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经济管理学

时间:2023-06-04 09:21:12

导语:在企业经济管理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经济管理学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应用策略;市场竞争

一、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的作用分析

通过管理经济学的科学指导,企业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全面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经济概述和经济发展规律为中心,进而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可行性,使企业向着正确方向发展。针对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成本问题,企业要合理应用当前的资源,同时要尽量的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竞争过程中产品价格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他管理人员要科学应用管理经济学理论知识,在产品销售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低价方式获得更多的市场地位,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决策能力不足

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决策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实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的了解经济管理专业和文化学科方面的背景,他们通常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来明确管理模式和决策途径。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风险,不断无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会导致管理失去科学性,严重影响到我国生产力发展和打造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目标。

(二)内部管理混乱

很多的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交叉管理的问题。因此,面对复杂的管理环境,导致执行效率明显降低。在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完善国中,因为缺少科学的原理指导,很容易出现管理人员只依据现有的结论和发展阶段开展摸索,管理效率明显下降。

(三)利益划分不合理

利益划分通常会包含各个利益主体的参与度,并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企业,存在的利益主体比较多,不同主体之间很容易出现重叠或矛盾问题,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任务的时候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益划分问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因为利益划分不均或者前期合同约束存在问题,使后期出现扯皮和纠纷等问题。

(四)企业氛围不佳

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发展气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如果企业氛围不佳,员工就会缺乏工作积极性,并且工作效率和企业认同感无法实现预期的标准,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但要重视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效益和信誉方面的建设。从而提升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从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五)员工工作积极性不足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为企业管理不科学,内部体制出现一定的漏洞,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整体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此外,企业员工对企业缺少认同感,知识为了争取工资而工作,并不是为了企业发展。

三、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产函数关系

管理经济学包含很多生产函数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是通过生产函数来对企业生产成本价进行调整,鸡儿为企业生产产量改变奠定良好的条件。在企业短期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Q=f(L,KO),如果KO不改变,产量和L成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科学的生产工作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然而这种生产效率通常会高于流水线作业的竞争力。应用生产函数关系可以使企业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生产环节中的生产模式选择和产品竞争力调整的价值。

(二)价格定位与市场定位

企业生产产品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可是,产品价格定位和市场定位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情况。应用科学的价格策略可以充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可以利用价格弹性公式来调整产品价格。进而更加准确的预测出产品销售方向。防止发生错误估计,从而提升产品定价的合理性。在开展价格定位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价格的高低,景观高定价和逐步降低的模式来确保充足的价格弹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应用理性思维来实现企业内部价管理。

(三)产品交叉弹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会忽视产品交叉弹性问题。景观全面分析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可以充分找到交叉弹性值。依据该数值可以证明出竞争关系,当数值为正就代表竞争明显,反之说明竞争不明显。在充分分析产品交叉弹性以后,才可以合理地降低销售市场中的互补品和替代品的相互影响作用。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关注产品的喜好变化,从而充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四、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市场化条件

企业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市场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也是企业完成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优化产品结构和改善技术条件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会充分认识到市场化的内容和条件。根据市场的具体要求做好相关的优化措施,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依据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分析,包含了很多市场化的内容,不但要充分分析和管理产品的交叉弹性。同时要提高产品的市场附加值,鸡儿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加深,研究人员慢慢的认识到市场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和经济影响的最新侧重点,只有关注这两方面内容才可以大幅度提升市场化效率。进而充分应对市场发展需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属于特殊的国家制度和经济发展时期,在关注公有制发展的前提下实行多形式的所有制共同发展。因此,在我国适用管理经济学,通常也只能在这种经济发展环境下才能有效的实现。这是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伴随着社会主要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开发程度也逐步增大,目前,很多私营企业面对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决策能力以及地域风险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改善企业的发展局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市场经济背景和综合作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适应市场环境。从另一方面说,伴随着我国政策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日益显现。市场竞争受到政策影响逐渐变小。行业间的内部竞争会逐渐激烈,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有效的提升了管理经济学的适应能力。

(三)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成长条件

通常情况下,企业家最关注企业发展趋势和成长环境,这些也是投资者和利益者重视的问题。应用管理经济学可以充分分析和纠正企业的经营现状,并且可以科学判断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状况。继而为企业决策人员和投资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在管理经济学逐渐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营管理之外的资金运用活动等的影响。利用管理经济学的方式和理论可以提升投资的合理性,减少风险因素,同时可以充分优化和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第2篇

摘 要 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利用经济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问题。它研究了如何把微观经济学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决策。战后的管理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十余年。李宁公司作为中国优秀的运动装备生产商,正式依据科学的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成为了中国本土民族品牌的典范,迈向了国际化的道路。

关键词 管理经济学 企业的管理决策 李宁

企业管理中所涉及的要决策的问题是很多的。比如人事决策、组织决策、财务决策以及销售决策等。管理经济学涉及的是与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有关的经济决策。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应用学科,产生于西方,其诞生的标志是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以后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述有:美国学者海因斯的《管理经济学:分析和案例》、帕帕斯和布里格姆的《管理经济学》、特鲁特夫妇的《现代美国管理经济学》等。管理经济学的历史不长,47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这门学科却传播迅速,影响深而远。总之,我们探索的目的在于使现代管理经济学离开传统管理经济学,贴近经济学的原有位置,而向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学理论贴近。

决策就是选择,就是在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经济学也就是研究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最能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案,即最优的方案的一门学科。为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决策工作者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有顺序地进行,通常把管理决策过程分为七个步骤:确定目标,界定问题,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手机和估计数据,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的方案,实施和监控。

“一切皆有可能”为李宁公司的标语,一年前的8月8日,在公司创始人沿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屋顶飞奔数十分钟后,全世界好像一下子都知道了Li-Ning 这个名字,《华尔街日报》称这或许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则免费广告。

这家资产高达6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的目标一直是要在中国乃至世界与耐克与阿迪达斯公司一争高下。但现实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先后超越李宁之后,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牢牢掌控着中国市场占有率前两名的位置。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作为曾经占据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国有运动品牌,李宁现在多少有点尴尬。阿迪达斯抢走了在家门口举办地奥运会主赞助商的机会,尽管赞助央视主持人、创始人参与火炬点火吸引了一些眼球,但错过借助奥运会实现国际化跃升的机会还是让人惋惜,它还必须避免过度与民族性联系在一起――与耐克和阿迪个性化、时尚的品牌塑造相比,过于依赖李宁个人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或者过度渲染自己是本土民族品牌的一面旗帜,只会让消费者产生品牌形象老化的联想;在篮球和足球的主流体育装备市场领域,李宁的品牌并不强势,消费者很难对李宁品牌做出消费意识的链接。

2009年4月23日,李宁在北京新国展与国家羽毛球队举行了盛大的签约仪式。在此之后,李宁明确羽毛球将作为李宁品牌未来最核心的运动项目,公司在此基础上着力发展跑步、时尚运动装备、篮球、足球等业务。这被李宁公司视为一次战略意义上的重大转型,在于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经历了多年的竞争后,李宁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李宁出乎意料没有选择篮球和足球两个主流市场,而是选择专业羽毛球领域。在4月23日李宁与国家羽毛球队合作签约仪式上,它的管理者说,羽毛球将作为李宁公司独特的DNA,作为与竞争对手的区隔,帮助李宁实现本土超越竞争对手,走向国际化。

李宁公司的选择充分地说明了管理经济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它是经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在2002年确立“专业化+跨界运动”风格后,李宁就一直试图谋求在某个专项领域成为领导者,并先后在体操、跑步、篮球和羽毛球领域进行尝试。但体操还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跑步缺少专业含量,而在最能体现运动品牌激情、速度和技术的篮球和足球领域,分别有强大的耐克和阿迪达斯把守。李宁在2008年底给管理层的一封信中说,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把产品做得更好,有理由相信,有了正确的管理经济学理念指导,李宁公司一定会走得更远。

战略管理大师波特以“竞争三部曲”开拓了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的广大领域。他以“产业结构――企业行为――经营绩效”为基本理论范式,提出“价值链”、“五力竞争模型”,以及成本领先、目标集中、差异化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波特的理论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同质化需求较高、大规模生产作业较为普及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理论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将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拓展到产业结构方面的分析。其次,应用“价值链”将企业的整体优势创造活动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价值增值阶段。最后,该理论核心内容就是对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关系的分析。21世纪,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知识和信息更加畅通,新兴产业和企业接连不断出现,消费者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长期看,企业应当把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市场,李宁公司更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与外部控制,发挥比较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5-1

1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1.1 工农产业结构的性质变动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3.3 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笔者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要想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制约的问题,就必须集合广大农业经济研究者的才能,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

(一)课程安排的时间不符合整个专业学习的体系以及专本套读学生参加自考的时间规律。本课程在原教学计划中安排在第二学期,专业基础课还没有学完,学生对整个专业了解还比较浅显,而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专业的知识,因此对于此课程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程的专本套读自学考试的时间为第三学期,造成了学习与考试时间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二)内容较为简单。只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进行了讲解,并没有深入讲解复杂的应用计算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问题,致使学生既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没有达到专本套读学生自学考试要求的深度,使学生很难通过考试。

(三)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专业理论“必需”、“够用”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适应社会需求。本课程是一门与实际建设项目的管理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课,而课时安排均为理论课时,无实践能力培养环节,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困难。

(四)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思想上长久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有些教师仍习惯沿用单调的授课方法,仅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来授课,老师讲,学生听,进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职高专《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要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实践能力课时的安排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授课时间的调整。一是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经过两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再学习本课程,从内容上来讲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二是本门课的专本套读自学考试时间在第三学期,如果在本学期进行详细的学习更容易使学生在自学考试中取得

好的成绩。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将本课程的授课时间从原来的第二学期调整为第三学期,使之符合整个专业学习的体系以及专本套读学生参加自考的时间规律。

(二)内容的调整。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采取“必需、够用”的原则,删除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补充一些与实际结合紧密度重要的新内容。根据专本套读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经济评价”、“预测和决策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重点内容的深入讲解。删减一些简单的并在其他课程中有所涉及到的内容,比如“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建筑产品价格、成本、利润”这部分内容在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本门课中进行简单描述即可。

(三)加强实践环节。本课程与实际建设工程项目结合非常紧密,因此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实施方法是增加一些实践能力课时。具体授课模式为:

1.案例教学。引入造价师以及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实际案例以及工程项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工程,尽早接受专业资格考试理念。具体以学生分组计算、讨论、发言为主要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知识融会贯通。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导师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互助小组,每组四人,重新按小组排列座位,便于组内展开讨论。小组成员由教师按成绩、学习态度搭配,并选出一位学习能力强、善于组织的学生为组长。组内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交流。发现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小组讨论。为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增强荣誉感,教师要引导各组之间展开竞赛,并评出优胜学习小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现场模拟。对于一些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如:现场模拟建设程序、决策的过程、建筑企业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等。通过现场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现场实战的效果。

3.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而设置的,从教改的发展趋势看,还应增加一些新的校外基地。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或经营公司、招投标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增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也扩大了学校及教师与社会及建筑各行业的联系面,一定会给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四)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共鸣,可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满堂灌”的被动学习局面,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接受知识。

(五)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才能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学生。教师应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投标的决策过程,企业的日常管理,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

三、结语

第5篇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财、物很多,其中成本管理是每一个建筑企业的核心任务,建筑企业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先进、高效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站住脚跟。

【关键词】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合同;费用控制

经济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企业为了降低建筑产品即工程项目或劳务、作业等的成本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概括。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包括对建筑成本的预测、建筑成本管理计划、建筑成本控制、建筑成本的核算、建筑成本的分析和经济管理考核等工作。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用最小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收益。施工企业在管理施工过程中所牵涉的人员、财务、材料、机械很多,涉及的范围很广,相互之间的各种管理关系错综复杂,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创造利润的多少,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严格重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现如今,伴随着国际管理体制传入国内,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每一个施工企业的主要任务,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本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1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原则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牵涉到企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包含从经济成本预测到企业经济成本考核等各个部分,因此,在成本管理中要实行全面性管理。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包括全过程成本管理、全方位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涉及人财物多,各职能部门有权对其管理对象发生耗费加以限制和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可控性原则。并且,企业的各个职权管理部门要按照各自管理责任对管理的经济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并勇于承担控制不当带来的经济责任,只有严格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作用。建筑企业要采用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同时进行的原则,既是积极合理的采取成本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严格抓好工程施工项目施工前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内部做好节流挖潜相结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浪费和不当的损失消灭在工程项目施工前,从而使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更好的发挥重要作用。

2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意义

建筑产品的成本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通过对成本的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手段,可以找出施工企业有哪些问题,并按照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原则进行纠正,进而提高了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加强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并且增加企业盈利,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完成较多的生产任务,从而企业实现的利润就越多,就能给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我国为了与国际计价模式接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而加强成本管理也是适应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需要。

3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成本管理观念僵化。目前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大多局限于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的控制,没有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注重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的优化,更没有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着眼对企业战略成本作出规划。

3.2组织管理上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经营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等各自为政,没有建立环环相扣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3.3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部门或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经营思想总体上属于“重揽轻干”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忽视成本的事前、事中控制。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4缺乏权责利相结合的科学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某些建筑企业经济责任成本管理流于形式,项目经理职责不清、权力不大,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对成本管理起不到实质性控制与促进的作用。

3.5成本管理目标缺失或不科学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仍然局限于狭义的成本降低本身,尚未形成良好科学的成本目标体系。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目标成本,是盈是亏只有等工程完工决算后才知道。

4 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4.1 提高项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感

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对哪些未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未按规定持证上岗,业务不熟悉,核算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质量和工作的人员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以防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损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受权委托人,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管理班子的素质很重要,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低,将直接反映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低下,因此,要想方设计法提高项目承包班子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组织进行内部交流学习,向同行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

4.2 抓好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和监督

建筑项目成本核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它成本分析考核、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工作就无从谈起。企业经营核算部门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挖拙其内在的潜力,调动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抓进度、质量的同时,严抓施工成本核算管理。改革现行的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由公司对各项目成本核算员实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网络程序。

4.3 深入成本预测预控和经济合同的履行

项目的各项成本测算出来后,公司与项目部签订承包合同,在项目工程签约后,同时开展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另外编制工程施工任务单和所需机械台班。根据数据进行对比、校正,再结合现行、当地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价,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在承包合同中,对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详实约定。通过合同的签订,确保项目部和公司总部责、权、利分明,双方按合同中的责任,自觉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项目施工顺利完成。

4.4 抓好材料管理

在建筑项目成本控制成本中材料管理很重要,要做到把材料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在项目中标后,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预算。审批后的施工预算即是作为项目部编制材料需求量计划和项目部对操作层限额领料的依据。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根据项目部编制的采购计划和企业的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如施工过程中发现超额用料,材料管理人员必须立即查核原因,如属工程变更造成,必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公司材料采购实施招投标,各项目部的施工预算中的主要材料由公司材料采购部门采购,其它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采购时采用“总量订货,分批采购”避免积压和浪费。材料的采购量和单价要有专门机构监控。项目部应使用委托书约定所委托的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服务、验收办法、交货时间。

4.5 费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精简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工程的用工减少,单位时间内完成工程数量增加,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中的人工费,而且还相应地降低其它费用。

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必须严格从企业的实际发展形势出发,对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不同的现场施工情况,科学的加强企业自身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同时能够创新或借鉴先进的分析手段对其不断的改进、完善与提高,只有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才能更加顺利,更加辉煌,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世奇,《浅析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4期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DF413 文献标识码: A

1.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农业经济管理,指的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和消费等一系列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以及协调,并对参与经济的人员进行激励,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我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起步较晚,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学与农业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时间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于20世纪的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内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我国对农业经济微观和宏观规律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西方有关农业经济的引荐,在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和我国历史上对农村经济学的阐述发展而来的。

2.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概述

2.1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节奏不协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信息产业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由于经济成分的复杂性,对于各种经济的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的配置。同样对于农业经济,也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现阶段,虽然农业经济发展节奏不断加快,但是有关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这就阻碍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体制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2淡薄的管理理念

无论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还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农业的重视程度一直没有改变。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的措施,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制定了具体的规范。然而,随着工业改革以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相应的发生减少,导致农业经济发展队伍缺乏后备力量。与此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对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人甚至认为在工业化大力发展的现阶段,可以忽略农业经济的发展。正是诸如这类错误思想的存在,导致农业管理意识的淡薄。一些农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农业管理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理念落后,限制了农业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农业管理人员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工作态度不端正,知识储备不全,导致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农业的要求。

3.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的建设

3.1明确农村经济管理科学发展方向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三大的传统问题依旧存在:一是我国农民依旧众多,而农业发展资源平均不足;二是虽然农村合作社初具规模,但农业生产规模依旧小而分散;三是虽然我国自古就重农抑商,但是农业管理基础制度和生产形态没有持续改善这些传统问题又与当前农业发展需求严重违背:当前农业生产管理依旧由过去的注重数量生产向质量转化,农业经济管理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产品销售范围扩展到全球,农产品的生产业更加多元化这些新需求使传统农业的弊端更加明显,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来弥合我国农业与新时期的裂痕,因此明确农村经济管理科学发展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明确了科学的发展方向,我国农业发展才能从传统的管理弊端中摆脱出来,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2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

(1)发挥政府职能的作用

各级政府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保证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领导到位就是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各相关行业和领域做好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工作,保证每一环节的专业人才可以积极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农村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政府要做好资金支持工作且加大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防止腐败现象或浪费现象的发生。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措施或政策,如鼓励个人、集体或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鼓励大学生毕业回农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相关政策,广泛调动可利用资源,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农业。

(2)建立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

目前,我国实行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农村较少,广大农村对于农业信息化无意识,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让广大农民最直接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便于农业信息化的开展。选择一些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乡村组建示范基地,采用政府补助、项目带动、企业优惠、农户自筹的方式对示范基地进行支持,保证基地内农民有一半以上拥有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查询,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息化氛围。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广泛建设信息示范化基地。

3.3加强人才的培养

从差异性的学科中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重点有着不同的方针,这样就导致了需要不同的人才。可以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选取农业经济在转型期管理学科所需要的资源,例如教学教材、教师辅助教学所要用的资料和理论。恰当调整研究重点,将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技术融入到管理教学中,培养探讨重点所需要的人才。政府应加大教学的改革和规划,推出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对策,重点培养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优秀的人才,增强培养力度。

3.4创新农业经济管理

(1)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

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为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各行各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也逐渐的在实施信息化的方针。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虽然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农业整体的状态有所改善,但是我国还面临着新科技技术的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农业经济管理实行信息化的管理。

(2)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农业经济产生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落后造成的。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我国农业在科技技术环节还比较薄弱。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拓宽农业资金的来源,如果单单依靠国家的农业科研资金来发展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业部门要扩大农业资金的来源,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先进的科研设备,为更好的研发农业新产品创造条件,通过研究出来的作品,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农业的科研,实现农业科研资金的可持续战略,达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已成为国家对农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促使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向着科学化、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正生.对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01:25-26.

[2]桑玉丽.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03:189-190.

第7篇

[摘要] 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企业对经管类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提出应该从构建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验与实践环节和实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整体优化、综合改革。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经管类学生 计算机应用能力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已成为继土地、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资源。对企业而言,信息的运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企业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由信息和知识的差异所造成的。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以发展,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同时,高校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设置、实验与实践环节、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整体优化、综合改革,提高经管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

一、科学理解企业信息化

信息是指“有价值的消息”。信息化是指“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的过程”。收集,就是整理和筛选信息,评价信息的价值;传输,就是为了扩大信息的使用和普及的范围;共享,就是提高信息使用价值,消除信息壁垒、数字鸿沟。企业信息化则是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利用、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不断提高作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企业信息化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革新。首先,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设计中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应用,在互联网上及时了解和掌握创新的技术信息。第二,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要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流程重新整合,从作为管理核心的财务、资金管理,向技术、物资、人力资源的管理,并延伸到企业技术创新、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的管理,进而还要扩展到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乃至发展电子商务。即由企业内部向外部扩散的全方位管理。实现这样的管理目标,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计算机的信息采集、储存功能和网络的传递与共享功能。第三,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产权清晰”,只有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下的资产账目准确无误,产权清晰才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权明确”,只有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责任和精准的监管手段体系,才可能实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只有借助互联网获取更全面、系统、及时的信息,才能彻底改变企业以往传统计划经济资源分配方式,而注重市场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管理科学”,其核心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实施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方法,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因此,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管理,才更科学、更有效。

然而,信息化需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共享。因为最原始的财务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采购信息等都来自于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线,惟有原始信息采集的准确,才能确保汇总信息的真实可靠,才能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如果企业领导和员工不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应用和动手能力,会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对经管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

为了客观把握信息时代企业对经管类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通过课题组深入当地企业调研、企业的招聘信息及毕业班学生(实习和工作试用期)的反馈信息,笔者认为经管类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1.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学生要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能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例如,能熟悉使用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方法,能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系统的主要配置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对计算机的主要系统部件进行基本的维护。当硬件出现了简单故障学生也可以自我排除。

2.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学生需要整理和加工所保存的信息,掌握关于数据(包括文字资料)的排序、查找、增添、删除、更新之类的操作,这需要用数据库软件来帮助解决,另外为了进行分析、预测、计划和规划等工作,学生还需要学会一些基本的数据库管理和程序设计知识。

3.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学生要了解网络应用,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和实现网上通讯,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和自己的成果向其他人展示。要学会在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搜索、下载、收发Email和一些简单的网络环境设置等。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中学生应该能够自主排除简单故障,比如网络联接问题,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具备一定基本的网络设置的基本知识。要实现信息和传播,学生还需要适当的掌握一些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和的技术。

4.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将掌握的各种计算机基本技能熟练地应用到自己专业领域中去。

三、培养经管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新思路

1.构建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大多认识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至关重要性,所以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但是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的分析和教学实践中问题的思考,笔者发现现阶段计算机应用教育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要求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管是研究型高校,还是教学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基本上是在等级考试的指导下实行“基本统一”的模式。其教学过程往往受制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集中在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第二层次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而忽视了第三层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笔者所在学校商学院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在第一层次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第二层次结合商学院的专业特点,开设了《数据库技术》作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第三层次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电子商务》作为全院必修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各专业还开设了响应的专业应用课程,例如《电算化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网络营销》、《ERP企业管理系统》、《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等课程,本层次的课程均由所在专业的教师承担。这一系列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与国家教委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三个基本层次”一致,或者说把国家教委“台阶式”的“三个基本层次”融合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渐升式”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中。

2.强化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实验环节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靠听课和看书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综合利用计算机工具来为其服务,学生在应用中掌握计算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管理和开发。这里说的实验不是简单的课后上机,实验是提出目标使学生综合利用系统提供的不同功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过程。

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对于所学计算机知识不能够融会贯通、综合应用能力欠缺的状况。学校在加大实验环节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为例,笔者在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组织、课程设计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课程设计选题上,为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欲望,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选择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客户管理系统,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选择客房管理系统等等。为了综合体现学生所学过的程序设计及数据库应用基础知识,明确要求系统功能要求,如数据输入、账表处理、信息输出,良好界面及具有容错功能,还要求学生提交包含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模块说明等内容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书。

在课程设计组织上,根据过去的教训及学生的建议,适当分组实现所选设计任务。分组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理分工,合理安排项目进程。合理安排任务分工,是实现团队合作的一个好方法,在此过程中不单增强了学生的相互学习,更增强了项目组织,项目过程管理的意识,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成败得失。

在课程设计成果评价上,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这使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此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得到成功的满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开发欲望。同样也激发了他们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日常管理、日常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应用他们所学的计算机技能。

3.实施计算机技术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在各个专业课中延续,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基本技能和知识,并且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有赖于相关信息系统在各个不同专业更深层的使用。

学校商学院主要专业有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近几年学院投入资金建立了基础、金融模拟、管理工程仿真、会计操作、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操作、人力资源评价、旅游管理模拟等7个实验室,配置了电子商务、外贸、人力资源测评、ERP、财务、银行、证券、旅游管理、物流仿真模拟等专业系统软件。专业课程的老师们在授课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资源,学生接触到这些系统无疑是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最好途径和方式。

同时,学校商学院的许多专业课程都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将所学计算机技术用于实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信息意识,强化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能力。如“网络营销”课程中向学生介绍各种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语法规则和搜索的技巧,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市场信息资料。介绍如何应用网页设计技术建立以营销为目的企业网站,如何进行图象和动画处理。统计学课程中将统计调查、整理、分析和市场预测的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Excel软件来进行处理,培养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

四、结束语

针对信息社会对经管类大学生的要求,面向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得到加强,必须不断深化计算机课程体系、实验与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的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曾佑新:企业信息化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第1版)

第8篇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对策;留置导管;深静脉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37-02

1 绪论

长期血液透析是肾脏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主要肾功能替代治疗方法,建立一个好的血脉通路是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随着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临床上使用这种通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这种留置导管的方式易于使用,保留时间比较长,提供了比较合适的长期血透的血管通路[1]。但是长期留置导管会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导管堵塞等临床并发症。本文将我院对使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血透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选择分析患者均为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共5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有25例,女性患者共有25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48.5岁。其中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共有15例,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共有14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共有16例,其它患者共有5例。行右侧颈内静脉患者有38例,行左侧颈内静脉患者有12例。平均留置导管时间为10.5个月。

2.2 研究观察方法

观察统计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护理处理,评估临床护理效果。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频数及频率来表示病例数及所占构成比,记录患者导管留置前后处理对比结果。

3 结果

4 讨论

使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防护导管良好也是一个关键所在。首先要注意导管留置的方法,所有导管在插管部位的选择上首选右颈内静脉,其次是左颈内静脉,常规建立皮下隧道,术后皮下隧道进行局部压迫止血,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全身使用止血药物,等出血纠正后方可行透析治疗[2]。在血液透析操作时要常规以碘伏消毒隧道口及动静脉接头处,操作快速,不可使接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使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如出现导管堵塞、导管污染、皮肤感染等,本研究发现50例患者中导管堵塞病例数占总构成比的24%,导管感染占10%,皮肤感染占20%。

针对并发症采取的护理方法主要有[3]:(1)常规护理。血液透析前要先检查导管有无滑脱,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用碘伏棉球环状消毒,范围大于敷料,用注射器抽出封管液体,如无抵抗感可以初步判断导管通畅。在透析结束后,分离动脉透析管道后,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回血结束后再分离静脉透析管道。在动静脉端分别注入相应容量的抗凝剂,在正压状态下夹闭动静脉端夹子,每次患者在透析前要测量血压、体温,同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2)处理导管堵塞。当导管堵塞发生时,其护理方法是一旦发现堵管即行B超或摄片检查,观察导管内有无血栓形成,临床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堵管与导管漂移贴壁有关,可以嘱托病人反复高举双手、作深呼吸或是咳嗽等。如果有导管血栓形成,行溶栓处理。(3)处理导管及皮肤感染。导管相关联的感染包括有出口处感染、皮下隧道感染等,在发现导管感染后要立即报告医生,并且遵医嘱查血常规,做血培养及导管液培养等。在进行导管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仔细清除导管口周围的渗血渗液及血痂,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固定,透析开始时用碘伏消毒导管口,抽出导管内封管液体弃去,用新的封管小帽封管,再用无菌纱块包好固定,如果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等菌血症表现,经血培养确诊后立即给予抗生素进行全身用药治疗。注意局部皮肤感染,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4)血栓形成的处理。血栓可以发生于导管腔或导管表面,或血管内皮损伤形成附壁血栓,由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及封管方法不正确都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对有反复血栓形成、但不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长期口服华法令等,监测INR。透析前准确使用抗凝剂,透析结束后正确封管,均能有效地防止血栓形成。溶栓要注意把握分析利弊,有一定的风险,要严密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及出血并发症等[4]。本研究发现,经过特殊护理后,临床疗效肯定。通过以上各种注意事项进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能够更好地与医务人员配合,延长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芳. 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及护理方法[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12(06):105.

[2] 李素娜.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处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6(06):38.

第9篇

一、大?稻荼尘案攀黾暗缌ζ笠涤?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数据背景的概念分析

大数据是指涉及到的资料数量非常之多,规模之巨大,整理后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当前现状以及预测未来的数字信息,它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具有体积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以及速度快的特点,打破了传统数据的局限性,是能够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样,电力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2.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多数营销系统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薄弱,导致两者之间的协同效果极差,从而营销精细化和科学化开展困难;第二点就在于使用的营销系统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进更为科学化的系统来帮助营销的进行,除此之外还存在营销思维陈旧、故障维修效率低下、运行效益差等诸多问题。

二、电力系统营销管理创新机制要求分析

1.精细化营销管理的要求分析

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营销管理创新机制的精细化,需要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现存的业务大数据,找到问题的根源,从分析结果存在的最多的问题出发,正确认识大数据,细化经营管理的操作,不断优化营销的手段,重新思考营销的需求,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科学化营销管理的要求分析

科学化的营销管理首先需要先进的营销系统作为支撑,保证最佳的运行效率和先进的营销理念,以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保持完美的体验,这就需要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以采集的大数据为中心,结合其他行业大数据的应用先例,参考国内外此方面的经验,积极整合现代数据的支撑,以高质量来要求营销管理系统,根据先前的经验不断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达到科学化营销管理的目标。

三、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的具体思路

1.实现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实现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精细化管理要以大数据为参考背景,通过新的模式实现生产系统和营销的联动化,信息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彼此间业务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质量水平,整合大数据下建立新的营销系统精细化模块,具体到每一个区每一个用户,解决电力系统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电力服务系统以吸引更多的顾客进行电力消费,同时也需要对营销服务成本精细化,可以降低整个营销系统的成本,对未来电力营销前景进行展望,积极调整营销策略。

2.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化营销管理系统

数据大背景的好处就在于能帮电力系统通过分析国内外同水平的营销系统的效益找到最佳的科学化营销系统,以互联网科技为根基,依托实际电力公司的经验,持续推进智能营销系统的构建,抓住大数据的四大特点,以多元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探索大数据与营销系统的适应和处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让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的手段切实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借助现代通讯媒介帮助业务的开展,实现创新性的发展营销系统。

3.构建正常运行的大数据控制电力营销系统

目前的电力营销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能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得以解决,以便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借助大数据找到客户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优化相应服务器的速度,极大的提升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实现精准化面向服务群体,提升服务技术,从而改变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力系统价值水准的改善,维持电力企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