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6:08:40
导语:在拆除工程风险评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字】临时用电; 作业风险评估;管理
1、临时用电简述
1.1 临时用电定义
根据独山子石化公司《生产区域临时用电管理规定(Q/SY DS G 455-2009)》可知:在公司现役生产装置及生产区域范围内进行基建、检修、技措及日常维护施工作业的用电,均属生产区域临时用电。它适用于期限为6个月以内临时性使用380V及以下的低压电力系统的作业。同时,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应使用专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并且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此外,临时用电系统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2 临时用电特征与问题
检修施工现场有三个主要特点:1、检修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和高处的作业场所;2、检修施工现场是一个受地域位置、周边环境、气象变化、工作条件等影响千差万别的作业场所;3、检修施工现场各专业工种频繁交叉作业,人与机电设备和当前工程交织在一起,接触紧密。由于检修施工现场这三个主要特点,决定了临时用电工程与其它用电工程不同的六个特征:即性、暂设性、移动性、多样性、易损性和环境不可选择性。检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这六个特征,使它的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工作条件大大变坏,从而致使因电气设备和线路损坏而发生的电气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再加上现场检修施工人员因工种等原因,只注重使用的一面,而忽视安全的一面,很可能会造成因触电或电火引起的人身伤害。
1.3 临时用电管理
检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目标除保证经济合理、方便适用外,更重要的是规范非标准配置的临时用电管理和防止人员发生伤亡事故。检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应起自施工检修准备阶段,终至工程项目或作业任务结束,临时用电的装设与拆除,贯穿整个检修施工用电全过程。其管理内容应涵盖临时用电工程的设置、变更、运行、巡检、维修、测试、检查、拆装、电工与各类用电人员的选聘、定位、教育、培训、监督以及考核等。按照《生产区域临时用电管理规定(Q/SY DS G 455-2009)》,石化公司《作业风险评估许可证管理程序(Q/SY DS G 531-2011)》对临时用电实施全过程管理,其主要内容有一下三点:
1、 建立用电组织设计制度,检修施工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应组织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必须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必须经机动、安全等部门审查及具有直属部门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且办理程序具体执行《程序》中规定的"风险评估许可证系统(RAP)"的办理流程。对于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可以不系统编制组织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但必须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并履行与组织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相同的"编、审、批"程序。
2、 建立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岗位职责、技能管理制度,《规定》中对电工有两项非常严格的规定:即电工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拆装、巡检、维修必须有电工完成,并设专人监护。而直接操作用电设备进行检修施工作业的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 建立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制度,根据《规定》与《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范》可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2、用电技术交底资料;3、施工现场检查验收表;
4、电气设备试、检验凭单;5、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及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6、定期检(复)查表;7、电工拆装、巡检、维修工作记录。为了充分发挥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对用电安全的引导作用,《规范》明确规定: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其中《定期检(复)查表》、《电工拆装、巡检、维修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并且每周向归口汇报、审核认可,待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2、基于"风险评估许可证系统(RAP)"的临时用电管理
2.1 RAP系统简介
RAP系统是一套以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现场直接作业(包括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登高、起重、挖掘、临时用电等)风险电子化作业许可证系统,其英文全称为"Risk Assessment Permit"-风险评估作业许可证。其目标是控制现场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隐患并将风险减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RAP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流程:一是针对现场各类直接作业,以风险评估为核心的作业许可控制流程;二是针对作业现场存在或潜在的危险能量源隔离许可控制流程。从现场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考虑,这两个流程是彼此联系的,用以下流程图说明:
2.2 RAP系统在临时用电管理中的优势
2.2.1 图形操作,直观准确
目前,公司所采用的RAP系统为,较之以往的客户端服务,服务的图形化操作更为方便直观。在中,所有基层单位的装置结构都被绘制成平面图,并组成为厂区平面图。无论是构建涉及临时用电的作业许可证,还是对以签发的作业许可证所涉及的临时用电进行检查,都可以对其施工地点进行准确的定位。
2.2.2 操作严谨,保证受控
计算机程序预设的安全控制逻辑次序使得RAP操作流程十分严谨,而严谨的操作流程则保证了作业全过程中各个重要安全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如图1所示,在作业中涉及的临时用电一般在"额外图标签名"框进行操作,在签名之前供电部门(电修车间)必须对用电单位的用电线路及用电器具进行检查,且其用电线路及用电器具必须满足"作业风险评估许可证"中临时用电安全措施所列的要求,方可签名,使工程从开始就将隐患风险减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操作步骤按部就班,所有的安全控制环节都必须有相关负责人员的承诺声明并确认签字,有效的防止了"走捷径"和作弊行为。
结束语
检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是整个施工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中借助RAP系统强大的数据库,科学严谨又不失可操作性的先进管理模式,将有效提升检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Q/SY DS G 455-2009 生产区域临时用电管理规定[S].
对于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外许多专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各自的解释。角度不同,对风险管理内涵的定义也就不相同。综合各种含义之后,可以得出以下定义: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对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后,从中发掘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专业的估测,寻找对工程施工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从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从中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来应对潜在的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给工程带来的损失。另外,风险管理的本质是事先对工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流程
要加强对地铁隧道修筑过程中潜在风险的预防,必须要建立一套内容充实、分工明确、体系完备的风险管控流程,依据建立好的流程就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了。地铁隧道工程施工流程如下:首先,明确地铁隧道工程的特点,依据本身的特点签署工程保险;其次,对工程风险分析的方法进行明确,然后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识别时要与业主以及施工单位进行详细的探讨,之后建立明确的风险因素清单;第三,依据清单对风险进行量化,然后建立起风险评估模型;第四,建立模型之后,要对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如果潜在的风险不利于工程的施工,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故,首先应该减缓风险,如果风险不足以造成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发生,那么就可以对剩余的风险进行评估了;最后,经过评估之后,将能够预测的潜在风险寻找出来,然后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地铁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前面分析了隧道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内涵以及管理的流程,明确了以上相关知识后,就可以对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了。下面结合某地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实际,来探讨进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的措施。
3.1隧道施工风险管理门得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和上海铁路局联合联合组成课题组,在对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后,提出了“风险管理门”的概念(RiskManagementGate)。根据对一线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将隧道建设中潜在的风险分成3类:技术、管理、地质情况。其中,技术方面又可以分成施工准备情况、洞口部分的施工、开挖情况以及监控测量几个部分;管理方面只有施工管理一项;地质情况则包括膨胀性围岩地段的施工、涌泥突水地段的施工以及岩爆情况和瓦斯层的施工几个部分的内容。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将施工的过程分成7道风险管理门,这7道风险管理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操作阶段以及完工阶段。
3.2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
建立了风险管理门之后,就明确了施工的各个步骤,同时就可以依据相它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了。某市地铁一号线是连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主要地下交通线之一,全场25千米。根据地质勘查结果,地铁一号线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施工中不仅会穿过粉土、粉砂、粉质粘土等底层,同时还穿过几座重要的文物保护建筑,这样就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如果不能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很容易会造成文物建筑损坏等后果。
3.2.1潜在风险辨识
进行风险辨识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应该由相关的专家和施工单位共同组成风险辨识小组,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并仔细的分析当地的地质特点以及地下环境,对风险进行辨识。根据本市地铁一号线的具体情况,将风险分为基坑施工潜在风险、盾构施工潜在风险以及管网施工潜在风险等三个方面。其中,基坑施工潜在风险主要有基坑开挖土体是否具有稳定性、基坑开挖对周围文物建筑的是否具有破坏性以及雨季防汛风险;盾构施工风险主要有盾构进洞阶段的风险和出洞阶段的风险;管网施工潜在风险主要有施工对天然气管、污水管和雨水管等带来的风险、管线改移、悬吊的安全风险以及地下水对地铁站带来的风险等。
3.2.2潜在风险评估
辨识完潜在的风险之后,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对某市地铁一号线进行风险评估,地铁某段的潜在风险依据对不同风险因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对这些不同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3.2.3潜在风险应对
在对风险辨识以及评估完成之后,就可以依据得出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根据某市地铁一号线实际存在的风险因素,可以制定以下应对措施:(1)本车站的基坑比较宽,开挖的也比较深,因此可以使用长大内支撑体系来进行支撑,等到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达到80%以上后才可以将支撑拆除。(2)本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差,地下水位比较高,很容易出现地下水喷涌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地下水降低到坑以下30m,在降水的同时,务必确保收到良好的降水效果,另外还不能损坏周围的建筑物。(3)强化施工监测力度,在施工中要及的通过监测获取工程进度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预测出施工的下一过程可能要出现的风险因素,以便及时的制定计划,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因素给施工带来的不良后果。
4.结语
【关键词】内控审计;城中村改造;运用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进入了新常态模式,城镇化建设也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全国各地城镇化都在高速发展,城中村改造也成为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步伐加速,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极端事件,暴力拆迁事件层出不穷,违规拆迁屡见不鲜,自焚乃至以命抗拆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聚焦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城中村改造的规范运作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中的问题及分析
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加盖、赔偿不能达成一致、违法拆迁、扬尘、安全事故、质量问题、延期交房、回迁安置问题等,造成上访频次高,群访社会负面影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城中村改造主体文化理念存在着业绩观、形象观的问题,没有将百姓利益放在首位。
2.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运营不规范,拆迁评估监管不力,拆迁安置程序混乱,监督公示不到位,造成了各种违法拆迁等负面社会现象的发生,以至于百姓利益受损。
3.城中村改造中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全,内部控制等管理工具缺失,是造成城中村改造出现问题的主要成因。
4.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监督控制缺失,缺乏第三方的监督,相关信息渠不畅通也是造成上访的原因。
二、如何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
如何规范城中村改造业务?如何解决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内部控制审计就提到日程上来。
1.开展城中村改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各业务流程接口以及相关政策都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因此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管,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促进整个城中村管理体系的提升就成为规范城改业务的关键。
(1)内控体系建设基础阶段
组织架构上设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与内控推进工作小组直接对内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编发《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等相关内控管理制度,赋予内部控制推进工作小组人员开展城中村改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开展内控审计的权力。
内控推进工作小组通过开展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部门以及城改工作小组的权责界定、做好各部门管理制度、城改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理顺单位内部层级之间、部门之间的权责;实现制度无遗缺、无重复。
(2)内控体系建设搭建阶段
针对单位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宅基地审核、动迁评估、收房拆除、财务审核、接待等各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各业务的全流程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建立有效的防控措施。
(3)体系推广实施阶段
对城改内控体系进行测试、改进和推广实施,通过测试改进使城改内控体系紧贴城改业务实际,达到可操作、能执行的目的,通过推广实施使城改内控体系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4)评价与持续优化阶段
针对已运行的城改内控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和持续优化。通过实施该阶段工作实现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对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对城改内控运行的跟踪督导,保证城中村改造内控体系落地。
2.如何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运用内控审计
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应遵循有效性、全面审慎性、独立性原则,在实施城改内控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及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与评价。
(1)明确城改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及重点内容
城改内控审计范围主要包括了城中村改造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同时重点关注宅基地审核、动迁评估、收房拆除、财务审核、接待主要业务流程,使得审计内容贯穿于主要的经营活动中。
①城中村改造的控制环境包括了城改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组织结构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城改理念、文化等。重点审计方向是城改治理结构是否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否落实、政策宣传及宅基地审核等业务小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人力资源结构是否合理、引进开发与使用退出环节机制是否健全;城改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是否履行,包括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安置房质量控制、治污减霾措施是否得当;城改中是否以阳光拆迁、法制拆迁、和谐拆迁为主题文化开展相关工作。
②城中村改造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识别和分析影响城改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对城中村改造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调险应对策略,建立城中村改造风险管理体系。重点审计城改各业务环节中风险是否被准确识别并制定相应应对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域城镇化为主导,以贯彻落实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为前提,紧紧抓住项目申报、招商引资、土地利用、拆迁安置、工程建设、资金监管等重点环节,强化民主决策、程序规范、监管服务,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实现依法改造、民主改造、和谐改造、有序改造,为打造创业城区、建设幸福家园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领导,调整和充实“晋城市城区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统一协调。领导组负责对全区城中村改造(包括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实行全方位的组织领导,对项目申报、招商引资、改造程序、拆迁安置、土地使用、资金运作、规划实施、工程招标、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等实施全程监管。区政府设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简称城改办),专门负责全区城中村改造(包括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旧村改造)的计划、监管、协调、指导、服务、考核等日常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
镇(办)成立相应机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并配备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城中村改造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工作,重点负责前期准备、项目审查、招商引资、组织拆迁、工程监管、资金监管、回迁安置、安全稳定等工作,对城中村改造的重点事项进行监管和审核。
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社区)要推选产生由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共同参加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机构和监督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和监管本村城中村改造。村(社区)作为改造主体,负责项目申报、民主决策、方案制定、招商引资、动迁拆迁、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回迁安置、安全稳定等具体工作。
城中村改造项目申报要实行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区、镇(办)、村(社区)都要进行评估。区领导组办公室负责稳定风险评估的日常工作。
三、改造原则
(一)坚持统一规划、政府主导、村为主体、整村拆除、市场运作、安置优先的原则;
(二)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
(三)坚持“先拆迁安置、后开发建设’’的原则;
(四)坚持“村民自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阳光作业”的原则;
(五)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维护村(居)民利益,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原则;
(六)坚持开门改造,引入竞争机制,把城中村改造与招商引资、品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
四、申报条件
(一)通过调查测算,能够实现“自求平衡”;
(二)村(居)民大会表决通过同意实施改造;
(三)村(居)两委班子团结,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村(居)情稳定;
(四)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项目稳定风险评估;
(五)村(居)集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六)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五、申报程序
(一)征求意见。村(居)两委提出改造意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二)提出改造方案。在征得全体村(居)民同意改造的基础上,村(居)两委提出《(城中村改造方案》,内容包括改造的目标、方式、步骤和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经济测算、资金筹措、招商引资等。《城中村改造方案》要在区城改办和镇政府(办事处)的指导下拟定。
(三)会议表决。村(居)两委集体研究通过《城中村改造方案》,提交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民大会进行投票表决并推选产生改造工作组和监督组。表决结果和《城中村改造方案》要进行公示。
(四)提出申请。投票表决通过后,村(居)两委形成决议,提出申请,并附《城中村改造方案》、全体村(居)民大会表决结果,报所属镇政府(办事处)审核。
(五)项目审核。镇(办)严格审核《城中村改造方案》、村(居)民大会表决结果等相关资料,提出审核意见,报区城改办审核。同时,镇党委(街道党工委)组织对所申报项目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将《项目申报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报区领导组办公室,经区联席会议审查。
(六)批准上报。区城改办审核后,经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审核签字,提交区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区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和领导组分别就项目申报情况和稳定风险评估情况,报告区委常委会研究。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后,区政府上报市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办公室。
(七)审批启动。市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办公室研究同意后,报市政府办公厅把关,然后报分管副市长审批同意,启动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
(八)编制土地利用和规划。城区国土分局根据居民点用地情况调查报告拟定用地规模,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核批准;村(居)委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意向;市国土资源局根据规划意向编制《土地利用方案》;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报市规划局审批。
(九)项目批准。市规划局审核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连同《土地利用方案》上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厅分级审核后,提交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批准实施城中村改造。
六、工作要求
(一)坚持民主公开。拟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村(社区)从项目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凡涉及群众利益和村(社区)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均要以“四议两公开”为基础,履行相关程序,如改造方案、拆迁补偿安置、土地出让、资金使用、合作对象的确定等。一般事项也要广泛征求意见,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要真正体现村(居)委会是改造的主体,村(居)民是改造的主人。凡重大事项村(居)委会须召开相关会议时,镇政府(办事处)分管领导、包片领导要列席会议,现场监督民主程序的履行。
(二)扩大招商引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建立平台,完善机制,形成制度,全面提升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水平。
坚持城中村改造项目整体招商引资。提倡打破地域限制,实施集中连片开发,面向全国,引进国内著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城区开发投资。
坚持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引入著名品牌。所有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必须引进一个品牌企业,特别是临街项目必须规划设计标志性的建筑,引入省级、国家级,甚至是国际级的著名品牌,提升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品质。
提倡村(社区)集体成立经济组织与开发商合作共建,可以采用联合开发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合作模式和协议要进一步规范化。合作协议要在区城改办备案。
合作对象的选择须采取招商引资和民主公开的方式。合作对象的选择须经区政府审查通过后再履行民主程序。建立城区城中村改造开发商名录库,录入国内著名的开发商,同时对已在城区合作开发的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入。拟参与城区城中村改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到区城改办审查备案;实施改造的村(社区)选择合作商时,要在区城中村改造开发商名录库中选择三家以上开发企业,履行民主程序,公开确定合作对象。
连片规划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规划上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力求用地指标放宽、供地方式快捷、规划条件宽松,同时享受我区招商引资的其他优惠政策。
(三)强化土地利用。城中村改造用地以市政府确定的用地指标核定,不足用地指标的按实有面积核定指标,超出部分收回国有。区国土分局要认真进行居民点用地现状调查,结合规划情况拟定土地利用方案。用地指标范围内的出让用地原则上分期进行公开出让。公开出让土地的程序:村(居)委会将拟公开出让土地上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净地)一提出拟公开出让土地申请一镇政府(办事处)审核一区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审核同意一区政府常务会通过一报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按程序办理。土地出让价款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金额拨付至城区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金专户。
(四)注重拆迁安置。拆迁补偿安置是城中村改造的工作重点,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程序,精心组织。村(居)委会是拆迁主体(拆迁入)和安置主体,是拆迁安置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补偿安置办法和回迁用房的规划选址、工程质量、配套标准、公共设施等均要认真履行程序,广泛接受监督。回迁楼的规划、设计、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要求,社区办公、服务、医疗、学校、幼儿园等要配套到位。
镇(办)对拆迁安置工作负组织领导责任,负责拆迁安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在拆迁工作遇到困难时,要负责组织攻坚,确保工程进度,并提前进行稳定风险评估,严格程序,确保稳定。
城中村改造的房屋拆迁原则上实行一次性整村拆除的办法。实施片区规划时,安置办法要多样化,可以就地回迁,也可异地回迁;拆迁工作可采取区里组织领导、镇(办)组织实施、村里具体实施的办法,三级联动,强势推进。
房屋拆迁要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取得“一书两证”后向区城改办提出申请(附相关手续),在同意拆迁批复下达后,方可实施拆迁。对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严格工程监管。城中村改造的建设单位[村(居)委、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检测等责任主体要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严格负责、规范操作。政府职能部门和镇政府(办事处)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确保工程优质安全。
1、工程招投标。所有回迁楼项目要按照<招投标法》一律实行公开招标,严禁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
2、施工许可。建筑工程开工前,要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证》,禁止“未批先建”行为,一经发现,政府相关部门将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予以制止,并给予严厉处罚。
3、工程质量与安全。参建单位要严格执行《山西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注册和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注册登记,强化监管,严把工程质量关,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强制性标准监管。严格按照规划、勘察、设计要求进行建设,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工程监理单位要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
场,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
5、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程序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工程在区城改办、区住建局同时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未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区住建局负责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
(六)加强资金监管。土地出让价款由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全额转入城区城中村改造土地出让金专户,专款专用。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要加强监管。
1、所有实施城中村改造的村(居)委会必须按照规定开立专户,设立专账,健全账务。城中村改造项目在申报、审批、建设、拆迁安置等环节所涉及的所有支出和收益均纳入专账管理。返还的土地出让金必须首先用于回迁安置住房建设及其公共配套设施(包括社区办公、服务、医疗、学校、幼儿园等)的建设,在改造项目全部结束之前,不得挪作他用。
2、土地出让金的申请使用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其程序是:村(居)委提出书面申请——征求广大被拆迁户同意,由至少三个被拆迁户代表签字——村理财小组同意(盖章)——村两委集体研究
并签署意见——政府(办事处)研究通过并向区政府请示——区城改办和区财政局对申请事项进行核实并签署意见——区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审核——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区财政局根据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实施拨付。申请使用土地出让金须向区城改办、区财政局和所属镇政府(办事处)提供相关资料。
3、各村(居)委是所返还土地出让金的所有者,也是使用主体,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负全责。资金的使用要按“四议两公开”的要求严格履行程序。镇政府(办事处)是资金使用的监管主体,对资金的使用负监管责任。所辖城中村改造的资金使用要按照“村账镇管”、“居账处管”的要求加强监管。
区城中村改造领导组也要对城中村改造的资金使用加强监管。由区城改办牵头,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城改专账的建立和管理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定期、跟踪检查。要建立和完善年度审计和项目决算制度。对账务不健全和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的项目,停止其土地出让金返还拨付。城中村改造领导组对城市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国家补助资金要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七)狠抓税收征管。所有的城中村改造项目,须按照税收属地征管的原则,全部在城区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和税务登记。已经市政府批准的项目,其税收不在城区的,必须理顺到城区。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做好相关的协调和登记工作。税务部门要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对城中村改造的税征工作实行专项管理,以镇(办)为单位实行目标管理。研究拨付土地出让金前,由区城改办、区财政局审核项目的税务登记和缴税情况,符合条件的再报请区政府研究。
(八)严格考核奖惩。区政府要与镇政府(办事处)专题签订城中村改造工程年度目标责任书,对手续办理、拆迁进度、建设进度、招商引资、安全质量、回迁安置、房屋销售、实现税收、社会稳定等目标实行全程监管和跟踪考核,按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惩。城中村改造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对出现违规建设、质量安全事故、集体越级上访、进度缓慢等现象的将酌情给予处罚,罚款直接从风险抵押金中扣除并用于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奖励。区城改办负责督查考核工作和抵押金的管理。抵押金到工程结束时,扣除处罚金额后将剩余部分如数退还。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risk management awareness and management level in China is not yet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st risk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wner.
关键词: 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成本风险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risk management;cost risk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21-02
0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决定的过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给工程项目带来了很多风险。项目风险管理分为5个阶段: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风险监控。[1]“风险”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人们对风险的理解是“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造成的损失”。[2]或者说,风险是人们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订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3]下面,结合“重钢总医院内科综合大楼及门诊楼工程项目”,对风险识别后进行风险等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采取适合该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监控手段,以此来说明风险管理在投资控制上的重要性。
1 项目概况
该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0984.44万元,地点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堰三村特一号,西侧紧邻盛世融城工程。项目区域场地地形整体较高,属亚热带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暖和多雾。项目建筑总面积约为24986.85平方米,框剪结构。承包方式分为建安、精装修、氧气负压、弱电、园林绿化等分包形式,合同采用综合单价结算方式,总工期730日历天。
2 该建筑工程成本风险因素的识别
该项目影响投资的风险因素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承包商风险、业主及其相关人员风险。其中每个风险因素主要表现为:①自然灾害风险:该工程施工时间长,历时两年才竣工,期间暴雨、高温等气候都对施工造成了不利影响,南方地区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施工人员特别是室外作业人员在高温烈日下工作,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②施工现场环境风险。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施工区域下方为双山隧道,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考察,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充分考虑到遇到不良地质构造的可能。③政策风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会给投资商造成一定经济上的影响。国家调整建设投资结构,对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得房地产的走势不明朗,利率的变化给收益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开发成本,进而影响了融资能力,很可能造成各方资金链的断裂。④经济风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建筑材料的价格、设备的价格和施工人员的工资费用也在大幅度上涨着,特别是现有的08定额人工价格已完全脱离市场行情,使得在费用上业主方很难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直接影响了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和利润。⑤技术风险。施工之前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方案必须从工程项目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该项目地处双山隧道上方,若开挖方式不当、监测手段不到位,容易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⑥承包方管理风险。项目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协调能力差,不能合理协调施工进度、成本、质量与安全之间的关系。施工队伍多为临时组建起来的,人员混杂,工人素质偏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质量意识。为赚取更多利润,选用低质量的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造成材料的技术参数无法达到要求。该项目施工周期长,如果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流失,影响工程的进度。⑦安全风险。本项目中屋顶冒厅结构复杂,如果安全意识淡薄的话,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⑧合同风险。合同支付方式多采用按进度比例支付,但工程内容调整及新增内容较多,导致在审批过程中难度较大。同时也存在合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索赔能力较差的风险。
3 风险管理控制
3.1 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企业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必须结合自身的状况和项目本身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并且分工明确,将风险防控工作抓落实的要求落到实处,提高整体的风险抵御水平。
因结合业主自身情况配备该部门成本较高且利用率低,建议通过有实力的咨询部门在开工前对工程项目做详细的评估。内科大楼项目建设时施工单位现场放线后发现院内外科大楼第六层与后花园连接天桥需拆除,导致原天桥拆除后影响医院流通且必须新建天桥,新增投资20万元。开工后发现施工区域内存在市政DN500水管导致协调自来水管进行移除及改造耽误工期50日历天且增加投资约60万元。开工前咨询相关部门不需缴纳电力增容费用,但在施工期间着手准备时发现需要业主自行连接到电力公司指定的取电点,导致费用增加约300余万元,且企业与电力公司沟通障碍较大,直接影响工程的建成投运。由此可见,事前的风险控制对工期及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3.2 建设风险管理文化 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与建立风险职能部门同等重要。为持续有效开展风险治理,员工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明确目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宣导风险管理理念,掌握风险管理技能,营造风险管理氛围,切实将风险点防控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工作之中,加大对重要风险点和风险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
3.3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认识并处理现实的或潜在的偶然损失,以抵御偶然损失所产生的不利效应,降低风险成本。本文根据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提出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具备的五个子系统。①风险信息子系统。风险信息子系统要收集和整理大量工程相关信息和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风险源,与以往类似的工程项目进行对比,总结出该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哪些,根据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②风险评估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主要对风险因素事物的处理,是对工程项目的单个风险进行量化,建立评估模型,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对项目造成的危害大小,通过对工程项目中风险事件的评估,实现对项目整体的风险管理。③风险控制子系统。风险控制子系统就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比较潜在风险与项目风险承受能力,针对可能突然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制定防范策略。解决措施的制定是基于统计大量的工程信息,通过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计算与衡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降低风险管理费用。④风险监控子系统。风险监控子系统是对项目风险进行整体的控制和预警,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做好风险的应对计划,努力避免风险的发生;面对未知的风险时时树立风险意识,对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和流程管理,及早识别风险。⑤险管理后评价子系统。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风险管理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工程项目结束后要反思和总结这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探讨风险防范手段和方法,并将项目风险管理中成功的方面和做得不够的地方录入风险信息子系统中,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改善和细化风险规避计划,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还集中在理论阶段,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较少。由于工程实践经验有限的限制,各个项目风险控制重点也各不相同,风险控制较难以实现。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合理防范和规避项目风险,相信随着随着建筑业的规范发展,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上将会得到更多实际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美)项目管理协会,张斌,王勇译,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
[2]沈建明.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3]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M].学术论坛,2009(10),121.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173-0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往往规模比较大,施工条件艰苦,技术要求高,施工干扰因素多,从而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工程风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最好施工进度风险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就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及进度风险评估作以下探讨与分析:
1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施工特点
1.1 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内涵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对不可确定性的事件从其潜在期时就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辨识、评估,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控处理,从而达到减少风险损失或者风险规避的目的。风险管理一般要经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的过程。就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而言,它涉及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默契合作,涉及到风险识别、预警,风险衡量、风险评估的整个流程,涉及到水利单位纵向部门之间权责明晰,横向部门之间协调合作等问题,这一切都是为预控不确定风险做准备的,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1.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特点
1)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水利水电工程绝大多数是在露天进行,自然条件影响着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施工方案的取舍。
2)建设周期长,施工质量要求高。水利水电工程涉及施工对象纷繁复杂,多为挡水和泄水建筑物,要求防渗、防冲、放气蚀、稳定安全等,施工质量要求高且资金投入大,施工工期长。因而表现出工程量大、投资高、工期长,施工质量要求高的特点。
3)影响因素多,施工组织和管理难度大。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是由许多单项工程组成,分布集中、工种繁多、施工强度高,再加上地形地貌条件限制,施工干扰比较大。从而导致施工组织和管理难度加大,野外施工临时雇工较多,流动性大且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制度管理的执行难度加大。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来源及识别
从前文论述可以看出,上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正确识别施工进度主要风险来源,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1 风险来源分析
1)施工环境风险。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通常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大方面。就自然因素而言,其风险来源,比如:对水利水电工程隧洞开挖,地质则是影响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地质风险发生的原因通常有地质缺陷和诱发地震;又如,地质勘探取得的资料不准确,也有可能是对自然因素的预测出了差错,导致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支护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造成冒顶或者洞内塌方等事件发生,从而拖延了工程进度,加大了工程风险。
2)施工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设计风险和施工技术方面的风险。工程实施以前,设计图纸没有及时到位或者设计出错,轻则返工,重则造成工程毁损。施工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施工顺利进行的强有力保证。在具体的施工技术组织方面,如果有不合理之处,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从屋顶或栏杆等滑倒掉进基坑;开挖时遇到带电的电缆;使用电工具误操作,拆除工程时等触电遭电击;维修排水工程,地基开挖,在人孔隙的桩内检查等封闭空间窒息。所有这些,肯定是影响到施工进度。
3)资金的风险源。工程能顺利施工,是需要人量的资金作为后盾的。当承包商的资金小到位,那么必将使工程无法开工、资金的小到位可能因为业主拖欠应该付的金额,或承包商木身控制流动资金有误,太多材料的库存,或其它第二方的因素,如承包商的债务人拒绝或拖欠承包商有权得到的金额。
2.2 风险的识别
对以上所列出的风险因素,显然还远远达不到承包商的要求。水利水电施工进度风险识别通常遵循以下几个步骤:①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②建立初步清单;③确立风险事件并推测其结果;④制定风险预测图;对风险进行分类;⑤建立风险目录。风险辨识的主要方法有故障树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幕景分析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识别是通过各种方法及途径。尽最大可能全面地辨识出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然后找出风险的来源和造成的后果。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的大型水利水电施工进度的风险清单。
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风险的防范策略
从实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对施工进度风险进行防范:
3.1 风险规避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规避是指有意识地回避某种特定风险的行为。主要通过主动放弃和终止承担某项任务,从而避免承担风险,它是最彻底的工程风险处置方法。例如在修建一水利工程时,虽然坝址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当地的地质条件比较恶劣,并且人口非常密集,修建水利工程不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当地人民的安全考虑,风险都太大,因此管理者会采取风险规避的处理措施,放弃在此修建水利工程。
3.2 风险转移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有偿方式将某些工程风险责任转嫁给其他承担者的一种风险处置措施。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很多种,广泛采用的主要有:①在招投标阶段通过合法设定保护性合同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合同对方;②工程分包,通过工程分包将风险分散给多个分承包商;③工程担保,通过工程担保将
工程风险转移给担保人;④工程保险,业主和承包商通过投保与工程相关的险种,将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3 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将工程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损失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的风险处置方式。这种方式既不能消除工程风险,也不能避免风险,它只是减轻风险,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①采取防御措施,即采取各种防御措施,防患于未然,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②控制风险损失的应急措施,即指在工程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控制风险进一步扩散的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损失的目的。
3.4 风险自留
工程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接受,是指将工程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内部控制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自留的风险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自留策略的作用机理是依靠自身的财力和管理水平来承担未来可能的工程风险损失,一旦风险发生时,将运用一笔费用进行补偿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正常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难度大,风险因素多,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巨大,特别是施工阶段,由于不能清楚地辨识风险,容易导致风险事件发生,从而导致施工成本上升,甚至影响企业的社会信誉。因此,要求我们对工程建设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风险防范策略,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安全风险;动态管理;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建筑业呈现出设计多样化、施工复杂化、作业高空化、市场多元化等显著特点,使得工程施工更为复杂,露天高空作业时间更长,现场交叉作业环节更多,体力劳动强度更大,不安全风险因素更突显。但在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方面,却还存在思想意识保守,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手段单一和广泛运用静态的管理模式等问题,管理体制机制跟不上安全风险的多样变化,工作环境、安全保障措施不能同步到位,工程安全管理和监督中存在诸多漏洞和缺失等,导致了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着眼安全发展新的态势和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控,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良性循环发展,从而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
一、传统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做到全过程覆盖。在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中,往往比较偏重施工过程中的某一部位、工序或者环节的安全问题,如高空作业、脚手架、模板的安装拆除、带电作业等易发事故和常见事故安全防范。但对于施工前的安全方案、技术措施、规章制度制定却不够重视,往往造成一些安全准备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没能防患于未然。同时工程完成后一些安全工作的交接不够及时,设备安全运行的操作不够准确,造成没能有效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依然采用静态的管理模式。只间断性、局部性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监管,对一些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施工方法缺少有效的安全管控手段,针对现代建筑由简单的结构设计向复杂结构设计的变化,由简单的施工组织向复杂的施工组织的发展,没有及时跟上先进、科学的有效措施,没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地监控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各个阶段,是一种非常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方法。尽管这种管理方法也在有关安全规范、规定、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等安全技术文件指导下开展,但由于缺乏主动能动性和多种多样的监控手段,仍然依靠简单的人员检查或制度管理,无法主动去寻找安全事故的苗头,待酿成事故症候或事故时才措手不及的去铲除它,往往贻误了最佳的防范和铲除时机。
(三)沿用单一的安全管理方法。还简单的以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为主实施安全管理,没有推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管理体制,没有让全体人员变成安全员,从而缺失了一个庞大的安全监管队伍。同时安全管理缺少科学的辅助手段,没有充分应用现代通信、现场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辅助手段。系统的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预警机制、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管理思维。
二、构建安全风险全过程动态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建设工程安全隐患从来都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只有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才有可能发现那些隐藏的重大隐患。“全员参与”可以根据各成员所处的位置、角度不同,有效地帮助发现其自身难以察觉的潜在隐患。安全管理的人员上,要从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延伸到施工现场的全体员工;安全管理的部门上,要从专职安全管理部门,渗透到所有职能部门。形成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全体员工和所有职能部分为触角的“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组织。全员探查安全隐患,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达到隐患发现及时,处理正确迅速,形成适应建设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团队。
(二)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或安全隐患,伴随建设工程活动、环境的时变而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必须进行动态管理,即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对安全风险进行事先预测、事中检查监控、事后优化评价,由此实现每时、每班,每个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生产都得到保证。一是要完善和充实规章制度,建立一套符合项目自身特点的动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建立工程建设安全生产预评价制度,建设过程安全风险再评价与安全风险监控制度等;二是建立全生产预评价,在工程施工开始前,针对项目建设环境制定出有关安全风险的事先估计及其控制策略;三是组织建设过程安全风险的再评价,针对建设过程的实时环境条件,进行建设工程后续实施过程的安全风险评估, 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评价;四是建立过程安全风险监控。把工程建设流程与安全风险监控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判断安全风险因素的未来演变趋势,处理好监控参数设置与报警限值,重大安全风险因素与一般安全风险因素的关系,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风险的后果尽可能减小。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安全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促进的有机整体。一是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权限。做到检查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建立一套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和具有安全否决权的评比管理制度;二是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将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三是发挥第三方的监督管理作用。把安全职责纳入到第三方监理的范围,将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中所要承担的安全职责法制化,通过第三方监理审查、旁站、检查、督促等管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高效、灵敏的内部的信息系统,规范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单位内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准确、及时地搜集各种安全卫生信息,专人负责处理,及时主动沟通,前移风险关口,降低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赵挺生 王 欣 唐菁菁 刘显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创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
孙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J].山西建筑,2008(10)
易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J].建筑安全,2013(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土建;工程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及通过多种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创造条件,尽量把风险减小到最低水平,以最少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的实现项目的总目标。风险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通过风险转移,可将潜在的重大损失转移给他人,例如保险公司等。通过对风险进行恰当的分析,做出正确的预测,可采取断然措施以获取意外收益。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和管理,其目标是实现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控制。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工程项目都有风险,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对造价、工期控制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的主动措施,也是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风险程度愈来愈大,工程风险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二、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巨大的市政工程,其土建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工业生产过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构筑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具有许多特点,其中对施工过程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产品的体形庞大、复杂多变、整体难分、不能移动。这些特点又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产品的生产(即施工过程)具有与一般工业生产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单件性、生产周期长、地下和露天作业多、地理位置特殊、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要求高以及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等。
(一)生产的流动性
生产的流动性是由于土建产品固着于地上不能移动和整体难分所造成的。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单位(包括施工人员和机具设备等)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的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二足在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具等要随着施工部位的改变而沿着施工对象上左右流动,不断地转移操作场所。因此,在生产中,备生产要素的空闲位置和相互问的空间配合关系就经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空间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施工条件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关系和组织与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为适应流动性的需要,其中的大多数就不能不是作。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为适应流动性的需要,其中的大多数就不能不是比较小型的,其选择与使用也不能不受到旋工场地和条件变化的影响。施工所需要的房屋和水电动力等设旖大多数也需要在现场临时建造、使用,完工以后又要拆卸或拆除。施工所需要的材料物资,有些(如水泥、钢筋、砂、石等)要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来选用,其规格、品种等都将因地而异,有些还需要白行组织生产。场内外的运输随当地环境和原有交通条件的变化也需要重新组织。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都将会有所不同。现场的平面布置、各个生产要素的空间关系,也因施工条件的变化面需要重新安排。因空问变化而造成的自然条件(气候、地质等)之不同,对各生产要素结合的方式(施工方法)和时间关系(施工进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不能不加以慎重考虑。人机的流动、操作条件和工作面的不断变化,无疑会影响劳动的效率,甚至劳动的组织。此外,生产的流动性又是与施工的顺序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考虑到产品整体性的要求,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其“零部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生产常常是与装配工作结合进行的,一经建造即成一体则再也不可能随便再行拆装。所以,施工必须按严格的顺序进行,人机的流动也必须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生产的流动性对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生产的单件性
生产的单件性与土建产品固着于地上不能移动和其复杂多变、各不相同的特点有关。因为各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用途都不同,各有其特殊的功能要求:因为各个建筑物和构筑物坐落位置也都不同,致使其所处的自然条件与技术经济条件(如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资源、交通等)各有差异。所以,每个工程的结构、构造、造型、布局、材料等几乎不可能完全一样。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固然不同,即使同为工业建筑或民用建筑、重型厂房或轻型二房、公用建筑或居民住房,也是大有差异,甚至按同一标准设计建造的、看起来完全一样的建筑物,其基础就可能并不完全一样,更不用说房屋与桥梁、隧道、地下车站的差别了。因此,每个工程的施工组织都必须单独设计,并订出相应方案与计划。
(三)地下和露天作业多
地下作业多是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工程的特点。大多数地铁车站和区间位于城市地下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环境特殊,给旌工带来很多不便;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地面和高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入建设,这些工程除了露天生产以外,不可能有别的方法,即使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构件逐步转入专门的工厂生产,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施工过程容易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在不利施工的冬季和雨季,还要采取特殊的旌工方法与技术措施,要求增加某些新的生产要素(如测温工、供热设备和防冻、防雨物资等),工人的劳动效率可能也会有所降低,保证质量和安全的问题特别突出。由于这一切,也就不能不进一步影响施工进度的安排和工期。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大量的地下和水下作业也是常有的,再加上立体交叉的多层作业,因此保证工人的安全生产在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中处于特殊的地位。
(四)地理位置特殊
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处于大城市市区,周边环境特殊,区间和车站经常在大型建筑物基础中通过或与他们靠近,施工过程中小小的失误,可能造成大的灾难,所以施工难度有时特别大。
(五)质量与安全方面的要求高
城市轨道交通是公益性事业,与城市全体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寿命周期内的质量和安全方面较一般建设工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给土建工程施工以更大的压力和要求。
三、管理流程及实施
工程承保前期,首先,施工企业向保险公司提交保险请求、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等工程资料,然后,保险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和工程现场考察结论对投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得到项目的总风险度和所有旆工项目中安全风险较大的薄弱环节(即典型风险),根据项目总风险度,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投保和厘定保费。在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认可的条件下进行签单承保,同时保险公司组织专家对所有的典型风险进行逐个分析,找出防范控制措旌,向施工企业递交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报告,根据报告保险公司可以把对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写进保险合同。工程承保期间,保险公司要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保险合同的执行情况和查找新的风险因素,对不符合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施工方法和环节,及时向施工企业提出建议和督促整改。由于土建工程的不确定性,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向保险公司通报工程变更和施工方案的变化情况,保险公司应当随时就新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向施工企业反馈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控制的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何涛,对深化和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施工技术,2003.12
[2]梁成柱,高晓峰,项目施工中的风险及规避对策,石家庄铁道T程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4.6
[3]施仲衡主编,地下铁道搜计与施工,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摘要:针对高炉大修EPC总承包项目短、平、快的特点,研究了此类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着重从设计、采购及施工三个方面对各类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科学的风险评估及动态的预控措施,才是规避风险和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炉大修;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0引言
作为冶炼生铁的主要设施,高炉在钢铁企业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约有1450座高炉,生铁年产量约7亿t[1]。经过多年运行后,生产的高炉渐渐步入炉役后期,因此无论从安全性、经济性还是全厂物流平衡方面都迫切需要大修。另外,随着国家化解钢铁产能力度的加大,新建高炉项目已不现实,因此利用大修机会满足高炉生产的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进而实现炼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炼铁领域的主要方向[2-5]。笔者作为总承包方代表近年来参与了公司若干高炉大修项目,如邯钢4号高炉大修总承包项目,韶钢6号高炉大修总承包项目,日照钢铁11、12高炉大修总承包项目等,对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总结,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1高炉大修EPC项目概述
高炉大修EPC工程属于典型的“短、平、快”工程,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设备及材料采购与供应、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达产达标等;工作范围主要包括:高炉本体系统、出铁场系统、除尘系统及部分公辅设施。例如,邯钢4号高炉大修工程从2014年3月4日开工,由于风险管控得当,比合同要求提前10d实现投产。从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到施工组织要求环环紧扣,施工时间和设计时间短,安全管控要求高,工程量大、单体工程多,而且施工场地布置紧凑。因此,做好风险识别与控制是能否按期完成项目的关键。
2风险预测及识别
高炉大修EPC项目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为:高炉停炉前准备阶段、高炉拆除阶段、高炉新建阶段、投产收尾阶段。对于总承包EPC项目来说,通常在策划及实施阶段风险是最大的,即前三个阶段。如不加以防范,极可能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2.1设计方面
由于在项目准备阶段时高炉尚未停炉,从全局性和安全性方面不具备开展勘察的条件,造成资料不全,设计条件的不可预知性大大增加,存在不小风险。另外对于发图、交底及面对现场问题的快速响应,也是设计方在工程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风险。若设计人不熟悉现场、前期工作不够深入或者未能及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整个工程将面临质量、成本、进度方面的很大风险,而一些失败的EPC总承包项目因为受设计方影响的案例不胜枚举。
2.2采购方面
采购工作由采买、催交、检验、运输、交货等一系列环节组成,现场接货后又有开箱检验、移交安装、单体试车、负荷试车、性能考核等内容,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对后续工作或其他工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更大的索赔成本。目前国内厂商在炼铁设备耐材供应方面的整体实力偏弱,存在缺乏技术储备、质量体系较弱及合同履约意识淡薄等问题,对设备的进度以及计划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3施工方面
除了客观的自然风险以外,大修施工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素,如建设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同时,整个工程建设周期短,施工环境条件差,这些对施工单位人员都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各种意外风险事故。施工方面的风险因素有:施工技术风险、施工设备风险、施工原材料风险及施工管理及人员素质风险等。
3风险规避措施
总体来看,高炉大修EPC总承包工程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其中,外部风险包括建设条件、自然环境、经济政策方面等不可控风险,即客观因素;内部风险是工程参与各方和进度质量及成本等方面的可控风险,即主观因素。根据项目具体实际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是规避工程风险的重要手段[6],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实现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有效结合是防范风险的主要途径
为了满足工程总体进度要求,设计、采购、施工应充分协调:设计尽量提前提交请购资料、采购进一步压缩订货时间和供货时间、优化并努力实现项目进度;商谈合同要求厂商满足技术服务、设备缺陷整改满足现场施工和投产要求;项目部加强设计、采购、施工各方关系的高效协调,针对不同特点的设备供应商和施工承包商等合作伙伴,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深入分析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等环节的主要风险因素,适时调整部分设备的供货时间,并对各施工时段和高峰强度及衔接进行逐一编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3.2科学、合理的管控是化解风险的有力保证
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措施并进行有效管控,是总包单位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大量事实证明,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控不仅能化解各种风险,还能锻炼队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7]。高炉大修工程涉及工安、机装、电气、管道、炉窑、环保、铁路等作业队,交叉作业繁多,加之场地狭窄,对现场管控要求很高。尤其是出铁场系统,从投产前2个月开始,出铁场厂房钢构、耐材施工、铁路铺设、液压管道(设备)安装、电缆敷设、通风除尘管道施工交叉在一起,矛盾逐渐凸显。为此,项目部充分利用工程例会的机会优化设计方案,安排错峰施工并分批次倒运设备耐材进场,同时安排专人现场协调,通过这一阶段科学合理的管控,对工程项目高质量投入运行,对“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的四控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3建设一支懂管理、精技术、高素质的队伍是实现风险管理的智力保障
(1)应在高炉大修工程上配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必须也只有在工程项目中经受磨炼,才能成才。某铁厂高炉大修项目配置各类技术人员20余名,从项目开工便驻扎现场,直至项目投产后保驾护航1个月后才陆续离场,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1000余项,真正实现了从设计师向工程师的转变。
(2)要赋予现场项目管理工程师足够的决策处理权力,一些定量的信息可能通过相关技术取得,但有经验和教训组成的定性的信息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才能得到,而正确判断现场反馈的信息,果断采取措施,对现场管理至关重要。
(3)动态管理条件下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还要熟知合同内容;不仅要加强内部管理,而且要加强与业主、监理的沟通[8]。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需根据搜集到的各类信息,通过处理、反馈并调整发图、供货及施工时间,真正做到:信息准确,反馈及时,措施适应,决策到位。这种动态条件下的管理打破了孕育风险的环境,对于规避风险至关重要。
4主要风险控制
4.1清理高炉炉缸残铁块风险
炉缸内残铁块的清理是高炉拆除阶段最后一个节点,也是项目主要的风险控制点。某铁厂高炉由于检测手段有限,且在炉役后期加入大量钛矿护炉,因此炉缸内实际残留铁量远大于理论计算值,给拆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开工前项目部计划采取爆破法进行拆除,只需1~2d即可完成,但在实施时被告知当地正在进行安全大检查、大整顿,审批手续无法办理;采用绳锯切割法也可短时间完成拆除,也比较环保,但准备时间较长,危险性较高,且费用不菲。最后决定采用吹氧法,利用炉前吹氧管将残铁烧成若干块,但由于残铁块较厚且形状不规则,而且过程中需要凿岩机配合,因此进度较慢,比网络计划延后7d,后续通过调整施工顺序,增加人力等手段抢了回来。因此,在拆除残铁块前需准备好预案,以免给工程进度等带来风险。
4.2设备供货风险高炉大修工期
一般从停炉放残铁开始,至高炉烘炉为止,总体上不超过120d。部分设备即便是从总包合同签订开始计算,制造周期已很紧张。因此,制造周期相对较长的设备材料由项目部统一向公司提交特殊采购报告,项目采购部据此直接与厂商进行谈判直到签订合同。此外项目部将属施工范围但以往项目不制作的构件转化为设备,实施招标并统一向现场供货,以减少现场采购总量。项目部针对重要设备耐材建立采购信息卡,全程把控制造、检验、运输进度,确保按时进场,同时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开箱-交付-安装-试运行-负荷试车全流程跟踪,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对质量和进度控制产生正能量。
5结语
在高炉大修工程建设中,通过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有效结合,科学合理地运筹EPC总承包网络实施计划等主要环节,动态辨析各种风险,并回避、预防和转移风险,采取相应的事前控制和积极有效的事后补救等措施,最终顺利地实现了高炉大修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维兴.2015年钢铁企业炼铁生产技术评述[J].冶金管理,2016(2):54-60.
[2]马超宇,张金利,孙彦强.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在高炉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冶金设备,2013(4):53-55.
[3]刘竞陵.邯钢4号高炉大修热风炉改造设计[J].炼铁,2015,34(2):60-62.
[4]田景长,姜喆,车玉满,等.鞍钢2580m3高炉大修停炉实践[J].鞍钢技术,2016(2):49-51.
[5]王立刚,张伟.承钢1260m3高炉大修工艺装备的优化[J].河北冶金,2014(11):40-43.
[6]侯立新.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及其防范对策[J].建筑施工,2003,25(2):145-147.
[7]余建星.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