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21:09
导语:在数据调查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概述
辽宁省县级以上普通公路在2007年、2008年进行过一次路况普查,普查内容仅限于《中国国家公路数据库》中部分内容,未能涵盖整个公路资产状况,且经过几年的建设,公路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现有路况数据内容及真实性满足不了省局业务及管理的需要。适逢2013年普通公路路网调整,调整后全省国道16条,净里程合计约6716公里,省道57条,净里程合计约9671公里。新增国道7条,省道13条,新增总里程约4000公里,新路网各项数据需要重新整合,综上所述,对公路资产的全面调查势在必行。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数据调查工作必须采用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的工作方法,数据处理、成果等必须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基于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技术。
二、调查内容
1.公路基础数据采集,7大类61项。
1)路线概况集
路线基本信息、公路列养情况、分离式路段、技术等级、车道特征、用地宽度、平曲线、纵曲线、纵坡、横断面、重复路段、养护范围、城管路段,平面交叉、立体交叉、断头路情况、左侧绿化、路中绿化、右侧绿化、里程对照表、隐患路段、山区公路、红线范围内建筑物情况、安全防护缺少情况
2)路基集
路基现状、路基左防护、路基右防护、路基左排水、路基右排水、路基左边坡、路基右边坡。
3)路面集
路面等级、路面类型、路面宽度、路面结构。
4)构造物集
桥梁概况、隧道概况、涵洞概况、公路渡口、过水路面、无构造物河流情况。
5)沿线设施集
养护工区道班、超限运输检测站、交通管理设施、路面标线、护栏、轮廓标、照明设施、防眩设施、隔离栅、隔音墙、公路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地下管线、标志牌、拌合站、料场。
6)交通量集
观测站点信息。
7)沿线环境集
沿线村镇、公路沿线地形、公路沿线地物、公路沿线行走位置。
2.路中线和特征点坐标采集
建立全省长基线GPS平面控制网,在每市至少布设1个控制点。
采集公路中线点位坐标,拟合平面线形。对桥梁、隧道构造物、里程碑等进行坐标采集。
三、调查方法
上述调查内容按调查方式与调查顺序分类可分为基础数据采集、资料调查、坐标数据采集三大类,每一类的调查方法如下:
1.基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车配备编码器,以显示实际桩号(初始桩号和上下行可设),检测时以实际桩号为准,同时记录实际桩号和落地桩号,调查人员对应桩号将所各调查子项目内容详实记录到外业调查表格内。每一调查项目均进行拍照,要求能够准确反映普查内容并具有代表性。
2.资料调查
对于路面结构养护历史等信息采取到各市处、区县段进行资料调查。在设计文件中调查路面结构形式,在竣工资料中调查通车日期、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
3.坐标数据采集
坐标数据采集即又要满足数据专项调查工作的需要,又考虑到辽宁省数字城市中数字交通建设的需要,数据采集成果以GIS数据标准构建道路信息数据库,作为数字交通的数据依据,为行业应用奠定地理空间数据基础。
采集工作利用全省最新高等级GPS点(B级点)起算,布设覆盖全省的高等级GPS控制网,形成我省交通系统的平面基准;获得各种坐标系统的高精度转化参数,可实现各种坐标的转换;采用长基线RTK实时采集+内业后处理方式获得亚米级定位精度,满足需要。
(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建立全省长基线GPS平面控制网。
控制网布设控制点个数为17个,分别架设在辽宁省各市公路处、各县公路段,控制点按照永久控制点进行架设,方便以后长期使用;同时又采用8个B级网控制点进行联测以获取控制点的准确坐标。
(2)点位采集
基于事后RTK作业方式进行中线点位采集。作业时基站架设在平面控制点上,每天24小时连续观测。每组设1台流动站,流动站设于检测车上,作业半径
采集完毕后,将基站和流动站的数据组合到一起,利用专业的解算软件求解中线和特征点位坐标。
(3)平面线形的拟合
采用AutoCAD将中线点位和里程碑位置绘于平面图中,利用路线软件人工确定转角点坐标和桩号、偏角、平曲线切线长(T)和外矩(E)后,采取人机互动方式设置平曲线参数(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从而达到最佳拟合状态。
四、建议
1.此次数据调查数据量大,涉及面广,已经超出省局各单一的数据库,为更好地利用数据,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应建立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统一、开放的数字化公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有序存储、深度挖掘、全方位展示,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共享与服务的公路资产管理系统。另外系统提供接口实现与路况数据库、统计数据库、桥梁及路面管理系统、交通量调查数据库等对接,为上述程序提供基础数据。
2.调查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公路都进行大中修或危桥改造、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等工作,为保证数据准确、可用,每年应对发生改变的数据进行跟踪调查。
3.现有路线技术等级划分是根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设计时速依据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而确定的,对技术等级的划分全省应确定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规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病防控;应用与作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11-0021-02
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利用询问、、问卷调查或者实地查看、检测等多种方式,将一切有关疾病的资料、数据等进行收集与分析,并从中获取较为合理的病因或者是疑似病因,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防控方案的过程[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是指以动物群体为对象,对其发生疫病的分布状况、发病因素、防控与治疗方法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一个过程。
1 调查内容与目的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看作是预防医学的一种,流行病学调查是针对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进行数据收集的一种活动。是以提出合理的病因为导火线,在此基础上对流行病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解决方法,为动物疫病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首先,对疫病报道事件的信息进行认真调查与核实。要对流行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易感动物以及引发疫病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出疫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住疫病的扩散,并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办法[2]。其次,在疫病发生的一定时间内,要控制好一定的范围,对动物群体进行疫病事件的调查,要认真观察动物在患病期间的异常状况,查找导致疫病发生的环境因素,为了解疫病情况、预防和解决疫病提供依据。最后,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估。
2 流行病学的分类
根据调查地区的不同,把调查分为疫病抽样调查和疫病普查;根据调查的时间顺序不同,把调查分为纵向调查和横向调查;根据动物疫病发生的情况不同,分为个案调查、流行病严重时的暴发调查、针对特殊病例的专题调查以及常规调查。
3 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应用及作用
3.1 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也称为病例调查,就是对动物传染病或非传染病等的一些病例和在动物疫病中第一次出现的病例进行的调查。在调查中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以及询问饲养员的方式进行,用问卷的形式对发病动物进行种类、年龄、饲养环境、接种过的疫苗、发病前的情况、发病前接触和食用过的食物、发病时间以及动物发病后的一些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和兽医的诊断检查来寻找动物发病的原因[3]。要查明疫病的传染源、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病毒的扩散范围等,详细调查后为更快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同时也让更多的饲养员了解和认识该病。
3.2 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就是在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量动物发生同一种疫病的调查。在医学上暴发调查也叫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是在已知动物疫病发生的原因和疫病的来源后,去探索动物疫病发生的未知因素,寻找疫病的解决方案。根据调查和研究,找出动物疫病发生的根本因素。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以及流行原因是疫病调查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可以更好地掌握动物疫病流行的实质、疫病传播的强度和传播的范围。了解该疫病的发生带给动物的危害以及该疫病得到控制后是否有复发状况出现。动物疫病要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防止疫情的恶化与蔓延。还要对该疫情进行总结,对以后动物疫病的诊断、流行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合理有效的数据资料,可以更好地总结疾病的发生规律,预防类似疾病的发生。
实施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研究时,一要对流行病的病发现场、动物生活的环境进行统一调查,找出动物疫病发生的源头,当地人对动物的饲养情况、屠宰情况,可以更好地掌握病情,大致计算出控制和治疗疫情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4]。通过调查可以很好地了解饲养员饲养畜禽的方式及畜禽的生活习惯,可以知道疫情以什么方式和在什么环境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在什么条件下的传播范围是最大的,这样疫情就会得到合理和有效的控制。二是对发病的动物进行调查,要调查动物的种类、发病动物的数量、发病的严重程度、自身的免疫状况、发病的整个过程以及居住的环境和食物,更好更快地了解疫情的具体情况,使疫情可以快速地得到缓解和消除。三是对疫情的来源和扩散范围进行调查,也就是对动物所吃食物、自身的免疫力以及一系列的外部环境的追溯和追踪的过程,为病情的控制和研究提供保障,对动物疾病的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四是对疫情的处置进行分析,对流行性疾病、传染严重的疫病,要对疫区进行隔离和封锁,对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疫苗免疫注射、搞好消毒和监测,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好疫情,避免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尽快地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3.3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针对特定的、有计划的某一项事物进行调查。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和在动物发病的疫区进行核查的方式。专题调查适用于动物疫病、动物接种疫苗等的调查。在疫病调查中,有效地掌握动物疫病流行的动态、疫病对动物的危害,可以更好的分析出动物发病的原因以及该疫病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疫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对接种疫苗的畜禽进行调查,要观察畜禽的变化,畜禽在接种疫苗后的效果。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疫苗对疫病的抵抗程度,对畜禽注射疫苗的安全性、畜禽的临床反应、注射疫苗后的不良反应、畜禽的发病总数以及死亡数量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疫苗的选择,更加快速的解决疫病的问题[5]。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畜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引进外来物种是必不可少的,但伴随而来的就是动物疫病的预防,对引进外来物种进行检测与调查,是当前科学发展的需要,对外来畜禽进行调查,可保证外来物种的健康,预防外来物种将疫病带进畜禽区,引发重大的疫病,从而保障畜禽的安全。
3.4 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针对某一时段发生的某种疫情,饲养员对畜禽进行常规性的检查,对该疫病进行预防,保证畜禽健康的大范围普遍调查为常规流行病学检查。常规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时间长、不固定且范围广,通过对疫病的种类、分布、发病原因、发病源等资料进行收集,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动物的发病情况、危害程度、养殖区的状况和发病来源等,掌握更多的信息就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疫病进行防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遏制住病情的发展,同时可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
4 小结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大、范围广且内容复杂的调查活动,在调查中会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干扰要使调查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的调查方案,在调查准备工作时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调查做好理论准备,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在调查中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有的资料还要到现场去进行调查、询问,要经过多方面的配合调查才能顺利进行。在调查中,要加强对动物疫病预防的宣传,和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使调查的资料数据更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同时要广泛宣传动物疫病预防知识,做好疫病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 江,刘 君,王芸华,等.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控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4):82-83.
[2] 王长江,杨会国.深入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J].中国兽医杂志,2013(1):90-93.
[3] 依明・司马义,玉苏甫・依布拉英.以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促进动物防疫工作[J].中国畜牧业,2012(18):75.
泉州中心城区公交客流调查
公交线路跟车调查。公交线路跟车调查一般选取周二至周四时间段,同时要注意避开重大的社会活动。一天中选取早高峰(7:00-9:00)、午高峰(11:00-13:00)和晚高峰(16:30-18:30)三个时段进行跟车调查。调查所跟公交车辆到达沿线各站的时刻和离站时刻,以及调查所跟公交车辆在沿线各站的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我们对泉州市58 条线路进行了跟车数据采集。
典型站点上下客人数调查。一般选择停靠公交线路较多的公交中途停靠站点为调查的典型站点。调查该站点停靠时的各线路的名称、行驶方向、车辆到站时刻以及上车人数、下车人数和留站人数,为较全面反映全天的公交客流变化情况,一般选择早高峰(7:00-9:00)、午高峰(11:00-13:00)和晚高峰(16:30-18:30)三个时段。本次调查选择了泉州高铁火车站、泉州一院、泉州汽车站等28 个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调查。
居民出行意见调查。泉州居民出行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出行者的年龄、月收入等个人特征及出行目的、时间、费用等出行特征以及现状公交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泉州中心城区采用随机抽样为主的抽样方式,所选取的抽样样本时要按照等比例抽样方式对男女性别和年龄阶段(分为青少年(20岁以下)、中青年(20岁~40岁)、中老年(40岁~60岁)、老年人(60岁以上)四阶段)进行抽样。样本要求:①家庭成员中没有成员在公交公司工作;②被调查者最近半年没有接受过类似的调查。
泉州市居民出行意见调查共发放表格1740份,回收表格1739,有效表1454份,有效率为83.6%。
居民出行调查。泉州居民出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
(1)《泉州居民出行调查—家庭表》主要包括:出行者家庭人口数、拥有交通工具、月交通费用支出情况、离家最近的公交站点及购买小汽车的愿望等内容。
(2)《泉州居民出行调查—个人表》主要包括:出行者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一日出行信息,如一天中各次出行的起点、讫点、出发和到达的时间、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
居民出行调查家庭表和个人表采用家庭访问调查的方式,由调查员将调查表发放给抽样住户,了解抽样住户中包括学龄儿童在内的全体成员全天的出行情况。
泉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以家庭为单位,发放《泉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家庭表》表格4160份,回收表格2186份,回收率52.55%;其中有效表格为2061份,有效回收率达94.3%。发放《泉州市居民出行调查—个人表》表格12480份,回收表格3351份,回收率26.85%;其中有效表格为2931份,有效回收率达87.5%。
泉州中心城区公交客流现状分析
泉州公交客流分析。通过对泉州公交跟车调查中的各线路调查高峰时段的上下车乘客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确定了各主要时段的站点高峰上下客信息、各主要时段单车单向全线客流量及最大断面流量。
(1)站点高峰时段上下客分析
表1显示的是高峰小时单车上下客流站点加和客流量排序。其中站点的上下客流为高峰期各条线路单车在此站点上下的乘客总和。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泉州市各线路全线流量整体差异较大,散布在100到1000人次之间。其中在250-450 之间的区间分布密度最大,主要集中在23,27,30,2,15,208,202,5,9,11,3,24,42,38,801,16,20,10,47,37,203,7,201,44,209,12,25,602,46,33 这些线路上。这些线路主要是经过市区商业文化区沿线地带或跨区运行,客流需求较大且相对集中。而全线流量较小的线路如31,14路主要是经过市区近郊或是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带,客流需求小。全线流量最大的线路21 主要是将泉州市中心城区全部连入线路内,并穿过泉州市主要的商业文化区和主干道,形成了强大的客流汇集。从分析的结果看,基本符合泉州市的实际情况。
泉州公交出行特征分析。年龄特征。调查结果表明,21-30 岁年龄段的出行者占公交总出行者的主要部分,共计为39.0%,14岁以下及60岁以上的出行者较少,均只占5.4%。
职业特征。从职业特征上来看,各种职业中乘坐公交的人,公司职员所占的比例(30.91%)是最大的,其次是工人(21.94%)和学生(10.54%)。
月收入特征。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所占比例达到了25.53%,1000~2000元的占18.80%,3000元以下的收入者所占比例总和达到67.50%,可以看出公交车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者和中等收入者。
公交出行费用。根据调查数据可知,不到10%(太高0.69%和高9.08%)的泉州市居民认为每月用于公交出行的费用占总收入比例较高,大约40%(低28.56%和很低8.47%)的泉州市居民认为每月用于公交出行的费用占总收入比例较低,超过50%的泉州市居民认为每月用于公交出行的费用占总收入比例适中。由此可见,泉州公交的价格基本合理。
乘坐公交车的次数。根据调查数据可得,每个星期乘坐公交车3次—10次(经常性)和10次以上(每个工作日)的出行者占总公交出行者的66.59%。可以看出,公交在居民的日常出行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等公交车时耗。从调查结果来看,泉州市居民一般等公交车花费的时间仅有10.56%在5分钟之内,36.72%在6~10分钟,26.51%在11~15分钟,26.22%在15分钟以上。可以看出泉州市公交车发车间隔太长,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公交覆盖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乘坐公交车时耗。根据调查数据,泉州市居民乘坐公交车花费的时间仅有16.80%在15分钟之内,高达41.14%在31~45分钟之间,有13.85%在45分钟以上。
步行到站时间。从调查的所有站点来看,步行到对应的公交站点的时间有36.21%在5分钟之内,40.32%在6~10分钟,23.46%在十分钟以上。可以看出泉州市公交站点的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公交覆盖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换乘次数。调查结果表明,需要换乘的出行者占22.97%,换乘次数一次的占14.32%,换乘次数超过一次的占8.65%。泉州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为1.56。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550-95)中规定: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泉州市定位为中等城市,显然其乘客平均换乘系数超过了1.3,反映出市民乘坐公交直达程度较差,公交满足了居民出行的基本要求,但是仍然存在部分绕行现象。
泉州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居民出行次数特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接受泉州个人出行调查的有3351人,填写有效问卷为2931份,总出行次数7117 次,平均每日每人2.43次。
居民出行目的特征。根据泉州市当地居民出行的特点,将出行目的分为上班、上学、看病、生活购物、娱乐体育、公务、回家(目的地为家)、回程(目的地不为家)、接送人、其他等,共10类。泉州市各种出行目的比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泉州市居民上班、上学、生活购物这三个出行目的占总出行次数的比例最高,总和达到89.76%。
从图2中可以看出,泉州市居民的公交出行比例为19.62%,但步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摩托车仍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四者达到总量的56.84%。此外私人小汽车占有13.3%的出行总量,出租汽车占有3.34%的出行总量,从大量居民采用步行、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等出行方式可以看出,尽快完善公交线网和加强公交体系的服务,从而方便居民出行是泉州市公交发展的迫切需要。
居民出行时间特征。居民出行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帮助了解客运交通的流量和流向,现有交通系统满足出行需求的程度,以及需要采取交通改善措施的地域。
居民出行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也就是说在一天24 小时中每小时时段内的居民出行量是不同的。出行时段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统计调查数据,掌握居民出行的时间分布规律,为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按出发时间,以一时小为一时间段,泉州市居民一天出行量分布如图3 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以出发时间为基准,泉州市居民一天的出行有三个高峰:
(1)第一个早高峰为7:00~9:00,这一时段出行的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占各自全天出行量的比例分别为45.45%和35.72%。
(2)第二个午高峰为13:30~14:30,这一时段的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占各自全天出行量的比例分别为11.04%和16.34%。
(3)第三个晚高峰为17:30~19:30,这一时段的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占各自全天出行量的比例分别为9.35%和15.43%。
这三个出行高峰时段累计5小时30分钟,占全天时间的23%,而其出发和到达出行量却分别占全天总出行量的65.84%和67.48%。由此可见,居民出行在时间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峰时段。根据泉州市城区居民出现时段规律,公交线路可在相应的时段采用加大或减少发车频率来适应道路上的公交客流量。
居民出行时耗特征。出行时耗与城市区域范围密切相关,城市直径越大,出行时耗一般也越长;出行时耗与工厂、学校、机关、商店、医院等城市构成要素的分布也有直接关系,城市布局结构越合理,则出行时耗也将趋于合理;出行时耗还受就业、就学组织水平的影响,就业、就学组织得越好,出行时耗一般就越短。研究居民出行时耗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构成要素的合理布局、就业就学的合理组织、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结构的合理配备提供数据。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居民平均出行时间24.06分钟。可以看出中心城区鲤城区和丰泽区是居民出行活动的主要区域。在调查的居民中,71.49%的居民出行的时耗在30分钟以内,出行时间在一小时内的居民占到95.53%。
公交服务水平分析。公交线路走向和发车间隔。根据调查数据,有超过30%的泉州市民不清楚(不清楚28.36%和很不清楚3.17%)公交线路走向和车辆发车间隔,只有大约20%的泉州市民清楚公交线路走向和车辆发车间隔。
公交车收发班次设定合理性。通过调查发现,泉州调查市民中超过50%的认为公交车末班太早,接近20%的市民认为公交车首班太晚。可知,泉州市公交车的收发班次设定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修改公交车的首末班车发车时间。
公交车拥挤程度。由调查数据可知,接近70%的乘客认为公交车拥挤程度为时段性拥挤,只有不到2%的乘客认为公交车很舒适,见图4所示。因此,高峰时段泉州市公交车拥挤程度比较严重,公交车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泉州公交现状特征总体评价。综合现状公共交通调查、线路跟车调查、典型站点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公交出行意见调查的分析结果和现状公交线网的空间布局分析,总结出泉州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公共交通发展缺乏指导性规划;
(2)城市客运管理体制不顺;
(3)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运营效率不高;
(4)边缘区公交线路网密度整体水平低,存在着不少公交服务薄弱地区;
(5)运营车辆不足,车型结构不合理;
(6)中心区高峰时段过度拥挤,舒适性差,公交服务质量较低;
(7)公交运行得不到优先保障;
(8)公交调度及站点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9)公交用地缺乏统筹规划,停车场、保养场缺乏,部分中间停靠站设施简易。
泉州公交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泉州公交客流目前情况,应以提高居民利用公交系统出行的便利性为出发点,结合居民公交出行成本及泉州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对泉州现有公交线路、公交场站和收发班次进行优化设计。以缓解现有泉州公交系统存在的重复路段过多、多次换乘、线路过长及弯曲等问题。
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公交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必须保证大多数居民能比较容易的到达站点并乘坐公交。其主要的一点就是公交线路优化、场站布局优化,以有效地增加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减少乘客车外时间。
公交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城市居民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公交线路过长会使得运营成本过高;而公交线路过于弯曲会造成线路重复度高和提高居民平均出行时间延长等缺点。所以,通过“截长取短”和“裁弯取直”,应该能够使泉州的公交系统更加合理,并且降低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达到大部分线路单程长度不高于12公里、高峰单程不超过35分钟的目标,90%的居民公交出行1次换乘即可实现、居民的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对公交场站布置重新布设。公交场站是居民乘坐公共汽车的起点,公交场站的布置直接关系到居民利用公交系统出行的便利性。通过项目的优化方案,除利用现有公交场站外,还要充分利用绿化带、杂地,在不破坏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布置若干新的交通场站和公交枢纽,以提高公交场站的服务半径。达到中途停靠站服务半径500米的区域不低于90%;300米的区域不低于70%。
一、网点建设和调查内容
(一)网点建设
本调查将在*区、*区、*区和*县所辖三十四个乡镇开展,抽取其中十八个村民小组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住户人口与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外出从业人员及本地非农务工人员工作条件、收支情况、生活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农村劳动力本地非农自营和创业情况;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返乡情况等。
根据调查频率和方式不同分为4个问卷,分别是:(1)摸底调查问卷;(2)季度监测调查问卷;(3)月度监测调查问卷;(4)举家外出调查问卷。
摸底调查为一次性调查,重点反映农民工外出从业情况;季度监测调点反映本地农民工自营和非农务工情况;月度监测调点反映农民工返乡及流动情况;举家外出调点反映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变化。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的《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方案》和《中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手册》,采用调查员入户面访方式完成。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数据质量检查,强化基础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时间和调查报告期
本调查从2009年1月开始实施。
摸底调查的报告期为2008年;季度监测调查、举家外出调查的报告期为当季;月度监测调查的报告期为当月。
三、数据处理与数据报告
数据处理使用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由国家统计局铜川调查队负责组织全市的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录入审核完成后,各级调查队要将调查数据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准确上报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委托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中国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开展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各项工作,评估采样时间定为2007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为了提高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分别将《2007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国务院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发送给相应部门和各级政府以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7年9月15日。本刊被授权同时各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设计说明。
一、2007年部委类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⒈部委类网站分类方法
为提高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按照部委类单位机构设置的特点对网站分成两类,分别进行评估和排名。
⑴第一类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网站,共47家,其中包括:
国务院组成部门28家――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家――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直属机构18家――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⑵第二类为国务院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网站,共28家,其中包括:
国务院办事机构4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家――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0家――国家局、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2.2007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注1: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深化用户满意度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实际用户访谈的方式评估各级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根据调查数据平均结果给出“用户满意度”指标得分。
注2: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增设日常维护情况的考核指标,按月抽查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的各重点栏目维护质量和可访问性,取各月抽查平均分作为“日常监测”指标得分。日常维护情况的抽查结果将按季度印发通报。
⒊2007年国务院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注1: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深化用户满意度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实际用户访谈的方式评估各级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根据调查数据平均结果给出“用户满意度”指标得分。
注2: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增设日常维护情况的考核指标,按月抽查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的各重点栏目维护质量和可访问性,取各月抽查平均分作为“日常监测”指标得分。日常维护情况的抽查结果将按季度印发通报。
二、2007年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注1:本指标用于评估“百项实事网上办”专题栏目的实现质量。该专题栏目的要求见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
注2: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深化用户满意度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实际用户访谈的方式评估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根据调查数据平均结果给出“用户满意度”指标得分。
注3: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增设日常维护情况的考核指标,按月抽查各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的各重点栏目维护质量和可访问性。取各月抽查平均分作为“日常监测”指标得分。日常维护情况的抽查结果将按季度印发通报。
三、2007年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注1:本指标用于评估“百项实事网上办”专题栏目的实现质量。该专题栏目的要求见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
注2: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将深化用户满意度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和实际用户访谈的方式评估政府网站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根据调查数据平均结果给出“用户满意度”指标得分。
关键词:PDA;统计调查;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1
一、PDA是什么
PDA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个人数字助理”,是集电子记事本、便携式电脑和移动通讯装置为一体的电子产品。这种手持设备集中了计算、电话、拍照和网络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都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实现。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PDA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就是计算、通信、网络、存储、拍照、娱乐、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融合。
二、PDA如何参与到统计调查中
一是要根据统计调查项目,选配性价比合适的PDA。目前,市场上的PDA产品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调查项目,综合考虑PDA的各项配置能否适应统计调查项目的需要。
二是要及时开发统计报表软件系统。用PDA作统计调查,就必须开发基于PDA操作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或报表系统,要针对PDA的特点和调查项目的要求,方便一线调查员应用,早开发、早试用。
三是根据统计调查方案,持PDA进行数据采集、处理、报送。
三、PDA在采价调查和三经普调查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利用PDA进行普查登记和采价调查的优势
1.取代纸质报表,携带方便,也使得统计调查低碳环保。以往的统计调查,总是成车的报表运送、分发、填报、回收、录入、打包,一派繁忙景象。而引入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这一新式的调查工具后,大大减少了普查员的随身负担,也不用再去整理堆积如山的普查报表了。
2.集数据录入、审核、查询功能于一体,有效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3.数据上报简单、快捷,便于掌握工作进度。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上报功能,实现即录即报,各级普查机构可以随时掌握工作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PDA数据采集存在的不足
一是PDA报表程序设计问题。调查时聘用的调查员大部分都是熟悉本区域社情民情的人员,这部分人员一般年龄偏大,并没有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对高技术装备有着天然的不适应性,因此,面对普通调查员的数据采集程序一定要面向普通民众设计,要简单易懂易上手,越简单越好。
二是PDA调查数据遗失和泄密的风险可能大于传统纸质报表。一是PDA中采集的数据,备份措施不完善,如果没有及时上传,一旦发生设备故障、遗失、软件系统故障等,很可能就会丢失已采集的数据;二是PDA可联网,数据可拷贝,其调查数据可能会被通过网络等渠道窃取。数据安全是大规模推行PDA使用的重要考量因素,尽可能从设备、存储、网络、软件等各个方面考虑如何使调查数据更安全。
四、PDA应用的前景
1.人口普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
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5‰、1%)、劳动力抽样调查都是国家掌握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教育、生育、就业、变动等其他基本属性的重大国情调查,是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据和前提。到目前为止,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都是采用纸质报表上门调查,数据录入采用光电录入或人工录入的方式进行。与经济普查和其他经济类数据调查相比,有着其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其更适应于利用PDA进行调查:
一是人口类调查的报表指标相对简单。与经济类报表相比,其报表里的各项指标没有了具体经济指标的填写,大部分都是属性指标的填写,对于调查员来说,这些指标涵义简单明了,不需要什么专门的统计会计知识,而且很多都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这样形式的报表做成电子报表后,更便于用PDA进行填报。
二是人口类调查报表的填报往往出现限填项、跳填项,在用纸质报表填报中非常容易因疏忽大意而填错。而这样报表如果放在PDA电子报表系统中,就可以在程序中就预先设置限定条件,在填报过程中就会自动限填和自动跳项,这将会大大减少数据出错的概率,也大大减少了基层统计机构人工数据审核的工作量。
三是纸质报表要经过二次录入。无论是普通的人工录入还是普查表使用光电录入,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采用PDA进行数据采集,基本避免了二次错误的产生,也省去了光电录入机的采购费用。
2.社情民意调查和临时性抽样调查
民意调查与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不同,一般只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进行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法了解人们对某种社会活动和经济现象的主观看法和评价。其调查方式一般采用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民意调查的电话访问成功率不是很高,但采用纸质报表进行入户或街头随机调查时,民众对填表一般都会表现出相对抗拒的心理,降低了访问的成功率。因此,此类调查采用PDA进行访问,有着较强的优势。一是报表简单、指标少,适宜PDA的报表设计;二是避开纸质报表填报,做口头访问,再由调查员填表,有利于提高访问的成功率;三是数据直接录入,减少人为录入差错和审核工作量;四是可以直接进行分类分组汇总,提高工作效率。
3.粮食生产统计监测
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内容为各地行政区域内所有耕地和非耕地上分季种植的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1)GPS定位和电子地图优势得以发挥。地块面积和边界的现场勘查可以通过GPS定位进行。电子地图也可以通过PDA实行放大、缩小等功能。(2)现场定位控制源头数据。纸质报表容易造成统计数据闭门造车现象。数据采集必须经过定位,可以迫使调查员到现场采集数据,能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3)避免数据人为干扰。数据的上报可以直接上报到省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数据的人为干扰。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众筹模式;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01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但大数据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本文认为在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本质含义是指数据的使用者为达到商业目的或政治目的,依据以往信息猜测未来,对信息进行优化、高效化并最终捕捉住利益的一种方法。
二、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一)复杂的数据环境
大数据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可以分为六大类(大数据基础设施类、大数据分析类、大数据应用类、大数据数据源类、跨基础设施分析、开源项目)。来源广泛、类型复杂的数据环境使得数据源的处理、抽取、集成变得艰难,再加上大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存在能耗问题又制约着大数据的发展,复杂程度远超过传统关系数据库。而且,现实中数据模式和数据内容的动态演化状态以及日益复杂的硬件环境会限制行业专家对数据分析、数据理解结果的获取能力。
(二)大数据管理
大数据正在变革各行业的技术架构、商业模式及组织方式。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掌握不同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彼此之间相互不连通,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信息时代下,企业把数据看成核心私有财产,害怕被窃取复制而造成如今数据的封闭性问题。但大数据是通过研究数据的相关性来发现客观规律,这依赖于被研究数据的广泛性。整个数据平台价值的体现,需要个体或集体的配合,通过数据开放共享、交叉复用,实现有效的可视化管理,从而获得最大的数据价值。
(三)大数据隐私问题
隐私保护成为大数据时代更具挑战的一大问题。一方面数据的公开有利于政府了解国民经济的运作,有利于企业抓住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产品或服务,也有利于个人对信息的搜索定位。另一方面互联网发展使得人们习惯将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产生、存储和传播,数据足迹的累积性和关联性增加了隐性数据的暴露性。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的矛盾性,要求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应建立在不暴露用户敏感信息的前提下,避免通过数据抽取和集成来实现用户隐私的获取。当然,个人数据处理者对其行为承担的责任感并不突出,这也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面临着技术和人力层面的双重考验。
三、大数据时代的商机
(一)数据分析公司崛起
数据分析作为整个大数据处理流程的核心,能从异构数据源中分析产生大数据的价值。随着海量数据的出现,人们对数据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这需求背后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析过程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分析技术公司纷纷做出调整以应对多数据集和核心数据集的实时处理。早在美国就出现了一批数据分析公司,而数据分析公司的职责有以下五点:第一,建立数据体系,对公司呼叫中心数据进行监控、预估、深度挖掘与分析;第二,对各种数据进行持续的跟踪分析,以支撑业务发展和策略调整;第三,定期对业务数据、开发过程数据进行跟踪并完成各项报表;第四,建立业绩预测模型,并预警;第五,对日常数据进行异常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大数据在金融机构的运营中的作用也愈加明显。金融机构纷纷运用大数据来扩大市场份额。以银行为例,在诈骗侦测、风险管理、客服中心效率优化、客户分类优化产品、客户流失分析、情感分析、客户体验分析七个方面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为金融机构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创造价值。
(二)数据调查精准化
以前,数据调查主要靠统计工作者来完成,这个工作量相当的庞大,而且在调查过程中的开支也非常大,然而最终的效果不一定会很理想,因为发生范围内的误差还是很正常的,但是大数据调查可以实现对全部数据的分析,做到精准化预测。例如,通过大数据进行预测病情蔓延、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等相关情况,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和云计算结构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大数据在精细化营销和运营中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开展更加专业的服务。
(三)众筹模式逐渐形成
众筹模式作为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向公众筹款项目,进而获得资金援助,追梦网便是利用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小企业的典范。当然,众筹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此,未来的众筹可以实现众多消费者决生产,通过高度分散透明的互联网集资方式,降低项目筹资的资金成本,以众筹、合作等模式获取大规模行业数据,并提供面向大众的数据交易、订阅及应用平台。当然,还可以融入智能社会,将众筹模式和智能发展紧密结合,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建立智能平台,实现智慧营销。
四、结语
大数据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它不只是要处理海量数据与追求丰富的物质资源,更要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并获取商机。通过建立模型、深入分析挖掘来寻找那些有可能改变企业运营方式的信息与价值转换,进而展开一场更激烈的信息战。
参考文献:
[1]陈如明.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价值与应对策略[J].移动通信,2012(17).
[2]李永健.大数据――中国企业必须抓住的机遇[J].中国商贸,2013(02).
[3]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04).
[4]张光茫.大数据时代的思考与启示――读涂子沛《大数据》[J].水利天地,2012(09).
[5]周震刚.中国大数据市场10大预测[J].通讯世界,2012(10).
[6]闫成印.物联网带动大数据发展[J].互联网天地,2012(11).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20名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参加“2009年全国女子自由式锦标赛暨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预赛”和“2010年河北省第13届女子摔跤省运会”使用站立摔技术动作统计与分析,其中国际健将1人,一级运动员4人,运动员15人。
2 研究结果
从队表中不难看出,抱双腿摔技术和抱单腿摔技术为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敌制胜的重点技术动作,并有较高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充分说明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站立摔技术的特点主要由抱腿技术组成。
3 主要站立摔技术动作的特点分析
3.1技术动作特点
(1)抱双腿技术。抱双腿技术以直线进攻方式为主,具有突发性强、速度快、身体转动幅度小、进攻路线变化多。因其技术是以抱双腿技术摔为主,在激烈对抗比赛中抱双腿要求实施者具有较强突发性爆发力和较高的自身素质。因而在比赛中抱双腿摔技术动作是有效得分的重点动作。
(2)夹颈背技术。夹颈背技术动作主要由上步备步、转体、蹬腿顶胯、夹臂发力构成,该动作手法变化少,因此在短而激烈比赛时间内,不易成功。
(3)抱小腿技术。抱小腿技术动作需要在对手散手的前提条件下应用,其特点启动速度快真假结合动作多等。
(4)单臂摔技术。单臂技术主要由上步备步、蹬腿、拉臂、低头协调发力完成,动作特点要求上步备步转体要快,以躯体状态下爆发力的蹬腿拉臂、顶胯、低头完成,对使用动作者的技术熟练性和身体柔韧协调性较高,动作难度较大,不易成功。
(5)抱单腿技术。抱单腿技术在进攻中能与其它手法配合使用,其技术特点是突发性强、速度快、动作直接简单后续动作可有多种变化组合等特点,因而在短而激烈的比赛中也很适用。
3.2技术动作成功率
(1)抱双腿摔技术。从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应用抱双腿摔在比赛中的统计,抱双腿摔技术成功率为51.8%,列所有技术动作数据第一位。
(2)夹颈背技术。根据调查表明: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用夹颈摔在比赛中的统计成功率为1.2%,由此可见在高水平比赛下,该动作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是最低的。
(3)抱小腿技术。根据调查表明: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应用抱小腿技术成功率为4%,说明该技术动作低效性。
(4)单臂摔技术。根据调查表明: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用单臂摔技术成功率为8%,成功率不高。
(5)抱单腿技术。根据调查表明:河北省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应用抱单腿技术成功率33%,从调查表明,技术应用的效果不如抱双腿摔技术高。
3.3站立摔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自由式摔跤比赛的发展,现今规则也在不断的更改完善,比赛规则趋向于鼓励运动员进攻,而站立摔环节是比赛过程中的首发进攻重点具有突发性强、得分高、技术动作多变等,运用站立摔技术并配合跪撑技术来赢得比赛在现今自由式摔跤比赛中有较强的优势。
摔跤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都在充分的移动并寻找进攻时机,得取第一分。站立摔技术不光具有得分的重要性,也是跪撑比赛中的前奏。可以说如果没有站立摔比赛就不会出现后面的跪撑角斗,因此,站立摔技术在比赛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自由式摔跤运动的移动主要是在双腿,站立摔技术中的腿部攻击较多主要优势就是控制对手的双腿活动能力,使对手防守能力下降导致输掉整场比赛。
站立摔技术的技术处理优势:在搂抱对手四肢和躯干后,运用多种站立摔技术动作把对手推出界外或把对手抱起摔倒进行技术处理。
关键词:广场健身舞;面临问题;出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原市广场舞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从各区中随机抽取5个健身点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有关期刊、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与本研究相关资料,仔细阅读后进行分析和利用。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实际需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太原市各社区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871%。
1.2.3 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对参加广场舞的部分参与者进行访谈和了解。
1.2.4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问卷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运用 Excel 软件对调查所取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特点
2.1.1 性别特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参与广场健身舞的大部分人员以女性为主,占总比例的95%,男性占5%。分析原因:第一、广场健身舞的多数动作及音乐类型都以女性的柔美风格为主;第二、受传统思想影响,大众普遍认为舞蹈是女性的专长,男性在跳舞方面能力低于女性;第三、一般社区广场健身舞的组织者都是中老年女性,练习广场健身舞的人群主流就应该是女性。
2.1.2年龄分布特点。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广场健身舞的主要练习人群是中老年人群,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45-59岁,占364%;30 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最小,占111%;其次是 75岁以上的,占8%。
2.1.3文化程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广场健身舞参与者中,学历是中专或高中及高中以下的人群所占的比例较大,为852%,本科大专的总体比例是 143%,研究生总体比例只有1%。
2.2 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动机调查
据调查发现,参与广场健身舞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增强体质;减轻压力;保持身材;促进交往。
(1)增强体质:调查结果表明,423%的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希望通过参加广场健身舞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修饰外形、美化身材及强身健体的功效。重要的是现代化社会,身体亚健康,过度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进而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经常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它不仅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对人体心肺功能的锻炼有着很大作用。
(2)减轻压力:据调查发现,有346%的人群认为参加广场健身舞可以减轻压力。在当今社会,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使人们的精神状态经常高度紧张,非常有必要找一种锻炼方式来减压。而广场健身舞舞姿简单、轻快,极富美感,吸取了民族舞、拉丁舞、健美操等多种元素,观赏性颇高,且运动量不高,对场地要求也不严格,非常适合社区内的中老年人。在跟随着音乐节奏跳舞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放松身心,减轻疲劳和压力。
(3)保持身材:经常参加广场健身舞的锻炼,对保持身材有很大作用。据此次调查分析得知,有147%的人群想通过跳广场健身舞来保持身材。
(4)促进交往:在参加广场健身舞的人群中,92%的人把它用来打发消遣时间和增进人际关系。在音乐伴奏跳舞的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增进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2.3 参与活动频率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活动频率较高的是每周 3―5次,人数占 583%,有315%的人几乎每天都去。这表明广场健身舞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的健康意识在逐步增强,对舞蹈和美的追求也欲加强烈。
2.4 参加活动形式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753%的人喜欢独自参加广场健身舞,到场地后与其他广场舞爱好者一起进行舞蹈练习,从而扩大交际圈,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2.5 活动场地调查
调查发现,对社区内广场和小区空地的需求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1%。选择交通方便、离自己居住地距离近、经济划算的场地进行锻炼是参与者最好的选择。参加者往往会选择不收取任何费用社区广场进行锻炼。而专业的体育场馆设施,交通不方便,费用要求较高,而且数量有限,所以只有少数人选择在专业体育场馆跳广场健身舞。
3.广场健身舞面临的问题
3.1扰民问题
早上 6:00――8:00和晚上7:00――10:00一般是居民跳广场健身舞的时间,不锻炼的居民大多在家休息,闹市区广场或者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内通常挤满了跳广场舞的人群,周围居民较多,人口较为稠密。另外,跳广场健身舞的音乐节奏感很强,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周围居民强烈反对在居民小区跳广场舞。
3.2安全问题
广场健身舞的活动场所大多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因此,每个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要解决交通拥堵和人员疏导等问题,还要解决每个锻炼者的财产安全。
3.3场地设施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广场健身舞的发展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制约:(1)没有正规广场的社区占30%以上;(2)有5%的社区没有开展广场健身舞是因为没有场地和指导人员(3)音响设备不完善,有60%以上的社区只拥有单一的扩音音响,音质和质量都处于低端水平。所以广场舞能够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是场地设施、器材。
4.广场健身舞未来发展与出路
4.1未来发展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老年人会越来越多,广场健身舞未来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分析原因有:第一、在社区、团体及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广场健身舞的组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第二、随着矛盾的暴露,用集体智慧解决场地、噪音的方案会越来越多,这些困扰广场健身舞发展的瓶颈很快会解决;第三、家庭劳务减轻,闲暇时间充足,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参与人群数量还会持续增长。
4.2出路
4.2.1场地、器械需多样化。太原市居民跳广场舞使用的器械种类较少,需要多增加一些,比如柔力球,健身球,弹力带等。希望开发商能够给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以及政府部门多多支持,社区居委会也积极的给与帮助。
4.2.2团队之间相互学习。通过调查太原市居民跳广场舞只是在自己家附近跳,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希望组织者多多组织团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多组织一些比赛、交流赛等。
4.2.3扰民情况需要改善。通过调查发现有56%的人认为广场舞有噪音扰民的影响,28%居民认为广场舞妨碍交通,怎样才能文明广场舞,健身不扰民,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改善扰民问题,如通过向健身居民呼吁调低音量、放置文明标语等方式,倡导文明健身同时不扰民。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①广场健身舞红火发展。②参加广场健身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主要练习人群是中老年人。③跳广场健身舞的场所多为社区内的广场、小区空地以及附近公园。④广场舞扰民导致纠纷不断,广场舞和小区如何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决定广场舞生死存亡的问题。⑤和谐各方利益是广场舞首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