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数字培训

时间:2023-06-05 16:08:33

导语:在幼儿数字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数字培训

第1篇

全面建设二星级数字校园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及措施。沈阳市也曾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和教学深度融合,其中重点就是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据了解,数字校园即是宽带网络覆盖全部学校,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所有学校建成有线、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和有需要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数字资源全覆盖。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去年和今年沈阳市均完成300多所数字校园建设。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公办中小学和各区县职教中心完成一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二星级;市属10所中职学校(含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部分达到数字校园二星级标准。

到2016年,全市50%以上的公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和全部市属学校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部分学校达到三星级;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完成20所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

2017年,全市中小学(含自有校舍的民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区县职教中心,全面完成二星级数字校园建设,不少于100所学校建成三星级数字校园,启动普惠性幼儿园(自有园舍)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年,沈阳市正式推出“公益学堂”项目,通过教育网络本年度完成8大类2000节网络课程。至2016年,将丰富“公益学堂”课程,打造“沈阳公益学堂”品牌;推出网上家长学校。2017年,还将开发离线学习课程资源,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资源全覆盖;推出沈阳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此外,还将重点建设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统筹规划电子学生证融合平台、终端建设,建好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等。今年已完成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市级层面的基本架构;建立电子学生证市级融合平台;区域建成功能齐全的教育门户网站;建立电子学生证区域中心,发放电子学生证,构建基础应用等。

至2016年,将实现覆盖全市各区县的教育远程跟踪管理;完成教育信息化评估系统二期建设;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应用。2017年,普及一生一号一证,完善成长轨迹、综合素质评价等拓展应用;形成较完善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评价机制等。

建名师空间

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加快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年,推行网络培训、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完成全市20%的教师培训任务;全部教师和城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个人学习空间;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完成2万名教师网上晒课;创建30个“名师空间”;评选3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建立10个智慧课堂试点。

至2016年,将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完成全市60%的教师培训任务;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3万名教师网上晒课;总结网络教研的创新模式和优秀成果;累计创建50个“名师空间”;评选60个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扩大智慧课堂的试点数量;全部初中以上学生开通网上学习空间。

2017年,将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师生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开展各种教与学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累计完成全部教师的网上晒课;累计建成100个名师空间;优秀专题教育社区数量累计达到100个;累计建成50个智慧课堂。

打造特色数字校园品牌工程

PAD课堂实现“一对一”教学、数字化展示板实时全区教育信息、远程网络资源实现微课程特色建设……沈阳大东区数字校园应用巡展呈现了“数字化”、“互联网+”这些时下热词在教育中的应用成果。灵活多变的各式数字化应用技术,令课堂、校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东区依托数字校园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宗旨,以“班班通”全面升级和有效应用为重点,以区域特色资源和微课程建设应用为突破口,以大东区教育网为传播平台,以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为支撑,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领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翻转课堂和“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远程网络培训及资源建设等领域的问题。

大东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对基础硬件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提升和建设,区内所有41所学校实施了高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并将原有1252个教室“班班通”,全部由原来的“三机一幕”模式升级改造成大屏幕液晶触摸一体机模式。录播教室、IPAD教室、数字化实验室以及数字电视台走入学校,实现了有线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信息系统、无线AP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区域平台的统一管控,呈现了区域数字校园建设的亮点。

例如数字高清监控系统,在区域统一平台上可以监控到学校每个点位的情况,实现了区域统一控制;信息系统,可以将区内信息实时到学校的LED、触控终端上,实现信息的点对点;无线网络方面,实现网络全覆盖,数字广播方面,学校教师在操场通过手机即可实现对广播播放内容及节目设定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全区完成了2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二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四所高中三星标准的数字校园建设,总计投入资金6900余万元。今年底,预计投入2200万元,完成8所二星数字校园建设及14所二星升级三星的数字校园建设。

第2篇

1.创设游戏化情景教学,引领幼儿走进纵横码的大门

我园实验班幼儿基本上在5周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发展上处于对图像、表象等事物特敏感、特感兴趣时期,而对枯燥符号认识和掌握有一定难度。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把枯燥的数码与形码寓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游戏形式使所学知识易于幼儿接受。我们的做法是:一是搜集、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料。系统地制定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自制所需教具、分解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课堂活动内容等。二是以语言领域为基点,充分考虑了幼儿学习的特点,将相对枯燥的笔形、口诀及词组规则巧妙地融汇于儿歌、故事中,为幼儿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我们在开展纵横码笔形代码这节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歌曲《大家来学纵横码》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说出自己都听到了什么?从而引出纵横口诀。然后再利用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笔形编码的记忆,最后将幼儿分成两组:数字组,笔形组,在找朋友的歌声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三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将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对话、练习、歌曲、游戏、区角活动等教学形式,让数字纵横渗透在幼儿自主活动中。如在玩《丢手绢》游戏时,我们特制了纵横码手绢;在《欢乐一家亲》活动中,我们在班级活动区角创设了纵横角,区角里除了投放数字宝宝、笔形宝宝、键盘、鼠标等与纵横码有关的教学材料外,还自制了许多精美的玩具,如会变的小人、有趣的鸡蛋等,在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时间供幼儿自主选择,幼儿在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纵横规则。 四是利用形象生动的动画,配以动听的音乐,将听、说、读、输入贯穿起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最基本的纵横数字化信息。

2.用赏识教育,鼓励幼儿在纵横乐园里闯关

在幼儿熟记纵横码的笔形代码口诀后,当我们对幼儿进行单字取码教学时,幼儿接受能力很差。特别是刚开始接触单字取码,幼儿不能准确的找出四个角所对应的笔形,我们首先让幼儿知道取码不从中间取,并指导幼儿将口诀中的有关数字改成阿拉伯数字与键盘上的数字键一一对应起来,这样口诀中的基本笔形横、竖、点、捺等就与数字键形成直接联系,可使幼儿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然后采用“儿童纵横码”软件,彩色有趣的界面很快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虽然幼儿能够在电脑上进行笔形编码的输入,但由于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知识掌握程度安排其闯关内容,包括:指法练习、笔形练习、幼儿识字、汉字练习、简码练习等。在幼儿练习闯关时,教师细心观察、指导每个孩子的操作,对每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赞赏的目光和赞赏语言,孩子在关爱的氛围中快乐的操作,并且我们在每次活动结束都有些小礼物作为奖励,让幼儿看到成绩不断的提高,从中得到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此也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以研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1 幼儿自主性学习是否得到尊重和满足,是当今幼儿园在教育实践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在科研实验中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要适应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新需要。尊重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兴趣、探索的做法,减少教育权威,把自还给幼儿,使教学变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性的学习舞台,让幼儿从“学会”变成“会学”。

第3篇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影响因素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教师能力、幼儿园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信息化资源与资金投入等。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驾驭能力教师素质高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保障,幼儿教师作为教育信息的主要传递者,其信息素养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将产生以下影响:其一,幼儿教师课程融合理论欠缺,思想上存在误区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其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偏低是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困境的原因。幼儿园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幼儿园管理与教学模式也是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重要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园长信息化领导力欠缺,对信息化教学理解偏差是造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困境的重要原因;相关软件的应用模式也会影响学前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此外,幼儿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数量和质量也会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产生影响。在教学模式方面,其一,缺乏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会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产生影响;其二,教学模式中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固定的课程融合模式,同样会限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信息化资源与资金保障信息化资源建设和资金投入是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信息化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融合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资源分配存在的地区差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上,故综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财政投入存在的地区差异同样会影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此外,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均会影响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经典模式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主要经典模式有“情境-探究”模式、“互联网+STEAM”模式及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等。不同模式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幼儿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和本园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情境-探究”模式“情境-探究”模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以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已融入幼儿多学科教学中。在幼儿语言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动画、图片、音乐等,让语言教学活动更加深入,让幼儿从倾听、思考、阅读等方面发展其听、说、读的能力,并使幼儿通过彼此的情感交融产生移情和共情。在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其对音乐进行探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使幼儿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创作热情,促使绘画教学的有效开展。“情境-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的课程设计灵活多样,为幼儿园课程注入了全新活力。“互联网+STEAM”模式“互联网+STEAM”模式是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STEM教育理念引入我国距今已十余载,后逐步演变为了STEM+、STEAM教育和互联网+STEAM。STEM教育融入幼儿课程时,是以素养结构为依据确立教育目标,以主题项目为抓手设置教学内容,以有效提问为驱动支架教学,以家园共育为纽带巩固成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经验性及实践性。而STEAM教育开始将科学、工程、数学围绕艺术教育展开进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工程和数学要简略概括,注重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开阔教育视野,防止揠苗助长。现今互联网+STEAM教育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与该园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绘本阅读、美工制作、动漫游戏、语言发展等教学活动形式,用以激发幼儿创造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升幼儿沟通能力。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当下主流教育模式,部分幼儿园须加强信息化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充分发挥该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新型幼儿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幼儿园要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建构数字化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减少幼儿家庭教育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开创互联网+学前教育新生态。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模式,注重现实与虚拟的结合,科学选择内容,探索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教学资源。此外,目前幼儿园数字资源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可从区域层面开发数字资源,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展示地方文化,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实录”“课件分享”“一师一优课”等活动来创作优秀资源,幼儿园可要求科研团队成员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资源创作方法,掌握资源创作技巧,并注重积累资源。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的路径

第4篇

信息技术幼儿园应用现状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国民信息素质。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是终生教育的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发展其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起步比我国早,美国幼儿园信息技术的运用基本情况如下: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普及率很高;计算机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我国在近些年也开始重视幼儿教育的信息化问题,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标准第七条通识性知识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对幼儿园的管理、教学活动开展、家园共建、教研水平起着积极作用,是信息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传递、存储及利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一种可以代替、延伸、扩展人的感官及大脑信息功能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笔者经过大量文献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主要存在管理和教学两个方面。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种教学管理平台的应用、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卫生保障系统的应用;教学方面主要表现为数字化幼儿教学资源库的引进和建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数字交互电视、触控电视等得到应用;网络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专业计算机教室相继建立。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整体显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资金比较充裕,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比较完备,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比较广泛,而条件相对差的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则不太乐观,甚至处于零应用的地步。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网络管理系统渐入幼儿园教育领域

条件好的幼儿园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人员信息管理网络化。教师的人事建档,学生的学籍管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且能够做到网络查询、修改。

个人学习电子档案袋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家长可以较方便地通过班级主页等方式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通过网络技术,家长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或手机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了解和分享孩子的成长过程;通过QQ群、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建立家园共建体系,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运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对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将幼儿园教学、人事档案、医疗、财务、教学工具等数据进行网络管理,将所有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中,可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2.财务管理系统较为普遍

财务管理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中的重点,是幼儿园各项收入支出的核算中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幼儿园通过对自身情况分析,引进财务管理系统,确定专门的后勤人员负责具体财产总管理系统,每个部门的主管人员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子系统。使用适当的账务处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不同的幼儿园通过使用适合自己的账务处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每天发生的业务,及时利用账务处理软件对数据处理,当月支出、结余等财务情况就可以清楚地展现。

3.卫生保障系统逐渐在幼儿园中兴起

幼儿园的卫生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孩子年龄小,对自己的各种情况不能精确表达,所以应该设置更多的健康指标,可以建立由幼儿园保健医生主管的卫生保健系统,完善幼儿保健电子档案。通过对学生的姓名、性别、身高、出生年月、体重、班级、上学时间、家长姓名等信息进行汇总,建立幼儿电子卫生档案。保健医生每日对幼儿园学生进行早、中、晚三检,同时做好数据记录,为以后对幼儿进行健康状况分析提供依据,结合相关程序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发现、处理和上报工作。

进行营养计算。营养计算是幼儿园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一项较重要的保健内容,利用专门的营养配餐系统,可以比较科学制订幼儿的营养标准供给量,保证合理的饮食搭配。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数字化幼儿教学资源库的引进和建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数字交互电视、触控电视等得到应用;网络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专业计算机教室相继建立。

1.条件好的幼儿园引进了数字化幼儿教学资源库

该库可以提供各个学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以生动直观的科学实验、非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的视频教学短片、美妙动听的儿歌、欢快喜悦的舞蹈,提供了日常幼儿园教学的大量课程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目前流行的资源库也支持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允许教师建立自己的数字课程资源,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展示平台,促进了幼儿教师积极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兴趣;通过分享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带动教师集体教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应用

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显著特点在幼儿教育中已经普遍得到了认可,大部分幼儿园会有一个或多个多媒体教室,配有大屏幕幻灯投影,可以开展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或者进行小班教学。

多媒体技术可以非常好地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语言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增加了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学习中、进行主动探索。通过创造生活情境,引导幼儿感受意境、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

与此同时,锻炼了他们主动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创设体验情境,帮助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不仅活跃了幼儿园的语言课堂教学气氛,更广泛地拓展了教师语言教学的思路,丰富了语言课程资源库。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给幼儿提供直观的科学经验,更加形象的理解微观和宏观世界,培养其观察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现场实验培养其对生活世界的好奇心、开拓视野,为将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基础。

3.数字交互电视、触控电视等新一代电视技术得到应用。幼儿园基本上都在教室配备了电视机,从老式的模拟电视到新型的数字电视都有应用,不过随着多功能电视的普及,在幼儿园信息技术投入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原来电视机加VCD或DVD的设备配置基本濒临淘汰,普通的数字电视比较流行。数字电视可以不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直接播放U盘中的视音频、文本等教学资料,方便了教师利用数字资源备课。

有些幼儿园教室中配备了电子白板或触控电视。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幼儿园中已经配备了电视白板,电视白板作为新一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具备了电子白板的全部功能,通过专为教育研发的软硬件配合使用完全颠覆普通的触摸电视,实现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的结合,方便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笔迹书写、图形绘制、文字输入、文件调用、课件制作、删除复制、遮挡、放大缩小、视频播放回放、直接打印等多种演示功能。以其强大的多功能性和交互性,预计这种新型的电视白板将会在未来的幼儿园教室中成为主流教学媒体设备。

4.网络计算机成为教师备课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给教师配备了专业的计算机来进行教学和备课活动,幼儿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搜索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自己园内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获取更为专业的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通过社交软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班级活动图片,分享学习过程。利用计算机制作完成自己的教学课件,并且能够在网络中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借鉴,不断增长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5.专业计算机教室相继建立。在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会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供小朋友进行一些单机版的游戏学习活动,利用购买的一些专业为幼儿设计的绿色软件进行相关学科教学,较早培养孩子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和使用能力。以游戏学习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受到幼儿的欢迎,正确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活动,将会对培养幼儿正确的网络学习意识,减少青少年期的网瘾出现机率。但在一般幼儿园这种教室还是比较少的,在欠发达地区甚至为零。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学校及家庭已经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新一代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在这个以信息为载体的时代,幼儿园信息化的脚步正在加快。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与教学中的应用两者应相辅相成,共同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广大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其应用还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该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资金政策倾斜,帮助其早日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训,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何t.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1-12-12.

[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3-13

[4]高爽.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杨海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教育革新,2013,(12).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学前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A-0062-04

学前教育区别于其它阶段的教育,它兼具教育性和社会福利性。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体现在:从学制的阶段来看,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开始阶段;对于个人来说,是人出生以后接受的第一种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儿童之后接受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在社会福利的基础上诞生的,其初衷是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解放女性的生产能力。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及其家庭会从中获益,整个社会也能够从中获益。由于其强烈的正外部效应,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它又同时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由于学前教育兼具教育性和社会福利性,政府应向所有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保障他们平等地接受学前教育,而确保学前教育机会公平是解决学前教育公平的关键。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成果深度应用并融合到各个传统行业,其结果并非互联网与学前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效应。互联网不仅是一种现代新科技的技术和平台,也是一种场域和精神,它改变着人的存在方式。这种新的技术和平台强化并扩展了人的感知觉,增强了人们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改变着人对待世界的态度,并最终重构着一个时代教育所共享的信仰和价值等。“互联网+”转变着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甚至重塑学前教育的未来。

一、学前教育机会公平的意蕴

教育机会公平的研究普遍认为:教育机会公平是指教育应给予受教育者平等的教育待遇。由此,学前教育机会公平是指每个幼儿都有同样的获取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各种学前教育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受教育的起点条件和过程条件。幼儿受教育的起点条件指幼儿的受教育权利,即幼儿可以不分性别、年龄、身份、民族等公平获得受教育权利。幼儿受教育的过程条件主要指幼儿接受教育的教育内容即课程、教育方式即教学、教育对待即师幼互动和教育评价。在笔者看来,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即一切正当之人、物与行为之间的公平,由此幼儿能够得其位、尽其能。而由教育机会公平产生的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则是公平的。

“互联网+”对幼儿受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载体,即课程、教学形态即教育教学方式、关系样式即师幼互动、要素品质构成即教育评价的浸染,使学前教育机会公平迎来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革命。

二、“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机会公平的机遇

(一)打破了时空界域,使每一个幼儿获得等量的全时空式教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达1.91亿;在家庭上网的比例达87.7%,在学校上网的比例为16.4%。[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仅城市幼儿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农村幼儿利用互联网的比例也在提高,幼儿不仅可以在公共场所和网吧上网,在家庭以及学校上网的比例也在攀升,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实质性提高。

比如:幼儿可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博客、QQ群、教育APP、数字化的童书、三维立体动画游戏、“机器人伙伴”等途径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学前教育打破了幼儿园的“围墙”,使得幼儿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进入“课堂”学习,成就了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泛在学习。同时,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幼儿园学习与家庭学习相互融合,使学前教育跨越地区连成一片,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开放。这对于填补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资源鸿沟,为每一个幼儿获得等量的全时空式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二)“互联网+”改变学前教育过程的不公平状况,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实质公平

1.“互联网+”改变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不公平状况

“互联网+”使得学前课程的目标由抽象的说教变得具体、形象;课程内容越来越接地气,体现草根性;课程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容易被所有幼儿理解并接纳,课程实施自由化、大众化;课程评价具有整合性。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来的平面资源变成数字资源,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

比如:通过这些制作优良的三维立体数字化的童书APP,把童书的内容进行360的展示。例如,三只小猪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利用数字童书通过360旋转展示三只小猪和他们如何盖房子的,幼儿通过三维立体的方式,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图书内容的每个细节;同时,展示三只小猪如何用砖头盖房子的过程,使幼儿了解房屋建筑的组合、排列和结构,并可拆解和重组房屋。

通过这种三维立体数字化童书,幼儿可以身临其境地学习故事的内容,使得课程的目标得到具体落实,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生动、有趣;幼儿又可以选择在幼儿园或者在家庭学习,释放了对幼儿的学习限制,使他们拥有自由的课程选择权。同时,幼儿在阅读图书时,一方面通过操作学习到了知识,另一方面,留下了操作的数据痕迹,比如掌握一个新的知识、故事需要多少时间,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集中的领域,观看视频的重复次数、时间长度,一个视频重复观看、加速观看的时间、跨度和频度等。实现了信息的对称交流,有利于教师等有关学前教育人员整合信息进行课程评价。

2.“互联网+”塑造了多元主体间性人际关系

“互联网+”改变了师幼、幼幼的关系样态,使得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幼儿角色固化的问题得到改善。为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合作式、交互式、多样化的学习提供了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占有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师幼界线不再泾渭分明。幼儿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可以享有平等的互动机会,不会因为各自家庭背景、能力水平等不同而受到不平等待遇。

比如:通^互联网提供的在线教育,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以及以传统启蒙读物、童话故事、绘本故事、科学道理、数学知识、文明礼貌、生活好习惯等为内容制作的音频或动画,玩由热播卡通、电影、游戏改编的游戏以及有教育意义的幼儿小游戏,看幼儿节目、热播动画、幼儿电影,听儿歌以及在线幼儿广播节目等,并可进行实时互动。在线教育使得即使是能力不足的幼儿,也能获得尝试的机会,获得尊重,得到帮助以及关怀。同时,教师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实时调整教育教学。除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提高了教育的效率、质量,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加强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3.“互联网+”重构了学前教学过程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学前教育功利化、标准化、同质化的问题,使得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使教学的存在形态发生重要变化,让每个孩子都坐在了教室的第一排。教师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幼儿从知识的接受者、死记硬背者变为知识的实践者、探索者、创造者。

比如:利用智能手机,通过轻轻点击屏幕即可拆解汽车、简单机械、日常家电,探究其内部构造原理,亦可点击屏幕对其进行重组,并完成局部的微调和改造,以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内部构造。还可通过三维立体动画游戏和社会互动小游戏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比如探险、侦探类的儿童故事,可在孩子阅读纸质图书之后,再通过APP游戏进一步感受和学习。还可结合在幼儿园所学的内容,辅以社会互动类APP游戏,让孩子经历“融入情境―策略选择―对方反应”的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提高情商,这比只讲大道理和只讲故事要有效得多。

“互联网+”使得移动学习和实体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虚拟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互混合,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凸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自定步调式甚至量身定制型“O2O”教育成为可能。幼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是多选关系,幼儿有多次、多样的选择机会,为其提供灵活的教育体系,宽松的成长环境,并可自由、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使其有多种成长机会,让他们可以自由、快乐地依循内在的精神充分发展。“互联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变革产生了深层次的推动,教育也在发生由教向不教转向。

4.“互联网+”改变了学前教育评价不公平的现状

以往对幼儿的评价,依据的信息具有要素离散性的特点,教师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教师在幼儿园或通过与家长交谈时获得的少量、零散信息,因为幼儿人数众多,因此,教师获得的信息并不全面。今天的孩子是数字化一代,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各种电子媒介:手机、电脑、iPad等。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习惯都深受电子媒介的影响,更倾向于随时学习、碎片化学习。幼儿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数字脚印,包括情感因素、心理倾向、动手能力、兴趣、爱好等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还可借助电子评语、电子成长相册等方式记录幼儿的结构化信息。互联网除了可以借助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将各种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编码、存储,从而产生大量的整合信息。同时,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借助数据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社会各方面介入教育评价更加方便也更为深入。这使得学前教育评价除了可以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教育数据,更加系统化、综合化、科学化,还可以通过挖掘基础数据构建适合幼儿个人特性的成长模型。

三、“互联网+”给学前教育机会公平带来的挑战

(一)由互联网资源配置的范围、广度和效率所导致的数字鸿沟

“互联网+”背景下数字鸿沟的产生是因为先进的技术成果不能为所有人公平分享,这将造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男女之间、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之间信息所得不平等或者不公平。《报告》显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截至2016年6月为31.7%,而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感兴趣”的农村网民比例为10.9%。[2]一方面互联网资源在不断普及,但是另一方面仍然有部分人并没有被惠及,这将加剧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之间的差距,形成一道深深的,甚至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这将导致城乡互联网资源覆盖的范围和广度的差距,无法使所有幼儿可以不分性别、年龄、身份、民族等公平获得教育。

(二)海量信息中教师寻求最有价值知识的能力不均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更新与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而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自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的能力不同,将导致引导幼儿进行知识建构的指导思想以及课程内容、方式、方法等的不同。但是,目前情况下,东部教师和中西部地区教师、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年龄大的教师和年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同。农村地区和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学习新的技术,即使在教育中部分使用了新的技术,也是被迫接受,效果甚微。在中西部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能力受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仍处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浅层次,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成效不明显。

(三)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的淡漠与疏远

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处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之中,他们的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可以感受彼此的情感和学习对方的思维方式,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但是“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交往被割裂,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没有传统实体教育中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即便现代科技不断更新,比如使用在线视频技术,也无法产生与实体教育中在同一时空下一模一样的交际效果。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与沟通,关系很难亲密。学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尤其需要及时、有效的互动,而“互联网+”却为这种互动投下了阴影。

(四)视觉文化时代的碎片化学习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新生代幼儿有其典型的视觉文化时代特征,他们习惯于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和三维场景的再现等方式学习。视觉文化时代幼儿主要是右脑思维,更加注重创造性和感性。“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学习的方式为碎片化学习,这影响了幼儿学习的专注度和深度,教育的育人功能弱化。幼儿对文字学习的敏感性与理解力下降,学习方式也不同于印刷文化时代,难以通过文字学习养成分析的、逻辑性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如何在泛在学习时代的碎片化学习中进行系统和有深度学习,学前教育如何创造适合这种文化时代特征的学习方式方法和环境,是历史赋予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而现实是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相当不足。

参考文献:

[1][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http://.cn/hlwfzyj/hlwxzbg.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学前教育机会平等的机遇、困境和实现策略研究”(2017-ZZJH-381)的阶段性成果。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能力 数字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52-02

近年来,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相关幼儿园中虐待儿童、校车事件频发,一时间把学前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关心学前教育的规范性管理、更加呼吁加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各类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更应探索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级师范类院校,目前已形成了中职幼儿师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大学等多个院校级别,专业结构也形成了由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组成的立体式培养。近年来,各地又在探讨培养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当然,各个层次的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当前我国在学前教育领域仍然缺乏大量的专业教学工作者,因此,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依据相关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综合概括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1 基本素质与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对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并能进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1.2 专业素质与能力

(1)具有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素质与能力: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②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力。③能够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能力。④能够创设和利用适合儿童发展环境的能力。⑤应急事件处理与教育的能力。⑥具有教育创新能力。⑦组织和管理能力。

(2)具有一定的文艺素养与能力。

(3)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

(5)具有与国外学前教育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数字化传输和存储手段建成的,集教学、学习、实践、考试、评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十几年的应用研究,并且已总结出很多教学方面的经验与理论,实践证明数字化教学系统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学化管理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考试、评价与管理等于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它能有效组织与处理各种资源,使得各类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2.2 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管理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中的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系统、视音频录制与转播系统等均可以随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师生制作和开发所需的教学资源并以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方式进行存储与传播,丰富了师生的教学资源。

2.3 教学创新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提供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师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与学习,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 应用数字教学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实施方案

3.1 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职业认同感,因为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前提,如果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不热爱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等,就会对所学专业产生否定、厌恶情绪,继而会导致后期的厌学,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带来隐患。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可通过以下方式。

(1)应用专业职业性格分析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根据结果分析,可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培养工作。对于不适合从事该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经过确认可依据个人意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学习。

(2)在日后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媒体传播有利于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诸如儿童教学的图片与视频、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题报告等。

3.2 专业知识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展开有效的教学,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是必备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幼儿音乐、幼儿美术、钢琴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培养。

(1)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应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应用数字化教学环境。比如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用实际的案例视频或动画等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课堂教学课与网络教学、远程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

(2)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现代数字视音频摄录技术,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全程摄制下来,并上传至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中,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或点播的方式观看,便于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对相关的技能要领反复学习,以达到教学能力要求。

3.3 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技能。因为,幼儿的教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其他层次的教学工作,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管理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懂得基本教学活动的实施,还要具备相关儿童心理活动掌握与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对于专业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了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外,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数字微格教学系统加以训练,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理论学习与基本操作

数字微格教学系统有其自身的操作流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之前应当由实践操作人员进行短期的理论与操作培训,以便能够灵活应用微格教学系统开展教学能力训练。

(2)专项技能讲析

完整的教学过程有很多教学环节,而且每个教学环节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在实施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之前,指导教师应当将各项教学技能的含义、应用方法及技术要领等详细地对受训学生进行剖析。

(3)教学系统设计

确定了某一项训练技能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感兴趣的某一课题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流程设计,并撰写微格教学教案,教案力求详细、完善,以便提高训练效果。

(4)教学实践及全程记录

完成教学系统设计并撰写好微格教学教案,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核后,就可以安排听课、评价等人员共同实施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并作全面的视频记录,以便为后期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提供完备的视频依据。

(5)受训视频观摩及评价

受训学生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后,可以通过观摩受训视频进行综合评价,受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教学技能进行改进,以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目的。

4 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关乎其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在教育信息化程度日益完善的情形下,各类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院校与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利用数字化教学系统进行学前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应用与研究,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湖北 十堰 442000)

第7篇

以研促教 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的主流话语,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学历水平、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国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扩展和壮大,教师教育阶段的师资培养是否能从源头抓起,以及如何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目标,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品位,成为现今人们较关注的问题,也必将成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趋势,而这一问题让我们最终追溯思考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以下简称四川幼专),学校升格初期,对该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一般性要求方面整体水平较好:如在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也就是教师职业准入方面普遍较好,新教师来自国内各大师范高校,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续学习,也具有合格的教师教育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等。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特殊性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除部分教师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更多的教师是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扩展而新加入该专业的新鲜血液,普遍缺乏对学前教育领域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了解,而学前专业教师队伍庞大、涉及学科种类复杂、教师自身专业领域差异大、教学任务相对繁重,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重新接受系统学习提高和深入幼教实践的机会,尤其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研究成果、国内外幼儿教育现状以及幼儿早期教育的市场化、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深入学习体会。归结起来其核心问题是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教育规律及当前学前教育社会现状的认知不组、研究不深等造成,而这恰好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应有的特殊化要求。

二、“过渡期”教学与科研的重心转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高校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并且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虽然在实践中一个人身上很难达到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完美境界,但不管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两者都是“共生互补”的关系。作为“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过程中升格的高专来说,虽然有多年幼儿师范和大专教育实践的办学基础和优良传统,但毕竟存在“转型”期的繁重任务。总体来说,过去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不够、教育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更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幼教一线搞教育科研,对于那些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再教育与培训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特殊性发展。为了顺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进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几年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以实现教师工作发展的中心从教学渐渐向科研转移,形成“以研促教”的浓厚氛围和研究局面,培养科研意识,提高教育质量。

三、四川幼专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1.以发展科研为契机,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办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教育科研的投入,除直接将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课题的奖励、教师培训等常规项目,更加强了计算机的配备、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学校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积极构建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校园内免费向教师开放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各系部都建有学前教育学科教研专栏,通过网站专栏宣传学前教育相关信息和理论、课程改革,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利用网络视频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育艺术,既培养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更开阔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视野,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以打造研究中心为平台,鼓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幼儿教育研究

学校相继成立了四川省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白马藏族文化研究中心等,在省幼儿发展与研究中心下设置学前教育、儿童心理与发展、幼儿园管理、早期教育研究等若干研究室,挂靠各部系,集中优质资源,群策群力,收集和整理文献信息、购买资料、举行小型学术活动、外出调研和工作交流、课题预研、指导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营造科研氛围,协助教师个体的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工作,形成学校内多层次、多领域的科研局面,引导教师密切关注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发展心理学、婴幼儿发展、早期教育以及幼儿园管理等学科发展动态,鼓励教师结合学前教育热点问题做蒙氏教学、幼儿园游戏、幼儿早期阅读的潜能、奥尔夫音乐等在幼儿园应用的研究,重视探索与建设具有自身地域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并尽可能与国内普遍特点和国际惯例接轨,从而让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之上。

3.建立精细的科研奖励制度,促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

学校相继出台了《学校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与《学校科研项目奖励细则》,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心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一方面通过校内学术委员会组织校级课题申报的资格审查与评审,学校每年向各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下达不同的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必须参研1~2项省级或国家级课题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必须主持并参与市或校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鼓励新教师申报青年课题,纳入工作岗位职责,也纳入年终教师工作的评估,在今年在研省级以上课题中与幼儿教育研究有关的占三分之二,而在学校立项的27个校级课题中,95%以上都是各专业教师结合把自身专业与幼儿教育结合而成的课题项目,以制度形式出台的科研奖励细则,详细规定个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的奖励措施,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既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又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4.开展主题型的的教育研讨活动,大力倡导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它包括不断认识思考“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也包括实践操作层面的反思,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途径,是所有专家型教师必备的品质。学校定期以学科教研室为单位,以主题研究为中心,采用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方式,灵活确定主题,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法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反思,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建立了一个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系,精心打造了“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学前教育专业的精品课程。教师渐渐向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目标靠近。

5.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校本培训”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除常规的新入校教职工培训,学历培训、课程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近两年“校本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是以教务处和科研处牵头,由各部门和系组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理论与实践培训,以提高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研究和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专业知识培训与幼儿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教师师德、教师职业情感、现代教育理论、新纲要解读等。培训方式多样化,包括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以老带新、幼儿园现场情境观摩、外出访问考察、与兄弟校联谊等,这些培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直接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周边幼教机构的教育资源,既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培训方式,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6.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深入幼儿教育一线开展实践研究

为了弥补学前专业教师对社会需求和幼教实践的了解不足,促进他们深入幼儿园、服务幼儿教育,提高他们在教育科研及人才培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求从事该专业各学科教师必须深入所有校内外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指导和实践研究工作,校内基地包括规划中的附属幼儿园,已经建成的学前教育研究室、心理实验室等,校外基地包括所在地区和周边市区40多所幼儿园和幼教机构,还有两年来和各地市州建立的继续教育基地。教师通过承担学前专业学生的常规见实习、综合训练、实践锻炼、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校外继续教育基地等的外出授课、实践指导等工作,大大增强了和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儿童发展与教育咨询机构等的了解和交流,达成多项教学研究长期合作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相信,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四川幼专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是积极而有价值的,也期望能为高职高专教师师资培养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明远等.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柳海民等.试论教师专业化及其专业化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5).

第8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案例研究;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

运用电子白板教学,具有互动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符合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比传统教学更能吸引孩子;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和以往不一样的课堂经历,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一、培训――掌握电子白板优化集体教学中的功能

电子白板的功能很多:幕布、魔镜、拉伸等等,这些功能对幼儿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可是,教师要想灵活运用,非一日之功。幼儿园的教学研究只有教师全员参与,理论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去探索,才会有所收获。从研究开始,教师便开始大量查阅、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制定了分级参加培训的方案。园长赴省进行一级培训,骨干教师参加市内二级培训,请电教馆专家到园进行三级培训。园长不仅在培训中学习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而且将先进县市幼儿园电子白板观摩课录下来,到园内再进行二次研讨。如中班数学活动“排序”,教师在新授三种图形或颜色交替排序时设计了给“小兔铺路”的情境,教师以小兔的话引出排序问题,教师做工程师示范给小兔铺路,营造真实的体验场。然后请孩子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个别进行排序,经验上以点带面,最后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做项链”来巩固排序经验。教师通过交互式白板方便地解决了教师示范、幼儿个别示范操作的难题,与幼儿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与经验共享,很好地利用和展示了教具。用大量的教具进行演示,不如电子白板简单地拖动让孩子一目了然,活动效率也更高。

让教师在培训、观摩中有所收获,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自觉地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的应用,帮助教师从资料库里找出相应的资源。针对教师们对动画课件制作的难题,幼儿园与软件示范园合作研究,利用他们提供的技术指导,制作动画课件并进行相应的动画制作培训,进行实践案例,实现资源共享。只有教师全面掌握了电子白板的应用功能,才能更好地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促进幼儿课堂教学高效发展。

二、案例――领略电子白板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第一阶段的研究是“领域不限,课题不限”,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兴趣爱好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教学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教学研究是否适用于每个领域,是否幼儿园五大领域都能应用。每个教师一学期进行一堂课的课例研究,在集体磨课、观点碰撞中形成优秀案例集。在这一阶段,主要评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运用是否恰当,是否为用功能而用功能,是否给教学活动增色。这一轮的研究,五大领域除了体育,其他领域教师都有涉及,在集体智慧的打磨下,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及与幼儿的互动性很好地挖掘出来,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中班数学活动认识6,教师创设了水族馆的情境,在白板上让5条鱼变成6条鱼。请幼儿仔细观察水族箱里原来有几条鱼,变了后成了几条鱼。最后幼儿自由讨论6是怎样形成的(让幼儿在讨论中得出结论:5个添上1个就是6)。在认识数字6时,让6形象地变成哨子并发了哨子的声音,再让孩子们找一找谁是数字6,给数字6做上记号。让幼儿理解6代表的实际意义时,让孩子6个一组自由组合,教师给他们拍合影,再把刚拍的照片连在白板上让幼儿一起欣赏。在这个案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直观性、互动性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了。如果这一活动再进行一课三研,其他的执教教师可能又会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其他功能。

第二阶段的研究是“指定领域,一课三研”。这一阶段的研究是看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与活动设计的有效整合,恰当有效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形成可以共享的优质教学案例。选材来自于主题领域,为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服务。如南师大整合教材大班下学期第二主题“相反国”儿歌《颠颠倒》,年级组一起将儿歌中六句颠倒现象制作了六个动画。将这六幅动画作为素材,进行活动设计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的优化组合。年级组三位教师备了三节课,每节课再进行一课三研,最后每一节活动设计研磨成一节优秀活动设计。三节活动精彩纷呈,功能使用顺序、方法、互动操作都不一样,符合各自的教学设计。其中一节课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这样使用的:第一环节,看图找错,初步感知儿歌。将《颠颠倒》儿歌的FLASH课件音频素材添加到班班通――文件夹“Audio Library”中;接着在白板模式下打开图库中的音频库,点击其中的动画课件让孩子欣赏动画儿歌画面,观察图片,找出图片中的“错误”。第二环节,学习儿歌,体会幽默。将儿歌中6附图用电子白板出示,利用上、下箭头将前后页面打开,让幼儿观看,学说儿歌。接着依次出示6幅图,在白板模式下,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幼儿体验想象儿歌中动词运用的准确性。最后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拉功能,请幼儿操作还原成正确内容,创编正确歌。第三环节,分组讨论,创编儿歌。6个小朋友一组,大家一起编颠倒歌的句子。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即写即显功能,将幼儿创编的儿歌内容展示在电子白板上。活动中幼儿思维踊跃,乐于与教师幼儿进行互动,彰显信息化教学强大的魅力。

三、比武――提高电子白板优化教学课堂的水平

教学比武是为个人搭建起快速成长的平台,是教师个人“美”的风采展示,更是小组集体“美”的智慧体现。它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创设环境,为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跟进搭建平台,形成一个善于理解、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小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参加省、市电教馆每年举行幼儿园信息化水平比赛,进行优秀课件、案例的评比,这一切都来源于幼儿园的层层筛选,来源于教师的一次次备课、上课、集体反思、个人反思和调整。在整个活动中,每个教师都能收获颇多,在上课、听课、评课中成长。如绘本活动“小真的长头发”,在一次次磨课中,将遮盖、拖拉、放大、聚光、幼儿互动性操作用得尽善尽美,推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集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四、建库――充实电子白板优化教学课题的资料

第9篇

1月14日,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召开了“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研讨会”,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基教二处副处长马可应邀出席,各区县教委装备部门主任和市设备中心副科长以上人员等同志参会。

会议研讨中,各区县对市设备中心总结了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并结合自身的情况谈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构想,积极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言献策。对于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教育装备教育教学适应性评估,各区县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

2014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将结合首都教育发展大局,在教育装备工作面临“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以建设配置为主要内容向以管理应用为主要工作内容、以保障服务教育教学为主要功能向以引领促进教育教学为主要功能”三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增强服务政府宏观决策的能力、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服务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能力,与区县形成融合互动、典型引路、重点推进的工作态势。(来源:北京教育装备网)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与北京维克多冠程教育科技有限

公司合作成立“幼儿园信息化教

育资源研究中心”

1月3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北京维克多冠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协议,合作成立“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项目研究。

“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在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设计、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软件系统构建以及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为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的战略目标,推进幼儿园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幼儿园保育与教育质量做出贡献。(来源: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杭州学校体育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制定全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要求全市有条件开放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达到100%。

办法明确,各区县政府、杭州经济开发区政府是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责任主体;乡镇(街道)政府、社区居委会具体实施所辖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各区县政府要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列入政府对乡镇(街道)、社区督查内容,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管理人员、场地维修、设施配置和更新、公众责任保险等经费。

杭州市要求,各社区(居委会)要为每所开放学校至少配备管理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各1名,具体负责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期间的管理和科学健身的辅导工作;各中小学校免费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时间,工作日每天早、晚相加不少于3个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天不少于6个小时(特殊情况除外)。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宜宾县2013年投入2215万元

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

2013年,四川省宜宾县投入2215万元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据了解,该县2013年争取省薄弱学校建设项目经费562万元,省配图书360万元;县一中、二中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专项资金600多万元;公用经费县统筹投入850万元。其中,图书装备近18万册36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555万元,电教设备投入1300万元(配备478套班班通项目,12间网络教室,780台教师办公电脑,56套宽带网络设备),完成24所小学、10所初中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

为加强技装的管理和使用,宜宾县分5个片区对各校的分管校长、装备管理员进行了现场培训,参训人数达1800人次,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来源:四川教育网)

遂昌县2013年安排54万元专

项资金提升中小学图书装备水平

近日,由遂昌县财政拨款与学校自筹相结合配置的6万余册图书全部到位。

据悉,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遂昌县针对农村中小学图书单一陈旧问题,加大中小学图书装备投入力度,着力提升中小学图书装备水平,2013年安排546 720元专项资金(其中财政划拨330 680元,学校自筹216 040元),按“初中生均40元图书,小学生均30元图书”的配备要求,由学校组织人员到省“书香校园”图书目录网选书。目前6万多册图书已分批配送到27所中小学校,惠及1.7万名师生,进一步提高了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图书装备质量,受到了全县中小学校师生的欢迎。(来源: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青岛368所中小学达到

市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对2013年申报现代化学校的中小学进行了评估验收,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等368所中小学达到了青岛市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在368所达标学校中,市教育局局属学校3所、市南区14所、市北区29所、李沧区16所、崂山区21所、黄岛区25所、城阳区27所、即墨市68所、胶州市51所、平度市54所、莱西市38所、青岛开发区18所、高新区4所。

2013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普通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千余所中小学启动了现代化学校建设,力争2015年全市8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达到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2017年达到95%以上。

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包括办学思想、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实施、素质培养六方面,代表着今后几年该市普通中小学改革方向。(来源:青岛市教育局)

陕西首个“儿童安全体验教室”

在西安落成启用

1月15日,陕西首个“儿童安全体验教室”在西安落成启用,在安全体验教室里,孩子们通过体验活动学习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救互救。

这个安全体验教室是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西安市妇联联合成立的,旨在通过情景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为中小学生普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知识,树立危机概念。红绿灯、灭火器、急救包扎模型等模拟演练设施首次出现在学生的教室里,墙壁周围还被贴上了安全知识展板,并安装了“电子安全宝典”“安全小博士”触屏电脑,体验教室利用网络和实地结合的模式,完成安全课程的选课、教学等。

目前,全国已设立了130余所“儿童安全体验教室”,老师均需接受过正规专业的培训。据了解,陕西首个“儿童安全体验教室”将把儿童安全体验课程纳入课堂,每周至少开设两次。(来源:新华网)

河南教育援疆投入3.15亿元

项目完工率超过80%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消息,河南教育援疆工作开展3年来,共安排援疆资金3.15亿元,占该省2010—2013年援疆资金的22.14%,超过了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援疆资金不低于本省援疆总资金20%的要求,目前援疆项目完工率超过80%。

3年来,河南共接收6批317名哈密教师赴豫培训进修,选派128名河南教师赴哈短期支教。支教教师在哈密工作期间每人每周平均完成10节以上的高标准教学课,开设各类主题讲座百余场,公开课400多节,当地参与听课观摩的教师达万余人次。

2012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哈密地区教育局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启动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共同探索跨省、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之路,这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跨省区试点。(来源:中国教育报)

辽宁已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

资源全覆盖

2013年年底,辽宁省已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据悉,辽宁省共有176个教学点。截至目前,全省开发和征集的400G小学阶段各学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已直接存入计算机,并一同配发至各教学点。

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下简称教学点项目)建设是辽宁省2013年推进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教学点项目是为每一个教学点配备卫星天线、计算机、电视等设备,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据了解,辽宁省的176个教学点分布在鞍山、丹东、锦州、阜新、辽阳、朝阳等六个地市,其中朝阳市150个,占全省教学点的85.2%。教学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入18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3万元,辽宁省自筹近60万元。(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3年全区教育经费

投入首次突破百亿元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消息,2013年教育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14.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