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时间:2023-06-05 16:08:48

导语:在高效作业设计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第1篇

高中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英语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作业,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英语教与学的情况,根据作业反馈情况调节教与学的进程和方法,得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作业设计的流程产生认知偏差,忽视了学生英语知识与应用能力习得的培养,易使学生被学习,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形成对英语作业的厌烦情绪,作业效果低下,不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了对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落实,高中英语作业环节效率低下,影响了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难度适中,既体现课本重难点,又能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以保障作业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一)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性,根据每课时的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细化教学目标,设计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

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与应用能力。作业要强化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时的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细化教学目标,设计布置针对性强的作业,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与知识层次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作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真正控制学生作业的导向,确保学生作业效率与质量。

如:教学ADVERTISING课文后,可布置作业How can youmake an good advertisement one—dictionary?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广告制作的注意事项,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实际,就英语学习基础与能力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布置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适当控制作业的时间

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把握学生英语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实际,就英语学习基础与能力情况,因材施教,从学生的需求、目的、兴趣出发,可直接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动态选择,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精心设计布置难度不同、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层次,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提高英语作业质量。

完成单元教学后,给优等生布置综合性强的作业,如写作、翻译、复述课文等;给学困生布置容易点的作业,如单词记忆、补充句子、背诵课文等,同时适当控制作业时间。如教学课文art and architecture时,设计布置作业:A课文阅读理解题、B课文阅读理解题加头脑风暴法收集有关艺术和建筑方面的词汇、C课文阅读理解题加头脑风暴法收集有关艺术和建筑方面的词汇art 和architecture 方面网络资料的查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理安排作业及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根据课堂结构组成,精心选择作业内容,设计科学性的英语作业,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话题,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及民族不同观点、态度和文化差异,在语言材料、语言项目、语言活动的语言任务的安排上均有合适的难易梯度,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各单元均以welcome to the unit,引出话题,开展系列听、说、读、写的活动,并完成相关的任务与要求,最后进入self—assessment,各单元板块间相互关联,体现单元的整体性。教师在处理作业环节的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结构组成,精心选择作业内容,设计布置科学性的英语作业,保证英语作业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四)调动学生英语作业的积极性,适时变换作业形式,设计布置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的作业

教师要力求作业类型的多样性,适时变换作业形式,用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语言能力,真正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要尽量少布置单调重复的单词课文抄写等作业。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并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以激发学生英语作业积极性,扩展学生掌握新知的内涵。多样性与趣味性主要表现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可以口头、书面、图表、角色扮演、书面、游戏、网络等形式,并合理设计布置预习与复习作业,引导学生认真把握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学生提高作业效率。

(五)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布置实践探究性英语作业

贴近学生实际的英语作业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帮助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英语知识并加以应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意志品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应用意识与能力。学以致用,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有助于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如进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的教学,教师打破常规,从作业下手,采用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的程序。设定班级准备开元旦迎新晚会,请同学们为班级布置献力献策,画出草图并附上文字说明,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用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可以按点陈述,也可用段落表达。在培养动手的能力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加强作业方式的改革,设计布置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因此教师要改革作业方式,设计布置合作性研究性作业作业,有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或学生自由结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如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后的练习、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种英语小报、收集网络学习资料等。学生设计策划、查找资料,能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增加主动学习并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还可要求学生模拟英语语境,互相交流,或要求学生合作表演自编自演的英语短剧或唱一首英语歌曲等,使学生进行互相沟通与互动,弥补课堂交流时间的不足。小组成员可相互协调,自由交流,发表见解,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

三、结束语

有效的英语作业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促进英语水平与能力发展的保障。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观,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充分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水平与能力提出不同要求,重视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引导学生认真独立作业环节,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同时注意作业的时效性,及时布置、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及时辅导,并注意与其他学科协调,合理分配学习与作业时间,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以及原因,并对症下药,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英语的可持续性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学栋.重新思考,设计和评价中学英语家庭作业[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05).

2.吴美芳.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04).

3.任宗收.浅谈如何优化英语作业设计[EB/OL].

.

第2篇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突出主体性原则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来看,基本不能用“设计”二字形容,多为教材后的练习,或是一些备用资料中的原题,主要目的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不能否认教科书课后作业安排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而进行的,但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也就决定了作业设计必须突出个性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设计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教学中,第一课时课后作业为“做一做”(算式分别为18×4=,24×3=,25×2=,14×6=,130×5=,2×380=,150×6=,7×13=),从练习上看,这些算式很好地起到了巩固课堂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连一位数乘一位数都还存在困难,或简单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也还存在困难,那么像“2×380=,150×6=”这些算式又将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是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来进行作业设计?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突出兴趣性原则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无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的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这也提示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中,要能提高练习的质量,就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虽然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对新知识的教学,而作业设计依旧延续上完课,布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批改讲解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乖乖地”完成,这样的结果是“抄作业”的现象,而一旦学生出现“抄作业”,教师更多采用的是“教育——批评”的方式进行,然而结果依然是“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仔细研究发现,其实学生本身也不想去“抄”,更多的原因是“做不成”、“没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更深层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给学生的选择面不够宽。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的教学练习为例,课后练习“做一做”主要以附页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得不说,以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效果,但就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仍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教师如果只能在情境中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始终只能在抽象的知识间打转,一旦遇到困难,积极性急速下降。相反,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如果教师的作业能重生活实践中进行,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更好地激发,效果也会更好。

三、立足学生实际,突出生活化原则

正如上例所述,要提高学生在作业中的能力,还得从生活这一大情境出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的确,知识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能保证数学作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还得从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做起。

同样是在(粉刷围墙)的长方体教学的练习中,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以直尺、卷尺等为工具,以教室内的粉笔盒、黑板擦、文具盒,家里的冰箱、书柜等为调查对象,以小组为合作形式进行长方体的调查活动。学生在实地调查中,不仅能获得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整体感知,亲自接触到长方体,通过探究后去计算,然后再和课本结合起来,对粉刷的墙壁进行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随之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差异性原则

学生之间在认知水平、身心发展水平方面必然存在客观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尊重个性,区别对待”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作业设计也是相同的道理。

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思维;作业设计;策略

数学作业作为联系课堂新知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是教师用来巩固、分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也是学生用来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陶冶学生感知情操的途径。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多元多层次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数学情趣,并且有效地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目前,数学作业绝大部分都是以教材课后习题为中心的书面作业,教师也就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地布置,导致教师流于形式、学生忙于应付的普遍现象极为严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一、运用创新思维探究作业实践调研型策略

实践调研型作业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归纳、总结、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再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运用创新思维探究作业合作开放性策略

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做了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常见的合作有以下三种:第一,家长与学生合作型作业设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合作,数学作业的完成更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家长的指导既包括知识的辅导、一起完成布置的问卷调查,又包括学生与家长一起整理书包、房间等生活合作。第二,学生与学生合作型作业设计。数学小课题研究、课外问卷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大部分小课题研究,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为完成这类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例如,统计本校初中部各年级之间的身高数据,准备从90名九年级学生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大的40名学生参加武术兴趣活动。为了使入选的学生整体身高一致,学生们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分组进行整理,建立统计图,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合作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在相互探讨、交流思考中培养数学思维方式,进而在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激发和挖掘数学潜能。第三,教师与学生合作型作业设计。“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要彻底变单一、呆板的作业设计方式为多样化、灵活化作业方式,要求师生主动参与、亲自调研,共同归纳分析、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中,根据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实现教学具体化、课堂高效化和学生发展全面化的教育目标。开放性作业要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动态分析、理论思考,体验成功的成就感,培养“人人学数学,数学人人学”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创新思维探究因材施教作业层次性策略

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数学,数学人人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受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及教学资源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这些差异层次设计不同的课堂与课后作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个性差异,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为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数学思维的空间,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结束语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绝大部分作业都是以教材课后习题为主的书面作业,教师根本没考虑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潜力等因素。这导致有些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呆板的作业感到乏味,也导致部分学生缺少探索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作业设计,应让学生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理论,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课堂情境为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导入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后作业。同时,数学教师对课后作业尽心设计、不断创新,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宇,高雨寒,胡超.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型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8).

[2]姜明红.关于开发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01).

[3]缪文慧.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8).

第4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解题课 作业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55-02

一、基于解题教学任务设计例题教学流程分析

解题课的教学任务过程一般分为巩固知识、领悟思想和优化认知这三个阶段,解题课例题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这个任务过程来进行的。在解题课的各个任务阶段中设计相应的例题以及例题教学策略如分析实例、归纳内涵和梳理关系等,来突出教学的有序性和层次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一)变式延伸,巩固知识。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是解题课教学中最重要与最基础的首要环节,为了能够牢固地掌握这一环节知识,例题教学中主要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基本到变式的层层递进的变式拓展的教学策略。比如条件变式、结论变式、条件与结论互变、条件与结论互换等等。

(二)点拨渗透,领悟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说真正掌握了数学内容。那么在例题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呢?其中有效的策略是逐步渗透。比如在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时,可以在数形结合思想的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形成阶段和深化阶段分别有目的的设置例题,通过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层层渗透的方法领会和掌握该方法。

例:己知a, b, c R,且a+2b+3c=6,求证:a2+2b2+3c2 ≥6

常规是利用比较法证明:由a+2b+3c=6 a=6-2b-3c得

a2+2b2+3c2-6=(6-2b-3c) 2+2b2+3c2-6=6[b2+2(c-2)b+2c2-6c+5]=6[b+(c-2) 2+(c-1) 2]=0得证。

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配方法得多项式的值恒非负,难于想到,于是就有学生提出,将上式设为关于b的函数助)=b2+2(c-2)+2 c 2-6c+5,问题转化为证明函数值恒非负,则只须

进一步,又有学生通过观察条件与结论,发现a=b=c=1时取“=”号。由此构造了更简单的证法, (a 2 +1)+(2b2+2)+(3c2+3) ≥2(a+2b+3c) =12,a2+2b 2+3c≥6在此过程中解法一次次得到简化,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其中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也是一种求易的心理,其中有直觉思维(如第三种解法)起了关键作用的,只不过与前面的区别是他时刻有严密的逻辑演绎作后盾,确保了成功。

(三)分层归类,优化认知。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设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需要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结构特点,对不同学习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打通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了有理数、自然数、正数、负数、分数、整数后,可以利用分层归类的方法把它们整合为一种关系结构图。

二、基于解题教学任务确定作业内容设计

要按照解题课的教学任务过程来进行设计,以突出设计的针对性和核心性,避免设计的机械性与重复性。

(一)在巩固知识阶段,实行阶梯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具体表现在设计形式上是首先为基础题,然后为巩固题,最后为提高题。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的规律,提高解题的效率。

(二)在领悟思想阶段,实行核心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时首先选定某个数学核心思想,围绕这个数学思想方法来具体设计实例。比如让学生领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时,设计的具体实例可以出数到形,也可以为出形到数,从而促进学生对该思想方法的领悟和掌握。

(三)在优化认知阶段,实行生长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按照问题本身的逻辑关系进行有序生长排列,从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之间的有序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知识脉络的干线和分支,从而有利于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

三、基于作业内容设计选择作业讲评策略

对解题课作业进行讲评时,主要依据作业的内容设计而采取相应的讲评策略,以突出评价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避免评价的单调件与低效率。

(一)对于阶梯式作业设计,采取变式拓腿法讲评。比如条件变式、结论变式、条件和结论皆变等。变式的方向可以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平巾到主间、从有限到无限、从猜想到验证答,从而提升学生知识学据得深度。在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时,要求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无底长方体盒子的模型,增强学生间的共融性和合作意识。接下来提问:

变式1:如何制成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在硬纸板的四个角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

变式2:若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得到的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该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长为80-2a,宽为60-2a,底面积为(80-2a)(60-2a)]

变式3:若做成的无盖纸盒的底面积为1500cm2,则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

讲评中,通过变式提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通过思考利用列方程的思想得以解决。设小正方形的边长x cm,那么盒子底面积的长及宽分别为(80-2x)cm及(60-2x)cm,根据题意,得(50-2x)(60-2x)=1500,整理得:x2-70x+825=0。接下来和学生一起来复习方程的“元”和“次”的概念,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对于核心式作业设计,采取归类砰祈沈讲评。对学今的典型错误进行列举,对数学典型方法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具有相问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或相同错误解法的题目进行归类,以提高讲评的效本,实现“讲一题、通一类”的教学目的。

(三)对于生长式作业设计,采取分类讨论法讲评。生长式作业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层分类排列的,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重要,这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有助于弄清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要理清有理数的知识时,首先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分为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分为自然数和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利负分数。这样,学生对有理数的认知就比较完整了。

参考文献:

[1]许敏,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1/11

[2]陆琴,深化 反馈 巩固 迁移――初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思考与探索,江苏教育研究 2013/29

第5篇

关键词:家庭作业;层次性作业;游戏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策划性作业;开放性作业

数学教学离不开练习,现在大多数教师对课堂练习非常重视,却忽略了家庭作业的设计。很多教师通常都拿现成的教辅材料应付了事,这样的家庭作业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背道而驰。有效的数学家庭作业,能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收获。因此,如何优化设计家庭作业,寻求轻负高效,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展开初步探讨。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

根据对应性、适宜性的原则,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前应精选习题,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不同的基础层次将作业细分类别。

例如:在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后,我便设计了如下作业:A.用15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B.18个同学去公园划船,每只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只船?C.小明、小芳、小东、小丽四个人玩一副扑克牌,从小明开始按先后顺序轮流抓牌,谁会抓到第16张牌?谁会抓到第21张牌?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作业的类别,让他们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与探索。学习稍差的学生可以选择A类题,同时也鼓励此类学生在完成适合自身难度的作业之后,尝试着去挑战完成高一个等级的作业。而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练习中可以选择适合他的B类或C类题。这样一来就减轻了这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每个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作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

二、设计游戏性作业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增加作业的游戏性,能使学生乐学乐做。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新鲜吸引学生,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如“分气球”“小动物过桥”等活动,生动的画面,引人入胜的场景,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这些优势,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性作业。例如,在学习完“元、角、分”后,设计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学具中的人民币和商品与家长一起玩玩购物的游戏,让学生在付钱与找钱的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元、角、分”,在游戏中体验交易的过程。这种作业既能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作业一定的情境,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寓含于游戏之中,使学习数学变成儿童的一种心理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

例如:在学习完“年、月、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明年的年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要考虑到纸张的裁剪以及图案设计,又要运用到大小月的知识以及平闰年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并在操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了“测量”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家卧室、客厅、餐厅等房间的长与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学习完“利率”这一知识后,可以设计如下家庭作业:1.随家长到银行存取款一次,学习填写存取款凭条,并计算税后利息。2.到银行调查同期的存款与国债的利率,计算并说明哪种方式更合算。3.请教家长或上网查阅现在除了存款还有哪些理财方式,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如此丰富的作业,学生会很乐意去完成。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和习惯。

四、设计策划性作业

针对一项活动,让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或规划,以训练学生的创新与策划能力。例如: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到游乐园去游玩,摩天轮,每人每次3元;碰碰车,每人每次4元;空中游览车,每人每次1元;过山车,每人每次5元;问每个项目玩一次一共要多少元?如果你有20元的游乐券一张,请你设计游玩方式。这个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在学生心理中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很容易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他们会从自己的经验爱好出发,开始琢磨,怎样设计自己喜欢的游乐方式,怎样可以使自己喜欢的项目多玩几次,怎样能使20元的游乐券不浪费……

五、设计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智力的活动,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例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有效的家庭作业设计,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地、合理地采用相应的策略。让我们切实提高数学家庭作业的实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本文介绍了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及课后反思三方面策略。

1.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起点,是指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安排,以期达到对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那么如何设计高中化学课堂呢?

1.1课堂教学对象的定位。

“目中无学生”与“目中只学生”都是不恰当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关注差异,关注传统教学中的“弱势学生”。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

1.2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工具,合理的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又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又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整合三维目标。

1.3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才能高效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要站在单元、整章、整册乃至整个学段教材的角度进行系统备课,这样处理教材时才会避重就轻、驾轻就熟。如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要深入研究教材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4设计问题和问题的呈现情境。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合理安排好问题的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散学生思维;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能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展开学习。

1.5科学设计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分层作业,合理安排学科的作业量和内容。作业分量要适当,内容要精选,难度要适度,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要布置到课外,布置作业要规定完成时间、明确作业要求,重视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设计。

设计训练和作业时还要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多样性、综合性、精练性,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化学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三维目标。

2.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例如《元素周期表》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为创设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教学情境,首先提出思考题: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怎样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两方向进行研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

2.2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营造民主、开放、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思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2.3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构建高效课堂。

2.4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系统,发掘学生的潜能。

教师为课堂评价制造空间,适度拓展,评价时留下弹性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提供的大量信息,如学生的错误资源和偶发资源,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多元性的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

3.化学高效课堂的课后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渠道、环节和手段,可以增强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实效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完善教学艺术。

3.1做好课堂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后记指的是从每一节课做起,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节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记录。将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及改进措施记下来,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从而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

3.2写好化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可以对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最好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色。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不同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教学情境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化学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自己教学设计的精彩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的过程记录等作为反思日记。

3.3学会如何反思并做好与其他老师的分享与合作。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自于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教学中的疏漏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点滴的鲜活细节是问题的开始。问题有些是总结发现的,有些是通过学生的反馈发现的,有些是经过专家的指点发现的。

反思日记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反思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合作与帮助。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合作反思。还要做好角色转换,有些问题的设计,不能只从教师本身出发,这样会使课堂陷入死角。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要从老师、学生、课堂三个方面同时着手改革,践行优化教学策略,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道静.如何让化学高效课堂更“高效”[J].成才之路,2012.21.

第7篇

关键词:作业设计 优化原则 策略

为了追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笔者在教学中作了长期深入的实践研究,真正做到“让老师扎入题海,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作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总结了发展性作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现在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几年了,许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也认识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学习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不少教师对作业题目的整合没有恰到好处,造成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不快,效果不明显,出现了后进生双基不保、优等生“吃不饱”、潜力没有挖掘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作业”这个问题,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进行初中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作业设计的优化原则

1.目的性、针对性原则。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教师要心中有数。教师须要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这样才能进行科学安排,合理布置作业。在数量上要有弹性,难易程度上、数量广度上要合理的调控,给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差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探求能力。设计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并成为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

2.趣味性、启发性原则。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打破陈规、创新思考,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发展。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作业;在完成作业的方式上有所变化;提供思辨色彩较浓厚的练习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高效完成作业。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充分遵循学生主体。

4.层次性、多样性原则。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呈现出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作业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近,逐步加深。一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二是基本题有较大变化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多样性。

5.探究性、实践性原则。作业内容要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究性作业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作业苇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

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作业优化设计的方略

1. 作业设计要注重基础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作业题型要新颖、生趣、灵活。因为无论多么优化的作业设计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新知;使教者通过检查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作业设计不能“另类”,不能“非数学化”或者“数学边缘化”。

2. 作业设计要贴近生活化。即所谓学以致用。学生学的知识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而要能应用于生活。这是新课程理念中闪亮的观点之一。

3. 作业设计适当渗透课题型探究作业。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如上《勾股定理》后,

让学生分小组从书籍、网上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史料,然后在班会课上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等等诸如此类。因此,教师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第8篇

关键字: 中学音乐 高效课堂

设计策略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 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 "调式" 、"和声" 、"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 "《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能获取的长远价值,即对学生目前自身和未来发展的意义。初中科学作业作为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能简单应付了事,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合理的、适量的、高效的作业,让作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不是学生的负担。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定的探索,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作业设计的若干原则

1.作业设计的多样化

初中科学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巩固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在练习题型上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在学习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知识后,可以设计多种题型:

填空题:声音可以通过 、 、 介质传播,不可以通过 传播。

选择题:为何在月球上说话听不到,因为( )

A.月球上没有水 B.月球上没有空气

C.月球上没有植物 D.月球上没有人

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如授课前准备阶段的作业练习、授课中知识形成阶段的作业练习、课后巩固性作业练习、拓展性作业练习。所以作业的设计不应该仅仅看成课后作业,而是一个全过程的知识的衔接、获取、巩固、拓展。

例如,在学习“种子发芽”课前时,让学生先自己观察一段时间种子的样子,并看豆芽的发芽过程。这样的作业设计为上课做了有效的前瞻准备,真实发挥了作业的功效。

2.作业设计的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知识性,更要有趣味性,让学生摆脱枯燥的重复练习,走上趣味实用型的作业之路。

作业设计:在学习了噪声污染后,让学生针对自身周边的环境调查有什么污染,并分析有哪些应对措施?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与自身生活联系,不仅具有开放性,同时趣味性和操作性极强,学生更能将练习和生活结合起来。

作业设计生活化就是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并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有价值的和现实意义的情景融入作业。

作业设计:在学习了“电路”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门铃的设计,当然不是让学生完全设计,因为现在很多材料都可以买到。在学生学习完电路知识后,完全有能力自己设计一个门铃。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要把运用科学知识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3.作业设计要具有层次性

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取都有一个层次,通过层次练习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实现了解、学习、应用的过程。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知识和规律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既使练习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学习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了这样两道题:

(1)在已有的光线和凸透镜中画出光的折射图。

(2)根据光的折射图,选择适当的折射镜面。

从这样两道题可以看出,教师设计上从基础知识到应用提升,能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巩固知识有一个过程,有一个层次性,更容易接受,难度上也体现了从易到难的过程。

二、发挥作业评价的功能

作业设计不是做完了事,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教师的教学及时做出调整。

针对传统作业评价的弊端,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解决问题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生成、过程、结尾,强化师生的交流。为此,我们应该优化作业评价,发挥作业评价的功能。

如,评价形式应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师生交流的作业平台。

再如,作为作业评价的重要组成――评语,应该更多地采取引导性的、激烈性的语言,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简短的评语自我实现问题的纠正,如,你发现了什么?题目是这样吗?采取激励性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同教师的关系更进一层,融洽课堂气氛。

总之,初中科学作业设计对学生知识获取、形成、巩固都起着重要作用,对教师掌握学生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意义重大。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方式设计作业,发挥作业评价的功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陈建.浅谈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与优化[J].学周刊,2014(27).

[2]刘占红.形成性评价视野下的科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 宁波大学,2014.