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临终心理护理

时间:2023-06-05 16:08:40

导语:在临终心理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临终心理护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1-02

病人处在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即为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目标是尽量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满足其需要,维护其尊严,使他们在安慰中平静地走完人生之路。如果一个临终病人得到成功的护理,他就会感到活得有价值,从而最后体验人道主义的温暖。

1 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要了解和协助解决病人的各种生理需要,控制症状,尽可能减轻病人生理上的痛苦,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1.1 控制疼痛

疼痛的产生多数是由体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紧张、忧虑、恐惧等均能减轻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痛苦的程度。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与饮食、活动和情绪,还会使病人悲观失望。因此,疼痛的控制可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

1.1.1 药物控制常见的药物有麻醉性镇痛剂如吗啡等,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根据疼痛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止痛剂,选用2~3种止痛药交替应用,既可避免药物的耐药性,又可产生药物的协同作用。护理人员还应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以及可缓解疼痛的药物,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调整药物的搭配及剂量的大小。发药时,即使病人不痛,也要按时服药,以预防为主,而不要等到疼痛发生后再控制,这样效果更好。对那些使用后会使病情恶化的止痛剂,应取得家属同意后再使用。

1.1.2 非药物性控制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病人对疼痛有不同的感受,护理人员应带着同情心和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解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是成功控制疼痛最基本的方法。封闭治疗、松弛治疗和治疗性的按摩都可减轻疼痛。欣赏喜爱的音乐和适当的娱乐,如读报纸、看电视等可以起到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的作用,暂时缓解疼痛。

1.2 满足病人其他生理需要

1.2.1 缓解呼吸困难 由于疾病的进展和镇静剂的使用,呼吸困难是最严重的症状之一,病人表现为烦燥不安,此时应低流量、低浓度给予吸氧,使其感受舒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人处于衰竭状态,无力咳嗽、吞咽、排痰,应及时排痰,并给予助咳驱痰剂或辅助呼吸器来帮助排痰、缓解呼吸困难。

1.2.2 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的护理进食困难是临终病人一个很重要的症状,护士应协助家属按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可口的饭菜,少食多餐,鼓励病人进食。对恶心、呕吐而无法进食的病人,应静脉补充营养。

临终病人常见的排泄痛苦是便秘或腹泻、尿潴留和尿失禁,应尽早预防。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保持会清洁,每次便后用1∶1 000洗必泰冲洗及会,同时指导家属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术,预防和早期解除病人的痛苦。

1.2.3 做好基础护理临终病人体质衰弱,绝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口腔、鼻、耳、眼部的护理,按时进行局部清洁和治疗,使病人感到舒适。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和护理突出部位的皮肤,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2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了解和调解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临终病人的心理较复杂,美国大学博士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所描述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企求期、忧虑期和接受期。病人经过这五个阶段后,随着生存时间的缩短,恐惧、忧虑的情绪逐渐增长,自我克制能力削弱。这期间,护士在守护的同时与病人进行交谈,了解病人心理需要,倾听病人的倾诉,耐心引导,鼓励病人吐露恐惧、忧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从而使其摆脱痛苦。

2.2 争取家属配合

第2篇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病患进行必要的临终护理,使病患能够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照顾,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为患者添加不必要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杜绝无意义的延时治疗。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医学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逐步关注死亡的质量,对生老病死有了更多的体会。

在护理学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重点发展临终关怀的临床护理工作,熟悉病患亲属的心理变化和指导的基本理论,尊重病患对死亡的选择也是医护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医疗人员以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力和悉心的医疗和心理护理能够为患者减轻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临终关怀深刻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意义。

1临终关怀的护理方法

1.1关心及指导临终患者作为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的感受,能够引导患者提高对余下生活的积极心态,尊重患者的信仰。

1.2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也要尽可能给予回答,最重要的还是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

1.3对于患者出现的抑郁时期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疏导,因为随着病人的病情日益恶化,生理上会有极大痛苦,而患者的亲人也会因此感到痛苦,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解除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

2临终关怀的意义

人生所追求的目标无非是追求幸福感,在人生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关注死的质量,在考虑如何“优死”,即是“对死亡不恐惧,不孤独,没有痛苦和遗憾,身体完整,清洁整齐,在浓厚的亲情友爱氛围中告别人世。”临终护理就是实现高质量逝世的较好方式。

2.1舒缓末期病人的焦虑心情维持病人的舒适与自我照顾的能力;减轻病患生理上的痛苦,使得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离世;病患逝世之后,还应当悉心照顾病人的遗属,帮助他们接受面对失去亲人的现实。临终护理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即是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帮助,舒适的医疗环境,还要给他们心理上鼓励和坚持,已达到疏远病患痛苦心理的效果。

2.2疏导病患亲属悲伤心情在病患逝世之后,护理人员还要善于疏导病患亲属的心情,亲人的离世必然会给遗属们带来沉痛的打击,但毕竟有个逐渐接受病患即将离世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在照顾好病患的同事,要对亲属们给予关注,重视病患与亲友之间的交流,例如,尽可能在病患身体舒适的时候安排亲友见面,亲人的陪伴能给双方都带来一定的温暖;给予亲友们一定的心理支持等。

3临终患者主要出现的心理状态

临终患者在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必然会经历一个接受的阶段,根据阶段中的不同表现主要可以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忧郁期、接受期等不同表现阶段,护理人员根据病患的不同表现做出不同的护理手段。例如:否认期的病患其心理十分痛苦,不愿意接受即将死亡的适时,是一种内心自我保护的欺骗形式,其中护理人员应该要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采取措施与患者坦诚沟通,切记不能欺骗患者,以真诚的心态面对病患,通过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希望,缓解其心理上的痛苦。

而病患在愤怒期则是一个适应阶段,对患者粗暴的语言行为应忍让克制,切不可与病患争吵,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稳定亲属的情绪,最大可能理解病患,使病患感受到人间温情,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对象的表现要切实关注,根据患者的表现作出适宜的护理手段,关键点要突出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病患的不安与焦躁情绪,使余下的时间能够有意义地渡过。

密切关注临终关怀患者的心态,对于将死的患者,他们的表现通常是绝望、在初期难以接受自己即将会离开人世的事实,并且会质疑医疗诊断结果,这个时期便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消极的指引会让患者产生偏激极端的想法,在经过专业的护理关怀后,患者通常会在后期接受自己的病情后会逐渐理智看待死亡。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安排好亲人朋友与其沟通,通过亲人朋友的安抚可使临终患者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在关怀和爱护中能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尊重病患的尊严。

4临终患者护理的基本要求

护理人员要有专业技能知识能够基本照料病患的基础上,注意一些表达的细节。

4.1表情要温和自然病患觉得护理人员具备亲切感,才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的心理效果,才能愿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护理人员表达出深切的关怀,使病患体会到温情。

4.2一个眼神往往能让病患镇静下来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感到焦虑与烦躁,眼神明亮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心情舒适,会感觉到被关怀,眼神镇定也可以会使患者感觉到轻松,减轻对死亡的恐惧,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

4.3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阶段的病患要悉心照料,并且仔细思考语言的运用,表达不同语言,最大可能使患者心态平静,在生命最后时段感受到自己处于被关怀照顾中。

第3篇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人性化心理干预;临床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33-02

临终关怀护理是对临终患者采取的特殊性护理,其主要受众为老年人和一些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并减轻患者死亡痛苦[1]。而有关资料显示,结合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则更高显著提高临终关怀护理的质量,因此本组探究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临终关怀护理的老年人42例,对其采取对照护理的方法,以此评价人性化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2例老年临终患者,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66-83岁,其中癌症患者28例,其他疾病14例,其中多数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症,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失眠、疼痛、呕吐恶心、食欲不振、呼吸障碍、下肢水肿、褥疮便秘等。事先告知所有患者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签署同意书后开展本次探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临终关怀护理,予以患者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对症疾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我院提出的人性化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了解患者内心的需求,并且在日常护理中,不时的予以患者鼓励,促使患者克服病痛,同时增加患者与家属的沟通时间,以家庭的温暖,来减少病痛对患者的折磨,使其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从容的面对死亡[2]。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1-6个月的临终护理,首先记录护理中出现的急救次数和结果,其次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测评,主要涉及其身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最后统计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3]。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0.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果

采取对照护理后,两组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对照组急救9例,2例抢救无效死亡,观察组急救1例,无死亡。而且综合评价各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评分(85.8±8.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1.2±4.3)分,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其相关服务模式的转变显著提高了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对临终患者采取的临终关怀护理,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改革理念[4]。而且根据近些年的临床应用情况来看,其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基于这一理念,我院认为应该在临终关怀护理中更多的融入人性化心理干预,而且根据本组探究结果显示,它能够完善临终关怀护理效果,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本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我院所采取的临终关怀护理,是以人性化心理干预为主要护理理念,将其贯穿到每一个护理环节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心理护理,来增强患者面对死亡的乐观态度,并通过常规护理,来减轻病痛对患者的折磨。在患者入院后,首先会建立详细的临终关怀护理档案,之后根据患者临床资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其次会予以患者充分的尊重与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促使其建立正确的死亡观,而且还可以采取心理引导的方法,转移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再者还要多和患者家属沟通,尽量使患者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最后要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并尽最大的可能完成患者的临终愿望,使患者可以安心面对死亡。在对观察组的护理中,笔者发现经由人性化心理干预后,患者对一些常规护理的配合性显著提高,而且可以乐观面对自身情况,毫无畏惧的直视死亡,并且根据本组资料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心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以此提高临终生活效率,并且还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进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

综上,人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路颜羽,路雪芹,白琴,等.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意愿及临终关怀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20):82-84.

[2] 吴俊亚.浅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临终关怀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04(11):157-158.

[3] 石玉玲.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员报.2010,(04):39-42.

[4] 刘妙仪.老年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24):3085-3087.

作者简介:

第4篇

现在的医学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所有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工作全部围绕着患者。除了关注患者的疾病,还要关注"人"这个整体。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了解到"病"是生在"人"身上的,照顾病患时不能只看到"病",而忽略了"人"的存在。医护人员在懂得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技巧,去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的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是医生的合作者,也是治疗方案的实施者,而且在各项操作中护士比其他人员更直接面对患者。技术操作不仅涉及到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要的还涉及护士是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去为患者积极思考,以正确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操作行为。除此之外,护士在护理活动时对待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爱心、真心。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在详细填写住院病历后,为患者安排床位,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内容。如:病区的环境、卫生、开水间、管床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并在与患者的交谈中了解患者的社会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文化背景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态度诚恳,给患者留下亲切热情的形象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尽快熟悉病区环境。让患者舒心。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如患者提出不满和疑问时,应耐心解释,不可有不耐烦情绪,直至患者满意为止。有助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护理人员应做的各项护理和治疗外,还应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当你对待患者向对待亲人般,患者会把他的心理所想和顾虑告诉你。曾经有位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症状,患者没有告诉床位医生和护士,自己进食以后缓解了低血糖症状。当后来在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中才无意说出,曾经发生过低血糖。患者认为自己了解疾病,知道该怎样处理,就不想麻烦护士了。对于这类的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该关心和照顾患者。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可以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而不会觉得麻烦。

恢复期患者的心理也不容忽视。恢复期身体的各器官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已经消失,疾病的痛苦也基本消失,如果在此护理不当,急性病可能转换成慢性病,慢性病也可能在复发,因此,需要重视此类阶段的护理。对好静不好动的自卑患者,应给予鼓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以良好的状态早日返回工作岗位。对性情急躁的患者,应劝其不要过早参加工作,以免影响病情。无乱哪一类的患者,出院时都应做好详细而准确的出院指导。

第5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理护理;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17-01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护理措施,必须懂得心理护理的原理与有关知识,具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现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以来收住的468例患儿,年龄14岁以下,病种包括小儿肾病综合征38例,小儿肺炎300例,腹泻19例,新生儿78例,其它33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施与整体护理。

2护理体会

2.1重视患儿和家属的行为角色转变: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 平时经常受家长宠爱, 多有任性、好动、爱哭、娇气等特点, 加之疾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又从熟悉温暖的家来到陌生的医院, 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 面对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工作服, 大部分患儿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疑虑, 针对儿童患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他们对医院环境的恐惧感, 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悬挂一些卡通画, 或儿童喜欢看并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画, 使住院患儿产生好奇感, 进而消除他们的陌生恐惧心理。多数儿童喜欢明亮的颜色, 因此, 将儿科病房墙面粉刷成淡粉色, 儿科护士选用淡绿、淡蓝色服装, 病房内配备的被服、窗帘等用品装饰有小动物、花草等图案, 让患儿在病室如同在家里一样舒适、温馨。儿科推出24h 陪护, 病房设立单间, 实现病房家庭化, 满足了患儿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 缩短了住院日。

2.2培养护士语言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满意度,也影响治疗效果。我们给患儿治疗护理时,多说鼓励性的话,边操作边讲故事以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针对儿童情绪易感染的特点,我们以一些年龄较大,有一些号召力的患儿为重点,对他们给予鼓励,由他们带动整个病房的气氛,促使其它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

2.3掌握好患儿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疾病的不同,他们对外界的反应也不同。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唯一的表示就是"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分析哭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如:给患儿输液后哭闹,经详细检查没发现异常,就让家属在不牵扯动输液管拨出的情况下,轻轻抱起患儿哄着玩。对于幼儿,由于从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外界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已经习惯了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因此,心理状态由轻松变得紧张、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同时,我们护理要针对性地启发、诱导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

2.4儿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儿科护士同家属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一些护理技术操作上,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时穿刺一次不成功,家属就产生紧张情绪,使护士的心情更加紧张,穿刺成功率降低,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心理稳定因素对于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直接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仅对病人要有饱满的热情,还必须在操作中有过硬的基本功,使自己有坚韧不拨的意志,调节支配行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2.5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在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转化为病儿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如针对家长刚人院时的焦虑心情,我们首先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并对主管医生、护士进行介绍,让家长尽早熟悉环境,我们还通过对家长的健康教育、介绍病情、介绍治疗护理措施,如高热时怎样护理,怎样喂奶,怎样喂药,怎样翻身等。饮食护理:给家长讲解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等。家长有时对因疾病预后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就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后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3总结

在儿科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 耐心周到, 细致入微的"人性"护理, 温馨舒适的家庭化病房。"一针见血"的操作技术, 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之心, 实现了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使我院护理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更提高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质量, 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婉珍,薛金增.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450.

[2]Daleen Aragon. The effects of harp music in vascular and thoracicsurgical patientsJ . Alternative Thera 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2002 ,8 (5) :52 - 60.

[3]刘晓红, 周秀华. 护士职业的人格特征研究[ J] . 心理科学, 1995, 18( 1) : 20.

[4]马立平,王颍,王洪涛.儿童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60.

第6篇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程序化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4-200-0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开设,可以很大程度上对新生儿进行全面地连续的监护,有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最大可能的为新生儿患者身体、心理等方面提供保障。但是由于新生儿自身身体机能的特殊性,例如各种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全、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病情较为多变使得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尤为困难[1]。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我们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研究对象均为40例。实验组40例新生儿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日龄为1~14d,平均(5.2±1.3)d;而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日龄为2~15d,平均(5.3±0.8)d;两组新生儿重症监护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研究方法在对照组中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在实验组重症监护新生儿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研究对象在疾病的感染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记录实验结果。1.3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1.3.1质量控制管理重症监护室内的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对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控制实施程序化管理,应该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把标准化操作规范以及医院的规章制度分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组织护理人员对程序化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学习。在护理过程中,不断听取病人家属的意见,时刻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改进,真正意义上做到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1.3.2护理工作程序管理护理工作的流程在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中也尤为重要。通过护士长协同重症监护室中经验丰富的骨干护理人员一起,分析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重症监护的特点,对工作中具体方面进行操作流程的制定,并将流程操作印发到每一位护理人员手中,在护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不能有任何差别。1.3.3其他护理工作管理重症监护室内其他的护理工作,比如环境的维护、急救程序以及日常心理疏导等方面都应该建立程序化管理方案,确保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程序化管理。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收集的所有数据统一进行记录分析,将全部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愈率以及感染率分析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中新生儿患者的感染率和治愈率分别是8.78%和98%;而在对照组中新生儿病人的感染率和治愈率分别是14.25%和79%,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2救治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新生儿患者救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实验组中病人家属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由于新生儿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2]。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往往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即由于各种具有危害性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新生儿身体健康和患者家属的利益受到威胁,而且会对医院造成名声上的影响[3]。所有的护理工作中都会存在这种风险,但是由于社会对于新生儿的重视性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程序化管理模式,规范护理工作的实施,降低护理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总之,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80例重症监护患者采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患者治愈率、感染率、病人家属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得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程序化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并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对今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照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5,9(6):223-224.

[2]韩利芳.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监测及护理控制[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51-953.

第7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不断在转变,同时当前的独生子女制度,父母都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因此对儿科的护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时期能够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早日康复。

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中部分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为双亲,且患者父母学历均为初中级以上,经临床初步诊断,患儿智力均正常,无听力、语言以及精神障碍,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随机将120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4±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5.6±3.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午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利用我院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3-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患病期间相比平时会更加依赖父母和任性,部分儿童甚至会形成“病获益”的心理,即平时得不到的玩具和食物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得到,从而认为生病是好事夸大实际身体情况等。对于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充当护士的角色,还要充当阿姨甚至是母亲的角色,尽量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儿童进行疏导和安慰,多为患儿讲他喜欢的故事或唱一些儿歌,同时多表扬和鼓励患儿,能够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加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利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内以及出院前2d内的护理进行效果,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方法

本文所用儿童行为量表主要是从CBCL的第三部分(行为问题)中摘录的5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1、2三个等级,累积所有项目的得分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表示患儿的行为问题越大,反之则问题越小。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则采用文献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结合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76.5±3.6)和(78.1±2.9),出院前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则分别问(41.7±4.2)和(56.3±5.7),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与出院前2d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

3 讨论

一个健康的人在患病之后,由于病痛的折磨、陌生的环境和人等,会产生许多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掌握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感官,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儿童由于其心智等还未完全发育,在患病之后,心理状况变化十分复杂,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在出院前2d内患儿的行为量表评分要低于仅适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适当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以华,李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企业家天地,2013(06):78-79.

[2]孙虹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1):110-112.

[3]夏蓓君.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10):873-875.

[4]黎娟,彭燕丽.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71-172.

[5]曹芳莲.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144.

第8篇

关键词:心理学;临床护理;应用体会

Abstract:In clinical nursing,nursing psychology refers to the use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and the combination of nursing and psychology,on the basis of mastering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ctivity,the law,the targeted to do a good job of nursing.In clinical nursing work,nursing staff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but also have the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It is a good way to make patients to form the best psychological state,promote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work smoothly,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Psychology;Clinical nursing;Application experience

心理学与护理学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医学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从观察病情中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

新入院的患者,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们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有的自费患者因担心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为心情沉重、沉默不语。一些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的患者会表现出恐惧、紧张和难为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熟悉医院环境,使其在短时间适应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患者对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如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法恐惧,稍加解释就能愉快接受并积极配合。而有的患者反复多次做工作,也难以接受。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把医学知识通俗化,耐心细致地向他解释,讲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让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通过心理护理会让患者摆脱消极情绪,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1]。

心理护理的疏导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饮食、休息、预后及健康知识宣教。医护人员必须详细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道理和简单易懂的话,使患者对目前所进行的有一定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耐心解释,不能遮掩隐瞒,这也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素养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用语都是增强沟通能力的技巧。

3在病房管理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气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气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属于多血质的患者往往在病中就显得比胆汁质的患者娇气,忍耐性差。这种人,需要护士在打针和吃药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多做些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同情,他就会很好地配合治疗。但这种患者一旦病情好转后,就显得异常活跃。如病房应安静,但是他由于身体上的康复,心情愉快,会大声说话或唱歌,这样就影响了同病房其他患者的休息,别人提出异议,他会不高兴甚至是吵架,这时护士一方面应祝贺他的康复,另一方面要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回忆在病重时的心情,这样他才会接受护理人员的要求,自觉遵守病房规定。

召开公休座谈会,是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心理沟通的一种好方法。通过会议,让患者畅所欲言,多提意见,这是取得护患之间相互谅解的最好方法。通过会议,护理人员可以多多听取患者对我们工作中的批评与建议,以正确的态度去积极纠正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解决病患在院内的各种困难,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服务的开展与推进,不再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现象,让患者从心中感到极大的安慰,解除忧虑恐惧感的同时增加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会积极接受并配合[2]。

4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的繁杂、紧张、琐碎、持久性,要求护士必须要用天使般的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护理环境,使每位患者尽可能的舒适地度过住院生活,带病而来,痊愈而归,即使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患者,也能让他在弥留之际感受人间的温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更要机敏果敢,沉着应对,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克服烦躁情绪,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在工作中磨炼和培养,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二者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增进和谐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护士;护理;心理

1  心理护理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可以使用五个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来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从而促进病人康复。这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做出护理诊断;根据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1】

1.1  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及范围

1.1.1  病人的一般社会情况   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婚姻及家庭情况、营养与代谢,排泄功能、生活习惯及有无其它方面嗜好、职业与教育程度、活动与锻炼等方面的评估。

1.1.2  病人对健康问题及医院环境的感知   了解病人对健康问题的感受,如能否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对自身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感受等。是否能接受自己病人角色,是否有角色适应方面的问题,病人是否对住院环境有压力,是否有医院压力等。

1.1.3  应激水平及应对能力  首先要评估病人患病前一年内的应激水平。 应激研究证明,患病前一年内的应激水平,与疾病有直接关系。【1】可以用生活事件量表来测量病人患病前的应激水平。来明确病人疾病的社会心理原因,从而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预防、减轻或消除以上方面的心理影响;对病人应对能力的评估,包括评估病人的一般应对方法以及技巧等,有无潜意识的心理防卫。

1.1.4  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评估病人的睡眠、精神状态、食欲、性功能及胃肠功能等。

1.1.5  精神心理状态   评估其定向力 、注意力、意识水平、仪表及举止行为、情绪状态、感知情况、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情况、思维与记忆、判断能力等。还有要评估病人的精神信仰等。

1.1.6  人格类型及自我认识  评估病人的人格类型,是否有人格障碍。并且评估病人患病对自身人格、自尊、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控制感等方面的影响。

1.1.7  患病后的心理 社会问题  患病后有无焦虑、恐惧、否认、绝望以及自责、内疚、愤怒、悲哀、失控、无助等情绪问题。有无信任感改变、自尊变化、自我形象,自我概念方面变化,是否有爱与归属及应对无效方面的问题。

2   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

2. 1 访谈法  访谈法是应用与病人及家属交谈的方法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方法。

2.2  观察法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法来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身体姿势、生理反应、仪表及打扮等方面,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变化。

2.3 整体评估法  是美国护理界以GORDEN的功能性健康模式为指导,为住院病人设计的一套具体而实用的心理社会评估方法。要求护士用会谈、观察、仪器、心理试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来全面收集病人的资料。

2.4 实验法  采用试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或某种环境下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

2.5  心理测试 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测量仪器来测量病人的心理状况,以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测量量表的选择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心理问题来决定,且必须考虑量表的信度及效应。

2.6  自我评估法  由服务对象以简单而准确的方法,了解自己心理状态,确定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7  其它方法  包括与病人家属、朋友、同事、病友交谈,查阅病人病历,阅读病人提供的日记书信文章等以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原因及形成过程等。

3 心理护理诊断

3.1心理护理诊断的步骤 一般包括确定病人心理反应性质、强度、原因,形成恰当的护理诊断,按照心理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问题的先后次序。

3.2心理护理诊断的陈述 可以按照PES公式书写。即按照问题、原因、症状体征来书写护理诊断。

4 心理护理计划

4.1 护理目标 护理目标是针对病人护理诊断,希望通过心理护理达到病人心理状况的改变。心理护理目标同时也是检验心理护理效果有效性的标准。其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5 心理护理的实施 

5.1 心理护理实施的范围 心理护理贯穿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可独立进行也可与其它活动同时进行。其实施对象包括所有的护理对象,即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各种疾病,需要治疗及护理的病人。因而,心理护理为健康人提供心理保健,同时也为患病人提供心理康复护理。

6心理护理的评价

评价是反馈结果的的过程,计划实施后要了解实施的效果,并应用反馈过程检验原护理计划的可行性及效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7 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7. 1  包括 :为病人创造轻松的恢复环境 、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而满足病人各种需要、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加强病人的意志锻炼、心理疏导及自我心理保健训练。还包括各种放松训练、治疗性的身体接触、心理支持技术等。

7. 2  临床中比较重要而常见的 具体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

7.2.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许多价值” , 在接待新入院病人时,面带微笑接待患者是进行沟通的首要条件,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惧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缩短护患间距离,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7.2.2  语言交流    理解 与尊重,关心与帮助病人,增强其信心。 沟通时 尝试与患者进行交流,善于观察,从患者微小的情绪变化来发现其心理矛盾及冲突等,让患者尽情发泄,诉说、、甚至痛苦流涕等,均不要加以劝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静下来后再予以疏导,做有针对性的心理说服及解释鼓励工作。【3】沟通时,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之间的桥梁。美好的语言不仅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和心情愉快,并且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沟通时,要有技巧,可以利用技巧语言,先耐心倾听,再发表自己看法感受,尽量使患者感到你在帮他,以达到我们期望的目的。我们只有热情接待,无形沟通,使他们不知不觉也会尊重你,接纳你,使你的工作得到患者和社会 的认可。【4】现代护理学模式要求护士运用 心理学、营养学、行为学等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其中语言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5】

【总结】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方面知识,应用护理程序,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可使患者心情舒畅,早日康复出院,护士应加强以上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1); 74-77

2 候卫洪,刘丽敏,王超,等.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疗 ,2010,29(32);1

3 张建芬.老年抑郁患者的护理  医学新知 2011,24(2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