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6:08:43
导语:在沉浸式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语文 公开课 “沉浸式”教学 特征
一、“沉浸式”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特征
1. 对语文“沉浸式”教学者的共性探讨
“沉浸式”语文教学提倡课堂因师生共同有效沉浸教学而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对教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其一为理论素养。“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要素的作用,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全身心投入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沉浸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其二为阅读素养。“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调动学生阅读积累的能力,教师丰富的阅读积累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因此,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2. 语文“沉浸式”教学者的个性展示
在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缺乏个性,千人一面的教师。经常看到教师们用充满诗意的语句开篇,充斥在耳边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惊人的一致:“你太棒了!”“说得太好了!”“很好!”“大家给点掌声,好吗?”似乎大家都认同了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有一位教师用整体把握、局部揣摩的方式上得很成功,那么接下来你听的都是这个格调;如果有一节公开课因讨论而成功,那么接着就刮“讨论风”,如果最近强调从文本出发,那么所有的公开课都会强调“注意从文中找出依据”。你无需听更多的课,因为听不到个性鲜明的课,更多的是重复和雷同,缺乏创新的勇气。
二、“沉浸式”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特征
1.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和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教师,大多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如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共性太多,个性太少;接受有余,创造不足。
“沉浸式”教学则不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他们充分感知,亲身体验,通过自主阅读语文材料,通过文字信息,去体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触摸蕴含其中的情感,把握作者的价值取向,学会鉴赏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获得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沉浸式教学注重两者的有机统一,善于在教学中将知识学习转化为能力培养的条件。既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又有教师知识的传授点拨,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两大任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比如在说明文的教学的过程中,在这类体裁作品的教学起始阶段,学生就应该在有经验的教师引导下学习什么是说明文,并且了解说明文的一些必须掌握的要素,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懂得了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是知识的接受。
而在具体学习说明文的时候,学生在了解相关说明文要素的时候,会被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慢慢地就掌握了学习一类文章的能力。
在沉浸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获得是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这是它的又一特征。
三、“沉浸式”教学中课堂的基本特征
1. 重视教学内容的分类研究
语文的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文章的体裁不同则教学沉浸效果也不同。譬如诗歌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文章样式,它独特的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只需加上一点背景音乐,读者就被深深吸引,欲罢不能了。更不用说简单的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和想象空间了。说明文比较严肃,学生更多情况下以旁观者身份学习课文,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客观、科学的认识。因此,教学者要充分认识到各类不同文体的不同特性,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
从文章取材和表达中心来看,有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似乎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者自己生活中的事。另有一类文章,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有的还比较遥远,隔着国度,隔着年代,隔着思想的代沟,学生很难进入作家的内心深处。对于这类作品的处理,教师则应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间接经验,帮助学生架起通往作品理解的桥梁,消除他们在解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障碍。例如鲁迅的作品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将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情况进行补充,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作者,也能对鲁迅在那个时代的呐喊产生共鸣。
2. 关注教学方式的正确使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说,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式,也应占据一席之地,比如朗读、板书、讲析等。
从教学手段来看,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带来新的教学手段。比如说教学一些课文时用一些视频或者图片可以渲染气氛,特别是一些专题,媒体就可以凸现其专题信息量大、便于整合的特点。对于一些缺乏直接经验的学生来说,现代化媒体提供的视频音频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1]杜江舟. 追寻我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验公开课全程实录.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2(4):12-15.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双语沉浸教学 成人英语学习者 访谈法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被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国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从狭义上讲,双语教学指以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外语作为教学媒介全部或部分运用到教学中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的教学方式(王慧静,2008)。从广义上讲,双语教学是在课堂中使用母语和一门外语的教学活动,包括一切学科课程――语言类的和非语言类的(何阳,2006)。也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卢丹怀,2001)。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使用英语作为中国成人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沉浸式、双向沉浸和结构型沉浸。本文着重探讨其中一个分支:沉浸式教学,即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第二语言或外语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工具。
二、双语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
正式的双语教学起始于19世纪。在二战期间,双语教学用于为了让士兵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掌握目标语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而进行的强化语言训练。1965年,加拿大进行双语沉浸教学试验并取得成功,随后不计其数的双语沉浸教学项目在世界各地开始实施,这些项目不仅在美国、新西兰、卢森堡、比利时等说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国家里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中国等单语国家里得以尝试。
随着中国社会对双语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的增加,双语教学在中国得到推广。从幼儿园到大学,在西安、香港、上海、广州、苏州、无锡、辽宁等城市都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2000年,教育部指出,条件允许的所有小学都要开设英语课。和儿童学习英语的需求相比,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毫不夸张地说,英语已经被普遍认为是能获取能力,成功和地位的一种语言,品目繁多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尽管加拿大双语沉浸教学取得巨大成功,但这种教学法在中国具体环境中的适应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很有争议。和双语沉浸教学在国外悠久的历史和大量的研究相比,双语沉浸教学在中国是一种新的尝试并研究较少,徐宏晨(2008)指出中国双语教学研究主要是理论探讨或教学经验总结,对学生关注不足,研究方法方面实证基础薄弱。因此,本文的调查将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沉浸教学模式,研究焦点集中于成人英语学习者。
三、实证研究
笔者所调查的是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举办的一个成人英语沉浸式强化培训项目,其特色是“每天让学习者在英语的语境中至少浸泡十个小时,短期内迅速提高其英语水平”。该项目以四个月为一个学期,本次调查于该项目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之际进行。
该项目设有1位主管教师,6位任课教师(其中2位外教)。26个成人学习者组成两个班(英语初级班和中级班),年龄跨度从18到43岁,平均年龄为27岁。征得允许后,笔者进入英语课堂随之一起参加教学活动,了解教学模式,并邀请师生参加此次调查。
考虑到该项目规模相对不大,因此本次调查采用定性研究,对参加者进行深入的开放式访谈。鉴于本次调查的信效度,笔者郑重保证此次调查的保密性,分别邀请了项目主管、任课教师和成人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从“三边关系”中获取他们对项目实施过程及教学活动各自不同的看法。
1位项目主管、3位中国教师和3位成人学习者接受并积极配合了笔者的访谈。每位参加者都回答了以下4个问题:
1.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您认为在成人英语学习者中实施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可行吗?
2.和传统英语教学相比,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具有哪些优点?
3.在中国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沉浸教学培训项目的实施具有哪些问题?有什么相应的对策?
4.沉浸教学培训项目中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克服?
四、实证调查分析
(一)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Dornyei(2001)认为,没有充分的动机,即使最聪明的学习者也不可能坚持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该项目中成人学习者的动机来自各方面,有些是为了个人事业需要或深造学业,因此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而有些是被家长送来学习,以期接管家族生意或出国移民,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太强烈。
(二)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根据Candy(1987)的调查结果,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成人学习者表现出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该培训项目的教师们也一致认为在他们培训的部分学习者身上缺少学习语言的良好态度并对语言学习产生误解。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习者认为教学活动的所有过程都要由教师主导并参加,例如教师应该在每一个学习环节告诉他们如何去做,立刻指出并纠正他们所犯的每一个语音或语法错误,随时告诉他们不会表达的新单词,甚至帮助克服自身的懒惰习惯。
(三)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障碍
成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障碍指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的难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景障碍(Situational barriers)、性情障碍(Dispositional barriers)和机构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Cross,1990)。
情景障碍指的是在学习者生命中的某一段时间产生的障碍,如有些学习者因为工作原因在学校和公司之间两头奔波,有些周末要照顾家庭、孩子而占用了学习时间,有些担心出来学习而晋升机会被其他同事抢去等。据教师们反映,当学习者们因担心工作、操劳生意、思念孩子而心情不好时,他们在课堂上就精神不集中,也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性情障碍一部分来自于学习者心中自我形象的内在因素,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教育及经济方面的外在因素(Apps,1987;Cross,1990)。从三方访谈的数据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成人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期望过高,急于求成。他们认为,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后,他们的英语水平理所应当地就会脱胎换骨。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他们发现在这里学英语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每天要读例句、背单词、学语法、做练习,而且好不容易记住的东西又会忘记时,他们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失望、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机构障碍是指机构之中某些会妨碍学习者参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课程编排、地区及交通、课堂内容、固定时间的要求,以及繁杂的手续等(Carp,Peterson and Roelfs,1974)。在本次调查中,成人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教学机构障碍可以归纳为:
1.缺乏合适的教材
该项目所使用的教材是现有的剑桥英语及新概念英语系列。授课教师和学习者们共同指出,这两套教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授课教师们虽然结合自己的实际准备了一些补充材料,但耗时耗力,都希望配备一套合适该项目教学的教材。受训的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反映从目前的教材中只是学到基本的英语知识,对他们从事的具体职业没有很明显的直接帮助。
2.缺乏目标语大环境
参加该培训项目的学习者每天至少有十个小时“浸泡”在英语环境中。在他们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早读及晚修中,使用的语言都是英语。但是,脱离了教室的环境,成人学习者们却不能保证都用英语交流。主观原因是因为自身英语水平有限,用英语交流比较困难,一遇到生词就转换成了汉语;客观原因是因为置身于汉语这个大环境,即使学习者们想和每个人都用英语交流,也是不可能的。
3.班级成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该项目的班级和人数在开学之初没有固定,再加上一些没有英语基础但急于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要求进中级班学习,造成了中级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英语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英语基础好的学习者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基础差的却认为课堂讲解过于深奥,不敢回答问题,没有信心参加课堂活动。
4.授课教师有待增强理论基础
该项目的学习者普遍认为他们的授课教师在课前课后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师们却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比如他们对沉浸教学法的理解目前还比较片面,经验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受的都是传统教育,要想使沉浸教学法完全与传统教学法隔离开来,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四)访谈总结
随着英语在国际间交流的重要性的增加,国人迫切需要并希望在短期内能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业或事业,因此,英语沉浸教学培训项目具有充足的生源和巨大的市场,在目前中国尤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是可行的。
在本次调查中,被访者反映了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人英语学习者面临的学习障碍,同时也总结了沉浸教学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和传统英语教学的大规模课堂相比,该项目实行小班教学,因此学习者有更多和教师交流互动,得到教师辅导的机会。另外,该项目举办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并无意识地消化吸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除此之外,该项目还每班配备了2位外教,在精心策划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沉浸教学培训项目特别为那些急切需要运用英语的学习者举办,相对来说,他们学英语的时间会更加集中,也更将有助于快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五、本次调查的启示
(一)对授课教师的启示
1.考虑到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有必要在学期初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考试。
2.授课教师有必要挑选或编撰适合该项目教学的教材,或设计相关的教学补充材料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3.为了了解学习者们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教师们可在学期初进行需求分析,另外,可在教学环节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估方式让学习者们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信心。
4.课堂语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助活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对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作用(Evertson and Emmer,1982),并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
(二)对成人学习者的启示
1.外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纪律(Rubin and Thompson,2004)。在成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自主性学习占据着主导作用。
2.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成果最终取决于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因此学习者们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三)对培训项目主管的启示
1.在调查中授课教师们认为他们对实施双语沉浸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薄弱,急切需要理论研究方面的培训。因此,可以邀请一些双语沉浸教学的专家来举行讲座或培训,招聘有经验的双语教学教师,并对现有的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
2.为了取得长期的成果,可进行阶段性的研究,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3.引入或选取教材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王慧静,浅论法语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2).
[2]何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本质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4]徐宏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七年回顾[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4).
[5]DOrnyei,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Candy,P.Evolution,Revolution or Devolution:Increasing Learner-Control in the Instructional Setting.In David,B.and Griffin,V.(Eds).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Biddles Ltd,Guildford,Surrey,Great Britain,1987.
[7]Cross,K.P.Adults as Learners.Jossey-Bass Publishers,1990.
[8]Apps,J.Returning to College Study:Barriers for Adult Learning.In David,B.and Griffin,V.(Eds).Appreciating Adults Learning: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Biddles Ltd,Guildford,Surrey,Great Britain,1987.
[9]Carp,A.,Peterson,R.,and Roelfs,P.Adult learning interests and experiences.In Cross,K.P.,Valley,J.R. and Associates,Planning Non-Traditional Programs:An Analysis of the Issues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不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始终是最基本的教育形态。学生们在课堂上受教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们务必采取新方法,新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这一点进行的。
找准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也了解教学改革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课堂模式,但是将理论付之于实际甚至是进行改革时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学生们从孩童入学开始,便是以升学为目的在学习。学校要求升学率,老师要好成绩,在有限的时间里若想取得良好的卷面效果,为学生们抽丝剥茧的细致讲解和学生们的认真聆听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和能力培养就往往被忽视了。所以已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模式的学生们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教师不负责任,自己无从下手,从而造成课堂混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明确的行动指南。将学生自主掌控的时间进行限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同时知道如何去做,通过自身的练习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进行课堂对话,既能够使学生了解基本要点,又能将表达能力反复锻炼,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求教师要精炼教学内容,重视新鲜性与时效性。由于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教师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要给予重点讲解,对教材内容删繁就简,简明扼要的讲解使学生对基本的和重点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并且要重视知识的新鲜性,例子的新鲜性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而时效性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学生们会广泛参与其中进行讨论,使学生们在实例中得到启发,在探讨中增长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尤为重要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用往往得不到期待的效果,所以多种教学法并用以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和沉浸式等教学法穿插使用,授课结果会事半功倍。沉浸式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法并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常常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教师在使用沉浸式教学法时是用全英授课,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听力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暴露了单一教学法使用的弊端,由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长期使用沉浸式教学法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听力成绩更优秀,另一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产生自卑甚至是排斥的心里。当学生对英语失去信心时,想要他们重新对英语感兴趣就很难了。所以当沉浸式教学法的弊端显现时,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才得以发挥,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点评讲解,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并最终理解问题,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渐渐的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三,感性教育为辅助。感性教育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但是却是一个重点。如果一名教师不能够了解学生,那么就很难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学的课堂往往人数众多,但是如果授课教师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那么学生会觉得老师很重视他,得到了认同感,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记得学生上次犯的语法错误,那么这个学生恐怕下次就不会再犯这个错了。正是由于课堂人数的众多,才导致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很强;而正是由于学生人数的众多,才会使“老师记得我”显得格外不同寻常意义非凡。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就会越来越深厚。有些不成熟的孩子不会为自己去学习,可是却会为了一个能够“瞧得起自己”的老师而努力,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感性教育是课堂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却是可以攻下的制高点。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耐心去感化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老师才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的肢体语言,哪怕是眼神就能够判断出他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信息、直观的图像、多渠道、多感官图文并茂的特点赋予了课堂生机与活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的内容往往印象更加深刻,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实现从传统课堂教育向现代课堂教育的转变。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适应现代化的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小而言之,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效果,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大而言之,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新型人才,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吕飞飞.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已形成一整套基本适应本国理论体系和实践攻略,我国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科教学方式,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多区别,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规律,学习教材的专业性和多样化。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将汉语与其他语言叠加;也不是我们平时上的外语课,用外语上课;更不同与一般学科教学。基于双语教学目的的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受教方式,实践策略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双语教学在我国中、小学,学前教育等方面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在大学管理学也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普及双语教学在大学管理学课上是必然趋势。管理学在我国发展最广的是在政治方面,在经济领域与国外一些发展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在进入WTO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外语的学习,双语教学应该完成三个目标:学科知识的学习;思维习惯的养成;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这三个层次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双语教学目标和手段的外语,与母语之间的整合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而工商管理课程以培养管理人才为主对语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双语教学整合,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目的与语言渗透功能的融合。由于语言的介入,使得原本单一的教学目的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牵制,双语教学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将二者适度整合在一起,以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
二、双语教育模式
双语教育模式是一个国家双语教育的标准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双语教育人才的培养的规格,它还体现了人们对待语言的态度或看法。一般都会根据本国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双语教育的对象、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双语教育的内容、双语教育的政策法规或语言政策、语言价值观等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
(一)国外双语教育模式的分类前期分类、后期分类两种。
(二)国外双语教育模式依据双语教育模式的作用及其主旨,柯林?贝克把双语教育模式分为两种:1)弱式双语教育模式实施既不利于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不利于多元化文化与多种语言的发展。包含:淹没式双语教育、种族隔离主义双语教育、过度式双语教育、外语教学主流式双语教育、分离主义少数民族语言教育。2)强式双语教育模式中学校一般都强调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始终坚持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包含:沉浸式双语教学、传统语言式双语教育、双语式双语教育、主流语言式双语教育。
(三)国外双语教育模式建构的依据语言学家瑞兹的观点,由于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与语言群体中,因此对语言持不同的看法(即把语言看作问题、权利、资源)。有关双语者认知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拥有两种语言能力够促进人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启示与构想国外双语教育模式颇具个性特色,对工商管理双语教育实施模式建构、创新与实施也有一定的启迪。国外双语教育模式建构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值得我们参考。双语教育模式是双语教育政策法规、双语教育目的、语言观及语言价值取向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恰当的、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双语教育模式构建对工商管理双语教育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把我国现行的双语教育模式概括为以下两类。
1)全英语式双语教育,指双语教师在进行双语课堂上几乎自始至终把英语作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语言。这种方式目的是将学生尽可能多的“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多接触英语,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英语水平。缺点:a.我国当下缺少实施这种双语教育的基本条件。b.目前还缺乏全面实施全英语式双语教育模式的经济基础。c.我国现在还比较缺乏实施全英语式工商管理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
2)半汉语双语教育,指双语教师同时使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双语课堂教学的双语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现在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通过对国外双语教育模式分类研究成果的梳理,对管理学双语教育模式及其特征的分析,可分为三点。第一,大一进行初级层面的沉浸式,此层面的双语教育最好采取半沉浸式或少部分沉浸式。要求双语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坚持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授课教师只需利用一些简单易懂的管理专业英语词汇等组织教学。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刚入学,环境还没适应,学习状态还没调整好,专业英语水平不高,一下强行灌注太深奥的知识怕适得其反,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应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在学生打好英语基础与专业素养的前提下,逐步渗透专业英语用语,最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外,英语水平得以提高。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和方向。
人本,即以人为本,学生是根本,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宽容学生的不成熟、不完美,因势利导,才能生成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我们的许多语文课堂里,常常能看到相似的场景:学生的回答一旦与教师解读不相符或相反,遭到的便是无情的否定,让学生很是无奈、尴尬甚至羞愧。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和我们的语文教学。这样的课堂交际氛围,“和谐”从何而来?
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平等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和发现,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改变过去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亲切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课堂、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的差异,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和创造成功的机会。
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向,要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语文课堂氛围,从而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成功共享的和谐气氛。在某种意义上,教学就是师生作为游戏的人的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只有游戏者沉浸到游戏活动中去时,游戏活动才能真正地充满乐趣和有所领悟,教学走向游戏的过程,师生双方都忘却了外界的压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沉浸于当下的教学愉悦之境,享受愉悦之境中的自由、轻松、和谐、融洽、光明和温暖。这样的氛围才是理想的课堂氛围。这就是“放”到了恰到好处;当然,也不可走极端,要“动中有节,动中有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及时的整理,抓住关键,向着课堂的预设目标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蜂拥而上,最后引领回归主旨。这样的做法看似无意,实则有意而为之,引得不着痕迹,这就是“收”到妙处
语文内容丰富多采,语文课也可以分成多种课型,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语文活动课等。像阅读也可以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定向阅读等。写作可分为日记,随笔,缩写,扩写,片段练习,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漫画作文,还可以口头作文。
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将实物投影、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能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时空中联想、创新,丰富积累,提高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沉浸式教学
近年来在小学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量运用了情境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各种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音乐课程所要表达的审美体验和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高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走入我们创设的教学思路中,在一个虚拟的故事或情境中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我们把这种通过创设情境或描绘意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称为沉浸式教学法。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沉浸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增进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沉浸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观点架构
1 什么是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沉浸?
沉浸来自于外界的环境熏陶和内心的敏感体验,即主体和客体共鸣产生的一种认同感。在沉浸式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沉浸环境与授课内容的贴近度是评价教师实施沉浸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沉浸主体的沉浸感如何,也就是学生能否认同虚拟的环境并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是评价教师实施沉浸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另一个主要指标。
2 沉浸式教学法的要素组成。
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音乐作品及其表达的情感是客体,所创设的情境意境是必要的环境条件。沉浸式教学的功能就是为了让学生沉浸和体验,从而达到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沉浸不是目的,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沉浸是为了获得体验,感知到作品的体验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作品。理解了作品,就能较好的掌握作品。
3 教师实施沉浸式教学的效果及衡量标准。
沉浸式教学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衡量标准。第一层标准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兴趣,即可以引导学生“想”理解和掌握作品,激发起学生去研究这个作品的强烈兴趣,这是实施沉浸式教学法要达到的最低标准。第二层标准是能让学生对作品通过沉浸式引导进行理解,即“能”理解和掌握作品。第三层标准是能让学生掌所握这种方法,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能通过想象式的沉浸去理解作品的情感,即“善于”理解作品。
4 沉浸式教学法中的学生具有主客体双重性。
对教学过程的前期来讲,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主体指导客体融入情境,进入沉浸状态。对体验阶段,学生是主体,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客体,学生在沉浸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沉浸环境的创设阶段担当导演那样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沉浸角色。授课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体验进度,这样学生的沉浸体验才能最真实,最愉悦,印象最深刻,效果最明显。
二、小学音乐课教学沉浸式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方式
1 创设情境,塑造意境。
创设情境是沉浸式教学法的一个基本方式,音乐教师应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使用视频、音频,动画,剪纸等各种教学道具,利用故事情景、实物情景、想象情景、人物形象等情境模式来创设情景塑造意境,力求逼真地再现音乐课教学所要展现的场景,用直观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
2 心理引导,一气呵成。
如果没有心灵的感应,那么再好的情境也只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沉浸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打开学生的心灵,利用情境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 区分对象,把握规律。
小学生的理解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差距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小学音乐课实施沉浸式教学来说,必须区分不同的实施对象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斟酌营造的环境意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低年级的同学沉醉于直观的感受,理解能力稍弱,教材作品大多浅显易懂,这就要求老师创设的情境简单、生动、活泼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创设的情景要有深度,甚至不用创设实物或多媒体情境,完全通过描述来创设一个意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只有把握住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音乐课教学沉浸式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教学法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法,对于小学音乐课沉浸式教学法而言,不仅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方面的要求,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善于表达。教师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言语和表情来传情达意,再配以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
2 富有爱心。有爱心的老师是最能得到学生信赖的老师,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在沉浸式教学中实施心理引导,将会更加轻松自如。
3 知识丰富。不管是创设情境,还是描绘意境,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视觉传达
科技进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渗透到现代教育教学中。当代设计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改变了当代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成为艺术教育者探索和研究的新方向。
1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优势
1.1有效提高教学成果
信息化技术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增添上课的趣味性,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足不出户就搜集到各种信息素材,拓展知识视野。[1]设计课程对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们可以畅游网络,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对提高个人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1.2新创教学模式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引发着一场教学模式的大变革,展开了当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新的设计艺术教学形式也随之发展起来。
1.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也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内容的更新。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授课的可操作性,课堂由死板变得生动,无论是哪一种课程,学生都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进而获得新的知识,提高设计技能和设计素养。
2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手段
2.1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技术切入点。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技术进行课堂管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该阶段的技术主要承担“演示”的角色,辅助教师更好地讲解,同时也能辅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2]该阶段的不足之处是技术的功能并未完全融入教学中,所以技术的优势潜能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
2.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学习终端设备,或者有足够多的学习终端支持个体或团队共用。此外,学校要积极配置网络,确保网络畅通,允许学生访问一切与学习有关的网络资源。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使用计算机设备,不必再将学生带到网络机房,同时可以利用技术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同学进行差异化教学,也可以利用自动生成的评价数据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该阶段,各种协作工具和终端技术开始成为最受关注、最有效的教学集成手段。
2.3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安排校内学习活动和校外学习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但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该手段还不太常见。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法在该阶段是最有效的,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也是最佳的。在这个阶段中,教室中要安装各种学习终端装备,并且教师要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并能应用到教学中。总的来说,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融合程度是影响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特征
克里斯•德迪认为,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下一代学习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沉浸性、泛在性和个性化。3.1沉浸性当前,大多数同学在学习中缺乏沉浸感,难以进行深度的学习。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建多感官参与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是未来学习的重要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升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沉浸感,保持更长时间的专注学习状态,沉浸其中,乐在其中。3.2广泛性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泛在学习的时代。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即时感知搜索周边环境和服务,发现有用的信息,自动过滤掉无关的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工具开展设计互动交流活动,结识更多学习者。未来,你所携带的任何智能终端都将成为随时随地学习的工具。3.3个性化信息技术变革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便是进行真正的个性化学习。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个性化学习在推广上、规模化上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学习将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这种个性化学习的实现需要大量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作为支撑,同时也取决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4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创新
4.1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创新体现在对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伴随着网络学习平台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校园在线课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跨学科的课程整合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实践。在这类课程的内容设计上,要以促进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为目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2教学资源创新
教学资源创新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的融合与拓展上。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信息化技术促进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融合,学习空间由校内延展到校外,进而充分利用地方校外学习资源,整合了校内外相关人员,应用公共学习空间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学生持续学习。
4.3教学组织创新
教学组织的创新,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及教学活动安排的灵活性两个方面。信息化时代教学地点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的学习地点在课堂之外。要逐渐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改变学习流程,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深度的互动。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和特色课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自主性与和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的革新下有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这就要求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培养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作为教育的最前沿,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的内在联系,建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要求。
作者:李闯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的挑战,教师教书育人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而英语教师的专业并非医学,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而且不涉及较深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选择医学英语单词进行讲解,如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进一步对人体结构进行英文名称介绍。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与教学秩序下渗透医学英语,并且要照顾到学生间英语能力的差异,学习状态与学习兴趣,并且保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以下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
情景是指语言交际活动的社会性情景,语言和交流活动常常是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被理解和传达的。[2]我们所运用的情境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辅以情境中的道具,图片,音乐等各种教具,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学生通过扮演就诊情景,或进行一场辩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把医学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直接,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将其自然而然地融入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
应用于实践是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的共同之处。医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将英语应用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增强医学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情境教学模式会提供给学生更多听、说的机会,其优势在于课前充分预习,占用课堂时间少,形式新颖,学生参与人数较多,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鉴于我校一直进行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的教学,其中听说能力的训练必不可少。可把医学情境教学与现行的口语考查结合起来,将学生分小组,各自选定并用英语表达出基础医学相关内容。
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感冒,教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5人为一组,小组集体讨论并组员分工,查阅感冒的相关资料。开始情境表演时,学生将情境中出现的医学单词写在黑板上,简单地介绍感冒的症状,用英语询问病情以及治疗方法等。模拟的情境:感冒病人到医院就诊,扮演医生的学生可准备白大褂和听诊器等道具,病人表现出感冒的症状,最后,就表演内容提问在座的同学。通过教学的实践,学生对此情景表演积极性很高,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此外,如想缩短情境教学所占课堂时间,可将同学们的表演预先录制成视频,在课堂借助多媒体直接播放,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通过教学中的不断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目的更具实践性,使枯燥的传统教学成为互动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意识。
2 沉浸式教学法
沉浸式教学法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是第二语言教学模式。首先应用在加拿大法语区。所谓沉浸式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讲解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
关键词:小学英语;低段语音;设计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最新版本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由此可见,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提上日程,要求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注重词汇的发音和语音基础。但是在目前,并没有针对语音教学的专门课程设计且在语音教学上的问题比较多,在这里笔者将简单地介绍一下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课常见问题及教学时可以采用的一些设计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英语低段语音课的常见问题
1.学生用母语学发音并且教师自身发音也不标准
在前几年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并不学音标、语音的相关知识,教师上课直接讲解单词和句型,很多学生学习时就会借用母语的发音帮助学习――遇到相似的英语发音,用汉语进行注音,如:“谢谢”的英语发音就会用汉语标注成“三克油”,“狗”就会标注为“道哥”等,且这个问题在小学生初期学习英语时十分常见。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但是因为英语语音和汉语语音有着本质区别,长此以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并无益处。同时,部分教师带有“中国式”的英语发音,使学生在最初学习时语音就不标准,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师没有相应的语音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解发音规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语音内容的教学常常是一笔带过或枯燥地讲解发音规则,并未采取符合小学生特点、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和厌倦情绪。
二、小学低段英语语音的设计方法
1.在语音教学设计时采取英语沉浸式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强,反而是模仿能力很强。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低段语音教学设计时,就可以采取英语沉浸式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听多练。运用简单的~句进行全英文授课,遇到生词或较难的内容时,配以图片和动作,尽量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语音环境中,通过听、说和模仿锻炼对语音的感知能力,也就是所说的语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发音进行纠正和强化,避免出现中国式发音。
2.采用游戏和歌曲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语音学习的初期阶段,必不可少的就是进行大量的模仿训练,若让小学生一直单纯地重复必会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可以在设计时加入唱英语歌、绕口令、童谣、儿童诗等内容,这些歌曲大多语音简单、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对于英语低段学生进行语音语调的感知、学习和练习有很大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朗读“A sheep eats beef and drinks green tea”这样的绕口令,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和语感。
另外,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十分喜爱做游戏,活泼好动爱玩耍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授PEP四年级教材时,学习元音“i”就可以在教学设计里加入游戏环节。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摘星星比赛,进行“i”的发音训练。在比赛时,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i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分组比赛将这些单词分别放在[i]和[ai]两个音标下面,看哪组用时最少且正确率高,最后再让学生用正确的发音朗读单词强化记忆。这种游戏方式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又能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3.运用概念图分层教学
如,在PEP教材第2册第3课学习元音“o”时,教师就可以出示概念图以递进方式呈现以“o”为主的一系列单词。
例如,第一列火车所出示的单词均是以本节课单词为基础,根据字母“o”的发音规律进行简单的听就能拼读出的新单词,像“orange,box,fox”等,大部分学生都可接受。而在第二列火车的概念图上,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结合旧知识才能拼出来的,像“doll,fog,hot”。这个方式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了多种难度梯度,照顾了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帮助其进行语音练习和感知。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低段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结合PEP新教材的课本和大纲,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语音课程,帮助学生打好语音基础,培养良好的发音和语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