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

时间:2023-06-04 09:21:14

导语:在教育部教育数字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

第1篇

关键词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Matlab GUI;数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O55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29-02

1 引言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是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结论之一,它是研究气体分子碰撞、大量分子热运动服从统计规律性等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它对学习热学非常有用。但是由于推导困难、公式复杂、曲线难画,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学习起来比较费力,成了热学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Matlab是由美国的MathWorks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品的一款商业数学软件,由于优秀的数值计算能力和卓越的数据可视能力,使其很快在数学软件中大放异彩,与

Mathematica、Maple、MathCAD一起并称为四大数学软件。通过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GUI)可以设计出一个界面友好、方便人机交互的图形界面程序。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利用Matlab GUI建立直观的物理图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1-4]。本文利用Matlab GUI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教学进行研究。

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主要内容[5]

一定量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设共有N个分子,速率分布在vv+dv区间内的分子数为dN,则为在此区间内的分子数比率。实验表明,与v的一定函数f(v)成正比,与v附近取的区间dv大小成正比,即:

3 Matlab GUI 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教学中的应用

同一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对比 图1中的(a)和(b)分别为同一种气体在200 K和500 K时的速率分布曲线。可以明显看出:(b)图比(a)图平坦,且vp值较小。这是因为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布曲线中的最概然速率vp越大,但归一化条件要求曲线下总面积不变,因此分布曲线变平坦,高度降低。

当用鼠标拖动程序中的滑动条或点击滑动条两侧的三角形箭头时,温度可以在200~800 K的范围内变化,上方的图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能够非常形象地观察同一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曲线变化规律。

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的速率分布曲线对比 图2是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的速率分布曲线对比图,其中的(a)图分子质量为1.6×10-27 kg,(b)图分子质量为8.4×10-27 kg。可见,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气体分子质量的增加,vp值会减小,分布曲线则变陡峭,以保证曲线下总面积不变。

类似的,程序中的分子质量可以在200~800 K的范围内变化,可以形象地观察同一温度下不同气体的速率分布曲线变化规律。

三种统计速率的计算 3种统计速率含义各不相同:最概然速率反映了速率分布的基本特征,平均速率反映了分子平动的平均效果,方均根速率则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有关。从(3)~(5)式可以看出,任何气体在同一温度下,。

图3是用Matlab GUI

设计的计算3种统计速率的程序。在热力学温度后面的矩形框中输入温度,在摩尔质量后输入气体的摩尔质量,点击“计算”按钮就可以立即计算出3种速率的大小,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大小关系;点击“重置”按钮,可以把所有的矩形框中的数据清空,方便计算下一组数据。

4 结语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由此得到的分布曲线和3种统计速率,为人类认识微观的分子运动提供了许多信息,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运用Matlab GUI软件将高度抽象概括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与非常形象直观的物理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向贤,朱浩瑞,邵瑞,等.基于MATLAB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数字化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1(4):17-19.

[2]孙燕,姜占才.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6):127-128.

[3]叶剑锋.利用MATLAB图形技术实现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教学可视化[J].黄山学院学报,2012(5):

105-108.

第2篇

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尴尬

在资本、互联网企业热火朝天地布局在线教育领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时候,一直在教育出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却在自己曾经擅长的领域少有发声,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传统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裹足不前,主要还是对教育数字化的前景(或者说“钱景”)看不清楚,不敢贸然进入。我国的基础教育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是也存在着如下的自身特点:①高度的组织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限制在学校、课堂内部,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在线学习;②学生学习压力很大,无论教育数字化形式上多么绚烂,但对学生来说,与课堂学习和考试一样,都很痛苦;③终端消费者(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产品的权力,主要是被动接受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选择,而学校和家长对不能够立竿见影提升考试成绩的数字资源没有多大兴趣。

我国基础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进行教育数字化成本非常高,首先产品本身质量不但要高,更要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需求,因此内容建设和平台搭建的费用高昂,而且营销上也必须要针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进行整体营销,沟通和营销成本很高,利润相对微薄的传统教育出版社很难支撑。目前在内容、平台、硬件等领域占有市场先机的大多是互联网公司,传统教育出版社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充分认识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位置

大多数教育出版社已经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所处的落后态势,也深刻认识到发展教育数字化根本不是讨论“做不做”,而是要深入研讨“如何做”的问题,但是在投身教育数字化大潮的进程中,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与分析。

教育出版社进行教育数字化的劣势主要表现在:①观念上严重滞后,总以为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纸质教育图书将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对新兴的教育数字化缺乏足够认知和重视;②缺乏互联网思维,普遍缺乏对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尊重和了解,缺乏基于大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精准营销;③缺乏资金、机制和专业人才,教育数字化过程中的内容制作、平台建设、销售推广等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储备,而传统教育出版社无论是现有储备还是吸引力等都存在很大缺陷。

但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优势:①作为我国教育出版行业的主力军,传统教育出版社比新进的互联网企业更加熟悉我国的教育生态环境,更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什么,这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②无论数字出版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是呈现方式如何新颖,对于用户来说,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些恰恰是传统教育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的最大优势;③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就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建设了畅通的线下销售渠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些线下销售渠道依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④传统教育出版社积累了庞大的纸质图书用户群,这些用户资源是未来数字资源的最好入口,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

明确出版社在教育数字化推进中的路径

明确了自身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出版社必须在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采取适合自己的道路,包括产品研发、技术实现、营销推广和实施步骤等各个方面。

1.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

传统教育出版社最大的优势就是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继续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传统教育出版社内容优势的最大部分就是经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的教材和教辅内容,既包括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标准教材,也包括围绕这些教材编写、经过教育部门审定上目的配套同步类核心教辅,更外延至其他经过各级教育部门审定通过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如二类教材等),这些资源经过了各级教育部门的严格审定,在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继续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竞争优势,挖掘这些内容的内在价值,做好这些内容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无论是衍生新的产品,还是进行数字资源库的建设,都离不开这些核心内容的建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32字数字出版方针中就重点强调了“核心稳健”,其实就是强调人教社核心的中小学教材资源,人教社的数字资源建设要围绕着核心产品开发。

2.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技术环节包括了平台搭建、内容建设和具体产品开发等诸多环节,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教育出版社在技术环节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要更多地寻求外部技术合作,实行自主研发与外包相集合的模式。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满足基本需求的技术就如当年的印刷和排版技术一样,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熟练“工种”,已经不是决定产品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出版社大可不必在此领域纠结过多,可以多多采取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的模式,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呈现方式的构思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众多的技术公司可以将出版社的需求完美实现。金星教育集团2015年新版的《教材全解》图书增加了教师微课和实验演示环节,增加内容的呈现方式其实就是小视频,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很容易解决,关键是增加哪些微课,在实验中给学生演示哪些内容,因此,工作重点显然还是在核心内容的建设方面。在平台建设中也是如此,随着国家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众多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极度缺乏内容,出版社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部门的平台建设标准和进展,和教育部门多多沟通合作,争取以优质内容介入区域化教育平台的建设。

3.充分重视线下渠道的销售推广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纸质图书时代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用户资源,这些用户资源既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也包括新华书店系统和民营书店系统。在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集中管理程度还非常高的情况下,教育数字化的进程必须和教育管理及教研部门进行有机结合,数字产品必须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方可进入学校和课堂,因此在数字产品的推广进程中,教育出版社在高度重视线上推送方式的同时,必须对系统营销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巨量的纸质图书的学生用户更是宝贵的“入口”资源,在营销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纸质图书的入口优势,将现阶段仍旧占有优势的纸质图书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为线下图书用户提供更多的线上增值服务,以追求增强用户粘度,同时也可以将线下用户引流到线上,实现线下线上共同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年前已经开始在纸质图书铺设二维码和点读信息,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更进一步的增值服务,同时很多用户也会在使用线上资源的过程中接触出版社的其他数字资源,成为出版社数字资源的潜在用户。

4.步骤上坚持以增值服务为切入点,循序渐进

传统教育出版社在进行教育数字化的进程中还必须需要调整心态,切不可还以教育出版社的老大心态自居,必须明白竞争对手已经从原先实力相对薄弱的非教育类出版社变成了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互联网企业,竞争的领域也从原先的内容、营销转化为包含技术、资金等领域的全方位竞争。笔者认为,在目前的落后态势下,教育出版社最忌讳贪大求全,订立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绝大多数出版社并不具备人教社那样的核心教材资源和雄厚资金实力,却要像人教社一样建设工程浩大的“数字校园”,恐怕就很不现实,因此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妨以自身的成熟核心教育图书为切入点,开发为其提供增值服务的数字产品,这样既有内容的先期储备,又有纸质图书用户的“入口”优势,还兼有为纸质图书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促进纸质图书销售、积累数字资源等多重效果。通过这样的逐步积累,循序渐进地为将来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打下基础,这样的实施步骤看起来保守,但是对绝大多数教育出版社来说是相对稳妥、切实可行的。

第3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共建

一、引言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储存和共享成本下降,同时可大大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是指将传统的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被现代教育手段所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手机APP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利用方式,可大致分为幻灯片、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和网上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育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呈现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多样化、教学资源储存类型多样化等特点。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受教育者,因此中职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习高中基础课程,例如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和化学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社会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技能。因此,良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中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校企共建为主要途径,建立以就业为目的的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体制是我国中职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我国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我国有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很多。在巨大的市场驱动和政府政策激励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1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由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有28个;教育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开始“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项目建设,将46所高职院校、29所中职学校作为第一批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除了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项目外,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激励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虽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受到了省、市、校等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科学、成熟的体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该或者说必须在体系的框架下进行,从而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主体的相互协调。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主体主要有国家层面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个人和企业单位层面的。各开发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总量大,但是总体水平不高,而且资源内容重复率较高,各层次开发主体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目的不一致等问题。第二,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资源的共享问题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瓶颈。在缺乏共享机制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发或有组织地低水平重复开发PPT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现象不可避免。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相比,标准性较强,个性化较弱,因此,对教师而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更强。对学生而言,尽管网络已非常普及,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资源集成和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第三,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普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职学校教师和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深度不同,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师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但是教学资源大多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资源,而学校或者省市级、国家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访问率较低,造成教学资源闲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有限,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进行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第四,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需求。目前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大多是高校教师根据教科书转化的,理论性太强,甚至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到目前为止还是以理论考试为目的,致使学生在面对企业招聘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被动。由上述可知,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前景是好的,驱动力也是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体制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完善。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宣传和政府激励,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也会不断提高,共享机制也会不断成熟。

三、关于校企共建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思考

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对校企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实践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职业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企业和学校可以选择以国家数字化精品课程为平台,共同学习研究《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共同研究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体制建设。

(二)共建课程体系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应组建专门团队深入到企业当中,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和现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调研企业岗位和技能需求,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结论,按照技能需求和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典型的产品作为项目载体,修订以课程体系为精髓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确立课程体系。邀请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行业标准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等技术层面对方案的可行性予以论证,兼顾中高职衔接和校本课程特点,确立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标准。

(三)制订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标准

职业院校在设置课程标准时应该以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判断依据,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工程课题,争取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避免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尴尬现象。学校应该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使开设的课程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适合学生,满足企业需求。课程三维目标应该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为核心,以专业素质为目标,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新能力,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

企业工程师不仅要参与到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上也要给予指导。企业可定期安排工程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运用指导培训,指导教师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最终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培养学生注意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有效挖掘学生潜力。

参考文献:

[1]韩冰,顾京.浅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4-16.

[2]石光耀.区域推进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4-77.

第4篇

关键词 国培计划;幼儿教师;数字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11-03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moting Information Project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Wang Guan

Abstract National Training Plan has been impleme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since 2010. It is a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2011, specialist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elected and decided some potential comprehensive higher schools and a few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s a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schools, such a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etc. In view of implementing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of National Training Plan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national training pl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digital resource database

Author’s address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国培计划”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2011年经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和遴选,确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有实力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和为数不多的幼儿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国培计划”的启动宗旨,主要是提升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使幼儿教师学成后回到岗位,把新知识、新理念用于本地幼儿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当地幼儿教育水平,在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国培学校,如何结合实际,围绕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教育实践与新技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中的重难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各类项目培训模式,注重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加工利用,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丰富和优化培训资源,加速幼儿教师“国培计划”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国培计划”的当务之急。

1 构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网络管理平台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幼儿教师培训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教师培训的时空限制,改革了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幼儿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丰富信息,可以实时互动,教师通过登录平台,随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发表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见解,为打造学习型幼儿教师队伍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网络管理平台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网络管理平台是基于宽带IP网络(含互联网、内部专网等)创建的虚拟机与安装、配置虚拟机操作系统,并进行系统安全与优化调整;协调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提供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达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即实现全系统具有高效率、性能匀称、安全性高、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利用实时通讯、流媒体等技术建设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将充分打破时空、地域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大大促进学校等在职及继续教育的蓬勃发展,有效扩大教育受众面,对改善幼儿教师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国培计划”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平台有基本模块和扩展模块,基本模块包括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理论与新知识、教育实践与新技能、专业发展与行动研究、教师培训与园本研修等5个领域,及教研资源、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信息、平台管理等工具;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2 建立规范科学的幼儿国培计划数字化资源库

“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是指利用网络信息科技手段,对幼儿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其数字化资源由两个要素构成,即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一般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数字图书馆、数字录像等幼儿教育信息资源,其组成模块如图2所示。

2.1 静态幼儿教育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存储

静态幼儿教育教学信息主要有幻灯、投影片、文字、图片、档案材料、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各学科素材等,它们的来源比较广泛。

幻灯片、投影片一般采用PowerPoint制作,多适合于幼儿课堂中的文字、图像、表格,在制作时选择“空白演示文稿”,制作人员通过精心构思,建立适当大小的文本框,选择增强视觉效果的背景及大小适中的文字,还可以结合幼儿教育的教材制作出色彩丰富的图像,从而得到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插图。这样可以解决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为突破某个知识点急需的“素材片”“插播片”,而且制作方法灵活,制作出来的教具美观实用。将制作好的幻灯片设置特定的索引标记,存储到信息资料库中,通过服务器的主页可随时访问。

现有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如教学参考、优秀论文、优秀教案等)也要进入到信息资料库中,主要是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进行处理,并借助于OCR识别软件进行印刷文字的识别,对于图片扫描时先预览定位,再进行划区扫描,以免占用空间。扫描好的文件要设置索引标码进入信息资源库。

有些学科素材可以从VCD碟片上寻找,也可以从市面上出售的素材类光盘中获得,如动画片、科普片及动物、植物、水果蔬菜、花卉等适合幼儿教育的素材,都可以通过采集整理,存入信息资料库。

2.2 动态的音、视频幼儿教育教学资料的采集与存储

幼儿教育教学动态信息资料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音频、视频、动画的采集与存储可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声音可用话筒及录音机直接把信号通过声卡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av文件;也可以从市面上正规的专卖店挑选购买CD、VCD等光盘,从中采集出适用于制作课件的背景音乐或适用配音朗读的效果音乐,进行剪辑,加混响等处理。视频图像是真实的场景、人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屏幕捕捉动态图像的方法,利用专门的软件完成。音像资料以及卫星接收的实况,传统的方法是用录像带存储,这样管理繁琐,且受保存环境及保存时间的限制,有许多局限性,再加上模拟信号本身的缺陷,使音、视频资料不能高效发挥功能。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和多媒体点播系统处理后,将音像资料存储在服务器中,不仅实现音像资料无损、高质,而且使用检索方便。用多媒体点播系统将声音和视频信息资料利用高质量的数字压缩系统进行量化采集、存储,将常用的音像节目存储在服务器中,供学校使用;对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节目,用刻录机刻录成光盘存储。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可以将音像节目进行艺术加工、特技处理,添加背景图案、字幕、三维动画、淡入淡出等各种效果,为教学信息资料库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件制作室、电子备课室利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创作开发出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片断、动画、教学范例、精美教案等,再充实到资源库中。这样经过不断的充实与完善,资源库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在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效益。

2.3 网络数字化图书馆收集、存储和使用

国家“十五”重点项目数字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B/S技术,对有价值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加工、集成、存储,形成电子文献运行在高速网络上的知识海洋,它可跨库检索数字化信息资源群,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论文试题库、教学文献等多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是近年来图书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形态,为幼儿教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料,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3 健全资源共享质量保障服务体系

资源共享质量保障服务体系是实施“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学校必须从组织管理、质量监控、目标服务等方面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保障机制,才能使幼儿教师“国培计划”顺利实施,从而达到高效的培训质量。

加大投入、推动发展是“国培计划”教学资源建设的保证,特别在资源库建设的初期,不但必须有一定经费投入,还要有科学完善共建共享的制度,以制度创新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区域构建,使教学资源能及时吐故纳新,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提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综合能力和总体水平。

“国培计划”数字资源库构建代表了幼儿教育素材库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平台会更加完善,幼儿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料会更加丰富,从而给幼儿教师提供终生培训学习的平台,让全国幼儿在同一阳光下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8):16-20.

第5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教育资源建设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国对教育资源建设十分重视。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中文数字化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已成为历史。然而,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仍处于低水平建设的状态,尤其是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更是如此。

研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律,提升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质量,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一是因为我国有2200万聋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聋人共享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助于高层次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因为聋人的特殊性决定了聋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聋人服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系统化的、适合聋人认知特点的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可更好地促进聋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是因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事关中国手语的规范化和普及推广,基于中国手语规范的视频、动画等以喜闻乐见形式的多种文字字幕的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将促进我国不同地区手语的统一。消除方言性的地方手语对不同地区间手语交流的障碍。

基于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一方面投入十几位教师、几十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力进行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南京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合作,相应开发了《聋童康复训练软件》《手语900句视频》《手语动画》《手语视频电子书》《中国聋教育资源网》等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探讨,对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特别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特点

1.根据聋人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面向健听者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有许多根本性不同,普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聋教育资源建设中,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研究聋人的认知特点。并据此进行设计,必须坚持设计为先。已有的实践表明,不按聋人的认知特点开发设计的聋教育资源。对聋教育价值不大。

聋人与常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盲人的语言交流障碍主要在于存在听觉障碍,而听觉障碍导致口头表达障碍。通常有“十聋九哑”

之说,即是说聋与哑是相伴的,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哑是很少的,大多数的哑实际上由于聋引起,由于听不见人们的声音而无法习得用正常人的语言表达。

此外,绝大多数聋人不是全聋,不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而是有残存听力,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设计必须在了解聋人的这一基本点的情况下进行。要调动一切手段充分利用聋人的耳、眼、口、手来听、读、说、做。

研究表明,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应是:通过手语的展示让国家标准手语在全国得到推广和普及,并成为声音与文字的形象性注释:通过声情并茂的配音与播放设备等结合。充分发掘聋人的残余听力,训练聋人的听力,进而促进聋人多感官刺激,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通过书面语言让聋人逐。

步提高文化知识和综合素养。逐步培养起具有与常人一样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所建设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无论是《手语900句视频》,还是《手语动画》《手语视频电子书》,都是文字、声音与手语的结合,是“三语”型资源。“中国聋学习资源网”中的“手语故事”“情景DV”也都是“三语”型资源。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开发要符合聋人的认知特点。聋人的认知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概括说来,聋人具有以下认知特点:感知活动受到局限。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而有意注意发展迟缓,注意的稳定性较差;视觉记忆相对占优势,对与语词关联密切的材料记忆明显薄弱;想象富于形象性和直观性;思维表现出更大的具体形象性。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中,要针对聋人的认知特点,坚持文字、声音与手语的结合,注意直观形象与语言的及时结合。帮助聋人由直观形象上升到抽象认知,培养其高水平的观察能力;在资源的表现形式上,应以视频、动画和图片为主,以充分发挥聋人的视觉优势。以促进其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注重新颖性、趣味性,以激发聋人的学习热情。运用无意注意规律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拓展其想象空间;在资源的知识点安排上,应尊重聋人的注意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尽量以“小步子”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一次不安排过多的学习内容;在资源的内容安排上,除了常见的知识类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安排“名人学习方法”等认知策略类的内容以及优秀聋人的励志故事等情感类的内容,以期培养聋人的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和自我认同感。

在资源建设中。还应提供内容的下载,以满足聋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聋人由于听觉障碍,信息渠道变窄,信息技术社会化程度较低,在学习资源开发中应充分考虑到聋人对资源的易利用性。

2.根据聋人的特殊需要进行设计

根据聋人的特殊需要进行设计,才可能建设有价值和生命力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聋人需要康复,需要听到文字的读音,需要规范的手语交流,需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这些是本研究团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聋人对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几大要求。聋教育资源建设要尽最大可能满足聋人的特殊需要,并作为资源设计的重点。

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应该按需设计:

(1)在聋人康复方面,设计开发聋童康复训练类软件,在聋学习资源网中设计康复科技栏目,以不断向聋人提供康复科技新信息以及新的康复训练的方法;(2)在聋人需要听到文字的读音方面,开发的资源要尽可能做到凡属有大段文字出现,都配上声音,而且要力求使声音与文字一一对应,声文同步;(3)在聋人需要规范的手语交流方面。资源中凡属有手语的地方。都要配上国家标准规范手语,不采用习惯手语,而且对文字性内容要尽可能配上手语,并且开发手语故事。开发基于手语的情境故事,力求使聋人受到标准手语的潜移默化;(4)在聋人需要表现自己的平台建设方面,在建设资源中应该设计“聋人作品”“聋人之星”“情景DV”“手语故事”等栏目。“聋人之星”栏目重点推介聋人当中的先进者、出类拔萃者;“情景DV”是全部由聋人表演拍摄的情景短剧;“手语故事”栏目全部推出由聋人自己表演的小故事。此外。“手语900句视频”中的手语表演者全部为聋童。在满足聋人需要方面的设计思想是:尽可能让聋人参与建设,尽可能搭建展示聋人才华的平台。

3.需要形式创新

数字化资源建设从无到有的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然而创新有程度上的差别。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创新应该是所有资源建设中最高形式的创新之一。聋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形式创新至少在于以下方面:

一是将手语、口语、书面语“三语”高度融合。单一的语言形式无法很好地培养聋人的素养和能力。

通常的数字化资源即使是多媒体的。往往也将各种媒体元素在界面上的不同位置出现,声音与文字不是一一对应的。而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聋人开发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要尽可能实现文字有解说或播读,并同时配有一一对应、高度吻合的手语,即用科学的、形象的、统一的手语来匹配口语和书面语言,共同实现传达知识的目的,促进聋人“三语”水平的提高。

二是利用多种载体表现。聋人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所拥有家电多寡、种类是不一的,利用多种载体开发表现资源,可使建设资源能适应更多的聋人家庭使用,进而较好地发挥资源的作用。在笔者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中。开发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既有电视片,又有动画,还有多媒体软件和网站。基本上做到了可让聋人各取所需。

三是开发网络资源。让聋人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有许多优势[3]:(1)符合聋人视觉感受性强的特点,交互操作好;(2)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适合聋人思维的单向性特点,学习者无学习压力;(3)即时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4)取代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旧传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5)教育具有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6)教师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化;(7)成本低。正因为聋人基于网络进行学习有如此多的优势。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重在网络资源开发。

4.需要内容和方法创新

当今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总量已相当大。然而是“千人一面”,同质化倾向太严重,且克隆式的资源太多。这种状况任其发展。数字化资源库就可能成为“数字化垃圾场”。这对于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创新,要创新建设新资源。缺少创新,在聋校自建资源中问题较为突出:一些聋校采用“拿来主义”

的办法,自己原创的学习资源较少,照搬普教资源或商业化的资源较多,这些学习资源有的不能适应与满足聋校教学的实际需要,有的是大量素材的堆积,可用性较差。

聋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比正常人的平均文化程度低得多。针对聋人建设的资源。一定要设法保证让聋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而且查找方式要多样。

要充分利用网络为聋人提供交流平台。在网上聊天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相隔千里,心却贴得很近。聋人利用聊天等形式进行网上交流,可以很自然地和不曾谋面的网友沟通。并从健听人那里吸取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因为聋人在社会中主要是用眼来观察。对社会缺少理性的认识,通过网上交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聋人不至于感觉和社会脱节。

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更应立足于创新。当然,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创新建设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如此建设的资源才有价值。

三、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需要先进理念指导

首先,必须将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和谐社会包括多种因素、若干方面的和谐,其中包括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的和谐。要通过构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聋入更好地学习、进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从而构建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高层次和谐。其次。聋教育资源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通过聋教育资源建设,让聋人充分享受现代科技进步成果,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们相信。只要以以上理念为指导,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己任进行聋教育资源建设,就会是动力大、干劲足、方向明。

2.需要发扬奉献精神

聋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有人去设计,需要有人去摄制,需要人们付出大量艰辛的创造性劳动。限于聋人数量只有正常人的几十分之一(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

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2004万人),我国至今还没有公司采用商业模式介入聋教育资源建设。政府也未在聋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我国聋教育资源建设更多地是凭聋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热情、兴趣、使命感和责任心在进行,对建设者而言,这种建设几乎是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因此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必须弘扬奉献精神。

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从体量上看有小有大,有系统化的,也有零散的。系统化的、体量大的教育资源建设,无疑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参与,同时需要教育技术工作者具有奉献精神。

在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建设中,教育技术工作者往往担负着资源建设整体架构和技术支持两大任务,而更多的是以后一项任务为主。人们对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期望很高。需要他们既精通技术又有高超的艺术。还要有不凡的理论,由此决定了教育技术工作者要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甘于奉献、甘为人梯、不计较名利与个人得失的精神。要以能发挥教育技术工作者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为荣。以能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荣。当我们以事业为重时,就会以苦为乐,老电教工作者具有这种精神,在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今天,我们格外需要弘扬老电教精神。

3.需要质量意识

现有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存在大量质量问题。

甚至是大量文字错误,表明许多资源建设是轻率的。

甚至于是不负责任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在资源建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此问题对教育资源而言是致命的。在此笔者大声疾呼,所有教育工作者在资源建设时必须要有对人负责的态度,严格地把关。笔者建议教育部出台教育资源认证制度、教育资源评价制度。

建立劣质教育资源曝光网站,拿出比文字教材更为严格的把关办法来规范数字化教育资源,这是教育资源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质量是教育资源的生命。聋教育资源的质量关乎聋人的发展未来。我们不得不承认,聋人是我国的弱势群体之一。虽然我国聋人特别自立自强,然而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为聋人学习建设数字化资源。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必须最优化建设,来不得半点含糊,绝对马虎不得。在聋教育资源中不能有似是而非的内容,不能有科学性错误,包括每个文字的书写,每个字词的发音,每个手语的一招一式都如此,因为聋人面对数量不很充足的数字化资源,缺少甄别正误的条件,有的甚至缺少这方面的能力,任何不当的资源所造成的误导。都可能会使聋人终身受害。

为了确保聋教育资源的质量,建议教育部和中国残联制定聋教育学习资源的建设规范。建立严格的评价、审核制度。

4.需要持续性建设

教育资源是需要持续建设的,只有持续建设。才能在内容质量上保持与时展同步。才能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对大多数教育资源而言,建设后如果不加以修改完善,不根据时展增补新的内容,则迟早会成为无效资源,对人们利用网络学习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许多教育资源建设在持续性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一种情况是由项目拨款资助的建设资源,一旦项目结束、课题完成了,或专项拨款用完了。

资源就不再修改、补充和完善;另一种情况是为申报精品课程而建立的教育资源。一旦被批准为精品课程了,“功成名就”,资源建设也就停止了,在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中都存在该问题;还有就是资源建设凭一时的兴趣,兴趣没有了。资源建设也就停止了。互联网上许多教育资源,都可以说是半拉子工程。是烂尾工程。

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门队伍对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并建立资源的可持续建设机制。聋教育资源更需要持续建设。因为要聋人群体建设聋教育资源是困难的,而聋教育资源的建设要求又非常高。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中央电化教育馆联手,将聋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列入事业规划。

四、结束语

聋人对数字化资源怀有期待。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密切。优质聋教育资源建设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我们呼吁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聋教育资源建设,精心编制资源建设规划,投入一定的财力。集中优势力量。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事关几千万聋人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好,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大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郑权。聋校校本特色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36—37.

[3]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8—190.

第6篇

成人教育教务系统的升级,完善数据库设计、结构设计、运行模式、算法设计和流程设计等自身功能性升级是基础,是基本需求。此外,集成网络课程平台,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是师生对成人教务系统升级的普遍需求。将教务系统整合进入数字化校园,可提高成人教务系统的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为成人教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长久保障。

(一)自身功能升级

1.数据流的处理数据流是指符合特定的流规范和超时约束的一系列数据包的集合,对同一个数据包序列,不同的流规范和超时机制可以得到不同流的集合。传统的教务系统在数据流方面存在设计缺陷,造成大量的数据不一致,导致不同的用户(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在使用相同的模块或功能时,出现了不同的数据,使用户常常不知道那组数据才是正确、权威的数据。教务系统的升级,需要完善数据流的控制和输出以及数据流的并发、纠错和同步处理等。2.任务流的处理任务流的作用是将复杂的工作流程分解在若干层的任务域中。在每个任务域中,大多数的任务运行、调度的控制逻辑可以独立地被定义和修改,而不必涉及更高层、底层的任务域或其它兄弟域的调度逻辑,通过控制一个任务域的复杂性,灵活地实现整体的工作目标。传统的教务系统的任务流控制上不够合理,将整个教务系统的管理完全抛给教务管理部门,增大了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导致教务管理部门工作太忙,其它部门太清闲,造成非良性的“人被系统”。成人教务系统管理和使用,涉及成人教育的各个科室部门和函授站,而且不同的角色需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部门要设置不同的任务,使各个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因此,需要从系统架构上驱动各部门的参与,比如:新生信息应该由招生部门负责维护;教学安排和教务管理应由教务管理部门维护;考试安排应由考试部门安排;成绩管理应由任课教师处理;教材管理应由教材部门管理等等。以此理顺工作关系,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教务系统管理规范以及合理的目标体系,形成了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3.人性化、简易化、方便化的管理教务系统升级要在完善具体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人性化、简易化、方便化的管理,提供灵活的导入、导出、查询、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具体到每个模块,升级的内容包括:在教务管理模块,完善休学、复学、转专业、转班、留级等学籍异动处理功能,可按多种方式组合查询及统计;在毕业生管理层面,完善毕业生库及离校生库,学生数据实现永久保留;在教学管理模块,实现灵活、自由的开课、选课,完善课程的教材、任课教师等信息,修正课程学时计算公式;在成绩管理模块,实现五级制管理,完善成绩异常处理机制,计算“平均学分积点”;在系统管理模块,实现B/S模式应用,取消客户端插件,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做好数据容灾备份等。

(二)整合成人教育网络课程平台

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函授教学管理是成人教务系统的主要部分。为了更好地解决函授学生的工学矛盾,很多学校在函授教学中开发和使用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和相应的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平台的实现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将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照搬过来使用,即函授教育使用网络教学系统,业余和夜大等教育形式使用成人教务系统,两套教务系统同时运行;第二种是将网络课程平台整合进入教学教务系统,实现无缝集成,严格按照函授教育的规范执行教学管理;第三种方式是网络课程平台仅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访问功能,不提供管理功能,网络课程直接提供web地址,完全开放。第一种方式,对于管理者来说,需管理两套系统、两套数据,环节复杂,工作量大,管理成本较高。更为严重的是将函授教育等同于网络教育,“理念不清、定位不准”,弱化了函授教育的学制、教学计划等基本要求,特别是函授面授学时做了缩水处理,造成函授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拿文凭易,含金量低,认可度差”。第二种方式,继承了传统教务系统对函授教育的规范管理,通过集成网络课程平台,丰富和完善传统函授教育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教师等多个角度,对函授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学习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特别是保证了函授教学的面授环节,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第三种方式,由于不具备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情况的功能,不符合教学需要。综合以上因素,确定采用第二种方式,即将网络课程平台整合进入教学教务系统,以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模式人性化、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和学习模式个性化。整合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教学准备方面,完善了培养方案制定、整体教学计划、学期教学实施计划、教师聘任管理和课程资源等。二是在教学实施方面,使学生以自学为主,辅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三是在教学总结方面,设计并教学问卷,调研相关教学情况,最后统计分析以便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计。统计教师的教学情况,核算教学酬金,反馈教学评价。

(三)集成数字化校园

国内高校的成人教务系统一般独立于数字化校园运行,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历史原因。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大都晚于成人教务系统建设进程。二是体制原因。高校的成人教育大都处于“独家店”角色,招生、教学、教师等一切事务基本全靠自己张罗,在体制、机制上基本独立于学校单独运行,造成成人教务系统只能由成人教育部门独立建设。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及宏观组织规划,成人教务系统虽然在一定阶段满足了需求,但存在建设水平较低、信息编码不标准、数据共享困难、兼容性和开放性较差、安全防护薄弱等问题。即使升级现有的教务系统,也需要解决技术人员缺乏、资金投入等实际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生希望借助教务系统,和本科生、研究生一样,共享学校的师资、图书、课件等学习资源,增加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高校的数字化校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目前,以“985高校”和“211高校”为代表的众多高校基本都建设了数字化校园。成人教务系统升级过程中,集成进入数字化校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第一,系统建设由成人教育部门组织改为由学校层面组织,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由学校统一安排,从而保证了成人教务系统建设的高水平,切实解决成人教育部门建设资金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压力。第二,将成人教务系统和本科生、研究生教务系统一样,列入数字化校园,在信息系统层面推动了成人教务纳入学校的“大教务”,为成人教学更好地开展打下了基础。第三,通过数字化校园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使成人教育学生和本科生、研究生一样,通过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使用学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喜闻乐见的网上教学资源,共享数字化校园提供的交互、开放、协作和自主的学习环境。第四,数字化校园为成人教务系统提供先进的软硬平台、网络服务和可靠信息安全保护。

二、升级后的教务系统对提高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由教学设施、师资等有形资产和教学管理等无形资产决定。多年的发展使成人教育各主体的有形资产逐步同质化,难以继续提高。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取决于无形资产,即教学管理的改进和提高。升级后的教务系统,推动成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适应了成人教育内在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教务管理,实现了教学业务流程的完善和再造,进一步理顺了成人教育部门内部教学、招生、考试和函授站管理等业务关系,全面提升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了成人教育的品牌优势,促进了成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设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立足于教学实际,建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库以校园网为依托,按照湖北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要求并结合会计专业教学,主要目标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强化就业能力培养,为实施“双证书”制度构建专业认证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框架设计思路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中提出,到2015年,职业院校配备够用适用的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设施;90%的职业院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85%的职业院校按标准建成数字校园。在此基础上,《会计电算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硬件和运行基础。我们设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由素材资源建设和网络课堂建设两个部分组成。

1、素材资源库建设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媒体素材库:媒体素材库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收录各种视频、音频及动画等资源,主要收录本校教师的精品课程、专任教师的课程讲座录像等。主要包括文本库、课件库、视频库、音频库等四个子库。

文本子库收录各类文本资源,下设教材单元、参考书单元、制度法规单元。教材单元包括相关的各种教材的文本资料,包括电子教案、学习指导、案例解读等;参考书单元主要收录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参考书;制度法规单元包含各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准则等文本及其解释。

课件子库收录相关各门课程的课件素材,下设教师课件单元和课件素材单元。教师课件单元收录各类相关课程的参考课件、本校教师个人编制的课件;课件素材单元主要包括各类课件素材及课件制作工具。

视频子库收录各种视频资源,课程讲座子库收录本校教师的精品课程、专任教师的录像讲座等。

音频及动画子库收录各种音频和动画资源,包括演示动画单元、教学音像单元。

(2)测试与考核题库:采用软件组题、软件阅卷和成绩自动统计。测试内容以职业能力测试为主,按知识点或技能点、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综合测试等不同要求建立题库,满足学习者即时进行测试的需求,实现“即时分点测试、定期总结测试、期末综合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同时,对学生整体答题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从而帮助教师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2、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教材不同,它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开发的,能满足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资源系统平台。网络课程建设要能够成为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优质会计职业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能够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我校《会计电算化》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并能够帮助顶岗实习的学生实现远程的课程学习和接受辅导。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支持已经建成了较好的网络硬件设施,这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支撑教育资源共享的硬件环境已基本具备,但我校在建设过程中,还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学校内网络设施和网络平台等坚实的软硬件基础,是实现教学与培训资源的互动和共享、资源库达到社会共享的技术条件。只有我校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校园网,才能支撑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应用。

2、为了保证资源库建设先进性、实用性,反映企业的现实需要,应加大行业企业参与建设力度,与学校共管共建共享。这样才能保障教学资源库内容动态更新,保证始终保持资源的新鲜性,引领专业的发展。

第8篇

Univers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oli; Hou Yongguang

(①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a Engineering,Weinan 714000,China;

②Publicity Depart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地方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各个层面。但目前地方高校的资源建设还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premise condition and core content of local colleges digit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influence all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issues i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lleges, such as repetitive construction, imperfection overall planning and big difficulty i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etc. Aiming at these issu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 教育资源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91-02

0引言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2%[1],这一绝对性的数据决定着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然而地方性高校资源建设存在着重复性建设、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本文意在指出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1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备受关注,鉴于地方高校的特殊性,地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络课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校园网络设施比较完善等。但是地方高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仍然存在着重复性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致使资源建设的总体质量不高。综合来讲,地方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管理体制不顺畅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对此至今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在中国知网搜索栏中输入“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相关的检索,仅查阅到9篇相关的文献。可见我们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探讨相当匮乏。基础性研究尚未做好,研究的深度也不够,这是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管理体制不顺畅,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面,管理体制不健全。地方性高校部门配置不完善,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没有能够将本校的教育技术方面的人力资源的潜能发挥和挖掘出来。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明显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了解甚少, 管理人员是整个资源建设中的重用领导角色,管理人员自身的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

1.2 资源建设的标准缺乏统一性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但从对十几所地方性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调查来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混乱、缺少规划的现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只是从技术功能层面上作出指导、参考,但在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执行度和可行性有多少,仍然有待实践的检验。另外,地方性高校的显著特点就是带有地方特色,所以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如何处理资源建设的标准与地方特色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一旦处理不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可能导致地方高校在资源建设中出现重复性建设的现象。再者,常年以来地方高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如何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效,目前仍然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

1.3 缺乏交流合作的经验这里所指的合作,包括与国外的合作、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其他单位的合作。目前,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甚少,都是孤军奋战,仅仅依靠自身的薄弱力量建设所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势必会造成资源整合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如聊城大学与天空教师合作开发出来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借鉴。但在合作过程中,高校往往忽略了其自身作为教育部门的重要优势,高校应注意将其自身的教育资源设计的优势与企业公司的技术有事相结合,打造真正的“双赢”。

1.4 追求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90%的高校,约6%的中小学(38000多所),约35%的中职学校(近6000所)的校园网络设施较为完备。[4]但是这些硬件资源的功能却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校对外宣传中,校方人员通常以我校拥有多少台计算机,拥有多少个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作为评测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标准,这些硬件设施可以从直观上展示该校的雄厚实力,但是硬件资源却不是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全部,信息化资源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软件资源,不少高校在资源建设时忽视了软件资源的建设。他们倾向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上文提到人力资源是通过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为标志的,忽视软件资源建设就是削弱对人的潜能的挖掘,严重影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1.5 知识产权和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问题愈来愈受关注,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何处理资源的开放共享与著作权之间的关系,做好既实现资源的共享,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又尊重开发者的原创权,避免侵权事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也令人担忧,虽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安全性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但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漏洞仍然令人担忧。

2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对策

2.1 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同样如此,没有标准化的约束,就难看到资源建设的整齐和谐。我国2000年出台的《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标志着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巨大进步,其为各高校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有利于资源建设的规划、共享与整合。在高校进行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分析规范中所提出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规范,最好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培训,做好资源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高校提供教育资源多是一些文字型的文件、课件、网络课程等,只是将书本上的东西呆板生硬转变成电子文档,缺乏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全然无法体现。开发人员就是要开发多种形式的资源,充分发挥视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素材的表现形式,调动学习者的多重感官,让学习具有趣味性。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性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多个库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交流,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

个性化就是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要兼顾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它有双层内涵:一是要兼顾学校的特色,在统一的标准下,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自身优势,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二是要兼顾学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个性化可以使开发人员灵活地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至于缩手缩脚、生搬硬套。

2.2 强自身、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强自身是指挖掘本校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本校人力资源,调动不同岗位教学和技术人员,积极投入到资源建设中,实行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资源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教学人员主要负责资源的收集,并且参与技术性开发,在技术性开发中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技术人员则根据教学人员提出的要求及相关资源建设的规范,进行自主研发。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他们要对资源建设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总体规划,从整体上把握资源建设前进的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在资源建设完成后,要注意不断更新完善与维护。为了充分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价值,可以设置相关的措施来激发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引进来是指加强对外合作,吸收校外资源建设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从社会各个渠道吸收外来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社会上的开发公司可以为学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可以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走出去是指将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推广出去,树立开放的意识,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建立更好的共享机制,增加可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方便招商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院长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说:“教育是可以不断扩展接触信息的途径,并不断通过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来得到发展的。”[5]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建设,需要不同人的积极参与,参与者在自己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的资源。这才是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最大优势之一。地方高校应树立一种“共享文化”,开放意识。

2.3 加强理论研究,组建专业团队正确处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鉴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地方高校应抓住时机组建团队,争取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理论研究的提升,在应用中就能更好的指导本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实力,同时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注意,理论研究应从实际问题出发,避免脱离实际需要。另外,鼓励教师参与,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获取或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员给予嘉奖从而激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4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信息安全在政策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侵权现象,要给予严肃处理,以规范网络行为。在思想上要加强版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原创权。网上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树立开放的态度是正确的,但要注意保护原创人的利益,使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随着新技术的更新,其将为信息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机制。地方高校要及时做好查找漏洞、更新防护软件、备份文件资源等安全措施,尤其要注意数据库的安全防范,防止网络攻击。

3结束语

地方高校要建设具有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就必须解决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更新维护等工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不仅能为我国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本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力,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new_web/keyan/xdycjygf.doc.

[4]王运武.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

[5]邢红宇,杨庚宇,钱辉镜.美国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6]戴洪霞,程达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5).

第9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94-04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教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2002年,基于“欧盟数字化项目合作行动计划”而成立的“欧盟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部长级网络(Minerva)”设计统一欧盟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2003年,Minerva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库。

2003-2007年美国博物馆和美国教育图书馆服务研究所两次发表长编研究报告《档案馆与图书应用技术与数字化现状》,对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理论探讨方面:

(1)项目规划与管理:2002年Minerva第六工作组为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制订了4个范畴17个指标;2004年美国教育图书馆学会(ALA)构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管理模型。(2)内容选择: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制订了一套包括5个大类49个细目的指标体系。(3)生产流程:2003年英国数字化技术咨询服务公司(TASI)对信息资源数字化产生所需的软硬件性能进行了详细探讨;法国国家数字化工程评析了现行各种元数据方案;Minerva第四工作组构建了生产过程管理的模型。(4)知识产权管理:2004年,Charles Duncan等人对英国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解决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及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给出了大量案例;同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全面考察了数字技术对美国现行版权制度的挑战,探讨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5)数字资源保存:国际组织“数字保存联盟”(DPC)每年举办一次数字资源保存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有11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制订了2002-2005年英国图书馆数字保存战略;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也制订了数字保存指导性框架;2002年初创刊的网络期刊《数字文献保存季刊》是研究该主题的一种专业期刊。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大量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方面:

(1)咨询与培训:Minerva中心及各成员国分中心均提供完善的咨询培训业务;英国TASI公司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泊尔希尔分校图书情报学院都是著名的图书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培训机构。(2)生产系统: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建立了分工合理且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系统,据资料显示,丹麦有12个机构从事不同类型文献的数字资源数字化生产,澳大利亚有15个,法国有10个。(3)项目:美国教育图书馆的“美利坚记忆工程(1989年)、美国科罗拉多数字化工程(2001年)”和目前实施的欧盟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历程中影响教大。2005年,Google宣布同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五个著名大学签定协议,将对他们的所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上网通过Google实行全文检索。

总之国外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理论实践都比较丰厚,跨国合作模式成功,生产系统比较完善,实践项目众多。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相关立项课题有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等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研究”等。

2007年5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共同举办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研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对课程改革及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信息化时代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等问题。

2007年10月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年会暨“十一五”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研讨会围绕主题“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热点”和国家“十一五”课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以“网格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搭建基础教育网格平台,促进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在广东省电教馆和珠岛宾馆召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研讨会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加快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

2007年11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杨晓宏主编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图书,向广大读者系统介绍了教育信息资源的选择、搜索、整合、收集、加工处理、设计、制作、组织、管理和教育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实践方面:

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和西南信息中心都拥有大型生产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有:全军院校图书馆已经数字化图书100多万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完成6TB信息资源数字化;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建成总量达200TB的数字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在2007年前完成了国内外200万种图书的数字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平台有:TRS、清华同方、成都国图、北大方正、北京义华和杭州麦达等,其中后四家产品已取得Calis认证。

理论方面:

通过对国内有关数据库检索,切题论文有100余篇,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

和问题与对策、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九个方面。其中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数字产权论述较多且颇具深度,代表性的有胡小勇、祝智庭、刘启、刘春、雷淑霞、王学东、贾晋、詹斌等;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徐林、邹霞等;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建共享模式、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问题与对策有系统的探讨;而对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涉猎甚浅。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的提出是在项目负责人前期研究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城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与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功经验,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选择、项目规划配置、生产流程与管理、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内容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二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目标是:首先将教育信息资源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后通过因特网向公共用户读者提供浏览,已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本身的教育传播价值,也即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存取;其次是保护易碎载体资源,即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该课题目标对数字化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直接关系。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有: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成本解析、项目成本节约方法、产权许可方式、项目实施方式选择、项目实施原则等。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规范框架研究

首先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中采用规范的含义和等级,然后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生命周期中所包括的主要阶段(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等)应采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进行研究。

3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研究

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项目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研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是整个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资源数字化转换以及文本资源的抓取,详细地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4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以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探讨其理论和实践,并对其选择原则进行分析。其包括: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因、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则。

5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

数字资源保存体系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用户可信任的数字资源的存取能力,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并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运用网络知识理论的原则方法设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基础模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数字迁移与数字仿真比较研究、教育数字迁移风险管理、保存性元数据等,并从数字资源获取模块、数字教育保存模块、资源数据管理模块、教育系统管理模块、保存计划模块和数字资源访问模块等的角度,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保护与存取的基础模型进行研究。

6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系统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框架(包括:管理质量标准框架、性能质量标准框架、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框架、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认证等。

7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面向用户教育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数字资源平台――网站的质量控制途径。

8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应用与管理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应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结合教育系统论原理来分析和总结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从最初的课件设计应用到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以多媒体课件、知识平台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为三个截面,对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验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存储与管理规范框架中,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文档格式、存储介质的选择、保存策略等方面的规范;分析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特性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的作用机理,并针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有效开发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三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是:

(1)通过以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主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框架、生产流程,改变知识资源工程中教育资源数字化生产的数字主文档以及由该主文档所派生的各种完整副本是原始教育信息资源的复制,理论上讲保留了原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所有重要信息,并可以对它们的存储介质和文档格式进行适当的迁移和对他们的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备份,就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目标、项目成本、生产流程、产权许可、项目实施方式、项目实施原则、人力资源组合和项目实施管理等。

(2)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教育网络理论为依据,分析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探讨每个周期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阶段一些可以解决方案。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课题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课题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

(3)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时,除了应用教育学、逻辑学、信息学、传播学的理论外,还应以系统论所提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路。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网络知识理论、数字化教育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以数字教育理论为指导、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实验、实施等实践技术为目标定位,由此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站

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社会价值。

(4)从社会需求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运用数字时代教育理论的变革与方法研究教育信息资源,从面向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标准;研究工作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数字时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特点相结合等原则。

(5)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类成本高昂的项目,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本项目解决的首要问题。将采用减少人力成本、项目外包、自动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6)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系统是实施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工具,构建质量保证标准并以此对其进行认证是实现其可信任的保证,也是确保教育用户长期有效访问的关键。

(7)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站是公共教育用户实现数字存取的平台,其质量高低对教育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重要影响,这类网站的质量控制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的关键之一。

(8)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如何从产权保护、原始文献知识价值、用户保障、原始文献物理特性、数字保存、避免重复数字化、技术条件限制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来探讨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深入实地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网上调研、信函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掌握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等实际情况,供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参考借鉴,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专家会议,系统分析设计与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对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构和内容结构方法、原理、概念等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时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3)大量借鉴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传播学、信息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原理或方法。向国内外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和信息机构咨询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收集、传递和整理信息。

四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从教育用户需求、教育信息化发展角度,运用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学、教育学、信息经济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相结合,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框架、生产流程、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资源保护与有效开发的创新服务系统,并结合影响项目规划各阶段系统构建的诸要素(包括: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来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标准框架、数字保护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为我国数字化教育实施规范提供参考、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创新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