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20:59
导语:在护理常见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临床护理;问题;对策
本文将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来就诊的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分析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常见问题及探讨相应对策,为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18~87岁,平均(52.81±4.45)岁,疾病类型:妇科47例、泌尿外科153例。按照时间不同,将200例患者分为2012组(100例)及2013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2012年我院对腹腔镜手术患者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给药护理等;2013年伊始,我院组织临床护理人员根据以往工作情况总结腹腔镜手术护理常见问题,将探讨所得解决对策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掌握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分数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护理问题及对策
1.2.2.1问题 ①心理障碍: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及自身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甚至排斥治疗,影响手术疗效;②腹部不适: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及人工二氧化碳气腹可导致明显疼痛及腹部不适;③饮食:部分患者采用以往个人习惯饮食方式,不接受科学合理饮食建议,不利于尽快恢复身体健康;④尿潴留:术中留置导尿管导致尿道机械性损伤造成术后排尿疼痛、术前未指导床上排尿等因素导致患者不愿主动排尿,造成膀胱过度充盈引发尿潴留;⑤个人隐私: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术中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且手术视野应越大越好,因此患者个人隐私未获得良好保护,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⑥环境:部分患者所住病房未采取隔离措施,前来探望人员杂乱,严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且为交叉感染创造有利条件。
1.2.2.2 对策 ①心理障碍:讲解腹腔镜手术及自身疾病相关知识,适当增强其战胜病魔自信心,使其提高治疗依从性;②腹部不适:术后遵医嘱给予高流量吸氧、指导其深慢呼吸增加肺活量及膈神经刺激、采取头低脚高促进二氧化碳尽快排出体外,术后可提供按摩、热疗等措施缓解局部疼痛,若条件允许可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③饮食:合理膳食是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告知合理饮食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促进意义,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并监督患者实施合理膳食;④尿潴留: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告知延迟排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鼓励其术后尽早排尿,若发生尿潴留应采取倾听流水声、热敷、按摩等措施利于排尿,严重时应遵医嘱留置尿管;⑤个人隐私:术中仅将手术区域暴露于视野下,尽量遮盖其他正常机体部分,注意术中保暖,及时询问患者所需,告知手术治疗进度及结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⑥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探视时间,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57±0.91)d、术后住院时间(8.86±2.35)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2.81±1.34)d、术后住院时间(11.36±3.64)d,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4.27±2.24)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1.93±4.15)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00%,显著低于对照组37.0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是近年来临床推广使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其特点为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痛苦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1]。
本文研究可知,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已形成成熟模式,但仍有部分细节出现问题影响护理效果,如患者心理障碍、饮食状态、腹部不适、个人隐私、尿潴留、环境等。2012组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7.00%,但护理满意度较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则较长,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2013年,我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针对腹腔镜手术护理问题提出相应对策,2013组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7.00%,较2012组显著减少,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而护理满意度则显著提高,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与于桂敏[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分析腹腔镜手术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使患者获得满意护理效果的同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问题 防范策略 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
神经内科护理由于护理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是医院护患关系纠纷的多发科室。神经内科的患者多具有病程长,病情重,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患者的承受的精神和身体压力较其他科室患者大,容易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逐步发展,对临床医护关系的管理日趋完善。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增加对护理常见问题的防范,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必由之路。
1 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问题
1.1护理病历书写问题
(1)医嘱单: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临床医嘱不能及时签字或漏签,药物下发及用药方式签字原则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特殊药物的使用及皮试等特殊操作往往不进行医生签字;(2)体温单:患者的体温单常出现漏填现象,如页眉页码漏填,住院号,患者姓名不填或填写错误;(3)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 设置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神经内科的特点,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过于简单;(4)危重护理记录单: 医护记录不一致,部分数据有一定的出入;对患者的出入量统计不够准确,部分医学概念含糊不清,语言使用不够专业。
1.2管理问题
(1)病区基础设置不全或布局不合理: 如对某些烦躁、意识障碍患者未能配置床栏而导致患者摔伤,开水的管理和使用不合理,导致患者烫伤;(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出现矛盾。
1.3因医嘱、设备出现的问题
(1)因护士执行医嘱时忘记签名而又未及时补签,导致医嘱的时间和护士临床操作的时间存在差异;(2)护理过程中的患者饮食与医嘱存在差异;(3)护理设备不足或性能欠缺,尤其是急救器材欠缺或损坏,影响临床急救,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1.4服务质量问题
服务质量一直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专业技术不扎实,缺乏责任心等导致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护患关系恶化,甚至造成医疗纠纷;(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主要体现在基础护理过程中护理操作不到位,例如,对偏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仅是2 小时翻身一次,而在护理过程中未能注意对患者皮肤的观察,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褥疮;(2)在吸痰护理中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引发肺部感染;(3)因护理人员不足或住院患者较多,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出现危象时,抢救不及时,造成不良后果;(4)在对颅内压高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操作不慎,药物漏出血管,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导致局部组织出现肿胀坏死。
2 防范措施
2.1 规范护理病例的书写
要解决临床护理病历书写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书写能力,并严格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书写要求进行书写。(1)加强学习: 通过举办培训班,聘请优秀人员讲座,向护理人员介绍护理病历的写作要求及要点;(2)严格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操作: 在病历的书写过程中要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并及时对有问题的病例进行改正,确保病历的真实、及时、完整、客观,不得涂改,伪造,销毁病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促进护理人员提高病历书写的规范化。
2.2加强管理
加强护理操作过程中的管理,如人力资源配置,收费管理,病房管理,护理病历质控,检查清点制度等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加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配置,增加值班人数,设立机动护理人员,确保抢救操作及时进行;(2) 加强病房管理。调整病室的布局,及时清理消毒、杀菌、通风,完善基础设施,确保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3)加强护理病历质控环节的管理。对护理病历使用二级质控,护士长要不定时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4)加强检查清点制度。定时对急救物品,急救器材进行检查,确保药品充足,急救仪器的性能良好,确保急救的顺利进行。同时注重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专业教育,提高责任感等,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使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有新的提升。
3 结束语
神经内科的护理是护理工作中风险最大,难度最高的护理之一,同时也是护患纠纷较多的护理。这与神经内科患者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及医院的管理和设施存在欠缺。随着患者对自身保护意识的提高,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医院也要加强相关管理,以确保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留置尿管常见问题有尿路感染、引流不畅、自行脱落、拔管困难、尿道狭窄、膀胱痉挛、拔管后膀胱不收缩导致尿潴留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泌尿系感染。
一、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有可能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80%的医院内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保护屏障;且导尿管是一种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打破并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泌尿系炎症。
处理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2)合理选择尿管: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
(3)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可使感染率明显降低。
(4)每日清洁尿道口及导尿管与尿道连接处。每周更换引流袋以控制尿路感染。
(5)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多喝水约2000~3000ml。控制尿液的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导尿管脱落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如护理不当易造成尿管脱落,其主要原因多为气囊注水太少或气囊破裂后尿管自行拔脱。
处理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按尿管规格标注向气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水或空气,不宜过少或过多,一般成人常规注入10~20ml,儿童5~8ml,前列腺增生患者减少至8~10ml。避免尿管来回拽动,减轻尿管对尿道口的摩擦,减少水囊摩擦导致破裂,避免导尿管脱落。
三、拔管难
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尿管末端形成结石: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2)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
(3)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导致拔管困难。
(4)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处理措施
(1)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及尿道,避免长期停留尿管的结晶形成,造成拔管困难。如有结石形成,可采取体外震波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可拔除尿管。
(2)对于气囊内的水或气不能完全抽出者,可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或空气,直至气囊破裂。
(4)用无菌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时,先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ml,再抽吸气囊内气体或液体至产生负压然后将导尿管拔除,这样可提高拔管成功率。
四、膀胱痉挛或挛缩及拔管后膀胱不收缩导致尿潴留
膀胱冲洗时液体温度不宜过低,以20℃~30℃为宜。注意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分散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膀胱痉挛或挛缩也是由于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所致。
长期留置尿管时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收缩,导致膀胱挛缩。故留置导尿期间导尿管不能始终开放,正常可每2h一次。
五、尿道狭窄:尿管长期压迫尿道致使局部缺血坏死。
特别是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期间要定期更换尿管摆放位置,使导尿管压力不长期作用在一个位置。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方向,使尿道口受力在海绵体丰富的部位以减小刺激。
六、血尿:导尿后第一次过快过多,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第一次不可超过1000ml,正常每2h一次;还有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密切关系,插管困难时选择型号小、较柔韧的尿管;膀胱冲洗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温度适宜,以减小对膀胱粘膜的刺激。
【关键词】PICC;并发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49-02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 ,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但 PICC置管的同时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1〗。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8月至2010年8月我科恶性肿瘤患者行PICC 置管300 例。男162 例,女138 例,年龄 17~65 岁,平均年龄(58.6±2.6)岁。其中乳腺癌115 例,肺癌 84 例,消化道肿瘤30例,淋巴癌 35 例,白血病36 例;导管置入的深度42cm~52 cm,在治疗结束或死亡时拔管。
1.2 PICC相关资料:本组病例采用一次性PICC穿刺包, 根据病人病情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本组病例中,置管成功288例,成功率为96.%,置管失败12例(4%),导管保留时间2.5~12个月,平均(5.7±0.47)个月,导管置入的深度42cm~52 cm。拔管原因:完成治疗计划或死亡后拔除263例,堵塞6例, 导管脱出2例,穿刺点感染及静脉炎13例,临床上怀疑有感染4例。常见的问题有:导管异位7例,占2.43%,送管困难12例,占4.17%,8例发生过堵管,占2.78%,其中6例因此而拔管,占2.08%。导管培养阳性有5例,占1.73%,导管脱出2例(0.69%),穿刺点渗血14例(4.86%),静脉炎5例(1.73%),导管堵塞8例(2.78%),导管渗漏1例(0.35%),穿刺点感染7例(2.43%)。
2 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
2.1 穿刺时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
2.1.1 穿刺不成功及送导管困难: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穿入导入鞘时穿刺针尽量贴近皮肤,减少针头与皮肤的角度,见到回血后再平行送入导入鞘少许,退出针芯如导入鞘内回血畅,说明穿刺成功,即可送入导管〖2,3〗。本组病例中因送导管困难而无法达到上腔静脉12例,与所选静脉有关,右上肢头静脉6例,左上肢肘正中静脉4例,右上肢肘正中静脉2例,故应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
2.1.2 导管异位: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置管后常规摄胸片检查导管顶端的位置,最常见的异位是导管进入颈静脉〖4,5〗。本组病例有4例导管顶端进入颈静脉,其他部位异位3例。
2.1.3 穿刺部位出血:导管送入预定的长度拔出导入鞘时应立即在局部按压止血,按压时间根据患者的凝血情况而定。一般需10min以上,个别患儿止血时间超过半小时。或用5 ml注射器抽吸肾上腺素2 mg,注入无菌纱布,使纱布注药面置于穿刺点上,粘贴透明敷料,加压包扎2 h。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止血后,在针眼上方放一条窄纱布以吸收渗血,次日更换敷料。
2.2 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的预防及护理
2.2.1 堵管:管道堵塞是常见问题之一,本组病例中有6例因堵塞后无法再通而拔管。常见原因有输液环路松开、持续输液中断、未正压封管及按时冲管等。预防方法:①保证输液的连续性,②病人外出检查时,用浓度为5U/ml的肝素液0.5~1.0ml正压封管。③推注药物时,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以防止因药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而堵塞管道。④不要经导管采血化验。一旦导管堵塞千万不能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致栓塞或导管破裂的危险。用溶解血栓法失败后,可将导管从血管内拉出3~5 cm,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露在体外的导管约3~5 cm,连同原来的接头一并剪去,接上备用新接头,然后再采用酶溶解血栓法〖6〗。本组2例用此法再通。
2.2.2 导管脱出:导管脱出的原因有,①导管因素,导管较硬,生物相容性差,容易发生脱管。②患者因素,患者缺乏自我保护导管方面的知识也是导管脱出的重要原因,如患者肢体频繁活动或提重物,甚至个别患者熟睡时或者意识不清者自行拔管。③护理人员因素等。置管部位不当,敷贴松动等。郑春辉等〖7〗报道固定不当是这一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换药非专科护士维护,对导管性能不了解,操作技术不熟练,也是导管脱出的主要原因。换药时护士的揭敷料的手法,敷料的选择以及体外导管的摆放不正确都容易造成PICC导管脱出。本组脱出2例,系患者在家睡觉时,无意识撕脱。加强院外自我维护培训尤为重要〖8〗。
2.2.3 感染:PICC置管后感染主要表现为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和发热。与PICC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渗血、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换药不及时有关〖9-12〗。本组病例中5例PICC导管培养阳性,白色念珠菌3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松鼠葡萄球菌1例,其中1例血培养也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故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预防感染的方法:①穿刺部位无感染灶,穿刺前消毒整个手臂数次;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送导管时边送边剥开塑料保护套;穿刺后局部的血迹用生理盐水洗干净,并用碘伏消毒;连接输液环路或推注药物时均应严格无菌操作。②加强换药,穿刺后次日常规换药,以后至少每周更换敷贴1~2次,敷料有污染时及时更换。③输液环路每天更换,肝素帽每周更换,如有血液污染随时更换。④不明原因发热时,要及时做血培养。⑤白细胞少于2000×109/L或抵抗力低下时,辅以抗生素治疗。本组导管培养阳性有5例(1.73%),静脉炎5例(1.73%),穿刺点感染7例(2.43%)。
2.2.4 导管渗漏:PICC选择的是大静脉、深静脉穿刺, 可有效的预防化疗药物的外渗。本组1例外渗经查系导管破裂。它的发生是多因素的,与导管的质量、针斜面内缘锋利度及穿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护理工作或患者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导管破裂。为了防止导管破裂或断裂,在操作前应常规检测,送管时不要倒拉导管。若证实导管破裂应在保证无菌的条件下自破裂处剪断远端的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或拔管;若发现导管体内部分断裂则可用手指压迫导管远端处的血管,行静脉切开术,取出断裂的导管。按照常规,导管均为一次性使用,一旦破损后,只能拔除后重新置管。
3 小结
PICC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成功的置管后,更离不开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否则,导管可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置管失败。因此,加强PICC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提高置管水平,加强日常护理,许多常见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护理手段解决。
参考文献
[1] 申屠英琴,赵锐,陈春芳. 27l例PICC穿刺部位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11,2: 131-13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问题;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要,一旦护理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事故,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术室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下面,文章就当前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以及临床诊治效果。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 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 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凤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3(01):210-211.
[关键词] 护理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38-02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医院要想在这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有过强、过硬的医护质量。护理质量作为医院质量的子系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我们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现就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常见的几个问题浅析如下:
1服务质量:服务意识薄弱,与患者沟通少,护患纠纷多
医疗市场的竞争,其实竞争的就是技术,是服务,是医疗环境,技术和医疗环境靠的是人才资源,是硬件设施,需要一定的条件来创建,而服务只需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因此,优质的服务也就成了新形势下各医院在医疗市场上营销自己的首推品牌。“以人为本”的医院服务将成为主导[1]。
作为与患者打交道最多的护理工作者,更要转变思想,从细微处关心和体贴病人,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及病情的动态变化,减少护患、医患间因缺乏沟通而引起的一些纠纷。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1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将护理人员多年来“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要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人。
1.2加强礼仪培训,树立良好护士形象
护士良好的形象可以给人以亲切感、易接近感和信任感,快速提升护士的亲和力。
1.3实行全程服务
实行“首诊负责制”,为病人提供“以人为本”的全程服务。送病人“六个一”,让病人能听到“五声”[2]。
1.4挂牌服务,主动接受病人监督
使病人及其家属可随时将在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上发现的问题、产生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管理者。
1.5建立“对话录”,督促与患者间的沟通
要求护理人员与自己所护理的每个病人每天有不得少于10 min的护理对话时间,并将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护士长和主治医师。
1.6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做好医后回访
在每位患者出院前,发放一张“病、陪人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或其陪人以本人不记名形式给该病区所有医护人员打分,出院时投入“意见箱”,由专职人员每天回收并作统计,以了解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实际服务质量和工作状态。
1.7评选“星级护理”,调动服务热情,提升服务质量
2工作质量:操作过程忙乱无序,工作效率低,易出现差错事故
由于近几年医疗市场的扩充,年轻护理队伍在逐年壮大。她们缺少临床经验,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临床,而高年资护理人员相对减少,又都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管、带教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如下措施:
2.1建立健全各班次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职责范围及工作流程
各科根据本科室业务特点和人员情况,制定出各班次工作流程和职责范围,进行明细分工,责任要明确,分工要合理。
2.2合理扩充护理人员,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按照国家卫生部1978年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标准规定:综合性医院床护比为1∶0.4,这个标准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以人为本”的临床护理的要求,而更有些医院连这个标准也未达到,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除要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还承担着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长期的高负荷运转,令她们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致使工作质量下降,差错纠纷增多。
2.3实行“弹性工作制”,体现“人本管理”
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护士长可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合理安排班次,尽量满足员工要求,舒缓她们的工作压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2.4绘制“临床教学卡”,随时传授临床知识
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一些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护理要点、观察要点、处理方法、抢救措施等护理程序,绘制成卡片或书笺形式,存放于科室中人手能及的位置,便于年轻护士随时翻阅和学习,使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每项操作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2.5高年资护士分流带教,提高带教质量
将低年资护士分组,由高年资护士每人监管一组,负责其平时的监管、带教工作,充分发挥每一个高年资护士的带教作用。
3业务技术质量:学习氛围不浓,技术提高慢
多年来“大锅饭”的旧体制使护理队伍缺乏生机与活力,另外,由于护士在社会中的多角色性以及护理工作的繁琐和护理人员自身认识的不足,护士的学习热情远远不如临床医生。相应措施如下:
3.1改变传统理念
要让所有护理人员打消“铁饭碗”的思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认知新事物,才能脱颖而出不致最后被淘汰。
3.2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
包括护士长在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要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薪酬。对于在各项竞争中都确实处于劣势的人员也绝不手软地淘汰掉。
3.3 “等级制”分配奖金
按各级护理人员应该达到的业务水平及职称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理论、业务考核,并以考核成绩分出几个等级,按等级和工作量双向积分分配奖金。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4多种渠道并用,营造学习氛围
可利用各种渠道及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督促护士提高业务水平。
4后勤保障质量:后勤供应不及时,护理人员浪费大量时间从事非护理工作
在临床科室,护士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承担计价核算、计算机录入等大量非护理工作。同时还承担医嘱录入、领药、退药等职责不明确的工作[3],这些工作占据了护士的大量时间,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使整体护理流于形式。
5小结
一个医院管理的好与坏,关键在护理管理。因为在每个医院,护理队伍都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占据着医院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4],而护理人员又是与患者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特殊人群;从另一个角度说,她们是医院风貌的展现者和品牌代言人。
[参考文献]
[1]李晓,杨蕾.论医院的人本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5,22(8):9.
[2]辛键,黄飞鹰,陈和平.创建护理示范岗打造护理服务品牌[J].护理管理杂志,2006,6(增刊):23.
[3]孟桂芹.滞后的护理人员配置现状对现代护理模式实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6.6(增刊):183.
1目前,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有效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度也不够,在加上有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往往对骨折病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而在病发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所以常常出错[1]。
(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护士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导者,也是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护理人员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①技术不熟练。现在的护理人员大多比较年轻,只具有一般的基础护理能力和技术,缺乏专业的顾客护理技术,再加上临床经验不足、综合判断能力也不高,所以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甚至违反操作规程,最终导致操作失败。②知识不全面。年轻护士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平时又不加强学习锻炼,做事盲目,所以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也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③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骨科护理大多由护士完成,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使得很多护士长期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加上重复夜班的劳累,导致很多护士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大,对病人态度不好,责任心也不强,更容易引起差错和护患纠纷。④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中,护士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因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在出现纠纷时往往拿不出证据。
(3)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缺乏护患沟通技巧。骨科患者发病突然,心理反映强烈,加上长期的治疗,对自己身体过于担心,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和痛苦等诸多情绪,这些不良心理也会导致不良的健康行为,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而且高龄骨折病人逐渐增多,骨折后行动受到限制,再加上护理并发症的出现,很容易让患者丧失信心,从而拒绝治疗,也将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
2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2]
关键词:胸腔闭是引流问题分析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9-02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气胸、血胸及各类胸腔手术后病人重要治疗手段。基本原理是借助引流管和引流瓶与胸腔的势差形成负压,排除病人胸腔内多余组织液和气体,重建体内负压环境,复位纵膈,复张肺脏。目前,胸腔闭式引流术已经在国内各级医院被广泛应用。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基于多种因素,常出现引流不畅、引流管脱落、引流口感染、潜在并发症等问题。笔者基于十多年的护理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探寻原因,提出对应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对象为我院及下属分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血、气胸行闭式引流术患者,共计162例,其中男99例,女63例,平均年龄48.7岁。本组患者在引流期间共计发生9人13例引流管堵塞,4人4例引流管脱落,2人2例引流口感染。
1.2方法。本文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法。首先,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笔者收集了观察期162例引流术病人临床治疗作为研究基础。之后,结合观察期笔者与病患、医护人员的访谈情况,对出现的各类胸腔闭式引流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一般性应对措施。
2问题与措施
2.1引流不畅。本组共计发生9人13例引流管堵塞。归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引流管问题,如引流管受压变形,极少数情况为引流管漏气;二是引流物质密度大、密度不均匀,如肺癌术后病人积液多为凝血块、癌性纤维凝块,较易堵塞。
为此,相应的护理措施要做到“三勤”,即“勤看、勤查、勤挤”。勤看就是护士要密切关注引流管内液柱移动情况,当液柱不随病人呼吸移动时,则可能是引流管堵塞。如不能准确判断时,则请病人深呼吸或者咳嗽,若此时液柱仍无移动,则可判断为引流管堵塞或漏气。勤查就是护士要及时观察病人表现,询问病人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等感受,注意病人是否有面色紫绀、皮下水肿等现象。这些都是引流不畅的重要表现。勤挤就是及时挤出引流管中淤留物质,一般在引流早期(1-2天),每3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随着引流量的减少,可适当延长挤压间隔。
对于形成堵塞,在挤压无法疏通情况下,可采取清洗办法。清洗一般采取0.9%生理盐水,利用灭菌橡胶胃管,大口接引流管,小口接注射器清洗,清洗时注意用力均匀,既要能冲洗掉淤积物,又要避免冲击力大导致接口脱落。经挤压和清洗基本可实现引流管通畅,极个别情况仍无法疏通,则需要更换引流管。
2.2引管脱落。本组共计发生4人4例引流管脱落。归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引流管固定位置不佳或固定不牢固,病人变动导致体内置管拖出;二是体内置管深度不够,加之缝合不够严密,导致引管脱落。
为此,相应的护理措施也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引流管固定。二是调整好体内置管深度。引流管的一般固定点有两处,一处为引管引出体外后用胶布或胸带等固定于引流口附近皮肤处,一处为引流口30-40CM处用别针固定于床单处。这种固定方法易于操作,固定也较为牢固,对于昏迷状态或活动范围小的病人较为适用。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第二处距引流口30-40CM的固定点给病人的活动范围较小,一些病人由于体型较大或夜间翻身,极易造成第二固定点的脱落,进而牵扯第一固定点胶布脱落和引管脱落。此种情况下,护士可采取加大第二处固定点距离或引流瓶固定方法,如在保证第一固定点牢固情况下,第二固定点直接选择在引流瓶,把引流瓶固定在病床床脚,给予病人足够的活动范围。体内置管深度一般为5-7CM,可适当增加深度,根据笔者经验,置管深度调整到10-12CM可保证良好引流效果同时,也给予了足够管长余地避免引管脱落。
对于引管已经脱落,若为接口处脱落,则立即用折叠或管钳加紧接口上方,消毒接口重新连接。若引管自体内脱出,则立刻用手或厚纱布封闭引流口,待消毒处理后,由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3引流口感染。本组共计发生2人2例引流口感染。引流口感染主要是置管时间较长,消毒不及时,同时加之病人移动导致引流管与皮肤的反复摩擦形成。引流口感染表现为周围皮肤红肿、溃破甚至溢脓,病人伴有疼痛、低烧等症状。
为此,主要护理措施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护士要严格相关操作规程,定时对引流口消毒、更换辅料,消毒可用安尔碘进行,确保引流口周围皮肤的清洁无菌。其次,引流瓶要做到定时更换,由护士按规程操作,切勿家属自行处理,避免操作过程的污染。最后,对于发生感染的病人,要谨遵医嘱进行抗生素和其他相关治疗,对于高烧病人,可采取药物或物流降温。
2.4并发症。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开放式气胸,本组病人虽未出现该问题,但潜在风险却很大。导致气胸的原因除上述介绍的引流管脱落外,另外重要原因就是引流瓶液面未能有效侵封引流管端口,造成空气进入。为此,护士在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前标记好压力及液面高度,操作过程中可用止血钳折压引流管,避免空气进入。
3小结
本文基于162例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观察和资料分析,就几种常见的引流术后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综合来看,几种常见问题均可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提前预防和事后控制。需要注意的事,有效的护理离不开病人和家属的紧密配合,特别在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家属往往是最早发现引流管堵塞、脱落,以及病人不适反应的人,所以提前的宣教十分重要。所以,只要医护和病患共同努力,胸腔闭式引流术就可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9
[2]施毅.现代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护理;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88-0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以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绝大多数的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正确饮食护理在血糖的控制中又占据着主要地位,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治疗的成效,所以,让患者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科学的进行饮食能有效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糖尿病患者饮食存在的常见问题
1.1盲目的进行所谓的饥饿疗法
在糖尿病的饮食护理上,有所谓的“饥饿疗法”但被部分患者曲解,认为饥饿疗法就是只要少吃或是不吃,同时也觉得对所吃的食物进行热量计算及称重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为了达到减低血糖的目的,盲目的进行节食或是干脆只喝水不吃饭,这都是不可取的,只能在短期内使血糖下降,但会带来低血糖等严重的后果,最终是得不偿失。
1.2对能降糖的食物能吃多少吃多少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是对降低血糖有用的食物是不需要控制饮食的,吃得越多越好,吃的越多血糖就会控制的越好。其实不然,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吃得过多,一方面对胰腺是个刺激,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低血糖的发生,反而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1.3只要控制甜食和主食,咸食可以随便吃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是不能吃甜的,对主食要控制,但吃其他咸的东西没有关系。须不知很多咸味的东西主要成分也都是碳水化合物,吃下去和米饭馒头一样也会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过量摄入咸味食物,也会增加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1.4增加药量来抵消多吃的食物
有些患者实在是受不了每天吃不饱饭的感觉或是对某些美食诱惑实在控制不住导致进食量过多,此时有些患者就会增加降糖药物的量来达到降糖目的,认为加重药量可以抵消多吃的食物升高的血糖,所以在饮食上不加以节制,照样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利于血糖控制的,这样不仅使得饮食护理形同虚设,也会加重胰腺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及加大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对病情的帮助有百害而无一利。
1.5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由于知识的缺乏,有一部分患者往往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从此再也不能享受美食了,再也不能和亲朋好友聚会玩乐了,从此就只能过“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就会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认为或者没有什么乐趣,从此做什么都提不起乐趣,有的人还会自暴自弃,认为反正也过不了几年好日子,还不如敞开肚皮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及时行乐,过一天是一天,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2对策
2.1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要进行长期的饮食控制和频繁的血糖监测,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慌、焦虑等心理,所以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应告知患者糖尿病史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只要有毅力,能长期的坚持饮食治疗配合药物治疗,监测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可以减缓疾病发展进程,提高生存质量,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的。还可向糖尿病患者介绍血糖控制良好的案例,鼓励他们建立长期与疾病战斗的信心。
2.2做好饮食护理的健康宣教
饮食护理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的,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首先要向患者说明饮食护理的目的,强调饮食护理对于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饮食和血糖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在思想上重视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在详细的介绍饮食护理的正确方法,告知患者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要少吃,热量要如何进行合理搭配以及告知患者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饮食安排,同时,根据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几个饮食误区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知道意味的苛求饥饿疗法或是盲目崇拜某种降糖食物的降糖功效就大吃特吃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使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能避免犯同样的饮食错误。对于意志力较差或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糖尿病患者,应对其家属也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使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护理。
2.3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
糖尿病史一种慢性疾病,饮食护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患者的意志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出院前应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会患者对各种食物的热量计算,以及如何自我鼓励和自我血糖监测,同时也要讲糖尿病饮食要求及方法告知家属,让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饮食护理中来,让家庭成员能起到帮助和监督的作用。
糖尿病饮食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有效的措施之一,做好患者饮食指导,走出饮食误区,坚持饮食治疗,患者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明子,喻颖杰,张明霞.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