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时间:2023-06-04 09:20:57

导语:在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第1篇

【摘要】目的 通过孕妇补钙观察其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例孕18~28周的自愿补钙的孕妇分为预防组(200例,服用乐力氨基酸鳌合钙)和不补钙的孕妇分为对照组(200例,不服药物)。两组均于进入实验时查血钙、尿蛋白。观察期间每4周复查1次血钙和尿蛋白,每2周检测1次血压、宫高、腹围,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发病情况。结果 孕期补钙明显改善孕妇临床症状,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结论 通过孕期保健,孕期补钙,能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孕妇;钙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为9.4%~10.4%[1],本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尚无新的突破,往往需要终止妊娠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钙在人体生理方面功能认识的提高,不少学者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钙有关。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此,我院应用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口服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儿生长受限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孕18周前建立了围产保健卡,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孕18~28周,年龄21~36岁,正常饮食,近期未服钙剂及其它药物。

1.2 方法选取自愿服用乐力的孕妇200例为预防组,随机选取200例未服用钙剂的孕妇作为对照组。预防组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2粒/d,每次1粒,2次/日。孕16~28周开始口服直至分娩。对照组不服任何补钙药及食品至分娩前。

1.3 观察指标补钙前及补钙后每4周复查1次血钙和尿蛋白,每2周检测1次血压、宫高、腹围,观察一般产妇情况和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记录临床是否出现腓肠肌痉挛、腰腿疼痛等症状。同时记录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有关的任何不良反应。观察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服药后血钙浓度比较预防组较对照组血钙水平显著回升(P

2.3 药物副反应复方氨基酸螯合钙服用过程中均无副反应出现。

3 讨 论

目前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钙代失常有关,其原理可能为血清钙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PTH)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钙离子丢失,但PTH能使钙离子跨膜内流,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上升[2]。还有学者认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钙摄入量相对较低,但为保持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把正常量的钙转运给胎儿,从而导致母体缺钙,发生妊娠期高血压[3]。血清钙的降低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而出现腓肠肌痉挛。同时由于骨髓中的钙被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而出现腰腿疼痛等缺钙症状。本实验妊娠期补充钙剂证实可以减少缺钙症状发生,预防组临床缺钙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

有资料表明,孕妇缺乏保健意识,不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别是重度)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外来流动人口的孕妇是发生该病的高危人群。高度关注外来人口孕产妇早孕保健、产前检查、健康教育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4]。妊娠期高血压是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因素,补钙可以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且能减少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因此加强孕产期保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补钙能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孕产妇流动人口的系统管理,使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逐步提高。通过孕期保健、孕期补钙能促进优生优育,也有利于孕妇的健康,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人口素质,最终实现“母亲安全”、“人人享有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5.

[2] 周卫卫,沈雁萍,孙敏.妊高征早期防治成功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17(3):256.

第2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6年1~10月来我院疗养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组,均符合中国高血压联盟的《中国高血压预防指南》。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60~90岁,平均(70.81±5.96)岁;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对照组为中国成人常模50~60岁组[3],共计90例。

1.2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按照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3],以个别方式测量,按自评量表指导书的标准换算标准分,并与对照组比较。有关数据以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研究组SCL-90量表得分研究组SCL-90量表总分为140.24±21.75,总均分为1.56±0.24,阳性症状均分为2.42±0.35。

2.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表1)研究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惧、偏执等8个因子和阳性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研究组常见的10项症状统计(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6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惧、偏执等。阳性症状项目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高血压病患者的不适感、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症状显著高于健康人。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应高度重视心理干预,采用多元化的护理模式,使患者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在休养员来院疗养期间,由护士召开并主导进行集体座谈或护士与患者个别交谈等形式,促使患者认同并积极矫正自身某些与疾病有关的不良行为,指导患者保持开朗的心境,避免大喜大悲,学会自我调节,遇高兴事不可得意忘形,遇不高兴事也不可失去控制,任意发泄。尤其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应用积极乐观态度去对待,增加压力耐受性或免疫能力,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调整好心理状态尽量回避使血压急剧升高的应激情境,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高血压病的预防,关键是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了解健康饮食结构,制定明智而平衡的饮食计划,少食多餐。指导患者减少脂肪和过多盐的摄入,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和其他微量元素的食品,适当增加有氧运动。

3.3普及老年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老年患者由于工作及社会交往活动减少,接受外界信息少,普遍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应通过各种渠道普及高血压病的常识,纠正随意性治疗,积极防止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发生。

3.4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此组人群中大多担任过领导职务,一旦退休后,待遇及荣誉上的反差常使他们感到难以适应,用药及就医条件上没有在位时优先,患病后因得不到在位时的优越感而不愿意就医、服药造成病情加重。因此,应寻求一种能充分考虑退休后老年人实际情况的保障体制,消除影响其就医及服药效果的种种顾虑。

3.5充分发挥家庭支持作用稳定的家庭关系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4]。鼓励家属、子女、朋友经常看望老人,与老人聊天,回忆其“辉煌”的历史,协助料理生活等,减少老年患者的孤独感,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利于患者康复。

总之,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可以互相影响,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应纠正各种心理症状,调整生活方式,真正起到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翟献节,陈京立,董霞.青壮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现状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19

2Coelio R,Santos A,Ribeiro L,et al.Differences in behavior profilie between normotensivesubjectsandpatients with white-coat andsustainedhypertension[J].PsychosomRes,1999,46(1):15-1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1-35

第3篇

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饮食干预、实施运动和行为干预、进行心理疏导以及更好的用药等,对患者实施干预前后采取预防高血压行为的人数进行统计,并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使用药物等,经过比较,干预后采取预防高血压行为的人数高于干预前的人数。

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平稳。

关键词:社区 高血压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36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i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eng Ziyu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Choosed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to treat with health guide, dietary intervention, exercise behavior interven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u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 Through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more patients to prevent hypertension than before.

Conclusion:Treating 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Keywords: Community hypertension patients Nursing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30-01

目前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导致高血压疾病的病发率出现大幅上升,因此必须积极的对高血压做好防治工作。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高血压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发率以及致残率、致死率大大降低。本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症状进行了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通过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居民患有的慢性疾病进行调查,其中140例患者具有高血压症状,男性患者有82例,女性患者有58例,年龄段为36~78岁;学历水平18例患者属于专科以上,28例患者属于中专,30例患者属于初中,64例属于小学文化以及文盲。全部患者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

1.2 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社区居民,2名护理人员对接受调查人员进行询问并填写清楚。通过随访,记录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情况。随访的方式:①门诊随访,病人在接受诊断时对护理情况进行记录。②家庭随访,医护人员上门对病人情况进行了解。③电话随访,对能够实施自我护理干预的病人进行电话了解。④通过健康教育及主题日义诊宣传活动进行随访指导。⑤我中心为搭建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成立了10个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使其能够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提高自身防治高血压的目的。

1.3 干预方法。

(1)饮食干预:高血压病人饮食特点是:需要食用清淡、含盐低,动物脂肪以及胆固醇水平都低的食物。如果患者每天摄入食盐量过多会使身体内钠离子出现滞留,使身体细胞内血液流量上升,患者小动脉会发生收缩,导致患者血压升高。饮食建议:健康食盐量每天在5g以下,要多吃水果以及蔬菜,因为这些食物里面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益元素,对病人血管起到软化作用,并且还能够对病人皮肤起到保养作用;病人脂肪摄入量要进行控制,可以多食用海鱼,因为它里面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胆固醇发生氧化,使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大大降低,还能起到增加血小板凝聚时间,避免出现血栓的情况,防止患者发生脑卒中,因此食用海鱼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益。

(2)运动干预:患者要进行合理的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提高自身免疫力。要依据不同年龄以及不同体质参加适当的运动,运动原则是保持适度和有序运动。高血压患者最好参与有氧运动,例如散步运动、慢跑运动以及跳舞和打太极拳运动等。患者运动时间要控制好,不能进行激烈运动。高血压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要采取卧床休养,要对自己的脉搏进行测量,对运动量进行适当调整,运动时间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持久。

(3)高血压患者如果具有肥胖症状,并且具有吸烟和饮酒等习惯,要详细说明其对病情的影响,对体重进行控制、并戒烟和戒酒。患者体重指数要维持在20kg/m2~25kg/m2,喝酒时乙醇含量在30ml以下。

(4)对血压实施监测: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晨要对血压测量一次,有条件的患者家庭需要配备血压计,指导其对血压进行自我测量,并且在规定时间、指定部位以及指定对血压进行测量,将测量的数值进行记录,从而进行观察和对比。

(5)用药干预: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要终身服药,因此在血压保持正常后,患者不能随意停止用药,应该坚持用药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指导患者避免由于改变导致血压过低,例如夜间起床时动作要保持柔和,避免动作过猛出现头晕。如果患者忘记吃药,不能下个时间继续用药或者两个时间的用药量一起服用,要对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对个体用药效果进行评价。

(6)便秘症状的干预:患者的大便要保持顺畅,防止出现便秘除了平时多食用粗粮以及含有粗纤维比较多的食物以外,饮水量也要加大,根据情况约1500ml―2000ml,患者如果发生便秘,可以早晨晚上喝蜂蜜水对肠道起到作用,促使肠道发生蠕动,使患者能够顺利排便。患者大便时要注意不能用力过猛,避免血压出现上升,使自身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按时排便,在医生指导下也可以针对情况服用缓泻剂。

(7)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心理状态很差,因此要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对患者情绪进行调整,进行安慰和鼓励,使患者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具有平衡的心态。研究证明,人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精神紧张,容易导致血压出现升高。同时性情非常急躁、好胜心比较强的人,也容易出现高血压。因此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性格,指导其将不良的习惯和生活习性进行转变,使患者从自身做起对高血压进行预防。

(8)健康教育:依据高血压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宣传教育方法,对高血压具有的症状、发病过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对血压实施监测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致病因素:精神过度紧张因素、肥胖因素、吸烟以及饮酒不良习惯、摄入食盐量过高等因素,让患者从自身生活习惯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更好的对高血压疾病做到预防和控制。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在戒除不良习惯、盐摄入量规范化、进行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以及实施血压监测方面,将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情况的人数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本次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后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血压水平维持在健康状态,使治疗费用大大降低,患者满意程度高。

高血压患者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后,临床治愈率及对血压的控制都取得了满意效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实施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更好的对高血压实施预防和控制,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丘友谊.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病人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1,23(12):125-126

[2] 朱芹英.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7(09):211-212

[3] 谭晓红.社区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5期

第4篇

1 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人群

①调查显示有的子痫前期孕妇有家族史。特别是至亲的母亲或骨肉相连的姐妹有高血压的孕妈更易患此病;②精神易紧张的女性,精神易紧张的人本身血压就容易升高;③初产妇、高龄初产的女性、多胎妊娠的人都是此病的高发人群;④孕前已被确诊患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的孕妇更要密切关注血压指数;⑤孕前超重,即BMI=体重(kg)/身高m2>24会增加孕后血压升高的危险;⑥超重固然害处多多,但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同样也会引发此病;⑦羊水过多、巨大儿及葡萄胎等都会使子宫张力过高,引起高血压;⑧寒冷和气温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冒,也增加了孕妇患上疾病的危险;⑨近年来的缺钙学说提示,血钙的降低也是疾病易发的因素之一。

2 妊娠期高血压药物选择

妊娠期高血压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直接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安危。凡舒张压高于12.0 KP(90 mm Hg),即应开始治疗。

孕期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一般高血压近似,但也有其特殊性。一般性措施包括低盐饮食,劳逸结合,消除精神过度紧张和予以镇静。用药期间必须密切注意血压变化,最好每日测血压2~3次,避免将血压降得过低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影响胎儿的血供。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17.3~18.7/10.7~11.3 KP(130~140/80~85 mm Hg)为宜。

大多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利尿降压药,尤其是子痫前期病例,若应用利尿剂可使病情恶化。利尿剂仅适用于合并有左心衰竭或水钠潴留的患者以及少数(约1%)血容量增多的妊娠高血压患者。

目前多推荐使用阿替洛尔(氨酰心安)25~50 mg/d,1~2次/d;或美托洛尔(倍他乐克)50~100 mg/d,分两次服用。钙通道阻断剂可用于妊娠早中期,但临产前半个月不宜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力,影响产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宜用于妊娠早期,但可用于妊娠中晚期。常用的药物包括卡托普利12.5~25 mg/次,3次/d,或依那普利2.5~5 mg/次,2次/d。当妊娠期高血压严重,发展为先兆子痫或子痫时,应及时住院尽快通过静脉用药,控制血压,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血压稳定下降后,再换口服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3 治疗方法

①对子痫前期患者行镇静、解痉、降压、利尿、扩容、强心治疗。首先以25%硫酸镁20 ml+10%葡萄糖注射液静推,5~10 min推完,后以硫酸镁1~2 g/h静滴,每日总量20~25 g,视水肿及生化指标适当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利尿、强心、预防感染纠正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对子痫患者用冬眠Ⅰ号1/2量肌注,全量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控制抽搐,20%甘露醇降低颅压;②终止妊娠:对于子痫患者在抽搐控制后2 h考虑终止妊娠。对子痫前期患者疗效好,血压下降理想且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者期待治疗至孕34~37周,期间严密观察胎心、胎动及孕妇血压、蛋白尿及水肿情况。对血压下降不理想、自觉症状不减轻者以及胎龄

4 应积极预防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必须从早孕期抓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孕妇懂得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按时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妊娠早期因人而异,需测基础血压。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初孕妇、孕妇年龄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有心肾及严重贫血等疾病的孕妇,更需加强产前医疗保健。

5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期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母婴健康,尤其先兆子痫,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母儿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子痫前期重度。如何及早认识病情的严重性并及时处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新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其疾病的生理病理来监测全身各系统的表现,包括许多实验室检测及全面的胎儿状况监测,应用各种客观指标来综合评估病情及预后,为临床治疗、处理以及终止妊娠提供有利的依据,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也反映了不只是针对妊高征的三大典型症状,而是针对孕产妇自身整体的医疗观察。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应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家族史,以确定产妇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以便治疗。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实开展产前检查,做好产前保健工作。通过孕期宣教,使广大育龄妇女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知识和对母婴的危害,促使孕妇自觉从妊娠早期开始做产前检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给予治疗及纠正,从而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120.

第5篇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临床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8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00~2006年我院收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08例,占同期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6.3%;男71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1.34:1;发病年龄45~60岁组最多,平均年龄57.7岁;死亡31例,占25%。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节较多。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78例,占62.9%;有高血压家族史者16例,占12.9%。有一次性卒中发作史者5例,占4.03%;有2次以上卒中发作史3例,占2.42%;有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发作史者3例,占2.42%。无高血压病史者46例,占37.09%。

1.2方法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起病方式(1)发病时状态和起病方式:一般活动中发病54例,占43.55%;剧烈活动中发病8例,占6.45%;睡眠中发病3例,占2.42%;安静时发病3例,占2.42%;饮酒后发病者13例,占10.48%;起病不明原因者43例,占34.68%;3h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94例,占75.81%;3h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症状、体征者30例,占24.19%。(2)有前驱症状者57例,占45.97%;前驱症状中,剧烈头痛、头晕分别为29例和14例,其他为肢体麻木、烦躁、听力下降等。无前驱症状者67例,占54.03%。从出现前驱症状至发病间隔时间在24h以内者61例,占49.19%;超过24h以上者6例,占4.84%。无前驱症状者57例,占45.97%。

2.2主要症状和体症发病后血压维持在180/110mmHg以上者33例,占26.61%;在220/120mmHg以上者19例,占15.32%。发病后24h内体温达38.5℃以上者共11例,最高为40.5℃。意识不清者共51例,其中深昏迷9例,浅昏迷28例,嗜睡状态14例。

2.3颅脑CT扫描检查基底节出血81例,占65.32%;大脑出血29例23.39%;脑桥出血4例3.23%;小脑出血10例8.06%。

2.4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包括血压调控[1,2]、止血、脱水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人工冬眠疗法等治疗。本组168例中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治疗者76例,有48例采用手术治疗。

2.5转归108例患者中,好转78例,占72.22%;出现肢体瘫痪57例,占总病例的52.78%;未愈自动出院3例,占2.78%;死亡27例,病死25%;发病后24h内死亡者14例,占45.16%;24~72h内死亡者11例,占35.48%;3天~1周内死亡者5例,占16.13%;1周以上死亡1例,占3.23%。

3讨论

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特点,临床特点主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诱发脑出血,在活动中发病居多。本组病例在发病后经检查均发现有高血压,而发病前已知有高血压病史者,只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62.9%;也就是说还有37.1%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高血压,这一部分患者也是最危险的。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脂肪食物摄入,引发高血压并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平均年龄57.7岁,主要危及中老年人。高血压在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占极重要的位置,所以防治高血压加强防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是避免脑出血最有效的措施。从发病的方式上来看,运动中发病占43.55%,脑出血时,意识障碍(41.13%),较闭塞性血管病既多又严重,在鉴别诊断时值得注意.呕吐占43%,由于意识障碍患者不能陈述病症,颅内压高往往直接表现为呕吐,因此,在临床用以判断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价值。瞳孔变化为判定脑疝的重要体征之一,双侧瞳孔不等大,通常认为是沟回疝的标志,在本组患者中,确诊为沟回疝者3例。本组有4例脑干出血(3.23%)全部为桥脑出血,其中2例合并中脑出血,平均年龄44.3岁,临床上面部或半身麻木以及眼球分离较突出,存活时间平均2.2天,生前仅1例考虑脑干出血的可能性。小脑出血10例(8.06%)全部为CT诊断,2例为单纯小脑出血,1例合并脑干出血。平均年龄67.6岁。临床上无小脑病状和体征,存活时间平均1.5天。脑出血急性期(24~72h)的治疗主要为消除脑水肿,选择性定位钻孔减压,我科近年来的治疗措施在用甘露醇、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速尿等脱水药合用,能有效地控制脑疝,能延长生存时间及提高治愈机会。因此,72h后的患者需加强抗感染措施,且护理工作对预防感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

参考文献

第6篇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点: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很好地教育他们,充分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一定要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多醋,少糖多果,戒烟限酒,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多纤维为主。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两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很好地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肾负担。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葱、大蒜、木耳、芹菜、萝卜、海带等食品。另外限制食盐摄入量,高危人群<10g/日。

第7篇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症;类型

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 又是冠心病病死率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精神意识逐渐老化, 疼痛感觉减退或消失;老年冠脉狭窄的形成为渐进性的, 有一定的侧枝循环形成;再者老年感觉神经末梢受体渐感性降低, 其症状不典型, 对疼痛的反应与年轻人不同, 因此熟悉老年人冠心病的合并症及临床类型, 对防治老年冠心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均≥60岁。

1. 2 患者合并症及类型 ①冠心病:根据病史或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表现证明。②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老年人健康查体测得的血压值, 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 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血压, 同时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③糖尿病:通用WHO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GPG≥7.0 mmol/L或OGTT 2 h PG≥11.1 mmol/L或病史证实为糖尿病。④高脂血症:广饶经济开发区卫生院血脂参考范围:总胆固醇≤5.6 mmol/L;甘油三酯≤2.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1 mmol/L。⑤脑梗死:均以病史或脑CT示脑梗死。除以上疾病外,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肾功能不全、贫血、睡眠呼吸障碍、心律失常、抑郁等称为冠心病并发疾病。

2 结果

2. 1 合并冠心病疾病构成特点 280例合并冠心病疾病中:高血压病127例(45.4%);糖尿病43例(15.4%);高脂血症34例(12.1%);脑梗死26例(9.3%);阻塞性肺疾病20例(7.1%);其他合并症20例(7.1%);其他无合并症10例(3.6%)。

2. 2 临床类型 心电图证实为心肌缺血, 经住院证实为心肌梗死, 平均有症状者90例, 190例均无明显症状, 均在老年查体中查出心肌缺血。

3 治疗

3. 1 药物治疗 我国冠心病在老年人的发病率居第二位, 死亡率居第三位, 典型症状者只占20%~40%, 不典型心绞痛多见, 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 老年人多器官功能减退, 已出现合并症, 所以熟悉老年人冠心病合并症分布及临床类型, 对防治老年冠心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根据以上老年人的特点, 如无禁忌证, 尽早应用肠溶阿司匹林和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 同时注意老年人服药过程中药物出现的副作用。

3. 2 介入治疗 文献报道, 90%的患者通过PTCA症状可获明显减轻[1], 同时介入治疗也是老年冠心病较好的治疗手段[2]。

3. 3 冠心病旁路移植术 目前已行该手术的患者中65岁以上的患者约占50%, 近10多年来该手术的病死率已由7.7%降至2.7%[3]。

4 预防

冠心病预防有一级、二级、三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预防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预防冠状动脉狭窄后病变加重, 防止急性血栓形成。戒烟、健康饮食、加强锻炼、保持心理健康这些措施在降低老年冠心病病死率上起着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形式包括电话随访、定期讲座、病友交流会、家庭访视、制作健康资料等。

5 讨论

本调查显示:老年冠心病合并症中高血压占首位, 其次为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阻塞性肺疾病等。本组病例中, 常见冠心病类型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指患者无症状, 但静息、动态时或负荷实验心电图有ST段压低, T波减低、变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 可以认为是早期冠心病(但不一定是早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可以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亦可能逐渐转变为缺血性心肌病, 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个别可能猝死。所以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意义重大。我院对冠心病合并症患者控制危险因素、早期干预, 针对老年人特点,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定期检测、积极预防, 嘱合理膳食、适当的体力劳动休息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戒烟限酒积极治疗以上合并症。防止发生更为严重的心脏病, 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Keller NM, Feit 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geriatric population. Prog Cardiovasc Dis, 1996, 38(5):407-418.

[2] Aronow WS, Starling L, Etienne F. Unrelognized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older than 64 years in a long-tarm health-care facility. AM J cardiol, 1985, 56(7):483.

第8篇

【关键词】 体检;隐匿性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在临床中,有相当多的病人患病而不知,原因是有些疾病发生后毫无症状,致使长期没有被发现,成为隐匿性病变。临床常见的隐匿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隐性高血压病、隐性冠心病、隐匿性肾炎、隐性糖尿病、隐性溃疡病等。积极预防,及早发现隐匿性疾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本次回顾性研究通过对2 286名平素健康的在职中青年干部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5月~2009年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在职干部2 286名,主要是政府公务员、教师、公司企业职员等,年龄为23~55岁。男1 318例,平均年龄(38.24±4.6)岁,女性968例,平均年龄(37.18±6.6)岁。入选标准为既往身体健康,没有体检前已经诊断的心脑血管等方面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

1.2方法

1.2.1体检项目所有体检者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肝胆脾胰及双肾、前列腺(女性查子宫附件)B超,双侧颈动脉彩超,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片等,对于体检中出现的异常结果均经过复查后再行回报,最后由我院体检中心主治医师作出体检鉴定。

1.2.2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取检验标准为双尾α=0.05。

2结果(表1)

对2 286名健康体检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评定后,根据体检结论,诊断为高血压病者86人,发病率为3.76%(86/2 286);诊断为冠心病者96人,发病率为4.20%(96/2 286);诊断为糖尿病者70人,发病率为3.06%(70/2 286);诊断为高脂血症者168人,发病率为7.35%(168/2 286)。进一步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隐匿性发病在性别上的区别,表1显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的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生年龄在提前,这可能与现代社会工作紧张,节奏快,伴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过度吸烟、饮酒、饮咖啡、高脂饮食及睡眠不足等)有关。本次研究的体检人群为中青年在职干部,年龄在23~55岁之间,其中30~40岁者居多,体检检出隐性高血压病、隐性冠心病、隐性糖尿病及隐性高脂血症患者较多,发病率分别为3.76%、4.20%、3.06%及7.35%。检出隐匿性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工作压力大,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对较多有关。临床上许多疾病已有亚临床疾病,但没能被查出或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被误认为健康,有一部分是受技术条件限制,如糖尿病肾病早期尿蛋白常常是阴性,需作β微球蛋白分析,据统计,约50%以上隐性糖尿病肾病漏诊,当出现临床表现时已至晚期[1]。

这些常见的隐匿性疾病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不及时发现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如高血压病人多有头晕、头痛、头胀、耳鸣、眼花、健忘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甚至可出现剧烈头痛、肢体麻木等。然而也有一些人血压虽高,但无自觉不适,其中不乏外表看来很强壮,自己也认为健康状况甚佳者。这种情况可能历时数年,往往到发现心、肾损害或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被检出[2]。隐性型冠心病患者毫无症状,仅在作心电图检查时才有心肌缺血改变。但隐性冠心病病人如不注意可随时转化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心律紊乱、心跳骤停而导致猝死[3]。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此病自身也往往没有症状[4]。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但隐性糖尿病人缺乏这些症状,血糖虽然已很高,而自我感觉仍很好。部分隐性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也正常,尿中无糖,只在进食后血糖才明显升高。这种病人往往是由于出现心、脑、眼、肾、神经等并发症,再作血糖、尿糖检查才发现患糖尿病。

许多疾病发生变化都有一个时间的过渡,在这个时间变化过程中,机体组织也是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组织细胞变性、水肿、渗出、坏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有质的变化[5]。许多疾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迁延,常被误认“健康”,这就是所谓的隐匿性疾病,它们的危害不仅使患者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而且会突然病情恶化,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隐匿性疾病不容忽视,应以预防为主,不仅要注意日常保健,还要规律性体检,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不能等待,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才能早治愈,避免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顾连方.糖尿病肾病防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C].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0,12:102-10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 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 32(12):1060-1064.

[3]岳寒,顾东风,吴锡桂,等.首都钢铁公司5 137名男工 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004,38(1):43-46.

[4]韩淑芬.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 控制,2001,9(5):232.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B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9-638-0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本病命名强调生育年龄妇女发生高血压、蛋白尿症状与妊娠之间的因果关系。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而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脑肾功能衰竭,甚至母婴死亡。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非常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密切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进程,本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妊娠期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护理

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未明,目前还不能完全预防它的发生。但通过护理人员在门诊的孕期保健工作中做好孕前3个月的登记、测量基础血压,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具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好发因素即年龄过小初孕妇及高龄初产妇,体型矮而胖者、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孕妇进行重点监测,加强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孕期卫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与休息,可一定程度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2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2.1休息及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入院后置于安静、舒适、光线不适宜的单人房间,避免一切声光刺激,嘱孕妇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少于8~10小时/天,以左侧卧位为宜;必要时也可换成右侧卧位,但要避免平卧位,目的是解除妊娠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供应。有研究发现,左侧卧位24h可使舒张压降低1 0mmHg(1mmHg=0.133kPa)。

2.2心理护理

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使其精神放松,心情愉快。通过心理疏导,使产妇了解疾病的过程和相关知识,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2.3饮食护理

指导孕妇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铁、钙及锌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及新鲜蔬果,减少动物脂肪及过量盐的摄入,但不限制盐和液体的摄入。全身水肿者应限制食盐。

2.4镇静

对精神紧张、焦虑或睡眠欠佳者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2.5~5.0mg,每日3次,或5mg睡前口服。或者予苯巴比妥纳100mg肌肉注射,8小时一次。

2.5间断吸氧

吸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血液供应。

2.6密切监护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监护母婴状态,注意孕妇的自我感觉,有无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孕妇应定时自数胎动,每日测体重及血压,定时听胎心,必要时做胎心监护。通过B型超声检查了解胎儿发育状况和胎盘功能。

3子痫前期的护理

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况,适时终止妊娠是当前提倡的治疗原则。

3.1镇静休息

安排在清洁舒适的单间病房,绝对卧床并左侧卧位,安静,避免声光刺激,防止坠床,治疗及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轻柔,备齐急救物品,根据病情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并如实准确地填写于护理记录单上,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晕、头痛、眼花等自觉症状的出现,一旦出现应立即报告医师。监测尿蛋白,查肝。肾功能、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凝血。定期做眼底检查,每周1次超声和心电图检查。定时吸氧、听胎心,注意子宫敏感性(肌张力)有无改变,以密切观察母婴状态。

3.2饮食护理

准确记录24小时时出入量,进食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过度用力,诱发脑出血。

3.3备好急救用物

如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纱布、胶布、弯盘,此外还有氧气、床档、手电筒、地灯等。抢救车内应有急救药品,如25%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吗啡或哌替啶、地西泮、毛花苷c、呋塞米、催产素及降压利尿等药物。3.4药物治疗的护理

此期患者目前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硫酸镁在应用前及用药过程中均应注意以下事项,警惕中毒反应: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②尿量不少于25ml/h;③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④常规备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出现镁中毒时,立即缓慢静脉注射。除了常规护理外,严密观察血压。若血压≥160/110mmHg。孕妇出现头痛、视力改变、上腹部不适等重度子痫前期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同时吸氧。当血压过高,舒张压≥100mmHg或平均动脉压≥140mmHg时,为了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应使用降压药。选用的药物以不影响心搏出量、肾血流量及子宫胎盘灌注量和胎儿为宜。

3.5适时终止妊娠

到目前为止,终止妊娠是治愈重度子痫前期的唯一方法,终止妊娠指征: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h仍无明显好转者;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已超过34周者;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尚未成熟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4子痫患者护理

患者一旦发生抽搐,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用舌钳固定舌头,以防唇舌咬伤或舌后坠影响呼吸。加床栏,以防患者抽搐时坠床摔伤。迅速开放液体,留置尿管,给予心电监护,安排专人护理,详细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所有治疗和操作均应相对集中,操作轻柔。昏迷时应禁食,头偏向一侧,便于呕吐物排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喉部黏液或口腔内呕吐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抽搐情况,详细记录抽搐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次数,及时给氧气吸入;观察尿量及性状;床铺应平整、干净,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清洗外阴,防止感染。密切观察脑出血、肺水肿、心力衰竭、肾衰竭等临床表现,抽搐发作时可引起子宫收缩,应进行胎心监护,做好分娩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子痫控制2h后终止妊娠。

患者已临产分娩时,需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器械。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宫缩的变化,以防再次发生抽搐,或婴儿突然娩出,产妇发生创伤和意外。第三产程后给宫缩剂催产素20U肌肉注射,预防产后出血。禁用麦角新碱及垂体后叶素,因其中含加压素,可致血压升高对产妇不利。

分娩后,多数产妇病情缓和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产妇在产后24h、48h及产后10d还有可能发生子痫。因而产后仍应加强血压、脉搏、尿量的监测,需密切观察病情。母婴同室有利于产妇情绪稳定,利于血压恢复,合理的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后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故产后情况允许时可母婴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