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教学笔记

时间:2023-06-05 16:08:34

导语:在高中教学笔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教学笔记

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政治;政治教学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工具是黑板、粉笔和教科书,课堂上教师利用这些工具面对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持续了很久,但并不符合当今高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随着教学改革的呼声,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它结合微机、投影仪以及音响等为教学工具,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囊括大量的时政热点、新闻、事件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了灌输式的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新颖、直观和内容丰富,而且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时间。

高中政治教W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并记笔记学习相关知识,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中学生喜欢的东西大多丰富多彩,单调和枯燥的课堂讲解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长久下去就使他们不再喜欢政治课,影响了他们政治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学效果不好,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和学习,考试时仅凭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又很快忘记了,政治教学成效不明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各种材料,学生感到新奇,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2、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许多高中政治教师都想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不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也容易出现弊端。

2.1 课堂内容过多

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量比较大,课堂上教师不知不觉就加快了教学速度,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节奏。假如学生的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信息量既多又快,学生记笔记不完整,会影响他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传授的时间比学生感知知识的时间短,就是教学节奏过快,就容易出现学生感知知识不充分,理解不透彻,对知识的疑问就会不断增多,往往就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教学中“人机共灌”,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

2.2滥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应用于教学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想通过文献材料、图片以及视频充实课堂,并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忽略了教学的实际需要。过多的多媒体内容使课堂容量过大,结果不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比如,有些教师为了使课件美观,经常会插入一些图片,尤其是插入动画,这些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却忽略了课件真正的内容。

2.3 误用无效媒体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却降低了教学效率。比如,有些媒体具有相似的作用,一起用时就显得重复,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有些媒体文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没有教师足够的引导,学生感到很突兀,无法接受这些知识,课堂上简单地展示并没有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有些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展现了美国选举的图片,就直接跳到文章的下一节,让学生自己联想有关美国选举的知识,这明显是行不通的。假如展示时进行必要的讲解,提出具体的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提问并总结所提的问题,就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4师生关系没有定位好

在新课改要求下,为了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课堂上要转换师生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并不信任学生,依然坚持讲解全部的知识点,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僵化了课堂气氛。相反,有些教师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退到二线,只在课堂上提问,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无所适从,不清楚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容易走错方向。

3、多媒体技术弊端的克服

3.1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师使用多媒体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追求其形式上的教学,忽略了多媒体技术具备的优势,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每种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需要取长补短。假如生搬硬套,有些政治教学不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时往往收不到期望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要结合课程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3.2 发挥每一种媒体的优势

每一种媒体只对某种教学以及学习效果有效,全能媒体是不存在的。在实际应用中,每种媒体都有无法避免的局限性,对有些教学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在有些教学情境中,这一种媒体或许又比另一种媒体的效果要好。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可能用上所有的媒体,使用时要结合教学目标扬长避短,媒体的选择重在精而不在多。

3.3 提高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角色,协助学生学习。比如“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政治教材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我国的政体、组织机构、机构职能等。像这种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所在市的政府机构设置利用网络课件为学生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亲自查找资料,并做好问卷调查和汇报。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国际上的高职教育模式

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来自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OECD国家平均有46%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其中新加坡和瑞士的比例特别高,达到65%,德国略高于平均水平,达到[2]48%。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特点各异,总结起来主要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和加拿大的CBE模式为代表。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强调“双元”,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文化知识学习,同时由企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训,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最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培养不再是学校的责任,而是由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对学生实施三重负责制。这种模式下学生同时接受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职业培训,实践类的课程教学基本上都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也具有双重身份,即学校的学生和企业的学徒。在这个机制中,学生需要通过两种不同的考试,即学校的理论考试和企业的技能考试;毕业时学生能获得两种不同的证书,即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

(二)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英国的教育体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设计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和普通教育的等值互换,使得学生可以多元转换。英国最著名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三明治课程”,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会有一年的时间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但是最后一年必须回到学校进行理论学习。这种模式加强了学校和产业界的联系,使得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为企业服务。这一模式里虽然也涉及到企业,但是企业并不正式参与到教学计划中,也不参与学生的管理,是一种松散的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

(三)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TAFE是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的简称,所以TAFE的目标不仅仅是对在校的大学生,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终身教育为理念,为各行各业提供具有高文化、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TAFE模式具有全国统一的资格证书框架,包含义务教育以后的所有教育及培训资格认证,具有统一的标准,证书全国通用,有利于学员的就业。和一般的职业证书不同,TAFE的培训从实际出发,特别注重学员的知识应用,强调技能的获得。TAFE的课程均以行业需求而设立,以行业的能力标准来开发,有一个大致的培训包,然后再与特定行业标准和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进行组合和修正,使得统一的资格体系可以与特定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四)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

美国的职业教育以社区学院为代表,两年制社区学[3]院的发展是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伟大革新。社区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它既能提供具有副学士学位的课程,为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又能提供以职业为导向的针对学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长期课程和针对有经验的在职人员的短期培训。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体现终身教育的特点。

(五)加拿大的CBE模式

CBE(CompetentBasedEducation),即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CBE模式的核心在于由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团队来提出核心职业能力,并进行核心能力的分解,以这些分解后的职业能力作为目标设计课程,使得课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出真正可以为企业所用的职业人才。在CBE模式中,职业分析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职业分析表由行业中的专家对某行业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出核心能力,并把核心能力分解为综合能力(一般8~12个),每个综合能力再分解为专项能力(6~30项),专项能力有详细的说明。学校根据这些分解出来的专项能力设计专业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的不足

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各有优点,如德国的双元制,强调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英国的工读交替式,课程实用,学习灵活;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由政府直接经营和管理,文凭公信力强;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有的放矢,很好地结合了地方经济;加拿大的CBE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与之相比较,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则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由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构成,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类专业,但是不少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趋同。会计类的专业人才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学术型、专家型和技能型。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一般涉及到专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并且要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重点,与本科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形成错位竞争。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培养的人才在实践能力上没有侧重,造成毕业生没有竞争力。

(二)实践课程偏少

由于教学目标定位的不明确,所以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侧重,实践课程偏少。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强调实践性,根据特定行业和职业的目标要求,设置了很多实践性的课程。一些学校实践类的课程甚至直接在企业里完成,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而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虽然也设置了如手工实训、纳税申报一类的课程,但教学期间太短,且不是作为主要的课程,学生只能对实务略有了解,还不能做到掌握。而且模拟的都是一般制造业企业,并没有涉及其他一些主要行业,例如金融业、服务业。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属于“双师型”人才,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有利于教师传授一线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以后就在高校工作,没有行业工作经验。虽然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也开始引入行业专家,但是因为学校的待遇与产业相比显著偏低,而且目前的职称体系也不利于企业专家在学校的后续发展,造成行业里真正经验丰富的专家不愿意加盟学校。此外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没有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

(四)校企合作的专业性不强

不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式”还是澳大利亚的TAFE制度、加拿大的CEB制度,都能找到企业参与的痕迹,或直接到企业去实习上课,或者有相关行业的专家制定职业能力目标和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而我国高职院校虽然也强调学生去企业实习,但是实习的专业性并不强。特别是会计类的专业,不是体力工种,不能和企业形成整班式的实习。如果真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与专业有关的岗位实习,需要大量的合作企业,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不具备如此多的合作企业。除了合作企业数量的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流程并不清晰,往往造成学生在企业里没有明确的指导老师,或者只是名义上的导师,没有在实质上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进行指导。

三、国际经验在我国会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一)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还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另一种是想利用职业技能顺利就业的学生。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该多样化,既能为一部分想继续求学深造的学生打下基础,也能够使另一些想通过学习获得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学生轻松就业。对于前一类学生,在注意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安排理论知识扎实的老师担任导师,帮助这些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继续深造。后一类学生即希望利用职业技能马上就业的学生是职业培养需要特别关注的,应该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

(二)引入职业能力目标,有的放矢

加拿大的CBE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学校的课程都是根据企业需求来制定的。特别是在CBE模式中,先由行业专家提出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然后再由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后的目标是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学校输出的是学生,企业是学生的雇佣者,考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且尽量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的第一要务。可以考虑引入CBE模式下的职业分析表,请企业中的专家用职业分析表来分解技能型会计人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并按照不同的行业略有区分。然后按照这些企业所期望的能力来设计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课程结构。

(三)推进案例式教学,融会贯通

在中国现阶段,不可能让会计专业的学生用整年的时间到企业去实习,但短期的实习接触到的实务有限,所以引入案例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案例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相关的会计案例,把复杂枯燥的知识点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情境进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案例学习中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别适用,因为会计专业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知识点看似零散,但都是在一个会计主体里发生的,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体现。会计学科中的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都是有内在关联的,只是在课堂上宣讲单一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如果能引入专门设计过的案例课,把几门课程间相关联的知识点理清,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有很大的好处。

(四)加强校企合作,学以致用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合作;兴趣;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理念。而高中地理比较法是一种简单明了,对比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核心是对知识概念的梳理和整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书本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至此,本文就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将地理比较法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所要注意的问题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1.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中地理是一门逻辑性、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区域性较强的自然学科。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知识就要全面地对地理概念进行总结整合,有效地引入地理比较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介于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知识的多样性,地理比较法也十分多样化,包括类比法、借比法、纵比法、中心内容比较法、横比法和综合比较法六大类。这几种比较法可以很好地将地理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简单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各种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中的数据统计比例如表所示。

而多样性的地理比较方法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地理概念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与区别性很好表示出来,并在日常教学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强调。将生活中的实例更合理地引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熟练地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同时,这种引入多素材、多资源的对比教学方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地理比较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应用地理比较法时就要灵活地结合其他地理逻辑方法,增加教学模式的多元性,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我们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水圈和水循环”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书本知识对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进行讲解。然后引入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而让学生总结洋流对渔场的影响。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地理比较方法,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将四大渔场的地理所在图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的地理位置分别在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这种比较方法就可以直观地再现这几大渔场的共性,进而总结出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得出洋流对海洋产业的影响规律。但是,仅仅借助比较法将各种渔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还不能全面地再现其规律。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再现各种渔场的地理特征环境。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围绕学生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知道,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有自己的判断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展开教学互动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知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时,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时,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比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破坏程度。但是,很多城市的学生对于环境的破坏意识不强。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城市生活,对于水资源及土地环境的泛滥砍伐意识不够强烈。而农村的孩子对于环境的破坏意识更强。因为当前农村很多地区存在乱砍、土地资源荒废、河流污染的现象,对农畜牧及人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数据图表直观地将环境破坏前后的影响展示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认知水平均衡。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3.总结

综上可知,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及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引入地理比较法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设计推广;围绕学生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第4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比较教学法;运用

对于比较教学法的认识

比较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通过比较来认知异中之同,就是认识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通过比较来辨别同中之异,就是认识事物的个性,即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知同”才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辨异”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通篇讲授,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地和更深层次地把握教学内容。但是,如果我们运用比较教学法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求同求异,比较鉴别,就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在更开阔的背景、更深刻的层次上把握本质特征,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较教学法就是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异同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其本质差异。比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一改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中早已被广泛应用并加以研究。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既有文体的比较,又有意境、情感、表现手法、文章结构、字词句的比较,更有对比较类型、比较方法的研究等等。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由此看来,比较教学法是一种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的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

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教学法。

财务会计学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的统一,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必须条件。比较教学法的特征限定了运用比较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即教学内容既有相关性、相似性,又有相差点、相异点。相同是比较的基础,相异是比较的结果。

提到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化解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难点;缩小课程的实践性与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少感性认识之间的差距;加强实践性环节,创设模拟实训等接近实践的环境,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等等。而理论课教师经常考虑的是如何巧妙地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精选案例、习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分析,而很可能并不会马上联想到其实很常见的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相似性,同一事项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无处不在,因此,比较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在此,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越丰富,运用比较教学法就会越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如何在财务会计学

课程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求同比较,找出规律将相同的知识放在一起,使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与存货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的跌价准备与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之间进行类比,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准备的目的相同,都是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做法相同,都是先一方面计入费用而另一方面计提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这种求同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对于在复习课中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非常有效。

求异比较,揭示变化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差异。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揭示出这种差异。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大量、广泛的存在着,使用频率也远远超过求同比较。例如,将固定资产的两种加速折旧法——年限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放在一起做比较,可以非常明显地得出两大不同:一是净残值的处理不同,前者是先扣除净残值,后者是在最后到期前两年扣除;二是递减的方式不同,前者是余额不变,每年的折旧率在递减,后者是每年的折旧率不变,但是净值每年在递减。通过求异比较,能够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地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不同,领会其精髓。转贴于

,找准关键对于有些内容的比较,求同是为了简化事物的次要矛盾,依此类推;存异是为了找准关键、突出难点。例如,对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通过对委托方收回后是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还是准备直接销售的比较,先找出“发出加工材料”与“收回加工物资”这两笔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两种情况下是完全相同的,这样既省去了重复记忆,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再通过比较很自然地得出前者应交的消费税可作抵扣,应作“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的借方,而后者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销售时不再重复交纳消费税这样的结论。从教学实践来看,,找准关键的比较方式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也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

选优示错,变通比较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安排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比较、提出质疑,学生却“深信不疑”。原因是学生不知如何发现问题而感到无从下手。没有比较也就没有所谓的分析归纳。在此,对于一些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内容繁多,不容易记忆的项目,可采用教师引导、提出备选答案,让学生比较体会最终选优的方法。例如,关于离退休人员的医药费开支如何处理的问题,可由教师列出“管理费用”和“应付福利费”两个备选答案。这样既可降低难度,又能帮助学生比较分析,结合会计原则得出结论。再如筹建期间的借款利息开支是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还是“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选优辨析,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并触类旁通。另外,在进行比较教学时,为了把知识教活,教师可以故意出错,让学生在指出教师错误的同时获得强烈的成就感,由此加深对这一关键问题的印象。这是比较教学法中的另一种示错变通。

由于比较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全书甚至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全部课程。不单考虑“点”上的内容,更要顾及“线”和“面”,甚至其他学科和课外内容。同时选准比较的内容与方式,真正实现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的目的。应注意避免无需比较的内容,例如原本就不难理解,或彼此的异同点都很少的内容,以免做无用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由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两部分内容构成,一般先进行事业单位会计的学习,再进行行政单位会计的学习。由于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分属于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两者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下,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而企业会计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较为困难,不易于接受。因为在前面的专业课――《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以企业会计为基础学习的,学生已形成固有思路,遇到问题,总是自然而然地采用原有思路去解决。很多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后,还是感到很困惑,他们依然难以将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进行区分,常将两者混淆,张冠李戴,如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将企业会计的科目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学习法”,将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进行比较教学,突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加强印象。

一、在事业单位会计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学习法,将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特别是工业企业会计作比较

(1)从核算原则上作比较。企业会计采用的核算方法是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种双轨制的核算方式亦是目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最大特点。权责发生制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不论其应否归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2)从核算特点上作比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特点是引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而企业会计并不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引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进行核算,如题:某单位购买业务所需的材料,用财政授权支付凭证支付(不用现金)5 000元,分录为:

借:材料 5 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 000

当行政事业单位收到上级拨款200 000元时,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0 000

贷:财政补助收入 200 000

而在企业会计核算当中,应分别为:

借:材料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000

企业单位会计核算是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这也是企业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最大不同之处。

(3)从核算方法上作比较。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在前期课程中已进行了学习,学生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能,在遇到业务处理题时,已形成了固定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进行实务分析时,因思维定式原因,自然而然地按照企业会计的思路来处理,此时,教师不要贸然阻止,打断思路,而是要因势利导。在学生用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解决了问题后,教师再讲解事业单位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将其与企业会计方法作比较,达到融会、理解、强化的目的。下面,以几个常见业务为例进行分析。

①职工预支差旅费业务。例题1:某事业单位职工肖建预借差旅费3 000元。

1)由学生自己作答解决,多数学生解答如下:

借:管理费用 3 000

贷:现金 3 000

2)教师讲解正确的核算方法,并着重强调二者的不同之处及之所以不同原因。

借:其他应收款――肖建 3 000

贷:现金 3 000

②应收账款的核算业务。当事业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材料、提供劳务、开展服务取得收入时,核算方法如下。例题2:某事业单位5月4日向东大公司提供劳务收入10 000元,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是2/10、1/20、N/30,要求根据当天凭劳务结算凭证,作出账户处理。

1)由学生自己作答解决,多数学生会如此解答:

借:应收账款――东大公司 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2)教师讲解正确的核算方法,并着重强调二者的不同之处及之所以不同原因。

借:应收账款――东大公司 10 000

贷:经营收入 10 000

5月10日东大公司付款,收到款项9 800元。

1)由学生自己作答解决,多数学生的处理:

借:银行存款 9 800

财务费用 200

贷:应收账款――东大公司 10 000

2)教师讲解正确的核算方法,并着重强调二者的不同之处及之所以不同原因。

借:银行存款 9 800

经营收入 200

贷:应收账款――东大公司 10 000

在以上二例中,学生与教师采用的核算方法分属于不同的核算体系,学生采用的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体现的是企业会计的核算思路,教师采用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这是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与解题思路。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时,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可以理解的。教师此时将两种核算方法进行比较,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适时引入新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更易于理解,印象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对比法的不断应用,加之持续练习,在不断深入学习后,解题思路从混乱到清晰,解题技巧从生疏到熟练,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将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在行政单位会计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学习法,将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作比较进行学习

由于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同属于一个会计核算体系,所适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原理相差无几,学生在学习了事业单位会计后,再进入行政单位会计的学习,会感到轻松许多。以上例题1中职工预借差旅费业务为例:某行政单位职工肖建军预借差旅费3 000元。此时应作分录:

借:暂付款――肖建军 3 000

贷:现金 3 000

与例题1中事业单位职工肖建预支差旅费业务相比较,学生会发现两者虽然业务相同,核算方法相同(均为收付实现制),但适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却不同。因此,在行政单位会计教学中,应用比较学习法,将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将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深入理解。

三、在同一核算内容的业务中采用比较法学习

即使在同一核算内容的业务处理中,采用比较学习法,效果亦更佳。

例题:某事业单位销售一批产品给康利公司,货已发出,价款50 000元,增值税款8 500元,按合同约定两个月后付款,康利公司交给该事业单位两个月到期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58 500元。

借:应收票据 58 500

贷:经营收入 5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 500

当票据到期收回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58 500

贷:应收票据 58 500

以上为不带息票据的处理,此时,教师适时加入带息票据业务的处理方式,可使学生在同一业务中学习到不同的处理方法,加深印象。若票据为带息票据(实务中常为带息票据),利息为200元,应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 58 300

贷:经营支出 200

应收票据 58 500

由此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教学中适用范围广泛,可以说贯穿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比较学习法不但教会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学生普遍反响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利与弊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多表现在图形、文字、视频和声音等方面。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生动性、直观性、灵活性和形象性,在高校教学中广泛应用。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技术是对英语教学的创新和改革。运用多媒体可以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革新教学方法与内容,为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进而提高大学生英语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讲授的形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课堂形式枯燥、单一,教学内容抽象、僵化,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极为不利。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运用投影设备,通过PPT展示课件,能够应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讲解英语国家的生活片段和民俗风情,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体会多样化的西方文化,这一方面可以扩大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2.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喜爱,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视频,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口语表达或辩论。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在交流辩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3.丰富英语教学形式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格局的立体化发展,还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形式,拓展英语课堂的容量,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英语信息和文化。例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展示课件,还能够通过校园网为学生布置作业或引导预习,也可以将已学内容制作成光盘,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外,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立英语广播,或建立英语交流论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媒体工具自主获取英语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弊

1.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但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多媒体教学模式下,高校英语的教学进度相对较快,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日益流程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增加,但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却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需要花费时间演示课件,学生的个性展示时间就相对减少,这无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

2.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部分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直接展示知识点,进而对知识点进行单一的讲解,这根本无法引导大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和逻辑性分析。因此,这种形式下的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这种多媒体展示形式,并未完全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此外,多媒体教学涉及到的英语知识较多,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大,但英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织就导致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讲解完课件中的内容,不断提高讲课速度,甚少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更无法及时了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可以极大的增强英语课堂的高效性、趣味性。但与此同时,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弊端。因此,若要加强师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师不仅要精心准备课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中的问题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英语教学进度和课堂内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红梅.插上腾飞的翅膀——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J].考试周刊,2010.

[2]冯伟.多媒体外语教学优势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第7篇

化学教材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化学教材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并不是只有一种逻辑体系,也就是说,化学课程内容可以按照多种逻辑关系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这就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标多本”的基本涵义。[1]新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内容已经正式纳入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而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环境教育内容有系统的把握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2 中学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目前,中学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来进行,一是在已有的学科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二是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三是开展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三部分中,课堂教育是基础,在必修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主渠道。[2]教材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广泛,包括化学工业及化学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等各种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将化学教育与环境教育联系起来,并结合当今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介绍了绿色化学、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化学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3 三个版本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整体分布情况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三个版本教科书不同模块的实验数目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到:人教版中整体所安排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多,鲁科版最少。二者相差较大。而人教版与苏教版在实验个数安排上差别不大。[3]

(1)鲁科版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个数占鲁科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23.16%。

(2)苏教版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个数占鲁科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19.67%。

(3)人教版中《必修一》模块的实验个数占人教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22.14%。

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鲁科版安排实验15个,大于人教版的6个实验和苏教版的11个实验。《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三个模块,人教版与苏教版安排的实验个数远大于鲁科版安排的实验个数。尤其是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鲁科版仅仅安排一个实验。

实验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每一个实验课题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甚至每一个实验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过程学生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些实验探究的素材,以强化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4 结论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实验,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地进行吸收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无法密闭操作的,加强回收,通风或其它防护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改进有毒、有害实验,从理论到实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把敞开式装置改为封闭式,实验仪器生活化、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等,尽可能减少污染。课改之后,3种版本教材中的实验都体现中学化学实验发展趋势:化学实验趣味化、生活化、简便化、微型化、清洁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崔巧生.不同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8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中,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好坏。按照“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技术能力紧密结合,使得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衔接。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首先,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根据其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选择发展的方向,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其次,对在职的专业教师,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三,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教师到企业见习、邀请企业人员为教师培训等形式,拓宽教师了解职业岗位的渠道,增加教师职业岗位的工作经历。拓宽其专业面,提高其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尽快形成合理的学科带头人梯队;第四,立足岗位培训,把培训与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活动

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上,应当根据专业学习进度、认知规律,逐步有序展开各类实践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并对理论进行实验验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作。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条件设立相应的课程实验。

学生的第一任职需要离不开专业设备的操作技能,在校期间由于时间短、教学装备、场地等条件受限,在其技能培养目标上,应当立足掌握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有基础的有必要参加岗位职业技能鉴定。

综合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必须充分利用,对综合实习的内容、程序、组织必须认真设计,让学生通过综合实习能够学会所学专业的设备的综合运用,增强综合素质,更加体验贴近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

三、区分专业分别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手段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手段选择上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对于案例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训练、仿真训练、实装操作等实践教学手段合理取舍,既做到实践教学有的放矢,也可以缓解实践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

在综合实习实践教学中应当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平台建设目标应该当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在校学生实习及实训的需要,质量上要保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另外要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平台。

五、形成落实保障制度

(一)过程监控制度

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应当体现“以学为主,变教为导,学在导前,学导结合”的思想,实践教学活动要做到“事先准备充分、事后总结充分”。实践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准备充分,确实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利用率,避免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

由于实践教学活动运用设备频繁、教学场地多,有时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开展,因此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效果,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加强对于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监督。

实践教学活动,原则上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每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应当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二)奖惩激励制度

第9篇

关键词:档案学高等教育;中国;加拿大;比较研究;武汉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1引言

档案学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的重要责任,同时,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笔者选取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作为中加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两个典型机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加在档案学高等教育方面的异同与优劣,使我国档案高校明确自身优缺点,进行调整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立的档案管理特种教席,为我国档案学教育之滥觞。目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在教学水平、科研实力、教育层次等方面,均走在全国档案学教育的前列,是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极佳典型。196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图书馆学院;1981年,图书馆学院与历史学院合作开始招收档案专业硕士研究生,开了整个北美地区档案专业硕士教育的先河。1984年,图书馆学院正式更名为“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目前,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种类丰富的档案学研究生培养项目,包括档案学硕士、档案学硕士(原住民研究方向)、档案与图书馆学双硕士、哲学博士(档案学方向)等,且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进修教育,成为北美地区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典范。此外,2009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为ischools联盟第31位成员,这是唯一一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机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也是该联盟的成员之一。因此,二者在档案专业成立的背景、现实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可比性。

2中加档案学高等教育现状比较

2.1培养层次。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培养层次分为博士、硕士、本科教育三个层次。2003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武汉大学建立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招收档案学博士后高级研究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档案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完整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也可能由于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范围相对狭窄。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的档案学人才培养层次起点较高,从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始,向上延伸至博士层次。学院招收所有正规大学任意学科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进入档案专业学习,但学生成绩在本科期间至少在“b+”以上,同时,还招收外籍学生,为国外培养档案人才。

通过比较,我们可发现,两个学院在培养层次上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三个层次的培养模式,其中,以培养本科学生为主体,主要原因是我国各级档案机构数量众多,且社会整体档案意识不断增强,人才需求量大。而加拿大的档案学高等教育起点高,且可为国外培养专业人才,与加拿大总体教育水平高密不可分。

2.2培养目标。武汉大学档案学专业在不同培养层次其培养目标亦不相同:在本科阶段的教育中,要求学生“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信息机构从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在研究生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从事研究、敦学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注重学生“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硕士阶段,则主要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计划、实施和提升档案馆保存、组织和有效利用社会记录信息的能力”,注重对档案从业人员工作技能的培训;在博士培养阶段,主要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能够从理论和方法论角度丰富档案专业核心知识,通过研究创新贡献于信息学领域及其学科的发展”,意在提升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水平。

通过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国虽然都认为档案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加拿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而,直到博士层次才主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我国则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设置了不同的培养层次来贯彻这一专业教育理念。

2.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反映档案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选取了两个学院档案学硕士课程进行分析,课程设置详情见下表。

武汉大学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设置了《电子政务原理与应用》、《数字档案馆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学院设置了4个研究方向,包括:档案学理论与应用;电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现代化。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应修学分不少于28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10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至少2门),其余为选修学分。

自1981年设置档案学课程以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紧密结合本国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不断调整课程的设置。学院要求学生应完成48学分的课程,其中,24分为核心课程,24分为选修课程,以及一些0学分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等,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写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的要求上,中加两国存在较大差异,在我国,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是获得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而加拿大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是否写毕业论文。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档案与情报研究学院档案学硕士课程设置

通过两个学院硕士课程的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两个学院课程设置,均具有浓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武汉大学设置了许多与政务信息相关的课程,而哥伦比亚大学则设置了图书馆学相关课程。

2.4师资队伍。根据相关统计结果,近年来,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师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改善:从职称结构上来看,2000年至2008年,全国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档案学专业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由52人增至84人,增长约61.5%;从学历结构上看,2000年至2008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档案学教师数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6人增至2008年的129人,增长近4倍。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经调研,目前,档案系共有教师10名,拥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教师占整个师资队伍的8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0%。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除了拥有12名档案专职教师外,还拥有26位兼职教师,共29人拥有蹲士学位,占师资队伍的76%以上。兼职教师来自当地一些信息机构或大学图书馆、城市档案馆,拥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师资队伍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特    

色——教师的国籍构成多样化,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多国文化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沟通与交流。

3启示

我国档案学教育具有多层次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系统地培养档案人才,这是我国的优势。同时,也存在问题与不足,应进行一定的改革。

3.1在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化的前提下,分类型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saa”)在1982年和2004年,分别开展了对档案工作者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并根据得出的结果指导档案研究生教育和档案就业工作的开展,使美国的档案学高等教育取得r良好的教育效果,成为世界范围内档案学教育的典范。而我国与加拿大都没有档案工作机构为高校档案学教育进行类似的实际调研,并指导其制定培养目标,这是两国档案学教育的共同缺陷。

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分为本、硕、博三个层次,其中,本科教育是整个培养体系的基础,硕士、博士阶段均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为主。在本科教育阶段,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本科毕业后希望直接从事档案工作的学生,增加其专业技能性课程的比重,并为学生积极提供实习机会;而对有研究兴趣的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后期,就要注重他们研究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开设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生大都处于导师助手的位置,在导师确定的研究课题下,负责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显然,不符合硕士、博士阶段的培养目标,这也是制约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的瓶颈。

3.2课程设置在坚持特色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内容。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档案学课程体系中,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现了浓厚的“档案”特色,如,设置了《档案古文书学》、《档案文献管理与著录》等课程。由于其档案学专业是由图书馆学院与历史学院合作建立而成,因此,课程和培养项目的设置还体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该校档案与图书馆学双硕士项目中,要求学生完成档案、图书馆学两个学科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适应文档一体化、图书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工作需要的能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指导委员会提出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档案学高等教育要真正达到此目标,必须在保证学生学到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打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隔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也大都依托历史学或图书馆学建立起来,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学科发展的独立性,我们过多地关注削弱甚至消除与历史学、图书馆学有关课程,今后,我们应该适当增加这些相关课程的内容,达到“厚基础”的人才要求。此外,为了适应学科、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如英语、计算机能力。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强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在培养档案专业人才,特别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时,要着重加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