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

时间:2023-06-02 15:39:05

导语: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

第1篇

Abstract: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is more practical and it has a wide range of adaptabili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build the integrat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

Key words: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practice teaching system;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54-02

0 引言

管理一门科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管理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但只懂得理论是不够的,管理还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实践,还要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管理学阐述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否科学,因此,实践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在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之后发现,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之间并不是吻合的,而且分歧很大。不少单位都觉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责任心,同时还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创新能力,不能将自身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为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注意到实际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与实际需要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各实践环节的内容衔接不紧密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直接与课程配套的环节,如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等。还包括企业模拟决策、创业策划、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虽然在各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上,会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各课程由浅到深的连续问题,如在学习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课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及其课程设计,在第六、七学期,开设创业策划、商业实习、企业诊断等综合实践环节,在第八学期,设置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但是,在各环节的教学内容衔接上,还不够紧密,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工商管理实践,不能将其系统化,为了使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工商管理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1.2 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管理类实践教学也应是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方式还比较单一,这种方式常常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此,应该丰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方式。特别是引入计算机模拟实践内容,这也是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趋势。

1.3 实地实习限制较多 有些企业不愿让外人了解其具体的管理情况,组织学生到单位去实习,受到很多限制,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很少。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学校进一步做好工商管理综合性实践教学工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工商管理一体化、综合性实践教学是连接工商管理理论和工商管理实践的纽带。

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思路。

2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力求体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色。

2.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这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以学生为本,即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需要、学生能力拓展及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重点是开展以工商企业经营运作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其核心是拓展学生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2.2 实用性原则 工商管理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争取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跟工商企业之间保持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领略到各类企业的管理实务。

2.3 过程管理原则 全面、系统的管理各种会给实践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实践教学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目标顺利的开展。

2.4 一体化原则 也就是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以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上都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思想。遵循这一原则首先重视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配合好内部的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其次,我们在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问题。我们要努力创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更好的将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将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实习与实验结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能力。

3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分散与集中的结合、手段与目标的结合,在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体系时,我们主要是从目标、时间、手段、空间4个层面展开的。

3.1 目标层面 我们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时,要注重对其基础的巩固以及能力的提高,我们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分层次进行,具体包括3个层次: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这3个层次需要依次展开,逐步提高学生能力。经过这3个层次的训练之后,实现整个培养目标。

3.2 时间层面 在构建实践体系个过程中,不得违背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规定,而且在实践环节中能够充分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设计体系时,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如大学一二年级先学习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基本理论课程,二年级后设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及其课程设计,训练学生运用教学软件分析市场营销问题;到三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开设商业实习、企业诊断、创业策划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到四年级后半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不同时间阶段有不同的训练目标。

3.3 手段层面 在实践教学手段上,我们注重的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轻松地通过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如利用经济预测软件、经济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训练等,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

3.4 空间层面 要想把我们的教学资源很好地调动起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更加清楚企业的实际管理运作,这样他们在面临实际中的困难时,就能够得心应手的解决。从空间维度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教学、校内独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课外科技活动4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理论到时间的原则。

4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4.1 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们就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要做好实践教学,相关的老师不仅仅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工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将工商管理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4.2 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教师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实践教学中去。比如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可以加入实践教学前准备工作,在综合考虑到教学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来说,基本上都需要教师自己去查找并整理案例材料。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尽快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践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工商管理实验室建设。经过仔细研究了我国比较出名的一些经管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之后,借鉴其经验来更好地建设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软件体系。在校外实践方面,主要是要保证高质量的基地建设以及严格的规范管理。各个学院要与实习基地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一定要规划好实习内容,不要出现实习内容与整体培养方案不一致的情况。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同时还直接关乎学生的就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保持高度的关注。当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更加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时,我校的实践教学必然会创造新的辉煌,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实现应用型高校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2]余雪杰.工商管理专业“三维一体”实验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5).

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论教学以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

(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应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攀升,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增,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又一大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以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培养人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地方性高等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掌握技能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因而,要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必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沿袭学术型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没有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学时安排上,实践教学学时明显偏少,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较低。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和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完全衔接。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较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鉴于社会和教育部对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宣传和引导,各高校都已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基本建设等耗用的资金较大,人均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但是,高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必然缺乏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五)实践教学基地匮乏

基于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为增加就业的砝码,相当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取得各种证书,对毕业实习不感兴趣。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2007年1号文件和2号文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践渠道;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综合性改革。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一套“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认知能力。实验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各部分理论内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分析、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校外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做好铺垫。专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打下基础。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三)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与才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家乡或某地区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调动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学科竞赛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剖析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创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所学全部理论,集中探讨某一层面的具体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实例分析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本科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跨越校内专业模拟实验到学生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再到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果,无法准确分辨某项管理工作运用了什么知识。此外,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不能仅指望通过一门或几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北京物资学院提倡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案例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二)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主要利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践模拟。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利用的实验室包括:ERP沙盘实验室、SAP实验室、用友实验室、金蝶实验室、苹果实验室、汽车营销4S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另外,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平台建设,购置了SAP、微软、苹果、用友、金蝶等知名厂商的应用软件课程,帮助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丰富学生课余实践活动

北京物资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市场营销大赛等等。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做实习生。

(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北京物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简称“商道”)、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简称“尖峰时刻”)、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简称GMC)、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等。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全国及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五)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北京物资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另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授,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与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实践,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根据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协商,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延长了校外实习的时间,专业认识实习延长至6周,专业实习延长至10周,毕业实习延长至12周。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2.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有关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孙占学,周林图.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教育评论,2007(1)

第3篇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本次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某一职业上的胜任度。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三个部分,具体构成如表1。职业素质包括责任心,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是对人内在的一种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某一职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但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很多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同的职业在对职业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的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按照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6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的部门主管。共发放56份问卷,回收56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49份,其中国家机关6份,事业单位21份,企业22份,包括:国有企业6份,民营企业7份,外资企业4份,其他类型企业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分析数据表明:在4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工商管理需求状况是:非常需求者有4个,占8%;较多需求者有2个,占4%;一般需求者有27个,占56%;较少需求者有11,占22%;无需求者5个,占10%。调查者所在企业过去三年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为:呈上升趋势的有16家,占33%;呈基本持平的有25家,占51%;呈下降趋势的8家,占16%。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不需要,可以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就业面是很广的,市场的相容性很高。就需求变动来说,少数企业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大多处于上升趋势或持平。从每一种企业性质单独分析需求变动,在国家机关中:呈上升趋势的有67%;事业企业中呈上升趋势的有38%,呈基本持平趋势的有48%;其。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这类企业中有较大的需求。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和就业总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度分析数据表明:49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非常胜任的有4份,占8%;认为比较胜任的有32份,占66%;认为勉强胜任的有9份,占18;认为不太胜任的有2份,占4%;认为极不胜任的有2份,占4%。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还是不错的,基本得到企业的肯定。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会由于专业特性,自身对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分析胜任度的同时我们还调查了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认为能够胜任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的有3份,占6%;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19份,占39%;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有9份,占18%;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的有5份占10%;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有13份,占27%。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这便涉及到该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一种迁移能力,即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针对较宽的知识面,表现出的不精通,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用人中相对于知识储备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高等教育的现状多少有些出入。

3.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适应度要求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等。针对被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的要求,数据处理如下:要求英语四级的有27份,占55%;要求英语六级的有14份,占29%;要求达到商务英语水平的有一份,占2%;要求到托福,雅思的有一份,占2%;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的有5份,占10%。由此可得,90%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要求,主要要求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针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统计数据如下:要求基本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6份,占12%;要求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40份,占82%;要求有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的有2份,占4%;其他要求的有1份,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熟练office为主。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在49份问卷中,有23份显示应该具有,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同样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4.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度要求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般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频数比较大,目前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一下。其他专业会由于有些已经饱和或是国内发展不成熟等原因频数较低。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考取并获得相关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为在49份有效问卷中有5份认为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10%;其余44份认为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90%。由此看来考取相关的证书是有必要的,这是对自己有专业知识的一种说明。对于有必要考取证书的44份,如下图:这里的证书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一种资格证,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的证明,图2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和会计类证书的需求。针对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去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外,法律知识,贸易知识在现代企业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抢夺市场的速度。法律知识是保证企业受到非法打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期望是与社会背景,国际背景相吻合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5.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适应度要求我们选取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效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学习新知识的态度进行选择排序,从中选则四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再按主次排序。处于首位的职业素质的频数、比率为:职业道德,27份,56%;专业素养6份。12%;身体素质0份;心理素质4份8%;工作效率1份,2%;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6份,12%;责任心强5份,10%;学习新知识的态度0份。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是专业素养、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等。这些素质会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是人内心深处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不易被改变的一项,相比较而言,知识则更容易掌握,而好的道德情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是在校期间大家会忽略的一项,对于我们的就业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6.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企业工作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建议有:(1)、加强口语;(2)、加强社交礼仪;(3)、加强商务英语;(4)、公共关系;(5)、心理教育课程;(6)、法律知识课程;(7)、社会政策研究;(8)、实践课;(9)、人文类课程;(10)、艺术鉴赏类课程;(11)、文学课程;(12)、公司财务管理;(13)、演讲与沟通能力;(14)office高级操作培训;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生的需求也因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在企事业单位达到基本满意。该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参照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来进行。具体的结论建议如下:

1.突出核心课程,完善教学环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特别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工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贴近工商管理实际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如社交口才、商务英语、文艺类课程、中外公司企业文化、职场商务礼仪、职场心理学、办公软件高级课程、社会政策研究课、企业实践调研课等;同时突出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和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同时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结合试卷或结课论文(期末)、模拟实习公司、章节案例演讲、项目策划书等全方位的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2.学生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应该关注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下二级学科的人才需求与兴趣方向,选择一个细分的专业方向,改变宽而不精的知识结构,加强责任心、培养职业道德同时熟练的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并根据自身就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4篇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放慢了我国经济开展步伐,各行各业的竞争更爲剧烈。面对这一现状,社会要求各高校培育出顺应行业开展的更高程度的工商管理人才以顺应企业开展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不能满足社会开展需求。本研讨对行业顺应性停止剖析,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中存在的成绩并对树立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行业顺应性;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

工商管理专业是各高校的一个根底专业,其次要职责是爲行业企业培育契合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时开展,各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时提升,既要求各高校爲其提供少量的工商管理人才,又要求提升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才能程度,保证人才的质量程度。

一、行业顺应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开展处于转型阶段,各行业企业迅速开展壮大,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有研讨标明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出现逐年上升趋向。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变开展,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下培育出的工商管理人才已不能顺应行业企业的开展需求。各行各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范围和需求方向各不相反,如有的效劳行业需求的多是擅长市场营销的工商管理人才,而技术性企业需求的则是技术类工商管理人才,修建施工类企业需求的能够是推销类工商管理人才。另外有的行业需求的是硕士工商管理人才,而有的行业需求的则是本科或专科工商管理人才。总之不同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出现多样化趋向,但是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缺乏针对性。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中存在的成绩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对工商管理人才停止培育时缺乏对行业需求而层析、需求方向的考量。虽然很多高校都曾经依据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设置了不同类别的工商管理专业,但是在停止人才培育进程中仍出现分歧化趋向。详细剖析如下:

(1)不同类别的工商管理人才出现趋异化趋向

近年来各高校依据行业企业的开展都纷繁设立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行业企业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以期对培育契合不同行业要求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受学校师资力气及程度的影响各类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出现趋异化趋向,而且课程门类较多,毫无针对性。因而不能起到爲不同行业培育有针对性人才的作用。

(2)课程理论性较差

各高校在停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时,爲其课程内容多空泛没有实践内容,而且缺乏理论性,先生在经过学习后很难学习到实在可用的知识,更无法将其运用于理论当中。另内在课程布置上没有理论性课程的相关布置,虽然先生有实习时机可以停止理论,但是实习多流域方式,先生在实习进程中并不能实在展开有针对性的理论。因而这一课程形式间接招致各高校向行业保送的工商管理人才不具有行业所需的理论才能。

(3)教学理念陈腐

虽然在应对行业企业转变进程中各高校正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做出一定调整,但是教学理念陈腐,课堂仍是以教员演讲式停止,先生没有发扬其主置,只是主动的承受教员灌输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理念下培育出的先生毫无特征,缺乏必要的创新才能及敏锐的洞察力。而现阶段行业企业曾经不需求只要执行才能不会开展创新的工商管理人才。

三、树立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

在现阶段行业顺应性背景下高校需求针对本身实践状况停止精确定位有针对性的对工商管理专业先生停止培育,爲各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对此各高校必需树立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详细建议如下:

(1)有针对性的停止特性化培育

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师资、生源的实践状况来设定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方向,兴办学校特征工商管理培育专业,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合理布置课程内容。如医学类院校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时应以医学类爲主,对医院对工商管理类先生的实践需求停止深化剖析来设置课程,并参加医学概论等相关课程。

(2)展开行业理论

理论性是工商管理人才必备的才能,在对先生停止培育的进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先生理论才能程度的培育,只要这样才干向相关行业保送所需人才。对此各高校可以与各行业展开协作,爲高校培育所需人才,由行业爲学校提供理论场所。在对先生停止实际课程解说的进程中配合一定量的理论课程。提升先生实际及理论的综合才能程度。

(3)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

教员教学理念是决议教学形式的关键要素。要想彻底改动教学形式必需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对此学校要对教员展开宣传教育,引导教员承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此外学校还可以活期举行研讨会,约请专家对教员停止宣传教育,从而转变教员的教学理念。只要这样才干推进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的疾速转变。总结: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各行业企业迅速开展壮大,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时提升,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程度更高。但是我国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才培育形式绝对落后,不能满足行业开展需求。这一现状招致工商管理专业先生毕业后找任务困难,而各行业企业没有可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可用,这种需求矛盾非常严重。各高校必需结合本身实践状况对人才培育形式停止变革。

参考文献

[1]姬雄华,冯飞.基于行业与职业岗位双重顺应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形式研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迷信版),2016,38(2):118-121.

第5篇

经过30年的发展,大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积极投身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组织和完成了大量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工作,而与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有关的工作、政策、课题却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大量资料调查和取证,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大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建设工商管理文化体系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对高校工商管理文化体系理解不够充分,仅仅将工商文化建设专注于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大部分关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的理论不够系统,支离破碎;相关制度与工商管理文化建设不协调,不能有力地推动校园工商管理文化建设;很多民办高校在校园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的管理混乱;许多民办高校在工商管理文化建设上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的计划;很多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未能结合自身特点,对西方办学模式生搬硬套,盲目跟风,在工商文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人这个文化主体等等。

2.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建议

2.1以校风校训校歌为载体,弘扬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民办高校的学校管理层和工商管理系或学院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在校风校训校歌中适当加入工商管理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校园、学院、专业、班级、宿舍这五个层次上,形成工商管理文化氛围,让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工商管理文化的元素。成立工商管理类社团,让学生自己实践工商管理文化。经常举办关于工商管理文化的讲座,让学生受到这类文化的熏陶。

2.2营造良好的工商管理文化环境,在食堂、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适当宣传工商管理文化。将某些道路和建筑以工商管理类著名人物或理念命名。设立工商管理文化周之类的系统性宣传活动。

2.3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出台加强工商管理文化的政策和措施,让工商管理文化深入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每一个办学过程。可以创立几个与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相关的刊物,定时定点发放到学生手上,让学生了解工商管理文化。在学校和院系的层次上,成立专门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小组,直接领导和推广校园工商管理文化。设立工商管理文化建设专项人才引进基金,大力引进工商管理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

2.4积极设立关于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基金,鼓励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与研究。不断扩充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力量。例如设立本科生工商管理文化创新基金,把本科生拉入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队伍里。

第6篇

1.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层次性差别

工商管理专业不管是职业院校,还是地方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重点院校甚至是研究生层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也是按核心课程来开设的。对所涉及到的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组织行为、战略管理等,都是面面俱到,但又都是浅尝辄止,就连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也只是从管理的原理、概念、范围等方面进行定性讲述,而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和使用工具,都很少讲述,这势必导致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同质化。

2.培养模式大同小异

在4年的时间内,培养模式基本上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穿插几次见习期和最后的毕业实习,并且见习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在课堂教学方面,更多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头脑风暴式或情景模拟式,旨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讨论方式基本没有。见习环节更只是到此一游式的完成任务。并且在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也是以传统教材为主,选择的依据基本上是按教材编写单位或个人的所谓“名气”大小来定:本科生教材按国内权威性大小来定、研究生教材按国外商学院的权威性大小来定,而对于体现教师水平和见解的专题性讲座则较少。

3.教师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

在我国的高校中,由于体制的局限,禁锢了人才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自由流动,也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只有很少的教师有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或企业服务经验。由于自身都缺少对企业的认知,还指望依靠教师培养出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的人才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并且,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构成中,更多的是文科背景的教师,所以有些在实践中需要的定性分析结论都很难得到,这也是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原因之一。

4.人才的适应性差,就业困难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泛而浅,导致了一种“什么都略知,但什么都不懂”的尴尬。调查显示,企业最不能接受的专业就是本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从学校的就业统计中也能佐证这一点。作为一个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是不可能按复合型人才安排其工作岗位的,只能是以如文秘、人力资源、销售等某个专业岗位进行工作安排,而这些专业又都有对应的专业性人才。因此,相比纯粹的工商管理专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或文秘专业在企业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

二、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特征

从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的进行分析,要真正达到卓越应用型标准,一个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符合以下特征。

1.宽基础、厚功底

这是对所有卓越人才的一个通用标准。只有具备宽阔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一种终身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大学教育应该强化的是“学习能力”的学习,而不应强化对于具体到某本书本的学习,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然,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很重要,因为这是构建专业理论基础的“细胞”。但因为知识的日新月异,死学书本只会陷入教条主义的框框之中。笔者强调的是从具体书本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运用、学会可持续的学习。

2.有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产生符合逻辑规律的好思路的前提,也是衡量“普通人才”和“卓越人才”的标志。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思路,只会按部就班,只会坐等别人的指示,这种人才能算卓越人才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遵循逻辑发展规律,即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洞悉和发现问题、要有独到的分析能力能准确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有不拘一格的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行力以解决好问题。

3.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都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学科,其科学性自然是勿用多说的,而管理的艺术性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因管理对象和环境是不确定的,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去套用,就必须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把现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进行灵活运用,而这个灵活运用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在管理学中很流传的一句话就是“管理中惟一不变的事就是永远在变”。在管理的实践中有很多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我们既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好这些具体的方法和工具,更要在实践中运用好这些方法和工具,不能生搬硬套,要顺其自然才能不着痕迹而浑如天成。现实中的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对过程关注得少。因此,在现状与结果之间,进行怎样的具体操作有非常大的发挥空间,不同的人实施的效果会截然不同。这就是管理艺术性的体现,也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4.有很好的沟通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但一个人能否成功,90%是受沟通能力影响的。沟通能力既影响到周围的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以及你是否能融入到团队中,同时又直接影响到执行力,而执行力好坏对结果的好坏是具有强相关作用的。如前所述,管理是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一种活动,不论策划方案多么完美,但如果不能落地实施、或者因为团队其他成员不能理解、或者因为沟通不到位而影响执行等等,组织对个人的评价结果是可想而知的。5.要求了解和掌握具体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具体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毫无疑问,先进的“武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些工具和方法是死的,存在因人而异的运用效果。因此,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工具和方法,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才能艺术地灵活运用,才能取得实用、高效的效果,也才能显示出卓越人才的功夫。

三、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

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综合性、复杂性”。“应用性”也为“适用性”,即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书本到实战的“无缝对接”;“综合性”是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按“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去定位自己,不但能从事基础性工作,还能从事管理性工作,不但能从事单一工作,还能从事不同岗位的其他工作。即所谓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复杂性”是指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因为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在实际中更多面对的是变化环境中的人和事,不具有稳定特点,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对工作结果的评价往往并不是用“对与错”或“成功与失败”的定量标准来简单判断,而更多的是“效率的高与低”或“效果的好与坏”等定性标准来进行评判,这种评价标准又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也需要智慧和勇气,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毅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在针对具体的培养模式上,笔者提以下五点建议。

1.树立“卓越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意识

意识先行,意识能影响行为,从社会和学校层面上具有了这种意识,就能从政策上进行支持。“卓越人才”的培养既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又不能跟风盲动,要结合学校和地方的特点,发挥优势定好位,才能真正为地方经济建议服务。具体讲,就是结合目前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在全国的1200多所本科院校中,地方政府和学校先定好作为应用型本科的位,主动把自己归于1999年后新建的600多所本科院校的行列,然后在办学思路、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实践环节、实验室建议等方面按照“应用型”的目标进行构建。

2.允许学生“同班不同课”,在“大”专业的背景下,可以进行“小”方向的选择

尽管都是工商专业的学生,但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不同的,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小方向的机会,让每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至少重点选择一个个人重点强化的方向,这种重点强化的方向最好是本学科内的,比如在学好工商专业的课程之外,再重点强化会计方向的知识、营销方向的知识或人力资源方向的知识,以达到“突破重点、以点带面”的效果,重新树立形象,变工商管理专业“泛而浅”为“宽而精”。同时,注重个性培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求真务实、执着向上的品德,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既有“宽而精”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又有源源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务实的品德,为成为卓越人才打下基础。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选择和学习特点,以“小班”形式到一些对口的实习实训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在实战中增长才干和能力。

3.改变课程设置,实行导师制、落实学分制

本科教育也是一种基础教育,只不过是一种体现专业的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全”,强调学生必须学好体现专业标志的几门课程,对于这些体现专业标志的课程开设,在教材选择、授课方式、辅导教材使用、课时安排等方面都要围绕“精”做文章。并且,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要求强的特点,在完成公共基础课、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可以考虑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对学生在专业学习、知识构建、思想启发、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实施学分制,要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和爱好,在导师建议下,灵活进行选修课的选择学习,这样既保证了专业,又挖掘了个性。并且,学校也可根据行业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增设一些体现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公共通用课程以供学生选择。通过在课程设置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配备一些从企业中聘请的校外导师,由校外导师直接带到企业去现场实训。

4.改革教学方式,引入“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形式上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设置仿真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在课堂组织上,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采用围成一圈的座位形式或分成不同的小组形式,教师只是做顾问和点评,通过“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方案。这样做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很有帮助,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与企业共同设置课程和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5.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建设,实现“校企结合”,构建能打通理论与实践“任督二脉”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汲取知识的两条重要途径。在校内,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形式,完成学生的理论学习过程,但这些环节都只是抽象的理性概念,还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上升到感性认识的高度。因此,学校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实战经验、能提升学生感性认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队伍的成员可以是学校内的,也可以是学校外的,“只要能为我所用,不一定为我所有”,这样,在对教师的选择上就会面很宽。特别是在专业课方面,一定要注重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在校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目前基本的做法就是到企业实习或者建立实训基地,这两种方法都还有可行之处,只不过是在实践的时间上以及涉及的深度上要能有所保障,效果才会更明显。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企业 工商管理 培训 加强 水平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入与发展,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逐渐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业日益关注并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工作。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之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了摆在企业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分析了现存的管理培训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加强管理培训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培训质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能力。

1 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同时还有部分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面向世界,同时,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培训以帮助领导干部驾驭企业从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国家所确定的企业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内容,以达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工商管理培训又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项目。

总而言之,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加强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并认为培训是不必要的,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领导甚至会借故推托不参与培训。二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很难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也同样会造成应试培训的结果。

3 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鉴于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针对现存的培训机制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而探讨加强培训的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领导、员工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而提高对培训的重视又必须先从领导干部内部抓起,只有在领导干部内部端正了对培训的态度,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而干部领导层则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宣讲,使员工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无论是领导或是各层员工,都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培训无效益”的观念,把工商管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增强管理培训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识并理解只有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要拓宽视野、重新站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深刻认识对全企业员工进行全方位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现实重要性。

第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改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管理专家人才。同时,多参与国际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会,交流管理培训心得。另外,通过鼓励培训教师开展课题调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提高培训教师对培训对象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相对来说,工商管理培训层次高、内容复杂且任务重,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培训也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训工作现代化。此外,培训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等。通过培训可以弥补干部的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但也有人提出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培训的重点。除了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侧重地确定培训内容也很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人才对培训也出现了个性化要求。有人强调理论思辨能力的培训,也有人强调管理技能的培养,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培训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还要求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内容专业化、时代化。

第8篇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商业诚信环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教师梯队合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都比较快。以美国富乐敦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自1957年建立以来,以其应用型和研究性的传统而闻名,并不断地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领探讨工商管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从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商学院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高校商学院管理类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日趋成熟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2) 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和DMA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其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以及市场需求而设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与领导性。

(3)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从学生入学起就介入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构建强大的现代技术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各类信息。

而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从目前经济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

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特点如下:

(1) 计划经济时期高等院校经济学分科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都是建立在原工业经济或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现实企业类管理问题存在偏差。

(2)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的呼声好像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上直接照搬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果,要么是课程设置“水土不服”而流产,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而使得许多课程难以开出或降低要求开设。

(3) 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的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严重:把国外MBA课程直接复制到本科教育中。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课程而展开。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从我们统计出的项目可看出,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同点与异同点,以及通过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所透视出其他问题。

相同点是在课程设置结构和体系上,主要的课程结构体系是相同的,分为三大板块:①必修课即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与实习课(在商学院内规定学生的实践课必须达到10周以上,最后实习单位出证明);②专业选修课程即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而选。③公共选修课程即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设置的。学生按学分制完成整个大学的学习。

异同点主要是在提交论文的形式和授课方式及人数上以及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上。

1. 美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不需要像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那样需要完成论文,而是需要完成项目。学校多鼓励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项目或各类自愿者活动,使学生积累公司、机构或社区等管理工作的经验。另外对每门课程的学习都非常地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期末考试分占比10〜30%左右,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基本上很多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是没有选定专业的,需要在大学三四年级才来选定专业。

2. 在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上,我国的学生毕业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美国学生的毕业率以富乐敦大学为例:学生毕业率即按四年计算的,只有45%的学生能够按时毕业。平时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课后自学和小组学习。许多作业的完成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学校校园网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的学与教的数据库是很庞大的。

3. 小班授课,上课时间灵活,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多数课,上课人数多是30人左右,基本上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上课时间灵活是指学校充分地发挥现有的教学设施资源,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包括中午的1〜2点都安排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各专业的特点网上选课上。美国富乐敦教学资源最大化还表现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方面,学校图书馆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学生们全部免费上网,可以很方便和快速地查阅任何资料,图书馆还免费提供小组研讨室和案例研究室。

4. 根据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处理好上课与打工的关系。在美国高校大学费用一直是很高的。大多数的美国家庭要负担起(特别是私立和有名的公立学校)孩子上大学的所有费用花销,还是感到很昂贵的。少部分美国家庭连孩子上公立大学的费用也难以应付,因此,在校学生打工较普遍,但是要边学习和边打工是非常辛苦的。学生一进校都要要求了解要打工必须处理好上课学习与打工挣钱的关系,把握好打工的度,认识到打工和实践零距离接触的意义。对此,为帮助学生处理好上课与打工的关系,通常学校要作必要的引导并会为学生提供很多打工的机会和相关信息。学校还有完整的奖学金制度,提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以资助经济窘迫的学生完成学业和激励优秀学生学习。

5. 课程设置上更贴近市场,注重与工商企业的实证结合。美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偏重现代商科类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各类动手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 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倡导行动学习,注重适合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科学知识与工商管理实践的角度研究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构成、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分布等而设置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2.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自己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应用性的创新,既注重当下的和未来的应用性创新,又注重国际的和区域的应用性创新,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工商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而设置适合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技能知识(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与理论知识(学生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

3.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定位,即从高级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转化,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

4. 改善成绩评定方式,从课前准备、案例分析报告文案、课堂讨论表现以及讨论时间的把握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展开考核,并将此评定结果纳入期末综合成绩评定。

第9篇

校企合作机制是否完善是决定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及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校内实践基地只能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及利用情况更为重要,即通过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满足学校、学生、教师、企业的需求,各方利益平衡,才能促进合作的长期有效进行。目前学校没有从利益各方的实际出发制定校外实践教学规划,利益机制、执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没有形成,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受挫,合作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提高,教师和学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不能实现。

2工商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思路

2.1深入企业调研,完善培养计划

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社会调研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培养计划[4],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主旨。根据校企双方教学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制定联合培养计划过程中,学校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使用意见,考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方的企业应从市场主体的视角,提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使得人才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还应有一定的弹性,能根据校企间的沟通结果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教学过程中不适应的教学环节与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加强学生的社会调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2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作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基础的课程体系是完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载体与核心。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人才应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应充分吸收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的建议,根据“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的原则,构建“基础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基础平台(如英语、经济数学、大学语文等);必修模块(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课程实验等);专业能力模块(市场调研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实习等);专业方向模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业计划书撰写、创业模拟等)。基础平台突出通用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必修模块强调基础专业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素质培养[5]。专业能力模块以已修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训练与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方向模块针对职业岗位,强调专业方向上的全面展开与深化,着力构建工商管理人才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明确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两个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校内学习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相关的课程实验、实训,训练基本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企业学习以实践教学为主,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两者应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2.3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组织教师挂职锻炼。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历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实际的管理实践锻炼,实践能力不强。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验的能力,学校应研究制定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担任各级部门经理助理,协助部门经理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合作企业应按照校企合作协议,安排企业管理骨干作为导师,指导学校的青年教师在企业内部各级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进行轮岗训练,学习企业的管理实践。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承担产学研项目等形式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研究,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6]。此外,青年教师还可以把主持或参与的产学研项目加工整理成学习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料,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密切结合,可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得到提升。第二,做好校外教师的选聘。首先,由合作企业遴选工作负责、业务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客座教授。选聘他们参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学生可学习到大量实用的工商企业管理技能,积累初步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主动性[6]。其次,工商管理专业合作培养委员会组织客座教授就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体系、授课内容、教学资源、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问题与校内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互动,增进客座教授对人才培养要求以及培养过程的了解。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校内教师也可获取许多企业管理实践知识,加深对企业运营实践的认识。再次,组织校内教师、客座教授相互听课观摩,检验客座教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同时也为客座教授的选聘积累经验。客座教授具有十分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根据客座教授的特长与优势,可安排他们承担学生的理论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也可举办企业管理实践讲座,增加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

2.4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第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双向互动的现代教学方式。作为系统地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更多地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方法与途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二,更新教学手段。远程教学、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技术支撑,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学校应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开发和引进各种教学软件,完善校园学习网络,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课程,可灵活采用专题讨论、现场体验、案例教学、操作示范、项目驱动、软件模拟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提高。

2.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手段

根据实际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双方应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实验、模拟实训、社会调查、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第一,建设校企共享的工商管理实验室。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建设,运用各种实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工商管理实验室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学校往往出现经费不足,软硬件达不到实践教学要求等情况。校企双方可通过协商合作共建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企业自身生产运营管理的需要而采购各种管理软件与硬件设施。可由企业投入实验设施、软件系统,学校提供场所,负责实验室运行、管理与维护。校企双方共享实验室资源,使实验室资源使用效率得以提高。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既满足了企业运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实验、实训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企业还可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工商管理实验室建设提供支持。第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实践基地是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产生感性认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学习实践,学生可提升工作岗位技能,熟悉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未来职业角色。学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应着重考察企业的管理水平,选择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方法科学的企业,按照平等协商、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按照协议规定接收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实习。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学生的企业实践内容,并做好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学生实习时依据实习指导书要求,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并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应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实习效果,总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推动实习工作不断完善。第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考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效果,应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制定考核方法,构建突出知识运用与实践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校自评、用人单位评价、合作企业评价与学生评价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科学、客观测评,分析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实践教学改进的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7]。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