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

时间:2023-06-02 15:39:09

导语:在校园里的数学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人力资源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学校管理,是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努力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因此,学校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教师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教学过程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强人民的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学校发展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特别是在实行绩效工资管理过程中成为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对待教师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创新地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考核处罚等。在现实生活中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头脑中滋生起来,有些教师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津贴、福利发足了才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但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少学校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资不少,而教育质量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不高,反倒贻误了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机。比如有些学校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事实上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因为物质激励太高会带来副作用,首先会使教师之间彼此封锁新的课程改革信息,对教学资源不进行集体整合,甚至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障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严重者教师之间为了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拼命地抢时间给学生补课,影响学校整个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学校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环境

用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人、塑造人。校园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校园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教育教学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教师认可的校园文化来管理,可以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可操作、易把握、能考核且公正、公平,公开的激励机制量化方案

激励机制首先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考核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学校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

3.实行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现状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可以运用工作效果激励,工作量激励等,尽量把教师放在他所专长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种类以增加教师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教师通过“教代会”中的代表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较为普遍。

但“教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学校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当教师完成他的本期教育教学并获得全年级第一名时,他就优先被评为“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结果,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教师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校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校园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建立和实施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创造教育佳绩的一个秘方,学校要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教育改革的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学校要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80年代教育主要注重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教师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学校就应制定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要让教师更并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要让教师多一点学习的空间、多一点实践教学的办法,多一点关爱学生的思想等。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激励应有多条路径:例如让教育教学突出业绩的教师可优先评级、评优、晋升等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教学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导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位名师和教育专家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教学业绩。如果学校激励只有一条路径就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用多条激励路径,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能安心在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教师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学校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学校采取的激励的手段要灵活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科目、不同专的长教师,不同的教学学科制定出不同的激励制度,而决不能用一种制度一定而终。

(三)因教师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机制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学校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教师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教师则更注重学校集体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教师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教师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和一般教师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学校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学校的特点和教师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四)学校领导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2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和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善,高中升大学矛盾日益突出的压力,无疑职业(技术)教育为广大学子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办学上必须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正在改变着社会对学历教育的看法,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使更多的人越来越把能力培养作为重要选择,学历本位意识正向能力本位选择演进。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正是注重能力、实用的前提下,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力求把社会需要作为培养目标,以实现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办学必须明确方向

职业教育是对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它的性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衡量标准等就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既区别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主导型,又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主导型,而是从事某项具体社会工作的职业教育主导型。明确了这个定位,职业教育的导向就显现出其应有的特点。

一是重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毋庸置疑的。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人才培养思路,努力造就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下得去、受欢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院20多个专业,涵盖了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财经、土建、公共事业、旅游、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九大职业门类。其中,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五个专业被确定为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就意味着我院从初始的探索办学,已经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重点化培养能力型人才的正途。我们已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实训室,目的就是使在校学生以一种准就业的方式,边学边提高技能。

二是重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之一是满足雇主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新的不断发展的需求。重庆市推出了订单式空姐培训模式,一进大学就签工作合同,大学学习变成了航空公司的空姐岗前培,并且将恋爱学列为必修课程;上海新年伊始全面实施新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计划,年内完成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七万人,以后每年力争培养十万人,并鼓励上海市应用类高校、高职和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扩大合作培养规模。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合作培养效果,以此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三是重个性发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由定向型培养、适应型培养、毕业后帮助选择就业、鉴定用工合同等注重就业和择业转向“创业性就业”,即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创新就业思路,用自己所学的专长以创业实现就业,以自己当“老板”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高职教改第一人姜大源教授指出:职业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此,中国青年报与腾讯教育合作的调查显示,有89. 2%的公众选择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创业为就业的首选。

二、办学必须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作为后起的教育类型,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多年以来,由于实行照搬主义、拿来就用,多少还是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致使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主导不明、职业不专、办学单一、特色不突出、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等现状存。笔者以为,高职教育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围绕实用型人才培养,立足课程设置技能化,瞄准就业与创业。

第一,实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职业教育必须造形成层次高低分明的人才结构,培养质量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深圳特区报》曾经在2008年11月22日刊登佚名撰写“四种实用型人才更易求职”的文章,列举了销售人、IT人、广告人、酒店人才。这四者绝非需要高层次人才,但企业在寻求营造一支经营队伍过程中都希望形成执行不同任务的、具有层次性的人员架构。如销售人与产品的直接推介与全面推介策划。IT产业的制造则需要不同学历的人员,高层博士、硕士负责研制开发;大学本科担任程序员、客户服务;中专学历担任流水线作业角色。广告人的领域则更宽,电影表演、音乐艺术创作、建筑出版、工艺设计、文化创意既可服务于大众,又可服务于高品位公共事业。酒店人才招牌需求也十分红火,从星级宾馆行政管理层中的高级营销总监、高级财务总监、人力资源主管、客户经理、餐饮经理等高层调酒师、配菜师、面点师、咖啡师茶艺师、钢琴手、乐队、泊车员、宴会策划、婚礼主持、啦啦队、依仗队等应有尽有。职能明确,层次分明。他们中有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有属于一线服务执行者的,实用型的层次需求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培养方向及空间。

第二,双师型教师的造就是职业教育生存的根本。“双师型”要求职业教育院校教师除具有相当的文化和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组织生产经营和科研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都在倾心打造能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院的百名教师队伍中,已经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只有四五十名。目前学院面向全国10个省(区)招生,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借鉴区内外其他职业院校的做法,学院应该在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除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等常规做法外,应打破学院学科体系,不断调整教研室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增长才干;聘请企业及专业部门专家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缓解我院师资理论业务强、实际技能弱的矛盾。通过内强技能外树形象,培养一批既理论功底扎实,又技能娴熟身怀绝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特色教学的形成是职业教育立足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目标确定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性。特色教学的形成,有赖于现代职业教学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研相互促进的教育法则三大因素。职业教育观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支撑从教人员的核心价值认知系统和实践方法,它包括对职业教育地位、性质、培养目标、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否明确;对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教育方法体系的熟悉;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研究与体现等。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际可操的直观性,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以及教改的紧迫性,总的目的是提高职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把设计得好、讲得好变为教学效果好,使教学的投人与产出比相互接近,使高质量的教学变成学生认识上产生高质量的思维升华,效果上产生直接创业与就业成功,社会上才能认可。教研相互促进是形成优良教育结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理解全面不易,做到更不易。职业教育办学伊始,很多专家学者就提出,要重视对职业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要两条腿走路,带着教学问题搞科研应用,通过科研应用促教学,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应用相互促进。这个基本的教育法则把教学与科研应用的双重责任委以教师,就充分说明了教学与科研应用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三、办学必须符合需求

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及就业为主线,就是要按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用工需求,在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时,把学生进人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就业前的技能准备和创业服务,作为检验职业教学办学效果内在和外在的标准,围绕职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设计两大问题作好学生就业与创业两篇文章。

其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是进人社会前的必要前提,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现代企业有一个录用人才的共同理念,即“首先是做人,其次是技能”,把实践能力强,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作为用人的首要准则。一些职业院校在设定共性目标的同时,设定了个性目标,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农爱农、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敬业奉献、服务‘三农’的特殊思想品德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引用了“情感能力与个人发展”内容,把良好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情操培养,作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这些内容与做法实质上目的都是在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其二,帮助学生设计就业去向。相当多的学生都面临这样的选择:自己看上的企业及职业不能被录用,能录用的自己又不满意,这实际上是就业市场的目标定位和毕业生择业心态脱离实际造成的结果。职业院校在学生一人校就要设计涵盖整个学习、实训过程的就业导向。这个导向,一是,院校通过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供学生有多样性的甄别选择。二是,把选择就业作为人生的重要选择,教育学生避免盲目性。来自中学的职业院校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往往显现多的是自我性。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他们收敛自我,脱离狭小的个人空间,帮助他们选择人生的同时,导向就业选择,特别是在面对人生及就业挫折时,不至于丧失学习进步、渴望生活、端正就业观的热情与主动意识。三是,把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作为历练自我的重要途径。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图书馆;勤工助学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72-01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是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中心,更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让图书馆老师有更多时间、精力搞科研、搞创新,探求高职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引进勤工助学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和建设就势在必行,所以如何做好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工作,解决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我们当下思考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

1、对学院图书馆而言,有利于缓解学院图书馆人员少和任务重的现状。学院近几年来扩招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图书馆的流通量也相应增大;图书馆服从学院总体安排,执行新的工作模式,人员精简了一半,还要参与和承担学院的中心、重心工作,人手紧,任务重的压力日益凸现,能够吸收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工作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2、对于勤工助学生而言,有利于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勤工助学生通过参与图书馆工作,既能够锻炼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其责任心以及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立自强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松懈,学生流动性大。学生由于课程安排调整,参加社团活动、校园活动、专周实训、顶岗实习等,客观上造成人员工作时间变动,以至最终流失。本身报酬偏低,学生积极性不够高,容易被校外其他报酬较高的勤工助学机会所吸引,造成熟手流失。通常老师考虑学生应以学业为主,未对学生的劳动时间和劳动量做出严格要求。实际工作中,有的学生用一个小时快速、准确做完的工作量,而有的学生可能两个小时都没完成,并且完成质量也不尽相同,但每个月所领的劳动报酬却都一样。长此以往,势必会挫伤表现佳的同学的劳动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

2、岗位培训不够系统,流于形式。通常勤工助学生们由当班老师现场示范一下图书如何排序、上架,就开始上岗工作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际操作中也不爱提问,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理解的去执行,等到老师发现时,往往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去纠正错误。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的对策

(一)针对学生流动性大的问题

1.首先在前期人员募集上注意新生、老生要合理搭配,根据课程表安排固定的时间值班或参与其他临时安排的工作,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期间可以采取图书馆老师加班的措施,并在其他必要情况下及时调整工作时间。

2.按岗取酬,适当提高待遇。具体到图书馆各个库室,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薪酬标准,借阅量大、图书上架工作任务重的岗位,应当适当提高薪酬,确保付出和收获尽量对等。

3.物质报酬与精神奖励相结合,采取激励措施。比如,勤工助学学生服务期满一学期,在职期间,能够履行工作职责,服从管理,可获得参评优秀勤工助学学生的资格;

4.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一学期轮换一次,让每个勤工助学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到不同部门工作,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对他们是一种激励,也多了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

(二)针对学生素质差的问题

1.召募新人时严格把关,要求品学兼优,热爱图书馆工作,喜爱阅读,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

2.实行严格的签到制度,上下班都要打卡。工作时间佩戴工作证,明示身份,便于值班老师管理,便于接受老师和学生的监督,也便于勤工助学同学开展图书馆工作。

3.切实做好勤工助学学生的岗前培训。

(1)基本业务技能培训。主要包括熟悉图书馆馆藏布局、图书排架规则、业务范围、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方面,建议由各个部门分别具体进行指导。

(2)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于职业责任感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纪律观和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予以录取。

四、结语

只有制定科学而又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各项工作流程,营造一个积极而又和谐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自觉自愿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工作,才能和老师一起紧密合作,进而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 艺术专业 语文课堂教学

一、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向传统的智商测试进行了挑战,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1]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公平地看待全体学生,最后比较全面地评估个别学生的成就,并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重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个人全面的改进和发展。因此,有学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将是 21 世纪的主流思想之一。[2]

(二)多元智能对教育的启示

1.改变传统观念,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智能倾向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如有的学生更习惯于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有的学生运动能力比较发达,承认人的智力优势的差异,就可以在教学中更加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念是: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认知自身潜能,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其它弱势智力领域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改变教学方法,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是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智力倾向。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观察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优势智力领域迁移到其它弱势智力领域中。

3.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优化学生的培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每个人都有可能将任何一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加以良好的教育引导,每个人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我们要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再用标准化的分数来衡量我们的教育对象,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即智力强项和特长,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的教育。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在艺术学校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艺术院校文化课教学的特点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个性、认知、受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与普通专业类学生不同的特殊性。他们从小学习音乐、舞蹈、绘画、戏曲和曲艺等专业知识,从智力开发上,右脑更多地接受了锻炼。所以,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力强、感情充溢,同时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与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专业课的学习无疑占用了大量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这就导致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弱,文化积淀不足。

由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相对于专业课来说普遍对于文化课不是很重视,因此,如何在文化课教学中让学生感兴趣,进而愿学爱学,就需要教师革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创设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情境

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就是普通日校学生都会兴趣缺缺,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更何况是性格活跃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呢?因而,在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堂上,就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诗词鉴赏教学中,关于诗歌的意境和风格的赏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这个抽象概念,不要单纯从理论上引用王国维的“意境”说,而应该选择两首词进行比较赏析,即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布置学生挑选两首乐曲进行配乐朗诵。这一点不同专业学生又有不同要求:对器乐专业的学生要求是自己选择两首乐曲弹奏并录制下来带到课堂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选择适合的乐曲带到课堂即可。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学生为了选择合适的乐曲朗诵,首先就要认真揣摩两首词的内容,对词的意境进行初步意义上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再从他们喜欢的角度去选择相应的乐曲:柳永的词比较伤感凄恻,乐曲适宜于悠扬婉转悲伤的风格,很多同学选择了古筝曲《湘妃泪》;而苏轼的词比较慷慨豪放,乐曲适宜于大气磅礴的风格,同学选择了古筝曲《将军令》,钢琴曲《蓝色多瑙河》,还有的同学选择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然后通过课堂上大家的展示和朗诵,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乐曲和词作内容的结合是否合适,在形象的意义上理解了“意境”和“风格”这样抽象的概念。实验证明,在学生进行乐曲的选择这个环节上,学生投入了难以想像的热情。这就是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从音乐智力的角度进行个体智力的挖掘和引导。[3]

2.创设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师生活动方式

在多元智力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力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力的组合,而基于发展潜力的多元情景化作业则为学生发展智力强项改善智力弱项创设了新的空间。在语文课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活动形式有很多,常用的有讨论、辩论、演讲、日记、书评等。而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由于其专业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把语文课与学生们的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多项智能。如前面说的通过鉴赏音乐来感悟“意境”。下面举我在教学中的尝试为例:

针对舞台艺术设计专业的三个专业方向(舞台戏剧影视化妆造型、灯光音响、美术设计),我在教授《黛玉葬花》一课中,设计了音画欣赏、合作探究、实践设计等活动,并纳入课程学业评价中。①音画欣赏:同学们事先查找了《红楼梦》的大量文字和影视资料,通过剪辑和整合,我们制成了PPT,在课堂上播放出来,有助于他们直观的感受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而把握难以言传的《葬花吟》这一经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②合作探究:我让同学们按照专业方向分成三个小组,探究话题为通过赏析《葬花吟》讨论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而按照各自的专业方向设计出林黛玉这一人物在舞台上的造型、出场灯光、舞台背景等。实践证明,这一活动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她们在课外查找了大量文字和影视资料,带到课堂上,每个小组都是热情高涨的讨论,达成共识后,推举出组长拿着各自小组的意见在三个小组之间进行积极探讨辩论,三个小组相互合作,最后拿出一个同学们设计的《黛玉葬花》的舞台效果设计来。③实践设计:通过前面两个活动,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把握了《葬花吟》的赏析和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的了解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地位及其思想内涵,较好地学习理解了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可以说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么,这个活动的设计,实际上有点倾向于是课业评价了。这个活动就是刚才合作探究活动的延伸:让同学们将在谈论辩论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运用到专业设计上。这堂课的作业是:如果需要你来设计黛玉葬花这一场舞台戏剧的演出,舞台效果或是灯光效果或是人物造型你会怎样设计,说说想法和理由。要求在课上说出设想和理由,课下通过绘画、电脑、或是文字形式表现出来,并以此作为课业评价。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掌握了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能够联系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智力特点,认真思考,努力去做,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三)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学业评价

多元智能对学生的评价是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科学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评价方法:1.编制学生行为日志。教师可以定期绘制学生成长进步的行为曲线,以便掌握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2.编制非标准化测验题。如成语抢答、演讲辩论、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音乐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智能焦点。3.学生访谈。定期地与学生会面,讨论其在学业上的进步、兴趣所在、目标,及其他相关问题。

三、基于探索实践的思考

借鉴多元智能,开发学生潜能,为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打开了思路,不论是情境设计、问题设计,还是活动设计,都极大调动了教师智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教师必须牢固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关注中国的文化传统,惟其如此,才能有机巧、有深度,体现语文学科特色,满足学生需求。

结束语

艺术专业的学生属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随波逐流,不独具特色,那么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智力倾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教师,只要我们抱着赏识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名学生,充分发现和调动他们的多种智力,就一定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法取胜。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 《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

[2] 祝智庭 钟志贤著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第5篇

一、学生质疑能力消失的原因分析

1. 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过份迷信

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把教材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为金科玉律,学生对公理、定理、例题的正确性和教师的权威性不会,也不敢怀疑和反驳。这种传统“唯上唯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的怀疑精神,使学生心中的疑团止于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是对学生创新激情和质疑能力的一种扼杀。

2. 学生缺乏质问的时空

课堂上教师争分夺秒地讲重点、讲难点,学生在课堂只能静听、接受,疲于完成各种课堂练习,根本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这样的教学环境形成了学生消极的、被动的学习心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质疑能力的消失,则成为必然。

3. 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问题

依赖心理。课堂中教师给出问题后学生才去思考,没有问题则就无所事事,自己不能根据课本和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题时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

定势心理。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惯性。

二、唤起学生的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1. 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人们的行为是受到一定思想观念支配的,学校的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条件。学生质疑能力的严重缺乏,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支配下的教学方式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数学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数学知识,更应是训练思维、启迪智慧的桥梁。其次,必须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传授数学知识、解题经验的过程,而应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是师生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的价值已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必须树立新型的评价观,使评价能促进学生质疑意识的形成和质疑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多种智力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第四,必须树立新型的课程教学观,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充满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这一丰富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追求。

2.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只有思想不受束缚,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否则,学生就不会多思,也不敢多想,有了问题也不敢多问,有了想法也不敢多说。因此,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则成了教师的职责。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平等地与学生进行经验、知识、情感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预留适时、适度的空白,保证学生提问的时空 。这种预留的“空白”指的不仅仅是在教师讲解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还包括在教学的适当处留一点给学生“既要跳起来又能抓得到”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第三,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质疑意识。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和成功者。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感受到提出问题不只是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更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它会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及时抓住契机,让学生体验强烈质疑意识所带来的胜利和愉悦的感觉,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

3. 改变教学方式,为唤起质疑意识创设情境

研究开始于疑问,疑问产生于情境,所以设计一个好的质疑情境是能否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设质疑情境。

通过实践操作产生质疑情境。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质疑意识的基础和源泉,或许在刚开始参与数学活动时,学生并不明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进入数学质疑情境。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侧面积”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动手,用什么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圆锥体?沿圆锥体的侧面剪开后又是什么图形?

引入实际问题,在生活中产生质疑情境。在教学中以实际问题引入,既让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质疑意识。例:某商店引进甲、乙两种类型的计算器。其中甲种降价百分之十销售,乙种提价百分之十销售,现两种每块均卖八十元,若两种计算器各卖一块商店赚了还是亏了?

4. 注重思维培养,激发学生质疑意识

第6篇

深度学习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教育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技术、资源、教学、自身发展等方面具有的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等的相关技能和心理特征。教师的主要活动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媒体利用能力和评价能力就成为其最重要的四种教育技术能力。

近年来,教育部和一些社会机构分别启动了系列的教师教育及培训项目,如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Intel@未来教育项目等。这些培训项目在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更需要参加相关职业院校类的特色培训,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自身教育技术能力。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美国著名学者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深度学习路线,包括设计标准、预评估、营造环境、激活先前知识、获取新知、深度加工和评价等七个环节。认为深度学习必须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和多水平的分析或加工,以改变思想、控制力或行为的方式来获取和应用新内容和技能。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新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的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

目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形式进行。网络自主学习能够实现教育公平,突破时空的局限,提供更多资源,具备较高的学习自由度。但是,网络培训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成为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技术操作平台,不利于参训教师开展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2009年,王丽、谈云兵在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中,针对苏州教育博客的交互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的交流止于交换信息或获取信息,停留在浅层学习的层面,而缺乏对信息的再加工、再认识和再研究。

通过参与并调研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发现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内容较少,脱离职业教师的学科领域,忽视参训教师的个性化差异;培训过程与教学实践脱钩,培训结果的评价重理论轻实践。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深度培训模型设计

1.深度学习的相关要素

深度学习的核心要素在于:一是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和体验,使其成为开展新学习的“支架”;二是帮助学习者建立从具体知识向抽象知识的转换,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2.深度理念下的培训特点

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首先,应当建立培训共同体,充分考虑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已有教学实践经验,设计出符合这些素养与经验支撑的新知识与新问题;其次,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个性化的培训目标与内容,设置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资源及环境,从技术角度提供给教师进行思考的学习氛围;最后,规范参训后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进一步促进教师将新知识应用到教学一线。

3.深度理念下的基本培训模型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需要充分考虑到深度学习的相关要素与深度培训的特点。根据深度学习路线的原型,制定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分为三阶段九环节。(1)培训准备阶段。首先,由管理人员、培训教师与参训教师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共同体,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成果,甚至可以互换角色扮演;其次,由培训共同体制定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与范畴;最后,分析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划分培训领域及层次。(2)培训实施阶段。设立培训所需的学习资源、形成培训的软、硬件环境;建立参训教师的先前知识内容,设立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学习共同体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培训活动,获取教育技术能力的新知识;通过头脑风暴、团队教学等方式进行批判性思维活动。(3)培训评价阶段,通过学习日志、教师博客、教学实践的微课程等方式开展多元评价;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培训实效及问题,开展下一轮的培训活动。

四、深度培训模式的注意事项

开展深度理念下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需要各级人员的共同配合,要求学习共同体共同设计与开展培训活动,直至培训结束后的教学实践;对参训教师进行先前知识层次与类型的划分,确立个性化的专家指导与专业学习模块,依据参训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来设计培训内容;设计交流平台并开展真实的教学活动,辅助网络学习中各个交流功能的有效实现,避免培训活动的虚拟性;切实强调和提高参训教师的自主性,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促进参训教师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杜华,王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6-30.

[2]王丽,谈云兵.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研究――以苏州教育博客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9,(12):40-43.

[3]孙天山.深度学习:核心要素及案例呈现[J].教育研究与评论.

第7篇

《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学生需求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 个问题,其中前17 题是选择题,第18 题属于开放式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17所示。问题1~2 是想要了解学生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期望,为多选题。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比较明确,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A级或者四级考试。大部分学生希望提高自己将来的就业竞争力,顺利通过英语面试;56%的学生希望提高英语各项技能,增强英语应用能力。在希望提高的英语各项技能中,学生最希望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其次是阅读和听力。表1 问题1:你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多选)目的百分比过A级43%过四级61%提高英语各项技能56%学习专业英语35%通过英语面试28%方便日后工作44%表2 问题2:你最想提高的英语能力是什么?(可多选)能力百分比听力28%口语64%阅读29%写作18%翻译25%问题3~8 是了解学生对现阶段英语教学实施的满意度以及现阶段所使用教材的认可度。只有41%的学生对现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其余59%的学生表示一般或者不太满意。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不太满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所在班级里同学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大学英语课又是合班授课,有30%左右的同学表示教材难度大,课堂学习很吃力,老师讲课跟不上,甚至完全听不懂。少数程度好的同学却觉得课堂内容可以再加深拓广。鉴于上述情况,有74%的学生认为实施分级教学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可能会有帮助,45%的同学更愿意和与自己英语水平相当的同学搭档学习,一起完成小组作业。

表3 问题3:你对现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满意吗?满意度百分比非常满意9%满意32%一般45%不满意9%非常不满意5%表4 问题4:英语教师的课堂讲授你能跟得上吗?听课情况百分比可以24%基本可以44%不太跟得上25%完全听不懂7%表5 问题5:目前英语课使用的教材对你来说难易程度如何?教材百分比太难7%比较难21%适中65%容易7%表6 问题6:现在你所在的班级里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差异大吗?差异百分比大13%较大37%一般35%不大5%不清楚10%表7 问题7:做英语小组作业时,你喜欢找英语能力与你有差异的同学还是找能力与你相当的同学来完成?学习搭档百分比能力有差异31%能力相当45%无所谓24%表8 问题8:根据问卷有关英语分级教学的介绍,你认为实施分级教学会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吗?会否有帮助百分比会22%可能会52%可能不会13%不会5.5%不清楚7.5%表9 问题9:如果实施英语分级教学,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开始时间百分比入学时47%大一下学期34%大二上学期15%大二下学期4%表10 问题10:如果实施英语分级教学,你认为应该依照什么标准来分级、分班呢?标准百分比英语高考成绩17 %A级考试成绩24%学生兴趣特长18%学生本人意愿24%专门组织的分班考试16%其它1%表11 问题11:实施英语分级教学会打破现在的自然班,你愿意吗?意愿百分比愿意35%不愿意32%无所谓33%问题9~11 是了解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级别划分的看法。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分级考试应该安排在入学时进行,这样一来,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始实施分级教学,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迅速认清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尽早地从分级教学中受益。因此,进行新生英语水平测试不可或缺。班级分层的依据是在参考学生的高考入学英语成绩的基础上更加看重学生在学校统一组织的新生入学英语水平测试中的表现。A级考试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进行,如果等考完A级再作级别划分的话,意味着分级教学的实施只有大二一年的时间。这对于经管学院和航空港学院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忙于求职应聘的学生来说,不免有些为时过晚。对于是否打破自然班进行学习,多数学生认为没有影响。表12 问题12:你认为实施英语分级教学对你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或学习动力有影响吗?影响百分比有27%可能有47%可能没有12%没有7%不清楚7%表13 问题13:如果实施英语分级、分班教学,会让你存在心理压力吗?压力百分比会18%可能会41%可能不会14%不会21%不清楚6%问题12~13 是了解分级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74%)认为分级教学能对他们产生正面的影响,提高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62%)认为分级教学会让他们产生心理压力,担心自己因为英语基础差而被分到差班,影响自信。

问题14 ~ 16 是了解学生对于实施分级教学后英语选修课课程开设的意向。59%的学生希望能开设职场应用类英语课程。职场应用类英语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求职就业以及未来的工作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素质培训类选修课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英文电影赏析。分项技能训练方面,学生最希望得到进步的是英语视听说能力。表14 问题14:除了过级和技能训练外,在英语分级教学实施后你还想学到什么内容?(可多选)目的百分比欧美文化33%英美文学28%英文电影赏析46%商务英语40%其它2%表15 问题15:如果必选一门英语类选修课,你会选择:选修课百分比A.职场应用类59%B.素质培养类27%C.单项技能类14%表16(1) 问题16:(上题选A 的同学请回答)如果必选一门职场应用类英语选修课,你会选择:选修百分比商务英语27%民航运输英语25%职场应用英语29%机务英语19 %表16(2)(上题选B 的同学请回答)如果必选一门素质培养类英语选修课,你会选择:选修百分比欧美文化30%英美文学25%英文电影赏析38%其他7%表16(3) (上题选C 的同学请回答)如果必选一门单项技能类英语,你会选择:选修百分比英语视听说32%英语阅读31%英语写作18%英语翻译19%表17 问题17:如果实施英语分级教学,你认为英语课的学时应该比现在增加、减少还是不变?学时百分比增加47%减少12%不变41%显然,近半(47%)学生希望实施分级教学后能增加英语课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学校能早点推进实施分级教学,让在读学生尽早受益。问题18 是开放式问题:你对学校实施分级教学有什么建议吗?学生的回答主要有如下几点:a.很多学生建议结合学生的英语能力及个人兴趣来进行分级,注重听说能力测试,将口语考试纳入考核范围。

b.希望学校和老师能充分照顾差生的情绪和压力,不对外公布不同班级的级别。公平对待每一个级别班级的学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c.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注重讲解英语考级方面的知识,提高过级率。d.有些学生建议分级教学增加平时测试的次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分阶段进行可以升降级别的评估测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期末考试由分级考试来取代。e.有些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他们希望老师在堂上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例如:唱英语歌,看英文电影,做游戏,举办一些英语竞赛活动等。f.有些学生也希望老师能够介绍与他们专业相关或者是求职应聘方面的英语知识,能够在将来学以致用,提高就业竞争力。g.部分学生希望分级教学的各层次班级都能增加外教教学,从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五、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可行性与策略本次问卷调查能够反应学生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看法和认同程度,对于在民航等行业类高职院校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启示。(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若硬性按照同一专业自然班或者合班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想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好英语,就有必要进行分级教学。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安排教学,可以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8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也对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素质;能力

1.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要求

1.1专业素质

学科馆员是高校图书馆选用的,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又兼备图书馆情报知识,能够为教学科研提供专门化、个性化、深层次服务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胜任这项工作,必须具备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非常熟悉所学专业的各种文献资源,从大量的专业信息资源中搜集、筛选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资料,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建立学科馆藏,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帮助。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的知识底蕴。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都是校内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专业水平很高,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同他们站在同一学术高度,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为他们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此外,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新技术不断出现,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

1.2网络信息素质

学科馆员要参加对口院系的教师、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就必须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主动留意,分析用户潜在的信息要求,及时跟踪,研究相关学科建设的新动向,敏感地捕捉,发现并存储最新的信息,要熟练地运用网络手段,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导航能力。所以,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数据库的结构、链接和检索方法,对电子文献、网络文献和多媒体文献的各种检索工具心中有数,在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时,要简化、优化、使之有序,必要时编制检索工具,提供多种检索方法,为用户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为教学科研服务。

此外,学科馆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以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以适应与专业用户交流的需要。同时,学科馆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学科馆员应有敬业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年富力强,富有创新意识。

2.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能力要求

2.1认识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等都在飞速发展,图书馆正步入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服务新时代。传统高校图书馆是以文献为服务单元的理论和模式,注重读者群的概念,而现代图书馆则是以信息为服务单位,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为重点。高校学科馆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信息认知、认识能力,才能处理好信息的质与量的关系。信息认知、认识能力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处理信息的关键所在,是学科馆员对信息检索、获取、加工、整理、利用、交流的必备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信息繁杂、多样,学科馆员要对信息资源做出敏锐的反应和判断,及时准确地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所以,学科馆员要具有良好的信息认知、认识能力,这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发挥作用的基础。

2.2获取能力

学科馆员要获取有用的信息服务于用户,必须具有跟强的获取能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都应成为“信息向导”和“网络交换手”,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能知道什么信息可以从网络或数据库中截取下来,能为用户打开信息世界的大门,充分利用信息的检索途径、方法进行信息咨询,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信息用户的需求。他们要有能力做到:①编制网上资源索引。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学科馆员要有良好的分类和主题标引能力,并且具有准确辨别信息价值的能力,因此可以对网上信息进行分类标引,编制出相关的索引,引导用户在学习和科研活动中知道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手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从而迅速满足用户需求。②编制网上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网上的信息资源不乏一些有价值而实用性强的某一专题资料散落于网上不同的网络或网页中。学科馆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下载网上这些信息,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灵活地将它们选择、整理、组织,进行综合处理,建成网上信息资源专题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本馆的馆藏资源。数据库的开发是获取和运用信息资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3创新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咨询服务职能不断创新,对学科馆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仅是机械地提供信息供求服务,而是要对信息供求情况进行优化组合,科学分析,创造性地进行信息反馈服务。学科馆员不断地把自己获取和收集到的知识、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整合、升华,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他必须随时跟踪学术研究动态,追踪学术前沿,对一些热点问题、新观点等进行网上检索、筛选和创造性加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根据用户的需求将本学科新动态、新观点及其潜在价值、深层内涵揭示给用户,建立该学科信息导航。他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到见解,尽力做到服务内容精品化、服务质量高优化,提高文献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只有在这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内部业务工作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才得以紧密结合,才能有所改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陈艳飞.论学科馆员的创新素质.图书馆学刊,2004,1:7-8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学生特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数学生的高考分数较低,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分数更低。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同时他们的生活水平、风俗习惯也大多不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个性张扬,行事作风独特,在家里面因为是独身子女,常受家长宠爱。所以,在生活中,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又不成熟,对于这样的艺术类学生住在一个宿舍,在寝室管理过程中就容易出现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怕学生,觉得无法解决问题了,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宿舍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新时期学生宿舍创新管理模式。

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宿舍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工作经验

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建设都是一个薄弱环节,拿我们学院举例来说,宿舍管理队伍多数是一些年龄较大的阿姨,叔叔或者是外面临时聘请的一些退休老职工等,身体和精力不能管理好学生寝室;这个工作对于年轻人员特别是有管理能力的来说,他们又感觉工资待遇太低,不会来做这个工作。正因为这样的情况,现阶段各高职院校宿舍管理人员的教育程度都不高,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主要的工作也就是负责宿舍门卫,和宿舍卫生。对于学生在寝室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不出理论的说法。对于现在9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之间存在代沟,在语言和其他信息上就很难沟通,所以就容易造成学生宿舍管理上的混乱。

(二)各高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工作脱节,加大了管理难度

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一般都是由学生处负责,有的学校是由后勤处负责,学生宿舍在管理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学校的保卫处、后勤处、维修、物业等,当学生宿舍发生事情的时候,多个部门会存在意见不统一,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等情况,所以在学生发生事情后,有的学生找学生处,学生处老师会说这个事不归他们管,叫去找后勤处等等推诿的话语,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出现了问题也不在找老师,自己解决。这样就容易发生更大的寝室矛盾。

(三)学生宿舍管理管理规章制度有待完善,学生宿舍标准不统一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管理上,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应该是学生管理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大多数学校管理制度都还存在不足,比如,我们学院的学生管理制度中关于禁止学生的条例就很多,授权的条例就很少;义务性条例多,学生享受的权利性条例就很少,重视学生的服从,从而导致在某些方面学生对管理制度的抵触情绪。另外,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生源的扩大,各高职院校校园不断壮大,学生宿舍的修建也呈多样化形势,从而导致了学生入学时对宿舍的选择性增大了,不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会选择学校住宿条件较好的学生公寓,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选择普通的学生宿舍。这样就使得同专业的学生住宿的学生宿舍就很分散,容易造成专业学生信息的闭塞。

二、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宿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学生寝室普遍存在脏、乱、差的情况

艺术类学生和其他普通大专学生相比,在生活习惯上又有差异,比如:1.部分男生寝室长期不打扫卫生,寝室垃圾随处可见;2.忙于耍游戏,吃完的餐具几天不洗,盒饭盒子桌上乱扔;3.地板、厕所卫生差,时常不拖地,发出难闻的气味;4.寝室电脑线线乱七八糟,影响美观;5.寝室内务、杂物、生活用品摆放杂乱,没有按军训要求放置等等,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自身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学校管理不足,对学生的约束不足也会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

(二)艺术类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级不重视,法制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大多数是文化成绩较低,整体的素质相对低一些,所以他们和其他普通本科,重点大学学生相比,在心理上就容易出现一种“挫折感”,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加上是独身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个性鲜明,在宿舍和其他同学相处容易结伴沉迷网络游戏,影响他人,另外,这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了,经常就外出游玩,生活散漫,常晚归或者夜不归宿,深夜外出酗酒闹事,违反学校管理制度,严重的出现大家斗殴事件等。

三、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创新管理相关对策

学生宿舍是高职院校学生处或者后勤管理部门重要工作环节,与学生关系紧密,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反应学校管理情况,加上现在学生要求的多样化,也就需要管理上有所创新,不能循规蹈矩走老路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根据学生制定合理、人性化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随着生源的增加,在加上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尽管他们在生活学习上有很多不足,但是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在管理上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在学生的要求上,要合情合理的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周末和节假日延长熄灯时间,对于学生喜欢的体育比赛可以提供相关多媒体教室满足学生观看的要求,同时有不影响其他学生。

(二)打造寝室文化活动品牌,用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高校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对艺术类学生来说,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在学生宿舍中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学文化活动,大力塑造奋发进取的寝室文化氛围。比如,我院每年举办的“我爱我家”寝室文化大赛等活动都能充分的调动各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获奖的颁发星级寝室,和谐寝室称号等。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宣传示范,让宿舍的卫生干净,物品整洁有序。

(三)加强学校宿管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三自”作用

学生干部参与宿舍管理不仅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而且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通过他们及时反馈给辅导员老师。所以,在工作中,要指导学生干部找到工作的侧重点和难点,培养他们树立自我管理和参与决策的意识,让他们真正起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另外,在宿舍管理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应该和操行分、校内奖学金、助学金、推优入党等挂钩。对于在宿舍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干部,寝室长要给与适当的奖励,以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君宝.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