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经济管理信息化

时间:2023-06-04 09:21:15

导语:在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主要内容

1.1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

农业经济想要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更加专业性的农业经济建设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中,对于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农业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农业经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进而保tiE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拓宽教育途径.对于现阶段的农民农业种植技巧及自身文化水平高针对性教育,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准的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

农业经济建设水平与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紧密关联,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空气、水、土壤等要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需要对于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应用,完善已有的农业经济建设方案,创新农业生产建设模式,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2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实现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中最常见及困难的问题就是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服务体系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建设,还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的浪费,农民已经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如果实现产业化经营,就能够让你农民与企业直接合作,不仅仅能够增加农产品销售价位,还能够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拓宽了农产品销售途径,保障农产品能够时节性销售数量。

2.2农业类型有传统性转变成知识型

农业传统种植方式中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有限,属于资源型建设,传统农业种植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型农业方式在实际经济管理中能够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知识理论,农业生产更加系统化,完善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农业方式还是我国农业主要类型,农业信息化管理对于农业转型具有推动性作用。

2.3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

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关键资源就是农民,我国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农业生产建设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生产经验所总结出来,无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生产形式也较为落后。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加大农业教育强度.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对于农业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指导,让农民对于信息化重要性深度认识,加速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进程。

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闬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经济信息中心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与农业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建设科学合理性规划,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经济信息中心的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对于经济信息中心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资金有效监管山西省太原市也应该积极鼓励农业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资源科学化设计,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3.2建立农业信息化的管理

示范基地山西省太原市农业信息中心可以与有关部门共同为太原市的农村地区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增加太原市农民对于信息化认识。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对于信息化信息直观性感受。政府部门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可以进行资金上的保证,积极带领农民们对于农业信息化推广.增加地区周围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惠政策。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农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于信息化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查询,了解不同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3.3信息网络与传统的媒体相互结合

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虽然自身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十分显著优势,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农村地区的主要信息传播形式还是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能够更加直观性展示,在农村地区也具有广泛性覆盖,农民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也较为容易接受,因此传统媒体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相结合.能够能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4结束语

第2篇

随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国家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国农业的经济形势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生产与经营增长迅速。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模式的转变。农业经济越来越市场化和开放化。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一个重要体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和共享经济信息资源。

当前我国的农业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方式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实现电子化与网络化,最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建设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知识型农业。利用最新的先进科技成就与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使我们对传统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造实现加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效益,促进了农业的持续、稳定与高效发展。由此可见,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就是一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新兴开拓事业。

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

其一,实行科学的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首先要根据当前信息业在全球的发展总趋势.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为恰当的技术集成和组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经济管理发展规划。而且要根据发展目标列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步骤,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实施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既要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冒进和形式主义,也要防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错误、程序紊乱和重复建设等现象,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第3篇

关键词:新技术;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

新技术发展对于我国各项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在新技术条件下,我国路政管理单位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对于经济管理质量提升起到了技术支持作用。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经济管理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技术实践,开展了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措施应用研究工作。其研究目的就是利用实践研究过程,促进地区路政经济管理质量的提升以及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推广。

一、当前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受到技术发展及管理理念影响,其应用现状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专业信息化技术发展落后

在当前的经济管理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已经较为成熟。当前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集中在企业与市场管理领域,事业单位特别是路政管理事业单位中,专业化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发展依然落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这种技术性的落后会造成以下的两个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专业管理质量。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专业管理模式是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信息管理技术,部分路政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专业化过程受到了阻碍,影响了管理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难以起到针对性管理过程中。非专业化信息技术的采用,在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难以针对路政工作的特殊性,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如在路产保护过程中,其公路资产保护的特殊性在当前的经济管理软件中一般难以体现,这就对这类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缺乏整体性信息网络,存在“孤岛”现象

在路政管理过程中,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管理区域的复杂性。如在路政巡查过程中,公路及整体沿线的自然环境都较为复杂。所以在路政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整体性网络建设工作一直难以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受到网络瓶颈影响,出现了“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在路政经济管理内部工作中,网络整体性的缺乏会造成经济管理的不连贯,进而使经济管理工作出现各自为政的断点问题。而网络整体性的缺乏也会造成经济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脱节,进而造成路政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形成“孤岛”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极大影响了当前路政管理质量提升。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较为被动

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中,发展性眼光是促进管理质量提升的基础因素。单就路政经济管理而言,未来我国路政政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变革以及市场行因素对于路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影响,都是未来路政经济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中,依然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技术研究方式。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处于被动位置的技术研究方式,难以起到发展性的管理作用。特别是在经济风险管理过程中,被动性解决模式难以就突发性风险以及新型经济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进而造成经济风险管理作用的降低。

二、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实践措施研究

在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路政经济管理新形势,利用以下的实践措施促进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

(一)结合路政专业特点开展信息化技术研究

在信息化技术研究过程中,结合路政经济管理特点开展专业化技术研究,是促进路政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做好路政经济管理软件研究。在路政管理过程中,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集中在权益、政策与法规的保护过程中。所以在专业技术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针对这些专业特点开展专业管理软件的研究工作。如在经济统计技术研究中,如何体现出路政管理政策保护对于地区经济促进作用,开展专业统计软件设计,是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做好专业硬件平台研究。在路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灵活性与准确性硬件平台的应用,对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路政管理过程中,移动性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其专业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如在路政管理实践中,以手机、平板电脑为管理平台开展的专业管理工作,对于路政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技术支持作用。

(二)利用高效网络技术搭建经济管理平台

全球化经济管理技术发展中,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发挥着技术支持作用。高效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经济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高速的技术支持。在网络平台建设中,其主要技术包括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两个平台的建设工作。在有线网络建设中,技术人员需要以路政管理专业、安全与稳定性为核心开展网络建设工作。如在网络建设过程中,路政管理单位结合实际工作内容建立专业内部网络架构,保证其管理网络的安全稳定。而在无线网络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地区内道路与周边环境特点,结合专用基站与运行商基站集合的建设模式,在路政单位管理范围内建设全面覆盖的路政经济管理无线网络空间。在有线与无线网络技术的联合支持下,路政经济管理全覆盖模式的建立得到了良好的保证。

(三)与相关部门形成覆盖性经济平台

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与管理工作而言,路政经济管理工作起到的是辅的管理作用。正因如此,管理工作与地方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形成信息化平台,利用合作模式促进地方经济的有序发展,是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发挥出以下作用。首先提高信息沟通质量。在经济发展管理过程中,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发挥路政经济管理支持作用的重要保证。在沟通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跨部门与单位间沟通通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技术支持作用。其次是可以实现网络数据共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经济数据的共享,对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可以起到数据支持作用。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数据传输、分析、统计等工作内容,确保数据共享模式的实现。

(四)建立主动性信息技术发展体制

为了确实在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体现发展性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利用主动性技术发展模式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工作,是路政经济管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主动发展的技术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积极地进行预测性研究。在路政经济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者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改革与市场变化发展形势,开展路政经济管理的预测性研究。这种预测性研究的开展,可以很好地预测路政经济管理与地方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研究工作。其次是开展主动的系统更新研究。信息技术发展中,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更新是促进信息管理技术提升的重要保障。以实践工作需求为基础,主动开展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的更新工作,也是我们主动性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

(五)在路政整体信息化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在技术研究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路政管理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践工作内容与路政管理的其他内容是密不可分的。如路政经济管理工作与权益保护责任的结合,是路政管理经济保障作用的基础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路政整体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中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路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系统是其必备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系统的支持下,路政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整合权益保障、行政执法等管理内容,保证其经济管理支持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在路政经济管理改革过程中,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促进路政管理整体工作的技术基础。

三、总结

路政管理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性作用,是新形势下路政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政经济管理研究中,信息技术的推广与采用,既可以在横向发展中促进地方经济技术发展,又可以在纵向发展中促进路政管理信息技术的全体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路政经济管理信息技术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姚远.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15(10).

第4篇

1.1更好的监管金融企业

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实行,金融企业的决策人员可以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给应用过来,准确掌握全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对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状况进行明确了解,对细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然后,决策者可以全面的观察突发事件,结合具体情况,将相应的针对性解决措施给应用过来。这样一来,决策人员就可以对整个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全局操控,并且构建相关的监管制度,对金融企业的顺利运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2合理配置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日趋激烈,很多金融企业都有子公司成立,并且在外地建立,那么信息化的管理和支持就更加的重要。借助于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有效连接不同地区的企业和部门,以便促使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更好的配置资源,对于过去因为地域差异导致的金融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弊端,进行有效的改善,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整个企业的运营情况。

1.3促使金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促使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金融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和壮大,就需要对信息化产生足够的重视。金融企业只有强化信息化建设,方可以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所适应,对管理模式进行转变,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强化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调查发现,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很多的金融企业依然在经济管理中采取陈旧的管理理念,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时展的要求进行革新。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对企业的盈利和收入过分关心,却不注意控制成本,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其次,信息化平台落后,如今大部分企业都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了过来,它可以促使人们对服务的要求得到满足。但是却没有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这样系统之间就无法同步的传输信息,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最后,就是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落后。我国金融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人才缺失问题较为严重,经济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劳动成本,但是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我国金融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产品改造过程中,但是却没有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化还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2.1优化资源配置

在金融经济管理中,信息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要想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对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促使组织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协调性得到实现。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都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将相应的责任承担下去。此外,还要对财务和会计部门的建设充分重视,这样金融企业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运营状况。

2.2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

要从意识上来强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阶层的工作人员,并且大力培训,传授信息化管理知识,将先进的技术应用过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整理企业经济管理数据和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财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基本走向进行把握,对于企业的经济走向做出科学的判断,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需求也可以得到有效满足。

2.3对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进行强化

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会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因此,就需要大力培训管理人员,促使其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以便得到更加合理和准确的信息数据。另外,还需要对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的建设充分重视,要明确的规定信息化工作的流程、要求和工作内容等。

3结语

第5篇

从企业角度来说,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经营信息进行不断调整。这些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是综合了企业各个部门、总部和分部,以及企业的供应商和企业、销售和顾客,信息化技术主要是统一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分散和不连贯信息,促使这些信息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此外,企业信息化串联起各个系统,促使各个系统可以兼容,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各个企业之间快速传递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便利。同时,企业信息化决定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信息化要以内外部环境变化为依据调整和整合信息,促使企业信息流程符合企业的经营流程,并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信息化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水平

1.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理解了经济管理的普遍意义,重视企业经济总量和业务的不断增加,忽视了经济管理在减少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导致部分企业经济总量增长之后反而出现了亏损的状况。

2.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要建立基于公司层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兼容各个部门的小系统,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可靠性。通过系统软,硬件的建设实现信息的跨系统,跨网络访问和共享。重点建设成本核算及经济管理信息,为公司决策及销售战略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3.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缺乏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无法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和效率,大部分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并非专业人才,只是兼职或者挂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可是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的经济管理水平。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努力,投入了成本,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比较高了。可是,这样的企业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也仅占到80%,所以我国企业信息化具有较低整体水平。

三、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信息化管理,主要服务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所以,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各个部门可以相互沟通和协调,并能进行全面的管理。尤其是发展规划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合理定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资金结构。

2.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和参与信息化建设,有必要促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培训他们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技能,保证决策人员及时了解自身企业以及市场经济的形势,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企业的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会得以提高,并且持续健康发展。

3.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信息化建设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队伍。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要提高信息化建设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的处理繁杂的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保证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随着信息技术队伍人员的增加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也要加以改进,提高经济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将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减少了农业经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所以对当前的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完善,深入探究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1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首先要从宏观上进行有效的指导,通过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等方式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行综合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路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必须逐级逐层的制定目标,进行职责的细化,各级各层分工明确,每个人都需要履行职责。同时,还要建立专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并配备与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目标。其次,政府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制定帮扶政策和目标,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如相关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事业单位等为农业提供信息化的设备。最后,具有指导性与前瞻性的信息,指导农民理解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在农业信息前,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民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及其整体素质,使的信息为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1]。

2创新农业信息化供给机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推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同时,还要对农业信息化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政府要积极地将应有的责任承担起来,杜绝各种乱用资金、挪用公款的现象发生,从宏观上加大调控力度。首先,对于农业落后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政策扶持。就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现状看,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偏远地区在农业生产上比较落后,在生活水平上相对较低。为了使农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平衡,就需要帮助这些地区的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发展,而有力的政策扶持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还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以帮助农民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2]。

3整合农业信息资源,降低风险

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周期长、所涉及的成本较多、且投入较大,如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多,并存在着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等,一旦遇到风险,则损失相对来讲就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对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便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农业的各种生产环境进行相应的检测,找到与农作物相适应的环境,从而降低风险程度。此外当进行农产品销售时,也可以借助先进的互联网科技,便捷地获取到与之相关的信息,从而把握市场动态,掌握有利于产品销售的信息[3]。

4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

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就要加强培养农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首先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在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培养信息化管理人员,使其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技术能力,并增强其责任心,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倡导与农业相关的所有部门及管理技术等人员,都要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优势,正确掌握并熟练使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其次,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除借助政府力量外,还要主动争取与企事业、学校等社会多方力量的合作,以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

5重视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建设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以方便农民进行信息沟通,帮助农民获取现代较为先进的农业信息。同时,建立农村基站,使通信信号不断增强,网络覆盖面不断拓展,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速度,大力推广光缆工程进入农村,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使农民在获取和传递信息时更加高效快捷。此外,在农村搭建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使农民通过网络沟通进行更到位、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可以开展网络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宣传讲座等,方便农民掌握更先进的农业技术,以打造出更为优良的农产品品牌。

6结束语

第7篇

 

1.前言

 

对于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来说,传统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使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外保持信息的联通,使农业的发展能够充分的利用和发挥现有资源,而且农产品所面临的市场也会由于信息化的作用而得以扩大;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因为信息化的原因也会顺畅有序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进而加强了城镇化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同时,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帮助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找到理想的实验基地实践他们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3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证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

 

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全面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3.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

 

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3.4信息化意识薄弱。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4.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4.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4.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

 

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5.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势在必行的,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是具有时代特征且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切实需要的。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必须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促进信息高效、实时、便捷的传播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第8篇

尽快建立完善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时是一个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厂长(经理)负责的职位。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国企业一般都是在“对总经理负责”这一含义上定位总会计师的职责。财政部于1996年6月17日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第九条明确规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1998年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中也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

2003年,陕西省财政厅、卫生厅进行财务大检查时要求300张床位、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单位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在此前提下,我院当年便建立了总会计师制度。

1. 设立总会计师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民生、保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形成,医院的经济管理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从对外树立形象上讲,医院能否为患者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服务,关系到医院生存与发展。从对内运营管理上讲,医院经济日趋广泛、频繁,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在经济核算,组织、调配资金等方面要求逐步提高,这些因素均使得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而许多医院“重投资、轻治理、轻核算”所导致的医院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在经济资源的筹措、投资、融资和经济管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尤其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作为自主管理和运行的独立法人,自主调配资金越来越多,更是迫切需要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完善。杭州市的医疗卫生单位为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实行的“总会计师委派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 现行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早有规定,但距今为止,依然有很多医院并未设置总会计师职位,这种情况在大城市的很多三级医院以及地、市和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尽管这些医院中很多医院的国有资产已达到上亿元。其中,主要原因是一些政府部门以及医院院长对总会计师的职责认知还不到位,认为总会计师所做的工作与会计主管工作类似,因此医院不必设立总会计师。其实,这是对现代医院管理中总会计师工作的误解。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总会计师体制是参照了发达国家的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模式,是根据我国具体经济环境和体制,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所推行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

国际财务总裁联合会主席康奇塔女士曾介绍说:外国对CFO的知识结构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财务与会计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而且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还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于目前各医院的总会计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经济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今,医院的各项业务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最早便是围绕收费环节展开,可见,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密不可分。信息化贯穿于医院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最早的会计电算化,到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HRP实施,从后勤保障到行政管理,从门诊到住院,无一不证明,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与时俱进,使得当前医院的管理工作高效、快捷、安全。据统计,医院管理所需的信息有70%是由财务部门提供的,由此看来,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1. 融入HRP理念

医院的经济管理目标是不断提高医院经营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进行具体分析,向领导反映以供决策之需。而当今时代,一所医院的财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经营决策,也决定了医院是否能够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HRP(医院资源计划系统)是医院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引入ERP的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融合财务流、业务流等信息,创建出的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由于涉及一系列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国内外的大公司都看准了这块市场,包括微软、IBM和用友、方正等软硬件服务商已经纷纷大手笔地开始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2.医院财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1)如同现代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一样,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确保医院获得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做到及时反馈信息,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问题,以避免更多的经济损失和人、财、物的浪费。

(2)实现医院财务帐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化。医院作为专业机构,业务数据复杂,不同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探索适应各自医院工作特点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机制。全面高效地建立以财务预算为前提,以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为重点,把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并渗透到卫生服务全过程的管理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财务信息化是实现医院财务、业务集成的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立足财务管理,是从医院业务出发的考虑问题的新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人员要逐步改变过去拖沓冗长的多数以纸质记录为主的工作流程,尽可能的通过信息化实现业务目标。也只有上行下效,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才能使信息化在财务部门尽快地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院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建设,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财务信息化管理贯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流程,要面向业务服务。医院财务管理理论上将向开放化、技术化、专门化的方向发展。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服务数量与质量变动分析、医疗业务运行分析、医药费用控制分析,收支结余分析等。医院财务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偿债能力分析方面和营运能力分析等。这些都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围绕医院业务进行。

总之,医院要把握时代节奏,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反映医院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从而改变以前的资金流信息滞后于业务流信息的状况,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医院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以上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总结中的一点浅见,希望各位读者朋友指正。

(王晓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总会计师,财务科长兼信息科长。)

新闻链接

中国证券网:8月24日,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何锦国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上透露,卫生部正在研究近期推出“大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检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第9篇

 

不过,也要看到,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彻底改革,从而推进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多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特征逐渐显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了农产品的供应,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拓宽了农业增长方式。

 

不过,也要看到,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彻底改革,从而推进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制约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因素

 

1.投入不足 主要表现在资金和人力资源两方面。财政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网络无法覆盖整个农业发展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

 

加之农业本身资本积累速度较慢,使得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资金不足,以至于农业经济发展中有创新性的信息化项目因缺少资金支持而无法进行;人力资源主要是缺乏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需要有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事实是,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偏少,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去。

 

2.信息化设施不完善 经济管理信息化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作为后盾,但受制于政府投入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信息设施设备不普及,信息使用成本偏高,网点覆盖范围较小,网络成本高,超出了农民自身所能承载的限度,使农民望而却步,无法享受到丰富而便利的资源;

 

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化建设重视硬件设施投入,忽视对软件和信息资源制作开发的投入,使得信息资源缺乏、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时效性差,影响了农民获取信息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信息的传递受到制约。更由于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民信息化意识不强 应当看到,农民长期处在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的环境中,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信息利用意识自然无从谈起;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以及科学素质并不高,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受到限制,最终影响他们对信息的有效利用。

 

农民是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践者,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的实施程度。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阻碍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基于以上所述,各地政府特别是基层乡镇政府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1.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的公益性事业,资金投入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和农民自投为辅。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投入纳入政府统一的投资规划和布局,设立专项资金,制定鼓励个人、集体、企多方投资的政策,设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鼓励和引导电信运营商投资。

 

通过以市场换投资策略或通过共建、合办等办法,加强与运营商合作,鼓励和吸引他们投资,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其它市场主体投资。积极鼓励互联网企业、龙头企业、农村等投资建设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站点,开展面向农民的商务运营和有偿信息服务。

 

2.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农民信息化意识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基层政府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化教育与培训,在培训中大力宣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农民群体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让农民亲身体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便利性,丰富农民的农业信息化知识,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信息辨别和信息反馈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农民参与农业信息化的热情,使农民主动利用信息服务。

 

3.培养信息人才,加强数据库建设 信息化人才是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前提。针对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应加强对信息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减少专业性人才的流失,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应该挖掘信息资源,不断更新和扩展数据库质量,使农业数据库成为涵盖农业及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农民的需要。

 

数据应保持动态得更新,保证时效性和快捷性。政府要重视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加大农业科研经费,引导各科研单位以及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发挥优势,参与农业数据库的建设。

 

4. 推动信息创新,增强实效性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只有显示出强大的实效性,才能吸引农民,才能增加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政府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硬件的同时,更要做好农业经济信息的创新,使其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系统、电子化交易平台、智能化产品质量监控系统等,实现终端设备价格信息的、汇集、展示、查询;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拓宽信息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着力强化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行机制。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改革,从而推进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