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21:15
导语:在创新创业的调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设计创新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机床设计创新活动的规律和发展,可以把我国机床的工业设计创新活动划分为:逆向工业设计创新和正向工业设计创新。逆向工业设计创新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模仿(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大部分机床企业已经经历过了这种形式。正向工业设计创新从原始需求开始,或者通过自主研究形成全新的技术运用,形成全新的产品类别;或者通过整合信息资源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创新。在动荡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大部分机床企业发现,仅凭核心技术、低廉的价格保持竞争优势已不太可能,整合性设计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工业设计以整合创新为主帮助企业产品既满足客户需求又有别于竞争对手。国外机床制造公司中,有的拥有内部的工业设计部门,有的则与设计咨询公司合作获得工业设计服务。国内绝大部分机床制造企业并无内部的工业设计部门,需要获得设计咨询公司的工业设计服务。不管是哪种,工业设计师都要充分参与交叉功能的产品开发团队。在这种跨领域的团队中,工程师一般要按照一个过程,产生产品的技术特征概念。同样,工业设计师也遵循一个步骤设计产品系统、产品形态和人机工程学等,并且可能产生多个概念。之后需要与工程师一起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和评价缩小范围,最终得到较优方案。这个过程步骤随公司和项目不同有所变化,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调研、确定客户需求;
(2)概念设计(草图);
(3)深入细节设计(效果图);
(4)结构设计(工程图);
(5)与制造和销售的协调设计。第2、3步是工业设计的重点,突出对创意思维的要求,一般认为灵感创意是工业设计最重要的步骤。但是一切创意都来源于调研。实际上工业设计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是花费在第1步即调研上,他们反复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并在企业内进行沟通和协调。所以说,调研是工业设计创新的重要步骤,科学的工业设计方法始于科学的调研方法。
2工业设计创新突出人的因素
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提出,设计创新来源于3方面因素的综合和碰撞:技术、商业、人的价值,其中“人的价值”是综合的核心。技术因素偏重产品的性能、可用性;商业因素偏重产品的生命力;人的价值偏重产品对人的影响、产品的使用性、以及人们的愿望。在设计学院,具有工程、医学、法律、商业、人文、科学和教育等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合作,以“人的价值”为核心,寻找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发展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解决世界上各种复杂问题。在创新过程中增加“人”的因素,是工业设计与机械技术创新最明显的不同,也是工业设计创新的特点。设计创新是将技术和商业因素与人的因素进行整合而得到的结果。独立的技术创新研究涉及到例如工程分析、静力学和动力学、电子学、材料、热动力学等领域的方法。商业创新研究涉及到会计、经济分析和政策、市场营销、运作学、企业管理、竞争和策略等领域的方法。而关于与人的因素交叉的创新,则必然涉及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如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志、需求寻找等的方法。因此机床工业设计创新仅依靠工程方法和商业方法是无法实现的,灵活应用客户调研、需求发现等有关人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例如著名的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曾强调“设计过程中的调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大量科学的调研,并与消费者对话。人的需求调研是一项重要内容。
3工业设计调研在机床企业的作用
3.1帮助提出新产品概念
机床企业请工业设计公司做设计,往往自己也不很清楚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以为就是画几张外观图。实际上工业设计师很多思考,例如仅以技术为导向,设计将呈现保守的风格;如果在新技术基础上以客户为导向,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开发产品,则能体现个性化的特点;如果从操作上追求趣味性和胜任感,增加用户满意度,能呈现人性化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这些做法易于根据市场需求,形成超前的产品概念,这也就是工业设计追求的领先半步并适度创新。例如日本Mazak的INTEGREX200-Ⅲ机床,首先经过多方客户调研,找到人们希望通过一台机器完成多道工序的需求,提出了“DONEINONE”的新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此概念基础上,提出多功能、复杂加工作业、操作简单、小型紧凑、节省能源等设计思想。由于对人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使得该机床凭借独特的概念设计赢得了市场领先的位置,并获得了“G-MARK”优秀工业设计奖。由此可见,工业设计通过人的需求调研能够搭建技术与市场的桥梁。
3.2直接有效地了解客户潜在需求
工业设计不仅是外观设计。产品外观是手段,是工业设计师在对客户、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整合资源后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其实际目的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促进产品销售。当然,一个制造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多方面努力的结果,但其中客户评价的权重值相当高,客户满意度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客户有时是多种人群,机床产品面对的客户不同于个人消费用品,往往是企业而不是个人。企业中包括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维护者等,他们都是客户。例如销售时所面对的是企业的采购,而真正使用设备的人是该企业中的工人。经调研发现,一些制造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例如市场部常被看作是与客户沟通的主力,设计部的工程设计人员更愿意解决技术问题,而不愿意多花心思在客户身上。但是市场部更多关注市场,对产品使用者关注较少;而且市场部人员不参与设计,得到的客户需求与设计有距离,因此使用者的需求往往不能在设计中体现出来。例如,某装箱流水线项目的前期市场分析由该公司市场部独立完成,市场分析虽然很全面,列举了从客户处反映的信息,但是多数信息未经加工,客户怎么说就怎么写。具体如:“毛刷的更换不方便,于是工人不愿意更换,这样常常影响到封箱质量,因此毛刷的更换有待改进。”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工程师们,对于指导后续具体设计没有起到实际作用。当工业设计开始介入,对设备的操作者进行细致的了解后,发现在该流水线上有多处要用到毛刷(消耗品,经常更换),确实存在上面反映的问题。可是这条分析结果所包含的信息太模糊。对于实际的设备来说,毛刷的更换不方便是因为安装上的问题;还是毛刷本身设计不合理,不便于工人取出;还是位置太过分散,工人不愿意为换毛刷而围着流水线来回跑?市场部人员觉得这些问题的细化分析应该是设计部考虑的,因为他们并不太全面地了解设备。可是仅仅“毛刷的更换有待改进”却让设计部无从下手,结果就是想当然,设计部辛苦设计出的方案不一定被客户接受。工业设计人员作为产品的直接设计者之一参与挖掘客户及潜在客户的需求时,可以站在使用者和设计者双方的角度,从大量的所得信息中找出对产品设计有用的,而屏蔽掉无用的,协助市场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对客户需求的分析,为设计部门提供设计依据。尤其是与最终使用者的直接沟通,由于其对产品的了解和基于对用户心理的专业学习,可以更直接地把客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可以说,当今的工业设计是在企业的最前端与客户沟通,直接有效地了解客户潜在需求。
3.3对产品做出快速调整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整个数控机床行业已经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不仅要与客户形成良好沟通,以确定市场动向。在其内部,亦要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否则,即使了解当前客户的所需,却不能做出有效且迅速的反应,将错失良机。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内部市场部与工程设计部沟通效率低,例如上节的案例中,市场部与设计部缺少良好沟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应变速度慢,创新缺失。工业设计在调研过程中与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营销者、工程设计人员、制造者等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可以打破客户、市场部及设计部之间的隔膜,使设计更有针对性。在分析研究后工业设计师将客户的真实需求及时、明确地传达给设计部,而且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出发,提出设计方案供参考。由于工业设计师的灵活思维,不局限于条条框框,针对用户需求,往往能提出大胆、富有想象力的方案,提升产品的价值。例如上节提到的案例,经过再调研,发现主要问题是由于毛刷本身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工人拿出,于是工业设计师并没有从改进毛刷本身开始,而是想象一种机构可以在更换毛刷时将毛刷自动弹出,将机构简单设计出来后,再进行用户分析。结果发现工人很喜欢,空闲时时不时就将毛刷弹出再插入,就像人的小动作一样,从而工人不愿意换毛刷的习惯就基本解决了。工业设计针对用户需求,对产品做出快速调整,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品牌价值。
4人的需求调研方法
工业设计师确认客户需求依赖于科学的调研方法。直接和客户沟通,以及体验产品的真实使用环境对工业设计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直接控制产品细节的人,只有这种直接体验,才可能正确地进行技术性和操作性的取舍,从而找到解决客户需求的创新方法。因此,工业设计师采用一系列方法建立与决策者或目标市场的客户之间直接沟通的信息渠道。常用的调研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焦点小组法等。工业设计调研的对象包括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营销者、工程设计人员、制造者等,也包括使用机床的客户企业中的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维护者等,涉及的人范围较广。
4.1访谈法
访谈法由工业设计人员与客户讨论客户需求,通常在客户环境中进行,通过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被访者比较放松。访谈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用录音、笔记、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针对工业设计所服务的制造企业,首先要针对管理者、营销者,使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了解除了产品尺寸之外的一些信息。访谈的内容包括:产品类型、技术、产量、营销、市场定位、企业策略等。这些问题似乎与产品外观无关,但是它们给出的信息使设计师能够建立起关于所设计产品的整体形象。说明产品的外观与企业每天的商业活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例如,通过访谈调研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总结出其对旗下立式磨床防护罩外观的设计诉求为:
(1)产品成本的考虑;
(2)产品外观设计要展现出产品的价值;
(3)系列化、系统性设计思考;
(4)车间环境及非物质设计;
(5)人机工程学与情感设计。与制造企业的管理者、营销者、工程设计人员、制造者等密切交流合作,通过访谈,可帮助工业设计师确定多个特定的设计因素,如形状、颜色和材质感,且这些设计因素能够用于系列产品。结果是建立企业形象(CI),提升产品品牌形象和增加客户意识。
4.2观察法
观察使用中的机床产品及使用者。观察客户使用一件现有产品,或观察客户针对一项新产品将要做的工作,都可以解释客户需求的重要细节。观察活动可以是独立的,不与客户进行任何直接交流;也可以包括参与客户的工作,使设计师建立起使用该产品的第一手经验。观察法适用于客户企业中的机床使用者和维护者。有时在访谈中,被访者由于习惯而说不出哪里不便,这时采用观察法,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工业设计师依此而进行人机方面的优化,使机床操作变得更加安全、易用,使用时更加精确、快捷,用户界面更加友好顺畅。观察法和访谈法、测试等结合起来,可以发现许多操作者本人习以为常而发现不到的问题,是工业设计师常用的方法。
4.3焦点小组法(FocusGroup)
焦点小组(FocusGroup)是帮助制造企业开发团队与客户企业建立直接联系的方法,有利于双方的理解。焦点小组是由一个协调者组织一个由8~12个客户组成的小组,进行2h的讨论,客户包括购买者、使用者、维护者等。协调者可以是设计师,也可以是专业的市场调查员,他们负责组织讨论。问哪些问题,顺序怎样,都是基本定下来的。协调者的职责是尽量让每个人在每个问题上发表观点,让气氛活跃,但是协调者自己不参与讨论,不说诱导性的话,保证结果的真实。焦点小组通常在装有双面镜的特殊房间里进行讨论,其他企业开发人员,包括工程师、营销人员、工业设计师等可通过双面镜在另一房间共同观察到焦点小组,并记录下讨论过程。开发团队的成员们也可通过录像分享客户经验,并引出比访谈更多的客户需求。因为对客户需求有了共同的观察理解,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会变得顺畅。焦点小组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倾听一组从目标市场中选择来的被调查者,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这种方法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而且似乎比个人访谈或者问卷调查更为真实可信。
4.4形成客户需求文件
在信息收集阶段得到的原始数据,表现形式通常是“客户陈述”。设计师然后要把原始的客户陈诉翻译成客户需求,即从客户陈述中分析出所暗示的客户需求。然后把需求组织成等级,建立需求的相对重要性。客户需求从企业的开发战略、营销策略到用户的具体操作要求都有可能涉及到。确认客户需求是工业设计概念开发阶段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结果将用于指导团队建立产品指标,生成产品概念。客户需求文件加上系统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将为决策者进行新机型的研发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5结语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剧增,2013年毕业生人数在700万左右,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应对突如其来的创业形式,从素质理论和大学生主题角度来看,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能否由潜在创业者顺利转化为实际创业者的主观前提因素,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谓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本研究通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了探讨,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纬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及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这一主题,运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这一分析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特点,找出这些特点的成因,并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建议。
(二)问卷编制
参照相关问卷设计文献,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特质、创业相关知识等五个维度编制《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共52道题目。
(三)样本选择
此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的问卷发放范围涵盖了重庆的不同层次的5所高校的650名大学生, 学科包括文、 理、工、 艺, 对不同的学历阶段、学科和年级进行了控制性的问卷发放,力争使调查具有代表性, 并客观的反映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心理。问卷发放 7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650 份,回收有效率为 86.67%。
(四)数据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通过五点计分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
1、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动机指大学生创业者由于个体内在或外在的需要在创业之前所表现出来的目标或愿景,它驱动着个体的创业行为,并影响着创业行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动机中成就导向的均值为7.47,远远高于生活导向的均值11.32,他们创业以成就导向为主,与一般创业者持有一些相似特点。这与张美凤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他认为两者在创业动机上普遍持积极态度,并且创业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业绩效。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主创业,并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中以“创业是为了挑战自我,锻炼能力”、“创业是为了赚很多钱”作为自身创业动机的人数较多。同时,较少人赞同“创业是为了使自己当老板”,这可能与我国的“官本位”、“重工轻商”的传统有关,也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亟待提升。
2、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比较分析
美国学者Jimnons. J.A.认为,创业企业家创业时首先遭遇失败,之后他们在“做中学”,经历错误的学习方式的尝试,从而具备创业企业家的能力。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人际能力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较强的创业能力是学习能力(A=15.72)、应变能力(A=12.86)、合作能力(A=11.67),其次是创新能力(A=11.43)、领导能力(A=11.21),人际能力最差(A=10.74)。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利用书籍、网络获取创业信息”、“与创业者交流”的学习能力较高;同时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团队创业”、“别人认为我值得信赖”的得分较高;另外大学生“洞察市场变化”、“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应对政府政策”的得分也非常高。
3、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的比较分析
人格被认为是每个人从自身中选出来的愿意公诸于众的一面。而后,人格又被引申出了包括气质、兴趣等的含义。特质指持久的品质或特征,这些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本文认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是指大学生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并影响其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总和,同时借鉴西方研究中的“大五”人格结构,设置出包括责任性、相容性、开放性、外向性、情绪性在内的五大因子。
由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人格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责任性(A=11.34)、相容性(A=10.39)、开放性(A=10.08)、外向性(A=8.92)、情绪性(A=6.08)。在各因素的频数分析中,大学生在选择“比较赞同”的选项上人数较多的是“勇于承受失败与挫折”、“做事情前有所准备”、“能体会别人的感受”、“有丰富的想象力”等。
4、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均值为6.34,得分较高,之后依次是实际操作3.25分,法律知识3.06分。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特点分析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通过“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t检验”得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各因素中,男生的领导能力(t=1.77)、责任性(t=1.91)、人际能力(t=2.13)、相容性(t=1.16)远远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情绪性(t=-0.40)、合作能力(t=-3.62)、应变能力(t=-2.82)、学习能力(t=-1.56)远远高于男生,而在创业动机、外向性、开放性等方面,两者的差异均不明显。
同时,大学创业者中男性有过创业经历的百分比为16.5%,高于女生中的13.3%的创业者人数;而且,通过进一步追问“未来是否有创业打算”时,数据显示男生有创业打算的人(76.7%)远远多于女生(58.7%)。
2、不同籍贯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由“不同籍贯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F检验”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p=0.02)、创业人格特质(p=0.02)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相关知识上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与创业能力各因子的差异性也有所不同,他们在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三者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而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三面得分都比较高。另外,在创业人格特质的各因子中,他们在开放性和相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这两方面得分也是最高的。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将来有无创业打算”的调查,表明60.7%的村镇学生未来有创业打算,远远高出39.3%的城市学生。
3、不同学历的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差异性的比较分析
表13显示,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心理素质中的创业动机(p=0.004)、创业能力(p=0.002)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他们的创业人格特质以及创业相关知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性。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程度上,专科生有创业打算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较高;在年级差异上,二、三年级未来打算创业的人数占到61.9%,远远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这与 phan 在创业心理倾向模型中提到的正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创业倾向的观点是相契合的。
三、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
男女生在创业能力及创业人格特质中体现出的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与男女生所特有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固有稳重、宽容等的特点。女性在交际方面也比男性戒备心理更强,而男性则比女性更加理智处世;第二,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有关,男生成人以后要慢慢担负起成家立业的责任,因此责任心远远高于女生;第三,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倾向于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因此,有创业打算的人数远低于男生。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产生籍贯差别的原因
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两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能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环境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城市的大学生生活的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的机会较多,接受先进文化的途径较多,从而在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开放性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
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会选择创业的人数远远高于城市的大学生人数。这可能是因为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他们选择创业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想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在学历上产生差异的原因
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在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与大专院校学生的学历在就业中面临的巨大压力有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希望自己能通过自主创业脱颖而出。
大学生创业集中在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之中,原因是大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大学,处于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在探索自我理想的定位中充实自己;而大四的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对创业为自身职业生涯带来的风险性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更多的选择稳定的工作。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创业教育,激发创业动机
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教育应渗透在下列环节中:首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创业意识;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业动机;再次,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各种能力都是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形成的。高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模拟赛或者实质性的创业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如组织户外拓展和校内企业沙盘模拟大赛、建立创业基地等。
(三)构建良好氛围,塑造创业人格
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生活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以及健康的心态;其次学校要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家庭和学校都要注意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人格培养方式。
(四)改善教育模式,形成创业知识体系
通过改善大学教育的模式,为大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而服务:第一,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开展创业教育;第二,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独立空间各种市场信息,同时向校外学生的创业创意,帮助学生吸引投资商;第三,设置相关课程加入创业教育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06.
[2]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1.
[3] 李娟.贵阳市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8.
[4] 张美凤.关于大学生创业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53-54.
[5] Jimnons.J.A.Entrepreneurial Behavior[J].Glenview IL:Scott Forsman,1999:25-27.
[6] 理查德·格里格著.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88.
[7]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54.
[8] 李军红,蔡丹,王美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9):13.
[9] 姚德明,彭晶.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J].职教论坛,2011(9):77-80.
[10] 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39-24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创新 融资 比较 措施
一、资金短缺是内蒙古中小企业创新的瓶颈
通过对220家高新技术、民营科技、重点控股企业的调研,所调研企业中,大型企业不多,最多的还是中小企业,发现资金短缺是所调研企业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自身积累不足,另一方面融资难困扰着许多所调研企业。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对内蒙古众多企业的创新来
讲至关重要。
(一)被调研企业面临研发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按行业统计,在选择最主要的企业创新障碍因素时,对于14个障碍因素,选择资金短缺这一障碍因素的占19.5%,其它障碍因素的选择水平最高的为11.8%,其次选择政府政策、研发能力不足、创新风险太大障碍因素的占到8.3%,其余障碍因素的选择所占比例不足5%。按企业类型统计,同样资金短缺被不同类型企业认为是企业创新最重要的障碍因素,而且民营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似乎更加明显。与高科技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在民营企业对14个障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评价中,选择资金短缺这一障碍因素的比例最高,占到21.57%,与次重要障碍因素的选择比例相差5.1%,与其它障碍因素的选择比例差距最大。国有控股企业选择资金短缺这一障碍因素的比例为15.74%,与次重要障碍因素的选择比例相差3.1%,国有控股企业对于资金短缺在企业创新中重要性的认可程度不如其它两种类型的企业强一些。
(二)所调研企业对待创新态度的分析
1.所调研企业对创新资金投入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220家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是很可观的。如图1所示:
研发投入在5%--10%之间的最多,其次是3%--5%。说明这些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创新的力度还是不小的。同样,各种类型的企业研发投入还是在5%--10%之间的最多。
2.所调研企业的研发投入的资金来源分析
利用自有资金投入R&D的企业占所调研企业的91.40%,利用国家项目投入R&D的仅占22.62%。这样一来,资金来源单一,研发投入不少,将会增加企业的创新风险,也不利于提高研发水平、引入大的研发项目。
(三)所调研企业创新资金短缺的“瓶径”分析
其实,资金短缺不只是所调研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内蒙古企业创新现状的一个折射。目前,内蒙古有10万多户中小工业企业,其工业增加占全部工业的68%,利税总额占全区的63%。但由于内蒙古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经营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造成资金短缺,制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在全区整体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多年的人均收入低,资本积累少,引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资本产出小,政府的投资力度小,引起资本流量萎缩。从而形成一个非良性循环。
所以,政府要酌情介入,按一些后发展起来的经济的成功经验,只要政府、企业和金融协调好了,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也是很快的。
二、对企业创新金融支持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
法律环境:1953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之后设立融资机构,为确保中小企业的贷款权力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涉及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的其他法律、法规。机构设立:1953年,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中小企业管理局成立;用于直接融资的二板市场NASDAQ。政府支持措施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政府直接向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提供自然灾害的贷款、出口贷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证券市场、短期投资。融资方式以证券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为主。
(二)日本
法律环境:1963年制定《中小企业基本法》。设置金融机构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债务实行担保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涉及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扶持的其他法律、法规。机构设立:中小企业综合事业部;主要的3个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创业板市场。政府支持措施方面:政府系统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建立信贷担保机构;政府认购企业为充实自由资本而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
(三)韩国
法律环境:1975年颁布《中小企业系列化促进法》,信用担保体系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快、政策颁布的数量大和规范化程度高。机构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公共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基金;二板市场。政府支持措施方面:融资阻碍报告中心;政府提供信用、技术担保基金,还建立商业票据保险体系;建立了技术评估体系。融资方式以混合融资为主。
三、关于内蒙古对企业创新金融支持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须增加支持企业的决心与措施
1.强化服务职能
政府制订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部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来“管理”民营经济,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而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政府是列入第三产业的,属于广义的服务行业的范畴。因此,像内蒙古这样的不发达地区,政府更要从“轻商”的传统惯性中走出来,强化服务职能。要明确企业的运转和成长可以增进社会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福利,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巩固,也是组织社会生产、分配最佳的和最主要的制度安排。所以,政府要贯彻好中央对企业的优惠政策,继续在财力上给予中小企业大力资助,如:设立各类专项资金、贴息贷款、减免各项税款等。协调好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行动,产生协同效应,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出对企业巨大的支撑。
2.对于审批制改革
(1)市场化原则,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2)精简化原则,审批环节手续尽可能简化;(3)规章化原则,要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4)制衡化原则,权力集中容易引入寻租;(5)稳步化原则,要循序渐进,在市场经济中,摸着石头过河。
3.充分发挥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优势,努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协调沟通机制,增进了解,为银行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创造机会。其次,政府应该从多方面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鼓励多种金融主体在内蒙古发展,形成完备的金融融资体系,让中小企业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如政府鼓励民间借贷公司在内蒙古试点运作,并规范相应的制度、法规,无疑为中小企业拓宽了一条融资渠道。
4.构建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在借鉴发达地区为中小企业担保经验的基础上(见下表),应结合内蒙古实际,组织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
下大力气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加大对失信惩处力度、规范中介机构行为、牵头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5.政府应利用职能优势,积极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资金的介入与支持
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风险投资资金的介入,除了为企业提供资金外,还提供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和辅导,从而降低创建期带来的风险,使企业顺利成长。美国有90%的著名高科技企业是按照风险资本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如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数据设备公司等)。而且50万美元以上的高科技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是靠风险投资来实现的。
6.西方发达国家25%的固定资产几乎都来自租赁
内蒙古创新型中小企业自身积累少或无,且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资金短缺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发展融资租赁业实为上策。政府也应鼓励租赁公司的发展,通过设备租赁和设备贷款的形式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关注
中小企业融资在较大程度上面临着市场失效的问题。由于证券市场发育滞后,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民间借贷目前还尚不成熟,即缺乏法律保障,又有很高的融资成本,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普遍较差,从金融机构贷款也十分不易。所以,笔者认为:
1.大型的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大银行在网点、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方面的优势,继续完善不同所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增设相关信贷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要的急、频率高、金额小、不稳定因素多”以及由此带来的操作成本高等信贷特点。从而因地制宜地进行授权授信管理,合理确定贷款审批权限,构建一套适合当地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机制。
2.深入创新,积极开发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积极扶持金融机构增加对当地企业的信贷有效投入。增加金融机构的再贷款限额,扩大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承贷范围,将其延伸至农村信用社;改革再贴现限额调控方式,改指标限额的直接调控为贴现利率的价格型间接调控;加强对当地普通企业的宣传,使它们熟悉并运用票据贴现业务,通过贴现窗口获得融资便利。
3.我国如今正在讨论制定《物权法》,可以看出,探索实行动产质押,仓单质押、买方信贷、保险融资、金融租赁、票据融资、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融资和“厂――商――银”合作等融资新模式是一种趋势。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些办法对于畅通间接融资渠道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崔满红.中国欠发达地区金融、企业、政府协调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郭子雪.美日韩三国中小企业政策比较[J].经济论坛2004(6).
[3]李新国.日、美、韩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透视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5(3).
一、调查时间、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9日至2012年11月30日。
2.调查对象:高一年级12个班,共651人。
3.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各个班级开展“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学习小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与推动课堂模式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方法
利用信息课时间,采用网上问卷形式调查。网上答卷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种种顾虑,也不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能更坦诚、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请参阅附件《小组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或网上查询,地址:http:///shuxue/Survey/ListReport.asp? SurveyID=3。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从对待这种授课方式的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的
调查显示:70.41%的学生认为座位分小组摆放好,42.45%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只有13.0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持中性态度的占44.46%,这样的比例在我们意料之中,和入学成绩相比,我们已经很满足了。89.13%的学生认为在这种课堂模式下,班里的学习风气有好转,对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从学习习惯上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具备“独学”能力
调查显示:44.46%的学生能完成预习,36.82%的能简单预习,很少预习的占18.71%。有82.69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对于导学案中的探究题,有46.68%的同学会先独立思考,36.61%的同学会粗略思考,很少思考的占16.70%。这样的结果还是令我们欣喜的。
3.从小组合作情况看,多数同学有表现的欲望,但竞争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36.82%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交流,想成为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33.80%的学生愿意,但反应慢,总是被别人抢先一步,一般及不愿意的占到29.3%。在交流展示时有43.05%的学生会抢着回答,28.57%的学生害怕出错,总是很谨慎,不想展示的占8.45%。另外,对于现在的课堂,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中,28.88%的选“自信,敢于表达的能力”,25.79%的选“积极探究与创新能力”,18.06%的选“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生是有强烈的参与愿望的,这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4.从教学效果上看,虽然还不够高效,但在改革的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调查显示:50.10%的同学认为现在的课堂更规范更活跃,认为跟以前差不多的占36.01%,认为不好的占13.88%。对于每堂课的检测,25.15%的学生能顺利完成,63.98%的学生能完成大部分,仍有10.85%的学生很少能或不能完成。和以往相比,前半部分数据明显提高。要想使课堂高效,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后面这10%左右的学生。
5.从教师角度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调查显示:43.2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老师讲的少了,自主探究展示的机会多了;58.55%的学生认为小组评价使小组的凝聚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比较在乎老师的态度;28.57%的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害怕出错,总是很谨慎,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24.08%的学生急需老师教给他们预习、学习的方法;24.8%的学生急需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的方法等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味”,需要教师用智慧去调和,用专业的知识去调控。
五、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学校和教师都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作为学校要加强督促、评价、考核,打破“旧”的教学习惯,使课改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2.积极培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愿望,但只有愿望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竞争意识需要积极地引导培植,需要精心地呵护,只有学生全方位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3.做好科研学习小组的后期培育工作。通过组长培训,组内合理分工,小组评价与奖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习小组健康正常运行,成为课堂走向高效的真正推动力。
4.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组内分工与合作、组间合作与竞争的指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关键词: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48-01
一、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研32家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1251名大学生、18家市人保局、322家企业,发现对于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很重要作用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功能。
在32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中,28家主要承担教育教学兼具培训功能,占87.5%;4家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占12.5%。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一体化教学,不仅仅包括创业技术课程,而且包括创业教育文化课、活动课、拓展课在内的所有类型的分立课程。这1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也都设有创业孵化场地,但是只有牌子,没有实际运营。主要承担创业孵化功能的4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面就是若干家公司在实际运营,孵化程度比较好的公司已经开始雇佣在校大学生。
2.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包括资金、个人能力、技术、兴趣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6.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个人能力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技术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7%;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兴趣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3%;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5%。
3.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业精神、风险承担倾向、吃苦耐劳、诚信等。
通过调研,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45.7%;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风险承担倾向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8.8%;认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吃苦耐劳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2.2%;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诚信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9.8%;认为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其他是第一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5%。
4.政府在创业教育实践中作用十分重大,但是也存在支持大学生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4.2%;认为有效规避创业风险的机制不健全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22.9%;认为服务不到位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9.7%;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2%。
5.高校响应政府倡导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但是也存在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经费不足、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等问题。
通过调研,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5.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经费不足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3.2%;认为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第一位问题的占调研总人数的31.8%;认为高校创业实践环节形式单一的占;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9.2%。
6.企业对于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等方面提供帮助。
通过调研,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占调研总人数的58.9%;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组织和评审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5.3%;认为企业最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帮助是在学生模拟创业和企业管理实务等环节提供指导占调研总人数的14.4%;其他的占调研总人数的11.4%。
二、对策
1.整合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资源,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中心所辖的各种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直接为创新创业实训提供训练场所。
(2)为创新创业实战提供实战场所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模拟公司实训室、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室、网上创业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整合资源,通过创造创业活动的仿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从企业创办到经营的全部业务操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实战机会,使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业能力。
(3)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场所
在创业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有创业实践意愿的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定期举办校园创业大集,校园小推车创业活动,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校园的实践机会。
2.新建多功能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1)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结合创业导师制度,开展创业咨询服务,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包括创业成功的校友,对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贯穿创业过程暨企业发展的始终;使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创业项目不断完善、创业方案付诸实践,创办的企业或实施的项目健康发展。
(2)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培训专家由“企业家创业导师团”成员担任。
(3)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
举办、承办、参加各类全国性、全省性、全院性大学生创业比赛,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特别是通过向在校学生征集创业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兴趣,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1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
师生对双创教育理念认识不准确,双创教育理论没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只停留在创业操作和技能层面,双创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相对滞后,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只是简单开设双创教育选修课或是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部分双创教育内容,系统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形成,更高层次的与药学专业教育融合更是微乎其微,导致在药学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只是专业知识的枯燥输入,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培育;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没有紧跟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在管理机制层面上,双创教育主要依附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职能部门,没有有效整合包括拥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师队伍的教学部门的资源,人财物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形成最大合力。在以往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其目标定位中缺乏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主要讲授基础性知识,没有融入创新素养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双创意识不强,创新精神缺乏,有限的创业活动也只局限于低层次的生存性创业。教师和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和理解总体上还是狭义的创业概念,对双创实践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力并未深刻理解,而在药学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本人缺乏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培养,虽然偶有创新点子,但受限于经验不足和专业实践水平不高等因素,且得不到团队的有效帮助和指导,最终使双创教学和实践活动不太理想。学校双创教育师资力量总体上是薄弱的。因此,基于以上这些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存在,必须在创新创业理念下,整体优化高职高专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意识培养和创新精神融入药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对课程体系重新优化建构,在药学专业课程中广泛地种下“双创种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2.1优化设计思路
秉承以人为本、主体建构、整体育人、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对药学专业所涉医药行业核心岗位进行调研,获取核心岗位必需的创新创业素养,制定带有创新素养特征的核心岗位标准,经能力与知识转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必需的创新创业素养转变为学习实践形式,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制订药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实现创新创业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建构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创新创业教育及素养现状调研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专药学专业学生双创教育现状[3],从药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素质结构及现状、创业影响因素、双创教育现状以及如何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4个方面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提出构建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体系有效融合,重视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及素质提升,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方合作搭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等培养策略,为学校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医药企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4],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才需求情况、人才开况、人才需求素质、专业课程设置、医药公司的用人标准、员工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议方案,从而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3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依据调研数据,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渗透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元素,将双创教育活动和专业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实现双创教育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建构创新创业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按照药学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现行要求,对药学职业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职业素质(含双创意识)要求进行梳理,对课程进行重组,设置公共文化基础(通识)模块、药学专业基础模块、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可持续发展模块)、综合实训学习5个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课程组成,分别为后续的教学模块服务。其中,公共文化基础(通识)模块增加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素质拓展模块为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保障,分为公共选修课,增加食品营养与安全、职场人格分析、形象设计与管理、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增加志愿服务(如加入记者团、国旗队、护卫队)、竞赛活动、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和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技能活动周、心理健康月、科研训练、)等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医药电子商务、中医药膳技术等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德育教育活动、专业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覆盖。(2)制订核心课程标准。根据药学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种下创新创业种子”的需求、按照职业成长的规律科学制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增加双创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程内容(包含实践项目)渗透融入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元素,形成双创理念导向下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方案,并依此制订授课计划和教案。(3)优化课程内容。在创新创业导向下,结合药学专业课程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将科研活动素养训练、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操作竞赛实践、职业发展创意活动等实践活动与专业课程核心内容有机融合,强化相应的实践教学,凸现创新创业素养在专业教育过程的活跃和带动作用,有效地衔接药学教学实践、科研活动训练和社会服务等多项活动,从而实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例如,在《药学服务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设计“模拟用药实训”,在模拟药房的工作情境中,学生分别扮演药师角色和患者角色,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常见疾病辨证思维的方法,锻炼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了问病鉴药的技能,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进入本课程的教学中。又如在《药物分析》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预先将未学习的部分药物检验内容分配到各小组,要求以团队形式设计药物检验方案并PPT汇报。在前期调研阶段,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能力,让团队成员熟悉文献查阅方法;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汇报时,学生普遍采用PPT进行口述,增强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再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的药物检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将课堂活动与科研活动素养训练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这些能力为学生后期就业、进一步提升学历打下基础。(4)建构创新创业理念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5]。教师主动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验创新乐趣和成就感。如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运用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开展《药品管理法》的授课。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相应的知识准备,如自主学习有关知识、推荐学生在网络(如SFDA网站)、电视等媒体查找资料,熟悉相关案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法庭审案的工作情境将学生分成三组(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药品管理法》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案例的内在联系,在模拟法庭上学生之间通过角色扮演展开讨论学习,教师随时加以正确引导,实现创新思维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双创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活动素养训练,如药学类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体现了专业特点,将创新思维融入专业教育活动中。在素质教育方面,学生借助各种社团开展具有医药行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辨药大赛、药学服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药标本制作大赛以及充满浓郁中医药气息的中医药文化艺术节。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实践活动与药学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深度渗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实现了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全覆盖。
3结语
基于以人为本、主体建构、整体育人、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以高校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体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创新创业实训环节、创新创业实战环节融为一体。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社会创新,有助于解决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教师将科研素养训练、社会调查实践、竞赛实践、职业创意活动等创新创业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中,提升专业实践水平,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进一步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金梅.“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6):72-75.
关键词:互联网营销;建构;创业思维
1前言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变革即为建构主义。该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任务应当坚持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的原则,在施教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机,生成学习并促进学生生成学习的过程。而互联网营销教学则以学生实践为教学核心,以引进实际教学案例的形式,使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辩证论治,最终获取课堂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思维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2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现状
为了解互联网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现状,本文对内蒙古某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八个专业进行问卷发放,共计发放的总份数为380份,进行回收的有效问卷份数为354份,回收占总发放份数的93.1%。其中,理工类学科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61%,文科专业的学生占有效问卷总数的39%。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以下几点调查结果:
2.1对创新创业概念认知调查
通过在对内蒙古某校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学生对创新创业思维的正确认识普遍存在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3.5%的学生以开发成型企业作为创新创业的标准。有61.3%的学生表明自己要创立一番大事业才能实现创新创业的目的,还有11.2%的学生将开发领先世界的科技项目视为创新创业的理想标准。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创业思维不成熟[1]。
2.2毕业后去向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2016年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激情,其中,有明确创业方向、想法的学生同2015年相比高出4.5个百分点,占学生比例的8.3%。而对于2016年的学生来说,直接就业的选择概率同往年相比明显减少。所以,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为社会的创新创业制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对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也有了极大的影响,更多的学生选择进行创新创业作为走向社会的开端。
2.3对创新创业领域选择调查
通过2016年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的学生占总比的8.9%;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学生占总比的46.2%;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低且容易开业的行业的学生占总比的26.0%;选择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例如软件、网络等互联网行业)占总比的12.9%,其他选项为14.9%。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由于专业或兴趣原因选择了自己兴趣所在的领域,还有一部分选择了投入资金较少的低风险行业进行自主创业,而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学生也同比2015年调查的8%上升至12.9%。由此可见,学生的创业方向逐渐转向互联网的相关行业[2]。所以在数据时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完成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
2.4对创新创业具备的能力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90%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独特的创新理念、创新意识,以及敏感市场洞察力等专业素质。有70.2%的学生认为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还有61.3%的学生认为较强的沟通能力与良好的交际能力才能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成功创业。综合以上情况,最终说明学生将创新意识作为了创业成功的关键[3]。
3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指导途径
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互联网营销教学对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为互联网领域培养出适应数据时展的可用人才,而且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以下内容针对互联网营销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指导途径作出了解析。
3.1工作岗位职能向学生学习情境转换
在进行互联网营销的就业岗位的调查时,对当前市场的岗位需求进行了整理,其中关于互联网营销方向的就业岗位包括:网络的编辑、策划、广告、咨询、媒介等多个工作岗位。电子商务的开发被大量的企业进行广泛的应用,此时,则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互联网营销人才。其中热门的职位包括:互联网营销顾问、销售、调研、网络交易、渠道销售、互联网商务开发、程序工程师以及客户维护经理等代表职位。但是,在现在的互联网营销教学过程中,对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仅限于笼统的介绍,未能对某一指定职位作出更多的指导性的讲解[4]。所以,在互联网营销的课程设计时,将工作的岗位需求作为教学导向,让学生全面了解岗位职能和未来的就业环境,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从而把握好就业机会。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应围绕职业行动涉及的工作过程展开。针对学习领域的课件开发的方案设计路径应符合: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学校的学习领域和企业工作的学习领域。通过举例对互联网营销课程工作岗位职能转换学习情境的课程详细介绍,例如,职业功能:网络市场调研员、网络营销平台策划员、网络推广员,该职业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分别为:根据企业职责需求制定网络市场调研计划,收集网络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调研方法并予以实施,整理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运用正确的营销平台策划方法,正确核算网络推广费用,撰写网络营销平台的策划报告并建设网络营销平台;分析网络信息接收对象,合理制定推广计划,制定网络推广方案,评估市场促销活动效果。学习情境分别为: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整理;网络营销平台的策划与建设;网络推广。通过建立以上详细的课程介绍,可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职业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重点。
3.2教学实践过程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法
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学生如何进行实战从而实现与社会接轨,对于选择何种实战平台至关重要,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及社会调查初步认为可通过以下的方法:首先,选择淘宝的网络平台进行创业的规划,开展销售的运营活动,通过进行不同角色的定位,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关注焦点由考试转变为经营者关注的赚钱方法,与学生讨论潜在的商机,提高学生对创业规划的兴趣和信心[5]。其次,加强校企联合,从而实现校企共赢的目的。在很多院校的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以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扩大互联网营销的发展空间。例如: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向培养互联网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实战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最后,可通过在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创建学生互联网营销能力评估的网络平台,为学生的互联网营销实习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通过该平台建立个人网络品牌,独立进行网络的推广及管理,最后对实践的结果以报告形式上交,再利用该平台对学生的互联网营销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结语
通过将互联网营销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渴望亲身参与和进行实际的操作。所以,在进行互联网营销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战教学并列举企业案例分析,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望此次的研究能为现今高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9):228-229.
[2]胡叶子.课堂界限的消弭——论移动互联网在营销策划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视听,2015,10(12):185-187.
[3]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6,15(2):1-5,42.
[4]郑文坚.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4):62-63.
关键词:新媒体;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
一、新媒体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两年,全国各大高校着力于转型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独立学院所面临的环境更为严峻,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只有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新媒体环境拓宽改革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媒体发展对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有以下三方面:首先,海量信息使得学生较以往的学生而言,信息的交互性多元结合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创新性,创新创业思维更广阔。其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图片、影音、网络等手段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用到好的平台和媒介。第三,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教师运用新媒体技术,灵活运用模拟创业、体验创业等教学方式,拓宽了教育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独立学院单方面努力效果不显著
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追赶公办一流大学,又要在市场中占有自身一席之地,任务长远而艰巨。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需求,而现实情况是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个别部门来推动完成,目前个别学院将这部分工作下放至各学院,各学院以举办创业大赛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参与度到学生兴趣度来看效果不佳。家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毫无概念,甚至个别家长觉得学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创业违背了上学的初衷,不予支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上来讲,家庭的观念落后陈旧,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制约。目前社会体系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迫在眉睫的发展道路,过程中与企业联盟进行合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而作为企业来讲面临着经营和绩效压力,愿意和学校一同培养人才的企业较少,尤其独立学院。社会、企业和家庭未能给予独立学院足够的支持,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争取来改变环境。
(二)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化改革进度有待提升
部分独立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了转型,但从教学课程体系上来看,还是以传统的课程体系为主,改革力度较小,范围较窄,作用甚微。改革力度大多放在将原先的理论课程实训化,由于独立学院经费需自己承担,导致实训教具陈旧,内容固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学习到从创业到运营公司的重要环节,较为困难。
(三)独立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要培养自己的教师,所招聘教师大多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大多一直从事教育行业,企业阅历少,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成为短板。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历或相关创业培训,在讲授过程中无法很好地结合新媒体通俗易懂的讲授,无实操体验,学生无法融入创业氛围。在校博士理论讲授能力较高,但依然存在无企业实操经验的问题,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实践鲜活化、通俗化。
三、针对新媒体下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的几点对策
(一)形成自上而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独立学院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大胆运用新媒体手段,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战略部署当中去。加大人员和经费投资,建设创业基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改革课程体系,将实践实训课规模化,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比例。结合家庭和社会需求,编制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大纲,形成良性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独立学院与企业大力发展战略合作联盟,抓准企业需求利用企业资源和平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优秀学生,为企业进行人才输出。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对家庭、企业以及社会进行宣传推广,为独立学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争取更大的支持空间。
(二)建立创业教育指导网络工程,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独立学院在进行创业教育建设之前,对学生和教师使用新媒体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学院环境制定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大纲,选择适当教材,将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以及抖音等短视频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扩大信息量和平台。将针对性强的创业信息分享给广大学生和教师,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提升创业可行性。独立学院在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建立层次丰富、立体多元化的模式,在突出独立学院特征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素质,将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此外,独立学院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软件及硬件环境的投入。一方面,建设自己的创业园区,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在学校里开公司。学校组织学生在网上创建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模拟仿真平台,接受在线创业实训进而投入实际操作中进行好的项目孵化。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个别优秀的学生团队创业成为独立学院的“最佳创业人”,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最高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 课程体系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22-02
一、课程体系开发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将该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我院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从2007年9月起正式开设职业指导课,经过8年的教学实践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资料,为进一步建设本课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机遇的来临,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我院在多年的职业指导教学实践当中发现,学生临近毕业时,多数存在焦虑、茫然、无助等负面情绪,需要进行心理调适等专业指导。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面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与就业相关的突出问题是:
宏观上:
1.社会需求的平稳性与毕业生数量增加迅速的矛盾;
2.就业格局的变化与学生就业观念的矛盾;
3.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与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新教育理念的矛盾。
微观上:
1.学生求学动力不足与大量新知识需要掌握的矛盾;
2.无明确的奋斗目标与个人职业生涯需要规划的矛盾:
3.独生子女诸方面的个性化与教育创新、因材施教的矛盾。
尽管从2007年9月起,我院相继为大一新生和大三毕业生分别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程。但随着大学生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渴望得到求职面试指导、焦虑心理辅导和创新创业指导等具体服务。
结合教育部提出的将本课程建设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学院决定在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对整个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需求,开发适合本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课程》课程体系。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组织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专题会议、走访座谈、参观考察等方法,进行了扎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
1.1为了解我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课程》的需求,自2013年10月起,我们团队在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抽样调查了在校学生1500人,对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此次调查问卷,总共发出1500份,收回1496份,问卷回收率为99.7%。
1.2为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模式以及我院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存在的不足等情况,本课程开发小组深入各用人单位,通过走访座谈,信息反馈等方式,掌握了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为开发课程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3在收集资料和各方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邀请各行业专家对课程开发进行专业的论证和指导,为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调研结论
2.1从学生提交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有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增设更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内容。
2.2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我院部分学生在职前准备、就业渠道、就业观念、应聘技巧等方面需要加强。
2.3在国家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期,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亟待加强和提高。
三、课程体系开发建议
设置五门职业指导课程,使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课程名称及建设时间如下: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时间表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适应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的要求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首先应当对生涯设计的重要性、生涯设计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个人初步的生涯目标;其次应当了解我国对产业、行业、职业的划分,职业定位的原则、方法和策略等相关知识。
课程内容
2.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是根据教育部“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的要求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是我院结合本院实际师资力量及学生需求等情况,对整个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在现有职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设置的五门职业指导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的选择时,学会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重新树立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树立毕业生的自信心,使其对就业不再恐惧,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
课程内容:
3.职前准备及就业权益保护
《职前准备及就业权益保护》是我校团委针对全院毕业生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中的一门以讲座为授课形式的课程。该课程针对毕业生在择业方面的自我认识和社会情势认识的不足,角色转变过程中的心理准备不充分、技能不佳、在择业观念方面的误区,及在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就业欺诈、毕业生权益受损等情况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以期解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和有关权益保护问题。
课程内容:
4.求职应聘实务
《求职应聘实务》课程是职业类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而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让学生了解应聘技巧、应聘礼仪,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学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可以用简单流畅的语言和合乎礼仪规范的肢体语言充分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内容:
5.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就业形势而组合开设的一门体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内容包括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意识、创建和经营企业等相关基本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创业意识和精神、强化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