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6:08:37
导语:在测绘工程基本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讲好绪论内容,把学生引领入门
我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覃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测量》。教材第一章绪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来源于假设,概念抽象,学生难理解。学生一般是大一或大二年级,缺泛工程知识。怎样讲好绪论内容,把学生引领入门,将原理深入浅出,统领全课程,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1.1利用Google地球开始讲授绪论
打开Google地球,找到校园的Google地球上的图像,以及校园数字化地形图,展现给同学,学生对校园很熟悉,了解校园的地形分布情况,开始讲授测量学的定义,使学生对地物、地貌、地形以及地形图的概念一目了然;结合学校整体规划图以及学校在建工程,讲授测定和测设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施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变形观测,竣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从地球的形状、大小开始,讲授重力与铅垂线的概念,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的概念及关系,由此引入测量基准线和基准面的概念。抓住重点与难点,绪论的重点内容是确定地面点位(X,Y,H)的概念,难点是高斯坐标系的建立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三维坐标的概念:X=地面点到地球赤道的铅垂距离;Y=带号(前二位)+500KM+地面点到所处带中央子午线的垂直距离;H=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2总结绪论内容提示后续章节内容
总结绪论内容并讲授与后续章节内容的关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基本问题是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X,Y,H),这三个量不能直接测出,要通过测量高差、角度、距离间接求得。后续章节内容是三项基本工作的测量原理,仪器的构造,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计算方法,误差的基本知识等。课程的主线表示为“绪论——测量基本工作——控制与测绘——土木工程测量技术”。
2.综合理论教学内容
综合理论教学内容在于精心备课,教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是调动学生听课兴趣的基本保障。以确定地面点位(X,Y,H)为中心,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为主线,通领全教材。正确处理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传统教学方法,又要考虑现代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到与时代相应的测绘科学知识。
2.1整合传统测量内容
打破各章节的顺序和界限,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例如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重点讲授原理、仪器操作、观测计算方法;简单介绍仪器内部结构,仪器的检验与校正,误差来源等。一些内容可以不讲或让学生自学,本教材附有光盘,方便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讲授误差基本知识时,分析三项测量基本工作的误差来源、误差分类,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等内容。控制测量是本课程的难点,是三项基本测量工作的综合运用。在讲授本章节前,先回顾绪论中的测量工作概述,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原则有初步认识。在控制测量概述中,讲清楚什么叫控制测量?为什么要作控制测量?怎么作控制测量?再对照校园数字化地形图,把校园看成一个测区,讲授控制测量方法,控制点选点的要求,求控制点(X,Y,H)的方法,然后讲授具体的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控制测量的实质是求地面点的(X,Y,H),测区大小不同,精度等级不同;把全国范围当测区,在全国范围内作控制测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全国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概念。讲授地形图部分时,对着校园数字化地形图,讲授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2引进现代测量技术内容
通过对传统内容的优化整合,能节省较多的课时用于现代测量技术的讲授,内容包括全站仪和数字化测图技术,GPS原理与方法,GIS的基本知识,先进仪器的的原理复杂,但操作简单,采用现场示范或参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数字化、统一化和高精度化,让学生了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结合案例分析讲授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的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学校在建工程案例,讲授施工测量内容,通过讲解每个案例把相关知识串起来,带学生到工程项目上现场讲解操作,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留下牢固的印象。强调测量技术原理在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技术方法与土木工程施工的密切关系,注重吸取土木工程学科的成果,使土木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土木工程服务。施工测量按技术应用分为:工程用图、测设方法、工程测量、变形测量、和仪器检校;按工程类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线工程等五种类型。
3.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由课间实验和综合实习两部分组成。本校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0学时,课间实验为16学时(8个实验项目),综合实习为2周。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有限的学时情况下,必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的使用,仪器的安置、瞄准、读数、记录、计算等基本操作方法,仪器的检验校正、维护,获得测、算、绘的基本技能。
3.1明确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
课间实验内容分三部分:水准仪的认识与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与角度测量;全站仪的认识与距离测量。删掉了一些过时的,或工程实际中很少使用的项目,如钢尺量距、罗盘仪的使用等。水准仪测量部分开设了:(1)DS3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2)普通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部分开设了:(3)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4)测回法测水平角;(5)竖直角测量;(6)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部分开设了:(7)TOPCON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距离测量;(8)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测量仪器的检校列入看录像课程。调整了一些实验项目到综合实习中,如DJ2仪器的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每次实验对仪器性能的介绍、操作都在课堂内进行演示和讲解,采用教师手把手的演示和录像片、多媒体体课件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繁琐的文字叙述变为容易接受的感性操作,缩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根据专业特色按排实习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的综合实习是2周的停课实习,在校园内进行。实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是每个专业必作内容。控制测量——平面控制采用闭合导线,设6-7个点,角度用DJ6经纬仪观测二测回,全站仪测距,给定已知点坐标,按图根导线精度要求,计算各导线点坐标;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按闭合路线求各点的高程。地形图测绘——在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绘1:500地形图,每个小组应完成16个方格的地形测绘任务。另一部分是与土木各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施工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分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方向要求学生在已完成的地形图上作断面图、求土石方量、设计坡度线,简单房屋的基础平面图放样。(2)道路桥梁方向要求学生在已完成的地形图上作曲线设计和放样,纵横断面图测绘等。(3)规划建筑各专业要求学生能应用地形图作规划设计等内容。
4.建立合理的教学考核制度
土木工程测量的成绩评定分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理论成绩根据试卷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情况、课间实验、考勤情况等综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以组为单位进行,建立了统一的评价体系。将成绩评定分为多个部分,根据小组上交的资料,个人的成果资料,出勤情况,实践动手能力,实践知识掌握程度,仪器操作考核等方面进行评定。课间实验不单独计成绩,是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一般占理论课程成绩的30%,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仪器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等进行评定。
5.结束语
它所要求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等,《建筑测量》是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事故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组成、使用、检验与一般校正。
2、掌握高程、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放样方法,了解误差基本知识。
3、能根据建筑施工特点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4、能正确识读地形图,具有使用地形图取得地形资料和有关数据的初步能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 实验
现代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的大型化、网络化、高等级向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密切关注测绘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也大大下降。对于现在在工地上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配备很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会在实验课上出现一部分学生摸不到仪器、用不到新仪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三)测量实验场地简单
大部分学校在做测量实验时没有固定的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里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做实验。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做完实验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学生在做实验时也会质疑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应用或者有什么实际意义。另外,测量实验场地的随意性,还会使部分做实验不认真的学生为了逃避再次返工的问题,而刻意修改测量数据。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应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也要多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测量仪器时,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或者做幻灯片、图片等,简单地向学生做一展示和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对这门课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到水准仪的基本操作、水准测量,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水平角观测等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要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需要重点强调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还可以增加一些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最多的操作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出来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验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上调整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
1.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积累实践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出现了哪些新工艺、新方法,然后对讲课内容做调整。例如,对于中职中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线路工程测量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就能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在实验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习效率和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中职学校培养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例已达50%。学生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测量实验、实习效率和质量,是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
(1)测量实验
测量实验是测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足够的测量仪器设备是实验的基础,严格的实验管理是实验质量的保证。
(2)测量实习
测量实习是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提高实习质量,应增加测量实习操作技能的考试,要求人人过关,从而防止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开展测量技术竞赛活动,并举办测绘技能水平考试,通过者发放测量技能考核合格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结合社会上出现的新技术,探索出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在目前的情况下,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Wang Xuesong
摘要:从认识注册测绘师入手,提出了在注册测绘师制度影响下,测绘教育应以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测绘人材为培养目标。为适应新的培养方向,应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注册测绘师测绘教育教学改革
Abstract: from understanding registered surveyor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division influenc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hall be in education train and bring up conforms to the national registered surveyors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talent for training goal. To adapt to the new training direction, should be adjuste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 set up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ers'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registered surveyors, mapping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注册测量师制度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基本测绘管理制度。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已经有专门的注册测量师立法,对注册测量师的申请、条件、注册程序、执业机构、职责、违法处罚等进行了明文规定。为了推动我国测绘市场与国际测绘市场接轨,在全国建立诚信测绘体系,提高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促进我国测绘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决定从 2007 年 3 月 1 日开始,在我国测绘行业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也就是注册测绘师制度。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深化测绘教育改革,要根据专业测绘师的从业要求,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和造就符合国家注册测绘师基本要求的优秀专业人材。
2 认识“注册测绘师”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第四条明确指出:注册测绘师,是指经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并依法注册后,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2.1注册测绘师的执业能力
《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要求注册测绘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执业能力。一是熟悉并掌握国家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了解国际、国内测绘技术发展状况,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三 是熟练运用测绘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手段,完成测绘项目技术设计、咨询、评估及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管理;四是具有组织实施测绘项目的能力。
2.2注册测绘师的认证
对注册测绘师资格的确认,有严格的条件和考试程序,申请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除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外,必须取得测绘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而且经过规定时间的测绘实践。注册测绘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设《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测绘法规》、《测绘案例分析》3 个科目,考试合格者,方可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
2.3注册测绘师与测绘工程师的区别
注册测绘师与测绘工程师不完全一样,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注册测绘师必须通过全国统考合格,并经登记注册才能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二是注册测绘师必须有全面的测绘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测量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注册测绘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法规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做到忠于职守、公正、廉洁;四是注册测绘师必须服从注册测绘师协会(理事会)和有关部门的自律管理,其行为要受有关法规的约束,并要承担民事、刑事和法律责任;五是注册测绘师不是终身制,每 3 年要重新登记注册,与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关系,或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等都将被取消注册测绘师资格。
3 注册测绘师与测绘教育的关系
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主要包括四项内容:教育评估、职业训练、注册考试和注册管理。其中,教育评估和注册考试两个重要环节与测绘教育密切相关。教育评估是国家按照有关 标准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和进行检查。通过评估的院校,可以授予测绘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
4 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培养目标
4.1坚持道德标准,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在强调职业测绘师培养方向、强调测绘师进人市场能力的情况下,还必须加强对未来测绘师健康人格的培养。首先,《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明文规定注册测绘师必须履行“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恪守职业道德”、“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委托单位的商业、技术秘密”的义务,而这些义务的履行是以健康的人格做为保障的,测绘教育有责任为测绘师履行自己的义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商业主义”正冲击着测绘教育,这种经济第一,赚钱第一的价值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严重损害,如不加强德育工作,不加强引导,将会助长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把培养方向引向邪路。测绘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但不能偏离培养合格的职业测绘师的方向,坚持德育标准,坚持教书育人是非常必要的。
4.2完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建议开设《测绘技术文件编写和论文写作》课程,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基本知识、文字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切实提高他们测绘技术文件的编写水平和论文写作水平,这既是在校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注册测绘师执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对其它课程的内容,在不影响评估的前提下,应和注册测绘师考试大纲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
4.3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执业实践的师资结构
各高校应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并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贯彻到教学中去。应大力提倡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工程设计,增加工程实践的经验,以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放宽对专业教师的注册限制,允许专业教师在校外的测绘生产、设计单位注册,增加参与工程设计的机会,这些措施将有利于把测绘教学与测绘师的执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4.4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各高校学生实习多是自找门路,其结果是管理混乱,效果较差。要切实提高实习效果,一是建设一个技术含量高、多功能、综合性强的校内工程实践训练基地(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环境和氛围,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职业化研究和推进,实现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实施,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5 结语
在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刚刚起步,在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过程中,测绘教育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测绘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前进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测绘教育会适应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优秀的职业测绘师。
[1]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与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2):70-74
关键词: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57-01
21世纪要求高等工科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而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风、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及内容
机械工程基础是普及机械和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的课程。对文科类、管理类、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具有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拓宽专业、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作用;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机械和机械工程的能力,是工科类非机械类专业具有工程特色,适应高新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械工程基础的内容选择是根据机械工程的基本内容确定的。主要讲授机械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及机械工程发展的趋势,介绍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简述机械的组成原理与工作原理、常用机械零件强度、刚度的概念、机械产品的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和气动技术的概念、现代设计方法等等内容。学生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了解机械及其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及其在机械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内容分析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按照实验课教学体系分为设计与制造工艺、检测与分析、材料与性能三个部分。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1. 实验理论
(1)韧、脆性材料在受拉、受压和扭转时力学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电测法基本原理,单向、平面应力状态的静态应变测量与应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冲击动荷系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现代光弹测量的基本概念。(2)组合体模型的测量和组合体视图及剖视图的绘制方法和尺寸标注方法,机械零件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机械零件测绘方法和步骤,部件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以及部件测绘方法和步骤。(3)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结构分析,机械运动分析方法,渐开线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机械动力学,典型机械零件状态测试,滑动轴承性能测试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减速器结构分析方法和步骤,各种典型机构及典型机械的综合分析方法。(4)金相显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试样制备方法,Fe-C状态图、C-曲线;表面强化原理和方法;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力学性能(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显微硬度、摩擦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5)机械加工完成后零件的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几何参数误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零件互换性所进行的必要的精密技术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
着重讲授如何用科学的手段来完成理论的验证;如何组织实验、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现象;介绍常用设备和仪器的原理、构造和使用维护方法以及综合实验内容的思路和方案设计等。
3.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即如何从实验目的出发,根据什么原理,选择何种实验方案,配套哪些仪器设备,确定实验程序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2)通过实验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学会调试仪器和排除故障。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得到训练和提高。(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固理论知识。(4)通过实验过程以及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
1.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与分析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初步了解电测机构运动参数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实测、仿真比较优化设计,分析机构参数对机构动态参数的影响。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掌握根据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计算自由度、验证机构运动确定性;了解正确选择长度比例尺方法。
3.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与设计,轴上零件的常用定位与固定的技术方法,轴系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常用轴系结构,为后续机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金相显微分析法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
基本教学要求:研究和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初步掌握用组织相对量来估计碳钢的大致含碳量;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组织示意图的描绘技能。
通过对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实验项目的分析和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达到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B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75-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测绘工程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信阳商城县建设局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建筑测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工程测绘技术》是工程类专业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小范围内平面图的测绘和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测量员职业执业资格,并具备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质检员等要求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在《园林施工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开设前开设,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等职业领域的学习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这门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针对传统的建筑测量教学,我们可以就以下几方面来讨论一下。
1、教学方法
大部分院校依然沿用本科教学方式。但是高职学生基础差,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对一些较复杂的内容更是难以理解,而且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设施,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建议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具,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任务测绘大比例尺平面图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主要以现场教学为主,采用分组教学,每组学生5-6人,师生互动,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教师示范操作动作要规范,理论讲解方法要得当,要善于指导学生操作。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和教学情境要求,建设测量实验室,可以进行校内实验实训,能满足工程类专业岗位技术能力训练要求,并集教学、职业资格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
2、更新合适的教材
《建筑测量》是学生的第一门建筑技术基础课。学生对相关的原理不了解,要求他们做能够达到熟练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地形图的测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基本只会进行一般的工程测量,能够根据图纸进行施工放样。原有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新教材的编写要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要求,结合职业技能考证要求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典型的案例和实践操作为载体,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训练,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个案例和实践项目的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认识。教材表述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在教学内容上,以校园周围成的闭合的多边形为载体,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工作过程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熟练的职业行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测量员的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职业素养。依据工程测量员职业岗位的的职责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的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选取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校园形成的多边形为载体,通过线路工程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两个工作项目开展学习,依据现场的条件,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平面图的测绘及施工放样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测绘大比例尺平面图的测绘及施工放样等方面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工程测量,平面图测绘等职业工作。
想要将高职中的《建筑测量》课程变得更加实用,更加能适应建筑行业的需要,让学生真正觉得学到了东西,掌握了技术,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入手
(1)将考证结合到教学中去。
针对工程测量,有多种技能证是可以考取的。而这些技能证一方面可以证明学生的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以后应聘单位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要多鼓励学生考取证书,为他们的就业奠定基础。
(2)将一个工程项目贯穿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就选取身边的一个工程项目,比如选取一个学校的基建工程,把它作为实例来讲解。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建筑测量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几个简单例子。并且对该工程项目的各个相关建筑方面都进行跟踪学习、分析。这样在一个项目中,不仅仅局限于测量一门课程,而是将大学所学的所有知识都可以贯穿进去。在贯穿别的课程知识的同时,测量又不可避免的穿插其中。这样对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都能起到极大的帮助。
总之,在测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分析、训练的机会,尽量与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这样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手册.华中科技大学.2006.
关键词:高职;测量学;教学
《测量学》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城镇规划和园林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使之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原理、程序和方法;能独立承担地形图测绘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能熟练地判读地形图,熟悉地形图的一般应用;能利用地形图进行面积计算、土石方计算等;能应用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
测量技术是一门基础技术,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技术,高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利用所掌握的测量技术在公路勘测、水利水电、国土资源、地矿、城镇规划、道路施工、建筑、市政工程等行业和部门中就业。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颇不尽如人意,在教学管理、师资、教材、教学教法、仪器设备等方面表现出与高职教育目标的不相适应。笔者在《测量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希望与同仁交流、共同探讨,以期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测量学》的教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管理方面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开设《测量学》的建筑工程、城镇规划和园林技术等专业不属于同一个教学系部,如建筑工程专业属于建筑工程系,园林技术专业属于生物工程系。因此,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人员(教师、实训技术人员)的安排、仪器设备的添置和保管使用、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实训场所、校外基地等)的建立与维护、仪器设备的调度等方面皆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安排。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因《测量学》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分属不同的系,不能统筹安排,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不足,而另一方面有生产任务时又抽不出人来,使仪器设备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学生和教师也失去了很多在测绘生产第一线锻炼实践的机会,而且由于教师分散,不便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二是在仪器设备的购置上容易重复,导致某些种类的仪器有富余,而另一些种类的仪器缺乏。三是在仪器设备的使用上,不能很好地协调实训时间与实训管理人员,对学生在使用仪器设备的种类与时间上安排不合理,影响实训效果。四是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容易出现重复投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方面实训基地投资不足,达不到实践实训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又造成资金浪费。
师资方面高职教育要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具有“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是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在高职院校从事《测量学》教学的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系统地参加过实际测绘工作,专业实践经验相当缺乏,因而在教学中表现出两个不适应:其一,相当一部分教师受以本科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严密性,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其二,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达不到高职教育重技能培训的要求,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多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不能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弱化了学生以测量技能为求职就业手段的作用。因此,在高职《测量学》教学中非常缺乏既精通专业理论,又能熟练地动手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教材方面在高职《测量学》教学中,参照普教的教学体系、采用普教教材的做法仍未改变。笔者在建筑工程专业和园林技术专业的《测量学》教学中使用过的教材版本多达数种,既有挂靠专业的教材,如《建筑工程测量》、《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园林测量》,又有普教教材,如《测量学》、《测量学原理》等。同一专业、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出入不大,不同专业的教材中基础性内容也基本相同。虽然对专业而言,所有教材在内容上都比较全面,但都缺乏实用性,如对现代测绘仪器与测绘方法的介绍较少,有的教材甚至没有,不能满足生产实际工作的需要。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照样不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到工作岗位上,仍得从头学起才能胜任实际工作需要。
教学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职《测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测量技能训练比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如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只保证了课时与实训项目的数量,在质量上没有严格把关,学生对测绘工程的整体性把握较差,对某一工种、某一工序不能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难以独立承担测绘生产任务,甚至于对测绘工程中某一具体方面的工作都不能胜任。转贴于
仪器设备方面在高职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传统的测量仪器设备如光学经纬仪、水准仪等基本能满足实训要求,但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测量常用软件与专业应用软件等则严重不足,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测量学》教学仍以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的使用、测绘法纸质测图、经纬仪加钢尺的角度和距离放样等内容为主,与测绘生产中已普遍采用全站仪作为常规仪器进行数字化测图和施工放样的现状相差甚远,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另外,因多种原因,仪器设备的损坏较严重,而维修保养又不能及时跟上,致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使用效率不高。
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测量学》教学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教学管理方面要做到“三统一”:一是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应将《测量学》课程归口到某一个教学系部进行管理,成立测量学教研室,在研究专业教学计划和测量学与其他专业课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生产实际,适当考虑现有测绘仪器设备和实训条件,统一制定测量学教学计划。在学时数、开设学期、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训教学学时的分配、教材选取、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不负责课程管理的系只须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常规管理。二是统一仪器设备管理。学院应成立测量学实训室,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保养、维修等,并将分散到各个系的测量仪器设备调配到测量学实训室统一管理。三是学人员安排。测量学教研室对任课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的任课、进修学习、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锻炼等应进行统筹安排,既要保证教师课时量的充足,又要保证教师有机会了解国内外测绘学研究动态,有机会学习测绘新技术、新知识并接触测绘生产实际,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资方面首先,要让教师真正投入到生产第一线,通过在职轮训的办法吸取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可利用假期抽调任课教师到测绘生产部门和施工单位接受测绘实践锻炼。其次,要举办测绘技能培训班,定计划、定目标,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授课,对受训教师进行测绘技能鉴定考核,并要求取得相关证书。再次,要适当安排教师到相关名牌院校参加进修学习,了解国内外测绘学研究动态,学习测绘新技术、新知识。最后,要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励机制,以竞争选优方式在“双师型”教师中选拔专业带头人,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任课,在教学中实现测绘理论与测绘实训的有机结合,并应对专业教师、实训技术人员参加教师职称评定和工程系列职称评定提供方便。只有切实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才能适应应用型、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课教学有机地贯穿到实践教学中去。
教材方面首先,要采用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应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应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实践能力的整体要求,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应能反映国内外先进的测绘仪器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现状。教材编写应广泛征求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操作技能高超、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过、对现代测绘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与测绘工作者的意见,恰当选取内容,力争保持结构系统的完整,较好地体现实用性与先进性。其次,教材类型要多元化。应将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与丰富多彩的现代化存储手段(如教学录像带、光碟、磁盘等)结合起来,利用这些新型教材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使用寿命较长、更新快的特点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内容 教学重点 课程设计
一、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以建筑为对象,确定其地面点坐标和高程为主要的一门学科,是建筑类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竣工测量、变形测量及测量仪器如何的使用、在测量过程中如何控制误差等多方面内容。可见,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繁杂、逻辑性不强,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很难掌握课程的重点,总感觉所有的内容似乎都是重点、都需要掌握,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既难以记忆又难以理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1-2]。这给教师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问题做了简要探讨,并给出一些教学建议,希望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有所帮助。
二、教学重点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技术专业的后续课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主要都有哪些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工程测量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竣工测量、变形测量原理及测量仪器如何的使用、在测量过程中如何控制误差、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和工业建筑施工测量等[3]。这些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探索总结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内容,并作为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切入点。
(一)课程重点内容
学习方法不只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重点,而是每一门学科最终所想要实现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测量经验及收集整理众多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探索出了课程的教学重点及其内容切入点,这些教学重点强调以地面点为核心,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测量对象,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为载体,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绘制及应用为模块,学生在熟识这个框架以后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学习层次,方便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记忆,明晰其共性与特性之处,是深入学习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
1)在讲课方面要突出重点,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述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及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和工业施工测量,可以略讲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删除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和变形观测等方面的内容。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测量知识。
2)在实训教学上要合理选择,突出实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训效率和质量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对水准仪使用,全站仪的施工放样及测图,水准测量实训的重点内容为二等水准测量,全站仪实训的重点内容为建筑施工放样及1:500或1:1000的控制测量,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其测量实操水平,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如图1所示,《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结构以地面点为核心,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对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控制测量为载体,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绘制及应用为模块组成。以“建筑工程测量”为名,开门见山测量学概念,重点以“测定地面点位置”领头叙述测量科学与建筑工程的关系,立足建筑工程的“定位技术需求”,导出课程的性质。
1)以地面点为核心的导向。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点的坐标和高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不是直接测量点的坐标和高程,而是观测坐标和高程的已知的点和坐标,高程未知的待定点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然后计算出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直接把建筑工程“点位确定”的技术与工程测量紧密关系摆出来,把工程测量对建筑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的重要地位摆出来。
2)以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测量对象的导向。结合建筑工程技术的情况,明确测量对象,即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要求学生掌握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定位、放线;基础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测量;墙体工程测量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高层传递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掌握测量技能是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服务等。
3)以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为载体的导向。确定点的坐标和高程,需要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在给定已知高程点的同时,使用水准仪,运用水准测量方法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出已知点与待定点之间的高差,根据已知高程加上高差,计算出待定点的高程。在平面坐标的确定需要教授两种原理和方法,①运用水准仪或者卷尺测定出已知点与待定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运用经纬仪测定出已知点与待定点之间的方位角,根据极坐标公式,计算待定点坐标;②在全站仪上直接输入已知点的坐标,输入仪器高后,进行定向,最后测定出待定点的坐标。在此导向中,主要强化学生对水准仪、经纬仪及全站仪的实践操作,从而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4)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绘制及应用为模块导向。在教授学生如何操作测量的仪器的过程中,需要教授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在测量的过程中误差的种类、误差的来源及如何控制测量误差,使的测量数据真实可用;在达到测量的精度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直观反映测量对象的真实情况,需要把测量出的点绘制成图,紧接着教授如何使用绘图软件,强调绘图是建筑工程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CASS软件。
图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图
三、教学重点内容分层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