;还有的是自拍狂,家里的窗帘、书桌、灯饰分别做背景统统发来当附件。HR不禁坦言:一份简历配上好的相片能加分,而一张不适时宜的大头贴会将你直接OUT。

8、信息错乱明显简历中有明显的信息错乱,工作经历重复填写,重要信息漏填,语句不通,错字连连,出现断句,表达混乱,甚至滥用省略号、破折号。有人这样写自我评价“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挺适合贵公司的职业规划师一职,不知你对我的感觉如何……”,如此“含蓄”的表达,真让HR哭笑不得。

9、多岗多投一个人发来N份同样的简历,从邮件标题中得知,原来此人既想做前台接待,又想当咨询顾问,还想进公司当助理。针对同一企业的不同职位投简,本想表现“我啥都能干,务必给个机会吧”,孰不知反被精明HR贴上了“恐怖分子”的标签。敢多岗多投,HR直接拉你进“恶意投递黑名单”!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教学 教学改革 高职

1 序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已经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学制改革、订单培养以及职业规划,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设置、运营维护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相统一的技术,涉及到现代计算机产业中的智能硬件、软件等互联网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互联网发展十分重要。

所以,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变课程开发的模式,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更是高校信息教育最为核心的部分,如何在探讨过程中引入全新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教程,让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同时掌握与计算机有关的基本技能,作为信息类专业的授课教师,在改革教程时必须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2 对专业技术模式进行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信息教育的专业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安装、高度、维护以及管理方面的能力,培B能够从事实际工作,能够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实干型人才,能够承担网络工程施工、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2.1 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内容组织方面,应当注重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对知识的具体应用进行简介,确保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网络原理及相关的网络协议,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组织方面主要以班级为单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多媒体教室开展;还有些适宜采用小组模式,例如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设置、网络调试与具体布线等,都应当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同时整个网络操作系统、各个网络配件的安排也可以通过局域网完成。

2.2 将培养学生能力当成重点

对职业教育而言,教与学的过程并不是单纯传授学科内容,更多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由于课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质,因此应尽量做到“边学边做,学以致用”,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时,应当注重尺度的把握,在实践的同时带入转专业理念,把教、学、做融合成一个整体,确保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全面掌握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从而懂得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

2.3 推行双证制度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性质特殊,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为学生讲课,或者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企业,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熟悉项目流程以及网络的最新技术。从而让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更加直观,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倡导学生考取专业的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竞争能力。学院还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个企业的专业资格认证考试。从而确保学生有能力更快适应将来的工作,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3 对技术方法进行创新

多年以来,高校教师对技术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基本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课程应当符合就业需求,培养当前社会急需要的人才;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信能力;在研究中应当尽可能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以增强效果,积极推行双证制,也即倡导学生参加学历证书考核的同时还应当参加各种技能证书的考核,有鉴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方法:

3.1 挑选最适合的教材

学习过程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要想确保整个过程顺利开展,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挑选合适的教材。在教育学生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前新的动态,应当将主流技术、实用技术以及基本知识、常用工具及重要的应用结合起来。高职院校教材最突出的特征是操作性强,也就是说教材的内容必须实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选择最合适的教材,同时还可以自行编制教材,尤其是借助于本校环境开展各种实验的教材,还可以向学生及时传授新技术,确保学生的技术知识能够适时更新。

3.2 引进优质资源

学院应当尽一切努力创造优越的条件,同时采用最先进的手段辅助,通过互联网与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让学生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将学生放置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积极与各个企业取得联系,运用企业资源,将一些企业专业人才请进课程,向学生传授有关新技术的知识,确保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更新自己的技能。

4 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应当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所有的活动都遵循相应的教育理论,注重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总体目标,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掌握所有的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形式的方法加以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懂得如何思考问题;还可以与各个企业进行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对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同等视之,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与应用知识的结果进行考核,从而完成高校职业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文清.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20).

[2]黄育云.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J].四川出版社,2002.

[3]昌跃明.浅谈网络实验室的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4]兰晓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5]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第四版.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02).

[6]吕同斌.关于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02).

作者简介

张刚(1978-),男,山西省平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山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6篇

关键词: Linux; 网络管理; 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10-60-02

引言

近几年,随着Linux技术的成熟和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Linux服务器普及应用出现了高速增长,这使得Linux人才更显匮乏[1]。本院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开设了Linux网络管理课程,内容为在Linux操作系统下使用各种开源软

件进行网络服务器的架构,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本文根据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项目驱动的实验内容、立体化教学等方面,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1 改革思路

使用Linux作为支持操作系统,无论是在具体服务应用的性能上,还是在版权问题上,都有着较强的优势。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学生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的服务构建、自如应对故障处理、理解和擅长基础服务的持续改善的能力,则能够使得学生在相关工作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本门课程的改革思路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企业需求信息,建立以项目为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学生划分成强弱搭配的小组,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同时建立自动化的考勤方式,加强平时课堂的管理,改革考核方式,以大作业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推动学生自觉地深入扩展所学知识。

2 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获取企业需求,以此为依据改革传统的教学大纲,使得本课程为学生提供较为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起到帮助的作用。目前企业需求的获得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分别是:①通过招聘网站的相关招聘信息;②直接与企业建立联系;③通过搜集已经毕业的学生信息获取相关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搜集,整理出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主要是各大中小型企业的系统运维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等[2]。在企业中使用Linux构建的应用服务器中,Web服务器是最常用的一种,并且同时伴以samba、ftp等各种辅助应用。通过详细深入地了解企业需求,我们特别修改了教学大纲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能贴近企业需求。教学内容的重点如下。

⑴ Linux安装(VMWARE虚拟机安装、网络安装、无人值守安装、文件系统,分区规划,基本命令等);

⑵ Linux系统设计与管理(目录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网络管理,文件权限管理,用户管理);

⑶ 结合生产实际的shell脚本编程、自动化执行工具crontab,at;

⑷ Linux网络服务的设计与管理(TCP/IP,DNS,VSFTP,SAMBA);

⑸ 企业Web服务器(LAMP环境的构建,JSP环境的构建,tamcat服务器的安装与启动,MySQL数据库的安装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工具的评价与使用,Oracle数据库安装使用初步)[3];

⑹ Linux下安全(iptabtles)。

该大纲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增加了在线Web服务器的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而对于DHCP服务器,Zebra路由器等软件功能,由于实际企业中很少用到而作了删除,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技能训练。

3 实验内容与方法改革

在以往的实验中,教师制订的实验内容往往是以知识点为导向,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相关的实验,这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知识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盲目性。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这种盲目性。因此,实验内容与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 以项目为驱动

项目驱动主要是根据搜集的企业需求,以及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4],将企业实际需求设置为实验内容,力争让大部分实验都具有企业应用的背景。这样,学生在了解了项目背景以后,学习起来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⑵ 分层次/分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最难处理的就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实验难度设计过难,会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如实验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又会造成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可轻易地完成实验,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鉴于这种情况,本课程实验将一部分实验划分成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难度逐渐递进。我们设计了基础部分,这部分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是为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过渡的,当该层次的学生接受了这种难度以后,再前进一步就变得比较容易。当基础部分完成以后,接下来是进阶的实验,这部分具有一定的难度,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准备。这样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分层次分解段的内容,既能让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题目过难而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具有可扩展提升的空间。

⑶ 学生互助协作

课程学习时学生的水平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往往又很难兼顾所有的学生,所以在实验中,我们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实验室的规划布局也是一个开放式的圆桌,便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而在划分小组时,采取了查看以往课程成绩的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组中,并在每个小组中推选一名组长。组长在完成自己的实验的情况下,可以多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遇到的问题。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组网环境又比较复杂,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异常问题,组长在帮助其他同学查找问题排查困难的过程中,水平将会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为教师分担了一部分指导工作,使得教师可以专注于更加深层的问题。而在最后期末考核时,每个组的组长都将获得一定的加分。

4 教学考核改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规的考核方式是闭卷或部分开卷考试,以此来测验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学生往往不注重平时的实验而喜欢考前突击,这样的考试就失去了学习知识扩展知识的意义。所以,教学改革中我们也考虑到了考核方式的改革,如何让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如何更好的利用考核来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我们认为采取综合大作业的考核方式比较理想。课程结束时,教师拟定若干个方向的题目,其中包括:①平时的实验加以扩展,形成一个更高质量的综合实验;②课程中并未讲解过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的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完成实验和论文。教师将题目难度一一列出,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要求既要完成相关的实验,又要完成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对学生来讲既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文档写作能力。这种方式相比传统考核方式有了一定的进步。

5 结束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尝试,本课程在教学上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方面比较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教学无止境,我们今后仍然要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多种实践方式,以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

参考文献:

[1] 尹华,肖随贵,毛敏.高职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158-160

[2]

[3] 柳雲莉.企业案例教学在“Linux项目实战”课程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11.22:77-79

第7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生;人才培养;ICT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55-05

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强调职业教育必须“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如何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各地方、学校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困惑、压力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日渐融合,信息通信技术(ICT)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适应产业发展升级,迅速培养ICT产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新形势下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在国家“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由原始积累转向效益扩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外向型转向内需型[1]。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提高、技术人员短缺、产品质量提升不快,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迁移需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以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专业发展就必须与产业高端对接。

瞄准产业龙头企业与产业高端对接,如世界500强、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等。首先,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具有行业的引领性和代表性;其次,很多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培训认证体系,从低级到高级,是一个非常系统完整的岗位能力培养体系,代表了行业的用人标准;再次,由于行业内企业都认可龙头企业的技术培训认证,使职业院校按照企业技术培训认证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适用于行业内所有企业,使学习与就业天然畅通;最后,与这些行业典型企业合作,能使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始终紧跟产业的发展。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思科、华为、H3C等名企,通信技术专业对接爱立信、华为、中兴等名企,学校的ICT人才培养标准就可以通过这些跨国公司对接上世界范围内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标准。但问题是,产业龙头企业招人的门槛都很高,不仅学历要求高,而且还要名校毕业,这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只能是望洋兴叹。因为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与企业的人才输入不接轨,职业院校与这些名企之间往往没有实质性深度合作,这就需要学校寻找一种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吸引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

二、“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共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种在生存竞争过程中形成的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2]。共生模式是共生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相互结合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互惠共生、偏利共生、偏害共生。互惠共生指共生个体相互依存,相互获益,是最有效率、最稳定的共生模式。偏利共生指在不影响一方的情况下只对另一方有利。偏害共生指一方获利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3]。

从共生角度来看,学校和企业之间只有选择互惠共生模式,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和多赢,综合各自的利益需求,全面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多赢”的共生关系。

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对于爱立信、思科、华为、中兴、H3C等ICT龙头企业,通常还有很多合作伙伴,比如a品商、工程外包商等中下游企业。招收大专毕业生的单位大多是这些大企业产品的中下游企业,提供的岗位主要有产品的售前、售中或售后,这些企业自身缺乏统一的用人标准,招聘渠道大多通过社会招聘;而产品提供商为了保证产品服务质量,对这些合作伙伴企业都有用人标准和要求,主要是通过技术培训认证来保障。由此,龙头企业、合作企业、职业院校直接存在着互惠共生的合作模式,如图1所示。职业院校将龙头企业技术培训体系纳入专业培养体系,使专业培养标准对接产业用人标准,培养的学生获得技术认证证书,可以到合作伙伴企业顺利就业。所以,职业院校毕业生进不了跨国公司,并不意味着就进不了这个行业,关键是找准用人单位。

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认证体系和技术人员等级标准,以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则称H3C)为例,H3C公司的每个技术类别都有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的等级划分,如图2所示。

H3C公司采用渠道销售产品,具体分为一级渠道(总、一级商)、二级渠道(包括行业金牌商、行业银牌商、商业金牌商、商业银牌商、运营商金牌商、运营商银牌商、区域金牌商、区域银牌商、认证商)。渠道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H3C销售渠道体系

H3C公司对合作伙伴除了注册资金规模、业务职责等要求外,对技术人员配置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要求总商的售前技术人员满足以下条件:5个网络销售专家,3个高级网络售前专家,1个IMC售前专家,2个云计算售前专家,1个解决方案专家。评定各类专家的标准是看是否持有相应的H3C认证证书。因此,H3C合作伙伴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非常看重是否持有H3C认证证书,H3C认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其公司及其合作伙伴的岗位用人标准。

H3C公司有完备的认证体系、认证培训教材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H3C合作伙伴优先招收持有H3C认证证书的大专毕业生,如果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嵌入培训认证,使学生能获取相应的认证证书,就业时必然会受到H3C合作伙伴的青睐。H3C提供用人标准和培训资源,学校提供具体的培养过程,H3C合作伙伴稳定吸收毕业学生,三方就形成了互惠共生的关系,同时也形成了以H3C为核心的泛H3C合作联盟。

三、“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实践

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企业对高水平的网络技术技能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非常大,除北京和广东外,江浙沪地区需求量呈迅速增长态势。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创建于1997年,2006年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验收、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验收,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为了将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轨,提升教学质量和层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密依托信息产业行业,加强校企合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以下简称“思科”)、“H3C”公司开展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深度合作,遵循国际一流企业的职业资格要求,嵌入企业认证课程,设置企业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全面推进专业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校企合作共建“校中企、企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校企人员双向岗位置换机制,打造“职业化、工程化、国际化”的专业教学团队,探索以精英班为特色的杰出人才培养机制。

(一)校企确立合作机制与组织架构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思科、H3C等3家行业领军型企业正式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分别成立“华为网络技术学院”、“思科网络技培养术学院”、“H3C网络技术学院”,以此为载体,在人才培养与输送、就业指导、教师培训与认证、兼职教师聘请、教学资源开发、实训条件建设、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校企双方设立理事会作为决策议事机构,理事长由学校领导担任,副理事长由企业领导担任,理事会负责审议学院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招生和就业等重大事项,下设学生服务中心、教师服务中心、资源开发中心等3个部门,如图4所示。学校与企业各自指定总协调人、教学协调人、师资协调人、项目联络人、实习就业协调人、专业负责人等专人对接,使校企合作规范化、常态化,保障各项合作事宜的顺利开展。

(二)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华为、思科、H3C等公司召集的合作伙伴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共同研讨明确ICT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确立“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公共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设精英班,共同培养高素质的ICT精英人才,如图5所示。

“大类培养”是指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信息安全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第1-2学期学习相同的公共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掌握ICT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职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专业分流”是指学生在第3学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学习方向,如通信工程施工与监理、通信终端制造、通信业务服务与管理、移动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在第3-4学期通过学习专业方向平台课程掌握某一领域的职业专业专项能力,在第5-6学期通过学习专业拓展平台课程拓展职业能力。

“课证融合”又称为双证教学,是指在课程体系的专业方向平台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中,分别嵌入与专业方向能力培养需求相对应的华为、思科、H3C等企业的初、中级和高级、专家级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有能力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结合“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公共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发挥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课程设置模块化,每个模块(课程群)都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认证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展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试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除了完成必修、选修课程的学习,获取规定的学分,还必须获取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

(三)校企互培共育“双师型”教学团队

聘请华为、思科、H3C公司及其合作企业专家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定期举行与校内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双向”人才交流,学校在企业设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立教师企业轮训制度,每年安排2名以上专任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参与认证培训和顶岗实习,提高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企业在学校建立客户培训中心,投入并更新实训设备,学校教师承担企业客户培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双方利用培训中心推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培养质量。

专业教学团队由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培训讲师和学校专任教师组成。学校专任教师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实施,企业兼职教师负责最新ICT技术和企业工程案例讲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毕业设计指导、实习就业指导等。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企业专业人才或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比例达到1:1,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以上。

(四)校企合作共建教学条件与资源

企业根据合作开设课程提供实训条件建设方案,学校根据现有实训条件基础对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和扩充,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校企双方针对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基地软硬件条件和使用情况,围绕数据中心、路由交换技术、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安全一体化、IT管理等最新技术,研讨了实训基地的改造升级,形成了一揽子实训体系规划设计和解决方案,使学生实训更加贴近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较好地满足飞速发展的ICT技术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学校遵循系统设计、合作开发、开放共享、边建边用、持续更新的原则,以能学、辅教为基本定位,整合合作企业认证课程标准、认证教材、项目案例等资源,构建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虚拟实训、专业建设标准、行业企业资源共享等于一体的资源中心和提供在线浏览、智能查询、资源推送、教学组课、在线组卷、网上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手机APP应用等服务的管理与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实施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更易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知识、实现拓展学习,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五)校企联合推荐实习与就业

在学生即将上岗实习之际,合作企业人事部门主管、渠道经理、售后经理和产品经理组成企业专家面试团队,对学生进行现场面试。面试的第一环节为技术测试,通过测试的学生分别参加售前技术支持、售后技g支持和技术销售3个岗位的面试。面试内容包括职业态度、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最后,结合技术水平、面试表现、实习意向和平时表现,专家面试团队和学校专业教师综合分析讨论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实习的岗位类别、实习地点等具体事宜,实习期满,表现优异将被企业直接聘用成正式员工。通过这种深度合作,实现学生专业对口实习,毕业高薪就业。

按照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合作培养,经过短短2年的时间,涌现出了大批ICT高端技能人才,有2名学生通过CCIE(思科网络技术专家)认证、2名学生通过HCIE(华为网络技术专家)认证,23名学生通过H3CTE(H3C网络排错专家)认证;60名学生通过H3CSE(H3C高级网络工程师)认证,400名学生通过H3CNE(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合作培养学生均被安排华为、思科、H3C等行业领军型企业的总商、金牌商等合作伙伴的技术岗位进行实习,并被企业当成技术骨干培养,实习期间岗位补贴达到3000-5000元/月,就业薪资达到6000-8000元/月。

四、“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要点

(一)具备相互所需的资源和能力是前提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学校主要在人才资源、技术攻关、管理咨询、职工培训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设备、实习就业岗位、兼职教师等服务。企业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学校共生单元,学校也可以和多家企业合作。校企形成共生关系的前提是:企业为学校提供的服务要满足与之共生的学校的需求;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的的服务要满足与之共生的企业的需求,两者形成互补、兼容的关系。

(二)形成对称的互惠共生是根本

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是共生关系长久维持的根本保证,也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对于企业来讲互利共赢表现为企业产值提高、成本下降、员工素质提高、管理改善等;对学校来讲互利共赢表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师资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知名度提高等。目前校企合作经常是校方积极主动,企业缺乏动力。究其原因,还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受益良多,但很多学校不能为企业在产值提高、成本下降、员工素质提高、管理改善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与支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利较少,这种校企合作关系属于非对称互惠共生[4],时间一长,校企合作关系将趋于不稳定。要使校企合作可持续地运行,共生模式就要由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

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市场前沿的需求信息,但缺乏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职业院校作为国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具有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稳定的师资队伍,但存在实训条件持续投入不足、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不够等问题。将这些差异化的需求和互补型的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使学校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实习环境,使学生学以致用。这种共生关系提高了合作个体的绩效,降低了各自成本,使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变得更加深入和可持续。

参考文献:

[1]齐守泉,石伟平.后经济时代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共生共赢[J].职业技术教育,2011(6):46-49.

[2]黄立峰,刘建湘.中部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生发展机制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2-74.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新闻宣传;独立学院;品牌建设

近年来,独立学院在母体高校的“牌子效应”下得到快速发展,众多独立学院在追求办学规模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已模仿母体公办学校逐渐走向“综合”办学,部分还基本克隆母体的专业与模式。全国生源大幅下降,竞争加剧,加之缺乏自身办学特色,将使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另外,国家规定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的政策以及规定的转设大限日渐临近,独立学院必须真正脱离母体大学而独立,这面临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学院势必要做好品牌建设,然而在这方面,目前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为此,加强独立学院品牌塑造和新闻宣传,对提升独立学院社会公众形象,建设自主品牌有着现实意义。

一、华软软件学院品牌建设现状和面临机遇

在学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独特鲜明的品牌形象就是办学质量的符号,就是学校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感觉”。同样,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要想生存,打造特色的教育品牌尤为重要。

1.特色就是品牌的生命力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广东省内最早具有独立校园的专业性软件学院,2006年获批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1年成为完全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在这十年发展历程中,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广州大学的积极支持下,华软软件学院以零负债实现良性快速发展,2009年9月在校学生突破万人大关;2011年华软软件学院停止专科招生,并迎来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华软软件学院是一所以IT为特色的独立学院,也是广东省较早具有独立校园的专业性软件学院。“华软”这一品牌,因软件而立,因软件而显,因软件而优。

2.启动“华软教育”品牌的长期建设规划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虽然于2009年4月发文成立了品牌建设委员会,并下设常设机构——品牌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草拟学院发展纲要、目标规划及实施细则;并在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协调、督办品牌建设的相关工作。这是广东省高校中较早成立品牌建设部门的高校。2009年,单项推进的“VI改造”、“宣传推广途径及形式优化”、“数字校园建设”等工作虽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中,但总的来说,学院品牌建设继续围绕IT特色,不断探索和塑造学院的品牌定位、大学精神、视觉、学校文化积淀等。

3.校园建筑物欧陆风格韵味十足

学校校园是一所学校品牌建设所不可缺少的直接场所,也称“硬件”条件,它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校风等“软件”条件形成统一的整体。大家只要参观过华软校园,就知道华软建筑多数矮小、精致,欧陆风格韵味十足,没有其他高校那样的高楼大厦,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华软软件学院校园建筑形成自身特色,可谓是中国式的外国大学,且校内种植的301株丝木棉花被誉为华软校花,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吸引社会广大人士、师生前来赏花、拍照留念。

4.建设独立学院自主品牌是高校办学生存的客观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2008年4月1日起,独立学院不再颁发母体高校的学位证书,改由独立学院独立颁发学位证书。政策的出台意味着独立学院将失去“母体光环”,也寓意独立学院要重新审视发展机遇。广东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的政策是“鼓励独立,但不强求”。广东省教育厅学位办处长杨军认为,教育部采取审批独立学院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目的是,尽快推进独立学院在实质意义上的转轨、改制,真正赋予其自主办学的身份。

二、“硬币”的两面性——华软软件学院品牌建设演进过程

独立学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所创办的独立学院均在其学院前面冠以母体高校名字,即按照“xx大学xx学院”的模式冠名。独立学院相当于母体大学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按照“独”、“民”、“优”的模式进行独立运作,在现有的高校体制下,考生或家长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第一反应是先看母体高校,再看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这张品牌“名片”,就好像“硬币”具有两面性,在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之间演变。

结合专业性软件学院特点,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努力打造 “三园”特色校园,即“数字化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特别是近年来,华软软件学院在品牌建设中,积极建立媒体公共关系机制,主动联系大众媒体,重点打好“两张牌”:一是打好“特色”牌,从特色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走特色强校之路;二是打好“学生”牌,通过网站、品牌活动、传统活动、专业赛事、媒体宣传等途径展开,走育人培才之路。

以品牌建设的高度去导引常规的宣传、推广工作,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是华软软件学院品牌积累和沉淀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华软软件学院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长远发展,本着创新的精神,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积极发展以IT为特色的新兴学科,在广东省甚至全国民办高校中独树一帜,教学富有特色,管理创新、务实,以特色强品牌,以品牌强校,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努力建立一家中国著名的高等院校。

三华软软件学院有限资源下的品牌构建新闻宣传途径选择

独立学院本质上是民营属性,无国家财政支持,所有办学经费均是学院自己筹措资金。在有限资源支持下,独立学院要办出自主品牌,必须走特色办学路线。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在品牌建设中,坚持创新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以品牌建设为出发点,创新品牌新闻传播链,另一方面华软软件学院通过新闻传播塑造、推广和宣传华软教育品牌,同时以教学为中心,从教学、管理、服务上共同下功夫,向管理要质量。

1.依托大众新闻媒体,提高学院新闻宣传影响力

华软软件学院是培养IT人才的摇篮,该院积极加强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市有关媒体的联系,建立公共关系,建立华软教育品牌,将办学与人才培养的举措通过新闻媒体渠道传播,提升学院自主品牌形象。例如,华软软件学院每年保持在广州地区各大媒体消息报道近百条,并把新闻宣传作为公众形象展示的窗口之一。该院学生朱秋阳、潘冠都的作品《航空侦察飞行器》,在2011年全国“挑战杯”比赛中的演示画面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另外,《中国青年报》在挑战杯开幕式的报道中,也采用了该作品演示比赛画面。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游戏设计大赛,通过媒体宣传,提升了学院学生专业比赛动手能力和学院口碑。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统一传播口径,加强自身建设

华软软件学院依托现有的校园媒体“一网一报一团一台一屏”,树立品牌意识,全方位通过新闻加强品牌构建。“一网一报一团一台一屏”分别是华软新闻网、校报、传媒中心学生记者团、华软之声广播台、校园喷泉广场LED电子宣传屏。另外,学生记者也参与到学院品牌建设和新闻宣传中来,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品牌建设团队。华软软件学院也是广东省内高校较早成立品牌建设部门的院校之一。

3.打造“封面故事”校园品牌网站,彰显校园特色平台

华软软件学院以学院校园网为载体,建立“封面故事”、“校友回味坊”、“光荣榜”等特色品牌网站或栏目,定期将师生、学院特色活动、人或事通过此平台,进行图、文和视频的宣传或展示,第一时间向外界报道学院发展动态。学院此举不仅搭建起与外界、校友联系的平台,还建立起学院与社会联动的品牌效应。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封面故事”等,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少家长在网站上留言大赞此举。

4.塑造品牌活动,构建校园文化

华软软件学院现有“两大论坛”和“三大传统”。其中,“两大论坛”是“华软IT论坛”和“湖边讲台”。首届华软IT论坛于2009年开坛,罕有地齐聚了微软、IBM、SUN、PARASOFT等国际软件行业顶尖公司代表,畅论技术发展趋势及IT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行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而“湖边讲台”则定期地邀请知名教授学者、企业精英开讲,讲题包罗万有。热门的讲题甚至吸引外校的学生过来听讲,成为从化高校圈的知名讲坛。

学院自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一年一届、富有特色的华软“三大传统”,分别是:以科技应用、创新为宗旨的“科技学术节”,以文化艺能展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体现传承精神的“百年树人”植树活动。

5.重视微搏等新生媒体,知情就是力量

微博盛行,从个人的生活琐事至体育运动盛事,再到全球性的灾难事件,微博已成为网民们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重要渠道。华软软件学院紧随潮流,相继开通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纲”的服务理念,树立学院品牌良好形象,提升知名度和关注度。官方微博除同步更新新闻网新闻外,还为学生提供学院相关服务信息;另外,通过微博,学院可迅速获取师生等相关动态,第一时间根据舆情进行信息采集或决策。

四、华软软件学院特色的品牌要素构建举措

华软软件学院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精心开展品牌建设内容组织和目标锁定,积极通过新闻传播途径,将学校、学生、专业、师资和教育服务等品牌要素进行逐一分解或构建,同时,学院将学生在全国、省和市各级专业性比赛、文体赛事中所取得的喜讯,通过新闻宣传报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学院的特色建设发展动态和成绩,努力建设公众形象和“华软教育”自主品牌。

1.学校品牌构建

作为全国300多家独立学院中唯一的一所软件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十大优势专业院校”、“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教育机构”、“全国教育系统网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华软之名,因软件而立,因软件而显,因软件而优。华软软件学院自2002年建校起,就定位于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学院。“特色是本质的外化,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没有特色,千校一面,雷同平庸的大学也就失去了生命力。”[2]华软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两个专业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可与传统名牌公立高校的同类专业比肩媲美。这个“软”字,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华软的毕业生“软实力”比较强——自主自治能力较强、复合技能较强、信息素养较强、合作沟通能力较强、情感凝聚力较强。

2.学生品牌构建

华软软件学院以培养软件行业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定位,以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技能为培养目标。近年来,华软学子在省级以上的高级别各种专业赛事中屡屡获奖,该院抓住这一信息,在学院新闻网开辟“师生风采”和“学子榜样”专栏,及时采访报道学生获奖情况并向社会新闻媒体传播。该院十分重视和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团队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截止目前,2010届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专业王逸蓓同学被IBM录用,2011届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专业梁文仲、刘恩泽同学被为微软录用。另外,该院还将学生在校所获得的各类奖项以及喜讯,通过“光荣榜”的海报形式寄回学生所在高中阶段的母校,让中学与学院同乐,用学生的优秀事实和典型个案塑造华软学生品牌。

3.专业品牌构建

华软软件学院是全国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专业性软件学院,一以贯之做专做强软件特色,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成为广东省高校特色专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贸易、外语等文科专业的毕业生,也以IT应用技能见长而为用人单位称许。

华软软件学院现有9系1部3个研究所,共开设60余个专业方向。华软软件学院依托软件产业的发展,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软件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采用完全学分制,实施信息化管理,形成了以软件开发、网络工程、嵌入式技术、动漫制作、游戏设计、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积极发展以数字媒体艺术为特色的新兴学科,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

4.师资品牌构建

在师资引入方面,华软软件学院采取“三三制”原则,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来自传统高校的教师,具有高职称与丰富的教学经验;第二,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具有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能够将实践经验、最新技术和企业思维融入教学中;第三,来自海外有教学和工作经验的留学人员,能够引进海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拓宽国际视野。同时,学院还设立社会导师制,聘请成功人士担任学生的社会导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之交流的平台,通过耳濡目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教育服务品牌构建

第9篇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职业素质;课外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80-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毕业生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很难,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在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选”,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学生的职业素质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入学门槛的降低,使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下降,因此,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成为教育教学中要解决问题。该文探讨运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这座网络虚拟城市,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以实施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方案。

1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和职业素质教育状况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学生,因其生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使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相对复杂,使“90后”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学生组织纪律性差,个人主义强,集体荣誉感差。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表现怕苦怕累,做事责任心不强现象。因高职学生文化水平比较低,反映在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同时,由于大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迷茫,对社会职业以及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不了解。而通过对企业调研,企业反映现在90后的员工是越来越难管理,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让高职学生尽快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成为了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体验内化等活动而逐步养成的[1]。

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形式是第一:开设“两课”必修课,第二:利用第二课堂进行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第三:由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及开展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但由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必须长流水、不间断,因此,除了上述的教育形式外,更重要是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之中[2]。通过专业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而大学城空间的出现为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由此,提出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方案,并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探索实践。

2 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方案

通过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方案,第一:是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资源库包括:励志教育、职场礼仪、职业心态、职业素质、求职指南、学习技巧、教学资源等。

第二: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专业教学中,并做为专业课程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到大学城空间去阅读与职业素质教育有关的文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表现,将其纳入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平时成绩考核部分。

第三: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职场礼仪引导学生按照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时,通过励志教育和职业心态教育鼓励学生。当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训练时,要从职业素质的角度,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3 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

3.1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

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根据高职学生存在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不强现象,开展对学生励志教育。通过收集名家名言、推荐励志电影和用本校校友成长经历事迹等方法,激励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

2)根据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注重自身仪表仪态,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尊重他人的现象,开展对学生职场礼仪教育。让学生通过阅读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职场礼仪栏目中的文章了解礼仪十要点,以及在各种职业场合下的职业礼仪,举止、谈吐、服饰和仪容等礼节,并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3)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表现怕苦怕累,做事责任心不强,个别学生还有偏执和对抗情绪的现象,开展对学生职业心态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让思维控制情绪,明白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蕴藏着新的机会,并给学生提出处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平常的心态、感恩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和自律的心态,明白首先要求自我的改变,才能感染别人去改变。

4)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了解职业情况,培养职业兴趣,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的职业素质栏目中为学生介绍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职场沟通宝典。并结合IT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IT从业人员最关键的职业素质是要喜创新、会沟通、服务意识强、肯吃苦、耐得住寂寞、学习能力强。

5)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本人所教授课程分别开设置学习技巧和教学资源栏目。

6)根据学生求职需要,在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开设置了求职指南栏目,告诉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如何面试,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

3.2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

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首先为了方便学生能迅速查询到所需的职业素质方面资料,在大学城空间本人首页中间部分设置职业素质教育导航栏。通过导航栏,学生可直接点击导航栏上的按钮,进入相应的学习栏目,查看相应的资源。

第二,在大学城空间一级栏目下构建传道、授业、解惑栏目,并设置了三个子栏目,分别为:与同行交流、与学生交流和学习技巧栏目。在与学生交流子栏目下分别设置了职业素质、职业礼仪、职业心态和求职指南等栏目,并共享相应职业素质资源。

在职业素质栏目中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化的几个要素、职场沟通宝典、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文章。

在职场礼仪栏目中介绍了礼仪十要点、举止礼仪、谈吐礼仪、服饰礼仪、仪容礼仪等。并根据具体职业提出接待细节礼节、办公室礼仪、政务礼仪、公务人员举止要求等。

在职业心态栏目中有什么是职业心态,如何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学会带着欣赏心态去观察事物,以及一系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文章等。

在求职指南目中有介绍了简历制作细节,面试需要注意的得分细节,面试过程中,HR更看重什么?并针对具体岗位提出面试销售职位的四大技巧,HR讲述网络编辑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以及网络工程师应如何走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等。

还有根据本人所教授的课程分别开设置学习技巧和教学资源栏目。教学资源栏目中包括课件、教学项目、教学视频和教学参考资料等。

4 运用大学城空间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为了将职业素质教育开展起来,在构建好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栏目和上传共享文件后,于2012年上学期分别在计算机应用1101班、高汽制1103班和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选修班,以及高网络1001班、高计算机1001班中开展了大学城空间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对本人所授课班级学生如计算机应用1101班、高汽制1103班和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选修班要求必须到大学城空间完成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栏目中的文章阅读,并回复老师,谈自己的感觉。同时,本人给曾经授过课的班级学生发出邀请,欢迎他们阅读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的共享文章,并发表他们意见。

2)制定空间职业素质教育考核要求,并将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占平时考核成绩的10%。

3)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课后学习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讲授一些有关职业素质教育素材,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通过一个多学期期实践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很多学生通阅读文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回复有几千条,还有许多学生给我留言表示感谢。

5 结束语

通过大学城空间这平台实现了将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课外拓展,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课外学习平台,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