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5 16:08:28

导语:在课堂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音乐氛围 课堂 小学

中国分类号:G623.71

我国的一些地方正在实行教育改革,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但是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音乐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根据目前音乐课程学习的具体情况对课堂学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音乐学习的氛围变得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还有利于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接下来我们主要对音乐学习氛围对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进行详细的论述。

1 高效课堂的概念

高效课堂就是教学目标完成的很好,学生学习的效率很高,教学效果比较好的课堂。常规课堂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而高效课堂在这个基础上还对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教育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高效课堂教育,这也是当前教育工作所研究的重要课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教学成果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它能达到如下文所描述的效果。

1.1 效率最大化

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高效率学习主要在课程课堂的容量以及课内外学生学习压力等方面体现。高效课堂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让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而老师教学的效率也能随之提升,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1.2 效益最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就是效益的体现。它一般体现在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品质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高效课堂能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方面来营造一个激发其学习热情的课堂氛围。

2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现状

就目前而言,小学音乐已经被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门艺术学科。即便音乐已经被视为一门素质教育学科,但是许多教师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思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课堂上教授普通音乐知识的层面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的氛围就调动不起来。传统思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是许多院校和教师对小学音乐学习不重视的原因之一,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在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音乐的课时就更少了,再加上一些教师喜欢占课,所以音乐学习的时间就更为稀少,连课程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学生对音乐就更加缺乏了解,本身对音乐的兴趣就不高,再加上学校对其不够重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自然而然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成果都不够理想。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堂外来着手,比如举办音乐歌唱大赛、合唱大赛等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用这种办法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那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的提高,就)有利于教师营造高效课堂, 现实情况是,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缺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自然而然这样的课外活动举办的就少了,对营造高效课堂缺少足够的动力。

3 营造动静相宜的课堂氛围

所谓动静相宜, 就是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动和静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动的意境和静的意境结合产生一种新的意境。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存在方式,它必须是动静结合的状态,不然就会对自身的存在造成影响。古人常说:“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 物盛则衰”,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如果一个事物, 仅仅只有静而不存在动, 整个事物乃至事物所处的环境都会给人一种单调乏味没有生机的感觉,而如果反过来只有动的话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浮躁喧嚣的感觉,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带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所以这个道理也应该运用到音乐学习的课堂上来,动静结合能使整个课堂的氛围活过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热情都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不费劲儿,老师教起来也会很轻松。

老师要注意把握动静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如果过于强调课堂氛围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习,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这节课很开心,学到的东西却没有多少,这就是过于侧重“动”的后果。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在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后要在恰当的时机将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穿去。比如在学习一首歌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收集相关的材料,例如音乐器材的引入, 将原本死的知识弄活后再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对其就会充满兴趣。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艺术,所要它需要聆听,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学会自己思考,再将思考后的结果与其他人分享,这也是动静结合的体现。动静结合的课堂能营造高效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会比较频繁,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被极大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老师需要进行观念转变,学校也要给予音乐学习足够的重视,围绕音乐教学科研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购买教学器材,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动静结合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教纲上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丽丽.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 ,2013,(9):157-15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身体素质;交往能力

小学的体育课老师会带着学生做一些抓老鹰、网鱼这种简单的游戏。而在中考中有体能测试,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初中体育课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单独的玩耍,教师在体育课上也要提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锻炼身体,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学到知识。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首先,体育的作用就是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热爱运动。然而在很多初中学校中对体育设施并不关心,导致体育设施十分单一,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足利用体育设施来锻炼身体。所以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增加体育器材,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利用器材来锻炼身体。而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了运动,提高了身体素质。其次,现在许多初中学生刚步入青春期,所以心理或者生理上正处于萌芽阶段,还不成熟,所以会有叛逆心理,再加上学习中老师或者家长的压迫下,会产生负面情绪,轻者会心情烦躁,对学习产生反感,重者会走向极端。而在体育课上,学生在运动后体内会排出大量毒素,身体中的负面情绪也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舒缓、减少压力,所以当我们上完体育课之后,会感觉自己十分快乐,轻松。体育课堂也像文化课堂一样,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比如“网鱼”游戏,就考验了大家的合作意识。一开始只有两个人为“网”,如果这两个人齐心协力,共同去捕获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的阵营就又可以加一个人。反之,如果两个人瞄准不同的目标,并且各不相让的话,那么只能是“狗咬狗,一嘴毛”。就像拔河比赛一样,如果人心不齐的话,每个人都朝着不同的方向,那么很容易就失败。同时,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合理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一起合作参加,在同学的参加中让他们体会到班级凝聚力,增强他们的班级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中,都形成了一个规矩:“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导致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十分少,师生关系也十分僵硬,这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这样师生关系可以得到缓解。同时,体育游戏又需要小组合作,这样学生在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学生就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合作,与他人一起交流。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可以交流,人际关系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体育游戏的应用

体育游戏也存在了一定的风险,所以前期老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就要询问学生的身体情况,有些同学可能因为有先天性疾病而导致无法剧烈运动,所以老师一定要询问清楚,以免发生教学事故。同时,设计的游戏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例如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还没有适应初中生活,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轻松、有趣的小游戏。初二的同学已经融入了初中生活,就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接着就是初三学生,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通过中考的体能测试,教师就可以多设计一些有难度有技巧的游戏。当然,教师在设计好游戏时要确保所需要的体育器材学校有,以免到时候不方便。当然,体育游戏也不能单单为了让学生娱乐玩耍,而是要通过体育游戏来让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比如设计的游戏要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比如“小马过河”,学生可以在参与中运动,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而且在游戏中他们也能学到知识。老师也要在这时候告诉学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让体育游戏达到趣味性和教育性。这个世界上处处都充满了竞争,所以体育游戏中要带有竞争性。虽然说学校就是让学生学习的地方,但是也要让他们在学习中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说一些游戏可以分组比赛合作,例如像接力比赛,根据同学的身体素质来分组进行游戏,这样在游戏中学生既可以得到锻炼,又可以在游戏中竞争,而竞争又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当然,竞争性的游戏安全性不高,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不管是什么游戏都会有游戏规则,学生如果参与了比赛,就要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在认真观看比赛之后,要在比赛结束后根据规则对结果进行一个公平公正的评判。并且对表扬游戏胜利的同学,有奖就有罚,如果游戏犯规的同学教师要进行惩罚,例如说做五个仰卧起坐或者俯卧撑。当然,游戏失败的同学教师要注意他们的情绪,有的同学争强好胜,可能一旦失败就心灰意冷,教师这时候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及时安抚。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上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前要有明确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同时,设计的游戏不仅要有趣味性,也要有教育性,要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当然,安全还是第一位,教师一定要记住在游戏中让学生注意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蕊娜《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当代体育科技,2014

第3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音乐;措施;分析

序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规划中的一部分,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下,创新教育是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的前提下,才可以使得教学显得更为有特色,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就会加快,我国发展道路上更加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人才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成长机遇,才能够让更多的世界人民认可。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新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开启创新教学活动,打造创新音乐课堂,培养富有音乐创新思维的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创新水平,是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目的和方向。

一、树立音乐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育素养

首先,小学学校要重视学生音乐的教育,恰当设立固定的音乐教学课程,懂得音乐给学生所带来的好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活跃校园气氛。培养音乐教师具有专业音乐教学技巧和能力,把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切入教师思想中,让教师树立音乐创新教学的重要理念,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思考并实施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展开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学校实施一教师一科目的教学体制,让教师充分投入到音乐方面的教学当中,进行音乐教学技巧和音乐知识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教育素养,展开创新教育思想专座,让教师深刻感受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和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

二、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表现

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教育事业所提倡要进行的一种有效性教学,也是社会发展所驱。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课堂出现了新鲜的事物,或者是气氛有所上升,其表现尤为活跃,在传统教育环境影响下,学生在课堂行为表现相当不理想,在教学知识内容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很好集中,同学们之间逐渐开始形成搞起小动作、开小差等课堂学习的坏习惯来,当创新教育引进,教学课堂气氛显得浓烈,同时学生对知识拓展的或者是可以利用到很多方面的作用产生兴趣,然后学生就会怀着好奇心,认真听取教师的教课,同时会跟上教师思维节奏,在教师的倡导下,学生也懂得如何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利用,还可以进行创新使用。可想而知,创新教育在音乐教学上的重要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

以人为本指的是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时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环境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阻碍,考虑到实际情况之后应该规划好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流程,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师万万不可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把学生当做中心,教育的重点,当作课堂上主角,教师则为音乐课堂上的导演。在教学之后,提倡并鼓励学生要积极在课堂表现自我。

四、创设音乐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的情境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有特殊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同学们制作一些道具,例如,麦克风、吉他等乐器进行跟着教师一起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致。此外,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加设了教学多媒体设备,科技的进步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利用这点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本搬到多媒体上,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多媒体来演示一次,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一定的感觉,接着就是教师具体的教学,教师教学之后,重复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加深音乐感受,结合多媒体的情景,播放伴奏把学生带到情境当中,自然而然地,学生情不自禁的开口唱起来。这就是创新型的情境教学,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节奏与感觉。

五、构建音乐表演空间,展现学生歌艺

小学生都怀有一颗想要被关注的心,希望得到家长、老师还有同学们的认可与表扬,同时,学校应努力支持音乐这门艺术的发展,为学生们开设音乐表演的舞台,或者是专业点的音乐室,当学生走进这空间就会有着想唱的冲动,学校应当成就学生想唱就唱的想法。例如,学校修建专业性的表演舞台或者音乐室,适当就像音乐歌唱晚会,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前来观看,音乐老师们作为评委,对学生的歌唱表演进行评分,比赛设有一定的奖励,音乐比赛可以有个人才艺表演和小组竞赛,让学生们积极的参加音乐表演比赛。学校增添的这种校园文化,不但表现了学校的文化思想,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增加了更多的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用心去学习、练习音乐,更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创新性。

六、总结

在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上,教师应当明确教育的重要目标和责任,培养自身的教学责任感和教育素养,是学生更好学习的前提,更是创新教育的条件,实现本土化创新教学,把学生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

作者:魏丹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重要性

足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对小学生来说,足球更是一场有意义的游戏。由于足球特有的竞技性、团队协作性、专业性等,能够在训练或者比赛时,和团队一起拼搏,一起成长,一起感受汗水所收获的胜利,这就是足球精神。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要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开展足球教学活动,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感特点,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1.小学体育课堂开展足球运动的意义所在

1.1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身体机制低下,出现各种疾病的概率远远高于长期处于锻炼中的运动者。由于足球需要频繁的传球和跑位,这对于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反应速度,改善心血管系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长期坚持参与足球运动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小学生身体机制,提升小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而足球运动不仅是一项团体运动,也是一项竞技比赛,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在频繁接触足球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乐趣,还能让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以及强身健体,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

1.2锻炼小学生坚韧品质

足球运动是一项运动量大、竞技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积极心态,在成败荣辱面前也能够不骄不躁,从容面对。这很大程度上培养和锻炼了小学生的坚韧品质。据相关实践数据表明,足球运动在小学生意志培养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其它体育项目难以达到的。

1.3增强小学生团队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表现欲望强,都希望将自己的优点展示在其他人面前,更希望得到认可和鼓励。由于足球运动的团体性、竞技性,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每一位成员之间都同时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但并不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让小学生体会来自一个团队的魅力与力量———每一位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缺一不可。因此,小学生可以一起体验成败荣辱,在感受快乐运动的同时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友谊,进而对于增强小学生团队意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4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小学生的坚韧品质,在增强小学生团队意识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参与足球运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爱护弱小、谦和待人、吃苦耐劳、不骄不躁、勇于贡献的优良品质和道德素养。另外,足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国际性的体育项目,在与他国对抗赛中,团队意识就上升到了爱国情怀,比如在奥运会中,当中国国旗在响亮的国歌中徐徐升起,这个时刻是不是非常激动人心呢。

1.5培育中国足球后备人才

足球运动在我国并不普及,不难知道我国足球竞技水平之所以较低,与我国足球人口数量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可以吸引一大批小学生足球爱好者,同时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竞技体育意识和价值观念。通过长期参与足球运动,还可以为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足球运动基础,进而能够为我国培育大批的足球后备人才。另外,足球进入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这样可以有效的拓宽小学足球教学的辐射作用,进而让更多的人关注足球,爱好足球,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这对于推动我国足球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小学体育课堂开展足球运动的重要条件

2.1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教学

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还要充分了解小学生这个阶段特有的认知和情感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第一,小学生好奇心强,内心情感丰富,对任何事物积极热情,乐于探索,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是行不通的,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融入游戏的成分,让小学生在玩耍过程中学习足球运动知识。第二,将足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并不是一味地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喜欢足球,或者在足球方面都有很好的造化,更多的是为了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体验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做到多接触、多学习、多发展。因此,对于部分对足球不感兴趣的小学生,教师要特别照顾他们的情感,可以通过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小学生的眼球,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2.2建立足球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现阶段,我国对于足球方面的专业知识普遍都比较薄弱。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不仅要让小学生学习到专业的足球技能,身心也要得到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更要起到榜样的作用。针对这一点,小学院校应该积极的建立足球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体育教师创造更多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从而能够确保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接收到真正的足球文化熏陶和足球运动技能,这样才能打下坚实的足球运动基础。

2.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足球运动量大,运动负荷远比其它体育项目高,而且竞技性强,训练或者比赛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受伤或者意外,因此,小学院校都应该尽最大努力为小学生建立合理规范的校医务室,能够随时随地地为小学生足球教学活动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另外,小学院校还应该根据校园情况组建一批足球规划小组,小组需要教师和小学生同时加盟,目的是为了能够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以及问题及时合理地做出调整和制定策略,以提高本院校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引入足球运动,可以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小学生坚韧品质,增强小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小学生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以及对培育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也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小学生自身,还是小学院校和体育教师,或者是父母,甚至是社会大众,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足球教育和足球运动中,进而为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我国足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盼.足球进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几点构想[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1).

[2]岳海峰.小学体育课堂足球教学现状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06).

第5篇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 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最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启发式课堂教学的特点

1. 摆正好心态。尽管我们的个人力量薄弱,社会调查中教师的幸福指数很低,又被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不断滋生的现实经济社会所诱惑,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懂得我们身上肩负着培养国家下一代的责任,肩负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担,肩负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使命感,她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不容我们有半点的亵渎和轻视,一切不良的外界影响都需要我们用强大的内心世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来支撑和抵御。

2. 思想的转化。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国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提出:“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它再也不是简简单单地以传授知识为主了,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缓慢的过程,需要我们个人、社会共同进步。

3. 不断地学习。用我们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因此,教育是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要想我国的人文素质能够迅速提升,孩子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未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行的,它是我们社会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好处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受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的限制,大多认知都是感性认知,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观察物体、课件演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起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教师所面临的个体是人,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在一问一答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乐中学,学中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彰显独特的学习态度。

第6篇

一、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有些学生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摇good?摇beginning?摇is?摇half?摇done)。”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运用教室里的人和物、直观教具等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忌繁、杂、重(即烦琐、杂乱、重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打击。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如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或唱一首歌曲等。

二、创新思维教学法

有研究证明,讨论式与质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积极探索求异,从而坚持独立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书本中所蕴含的创新性因素,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发散与创造。比如,在过去进行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出示一副简笔画,主要内容是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则有他的爸爸正在看报。在出示这一图片时,教师可先将这位学生在干什么遮掉一半,随后就问:“What?摇were?摇the?摇children?摇doing,when?摇his?摇father?摇was

reading?摇a?摇newspaper?”那么,此时学生们就会进行想象,并积极发言。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设计出一些新颖别致并能引发学生们共鸣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集体讨论,也可用所教知识,让学生们进行自由求异发散,并编写出新内容,让学生们相互启发与交流,从而用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探讨与解决新问题,并掌握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由地学习和锻炼。

课堂教学中提到的英语游戏,也是课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游戏的形式很多,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办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开辟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等等,都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很好形式。

第7篇

高效课堂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并不意味着课堂就是放羊式的自由散漫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要真正达到高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对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如何让学生愉快合作、积极探究,高效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学得兴致盎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呢?教师艺术的组织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精彩导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拓展延伸知识、组织辩论赛、竞赛、设置练习、评价、激励、鼓励等来持续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组织得好,课堂就会严而不板,活而不乱,学生才能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愿学、乐学、好学。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由于受知识,年龄,经验,能力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解决问题。教师合理的引导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尽可能少讲或者不讲。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失去了,学生的学习就用不着教师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学生的思维陷入迷茫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时,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使之既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又要学会互助合作;当学生在争辩中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探索,各抒己见,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元、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形成发散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引导及时得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探究、解疑,形成新知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扮演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课堂上,当学生探讨交流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事事,游离于学生之外,而是要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普通一员,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和讨论,走进学生中间,俯下身子,和他们一起探究新知、研究问题,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体验他们丰富多变的情感,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他们的某些错误观点。这个参与过程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又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8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促使各个学科进行课堂创新与改革。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更多的要求学生能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利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个崭新的、充满未知的学科。所以,要在初中生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对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大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投入,让学生用实践的方法去更好地学习物理,发挥实验教学对物理课堂的重要性。

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课堂理论的教学不同于语文充满了情感色彩,不同于历史充满了国度神秘,不同于地理充满了地域特色。物理理论的学习有些晦涩难懂。如果单纯学习物理理论,就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兴趣和动力。但是物理实验教学就可以在这一方面做出弥补。物理实验是充满趣味性的,一些物理实验器具的使用,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都会让学生感觉好奇,让他们有想要去践行探索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他们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自己主动想去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这种自我主动意识,会使物理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有质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划分实验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在这种实验教学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兴趣作基础,各方面的工作就相对能做得更好,能力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实验物理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使他们快乐,高效地学习物理,当然也会促进他们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激发他们思维

物理的形成就是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作出解释总结的。物理的形成也是一个实践总结的过程。所以,对物理的教学可以回归物理本身形成的过程,探索、实践才能将别人的总结变成自己的东西。初中生是从小学被动接受到自我独立发展的转变时期。初中物理课堂可以让实验氛围更加浓郁,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真理之路。初中实验物理课堂教学的建立,是一个将理论变成实践,再由实践转化成理论的过程,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实验的目的,学会实验方法,在此过程中的整个心理变化、思维变化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亲身的实践,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实验可以是对已知的理论的实践,也可以是对未知的研究。中学生也要有求知心理、探索精神,敢于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实验,伟大的发现可能来自偶然的实验,也可能来自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可以近距离地感受物理的魅力!

三、实验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实践的思维。物理实验也是一种实验教学,物理实验课区别于物理理论课堂只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接触问题,在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它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老师把实验课堂当成对学生的一种锻炼,他们的思维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加不完善,他们需要的实践会更多一些。出现的问题可能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全解决的,物理理论就是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而在实验实践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看似是利用同一理论,但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实验物理也是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一定要培养仔细认真的习惯,在错误中找到原因,在问题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一种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重视对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实验教学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教会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物理教学不能是让学生固定在对理论的学习,应该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用一种长期学习实践形成的思维模式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老师用对方法教物理,学生用对方法学物理,让物理成为自己一生受用的学科!

参考文献:

[1]宋艳平,陈新学.浅谈实验器材不足条件下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4).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030-0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现代教学论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就数学课堂教育方法提出几点观点,望同行指正。

一、营造幽默、欢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入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二、从生活经验引入课题,增加趣味性

学生都有好奇的心里,尤其是小学生,然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实际中有些做法却和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现象:虚假的主体性或肤浅的主体性。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采用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跃跃欲试,想一想,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的和谐热闹并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在教师奖罚下所获得的一种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既然是暂时,就不具有长期性,最终肯定会夭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这样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教师这时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显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

四、建立友好亲密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