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血压治疗综述

时间:2023-06-05 16:08:38

导语:在高血压治疗综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血压治疗综述

第1篇

【摘要】目的:深入社区高血压病患的治疗措施,提高社区高血压实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71人,将其称为观察组。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63例,将其称之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系统专业性的社区高血压治疗措施,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医院方式治疗。在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对两组病患的血压升高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措施的高血压治疗措施之后,对两组病患在高血压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血压变化与转院治疗当中,各个数据P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治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水平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中高血压治疗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根据国家医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病患人数显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百姓健康最主要的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高度流行更使慢性病的控制面临着严峻挑战。[1]我国社区高血压病发病率高达16.8%,且呈年轻化趋势,并发症多,后遗症重,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困扰和负担,它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论文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情况数据,同时个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进行对比,现将有关情况反映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71人,将其称为观察组。其中男性高血压病患850例,女性高血压病患321例。收集同一时期另一社区高血压治疗病患1163例,将其称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病患801例,女性病患362例。所有病患都符合高血压治疗标准,两组病患在性别和疾病种类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则是按照传统医院方式治疗,观察组实行系统专业性的社区高血压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按时服药,定期做好血压检查

社区高血压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和方法,在具体的用药上不同的病患,根据自身病情应选择性的用药。[2]在目前临床当中一般包括:康力士螺旋藻复合营养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等。但是在实际的用药当中社区医生应该告知病患服药的时间、药量,并告知应按时服药。另外要加强社区高血压的检测措施,要求病患定期的做身体检查。在医院门口设置义诊展台测血压称体重,提倡肥胖年轻人首诊测血压,

1.2.2 合理饮食,适度锻炼

合理的饮食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在高血压病患生活当中要有一套完善的饮食计划。高血压患者宜常食植物性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菠菜、茄子、芝麻、木耳、紫菜等,应还常吃一些具有降血压作用和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海蜇等。[3]另外高血压病患要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血压的稳定。高血压病患要做好各种户外锻炼,可以进行步行、健身跑、太极拳等方式,其中步行可按每分钟70~90步开始,约每小时步行3~4km的速度,持续10分钟。主要适用于无运动习惯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一种适应性锻炼过程。高血压病人选择一天中从事运动锻炼的时间要避免清晨和晚间。

1.2.3 做好随访工作,随时保持治疗

做好随访工作,随时保持治疗是社区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随访医生严格坚持定期随访的原则,对具体情况作了登记分析。使患者的血压基本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4]

1.2.4 注重宣传,加强健康教育

在社区高血压治疗当中应注重宣传,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控制有关知识。为广大居民提供了高血压知识讲座、免费医疗咨询。宣传人员应告诉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服药、监测血压和体育锻炼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告知病患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教育群众改善饮食结构良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锻炼,提高生活质量,远离高血压。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对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措施的高血压治疗措施之后,对两组病患在高血压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在血压变化与转院治疗当中,各个数据P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当前主要的慢性疾病,在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当中,社区高血压的治疗水平,对我国高血压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因此加强社区高血压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肖功伟. 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和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指出,、在社会高血压病患的治疗过程当中,要加强高血压病患健康教育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高血压档案,包括采取“健康教育、一对一辅导、专家咨询、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督促指导,结果使其高血压控制率大大提高。[4]

蒋庆,荣英男,熊先军洋.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和陈月英. 分析高血压病在社区医院的防治研究当中指出,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血压病管理服务流程。应加强老专家专门做健康讲座及指导用药,采取体检、B超、心电图和常年查血糖免费等多项措施,调动居民参与高血压病管理的积极性。[5]把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与适宜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有机的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又可减轻居民经济负担。 目标人群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并以此带动其它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6]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社区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措施,把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内容重点放在合理用药、健康膳食、适量运动等综合防治上,并结合其并发症和经济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提高高血压实际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肖功伟. 高血压病患药物治疗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1,02:95-96.

[2]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1:1181-1184.

[3] 蒋庆,荣英男,熊先军,严宵,姚岚,熊巨洋. 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及应对策略[J]. 医学与社会,2011,12:45-47.

[4] 陈月英. 分析高血压病在社区医院的防治[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8:31.

第2篇

【关键词】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合理应用降压药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本文针对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联合用药的使用情况,随机抽取了辽阳市中医医院120份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自辽阳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9月入院45~72岁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6.3岁,高血压病程1.5年~16年,平均7.2年。

1.2 分组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硝苯地平组,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组,各40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疗效判断标准[1]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对基础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可比性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有效率比较用Ridit检验。其它各项指标的计数数据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t检验进行组间、组内比较。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卡托普利组与硝苯地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联合用药组与卡托普利组、硝苯地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2.2 血压和心率的改变

三组服药后血压及心率的改变(见表2)。

表2 三组服药后血压及心律改变

时间 卡托普利组(n=40) 硝苯地平组(n=40) 联合用药组(n=40)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心率

(次/分)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心率

(次/分)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心率

(次/分)

治疗前 148±11 102±4 77±6 153±12 104±4 79±7 149±13 105±7 78±10

治疗后2周 143±12* 97 ±8* 74±10 145±9* 96±8* 80±8 135±15* 93±9* 75±10

治疗后4周 141±12* 93±9* 76±8 145±8* 95±7* 79±7 132±11* 88±8* 75±10

治疗后8周 136±12* 91±9* 75±7 139±12* 92±8* 80±7 125±10** 81±7** 74±6

*为P

2.3 不良反应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事件人次数及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的患者似乎卡托普利更加突出,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药物不良发应发生情况(例,%)

不良发应 卡托普利组

(n=40) 硝苯地平组

(n=40) 联合用药组

(n=40)

不良发应患者 15(37.5%) 9(22.5%) 7(17.5%)

不良反应事件 17(42.5%) 12(30.0%) 8(20%)

咳嗽 13(32.5%)** 0(0%) 5(12.5%)*

踝部水肿 0(0%)* 5(12.5%) 0(0%)*

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患者 4(10%) 0(0%) 1(2.5%)

与硝苯地平组组比较,*为P

3 讨论

高血压循证医学的大量证据表明[2] :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并使血压达标,对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十分重要。

卡托普利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众多的研究证实其在降低系统性血压的同时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反应,现已被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为糖尿病高血压首选降压药物。近年来,ACEI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延伸和强化,肯定了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一线用药地位,强调了其降压和心脑肾器官的保护及改善糖代谢的多重作用[3]。

硝苯地平缓释片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该类药物在降压作用方面有如下独特的优点:(1)降压疗效和降压幅度相对较强,而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以及只有相对禁忌证,没有绝对禁忌证,这就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2)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收缩压下降较明显。将有关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SHEP、Syst-Eur和Syst-China这3项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4],还发现二氢吡啶类使总死亡下降了32% 、卒中发生下降了37%、心肌梗死发生下降了25%。(3)几乎可以与每类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而增强降压疗效。从基础到临床研究均证实,在高血压治疗中,二氢吡啶类药物不仅降压疗效显著,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

高血压治疗的关键仍然是降压达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长效CCB与ACEI各自的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时候能从不同的环节上使外周阻力下降,具有协同降压作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作用更强、不良反应更少、心血管保护效益更好、价格符合广大高血压患者,利于患者的依从性。总之,卡托普利加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易耐受,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有效用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顺建.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09 ,31(12):1483-1484.

[2] 王先梅,杨丽霞.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1):98.

[3] 尹雪艳,候红艳.ACEI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5,9(7):413.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静息心率;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系统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9—02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1],同时会导致静息心率(RHR)增快[2]。RHR增快也是高血压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文就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控制高血压伴RHR作一综述。

1 静息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标志

高血压的发生和维持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性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有关。新近研究证实,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是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且交感神经系统先于RAAS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血压晨峰现象的主要原因[2],晨起活动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迅速增强,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显著升高,使RHR增快、心搏量加大、心输出量增加,在已经存在阻力小动脉重构和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的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迅速增强可引起周围血管阻力显著升高,导致多数高血压患者晨起血压急剧升高,最终诱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

2 高血压患者既要控制血压,还要控制RHR

2012年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年会上发表的VALUE研究亚型分析表明,RHR每增加10次/min,主要终点(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22%。欧洲的一项高血压研究认为黑人高血压患者RHR>84次/min,则心血管事件增加。美国Framingham一项持续36年的前瞻性研究,提示RHR>75次/min时,发生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及全因死亡增加。RHR在55-75次/min的高血压患者,其非致死性脑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等不良事件明显小于RHR>75次/min及80次/min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心率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当高血压患者RHR>80次/min时,及时降压并使血压及RHR达标,对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益。

3 美托洛尔缓释片是高血压伴RHR增快患者的优先选择

β受体阻断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其主要发明者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心血管的各个方面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血压治疗中,β受体阻断剂与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同为一线降压药物,获得《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指南推荐。β受体通过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发挥降压作用,在降压的同时降低患者的RHR,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β受体阻断剂是一大类药物,不同亚型的β受体阻断剂的作用不同,美托洛尔缓释片为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β1:β2的选择性比20:1,而且具有亲脂性,是循证医学最充分的β受体阻断剂[5]。美托洛尔高血压一级预防试验(MAPHY)中,3234例中年高血压门诊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美托洛尔或氢氯噻嗪治疗平均4.2年,在血压降低相似的情况下,与利尿剂组相比,美托洛尔组的总死亡率降低22%(P=0.028),冠心病事件减少24%(P=0.001),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27%(P=0.012).

高血压伴RHR>80次/min的患者首选药物为美托洛尔缓释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支气管和外周血管等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较安全的用于合并糖尿病、COPD或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6]。当需要联合降压时,常常与CCB合用,是目前推荐的降压药物联合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平进。交感神经活性与高血压。见: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2013.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北京,2013:41-44

[2] 孙宁玲。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率控制。见:高血压诊治新进展。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北京,2011:81-86

[3] 王淑裴,许金成,赖建斌,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综合临床,2008,24(5):454-455

[4] 黄峻。《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讨论。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循环C10

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硝苯地平缓释片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093-03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特别是老年患者,该病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1-2]。本研究为了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收集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14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中医汤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38例,年龄62~78岁,平均(69.37±3.82)岁,病程6~27年,平均(13.58±3.65)年,其中高血压1级39例、高血压2级23例、高血压3级11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63~79岁,平均(69.88±3.97)岁,病程5~29年,平均(14.17±3.73)年,其中高血压1级37例、高血压2级25例、高血压3级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病程、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①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相应检查结果,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4-5],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②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③排除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无相关药物过敏史,且在本次治疗前2周内均为使用其他降压药物;⑤本次治疗均符合患者知情同意原则。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专业人员给予详细的关于本病的健康指导讲解,同时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给予合理的指导。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迪沙药业集团山东迪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92,2008-07-21,规格:20 mg)20 mg/次,口服,2~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考“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使用中药治疗(半夏、白术、泽泻、茯苓、天麻、川芎、钩藤、防己、牛膝、甘草、地龙、浙贝等)水煎服、1剂/d,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每天上午10点测量血压,并详细记录;每周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6]

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舒张压下降≥20 mm Hg或者达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舒张压下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8%(61/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58/72)(P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由许多原因引起的并且病情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危害[7]。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8]。在中医的观点中,高血压属于中风、头痛、眩晕的范畴,多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浊中阻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肾精由盛转衰,老年人肾精不足,则阴不制阳、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同时由于痰饮造成眩晕,因此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治疗高血压[9]。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10],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其可以选择性地抑制Ca2+进入心肌细胞,起到阻断平滑肌细胞的跨膜转运的作用,同时在不改变血浆Ca2+子浓度的前提下,还能减少细胞内库释放Ca2+,降低平滑肌张力以及血管外周阻力,起到降压的作用,该药物虽然对于血压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必须长期服用,否则停药后血压将再次升高[11]。本研究使用的中药方剂参考“半夏白术天麻汤”[12],具有活血化瘀、滋阴潜阳、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之功效,同时天麻、钩藤、防己、川芎、泽泻、茯苓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利尿降压的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治疗效果也更加显著,同时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小,药物安全性高,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2] Persell SD.Prevalence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03-2008[J].Hypertension,2011,57(6):1076-1080.

[3] 王晓君,熊佑林.川芎素联用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和血压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4(12):25-26.

[4] 李瑞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2):69-72.

[5] 戴霞,邹艳君,部帅,等.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24-25.

[6] 郭冀珍,姚莉萍.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69-171.

[7] 王宣淇,李宁秀.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8] 陈广秀,王忠梅,万青,等.强化饮食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6(9):80-81.

[9] 侯丕华,陈改玲,李格,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10(1): 80-82.

[10] 赵浩.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0, 50(5):107-108.

[11] 段京莉,张石革.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进展——高血压治疗与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2):97-99.

[12] 于白莉,蒋红钢.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35.

第5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单用和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六大类。现就就六大类:利尿剂,β阻制剂和ACE1和CaA、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1利尿药

利尿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较广泛的认识是利尿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如低血钾,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并降低对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现在临床治疗中所用的利尿药往往剂量很小,(如氢氯噻嗪,每日一次,12.5或25mg)因此并无明显的上述症状出现。

2β受体阻滞剂

β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药理学的重要进展之一,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是心血管系统不良反映,如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以及过度收缩外周血管而导致的手足冰冷。

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和低血糖。β2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是支气管痉挛,使用高选择性的岛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反映。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1是一类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酶,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达到降压效果的药物。由于缓激肽浓度在用药后增加5%-15%的病人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后出现干咳症状。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罕见然而很严重的不良反映。性低血压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另一不良反映,与利尿药合用可以使这一症状加剧,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予以注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安全性比较高,并能防止糖尿病性肾病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病人对短期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慰剂相比亦无显的不良反映,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考证。

5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α1肾上腺素受体抗剂可引起性低血压,反射性心率加快和体液潴留。与作用迅速的传统药物哌唑嗪相比新型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缓慢舒张血管,病人的耐受性显著增强。

另外,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葡萄糖耐受性、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成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6钙拮抗剂

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常见副作用有头痛、脸部潮红和反射性心率加快。很可能由于微循环的原因,关节出现水肿,但是这并不是体液潴留的表现,显然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很强的血管舒张作用,但同时也作用于肾小管并产生轻微的利尿作用,因此并不引起体液潴留。

维拉帕米(戊脉安)和硫氮卓酮可引起房室传导障碍及轻微的负性肌力作用,头痛也是这两种药物的共同不良反映,但比双氢吡啶类少见。维拉帕米的常见副作用还有便秘。

当前,对于钙拮抗高血压药物和和防止心肌梗死再发作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一些争议。尤其是旧的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非缓释型哨苯地平)被认为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所以仍然建议临床医生不再使用非缓解性钙拮抗剂,改用缓释剂型或起效缓慢的新型钙拮抗剂。

7结论与展望

用药时应遵照以下原则:(1)遵守个体化的原则,合理选用降压药;(2)从最小的有效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至获得最佳疗效;(3)最好选用长效降压药,以减少24h血压波动,防止靶器官损害;(4)有效小剂量联合用药,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而毒副作用最小,同时有利于并存的各种危险因素与疾病的治疗;(5)对中低危高血压患者先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并加强非药物干预措施治疗3~12个月,如血压仍高者可同时开始给予必要的降压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达此目标,必须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

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已成为降压治疗的新趋势,血压控制率较单一用药明显增加,而且小剂量药物联合使用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组患者采用能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如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分别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用钙通道阻滞剂,能良好控制血压,且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对于经济条件很差的老年患者,我们用尼群地平加双氢克尿噻,每天只需0.05元,效果又较好,深得患者欢迎,费用低,依从性好。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是高血压治疗经济学的灵魂所在,对于一些顽固的高血压的患者在应用ACEI的基础上加用吲哒帕胺或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能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其他抗高血压药疗效不佳又不能耐受ACEI者可试用ARB,虽然这些药的价格较高,但对于降压而获得长期疗效来讲是值得的。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人们运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来上目前使用的药物都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只有轻微的副作用,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抗高血压药物(至少传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可以纠正过高的血压,有效的预防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这些保护作用对老年患者甚至更为显著。目前,对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保护作用尚未得出定论。但是,已有充分理由认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防止心力衰竭和卒中的作用至少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药同等有效。总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有益作用远远超过危险因素,而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危险因素减至最小,而且完全能被病人接受。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肥胖;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8-0022-03

肥胖是临床心力衰竭有力的预测因子[1-3],更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盐酸罗格列酮作为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促进脂肪的合成,抑制其分解而使体内代谢紊乱趋于正常,从而达到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多项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之一,40%~50%的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而非糖尿病人群为20%[4],因此认为可能对高血压尤其是肥胖型高血压有作用。但Raji等[5]的研究中却发现使用罗格列酮8 mg/d并没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本研究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盐酸罗格列酮在单纯肥胖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降压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在肥胖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3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成为难治性高血压[6,7]的情况下或辅助治疗的可能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12月门诊治疗的4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年龄36~60岁,其中男30例,女12例。并根据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衰NYHA分级,排除糖尿病、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其中体重指数BMI 26~38 kg/m2,平均(28.2±3.6) kg/m2,收缩压(SBP)140~178 mmHg,平均(146±10)mmHg,舒张压80~120 mmHg,平均(88±8)mmHg,高血压病程1~15年。优先按肥胖指数从高到低顺序再结合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高低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每组各21例。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原服用降压药物者在停用药物2周后进入实验,原生活方式不变。实验中亦没有服用其他任何抗高血压药物,只服用盐酸罗格列酮4 mg(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69),2次/d,疗程4周。指定专门的医生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在患者静息状态下测定血压,以mm Hg为单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单纯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只服用罗格列酮降压药物治疗的血压值下降情况及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的影响。对血压降低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百分比与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餐后2 h血糖下降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率=(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非糖尿病不伴心力衰竭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口服罗格列酮8 mg/d,治疗4周。在血压基线水平和体重指数高的高危组比血压基线水平及体重指数低的低危组降压作用更明显,且服用罗格列酮在高危组的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也相应下降(P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及高危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数

降低结果比较(x±s)

注:每天8 mg 的罗格列酮治疗2周和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监测血压值;只对血压水平和体重指数高的高危组患者比较治疗2周和4周后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代谢综合征包含一系列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从而使这些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8]。胰岛素抵抗的多重效应,使得成为代谢综合征中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尽管许多难治性高血压都具有明显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即使应用3种以上的标准降压药物也难以使血压达标。但目前很多医生还未意识到胰岛素增敏剂有可能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发挥作用。在所有围绕降低各种危险因素的治疗下,其中增加外周胰岛素敏感的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具有很重要的价值[9]。李光伟[10]在大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单纯以罗格列酮作为高血压降压治疗实验也证实其降压治疗效果显著。

肥胖者胰岛β细胞分泌亢进,多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11]。单纯性肥胖者24 h胰岛素分泌总量增加,肥胖者肝脏的胰岛素清除率下降,认为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的代偿结果。肥胖者的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在骨骼肌,而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没有明显变化。结果使胰岛素的脂肪合成作用增强、贮存增多,形成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

有研究证实,环境因素导致的腹型肥胖和脂质毒性作用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发事件,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关键靶分子有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12],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是临床常用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其通过逆转肥胖者体内游离脂肪含量下降近50%,改善β细胞的功能,降低炎性标记物水平,改善高凝和内皮功能,促进胰岛素受体的表达和活化,因而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升高血管通透性,从而增加外周水肿导致心衰,所以水肿重的患者应该减少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剂量或合用利尿剂。

原发性高血压是发生糖尿病的预测因素[13],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密切关联,尤其是肥胖型高血压的患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的证据及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提示高胰岛素血症是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14],胰岛素抵抗是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之一,本实验结果与Raji等[5]的研究中却发现使用罗格列酮8 mg/d并没有明显的降压差异,可能主要是因为本实验选择对象均为肥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对基线血压水平越高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更明显。袁慧娟等[15]观察罗格列酮可以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等,提示改善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能成为防治胰岛素抵抗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且显示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获益更大。故建议肥胖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除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标准的降血压药物之外,还应该包括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在肥胖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中可能发挥有益的作用。尤其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获益更多。但同时要指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肝功能异常、水肿、体重增加、轻中度的贫血,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在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对出现体重增加、外周水钠潴留及心衰时必须得调整用药及停止该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McAuley PA,Blair SN. Obesity paradoxes[J]. J Sports Sci,2011,29(83-782):77.

[2] Romero-Corral A,Montori VM,Somers VK,et al. Association of bodyweight with total mortality and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hort studies[J]. Lancet,2006,368(9536):666-678.

[3] Clark AL,Chyu J,Horwich TB. The obesity paradox in men versus women with systolic heart failure[J]. Am J Cardiol,2012,110(1):77-82.

[4] 陈国伟. 高血压与糖尿病[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 22(4):199-200.

[5] Raji A,Seely EW,Bekins SA,et al. Rosinglitazone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 Diabetes Care,2003,26:172-178.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J]. Chin J Hypertens,2005,13(supp 1):1-53.

[7] Chobanian AV,Bakeis G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 JAMA,2003,289:2560-2572.

[8] Bonora E,Kiechl S,Willeit J,et 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prospective deta from the Bruneck Study[J]. Diabetes Care,2003,26:1251-1257.

[9] 陈兴丽. 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J]. 医学综述,2015,(9):1691-1693.

[10] 李光伟. 胰岛素增敏剂-对传统高血压治疗策略的挑战[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38-639.

[11] 李光伟,姜亚云.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预测非糖尿病人群血压升高[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81-485.

[12] 张泽灵,陈漠水. 心脏内科主治医生922问[M]. 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783.

[13] 李光伟,张辉. 原发性高血压为2型糖尿病独立预测因素[J].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654-657.

[14] 李光伟,姜亚云.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预测非糖尿病人群血压升高[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481-485.

第7篇

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vi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1 高血压降压目标

降压目标即理想血压水平,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在此水平上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Dalby、GPPT、GBPCS等研究随访3 a~10 a,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仍远远高于同地区血压正常人群,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得到的血压下降并不是最适当的,因此要达到理想血压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是理想靶血压水平?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为期3 a的HOT临床试验已圆满结束,其结果显示血压下降到138/83 mmHg(1 mmHg=0.133 kPa)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此外,血压下降到此水平以下也是非常安全的。

2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1 初始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应用

2.1.1 初始药物治疗 原则上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而不强调一线药物的作用,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WHOISH认为任何一类均可作初始药物,使用顺序如下: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α阻滞剂。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JNCVI)报告指出:患者的初始治疗,如果没有用其他药物指征,应该选择利尿剂或β阻滞剂,因为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耐受或无效时,再使用ACEI、CCB、α阻滞剂。

2.1.2 长效药物 新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在药物剂型上提倡1次/d的长效制剂,其优点在于:患者易于接受;比短效制剂降压更持续、更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服用长效制剂能避免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漏服或在夜间可能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2.1.3 小剂量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最大程度地降低血压,将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减少到最小。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差,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2个药物。

2.2 抗高血压药物评价

2.2.1 利尿剂 欧美诸多临床试验如EWPHE、SHEP、STOP、MRC等通过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发现比大剂量能更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且对糖、脂肪、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吲达帕胺作为非噻嗪类利尿药,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温和,疗效确切,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糖、脂质代谢无不良作用,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

2.2.2 β阻滞剂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它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对心肌梗死(MI)具有二级预防作用,但尚未证明对高血压患者预防MI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吸烟往往会降低其疗效。CIBSIⅠ试验证实比索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若谨慎给药,逐渐加量,患者能够很好耐受并使心功能改善,但不提高总生存率。

2.2.3 钙拮抗剂(CCB) 主要有三类,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 (SystEur)两项研究得出相似的研究结果,服用尼群地平2 a~3 a后,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效应,脑卒中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同时心血管事件、癌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所有高血压各亚组患者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压,且耐受性好,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预防脑卒中的益处,最好使用长效钙拮抗剂而避免使用短效制剂。

2.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能逆转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脂肪等代谢无不良作用,其抗高血压机制除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外,还与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内皮舒张因子(EDRF)生成增加有关。ACEI能预防或逆转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有效地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蛋白尿患者肾脏病变的进程,改善患者的预后。CAPPP临床试验提示ACEI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2.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近年推出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血液动力学上的特性与ACEI较为接近,但对心脏与肾脏的远期益处是否与ACEI相似,尚有待于更多的临床验证,这类药物较之ACEI的优点是没有咳嗽副作用。

2.2.6 α阻滞剂 降压确切,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可能有利,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至今临床试验尚未证明长期应用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病死率。

3 特殊类型高血压或并发症或合并症选用药物原则

3.1 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收缩压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晚期肾病总病死率的危险因子,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危险。经美国SHEP、SystEur、SystChina三组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组可降低这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病死率。老年人由于球旁器退化,血浆肾素活性(PRA)较低,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用药剂量应为年轻人的1/2。首选长效钙拮抗剂,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特效,其次为ACEI。老年人降压标准应和年轻人一样<140/90 mmHg,收缩压可<160 mmHg,如不能达到,则越接近正常越好。避免使用能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如α阻滞剂、大剂量双氢克尿噻)和影响认知能力的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8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是否要治疗仍有争论,但血压极高者或有靶器官损害者应采用药物治疗。

3.2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 是高血压最重要并发症,血液动力学因素(容量和压力负荷)和神经体液因子(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加压素等)综合作用导致了LVH,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各种降压药,除了肼苯哒嗪和长压定外,都可减少LVH,限盐、降低体重对减轻LVH都有效,ACEI+利尿剂的作用比其他药都好。LVH的心电图指标改善预示心血管疾患的危险性减少,但尚不清楚是LVH减轻的作用还是血压下降的作用。

3.3 冠心病心绞痛或MI 降压对冠心病患者肯定有好处,但要避免降压过快而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交感神经紧张。此类患者首选β阻滞剂与长效钙拮抗剂。MI后应当用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阻滞剂,可减少再发MI和猝死,MI后也可用ACEI。CCS1临床试验证实卡托普利早期治疗急性MI(AMI)是安全和有益的,特别是对前壁梗死、心率正常或偏快者益处更大。ACEI可预防心力衰竭,减少病死率,如为无Q性MI或MI后心功能良好者可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有些高血压病患者合并LVH,发作心绞痛不一定有冠状动脉狭窄,是因为心肌氧供需失衡。

3.4 脑血管病 高血压是出血或缺血型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一般认为在早期急性缺血型脑卒中,除非血压很高(如>180/105 mmHg),应暂停用降压药,直至病情稳定,否则过度降压会明显减少脑血流量。脑梗死时用溶栓疗法24 h内要监测血压,只有血压在>180/105 mmHg时,才可以用静脉注射降压药控制血压。出血型卒中血压明显升高,应紧急降压。

3.5 肾脏病变 已知所有CCB与ACEI都有肾脏保护作用。著名的AIPRI试验结果表明,双通道排泄的苯那普利长期应用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衰进程。血压应降至130/85 mmHg,若蛋白尿>1 g/d的目标血压应为125/75 mmHg。在肾功能不全患者首先用ACEI,特别是双通道排泄的,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若内生肌酐清除率<30 ml/min, 一般不用ACEI,此外还可选用CCB,襻类利尿药和α阻滞剂。

3.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改善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治疗具有同样作用,须将血压控制在130/85 mmHg以下。ACEI、α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小剂量双氢克尿噻最适用于这种患者。虽然β阻滞剂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时间,掩盖低血糖反应症状,但糖尿病患者用双氢克尿噻加β阻滞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病死率和总的心血管事件肯定有效。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1/3合并有肾病,是肾病最常见病因之一。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害进展,延长寿命。降压药的选择对有无肾病是十分重要的,有的药物本身可加速糖尿病代谢并发症的发生。ACEI、α阻滞剂和利尿剂降压治疗后,可使患者在蛋白尿出现之后存活10 a由30%增至80%。ACEI是首选药物,它不仅能减慢性肾病进展,在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这是近年来ACEI临床应用最大突破,若ACEI不适合应用则考虑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般要将血压降至最低水平即可维持主要脏器的灌注压就可,这样可加强抗肾病的疗效。

3.7 高脂血症 首选减体重,限总热量、脂肪酸、胆固醇(TC)、食盐、酒,加强体育锻炼。大剂量双氢克尿噻及襻利尿剂使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一过性升高,但调节饮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副作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无这些副作用,用双氢克尿噻能肯定减少这类患者的猝死率、总病死率及MI再发率。α阻滞剂可降低T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及中枢交感兴奋剂对血脂起中性作用,而他汀类药对冠心病和脑卒中有初级和次级预防作用。

转贴于

3.8 妊娠 妊娠高血压一般定义为绝对血压升高(140/90 mmHg或更高)或妊娠期前或妊娠前3个月血压水平升高[收缩压升高≥25 mmHg和(或)舒张压≥15 mmHg]。血压>170/110 mmHg时应加以治疗,但至今有关将血压降至何种水平尚无定论。现用于紧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是硝苯地平、肼苯达嗪、拉贝洛尔。用于长期治疗妊娠高血压的药物包括β阻滞剂(阿替洛尔用于整个妊娠期,可伴有胎儿发育迟缓)、甲基多巴、哌唑嗪、肼苯达嗪、硝苯地平等。一般妊娠期间避免使用的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

3.9 围手术期高血压 可能与肾上腺功能增强有关,血压>180/110 mmHg使围手术期MI、脑卒中发生率增加,手术宜延后,降压最好使用β阻滞剂,其次可选利尿剂、交感神经抑制剂、ACEI、贴剂可乐定。手术前应补钾,以防术后缺钾,用降压药控制良好的患者应在术后立即恢复用药,如无法口服,可用静脉注射降压药,个别报道认为钙拮抗剂会使术中出血增加。

3.10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包括急症和次急症情况,高血压急症是指那些需要立即降低血压(不必达到正常范围),以预防或减少靶器官损伤,例如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AMI、伴有肺水肿的急性心衰、夹层动脉瘤或子痫。高血压次急症是指那些期望在几个小时内降低血压的状况,例如包括Ⅲ期高血压的水平,高血压伴有视神经水肿,进行性靶器官并发症和严重的围手术期高血压。缺少症状或没有新的、进行性的靶器官损伤的单纯血压升高非常罕见。许多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都是经非胃肠给药,也可以给予起效较快的口服药,选择的范围包括襻类利尿药、β阻滞剂、ACEI、α2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4 防高血压试验(Trial of Preventing Hypertension,TROPHY)研究

众所周知,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JNC 7)于2003年对高血压的分类方法提出重大修改,提出了高血压前期(prehypertension)的概念。尽管人们对于高血压前期这一名称是否恰当持有不同看法,但是在正常血压和需要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区域,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的前奏,与多种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并且伴随着增高的心血管病病残率和死亡率。高血压前期的定义为收缩压120 mmHg~139 mmHg或舒张压80 mmHg~89 mmHg。按照这个定义,在美国,大约有7千万成人处于高血压前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中,药物治疗是否能够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从而减少日后的心血管疾病事件,TROPHY研究就是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的第一项较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TROPHY研究纳入772例收缩压为130 mmHg~139 mmHg和(或)舒张压为85 mmHg~89 mmHg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在努力改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患者随机分别接受坎地沙坦(16 mg/d)或安慰剂治疗2 a,然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安慰剂治疗2 a。该研究不设置降压目标值,只有在患者发生高血压时才可以考虑修改用药方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发生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在总共4年的观察期间,有3次随访时的平均血压测值达到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者至少有1次随访时的平均血压测值达到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患者平均随访3.56 a。结果显示,坎地沙坦组和安慰剂组的高血压发生率在随访2 a时分别为13.6%和40.4%(P

5 CAMELOT试验亚组分析

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限制血栓形成事件比较试验(CAMELOT)的结果发表于2004年。试验纳入1991例舒张压

6 如何处理难治性高血压

国际高血压权威Kaplan教授就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问题指出,难治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有:假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针对这一问题,他强调必须在诊所外测量血压,包括动态血压和让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患者依从性差。其原因有多种,但是Kaplan教授强调,最主要的原因是医生,即医生没有充分地跟患者进行交流、解释、督促和随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存在一些合并情况如吸烟或肥胖等,影响了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继发性高血压;容量负荷过重,多因为钠盐摄入过多而引起。Kaplan教授介绍了一个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血压持续为180/90 mmHg,虽然在医师的劝说下已经戒烟,并且同时使用以下多种药物治疗:缬沙坦160 mg qd,奎那普利40 mg qd,美托洛尔100 mg bid,拉贝洛尔100 mg bid,可乐定0.4 mg bid,呋塞米80 mg qd。Kaplan教授指出,这些降压药物的使用很不合理。首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用不合理,只需其中之一即可。由于转换酶抑制剂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更多,且价格较低,因此保留奎那普利。β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合用也不很合理,故剔除拉贝洛尔。此外,根据他的经验,还剔除了可乐定,加用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和小剂量氢氯噻嗪,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Kaplan教授认为,有些药物搭配不一定能讲出很多道理,但是临床治疗有效,“患者满意,我也满意,这就够了”。

7 阿替洛尔的效益再次被否定

近年来,阿替洛尔的临床治疗效益受到质疑。在ACC 2006大会上,Elliott发表了最新的汇总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阿替洛尔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从而再次否定了阿替洛尔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The sixth report (jncvi).The jnc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the 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coordinating commitee[J].Arch inter med,1997,157:24132446.

[2] Who/ish guid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ion,1999,17:151.

[3] 刘力生,龚兰生.指南工作组.中国高血压预防,检出和治疗指南[J].北京:1999:10.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5] Prisant lm,weir mr,papadenetriou v,et al.Lowdose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An alternative firstline approch to hypertension treatment[J].Am heart J,1995,130:359366.

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治疗误区;对策

高血压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危险因素,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病的主要元凶,也就是说要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之一就是减压要达到标准。但是,在我国,降压达标的情况却使人堪忧。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医保少,所以,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经济原因,农民有病都会“抗”,“抗”不过才会去医院就医,或者是根据别人的就医经验,自己买药吃,这样就会拖延病情,导致病情加重,给本来医疗水平就不高的乡镇医院带来更重压力。由于医院的医疗水平比较低,大多数乡镇医院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又存在误区,所以,经常造成小病拖大的情况。下面我们就对这些误区进行一下分析总结,以便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水平。

1 使用降压药治疗的界定时间模糊

在乡镇医院的门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偶尔来测量血压并且血压偏高的患者,其收缩血压在140~150mmHg甚至是160mmHg以上,这时,医生开始举棋不定,不知道是否应该给该类病人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嘱咐偶测压者进行复查,如果再次检查结果符合高血压标准的参考数值,暂时不要给偶测压者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2 在降压药物起效期间频繁换药

因为基层医院医生的水平有限,不熟悉新研制生产的新型或者经常使用的各类降压药的效果出现或者达峰的时间,在起效之前不停的频繁的换药。有些病人比较急切,在服用一种降压药几天后,未见明显效果,测压时血压并未降低,这时,患者就认为这种药物对自己的病症无效,要求医生换其他种类更好的药物进行降压,而医生由于对药品熟悉程度不够,没有建议患者坚持服用,而是更换其他种类降压药。其实,这样达不到降压效果,反而会使降压的时间加长,因为每一种降压药起效都有一定的起效和药效达到顶峰的时间,例如:利尿剂就是一种,它起效比较平稳缓慢,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作用持久,在服药2~3周后才能达到药效的高峰;再如ARB,它降压的起效也比较满,但是效果却持久平稳,达到最大效用的时间更长,一般在6~8周左右,其药效作用能持续24小时以上。频繁的换药,且每次都达不到药效就换药,不但不能起到降压作用,还会使药的副作用增加。一般情况下,都是建议患者在服药后1~2周才能看到效果,再决定是否换药,进行调整。

3 大剂量的使用一种降压药物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例如高压达到160mmHg或者以上的患者,医生就不能采用单一的降压药来治疗,要才用联合用药来减少单一的大剂量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在遇到较重的或者是顽固性的高血压、急进性的高血压、纯收缩期的高血压和治疗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例如,糖尿病、心衰、冠心病等)时,都要采用联合用药。这些患者无论是由于基线需要较高还是由于要达到更加低的目标血压,都需要使用药物后达到更大的降压幅度,这种情况,单一的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2种或者以上的药物联合的治疗。

4 降压达不到标准

2003年美国的高血压指南(JNC7)中,将正常的高血压定义为120/80mmHg,120~139/80~89mm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140~159/90~99mmHg定义为高血压1级,160/100mmHg定义为高血压2级。一般认为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并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以及高血压并发症或者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等个人原因。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年轻人或者是高危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控制在大多数人认为的14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只要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但是舒张压不能低于65~70mmHg。

5 降压药物联合利用不合理

大剂量的使用单一降压药物不但不能够降低需要还会产生大量的副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联合的降压药物也是不可以的。应选择使用降压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小剂量的联合服用,这样不但能达到降压药物之间的互补作用,还能够减少甚至是抵消药物之间的副作用。经研究证明,对于老年人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使用安慰剂比抗高血压药物明显的增加了心梗死和脑卒中的机率。

这些误区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有待提高,更加是临床经验的缺乏。面对基层医院对于高血压治疗误区的这一状况,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其分析,而是要提出相应的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还改变这一状况,更好的为乡镇人民进行医疗服务。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应该不断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不断的进修、继续学习等手段,不断的加强对治疗高血压病的正确认识;认真总结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所遇到的症状和问题,将其变成自己的经验;认真的学习专业的高血压知识,宣传高血压的危害,并且为农民提供一些防治高血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何秉贤.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J].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50):13 .

[2]王梦芝.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11) .

第9篇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151-02

Investig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service condition in our hospital

WEN Jiuf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43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e data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pplic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 to 2010 was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s: In our hospital, the most common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wa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operating frequency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ntagonist, β receptor antagonist were close. The sales amoun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creased form 2009 to 2010 in our hospital, Amlodipine pieces and Levorotatory Amlodipine pieces was occupied the most sales amoun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2009 and 2010 respectively, and DUI was 0.50 and 0.25 respectively. Nifedipine was occupied the first position of the DDDs among al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DUI was 8.00 and 1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our hospital is basic reasonable.

[Key words] Antihypertensive drug; DDDs; Drug utilization index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2005年中国约16%的人口患有高血压,总人数达1.8亿[1]。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40%以上[2]。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肾、脑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为了解高血压临床用药情况及动态变化,本文对我院2009~2010年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药库计算机管理系统按照药品分类提取2009~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金额。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运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金额排序法和DDDs排序法对药品的年度总用量、及DUI进行分析。

1.3 判断标准

限定日剂量(DDD)判断标准以2010年《中国药典》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和第17版《新编药物学》[3]为基础,结合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用药情况而定。DDDs=药品的年度总用量/相应药品的DDD值,该值反应了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UI=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该值反应了药品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若比值接近1,表示同步性良好;比值>1,表示用药频度高,社会效益好于经济效益;比值

2 结果

调查发现,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为我院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频率相当。2009、2010年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分别为80.07、96.67万元,呈稳定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销售金额最高的抗高血压药品分别为氨氯地平片和左旋氨氯地平片,DUI为0.50和0.25;而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的DDDs在2009、2010年均居第一、二位,DUI分别为8.00、10.00和0.50、2.00,说明这两种药用量稳定。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及使用量均呈上升趋势,原因可能与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做得越来越好,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生控制的疾病,药物用量大、使用时间长,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为40%以上,因此,我院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

本研究调查发现,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为我院最常用的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频率相当,与文献报道一致[5-6]。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适合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当今高血压治疗的主流[7],尤其对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尤为适用。2009年我院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位居首位的是氨氯地平片,DUI为0.5,而2010年我院抗高血压药销售金额位居首位的是左旋氨氯地平片,DUI为0.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能有效降低血压,且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功能不全的蛋白尿患者,但该类药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不良反应存在个体差异,较为突出的表现为干咳和水肿,其中,干咳不良反应在文献报道中的发生率为10%~30%,且与给药剂量无关,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亦无缓解趋势。我院依那普利片、盐酸贝那普片、瑞素坦的用量均较稳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发生严重咳嗽而不能耐受患者的合理替代药物,其中,我院缬沙坦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最新的ONTARGET研究,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头队头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疗效及安全性上均具有一定优势[8]。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具有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对于年龄较轻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因其可引起代谢紊乱,在临床应用时需格外注意[9]。本研究发现,2009~2010年我院倍他乐克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用量均稳中有升。固定复方制剂特别是新型制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应用增长较快。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分析的抗高血压药物均为口服制剂,其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应用占主导地位,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频率相当,与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对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长效降压药物的肯定相一致。降压最主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性[10]。抗高血压是一个长期乃至终生的治疗过程,医生应遵循科学用药原则,优化治疗方案,杜绝不合理用药,争取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王宣琪,李宁秀.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及老年高血压防治[J].医学综述,2011,17(11):1674-1677.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6.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4-236.

[5] 江启蓉,王述蓉.2007-2009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5):423.

[6] 江红,马文红.2007-2009年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3):247.

[7] 郭善斌,韩峰,肇丽梅.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及趋势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29):2260.

[8] 杨进刚,杨跃进.美国心脏学院2008年学术年会荟萃[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3):350.

[9] 陈锐祥,邓裕勤.富马酸比索洛尔长期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对心脏保护的临床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