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国证券投资

时间:2023-06-04 09:20:54

导语:在中国证券投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国证券投资

第1篇

【关键词】羊群行为;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

引言

近年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基金投资者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羊群行为常出现在基金投资者投资策略中。按照传统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预期和市场有效性假设,投资者会按照自身获得的信息做出理性选择,而不会受到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影响。但是在现实中,投资者可能会忽视自己的信息,跟从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追涨杀跌”,即采取所谓的“羊群行为”。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寻求适当的原因和条件去解释这种和传统理论相悖的投资行为[1]。

本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构为如下,第二部分对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三部介绍检验羊群行为的实证模型,引入“羊群行为度”,以投资基金从2007年第2季度到2009年第1季度两年来收益率排名前五十位的基金为样本基金,选取每只基金投资组合前十位的重仓股为研究对象,检验是否存在羊群行为;第四部分给出结论。

一、文献综述

“羊群行为”也称“羊群效应”,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Banerjee(1992)[2]定义的羊群行为:在自己私人信息和其他人决策的基础上,个人决策者模仿或追随其他人的决定而不管自身的私人信息。国外有很多文献,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从基金投资者的角度来研究的文献如,Lakonishok等(1992)[3]用特定时期基金经理对特定股票买卖方面行为的趋同程度来测度羊群行为的方法,构建了著名的LSV模型。Wermers(1995)提出了资产组合变动测量法(PCM),对LSV模型做了改进,但是此方法有可能检测出虚假的羊群行为。Grinblatt等(1995)[4]用LSV模型发现了,投资基金在购买过去绩效较好的股票方面比卖出以往绩效较差的股票方面具有更大的羊群行为。从股票收益率的角度研究的文献如,Wermers(1999)[5]实证研究了羊群行为和当期与未来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羊群行为与股票过去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国内大量学者也进行实证研究,但大多是采用国外学者的实证模型。从投资基金角度来研究,陈世杰(1999)用LSV模型检验了台湾共同基金的羊群行为。施东晖(2001)[6]引入“羊群行为度”指标,得出国内证券投资基金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苏艳丽等(2008)[7]采用Wermers修正后的LSV法和BW(正反馈行为模型)方法进行检验,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做了实证研究。在闭式基金的研究方面,徐瑾等(2004)[8]采用LSV(1992)的方法以及Wermers(1995)修正的方法,测度了我国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程度。在开放式基金的研究方面,伍旭川等(2005)[9]利用施东晖(2001)提出的“羊群行为度”方法,发现了中国开放式基金在股票市场上存在较强的羊群行为。国内文献采用的方法多为LSV模型,而由于LSV存在的缺陷,得出的检验结果精确度不高。

二、研究方法、数据和检验结果

(一)“羊群行为”程度衡量指标

引用施东晖(2001)的“羊群行为度”概念。用表示t季度投资基金买卖股票i的羊群行为度,则:

其中,表示t季度买入股票i的基金数,则表示t季度卖出股票i的基金数。引入这一概念的理由是“羊群行为”具体表现为同一时期内,大部分基金买入或卖出同一个股票,而表示买卖股票i的所有基金中,采取相同买卖行为的基金比例,的值在0.5和1之间,当值越大时,则表示基金的“羊群行为”程度越显著。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利用证券投资基金近两年收益率排名前五十位的基金为样本基金来研究(以2009年4月21日的排名),就目前的信息披露制度,只选取每只基金投资组合前十位的重仓股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7年2季度到2009年1季度,共2年8个季度。数据来自中国基金网和和讯网等基金网站,并假设在每一季度内股票买卖是一次性完成的,对基金每季度的投资组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1)明显买进:在进入前十名的流通股股票中,本季持股数量比上一季度增加的股票。

(2)明显卖出:在进入前十名的流通股股票中,本季持股数量比上一季度减少的股票。

(3)本期新进股票和前期消失股票的处理:新进股票中,本期持股数和资产总额都大于前期第十大流通股的为买进,否则为情况不明否去。前期中没进入本期前十名的股票,如果持股数和资产总额都大于本期的第十大流通股的为卖出,否则为情况不明否去。

(4)对持股数没有变化,作为不变忽略。由于申购新股而进入前十名的个股,由于不具有可比性而予以删除。这样买卖某只股票的基金数量为:

本期买入数=明显买进基金数+处理后的本期新进基金

本期卖出数=明显卖出基金数+处理后的前期基金在本期消失的基金

本文对本期新进股票和前期消失股票的处理,有别于以往的研究:他们不是将其不作考虑,就是只单纯考虑股东持股数量;而本文将股票的持股数量和资产总额同时考虑,对问题的检验会更精确。

(三)检验结果

为了消除样本的影响,又由于仅是对50只基金的研究,所以这里选择统计2家以上、3家以上和4家以上的基金同时买卖某一股票的“羊群行为度”。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Access数据库及Excel工具完成。表-1为样本统计结果。

表-2中列出了2只以上、3只以上和4只以上基金买卖的H值和中位数的各个季度值,表-3列出了H和中位数的平均值,图-1很容易看出各个季度三类数值的大小。(1)从表-3上看,这表示当有多个基金买卖同一股票时,将有76%以上的基金位于买卖的同一方向,可见平均而言,两年来前五十位的投资基金对于单个股票的买卖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2)从样本区间看,07年4季度到08年4季度H值都很大,平均达到了79%,而09年1季度的H值比较小。而上证指数从07年11月开始连续下跌,一直到08年10月末跌至最低点,而后开始艰难反弹。这就说明投资基金在股市走跌时存在极大的不理性,上升时羊群行为较小,投资经理更加理性。而金融危机对我国有较大的影响是从08年9月份才开始的,可以看出,羊群行为和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和股市有密切联系。(3)从买卖基金数量来看,2家以上同时买卖的H平均值最大,而4家以上H平均值最小。这说明越多的基金对同一股票买卖时羊群行为越小,因为能引起多家基金注意的股票一定较优质,这也和现实相符合。

本文得出的实证结论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结论进行比较,有三点值得注意:(1)本文的H指标和中位数的平均值均小于施东晖(2001)得出的数据,这是因为近年来市场比2000年左右规范,信息的有效性较强。(2)本文3家以上基金同时买卖的H平均值大于4家以上H的平均值,这与施东晖(2001)得出的数据正好相反,而与伍旭川等(2005)研究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的结论相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多家基金同时买卖的股票都是大股票,而投资基金对于大股票的投资更倾向于依赖于自身分析系统进行决策,这和实证的结论也是一致的:4家以上H平均值最小。从这一点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金融市场上存在理性的羊群行为。(3)本文的H指标指标和中位数的平均值均远远大于国外市场的水平,这是因为我国投资基金市场起步较晚,很不完善。

三、结论

本文在我国股市持续下降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从2007年2季度到2009年1季度以来平均收益率前五十位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样本基金存在显著地“羊群行为”,存在很大的非理性;股市持续下跌时,羊群行为较大,反之则较小,羊群行为和金融危机没有直接联系,和股市有密切联系;越多家基金同时买卖某一股票的羊群行为相对越小。这一结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适当的传递市场信号是至关重要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预期。

本文的不足在于,仅对收益率前五十位的基金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推广到整个基金市场未免有失偏颇;仅对数据的筛选方面做了改进,而没有对实证模型做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董志勇,韩旭.基于GCPAPM的羊群行为检测方法及中国股市中的实证依据[J].金融研究,2007(5):108-117.

[2]Banerjee A.1992.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7:797-818.

[3]Lakonishok J.,Shleifer A.,Vishny R.1992.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Trading on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2(1):23-44.

[4]Grinblatt M.,S.Titman and R.Wermers.1995.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ies,Portfolio Performance,and Herding:A Study of Mutual Fund Behavio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088-1105.

[5]Wermers R.1999.Mutual Fund Herding and the Impact on Stock Prices[J].Journal of Finance,54:581-622.

[6]施东晖.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J].世界经济,2001(10):26-31.

[7]苏艳丽,庄新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和正反馈行为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20-423.

[8]徐瑾,侯晓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4(6):37-45.

第2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基金,影响,绩效机理

一、现实背景: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生根发芽

1.基金成立的背景

在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保护令人堪忧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立法与执法水平有限,同时,也和诸如券商治理结构的先天缺陷、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外部投机环境的诱导、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违规、违法现象等有紧密的关系。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利益缺乏保护,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并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如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发达,经济增长率一直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等。

2003年8月,为了治理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保护证券投资者权益,中国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对券商提出“三大铁律”,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由此,业界熟知的“券商综合治理”拉开帷幕。

然而,证券公司是一种特殊的公司,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公司,其破产倒闭必然带来委托业务的证券投资者的利益损失,因此,在治理证券公司的同时往往需要配套进行证券投资者的赔偿工作,对个人债权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予以清算清偿。中国以往的证券公司治理工作都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方式进行的,全额赔付证券投资人(后采用累进折扣赔付方式)。这种“政府埋单”行为往往为人们所诟病,因为这等于给政府施加了无限的赔偿责任,并且增加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不利于市场化的改革取向。

为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处置证券公司风险,建立防范和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长效机制,2005年6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依据该法设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基金公司是国有独资的非营利企业法人,由财政部一次性注入资金63亿元人民币作为其注册资本,中国人民银行为其提供617亿元人民币的金融稳定再贷款额度。2005年8月 30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由中国证监会归口管理。

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基金公司的挂牌营业,中国自此也有了投资者保护立法及赔偿基金。这是因应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也是在吸收和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几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得来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自设立以来就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各方观点虽有差异,但最终都倾向于赞同基金的设立。

2.基金运行模式与赔偿内容

基金公司设立之初所需的资金来自于财政部专户储存的历年认购新股冻结资金利差余额。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安排发放专项再贷款,垫付基金的初始资金。专项再贷款余额的上限以国务院批准额度为准。并且,基金公司可以多种形式进行融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特别融资。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资金来源遵循基金筹资的基本原则,基金的运行模式是典型的独立模式,基金公司独立运作,并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独立模式与附属模式相比,可能更适合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这是因为,从国外经验来看,独立模式是一种较为成功的运行模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这种模式;此外,独立模式是适应中国证券市场的独特发展轨迹的,缺少行业自治传统的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具备像加拿大那样的附属模式运行的条件。

近几年中国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从原来的“政府全额埋单”走向市场化运作。2004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此后又了《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实施办法》,规定在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之前,按照“依法清偿、适当收购”的原则处理被处置金融机构中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问题。《意见》规定,同一个人债权金额累计在10万元以内的,予以全额收购;10万元以上部分,按九折价格收购。

2006年1月27日,四部委又联合了《关于个人债权收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在过去出台的个人债权收购政策基础上,《通知》提出按照“逐步收紧、区别对待”的原则解决。《通知》规定,个人债权的收购程序是:托管清算机构组织债权登记后,由当地政府甄别确认小组进行甄别,甄别小组将确认甄别结果通知托管清算机构后,由托管清算机构通知债权人并组织实施偿付工作。这一新规改变了过去10万以上个人债权一概九折收购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对个人债权本金部分的收购进行打折,实施“有限偿付”。

二、问题提出:借助绩效视角深化对基金的认识

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实体,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存在着绩效高低的问题。其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基金公司的经营决策、制度建设、员工努力、基金的财源充足、运作规范,以及外部证券市场的运行状况,等等。基金公司作为国有独资的非营利企业,受托管理国有资产并发挥效用,其整体绩效的高低受到各方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办法》中的第五章第二十三条对基金公司的绩效评价与管理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基金公司应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定期报送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有鉴于此,基金公司需通过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与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绩效评价与管理活动来提升自身绩效,以回应各方的绩效要求。

基金公司绩效评价与管理的目的在于使组织更好地达成其目标并使得组织高效运转,使其从目前静态的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上升到动态的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然而,作为国内新兴的组织类型,基金公司的经营管理、运作发展等都还是极为新鲜的内容。虽然国外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可资借鉴,但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证券市场的独特发展轨迹要求基金公司主要通过自身摸索来实现生存和发展。绩效评价与管理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繁多复杂,有待于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来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基金运行一年来,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估其产生的影响,并梳理其绩效产生机理,不仅是明确基金公司职能定位的重要步骤,也是讨论形成有关投资者权益保护基金绩效评价指标的关键基础所在。

三、理论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框架

1.何谓“利益相关者”

据考证,“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词的相关内容最早出现在1708年的《牛津辞典》中,表示人们在某项活动中所下的赌注(stake)。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早期思想可以追溯到1932年,其时哈佛法学院的杜德指出,公司董事必须成为真正的受托人,他们不仅要代表股东的利益,也要代表其他利益主体如雇员、消费者特别是社区整体的利益。1960年代左右,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对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来自于利益相关者的特性或其在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地位。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利益相关者分析指的是识别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他们的相关利益和这些利益影响组织运行的方式,通过确定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假设和影响方式,促进问题的全面和深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与其他领域的问题相比更加具有复杂性和社会性,对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尤为重要。这时,运用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分析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不仅可以使问题变得清晰,而且能够充分协调各方面的相关利益,从而使得复杂的管理解决方案趋于理性、深刻。

2.如何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

(1)利益相关者识别

对利益相关者类型的识别与划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内容,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分,米切尔等通过详细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归纳了27种有代表性的利益相关者定义,并提出了米切尔评分法(score based approach)以区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米切尔评分法从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属性对可能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分值的高低确定某一个人或者群体是不是利益相关者,是哪一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合法性(legitimacy)指某一个人或者群体是否被赋有法律和道义上的或者特定的职责;权力性(power)指某一个人或者群体是否拥有影响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紧急性(u~ency)指某一个人或者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管理层的关注。要成为一个利益相关者,至少要符合以上一条属性。根据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特性可以把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细分为确定型的利益相关者、预期的利益相关者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等三种类型。

(2)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假设的合理性,现实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因此,在识别的基础上,将利益相关者与问题和目标相联系,确定他们明显的和潜在的相关利益。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可能有几种类型的利益关系,既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事实上,还存在潜在的正相关利益,即与组织利益相互促进的利益,以及负相关利益,即与组织利益相互抵触的利益。有一个经验性的方法,就是将每个利益相关者与任意一个问题或目标联系起来分析。此外,还可以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所谓横向比较,即在同一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比较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所谓纵向比较,则是在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比较各类型之间的重要性。通常是先进行纵向比较,再进行横向比较。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与分析

1.利益相关主体的识别与职能分析

同基金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证券公司,其相互关系可以从相关法条中分解出来。

首先,基金公司职责中包括了这些关系的论述:筹集、管理和运作基金;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参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证券公司被撤销、关闭和破产或被证监会采取行政接管、托管经营等强制性监管措施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对债权人予以偿付;组织、参与被撤销、关闭或破产证券公司的清算工作;管理和处分受偿资产,维护基金权益;发现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出现可能危及投资者利益和证券市场安全的重大风险时,向证监会提出监管、处置建议;对证券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纠正机制;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职责。

其次,为了规范基金的运作,使其能够朝着既定的职责要求迈进,《管理办法》规定:“证监会负责基金公司的业务监管,监督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财政部负责基金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基金公司向其借用再贷款资金的合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为了达到三部门对基金公司及基金运作的有效监督,“基金公司应建立科学的业绩考评制度,并将考核结果定期报送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基金公司应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编制基金筹集、管理、使用的月报、季报信息,报送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基金公司每年应向财政部专题报告财务收支及预、决算执行情况,接受财政部的监督检查。基金公司每年应向中国人民银行专题报告再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检查。”国务院作为三部门的管辖机构,也对基金的运作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证监会应按年度向国务院报告基金公司运作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情况。”上述规定大致明确了基金公司的监管主体及相应的责任义务。

2.基金的引入影响

基金的成立与运作离不开三年券商综合治理的背景,中国证监会至今已关闭和处置了29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证券行业整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行业从131家公司缩水到 102家,市场集中度有所改观,行业风气也在逐步转变。通过综合治理,证券公司经营行为的规范程度明显提高,违规现象受到有效遏制,基础业务得到巩固与发展,新业务探索有序启动,经营状况也有所改善。中国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资产、违规委托理财等各项历史遗留风险大大化解,与2004年初相比,主要风险指标平均下降90%。并且,借助证券市场的复苏,证券公司不论是整体气象还是业绩表现都有极为明显的改观。全行业财务状况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将在今年得以扭转,各方均对券商行业看好。随着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券商风险整治也开始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在保护基金设立以前,为化解不断涌现的金融风险,在风险处置中,国家对个人债权实行全额兑付的政策,即“券商关门,政府埋单”的模式。这种做法虽然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也带来金融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从而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聚。基金成立后,其在券商综合治理工作的历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成立一年来,按照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基金公司积极配合证券监管部门全力投入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2005年11月4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证券做出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其关闭的行政处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首次受托组织成立托管清算组,对广东证券实施托管清算。自此,基金公司先后制定了甘肃证券等14家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基金使用方案,并负责组织了广东证券、中科证券、中关村证券等三家公司的托管清算工作,参与了华夏证券、天同证券等证券公司的重组及大鹏证券等被处置证券公司的资产受偿工作,承担了28家已处置证券公司保护基金拨付和监管工作。2006年8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联合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收购被托管证券公司的相关业务。此外,基金公司还组织起草了一系列业务规则,制定和完善了相关业务操作流程,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运作机制,为建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成立一年来的一系列运作有力地证明了其对证券行业系统风险降低和证券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基金公司的建立是对现有国家行政监管部门、证券业协会和证券交易所等行业自律组织、市场中介机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在监测证券公司风险、推动证券公司积极稳妥地解决遗留问题和处置证券公司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金公司以高风险的证券公司为目标,在证券公司出现停业、关闭、破产等重大风险时依据政策保护投资者权益,以简捷的渠道快速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予以保护。

第3篇

关键词:投资基金风险管理

截至2004年末,国内规范化发行并实际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有40多家,共计54只封闭式基金和近百只开放式基金,拥有约三千亿份基金单位,若以60%的持股市值计算,基金拥有的股票市值占股市流通市值比例已近20%,成为了一支举足轻重的市场投资力量。因此,基金的风险管理引起人们关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资本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法制的健全都将使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背景和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从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金业风险管理根基不稳

证券市场市场化发育程度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使基金管理机构的风险管理处于根基不稳的不利处境。我国现有的基金产品多为股票型基金,投资对象结构布局也多集中于股票,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定位一开始即把支持国企改革作为基点的历史局限,导致证券市场实际上成为了国企筹资解困的重要途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化功能被置于次要地位,使得投资行为预期极不稳定,助长了市场投机风盛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成为长期以来不能很好解决的市场之痛。

证券市场承载过多的政府意图、行政意志等非市场化的功能和任务,证券市场“政策市”的色彩挥之不去。证券市场不仅要承接数量庞大的国企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的扩容黑洞,又要面对大量非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这必然助长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增加了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投资者普遍缺乏专业素养和监管滞后,众多不规范投资者和投资行为的存在以及由此衍生的羊群效应,叠加并放大了市场风险,而监督层并未细分市场风险源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结果是严重牺牲了市场的效率和功能,限制了市场竞争和活力,造就了市场对政府政策投入的过度依赖与股市长期以来“不牛则熊”极端走势的市场格局,对于追求长期收益的基金来说不利于有效开展资产风险管理。

市场交易制度不够完善,风险管理手段严重不足。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基金的投资组合品种选择范围狭窄,通过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存在困难,而同时指数期货、无风险套利等规避系统风险的交易手段尚不具备,基金管理机构既不能根据市场趋势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又不能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这降低了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集中在收益性上,忽视了从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角度展开评价,使基金出现了单一片面追逐净值的倾向,从而产生过度投机行为。

基金业风险监管效能不高

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生态不佳,监管效能不高,致使基金业运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建设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不完备,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存在风险生存的制度漏洞。尽管作为纲领性大法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业已颁布,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和变革快速,更需要对基金业的监管动作向前移位,加大事前监督力度。

相关的投资比例限制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如不同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在利益冲动下,通过幕后的默契和联手可以操控单只股票绝大多数的流通筹码,在短期利益驱使下个别基金投资在个股上过度集中极易诱发流动性风险。

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实践中,缺乏独立、公正和权威的第三方责任审计和问责制度,而基金管理人掌握着基金的实际控制权,仅依靠基金管理人的自律不足以有效制约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基金契约。

虽然基金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基本分离,但基金持有人没有适当和相应的诉讼、追偿权利,持有人大会功能形同虚设,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不拥有实质性话语权,而且由于基金托管人一般由基金管理人选择,基金资产托管协议由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签订,基金托管人演变成基金管理人的人,这种错位导致基金托管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放弃了托管监督和委托管理责任,形成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事实上的利益趋同,基金持有人利益往往不能放在最优先位置,极易诱发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

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不尽完善,管理费计提办法弊端较多,不利于刺激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资产运行效率,降低资产风险水平。

基金业风险管理制度存在风险

内部治理存在缺陷,形成制度性风险源,损伤了基金的风险管理制度优势。基金管理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存在“一股独大”问题,基金管理公司决策高层和管理高层来源于或受聘于公司股东,其股东背景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倾向,在基金投资者成为弱势群体和基金持有人的约束严重软化情况下,实际上基金管理公司行为的利益考虑当然地将公司股东利益置于最优先地位,偏离了证券投资基金兼顾基金投资者与基金公司股东二元利益平行的设计初衷。

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由大股东和高管提名选任,薪酬由董事会决定,这种利益关联格局很难保证其独立性。

基金经理权限过大而缺乏有效制衡。有的基金经理甚至将投资建议、评估投资建议、构建投资组合、下达投资指令与执行投资指令等职能集于一身,这种把控制决策和操作失误风险寄托于对基金经理人的充分信任和道德判断的幼稚做法显然没有制度、规则和机制的约束更有效、更先进。

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的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诸多弊端,必须从制度安排、监管方式、市场结构等若干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证券投资基金业加强风险管理的动力和压力,全面提升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以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稳健发展。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进一步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运行新生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市场大环境。认真落实“国九条”,积极实施“全流通”战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改变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状况,以有利于基金管理机构坚持崇尚充分研究和清晰价值判断以及“稳定持仓、长期投资”的理性投资理念,引导市场投资理念逐步走向成熟,降低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从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推动沪深股市与国际市场接轨和促进市场走向成熟着眼,在尽快推出我国统一指数基础上适时推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一方面通过基金实施套期保值动作和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提高基金资产管理效率,增加基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达到活跃和繁荣市场、降低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效果,以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增加基金管理机构风险管理手段,增强应对系统风险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产风险管理水平。

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要全面结合“新兴加转轨”的不成熟市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征的实际状况,从单一的收益性考量转向对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评估,评价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基金重视风险管理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改变单一、片面追求净值的倾向。

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合法合规经营,促使基金管理机构构建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监管层要抓住《基金法》颁布和实施的有利时机,提高本行业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基金法》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现场监管和不定期巡访,对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高效、公正和严格处理,硬化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和严肃性。

从有效提高基金资产流动性出发,防止发生操控市场价格的情况,在监管办法上要更具体地明确基金投资比例限制,特别是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总和不得超过该股流通市值的10%。

证监会应指定部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和诚信卓著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业务运营合规性、资产流动性、内控运行状况的现场稽核,加强第三方责任审计,建立独立、公正和权威的问责制度,以提高监管效能、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监管层要引导、支持和鼓励基金单位持有人依法启动持有人大会机制,切实发挥持有人大会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制约作用。为了增强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实质话语权,建议对基金持有人适当的诉讼地位和追偿作出安排。

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栏,提高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竞争性。若基金在收益、资产流动性上存在限期内不能改变的问题和状况就必须终止运作,以强化基金管理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改变目前基金管理机构管理费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的做法,建立基金持有人和基金管理人最大的共同利益目标函数。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只能来源和体现在其运营带来基金净值不断增长中。

完善基金管理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

消除制度性风险源。在基金管理公司筹建审批时,要关注其股东出资结构状况,严格审核股东诚信记录等,以均衡股东权利和增加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使基金管理机构高管层不仅代表股东利益,更要维护基金持有人权益,实现基金管理公司二元利益平衡格局的设计初衷。

为了确保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监察员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公正性,打破独立董事、监察员与股东、高管层的利益关联格局,建议基金管理公司的独立董事、监察员一律由监管层指定有专业水准、诚信良好的相关专业人士担当司责,以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针对目前普遍基金经理权限过大问题,从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出发,基金管理机构在制度层面要做到基金的投资建议、投资建议评估与构建投资组合、执行投资指令的投资过程关键环节做明确的人员区分和操作隔离,也就是说,研发人员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技术手段,充分尊重统计规律,对价值高估或低估的品种进行科学遴选排列,提出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经理要利用现资管理技术对投资建议作出评估和判断,在征询意见基础上依据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构建投资组合,并向交易人员下达投资指令,从而建立完备火墙机制以有利于基金强化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贝政新,陈瑛主编.证券投资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美]查尔斯•W•史密森著.管理金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艾伦•J•马科思,亚历克斯•凯恩著.投资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

一、依《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批设的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可申请配售新股。

二、公开发行量在5000万股(含5000万股,下同)以上的新股均可向基金配售,公开发行量在5000万股以下的,不向基金配售。具体配售比例按如下方式确定:

1.根据配售新股的公开发行量确定。公开发行量为5000万股?1亿股的新股,配售比例为10%;公开发行量为1亿股?2亿股的新股,配售比例为15%;公开发行量在2亿股以上的新股,配售比例为20%。

2.如果各基金对某一新股申请配售的总量超过按上述配售比例计算的配售数量,则进行比例配售。否则,按实际申请量配售。

3.每只基金申请配售新股的数量不得超过该只新股公开发行量的5%。

4.每只基金一年内用于配售新股的资金,累计不得超过该基金募集资金总额的15%。

三、基金配售新股的工作由新股发行主承销商具体实施;新股发行主承销商必须严格按照本通知的规定,做好基金配售新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为使新股配售与公开发行有机衔接,保证新股发行信息充分披露,新股发行公告应在招股说明书刊登次日刊登。招股说明书应按照中国证监会发行部的有关规定,对向基金配售新股一事进行说明,提醒股票投资者注意次日发行公告中的实际公开发行量。

2.拟申请配售的基金须在招股说明书刊登当日中午12点之前,由基金管理公司以传真文件形式,向该新股发行主承销商提出配售新股的申请。

新股发行主承销商应在招股说明书刊登当日5点之前,将向有关基金配售的股票数量通知相应的基金管理公司和上网发行的证券交易所,并报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和基金部备案。

3.基金配售新股的缴款登记等事宜,按新股发行公告的有关规定进行。

四、基金获配新股,自该新股上市2个月后方可流通,在流通之前由证券交易所实施冻结。基金除申请配售新股外,不得参与新股的公开申购。

第5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 组合分析 实证研究

随着世纪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的增强,世纪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这种发趋势的发展的增快,这使得世界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动出现了较多新的改变,世界资本市场资本流动的改变对全球证券市场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一步推进了全球证券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在上世纪进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我国也成为全球了全球资本主要流向地之一。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市场规模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之时的13家上市企业,当时的全部股本仅有6亿元,合计市场市值100亿,当年的全部交易额40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15年时,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已经有两千多家上市企业进行了注册,总计市场市值高达十万亿元之多,全部股也高达一万多亿元,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数目、市场总值、交易额等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规模已经具有了较大的规模。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同一些世界发达经济体的证券市场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从总体上我们能够发现,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依然在不断的扩大,同时也在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二)市场结构

公司结构: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例如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其中基础产业公司以及高新技术公司占比较少,同时上市公司的规模一般都不大等特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完善,基础型产业的上市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上市企业的数量在全部上市企业中的比重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同时,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类型也已经比较全面,我国证券市场的涵盖类型也正在扩大,更具有代表性。证券市场中民营公司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上市企业结构的更加科学化,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更加的稳定性,使得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市场法律体系

为了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一直伴随着法律体系的建设,在证券市场成立之初就建议了一些保障性的法律,截至到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包含证券、期货、证券投资基金等方面。有效地完善了证券公司的企业内控,增强了相关机的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推进了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追责制度的建设,这些制度在相当一定程度上均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保障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但随着市场的多样化,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联系的紧密性增强,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与监管体系仍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仍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二、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有效的证券监管体系

证券监管体系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证券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准确定位证监会法律地位;推进中介机构的监管建设;合理定位证监会职能;建立证券监管法律;进一步加强证券自律监管;进一步加强市场外界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才能使证券市场具有更好地投资环境,更好地减少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使更多地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使他们获得更好地收益,同时,也能稳定证券市场,使证券市场更好地发展。

(二)提高上市企业质量

上市企业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能够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改善上市企业质量将能够从源头上改善证券市场投资价值,能够减少散户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我国证券市场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体制转变产生,在结构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企业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质量。同时,因为上市企业质量较差,企业盈利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根本就不能给投资者相应的投资回报,进而,一些投资机构以及大众投资者加入到证券市城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市场价差,并不是想要长期投资来获取企业的长期发展红利。这种投资现象对我国的证券市场造成投资资本少的结果,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一定的诚信度以及信息公开不透明等现象,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投资风险。因此,要提升上市企业的质量,推进上市公司的诚信建设,使上市公司更好更及时地公开信息,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更加透明化与规范化,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投资风险,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根本保障。

(三)规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规范散户投资者投资行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坚定不移的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严厉惩处,构造证券市场公平、公开以及公正的投资环境。通过总结能够发现,几乎全部的证券市场风险的出现全部均与投资人不能恰当的把握好投资风险息息相关。这种现象通常以操纵市场、证券欺诈以及幕后交易现象呈现。进而,要针对这些违规现象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治理,对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进而保障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二,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提升投资者的理财综合能力。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能够更好地规范投资者投资行为,减少盲目投资等一些现象的发生,加大投资者对投资知识的教育,能够使投资和更好的了解证券市场基本知识,投资者才能对证券投资有更好地认识,才能降低投资风险,使更多地投资者受益。

三、实证研究

以下对我国上海与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A股的构成的投资组合在形成期和持有期各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36个月下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分别绘制了赢家与输家累积超额收益率图如图1-4。

以6个月为形成期的输家组合在持有期中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最高,且最为显著;而赢家组合在形成期较短时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率较高。从图1~4中可以看出,当形成期较短时,赢家组合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12个月的持有期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随形成期的加长,上升趋势逐渐减缓。当形成期为36个月时,赢家组合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12个月之后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四、结束语

证券市场作为当今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以及推进相关监管体系的形成,有利于证券市场稳定,减少证券市场的波动,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促使投资者更加理性的投资,以便使投资者获得更好地收益,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上市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使我国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增长,促进我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明超,杨朝军.风险价值系统计算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N].宁夏大学学报,2002,(1)

第6篇

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对证券投资的,对证券市场信息的采集、对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认识、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等都另辟蹊径,其批判性的逆向思维和投资行为,形成了其独特的战略投资理念。本文对其战略投资理念从投资理论和投资原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并出其独特的投资理念。

(一)巴菲特的独特理论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如多元化证券投资理论、简单化的证券投资分析模式和有效市场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以及大学的研究与都产生了广泛的。而巴菲特除了关注实际的证券市场,也密切注视证券投资理论的演变,并发现了这些理论的致命弱点,从而找到了获取高收益率市场空隙的投资(或者说是那些理论致命弱点所给予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证券战略投资理论。

1.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或称规避市场风险投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非股市近期股价波动之上的,他更关注本身,而非股票价格。他的理论基点是:只要和市场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在此前提下,就选择长期投资的方式,长期投资主要关注所选择的具体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年状况的满意度(主要是连续的年度收益率)是好的,属于绩优企业就可以集中的、长期的投资,这样会降低风险,获得较佳的收益,即接近零风险投资。

2.集中投资组合策略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战略投资理念促使其在投资策略上,采取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有选择的公司上,并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密切的研究,掌握其内在价值,寻找时机,进行集中投资组合,并长线持有,以获取较佳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是反对和批判多元化投资组合理论的,他认为:“多元化只是起到保护无知的作用。如果你想让市场对你不产生任何坏作用,你应当拥有每一种股票,这对于那些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分析企业情况的人来说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战略。”从许多方面,现资理论保护了那些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评估企业的投资者,但这些投资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收益。

3.巴菲特论有效市场理论

巴菲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证据产生兴趣”。而他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是:1)投资者不总是理智的;2)投资者对信息不能正确分析;3)业绩杠杆强调短期业绩,这使得从长远角度击败市场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巴菲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没有为那些全面分析可得信息并由此占据竞争优势的投资者提供任何成功的假设前提。巴菲特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市场是永远有效的,这就错了;这两个假设和差别如同白天和黑夜”。

(二)巴菲特战略投资原则

巴菲特的战略投资原则也是其投资理念的重要构成要素。巴菲特进行投资时,更注重的是公司本身,而非股票价格。在选择企业进行投资时,巴菲特都遵守同样的投资策略: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否利于长期投资;企业的市场价格是否低于市场价值;企业的业务是否利于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是否稳定和具有发展前景;企业的管理层是否理性、诚实和具有才能。这也就是巴菲特坚持的战略投资原则,即企业原则、经营原则、财务原则和市场原则。

1.企业原则

巴菲特认为股票是抽象的概念,他不以市场理论、总体经济概念或各产业领域的趋势等方式去思考股票。他的投资理论和行为决定了他更关注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实际价值,他坚持的企业原则是从1)该企业是否简单且易于了解;2)该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3)该企业长期发展前景是否被看好等方面进行把握和评价的。

2.经营原则

巴菲特十分重视企业管理者阶层的品质,优秀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以身作则的态度,并作为其行事与思考的准则。具有良好品质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把自己看成是公司的负责人,能够为实现公司最主要目标,即增加股东持股价值进行理性的决策,并实施其决策。巴菲特的投资经营原则主要包括:1)管理阶层是否理性;2)整个管理阶层对股东是否诚实坦白;3)管理阶层是否能够对抗盲目跟风的行为。

3.财务原则

巴菲特认为企业创造经营收益需要持续数年的时间,巴菲特更看重每四年或五年的平均经营绩效。他遵循的财务原则是:1)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2)“股东收益”;3)寻求高利润的公司;4)公司每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4.市场原则

巴菲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投资人总是习惯性地厌恶对他们最有利的市场,而对于那些不易获利的市场却情有独钟。在潜意识里,投资人很不喜欢拥有那些股价下跌的股票,而对那些一路上涨的股票则非常有好感。而巴菲特则认为,证券的价格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多数股票在其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上下波动,且并非所有的涨跌都合乎逻辑。巴菲特的市场原则就是在考察企业的实质价值基础上,寻找或等待股票的理想价位买进,即发现企业的价值远大于市场的股票价格时,或那些极具投资价值企业的股票价格却在短期内严重下跌时,在这两种状况下,就果断地大量买进,一路持有。

(三)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总结

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是从实战中升华而出的,同时又在实践中指导其投资行为。理念的核心就是长期投资并持有实质价值(绩优)的企业和企业的股票,这种接近零风险的战略投资理念,即充分了解把握了市场,又远离了市场,继而战胜了市场。

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大致可细分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

1.5项投资逻辑是指:1)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2)企业的实质价值比市场股票价格更重要。3)一生追求特定行业的企业。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2.12项投资要点是指:1)利用市场进行有的投资。2)买进价格是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因素之一。3)利润的复合增长的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4)相对企业的年度利润收益,更注重未来5-10年的投资收益。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一项预测过程。8)投资人在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9)“安全边际”的投资作用在于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同时也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10)拥有一种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11)对于明确的投资决策行为,不因受外部因素干扰而随意改变。12)证券战略投资要排除各种市场干扰和影响因素,只注意买什么股票和买入价格。

3.8项投资标准是指:1)必须是特定行业的绩优企业。2)企业业务简单且容易了解,前景看好。3)有稳定的经营。4)财务稳健。5)经营效率高,收益好。6)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8)价格合理。

4.2项投资方式是指:1)长期持有(对某些企业的股票甚至终生持有)。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以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二、证券市场的战略投资与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借鉴

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是在有100多年证券市场历史的美国形成的,他的投资收益使他成为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证券投资人,他被称为股神,他的理念被奉为圭臬。但是,美国的证券市场是通过100多年的监管和自身的竞争规范,才形成了以投资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才产生了投资集大成者巴菲特和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

因此,和借鉴巴菲特的战略投资思想与投资方式、方法,绝不能简单模仿或照搬照抄,也不能局部、片面的理解,而是要对现实市场和市场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理性的了解并把握,同时要对市场的各种信息和方法有自己独到而有效的选择。在此前提下,才能学习、借鉴、吸收和消化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并在投资实践中有效整合巴菲特的方法而成为自己的投资策略。

(一)中国现实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2001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亮点,全世界都承认,2001年是中国年,是中国的幸运年。但是,2001年的中国股市却跌宕起伏、充满变数,证券市场十年的沉疴进发了。在这一年,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所淤积的总爆发了,也引发了关于中国股市内在结构的缺陷和发展现状的大争论。笔者认为,相对于“亮点”和“幸运”,中国市场经济的最典型市场即证券市场所进发的问题,恰恰体现了转型市场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面对21世纪,面对全球一体化,面对WTO,以转型过渡为特征的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其结构性转变的拐点出现了,“怎么拐”是一个绕不开也不能绕开的横在国人面前,证券市场的这场争论是从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首先提出的,随后引发的大争论,牵动了学术界的厉以宁、董辅réng@①、萧灼基、许小年、吴晓求、刘纪鹏、韩志国等,同时扩展到了证券监管部门、金融证券机构、上市公司、媒体、股民、政府官员等广泛的市场领域,直至引发了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证券市场的种种黑幕和违规频频被媒体曝光,证券市场的“赌场论”、“婴儿论”、“成绩论”、“论”、“光明论”、“老鼠会”、“体制病”,等等观点相互争论,面对证券市场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的认识,中国证监会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加强了监管的力度,一年之内相继出台了100多项证券监管措施、办法和条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引发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

1)悲观论或完美论。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就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运行至今存在严重的内在结构问题,必须“推倒重来”。

2)洞悉现实忧患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是成绩和问题并存,为了立足现实、解决问题、抓住机遇、更好发展,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机遇源自于对挑战的应对,市场现状还不足以自满和欢庆,必须以负责任的忧患意识,洞悉问题,正视问题,加倍努力去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在未来相互关联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成熟的心态和理念准备。

3)肯定现实光明论。成绩是首位的,问题是存在的,发展是光明的。

4)乐观唱颂论。取得的成绩使人感到振奋,对现实和未来充满乐观,并仍唱颂着面对未来和发展。

作者更认同第二种观点,即洞悉现实忧患意识的观点,这一观点也就是以吴敬琏先生为代表的观点,吴先生的观点之精义不在于他为了讨论问题、切中问题要害而说的“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在15倍左右还比较正常”。吴先生的洞悉现实忧患意识的精义在于负有责任感的学者和管理者都要不拘于现实成绩的满足,而要在洞悉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正视市场的公平、信用和效率状况,正视国外优势成熟市场和资本的竞争压力。正视了这些,负有责任感就有忧患意识,WTO后的中国市场,全球的竞争已成必然,中国的证券市场要抓住机遇就要应对挑战,机遇和成功是在正确、有效应对挑战中获得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战略投资同样面临着机遇和应对挑战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是:

中国证券市场是政策调控与市场自身调节相互的动态求均衡。中国证券市场是信息不对称的,弱者急需信息的透明、公平。中国证券市场从严重机会不均等转变到机会仍较不均等的状态。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在以投机心态、理念和行为为主体的状态。以投资心态、理念和行为为主体的市场状态,仍需时间和努力。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基本上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多数品种只具有短期投资价值,只有少数品种具有中期投资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经历十年的发展,获得了发展初始期的经验和成功,但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属于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起始遗留的问题,如国有股独大、未流通股份太大等等问题依然存在。证券市场交易仍然存在太多的公平、信用、成本的问题。因此,证券市场法制、证券市场监管、证券市场规范、证券市场自身秩序和证券市场结构的建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和演进。中国证券市场变数多、关联多、潜力大、吸引力大和诱惑力大,是充满需求和机会的市场。WTO后,外来资金和资本对中国证券市场将产生更大的变数和机遇。

所以,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具备长期投资理念的产生,也就不具备产生巴菲特式的投资者,更不能把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照搬到中国证券市场中来,但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思想和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极具价值。

(二)中国证券帝场的战略投资与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借鉴

通过对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和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现状的,作者认为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思想的精义,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仍然有着深刻的、有效的价值。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分析方法和理念思想,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战略投资要素主要是五个方面,即战略投资的5项要素。

1.政策与市场要素。相对于欧美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比较明显的是政策市场,政策调控和监管所占的权重不超20%,而证券市场本身调节的权重在80%以上。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政策调控与市场本身调节的权重大致各占50%。因此,战略投资必须考虑政策与市场的二元因素,即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的。

2.信息不对称、机会不均等带来风险。虽然说信息不对称、机会不均等是任何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说中国股市历经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不均等已得到大大改善,但目前的中国股市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不均等问题。因此,战略投资必须考虑由机会不均等和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3.信用、收益与业绩。虽然说中国股市历经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依然较普遍存在着上市公司和市场行为缺乏信用的现象,但是随着股市爆利的结束和依法监管的加强,以自己的业绩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时代已经初现。因此,战略投资不仅要分析股票的市场价格,还要分析企业的收益,并且要逐步转向以企业收益分析为主的投资决策。

4.投资与投机。中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发展过程,证券投资基本上是以投机为主的,因此市场恶炒、爆炒、坐庄、庄家连炒盛行,各种黑幕、各种违规层层交织。但是随着2001年股市问题大讨论和总爆发,政府监管力度加强,股民自觉意识加强,投资机构的大量引入,加入WTO后的竞争压力,以及市场自身调节和上市公司的自律,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出现了投资与投机并重的新现象。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将形成以投资为主体的证券市场和市场行为。因此,战略投资可以在中国证券市场逐步实施并培育了。

5.投资战略与战术。战略与战术是相互整合的关系,战略表现为方向性、长期性、稳定性、协同性、整体性和竞争性。战术表现为短期性、效率性、目的性、策略性和竞争性。再好的战略也是由一系列的战术单元构成的,战略离不开战术的连续支持;再好的战术也是为战略服务的,不能因为一个或几个战术成功,陷入自满而忽略或忘记了战略。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借鉴和,其精义在于对战略时间跨度的界定。

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在美国证券市场以5-10年,长期持有甚至终生持有为战略时间跨度。而在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战略的长期性最多界定为3年以上,那么1~2年界定为中期,1年以内界定为短期。

因此,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战略适用的是立足中期投资,抓住短期机会,着眼长期投资的战略组合。

笔者通过对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的核心思想归纳,以及产生这种战略投资理念的美国市场环境和现实市场的认识,对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认定,从而对巴菲特战略投资理念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借鉴和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更重要的是其战略投资理念对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和投资人战略投资的积极深远意义进行了分析。

第7篇

【关键词】BS期权定价模型 认股权证 看涨期权 波动率

权证是一种合同,是权证投资者在约定时间内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入或者出售合同规定的标的证券。权证发行人可以是标的证券的发行人或第三方。权证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它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工具。中国的权证市场随着宝钢权证上市以来,理论界对认股权证的讨论也日渐复苏。

认股权证是指持有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有权按照预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一定数量的公司发行的股票。认股权证有时会被公司作为一种证券而单独发行,但有时也被用在债券优先股和新股发行时作为吸引投资者的附加证券。通过附加认股权证,公司可以在发行合同上给予更低的债券付息、较低的优先股红利支付和增加新股发行的融资数量。而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投资时附带认股权证,当债券利息太低或股票价格较高时,可以按预定的价格购买或交换公司的普通股票,这与普通债券相比,相当于增加了保险或获利机会。认股权证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发行人、发行时间、标的资产、认股权证种类、执行价格、期限以及换股比例等等。

就持有人的权利而言,认股权证还可分为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就行使状况而言,认股权证亦分为欧式和美式认股权证。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都包含有以下特性:杠杆效应,具有时效性,认股权证的持有者与标的资产的持有者享有不同权利,投资收益的特殊性。

由于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认股权证,所以认股权证的价格最终还决定于买卖双方的供需量(若实行庄家制,买卖需求只是影响权证价格的因素之一,正股的价格波动才是主导因素)。投资者在估算认股权证价格时,必须综合考虑认股权证的内在价值、时间价值、理论价格、交易量等因素。由于认股权证具有看涨期权的若干特征,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将其认为是一种近似的看涨期权。在以下的分析中,把认股权证当作期权来分析,定价与看涨期权相同。

一、认股权证理论价格分析

期权交易始于1973年,这一年Black和Scholes发表了期权定价的经典论文《期权及公司债务定价》,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股票的衍生工具以及计算方便的定价公式。以Merto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模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推广,使其适用于更为广泛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更为宽泛和普遍的经济环境中。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表达式为:

在公式(1)中,c为看涨期权的当前价值,S为初始时刻股票价格,K为执行价格, r为无风险利率,?滓为股价波动率,T为从购入开始到期权到期时的时间长短。从公式(1)不难得到,看涨期权价值与股票价格、无风险利率、股价波动率及到期时间成正向关系,与执行价格成反向关系(不考虑红利支付的因素)。

二、中国权证市场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认购权证深发SFC2(031004),利用期权定价模型得到该权证的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对比分析,研究权证价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 根据期权定价模型,这三个指标容易得到,主要是利率和波动率的确定,通常利率取同期一年期利率。2007年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控较频繁的一年,因此利率变动比较大,本文选择三段不同时期进行模拟比较。比较难确定的是波动率,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股价的历史波动率代替波动率,历史波动率是使用过去的股价数据计算的波动率数值。计算方法为:首先从市场上获得标的证券在固定时间间隔(如每天、每周或每月等)上的价格;其次,对于每个时间段,求出该时间段末的股价与该时段初的股价之比的自然对数;然后,求出这些对数值的标准差,再乘以一年中包含的时段数量的平方根(如选取时间间隔为每天,则若扣除闭市,每年中有250个交易日,应乘以250),得到的即为历史波动率。

图1给出了权证深发SFC2上市第一个月的收益率以及大盘同期的日收益率,可以看出,深发SFC2上市前6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变化明显异于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这是因为任何一只股票或是权证上市备受投资者关注,前几个交易日的价格往往偏离实际价值。从第七天开始,深发SFC2日收益率呈现出和大盘指数收益率相似的走势,波动幅度大于大盘指数波动幅度。

三、深发SFC2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格比较分析

从深发SFC2上市交易日中选取2007年7月的前十个交易日9月的前十个交易日及2008年1月的前十个交易日。由于2007年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控较为频繁的一年,所以这三段时间所选的一年期利率分别为3.06%、3.60%、4.14%,所对应的波动率分别为50.30%、55.75%、56.46%。

表1给出了深发SFC2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对比,三段时间内深发SFC2的市场价格均是偏离理论价值,最高达到两倍以上。我们利用BS理论定价模型无法准确的预测权证的市场价格,由此可得权证价格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其理论价值。从三段时间上看,2007年7月2日至7月13日,深发SFC2的理论价格偏离市场价格较大,日收益率明显高于大盘收益率;相比之下,2008年1月2日至1月15日,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较为接近,最小差值为2元左右。这正说明一只权证上市交易日起,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市场价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投资热过后,市场价格逐渐回归其理论价值。

权证和正股之间的实际表现与理论上的差异,是由于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本身又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我国权证市场尚未建立做市商制度,在认购权证估值水平处于高估情况下,权证涨幅低于正股涨幅,甚至逆正股走势而下跌就显得很正常了。因为在权证不能卖空且尚未建立做市商制度情况下,正股上涨既可以推动权证上涨,也可以仅仅消除权证估值泡沫。另外,模型本身不足及参数的选择也导致差异的出现。BS 模型存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但市场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对于中国的权证市场,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和供应量的不足,导致市场与无套利模型下的理论价格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模型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理论价格的有效性,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标的资产波动率的选择。理论上,权证的价格受标的资产预期波动率的影响,但预期值只能估计。本文选择股票的历史波动率作为预期波动率,没有反映出股价未来的变动信息,导致理论价格滞后于市场价格。而且股价的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变化,只有准确地描述这一过程才能准确估计波动率,提高权证定价的准确性。

投机因素是造成认股权证市场定价波动大,严重偏离理论定价的最主要因素。我国资本市场是新兴加改革的市场,由于制度不完善、监管乏力、机构运作不规范、散户投资者缺乏理性等多种原因,市场投机现象很严重。权证是国内一个崭新事物,产品本身特点及交易安排更适合投机,所以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资金。再加上近两年市场资金面宽松,大量游资到处寻找机会,最终导致投机气氛浓厚,市场定价被严重高估。我国散户投资者对权证缺乏深入了解,盲目跟从市场炒作,加剧了市场定价的波动。

在市场宏观层面上,应不断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与改革,建立市场规范化的制度基础;在市场微观层面上,通过稳定市场和价格预期,完善市场结构和功能,实现对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我国应该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发展真正的期权市场,通过有实力的中介机构推出真正的期权产品,从而更有效地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或者尽可能地扩大市场规模,加强权证交易钟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提高市场操纵的成本,抑止过度投机行为。并且应尽快在市场上引入卖空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解决无套利市场条件不满足的问题。创造套利机制发挥作用所需的条件,才能使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回归到其合理价格上。应大力丰富权证产品及其功能设计,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成熟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激励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 Joseph Stampfli著,蔡明超译:金融数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Ruey S.Tsay著,潘家柱译:金融时间序列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第8篇

关键词:非理 认知偏差 个人投资者

一、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的理论基础

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中都有着大量的理论研究投资者的行为,这些理论对于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均可以做出相应的解释。

凯恩斯的动物血性理论主要内容表示每个人在进行选择时,都会首先推测、考虑别人会如何进行选择,而这样的想法反应到股市中则会产生乐队车效应,即在经济形式好的情况下股价上涨,此时众多投资者都将涌向这个价格的乐队车,股价将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加入上升速度加快,直到价格上涨到无法使用基础经济因素解释,这时市场的预期将会产生大幅度的逆转。动物血性的理论描述主要从心理因素的方向出发,从心理预期这一影响因素分析了投资者的非理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即证券市场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投资者们的心理预期,而与其实际价值关系不大。但凯恩斯的这一理论尚未涉及到风险以及最优决策的行为等因素,因而这一理论只是投资者行为研究的第一步。

前景理论将投资者决策的分析分为了两个阶段,首先在发生事件的认知以及相关信息的搜集这部分为编辑阶段,而后在对信息的评价以及决策的拟定这部分为评价阶段。就理论上研究,投资者可以将所收集的信息充分利用,并做出客观的决策判断,而实际的实证研究证明,投资者存在着诸多认知偏差,不完全能够根据客观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前景理论的决策阶段将行为研究推入了程序化的阶段。

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现象

(一)投资者非理的微观现象

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投资选择时,其自身的因素往往τ诰霾叩慕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其家庭总体经济状况、风险偏好情况、主观意愿及情感等等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行为。因此,从微观层面去分析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1、投资者过度自信

外国学者Griffin、Haydn和Oden在进行数次实验后,统计数据发现过度自信在投资者的身上普遍存在着,也正是这种过度自信导致了投资者们对大量外界信息的判断不足。过度自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过高估计自己的预判能力,另一种则是如果事情的发展未朝向自己所预想的方向,则将客观因素作为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不认为是自己的主观判断出现问题。过度自信表现最为明显的就在投资亏损、失利时的原因分析,仅有四分之一的投资者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的有待加强上,而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会认为是由于市场大环境或是庄家操作的结果。

2、投资者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

投资者在投资时为了谋求更高的利益,会通过打短线,仅仅通过股价的判断来进行频繁的交易以谋取差额,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行为,区别于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其目的,投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利,而投资则是出于对公司发展的看好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谋求长远利益的一种方式。我国存在的大量投机行为主要是由于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信息获取上存在的问题导致投资者不能对于市场或者股票做出准确的判断,由此产生的投机行为十分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3、投资者存在羊群效应

有很大一部分的投资者不是处于理性的思考、分析做出决策,而是出于一种羊群行为的追随,证券市场的泡沫化的原因就在于投资者之间的这种模仿。“追涨杀跌”的现象在股市中屡见不鲜,股市情况较好,投资者将会进行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认为大多数人购入的决策是正确的,追涨将会造成股市价格的暴涨,产生经济泡沫;而在大盘形势呈现下跌状况时,杀跌则将会导致大盘跳水,投资者则会产生过分的恐慌心理而造成大盘形势的不稳定。

4、心理账户效应

心理账户在每个投资者心中存在着,投资者根据自身独特的状况对外界事物的价值有着自己不一样的感受,会在心中为这些事物设定一个心理价格,没有特定的标准,心理账户的划分是因人而异的,同样价值的事物在不同情境下亦会给投资者完全不同的感受,因此投资者并不是完全依靠事物本身具有的价值来进行决策。

(二)投资者非理的宏观现象

1、市盈率偏高

在宏观分析时,市盈率是反映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应各个股票实际的投资价值的有效指标。市盈率高在一些分析师看来就代表着公司的前景被看好,投资者愿意为该公司的股票支付高于其本身价值的价格,而另一些分析师看来却是代表这公司价值被高估的一种现象,预示着价格存在着泡沫,股价会在一定时间后走低。我国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在2007年高达了50以上,这样的牛市十分罕见,在其他年份中与国际较为发达地区证券市场比,我国市场中市盈率也是较高的。

2、市场换手率较高

证券市场的换手率是衡量市场流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来说,换手率高则证明买卖顺畅,即预示着不会存在卖出时没有购买者接盘,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强,换手率低则表示股票收到的关注度较低,持有的股票变现能力较弱。但是如果市场换手率过高则意味着投资者存在较大的投机动机,而不是对于公司本身价值的选择,会导致股票的买卖风险较大。研究表明,换手率在30%到60%内则是正常的,而我国证券市场在1997年到2010年之间换手率普遍较高,约是当时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的十倍,这个现象直接反应了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投资者的投机动机较为普遍,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是一个直接导致投资者放弃价值判断、选择投机的重要原因。

3、市场波动率较大

证券市场的波动率是体现投资收益、股价稳定性的指标,分析表示我国是证券市场波动率较大的几个国家之一,也就是我国证券市场中股价超出投资者预期的情况较容易发生。2002年至2009年之间我国市场上波动的幅度高达170%,直接表明了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占了主导,大家普遍较少关注公司真正的价值,而是依据对股价的判断进行投机性的交易。

三、投资者非理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非理,这些行为对市场内上市公司的治理、经济泡沫的产生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非理对于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治理有着很大的影响,投资者行为首先受到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而后又将反作用于公司本身,影响公司内部的治理。投资者的买卖频繁以及从众心理都势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治理,由于投资者过多的关注短期利益的获取,忽视了公司本身的发展,大量廉价的资本流入到公司内部,会使得上市公司对于投资、理财方面变得更加随意。公司很容易会逐渐偏好高风险、高收益型项目,投资成功与否都由大量的资本投入者承担,影响公司整体的治理。如若公司选择将所募集的资本重新投入股市中,资本被虚增的结果将会激化经济泡沫的产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股市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非理性的投资将会直接导致劣股驱逐优股现象的频发,一方面会使得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会使得一些绩效较差却得到大量资金的公司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四、对中国证券市场建设与投资者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在证券市场建设以及投资者本身决策方面给出了以下建议:

证券市场的建设方面,首先要增加对于证券市场交易中各项违规操作、行为的监督管理,加强优胜劣汰的机制建立,避免大量的资本流入发展前景较差的行业、企业,使得资源的配置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迈进;其次,需要进一步规范公司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保证投资者可获取的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准确;另外还需要健全投资者的保护机制,加强投资者的教育。

投资者自身决策方面,首先要注重独立判断意识的加强,尤其在市场产生动荡时,更加需要注重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于股市涨跌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避免盲从;其次需要W习更多的投资方法,证券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具备足够的金融知识就盲目跟进是不正确的;最后,要培养正确的投资心态,对待证券市场中的得与失都要有正确的态度,不因为一时的顺利就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海峰.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及治理――兼论投资者教育[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04:108-112

[2]谭跃,夏芳.股价与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的交叉研究[J].会计研究,2011,08:30-39+95

第9篇

【关键词】投资风格;惯性策略;反转策略

引言

风格投资产生的理论基于违反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市场异象的存在,不同的市场异象造就不同类型的风格投资。即如果一种市场异象在某一个股票市场比较显著,并能产生明显不同于市场指数的投资收益,则基于该种市场异象产生的风格投资策略便是有效的。风格投资的对象为具有共同收益特征或共同价格行为的股票,大型基金轮流投资于大规模和小规模股票,高价股和低价股,价值股和成长股之间。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投资风格界定研究方面,国外关于投资风格理论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格雷厄姆和多德首先提出价值投资的概念,即价值型投资风格指所有被低估且具有安全边界的股票组合。Barberis和ShIeifer(2003)[7]认为一个投资风格就一类,构成一类的证券组合就是一种投资风格。Chr.stopherson(1995),T-Rowe Price(2002)和Kumar(2002)认为具有相似股票特征和市场表现的股票组合形成了投资风格,价值型投资风格的股票通常是市盈率较低的股票,而成长型投资风格的股票通常是市盈率较高的股票。Bemstein(1995)认为市场分割是一组有相似的特征且在长期的市场循环中有相似表现的证券,市场异常是不能由传统定价理论解释的市场分割的结果,风格投资在于发现市场分割和市场异常的潜在动力。Schwob(2000)通过定义身份性、归因性、规律性、预测性、行业独立性等条件给出投资风格的一般性说明。

风格惯性效应是指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战胜过去表现差的股票。Jegadeesh和Titman(1990,1993)首次发现并系统论证了惯性现象和惯性效应。Grin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在对1975年至1984年共同基金的季度持仓情况和投资风格进行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基金实施动量投资策略获得显著性收益。Rouwenhorst(1998),Liew和Vassalou(2000)分别考察欧洲国家的市场和英国股市的股票交易的数据后发现,价格动量现象在欧洲市场上普遍存在运用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动量策略对调整期比较敏感。Lewellen(2002)从行业、市场规模以及净值市价比三个方面考察了股票收益中的惯性效应,指出分散化的行业组合、规模组合以及净值市价比组合能够获得相互独立的动量收益。

风格反转效应表示过去表现差的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地战胜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某种风格的股票随时间而变化,之前表现良好的某种风格的股票现在可能恰恰相反。DeBondt和Thaler(1985),Chopra、Lakonishok和Ritter(1992)等学者发现,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强烈的趋势经历相当大的逆转,最佳股票则倾向于在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对投资风格界定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具代表性的指数是中信证券公司提供的中信投资风格指数。该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通过流通市值指标和净市比数指标进行规模分组后将股票划分为六类投资风格,指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风格形成也是与市场异常现象相关联的。

目前对于中国股市风格惯性的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以往的实证结果显示,深沪股市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但未发现明显的收益惯性现象。王永宏、赵学军(2001)[1]中指出组合投资的两种传统策略是基于收益惯性和收益反转。汪昌云(2003)[5]对沪、深两市A股三个月至两年期的动能投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六个月至两年期的平均收益动能显著为负值。罗洪浪、王浣尘(2004)[6]考察1995年到2002年我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向策略的赢利性,发现动量策略中赢者和输者组合均未表现出相应的收益惯性,反向策略中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都表现出相当显著的反转。吴世农、吴超鹏(2005)[4],发现在三因素模型进行风险调整后,基于“意外盈余率”和“标准化意外盈余率”两个指标,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惯性现象消失后,基于“意外盈余”和“标准化意外盈余”两个指标的盈余惯性现象仍然存在,买赢卖输的组合仍可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肖竣等(2006)[3]以中国股市股票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以规模、收益市价比和规模、净市值比率为标准划分不同的复合风格,采用CD风格动量组合和LN动量组合,论证中国股市风格水平正反馈交易行为总体更加强烈,国内股市在风格水平上存在较强烈的“羊群效应”。尹向飞,张曦(2009)[2]以股票规模和价格为标准划分为风格和符合风格股票,研究发现我国股市的系统风险很高,根据市场指数变化来进行投资更加可取。

对于我国证券市场风格投资研究大部分股票样本为1993年前上市的股票,而在该时间段内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和股票数量少,中国股市未进行经过股权分置,流通股本一般较低,股价容易被投资者操纵。而2005年股权分置的完成,股本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开放式基金大规模发行,因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很可能发生变化。此外,我国投资者对股价的关注程度更高,考虑股价因素在内的风格投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样本数据、研究方法和模型

(一)样本数据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样本时间区间为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月度数据,包括股票收益率、公司规模、复权后月度收益率和流通股本。其中,股票收益率采用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月个股回报率,公司规模使用月末流通市值。股票样本为2004年前上市2008年6月前未退市的沪市A股股票,ST,PT股票除外。而在将股价考虑在内划分风格组合时,以除权价为指标。

(二)研究方法和模型

本文选取股票价格(P)、流通股(SIZE)为指标来划分投资风格,运用Chen,DeBondt风格动量策略[8],即CD动量策略,考察中国股市风格策略问题。

第一种方法是按简单风格划分,每年年初将所有股票样本分别按P、SIZE指标从小到大平分为10个组合,组合内权重相同。

第二种方法是按复合风格划分。首先将所有股票按P的大小顺序平分为3个组合,然后按SIZE的大小将每个组合平分为3个组合,形成的9个组合分别称为高价大盘股、高价中盘股、高价小盘股、中价大盘股、中价中盘股、中价小盘股、低价大盘股、低价中盘股、低价小盘股。每月初按照P、SIZE大小,将所有沪市A股股票由高到低划分为9个复合风格组合,组合内各股权重相等。过去J月表现最差的风格组合称为输家组合,过去J月表现最好的风格组合称为赢家组合,卖出1单位的输家组合,买进1单位的赢家组合,并持有K期,简记为(J,K)计算该套利组合收益率序列,并对套利组合的收益率序列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平均收益率大于零,则中国沪市A股股市存在惯性现象,反之存在反转现象。

具体而言,以(3,3)的投资策略为例。2004年4月30日按照P、SIZE大小,将所有股票由高到低划分为9个复合风格组合,组合内各股权重相等的九种组合。2004年的4月份,采用算术平均法对每只股票计算其在之前3个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进行计算,按A股流通股数加权求出每种组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其中,收益率最高的组合为赢者组合,最低的组合为输者组合。然后进行买入赢者组合、卖出输者组合和套利交易(同时买入赢者组合和卖出输者组合)三种投资,投资期限是3个月。最后,计算这三种投资的收益情况。计算赢者组合中每只股票在2004年5月、6月和7月的几何平均月度收益率,按沪市A股流通数量作权重计算赢者组合的持有期为3个月的月度收益率,即买入赢者组合的收益率;卖出输者组合,其中每只股票取其月度收益率的相反数,求其在2004年5月、6月和7月的几何月度收益率,然后用流通市值加权计算出输者组合在3个月持有期的月度收益率,即卖出输者组合的收益率;套利组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为买入赢者组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和卖出输者组合的平均月度收益率之差。同理构造(3,6)(3,9)(3,12)(6,3)(6,6)(6,9)(6,12)(9,3)(9,9)(9,9)(9,12)(12,3)(12,6)(12,9)以及(12,l2)等十五种不同的形成期和持有期的投资策略。

三、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风格指标的统计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首先,按股价划分的风格组合,月均收益率与价格之间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低价组合存在明显溢价;按规模划分的风格组合,月均波动率与价格之间总体呈弱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知,平均收益率随股本增大而上涨。其次,按股价和规模划分的复合风格组合,价格溢价和规模溢价同时存在,在价格相同类型中,收益率随着股本增大而提高;在规模相同的类型中,收益率随股价上升而下降,月均波动率呈下降趋势。

(二)CD策略动量收益分析

由表2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组合采用(3,9)和(6,12)策略时,中国股市存在风格动量,策略收益率分别为0.017,和0.009,但是收益率在5%的统计水平上不显著。在其它情况下,中国股市存在风格反转,将,则(3,3)(6,3)(9,6)(9,9)和(12,6)的反转策略月均收益率分别为0.011,0.008,0.017,0.001和0.011收益率在5%的统计水平上不显著,而其它策略的收益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四、结论

(一)我国沪市A股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反转效应,而基本上不存在惯性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股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卖空机制加重投资者的惜售心态,吸收的资金推动了大盘股股票的飞涨,进而造成股市反应不足,形成股票换手率高,散户投资者偏好追涨杀跌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机构庄家与散户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机构拥有强大的信息和资金优势,可能会限制信息的有效披露,而相当部分的散户投资者甚至未拥有完备专业知识。

(二)当前股市基本在小盘效应,平均收益率随股本增大而上涨。2003年以前的小盘效应,是由于当时发行的基金主要是封闭式基金规模小,不足以对大盘板块产生显著影响;大盘股股价不活跃,价格和市盈率低,且股价走势和封闭式基金价格走势相似。此后五年,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发行新的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的发展陷入停滞状态。如今,随着早期发售的封闭式基金日的逐步临近,陆续有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与此同时,开放式基金后来居上逐渐成为基金设立的主要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2]尹向飞,张曦.关于中国股市风格投资的实证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3).

[3]肖峻,王宇熹,陈伟忠.中国股市风格动量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3).

[4]吴世农,吴超鹏.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惯性策略”和“赢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4).

[5]汪昌云.中国股市收益动能的实证研究[J].中国金融学,2003(4).

[6]罗洪良,王浣尘.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的赢利性[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6).

[7]BarberisN,ShleiferA Style Invest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